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春节的诗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0:46:49

描写春节的诗句篇1

1、春节快到了,人们都忙碌起来。去集市上转转,就会发现市场上的年货很多,购置年货的人们摩肩接踵,甚是拥挤。偶尔注目各色各式的花炮,便有了一种冲动,似乎快过年了应该高兴起来,然而我却很少有喜庆的感觉和释然的心情。

2、春节贴年画也很普遍,古朴稚拙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3、春节是我们一切感情的归宿,春节是我们所有哲学的基础。有了春节,生活不再乏味,人生有了意义。有了春节,回家有了理由,喝酒有了主题。

4、城市人叫过春节,乡下人叫过年。过年,应该指从除夕的晚上又过度到了新的第二年的年初了。过年,鞭炮声声辞旧岁,儿童欢笑迎新春!地球又绕着太阳公转了一圈,岁月提醒人们又过去了一年,生命的钟声告诉成人和老人们,你们又向坟墓走近了一步。

5、过年了,年夜饭,一道红红火火的过年大餐。海鲜类,肉类,蔬菜类,各种山珍海味挤满了团团圆圆的餐桌。平时吃惯了油腻的大鱼大肉,过年时最想吃的却是清爽可口的绿色蔬菜,这究竟是时代的进步,亦或是人们饮食习惯的后退?

6、爆竹是春节中最具有过年味道的标志,每当进了腊月,听到各处集市上不断响起的的爆竹声,人们常常会说:有年味了!春节的凌晨,家家户户开门都要燃放爆竹。爆竹是中国特产,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7、人生的意义是企盼,没有企盼,人生便没有意义。严冬来临,我们微笑面对,坦然处之,因为知道后面接踵而来的是春节,是春天。“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春节会治愈我们手脚上的冻疮,春天会抚平我们面庞上的皱纹。为了换取母亲的微笑,孩子会加倍刻苦学习;为了春节脚步声的诱惑,很多时候,我们“砍头只当风吹帽”。

8、贴春联,这是中国人过春节第一重要的。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9、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燃起鞭炮,放起礼花,辞旧迎新,释放一年的快乐。我当然也不例外,过足了放鞭炮的瘾。回忆起童年放鞭炮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10、咄咄逼人的猜忌不会再出现,春风拂过牵挂的梦湾,虽然还带着料峭的寒意,但却足以温暖被爱包围的心扉。腼腆的心事写满新年的首页,愿来年的心海充满诗意的生机!

11、除夕是一盏灯,一盏用亲情呵护的明灯。她穿越时空走来,点燃每一个黑头发黑眼睛心中的火苗,为回家照明……除夕是母亲渴盼的眼睛,千万里外的游子为了她归心似箭、日夜兼程。不能和母亲团圆的孩子们,也能看到母亲的眼睛、听到母亲的呼唤、扑进母亲的怀中。

12、我们其实是为了春节而活着,春节是我们的人生大典。人这一生,总得穿一次好衣服,总得吃一次美味佳肴,总得毫不心疼地挥霍一下,总得毫无顾忌的大笑一声,总得过上一天的好日子。

13、是大地的绿荫给我们带来大自然的美好,是天上的群星使我们感受到宇宙的神奇,是飞禽走兽使我们不感到寂寞,是春节的脚步声使我们有了生活的希望,生命的支柱。

14、春节的脚步声,是走在雪地里发出的“沙沙沙”的声响,是瘦了许多的伊犁河依然顽强的流水声,是寒风吹过,是雪花飘过,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企盼。

15、其实,春节年年都是这样过的。贴春联、贴福字。有的把带根带叶的甘蔗靠在大门边,说什么希望幸福甜蜜的生活像甘蔗一样节节高;也有的在院子里站立一棵树,进行了修饰之后,美其名曰“摇钱树”……糖果、水果成了抢购货。一切摊点和铺子,都在为年货而忙碌。生意再冷的店铺,这几天,都会变得生意红火。出去打工的人,都尽量在年前赶着回家,与亲人团聚。过年的团圆饭,香喷喷的;家人团坐,小酒一杯,有笑有说。

16、年是一艘大船,每每停泊在腊月的港湾,让那些快乐的、忧伤的心思挤挤挨挨、上上下下。年是风,年是雪,年是吐着热气的呼吸,年是倒贴的福字,年是热腾腾馒头上鲜艳的红点,把问候和祝福捎给每一盏不眠的灯花,把温馨和感动送进每一扇敞开的心扉……

17、一年的日子是诗集,正月就是色彩斑斓的封面。封面上画着玻璃窗上喜鹊登梅、肥猪拱门的喧闹,画着脆生生的鞭炮炸响的粗门大嗓,画着大街上高跷、旱船的豪壮和潇洒。

18、当我敲上“春节”这两个字的时候,心里似乎尘埃落定。其实,如果按我们家乡的习俗,春节还是“进行式”而不是“过去式”。在我的家乡,只有过了正月十五,那个盛满春节各类点心的圆形团盒才会从茶几上撤下,也就预示着“年”已过完,不再走亲戚拜年。

描写春节的诗句篇2

1、春节快到了,人们都忙碌起来。去集市上转转,就会发现市场上的年货很多,购置年货的人们摩肩接踵,甚是拥挤。偶尔注目各色各式的花炮,便有了一种冲动,似乎快过年了应该高兴起来,然而我却很少有喜庆的感觉和释然的心情。

2、春节贴年画也很普遍,古朴稚拙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3、春节是我们一切感情的归宿,春节是我们所有哲学的基础。有了春节,生活不再乏味,人生有了意义。有了春节,回家有了理由,喝酒有了主题。

4、城市人叫过春节,乡下人叫过年。过年,应该指从除夕的晚上又过度到了新的第二年的年初了。过年,鞭炮声声辞旧岁,儿童欢笑迎新春!地球又绕着太阳公转了一圈,岁月提醒人们又过去了一年,生命的钟声告诉成人和老人们,你们又向坟墓走近了一步。

5、过年了,年夜饭,一道红红火火的过年大餐。海鲜类,肉类,蔬菜类,各种山珍海味挤满了团团圆圆的餐桌。平时吃惯了油腻的大鱼大肉,过年时最想吃的却是清爽可口的绿色蔬菜,这究竟是时代的进步,亦或是人们饮食习惯的后退?

6、爆竹是春节中最具有过年味道的标志,每当进了腊月,听到各处集市上不断响起的的爆竹声,人们常常会说:有年味了!春节的凌晨,家家户户开门都要燃放爆竹。爆竹是中国特产,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7、人生的意义是企盼,没有企盼,人生便没有意义。严冬来临,我们微笑面对,坦然处之,因为知道后面接踵而来的是春节,是春天。“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春节会治愈我们手脚上的冻疮,春天会抚平我们面庞上的皱纹。为了换取母亲的微笑,孩子会加倍刻苦学习;为了春节脚步声的诱惑,很多时候,我们“砍头只当风吹帽”。

8、贴春联,这是中国人过春节第一重要的。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9、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燃起鞭炮,放起礼花,辞旧迎新,释放一年的快乐。我当然也不例外,过足了放鞭炮的瘾。回忆起童年放鞭炮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10、咄咄逼人的猜忌不会再出现,春风拂过牵挂的梦湾,虽然还带着料峭的寒意,但却足以温暖被爱包围的心扉。腼腆的心事写满新年的首页,愿来年的心海充满诗意的生机!

11、除夕是一盏灯,一盏用亲情呵护的明灯。她穿越时空走来,点燃每一个黑头发黑眼睛心中的火苗,为回家照明……除夕是母亲渴盼的眼睛,千万里外的游子为了她归心似箭、日夜兼程。不能和母亲团圆的孩子们,也能看到母亲的眼睛、听到母亲的呼唤、扑进母亲的怀中。

12、我们其实是为了春节而活着,春节是我们的人生大典。人这一生,总得穿一次好衣服,总得吃一次美味佳肴,总得毫不心疼地挥霍一下,总得毫无顾忌的大笑一声,总得过上一天的好日子。

13、是大地的绿荫给我们带来大自然的美好,是天上的群星使我们感受到宇宙的神奇,是飞禽走兽使我们不感到寂寞,是春节的脚步声使我们有了生活的希望,生命的支柱。

14、春节的脚步声,是走在雪地里发出的“沙沙沙”的声响,是瘦了许多的伊犁河依然顽强的流水声,是寒风吹过,是雪花飘过,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企盼。

15、其实,春节年年都是这样过的。贴春联、贴福字。有的把带根带叶的甘蔗靠在大门边,说什么希望幸福甜蜜的生活像甘蔗一样节节高;也有的在院子里站立一棵树,进行了修饰之后,美其名曰“摇钱树”……糖果、水果成了抢购货。一切摊点和铺子,都在为年货而忙碌。生意再冷的店铺,这几天,都会变得生意红火。出去打工的人,都尽量在年前赶着回家,与亲人团聚。过年的团圆饭,香喷喷的;家人团坐,小酒一杯,有笑有说。

16、年是一艘大船,每每停泊在腊月的港湾,让那些快乐的、忧伤的心思挤挤挨挨、上上下下。年是风,年是雪,年是吐着热气的呼吸,年是倒贴的福字,年是热腾腾馒头上鲜艳的红点,把问候和祝福捎给每一盏不眠的灯花,把温馨和感动送进每一扇敞开的心扉……

17、一年的日子是诗集,正月就是色彩斑斓的封面。封面上画着玻璃窗上喜鹊登梅、肥猪拱门的喧闹,画着脆生生的鞭炮炸响的粗门大嗓,画着大街上高跷、旱船的豪壮和潇洒。

18、当我敲上“春节”这两个字的时候,心里似乎尘埃落定。其实,如果按我们家乡的习俗,春节还是“进行式”而不是“过去式”。在我的家乡,只有过了正月十五,那个盛满春节各类点心的圆形团盒才会从茶几上撤下,也就预示着“年”已过完,不再走亲戚拜年。

描写春节的诗句篇3

描写春天的诗句(一:

1。《春晓》

作者:孟浩然年代: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赏析:

孟浩然《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这首诗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除了语言明白晓畅、音调琅琅上口之外,还在于它贴近生活,情景交融,意味隽永。

2。《春望》

作者:杜甫年代: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

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起首一“国破山河在”,触目惊心,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地感叹忧愤。国家**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这时候收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贵。诗人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结尾两句,写诗人那愈来愈稀疏的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动作来写诗人忧愤之深广。全篇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多,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年代: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

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好”字含情,赞盛春雨。“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

4。《相思》

作者:王维年代:唐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赏析: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甚多。王维《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5。《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年代: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析:

命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古原草”看来平常,却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枯荣”与“荣枯”大不相同,前者是“春草”,后者就成为秋草了。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就能重新发芽,很快蔓延原野。那“离离原上草”正是胜利的旗帜,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一旦春风化雨,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

如果说三、四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但把重点落在“古原”,以引出来“送别”题意。用“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

大地回春,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友人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这样的场景,令作者惆怅,也富于诗意。萋萋芳草增添了作者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着别情,作者用这种意味深长的诗句写完了结尾。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把“古原——草——送别”连在一起。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描写春天的诗句(二):

1、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2、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5、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6、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7、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

8、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柳枝词》

10、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1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2、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13、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李白《宣城见杜鹃花子规》

14、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15、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16、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寇准《江南春·波渺渺》

17、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苏轼《蝶恋花·春景》

18、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欧阳修《长相思·花似伊》

19、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20、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21、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22、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2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24、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25、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春日》

26、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2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8、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29、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30、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31、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32、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周朴《桃花》

33、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张栻《立春偶成》

34、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3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晓景》

36、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冯延巳《长命女·春日宴》

37、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38、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39、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40、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41、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曲江二首》

42、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43、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44、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4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46、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47、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48、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陶渊明《四时》

49、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杨巨源《城东早春》

5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5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53、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春日忆李白》

54、年年负却花期!过春时,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张惠言《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

5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56、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57、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58、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59、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白居易《春词》

60、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61、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苏轼《蝶恋花·春景》

6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二首》

63、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晏殊《玉楼春·春恨》

64、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6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66、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67、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8、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春景》

69、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7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71、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叶清臣《贺圣朝·留别》

72、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阳城闻笛》

73、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74、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75、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76、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苏轼《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77、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78、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79、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80、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夜月月夜》

81、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8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8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8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

85、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春小雨早春》

86、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87、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岑参《山房春事二首》

88、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曹雪芹《菱荇鹅儿水》

89、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晏殊《玉楼春·春恨》

9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9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春小雨早春》

9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3、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

9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柳枝词》

95、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长安春望》

96、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杜甫《赠卫八处士》

9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98、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99、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100、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描写春天的诗句(三):

描写春天的诗1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全诗以“春”字为着眼点,景中寄情,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喜悦轻松地情绪,以及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描写春天的诗2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创作此诗时,诗人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描写春天的诗3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不露说理的痕迹。

描写春天的诗4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同时也蕴含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描写春天的诗5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咏柳》是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描写春天的诗6

天净沙·春

【元】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

阑干楼阁帘栊,

杨枊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

小桥流水飞红。

【赏析】运用绘画技法,从不同空间层次描写春天的景物,首句描绘的是远景,次句是近景,第三局是中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跃然纸上。

描写春天的诗7

夜月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杆南斗斜。

今日偏知春气暖,虫声渐透绿纱窗。

【赏析】恬谧的春夜,万物的生息迁化在潜行。“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

描写春天的诗8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是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偏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赏析】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描写春天的诗9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赏析】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静到极处的自然在诗人笔下有声有色,生意盎然。

描写春天的诗10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赏析】这首《春雪》诗,构思新巧。新年紧挨着立春,立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但这一年还没有芬芳的鲜花,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

描写春天的诗11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赏析】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描写春天的诗12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赏析】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

描写春天的诗13

风波·三月七日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已而遂晴,

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送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三月七日,忽逢大雨,雨过天晴,作者联想到自己人生的坎坷,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定风波》

描写春天的诗14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赏析】《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片,是一幅充满生机、生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描写春天的诗15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赏析】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脱颖而出,蓬勃地发展起来。读者将诗的最后两句赋予生活的哲理,诗也因此获得了新的生命,流传不绝。

描写春天的诗16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好春处,绝胜烟柳满唐都。

【赏析】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人称赞,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描写春天的诗17

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偏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赏析】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此诗可谓印证。

描写春天的诗18

忆江南词三首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洲;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赏析】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

描写春天的诗19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五代】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赏析】此词追昔抚今,在对生机盎然的春景中寄寓了作者的深沉怨痛,在对往昔的依恋怀念中也蕴含了作者不堪承受的痛悔之情。

描写春天的诗20

破阵子。春景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直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赏析】归飞的燕子,飘落的梨花,池上的碧苔,清脆的鸟啼,映衬着笑靥如花的少女,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和青春的无限美好。

描写春天的诗21

新雷

【清】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赏析】“造物无言却有情”,作为造物者的天,本来并不具有人类的情感和思维,诗人借助移情手法,赋予自然界人的情感活动和思维能力。

描写春天的诗22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酒趁年华。

【赏析】诗人登超然台眺望曼城烟雨,触动了相思情,词中饱含着春未过而人将老的痛楚,强作“超然”以自我安慰。

描写春天的诗23

临安春雨妆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赏析】“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

描写春天的诗24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赏析】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万春的繁丽景色,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的思考。

描写春天的诗25

南湖早春

【唐】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赏析】白居易遭到变着后,在江州时所留下的作品,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最后两句显示出作者遭到贬谪后消沉郁闷的心情。

描写春天的诗26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宋】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

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镂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赏析】“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愁本无形,却言“抱”,可见此愁对其来说有多浓,多重,清词论家贺裳评这两句为“入神之句”。

描写春天的诗27

春夜

【宋】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赏析】诗人面对良宵春色,剪剪轻风,金炉香烬,月移花影,一派风光,激起了思想上难以自制的波澜,为自己政治上的春色撩拨得不能成眠。

描写春天的诗28

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心绪的诗,开头两句以相隔遥远的燕秦春天景物起兴,写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思念远在燕地卫戌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

描写春天的诗29

王孙游

【南北朝】谢朓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

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

【赏析】诗人在绿的氛围中缀以红花的点染,巧笔对比,着意渲染,流露出文人精心构制的痕迹,表现出“雅”。雅俗结合,创为佳构。

描写春天的诗30

春日偶成

【宋】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赏析】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旅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

描写春天的诗31

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赏析】王昌龄的一系列宫闺怨诗中,《闺怨》尤为突出。在诗人笔下,一个有些天真和娇憨之气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

描写春天的诗32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赏析】诗篇特从“诗家”的眼光来写,又寓有理趣,可以看成是一种创作见解,即:诗人必须感觉锐敏,努力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老是重复那些已经熟滥的旧套。

描写春天的诗33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赏析】这首船歌虽然以兰溪之夜作为背景,但它着重表现的并非夜的静谧朦胧,而是兰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而这,正体现出这首诗独特的民歌气韵,渔家的欢乐之情。

描写春天的诗34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赏析】春天是万象更新,景色动人的季节,极易牵动人们最微妙、最深沉的感情,此次,诗人被春光唤起的,是人生至死不渝的乡情。

描写春天的诗35

春愁

【清】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赏析】春回大地,引起我无限春愁,想起惊心动魄的往事,不禁使人潸然泪下。四百万同胞都为此伤心万分,同声大哭,因为去年的今天被迫割让了台湾。

描写春天的诗36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唐】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年华谁与度。

月桥花院,锁窗朱户。

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

彩笔新题断肠句。

若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赏析】全词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立意新奇,能兴起人们无限想象,为当时传诵的名篇。

描写春天的诗37

玉楼春。春恨

【宋】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赏析】此词抒发人生离别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从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无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

描写春天的诗38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赏析】这首和诗写得别有情致,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伤感,有满腹牢骚在言外。

描写春天的诗39

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赏析】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三面群山环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镜;群峰上,松树密密麻麻排满山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

描写春天的诗40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赏析】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描写春天的诗41

水槛遣心二首

【唐】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蜀天长夜雨,江槛已朝晴。

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身。

【赏析】诗人经过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后,现在得到了安身的处所,面对着绮丽的风光,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些歌咏自然景物的小诗

描写春天的诗42

如梦令

【宋】秦观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赏析】词人之心,或欲借春光盛衰之过程展示流转在节序交替中伤春念远之情;词从愉快之景象叙起,乃欲反衬其心境之愈为悲苦。

描写春天的诗43

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宋】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语如酥,春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暮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赏析】花是不经开的,人是容易老的,不要等到浓烈的春天回到大地时再触目伤怀,你我颠倒唏嘘、百般感慨在红英凋零、绿苔如茵之间。

描写春天的诗44

苏溪亭

【唐】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渏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赏析】四句诗全是写景,而景语即情语,情景融浑无迹。诗人描写暮春景色浓郁而迷蒙,恰和倚阑人沉重而忧郁的心情契合相印,诗韵人情,隽永醇厚。

描写春天的诗45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赏析】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诗人抓住了柳的特色,将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46

春别曲

【唐】张籍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赏析】诗句写暮色春色,以“堪染”表现色彩之浓重,其夸张手法可作借鉴。

描写春天的诗47

春中喜王九相寻晚春

【唐】孟浩然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醒。

当杯已入手,歌妓暮停声。

【赏析】作者与友人就着美景良辰,来此畅饮,并希望歌女的歌声莫停,不露痕迹的表达了惜春的心情。

48

送春

【宋】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赏析】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换不回来的,表现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

描写春天的诗49

桑茶坑道中

【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赏析】这首诗描写的是初春景物,刚下过一阵雨,暖日和风、溪水盈盈,河岸上,草绿花红、柳荫浓密,渲染出明媚、和暖的氛围和生机无限的意境。

描写春天的诗50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赏析】三四两句如石韫玉,似水怀珠,照亮四周,是全诗精神所在的地方。全诗既精雕细琢,又出语天成,自具艺术特色。

描写春天的诗51

更漏子·柳丝长

【宋】晏几道

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

红日淡,绿烟晴。流莺三两声。

雪香浓,檀晕少。枕上卧枝花好。

春思重,晓妆迟。寻思残梦时。

【赏析】全词以闲雅的笔调和深婉的情致,抒发了春日闺思的情怀,创造出一种纯美的语境。

描写春天的诗52

蝶恋花·京口得乡书

【宋】苏轼

雨后春容清更丽。

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

北固山前三面水。

碧琼梳拥青难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

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

白首送春拚一醉。

东风吹破千行泪。

【赏析】最后两句不回答乡书中的问题,而以春光易逝,借酒浇愁作结,但有家难归之意已溢于言表。这种不答之答比直接回答具有更强烈的感染力量,充分抒发了他那种难以言状的思乡之情。

描写春天的诗53

雨后池上

【宋】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赏析】雨后池上景物之美,诗人既写静态,又写其动态,不仅显得丰富多姿,而且构成对比,收到以静显动,以动衬静,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描写春天的诗54

大德歌·春

【元】关汉卿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

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

一春鱼燕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赏析】以一位闺中女子的口吻抒发其久久盼望离人归来,而屡屡失望的相思之苦,抒发女主人公的哀怨情愫。

描写春天的诗55

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语

【宋】朱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表烟里。

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

寄与东阳沽酒市,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赏析】这首词袭用传统作词法:上片写景,下片写情。结局“而今乐事他年泪”,一意化两,示遣愁不尽,无限感伤。作者亦以“而今”句化为得意之笔。

描写春天的诗56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宋】李清照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赏析】这首词作于建中靖国年间,其时词人与夫君赵明诚新婚燕尔,心中充满对爱情的热情挚着。全篇截取了作者新婚生活的一个侧面,显示她放纵恣肆的独特个性。

描写春天的诗57

春中田园作

【唐】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禾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凋怅远行客。

【赏析】诗人以敏锐的感受写出了春天的欣欣向荣和农民的愉快欢欣,结尾则表达远行者对乡土的眷恋。

描写春天的诗58

山房春事

【唐】岑参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赏析】写得是浓郁的春光充天塞地,不仅山野处处万紫千红,连山房书屋都被蜂蝶花木占领,反映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前途充满信心。

描写春天的诗59

和乐天春词春词

【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赏析】诗的最后一句含蓄地刻画出闺中女子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神态,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错把没人当花朵,也意味着她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

描写春天的诗60

好事近·梦中作

【宋】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云当面化龙蛇,夭娇转空碧。

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赏析】此词作于词人贬监处州酒税时,全词题为“梦中作”,系写梦境,先写出中漫游,再写飞云空中变幻和醉卧出藤阴下。

61

怅诗

【唐】杜牧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赏析】从诗中可以体会到一种哲理:机遇的稍纵即逝固然增加了人们把握它的难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机遇本身的不可把握或存在。

描写春天的诗62

春远

【唐】杜甫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

【赏析】写有景之景,诗人类能之。写无景之景,惟杜独擅长。此诗上半,当想其虚中取意之妙。

描写春天的诗63

渡湘江

【唐】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赏析】这首诗以押韵对起,又以对作结,俱有整齐美、和谐美以及反复咏叹的韵味。杜审言这首《渡湘江》有相当影响力,说它“具有开启诗坛新风的作用”,也不为过誉。

64

子夜吴歌·春歌

【唐】李白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赏析】这首诗吟咏了秦罗敷的故事,赞扬她不为富贵动心,拒绝达官贵人挑逗引诱的高尚品质。

描写春天的诗65

阙题

【唐】刘昚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赏析】这首诗句句写景,画意诗情,佳句盈篇,可推为刘昚虚的代表作。

描写春天的诗66

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宋】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樽前!

【赏析】此词写出欧阳修与民同乐,同庆春天莅临的情怀,在词中他忘却了贬官颍州的烦恼,他愿在春日中沉醉,一如他的雅号“醉翁”。

描写春天的诗67

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宋】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

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赏析】此为作者暮年遣怀之作,词中以及其凄婉的笔触,抒发了作者的垂暮之感和政治示意的感伤。

描写春天的诗68

春风

【清】袁枚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赏析】诗人袁牧笔下的春天活泼而富有活力,春风吹拂之处,积雪融化,万物复苏、花香遍野,自然界呈现欣欣向荣之景。

69

淮中晚泊犊头

【宋】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赏析】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显示出诗人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描写春天的诗70

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上

【宋】欧阳修

面旋落花风荡漾。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雨后秋寒犹未放。

春愁酒病成惆怅。枕畔屏山围碧浪。翠被华灯,夜夜空相向。

寂寞起来褰绣幌。月明正在梨花上。

【赏析】这是一首闺怨词,空向花灯、翠被,禁不止独褰秀幌,极哀艳,以明月梨花收束全篇,于艳丽处忽生清淡,自是欧工本色。

描写春天的诗71

登池上楼【南北朝】谢灵运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狗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赏析】此诗以登池上楼为中心,抒发了种种复杂的情绪,有孤芳自赏的情调,政治失意的牢骚,进退不得的苦闷,对政敌含而不露的怨愤,归隐的志趣等等,虽然语言颇觉隐晦,却是真实地表现了内心活动的过程。

描写春天的诗72

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

【宋】晏殊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

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

一春芳意,三月如风,牵系人情。

【赏析】全篇借春风杨柳绘写浓春美景,衬比香阁女子的绰约风姿,曲传离思别意,景与情谐,物与人合,婉转含蓄,情致缠绵。

描写春天的诗73

春草

【唐】唐彦谦

天北天南绕路边,托根无处不延绵。

萋萋总是无情物,吹绿东风又一年。

【赏析】春天一到,天南地北到处都是生长着路边的小草,依赖着草根,春草无处不绵延的生长,诗人借着春草又绿,抒发自己久在客外地强烈的思归情绪。

描写春天的诗74

春行即兴

【唐】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赏析】作者春天经由宜阳时,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鸣的愁绪。

描写春天的诗75

春晚

【宋】左纬

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

蝶随花片落,燕拂水纹飞。

试数交游看,方惊笑语稀。

一年春又尽,倚仗对斜晖。

【赏析】全诗描绘出一幅富有特色的晚春图,晚春是一季之终结,依仗于晚霞中的老人心中充满了寂寥哀伤之情,抒发生命短促的无限感慨。

描写春天的诗76

春日京中有怀

【唐】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赏析】杜审言这首《春日京中有怀》,结构齐整平密,起承转合极其自然,虚实相生,波澜起伏。其艺术手法对后世很有影响。

描写春天的诗77

折杨柳

【唐】李白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

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赏析】此首诗抒写得是女子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触景生情,引起了对征戍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描写春天的诗78

落花落

【唐】王勃

落花落,落花纷漠漠。

绿叶青跗映丹萼,与群裴回上金阁。

影拂妆阶玳瑁筵,香飘舞馆茱萸幕。

落花飞,燎乱入中帷。

落花春正满,春人归不归。

落花度,氛氲绕高树。

落花春已繁,春人春不顾。

绮阁青台静且闲,罗袂红巾复往还。

盛年不再得,高枝难重攀。

试复旦游落花里,暮宿落花间。

与君落花院,台上起双鬟。

【赏析】落花如痴如醉,如梦如幻,随风飘进了屋子,在飘飘的帷幕中飞舞,又如人生终于舞作了一生中最美的姿态。人还沉浸在美好的青春年华,却不知青春已渐渐远去,这是一首伤春之作。

描写春天的诗79

清平乐·风光紧急

【宋】朱淑真

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拟欲留连计无及。

绿野烟愁雾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

缱绻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

【赏析】贾岛《三月晦赠刘评事》诗云,“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尤是春。”命意新奇,女词人朱淑真因其意而用之于词,构思更奇。

描写春天的诗80

青门引·春思

【宋】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赏析】此为春日怀人之作,全词抒写了词人感于自己生活孤独寂寞,因外景而引发的情怀和忧苦心境。

描写春天的诗81

立春偶成

【宋】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赏析】立春是一年之始,诗人紧紧把握住这一感受,真实地描绘了春到人间的动人情景。冰化雪消,草木滋生,开始透露出春的信息。

描写春天的诗82

钓鱼湾

【宋】储光羲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赏析】这首诗写一个青年小伙子,以垂钓作掩护,在风光宜人的钓鱼湾,焦急的等待着情人的到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意图。

描写春天的诗83

代春怨

【唐】刘方平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赏析】这首诗句句写景,却句句“有人在”,人与自然获得奇妙的对应。人之所见所闻,既是情的触媒,尤是意的流向。

描写春天的诗84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宋】李清照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卿旧寒。

【赏析】此词写早春思乡之情,但此人并未明言,只写夜来窗外春雪迷蒙,炉烟静炷,继而角声中,天色渐明。

描写春天的诗85

惜春词

【唐】温庭筠

百舌问花花不语,低回似恨横塘雨。

蜂争粉蕊蝶分香,不似垂杨惜金缕。

愿君留得长妖韶,莫逐东风还荡摇。

秦女含颦向烟月,愁红带绿空迢迢。

【赏析】诗中的女子希望花能长保青春妖娆而不被东风催落,实际上她是自言自语,花就是她自己的象征,她是在借花自怜,借花伤春。

描写春天的诗86

春思

【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赏析】这首诗是借闺妇抒写春怨,期望早日了结战事,征夫能功成名遂。全诗流露非战情绪,也是借汉咏唐,讽刺穷兵黩武。

描写春天的诗87

苏幕遮·草

【宋】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

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

独有庚郎年最少。

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

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

落尽梨花春又了。

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赏析】宋沈义父云,“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用环境、形象、神态的描绘,将春草写得形神具备。

描写春天的诗88

春思二首·其一

【唐】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赏析】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诗中表达的愁恨,看来不是一般的闲愁闲恨,而是由他当时的身份和处境产生的流人之愁、逐客之恨。

描写春天的诗89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唐】柳宗元

宦臣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围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赏析】一场意外的暴风雨洗劫了百花,送走了春色,这对谪居柳州的诗人无疑是一种精神打击。冷酷无情的现实、哀凉的心绪触发了他的诗思。

描写春天的诗90

行香子·树绕村庄

【宋】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赏析】“倚东风”两句,是描写词人乘着温和的春风、兴趣正浓地信步漫游村庄,欣赏着春天的风光,表现了词人喜爱农村景色的神态。

描写春天的诗91

踏莎行·小径红稀

【宋】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尽逐游丝转。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赏析】沈谦在《填词杂说》中指出结句“更自神到”道出了晏殊词写景的特点,即重其精神,不重其形迹。

描写春天的诗92

浣溪沙·散步山前春草香

【宋】张淑芳

散步山前春草香。朱阑绿水绕吟廊。花枝惊堕绣衣裳。

或定或摇江上柳,为鸾为凤月中篁。为谁掩抑锁芸窗。

【赏析】词句之间融情于景,借春草、流水、落花、江柳、修竹等意象,向我们传递了她隐约波动的情绪。“花枝惊堕绣衣裳”,拟人生动,想象力丰富,意境极其优美。

描写春天的诗93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宋】欧阳修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於染。

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

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

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

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

异乡物态与人殊,唯有东风旧相识。

【赏析】全诗以“万里”一句为界,分为两部分:前半写西湖景色及朋友相念之情;后半写自己异乡逢春的新鲜见闻和落寞情怀。诗中春景写得明媚可喜,感情写得真挚动人。

描写春天的诗94

三月晦日偶题

【宋】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日阴阴正可人。

【赏析】秦观的《三月晦日偶题》富有哲理,蕴含“理趣”:繁花似锦的春天归去,又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春天也一样迷人!诗人的乐观、豪放、豁达,跃然纸上。

描写春天的诗95

春思

【宋】方岳

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

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

【赏析】方岳这首《春思》,用拟人化的笔调,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热情地赞美了富有生机的春风。

描写春天的诗96

三月晦日送春

【唐】贾岛

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赏析】三月本是春天的最后一个月,三十日又是这个月的最后一天,诗人此刻把春天的离去精确到了最后一天,让人感到新奇而又自然。

描写春天的诗97

杭州春望

【唐】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赏析】诗中描绘出杭州女工织艺的精巧和当时人们争饮佳酿的民俗风情,勾勒出繁荣兴旺的社会景象。

描写春天的诗98

曲江对雨

【唐】杜甫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赏析】全诗绘景浓艳,意境静穆清冷;抒情婉转,感慨深沉曲折。在忆旧与憧憬中隐约可见诗人的忠君忧国之心以及颓然自放之念。

描写春天的诗99

出郊

【明】杨慎

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赏析】这首小诗写的是春日郊外水田的景色:首二句写水田的形态,欲之以楼梯、期盼,都属整饬之美;后两句写一片绿油油的秧田,忽飞来了白鹭,让秧田添上活气与亮色,让画面带动态。

描写春天的诗100

春夕

【唐】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赏析】诗中没有直接点出思乡,而一片思乡之情荡漾纸上,后四句直抒心曲,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描写春天的诗句(四):

1、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2、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吴文英《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3、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晏殊《玉楼春·春恨》

4、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5、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6、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

7、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8、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朱服《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

9、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0、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

11、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秦观《如梦令·春景》

12、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曹雪芹《菱荇鹅儿水》

13、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白居易《春题湖上》

14、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朱淑真《江城子·赏春》

15、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晏殊《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16、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杜牧《怅诗》

17、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

18、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赵嘏《喜张沨及第》

19、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20、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张栻《立春偶成》

21、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22、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秦观《画堂春·春情》

2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24、若待明朝风雨过,人在天涯!春在天涯。——虞集《南乡一剪梅·招熊少府》

25、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

26、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27、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

28、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李贺《将进酒》

29、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贾至《春思二首·其一》

30、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白居易《春词》

31、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春日忆李白》

32、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33、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陆游《书愤五首·其二》

34、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35、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李商隐《柳》

36、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37、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李白《春思》

38、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崔涂《春夕》

39、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40、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

41、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苏轼《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42、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王安石《春夜》

43、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郑文宝《柳枝词》

44、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杜甫《赠卫八处士》

45、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李白《阳春歌》

· ·

· ·

· ·

· ·

· ·

· ·

· ·

· ·

描写春节的诗句篇4

一、要注意把握诗词中的信息

诗词中的信息有两种:一为显性信息,一为隐性信息。把握这些信息对于鉴赏诗词极有帮助。显性信息一般表现在诗词的标题或注释中。标题中的信息一般是提示诗词的内容、情感和诗的类别。如《伤田家》,标题中的一个“伤”字即已奠定了诗作的情感基调,这首诗的内容是作者为田家的不公正生活遭遇而哀伤,情感基调当是同情农家、鞭挞社会,类别当是感伤诗。又如《送元二使安西》,据题目可推知这是一首送别诗。如果知道了这首诗是送别诗,那么对诗中所描写的“雨”“柳”等意象的含义及诗中所表露的诗人的情感,也就容易把握了。

注释中的信息一般是交待诗作的背景。鉴赏诗要因人论诗、因时论诗,在鉴赏时我们只有对诗人及创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析。如果考题提供了有关这方面的注释,对这些注释我们必须重视。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诗中的注释将“枳花”解释为“枳花,落叶灌木名,春天开白花”,则这首诗所描写的时令当为初春,如果不注意注释中的信息,会非常容易偏执于“板桥霜”而误认为秋天。再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诗后有注释:“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历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之处,诗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的时节,独自散步在江边,情随景移,一气写下了七首诗,此为其一。”由此,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只要注意到这段注释,就不难把握了。

诗中的隐含信息一般是隐藏在诗的上下句中,需要联系上下句感知,读出作者的弦外之音、韵外之意。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就可以从诗的“谁家玉笛暗飞声”和“此夜曲中闻折柳”中捕捉到“折柳”的信息:“折柳”乃为一首曲子,是“折杨柳”的简称,这首曲子往往是用来表达惜别怀远之意的。若能把握住这些信息,那么再来解析这首诗,一般是不会出错的。

二、要熟悉特殊意象的象征意义

古典诗词中,有一些意象的意义是固定的,它们积淀着丰富、特殊的文化内涵,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事物了,而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古人常用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来寄托、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如果我们对这些惯用意象的特殊意义有所了解,那么对于拓展思维,正确解读古诗词很有帮助。如流水言愁(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春草喻恨(李煜:“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春雨话悲(秦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浣溪沙》);“柳”“柳枝”等意象常用来表惜别怀远(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还有松、竹、梅、菊象征人的高洁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诗词中出现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惯用意象时,均可以作为优先考虑的鉴赏方向。

三、要注意掌握常用典故的意义

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化用。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词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诗词的用典着手。例如南宋诗人谢枋得的《庆全庵桃花》:“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这首诗中隐含了一个典故――桃花源人。“桃花源”是陶渊明笔下创设的一种自由自在的乌托邦式的社会环境。诗人在此借用这一典故,显然是为了表达自己向往桃花源式的自由生活的心境。当然,从典故意义着手去鉴赏一首诗,前提是必须能把握、分析出诗中的典故。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读多记,学做有心人。

四、要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体味诗词的意境

诗词离不了景物的描写,诗词的意境常常是通过景物来表现的,诗人、词人的感情也往往是用“景语”别致地表达出,“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人间词话》)。因此,要体味一首诗深邃的意境,可从诗中描写的景物着手进行分析。如欧阳修的《丰乐亭游春》描写的是暮春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色及游人尽兴游春的情怀,这种意境便是通过诗中的“红树”“青山”“绿草”“落花”等景物来表现的。要体味这首诗的意境,就必须抓住这些重要的景物词,结合全诗来分析。

五、要学会分析诗词的表现手法

古人写诗、填词大多喜欢通过多种表现手法的变换来表达思想情感,完成诗词的创作。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对比、反衬、象征等,因此,鉴赏古诗词还需要学会对诗词中所采用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通过对表现手法的分析来把握诗词。如白居易的《杨柳枝》:“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这首诗的一、二两句是描写,诗人用“一树”“千万枝”“嫩”“金色”“软”等词写出了春风中生机勃勃的柳树的特点,给读者展示了柳树的活力。三、四两句则写杨柳的处境,“荒园”“属阿谁”表现了杨柳的荒凉、孤独。全诗一二句与三四句形成对比,在对比中凸现了柳树的处境;诗人写杨柳的处境实际上是写了自己的处境,这首诗用借物抒情的方式来表达诗人内心的一种怀才不遇的失落心情。

六、要把握抒情语句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二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词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是诗人、词人用来直接抒发感情的诗句。一般来说,分析诗人、词人的心境与情感只要把握这些抒情诗句就可迎刃而解。如分析王维的《渭城曲》,我们只要抓住最后一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结合全诗来分析就可推知:这首诗表达了好友分别时恋恋不舍的心情。

描写春节的诗句篇5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早晨之景。耳盈鸟语,目满青枝,绿红相扶,异馥诱人。诗人寥寥几笔,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诗人索性止笔,不再描写春景,转而抒情。春意浓郁,灵感忽生,但诡谲的诗人却用“已难寻”的遁词来诱使读者自己去感受春意,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傍晚之景。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叫,人晚归。这首诗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之氛围,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和尚僧志南的《绝句》。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绝句。春光明媚,勾起了出家人的游兴,于是走出庙宇,观赏春光。驾着小篷船出游,将船停泊在古树下,拄着藜杖桥东漫步。虽是平铺直叙,但古木阴中停泊着小船,这个画面很雅,很古朴,颇如一帧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后两句准确精练地表现了春天杏花盛开,小雨纷纷,杨柳飘舞,东风和暖的美丽而宜人的景象,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首诗情与景汇,物与心谐,诗人抓住春风春雨的特点,略加渲染,便透露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描写春节的诗句篇6

【关键词】雨说;中学语文;教学;五个一

《雨说》是台湾诗人郑愁予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一首新诗,当时正值我国结束“”灾难后不久,经历十年浩劫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诗人郑愁予借春雨的拟人化形象,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充满“爱心”的倾诉,是诗人心灵唱出的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福。诗人思绪飘逸,感慨殊深,笔端灵动,情感挚诚,如何让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意象内涵并欣赏它的柔美韵味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在长期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笔者经过数年的总结,提炼出了上好本节内容的“五个一”。

一、把握一条线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练就了理清文章思路的基本功,会一辈子受用不尽。《雨说》以雨为中心意象,开阖发展,形成从展示(第一节)到发展(第二至第七节)到概括(第八节)到归宿(第九节)的充满快乐气氛的“春雨交响曲”。第一节,雨来探访四月的大地。诗以“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开始,预示了雨的“出场”,又使人感到某种久久的期待和强烈的愿望。“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雨”,俨然是一位春天的使者。第二节,雨轻轻地来了,满怀着爱心。第三节,雨希望孩子们不要拒绝它的到来。第四节,雨告诉孩子们,它是来亲近他们的。第五节,雨请孩子们跟着它去迎接春天。第六节,雨告诉孩子们它是笑着长大的。第七节和第八节,雨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给孩子们带来欢笑,让他们快乐地成长,这是雨的使命。第九节,雨交代它最终的归宿,“我来了就不再回去”,当把欢笑带给孩子们以后,“我就快乐地安息”。整首诗运用了拟人手法,让“雨”对孩子们深情地倾诉,令人真切地感到“雨”的挚爱之心,展现了一位春天使者的形象,一位鼓励孩子们自由欢笑、勇敢生活的爱的天使的形象。诗中“雨”的形象以及种种的情境都具有象征性。诗中的“雨说”,其实也就是诗人在说。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二、读好一节诗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功用不可估量,对于教学诗歌来说更是如此,朗读是诗歌教学的主旋律,学生只有在这种主旋律的弹奏中才能拨响心底的强音,和作者同呼吸,共命运,“爱着他的爱,悲伤着他的悲伤”。《雨说》这首诗清新明丽,节奏欢快,融典雅的词句与活泼的口语于一体,特别适合于朗诵。这一首诗一共有九节,我先给学生做了示范朗读,让学生仔细地听,听完后给我打分,并给我点评,说说听读后的感受。学生一听说今天可以给老师当“老师”,兴趣盎然,给老师打分,评说理由,兴致勃勃。我看他们都十足地过了一把瘾后顺势一导,让他们在全诗中选取一节模仿老师朗读,当我看着他们在朗读中的那一份投入,听着他们声情并茂的朗读,仿佛清脆欢快的雨声响在我的耳旁,仿佛干涸的大地受到雨水的滋润。虽然只是一节诗,他们也许觉得太短,不足解醉,但我从这“以一代全”的朗读中,从他们的声音里,听出了他们对整首诗歌的感知,对诗歌情感的传递。

三、品好一句诗

任何文学形式,都必须借助语言,诗歌尤其如此,它是诗人塑造形象,抒感的手段,也是沟通诗人和读者的媒介,阅读诗歌就是通过语言的中介,去领悟作品中诗人对大自然、现实生活等的热爱与鄙弃、赞美与批判的情感。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赏析诗歌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玩味语言”。如何“玩味语言”呢?可以从音韵、字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明“内容”,品“意象”,味“意境”。对于《雨说》这篇篇幅较长的诗歌来说,没必要要求学生每一节每一句地去作赏析,但可以让学生选取诗节中的一句或几句,从以上提到的一些方面来赏析。现摘录几句学生的精彩赏析:

生1: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赏析:用拟人、排比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笑”的情态,更显出“雨”对孩子们的亲切情怀。

生2: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

赏析:“笑”在这里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雨”这位爱的天使鼓励孩子们要自由欢笑、勇敢乐观地生活,祝愿他们快乐幸福。

四、绘好一幅画

诗歌的创作离不开想象,诗歌的赏析也当然要借助丰富的想象了。在引导学生赏析诗歌时,扣住诗歌中的意象,调动他们视听等多种感官,从多种角度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诗中的画面。我先和学生一起赏读了诗的第一节,根据诗中描绘的内容,想象诗中的画面,并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其中的画面。然后让学生在诗中选择一节或一两句诗,描绘成一幅画。他们写得可精彩呢!

生1:春雨笑着跳着,落在柳树新发的嫩芽上,和柳芽儿一起追逐嬉戏,落在石狮子上,倾听石狮子诉说古老的故事,落在小燕子漂亮的羽毛上,小燕子左躲右闪,掠过湖面,随着小燕子一起在天际自由遨游!

生2:小草们在风中摇头晃脑,花朵在风中绽开了张张笑脸,大地一片春色盎然……天空中忽然飘起了毛毛细雨,雨丝很轻很轻,没有震耳欲聋的雷声相伴,只有和着温柔的春风,轻轻地飘落在万物上,滋润着大地上的一切。

生3:小溪那原本清脆悦耳的旋律此时已变得沙哑,但却仍旧婉转动听,此时鱼塘中的鱼儿伴随着阵阵落下的春雨更欢快了,它们仿佛在为大地奏响的交响乐而欢呼雀跃!

阅读着这一幅幅画面,如置身于美丽的风景园中,永远清新明丽。这一行行文字如一缕缕温暖的春风,撩拨着人的心弦,使人心旷神怡,我想:如果学生都能根据诗中一两句的内容描绘出如此优美的画面,那么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又有何担忧的呢?

五、仿写一节诗

经过前面的几个环节,学生已从诗歌的朗读中、画面的描绘中感受到了春雨的欢快与美好,感受到了春雨的清新与明快,感受到了作者的喜爱与赞美,他们已诗兴大发,于是我让学生选取一节诗或一两句诗仿写一节或一两句,也让他们把这种感受寄托在一个意象里,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有学生这样仿写道:

跟着我去迎接南方的燕子,

去看花圃里争奇斗艳的花儿,

去观赏水面上舞动的华尔兹,

去听山谷里悦耳的交响曲,

仰着头,去猜云朵那千变万化的脸。

这些仿写神思飞扬,这些小作者能结合作者的体验来感受大自然,把作者的情感体验转化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以精妙的文笔把这种情感和体验表达出来。看来,仿写亦是品读的一味良方!

“五个一”的环节简单明了,却包含了语文素养的多个层面――“听”“说”“读”“写”“悟”,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黎怡.以《雨说》为例浅谈新课改下现代诗歌教学的实践[J].课外语文,2014(10).

描写春节的诗句篇7

每一首诗词都有一些“比较固定”的基本要素,比如季节、时间,人物(主人公)及其相关动作,人物所处地点和人物心情等。当然,这里说的“比较固定”,是指这些要素在诗词中通常都会描述出来:有些诗词表现的明显,有些诗词则表现的隐晦。虽然隐晦,但认真去寻察还是能发现的。在鉴赏分析时若能抓住这些基本要素进行有效分析,往往能切中诗歌命脉,明确诗词“画意”,体会诗情。请看下面的鉴赏示例: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题看,抒情主人公是诗人自己。“青山”暗点季节是春天,“落日五湖春”一句虽是诗人的想象之景,但也点明了是春天时节。“汀洲”是指水边平地。春光明媚,景色怡人,本该是踏春赏景的好时节,但此时诗人身处如此妙境又在做什么呢?通过“望”、“挥手”、“泪沾巾”这一系列动作,我们发现诗人浓墨重彩地渲染了自己出神凝思、依依惜别的忧伤情绪。最后一句一个“愁”字则更鲜明地点染出诗人心中那份无尽的失落、惆怅的伤感。全诗境界开阔,新颖别致,情景交融,意味不尽。

二、意象分析

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抒情性是诗词的第一特性。但古典诗词在表达情感方面比较含蓄,大多都是借助景或物来抒发情感的,这些景或物都明显带上主人公的感情色彩。这些景或物就是意象。意象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我们就是要抓住这些意象,仔细体味,通过联想、想象感悟诗词营造的意境,从而准确“入情”。请看下面的鉴赏示例:

赏析: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呢?有人家、花朵、蝴蝶、黄莺。诗歌前二句突出花之多且繁盛,“千朵万朵”是上句“满”的具体化,“表现了春天盎然的生机。蝴蝶竞相在花丛间翩跹飞舞,着一”戏“字,表现了蝶儿欢快的心情。”留连“则表明蝶儿对姹紫嫣红的花朵的深情依恋。黄莺呢?它正跳跃于枝头,展开婉转清丽的喉咙歌唱呢,像是在为明媚灿烂的春天送去一支美妙的赞歌。”娇“表现了莺儿的忸怩喜悦的神态。”恰恰“突出莺儿啼叫的清丽。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诗中的这些意象充分浸润了作者内心的欣喜之情,表达了诗人对生机盎然的春天的喜爱,对现实生活的无限热爱。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三、表达技巧分析

诗是艺术的精品,诗歌创作离不开各种艺术技巧。粗略地概括,这些表达技巧可大致分为四类:1、抒情手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2、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夸张、象征、双关、互文等;3、描法,如铺陈、渲染、烘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小见大等;4、景物描写的角度,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视觉、听觉、嗅觉、由远及近、由近及远、俯视、仰视等。分析表达技巧,不仅能细致地体会到诗词的艺术美,而且能更深入地把握住诗人的情感倾向。请看下面的鉴赏示例:

赏析: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首联两句不仅浓墨重彩夸张地描绘了女主人公居室之美,也以“海燕双栖”反衬出少妇的孤独寂寞;颔联从听觉角度(寒砧声、落叶声)烘托少妇苦苦相忆而又不见所思的愁苦;颈联用“秋夜长”的细节刻画少妇的寂寞难眠;尾联上句直抒胸臆,是女主人公愁苦已极的独白,下句借“明月照流黄”进一步烘托少妇“思而不得见”的愁思。这首诗,诗人从人物心情和环境气氛入手,多方面多角度地刻画了一个身居华室之中,心驰万里之外,辗转反侧,久不能寐的孤独愁苦的女主人公形象。全诗情景交融,境界广远,余韵无穷。

四、对比分析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事实上,生活也总是在各领域进行着有形无形地比较,无处不在,古今一例。不同的是,古代诗词中的比较不仅仅局限于同类事物。在诗人敏感的内心深处,客观世界的一切形声色都很可能点燃诗人情感的“导火线”。非同类事物的比较在古诗词中有着相当普遍的反映,或显或隐,或正比或反比,它像一根指挥棒,自觉不自觉地左右着诗人的情感体验。能够对诗进行比较分析,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角度。请看下面鉴赏示例:

描写春节的诗句篇8

作者: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2、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

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3、赏析

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晓景》,现已无从考证。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此时河豚正是上市的好时节,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了。(一作沿潮水而上的时节)

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诗能描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描写春节的诗句篇9

一、中考古诗词赏析考题分析

古诗词语言凝炼,在有限的篇幅中熔铸极大的内涵,在浓缩的语言里饱含丰富的情感。古诗词常以抒情言志来反映生活:或抒凌云壮志,我言婉约柔情;或心忧天下,或寄情山水;或慨叹身世,或讽喻时政;或描摹事物,或吟咏古今……容天下诸事,抒万千情思。这就是诗歌流传至今的魅力所在。

理解品味文言诗词,人们有很多高雅的方法:用译诗来解说内容,用描述来表现诗境,用抒情来表达感受,用阐释来点示深意,用呤诵来传情达意,用评说来赏析美点。总的来说,人们欣赏诗词的着眼点是诗情画意。

下面以具体例子对诗歌赏的方法进行说明:

1、字词品味: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个“空”字领起,把所有的景致都染上了静谧写出了山中的空寂。“空”是秋山的特征,秋雨过后,山村一色,就更显空旷。“空”境通感空旷的视觉感受,伴随的是静寂的听觉感受。“空”是双关,即是写景,也是对佛理的感悟。王维在山村中,追求“空”、“静”,以获得心灵的“空”、“静”。

根据“字词品味”这种方法,从人物、时空、动静、声色、远近、视听、刚柔、宏微这些角度赏析:①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②红杏枝头春意闹;③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④山光悦鸟情,潭影空人心。

2、画面欣赏,如:诗人以泉流之动态衬山村的静态,以泉流之声响衬山村之宁静。“明月松间照”写静态远景,可以是明月初升,透过松林看到斑驳圆月,月亮就像悬挂在树梢上;也可以是皓月高悬,月光倾泻,树影斑驳,风影移动,姗姗可爱。“清泉石上流”,写动态近景,喑含水声,雨后山泉微涨,“石上流”明其线,水线声亦轻,山村中万籁俱寂,惟闻水声潺潺。

请根据“画面欣赏”这种方法赏析①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③风掣红旗冻不翻。

3、景物描述:如“竹暄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月光透过松枝,洒在潺潺流泉上,斑驳陆离;清泉在山间跳跃,闪闪烁烁,仿佛银柱击弦,发出清脆悦耳的轻响;忽然竹林喧动,传来洗衣归返的姑娘阵阵甜美的笑语,湖中莲荷,颤动起来,那是晚归的渔舟荡波而过……一幅多幺恬淡幽美的山居图画。

请根据这种方法赏析:①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②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③烟笼寒水月笼沙;④《天净沙秋思》。

4、意境(画面环境抒发何种情感)探求: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写出林木的广漠,见出秋色的萧瑟;“萧萧”形容风吹叶落的响声,见出树叶飘落的情景。“不尽”写出长江的源远流长;“滚滚”写出江水汹涌翻腾的气势。绘声状势,音韵悠长,壮阔雄浑,造成一种天下皆秋的苍茫辽远的艺术境界,抒发了诗人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辛酸悲苦的心情。

请根据这种方法赏析:①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不觉月光寒;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情感体味: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正确对待死亡足以令人钦敬,而在年华渐老之时能正确对待自己的有生之年则更为可贵。“老骥伏枥”四句把作者对人生的执着追求和不懈进取的精神显现于纸面。作者以老骥自比,胸中仍有凌云壮志,透露出作者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统一大业的强烈愿望。(《龟虽寿》中的名句激昂千秋,使人慷慨)。

请根据这种方法赏析: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常用鉴赏语言风格的词:

①清新秀逸 俊美清秀 清幽淡远 高雅 委婉 含蓄而有韵味 雄放壮阔 慷慨悲壮 雄健遒劲 豪爽苍凉;清新淡雅   平淡自然   明快浅显  辞藻华丽  委婉含蓄  简洁洗练  沉郁顿挫   浑厚雄壮  明白晓畅   朴实无华  通俗传神  生动活泼  节奏鲜明   音韵和谐  有声有色  栩栩如生  气势磅礴   亲切感人   情景交融   言简意赅  细致入微

②手法千变万化,不拘一格  想象大胆神奇  叙事生动 形象鲜明;语言明白晓畅 通俗易懂 语言纯朴自然;感情强烈奔放 真挚动人 感人肺腑,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能引起人们的同情和共鸣 抒写悲愤酸楚之情,郁闷神伤;内容深刻,富含哲理。

[解题思路与技巧]

1、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2、从作家风格(豪放、婉约等)和语言特征(如简约、含蓄等)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从关键词语着手,如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

4、从关键句(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着手,分析概括、推理解答。

5、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着手,品味语言、想象意境。

6、从诗词的具体内容的全面理解着手,把握各类(送别、咏物、爱国等)诗词的思想内容。对于主观性试题的解答,还应注意文字表述应简洁、明了,切中要害。

一、古诗鉴赏表述方法常见的套话:

1、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反映离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

2、情感表达: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的作用。

二、创作风格: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清丽婉约……

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2、结构形式:照应、衔接、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复等。

4、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想象、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等。

5、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意境:由寄托作者思想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诗歌基本的整体情境。如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7、词语赏析: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效果(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古诗词赏析答题方式:这……句运用了……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描绘了……,抒发了作者……感情。其中,“……”词使用得好,传神地表现了……

四、熟练掌握答题方法,大胆使用常用的鉴赏术语,做到卷面整洁、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

二、初中古诗词赏析分册复习卷

七年级(上册)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评析]:曹操的诗词大都气魄雄大、情调悲壮。该诗亦如此。写海景有远有近,虚实相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1、①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

;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②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洪波涌起③最能表现作者

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1)、诗中抒写想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本诗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

3、从本诗所写之景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胸怀?博大

4.结合本课以及你所学的历史和课外阅读,谈谈你个人对作者曹操的认识。

6、“澹澹”是形容

的样子,“竦峙”是写

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

的感受。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8、赏析“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刮过,平静的海面顿时化作汹涌的怒涛。“洪波涌起”,大海有着掀起揭天巨浪的无穷威力,这句诗句有着明显的旬征意义。这两句,体物形象,场景壮大,格调激扬亢奋,表现了一世枭雄的广大胸襟。

9、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仿佛是从大海里出来的;灿烂的银河,仿佛也是从海里出来的!在大海的怀抱中,巨大的日、月、星辰只是它的宠儿而已。这四句浅显明白,但意境阔大,气势豪迈。真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仿佛大海孕育了宇宙天地,缔造了世界万物,生发出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豪迈气概。所以沈德潜说:“有吞吐宇宙气象”。此评确当,洵非过誉。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评析]:“次”指旅船停泊。颈联:字面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1、赏析王湾《次北固山下》并答题。

①正

、悬

点示出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

②作者从炼意着眼,用“生”“入”字,使之拟人化,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蕴含哲理。

2、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页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开阔无边的江天上。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赏析:“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的大景表现出来了。

4.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大意相近即可)

5、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为什么:运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或“以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突出表现了游子之思.

6、这首诗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谈谈对这句诗的理解。示例:①诗句含义: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②内容: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③表现手法:“日”“春”象征新生的美好事物,表现了作者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④修辞方法:“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⑤修辞方法:这两句诗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海日”对“江春”“生”对“入”“残夜”对“旧年”,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句式工整,形象生动,琅琅上口。

7、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哪几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阔”用得好,因为它直抒胸意地表达了春潮把江岸变得渺远无际,造成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且读起来与“悬”字相对应,声调也更为响亮。“悬”用得好,“悬”字是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风顺风和,帆儿高悬,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8、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示例:红日紧贴尚未退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有过完而已经春意盎然。此联看是写景,然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情思已经暗寓其中。

9、赏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羁旅天涯的漫漫征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逐浪向前。此两句写旅途所见的大江两岸景色。“青山”“绿水”互文见义。

10、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此联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美景中虽有缺憾,却能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11、赏析《渡荆门送别》之“随”、“入”、“下”、“飞”、“生”、“结”等词

颔联“随”字,将静止的山岭和原野摹状出活动的趋向,给人以连续的流动感和空间感。“入”字,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仿佛流入了辽远的原野,境界高远,力透纸背,蕴含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颈联“下”、“飞”、和“生”、“结”字的配合使用,不仅写活了水中月影的变化和江上云彩变幻成海市蜃楼的过程,而且所写的动态景象更瑰丽奇妙,更有飞动的气势和迷人的情趣。

12、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一句比喻手法的妙用

此句为神来之笔,写出了天空中的云月瞬时变幻的奇景,富有浪漫之思。作者把月亮倒映在水中的样子比做是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夜晚,近景),把天上堆叠的彩云比做是海楼(白天,远景),写出了平原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变幻莫测的江水、月光、云彩,让诗人目不暇接。

13、赏析“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之“从”字妙用

全句意为:长江水远远渡出荆门山外,伴随着自己来到楚地游览。一个“从”字,凸显了诗人的大气魄。本是诗人乘船顺江东下,可在诗人眼里,意是长江跟着自己游览。

14、赏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这一名句展现了一幅雄伟壮阔的景象: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依然滔滔不绝。白天行舟,天开地阔,诗人开阔的胸襟、舒畅的心情,都流露在字里行间,这正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15、诗人已为荆门外的美景所陶醉,为什么却“仍怜故乡水”?

作者虽然难以掩饰自己见到楚地美景的兴奋和激动,但也忘不了曾经养育过自己的故乡。初次离别故乡,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仍怜”二字饱含游子的思乡之情。

16、赏析“万里送行舟”的妙处

诗句成功地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故乡的恋子情来烘托诗人的思乡情。诗人把故乡看作送别游子离乡的母亲,其构思之独到令人称叹。

17、“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地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

这一联中的“随”、“尽”、“入”三个字用得好,想一想好在何处。

——“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入”字用得贴切,是对前途的展望,大江无阻挡地流向远方,空间广阔,打开了诗人眼界,奔腾着诗人的想像,洋溢着诗人青春蓬勃的朝气。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评析]:妙处:善抓住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渐”字写出了诗人是骑在马上边走边看渐入佳境的。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答: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①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

早莺

新燕

浅草

等。②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出了初春的独有风貌;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一个“啄”字,美在写出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③“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为什么说“云脚低”?(“云脚”,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显得低了,这是早春景象。)

2.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最爱(爱)

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请作具体分析。(2分)

(描写的景物和表现出的春的特点各1分)这两句诗写莺和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几处”“谁家”“早”“新”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

4.“乱花渐欲迷人跟,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请你从具有表现力的用词上加以品析。(2分)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只要能分析出其中一点即可)

5. 诗中的钱塘湖指的就是现在的西湖,诗人通过对“水面”、“云脚”、“早莺”、“ 暖树”、 “ 新燕”、 “乱花 ”、 “浅草”、“绿杨”、“白沙堤”等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其美丽的早春景色。

6、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2分)回答:“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7、诗的颔联“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非常精美,请你任选角度(或内容,或炼字,或修辞,或情感)对此联进行赏析。示例一:内容:从动物的变化,写出了早春景色。示例二:炼字:a、“争”、“啄”: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活力。B、“几处”不是“处处”,“谁家”不是“家家”,准确地表明季节是早春。C、“早”、“新”:准确地表明季节是早春。示例三:修辞方法:a、拟人:这两句诗中的“争”、“啄”,用拟人的修辞法法,写出了春天的活力。B、对偶:这两句诗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几处”对“谁家”“早莺”对“新燕”“争”对“啄”

“暧树”对“春泥”,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句式工整,形象生动,琅琅上口。示例4:情感:通过描绘早莺、新燕在早春的争春活动,表达了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2分)

8、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2分)

“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表现了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

9、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2分)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10、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诗人所创造出的美好的意境给人留下了充分的想像空间,把春天的美写活了。因为春天乍暖还寒,所以莺鸟们争着落向向阳的树枝,为的是一展春天的歌喉;“新燕啄春泥”刚刚飞来的燕子忙着衔泥筑巢。一只只莺鸟落上枝头,一群群燕子飞来飞去,一幅多么美好的春景图啊!

11、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此联写初春的花草也充分写出了春天的特色。“乱花”写出了春花盛开的景象。“迷人眼”则写出了春天的鲜艳美丽。写初长的野草,作者不是直接去写草的碧绿,而是用“浅草才能没马蹄”,以形象的笔墨写出了春草刚刚高过马蹄,使人联想到马踏春草的景象,是不是人们纷纷骑马踏春来了?

天净沙

秋思

刘禹锡

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

枯藤老树昏鸦

我言秋日胜春朝。

小桥流水人家,

晴空一鹤排云上,

古道西风瘦马。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评析]:“秋思”“秋天的愁思”之意。开头四句写景极力渲染冷清凄凉的气氛,为下文作铺垫,景中带有“悲秋”色彩。以“断肠人在天涯”点题,表明游子思乡之情。

【甲】

乡愁(节选)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乙】

天净沙秋思(见前面)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

坟墓、海峡

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等对应物上。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

家国之思。

2、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

最欣赏的句子:(示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欣赏的理由:理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

3、放飞思绪,想像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我”的心理活动:

示例: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你呀!

“断肠人”的倾诉:示例:回家的感觉真好!

4、赏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并答题。①“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曲名(曲的题目)。点明全篇主旨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②前三句在写景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用九个细节(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天涯游子的惆怅之情。③.第1句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明确:此句3个名词连用,点出一幅凄凉的秋景图:天色黄昏,夕照下的枯藤攀附在老树上,树头站立几点寒鸦。秋天本来就容易使旅人产生悲凉之感,特别是在苍然暮色中,更会惹动旅人的思乡之情。④.“小桥流水人家”,同思乡之情有什么联系?

明确:此句亦有3个名词连用,勾画出一幅略有“温馨”气息的“家”的情味,这更会令旅人触景生情,产生思乡之愁绪。⑤.体会篇末所写的“断肠人”应是怎样的人?明确:。“断肠人”就是漂泊在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5.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寓情于景 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断肠 。

6.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深秋晚景图

7.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8、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名词列出深秋的九种景物,构成一幅深秋晚景图,把漂泊游子的凄苦愁楚之情,通过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烘托得淋漓尽致。(此诗表现手法:寄情于物,被称为“秋思之祖”)

9、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夕阳”一句点出时间,并照应上文的“昏”字。“断肠”一句直抒胸臆: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

10、《乡愁》语言品味“小小的”与下文中“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正语反出,以一种轻描淡写的形式,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之情。

11、《乡愁》的结构美;形式上:寓变化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长短句错落有致,反复和重叠

交相辉映。内容上:全诗共四节,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如油画的着色,

那色彩便是乡愁,层层加深。

12、《乡愁》的音乐美

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的“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也增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七年级(下册)

《木兰诗》(节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第一段中主要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急切操办

离别父母

走向征途

2、木兰在战场上的一个特写镜头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哪两句诗写木兰不图荣华富贵?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4、用现代汉语翻译“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北方的寒气传递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着铁衣(战衣)。

5、根据诗意,揣摩画线的句子。请从下面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作答。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和“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的叙述,让你想到什么?

1)行军时神速2)出征路线长3)条件艰苦4)木兰的义无反顾

②“不闻爷娘唤女声”与“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的叙述,让你感受到了什么?1)木兰的儿女情思2)条件艰苦3)军情急迫

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

八年级(上册)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评析]:比较“夫”字的含义“岱宗夫如何”(无义)“夫战,勇气也”(句首发语词)该诗描写了泰山的高大壮美。颔联:用夸张手法突出形容泰山的高,因太高,以至于阳光不能同时照到它的两面,形成一面如同清晨,一面如同傍晚的奇观。尾联:诗的字面意思是(某一天)“我“定要登上泰山,到上面俯视群山,群山就显得渺小了。表现了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这也是想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必备心理条件,所以该诗影响深远,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1、赏析杜甫的《望岳》并答题。

①、

齐鲁青未了一句写出了初望泰山时兴奋、惊叹仰慕之情;一个“割”字,炼得极好,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②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之意愿,道出诗人的雄心和气概的一个名句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2、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答: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写出“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一意思的即可)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答: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①齐鲁青未了

未了:不尽②会当凌绝顶

会当:终要,终当

5.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

1.诗中的“阴”“阳”分别指山北、山南 。

3.《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巍峨(高大)

的特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答出一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高大神奇秀丽;

5、《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的雄姿,引发诗人登临高峰的愿望,他要临绝顶,将天下群山尽快收入眼底。联系到诗人当时实情,这句诗更可理解为:他不计落第得失,坚信自己出众的才情,坚信自己一定能脱颖而出。至此,泰山的隽秀磅礴之气与诗人凌云壮志之豪情自然地溶为一体,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6、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泰山?

答:雄伟壮丽,高大神秀

7、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感情?

答:勇于进取,积极向上,不怕困难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评析]:“感时”和“恨别”是诗的核心内容。第一句,写国都沦陷,国家残破,只有山河尚存但只要山河还在,就有希望!后四句,时局**国事危急造成骨肉分离,烽火不息致使家书断绝,这些都使诗人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挠头皮度日如年,以至头发变白而且又越抓越少,难以胜簪了。也隐含一种厌倦战争,思念亲人之情。

1、赏析杜甫的《春望》并答题。①全诗从结构看,首联总写

望中所见

,颔联分写,通过

花和鸟 两种事物写春天。颈联通过一封家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悬想,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②诗中用拟人手法写出诗人睹物伤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用一个细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亦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

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产生共鸣。

4.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5、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

,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感时忧国、思家念亲

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安史之乱

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5、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怎样的内容?抒发了诗人对家破国残的感伤之情

7、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写出了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

8、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画面: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含义: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9、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描绘长安劫后的凄凉景象。前句一“破”一“在”,似乎相反,但正是“在”突出“破”,从中透出山河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后句“草木深”应反映春景,然而却没有显示出一点春意,反呈现出城市破败、人烟稀少,遍地草木的荒凉,深藏诗人无限慨叹。写鸟语花香更增诗人凄楚之感。

10、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作者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借花鸟的心惊落泪来抒发有感时的急剧变化,恨与家人分别所产生的特殊心理。

11、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具体写国事和家事。由于战乱长久,国家危难深重,与家人音信阻绝,因而把家信看得比万两黄金还要珍贵。可见诗人思乡盼信的心情是多么迫切!这一联,不仅流露诗人强烈的忧患意识,而且使他的忧国感情不断得到深化。

12、后四句描绘出诗人当时怎样的形象

从“烽火连三月”可见祸乱之久,家人生死未卜,尤为悬念。一句“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写出诗人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白发几不胜簪。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13、《春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抵万金”写出了家书的珍贵,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这是人人心中会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14、《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通常解释为: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

16、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草木”到“花鸟”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本诗从内容上看,属于叙事诗,最能概括本诗中心事件的句子是 有吏夜捉人

2、“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独”字的作用主要是(暗示老妇已被抓走)

3、下列句中的“夜”字,各说明了什么?①有吏夜捉人(深夜堵门捉,更见吏凶恶 )②请从吏夜归(肝肠已寸断,此身何足惜 )③夜久语声绝(人在断肠时,倍觉夜难熬 )

4、诗题《石壕吏》,但对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答: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地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5、赏析杜甫的《石壕吏》并答题。

a、①表现差吏的横征暴敛和老妇的悲伤痛苦,对比鲜明的二个字是怒、苦②揭示战争造成的灾难句子是: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B、①这是一首流传千古的著名叙事诗,请用自己的话简述其主要内容。

叙述差吏乘夜捉人,连衰年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

②请列举出最能体现当时兵役之苛酷、战争之惨烈的诗句。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③“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暗示了什么?暗示了老妇已被带走

④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抨击石壕吏的凶暴及冷酷,表达诗人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

6.这首叙事诗按故事情节可分为几部分?:开头四句为第一部分,写故事发生。第二部分从老妇致词起到叙家事结束,写故事展开。最后四句写故事结局,是全诗第三部分。

7.为什么要特地点明差役捉人是在夜里?第一部分中哪一句对下文叙事最有预示作用?

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们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从“暮”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发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8.“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中哪些词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二句在下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呼——啼,怒——苦,形成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讲说制造悲愤的气氛。

9.老妇的含泪“致词”,从哪些方面对“安史之乱”给人民遭受的苦难作了侧面的揭露?找出有关语句并作分析。明确:“三男邮城戍”——一家三男全部被征,说明唐军兵源枯竭兵役之苛酷。“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三男已死其二,可见战争之惨烈。“出入无完裙”——寡娘在不蔽体,贫困可知,也见得战争破坏严重。

10.老妇自请赴役,差役是否大发慈悲放过老妇了呢?请从书中找依据。

明确:从“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知道老妇已被捉走。

11.“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本写泣者是谁,我们能推知是准吗?明确:从“独与老翁别”中知道老妇已被捉走,老翁已经归家,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自然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评析]:颔联写诗人种豆早出晚归的艰辛,虽苦累却满不在乎。描写了一种月下回归的美妙意境。尾联表现了诗人要脱离污浊官场归耕田园的心愿,也隐含祝愿自己的劳动能获利好收成。

1、赏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并答题。

点明了作者耕种的地点的一句是:种豆南山下②

点明了作者耕种的时间的一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③

表现作者晚归情趣的一句是:夕露沾我衣。表现作者归隐耕作目的诗句是: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可分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_,三层意思。

2.“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3.这首诗流露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的感情。

4.“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怡然自得。

5.简析本诗的语言特点。语言“自然、通俗”。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能达到这种境界,正是心灵自由而平静的美好结局。

7、这首诗记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从“种豆”“草盛”“夕露”可以判定,时间当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

8、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锄草)锄了多长时间?(从“晨兴”到“带月荷锄归”,可以看出他干一整天。)

9、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劳动情形。

10、第五句中“道”是指什么说的?(诗人的归途,紧承上句中的“归”字。)即是归途,大概也就是来时的路,为什么开头不提,到这里才说它狭而多草木?(为了引出夕露沾衣一句,表明诗人在草木中穿行,致使衣为夕露所湿。)

11、为什么要着意写夕露沾衣?(借夕露沾衣作烘托,抒写诗人归田的愿望。)

总结: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共五首,有写农村生活风貌的,有写诗人跟乡邻们交往的,有写诗人出游的,这一首专写诗人的劳动,这些诗都以抒情为主,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终生隐居的意愿,用语自然朴实,很值得品味。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评析]:首尾两联叙事。颔联: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归雁”是北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表达内心的寂寞伤感。(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颈联所表现的美景)颈联写景: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

1、赏析王维的《使至塞上》并答题。

①本诗从体裁看是

五律诗,从内容看,文学史上称之为“边塞”诗;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②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左右字内)

“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3、“征蓬出汉塞,归雁如胡天。”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4、如何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层次丰富;其次,它有像画一样讲究的线条,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第三,这两句话色彩很丰富,黄沙漫漫,橘红色夕阳,辉映着闪着白光的河水,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天空,形象鲜明突出。

5、赏析:首尾两联叙事。

颔联: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归雁”是北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表达内心的寂寞伤感(被排挤出朝庭的伤感和怨愤)。

颈联写景: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评析]:首联:诗是送别诗,可送别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诗人自己。尾联:把江水(故乡水)作为给自己送别的友人来写,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构思独出心裁。

1、赏析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并答题。

①本诗从体裁看是五律

诗,从内容看是

送别诗,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

拟人

对偶。

②诗中描绘过荆门入楚地时所见景色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2、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答: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3、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4、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5、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对故乡无限依恋(对故乡思念))的情感。

2.抒发作者乡愁的是_“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写景的句子是“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按由远到近 顺序描绘的。

4.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a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巧妙地将静止的山岭描绘出充满动感与空间感的活动画面来。后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写荆门一带平原旷野寥廓高远的景色。这两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B“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C“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不直接说出对养育过自己的故乡的思念之意,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谊;万里送行舟,从另一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情深。

5.颈联则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请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明确:“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天上云彩,层层叠叠,构成海市蜃楼。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初次见到平原时的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6.从尾联来看,这首送别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明确:不是,是告别故乡。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诗人初次离开故乡,确实有些依依不舍,但不说破。掉笔从对方写来,说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会送我这个远别故乡的人到楚地。

八年级(下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评析]:前四句,写诗人因被贬23年,受沉重打击,内心愤愤不平、凄凉伤感。后四句情调变高昂,一方面讽刺了那些善于见风使舵往上爬的人,另一方面又表示不能如此消沉还得挺起腰板来。颈联:本意是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了上去。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有个成语叫“破釜沉舟”形容做事下定决心干到底宁死不退的意思。这里的“沉舟”和诗中的“沉舟”不同,“破釜沉舟”中指“凿沉船只”,诗中指“沉没的船”

1、赏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并答题①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被贬之地边远的句子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②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居室中领悟到了什么?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3)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1.诗中的乐天指的是白居易 ,“见赠”中的“见”字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生活中还有相同解释的词语,试举两个见教、见谅、见笑 。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的愿意是什么?现在人们赋予它什么新意? 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常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6、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7、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所描写的画面必须扣住“千帆竞发”“万木争春”)

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典故: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了。

在诗中的意思和作用:

诗人是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①怀旧空吟闻笛赋――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到乡翻似烂柯人――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③“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典故。抒写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以及因人事沧桑而产生的生疏。

8、赏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典故一(“闻笛赋”):指晋代向秀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吕安是好友,嵇康、吕安为司马氏杀害,向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声“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赋》来表示对嵇康、吕安的怀念。

典故二(“烂柯人”):据《述异记》所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棋还没终局,发现手中的“柯”(斧头的木柄)已经朽烂了。王质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同时代的人都已死尽。

在外面,我怀念老朋友的时候,只能徒然地吟诵《思旧赋》;我回到故乡,恍如隔世,正像传说中的烂柯人。前句用向秀的典故,表示对被贬被害朋友的怀念,其中隐含有对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后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暗示贬谪时间的长久。两句通过用典,表现了诗人十分复杂的心情。阔别正久,今朝归来,人事全非,抒发了无限怅惘的心怀。旧:老朋友。

9、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枯树的前头万木逢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喻,诗人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眼看别人纷纷志得意满,奔赴前程。诗意固然不无惆怅,却也颇为豁达。诗人用这样异常达观的态度来应对世变,劝诫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遭遇而感到寂寞、蹉跎、忧伤。这一联,突然振起,一变忧伤低沉的情调,尾联便乘势而下,表现了诗人振作的精神。

赤壁

·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评析]:该诗是怀古咏史诗(以古人古事作题材,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抒发自己的感慨)。该诗作者(见解)①认为:曹操之败是因为受了火攻,周瑜之胜也是因为用了火攻;火攻的成功又是得力于及时风力相助。②孙刘联军失败了。(用假设的、委婉的、生动形象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来表明。)

1、赏析杜牧的《赤壁》并答题。

①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七绝诗,从内容看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前两句由

折戟

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

②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认为不以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

2.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周瑜 。诗人杜牧和 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3.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4、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6、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

7、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别出心裁。“二乔”并非普通女子,而是东吴国家命运的象征。

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答怀才不遇,有志不得伸等也可。)(以上两点,答到任何一点都得2分)

8、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歌妙在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间接地通过写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吴魏形势的变化。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以小见大,给诗歌增添了无限的情致,别出心裁。对周瑜的丰功伟绩予以怀疑,主意新奇,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这正是本诗艺术上的成功之处。

过零丁洋

·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评析]:首联回顾自己大半生的经历,特别是四年抗元斗争经历。二、三联抒发祖国即将沦亡、自己虽竭尽全力挽救然而邱峰被俘无力回天的无限悲愤与痛苦心情。尾联:表明自己誓死不屈以身殉国的必死决心,及对自己为国尽忠为民效命必将留名青史的自信。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从容就义。

1、赏析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并答题。①“起一经”和“四周星”六个字写出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他因科举而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风飘絮”和“雨打萍”六个字形象地写出了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②诗中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表明形势恶劣,又说明作者境况危苦的句子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表明自己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堪称千古传诵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1.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喻 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

,以“雨打萍”比喻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2分)

22.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分析。(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2分,言之有理即给分。)

1.“惶恐”和“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说说有哪两层含义?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是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3.写出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并举一个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举例如岳飞、邓世昌、朱自清等

1、品味“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一句。以对偶句的形式和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幸联结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

3、“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

4、颔联用

风飘絮

雨打萍

之景,运用比喻形象地概括了国家局势和个人经历,表达了作者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的悲痛

的感情。

5、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人在前三联将家国恨、哀怨情渲染到了极致,宕开一笔,留下这千古名言。这一句气势磅礴,格调格调高亢,表现了诗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评析]:这是一首世代相传的“中秋词”,是作者任密州知州时写的。那时,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离开朝廷,来到“寂寞山城”密州已经整五年了。政治失意,妻子亡故,弟弟远在他乡,诗人十分苦闷,于是借询天问月排遣愁绪。

全篇上阕写景(望月),下阕议论、抒情(怀人),天上人间虚实并述,将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既表现了词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也再现了他心胸旷远,毫不悲观的性格。

1、赏析苏轼《水调歌头》并答题①词的上片问

天 ;

下片问

;但归根结底是问 人生 。 ②词中用自然规律来说明社会人生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最能体现人间真情和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2.这首词中表达出深沉哲理的句子是 人有……古难全 。

3.你还知道哪些和“月亮”“月光”有关的古诗词?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如李白的《静夜思》。古代诗人常借“月亮”“月光”表达思念之情。

4、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也正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作者由伤感转入理智,化悲怨为旷达,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8、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最后这两句是作者的进一步自我解脱。他的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他的苦闷与惆怅,并最终发出了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名句,道尽了千载离人之情。终于释却离怨,从美好的想象中得到人生的慰藉。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评析]:思考: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

答:不是,由“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1、赏析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并答题①一个“聚”字写出了潼关的雄伟气势

;一个“怒”字表现了。②归结全篇主旨,揭示了统治者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本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用简洁的语言赏析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要点:一个“聚”字和一个“怒”字,分别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形象地表现出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

3.你是怎样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的?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4、曲子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在潼关路上望西都,自然引发历史兴亡的感慨;写潼关之险,意在说明历代王朝仍然难逃灭亡的命运,突出了主题。

5、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群山包围之中的潼关险要地势,又赋予了潼关四周山峦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

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6.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此句妙在何处?明确:最后四句发出了沉痛的慨叹,悲痛历代劳动人民的深重苦难,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这是作者经过深思所彻悟的历史真谛。这个结尾也开拓和深化了曲子的思想主题,含意深邃丰富,具有较高的人民性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评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作者那种超然世外、了无挂牵、漠视名利、自得其乐的处世态度与志向情趣。诗人居住在人多的地方,却不感到喧哗嘈杂,原因是“心远”,心中没有任何牵挂,所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美景,生活中有酒即醉,采菊花,看飞鸟,望南山,悠闲自在,与世无争。“忘言”二字是贪图到“真意”的表现。

仔细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回答下列问题:

1、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写一个“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志趣

2、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

3、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4、赏析陶渊明的《饮酒》并答题①写诗人悠闲自得的一句诗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②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心远

5、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6、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7、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心远。也是全诗的诗眼。

8、“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自然情趣

9、赏析“心远地自偏”所谓心静,境自静。无求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与身在深山无甚不同。诗人用平淡的话道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

10、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句写出了作者田园生活中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望见了郁郁郁葱葱的庐山,就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能达到这种境界,正是心灵自由平静的美好结局。采菊而见山,闲适而随意,“境与意合”,人与山谐。

11、《饮酒》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是指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的乐趣。

12、《饮酒》的艺术特点艺术上的特点是情、景、理三者的浑然融合。诗人写出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诗歌中那个悠然望山的人和那只翩然归林的鸟,心神契合,仿佛都在这幽静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陶诗富于理趣,这首就是一个代表。

13、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

14、“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答: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

《行路难》(其一)·李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评析]:开头四句形象描绘了苦闷彷徨的情形:金杯玉盘,佳肴美酒,身为酒鬼却无法下咽,坐立不安这。“渡黄河”“登太行”比喻努力实现自己的大抱负大目标,可是却四面碰壁是,道路不通,令人沮丧。7、8两句,精神又昂扬起来:当年姜太公、伊尹不是先苦后甜终成大业么?9句写面对现实,不由得痛苦而消沉。不过,诗人最后并没丧失信心。最后两句,充满了自信与对理想不屈的追求:终有一天,我会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全诗感情激越,几伏几起。

1、赏析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并答题。①诗中表现诗人内心苦闷抑郁和感情激荡变化的四个动作是:停

②作者唱出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展望的两句诗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0、“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21、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2分)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

1.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世道险阻

2.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3.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谈谈你的看法。不是写实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

4.联系全诗,解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并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有一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意思是: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1、写出与下面典故对应的人物。

a

垂钓碧溪——吕尚B

乘舟梦日边——伊尹C

长风破浪——宗悫

2、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显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3、 诗歌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高昂乐观思想感情。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诗分别含有吕尚(姜太公)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作者

渴望朝廷重用的思想感情。

3、《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两句诗是全诗的高潮,长风、破浪、直挂、济沧海,这些词一气贯下,尽扫前面茫然苦闷带来的沉郁之气,将诗情推向一个境界开阔的顶点。在此,我们听到诗人充满信心和展望的强音:尽管前路阻碍重重,但总有一天,可以乘风破浪,到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诗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倔强的相性和执著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后人常以这两句诗自勉或鼓励他人执著追求理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人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方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评析]:诗中茅屋即现在的杜甫草堂。全诗通过自家茅屋为秋风吹破、大雨如注、长夜难眠,推己及人,联想到国家命运、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抒发了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本诗选材典型,生活气息浓郁,篇末的感慨和憧憬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即前面部分的叙事、描写的内容,不是空喊口号)语言通俗朴素,明白如话,但又韵味十足,平淡中见神奇。句型打破七言和骈偶的形式束缚,兼用长短句和奇句,便于刻画形象和抒发感情。

1、赏析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并答题。a、①第一节中写暴风对茅屋肆虐的几个动词是:卷

飞渡

挂罥

飘转

②诗中升华精神,最能表现诗人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胸怀的两句诗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B、

①本诗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诗中有描写,有叙事,有抒情,请在诗中各找出一个例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描写:

叙事:

;抒情:

如:第一节开头两句是叙事,以下三句是描写;第二节全部是叙事;第三节开头两句是描写,最后一句是抒情,其余都是叙事;第四节全部是抒情,兼有议论(以上答案供参考,答出一点即可)

2、仔细品读该诗,用简练的语言说说杜甫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表现了杜甫一种饱览民生饥苦、体察人间冷暖的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

3.发散性思考:对“归来倚杖自叹息”这句话,你认为诗人叹息什么?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4.文中有“自经丧乱少睡眠”,这里的“丧乱”是指历史上的什么事件?咱们还学过哪首诗歌也是反映这个事件的?安史之乱 杜甫的《石壕吏》

5.写出诗歌的主旨句 ,并作简单赏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者由自己联想到他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思。

6、“自经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指

安史之乱事件。

7、“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意思是遭乱以来,忧时念国,本来就经常失眠,置此秋夜漫长,床上沾湿,更难度过这宵。

8、“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深刻含义是此句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了诗人人格的伟大与高尚。

9、“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的兼爱天下、悲天悯人的博大胸襟和纯真心灵思想。

10、《茅屋为秋风所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这三句诗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其中的“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安如山”等词,声音洪亮,节奏铿锵,境界开阔,恰当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在这狂风暴雨袭击的秋夜,诗人不仅仅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他发出的是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疾呼。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千百年来一直激荡着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

11、第一段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茅屋为雨所破的无奈和伤感)

12、怎样理解“长夜沾湿何由彻”这句话?(慨叹生活的困窘和无奈,只希望能早点天亮)

13、你认为此诗之所一能震撼读者的心灵,除了诗歌本身的艺术魅力以外最重要的是什么原因?(诗人忘我的精神,博大的胸襟,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评析]:前十句写“壮丽的雪景”,后八句写“送别”。惜别之情融会在雪景的描绘中(情景交融)。三、四两句用比喻描绘雪景而不是梨花,生动形象。指:一夜之间,突然春风吹拂,万千树木全都像开满了梨花。

1、赏析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并答题题一: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边塞风光奇美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互文写出边塞奇寒的诗句是: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达了作者

因朋友返京而无限惆怅

的思想感情。③承上启下,酝酿送别气氛的句子是: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意境深远,书写悠悠情思的句子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一句诗“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3、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4、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送别_。(填2字)

5、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6、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

7、为什么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咏雪的千古名句“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忽”字显示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的,压枝欲低。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人称“妙手回春”,正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8、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之“卷”、“折”、“即”字“卷”字写出了北风怒吼奔驰的巨大气势。“折”字写出了北风摧枯拉朽,狂暴肆虐的情态;“即”字神情毕肖地写出了诗人见到如此情景时的惊异心情。可诗人一时不能认同这“胡天八月”的气势,竟然以为这雪花漫天,银装素裹的世界,是春回大地、满树梨花的天下。

9、“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观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经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评析]:后两句用比喻,表示自己虽然已成“落红”甚至“化为春泥”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并不因此减退,今后仍将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尽自己的责任。境界高远,比喻精妙。

1、赏析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并答题。①直抒作者心境的一个短语是:浩荡离愁②诗中表达作者心志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落红”在这里比喻诗人以“落红”自比

3、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写出了诗人离京时及忧伤又愉快的复杂感情。

4、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5、全诗共四句,写诗人离别的忧伤,回归的愉悦,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三种心境。

6、诗的后两句,诗人以落红自比,表明了自己虽辞官归隐,仍为国效力的决心。现在常被用来赞颂牺牲自己,培育新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7、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虽打算辞官家居,但并非弃绝尘缘,“我”还想为社会尽点责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正如那飘落的花朵,融入春泥后,更能护育新花。“落红”实际上是诗人自况。诗人以含蓄隽永的笔调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眷恋深情。后来泛指那些甘为事业培育人才的志士。

九年级(上册)

望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蓣洲。

[评析]:词写一个女子盼望意中人归来的心情,以“望”字贯串全文。望的结果是肝肠寸断。

1.这首不到30字的小词,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是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先后写了楼、帆、斜晖、江水

、白蘋洲等。就人物情感变化而言,由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2.本词给人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内)。

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这两句写景抒情,生动含蓄地刻画了思妇对爱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过尽千帆”可见思妇望江时间之长。“皆不是”三个字包含了多少情思。“斜晖脉脉水悠悠”是写夕阳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江水悠悠,预示着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等待是充满渴望的,又是苦恼无奈的,其情之深之真,可想而知。不言相思而相思之情毕现。

4、这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起句“梳洗罢”,看似平平,“语不惊人”。但这三个字内容丰富,给读者留了许多想像的余地。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来的洗脸梳头,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妇),在特定条件(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下,一种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映。这三个字,把这个女子独居的环境,深藏内心的感情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吗?

接着,出现了一幅广阔、多彩的艺术画面:“独倚望江楼。”江为背景,楼为主体,焦点是独倚的人。这时的女子,感情是复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情绪是变化的。初登楼时的兴奋喜悦,久等不至的焦急,还有对往日的深沉追怀……这里,一个“独”字用得很传神。“独”字,既无色泽,又无音响,却意味深长。透过这无语独倚的画面,反映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一幅美人凭栏远眺图,把人、景、情联系起来,画面上就有了盛妆女子和美丽江景调和在一起的斑斓色彩,有了人物感情变化和江水流动的交融。“过尽千帆皆不是”,是全词感情上的大转折。这句和起句的欢快情绪形成对照,鲜明而强烈;又和“独倚望江楼”的空寂焦急相连结,承上而启下。船尽江空,人何以堪!希望落空,幻想破灭,这时映入她眼帘的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落日流水本是没有生命的无情物,但在此时此地的思妇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这是她的痛苦心境移情于自然物而产生的一种联想类比。斜阳欲落未落,对失望女子含情脉脉,不忍离去,悄悄收着余晖;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流去。它像一组电影镜头:一位着意修饰的女子,倚楼凝眸烟波浩淼的江水,等待久别不归的爱人,从日出到日落,由希望变失望,把这个女子的不幸,表现得多么动人。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评析]:描绘了萧瑟肃杀的边塞秋景,展现了雄奇壮阔的边地风光;写出了宋军将士因边乱未平、长期戍边不能还乡而产生的浓郁乡愁,而其中又蕴含着作者希望剿平敌寇、保境安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风格豪放苍凉。

1、赏析范仲淹的《渔家傲》并答题。①词的上片写景,以“异“字统领以下背景:__雁云

___、__边声

__、__长烟____、__落日__、___孤城__,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②词的下片抒情,“将军白发征发泪”一句诗就强烈抒发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将士虽思家但更愿报国之心)

2.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落景色的句子是: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发挥想象,用一段话来表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致。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4.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

,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答: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6、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1、长烟|落日|孤城闭

7、全词的上片写景,“异”一字统领下文景物的描写,渲染了边境环境孤寂荒凉

的特点。

8、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雄浑沉郁,苍凉悲壮。

9、典故: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词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乡与忧国、报国之情交织在一起。

10、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

,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1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为什么戍边将士彻夜无眠、头生白发?

答: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

12、赏析《渔家傲》“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远望重重叠叠的关山,苍茫的暮霭之中,落日的余晖之下,一座紧闭城门的孤城。这是“异”于内地的边城,一座被西夏军包围的宋朝将士守卫着的孤城。这是多么悲壮的氛围,也渲染了守边将士的艰苦。表现守边将士英雄气概,全词苍凉悲壮又豪放慷慨。

13、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守边将士们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酒一杯”“家万里”,借酒销愁是人之常情,即使如此思乡,也没有忘了为国建功。“燕然未勒”是多么伟大,多么豪壮啊,将士们又是多么向往啊。然而此时“未勒”,当然是无法言归了。可见思乡和为国建功是并不矛盾的。

14、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士们都没有睡觉,听着悠悠笛声哀婉动人,满地的霜映照着将军的白发和士兵的泪水,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情景。思乡之情和渴望建功,以及如此长的艰苦生活,交织在一起,人怎么能入睡,人怎么能入睡?将军的白发和士兵的泪水,记载着宋代帝王对外软弱,消极防御,长期征战无果的史实。有人认为此词可以作为“词史”来读,是有道理的。

15、《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深刻展示了戍边战士的内心世界。一杯浊酒,怎能排遣这离家万里的乡愁呢?但不能因为思乡忘了为国分忧。接着写自己还没有像窦宪那样打败匈奴勒石纪功、班师回朝,所以还没有回家的打算。词人写出了边防将士以国事为重,勇敢保卫边疆的高度责任感。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宋朝“安内虚外”忍辱求和政策的不满,以及功业未就、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评析]:这首词通过对独特奇异的边塞秋季风光的描写,表现了戍守边疆的将士的英雄血性和可亲的人间真情,展示了作者所具备的报国雄心及对边关生活实际的深切感受。全词上阕极力表现边塞秋季风光的“异”,为下阕的抒发感情作铺垫;下阕抒发守边将士的情怀,以情写景,以景衬情,思乡和忧国交织在了一起。全词由景物深入到人物的精神境界,悲壮而不悲观,意境浓郁,沉雄而不消沉,让人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情怀。

1、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并答题。①本词上片以__叙述_为主,下片以_抒情_为主,抒发了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②词中体现“苏词”豪放风格的动词有:擎

③全词的点睛之笔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_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__,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词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3、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抒发了渴望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

出猎

打猎狩猎

))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5、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6、根据词中最后一句塑造的形象,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英勇杀敌,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感情。

7、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8、“亲射虎,看孙郎”是倒装句,即“看孙郎,亲射虎”,显示抱负不凡。

9、“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个“聊”字,则表现了作者欲为国尽力而不得的激愤之情。

10、“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人为自己勾勒了

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不凡,其中“天狼”在这里指

挽弓劲射的英雄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11、这首词用一个“狂”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磊落,壮怀激越,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实属

豪放派词篇的典范。上片表现词人之“狂”;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举止神态

胸怀,抒发了

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12、说说“遣冯唐”“

射天狼”两个典故分别表达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词人以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信任而为国杀敌

13典故:①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典故: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③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典故:

射天狼——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词人在这句中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14、主题: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和爱国情感。

15、[名句赏析]“亲射虎,看孙郎”的意思是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持节云中,遣冯唐”,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新重用自己;“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16、《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这句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说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射击。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17、①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

的豪情壮志。

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1分)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1分)

③、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有什么好处?(狂;突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己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评析]:写这首词时,词人已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等不幸遭遇,她的处境异常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就是当时词人内心的真实写照。本词极言作者内心的沉重哀愁,词中用“闻说”“也拟”“只恐”三个词语,欲抑先扬,将作者微妙复杂的心理婉曲地表尽。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1、词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愁苦心情的?、①在词中,作者通过两个外在的行为:“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了自己内心浓重的哀愁。哀愁如此之重,使她无心梳妆打扮,重到一提便于工作会泪如雨下。②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2、请说说右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3、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与“恨”,原是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词人采取夸张性的比喻,说“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从而突出了自己愁苦之深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评析]:风格豪放,悲壮。(从其诗句及气氛可看出)如:沙场战后,醉中舞剑,号角震天,铁骑冲锋,收复失地,统一天下……。“可怜白发生”点题。因受投降派排挤,空怀斗志,事业不成,只赢得两鬓苍苍,满头银发。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1、赏析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并答题。①词中描写的军中生活情景有看剑、闻角、分炙、奏乐

点兵

杀敌等。②表现作者为现实而悲叹、对人生而感叹的句子是

可怜白发生。

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可怜 ”。

2、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答:“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3、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或“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4、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答: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5、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7、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通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8、典故:①八百里——指牛。据《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駮”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②的卢——良马名。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三丈”驮他脱险。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形象的描写了军旅的生活和表现了抗金将士的英雄气概。

9、[名句赏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这是词中回忆往昔军中生活的名句。首句有两物──“灯”与“剑”,有两个动作──“挑”与“看”,而总冠以“醉里”二字。剑是英雄立功沙场的武器,此时“醉里挑灯”这一“看”,显示出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金杀敌的愿望是多么迫切啊。“梦回吹角连营”醉中入梦,梦醒犹觉连营号角声声在耳。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结句一个

“沙场秋点兵!”写得肃穆威严,展现出一位豪气满怀,军威赫赫的场面。

10、赏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首句形象地显示出杀敌的壮志。词人悲愤焦灼的形象,渴望早日奔赴杀敌前方的心态便跃然纸上。宝剑的寒光闪耀在醉后的灯下,军营的号角吹响在梦中。绵延的兵营中响起了号角声、军乐声,战旗飘扬、兵士饱餐,这一切有声有色地描绘了沙场点兵的壮盛军容。词人选取前方将士宴饮和阅兵这两个场景,出语雄壮悲凉。

11、赏析“沙场秋点兵”五个字紧凑有力,渲染出战争浓烈的气氛,我们仿佛看到,威严的将帅正站在高高的检阅台上,披坚执锐的战士神情肃穆,随时准备去各敌人撕杀,

一个“秋”字,更给整个场面增添了肃杀之气。

12、赏析“可怜白发生”词意急转。“可怜”两字至为沉痛,为壮志难酬表示出极大的愤慨。前九句写得酣畅淋漓,反衬了这一句的分量,这也正是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有力批判。以这五字作结,词尽而意不尽,正是大家手笔

1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赏析:作者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分。

14、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15、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16、①、请结合全词,解释“壮词”的含义,并从中找出体现壮词的语句。

(壮词:激昂奋发、豪迈壮烈的言词语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②、此词借酒后梦境表达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出壮志难酬的悲愤。

③、读了此词,你心目中的辛弃疾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豪放词代表人物;南宋爱国词人;兼具文采和武略;怀有一腔报国之志却壮志难酬等)

九年级(下册)

《诗经》两首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评析]:两首诗同为爱情诗,都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感情是率真、淳朴、真挚、健康的。采用了重章覆叠句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评析]:《关雎》写一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诗的第一章(第一节),先用起兴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接着就进入了正题,提出文静美丽的姑娘才是小伙子的理想配偶。第二章(第二、三节),写小伙子追求心上人而未得的忧思。还是以“兴”写起,长短不齐的荇菜,就应当想尽办法在船的左右两边采择,“窈窕淑女”,就应当醒着梦着都念念不忘、执着追求。追求不到,小伙子非常忧虑,日夜思念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把一个深受相思之苦折磨而不能自已的人,写得非常传神。第三章(第四节和第五节),写小伙子因苦恼而成梦,在幻想中得到了心上人,亲近她,爱慕她,为她弹琴鼓瑟,敲钟打鼓,取悦于她,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1、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品行端正有修养的人美丽善良纯洁的女子

2.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_。

3、赏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开篇起兴。那在水中的陆地上“关关”鸣叫的水鸟,情谊深挚,互相唱和的样子,与君子淑女和乐恭敬地相处非常相似,写水鸟是为了引起读者的相关联想,酝酿气氛。

4、《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华羽流光,声音婉转。听着它们悦耳的叫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联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评析]:《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

全诗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的主人公的相思感情交融在了一起,渲染气氛。诗中虚实结合,把实际情景同想像、幻想交织在了一起,加强了艺术感染力,而这一想像之景的出现,却深刻地描绘出了一个痴情者对恋人的强烈感情。

1、赏析《诗经关雎》并答题①本诗围绕一个__求__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②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_辗转反侧_,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

__友之__、__乐之__。

2、赏析《诗经蒹葭》并答题①诗中为爱情设置了一个特定环境:蒹葭

白露

道阻

水中,来表现主人公对爱的纯洁与执着。②全诗反复铺排描写,渲染扑朔迷离的寻爱历程,极富__含蓄___美、__意境__美、_回环_美、_音乐__美。

3.思考: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凄清而苍凉的秋景衬托人物内心的空虚惆怅之情

描写春节的诗句篇10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2、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丽。

3、在更广阔的诵读中初步感受经典的魅力和影响。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2、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孩子们,当我们想到最亲爱的妈妈,我们不禁会想起古诗《游子吟》(学生有感情的背诵),想到滚滚奔流的长江,又会想到古诗《浪淘沙》(学生背诵)。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这节课让我们再次来感受吧!

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的背诵上个单元学习的两首古诗,进入诗词学习的意境,感知古人吟诗抒情的意境。

二、通读

1、师:这是我国唐朝伟大诗人杜甫写的诗《绝句》。与以往我们学习过的古诗诗题不同,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生:反复读,将诗读清爽、读流利,读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师生对读个别读齐读

设计意图: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把这首诗读正确,读流利。

2、整体感受诗歌

《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用一个词来形容读诗的感觉

三、了解大意,感受春之美

师:杜甫的诗中有画,读一读,结合课本插图,看看诗中画了什么?

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师追问:分别来说一说,这些景物什么样?

如(温暖、柔和、明亮)的阳光(柔柔、温暖、轻轻、轻柔)的春风

(五颜六色、各色各样、火红、金黄、雪白)的花(嫩绿、绿油油、嫩嫩)的草

这么美好的春*,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师:诗中还有气味呢,谁闻到了?

生:香读出来

这春天的景色真是(美丽如画)。吸引小动物们也出来了?

学习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生:读以上两句

师: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飞来飞去?你是怎么知道的?读出来

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读出来

师:这一飞一睡,一动一静,让这个春天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读出来

喜欢这春*吗?读全诗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诗、看课本插图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想象中,了解诗的大意,从色彩、味道、感觉、动作等方面感受诗中所写春天的美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产生热爱之情。

四、拓展

师:杜甫也因为喜欢这春*,写了不少诗来赞美:

1、略读两首诗: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赏析要点:读通,知道这首诗写了花多的特点,了解后两句的对仗写法,感受春天美好。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赏析要点:读通,知道这首诗写了春雨,感受春雨润物无声的美好。

2、欣赏吟诵调《春晓》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赏析要点:了解吟诵调,感受春天的美好。

3、积累诗句:

1)叶绍翁《游园不值》中“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4、学生背诵自己积累的描写春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