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账务处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39:43

会计核算账务处理篇1

随着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系统的广泛应用,辅助核算和辅助管理工作对财务工作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辅助核算是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算工作质量,为企业的财务稳定和财务健康提供保障。辅助核算工作的内容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分析。

(一)银行对账

辅助核算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对账核算,银行对账可以及时调整由于记账错误或者时滞因素导致企业与银行账目不一致,有利于企业对银行的实际存款金额有清晰的了解,可以为企业防控资金营运风险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其次,企业与银行开展定期的对账工作可以有利于提高企业银行存款金额调节表的真实性,保证银行存款金额调节表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企业出纳人员的工作可以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在一定程度有力预防由于出纳人员主观因素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往来核算

往来核算主要是指在电算化账务处理系统之中,企业对由于赊销或者其他原因产生的往来款项进行调整或者清理。企业在日常经济管理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会与其他企业,比如供应商、中间商、客户等经济主体,产生赊销或者预销等经济行为,这类经济行为就会给企业带来为结算的往来款项,企业在开展辅助核算工作中就要对这类往来款项进行清理,不断简化会计科目的结构,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适当减少会计科目设置的数量和层次,以便为往来业务的查询和统计工作提供便利,进而减少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工作的复杂程度,逐渐提高财务工作的质量。

(三)部门核算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广泛,内部机构设置逐渐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高,部门核算成为重要内容。在会计账务处理系统之中,财务工作人员要标注一些与具体部门有关的会计核算科目,并要及时开展全面的会计查询工作,保证单位管理人员在开展核算工作时可以全面落实会计核算工作内容,这就是辅助核算中的部门核算内容。部门核算要求各个部门对本部门的账务收支状况进行记录和分析,并要求管理部门给予辅助和支持,财务会计人员要开展部门辅助总账分析、部门收支分析表编制和明细账统计查询等工作,以便提高部门核算工作质量,发挥辅助核算的作用。

(四)项目核算

项目核算是指在企业的账务处理系统之中,帮助管理人员掌握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以便让管理人员能够对项目完成情况和项目实施进度有清晰的了解,保证对项目的核算工作得以顺利展开。项目核算工作内容主要有编制项目总账和统计表,对明细账进行统计和查询;项目核算工作有利于全面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可以实现会计信息的立体交叉管理,保证财务信息的充分使用。

二、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系统中辅助核算方式

(一)往来核算中的辅助核算方式

企业在处理往来核算工作时,应该将供应商或者客户等经济主体进行分类,并建立不同的档案对往来业务进行管理,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来划分供应商,并设置供应商档案,以便充分了解交易对方的信息。再者,企业要在账务处理系统之中标注往来核算科目,可以根据实际的经济业务信息来选择经济业务往来的主要科目,比如与供应商交易中可以设置应付账款为主要科目。在财务处理系统之中,往来合算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往来余额表、往来账核对和往来明细账核算。再者,企业要重视凭证管理工作,要对相关凭证进行准确填制,对涉及往来核算科目的经济业务应该及时录入往来科目信息,并对该类经济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保证经济业务的顺利开展。同时,对于往来辅助账管理应该要包括余额表、往来账清理等内容,可以提供让用户进行手工核销往来业务的功能,进而弥补自动勾销的不足。

(二)部门核算中的辅助核算方式

在账务处理系统中,企业应该构建单位账套,对各个部门进行核算。首先,企业可以生成部门核算管理数据,并借助基础设置功能将部门信息输入财务系统之中,形成部门档案,以便为部门核算提供有效的依据。其次,要根据部门核算的要求来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对部门核算会计科目进行细分,标注部门核算科目,形成部门账目以便核对工作的顺利开展。再者,应该根据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来填制会计凭证,将各类费用和明细科目录入会计处理系统之中,通过对这些辅助账的了解,明确相关业务的发生情况,并且对部门核算科目的金额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

会计核算账务处理篇2

关键词:医院基建会计核算

一、目前医院基建会计核算的缺陷

笔者所在阜新市中心医院为事业单位,是部级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阜新市中心医院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拥有职工近千人,目前开放病床604个,设有临床医技科室38个,其中6个为市级重点学科。2009年,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发展,现有的就医环境已远远不能满足病患的需要,阜新市中心医院计划投资2亿元新建综合病房大楼,建设总面积为6.3万平方米,地下1层,地上22层。

1.国家规定,医院建设项目所有资金在银行设立专户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由当地财政部门监督使用。目前医院建设项目会计核算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财务管理适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医院基建核算独立于医院财务部门,医院财务部门执行《医院会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为财政部于1998年,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因基建项目与医院日常业务执行不同会计制度,两者不能在一套账簿中混合核算。现在基建会计核算不纳入医院的“大账”,使得医院基建会计核算与医院总账会计核算脱节。

2.医院基建会计财务报表申报范围非常广泛,要对财政局、发改委、审计局、卫生局、贷款银行、环保局、统计局等监管部门随时报送各种表格。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没有规定基建会计每月要向医院财务部门报送财务报表,基建报表与医院财务部门没有关联性,与卫生局也没有业务指导关系。财政局经济建设科是主管医院基本建设财务的职能部门,对医院基本建设的资金管理、财务报表、工程进度、预算、决算实施财务管理。

3.笔者认为目前医院基建部门在会计核算的处理上,有驳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可靠性、完整性、相关性等规定。

二、新旧制度衔接时期,医院基建会计的账务处理

1.2009年8月14日财政部公布新《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对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进行全面修订。与现行制度相比较,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变化包括增强会计信息的完整性,规定将基建会计纳入医院会计核算“大账”。目前国家没有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出台专门基建会计工作制度,征求意见稿也要经过认真讨论后才能颁布实施,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连续性,在工作实际中,笔者充分遵循会计慬慎性原则,在不违背现行会计制度的情形下,目前设置的会计科目、核算方法就尽量贴近新制度,以期全面贯彻执行新制度时可以顺利过渡。

2.会计科目的设置。新旧制度衔接时期,我们设置的如下会计科目可以通用:(1)现金;(2)银行存款;(3)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4)设备投资(在安装设备、不需安装设备、工具及器具);(5)待摊投资(管理费、勘察设计费、可行性研究费、借款利息、工程质量监理费、其他待摊投资、环评费、晒图费等)(其中管理费中又下设办公费、差旅交通费、零星购置费、技术图书资料费、业务招待费、其他管理费);(6)其他投资;(7)固定资产;(8)基建投资借款;(9)其他应收款;(10)基建拨款;(11)应付工程款;(12)应付器材款;(13)其他应付款等,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正版的用友政务财务软件,如遇新业务时,很方便随时增删相关会计科目。管理费下设明细是为了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进行总额控制及填制各项报表时方便快捷。

3.编制的会计报表

资金平衡表、基建投资表、待摊投资明细表、基建借款情况表、主要指标表(一)、主要指标表(二)。

4.制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所有为基建支出发生的费用全部纳入基建账户,严格执行专款专用的原则,防止截留、挤占资金,我们单位制订《整体改造建设项目财务管理规定》,《基本建设集中采购项目及限额标准管理办法》等资金使用和管理方面的内控制度。

5.账务处理实务

例1合同签订后3天,支付给华强建筑公司工程预付款300万元。工程开工后,华强公司编制“工程价款结算账单”780万,审核无误后,暂支付260万元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预付工程款——华强公司300万元

贷:银行存款300万元

借: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建筑工程780万元

货:预付工程款——华强公司300万元

应付工程款——华强公司220万元

银行存款260万元

例2购置医院基建部门使用计算机及打印机3000元,工程完工后结转

借:其他投资3000元

贷:银行存款3000元

借:固定资产3000元

贷:其他投资3000元

例3发生勘察设计费8000元,晒图费260元

借:待摊投资——勘察设计费8000元

待摊投资——晒图费260元

货:银行存款8260元

例4基建工程完工后,待摊投资余额1260万元,建筑工程分配830万元,安装工程分配310万元,在安装设备分配120万元(只有一项单项工程,采用实际分配率分配待摊投资,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采用概算分配率、某项资产应分配的待摊投资等方法)

借: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建筑工程830万元

——安装工程310万元

设备投资——在安装设备120万元

贷:待摊投资——按各明细科目余额结转1260万元

此处分配待摊投资余额时不涉及设备投资中的不需安装设备、工具及器具。

6.理解银行贷款发放与支付审核政策,选择适合本单位的受托支付、自主支付方式,以便提供相关财务数据时提高贷款发放与支付审核效率。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2009.8.14.

会计核算账务处理篇3

关键词:会计核算;转变;创新

1会计核算方式内涵

会计核算形式,又称为账务处理方法,指的是会计账簿、会计凭证、账务处理流程和会计报表之间相互结合的方式,这一方式规定了账簿、凭证、报表之间的关系,从而针对适当的会计核算形式进行选择采用。可以说,恰当的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手工会计采用的会计核算形式主要有: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和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等。企业可根据会计业务的繁简和管理上的需要来选用其中一种。另外,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之间是密切联系相互配合的。现代会计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才能顺利进行。在实际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复式记账是处理经济业务的基本方法,设置账户和填制凭证是会计工作的开始,登记账簿是会计工作的中间过程,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等方法是保证会计信息准确、正确的科学手段,而编制报表是一个会计期间工作的终结。

会计核算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创造价值具有特殊性。一方面,它借助于自身独特的地位,主动参与公共支出管理活动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它与政府其他业务部门,以及网络虚拟组织之间相互交融作用,为公共管理“价值创造”发挥着积极作用。总之。会计核算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模糊性,难以精确地加以计量。而恰恰是这种模糊性的存在,才使得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在公共管理中得以充分体现。

2会计核算方式的转变

市场经济的成熟,尤其是信息化的进步,推动了会计核算方式的进一步转变,尤其是会计信息化的时代潮流促使企业会计核算进一步转变理念,改进方式。

2.1账簿系统虚拟化

会计信息化就是将一切会计信息数据化,无纸化,因此用于记录会计信息的账簿也被虚拟化了。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会计信息的生成仍然离不开账户这样最基本的存储单元,但账户的存储并不一定要借助于物质形式的账簿来完成。而对于账户余额,只要保证系统初始化时输入的初始余额数据正确无误,以后各个会计期的期末余额也就唾手可得了。由于计算机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它对记账凭证库文件的分类、汇总不过是举手之劳。理论上说,保留了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也就保证了账簿的存在。因此,电算化系统中的“账”是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主要是各会计账户的期初余额数据)自动地准确无误地派生出来的。可见,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账簿”仅仅是沿袭了传统会计的概念而已,其本质是虚拟化的。

2.2记账过程符号化

作为手工会计账务处理流程的核心环节,记账工作是自有会计以来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会计核算也一直与记账、报账、算账密不可分、时刻相伴,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等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处处都打上了“记账”的烙印。而在传统观念上,“记账”也就与会计在概念上画了等号。这里所谓的“记账”就是将账前凭证库文件中审核通过的记账凭证做上过账标识或者另外形成一个账后凭证库文件。然而,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记账过程却是一个虚拟过程,因为并没有生成实际的账。表明该记账凭证已入账,不允许再对其进行无痕迹修改或作废、删除操作。

会计核算账务处理篇4

【关键词】银行会计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国外产品的引进,“核心业务系统”开始进入业界的视野。核心业务系统(CoReBanKinGSYStem)是处理商业银行主要业务和产品(主要包括存款、贷款、支付及总账等)的信息系统,其主要特点是实现了金融交易处理与会计账务核算的分离,其实施将对现有的银行会计管理模式带来一定的冲击和挑战。

一、核心业务系统的主要特点

核心业务系统实质上是一个交易处理系统,其虽然包括了负责会计核算处理的总账系统,但一般采用由核心系统直接控制和管理客户账户与银行内部账户,由相对独立的总账系统管理银行总账(包括对存款、贷款、支付等模块产生的交易自动进行有关会计处理,生成相关的日记账、账户分户账,更新总账,产生相关的会计报表等),以及提供相应会计管理功能的应用架构。

与原有综合业务系统相比,核心业务系统具备以下主要特征:以客户为中心,基于关系管理模式;全行统一的客户信息管理;具备快速提交银行产品的能力;7天、24小时,支持任何时间、地点、来自任何接入方式的银行服务;易于与渠道和其他后台业务系统、银行数据仓库进行整合。

二、实施核心业务系统后银行会计管理的主要变化

(一)会计核算与业务处理的有效分离,优化了资源配置

银行办理的各项金融交易基本上都与资金收付有关,各项交易的处理过程实质上也是会计处理过程。一直以来,会计均被视为银行各项业务的基础工作,银行的各项业务处理均必须以会计分录成功记账作为完结的标志。埃森哲公司在对国内银行业信息系统的一项调查中认为,国内银行信息系统仍未能突破原来作为记账系统的设计框架,只着重于交易和过账处理,从客户端的交易数据输入,及至录入总账生成财务报表为止,整个过程基本上没有考虑业务流程的优化和演进(例如前、后台分离、集中处理等),同时也没有考虑管理信息和客户信息的需要。

目前,银行柜台员工作为受理业务的窗口,其主要工作是为客户提供优质、周到的服务,这是属于前台的职能,本应不属于后台会计人员的范畴。但在现有系统处理模式下,柜台员工必须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以判断相关交易的会计核算是否准确。若办理交易时涉及一些银行内部账户的处理,往往还需操作人员在系统上直接输入借贷会计分录来完成交易的处理,因此还必须分配会计记账的权限。目前柜台操作人员普遍作为会计人员纳入会计部门管理,为了确保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银行会计部门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上述人员进行培训辅导,并且在层层把关的基础上,还需安排专人对业务处理及账务处理的结果进行事中、事后的检查监控,耗费了大量的资源。

核心业务系统实施后,传统的会计明细核算与业务处理同步完成的模式将被改变。总账系统作为核心业务系统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涵盖了会计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的各项工作。其处理流程主要包括:接收交易系统传送的交易信息,并根据事先确定的转账规则生成会计传票;根据会计传票登记会计明细账(会计账户);加工、生成会计科目总账。而交易系统所包含的会计明细核算职能将全部剥离至总账系统中,交易系统只负责交易的处理和业务信息的记录,不再负责诸如确定会计分录、打印记账凭证、传送会计信息等会计明细核算工作。因此,柜台操作人员可以从繁杂的会计核算事项中脱身出来,集中时间和精力做好客户的服务和营销,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同时,交易的明细核算由总账系统自动完成,会计管理部门的培训、检查和监督压力也大大降低,便于会计部门集中精力进行核算的管理。交易处理与会计处理的分离使前、后台的分工更加明晰,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总账系统会计核算的集中处理,降低了资金风险

当前银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要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产品和服务需要后台信息系统强有力的支撑,部分银行开发了专门的信息系统来支持不同产品条线的业务,如国际结算系统、银行卡系统、理财系统等,并由各业务条线管理部门负责系统的日常管理。

这种方式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银行产品专业化管理的需要,但同时也造成了会计信息在系统间同步的问题。由于现行系统的账户设置方式未将会计核算明细账户与客户交易账户分设,即客户交易账户也就是银行内部的会计核算明细账户,当交易完成后通过客户交易账户余额的变更自动完成了会计过账处理,由此导致会计管理部门只能在各交易系统完成后才能关注每一个交易系统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当某项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调整后,必须同步调整各业务系统的会计处理程序。同时,由于传统银行会计系统不具备业务的会计明细核算功能,因此不得不依托交易系统完成总账汇总处理后,再更新会计系统中相关总账数据,此种方式下,就难以保证信息的一致性,甚至有可能因为各系统间有关账务信息及数据不同步而形成资金风险。会计部门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账务核对确认,以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同系统间账务数据出现的不一致。

核心业务系统可以较好地解决会计部门面临的上述难题。通过建立独立的总账系统,可以实现会计账户与客户交易账户的分离,保持总账系统与产品系统的相对独立。交易系统上设置的账户仅供交易使用,不承担内部会计核算的职能;同时在总账系统上开设内部会计账户,记录相关交易账户的会计过账数据。通过在总账系统上设置全行统一的会计科目及会计分录表,并且统一各交易系统的数据接口规范,可以将交易账户中记录的交易信息在总账系统上自动转换为会计信息,并更新有关会计账户的核算数据。

银行会计核算本质上是一项后台服务,与前台客户交易处理强调实时、高效相比,会计核算更多关注的是准确、真实,而对于及时性一般满足每日更新数据即可,并不要求每时每刻实时更新核算数据。通过将非直接面向客户提供服务的处理集中在后台处理,可以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对产品和交易的实时处理能力,提高系统对日常业务的支持保障能力和使用效率。同时,也为会计核算的统一和集中管理创造了条件,在有关核算办法变更时会计人员再也不需为各业务系统逐一设置会计科目、核算分录及数据转换规则,会计核算的准确度将大大提高。

(三)多维度的财务信息,提升了管理会计水平

银行的会计部门在整个银行的运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负责监管全行的运营状况,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供经营管理决策使用。近年来,国内银行的会计部门职能已从单一的财务会计逐渐转向管理会计,除在财务会计报表层面进行完整、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披露外,会计部门也承担着客户贡献度分析、产品贡献度分析等管理会计的职能。

埃森哲公司的调查表明,国内银行现有的综合业务系统不能支持管理信息的需要,没有多层产品结构而只有账户的概念,这使专业的产品核算、管理和开发根本无法进行;系统内缺乏对科学化管理和分析的信息支持,包括客户销售、流程中各经办单位、产品类别、渠道、交易来源的结构性信息,使后续的成本核算、产品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信息密集的工作倍加困难。

核心业务系统通过与总账系统处理功能的有机结合,为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仓库提供了多维度的客户及交易信息。总账系统中,会计科目定义可以根据核算和管理的需要,配置需要进行细化核算的字段。账务数据除了归集到科目中外,可以进一步分配到部门、产品或客户群等明细字段,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展,因此,核算数据可以按照各部门、产品和客户群的组合进行灵活归类分析。依据总账系统、客户信息系统及其他有关系统的基础数据,从机构、部门、产品、客户等不同维度加工产生各类分析报表,为内部决策提供数据支持。采用多机构、多产品、多货币的账务组织方式,帮助银行实现成本/效益分析,绩效考核、部门成本核算及盈利性分析等管理会计功能,管理会计的水平将大大提升。

综上所述,核心业务系统实施后,改变了传统的会计明细核算与业务处理同步完成的模式,会计核算的集中化和自动化处理将进一步加强,银行管理会计水平也将进一步提升。面对以上变化,银行会计管理部门需要及早做好研究规划,相应调整有关会计工作组织方式和会计处理流程,以充分发挥系统优势,提升会计管理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钟伟.核心银行业务系统和银行核心竞争力.中国外汇,2006年第1期.

[2]张帆.新一代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实施的机遇与挑战.经营管理,2006年第2期.

会计核算账务处理篇5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不同于一般本科院校。学生的基础、学习的自觉性及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欠缺。因此,我们整合会计实践教学课程时要掌握以下四大原则:

(一)不要过多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点,要突出实践知识点。

(二)不要过多地设计较难的会计业务题目不暇接,要以《小企业会计准则》为指导,设计小型企业比较通用的会计业务,如货币资金收付、薪酬业务核算、材料业务核算、固定资产购买处置及折旧业务核算、产品销售业务核算等。

(三)要以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为核心,重点提高学生的会计岗位工作适应能力。

(四)各项业务要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体系,不能业务之间断裂,让学生形不成会计的完整核算体系。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这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进行会计实践教学课程整合时,突出“工学结合”就是把现场真实的会计业务、会计凭证、会计账册搬到学校,同学校会计课程教学结合。“加强实训”就是从会计岗位需要出发进行会计岗位技能训练。“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就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岗位技能培训,会记账、会算账、会用账,走入社会工作时能顶岗。

二、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课程整合的设计

(一)以会计岗位技能训练为主线

根据财政部有关会计制度规定,会计岗位可归纳为十类:1.出纳岗位;2.工资岗位;3.材料岗位;4.固定资产岗位;5.成本岗位;6.销售利润岗位;7.资金证券岗位;8.往来结算岗位;9.总账报表岗位;10.会计电算化岗位。考虑到小企业不在证券市场上公开发行股票、债券,工资的核算已扩展到整酬核算,上列十大岗位在高职院校可简化为九大岗位:1.出纳岗位;2.薪酬岗位;3.材料岗位;4.固定资产岗位;5.成本费用岗位;6.销售利润岗位;7.资金总账岗位;8.会计报表岗位;9.会计电算化岗位。

(二)会计实践教学课程与会计岗位的融合

我们九州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与审计专业2013级培养计划确定的会计实践教学课程有:《出纳实务》、《财产实务》、《成本会计实务》、《纳税实务》、《总账会计实务》、《财务报表会计实务》、《初级会计电算化》。将这几门会计实践教学课同会计岗位训练结合的具体设计如下:

1.《出纳实务》课程和出纳岗位融合:处理“出纳实务”和“薪酬实务”,包括:库存现金收入业务的处理;库存现金支出业务的处理;现金库存限额的管理;库存现金日记账的账务处理;库存现金、票据及印章的保管;银行存款收入业务的处理;银行存款支付业务的处理;银行结算方式和有关业务的办理;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账务处理;薪酬记账;薪酬记账的凭证和复核;工资发放业务;工资总分类账的登记;工资明细分类账的登记。

2.《财产实务》课程和材料岗位、固定资产岗位融合:处理“材料业务”、“固定资产业务”,包括:材料凭证的填制和复核;材料实际成本计价业务的处理;材料计划成本计价业务的处理;材料明细分类账的登记;材料账的核对;固定资产凭证的填制和复核;固定资产购进和处置的账务处理;固定资产折旧的财务处理;固定资产及折旧总分类账的登记;固定资产及折旧明细分类账的登记;固定资产账的核对。

3.《成本会计实务》课程和成本费用岗位融合:处理“成本费用业务”,包括: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的登记;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的登记;制造费用明细账的登记;产品成本计算单的编制;产成品收入汇总表的编制;库存商品明细账的登记;管理费用明细账的登记;财务费用明细账的登记;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编制;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编制;制造费用明细表的编制;管理费用表的编制;财务费用明细表的编制。

4.《纳税实务》课程和销售利润岗位融合:处理“销售业务及纳税业务”,包括:主营业务收入的账务处理;主营业务成本的账务处理;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账务处理;其他业务收入的账务处理;其他业务成本的账务处理;其他业务税金及附加的账务处理;各种税收业务的申报和缴纳;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的登记;主营业务成本明细账的登记;销售费用明细账的登记;应交税费明细账的登记;其他业务收入明细账的登记;其他业务成本明细账的登记;其他业务税金及附加明细账的登记;营业外收支明细账的登记;各种利润的计算;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利润分配业务的处理;利润分配明细账的登记。

5.《总账会计实务》课程和资金总账岗位结合:处理“借款业务”、“往来业务”、其他相关的“总账核算业务”,包括:短期借款业务的处理;长期借款业务的处理;银行利息收入与支出业务的处理;银行借款明细的登记;应收款项业务的处理;应付款项业务的处理;往来结算总分类账的登记;往来结算的明细分类账的登记;往来结算账的核对;其他相关“总账核算业务”的处理;总分类账簿的设计与登记(含“科目汇总表”等核算形式的应用)。

6.《财务报表会计实务》课程和会计报表岗位结合:练习“财务报表”的编制,包括: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利润表的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应交税费明细表的编制;主营业务收支明细表的编制。

(三)《会计岗位技能训练指导书》的编制

会计核算账务处理篇6

论文摘要: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它的产生将对会计理论与实务产生重大的影响。那么,与手工会计相比,会计电算化在会计核算形式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在电算化会计中,账簿的种类、格式以及账簿间的关系,记账程序、记账方法如何变化?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问题所在。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冲击着各个领域。在会计领域,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国际上始于本世纪50年代,当今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将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会计管理、财务管理以及预测和会计决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会计电算化传入我国是在70年代中期,近几年,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大中城市,进入稳步发展时期。

在手工会计中,凭证的组织、账簿组织、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相互配合的方式,组成了会计核算形式。这一形式的有机结合,便完成了第一次的会计确认。其中,账簿组织意指账簿和种类、格式和各种账簿间的关系;而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是指凭证的整理、传递、账簿的登记和根据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程序和方法。账簿作为存放原始会计数据与派生的中间的汇总数据的载体,也是会计报表正式揭示信息的数据源,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纽带作用;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则直接影响会计处理流程和数据接口的设计以及实现方法,因此,采用适当的会计核算形式,是提高会计核算质量,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前提。

1会计电算化中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下的会计核算形式

目前手工一般采用会计核算形式有五种,即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凭单日记账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无论是适用于业务简单,使用科目很少的小型企业的日记总账核算形式,还是适用于中小企业的科目汇总表和记账凭证核算形式,乃至只能在大规模、经济业务多、分工较细的工业企业使用的凭单日记账和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设置账簿的种类都是日记账、明细账、总账,采用的格式以三栏式为主。在会计电算化中是否还有必要完全照搬手工会计下的会计核算形式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手工会计下的会计核算形式并不是会计数据处理本身所要求的,而是手工处理的局限所致。计算机处理和手工处理相比,不仅仅在处理速度上有几何数量级的提高,而且不存在因为工作时间过长或疲劳而引起的计算错误和抄写错误。这样完全可以从所要达到的目标出发,设计出适合计算机处理、效率更高、数据处理流程更加合理的会计核算形式。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认为,在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下电算化会计的会计核算形式应采用科目汇总表和明细表两种会计核算形式。

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会计电算化下的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是基于手工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结合计算机数据处理的特点提出的。这种核算形式的处理程序一般描述为6个步骤: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记账凭证;根据收、付款凭证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同时累计生成明细表;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三栏式总帐;根据明细表编制会计报表。

从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数据处理程序来看,和手工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相比,增加了明细表,会计报表的数据直接来源于明细表,总账采用三栏式账页,而账簿的设置也不必严格分类。

明细表核算形式该程序是根据明细账来登记总帐,提供会计报表的数据。具体的处理步骤为:(1)、(2)步同科目汇总表;(3)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同时累计生成明细表;(4)期末由明细账产生总账;(5)期末根据明细表编制会计报表。明细表核算方式中明细表是整个处理程序的核心,它包含了每一个科目的期初、本期发生、期末和年累计金额,科目的内容为企业所有发生的会计明细科目,其内部关系为:一级科目的数额等于下属二级科目数额之和,二级科目数额为下属三级科目数额之和,依此类推。明细账处理上包含两个过程:登记明细账和累计明细表。记账时根据不同的科目登入相应的明细账(现金和银行存款不再登记明细账,只需累计明细表),同时将金额累计到明细表中相应科目的发生额中,并计算出该笔业务发生后相应科目的余额。计算明细表是根据明细表的内部结构及关系,分别累计出各级的发生额,直接修改原明细表中相应科目的金额。一般先从一级开始,逐级累计到最后一级为止。例如:某条记录kmbh=“1610101”,这是一个三级科目(假设科目编码规则为3222),在处理时,先将金额累计到一级科目的发生额中,然后再累计二级科目,依此类推,直至最后一级。由于会计业务的每一笔数据都必须依据一定的会计科目,业务上的每一笔数据都可包含在明细表中,故报表的数据可直接来源于明细表;明细账在此只起分类的作用,但无论是账还是表其数据源只有一个,即记账凭证,各种账表的数据都是在记账凭证分录库的基础上派生形成。如按业务排列形成明细账;按业务汇总形成科目汇总表;按一级科目汇总形成总账。这样总账与明细账、日记账,科目与科目已失去了相互核对、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在电算化条件下,可以不考虑账簿间的核对工作,而核对、制约工作主要靠正确输入凭证和账簿内部控制来实现。

采用明细表会计核算形式,其优越性在于:

第一,不管是现金科目还是银行科目,总账科目还是明细科目,都可以在明细表或明细账中将涉及到该科目的所有业务全部筛选出来,按日期进行排列,形成日记账,即在电算化下所有科目都有日记账、所有科目都有明细账,各种账簿也无严格的分类。

第二,可形成动态的总账数据,企业可以及时了解资金的运动信息。明细表中按一级科目取出,就形成科目试算平衡表,期末的试算平衡就可代替总帐。

第三,可以在明细表中设置每一时刻,每一科目的资金运动信息,使企业的会计核算由事后的静态核算达到事前或事中的动态核算成为可能。

第四,在会计电算化中,各个单位可以采用同一会计核算形式,所不同的只是科目内容上的变化,这为实现会计电算化下会计核算形式的通用提供了前提。

2会计电算化中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下的会计核算形式

从理论上说,科目汇总表和明细表核算形式是一种在电算化下有效的会计核算形式,但由于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例如foxbase、visualfoxpro等是pc机上的数据库系统,它在保证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安全方面还存在问题,因此,事实上,科目汇总表和明细表两种会计核算形式,在实现时基本都是采用集中处理(批处理)的方式,即记账凭证的一次输入,多次调用,多次记账,得到的账表数据只能是相对的动态数据,只有在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下采用记账凭证的实时处理会计核算形式,才能获得真正的每一时刻的动态会计信息,实现在线管理,在线计算,实现真正的网络财务,极大地丰富会计信息内容并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

会计核算账务处理篇7

   论文摘要: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冲击着各个领域。在会计领域,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国际上始于本世纪50年代,当今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将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会计管理、财务管理以及预测和会计决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会计电算化传入我国是在70年代中期,近几年,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大中城市,进入稳步发展时期。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它的产生将对会计理论与实务产生重大的影响。那么,与手工会计相比,会计电算化在会计核算形式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在电算化会计中,账簿的种类、格式以及账簿间的关系,记账程序、记账方法如何变化?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问题所在。 

     

在手工会计中,凭证的组织、账簿组织、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相互配合的方式,组成了会计核算形式。这一形式的有机结合,便完成了第一次的会计确认。其中,账簿组织意指账簿和种类、格式和各种账簿间的关系;而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是指凭证的整理、传递、账簿的登记和根据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程序和方法。账簿作为存放原始会计数据与派生的中间的汇总数据的载体,也是会计报表正式揭示信息的数据源,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纽带作用;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则直接影响会计处理流程和数据接口的设计以及实现方法,因此,采用适当的会计核算形式,是提高会计核算质量,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前提。 

 

1会计电算化中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下的会计核算形式 

 

目前手工一般采用会计核算形式有五种,即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凭单日记账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无论是适用于业务简单,使用科目很少的小型企业的日记总账核算形式,还是适用于中小企业的科目汇总表和记账凭证核算形式,乃至只能在大规模、经济业务多、分工较细的工业企业使用的凭单日记账和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设置账簿的种类都是日记账、明细账、总账,采用的格式以三栏式为主。在会计电算化中是否还有必要完全照搬手工会计下的会计核算形式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手工会计下的会计核算形式并不是会计数据处理本身所要求的,而是手工处理的局限所致。计算机处理和手工处理相比,不仅仅在处理速度上有几何数量级的提高,而且不存在因为工作时间过长或疲劳而引起的计算错误和抄写错误。这样完全可以从所要达到的目标出发,设计出适合计算机处理、效率更高、数据处理流程更加合理的会计核算形式。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认为,在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下电算化会计的会计核算形式应采用科目汇总表和明细表两种会计核算形式。 

1.1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会计电算化下的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是基于手工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结合计算机数据处理的特点提出的。这种核算形式的处理程序一般描述为6个步骤:(1)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记账凭证;(2)根据收、付款凭证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3)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同时累计生成明细表;(4)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5)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三栏式总帐;(6)根据明细表编制会计报表。 

从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数据处理程序来看,和手工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相比,增加了明细表,会计报表的数据直接来源于明细表,总账采用三栏式账页,而账簿的设置也不必严格分类。

1.2明细表核算形式该程序是根据明细账来登记总帐,提供会计报表的数据。具体的处理步骤为:(1)、(2)步同科目汇总表;(3)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同时累计生成明细表;(4)期末由明细账产生总账;(5)期末根据明细表编制会计报表。明细表核算方式中明细表是整个处理程序的核心,它包含了每一个科目的期初、本期发生、期末和年累计金额,科目的内容为企业所有发生的会计明细科目,其内部关系为:一级科目的数额等于下属二级科目数额之和,二级科目数额为下属三级科目数额之和,依此类推。明细账处理上包含两个过程:登记明细账和累计明细表。记账时根据不同的科目登入相应的明细账(现金和银行存款不再登记明细账,只需累计明细表),同时将金额累计到明细表中相应科目的发生额中,并计算出该笔业务发生后相应科目的余额。计算明细表是根据明细表的内部结构及关系,分别累计出各级的发生额,直接修改原明细表中相应科目的金额。一般先从一级开始,逐级累计到最后一级为止。例如:某条记录kmbh=“1610101”,这是一个三级科目(假设科目编码规则为3222),在处理时,先将金额累计到一级科目的发生额中,然后再累计二级科目,依此类推,直至最后一级。由于会计业务的每一笔数据都必须依据一定的会计科目,业务上的每一笔数据都可包含在明细表中,故报表的数据可直接来源于明细表;明细账在此只起分类的作用,但无论是账还是表其数据源只有一个,即记账凭证,各种账表的数据都是在记账凭证分录库的基础上派生形成。如按业务排列形成明细账;按业务汇总形成科目汇总表;按一级科目汇总形成总账。这样总账与明细账、日记账,科目与科目已失去了相互核对、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在电算化条件下,可以不考虑账簿间的核对工作,而核对、制约工作主要靠正确输入凭证和账簿内部控制来实现。 

采用明细表会计核算形式,其优越性在于: 

第一,不管是现金科目还是银行科目,总账科目还是明细科目,都可以在明细表或明细账中将涉及到该科目的所有业务全部筛选出来,按日期进行排列,形成日记账,即在电算化下所有科目都有日记账、所有科目都有明细账,各种账簿也无严格的分类。 

第二,可形成动态的总账数据,企业可以及时了解资金的运动信息。明细表中按一级科目取出,就形成科目试算平衡表,期末的试算平衡就可代替总帐。 

第三,可以在明细表中设置每一时刻,每一科目的资金运动信息,使企业的会计核算由事后的静态核算达到事前或事中的动态核算成为可能。 

第四,在会计电算化中,各个单位可以采用同一会计核算形式,所不同的只是科目内容上的变化,这为实现会计电算化下会计核算形式的通用提供了前提。 

 

2会计电算化中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下的会计核算形式 

 

从理论上说,科目汇总表和明细表核算形式是一种在电算化下有效的会计核算形式,但由于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例如FoxBaSe、VisualFoxpro等是pC机上的数据库系统,它在保证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安全方面还存在问题,因此,事实上,科目汇总表和明细表两种会计核算形式,在实现时基本都是采用集中处理(批处理)的方式,即记账凭证的一次输入,多次调用,多次记账,得到的账表数据只能是相对的动态数据,只有在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下采用记账凭证的实时处理会计核算形式,才能获得真正的每一时刻的动态会计信息,实现在线管理,在线计算,实现真正的网络财务,极大地丰富会计信息内容并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 

会计核算账务处理篇8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核算形式;影响

会计核算形式,又称为账务处理程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账务处理流程相互结合的方式,它规定了凭证、账簿、报表之间的关系,采用适当的会计核算形式,是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前提。手工会计采用的会计核算形式主要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和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等。企业可根据会计业务的繁简和管理上的需要来选用其中一种。这些会计核算形式的不同点,集中体现在如何登记总账这个问题上。其共同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处理环节多,处理内容分散;第二,处理流程重复,数据核对工作复杂;第三,处理周期长,信息传递、反馈慢,财务报告的时效性差。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的电算化后是否还有必要完全照搬手工会计下的会计核算形式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手工会计条件下,不同会计核算形式的划分并不是会计数据处理本身所要求的,而是手工处理手段的局限性所致。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产生上述这些具体会计核算形式的客观限制条件不复存在了。

一、账簿体系虚拟化

1.账簿的本质。账簿,作为存放经分类汇总的会计数据的载体,是一个承前启后、不可缺少的桥梁与纽带,手工会计账务处理的中心问题就是账簿问题。手工会计离开账簿,其会计报表的编制便成无本之木、无水之鱼。簿籍只是账簿的外表形式,账簿的内容则是账户记录。账户就是对会计数据进行分类、归集而设置的单元。在电算化系统中,会计信息的生成仍然离不开账户这样最基本的存储单元,但账户的存储并不一定要借助于账簿来完成。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账户记录与纸介质呈现出分离的趋势,纸介质不再作为账户分类和汇总数据的唯一载体。实践已经证明,在磁、电、光等介质保存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得以保证的前提下,人们需要的各种核算资料尽可通过调用这些介质上的数据库文件并加以显示,完全不必使用纸张作为账户记录的载体。既然账户记录可以完全与纸张分离,那么手工会计中关于账簿的定义也就不存在了。

2.电算化系统中的账簿实际是“虚”的。所谓“虚”,是指磁盘上一般并不存在账,更不是一个手工账对应一个磁盘文件。账簿上反映的数据不外有两类,一类是发生额,另一类是余额。作为记账对象的发生额数据,来自于记账凭证,而作为记账结果的期末(或期初)余额数据,则是在账簿被登记之后形成的。所以,账簿记录只不过是记账凭证上账户记录的分类、汇总罢了。由于计算机具有强大、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它对记账凭证库文件的分类、汇总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对于账户余额,只要保证系统初始化时输入的初始余额数据正确无误,以后各个会计期的期末余额也就唾手可得了。因此,电算化系统中的“账”是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主要是各会计账户的期初余额数据)自动地准确无误地派生出来的。理论上说,保留了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也就保证了账簿的存在。可见,在电算化系统中,“账簿”仅仅是沿袭了传统会计的概念而已,其本质是虚拟化的。

二、记账过程虚拟化

记账,是手工会计账务处理流程的核心环节。自会计产生以来,就一直与记账、算账、报账时刻相伴、密不可分,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等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处处映射和打上了“记账”的烙印。所以,在传统观念上,“记账”似乎成了会计的代名词。然而,在电算化系统中,记账过程却是一个虚过程,因为并没有生成实际的账。这里所谓的“记账”就是将账前凭证库文件中审核通过的记账凭证做上过账标识或者另外形成一个账后凭证库文件,表明该记账凭证已入账,不允许再对其进行无痕迹修改或作废、删除操作。如果有错误,只能采用类似于手工会计下的红字冲销法,通过输入“更正凭证”予以纠正。所以,在电算化系统中,记账环节完全可以取消,即平时不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及总账,只将记账凭证保存在一起,在需要时再采用瞬间成账的做法:根据科目余额库文件的期初余额数据和记账凭证库文件的科目发生额数据,当即形成所需的“账簿”并予以输出。同时,这种瞬间成账的方式也使会计报表瞬间形成成为可能。至于很多财务软件所提供的记账模块功能,主要是为了满足会计人员的账务处理习惯,即只有先记账才能查询和打印。

三、对账环节不复存在

在手工会计中,分类账分为总分类账(总账)和明细分类账(明细账)。其登记的原则是“平行登记”,即把来源于记账凭证的信息一方面记入有关总账账户,同时还要记入该总账所属的有关明细账账户,并通过定期对账来检查和纠正总账或明细账中可能出现的记录错误。这种通过低效率的多重反映和相互稽核来换取数据处理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是手工会计核算形式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对账是设置账簿的产物。如果没有设置账簿,也就无所谓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核对了。计算机本身是不会发生遗漏、重复及计算错误的。只要会计软件的程序正确且运行正常,账证、账账一定是相符的;只要报表公式定义正确,账表也一定相符。这样,就使手工会计下的对账环节不复存在了。事实上,作为手工会计账务处理重要特征的平行登记已没有存在的理由,计算机对来源于会计凭证的原始数据并不需要重复处理,而分类账也没有必要明确地区分为总账和明细账。当然,这并不排除会计软件中设置类似于总账和明细账的数据存储结构,但这样的总账和明细账之间并不存在统驭与被统驭的关系,其目的只是为了加快信息检索的速度。

四、账务处理流程呈现一体化趋势

会计核算账务处理篇9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银行会计数据处理技术的一项重大变革。它给银行会计理论与实务带来重大影响,有必要取消《银行会计学》课程对基本核算方法单设一章的做法,并对基本核算方法进行必要的整合。【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综合柜员制;基本核算方法一、会计电算化对银行会计核算的影响(一)全面实现了会计业务处理自动化我国银行会计信息化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进入全面开发应用阶段。目前,计算机、通讯技术已在银行柜面业务、清算业务、经营管理和信息服务等领域全面应用,已初步建立起较完善的网络体系和基础平台,全面实现了会计业务处理自动化。以建设银行为例,会计核算系统从最原始的手工记账,到单机版(1986年)、城市综合网络系统(1990年),到全国数据大集中(2005年),再到建立全行统一、完整的总账系统(2007)。总账系统建立后,各营业网点只负责对会计凭证要素的录入和复核工作,总行负责对整个银行的经济业务进行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各营业网点将发生的每一笔业务输送到总行后,以集成的方式在总行层面自动生成报表,然后对下层层,杜绝了人工干预,提高了全行会计数据管理水平。又如中国工商银行在2005年将财务集中在城市分行和二级分行后,2007年又实现了将财务集中到一级分行和直属分行,并且细化了会计核算单位,会计核算单位由原来的3000多个增加到26000多个,改革后中国工商银行统一了会计核算方式和会计核算流程,37家一级(直属)分行按照统一的凭证、统一的标准,对同类支出采用统一的科目进行核算,提高了会计核算的精细度及风险控制水平。以工行广东省分行为例,改革前只可以对271个单位进行会计核算,而财务集中后可以直接对1988个考核对象设置账务进行核算和考核,其他银行也经历过类似的发展过程。科技的进步使现代银行会计面临一个崭新的工作环境,它不仅使银行会计工作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对我国传统的银行会计核算体系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传统的银行会计核算方法及会计理论,在电算化条件下已不适应,会计电算化对银行会计理论和实务都提出了新的课题。(二)广泛实行综合柜员制度在手工操作下,银行对柜面服务人员的分工是固定的,他们受理各自分管的开户单位业务,控制账面存款、登记账簿,柜员间的信息是封闭的。在电算化条件下,各家银行对各自的业务系统进行了改造,开发出能处理各种柜面业务的综合业务系统,即综合柜员制。所谓综合柜员制,就是在银行柜面业务高度电子化的基础上,前台人员打破业务分工界限,单人临柜综合处理单位和个人的存款、取款、转账结算等业务的一种劳动组合模式。在这种方式下,前台柜面人员只须知道业务的交易代码,在系统的提示下完成业务的处理,但是柜员的整个业务操作必须在监视器的监控下进行,超限额业务及特殊的业务还必须经后台授权,而授权是通过刷卡实现的。这种新型的银行柜员制具有操作业务直观、处理业务快捷、经营责任明确、劳动组合优化等优点。它已在西方商业银行得到普遍推行,并被实践证明是科学有效的会计核算管理模式。因此,它也被国内越来越多的银行采用和推广。二、取消《银行会计学》课程对基本核算方法单设一章的做法银行会计基本核算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记账方法、会计凭证、账务组织与账务处理等内容,在电算化条件下,它们已和《会计学原理》所论述的内容相差无几,为了减少课程内容重复,提高学习效率,取消《银行会计学》课程对基本核算方法单设一章的做法势在必行。(一)取消单式记账法,表内、表外科目均使用复式记账法在手工操作下,银行对表内科目使用复式记账法,表外科目则采用单式记账法,而其他企业一般只使用复式记账法。采用单式记账法一方面是为了简化会计核算手续;另一方面是由于传统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不发达,单式记账法主要是对一些重要空白凭证和有价证券进行备查登记。目前,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传统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特别是业务)发展非常迅速,名目繁多的衍生金融工具在银行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这类业务一般同时涉及或有资产与或有负债。例如,期权业务,可能会引起应收款项与应付款项的增加,如果仍然运用单式记账法反映,就无法全面反映会计信息,不能及时披露或有事项,特别是或有负债,这对银行风险防范是不利的。因此,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科目反映,(《企业会计准则》除已在上市公司和大型央企中实行外,银监会又出台了金融机构全面执行新准则的时间表)。其次,在电算化条件下,将表外科目纳入复式记账框架,不会增加业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便于电脑对输入数据进行逻辑性校验,如会计科目逻辑性校验、借贷发生额平衡校验等,以保证业务处理的正确性。在实际工作中,国际、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如工行和中行等)、中资海外分行对表外科目已采用复式记账法登记。(二)取消单式记账凭证,统一使用复式记账凭证在手工操作下,银行主要使用单式记账凭证,这是因为银行处理一笔业务可能涉及几个柜台,甚至几个行处,采用单式记账凭证一是便于凭证传递和分工记账;二是便于正确编制科目日结单,编制科目日结单需要计算每个会计科目每天的发生额合计,如采用单式记账凭证,每张凭证只需用一次,而复式记账凭证至少要重复二次,很容易造成重记或漏记。因此,银行一直广泛采用单式记账凭证。但在电算化条件下,打破了按科目、按账户分工处理会计事项的传统习惯,银行普遍采取了综合柜员制,任何一笔业务都可以由一人同时记载收付款双方的账户。在这种情况下单式记账凭证的“优点”已经丧失,如果继续采用单式记账凭证将不利于财会工作质量的提高。这是因为在电算化条件下,账簿登记、报表编制都是由电脑自动完成的,会计核算质量取决于凭证要素输入的正确性。在基层银行,日常会计工作主要是凭证要素输入和“勾流水”。如采用单式记账凭证,对一笔业务既要审核借方凭证还要审核贷方凭证,相对于复式记账凭证来讲,单式记账凭证重复审查的内容多,联次多,时间长,这不但会增加“勾流水”的工作量,还会导致会计差错率的提高,影响会计工作质量。同时,现在银行的记账凭证一般都是电脑打印的,如采用单式记账凭证一笔业务要打印两张以上凭证,显然是没必要的。在实际工作中,银行已采用复式凭证。(三)银行十大基本凭证已丧失存在基础在手工操作下,银行会计凭证按照格式和用途不同分为基本凭证和特定凭证,基本凭证按照性质不同分为现金收入传票和现金付出传票、转账借方传票和转账贷方传票、特种转账借方传票和特种转账贷方传票、外汇买卖借方传票和外汇买卖贷方传票、表外科目收入传票和表外科目付出传票等十大类。在电算化条件下,银行十大基本凭证已丧失存在基础。因为记账凭证主要来自四个方面:手工输入业务电脑打印的凭证;其他业务子系统在对业务处理后自动生成的凭证;账务处理系统自身产生的固定凭证;客户提交的凭证。上述前三类记账凭证都是由电脑打印,并不许更改。也就是说,银行根据原始凭证或业务事实自行编制的具有通用格式和用途的基本凭证已不存在。由于受技术与电脑容量的限制,机制凭证与手工凭证的格式出入较大,机制凭证一般是打印在几乎只标明凭证名称的空白凭证上,传统意义上的基本凭证格式不复存在。同时,由于银行已采用复式记账凭证,就没有必要再分借方传票与贷方传票了。至于特种转账借方传票和特种转账贷方传票的使用原理在工商企业也存在,例如,辅助生产车间分配费用时,也需要使用“代收款通知单”和“代付款通知单”。[1][2][][](四)商业银行特有的账务组织已消亡在手工操作下,业务发生时由柜员根据凭证登记分户账(包括甲种账、乙种账、丙种账、丁种账四种格式),若为现金业务还要登记现金收付日记簿,表外业务则在登记簿中进行记载,营业终了根椐分户账抄制余额表;后台综合人员则根据凭证编制科目日结单,登记总账,编制日计表,并通过总分核对以保证账务处理的准确性。在电算化条件下,柜员办理业务只要按照系统提示的画面和有关规定在计算机中录入必要的原始信息,系统就会自动将有关数据过渡到相应的会计科目上,并生成账簿。整个账务处理都是由系统自动完成的,柜员只是在上班、下班、中途交接班时打印柜员重要凭证日结表、柜员现金收付日结表,营业结束时打印交易流水和汇总传票(类似科目汇总表而非科目日结单)。不必再用现金收付日记簿,科目日结单,而且电脑程序也没有设定先出科目日结单;然后出总账;最后才出日计表这一综合核算系统的固定模式。至于其他账簿,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打印或集中由省分行打印。受技术与电脑容量的限制,打印的账表也非传统意义上的账表。由于是电脑计息,也没有使用乙种账和余额表,寄给客户的对账单也是普通的三栏式账页。也就是说银行特有的由两大系统组成的核算模式已不复存在,银行会计总分核算原理与会计原理所述相同。因此,在电算化条件下,完全可以取消具有明显行业特色的分户账(甲种账、乙种账、丙种账、丁种账)、现金收付日记簿、余额表、科目日结单等账表形式。三、对《银行会计学》基本核算方法的整合在电算化条件下,虽然银行会计与工商企业会计的核算原理基本相同,但银行毕竟是经营货币的特殊经济组织,该行业的业务特点、职能和作用与其他行业相比有明显的区别,银行会计基本核算方法这一章取消后,应对银行一些较独特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整合。(一)在《银行会计学》总论中增加的内容1.银行业会计科目虽然《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规范的科目体系涵盖了工商企业、银行、证券、保险、租赁等各类企业的各种交易或事项,但银行业的经济业务及科目设置毕竟与工商企业存在着有较大差异,而会计原理只讲授工商企业一些常用会计科目的运用,为了使学生在学习银行各项业务的会计处理之前,对银行业会计科目有一个较完整的了解,有必要在《银行会计学》总论中增加介绍银行业会计科目这一内容。2.借贷记账法在银行业的应用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办理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而存款、贷款科目的属性与工商企业完全相反,如存款科目在工商企业为资产,而在银行则为负债,这对于刚学完《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的学生来说很不习惯,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一特性,也可以在总论中增加借贷记账法在银行业的应用。上述内容可以在《银行会计学》总论中作为银行会计的特点来介绍。(二)在《会计学原理》有关章节中增加的内容1.会计科目代号及账号工商企业特别是金融企业已普遍使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为了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在实务中,大都使用科目代号及账号代替科目的中文名称来处理经济业务,在金融企业,其凭证、账簿、内部报表上牵涉到的会计科目都是用代号及账号来体现的,没有记住科目代号及账号几乎是会计上的文盲,而工商企业的会计人员也要知道银行账号的编制方法,以避免办理结算时账号填写错误,因此,在《会计学原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使用科目代号及账号的习惯,改变传统上只用会计科目中文名称处理会计业务的做法。科目代号的编制比较简单,而银行账号的编制则比较复杂,为了便于通存通兑,账号是由多位数字组成,如中国银行的会计账号结构为:系统标识(1位)机构号(3位)客户号(7位)核算码(4位)货币码(3位),其中前4位隐含在系统中,通常柜员及客户只需记住后14位。2.会计账簿按格式分类中增加乙种账的格式乙种账以前只在银行会计中出现,它是银行用来计算利息的。但计算利息,银行会计人员要知道,工商企业的会计人员也必须知道,以避免万一银行算错利息而工商企业不知道的困境。当然电脑计息出错的概率相当低,但也不是没发生过。至于是否叫乙种账还是叫其他什么名字可以进一步探讨。3.会计电算化记账规则与错账的更正在实际工作中已普遍使用电脑处理会计业务,由于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的记账规则与错账更正方法差别较大,因此,《会计学原理》阐述记账规则与错账更正方法时,应增加电算化会计记账规则与错账更正的原理。目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维护都是各自为政的,如何对各单位开发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记账规则、错账冲正方法进行总结、提升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1]周萃.金融时报[n].2008,3:(21).[2]鲁可贵.建设银行会计管理情况介绍[J].金融会计2007.11.[3]温红梅,等.银行会计(第二版)[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6.[4]伍绍平.对商业银行会计制度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南方金融,2003.9.

会计核算账务处理篇10

关键词:公安边防部队 会计集中核算 问题 对策

2006年公安边防部队各个单位的财务工作开始执行会计集中核算制。会计集中核算是在各个单位预算管理体制、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经费审批权以及会计主体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各个单位银行账户,由会计核算中心负责单位账户管理,统一执行会计核算、资金结算的新型核算模式,在推行国家倡导的集中支付、管好用好各项资金,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等方面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是刚刚执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我们还在摸索、探讨、寻求之中,难免在执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的出现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一、会计集中核算后产生的几个问题

1、财务专业人员减少,会计管理工作薄弱

执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由于公安边防部队的各个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相对减少,而且对单位财会人员的业务技能要求也随之降低,加之一些单位精简财务人员,所以仅设一名报账员,报账员由以前会计、出纳员或非财会专业人员担任。单位普遍只重视资金管理,认为只要金额没有差错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而各个单位的财政财务管理、会计基础等工作有所削弱。如预算执行管理、资产管理、财产清查、财务分析、债权债务管理等工作都被忽略。单位普遍存在暂存、暂付款核算不准确、往来款长期挂账,清理不及时的现象。而且由于单位主管领导、财会人员更换频繁,“新官不理旧账”,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时常出现从领导到会计谁也说不清单位债权、债务的具体数额,这些都有可能造成资产的流失。

2、会计核算与资金使用脱节,资金核算、使用不规范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个单位出现了会计核算与资金使用“两张皮”现象,由于核算会计不了解资金使用单位的业务性质、使用范围及具体要求,单位报账员又不从事具体账务处理,一般只注意金额是否正确,造成资金核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特别是在一些专项资金的核算上,资金使用未在规定的科目核算、资金使用范围不合规等现象较为突出,而且也不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准确掌握资金运用及工作完成情况。如某项资金是由上级补助资金和本级配套资金构成,使用要求上级补助资金不能用于管理费用,管理费用只能在本级资金中解决。核算中心就极有可能在本级资金尚有节余的情况下,账务处理时将管理费用在上级补助专款支出中进行了列支核算,出现挤占专项资金的违规现象。

3、报账手续繁琐,效率低下。引发违规问题

会计集中核算后执行报账制。每笔费用的报销均要经过报账人、单位报账员、委派会计、银行、核算办公室负责人等等,如果这几个环节没有很好的衔接、效率低下,会引发很多问题。一些单位为了尽快获取项目资金,在项目尚未完成的情况下,采取编制虚假项目结算书、虚开发票等手段报账套取资金。有的报账员为了减少麻烦,很多笔业务发生后,再累计到核算中心报账,产生滞留、截留收入、坐收坐支、挪用公款等违规行为,单位账务也不能准确反映预算的执行情况。

4、会计监督职能形式化

对于单位的财务收支,核算中心会计往往只注重票据是否合规、审批手续是否齐全;而对其真实性、合法性过问不多。由于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致使一些单位想方设法将收入的一些资金私设“小金库”、搞体外循环:一些单位为了使一些不合规的支出合法化,可能采取巧立名目、弄虚作假的手法进行报销,如以办公费、劳务费、工时费、招待费、会议费等等方式套取现金等。

5、国有资产管理困难,账实不符,易流失

实行集中核算后,部分单位固定资产购置、处置后。存在长期未在账面反映,造成账实不符。支队核算中心根据支出票据登记单位固定资产,而资产仍由各单位保管、使用,资产的增减完全由单位报账员结账,支队未参与管理很容易造成账实不符,资产流失,如某边防派出所的一台办公用电脑早已报废,而固定资产账仍显示该电脑在用;某所收到地方捐赠空调一部,固定资产账至今未登记。因此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做一次全面清查活动,平时还要定期与各派出所对账,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确保固定资产管理的安全完整。

二、会计集中核算后产生问题应对的措施

1、明确单位责任,加强管理。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仍应加强财务管理,做好单位财务基础工作:定期开展财产清查和债权债务的清理核对,确保账表、账实相符:分析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管好用好财政资金。

2、加强沟通、规范收支。会计核算中心要与单位加强沟通,明确资金使用性质、要求,确保经济业务的真实、合法、有效。

3、适当简化报账手续,集中核算不搞“一刀切”。对一些资金收支规模较大、业务发生频繁、涉及专项资金较多的单位或重大项目建设可以实行委托单位核算的,不宜搞集中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