短期投资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30:02

短期投资的特点篇1

投资新亮点

“创新”是金融发展的永恒主题。2012年以来,市场普遍看好债券市场的上涨势头,债券基金的发行也是捷报频传。于是,基金公司进一步瞄准了银行理财市场,推出了以“理财概念”为主的创新型债券基金。作为“债券型”基金,其投资范围主要涉及银行定期存款、通知存款、大额存单、国债、债券回购、短期融券、中期票据、央行票据、金融债、企业债等。产品最大的卖点在于可投资同业存款,将存款储蓄资金直接转换成基金理财产品,相当于银行理财产品中的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并且信息披露更规范更透明。投资者可以借此类产品享受银行间金融市场利率,从而获取超过活期6~10倍的收益。短期理财基金的运作方式和银行理财产品相似,按月或按季实行周期滚动运作,定期开放申赎。

超越银行理财产品的新特质

短期理财型基金的直接竞争对手是银行理财产品。首先从认购门槛看,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的认购门槛一般为5万元,有的甚至是几十万元、上百万元,这个资金门槛可能是普通投资者难以企及的。而短期理财型基金1000元的认购门槛恰恰填补了普通投资者低风险理财的空白,使该产品具备了相当的诱惑力。其次,从资金使用效益和所承受的风险来看,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会遇到一时无法找到合适的投资产品进行再投资的风险,使得断续投资的长期投资收益难以达到单个产品的短期收益水平。而能够长期持有的短期理财基金则便于弥补这一短板,在产品到期日,若投资者没有提出赎回,理财基金每期本息将自动滚入下一期,不留任何收益空白期。从流动性角度看,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期间都超过30天,在封闭期间是不可以赎回的,而短期理财基金则具备货币基金良好流动性的特点。比如某短期理财产品,每个月初募集,当月月末前就结束,整个存续期间不足30天,一个周期结束后的资金可以重新流入银行渠道,实现了基金公司、银行理财经理、投资者的多赢。某债券型基金,则对每笔申购份额采取仅封闭首个月的运作模式,以后天天可以申购。从募集限额看,银行理财产品有募集上限规定,一旦达到限额就募集结束。而理财基金产品没有募集上限规定。从产品的申购、赎回费用看,短期银行理财产品没有交易成本,理财基金产品也是零费用(无申购和赎回手续费)。从约定收益率来看,短期银行理财产品一般都是预期收益率,而这次理财基金产品首开基金业约定收益率先河,在收益率上将有预定的收益区间,约定预期收益率。如某基金针对认/申购起点金额为1000元,首期参考年化收益率区间为3%~4%;针对认/申购起点金额为500万元,首期参考年化收益率区间为3.24%~4.24%。由此可见,此类短期理财基金非常适合稳健型投资者的需求。

短期投资的特点篇2

在这个特殊时期,无法消化压力成本的中小企业深陷两难的境地:一个是产业的转型,或者产业外迁。外迁一个“尴尬”的选择,谁都不愿意轻易去尝试;产业转移,实行企业自救,较为实际也可行。但对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说,转型就意味着投资新项目或产业链的整合,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达不到转型实力、又无资金“输血”的企业,只得面对半停产、停产甚至倒闭。

于是很多中小企业,玩起一种叫做“短贷长投”的游戏。

浮华背后的真相

2000年以来,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8年的高速增长。在整个行业不景气的背景下,有一个数字曾令业内人士颇为得意,那就是从银行统计报表上看,纺织行业用于固定资产的投入已经不再依赖银行了,银行贷款只占总投入的8%,其余的大部分都来源于自筹资金。

然而,当大家冷静下来仔细分析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来源构成时,情况却并不尽然。“折旧资金即使全部提完也不可能高于固定资产投资的40%,那么还有52%的资金从哪里来?毫无疑问,只能是银行流动资金,或者民间借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理事长高勇质疑道。

这其中各占多大比例难以找到准确的数据支撑,但“短贷长投”的现象已经是纺织企业心照不宣的秘密了。过去纺机行业的销售变化总是比纺织行业滞后半年,而最近几年纺织行业的经济运行还没有明显呈现下滑趋势的时候,纺机产品就开始滞销了。这就是“短贷长投”带来的影响,只要资金一紧张,企业就得先要保证用于正常生产周转的流动资金,于是只能立刻叫停对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入。

短贷长投,实际是就是一种拆了东墙补西墙的行为。它虽然在某个时刻暂时缓解一些问题,但却不是长久之计。一方面,对银行的依赖加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也使得企业自身获得的每一分利润都再被贷款成本所抵消,如此周而复始,“短贷长投”的副作用就是日益侵蚀企业。

无奈的“选择”

短期融资基本上只能用来维持企业的流动资金需要,而不能实现长期投资的目的,这是全球的商业通例,为何会有这些中小企业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将流动资金贷款用于长期项目呢?

“这是企业无奈的选择”。无论是企业还是行业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对于企业中的“短贷长投”现象都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贷款是严格按照基本建设投资和生产更新投资的有关规定执行的。如今银行对大型项目,国家重点项目还是按照基本建设的有关规定向项目承担企业发放贷款。但是中小企业却没有这样的待遇,而纺织行业又始终被列为潜在的固定资产投资过热行业,央行执行中央的政策,要求商业银行对过热行业的贷款实行控制,同时对重大项目贷款实行严格的审批制,于是循环性的“短贷长投”成为众多中小企业在特殊背景下和特殊发展阶段不得已而采取的做法。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特别是像纺织业这样投资周期短的产业,企业如果把半年的或一年的流动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也无可厚非,只要项目建成后能迅速投产,迅速收益,但前提是企业必须要确保用于正常生产的流动资金周转。如果连正常生产的流动资金都保证不了,一旦国家政策发生变化,或是遇到像今年行业不景气的状况,企业便会因为资金链的断裂而加速停产或者破产。

“死亡”的真相

浙江一家纺织企业去年把从银行贷来的一笔流动资金用在了扩大规模上,眼看一年的贷款就要到期,然而由于遭遇行业低谷,企业投入到固定资产和扩张上的资金尚未获得收益。于是,企业负责人现在正焦头烂额地到处筹措资金来还银行贷款,此前承诺近期要付给早已交货的某纺机企业的设备款也只能再往后拖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短贷长投”对他们来说,是救命的唯一“稻草”。像这样的企业,在浙江,在全国还有很多,他们就像现在沼泽一样,越陷越深。

随着行业内竞争愈加激烈和原材料价格的不断攀升,生产制造企业的利润率不断下降,利润本来就很单薄的纺织行业,更是少的可怜。去年以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带等民营经济活跃的地区先后出现了中小企业倒闭潮,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企业出现了资金链断裂,这其中就有不少企业存在“短贷长投”的行为。

“短贷长投”,就意味着企业投入到固定资产上的资金,几乎不可能在短期内收回,即,一年期的贷款到期后,企业将面临着巨大的还贷压力,甚至根本无法还贷。同时,一些企业的生产销售每年都在增长,这也意味着企业经营的发展也面临着一定的资金缺口压力。在上述两重压力下,有些企业老板凭借在民间市场的融资能力侥幸过关,但仍是举步维艰、战战兢兢,但这毕竟是少数。很多中小企业因此而倒闭。企业内专家指出,造成很多中小企业“短命”的原因很多,既有外部的政治经济环境因素,也有民营自身的管理问题,但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是,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不够完善,“短贷长投”成了企业“死亡”的幕后“凶手”。

为转型备战

虽然很多企业的老板也都清醒地认识到了“短贷长投”所带来的危机,也体会到一定要做好现金流管理,宁可规模做得小一点,也要有现金流,靠贷款不行,拿别人的钱玩也不行,如何管理好现金流,为企业转型“备战”,渡过资金难关,成了很多中小企业关注的话题。

专家指出,在这个经济危机风险期,转型中的中小企业要想投资新项目或加大产业链的整合投入大量资金时,一定要对企业的现金流实力、融资渠道和资金运用效率作出客观分析,要不断完善财务风险控制,同时,应加大在多元化投资、新业务经营和产业链的上下游整合上的资金运用的管理,以降低企业转型成本,提升竞争力。

短期投资的特点篇3

一、欧美的历史经验

从历史上看,国债利率倒挂先行于经济放缓的现象并非是今日才发生的特例,这样的现象在美国曾经发生过多次。数据显示,自1950年代中期以来,在美国的历次经济放缓之前,总会先行发生国债利率倒挂或平坦化,而且先行时间不多于5个季度[1]。同样,欧元掉期利率曲线也于2007年初开始呈平坦化趋势,并在经济放缓(2008年底至2009年底)发生之前的2个季度内出现了倒挂(见图1)。

二、为何收益率曲线倒挂预示经济放缓

在正常情况下,短期利率应该低于长期利率。收益率曲线倒挂是短期利率上升、长期利率下降或短期利率上升速度高于长期利率而使得长短期利差缩小直至为负的结果[2]。根据供需原理,收益率曲线倒挂可归咎于两方面因素:第一、投资者的短期债券需求下降,长期债券需求上升;第二、融资者的短期债券供给上升,长期债券供给下降。

前者说明了投资者投资长期债券的意愿高于投资短期债券。什么因素决定投资者的长短期资产配置?假设投资期为10年,可投资资产为1年期国债和10年期国债。在这样的情形下,投资者可进行的投资方案是投资10年期国债或滚动投资1年期国债。如果投资者预期未来1年国债收益率下降或者收益率的波动性提高(这意味着再投资风险提高),那么投资者将会选择投资10年期国债。可见投资者对长期投资的意愿高于短期投资的行为意味着其预期短期债券收益率下降、再投资风险提高,而资产收益率下降、再投资风险提高正是经济放缓的典型特征。

后者体现了融资方(企业或政府)对短期资金的需求甚于对长期资金的需求。以企业为例。如果是短融短投,那么企业长期资金需求的相对下降意味着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意愿在降低,或者说明企业的资金链吃紧,短期流动性风险使得企业提高了对短期资金的需求。如果是短融长投,那么则意味着依靠短期融资的长期固定资产投资越来越不具有可持续性,短融长投的财务风险在提高。因此从融资方来看,收益率曲线倒挂意味着企业的长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可能会大幅下降,这同样预示着经济即将进入衰退期。

三、我国经济个体的紧缩预期趋强

相关投资者信心指数表明,目前投资者对宏观经济的信心程度弱,并呈下降的趋势[3]。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自2010年11月起一路下滑,至2011年6月已经达到悲观的临界点水平,并持续至今。显然,企业对未来经济形势也是信心不足。

经济个体的悲观态度源于当前宏观经济“内忧外患”的基本形势。“潮涌”式的过度投资以及金融危机以后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措施使得我国产能过剩的问题变得非常严重,已经不可能再继续进行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依靠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难以持续。同时,过剩的产能急需有效的需求予以解决,否则将会造成难以平复的困局。但是,欧美信用危机的深入与扩散使得世界经济存在“二次探底”的风险,外部需求疲软,同时,内需不足问题还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此外,“刘易斯拐点”即将来临,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丧失,也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极大的挑战。这一切都表明我国经济放缓的风险正在提高。

另一方面,宏观经济政策扩张空间有限,使得经济个体的紧缩预期变得更加强烈。在经过此次金融危机的大规模经济刺激以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扩张空间变得极为有限。在货币政策方面,我国m2货币供应量已达到历史高位,m2/GDp的比例接近200%,远超出欧美发达国家,更重要的是当前Cpi水平高企不下,2011年6月份Cpi同比上涨6.4%,至2011年10月份为5.5%,这使得央行不敢轻易大幅放开货币闸门来阻止经济紧缩。虽然在2011年11月底,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但这是否意味着央行的政策空间有所改善,还值得进一步观察。在财政政策方面,2009年政府推出的4万亿投资计划使得地方政府的负债水平几乎翻了一番,截至2010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10.7万亿元,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剧增。2011年7月发生第1例城投债违约事件,引起债券市场的恐慌,地方债发行利率大幅提高。显然,财政支出的扩张空间也是非常有限,政府不可能再次出台4万亿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方案。宏观经济政策空间的有限使得经济个体对未来经济走势的紧缩预期变得更加的强烈。

参考文献

[1]齐淼.我国利率互换收益率曲线的构建及实证模拟[J].世界经济情况,2009(10).

短期投资的特点篇4

一、引言债务融资作为公司的一项重要财务决策行为,对公司的经营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公司债务融资最重要的决策之一是如何选择债务的期限结构。债务期限结构是指公司的总负债中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的构成结构及其各自所占的比例,它是债务契约的重要内容,规定着债权人和债务人的权利和义务。伴随着相关理论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公司债务期限结构已经作了许多的研究,主要形成了有关债务期融资期限结构的四种理论假说,分别为成本假说,信息不对称假说,税收假说和期限匹配原则。二、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现状分析(一)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期限结构的总体现状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水平总体较低,期限结构中短期债务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本文根据wind数据库的资料,对我国上市公司1998年至2007年的债务期限结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图1是关于我国深沪两市上市公司1999年~2007年的资产负债率、短期负债比例和长期负债比例的对比分析图。从图1中我们可以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低,在2001年前只有45%左右,从2001年开始持续上升,近年来已超出60%,但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是较低的。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报告《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的研究结果,发达国家的外源融资中,债务融资比重占有绝对的优势,平均在70%以上。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期限结构中,短期负债比率很高,持续保持在80%以上,且从2000年到2009年总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虽然期间有稍微的下降,但总体是不断上升的。而长期负债则较低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总是保持在20%以下。这表明短期负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占据着绝对主导的地位。(二)短期负债在我国上市公司占主导地位的原因造成负债短期化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一,我国上市公司自身的特点因素。基于上市公司自身资金需求的特点,一方面公司用短期循环债务替代了长期债务,另一方面公司业务发展所需的长期资金大部分都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解决了。而且短期负债具有期限较短、流动性较好的特点,所以它已成为上市公司首选的债务融资方式。万潮领等(2002)认为,中国上市公司进行长期融资选择时普遍存在的股权融资偏好以及上市之前对长期债务大量剥离的行为导致了上市公司的负债绝大部分来源于短期负债。其二,我国的制度背景因素。我国的债券市场发展不充分,其规模和品种都相对股票市场少很多,所以它无法满足公司长期融资的需要。银行作为我们主要的金融企业,考虑到风险因素,对长期贷款的限制比短期贷款严格,对企业来说,短期贷款更容易取得。由于法律的不健全,债权人无法得到很好的保护,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风险较小的短期贷款。三、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因素(一)影响债务期限结构的外部因素上市公司作为一个经济体系的主体,它的经济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我国的金融发展程度及金融制度,公司治理制度,以及政府干预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其一,金融发展程度及制度的完善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江伟、李斌(2006)通过对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的差距研究了金融发展程度对公司债务融资决策的影响,得出结论,金融发展程度越高,公司的的短期债务比例越高,有助于那些依赖无形资产投资的公司获得短期债务融资。而金融制度的发展直接影响公司的债务期限结构,金融制度越完善,公司对期限长短的选择越多,上市公司可以选择较长期的债务融资期限。在我国,由于银行仍然在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银行的偏好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公司期限结构的选择。银行由于出于经营流动性和风险的考虑,更偏好于发放短期贷款,所以我国公司更多的是拥有短期的债务期限。其二,公司治理制度的影响。债务合同的签订、执行受到法律保护程度的影响,投资人的利益保护与公司治理密切相关。投资者认为公司融资是一种风险投资,而内部人可以通过许多途径攫取利益,从而影响到外部投资者的收益。在很多情况下,外部投资者受到的保护程度不够,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因此,在公司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投资人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会倾向于风险较低的短期债务融资。其三,政府干预的影响。政府的政策导向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决策活动。以国有企业为例,政府倾向于向国有企业转嫁政策性负担来实现社会目标,且以行政干预为主要方式。国有控股企业可以利用政府干预的因素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由于政府援助的存在,为企业的贷款形成潜在的担保,使债权人降低了风险意识,投资人在进行风险评估时,考虑到政府援助的存在,倾向于具有政府背景的上市公司,因此它更容易取得长期债务。(二)影响债务期限结构的内部因素影响债务期限结构的内部因素主要是指公司内部的影响,主要与公司的特性及内部治理结构有关。其一,公司的特征主要包括公司规模,成长性及管制性。公司的规模。对于规模较大的公司来说,它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相对于小公司来说程度较轻,因此,大企业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从长期债务市场融到资。另一方面,Jalilvand和Harris(1984)的研究表明,大公司需要的剩余资金较多,所以大公司更倾向于发行长期债务。加上规模大的公司具有更好的声誉和雄厚的资金,所以更容易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人的信任,因而更容易获得长期债务。而小公司由于股东与债券人之间的问题更为严重,为了降低风险,通常更偏好于短期债务。因此,公司规模与债务的期限结构呈正相关变化的关系。成长性。myers(1977)认为,短期债务能够减轻投资不足问题。对于目前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来说,股东与债权人之间问题还很严重,成长机会导致了更严重的直接债务的成本,尤其对于处于成长阶段的上市公司,成长机会较多,股东为了保护自己的收益,会放弃一些项目,从而导致投资不足。由于成长机会多的企业偏好期限较短的债务,所以公司的成长性与债务期限结构呈负相关的关系。公司的管制性。由于管制性企业的经营者不能随意做出投资决策,要受到一定程度上的约束,这种约束,缓解了企业因资产替代行为产生的成本,因此,管制性企业长期债务融资的比例相对较高,而短期债务融资比例相对较低(Smith,1986)。#p#分页标题#e#其二,内部治理结构主要指股东持股比例对债务期限的影响。大股东持股比例。现在的研究结构普遍认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债务期限结构呈负相关的关系。inderst和mulle(r1999)认为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大时,控股股东和债务人之间问题会加剧,因为控股股东会迫使管理者从事资产替代和投资不足,以便从债权人手中夺取资金,获得更多的收益。事实上,由于股东与债权人之间处于信息部对称地位,股东为了自己的利益,会实施降低公司在外负债的投资战略。这样的话股东人执行的投资战略会损害到债权人的利益。因此当股东比例越高时,在决策上就会作出越有利股东的决策,这样股东与债权人的利益冲突会严重加剧。此时,债权人可以依靠向公司发放短期贷款,迫使公司定期向债权人支付现金流来实现债权人对公司的监督,缓解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成本(Jensen&meckling,1976)。管理层持股比例。由于现在公司的特征是管理权和所有权相分离,因而会出现管理者与股东利益不一致的情况,管理者做出的投资决策往往更有利于自己的利益,从而加重了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问题。最近的相关研究表明,随着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反而会出现利益趋同效应,即管理者与股东利益趋向一致。在此情况下,管理层持股反而会减轻了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此时公司更倾向于长期债务,以避免债务市场的外部监管。因此,管理者持股和债务期限结构正相关。四、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优化建议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期限结构,既受到公司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又与公司内部特性与治理结构有关。根据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要优化债务期限结构短期化的结构,必须从内外两方面的影响因素入手。(一)从外部环境来优化债务期限结构其一,要完善法律制度,从而公司的融资活动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信用机制不够健全,债券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为此,必须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发达经济的一些做法,如建立债券持有人会议制度和破产债权人自治制度以及建立一个有效的偿债保障机制,以此来保护债权人在各方面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为公司债务期限结构创造良好的环境。其二,加快发展我国公司债券市场,不断拓展债务融资渠道。债券市场发展不充分,使我国上市公司债权期限结构趋于短期化的不合理状态。因此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来发展债券市场。首先,合理界定公司债券的发行主体,尤其是建立银行与上市公司的债权债务关系,使银行信贷一定程度上约束公司的债务行为。其次,完善债券投资机构,加大投资者的培育力度;建立多层次债券交易市场体系,提高企业债券的流动性。其三,推动利率市场化,构建有效的市场机制。允许债券发行者根据自身的状况决定债券发行利率,实现债券的定价市场化,刺激投资者对债券的投资,从而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其四,建立完善信用评级体系,完善信用评级机构,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从而促进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要注重自身债务期限结构同外部环境的协调发展。由于外部环境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所以公司要时刻注意外部环境发展变化,尤其经济形势和国家的经济政策,根据外部的宏观经济环境来调整自己的债务策略,使债务融资结构更好的适应外部经济的发展,确定合理的债务期限结构。(二)从公司的内部治理环境来优化债务融资期限结构上市公司应从公司治理的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完善债务融资期限结构。其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使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更加合理。我国上市公司目前仍存在着一股独大的现状。这种情况造成的内部控制问题直接影响了公司的融资决策。我们要做的是增加其他股东如法人股的比例,发展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以此来制衡国有股东的决策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抑制一股独大的局面,同时调动个人投资者的积极性和加强监控作用,改变债务融资短期化的现状。建立和完善管理层持股制度。我国管理层持股比例较低,使得管理者在经营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只有给予管理层相当的股权份额,才能促使他们作出合理的经营决策,与股东利益趋于一致,从而减轻成本问题,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其二,注重公司的自身特征。不同行业,不同公司,所具有的特征不同,适合的债务期限结构也不相同。因此,公司在作出融资决策时,应该充分考虑公司的特征,如公司规模,成长性及盈利能力等。只有结合自身的公司特征,考虑到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才能对债务期限结构作出合理的选择。

短期投资的特点篇5

关键词:DSSw模型;投资者情绪;预期时间跨度;股价指数;好淡指数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92(2010)04-0053-05

ResearchontheRelationshipbetweeninvestorSentimentandStockindexBasedonDSSwmodel

CHenJun,LUJiang-chuan

(Schoolofmanagement,Xi’anJiaotongUniversity,Xi’an710049,China)

abstract:BasedonDSSwmodel,thispaperstructuresmodelonrelationshipbetweeninvestorsentimentofdifferentexpectedhorizonandstockprice.accordingtodifferencesofmeanandvarianceoninvestorsentiment,thispaperrefersthatinvestorsentimentofdifferentexpectedhorizonhasdifferentinfluencestostockprice.moreover,thispaperusesHaodanindexastheindexofinvestorsentiment,andanalyzestherelationshipsbetweenHaodanindexofdifferentexpectedhorizonandstockindex.theresultsupportsourtheoreticalconclusion.atlast,thispapergivessuggestions.

Keywords:DSSwmodel;investorsentiment;expectedhorizon;stockindex;Haodanindex

1研究文献综述

1.1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自Kahneman和tversky[1]通过研究人们的非理性决策进而提出前景理论(prospecttheory),并于200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投资者情绪与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学者们基于认知心理学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进行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之间具有密切关系。

DeLong,Shleifer,Summers和waldmann[2]通过构建两期代际模型(Strip-Downoverlapping

Generationsmodel),发现股票价格由理性预期的投资者(Sophisticatedinvestor)和噪音交易者(noisetrader)共同决定,非理会导致股票价格对价值的背离,这个模型被称为DSSw模型。Barberis,Shleifer和Vishny[3]基于两个普遍存在的事实,即股票价格对类似盈利公告信息反应不足和股票价格对好消息和坏消息在序列上的过度反应,构建了投资者情绪对股票价格的定价模型,并揭示了投资者信念的形成模式。Daniel,Hirshleifer和Subrahmanyam[4]将投资者分为知情交易者(informed)和不知情交易者(Uninformed),后者存在两种心理偏差,包括过度自信偏差(overconfidence)和自我归因偏差(Self-attribution)。过度自信使私人信息比先验信息的权重更高,从而引起过度反应;自我归因偏差不仅导致短期的惯性效应和长期的反转效应,而且强化了过度自信。mehra和Sah[5]利用贴现因子(DiscountFactor)和风险回避程度(LevelofRisk-aversion)这两个主观性参数描述投资者情绪,构造出了投资者情绪波动下的资产定价模型。Brown和Cliff[6]认为在某一期间,如果投资者非常乐观,就会抬高股票价格,当然也很可能获得好的收益率,即“浪潮”效应(

Bandwagoneffect),此时投资者情绪与市场同期收益正相关。但当投机者看到市场股价变得很便宜时,他们会将此视为购买机会并变得乐观,这种“便宜股购买者”效应(BargainShoppereffect)将使投资者情绪与市场同期收益呈现负相关关系。

我国学者王美今和孙建军[7]通过构造理论模型证明,投资者接受价格信号时表现出来的情绪是影响均衡价格的系统性因子,他们实证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的变化不仅显著地影响沪深两市收益,而且还显著地反向修正沪深两市收益的波动,并通过风险奖励影响收益。陈彦斌[8]在mehra和Sah[5]研究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对投资者情绪波动与股票价格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研究,发现影响股票价格波动的情绪因素是风险回避系数、跨期替代弹性和主观贴现因子这3个变量的波动。

1.2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Fisher和Statman[9]实证发现,个体投资者本月的情绪水平与S&p500下月的收益水平统计上显著负相关;投资媒体本月的情绪水平与S&p500下月的收益水平统计上也是负相关,但不显著;华尔街战略投资者本月的情绪水平与S&p500下月的收益水平统计上显著负相关。Chan和Fong[10]对香港市场的个人投资者行为进行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指数越乐观,该成交日的收益率越大,但随后几天的收益率则较低。Verma和Verma[11]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和S&p500指数研究发现,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其投资者情绪与市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市场波动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Kling和Gao[12]利用央视看盘数据对我国机构投资者情绪与市场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与大多数观点不同的是,他们认为机构投资者情绪与市场收益并不存在长期相关关系,只存在短期相关关系,他们发现,投资者情绪并不能对市场收益进行预测,但市场收益却可以通过正反馈效应对投资者情绪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投资者情绪是影响股票市场波动和市场收益的重要因素。但现有文献没有将投资者情绪根据预期时间跨度的不同进行分类,因此研究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本文认为,预期时间跨度不同,投资者情绪的均值和方差有不同的特征,对股票市场有不同影响,这在前人研究中较少受到关注。为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投资者情绪进行细分,研究不同预期时间跨度下投资者情绪与股票价格的关系。

2不同预期时间跨度下投资者情绪与股票价格关系模型的构建

在已有投资者情绪定价模型中,只有DSSw模型利用预期分布对投资者情绪进行了描述,因此本文以DSSw模型为基础,细化不同预期时间跨度的投资者情绪。

根据该模型,本文给出以下分析:

(1)(10)式右边第一项为完全理性条件下风险资产的基本价值,第二项和第三项为由于不同预期时间跨度的噪音交易者的存在对风险资产价格的影响。

(2)从第二项和第三项的结构看,长、短期噪音交易者对市场价格的影响方式是相同的,只是由于它们对风险资产的预期价格分布不同(均值和方差不同),对市场价格的影响不同。

(3)从整体上看,风险资产的价格由基本价值、长短期噪音交易者对风险资产价格的预期分布、及整体市场不同预期时间跨度的投资者结构决定。

3不同预期时间跨度投资者情绪与股票价格关系分析

3.1投资者情绪时间跨度特征

对短期投资者来说,股票市场走势接近于随机漫步模型,即股市本期收益率为上期收益率加一个白噪音的冲击。投资者预期时间跨度越短,其情绪变化就越接近于随机漫步模型。极端情况看,假定投资者的预期时间跨度为1天,则对未来1天看多与看空的投资者数量从长期看是相当的,即预期时间跨度为1天的投资者情绪的均值为50,方差为白噪音方差。

对长期投资者来说,股票市场长期走势是一个带时间趋势项的随机过程,即从历史角度看,股票市场长期走势是震荡向上的。因此,对预期时间跨度为长期的投资者来说,其预期均值大于50。极端情况看,假定投资者的预期时间跨度足够长,则有理由相信,绝大多数的投资者都应该对足够长的未来市场看多,因此,其投资者情绪的均值接近100,同时由于足够长的未来市场年均收益率可以用市场资本化率表示,其预期方差接近于0。

总之,短期投资者情绪的均值比长期投资者情绪均值小,而其方差比长期的方差大。

3.2投资者情绪预期均值和方差与股票价格的关系

3.3不同预期时间跨度投资者情绪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从(12)式和(13)式可知,投资者情绪的均值和方差影响股票价格。由于不同预期时间跨度投资者情绪的均值和方差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对股票价格有不同的影响。

(1)短期投资者情绪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当投资者对未来预期时间跨度由长期逐渐趋于短期时,其预期均值趋于减小,因此有dρt/dρ*

(2)长期投资者情绪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当投资者对未来预期时间跨度由短期逐渐趋于长期时,其预期均值趋于增大,因此有dρt/dρ*>0,所以由(12)式得,长期投资者情绪均值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为正向的。同样,随着投资者预期时间跨度由短期逐渐趋于长期,其方差趋于减小,所以由(13)式得,长期投资者情绪的方差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为正向。

4不同预期时间跨度投资者情绪与股价指数关系实证检验

4.1指标选取及平稳性检验

在我国,投资者情绪指数主要有央视看盘情绪指数和《股市动态分析》的好淡指数。央视看盘情绪指数只分别给出了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情绪指数,没有给出市场整体情绪指数和不同预期时间跨度的情绪指数。好淡指数的问卷调查对象涵盖了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能够较好地反映市场整体状况,并且其情绪指数有短期和中期两种(没有长期好淡指数),前者预期时间跨度为1周,后者为1至3个月。可以用这两个指数作为不同预期时间跨度下的短、长期投资者情绪的变量。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的时间跨度是2005年10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剔除“黄金周”等节假日的闭市,共有163组数据。另以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每周收盘价作为股票价格指标,为了消除异方差性,均对其取自然对数。

采用SC准则(由eViews6.0确定滞后阶数)对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得到:短期和中期好淡指数在原序列上平稳,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在原序列上不平稳,但其一阶差分序列平稳。因此,对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取一阶差分序列。

4.2因果关系检验

将长、短期情绪指数与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分别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

(1)在5%显著性水平下,短期好淡指数是引起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变动的Granger原因,上证综指也是引起短期好淡指数变动的Granger原因,但深证成指不是引起短期好淡指数变动的Granger原因。这可能因为:上证综指在代表性方面强于深证成指,市场参与者对未来市场进行短期判断时,更看重上证综指。

(2)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中期好淡指数是引起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变动的Granger原因,但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不是中期好淡指数变动的Granger原因。这可能因为:投资者对未来预期时间跨度越长,对市场判断越倾向于基本面分析,受前期市场走势的影响也越小。

4.3脉冲响应检验

(1)股价指数对短期投资者情绪的脉冲响应。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受到短期好淡指数冲击后,第1期达到正向最高点,其后出现负向反应(第4期有小幅正向),第7期达到负向最低点(见图1,深证成指图略)。即股价指数对短期好淡指数的反应是:短期为正向、长期为负向。

(2)股价指数对长期投资者情绪的脉冲响应。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受到中期好淡指数冲击后,基本上都为正向反应(第2期有小幅负向),分别在第6和第7期达到正向最高点(见图2,深证成指图略)。即股价指数对中期好淡指数的反应是正向的,特别是较长期的反应。

5结论及建议

通过细分投资者情绪和构建不同预期时间跨度下投资者情绪与股票价格的关系模型,研究得出长、短期投资者情绪对股票价格的不同影响。进一步,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方法,对我国投资者情绪与股价指数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长短期投资者情绪均是股价指数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但股价指数仅是短期投资者情绪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股价指数对短期投资者情绪有负向脉冲响应,对长期投资者情绪有正向脉冲响应。支持理论分析结论。

根据研究结论,本文给出如下对策建议:

(1)引导和鼓励长期资金入市。由于长期投资者情绪对股价指数有正向影响,股价指数不是长期投资者情绪变动的格兰杰原因。所以长期资金入市,不但可以获得正向投资收益,更为重要的是,其不受前期股价指数变动的影响,更多关注基本面分析,因此不会像短期投资者那样追涨杀跌,这对保证我国股票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

(2)扩大机构投资者规模。由于投资者情绪是由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的持续性和理性投资者的套利有限性造成的,扩大机构投资者规模,提高理性投资者在市场中的比重,一方面可以降低股票市场非理性投资行为,另一方面可以增强理性投资者的套利能力,从而有利于稳定股票市场,降低股票市场的波动性。

(3)短期投资可以运用技术分析,长期投资应基于基本面分析。因长期投资者情绪对股价指数有正向影响,而股价指数不是长期投资者情绪变动的格兰杰原因,所以在进行长期投资时,不应过多基于前期股价指数的走势和技术分析,而应更多关注股票的基本价值和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对长期走势进行价值判断,并通过长期持有获得收益。但由于股价指数是短期投资者情绪变动的格兰杰原因,所以判断短期走势、进行短期投资时可以运用技术分析。

(4)依据短期投资者情绪指数仅能进行短期投资,依据长期投资者情绪指数可以进行长期投资。因短期投资者情绪对股价指数的影响除第1期外均为负,所以依据短期情绪指数只能进行短期投资(即1期,这里为1周,与短期预期时间跨度相同),进行超过1期的较长期投资不能保证收益为正。但长期投资者情绪对股价指数有正向影响(第2期除外),特别是6~7期的投资能获得更高的收益(与预期时间跨度均值吻合),所以依据长期情绪指数可以进行与预期时间跨度相当的较长期投资,而进行短期或更长期投资均不能保证收益为正。

参考文献:

[1]KanemanD,tverskya.prospecttheory:ananalysisofdecisionunderresk[J].

econometrica,1979,47(2):263-292.

[2]DeLongJB,Shleifera,SummersLH,etal..noisetraderriskinfinancialmarkers[J].the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90,98(4):703-738.

[3]Barberisn,Shleifera,VishnyR.amodelofinvestorsentiment[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98,49:307-343

[4]DanielK,HirshleiferD,Subrahmanyama.investorpsychologyandsecuritymarketunder-andoverreactions[J].theJournalofFinance,1998,53(6):1839-1886.

[5]mehraR,SahR.moodfluctuations,projectionbias,andvolitilityofequityprices[J].JournalofeconomicDynamicsandControl,2002,26:869-887.

[6]BrownG,Cliffm.investorsentimentandthenear-termstockmarket[J].JournalofempiricalFinance,2004,11:1-27.

[7]王美今,孙建军.中国股市收益、收益波动与投资者情绪[J].经济研究,2004,(10):75-83.

[8]陈彦斌.情绪波动和资产价格波动[J].经济研究,2005,(3):36-45.

[9]FisherKL,Statmanm.investorsentimentandstockreturns[J].FinancialanalystsJournal,2000,

3/4(2):13-23.

[10]ChanSY,Fongwm.individualinvestors’sentimentandtemporarystockpricepressure[J].JournalofBusinessFinanceandaccounting,2004,31(5-6):823-836.

短期投资的特点篇6

【关键词】金融危机;现金持有量;短期借款;外部融资依赖度;投资规模

一、引言

企业投资行为一直是学界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影响企业生存发展和价值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投资规模是企业投资行为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企业的规模、行业竞争优势和战略发展方向。

2008年下半年我国金融危机爆发,这给非金融企业的外部资金供给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冲击,同时我国上市公司2008年第三季度的投资规模较第二季度大幅下降(平均下降达75%)。根据国外研究结论,企业在金融危机开始前的不同财务状况(现金持有量、短期借款和外部融资依赖度)对危机期间公司投资规模或抗风险能力影响相当显著,企业如果具有高现金持有量、较低短期负债和较小对外融资依赖程度,就能大大提高抗风险能力和减缓危机后投资规模的下降。

我国上市公司金融危机开始前一年的平均每季现金持有量比(占资产平均总额)超过13%,平均每季短期负债比达(占资产平均总额)18%,外部融资依赖度较发达国家小。这些因素是否如国外研究结论那样对我国危机期间上市公司投资规模或抗风险能力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危机前不同财务状况的上市公司在危机期间其投资规模是否有较大的差异,这都是研究金融危机下企业投资行为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也是目前我国研究文献较少的领域。

因此,研究我国上市公司金融危机开始前一年的财务状况(现金持有量、短期负债和对外融资依赖度)对危机期间投资规模的影响,并与国外的情况进行比较,对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确定投资规模的决策因素和提高上市公司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结论也可作为进一步探讨我国上市公司持有现金的动机和短期负债的刚性约束功能的基础。

二、主要文献回顾与理论观点

(一)主要文献回顾

1.关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已有大量的文献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早在1957年,Johnmeyer和edwinKuh指出在资本市场不完备的情况下,企业的财务现状、财务结构和财务政策影响企业的投资规模;从50年代开始,大量文献开始从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角度来研究现金持有量与投资行为的关系,如1994年,StephenVogt运用啄食理论和自由现金流理论,解释了现金流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利用实证方法研究了大型和低股利分配的公司体现人问题,而小型、低股利分配公司主要体现为啄食理论问题。

2.关于金融危机对公司投资的影响。目前越来越多的文献研究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后果,大部分文献关注于危机的财务方面,少部分文献关注危机对公司的实际效果。ivashina和Scharfstein(2009)发现在金融危机期间银行大幅削减对公司的贷款;Campello,Graham和Harvey(2009)通过调查公司经理发现在金融危机期间由于外部融资约束导致公司放弃许多收益较高的投资项目;Duri,Rochell和Steffen(2009)利用实证方法研究了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德国银行通过控制贷款和严格贷款申请人标准收缩银行贷款而导致的资金供给效应的证据;Rajan(2008)发现对那些主要依靠外面融资的企业,金融危机对其投资增长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3.关于金融危机下,现金持有量对公司投资的影响。Faulkender和wang(2006)认为对那些存在融资约束的公司,现金持有量的边际价值是相当高的,尤其是公司现金流量低而投资项目收益高的情况下,现金的对冲作用更显著;arslan,Florackis和ozkan(2006)通过对土耳其2001―2002年的金融危机实证分析也得出现金持有量对减少投资的对冲作用;Bats,Kahle和Stulz等(2009)也通过实证方法得出在外部融资市场混乱的时代,超额现金持有量对公司相当有利;RanDuchin,oguzhan和ozbas等(2010)研究金融危机对美国公司投资的影响,通过实证方法研究得出由于外部资金供给的负面冲击,使那些持有现金量少、短期负债高和主要依靠外部资金供给的企业投资大幅下降。

(二)主要理论观点

1.外部资金供给的负面冲击会抑制公司投资。如果公司内部缺乏充足的资金去满足其所有有利或收益高的投资机会,外部融资供给的负面冲击和融资摩擦的出现,可能会阻止公司的投资,特别是对那些从外面融资成本较高、主要依靠外部资金或存在融资约束的公司,此影响将尤为严重。其中融资约束一般指公司没有充足的能力融资以满足其最佳投资机会,可以利用公司的现金持有量、规模、派息等指标来衡量。

2.金融危机的发生导致外部资金供给减缩,这严重挫伤了那些缺乏短期流动性公司的投资

(1)金融危机发生前一年的公司现金持有量对公司投资下降有很大的缓冲作用。特别是那些依靠外部融资的公司,现金持有量对减轻金融期间的投资减少相当重要。Ran,andDuchinHn等证明危机前现金持有量低的公司,危机后的投资相对于危机前显著下降;危机前现金持有量中等的公司,危机后的投资下降但不显著;危机前现金持有量高的公司,危机后的投资几乎没有下降。

(2)金融危机发生前一年的公司短期负债规模对公司投资下降有很大的加剧作用。由于短期负债是公司流动性的减少,当公司再融资困难或再融资成本较高时,短期负债对金融危机期间企业投资的减少有一个较大的负面效应,而长期负债没有。金融危机前有较高短期负债率的公司其金融危机期间投资下降相当显著,中等短期负债率的公司其金融危机期间投资下降但不显著,低短期负债率的公司下降较少。

3.金融危机后期或后,由于需求方面的增长,公司投资规模会随着增长,特别是那些高现金持有量、低短期负债率和不存在融资约束的公司增长显著。

4.金融危机前公司的低现金持有量、高短期负债率、融资约束和外部资金的依赖性对公司投资影响不如危机期间显著。

三、数据来源与模型设计

(一)数据选取

本文主要以季为期间单位进行数据分析,美国金融危机期间一般界定为2007年7月1日到2009年3月31日,而危机传到我国一般认为是2008年7、8月份。而从经济数据看,我国2008年第三季度样本公司的投资规模较第二季度大幅下降,2009年第三季度的投资规模较第二季度则大幅上升。因此本文将我国金融危机前一年的数据选在2008年7月1日前,即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之间;主要关注的金融危机第一年的数据界定在2008年7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之间;金融危机的后阶段则选为2009年6月30日至2009年12月31日之间。

选取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同时剔除了以下样本:一是剔除St类公司,因为此类公司财务状况与正常经营公司存在一定偏差;二是剔除一些异常值和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共有样本数量为848个。

数据主要来自于winD数据库、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基本财务数据,数据包括2007年7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上市公司每季的现金持有量、短期负债、长期负债、资本支出和总资产价值等财务指标。

(二)模型选择

公司的投资规模除了受到投资机会的影响外,很大程度上还受公司已有的现金持有量水平、短期负债的压力和外部融资约束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选择三个自变量:上一年度的每季现金持有量和每季短期负债以及本年度的每季外部融资依赖度(由于金融危机期间资金供给的负面冲击,所以选择外部融资依赖度指标来反映外部融资约束)。对于三个自变量与投资的关系,根据上述理论的观点,本文期望投资规模与上一年度的现金持有量为正相关,与上一年度的短期负债和本年度的外部融资依赖度负相关。具体模型如下:

模型:it=α+β1*casht-1+β2*stdt-1+β3*efdt+εt

模型包括上期现金持有量cash、上期短期负债std和外部融资依赖度efd三个变量。

为了消除规模和各变量数量级的影响,本文把公司的现金持有量、短期负债、长期负债和资本支出都除以每季平均资产总额加以标准化,其中,资本支出为期末固定资产减去期初固定资产;投资i为每季的资本支出与平均每季总资产的比值;前现金持有量cash为危机开始前每季现金与短期投资(或交易性金融资产)之和与平均每季总资产的比值;前短期负债std为危机开始前每季短期负债与平均每季总资产的比值;外部融资依赖度efd为资本支出减去营运资金供给与资本支出的比值,如果营运资金供给无法取得就用当期留存收益变化来计算,此指标用来反映企业所需资金对外部融资资金的依赖程度。

四、实证分析

(一)单变量分析

本部分静态的统计或单变量分析方法,主要分析金融危机前一年的现金持有量与短期负债对公司平均每季投资的影响。根据2007年7月1日到2008年6月30日每季的平均现金持有量和短期负债把样本上市公司分别分为三类:低现金持有量(282个样本)、中现金持有量(282个样本)、高现金持有量(284个样本)和低短期负债、中短期负债和高短期负债。其中现金持有量和平均投资分别指每季现金持有量与每季平均资产总额比值和每季平均投资与每季平均资产总额比值。

1.现金流量与投资

表1显示:金融危机开始前一年现金持有量低的公司,其投资规模(下降0.486%)较现金持有量中等的公司的投资规模下降大(下降0.349%);金融危机前现金持有量高的公司其投资几乎没有下降,反而有所增加。

表2显示:金融危机前一年低现金持有量的公司其投资在金融危机后期(2009年7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都有较大的提高,而中等现金持有量的公司其投资也有所提高,但不如低现金持有量的公司大。另外,高现金持有量的公司其投资增长最少,这与国外学者研究的情况很不一致。

2.短期负债与投资

表3显示:金融危机开始前一年的低短期负债比的公司其投资下降(下降0.4472%)比中等短期负债比的公司投资下降要大(0.1379%),而高短期负债比的公司下降最少,这与国外学者研究的情况相反。

表4显示:金融危机前一年低短期负债的公司其投资在金融危机后期(2009年7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都有较大的提高,而中等短期负债的公司其投资也有所提高,但不如低短期负债的公司大。另外,高短期负债的公司其投资增长最少,这也与国外学者研究的情况基本一致。

3.总体情况与国内外对比

表5显示:848个样本公司其投资规模在金融危机开始的第一年(2008年7月1日到2009年6月30日)下降,而到金融危机后期又开始上升且超过了金融危机之前的投资规模。

表6显示:不管是金融危机前还是金融危机后,美国的投资规模远远高于我国公司的投资规模(美国危机前和危机后的现金平均持有量为总资产的0.19左右,我国较之稍低。)

以上分析中,公司现金持有量的结果与本文前面的理论观点相符,金融危机开始后由于外部资金供给的紧缩,那些持有少量现金的公司其投资规模下降要大,而那些持有大量现金的公司其投资规模下降较少或反而有所增长;但是公司短期负债分析结果与理论却未完全相符,尽管金融危机开始后公司投资开始下降,但低短期负债的公司其投资规模下降较中短期负债的公司反而大,而中短期负债的公司其投资规模下降又较高短期负债公司的大。

金融危机后期的结果与理论观点也不完全一致,在金融危机后期,由于需求方面的增加,投资开始增长,但是我国投资规模增长较明显的是那些持有低现金量和低短期负债的公司,而不是高现金量和低短期负债的公司。

另外,我国金融危机开始后投资规模与现金流的关联度明显没有美国公司的显著。

下面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进一步分析危机开始前一年的现金持有量和短期负债以及外部融资依赖度对金融危机期间企业投资规模的影响。

(二)回归分析

利用SpSS分析工具,根据模型:it=α+β1*casht-1+β2*stdt-1

+β3*efdt+εt对848个样本进行总体回归分析,其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

从表7中可以看出,三个自变量中金融危机开始前一年的现金持有量与投资规模正相关(系数为正),表明现金持有量对危机期间的投资下降有缓冲的作用;金融危机开始前一年的短期借款比与外部融资依存度与投资规模负相关(系数为负),表明企业持有短期负债和对外融资依赖度强会加剧公司投资规模的下降,这与本文理论分析期望的结果相符。但从其t检验的结果来看,三个自变量影响都不显著,特别是短期借款,其t值只为-0.584,说明金融危机开始前一年的现金持有量和短期借款以及外部融资依赖度对危机期间投资规模的影响力不强,特别是短期借款,这与国外学者发现的情况很不一致。另外,三个自变量对投资规模影响的解释能力并不强(调整R2为0.006),这也与国外学者理论结论不一致。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一是金融危机开始后公司投资规模开始下降,金融危机后期公司投资规模开始上升,且增幅比其开始下降幅度稍大,但是低现金持有量公司反而表现更为明显。这说明在金融危机期间由于大部分公司股价下跌,这给那些希望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进行扩张的公司提供了机遇和条件,但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量并未像理论分析那样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金融危机开始前一年的现金持有量与危机期间投资规模正相关,且高现金持有量的公司其投资规模下降较中等现金持有量的公司要小,但不显著。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持有的现金对金融危机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但不大,或者我国上市公司没有充分发挥现金持有量对冲金融危机所带来风险的功能,这与我国上市公司持有现金的动机有很大关系。三是公司投资规模与外部融资依赖度负相关,但不显著,说明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规模受外部融资约束的影响,但约束力不强。四是金融危机开始前一年的短期负债与危机期间投资规模负相关,且不显著。但与国外学者的研究结论相反的是:高短期负债的公司在金融危机开始后其投资规模下降反而有所减少。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短期负债的刚性约束不够。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和外部约束机制,正确确定企业现金持有的动机。在外部融资环境较差时,持有现金的预防应该凸现出来。但研究结论证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更多地表现为自利动机或交易性动机,而非预防性动机。而导致现金持有动机异化的根源在于公司治理和外部制度环境的不完善。一方面,不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导致股东层、董事会层和经理层的权、责、利的制度安排不合理,没有足够的动力和激励机制去促进公司管理层合理有效地持有和使用现金;另一方面,中小股东对公司管理层和控股股东无法有效地监督和约束,再加上缺少并购市场、经理人市场和新闻媒体等外部压力,没有强势的外部制度环境去约束公司管理层合理有效地持有和使用现金。二是完善我国金融机构的运行机制和企业退出机制,强化短期负债的刚性约束功能。当外部融资压力加大时,短期负债对企业投资的减少应有一个较大的负面冲击。研究结论显示危机期间我国上市公司短期负债对投资的负面冲击较小,其根源在于短期负债的刚性约束不够。一方面,我国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并非完全按市场机制运作,贷款对象也大部分是上市公司(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国企转制而成)。这种国有对国有的借贷关系,带有较多的行政色彩。导致大部分上市公司还贷压力小,甚至公司短期借款越多,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公司与银行的关系越密切或政府支持越多。另一方面,我国企业破产机制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当公司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时,由于各种原因,真正进入破产清算的公司很少,导致负债无法发挥其到期要求还本付息的刚性约束。

【参考文献】

[1]赵自强,王莉.上市公司投资规模与现金流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3):66-71.

[2]Campello,GrahamandHarvey.therealeffectsoffinancialconstrains:evidencefromafinancialcrisis,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2009.

[3]arsian,o.florackis.C.,ozkan,a.theroleofcashholdingsinreducinginvestment-cashflowsensitivity:evidencefromafinancialcrisisinanemergingmarket.emergingmarketsReview,2006(7):320-338.

[4]Faulkender,m.,wang,R,Corporategovernanceandthevalueofcash.JournalofFinance,2006(61):1957-1990.

[5]Bates,t.,Kahle,K.,Stulz,R..whydoU.S.firmsholdsomuchmorecashthantheyusedto?JournalofFinance,2009(64):1985-2021.

短期投资的特点篇7

谈了几期指数,似乎可以不说了。不是说指数预测不重要,而是它太重要了,尤其是对于短线投机人来说更是如此。但了解它规律性的难度也许比它本身重要性还要高,不是说短期指数波动不能寻找,而是它太难寻找又太难以琢磨。即使经历百转千回后得到的规律,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变得似是而非。

很多人承受不了市场波动带来的煎熬,也没有足够的定力去承受中长线市场变化带来的心理波动。但对财富的追逐欲望,又使人们倾向于在短时期内获利,股市中每天看似层出不穷的机会更是诱惑人们入场交易,甚至有人用效率高来形容短线操作的特点。理论上讲,如以每日1%的收益率来衡量,70个交易日后资金即可翻番。一年240个交易日,如果每日如此,资金收益可以达8-10倍。但是现实总是会给人们深刻的教训,短期的投机行为10次中如若有1次失误,之前9次的收益都可能不复存在,更糟糕的情况是如果不及时止损,还可能蒙受更大的损失。

股市每天产生的短线机会都多到不可计数,但考虑到相对数量和对短期行情的把握程度,有效机会是很少的。久赌必输的道理人人都懂,变幻莫测的市场将投资者原本健康的心态摧毁,更是得不偿失。一个沉迷于市场的投资者,最终只会被市场的每一个微小波动所左右,最后迷失方向,损失惨重。

的确,现实中是存在所谓的短线高手的,相信会有人依靠严格的纪律和顽强的定力,持续地获得投机回报。有人这么形容依靠短期策略在证券市场上成功的人:“他们能够在风雨飘摇的底部满怀信心,在市场最狂热的顶部做到世人皆醉我独醒。这些成功者经过千辛万苦的长途跋涉,历尽风雨,在泪水与懊悔中逐步成长,逐步成熟。人们往往只看到成功者的辉煌和阳光的笑脸,而他们背后的艰辛、劳碌、失败的痛苦,人们却熟视无睹,甚至不屑过问。”

从事短期交易的人成千上万,但真正能走出来获得成功的人又有多少呢?要说成功概率,用“一将功成万骨枯”来形容并不为过。况且即使对这样的职业投资者来说,随着资金量的增多,则会进一步制约短线交易的机会,几百万元资金就足以干扰盘子小的个股行情。短线的时间和空间特点决定了大资金在投机中是受限的,随着可操作资金规模的扩大,短期获益难度也日益增大,其向中长期投资的转化就成为必然的趋势。成功概率如此之小的短线投机者,最终获取成功都要向中长期投资转化,更何况普普通通的投资者。普通投资者既没有时间盯盘,又没有专业的技能训练,更不可能获得绝密的内部信息,凭什么做短期折腾能战胜别人?

所以,只有寻找并持有优秀的上市公司股票,才自&让你有效规避市场的短期风险,通过时间来带给你相应的回报。

短期投资的特点篇8

民间投资增速为何下滑?

第一,民间投资的下滑是中国经济整体增速放缓大背景决定的。2012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长从前一年的9.5%进入“7”时代(当年增长7.9%),此后一路下行,2015年进入“6”时代(当年增长6.9%),到2016年第一季度增长只有6.7%。中国经济投资驱动型特征仍然明显,投资增速回落是经济下行的一部分。民间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从2012年起,就已超过60%,成为了投资的主体,因此民间投资的回落是正常现象。

第二,政府和国企投资稳增长使得民间投资相比之下降速更快。在过去几年经济下行中,政府都采取了稳投资政策来减弱经济下行的幅度。稳投资政策的实施主体通常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地方政府及其投融资平台,配套给予融资政策的支持,如更早的平台贷款、信托融资、债券融资,到近年的地方政府置换债券、pSL、专项金融债、产业基金、ppp等。2013年以来,以政府和国企为主,在最容易发力见效的基建投资维持了20%以上的高速增长,即使2015年经济增长进入“6”时代的情况下依然接近20%。如果没有稳投资、稳增长政策,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速很可能会下滑更快,换言之,民间投资快速下滑反映了剔除政策因素的经济下行压力。

第三,民间投资的强周期性和滞后性。由上一点引出,民间投资具有更高的自主性特征,由此具有更强的周期性和更大的波动幅度。从民间投资的周期看,2009年底,反危机政策的高点之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就开始了持续的下滑,而民间投资增速则延迟到2年之后的2011年底才进入下滑趋势。民间投资保持了两年多30%以上的高速增长,我们认为可能在于很大部分是4万亿投资刺激政策的引致投资,特别是在设备投资领域经历了一轮投资高增长,即民营企业在反危机之中进行了一次设备的升级换代。然而,由于刺激政策的投资高增长不可持续,政府、国企需求和终端需求的放缓逐步确认,民间投资遇到产能扩张之后的需求不足。因此,民间投资的回落具有滞后性。

第四,受民间投资的行业属性的影响,在增长较快的第三产业占比偏低,且有下降态势。国家产业结构的转型中,第三产业增速持续高于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相应的,从2012年底第三产业投资增速超过第二产业,目前已经接近第二产业增速的两倍。而民间投资在第二产业的比重接近80%,在第三产业的比重却只有50%左右;民间投资在第二产业中的比重相对稳定,在第三产业的比重却在2015年以来出现超过5个百分点的快速下滑。从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板块看,主要是制造业、房地产业、基础设施领域、采矿业等,而民间投资在竞争更充分的制造业和近年来持续放开的采矿业等行业相对集中度更高。这些行业很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等问题。

第五,受短期因素的影响。最近讨论比较多的是“营改增”的政策影响。一种观点认为,“营改增”主要由地税转向国税,过去的“多投资、少报税”的“潜规则”现在很难做,而且现在多报投资对地方政府而言不仅没有GDp竞赛的奖励,反而有弄虚作假出问题的风险,对企业而言多报、虚报投资会导致税负增加,民间投资下滑有“挤水分”成分。另一种观点正好相反,认为投资下降恰恰是“营改增”政策到位之前的暂时情况,政策实施前的投资,实行后不能抵扣进项税,民间投资下滑只是在政策实施时点前后的短期调节,而且“营改增”总体减税,对投资有正面激励。前一种观点,民间投资增速下降是一次系统性的向下修正,迟则一年对增速的影响会消失;后一种观点,民间投资增速会因政策实施而有短期波动,前低后高。究竟何者正确,何者主导,“营改增”政策的影响很难量化,只能调研和逐步观察,包括“营改增”对企业的实际影响是增税还是减税也需要观察,微观政策操作层面和宏观政策制定层面有很大不同。当然,不仅是“营改增”政策,其他各种短期因素或偶然因素,也都可能造成民间投资在近几个月的快速下滑只是短期调整。

第六,受制度因素的影响。毫无疑问,民间投资一直都有很多玻璃门、弹簧门,然而,制度的约束一直在放松,“放管服”改革、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建设多层次融资体系,都对民间投资有积极影响,那么民间投资为什么可以在2011年高速增长,在2015年以来反而急剧减速呢?我们认为,政策环境总体上是连续的,对短期而言的政策影响是次要的,特别是对固定资产投资这种长期高成本决策的影响是缓慢的,并且,没有这些改革和政策,民间投资有可能会掉得更快。制度环境变差并不是民间投资快速下滑的主因。

如何看待民间投资

快速下滑和政策选择

综上,民间投资的下滑有很多原因,但主要还是经济放缓大趋势的一部分。我们认为有必要排除几个认识误区:

误区一:民间投资的短期快速下滑会成为长期趋势。

误区二:把民间投资快速下滑联系到整个经济下滑失控,下行无底。

误区三:把民间投资短期下滑联系到民营企业对中国经济乃至制度丧失信心,联系到中国的营商环境迅速恶化。

误区四:民间投资可以如政府投资一样,成为宏观调控的政策手段。

误区五:期望民间投资能够在短期由于政策措施的影响迅速改善乃至反转。

因此,我们认为,解决民间投资下滑问题重要的是要正确看待和把握这个问题。

首先,适应经济减速的新常态,调整预期和政策目标符合实际情况。如果依然持有以投资的较高增速维持经济的较高增长的思维惯性,那么就需要反思,如果国有部门特别是基建领域的投资增速长期大幅高于整体是不可持续的,而第三产业增长也难以在短期完全弥补这一缺口,那么是否有必要调整经济增长目标,或者仅仅是短期的经济增长目标?毕竟2014年、2015年已经连续两年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第二产业的调整对短期增长的冲击是确定的,而短期增长和基于中长期发展空间而确立的中期增长目标不是一个概念。

其次,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态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避免短期行为。促进民间投资,不应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经济不景气时,各种鼓励支持,待到经济恢复景气,则容忍对其变相打压的做法。处理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的关系,给予民营企业真正同等的地位,在法律和市场面前一视同仁,打破非必要的行业垄断,才能给民营企业长期发展的信心,引导民营企业将投资从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针对包括民间投资在内的制度改革措施,无疑应当进一步加快推进,但不必急于一时,政策见效需要时间。中国此次面临的经济转型,难度和重要性都超乎以往。在这期间,应避免出现把民间投资附加为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标,而由政府部门采取非市场化的手段刺激民间投资的短期行为。

短期投资的特点篇9

【论文摘要】本文依据企业培训投资效益的特点及评估原则,提出了从人力资本培训投资的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的方法。其中重点阐述了长期效益的评估方法,提出了多层次的企业人力资本培训投资长期效益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估模型。【论文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评估;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一、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的特点1.效益的多样性。企业培训投资所产生的效益是多方面的,有的可以量化,比如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等;而有些却难以量化,如对企业员工的影响方面,员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等,所有这些一般只能用“好”、“差”等定性的语言来描述。因而,在建立企业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的评估指标时,除了尽可能地选用可量化的指标外,还必须使用一些定性的指标。2.效益的难分割性。企业效益的提高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其中到底有多大一部分是由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所产生的?这个问题还处在研究中,即使人们能提出很好的分割方法,也难以完全把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所产生的效益分割出来。这就增加了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评估的难度(1)。3.效益的缓慢性和长期性。人力资本经过培训后,其效益一般是慢慢地产生的,有的在短期内根本看不出它的效果,而往往是经过一段时间内才能显现,并在长时间内产生。因此,在进行效益评估和设置评价指标时,不仅要设置能反映短期经济效益的方法指标,而且还要设置一些能反映长期效益的方法和指标。4.效益的不确定性。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的好坏与受训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等多方面的主客观因素有关,效益的大小无法事先用契约来规定,也无法事先准确地预测。因此,在对这样的效益进行评估时,难以得出准确的数字结果,而较适合于用模糊语言进行评判。二、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的评估原则1.科学性原则。进行企业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的评估,要坚持科学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按科学规律办事。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设置效益评估指标时,要力求客观、准确,切忌主观臆断;第二,评价指标的选取、数据的计算等问题要有代表性、可比性;第三,要运用科学先进的评估方法、技术及工具,这样才能保证评估结果的可靠性,真正起到评估工作应有的作用。2.全面性原则。由于企业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并且涉及到的影响因素也很多,内容较为复杂,这就要求培训投资效益评估指标体系要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能从整体上衡量企业人力资本培训效益。3.可测性原则。评估指标体系的制定要有相应的标准,以相同的标准作为统一尺度,来衡量被评价对象的表现。对于定性指标的测量只要建立详细的评价标准,也可认为是可测量的。4.针对性原则。首先要明确效益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更有利于企业培训工作的开展,调整培训过程中的不良因素,优化培训结果。因此,应建立切合实际且实用的评价指标,有针对性地围绕培训目标进行效益评估。三、人力资本培训投资短期效益的评估山企业培训效益的特点得知,企业培训的效益在短时间内难以产生较明显的效果,正如杰克·韦尔奇所说,培训的成本是有限的,但效益是无限的,因而要正确评价培训的效益,应分别进行短期效益的评估和长期效益的评估。这里,首先讨论短期效益的评估。培训投资短期效益的评估可采用菲利普斯提出的以结果为中心的投资回报率方法。计算投资回报率,就是要使用培训的利润和成本数据。投资回报率的计算是用净利润除以成本。净利润是培训的利润减去成本,投资回报率的计算公式为:投资回报率二培训的年净利润/培训的总成本×100%这里,培训的总成本包括企业进

短期投资的特点篇10

摘要:本文论述了采用“零营运资金管理”可为企业带来更大收益的观点。“零营运资金管理”通过减少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使营运资金占企业总营业额的比重趋于最小,便于企业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收益较高的固定资产或长期投资上;通过大量举借短期负债来满足营运资金需求,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由此,从两个方面增加了企业的收益。另外,本文也讨论了实现该管理方法的有效途径,使之具有可操作性。最后,作者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实行“零营运资金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零流动收益风险途径

以零营运资金为目标,对企业的营运资金实行“零营运资金管理”的方法,已成为90年代以来企业财务管理中一项卓有成效的方法。在我国随着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化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加强,企业理财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因此,“零营运资金管理”的方法,对我国企业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营运资金的管理问题

营运资金,从会计的角度看,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会计上不强调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关系,而只是用它们的差额来反映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不利于财务人员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和认识;从财务角度看营运资金应该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关系的总和,在这里“总和”不是数额的加总,而是关系的反映,这有利于财务人员意识到,对营运资金的管理要注意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以内可超过一年的营业周期内实现变现或运用的资产,流动资产具有占用时间短、周转快、易变现等特点。企业拥有较多的流动资产,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财务风险。流动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主要包括以下项目: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存货。

流动负债是指需要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流动负债又称短期融资,具有成本低、偿还期短的特点,必须认真进行管理,否则,将使企业承受较大的风险。流动负债主要包括以下项目: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税金及未交利润等。

为了有效地管理企业的营运资金,必须研究营运资金的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营运资金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周转时间短。根据这一特点,说明营运资金可以通过短期筹资方式加以解决。

2非现金形态的营运资金如存货、应收账款、短期有价证券容易变现,这一点对企业应付临时性的资金需求有重要意义。

3数量具有波动性。流动资产或流动负债容易受内外条件的影响,数量的波动往往很大。

4来源具有多样性。营运资金的需求问题既可通过长期筹资方式解决,也可通过短期筹资方式解决。仅短期筹资就有:银行短期借款、短期融资、商业信用、票据贴现等多种方式。

财务上的营运资金管理着重于投资,即企业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额。因而,要了解“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就要首先了解营运资金的重要性。

营运资金管理是对企业流动资产及流动负债的管理。一个企业要维持正常的运转就必须要拥有适量的营运资金,因此,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公司财务经理有60%的时间都用于营运资金管理。要搞好营运资金管理,必须解决好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两个方面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企业应该投资多少在流动资产上,即资金运用的管理。主要包括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存货管理。

第二,企业应该怎样来进行流动资产的融资,即资金筹措的管理。包括银行短期借款的管理和商业信用的管理。

可见,营运资金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对资金运用和资金筹措的管理。

二“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

“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从营运资金管理的着重点出发,在满足企业对流动资产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企业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额,并大量地利用短期负债进行流动资产的融资。“零营运资金管理”是一种极限式的管理,它并不是要求营运资金真的为零,而是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尽量使营运资金趋于最小的管理模式。“零营运资金管理”属于营运资金管理决策方法中的风险性决策方法,这种方法的显著特点是:能使企业处于较高的盈利水平,但同时企业承受的风险也大,即所谓的高盈利、高风险。具体表现为:

1丰富的收益。一般而言,流动资产的盈利能力低于固定资产,短期投资的盈利低于长期投资。如工业企业运用劳动资料(厂房、机器设备等)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通过销售转化为应收账款或现金,最终可为企业带来利润。因此,通常将固定资产称为盈利性资产。与此相比,流动资产虽然也是生产经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除有价证券外,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只是为企业再生产活动正常提供必要的条件,它们本身并不具有直接的盈利性。又因为短期负债对债权人来说偿还的日期短、风险小,所以要求的利率就低,而债权人的利率就是债务人的成本,因此,短期负债的资金成本小于长期负债的资金成本。

把企业在货币资金、短期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和存货等流动资产上的投资尽量降低到最低限度,可以减少基本无报酬的货币资金和报酬较低的短期有价证券,将这些资金用于报酬较高的长期投资,以增加企业的收益;同时减少存货可使成本下降;减少应收账款可降低应收账款费用以及坏账损失。大量地利用短期负债可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而且短期负债的弹性大、办理速度快,能及时弥补企业流动资产的短缺。显然,由于降低了企业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就可以使企业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费用,从而可以增加企业盈利。

2潜在的风险。从风险性分析,固定资产投资的风险大于流动资产。由流动资产比固定资产更易于变现,其潜在亏损的可能性或风险就小于固定资产。当然,固定资产也可通过在市场上出售将其变为现金,但固定资产为企业的主要生产手段,如将其出售,则企业将不复存在。因此,除了不需用固定资产出售转让外,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固定资产未到迫不得已时(如面临破产)是不会出售的。所以,企业固定资产的变现能力较低。企业在一定时期持有的流动资产越多,承担的风险相对越小;反之,企业持有的流动资产越少,所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另外,大量地利用短期负债,同样也可能导致风险的增加。一般来说,短期筹资的风险要比长期筹资要大。这是因为:第一,短期资金的到期日近,可能产生不能按时清偿的风险。例如,企业进行一项为期三年的投资,而只有在第三年才能会有现金流入,这时企业如果利用短期筹资,在第一、第二年里,企业就会面临很大的风险,因为企业的投资项目还没有为企业带来收益。但如果企业采用为期五年的长期筹资的话,企业就会从容地利用该投资项目产生的收益来偿还负债了。第二,短期负债在利息成本方面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采用长期筹资来融通资金,企业能明确地知道整个资金使用期间的利

根据上面的观点,“零营运资金管理”原理的应用将使用权企业面临较大的风险。首先,企业有延期风险,即企业在到期日不能偿还债务的风险。如果企业需要延期,但会由于一些无法预料的因素而不能延期,如当短期负债到期时,企业的经营善变坏,以至债权人不肯延期;或在延期时,正好赶上国家经济不景气,市场上资金私有制,而无法继续延期;其次,短期负债利率的具有很大的波动性,企业无法预测资金成本,也就无法控制利息成本;再次,企业为了减少应收账款,变信用销售为现金销售,可能会丧失客户,从而影响销售的增长。

尽管存在着高风险,但“零营运资金管理”仍不失为一种管理资金的有效方法。“零营运资金管理”在具体操作上,以零营运资金为目标,着重衡量营运资金的运用效果,通过营运资金与总营业额比值的高低来判断一个企业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的业绩和水准。由于“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出发点是尽可能地降低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额,因而营运资金在总营业额中所占的比重越少越好。这就是“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含义所在。“零营运资金管理”强调的是资金的使用效益。如果资金过多地滞留在流动资金形态上,就会使企业的整个盈利降低。简而言之,“零营运资金管理”就是将营运资金视为投入资金成本,要以最小的流动资产投入获取最大的销售收入。

三实现“零营运资金管理”的有效途径

为了企业能够实现“零营运资金管理”,同样要从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两个方面着手。对流动资产来说,就是要尽量减少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额,加速资金周转;对流动负债来说,则是要有畅通的筹措短期资金的渠道,以便满足企业的日常运作需求,同时也要考虑短期资金成本的问题。下面分别从两个方面论述:

降低营运资金在总营业额中所占的比重的有效途径是,加速货币资金的周转循环。根据货币资金周转循环周期的时间长短,可以预测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需求量。例如,企业用货币资金来购买原材料,原材料被加工成产成品,一部分产成品,企业通过现销渠道又把它马上转变为货币资金;而其它的产成品,企业通过信用销售的渠道,把它变为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则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收账变为货币资金。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企业的运作情况对货币资金投资的影响。如果企业在生产产成品上花费较长的时间,那么企业就得增加货币资金投资。从原材料变成产成品,再完成产品销售所需要的这段时间,我们称为存货周转期。企业运作能给货币资金投资带来另一种影响的是企业的销售策略,如果企业是运用现销方式销售产品,那么企业就不需要保留很多货币资金;但如果企业有信用交易的话,那它就得需要有较多的货币资金投入。因为这里存在着应收账款周转问题。当然,企业也可在购买存货时欠账,这就是说企业要推迟付款,如果可欠很长时间的账,那么货币资金投资的需求量就减少,这段延迟付款的时间称为展延的应付账款周转期。一般来说,企业货币资金的周转公式为:

货币资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展延的应付账款周转期

从上面的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要想减少货币周转期,从而使流动资产上占用的货币资金减少,实现“零营运资金管理”,就得从存货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应付账款管理三个方面着手。对于存货管理,一方面要加强销售,通过销售的增长来减小存货周转期;另一个方面要通过确定订货成本、采购成本以及储存成本计算经济批量,控制在存货上占用的资金,使之最小。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在信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企业要制定合理的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通过这些措施来鼓励客户尽早交付货款,从而加速应付账款的周转。展延的应付账款的管理,一般来说,企业越是拖延付款的时间就越对企业有利,但由于延期付款可能引起企业的信誉恶化,所以企业必须通过仔细的衡量、比较多种方案后再做出决定,选择对企业最为有利的方案。

流动负债即企业的短期融资问题是企业进行“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企业要想得到短期资金主要有两条渠道:一个是商业信用,另一个是短期银行借款。

商业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易中以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进行购销活动而形成的借贷关系,它是企业直接的信用行为。商业信用产生于商品交换之中,其具体形式主要是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等。据有关资料统计,这种短期筹资在许多企业中达流动负债的40%左右,它是企业重要的短期资金来源。商业信用筹资有一定的优点:(1)商业信用非常方便。因为商业信用与商品买卖同时进行,属于一种自然性融资,不用作非常正规的安排。而且不需办理手续,一般也不附加条件,使用比较方便;(2)使用灵活且具有弹性,企业可根据某个时期内所需资金的多少,灵活掌握;(3)若没有现金折扣,或者企业不放弃现金折扣,以及使用不带息的应付票据,则企业利用商业筹资并不产生筹资成本。其主要缺点是:(1)其期限较短,尤其是应付账款,不利于企业对资金的统筹运用;(2)对应付账款而言,若放弃现金折扣,则需负担较高的成本。对应付票据而言,若不带息,可利用的机会极少,若带息则成本较高;(3)在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若公司缺乏信誉,容易造成公司之间相互拖欠,影响资金运转。

短期银行借款是企业根据借款合同向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的款项。在我国,短期银行借款是绝大多数企业短期资金的主要来源。我国目前短期银行借款的目的和用途可分为周转借款、临时借款、结算借款、贴现借款等。

短期很行借款的优点有:(1)银行资金充足,实力雄厚,能随时为企业提供较多的短期贷款。对于季节性和临时性的资金需求,采用银行短期借款尤为方便。而那些规模大、信誉好的大企业,更可以较低的利率借入资金。(2)银行短期借款具有较好的弹性,可在资金需要增加时借入,在资金需要减少时还款。短期银行借款的缺点主要有:(1)资金成本较高。采用银行短期借款成本比较高,不仅不能与商业信用相比,与短期融资券相比也高出许多。而抵押借款因需要支付管理和服务费用,成本更高。

(2)限制较多。向银行借款,银行要对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进行调查以后才能决定是否贷款,有些银行还要对企业有一定的控制权,要企业把流动比率、负债比率维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这些都有会构成对企业的限制。

企业筹集短期资金的渠道还有短期融资券、应交税金、应交利润、应付工资、应付费用、票据贴现等多种形式,但无论采用哪种筹资方式,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为了能够实现“零营运资金管理”,企业的财务人员一定要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选择筹资组合,在尽可能多地使用流动负债的基础上,要注意企业的清偿能力,保证企业的信誉,这样才能给企业带来最大的收益。

四“零营运资金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制度的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已经起步,金融市场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金融正逐步走向国际化,这是我国企业加强营运资金管理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从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来看,有相当数量的企业管理水准低下,经营不善,销售不畅,产品积压,资金短缺,这是我国企业进行营运资金管理所处的内部环境。在这种情况下,运用“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我国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1改善企业的生产条件,缩短企业的生产时间。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严重影响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延长了产品生产所用的时间,也就减慢了资金周转,使一部分不必要的资金被占用在生产领域中。因此,企业财务人员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提供资金为企业选购先进设备,以此来加速营运资金周转。同时,也要严格的控制生产过程中在产品、半成品的数量,加强企业的成本核算与控制,使在产品、半成品等在各个工序间顺利地流转,减少生产过程的停滞。

2存货积压过多的企业,首先应从打开销售渠道上下功夫,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善于分析研究企业的市场环境,制定有利于促进销售增长的信用政策,扩大销售,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其次,在实施应收账款尽早收账的策略中,学会运用最佳现金折扣法,尽可能地使现金折扣所产生的边际利润刚好等于其边际成本,既促使客户尽早地付款,又可使企业为此付出的代价达到最低。

3灵活选择结算方式,保持资金畅通。由于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还没有完全展开,银行结算方式落后,结算秩序混乱,跨银行、跨系统地款项支付要受到银行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资金的流动。而且,每到考核时点如季末、年末,各商业银行便千方百计地保护自己的存款,导致企业大量的货币资金被积压,形成一种不必要的沉淀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的资金紧张局面。因此只有灵活的选择转账、商业汇票等结算方式,才能更好地加速营运资金的周转,实现“零营运资金管理”。

4企业应重视加强对流动负债的管理,学会充分地利用短期资金融资方式,以缓解企业紧迫的资金短缺困扰。例如,企业本来要用长期资金来融资的一些项目,由于金融市场不景气,企业借不到长期资金,可以暂时利用短期资金,等到将来金融市场好转再用长期资金替代。当前企业可采用的短期融资方式主要是商业信用和银行短期借款。企业要注意充分发挥短期资金融资的优点,管好、用好短期资金,努力经营,增加盈利,保持企业良好的财务状况,尽可能地避免或降低短期资金融资的高风险。

综上所述,对企业的营运资金实行“零营运资金管理”,力求达到零营运资金的目标,其实质是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益,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这一思路与投入产出理论中的“资源最佳配置”原则是一致的。因此,可以说“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管理资金的思路,在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实用价值,这一方法的应用前景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参考书目:

荆新·《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月12月第2版

夏乐书·《公司财务理财学》,中国政治经济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

张绍学·《现代公司理财学》,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

罗福凯·《公司财务管理》,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

尹书亭·《现代企业理财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第1版

谷祺·《财务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月12月第3版

[美]道格拉斯·K·爱默瑞·《公司财务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向平·《浅谈“零营运资金管理”》,《财会月刊》,1997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