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安全生产领域作风建设十篇安全生产领域作风建设十篇

安全生产领域作风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34:12

安全生产领域作风建设篇1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主线,提升企业安全管理为目标,建立健全“规范一批、约束一批、提档一批、淘汰一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动态管理机制,在全区交通行业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夯实企业安全管理基础,提升企业本质安全度,为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安全生产环境。

(二)目标任务

坚持全面覆盖、分类指导的原则,全面推进交通领域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常态化的推进工作机制,推动相关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充分调动企业自主开展本质安全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其建立自主管理、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交通领域企业的安全基础管理水平,杜绝较大以上事故,有效减少一般事故发生,保障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持续好转。

二、主要任务

(一)强化教育培训,建立舆论引导机制

1.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针对交通领域的企业从业人员严格落实班前安全培训制度,有针对性讲述岗位风险辨识、救援知识和注意事项,使班前安全培训成为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大力推广“手指口述”等安全确认法,帮助员工通过心想、眼看、手指、口述,确保按规程作业。严格安全考核考评和问责倒逼,提升安全培训效果。

2.广泛宣传,提高安全防护意识。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等主流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积极作用,以“安全生产月”等活动为载体,大力强化对交通建设行业从业人员安全防护的宣传力度,通过命名表彰、会议推动、媒体宣传、典型引路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增强企业安全体系创建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更多的企业积极开展安全体系建设。

(二)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安全体系建设

3.强化风险管控标准化建设。各站所、股室要督促行业重点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对照本行业领域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标准,合理划分风险排查区域,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运输工具、运输场站、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辨识,梳理汇总各类安全风险。对排查出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分级,确定风险类别,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红、橙、黄、蓝级(红色为安全风险最高级)。要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针对安全风险特点,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研究防范安全风险的各项措施办法。设置专人监管行管企业,制定制度,编制预案,开展演练,采购应急物资等。逐步实现交通运输领域突发事件风险网格化管理。

4.强化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和监察监管能力建设。各站所、局属监管部门及交通运输企业逐层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行管部门每月至少巡查一次各监管企业,对发现的隐患问题限期整改、验收,推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完备化。各层级监管部门要建立微信群,对所监管的企业及时应急信息,企业及时通过微信群上报信息,推动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信息化。

5.强化基础设置抗损毁和快速恢复保障能力建设。对全区在建在用公路桥梁防撞护栏设置情况的摸底排查,全区部分农村公路桥梁存在的护栏缺失、墩柱空洞、钢筋锈蚀情况,要制定危桥改造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全部维修加固完毕。

6.强化公路抵御暴雨(雪)、雷电、大风、大雾等灾害性天气及冰冻等气象灾害能力建设。同区气象局、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建立气象灾害预警联络体系,及时接收各级预警信息,同时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向社会、企业和道路养护部门预警信息,提高民众抵御灾害的意识,公路养护部门加强养护职责分工和前期准备工作,以确保在发生灾害时能够及时做好清除积雪、恢复基础设施等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全面贯彻落实好交通领域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工作,推动我区交通运输领域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规范、有序开展,各站所、股室和企业要把安全标准化工作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建立安全监管部门牵头,督促企业成立本质安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建设方案,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优化资源配置,抓好各项措施落实,确保本质安全体系建设取得实效。

(二)强化监管,分步实施。各站所、股室、企业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理念和全局意识,紧紧扭住企业主体这个“牛鼻子”,持续拓展和深化“企业主体责任攻坚年活动”,把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纳入安全生产工作重要内容。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将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纳入安全生产责任考核,适时开展督导检查,对工作措施得力,成效明显的通报表扬,对本质安全水平较高的企业,充分调动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对工作懈怠、被动应付的严肃问责,确保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取得实效。

(三)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各站所、股室要加强对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活动的指导,先行培育一批安全管理特色鲜明、安全文化氛围浓厚、主体责任落实较好、本质安全水平较高的企业,总结提炼具有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做法。

安全生产领域作风建设篇2

一、树牢安全发展理念

1.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深入学习贯彻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和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纳入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坚决扛起保民平安的政治责任。(街道各有关单位部门分工负责)

二、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2.强化党政领导干部责任。根据《省实施〈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细则》和市《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有关文件精神的通知》(〔2020〕6号),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措施,提请党工委、政府制定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积极推动将职责和责任清单履行情况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年度述职内容,相关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审计内容。(街道各有关单位部门分工负责)

3.充分发挥街道安委会办公室综合协调职能。依法依规指导协调和监督有专门安全生产主管部门的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协调全街道安全生产检查、专项整治等工作,组织实施全街道安全生产专项督查、巡查、考核、通报、约谈、挂牌督办等工作。(街道安委办负责)

4.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动落实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同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上的高危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在一千人以上的一般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设置安全总监,并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建立落实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做到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和应急救援“五到位”。(应急办负责)

三、持续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

5.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集中行动暨安全生产集中整治。按照市政府《关于在全市立即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集中行动的通知》和市安委会《关于印发<市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部署,强化安全服务指导,狠抓隐患排查治理,严防各类事故发生。(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

6.道路交通运输领域。深化道路交通“平安行·你我他”

行动,打好“六场攻坚战”,构建“六大工作体系”,加强对“两客一危一货”、校车、农村面包车等重点车辆的安全监管,严管严查酒毒驾、“三超一疲劳”、货运车辆超限超载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推动“两客一危”车辆动态监管系统升级。持续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农村平交路口“一灯一带”建设、公交车和桥梁防护安全专项治理。统筹推进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全过程信息化监管,建立全过程信息化共享监管机制。(交警五中队、交管所、学区、农业办等有关部门单位分工负责)

7.建筑施工领域。在房屋市政、公路、水利等建设工程领域,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遏制转包、违法分包和挂靠、无证上岗等问题。加快推进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建筑施工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聚焦桥梁隧道、脚手架、高支模、深基坑、起重机械、地下暗挖、有限空间作业等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强化执法检查,督促工程建设各方参建主体切实落实责任,加强对施工现场各环节危险源的

管控,及时排查治理各类事故隐患。(村建办、城管执法中队、农业办、市场监管所等有关部门单位分工负责)。

8.燃气领域。深入排查餐饮店等燃气使用场所安全隐患,

贯彻落实《市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办法》,严厉查处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储存、充装、运输、使用等环节中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村建办、市场监管所、交管所、派出所、经发办、学区、应急办等有关部门单位分工负责)。

9.消防领域。紧盯高层建筑、大型商市场及商业综合体、

学校、医院、养老机构、公共娱乐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多合一”、群租房等高风险场所,重点整治违规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装饰、疏散通道不畅通、违规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品等突出风险,加大执法检查和联合惩戒力度。全面开展建筑内部及周边道路消防车通道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对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的违法行为依法严肃予以查处,情节恶劣的纳入消防安全严重失信行为,加大宣传曝光力度。(消防办、派出所、城管执法中队、村建办、学区、民政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有关部门单位分工负责)

10.紧盯事故多发易发的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把握季节性特点和事故发生规律,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场所的安全隐患整治。持续开展工贸企业金属冶炼、粉尘防爆、涉氨制冷、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治理,深入推进烟花爆竹、特种设备、油气输送管道、电力、旅游、校车、农机、医院等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有效防控安全风险、坚决消除安全隐患。严格落实《省重点领域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行为责任办法》,严厉打击各类非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应急办、派出所、市场监管所、经发办、学区、农业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有关部门分工负责)

四、持续健全安全预防控制体系

11.积极推进安全生产“一企一策一台帐”管理。对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金属冶炼等高危企业和机械、纺织、轻工等规模以上工贸企业,结合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和安全标准化建设等工作,建立安全生产“一企一策一台帐”,提升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防控能力。(应急办负责)

12.深化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加强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与安全标准化的融合推进,到2020年底,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等高危行业企业,涉氨制冷及作业场所超10人的涉爆粉尘工贸企业,以及其他行业领域规模以上企业全部规范运行,规模以上重点工矿商贸企业完成风险管控评审工作。在抓好规模以上企业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运行“提质”的基础上,以“三项制度”“八套清单”为抓手,加快向小微企业延伸,逐步实现对企业各类安全风险的有效管控。(应急办负责)

五、加强安全监管执法

13.坚持严格执法与指导服务并重。加强安全生产普法力度,推进“一法一条例”《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办法》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实施分类分级执法,避免多层级重复执法。推动落实对高危行业领域重点企业执法检查全覆盖。(街道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

14.落实隐患排查“清单管理”。不断强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对安全生产集中整治、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日常执法检查、企业隐患自查自纠等,全面实施清单管理,列出企业单位、问题、整改、责任“四张清单”,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街道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

六、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

15.强化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深入开展企业全员安全生产“大学培训大考试”专项行动,推动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水平大幅度提升。加强安全生产公益宣传,深入开展“五进”活动,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法宣传周”“减灾防灾日”“宪法宣传日”等主题活动,宣传、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强微信公众号、社区宣传栏、电子屏等线上线下资源的利用,积极开拓新媒介,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安全生产社会化宣传教育矩阵。(街道各有关部门单位分工负责)

16.推进安全生产风险防控社会化保障。鼓励企业职工和社会公众检举重大事故隐患和企业违法行为。支持新闻媒体对安全生产领域进行舆论监督。推动高危企业规范提取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督促高危企业全面依法依规投保安全生产责任险并运行信息化管理平台。持续开展政府购买安全服务工作,积极推进第三方安全技术服务,在重大活动、重要节日、重点时段对企业开展安全检查及咨询服务,持续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安全诊断”,指导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应急办、环保所负责)

17.持续推进科技强安。鼓励企业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切实解决安全生产突出问题。(应急办、经发办负责)

18.强化预案管理。各有关部门要做好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的修订并开展好演练工作。企业要做到安全培训、预案管理和应急演练“三到位”。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好应知应会和安全操作等内容的培训,认真落实市应急局《关于企业复工期间开展线上学习的通知》,利用省安全生产智慧培训平台,开展网上统一培训,对企业培训课程和学时进行在线自动监测。加强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和演练,一般行业企业每年、高危行业企业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应急演练,演练要到厂区、车间,覆盖各工作岗位和人员。(应急办会同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

安全生产领域作风建设篇3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要求,以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控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为目标,以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领域重大风险为抓手,在全区文化旅游系统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持续开展打非治违,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环节、重点部位、重点时段严防死守,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行为,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为推动全区文广旅系统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大检查范围和主要内容

此次安全生产大检查的范围是全区文广旅系统、各行业领域、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检查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消防、特种设备等事故易发多发行业(领域),突出a级景区、星级酒店、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文化娱乐场所、员工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人员集中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确保高危(高风险)行业企业一个不漏,检查覆盖面100%;确保各类风险隐患得到有效管控,彻底解决问题隐患反复发生、长期得不到根治的重点问题。

(一)企事业单位大检查主要内容

1.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重点检查主要负责人履职、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情况等。

2.安全风险管控情况。重点检查制定安全生产重大风险防范工作方案,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装备完好状况和日常管理维护,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和公告,对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制定和落实管控措施,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依法执行安全设施与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情况等。

3.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重点检查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自查自改自报、在单位内部公布隐患清单、向当地有关监管部门报告备案、实行整改闭环管理情况,近年来政府部门日常监管执法和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隐患整改落实、作业现场安全监督检查情况等。

4.汛期安全生产工作情况。重点检查制定汛期安全生产专项工作方案,落实防汛度汛工作措施,开展雨前检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严格执行每天24小时专人值班和关键岗位领导到岗带班制度,建立健全雨情、灾情预警预报信息传递体系,落实极端天气下停产撤人等防汛措施情况等。

5.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重点检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落实情况等。

6.应急管理情况。重点检查应急组织体系建设,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相关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协议、编制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组织应急演练、配备必要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开展事故应急处置的总结评估工作、加强岗位应急培训情况等。

(二)局属各职能股(室)、下属事业单位大检查主要内容

1.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安全生产各项决策部署情况。重点检查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近期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区政府安委会2019年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以及游仙区安全生产专项巡查有关问题整改情况;学习贯彻落实《绵阳市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党委政府领导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各类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旅游区等功能区安全管理责任措施落实情况等。

2.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和隐患排查工作情况。重点检查下属事业单位严格安全准入、强化源头管控;对重点行业(领域)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对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监测监控。加强预防体系建设,本系统行业(领域)结合自身特点定期分析研判安全风险类别等情况。本系统行业(领域)加快推进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开展示范城市创建的试点工作和逐步建立城市安全治理长效机制情况。开展汛期隐患排查和隐患点除险加固,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情况;健全完善预防自然灾害引发事故工作机制情况。

3.扎实做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情况。重点检查贯彻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汛期工作安排部署,加强汛期安全生产组织领导,落实汛期安全防范措施,建立完善汛情灾情预警通报机制,加强应急值守和应急保障工作,防范自然灾害引发次生安全事故情况等。

4.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情况。重点检查结合实际制定大检查和十大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细化明确大检查内容和要求,进行全面部署落实情况;成立工作机构,细化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机制情况;督促企业自查自改,规范建立问题隐患台账情况;严格规范执法和层层开展督查检查情况等。

5.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情况。重点检查危险化学品、道路和水上交通、建筑施工、旅游、烟花爆竹、水利电力、特种设备、消防和人员密集场所等各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推动城市公共安全重点工作,开展城市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开展春夏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和人员密集场所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监督检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过程中的安全监督管理情况等。

6.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情况。重点检查建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情况,落实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行业管理部门的监管责任、企业的主体责任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7.严格监管执法情况。重点检查严格监管执法,严厉打击各种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等情况;严厉查处可能造成爆炸、火灾、泄漏等群死群伤的事故隐患,严格实行“四个一律”措施;加强安全监管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监管执法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监察执法队伍专业化、规范化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严厉打击惩处一批违法违规行为,彻底治理一批重大事故隐患,关闭取缔一批违法违规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联合惩戒一批安全生产失信企业,曝光一批严重违法违规和重大隐患典型案例等情况。

8.加强组织领导情况。重点检查各有关部门(单位)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安全生产,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安全生产分管领导做到具体抓,做好提调安排,督促检查,跟踪落实工作等情况;加强应急值守工作,实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以及信息报告制度,及时调度辖区内安全生产和应急值守情况,认真分析研判苗头性、倾向性、预警性信息,一旦发生重大险情,及时妥善处置应对;编制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组织救援队伍开展演练,配备必要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开展事故应急处置的总结评估工作以及加强岗位应急培训。水利、气象、应急等部门在汛期期间协调配合,加强监测、预警、预报,及时自然灾害信息,做好避险防灾等工作情况。

(三)深入推进本系统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

1.涉旅交通运输专项整治

配合辖区交通、公安交警等相关部门,加大对职责范围内的涉旅隧道、桥梁等重点交通设施和临水临崖路段、受不良地质灾害影响路段、急弯陡坡等重点路段的巡查和隐患治理。严查“三超一疲劳”、酒驾、醉驾、毒驾和农机、变型拖拉机非法载客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旅游包车的执法检查,严把出站、出城、上高速、过境“四关”。加大对旅游船整治力度,坚决执行“六不发航”规定,持续开展“救生衣行动”,严格龙舟赛等群众性水上活动的审批管理。有序组织旅客乘车、乘机,加大对违法携带和运输危险品的检查力度。

2.消防安全专项整治

持续深入开展为期3个月的城市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重点针对薄弱环节和重点区域进行集中检查排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严肃查处封堵占用消防通道、安全出口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电瓶车违规停放、充电现象,坚决防止火灾、踩踏等事故发生。

3.人员密集场所专项整治行动

以“五一”、端午等重要节日的集会、庙会、游园及科博会等重大活动的安全管理为重点,加强人流动态监控。重点对a级景区、星级酒店、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文化娱乐场所、旅游景区、劳动密集型生产加工企业进行消防安全检查,突出检查消防设施设备配备及完好情况、消防控制报警系统是否完好、应急照明设施配备设置是否合理且完好,应急疏散通道是否保持畅通,消防行政许可、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日常防火检查巡查、应急疏散预案制定及演练情况;开展“三合一”、“多合一”场所安全隐患整治情况。

4、其他专项整治

配合辖区安监、住建等部门,开展涉旅建设施工专项整治、城乡公共安全专项整治,持续开展涉旅粉尘防爆、液氨制冷、有限空间作业企业专项整治,继续开展有限空间作业条件确认工作。

三、工作组织

(一)企业单位。各类企业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方案,按照要求对生产经营建设全过程及每个部位、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安全风险隐患和每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彻底自查自改,制定风险防控措施,建立安全隐患清单和整改清单,落实安全隐患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彻底整改隐患。隐患清单和整改落实情况在企业内部公布,接受职工群众监督。

(二)行业部门。本单位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针对本行业领域的实际,制定本部门、本行业领域和本系统的大检查实施方案,细化检查重点内容和标准,组织指导本行业领域的专项检查并进行督查、抽查,发现重大问题及时报送区安办并通报当地政府。针对危险化学品等领域专项整治和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专业性较强,为起到较好效果,行业部门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聘请专家或专业团队参与隐患排查和大检查工作。

四、工作安排

从2019年4月至12月底,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行动,各阶段工作原则安排如下:

(一)部署、动员阶段(4月)

旅游主管部门、旅游企业结合实际制定针对性强的方案,明确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层层进行动员部署。

(二)全面排查、集中整治阶段(5—11月)

1.各文化、旅游企业全面排查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制定风险防控措施,集中开展隐患整治工作。

2.主管部门定期分析本地区本行业领域的安全风险,指导督促辖区文化、旅游企业开展整治工作,组织开展检查督查,依法从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三)巩固提高、总结考核阶段(12月)

1.主管部门组织回头看、回头查,确保检查发现的问题隐患整改到位;系统总结工作成效,形成上报工作总结。

2.适时组织督查组,对辖区内文化行业、涉旅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和考核。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安全是旅游的生命线。旅游主管部门、旅游企业务必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把专项整治工作作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重要抓手。要明确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责任;每季度召开安全风险分析会议,分析研判辖区及自身重点安全风险,研究制定对策措施。各旅游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等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牵头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并定岗定人定措施,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做到风险管控不留死角、隐患治理没有盲区。

(二)严格执法检查。旅游主管部门要把专项整治工作与“打非治违”和执法检查相结合,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要提升检查执法质量,采取明查暗访、突击检查等方式,带着专家、媒体查,现场依法提出处理意见和制作执法文书,依法从严查处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屡教不改、整改不力的旅游企业。要加强执法结果运用,提高违法成本,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和“黑名单”管理制度,对失信事业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实施有效惩戒。

(三)强化督导考核。旅游主管部门要适时开展安全督查检查,调度掌握工作进度,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对工作推进不力的旅游企业,采取通报、约谈等方式加以督促推动。因责任和措施落实不到位导致事故发生的,将依法从严惩处。

安全生产领域作风建设篇4

一、基础知识 

(一)由来:2020年4月,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为贯彻落实关于安全生产作出的“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重要指示精神,制定印发了《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

(二)主要内容:

1.国家层面“1+2+9”

2.自治区层面“1+2+9+7”

3.银川市层面“1+2+9+7+4”

“1”指1个总体方案,即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

“2”指2个专题方案,即《学习宣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专题》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专题》。

“9”指9大行业领域专项方案,即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消防、道路运输、民航铁路等交通运输、工业园区、城市建设、危险废物等9个行业领域。

“7”指自治区新增7个领域专项方案,其中特种设备领域:自治区方案为《气瓶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银川市对应自治区实施方案为《银川市特种设备领域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4”指银川市新增的4个专题方案,其中包括了食品安全和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

(三)时间安排 

从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1.动员部署阶段(2020年4月) 

2.排查整治阶段(2020年5月至12月) 

3.集中攻坚阶段(2021年) 

4.巩固提升阶段(2022年) 

二、两大专题 

专题一:学习宣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专题

主要内容: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为重点,带动干部职工、企业负责人和广大市民群众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通过3年时间,实现以下工作目标。

一是全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学深悟透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深刻理解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自觉对标对表推进工作,以实际行动和实际效果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底线红线,把安全生产贯穿城乡规划布局、设计、建设、管理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

三是坚决扛起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政治责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坚持“三个必须”原则要求,坚持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切实做到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

四是营造安全生产全民共治新风尚,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共同促进安全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快形成。

专题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专题

主要内容:通过开展三年行动,完善和落实“重在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链条、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工作机制和预防控制体系,扎实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完善以落实主要负责人安全责任为重点的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体系,以建立技术和管理团队为重点的企业规范化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的企业安全预防控制体系,以引入专业化支撑机构为重点的企业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三个转变”,努力实现安全管理“五化”,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有效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进一步降低事故总量,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确保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实现企业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

三、《自治区气瓶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相关要求

(一)整治范围:充装、检验,以及瓶装气体储存、运输、经营、用气等企业。 

(二)整治目标:督促企业严格落实气瓶安全主体责任,切实落实各级政府领导责任和相关部门监管责任,组织气瓶充装、检验,以及瓶装气体储存、运输、经营、用气等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健全气瓶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推进气瓶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主要任务: 

1.健全气瓶安全管理责任体系:一是落实企业气瓶安全主体责任;二是依法履行气瓶安全监管职责;三是努力构建气瓶安全共治格局。 

2.强化企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能力:推动企业建立健全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的气瓶安全管控体系。一是建立完善风险辨识评估制度;二是建立完善安全风险管控制度;三是建立完善风险警示告知制度;四是深入开展气瓶检验机构专项整治;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3.针对重点领域开展气瓶安全专项整治:一是深入开展车用气瓶安全专项整治;二是深入开展液化石油气钢瓶专项整治;三是深入开展工业气瓶安全专项整治;四是深入开展气瓶检验机构专项整治。 

4.强化气瓶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建设:一是严格气瓶使用登记;二是强化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三是加强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四是建立气瓶充装质量追溯信息系统;五是落实报废液化石油气钢瓶的更新;六是强化安全宣传与警示教育。 

四、《银川市特种设备领域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相关要求

(一)整治重点:

1.锅炉:以小型洗浴、洗涤、食品加工作坊、化工企业使用的锅炉和电站锅炉为重点。

2.压力容器:以危险化学品储存区域在用压力容器为重点。

3.气瓶:以车用气瓶、瓶装液化石油气、瓶装工业气、气瓶检验机构以及气瓶使用登记为重点。

4.压力管道:以公用管道、工业管道和油气长输管道为重点。

5.电梯:以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建筑、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为重点。

6.起重机械:以建材、物流园内使用的起重机械和冶金起重机为重点。

7.大型游乐设施:所有在用大型游乐设施。

8.客运索道:以客运架空索道为主。

9.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以旅游景区、游乐场所等使用的场(厂)车为重点。

(二)整治目标:

推动全市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切实把安全生产摆在重要位置,树牢安全发展理念,督促企业严格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切实落实各级政府领导责任和相关部门监管责任,全面整治特种设备领域突出问题,严厉打击特种设备生产、使用违法违规行为,组织特种设备生产、使用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推进特种设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主要任务:

1.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体系:一是落实特种设备生产、使用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二是依法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职责。三是努力构建特种设备安全共治格局。

2.强化企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能力:

一是建立风险辨识评估制度。各企业定期组织辨识特种设备领域存在的风险,并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分类、评估,确定类别和等级。

二是建立安全风险管控制度。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逐一落实各级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责任。加强事故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建设,完善应急预案,配齐配全相关器材,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三是建立风险警示告知制度。在特种设备有关的重点区域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制作发放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确保每名员工都能掌握身边存在的安全风险及应急措施。建立健全安全风险报告制度,及时逐级报告安全隐患。

四是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结合风险辨识评估,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清单,逐一分解落实隐患整治责任,推动全员参与自主排查隐患,实现隐患排查、登记、治理、报告、验收、销账闭环管理,对排查出的重大事故隐患及时向负有监管职责的部门报告。

排查整治阶段:2020年底前,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督促企业试点特种设备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建立问题隐患清单,落实整改方案。组织对特种设备生产、使用、检验等单位的专项监督检查,对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集中攻坚阶段:2021年底前,坚持问题导向,动态更新问题隐防控制体系,巩固和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巩固提升阶段:2022年底前,强化特种设备安全源头治理,建立完善企业为主导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制度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提升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和特种设备本质安全。全面总结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补充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政策措施,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格局。

五、名称解释

1.三个必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安全生产领域作风建设篇5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及历次全会精神,持续深化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有效防范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全镇开展2020年国庆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党的报告提出的“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目标,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围绕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主线,全面加强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防范与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确保2020年国庆期间全镇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为2020年国庆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工作范围

根据2020年国庆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特点和规律,在全镇所有行业领域、所有生产经营单位集中开展安全生产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安全风险防控、隐患排查和隐患整治。

(一)突出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物品、城镇燃气、消防、道路交通、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安全风险排查和隐患整治;

(二)突出城市运行安全风险防范,加强危旧房屋、渣土堆场、瓶装液化气供气站、危险品寄递,中小学校(幼儿园)、商场超市、医院等重点人员密集场所,城乡供电、供水基础设施的风险排查与隐患整治;

(三)突出2019年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暨隐患排查整治提升年行动、安全生产大检查以及各专项整治中排查发现但尚未整改到位的隐患整治;

(四)突出市、县两级已完成整治的重大安全隐患点“回头看”检查;突出尚未验收销号的隐患,特别是市、县两级尚未整治完毕的重大安全隐患点的整治与日常巡查管控;

(五)突出乡村旅游民宿等新业态领域风险管控与隐患整治;

(六)突出在建工程项目的风险管控与隐患整治;

(七)突出商业促销以及大型群众性活动等风险管控与隐患整治。

三、重点内容

(一)道路交通:深入排查重点车辆、重点驾驶人、重点隐患路段、重点运输企业、交通管理重点环节安全隐患;严格查处“三超一疲劳”、酒驾等违法行为;加强对客运站、运输企业、运营车辆的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客运车辆出入站安全检查、运输车辆GpS动态监控、路面交通秩序管控等交通安全监管制度,强化“三品”检查;督促客运企业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强化对运营车辆的安全检查和性能检测,严防车辆“带病上路”;加强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安全监管,杜绝不符合安全标准要求的车辆运输危险化学品;针对大雾、冰冻等特殊天气,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制定保通抢通应急预案,加强联勤联动,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二)消防: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三合一”、“多合一”场所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情况;重点检查消防行政许可、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电气火灾综合治理、日常防火检查巡查、建筑消防设备设施和安全出口及疏散通道是否符合要求、应急疏散预案制定及演练情况;严格控制大型集会、烟花燃放等活动,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严防拥挤、踩踏等伤亡事故。

(三)烟花爆竹:全面排查烟花爆竹储存仓库防水、防静电、防火设施的状况,按规定储存烟花爆竹情况;规范烟花爆竹固定零售点安全条件规范及治理情况,尤其是杜绝“下店上宅、前店后宅”情况。

(四)瓶装液化气:加强瓶装液化气供应站点及相关设备设施及管线的安全巡查和维护,强化餐饮场所燃气使用安全检查,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储存、经营、运输行为。

(五)学校:学校日常安全管理、校舍安全、消防安全、集体活动管理情况;水、电、暖、气设施设备等内部安全管理情况;校车安全管理情况;学校周边安全环境治理情况。

(六)旅游:以旅游交通运输、旅游景区、节日期间的旅游节庆活动为重点开展旅游安全检查。

(七)建设施工:以防范坍塌、高坠等事故为重点,对涉及深基坑、高大模板、脚手架、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在建工程项目开展建筑施工安全隐患排查;加大春季建设施工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

其他行业领域要结合本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实际,确定2020年国庆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内容。

四、组织领导与职责分工

(一)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2020年国庆期间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镇安委会成员单位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安办,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镇安办主任兼任,负责综合协调日常工作。各村、镇直各部门各单位要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2020年国庆期间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牵头单位和负责人,落实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

(二)职责分工。各村、镇直各部门各单位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谁主管谁负责”“三个必须”要求,在生产经营单位自查的基础上,负责组织开展本辖区本行业领域的2020年国庆期间安全生产工作。

1、镇安办牵头负责烟花爆竹、消防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相关部门配合;

2、镇派出所牵头负责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民爆物品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相关部门配合。

3、镇公路站牵头负责交通运输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相关部门配合。

4、镇规划站牵头负责建筑施工、瓶装液化气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相关部门配合。

5、镇水利站牵头负责水利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相关部门配合。

6、镇文化站牵头负责文化、旅游相关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相关部门配合。

7、镇中学、小学牵头负责学校安全生产大检查,相关部门配合。

8、镇卫生院牵头负责医疗卫生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由,相关部门配合。

9、镇安委会其他成员单位依据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组织开展所属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大检查。

五、时间安排

2020年国庆期间安全生产工作从即日起开始至2020年10月8日结束,按照“企业自查、行业检查、政府督查”方式开展。

(一)自查自纠阶段(即日起)。各村、镇直各成员单位全面动员、督促、指导生产经营单位结合本单位生产经营特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围绕安全生产岗位责任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执行、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应急处置管理等全面开展企业层面自查自纠,建立工作台帐,列出安全风险与隐患清单,明确整改措施。政府部门围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严格监管执法、安全防范制度措施落实、深入开展专项治理等方面开展政府层面自查自纠。

(二)集中整治阶段(即日起-9月30日)。各村、镇直各成员单位突出商场促销活动、大型群众性活动等审核批准、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管理,加强在建工程项目检查,商场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整治,集中开展执法检查,依法整改消除一批重大隐患,停产整顿一批严重违规违章企业,关闭取缔一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单位,严厉惩处一批非法违法单位责任人,集中曝光一批非法违法典型案例。

(三)总结提升阶段(即日起-10月8日)。各村、镇直各成员单位继续保持高压态势,组织“回头看”检查,对照台账清单逐一复查,确保隐患整改到位。开展专项检查,督促企业严格落实设施设备启用前的维护检测与新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同时,要总结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有效机制,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镇直各成员单位要提高思想认识,全面加强2020年国庆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要将2020年国庆期间安全生产工作与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暨隐患排查整治提升年行动、全镇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加强风险会商,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方案,细化、明确工作内容、标准和要求,确保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强应急值守。针对全镇2020年国庆期间安全生产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严肃值班工作纪律,主要领导和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同志要确保24小时联络畅通,并做到了任务到岗、责任到人、管理到位,杜绝缺岗、脱岗现象。各位值班人员都能做好值班记录,加强对苗头性、倾向性、预警性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分析研判工作,建立健全并妥善保管值班记录档案。尤其在国庆期间,对重点区域、重点地段、重点部位加强了应急值守工作,确保值班落到实处,信息渠道畅通。

安全生产领域作风建设篇6

区政府成立由区长任组长,副区长为副组长,各街道办事处、区安委会成员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区深化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各街道办事处对本辖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总责;区安委会成员单位要加强检查、指导和督促,对监管领域的排查治理工作牵头负责。

二、活动时间

安全事故的集中排查治理活动从现在起到9月中旬,为期一个半月。

第一阶段:全面组织排查和检查,梳理事故隐患;

第二阶段:落实重大隐患的跟踪、论证和上报;

第三阶段:开展重大事故风险的分析评估,落实控制措施。

三、排点和分工

㈠危险化学品经营、储存和使用单位安全隐患。由区安监局牵头负责。

㈡建筑施工工地、直属公房、道路和桥梁设施等安全隐患。由区住房和建设局牵头负责。

㈢道路交通、危化品运输单位安全隐患。由公安交警大队牵头负责。

㈣人员密集场所及“三合一”、“群租房”等安全隐患。由消防大队牵头负责。

㈤各街道办事处按照年度目标责任书及“属地管理”原则,负责其所属区域安全生产工作。

其他领域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关监管部门负责。

四、工作要求

㈠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当前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按照方案部署深入细致开展拉网式大检查,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真正做到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实现隐患排查治理。要继续坚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政府组织、部门落实,企业负责、社会参与”的原则,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分工,不折不扣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严格工作问责,对排查不力、工作敷衍、隐患严重的部门和单位,要严肃追究领导和关人员的责任;对由此造成重大事故的,要依法严处,绝不姑息。

㈡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做到“四个结合”,即要与隐患集中排查月活动结合,切实落实各项工作要求,严格执行排查情况“零报告”制度;要与重大隐患挂牌整改结合,进一步落实整改责任和整改时限,全面完成三级政府挂牌整改任务;要与事故风险分析和控制工作结合,对危险作业、事故易发场所、特种设施以及重点区域、重点单位等开展重大事故风险的分析评估,认真落实风险消除和控制措施;要与打“三非”、反“三违”活动结合,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建设、生产和经营行为,特别是坚决制止建筑施工领域存在的层层转包等影响安全生产的顽症固疾,不断完善跟踪监控制度,全力杜绝群死群伤事故发生。

安全生产领域作风建设篇7

把握新时代平安中国建设的新要求

 

 

中共五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这是以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建议:

 

要树立系统思维,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立“大平安”理念,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要树立辩证思维,正确处理防范与治理的关系。要树立底线思维,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

 

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平安中国的根本保障。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平安中国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强化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平安建设领导(协调)小组的统筹谋划、协调推动、督办落实、考评激励等职能作用。

 

要坚持群众路线。总结社会治安群防群治的工作经验,为群众参与平安建设提供更多渠道、搭建更多平台、创造更多条件,用心走好平安中国建设的群众路线。要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切实提高风险预警和防范能力。提升法治保障水平,坚持平安中国建设和法治中国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对维护国家财政安全、金融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建议:

 

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监管机制。优化地方政府、放贷银行、融资平台三方联调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重点了解在建项目后续资金安排,逐项目明确风险化解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控增量、化存量,加快债务风险化解计划进度。引导金融机构破除“财政兜底”的惯性思维,强化其风险意识、责任意识。

 

进一步将隐性债务显性化、规范化。监督地方政府严格遵守预算法,举债行为必须在法律框架下进行,强化预算内外约束。通过推进优质国有资产整合、提供优惠政策、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式,加大对城投公司发展转型的支持。

 

处理好债务风险化解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化解债务风险过程中,应认真甄别和保障合理项目的资金需求,避免简单“一刀切”现象。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监测体系,实施动态预警。

 

补齐安全生产系统性短板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必须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全面补齐安全生产系统性短板。建议:

 

实施全覆盖的安全生产调查工程。既要查清矿山、危险物品、运输等传统行业领域,也要查清新业态、新能源、新制药等新兴行业领域的危险源、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

 

健全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技术分析体系。设立事故调查技术专门机构和专业专职人员;设立国家生产安全事故物证中心;健全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分析技术标准体系。

 

建立覆盖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监管体系。解决危化品安全监管有空白、有死角、有漏洞以及安全风险高、事故隐患多、事故动静大问题。

 

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工程。针对超高层建筑、超大空间建筑、地下管廊工程等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和事故隐患排查;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平台。

 

加强农村安全生产工作。将涉农安全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健全涉农安全法规标准体系,建立农村人员集聚场所安全风险监测信息平台。

 

高度重视极端天气的安全影响

 

 

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高度重视气候变化带来的安全挑战,提升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灾害影响的能力,努力减少极端天气产生的灾害。建议:

 

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政府的安全责任。面对极端天气带来的安全影响,要提高政治站位,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强化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尽全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完善极端天气预防和应急响应机制。将关联于气象的灾害风险管理纳入法治化管理轨道,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布局,完善应急响应机制,筑牢全链条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应急和支撑体系。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提高城市抵御极端天气的能力。对已建和待建的重大基础设施要进行气候风险评估,高标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基础设施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提高气象预报的精准度,加强防灾减灾预警能力建设。要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全方位提高气象监测能力,特别是提高对小尺度极端天气的精准监测水平。提高公众风险意识和防灾自救能力,对各类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避险自救知识和能力培训,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健全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的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和预警干预机制,进一步织密社会安全防护网,最大限度防范减少个人极端事件发生,助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建议:

 

培育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营造和谐社会环境。加强社会舆情引导和管控,严格规范新闻媒体和网络自媒体关于个人极端事件的报道传播行为,正确引导公众认知,防止引发效仿效应、形成连锁反应。

 

健全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建设,鼓励综合医院普遍开设心理医学科,从技术手段、药品研发、医务人员等方面全面提升心理疾病临床诊疗能力。加强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完善心理问题危机预警干预机制。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社会心理预警干预机制,通过社区网格化管理、学校思想政治辅导员、互联网大数据等途径,提高社会心理排查预警、危机干预能力。及时将需要心理干预的人员“转诊”至专业机构,对心理障碍高危人员和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实行分级分类管控矫治,努力把个人极端风险苗头隐患疏导在早、化解在小。

 

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

 

 

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巩固专项斗争成果的意见》,对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具有深远意义。建议:

 

更加注重严格依法。政法机关要忠实履行职责,坚持“是黑恶犯罪一个也不放过,不属于黑恶犯罪一个也不凑数”的原则,贯彻宽严相济政策。更加注重深挖“保护伞”。将发现和查办“保护伞”作为办案的必经环节,坚决依法查处那些同黑恶势力沆瀣一气的国家工作人员。更加注重洗钱犯罪的追诉。执法司法机关在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时,应同步审查“自洗钱”和为黑社会性质组织洗钱犯罪线索,严惩洗钱犯罪行为。更加注重常治长效。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不能片面依靠、高估刑罚的威慑作用,需要运用系统思维,坚持标本兼治,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和综合治理机制。

 

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平安中国建设效能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党的领导落实到平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真正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强大效能。

 

发挥政治优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把人民群众对平安中国的需求作为努力方向,也作为最大动力。发挥制度优势。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落实各地各部门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创新完善工作协调机制,构建区域协调、条块结合的工作新格局,增强统筹解决平安建设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组织优势。全面提升平安中国建设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坚持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健全平安建设组织体系,有效整合资源力量,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

 

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不是只针对平台经济等领域的选择性执法,而是为了促进包括平台经济在内的、各种形态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建议:

 

加强重点领域竞争执法,打通市场中的堵点,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完善高标准竞争法制规则,加快反垄断法修订,研究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条例等;完善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竞争规则,以强化制度刚性约束和细化审查规则为方向,清理废除各类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

 

提升竞争执法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竞争政策理论研究、法律经济分析和国际合作协调能力,打造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竞争执法队伍,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协同监管,增强监管权威性,形成竞争执法合力。

 

加强对企业的合规引导。通过行政指导、约谈、合规指南等形式,加强对企业的合规引导和激励,增强企业守法经营、公平竞争的内生动力,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

 

以法治思维谋划平安中国建设

 

 

对标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目标要求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盼,进一步发挥法治稳预期、固根本、利长远的优势,坚持以法治思维谋划平安建设,以法治方式解决矛盾问题,以法治手段保障和谐稳定。建议:

 

以良法促善治,加强平安中国建设领域立法工作。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相关领域法律、条例、规章和各类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修改和相互协调,为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筑牢法律基础。坚守法治底线,提升行政执法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依法严惩各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加大对涉及国家秘密、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等的司法保护力度,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培育法治精神,激活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的内生动力。丰富普法供给,扩大普法宣传覆盖面。积极推动法治文化建设,引导人民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加快生命健康领域科技创新

 

 

强调,科技创新要坚持“四个面向”,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生命健康是全面体现“四个面向”的领域,是世界强国竞争博弈的科技前沿,是经济主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涉及14亿人健康安全的国家重大需求。建议:

 

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创新力量系统布局。加快完善我国实验室体系,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依托规划的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布局数量足够的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加强基础研究,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坚持目标导向,着眼长远系统谋划生命健康重大项目布局,重点围绕“重大新药创制”“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防治”等布局科技重大专项,加快实施前沿生物技术、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重点专项。

 

提供有力的政策制度保障。尊重生命健康领域基础研究规律,推动基础研究成果和目标导向有机结合,围绕科学技术前沿、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需求,带动生命健康产业集群的崛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

 

 

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事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事关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事关亿万职工和广大企业切身利益,对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建议:

 

加大职工基本权益保障力度,以职工安业支撑人民安宁。健全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促进机制,完善最低工资、企业工资指导线信息制度,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和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努力破解影响和谐劳动关系的突出问题。

 

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推动发展和安全协调共进。压实属地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防范和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凝聚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合力。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和“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引导职工依法理性有序维护权益。健全劳动保障法律体系和制度机制,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

 

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粮食稳、天下安。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涉及国家安危。建议:

 

健全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持续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进步、农民技能培训的投入,加大对农业绿色投入品、农机具购置等的支持力度。

 

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和用途管制制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着力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

 

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加快粮食科技创新步伐。着力在现代种业、智慧农业、农机装备、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粮食有效供给。创新现代农业发展的产业经营体系,重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壮大,加快农业集约化、产业化进程,促进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快速转变。

 

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是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关系就业和社会稳定。面对风险挑战,建议应该从长远和近期两方面应对。

 

要着眼长远,夯实产业基础,补短板强弱项。以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制造强国提供支撑,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引导社会消除偏见;建立科研成果所有权向做出主要贡献的人才倾斜的机制,营造宽松包容的科研环境,让他们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要立足当前,采取务实措施稳供保供,切实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相关领域互利合作;以龙头企业为主导,联合产学研用及上下游企业,加快攻克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关键装备、工业软件等领域的“卡脖子”技术;强化应用需求牵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赋予部分地区人才“引育留管用”自主权,试行更大力度的配套政策;地方政府加快优化营商环境,切实降低企业营商成本,增强对企业投资的吸引力。

 

为企业海外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健全开放安全保障体系,构建海外利益保护和风险预警防范体系。建议:

 

努力构建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多层次法律和法规体系,为更好地维护和拓展海外权益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建立健全各类海外权益保障机制。在国家层面设立跨部门海外权益保障协调机制,加强完善全球中国公民领事保护热线功能,为求助者提供专业支持。

 

加强对海外风险的研判与应对,完善海外利益保护的预防和预警机制。由政府相关部门设立专家智库,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海外利益保护提出指导意见,宏观层面包括对风险的预测和研判,微观层面包括提供专业法律咨询和服务,引导在境外投资的企业加强风控意识,做好合规和可行性研究,提高依法依规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充分发挥第三方平台的交流发声作用,针对目前国际上出现的最新政策与资讯进行分析和回应,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为我国企业海外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多管齐下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食品药品安全关系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民生福祉,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重要内容。建议:

 

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监管法规。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的配套规章,补齐制度短板,增强可操作性,保障各项法规制度切实细化落地。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基础建设。加快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信用监管,完善信用档案、信用信息公示等,广泛开展诚信守法教育,加强诚信约束,实施分类监管。

 

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强化企业自律。企业必须严格自律,不断提高主体责任意识,提升管理规范水平,加大安全投入,加强自查自纠,随时排除风险隐患。行业协会要发挥行业自律作用。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震慑不法行为。严惩重罚食品药品违法行为,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从餐饮卫生、食品标签、掺假造假、非法添加、农残超标等群众身边事抓起;加大社会舆论监督力度,形成良好氛围。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不能只依靠政府部门,需要充分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形成社会共治新格局。

 

从严整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以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针对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的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强化源头治理,电信、银行等部门在继续落实好手机卡、信用卡实名制的基础上,在技术层面研究预防和制止“两卡”被大量非法交易利用的可行性,加大对相关互联网企业监管指导力度,促其积极参与网络共管共治;完善法律规定,就电信网络犯罪进行专门立法,集中规定涉及此类犯罪的实体性和程序性内容;严惩犯罪,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目前人民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犯罪之一,必须坚持从严惩处;依法管控预防,各地区尤其是重点挂牌整治地区,应当不断强化管控,落实惩戒,确保区域内整治效果明显,形势根本好转,同时注意坚持法治原则;加强法制宣传,针对易受骗群体特别是老年人,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推动形成积极反诈防诈的社会氛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要夯实中华文化的根基。我国文化宝库中的诗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既有大量反映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作品呈现,也有大量少数民族作者的书写创作。中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展现了生动的历史画面。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要夯实中华历史的根基。中华民族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各民族交往范围不断拓展,交流内容不断丰富,交融程度不断加深,逐步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要夯实中华共情的根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提高各族群众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层面的心灵共情能力,通过教育实践培育中华民族认知、中华文化认知,增进国家共情。随着各民族中华共情能力的不断提高、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认知进一步唤醒、中华共情得到进一步激活,必然达到中华心灵共情状态,也必然使得平安中国建设更加巩固。

 

推动“爱国者治港”原则落到实处

 

 

深入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及爱国爱港社团要率先而为、积极作为,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充分发挥爱国爱港社团平台载体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各界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一国两制”的创立者、领导者、践行者和守护者。增进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和认同,有利于破除部分港人的偏见,促进香港人心回归。

 

充分发挥爱国爱港社团人才荟萃优势,积极支持德才兼备人士进入特区政府管治团队。爱国爱港社团要发挥自身人力资源优势,既要积极参与选举相关工作,把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选出来,又要积极支持爱国爱港社团和政协委员中的优秀人才进入特区政府管治团队。

安全生产领域作风建设篇8

“十四五”(2021-2025年)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打造应急管理事业、营造安全稳定发展环境的关键时期,编制和实施好韶关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十四五”时期,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关于安全生产的系列讲话,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强大政策支持;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强化监管,狠抓责任落实,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统筹协调好应急管理方方面面的工作,按照“高、统、快、防、实”的工作标准,以“三个严防”和“四不发生”的工作要求,建设更高水平的灾害防御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三是随着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素质、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加快提升,安全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四是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创新快速发展,将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和产能,自然灾害预警能力提升,“科技强安”战略有利于降低安全风险,提高本质安全水平。五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以及全社会对安全的高度关注,为推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巨大动能。六是市应急管理局挂牌成立以来,我们积极适应新体制新要求,以创新的思路、改革的办法和有力的举措奋力破解难题,努力逐步厘清应急管理横向及纵向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下一步将逐步构建防灾、减灾、救灾、指挥、救援、监管、执法、保障等职能分工清晰、互为衔接的“大应急”管理格局,实现了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局。

(二)面临的挑战

我市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刚刚起步,应急管理工作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各类事故灾害风险隐患点多、线长、面广。同时,我市各类安全风险隐患量多面广,再加上一些地区、部门安全监管责任、一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容易造成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市应急管理局作为一个新组建的部门,承担着指导全市各级各部门应对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等突发事件和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和工矿商贸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但在应急指挥平台、应急救援队伍、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警监测和应急科技支撑建设等很多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

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企业本质安全程度、从业人员素质、政府监管体制与机制、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救援能力、社会安全生产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市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事故总量偏大,2016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71起,占全省3.25%;2017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78起,占全省3.95%;2018年发生生产事故196起,占全省3.19%;2019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16起,占全省3.69%。二是较大以上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具体如下:2016年3月4日,仁化县狮井石灰销售部发生一起较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2016年12月21日,新丰县105国道2388Km路段发生一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造成3人死亡;2017年07月07日,X338县道5Km+900m黎口勋口路段,发生一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3人当场死亡;2017年12月27日,韶关市新丰县发生一起道路运输行业道路运输事故,造成3人死亡。2018年2月5日,在广东韶钢松山7号高炉发生煤气泄漏事故,造成18人中毒,其中8人死亡事故;2018年07月27日,韶关市翁源县官渡利龙路段一起道路交通事故,3人死亡。2019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2020年01月02日,韶赣高速499Km(珠玑收费站出口前500米)处发生一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事故造成3人死亡;2020年1月10日,广乐高速公路北行78公里+250米处发生一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事故造成3人死亡。三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造成事故多发;经济下行造成企业安全保障条件欠缺,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追求效益最大化中,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得不够,安全基础工作不扎实、管理不到位。四是减灾救灾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自然灾害防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救灾救助综合协调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减灾救灾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还需加强。五是应急管理能力仍然相对落后,应急指挥信息化水平不高,迫切需要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设全面支撑具有系统化、扁平化、立体化、智能化、人性化特征,与应急指挥能力相适应的现代应急指挥体系。六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日趋复杂,城市建设、油气输送管道、危旧房屋、电梯设备以及人员密集场所等安全风险突出,城市安全管理难度增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也日益增多,使得我市在“十四五”时期的应急管理面临愈加严峻的挑战。

二、“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领导关于应急管理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重点解决制约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性、基础性、共性问题,促进我市应急管理工作的发展,着力建机制、补短板、强能力、促协同,统筹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全面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水平,最大限度降低事故灾害风险和损失。

(二)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25年,建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全市应急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显著增强,应急响应、指挥、处置能力和基层基础保障能力显著提升,重大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较大以上事故明显减少,自然灾害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体系、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跃上新台阶。

2.分类目标

安全生产方面:到2025年,全市安全生产综合管理能力显著提升,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科技兴安”效果明显,监管体制机制基本完善,市民安全素质显著提升,生产安全事故控制指标全面下降,(1)亿元全省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2)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3)年度10万人口火灾死亡率低于?;(4)工矿商贸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待省明确相关控制指标后再完善具体数据)

防灾减灾方面:到2025年,减灾救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基本建成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自然灾害预警、救助体系。

应急救援方面:到2025年,全面形成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信息化发展达到省内领先水平;打造粤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应急救援能力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将根据省“十四五”应急管理规划内容及我市下一步重点工作适当调整)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应急管理组织指挥体系

1.加强应急管理组织协调。调整完善各级安全生产、消防、减灾、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森林防火等工作协调机制,加强专项综合指挥协调工作,建立健全各级统一的应急管理组织指挥体系。

2.加快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建设以应急指挥中心为中枢的应急指挥平台系统,形成贯通全市的事故灾害应急指挥网络。加强资源整合,建立救援队伍、专家、物资、装备等应急资源“一张图”。建立完善全省应急指挥平台系统建设标准和服务保障机制,发挥各级应急指挥中心指挥调度作用。构建应急指挥中心与事故现场全数据传输链路,提升远程协同会商决策能力。

3.加强应急救援响应指挥。建立事故灾害信息搜集报告制度,理顺信息报告体制机制,提升第一时间获取突发事件信息的能力。完善事故灾害分级响应制度,统筹协调应急力量应急处置。推行现场应急指挥官制度,强化应急救援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方案、统一实施,实现科学救援、安全救援、高效救援。

(二)健全完善应急管理工作体制

1.健全完善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工作体制。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强化应急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自然灾害综合防范、应急救援统筹协调作用,增强应急管理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2.健全完善分类管理、分工负责工作体制。各级专项综合指挥协调机构按职责分工抓好事故灾害防范部署、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专业化指挥、工作指导、综合管理和协调工作。各级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本行业、本领域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3.健全完善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工作体制。明确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应对事故和灾害的事权划分。落实灾区统一指挥事故救援、防灾减灾、灾害救助等应急处置责任。落实乡镇(街道)、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责任。

(三)建立灵敏高效的应急协同机制

1.完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加强涉灾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和应急联动,健全工作规程,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成效。

2.完善军地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军地抢险救灾领域协同组织,健全应急指挥协同保障,进一步提升军地联动应急抢险救援效能。

3.完善社会力量协同机制。培育扶持社会防灾减灾救灾力量,鼓励社会力量全方位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开展各类应急队伍联合培训和演练,强化社会力量在风险防范、损失补偿、恢复重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4.完善灾情管理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涉灾部门和各种救援力量之间的信息沟通,强化事故、灾害、灾情全过程管理。完善事故灾害信息制度,加强舆论正确引导,确保公众知情权。

(四)加强应急管理法治建设

1.健全完善应急管理法规制度。健全完善行业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涉灾部门的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制度。

2.推进应急管理标准体系。开展应急管理标准化试点工作,推动应急标志标识、应急队伍及装备配置、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应急物资储备等相关标准制定和实施。

3.强化督查、巡查,鼓励举报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和非法违法行为,完善“双随机一公开”执法制度,倒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各县(市、区)、各部门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推进应急管理法规制度贯彻落实。加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五)构建科学实用的应急预案系统

1.构建覆盖全区域、全层级、全过程的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

2.尽快修订各级总体应急预案、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加强应急预案可行性评估,强化各类各层级应急预案衔接融通和数字化应用,进一步增强应急预案的实战性、可操作性。

3.强化应急预案演练过程管理,推进应急预案演练向实战化、常态化转变,提升应急演练质量和实效。注重应急演练分析研判、总结评估,发挥演练成果对应急预案的调整修订、改善提升作用。

(六)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1.全面推进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促进双重预防体系与企业现有管理体系深度融合,加强执法检查,督促企业提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运行质量;分类施策,推进中小企业全面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2.全面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防控。强力推进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持续加强非煤矿山、冶金等行业领域安全监管,着力化解安全风险,依法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深化煤气、粉尘防爆、涉氨制冷、有限空间作业重点领域专项治理。深化“九小场所”、人员密集场所、超大城市综合体、电动自行车、电气火灾、博物馆和文物建筑消防安全治理。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加强“两客一危”、校车、公交车、桥梁隧道等安全隐患治理,加大高速公路、国省道、城乡接合部、农村道路路面安全管控力度,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建筑施工安全治理行动,持续排查整治施工安全风险隐患。强化城市排水、燃气等设施安全巡查维护,保障市政基础设施安全运行。开展“平安船舶、平安渔业、平安旅游”创建行动。开展危爆物品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持续推进特种设备、农机、电力、旅游等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切实提高安全风险防控水平。

3.全面推进城乡安全风险管控。开展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打造城市安全管理品牌,提高城市安全风险管控能力。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加大农村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宣传普及,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大农村安全基础设施投入,排查消除安全风险隐患,全面提高乡村安全保障水平。

4.全面推进重点时段安全防范。加强季节性安全生产规律特点分析研判,超前采取预警预防措施,全力做好暑期、汛期、节假日等重点时段和重大活动安全防范工作。

(七)综合提高防灾减灾抗灾能力

1.优化灾害监测站点布局,强化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气象、水文、水务、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加强灾害早期预警工作,提高灾害预警能力水平。健全灾害预警信息体系,扩大灾害预警信息的覆盖面,增强时效性。

2.组织开展自然灾害风险调查,加强灾害风险分级分类评估,建立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和综合减灾能力数据库。建立完善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排查整治行动。

3.对我市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推进地震小区划图的应用。

4.加强海绵城市和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推进雨污分流改造,提升城市低洼地段、下穿式立交、行洪河道和排水防涝主出口等薄弱环节蓄排能力,提高城市洪涝灾害防御水平。

5.加强河流湖泊治理骨干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病险水库及病险水闸除险加固、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山洪灾害防治等工作,提高水利工程防洪标准。

6.加快建设森林防火工程,推进森林防火水源地建设和重点林区引水上山,有条件的重点林区逐步构建林火阻隔网络。

7.充分利用公园、广场、学校、体育场馆、人防工程等公共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建设应急避难场所。

8.强化灾后恢复与重建能力建设,提升灾后受损公共设施修复能力。积极研究受灾地区贷款贴息、财政转移支付等扶持政策,及时给予受灾地区物资、人力、技术支持。

(八)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1.加快消防救援体制改革,加强消防救援力量、物资装备建设,建立实战牵引的执勤训练模式,探索加强消防救援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加快消防救援队伍由单纯的防火救火向实施综合应急救援转变。加强地方专职消防力量建设,新增一批政府专职消防员,建设一批专职消防站,配齐配强救援装备。

2.建设粤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强化制度设计、人才培养和救援训练,配齐配强设备设施,完善应急救援中心功能,尽快提升战斗力。

3.进一步完善专业救援力量布局,在危险化学品、金属冶炼等重点领域,整合优化现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职能,扩展增强对森林火灾、洪涝灾害、地震和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提升专业应急救援综合抢险救灾能力。

4.督促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运以及矿山、金属冶炼等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鼓励、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完善应急救援社会化有偿服务、物资装备征用补偿、救援人员人身安全保险和伤亡抚恤政策。建立完善灾害保险制度,鼓励支持各地结合灾害风险特点,探索灾害风险防范有效保障模式。

5.加强应急救援综合保障能力建设。强化应急通信网络建设,提高应急救援信息化建设水平。强化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建设,增加储备物资数量种类,优化储备方式,加大先进适用装备配置力度。强化应急救援交通运输,特别是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确保救援力量及时、快速到达。健全各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提高灾区卫生应急处置和预防控制能力,保障灾区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九)加强应急管理基础基层工作

1.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比武”活动,举办应急管理大讲堂,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应急管理干部队伍政治业务素质。加强应急管理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各种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应急管理进教材、进学校、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培训考核体系建设,规范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

2.加强应急管理科技和信息化建设。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与应急管理业务的深度融合,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跨越式发展。

3.加强应急管理监管执法规范化建设。落实执法检查计划,规范执法检查行为,提高执法办案质量。完善调查评估统计制度,整体提升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统计分析评估水平。制定事故灾害调查处理和监督落实办法,确保责任追究到位、整改措施到位。扎实推进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完善“红黑”名单和联合惩戒制度。

4.加强基层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开展以有班子、有机制、有预案、有队伍、有物资、有培训演练为主要内容的乡镇(街道)、园区应急管理能力“六有”标准化建设,开展以有场地设施、有装备物资、有工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村(社区)应急服务站“三有”标准化建设。加强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提高灾害灾情报告的时效性、准确性。深入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做好“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试点工作。

5.加强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建设。建立应急管理专家资源库,打造专家资源共享平台,完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各领域专家在决策咨询、标准制定、安全诊断、应急会商等方面的作用。

四、重点工程

(一)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工程。

立足承担市委、市政府应对重大事故灾害总指挥部任务,建设一流水平的应急指挥中心和指挥系统,统一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标准,推动全市各级应急指挥中心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

(二)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

突出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提高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预报预警能力。整合全市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信息资源,重点推进功能全面的应急指挥场所、智慧协同的业务应用体系、上下联动的应急指挥网络和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尽快形成全市一盘棋、一张网,构建科学先进的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

(三)粤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工程。

落实项目建设扶持政策,落实区域性应急救援中心建设任务,力争到2023年,建成粤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

(四)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

开展全市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建立全市自然灾害风险基础数据库,掌握重点区域抗灾能力。

(五)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

开展堤防加固、河道治理、控制性工程、蓄滞洪区建设,完善防洪抗旱工程体系。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城乡防洪排涝整治、病险水库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加强堤防、水库、蓄滞洪区等防洪设施建设,完善防洪排涝设施,全面提高城乡防洪排涝能力。

(六)抗震防灾能力建设工程。

规范城乡新建住宅和公共设施安全设计,提高抗震防灾能力,进一步强化高层建筑抗震防灾措施。科学合理规划、高标准建设应急避难场所。

(七)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工程。

对已查明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工程治理和除险排危。统筹开展地质灾害避险集中安置、工程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对威胁人口多、潜在经济损失巨大,特别是县城、集镇人员密集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开展工程治理;对不宜采用工程措施治理的,与脱贫攻坚、土地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有机衔接,主动避让,易地搬迁,全面落实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任务。

五、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推进规划目标、任务落实。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促进重要项目、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尽快落地见效。

(二)加大建设投入。

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管理体系投入机制,扩大应急管理专项资金规模,发挥财政资金引领带动作用,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应急管理事业建设,促进全市应急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安全生产领域作风建设篇9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持续推动林业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任务为抓手,进一步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责任体系,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和水平,确保全县林业系统不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现就2020年林业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安排如下:

一、严格落实林业安全生产监管责任

一是强化党政领导干部责任落实。严格落实市委办市政府办《xx市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办法》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推动建立和完善“权责一致、失职追责”的制度体系。

二是强化部门监管责任落实。严格按照“三个必须”的原则,根据任务分工,制定相应配套政策办法,出台安全生产管理权责清单,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监管制度体系和政策防控措施,切实履行好林业安全生产监管职责。三是强化林业安全风险管控和“双重预防”机制工作落实。严格按照《xx市加强重大风险管控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整体方案》等要求,定期研究、安排部署林业安全生产工作,加强治理体系建设;依法推动林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促进企业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主体责任,加强林业风险防控能力建设。

二、依法落实林业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一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法定职责和义务。综合运用督查指导、挂牌督办、问责约谈、“黑名单”管理等手段督促企业主要负责人依法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推动企业建立全过程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实施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和岗位清单制度。二是加强企业落实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大安全投入,依法落实企业规范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依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和员工安全教育制度;依法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依法落实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制度。切实做到安全生产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和应急救援“五到位”。三是推动企业深化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建立企业从主要负责人到班组员工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风险排查辨识、评估分级,分类分级制定隐患排查治理三项清单,构建安全生产双重预防和隐患督办机制。四是持续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林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常态化管理工作机制,引导企业建立以标准化为基础的自主管理、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三、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一是开展林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突出问题导向,认真落实《xx市林业局关于印发全市林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x林安〔2020〕3号)和林业系统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求,深入排查治理安全生产隐患问题,有效管控各类安全风险。二是深化粉尘涉爆专项整治。持续开展粉尘涉爆专项整治和有限空间作业条件确认工作,突出重点,增强整治工作的针对性、可操作性,紧扣“十项重大事故隐患”和隐患落实整改,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和工艺改造。三是强化重点时段保障。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形势分析研判,认真抓好重大活动、重点时段安全生产工作,采取综合督导、“四不两直”、“双随机”等方式,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监管,确保林业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四是加强职业健康监管。深入开展职业病危害用人单位摸底调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强化粉尘企业治理能力建设,加强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五是开展林业消防安全工作。贯彻落实《xx省消防条例》、《xx省火灾隐患排查整治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落实林业消防安全及机关公共消防安全监管工作,有效防控林业消防安全事故发生。

安全生产领域作风建设篇10

2011年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总体工作思路是: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决策部署,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围绕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强化政府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责任、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责任“两个主体”,实现抓领导创新、抓双基创新、抓治本创新“三个创新”,突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安全生产“打非”、重大隐患治理和危险源监控“四个重点”,力争不发生重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力争各项指标比去年有所下降、力争完成省、市下达的各类控制指标。

二、目标任务

三、重点工作

(一)完善科学合理的目标管理体系

1.完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坚持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考核制度,把安全生产纳入地方政府政绩业绩考核。按照《市安全生产问责制暂行办法》、《市安全生产暗访制度》、《市重大事故隐患失察失治责任调查制度》规定,加强目标运行监控和日常监管,对超出平均控制率的县市区政府及市直有关部门及时发出预警通知和行政问责,实施安全生产“一票否决”,促使各级安全生产责任真正落实到位。

2.全面推行“一岗双责”制,认真落实《市安全生产党政同责制度》,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履行本岗位职责的同时,切实履行所分管领域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督促各县(市)、区落实政府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责任和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从体制、机制、投入等方面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市、县两级力争年底前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

3.强化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市、县(市、区)安全专家组,培育发展安全生产评价、咨询、培训等社会中介组织,形成安全生产专家咨询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安全专家在安全科技、安全保障、隐患治理等方面的优势,提高全市安全监管的科技含量。

4.加强协作联动,充分发挥各级安委会办公室作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推进安全生产综合治理。

5.加大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及时查处安全生产事故,充分发挥事故在推进工作落实中的重要作用。

(二)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

1.实施安全创建示范行动。开展安全保障型城区创建、安全监管局机构标准化建设、安全和谐型村镇(社区)创建、安全发展型企业创建及安全校园、平安农机、平安交通等基层安全创建活动,增强安全生产综合保障能力。一是开展安监机构标准化建设。巩义、登封、新密、新郑、荥阳、金水、中原、二七、管城、惠济安监局及执法机构要达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标准化建设标准”。二是开展安全保障型城市创建示范活动。新郑市、金水区、巩义市、管城区要对照省、市创建标准,逐条逐项抓好落实,按期完成创建任务,达到“安全保障型城市创建标准”。三是开展安全和谐村镇(社区)创建活动。各县市区要实现20%的村镇和城市社区达到“安全和谐型村镇(社区)创建标准”。四是开展安全发展型企业创建活动。各县市区要实现15%的规模以上企业达到“安全发展型企业创建标准”。

2.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实施方案》、《关于乡镇、街道开展三分六定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基层领导机构和社区行政村安全管理队伍建设,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监督员、社区和农村安全管理人员职责和津(补)贴,建立安全生产“双基”工作评价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安全管理人员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筑牢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

3.开展城市社区农村安全创建和“三分六定”网格化管理工作。本着“政府引导、公众参与”的原则,深入开展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提高安全社区、安全村达标率,把创建安全社区(村)与推进“三分六定”网格化管理结合起来,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管理工作。

4.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指导督促各类企业特别是高危企业,切实加强安全投入、安全管理和安全培训三项基础性工作,努力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对安全评价、检测检验等中介机构及注册安全工程师的管理,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三)深化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

1.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标准规程。监督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内部安全生产责任管理机制,严格企业负责人、重点管理岗位人员安全生产履行监督检查,切实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2.落实《关于企业班组安全生产规范管理的指导意见》,加强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促使企业健全管理制度,落实主体责任,提高人员素质,改善安全条件,引导企业走规模化、规范化发展道路,实现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3.加快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在大型企业推行安全标准体系认证,在中小型企业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分级分类管理,健全企业安全标准化激励机制,全面开展企业安全标准化评审认证。2011年力争使60%以上的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达到五级以上安全标准化水平。

4.严格安全许可制度,提高高危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严把市场准入关。建立健全高危行业、高风险领域企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缴存风险抵押金和实施安全责任保险等安全生产的“三大经济政策”。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四)狠抓隐患排查治理

1.全年组织开展6次以上安全生产大检查。根据季节特点和安全状况,适时开展专项检查,加大安全生产专家参与安全检查,切实提高检查质量和检查效果。

2.以重大隐患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监控为重点,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认真落实《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制度》,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3.实行安全生产重大隐患领导挂牌督办制度,健全重大隐患治理投入机制,协调本级政府筹集或列支专项资金,用于整改治理重大安全隐患和重大危险源。严格落实领导包案、挂牌督办制,切实做到治理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和预案“五落实”。监督企业加大安全投入,按规定标准提取安全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隐患治理。

4.严格落实隐患排查、隐患上报、隐患整改、联席会议、隐患挂牌督办、隐患双向验收、隐患举报奖励、重大隐患公示、隐患排查宣教、督查考核等十项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

5.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大督查”活动。“大检查、大整治”的重点是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公众聚集场所消防、旅游、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特种设备、地铁及其他地下工程等行业和领域,实现辖区企业全覆盖。“大督查”的重点是:市委市政府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情况,各县市区政府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领导包案及整改治理情况,煤矿落实领导包矿、干部驻矿情况,煤矿、非煤矿山落实矿领导与工人同时下井、同时升井制度情况,冬季恶劣气象条件下做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安排及防范措施落实情况等。

(五)继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

牵头开展非煤矿山(尾矿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督促开展煤矿、道路和交通运输、旅游、建筑、公共聚集场所、水上交通、民爆器材、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对重点高危工业行业安全生产的监管和指导,做到日常检查与专项检查、专项整治相结合、相促进,切实解决重点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真正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六)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执法工作

1.加快推进安全监管监察机构达标建设。继续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加快推进安全监管监察机构装备达标建设,保证监察执法必备的办公条件和专用设备设施。

2.严格执法,对全市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全覆盖的执法检查。以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为主要内容,组织开展打“三非”、反“三违”、防“三超”专项执法行动,着力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

3.编制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年度执法计划。制定执法计划是我们安监部门保护自己的有效方式,按照执法计划执法就是尽职,所以执法计划一定要制定好。

4.规范执法,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履行好法定职责,加强监督,及时纠正行政执法不规范行为。

5.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举报电话作用,通过奖励的方式,鼓励民众举报生产安全事故、重大安全隐患、非法违法生产建设经营等方面的案件,拓宽安全生产案件来源渠道。

(七)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1.突出预防为主,强化事前预防,完善事故防范工作体制机制,切实做好事故超前防范工作。要以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完善市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搭建安全生产信息平台,整合优化现有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资源,充实队伍,加强应急救援演练,强化指挥调度,密切联系各部门、各地区应急管理机构,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提高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快速反应能力。

2.根据《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加强预案管理,全面修订应急预案。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和危险性较大的企业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增强实战能力。各县(市)、区要逐步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配备应急救援指挥车辆,提高应急救援装备水平。

(八)切实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工作

1.认真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省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办法》、《市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调查摸底工作的通知》,积极做好作业场所的职业健康管理工作。

2.加大对作业场所检查力度,重点检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机构设置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人员配置情况、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制定与实施情况、工作条件设备设施材料和劳动防护用品情况、职业危害申报、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和评估情况、职业危害事故隐患的整改与消除情况、职业危害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设备设施情况、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和演练情况、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培训情况、职业危害告知情况、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管理情况、职业安全健康费用提取和使用情况。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九)努力提升宣传教育培训水平

1.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着力增强全社会安全发展意识。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参与2011年“全国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发挥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作用,办好电视台《安全总动员》、日报《安全就在你身边》等栏目,向公众广泛宣传以安全发展为核心的安全文化,宣传先进典型和经验,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在各大商场、沿街门店、公交车、建筑工地、乡村社区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使安全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努力营造全社会时时讲安全、处处有安全、人人要安全的氛围。

2.完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继续加大领导干部安全培训力度,利用党校培训平台,建立领导干部安全培训长效机制,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安全忧患意识。加大对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力度,使高危行业和特种作业人员实现持证上岗。继续加强岗前培训,强化企业培训基础工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多种形式培训,加大对农民工安全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农民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发展企业安全文化,强化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督促职工群众遵章守纪,推动安全生产全民动员、全社会设防。

(十)强化安监队伍建设

1.加强思想建设。以党组中心组学习和全系统党员干部学习为重点,开展专题理论学习培训,用科学发展理论武装头脑,增强干部职工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绩效考核,贯彻连书记就解决政府工作效率、作风问题提出的“提高三个效率、建立七个机制、落实十个不允许”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