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急救医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50:26

儿科急救医学篇1

[关键词]a、B、C理念;基本技能;小儿院前急救

[中图分类号]R05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4)07(b)-0191-03

开放气道(a)、人工呼吸(B)、胸外按压(C)是对心搏呼吸骤停需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BLS)的经典古老话题,已被所有医护人员所掌握,但笔者认为a、B、C对所有高危患者,包括心搏呼吸未停危重患者亦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院前急救这一特殊环境的特殊群体中有其重要意义。基本技能是一个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业务素质,将基本技能落实在患者身上尤为重要。本科于2010年2月以来应用a、B、C理念及尽早正确实施基本技能在小儿院前急救中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4年2月本院小儿院前急救病例175例,根据时间点将2008年1月~2010年1月75例分为甲组,2010年2月~2014年2月100例分为乙组,两组病例入选标准均按国际治疗分类为红色区域患儿,甲组75例,年龄0~14岁,其中小儿呼吸道疾病21例(28%),交通事故、外伤15例(20%),腹泻病伴中重度脱水12例(16%),小儿惊厥8例(10.7%),溺水6例(8%),异物吸入4例(5.3%),其他9例(12%)。乙组100例,年龄0~14岁,其中小儿呼吸道疾病26例(26%),交通事故、外伤22例(22%),腹泻病伴中重度脱水14例(14%),小儿惊厥10例(10%),溺水9例(9%),异物吸入5例(5%),其他14例(14%)。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科在2010年1月在科室进行小儿院前急救讨论,对基本技能进行规范化培训,并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流程,于2010年2月开始应用a、B、C理念及尽早正确实施基本技能在小儿院前急救中,经实践4年,将应用a、B、C理念及尽早正确实施基本技能前后(甲、乙)两组病例,查看当时转运回本院的交接记录,送到医院时有生命体征定为成功,无生命体征或途中死亡定为失败。回顾性采用多位医师分析两组急救过程中是否规范存在缺陷,统计两组的成功率和规范率。

2结果

甲组75例中院前急救成功67例(89%),失败8例(11%),急救过程中规范66例(88%),不规范、存在缺陷9例(12%);乙组100例中院前急救成功94例(94%),失败6例(6%),急救过程中规范95例(95%),不规范、存在缺陷5例(5%)。乙组急救成功率、规范率明显高于甲组。

3讨论

3.1a、B、C理念在小儿院前急救中的意义

院前急救患儿多为突发、病史多不详、环境复杂、辅助检查缺如,诊断一时不明,但要求在有限时间内尽快实施有效救护,如处理不当,可能会失去抢救机会,造成不可逆伤害,甚至引发医疗纠纷,在这一特殊情况下,有时医生不知道如何处理患者,应该先做什么,最该处理什么临床问题,笔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哪种疾病、小儿情况如何,均应遵循a、B、C,把a、B、C作为首要的重中之重问题来解决,任何处理均应建立在a、B、C之后。任何患者均应首先开放气道,保持良好的呼吸、良好的循环,院前急救只有首先做好a、B、C三点,才可能挽救小儿生命,或为之创造其他更多治疗机会。a目标为通畅气道,实施手段:摆,清除异物;手法开放气道;口咽通气管;喉罩;气管插管(必要时)。B目标为有效呼吸,维持一定氧饱和度及氧分压;实施手段:鼻导管、头罩给氧;必要时仍需气囊面罩通气或机械通气。C目标为良好循环,维持重要脏器灌注;实施手段: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正性肌力药,止血,输血,胸外按压(必要时)。

3.2基本技能在小儿院前急救中的意义

到达某一目标的手段有很多种,医护人员应尽可能掌握院前急救更多基本技能技术,很多院前急救经过简单、有效、及时的基本技能处理,有可能挽救小儿生命或为之赢得更多抢救时间,或进行手术的机会,基本技能为“三基”核心,有时不需要更高医疗技术及昂贵医疗设备即可达到目标。

常见基本技能技术,其中一般技术包括手法开放气道、摆、清除异物、普通氧疗技术、包扎、止血、固定、搬运。更深一步技术:液体容量复苏、气囊面罩通气给氧、环甲膜穿刺、气管插管、电除颤等。气管插管是最可靠的通气途径,但气管插管的操作在儿童较困难,且有可能产生并发症。所以只能由受过儿科急救培训、有良好插管经验者才能操作[1],且在抢救中如果没有给患者通气时,千万不要反复地尝试气管插管,气囊面罩给氧与气管插管的两种通气方式具有相同治疗效果[2]。选择插管通气方法应依据患者的临床情况、转运到医院急诊所需的时间和急救人员的实际经验进行确定,急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给氧的操作技术。低氧血症及低血容量是可避免的危及生命的主要危险因素,必须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儿科医生还应掌握王一镗教授推荐的异物卡喉海姆立克(Heimilich)手法[3-4],这些基本技术关键时可挽回患者的生命。现代医务工作者在掌握高科技医疗技术同时,切不可忘记基本技能操作技术。

3.3a、B、C理念及基本技能在小儿院前急救中的注意事项

真正以患者为中心,将a、B、C理念及基本技能真正落实到患者身上。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仅停留在理论上、模拟人上,未真正落实到患者身上并不少见,要掌握达到目标所要采取的方法,保证采取方法的正确性,并遵循:评估决策实施再评估再决策再实施的程序,切忌一种方法到底,不评估有效性。一般30s~2min评估一次,一种方法达不到目标应及时更换另一种方法方法。

要掌握快速评估小儿气道、呼吸、循环、意识基本的方法。评估应在2min内完成,通过患儿哭声、问话、观察小儿面色、呼吸是否费力,即可快速评估小儿气道、呼吸;通过血压测定、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数6s心率或脉搏(6s心率×10=1min心率)即可快速评估小儿的基本循环功能,对小儿血压测定有困难时可通过触摸脉搏来初步估计,笔者的经验是触摸到桡动脉搏动收缩压≥70mmHg,触摸到肱动脉搏动收缩压≥60mmHg,触摸到股动脉搏动收缩压≥50mmHg;对意识评估可采用aVpU系统评估:清醒(awake,a),对语言指令有反应(verbalresponse,V),对疼痛刺激有反应(painfulresponse,p),无反应(unresponsive,U)。

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生命就把握在你手中的理念。院前急救应遵循快速、简单、安全、有效原则,快速询问病史,快速评估病情,及时有效现场救护,切忌在问病史、查体上消耗有效时间和决策犹豫不决,如新生儿心率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普及急救知识,科学构建急救医疗体系。儿童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中主要部分之一,院前急救包括现场急救、院前转运、启动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系统,科学构建我国小儿急救医疗体系是广大急诊急救从业人员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6-7]。我国儿童急救体系在直辖市和各省已基本形成规模化,部分儿童专科医院拥有院前急救系统,参与院前转运,但是鉴于我国的国情和儿童急救体系的发展史,各地急救体系的模式和发展程度很不一致,医疗规范尚未基本一致[8]。目前边缘地区医护人员对新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了解甚少,我国大多数医护人员尚未接受过儿科急救技能培训,因此加强院前急救人员儿科高级生命支持(paLS)培训和初级创伤救治培训及高级创伤生命支持培训迫在眉睫[9-10],其次加快完善统一的儿科急/重症疾病的诊疗(技术)规范[11]。据报到院外心跳骤停(Ca)心肺复苏后存活率为2%~9%,而院内存活率可达18%,Ca后开始CpR的时间越晚,复苏成功率和存活率越低,开始时间对预后至关重要[12]。因此对大众非医务人员普及急救知识,以便目击者第一时间进行基本生命支持,对患儿的最终恢复非常重要[13-14]。早期伤害预防、早期心肺复苏、早期启动急诊医疗服务系统、早期高级生命支持、复苏后综合救治5个环节[15]构成了儿科患者的生存链,只有把握好每个环节,才能确保急危重症患儿与创伤患儿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构成真正意义上的“生命绿色通道”。笔者认为小儿院前急救应遵循a、B、C理念及加强基本技能技术操作,加强对医护人员“三基”培训及“适宜技术”培训,并将“三基”及“适宜技术”真正落实到患者身上,这样有助于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对推动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莹.儿童心肺复苏期间与复苏后通气策略[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2,19(1):5-7.

[2]黄国英.儿科主治医师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598-600.

[3]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急诊医学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53-54.

[4]王一镗.急救医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22-23.

[5]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44-446.

[6]武秀昆.从“两个体系”建设的开篇说起―院前急救机构的职能定位与规划设计[J].中国急救医学,2010,30(1):1-4.

[7]武秀昆.从战略高度科学构建我国的急救医疗体系[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1):85-87.

[8]陆国平,任晓旭,宋国维.我国儿童急救体系建设现状与发展思考[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2,19(1):23-27.

[9]王莹,钱素云,李壁如.我国儿科高级生命支持培训现状与推广意义[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2,19(2):189-191.

[10]杨子初.普及“高级创伤生命支持”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灾难应对能力[J].中国急救医学,2009,29(11):1032-1035.

[11]刘春峰,宋国维,钱素云.加快完善统一的儿科急/重症疾病的诊疗(技术)规范[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3,20(1):1-3.

[12]陆国平,程晔.复苏后综合征得预后判断及相关因素[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8(6):415-418.

[13]王一镗.再论发展我国急诊医学重要方针之一三分提高、七分普及[J].中国急救医学,2010,30(2):97-98.

[14]薛辛东.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86-490.

儿科急救医学篇2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同时对健康的需求也不断增强,因此急诊医学和重症医学在最近10年得到了高度重视,其在广度和深度上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急诊和重症医学人才也不断聚集,但是儿科急诊医师还非常匮乏,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尤为突出。作为省级妇女儿童医院,肩负着维护全省妇女儿童健康的重任,而且在全省范围内普及国际统一标准的儿科急诊抢救技术是降低新生儿和儿童病死率和致残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在许多发达国家已将通过paLS培训考核作为岗前培训及资质考核标准。由美国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儿科协会联合推荐专为从事儿科急诊和儿科重症医学的医护人员创办的培训课程,发展至今已有20年历史,并且定期更新技术指南。该课程采用“启发讨论式”教学方式,通过前期理论授课,分组分模块提问-讨论-演示-回示-总结-考试-再总结的方式让学员在轻松的环境中自由发挥,接受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总结自己的失误与不足,达到统一规范抢救技术的目的。国内在北京、上海等地已开展paLS培训近10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统计,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于2008年始开办paLS培训班以来,培训前有61.3%的学员从未见过这些抢救设备,经过8个模拟工作站的反复培训,93%的学员掌握了各种抢救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通过对培训合格学员进行电话回访,有97家医疗保健机构新配置了抢救设备或仪器;有7家医疗保健机构共36例患儿成功运用骨髓输液及时纠正休克;有7例患儿被及时诊断出严重心律失常,进行了有效的电除颤及心肺复苏术;有15例头部外伤患儿采取了保护颈椎的措施;有78名学员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112例危重患儿成功实施了气管插管术。可见,儿科高级生命支持培训能够普及国际统一规范的儿科急救技能,提高儿科医生和护士对危重症患儿的救治能力。

paLS课程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向儿科急诊和重症医学医护人员普及统一的抢救技能的课程,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我省人口多,处于偏远落后西部地区,在边远山区还有较多的儿童不能得到很好的急救医疗服务,因此在我省开展paLS培训,使规范统一的儿科急救抢救技能培训成为切实降低我省新生儿和儿童病死率和致残率的有效保障之一。

培训所使用的理论课本是由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组织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翻译的《儿科高级生命支持》。概述以美国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儿科协会联合推荐的paLS培训课程学员手册(1997-1999年版)为蓝本并结合《2005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的最新观点,图文并茂,条理清晰的讲述了儿科急诊医疗服务、呼吸衰竭和休克的识别、儿科基础生命支持、气道与通气、血管通路、液体治疗和药物应用、心律失常、儿童创伤复苏、新生儿复苏、复苏后的稳定与转运、儿童心肺复苏的道德与法律问题等11个方面的内容。

培训教具为paLS课程专用模具,主要包括心肺复苏模拟人、气道异物阻塞模型、气管插管模型、喉镜及气管导管、新生儿窒息复苏模型、带储气囊的自动充气球囊活瓣面罩复苏器、各种面罩、心电监护仪、心律失常模拟器、除颤仪、儿童骨髓穿刺模型、新鲜公鸡大腿(用于骨髓输液的穿刺练习)、骨髓穿刺针、深静脉置管套件、胸腔闭式引流管及引流瓶等。

培训授课的专家组由北京儿童医院、香港中文大学附属威尔斯亲王医院、美国“心连心”国际组织推荐的美国医师、我院参加全国paLS师资培训班并获得资格证的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儿科重症专业医师组成,定期承担每年的paLS培训。

培训方法:每期学员30-40人,分为4个小组,培训时间为三天。

第一天为理论授课,理论授课每期都使用标准的ppt课件,内容包括呼吸衰竭和休克的早期确诊与心跳呼吸骤停的预防、心律失常与心脏除颤、产房外新生儿急救、儿科创伤急救、液体疗法及药物治疗、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后患儿的稳定与转运、儿科病例分析。

第二天为操作实践课,分组轮转进行培训、每组7-10人,先由教员对各种设备仪器的使用方法进行讲解并根据不同的病例进行演示,而后再由每位学员进行回示。

第三天考试,上午进行操作考试,学员根据不同病例和场景模拟完成患儿的救治,教员根据学员的思维和操作能力、团队协作性等对每位学员进行评分。下午参加理论考试,考试内容根据《儿科高级生命支持》制定,主要涉及对呼吸衰竭、各种原因导致的休克、创伤急救等地早期认识和基本处理原则,并调查学员对各种抢救设备的熟悉程度。为保证评价培训效果的客观性,考试的试题及评判标准完全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儿科学会联合推荐的paLS培训课程教员手册(1997-1999年版)进行,集中发放,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统一收回,以成绩>=75分为合格,理论及操作考试均合格者颁发唯一编号的合格证书。

每期培训结束后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授课内容、实际操作指导、课程安排的满意度和培训课程对临床各种帮助程度等。

儿科急救医学篇3

一、工作目标

建立完善的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婴幼儿医疗救治运行机制,提高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能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报告,降低病死率,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工作任务

组建队伍,完善设置,规范流程,强化培训,有效应急,科学救治,督查落实,依法管理。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处置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婴幼儿医疗救治工作期间。

四、制定医疗救治应急方案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医疗机构,要认真总结前段时期诊治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的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根据卫生部和我厅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和本院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医疗救治工作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进行充分论证,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应急救治预案。各医疗机构将应急救治预案上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省级医疗机构的应急救治预案同时上报省卫生厅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应急救治预案上报各市卫生行政部门,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应急救治预案上报省卫生厅。

五、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领导小组,保证各项政策、措施、要求的贯彻落实,做好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宣传、信息报告等工作。

(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临床救治专家组。专家组成员由辖区内泌尿外科、小儿外科、小儿肾内科、超声科、放射科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其职责一是在救治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和组织下,对辖区内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婴幼儿疑难病例、危重病例的诊断、治疗提供技术指导;二是制定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婴幼儿救治有关的诊疗规范;三是接受卫生行政部门指派的任务,对辖区内有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进行救治知识的培训和对基层救治工作的指导等。

(三)二级以上设儿科的综合医院(含中医院)、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应成立相应的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婴幼儿救治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

领导小组由医院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其他相关领导及职能科室人员为成员,主要职责是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研究制定医院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婴幼儿救治工作的具体方案,落实患儿筛查、诊治等各项任务,负责调配人员、医疗设备和组织专家会诊,保障后勤供给等。

专家组由泌尿外科、小儿外科、小儿肾内科、超声科、放射科、护理等科室富有经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指导做好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婴幼儿的临床诊治、数据上报等工作。

(四)建立医疗队伍。各地级以上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辖区内服务人口和服务对象、现有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的条件、各种不可预见因素等组建若干个后备医疗队,作为医疗救治的后备力量。后备医疗队的工作职责是一旦短时间内发生区域性患儿急剧增加情况,随时做好准备,受卫生行政部门指派参与救治工作。

六、实施分层、分级、分区域诊治

(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儿童医院、设区的市级以上妇幼保健院负责患儿的筛查和轻症病例的治疗工作。

各市根据区域内患儿就诊的情况,结合当地的医疗卫生资源实际,完善筛查门诊的设置。在全省范围内无突况发生期间,各市保留若干家综合力量较强的医院作为后备收治医院,并设置规范的筛查门诊。设立筛查门诊的医疗机构应向社会公布24小时预约电话。

住院患儿实行集中收治。医疗机构要将患儿集中收治在一个病区,并增派人员、抽调设备,加强该病区的医疗力量,提高诊疗水平。

(二)重症病例实行定点收治。设有儿科、综合实力强的三级医院或三级儿童医院作为重症病例定点收治医院,集中收治重症患儿。

各市指定1家以上定点收治医院、1-2家后备定点收治医院。要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设施,使其符合收治病人的要求。各种专用救治设备应以市为单位登记造册,统一调配管理,保证性能良好。在无突况发生期间,各市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使用备用的人力、物力资源。一旦需要,应确保在最短时间内腾空病房并保证设备、人员及时到位。

省卫生厅指定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省妇幼保健院作为省级定点收治医院,集中收治下级医院转送的急危重症患儿或疑难病例。

(三)患儿的转诊:按照正常的程序办理转院转诊程序,力争不出现新发死亡病例,通过科学、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患儿出现并发症、后遗症。

七、医疗机构筛查门诊的设置及应急措施

(一)医疗机构开设绿色通道,规范管理。

1.医疗机构要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明确工作程序。要按照分类诊治、流程规范、措施适当的原则实施医疗救治。各承担医疗救治任务的医院要针对就诊人数增多情况,及时优化医疗资源,合理设计就诊流程分流病人,在门诊开辟专门的候诊区和诊疗区,抽调相关医务人员、增加设备,加强门诊接诊能力,抽调专门的护士在候诊区进行巡视,保证患儿的安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实解决患儿排长队、就诊不便等一系列问题。

2.医疗机构实行首诊负责制。筛查门诊应严格按照规定,做好预诊、登记、甄别、报告等工作。病房要做好对住院病人的诊疗及观察工作,对重症病人要及时做好抢救工作。

3.按照医院病床的情况预留一定数量空床位,随时准备接收急剧增加的患儿。

八、信息上报工作

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做好报告工作。全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应指定专人负责每日的信息报告工作。各医疗机构将每日接诊病人数量分类汇总统计后上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各市卫生行政部门将辖区内所有医院数据汇总后上报省卫生厅。

九、应急培训工作

切实做好诊疗技术培训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专家组根据不同阶段工作重点开展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对医政管理干部、医院负责人和临床骨干等人员进行培训,重点培训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婴幼儿医疗救治政策法规、诊疗的基本知识、定点医院和筛查门诊、病房的设置要求等。

十、督查落实

省卫生厅组织对全省的医疗救治工作进行督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对辖区内的医疗救治工作进行全面督查,重点检查诊疗设备、就诊流程设置、免费治疗措施、应急处置预案建立等是否落实到位,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予以整改,必要时,要进行通报。

在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的医疗救治工作中,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服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指挥。

十一、应急反应

(一)出现部分县(区)患儿急剧增加时,所在市的医疗救治领导小组立即按照制定的预案要求,统一指挥医疗救治的准备工作,协调各项措施的落实。各定点医疗机构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并进入应急状态,后备筛查门诊及备用床位根据情况启用,所在市统筹安排全市医疗支援,下派医疗队,有效科学整合医疗资源,确保患儿的顺利就诊。

(二)出现部分市患儿急剧增加时,在以上响应的基础上,省卫生厅立即组织有关专家与发生地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赴现场指挥救治工作。全省各定点医疗机构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并进入应急状态,临近市的后备救治力量服从省卫生厅的统一指挥调派,省级医疗队赶赴各市参与救治工作,筛查门诊及备用床位马上启用支援相关市的医疗救治工作。

(三)出现全省大面积患儿急剧增加时,在以上响应的基础上,根据救治病人的需要,省卫生厅在全省调动医疗卫生人员和相关设备等,支持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救治工作任务最为紧急的地区或医院,加强医疗救治力量,必要时请求卫生部派出专家指导医疗救治工作;全省的后备筛查门诊及备用床位马上启用,服从省卫生厅的统筹安排,同时扩大临床医疗救治队伍。

儿科急救医学篇4

[关键词]急诊;儿科;人性化服务

医院在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能够与患者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以便于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应用到的护理方法多种多样,其中人性化服务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整个护理工作中的核心人员就是患者,对患者予以充分的理解与尊重,从而为患者建立起一个富有人情味并且舒适的医护环境,这不仅仅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对于医院形象、品牌的树立以及其长远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急诊科是医院的一个特殊部门,其每天面临着巨大的人流量,这也导致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是非常大,其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整体的发展。急诊儿科是处理急危重患儿的场所,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沿,也是医疗纠纷发生的重灾区。急诊科患儿多,病情急重,患儿家属心理上焦虑、紧张、恐惧、求救心切,对医务人员期望值高,容易产生投诉和纠纷。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恶性伤医事件频出,该院针对急诊儿科的工作特点,2012年开始将人性化服务理念应用急诊儿科抢救医疗护理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2016年急诊儿科患儿满意度调查表及医疗纠纷及医护投诉调查表。①满意度调查表每月150份,随机抽调急诊儿科抢救及留观患儿,内容涉及医护服务态度、质量、流程、技术、医患沟通及医疗环境等方面,月底汇总评价。面对患儿及家属提出问题及临床医护服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提出持续改进意见。②医护投诉和纠纷每月统计并汇总成表,分析发生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吸取经验教训。

1.2方法

将人性化服务理念通过学习、培训、检查、督导等方式深入人心,深化落实。1.2.1人性化服务坚持以人为本,针对患儿及家属实际需要,提供适合个体的医疗服务在医疗队伍中有少数人并不缺乏专业知识技能,而是缺乏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理念,为患儿服务时板着面孔、对患儿及家属咨询问题时只言片语、态度生硬,常常成为医患纠纷的导火线,从而影响正常医疗工作地进行[1]。该科从多方面树立培训医护人员的人性化服务意识,营造人性化服务氛围,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积极改善就医流程、环境及舒适度。1.2.2人性化服务重视预检分诊,对危重患儿采取绿色通道方法进行救治预诊护士对病情危重,需要立即救治的患者边问、边查、边抢救、边护送至抢救室,落实就诊医生;将高效、快捷的救治流程落实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1.2.3人性化服务注重语言沟通科室规定医护人员必须使用文明用语,如见面问好,话前先用请字,每天床头交接班时主动送上问候,当患儿配合完成医疗护理操作时要表示感谢。尤其在抢救危重患儿时,亲切而耐心的语言会使患儿感到安全,消除其恐惧心理。1.2.4人性化服务注重礼仪规范医护人员对待患儿要面带微笑、精神焕发、沉着镇定,着装整洁大方,给患儿一种亲切、安全和信任的感觉。一个温柔的动作,一个关爱的眼神,都会让患儿及家属感觉有安全感和亲切感。1.2.5人性化服务重视医患沟通医护人员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交谈时,用温馨的语言安抚焦虑、恐慌的患儿和家属,赢得其信任;遇到误解时,应微笑面对,心平气和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充分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2]。1.2.6人性化服务重视整体医疗并责任到人对于急诊儿科抢救区、监护区及留观区的患儿实行医护责任到人。使患儿及家属随时能与医护人员沟通,了解诊疗疾病的过程。也使各项医疗护理措施落实到位,保证患儿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1.2.7人性化服务重视医患关系①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尊重患者的隐私权与面子。②做到诚实守信对患者的承诺就一定要兑现,而且一定要做好,得到患者所信赖[2]。③学会善解人意,察言观色,切身了解患儿所面对的恐惧和困境,以“朋友”“亲人”的角色真诚而无私地帮助患儿及家属,与患儿建立温馨、和谐的医患关系。

1.3疗效评定

在医护服务态度、质量、流程、技术、医患沟通及医疗环境等方面进行满意度调查评分,非常满意5分,满意4分,一般3分,不满意2分,很不满意1分。评分越高表示其满意度越好。1.4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随着人性化服务理念落实的深度和广度,医疗投诉及医疗纠纷逐年减少,患儿满意度在逐年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8>χ20.05(12)=21.03,p<0.05)。见表1、图1。

3讨论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层次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层次逐渐增强,医学模式及医学服务理念也顺应患者的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多层次的变化。人性化服务是以满足病人的健康需求为目的的新的医疗服务理念,其更注重给予服务对象人性化的关怀和照顾,使患者就医过程中从生理、精神上均处于满足和舒适[3]。人性化服务的本质就是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权利和需求、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注,为患者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使其在医院有一种温馨感、亲情感和家庭感[4]。人性化服务是原有医护服务理念的升华和发展,是医院赢得患者的基础。该研究显示将人性化护理服务应用于儿科急诊护理服务当中,能够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那么为了能够在实际的儿科急诊工作当中很好的落实人性化护理服务,就需要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对于儿科急诊的护理人员来说,其应该能够对小儿多发病、常见病的流行季节、发病年龄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要具备儿科学、母乳喂养、儿童生长发育一般规律、儿童流行病的临床特征等相关知识。能够依据年龄特点来观察患儿病情,如:若婴幼儿出现高热,应该及时检查其是否存在激惹征;对于新生儿来说,若是存在眼神呆滞、双眼凝视等症状,应该判断其是否存在惊厥。掌握一些常见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如:3~5月份为流脑发病的高峰期,临床上所接受的患儿若是存在颈部抵抗感,就应立即安排隔离室为其开展诊断治疗,若是确诊为流脑,应该坚持早隔离、早治疗的基本原则,防止其出现交叉感染。此外,儿科急诊护理人员要能够做好患儿的基础护理工作,在患者就诊时,及早为其测量体温、血压登记处数据,并询问患儿家属患儿的基本情况。并且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对于临床上的腹泻症状来说,其有可能是因为多种因素所导致的,不同季节、不同年龄的患儿的病因及治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差别,部分患儿家属在相互之间交流时,容易产生疑惑,对医护人员的处理方法产生质疑,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做好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以便于及时打消其顾虑。2012年该院开始将人性化服务理念应用于儿科的急救医疗护理工作,急救人员要热情、友好、关爱就诊患儿;经常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使患儿及其家属对医务人员产生朋友般的信任,从而有效地调动患者的正能量,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做好急救医疗工作,不仅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且大大地提高了患儿满意度。该研究结果显示2012年患儿的满意度69.4%,随着人性化服务理念地深入、落实、改进,患儿的满意度逐年增高,2016年患儿的满意度达到93.0%;医疗纠纷和投诉发生率也明显减少,2016年全年纠纷2起,无医疗投诉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人性化服务满足了不同情况下患儿的需求,增加了患儿从医的舒适度,有效改善患儿及其家属的不良情绪,提高患儿的服务满意度,从而对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和和谐的医院氛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值得长期深入推广。

[参考文献]

[1]宋娜,潘宝玉.人性化护理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8(4):312-314.

[2]胡伟.加强护患沟通减少医患纠纷[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4):614-615.

[3]陈新容.人性化服务在急诊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5):833-834.

儿科急救医学篇5

关键词:全程护理;危重患者;急诊

急诊科是抢救患者的第一线,是医院急、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单位。整个医院里重症患者最集中、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就是急诊科,危、急、重是急诊科患者的病情特点[1]。在救治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的疏忽极可能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伤害,从而引发不必要的纠纷。患者和家属的疾病认知度较低,当治疗效果达不到其期望时,极可能引起医患矛盾。据相关报道称,不良情绪会影响患者的生理机能,不利于病情的痊愈,由于急诊科患者在心理和疾病上都承受着较大压力,而传统的护理措施并未过多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因此转变传统的护理观念和更新传统的护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2]。本文研究了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急诊危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中有儿童16例,妇女21例;年龄为4~55岁,平均年龄为(29.12±3.10)岁;其中,儿童高热抽搐10例,儿童意外烫伤6例,女性宫外孕破裂6例,女性羊水栓塞4例,女性胎儿宫内窘迫11例。对照组中有儿童15例,妇女22例;年龄3~55岁,平均年龄为(29.45±3.13)岁;其中,儿童高热抽搐11例,儿童意外烫伤5例,女性宫外孕破裂5例,女性羊水栓塞4例,女性胎儿宫内窘迫12例。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严格根据急诊救治规章制度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如患者入院后先观察其生命体征,对病情进行初步判断,然后进行相应的护理和救治工作。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包括:

1.2.1院前急救护理急诊科随时做好急救准备,接到120急救电话后赶往患者所处地点,快速掌握患者的病情,对其实施紧急情况的救治后及时送回医院。120指挥系统随时跟进救护车动态,将患者的病情报道回医院,医院做好接诊准备工作。

1.2.2分诊及接诊的护理由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对患者进行分诊和接诊工作,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并为其安排抢救床位,将抢救所需仪器和药物等准备齐全。通知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救治,评估患者的病情,对其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

1.2.3急救过程的护理按照相关抢救流程和标准对患者进行抢救,护士积极配合医生的操作,通知相关科室做好辅助治疗准备,保持呼吸通道和静脉通道的通畅。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并对抢救事项进行记录。

1.2.4全程陪同护理护士携带心电监护仪、呼吸囊等急救设备全程陪同医生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在救治过程中随时根据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的变化果断进行抢救工作,并对其家属讲解病情和预后情况。将患者移送门诊时,做好相关科室和护理人员的交接工作。

1.3观察指标对患者的抢救情况进行观察,如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稳定,基本无生命危险即为抢救成功。

1.4统计学处理本文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其进行检验,采用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7.30%,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86.49%。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低于观察组,且p

3讨论

由于急诊科患者的病情紧急且严重,稍有不慎就极易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响医患关系,因此,医护人员应重视急诊科的护理工作。在传统的护理过程中,护士较为被动地对危重患者进行接诊,没有对其病情进行初步判断并报送回医院,主治医生需见到患者才能做出相应的抢救准备,极可能使患者错过最佳抢救时机,进而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全程护理是在急诊科的基础护理上进行改进的护理措施,是指在接到120急救电话开始,直至患者脱离生命危险转入相应科室这一过程中,对患者实施的相应护理,是一种人性化的新型医学护理模式[4]。全程护理通过快速了解患者的病情,在患者入院前就已将其病情报送回医院,使医院提前做好抢救准备,从而增加了患者的抢救时间,使其抢救效果得以提高。

本次研究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和全程护理,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86.49%)低于观察组(97.3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陈熙.观察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医药前沿,2015,5(21):243-245.

[2]杨玉凤,黄爱龙.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5):172-177.

儿科急救医学篇6

【摘要】总结急诊护理纠纷常见原因,包括人员相对不足至服务不到位、理论知识及经验不足、缺少沟通、业务技术不过硬、相关科室因素等,提出合理安排人员、提高急诊护士的素质、加强急救技术及业务技术培训、加强责任心与沟通能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病人有安全感,从而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急诊护理纠纷原因对策

急诊科是医院的一个窗口,它包括院前急救、现场急救和医院内急救,接诊的多是急危重症患者,是差错事故和医疗护理纠纷的好发地。急诊护士贯穿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整个诊疗过程,与患者或家属接触的时间是最多的,任何疏漏或言行不慎均会导致纠纷的发生。而一旦出现医疗护理纠纷,法律不会因为急诊工作的特殊性而给医务人员免责【1】,如何防范急诊护理纠纷的发生成为急诊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我科护理纠纷时有发生,总结如下:

1.发生纠纷的常见原因

1.1人员相对不足而至服务不到位:我院是专科医院,急诊科只设内科及儿科诊室,其余急诊在相应的病区或诊室内进行。因而来我院急诊的多是患儿,有时短短几分钟内就有10多个高热患儿或几个早产新生儿急诊,都需要及时处置。而平时儿科急诊医生只有1名,急诊护士也仅有4人(负责分诊、出诊、留观患者观察及急诊抢救治疗等),就诊患儿多时,治疗处置亦多,医护人员不能面面俱到:如果还不是危及生命者,患儿不能立即就诊,亦不能及时解决患儿家属提出的问题及要求,更不能即刻给予治疗、解释及安慰。稍不注意言行,焦急的患儿家属就会找护士出气【2】。

1.2理论知识及经验不足:年轻护士缺少实践经验,分诊时没能及时发现患儿危险性,对急诊疾病的判断缺乏经验,发现不及时,判断不准确,延误抢救时机;或是没有认真检测患儿生命体征,没有及时查看患儿及询问简要病情,没有及时发现异常安排就诊;或是留观病者病情观察不到位,没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没有及时报告医生处置;或接到出诊电话因特殊原因不能立即出诊时没有及时反馈等。

1.3缺少沟通:大多数急诊病人和家属情绪非常紧张、焦虑、易怒,有时不能克制情绪,甚至做出不太理智的事,而由于急诊节奏快,护士只忙于治疗,没有过多的时间与病人或患儿家属沟通,缺少应有的人文关怀,对病人或患儿关心不够,有时服务态度生硬,呼叫不能及时到位,输液完时没有及时拔针或没有及时解释患儿家长的问话,容易引起病人或患儿家属的不满而导致纠纷的发生。

1.4业务技术不过硬:一些年轻护士应急能力差,遇到抢救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能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并对危及生命的主要因素进行正确的处理,不能充分发挥自已的急救技术,影响到急救效果,有时操作不能一步到位,不能迅速实施急救措施,往往使患儿家属产生不满情绪。

1.5相关科室因素:急诊病者一般病情危急,需尽早进行化验、拍片、交款、取药。而我院还没有相应的急诊独立窗口,一般急诊的病人还需要排队等候,这些窗口的人员服务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病者或患儿家属的情绪,稍有不满意,病者或家属容易把怨气发泄到最后接待治疗的急诊护士身上。

2.对策

2.1合理安排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及范围:根据需要制定护理人员岗位职责,使每位护理人员做到职责分明,相互协调,确保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准确性,使急诊护理工作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能随时接诊救治患者。排班应合理,充分发挥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避免长期紧张疲劳发生差错。

2.1.1分诊护士应坚守岗位,做好来诊患儿的登记,包括就诊时间,简要的病情、生命体征和精神状态,为护士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不能擅离岗位,如有事需要离开时必须有人顶替方可。就诊患儿多时,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就诊及抢救【3】,并尽快通知上级主管部门增派医生支援儿科急诊医生。

2.1.2负责留观患者治疗及急救治疗的护士,需及时执行医嘱,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制度,输液时做好“三签名”(接单时、配药时、注射时签名)工作,及时巡视观察输液患儿的情况,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及时进行处置,输液结束时及时拔针,并交代注意事项,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发生。并按时巡视病房,做好留观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做好各种护理治疗记录,特别是危重患者的抢救记录,应及时、准确、规范地记录。【4】,避免关键内容漏记而引起纠纷。护理文书的书写字迹要清楚、表达准确、语句通顺、不得涂改或刀刮,患者如有病情变化需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置。

2.1.3负责出诊的护士:接到出诊电话时,须记录接电话时间、详细的出诊地址、联系电话及简要病情,备好出诊物品,及时通知出诊医护人员,五分钟内出车;到达现场时也要记录到达的时间,紧急处置情况,并让家属签转运知情同意书,在回院途中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并记录。如有特殊情况不能立即出诊,需及时反馈,说明情况,取得对方的理解。

2.2提高急诊护士的素质:较高的素质是取得患者和家属信任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纠纷的发生。急诊护士应具备良好的修养:举止端庄、着装整洁美观、待人热情真诚、操作技术娴熟、爱岗敬业、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对病人应体贴爱护,态度和蔼,说话恰到好处,语调温和可亲,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能通过简单问、望、生命体征监测,判断患儿病情轻重,及时安排就诊或进行抢救。患者或家属行为情绪过激时要学会控制情绪,冷静处理,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硬碰硬。回答患者或患儿家属问话时,要注意语言的审慎性,用患者能够理解的语言、方式解释,要实事求是,决不能信口开河,草率回答,而给纠纷埋下隐患。抢救病人时观察病人要敏锐、沉着、镇静、机智、果断,要做到急而不乱,忙而不乱,工作有条有序,操作要做到稳、准、快,尽量为抢救成功争取时间。

2.3加强急救技术及业务技术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患儿家属满意度,是防止纠纷发生的重要手段。急诊护士必须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同时具有丰富的急救护理知识,一专多能,应知道接急诊病人后应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如心脏骤停,护士首先要展开急救工作,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术;如外伤出血,应尽快止血同时建立静脉通道,给氧等,这就要求急诊护士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宽知识面,掌握国内外新业务新技术,只有掌握了广博的医学知识,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准确的判断,并对危及生命的主要因素进行正确的处理,能够观察病情的变化并及时发现异常,准确处理。我科除护理部组织的业务学习外,还通过晨会、每月的科室理论学习及考核、急救仪器的培训考核,院外的学习等,使急诊护士掌握危重患者的抢救程序,掌握“五机”、“八包”的使用,使操作娴熟、得心应手,加深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信任。并建立健全各项急救护理常规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工作时严格执行,并在工作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带个人情绪上班,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专业技能的正常发挥,同时做好基本功训练,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痛苦,如果连续两次穿刺不成功,必须换人重新穿刺,避免患儿家属闹情绪、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2.4加强责任心与沟通能力: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服务至上,质量第一,强化服务意识,坚守岗位,文明礼貌服务,尊重患者,为急诊危重患者开放绿色通道,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的疑问解释要清楚、细心,用他们能够理解的语言、方式解释,相互沟通,遇到护患双方有意见分歧时应心平气和地解释及安慰、体贴关心、理解病人,提高病人和家属对我们的信任,杜绝护理纠纷,为病人提供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

3.小结急诊护士是急诊护理质量的关键要素,急诊护理纠纷的发生多与护理质量有关,急诊护士应有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急救护理知识,娴熟的操作技术和过硬的基本功,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在工作中表现出稳重、准确、轻柔、敏捷,,才能使病人有一种安全感,从而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资料:

1.范小露等浅谈急诊科医患纠纷山西医药杂志2009.38(6)

2..朴英玉常见的护理纠纷及防范对策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10)

儿科急救医学篇7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128例急产妇呼救。平均年龄28岁(22~40岁),其中初产妇41例;经产妇87例。急救车到现场,胎儿娩出、胎盘未娩出47例,胎儿未完全娩出81例;发生脐带脱出8例;医护协助娩出胎儿、断脐、娩出胎盘,产妇输液、止血、新生儿窒息复苏、保暖,转运途中加强母婴监护。

1.2急救药械的准备药械配置按照四川省院前急救标准统一配置外,另备VitK、缩宫素、硫酸镁、一次性产包、会阴切开包、缝合包、新生儿心肺复苏包、胎心监护仪、转运暖箱及妇婴专用品等;为方便院前、院内衔接,车内配置GpS卫星定位系统和无线寻呼系统。

1.3出诊人员准备我们接出诊任务多为内外科,一线均以内外科为主,为应对专科急诊病种,均安排5年以上富有临床工作经验的医生24小时二线待命,以保证在接到调派3分钟之内出车。

2现场急救与护理

2.1产妇的急救立即协助医生行接生、断脐、娩出胎盘等处理,将胎盘初步检查后置于洁净塑料袋中带回医院做详细检查。若产妇出血较多,宫缩乏力,脉搏细弱,Bp<100/60mmHg,快速准确执行医嘱,予缩宫素20U肌注或宫底注射;3L/分给氧;建立静脉通路,升压、止血、抗休克治疗;按摩子宫促进宫缩减少出血;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宫缩、阴道出血等病情变化。

2.2临产孕妇护理宫缩强烈、剧痛者,心理安慰,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宫缩强度、频率,监测胎心及产程进展,必要时用宫缩抑制剂延缓产程;胎膜早破者,严禁起床活动,左侧卧位,臀下垫枕,防脐带脱出;脐带脱出者,立即还纳脐带;宫口开全者,做好接生准备,尽快结束分娩。

2.3新生儿处理迅速清理呼吸道、断脐、擦干身体表面羊水和血迹;检查全身情况、保暖、询问胎龄、目测身长、进行新生儿apgar评分[2]。心率0次/分钟、呼吸0次/分钟、肌张力松弛、喉反射无反应、全身苍白各0分;心率<100次/分钟、呼吸浅慢不规则、四肢略屈曲、喉反射差、躯干红四肢青紫各1分;心率>100次/分钟、呼吸佳、四肢屈曲活动好、喉反射咳嗽恶心、全身粉红各2分。评分在7-10分为正常,经常规处理后抱于产妇面前,进行皮肤接触,指导早吸吮;4~7分缺氧较严重,需清理呼吸道、人工呼吸、吸氧、用药;<4分缺氧严重,需紧急抢救,喉镜直视下插管给氧,按新生儿aBCDe复苏步骤抢救至复苏成功[4];缺氧较严重和严重的新生儿,出生后5分钟、10分钟再次评分,直到>8分。对早于救护车到达娩出的新生儿,除上述处理外,检查有无产伤,尽早肌注破伤风抗毒素及维生素K1。

3转运护理措施

有下列情形者进行转运:产妇出血较多,经止血、扩容、升压处理血压仍较低;新生儿apgar评分<7分,经抢救窒息虽解除,但随时可出现生命危险。转运前应将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向家属阐明,并让家属在危重病员转运同意单上签字后再行转送医院;通知院内做好接诊抢救准备。

3.1快速转运及护理将产妇平卧担架上,低血压休克者,病人头应与救护车前进方向相反,以免加速作用致病人脑部缺血缺氧加重;保持静脉通路畅通;严密观察产妇及新生儿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新生儿放置于转运暖箱内。

3.2详细交接到达医院后分别送入产科病房和新生儿病房,将院前急救过程中产妇、新生儿病情变化及抢救情况给病房医护人员详细交代。

3.3出诊结束,立即进行车内清洁、消毒,备齐用物;填写出诊护理记录,将产妇、新生儿出诊病例及危重病员转运同意书一并存档。

4体会

4.1出诊人员应加强责任心,严格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熟练抢救流程,提高院前急救效率;解释到位,确保其知情权,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4.2120指挥中心调度员问清出诊地点、简要病情,快速调派网络医院出示现场;急救人员、车辆配置、药械准备充分,呈待命状。

4.3预防急产的发生回顾病例发现,多数产前检查不够,没有临产意识,应做好产前卫生宣教,定期行产前检查,根据孕妇个体差异,如宫颈条件、胎儿大小、羊水情况、胎先露高低、是否衔接、B超等,合理安排住院时间;有急产史者应在预产期前2周住院以保证安全分娩。

4.4做好健康教育宣教工作减少人工流产次数,减少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出生,防止多胎多产;初次分娩有软产道损伤者及时修补;注意产褥期保健,促进腹壁、盆底肌肉张力恢复;积极处理隐藏的危险问题以预防急产发生。

参考文献:

[1]华苓,戴淑凤.分娩的准备与应对[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6:36-38.

儿科急救医学篇8

关键词院前急救心肺复苏体会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我院2004年6月3日~2005年6月3日2928例院前急诊病例中,男1952例(66.67%),女976例(33.33%),年龄0~99岁。院前急救病例中,占前5位的是各类创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除各类创伤外,余4位符合城市社区六种慢性病患病率,即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慢支和肿瘤。创伤占首位及多数,常为交通事故损伤、工伤、打架斗殴损伤等。这类疾病也是急诊死亡的主要原因,符合现代人类急诊死亡死因统计数据,其中,心源性猝死占36.06%,多发性创伤占24.59%,脑血管意外占22.31%,其他占7.04%[1]。第6位为急腹症,常见为急性胃肠炎、上消化道出血穿孔、胆绞痛、肾绞痛、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等。第7位各种中毒,常见为酒精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农药及药物中毒等。第8位的产科急诊以难产、产科出血、新生儿窒息等常见。笔者曾遇产妇第1胎足月臀位临产,胎头嵌顿,新生儿窒息,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即行会阴侧切,臀牵引术及新生儿徒手心肺复苏术,窒息新生儿抢救成活,产妇转危为安[2]。第9位为小儿高热惊厥,发热原因常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喉炎、小儿肺炎等。第10位为其他,常见为肿瘤晚期、癫痫发作、精神心理疾病、溺水等等。

急救方法:笔者总结为“三、四、五”。“三”:为120院前急救所要遵循的三大原则,即保存生命第一,恢复功能第二,顾全解剖完整性第三的原则,简而言之院前急救救命不救病。“四”:为快抢、快诊、快救、快送。快抢,指从交通、生产、家庭事故现场或自然灾害现场中迅速将伤员抢救到安全地带,要争分夺秒避免继续或再次损伤。快诊,院前急救因起病急剧、时间紧张、条件限制、病情复杂等而快速作出全面准确的诊断是困难的,所以要求急救医生应具有全科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实践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到判断致使患者发病的主要疾病或者主要症状和体征是什么。快救,根据伤情病情,在转送之前要全力抢救患者生命,确保呼吸循环功能稳定,尤其要关注那些因窒息、昏迷、休克而无力言语的沉默者。快送,经急救处理,生命体征平稳,外出血控制,骨折简单固定等后在医护人员的陪护下将病人快速送到就近医院或者有条件的专科医院进一步诊治。既不能拖延时间,又不能拉上就跑。“五”:指院前急救的关键是确保伤病员呼吸循环体征平稳,为进一步救治奠定基础。

结果

全部病例均于接到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命令后3~25分钟到达现场,其中84例到达现场已死亡未行抢救,猝死50例,成功复苏1例,206例在病家救治好转未入院,余25例经现场急救处置安全转送各相关医院进一步诊治。院前急诊病死率为4.54%,猝死抢救成功率为2%。院前急救成功率为95.46%。

讨论

%mSS的启动与CpR。院前急救的根本任务在于基本生命支持和高级生命支持[3]。本文所总结的“院前急救三四五”的方法是切实可行有效的。尽早启动%mSS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提,我院120车辆到达现场平均反应时间为11分钟,在院前急救中危重病例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及早灵活地实施心肺复苏(CR)。院前心肺复苏不必拘泥于传统的aBC程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可采用CaB、BaC等程序。在新生儿窒息抢救中以清理呼吸道、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即aBC程序为主的CR成功率很高。国际CR与eCC(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规定:如给成人患者复苏时不愿或不能口对口呼吸,则应开始即行胸外按压。研究表明,因胸外按压时的心排出量只有正常的25%,降低了维持通气灌流比例所需的通气量,加之血液中含有部分氧,只要胸外按压建立循环暂可维持大脑和重要器官的氧供[4]。另有报道通过单一胸外按压使胸廊起伏自动通气,可维持接近正常的每分通气量。

参考文献

1蔡平平,廖心得,陈玉喜.122例急诊死亡病例分析.临床急诊杂志,2004,5(4):26-27

2姜碧洋,孔欣,梁少玲,等.院前急诊手术在产科急危重症抢救中的应用价值.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23:426-427

儿科急救医学篇9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圈子圈套”为你整理了这篇结对帮扶医务人员先进事迹材料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全力帮扶百里杜鹃管理区人民医院(下称“百里杜鹃人民医院”)建立5个特色专科+1个急救中心及1个重症监护室(下称“5+2”任务)是增城区卫健系统的重点工作之一。百里杜鹃人民医院为一家二级综合性医院,开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重症监护、普外科、骨科、妇产科、中医科、儿科等临床科室。目前该院主要存在骨干业务人才、医疗设备缺乏和诊疗技术相对落后等问题。

今年8月,增城区卫健系统派出第九批共6名医务人员,以“组团”的方式,对百里杜鹃人民医院开展为期1-6个月的帮扶,全力完成“5+2”任务。截至11月22日,除增城区中医医院曾健球仍在当地帮扶外,其余5人已返回增城。以下是他们在百里杜鹃人民医院帮扶期间经历的点点滴滴。

建立产儿科合作制度开展首例分娩镇痛手术

区妇幼保健院刘春兰帮扶百里杜鹃人民医院妇产科

“在人生天命之年这个阶段,能成为‘5+2’医疗帮扶组的一员,能为百里杜鹃人民医院的医疗卫生工作做一点事情,觉得很自豪,很欣慰。一日百里人,一生杜鹃情。”——刘春兰

刚到百里杜鹃人民医院产科帮扶的第一天,正式交班之前,刘春兰便立马“上阵”手术室,对一名胎儿宫内缺氧的急诊孕妇进行抢救。

原来,该患者为一位妊娠41+周初产妇,前一天晚上反复胎监评分不好,胎监基线从当晚的140次/分,跌至次日早上的100—108次/分。刘春兰和科室经过讨论后,决定立刻急诊手术,术中发现脐带绕颈两周,羊水过少,胎儿出生后轻度窒息,阿氏评分一分钟4分,遂即联系一起帮扶的儿科主任乔忠祥。经过清理呼吸道、给氧,胎儿5分钟评分8分,10分钟评10分,新生儿转危为安。由这个病例开始,刘春兰便和其他帮扶专家建立起产儿科合作制度,更好地保障新生儿安全。

帮扶的第三天,刘春兰、乔忠祥及帮扶专家姚伯亮共同合作,开展百里杜鹃人民医院首例分娩镇痛手术,成功为一名初产妇施行顺产手术,顺利产出一名4.2公斤的健康婴儿。更让刘春兰欣慰的是,当天接生的医生是正式从增城区妇幼保健院进修回来的医生,而负责麻醉的医生,也是从区人民医院进修回来的。“造血的意义,远大于单纯的输血。”刘春兰说。

两个月的帮扶时间里,刘春兰先后开展了多次规范的教学查房和业务培训,从站位到内容一点一滴进行培训。同时她还在手术中手把手带教,并更新妇产科常见病诊疗常规及急救流程,进行全院的产后出血演练,更好地保障母婴安全。

组建急救中心提升医院急救能力

荔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陈宇斌帮扶百里杜鹃人民医院急救中心

“东西部的差距较大,这个差距不是一天就能拉平的,要全民共同努力,一批又一批的帮扶工作者不断付出才能实现。”——陈宇斌

“一穷二白”,是陈宇斌对百里杜鹃当地医疗卫生的最大感受。“穷”就是当地医疗资源相当的贫瘠,整个百里杜鹃管理区只有一家公立二级医疗机构,医院业务用房是租用一家酒店改造的,其他配套用房全是临时搭建。“白”就是人才技术力量及必要医疗设备空白。

根据“5+2”帮扶内容,陈宇斌负责的是急救中心建设。当时,医院没有设置急诊科,没有设备,更没有人才,急救中心建设基本从零开始。

如何在紧张的业务用房中挤出适合的场地建设一个急救中心,这是陈宇斌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在推进场地建设过程中,陈宇斌发现各项设施改造都迟迟没有动工。一打听,原来是医院财务非常紧张,没有多余的资金进行改造。这时,陈宇斌自筹资金,带领新组建的科室人员从粉墙、办公用具、生活用具、病房设施、上墙制度、标识等方面亲自动手建设,初步建设了一个简易版的急救中心。

医院抽调了16名精英医护人员组建了急诊科,但只有1个主任持有执业医师证,其他人中有两位持执业助理医师证,其余人员均为见习医生。由于医院待遇发放不准时,人员流动性较大,人才技术储备难度大。

为改变这一局面,陈宇斌认为扶贫必先扶志。他培训的第一节课是人生规划,让大家都认识到与其碌碌无为混日子,不如扎扎实实学本领。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5+2”团队成员至少每月开展2次以上全院培训,每天科室交班完均进行小课培训及实操,全科室人员逐步掌握了应急抢救技术。以前120出车基本就是做搬运工,慢慢地都能进行一般的院前急救,有底气把病人接回医院处理,挽救了不少的生命。

急诊科组建时只有一台老旧的除颤仪、心电监护、心电图机及洗胃机等抢救设备,医院并无资金购置设备。为破解这一难题,帮扶临时党支部多次与增城区卫健局领导汇报,在区卫健局领导及增城区相关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捐赠了价值300多万的医疗设备及13多万资金,基本解决了设备问题。

全力提升科室诊疗水平

区妇幼保健院乔忠祥帮扶百里杜鹃人民医院儿科

“建议选择年轻一些的中级职称以上轮换、持续帮扶一段时间,提升帮扶地区医务工作者的业务水平,从而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巩固帮扶效果。”——乔忠祥

科室人员配置不全,医务人员专业不清晰,整个医疗团队没有高、中、低年资的配比,队伍过于年轻,整体学历不高,医疗器械配置不全,检验检查配套不全……详细了解过百里杜鹃人民医院的情况后,乔忠祥觉得,医院整体医疗水平有很大提升空间。

具体到他所要帮扶的儿科,更是困难重重。医院没有设置儿科专科,只有内儿科(成人内科和儿科),并且和急诊科、传染科、iCU、120、预检分诊等科室同在一个科室。帮扶期间,乔忠祥根据实际情况,申请将内儿科和中医科调整在同一层楼,共用同一个护理团队。

技术帮扶方面,乔忠祥负责每日早带教查房,每周四大查房,每周四科室小讲课。同时分两期培训新生儿高级生命支持,培训对象包括妇产科医生、护士、麻醉科医生、儿科医生等,手把手操作教学,做到人人动手,人人过关,并打印试卷考试,照相存档。

完成两个月的帮扶后,乔忠祥明显觉得科室有了很大的改观,科室管理比以前也有明显好转,例如细化了科室员工档案,科室架构图张贴在墙上,开始建立科室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等;科室的诊疗水平也有所提高,医生们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逐渐规范化,疑难和重症病可以初步提出自己的诊疗思路。

说起帮扶期间印象最深的人或事,乔忠祥立马想起了帮扶首个星期与其他科室合作,顺利完成1例剖宫产新生儿、1例无痛分娩的巨大儿(体重4.2kg)的监护。

实现百里杜鹃多项麻醉技术新突破

区人民医院姚伯亮帮扶百里杜鹃人民医院麻醉科

“帮扶医院的医疗设备、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给增城卫健系统医疗援助团队带来很大的挑战。但帮扶团队一定努力克服困难,对帮扶的科室倾囊相授,不遗余力。”——姚伯亮

8月26日,百里杜鹃人民医院骨科接收了一名40岁男性患者,诊断为右侧股骨头坏死,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当时麻醉选择腰硬联合麻醉,预计手术时间约4小时,须行颈内静脉置管保证输液、用药,这是该科的第一例颈内静脉置管。手术由医疗帮扶团成员吴志昌进行,麻醉科医生姚伯亮负责麻醉方面指导,手术最终顺利完成,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8月27日,该院一名孕妇因足月妊娠临产,得知麻醉科有分娩镇痛技术,经过帮扶专家刘春兰主任的评估,强烈推荐分娩镇痛手术,孕妇对此技术也充满期待,于是完成了第一例分娩镇痛手术,顺利产出一4.2公斤女婴。该院由于没有分娩镇痛专用的脉冲电子泵,姚伯亮只能用病房的普通输液泵持续硬膜外加药,需要他一直在产房观察,随时调整给药速度,过程相当艰辛。

9月17日,院内有一位急性阑尾炎的男性病人拟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考虑到该手术时间短,姚伯亮与当地麻醉科医生为患者施行喉罩全麻,这是百里杜鹃管理区人民医院的第一例喉罩全麻。喉罩全麻无须喉镜,使用方便,避免气管黏膜损伤;相对于插管全麻,喉罩全麻麻醉诱导和苏醒过程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一个半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病人快速清醒、安静。

对姚伯亮来说,以上几项手术在他所工作的区人民医院麻醉科来说,是一项非常普通的技术,但对百里杜鹃人民医院来说却是一次次的零突破。此外,他还帮助手术麻醉科完善规章制度,每周二、四进行业务学习、专业技能培训等,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首例eRaS快速康复全髋关节置换术

区新塘医院吴志昌帮扶百里杜鹃人民医院骨科

“帮扶事业仍在路上,还有很多事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去做,让当地医疗环境从输血到造血,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如果有需要,我随时可再次投身于国家的扶贫事业中。”——吴志昌

8月24日,刚到百里杜鹃管理区人民医院不久,吴志昌便接诊了一名因双髋关节疼痛来院治疗的中年男性患者。经吴志昌检查,确诊为因长期喝酒引起的酒精性双侧股骨头坏死,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该患者一听就担忧起来,对吴志昌说:“我很害怕做手术,而且做这手术是不是要到市里的大医院做,我没那么多钱做手术!”了解到他的担忧和难处后,吴志昌耐心解释:“你不做手术,病情会一天天加重,到某一天可能因为疼痛而走不动。现在这手术很成熟,可以留在这里医院我亲自为你做,费用也低很多,右侧股骨头坏死较严重,可以先做右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听了吴志昌的话喜出望外,并得知他是从广州过来的医生便安心留在当地进行手术。

儿科急救医学篇10

贵阳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院长杨峰接到消息后,立即启动重大卫生抢救紧急预案,开启“绿色急救通道”,实行“接诊、救治一人负责制”,紧急腾空重症监护室11张床位和专用病床50张,和院领导班子带领全院医护工作者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抢救伤员的行动中。救援行动共出动救护车16车次,赶赴现场的救护人员达90余人次,接治伤员41人,留院治疗39人。经过精心救治,入院伤员无一例死亡,得到省、州相关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赞扬。

2009年以来,贵阳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以“竞争意识、特色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为指导,促进医院各项工作开展,医院年收益由千万元迈向亿元大关,2013年营业收入更是超过2.1亿元。

贵阳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的崛起,让当地群众享受到更多医疗资源的同时,也促进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提供更高医疗保障

翻开发展新篇章

贵阳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的前身――中国人民第三二医院成立于1970年国防大三线建设时期,1984年,其被划归国家电子工业部,随后改名为电子工业部四一四职工医院。2002年,被划归贵州省省卫生厅直管,更名为贵州省四一四医院。2008年12月,又划归贵阳医学院,成为贵阳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2009年7月,40岁的杨峰因其精湛的医术和独到的管理理念成为贵阳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的院长,挑起率领医院改革发展的重担,当年医院营业收入仅有4700多万元。杨峰毕业于贵阳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在贵阳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主要从事普外科、心、胸外科方面的研究,尤其以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胰、胃肠疾病为专长,他亲自主刀的腹腔镜微创治疗技术,手术创口小、术后恢复快、花钱少、治愈率高,深得广大患者的赞誉。在他的带领下,贵阳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在腔镜甲状腺切除,腹腔镜下胃、结直肠、小儿疝气手术领域处于省内领先水平。

在杨峰的带领下,2012年4月,医院经过省卫生厅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专家组层层督导和严格检查,顺利通过贵州省三甲医院评审,为少数民族地区同胞享受更高医疗服务提供了可靠保障。

三级甲等医院的成功创建是医院跨越性发展的一座里程碑,从此翻开了贵阳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发展的新篇章。

现在,医院设有沙坝和平桥院区,总占地面积84501.46平方米;床位总编制850张,实际开放床位800张;现有医技护人员631人,行政人员181人,副高职称以上有42人,中级职称130人,初级职称459人。

杨峰说,今年医院将按照发展规划和增长计划,继续保持医疗服务业务量30%的增长比例,力争达到40%。同时,完成10项科研成果与立项,争取理论课教学有所突破。

学科建设有条理

科研成果暖人心

2009年以来,医院先后增设普外科Ⅱ病区、骨科Ⅱ病区,黔南州传染病院分设血液消化病区和呼吸道病区;成立老年康复科,让老人能够得到更周到、更专业的医疗护理;进一步分化妇产科和消化内分泌科,独立出妇科、产科、消化内科和内分泌科,让前来就医的群众看病更方便;成立了五官科、中医科和皮肤综合科,将部分门诊科室由门诊模式和零散的住院模式向规范化门诊、住院模式转变。

此外,为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医院将急诊科搬迁至沙坝院区,在平桥院区设立急救室;儿科发展为小儿及新生儿专科,新增业务用房面积508平方米,床位从原来的45张新增到110张,分别成立了小儿重症加强护理病房(piCU)、新生儿重症加强护理病房(niCU),开展全程优质服务试点病区工程,医院职工在科室建设中始终谨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力求给前来就诊的患者创造一个准确、科学、系统的科室环境。

2011年,医院成功申报了4项黔南州科研立项,即《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壳聚糖纳米载体基因修复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成骨不全小鼠研究》、《eRCp对胆总管扩张的应用研究》、《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阿尔茨海梅病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2年,医院职工共57篇,其中4篇刊登在核心期刊;成功申报学院、省科技厅联合基金项目4项,黔南州科研立项6项,院内科研立项3项;投入专项资金100多万元,成立动物实验室和分子生物实验室。

2013年,医院又成功申报了黔南州推动科技进步先进集体1项、黔南州优秀科技人才推荐申报1项;在黔南州“3・18”科技活动日大会上,医院荣获黔南州科技进步先进集体。不断增强的科研实力,极大地促进了医院医疗水平的提升,为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带来了高质量、“低价格”的医护服务,受到广大群众赞誉。

大爱无疆负责任

不计得失去帮扶

为让县城群众也能享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2012年5月,贵阳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按照《贵州省卫生厅关于举办“四帮四促在行动,万名医师下基层”出征仪式的通知》要求,分别选派了15名业务骨干前往罗甸、三都、岑巩三家县医院进行对口支援,特别是在经济上给予帮扶医院大力支持。

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医院挤出3万多元对口帮扶资金给帮扶医院,并定期对他们进行业务指导和技术帮扶,帮助他们顺利通过二甲医院评审。同时,根据省卫生厅农卫处文件精神,选派9名技术精湛、业务能力强的医务人员组成三个医疗小分队,分别深入荔波县佳荣镇卫生院、播荛乡卫生院、瑶山乡卫生院进行对口支援,帮助乡镇卫生院发展,更好服务山区群众,成为医院践行“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的具体延伸。

救死扶伤不知倦

一视同仁暖人心

“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准则早已铭刻在贵阳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的内心深处,“一切为了病人,真心实意为病人服务”成为他们一直追求的境界。2009年,甲型流感肆虐,杨峰带领全院职工不分昼夜的工作,从设施、设备配置和资金投入上加大力度,完善黔南州传染病院建设工作,为群众提供了可靠的传染病防治保障。2009年以来,医院共收治各种法定传染病3万多例,门诊病人10万余人次。

与此同时,医院完成儿童计划免疫、麻疹强化免疫、乙肝扩大计免、甲型流感预防免疫等任务;积极参加地方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抗灾义诊,文化、科技、医疗三下乡服务的工作。2009年以来,共参加各种义诊60余次,义诊人员8万多人,免费发放各种常用药品价值20万多元。

以生命呵护生命,以心灵温暖心灵。为保证在押犯人的生命安全,根据贵州省公安厅、贵州省卫生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公安监管场所医疗卫生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医院与都匀市公安局共同建立了监管医疗“绿色通道”协作机制,签订了共建绿色通道协作机制协议书。

2012年11月末,“黔南微笑行动”在都匀市开展,医院组织力量协助杭州微笑行动慈善医院,共同为78名唇腭裂孩子进行了免费整形修复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