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50:52

人文关怀建设篇1

关键词:人文关怀师德建设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217-01

1为什么说“人文关怀”是师德建设的关键所在

什么是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其核心思想就是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

下面从两个方面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1.1从“新课标”说起

新的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具有生命的整体性和发展的能动性。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要有人文关怀,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对人的关注。教师要永远对课堂中的“人”充满真切关注和终极关怀,要让教学回归“人文关怀”的教育本质。

1.2从“师德”说起

“新师德”充分考虑了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及教师职业的属性,更加注重从教师职业特点和教师自身发展出发,强调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充分凸显和张扬理性的人文关怀。

师德建设应以人文关怀为价值引领,坚持以人为本,把“理解人、关心人、服务人、团结人、发展人”等渗透人文精神的内涵作为师德建设的重点,努力营造以“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发展学生”为主要内容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氛围,并贯穿在教育教学以及管理服务的全过程、全方位,实现全覆盖。

2如何坚持以“人文关怀”为价值引领的师德建设

2.1转变学生观念,尊重生命体

以关爱学生、发展学生为本,就是把建立全面的学生发展观作为师德建设的价值取向。

2.2抓住三个关键

(1)教学设计要凸显“人”。(2)教学实施要凸显“人”。(3)教学评价要凸显“人”。

2.3四个重点

2.3.1教师人文关怀的基础是教师人格魅力的提升

教师的工作重点不仅仅是教育教学,人格魅力的塑造也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的至理名言说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出教育的力量。

教师的人格影响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诸多制约因素中的最重要的一种。正如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人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施加影响。”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人格魅力才应该是教师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的核心内容,提升人格魅力才会成为教师人文关怀的力量源泉。

2.3.2教师的人文关怀其重要条件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育改革必须崇尚建立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不良的师生关系直接妨碍学生从学习中获得快乐感和教师执教过程中的幸福感。建立温馨的师生关系是师德建设的基础性内容,是教师人文关怀的重要条件。

新的师生关系建立在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和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师生间真诚相对,教学相长。其要求:为人师表,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保护学生人格。关爱学生,跟学生成为知心朋友;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养,与学生互相促进。

2.3.3教师人文关怀的主题是弘扬崇高师爱

师爱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育因素,是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感,也是一种无疆,理智,无价的大爱。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性给予不同种类的关爱,爱之温馨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关怀,淡化师爱的功利性,教师需要从真诚出发,让阳光进入每一个学生的心扉。

2.3.4增强育德素质是教师人文关怀的关键所在

育德素质:即育人素质,是教师必备的教育素质,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素质,是教师履职行为的重要内容,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关键指标。一般而言,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专业理念:主要包括牢固树立德育核心、学生发展为本、德育整体性和有效性以及教育是服务等基本观念,科学理解德育的本质,德育的价值、德育的过程、德育的原则等基本原理。

第二专业精神:主要包括以敬业、兴趣、毅力等为支撑的对本职工作的持久而旺盛的热情;以真诚、同情、理解、关心、公平、尊重等为主题词的亲童性以及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第三能力:主要包括德育实践能力,如计划、交流、激发、组织、评估;德育临床技能,如信任、注意和倾听、信息化、开发和鼓励、挑战和支持;德育研究能力,如反思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智慧:主要包括各种技能的综合及其运用的能力,善于发现和把握各种教机的机智,能够及时做出有效决断的魄力和具有极强亲附力和凝聚作用的魅力。

总之,教师的人文关怀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崇高的师德。因此,在师德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和发掘教师人文关怀的育人功能和时代价值。而师德的核心就是给学生提供一种人文关怀,铸就他们的人文精神,让“人文阳光”朗照他们的一生。学校应该成为充满人文阳光的伊甸园,教师应该成为播洒人文阳光的天使。

参考文献

人文关怀建设篇2

[关键词]建筑设计人文关怀空间利用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235-01

一、什么是人文精神,应该在那些方面体现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在社会的发展中广泛被提到,它指的是在各个方面对人的关爱和尊重,让人的生存能力得到提升、让人的生存意义得到升华,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和谐,让人的心态更加美好、让人的生活更加幸福。

“人文精神”是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的灵魂所在,一个好的设计师,应该让自己所设计的作品在真正意义上体现出人文精神,应该在方方面面体现出对人的关爱和尊重,通过不断发现自身设计的不足,不断的改善设计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让人们过上幸福美好的安定生活。建筑设计中的人文关怀其主旨是以人为主体,它的本质是设计,他的手段是考虑人文关怀并运用到设计中,其最终目的是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在设计中,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人性化的设计方面,就是设计师要设计出更符合人们生活习惯、有助于人们健康的室内外环境,这是现代社会设计师的主要目标。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中,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让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压力不断加大,人们迫切希望可以在公共的环境中获得更多的人文关怀,在自己私人生活的空间中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在设计中体现人文精神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将中国数千年以来的传统文化渗透在设计中,使设计充满中国人文特性,创造一种中国人文境界,以体现对中国人的精神关怀和尊重。从不同文化背景来看,无论是任何设计风格,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有的文化心理和精神文理,他们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生成、发展的,同时也反映着人类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具体的表现当时该种文化风貌。从同一文化的不同时间段来看,任何时代的室内设计都紧紧的围绕在当时的生产力和人文文化情怀周围。总之,人类的后天设计改变,都是来自于传统的文化环境,人们依据着丰厚的文化氛围改变着世界,设计着一切。因此,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设计中也是人文精神体现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二.人文关怀在客厅设计中的体现

客厅是家庭日常起居活动尤其是白天活动的公共空间,相应的对日照天然光照度要求较高,尤其是婴幼儿和退休在家的老人对日照和天然光照度要求更高,为保证有充足的日照和天然光照度条件,客厅应最先保证最佳朝向或良好朝向,应尽可能设置在南向。因为南向有最好的日照和天然采光条件,日照对客厅在冬季取暖保温是必要的。日光中包含的紫外和红外辐射对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儿童生长发育、维护身体健康、改善卫生环境都有重要作用。天然光线还可随时间的变化有效地调节人体生物钟的节奏,充足的天然采光对改善客厅内视觉环境,形成舒适宜人的环境气氛都有积极的影响,是其它因素所不可替代的。客厅布置在南向可与生活阳台相连,方便家庭成员使用阳台晾晒衣被,进行户外活动,同时也方便来访客人到阳台上观景或欣赏阳台种植,避免穿过卧室到阳台对卧室的干扰。南向客厅连接宽大阳台,其间用玻璃门、大窗户或落地窗相隔,可大大增加客厅的空间开阔感,阳台充沛的日照有利于绿化盆景种植,可形成充满自然气息和生机勃勃的空间环境气氛。南向客厅有良好的。

三、人文关怀在卧室设计中的体现

由于卧室本身的空间不是很大,所以可以大量运用占据空间小儿功能多的家具来对卧室进行布局,这样可以更好地节约地方利用空间,在卧室可以选择放置既可以作为沙发又可以当床的家具,在书柜的选择上,可以尽量选择表面平整的书柜,这样,它也可以同时满足其书桌的功能。大柜子要既可以放办公用品,也可以放衣物以及生活中繁琐的东西,这样可以整体给人一种空旷感。墙面、床单、椅套等这些方面,要注意颜色的搭配,使得颜色相互协调,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

四、人文关怀在卫生间设计中的体现

卫生间是一个功能要求复杂、使用频繁的空间,既要符合居住生活行为规律,又要达到卫生、安全和舒适的要求。卫生间除配备有卫生洁具和洗浴设备外,还要安装通风、除湿,排除废气、污水、污物的设备和设施。随着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住宅设计时应考虑在卫生间预留安装太阳能的水管通道,以免水管在建筑外墙上凌乱不堪,影响建筑外观。由于人们生活水平而使得入浴行为逐渐日常化,将浴室干湿分离将是必然趋势,可以在便器与淋浴器之间用帘子隔开,使得淋浴变得更加方便。在便器的选择上,可根据空间大小和个人习惯来选择,如果空间相对较大,可选择分体坐便器,如果空间相对较小,可选用连体坐便器。在色彩方面,坐便器尽量要与浴缸和脸盆的颜色保持一致,但颜色最好不要深过地砖,要与整个卫生间的色彩相协调。

五、建筑设计中还要注重对特殊人群的关怀

人文关怀既是民族文化的积淀,也是是时代对建筑设计的召唤。建筑环境设计呼唤人文关怀,“无障碍设计”就是人文关怀在建筑设计中的充分体现。关爱弱势人群、构筑无障碍城市,已成为城市现代化及构建平等、友爱、相互尊重的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城市的社会文明化水准。无障碍环境设计的目的在于确保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人群行动的自由,扩大其行动范围,使其能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成为可以贡献社会的公民。

结语: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不断适应人们的新要求,不仅要让人们生活的更加舒适,还要在节约空间、节能、环保等方面发展,以适应时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程唯.浅谈建筑设计中的人文体现[j].大家,2011,03:39-40.

[2]王小婷.建筑设计要注重人文关怀[j].新西部.2010,08:150.

人文关怀建设篇3

关键词:人文关怀;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一、充分了解高校教师队伍的特点

高校教师岗位明显的职业特征:一是示范性――不仅表现在教师的思维方法、工作态度,而且表现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二是创造性――在不仅体现在教学改革、科技研发工作方面,而且是现代社会的思想库和经济发展的智囊团。

高校教师作为人力资源的一种特殊形式,除具备人力资源的能动性、智力性、时效性、社会性、再生性等一般特征外,还具有其自身独有特点:第一,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占比大。高校的首要目标是培养人才,要培养人才必须有能“传道、授业、解惑”的博深知识人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现实的到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也伴随着我国高校“迎、评、促、建”工作的开展和“211工程”、“985计划”的落实,更主要的是社会对高等教育水平提升的要求,高校教师的进入门槛越来越高,一般国办院校都要求入职者学历最低在研究生。2004年全国高校1731所,教职工161.07万人,高学历硕、博81.99万人,占比50.9%。2003年全国高校专任教师74.92万人,高职称教授、副教授29.66万人,占比39.6%。第二,较强的自主创新意识。教学和科研作为高校教师的主要工作职责,要求教师在理论研究、学术拓展领域具有独到的建树,知识更新要快,创新意识要强。理论创新反映教师的科研水平,教学实践创新表现的则是教学水平。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高校教师需要掌握本专业内最新知识,了解学术动态,不断创新理论与教学。第三,高层次需求动机。高校教师更有一种表现自已的强烈欲望,这种自我表现是让别人认可自己的学术与观点,他们工作不仅是为了工资、福利等物质需求,主要的是有着发挥个人特长、成就事业、体现自身价值的精神追求。第四,劳动成果难以量化。教研与教学都属脑力劳动,其劳动过程是无形的,劳动场所也具不固定性,劳动步骤也不具标准化,工作过程无法监控无法考量;工作成果一是科研成果,第五是培养人才的数量与质量,科研成果的应用和人才的质量(水平)都具有滞后性。所以,无论从教师工作的过程还是结果方面,对其量化是很难的。

对高智力、高知识水平、需求层次以尊重和自我实现为主这样的阶层,显然用泰罗的“胡萝卜加木棒”式管理是毫无管理功效的。在充分激发“第一资源”潜能,各组织极度重视人力资源工作的今天,即使是强调将人当作“人”来管理的人本管理思想也远非是对这样阶层的管理方式的首选,因为虽然人本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但终究是一种对人的管理,将人作为被动主体。而人文关怀则是在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前提下,更多地给予关怀,将人看作主动的主体,通过关怀、体贴、心理的共识,以期达到工作的默契,使人的主动性由衷地发挥。

二、系列化地体现“人本”制度安排

在我们组织内,有两种规则:一种是以制度表现出来的,我们可以叫它显规则,显规则是刚性的;还有一种是制度没有涉及,但我们现实中又存在的,是一种没有完全显现出来的,我们可以叫它隐规则,隐规则是柔性的,在组织内不是靠明文规定规范的,而是靠文化、道德、意识等制度以外的无形的手控制的规则。任何学校要发展,都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切合本校实际的管理制度。学校沿着管理制度的轨道才能有效地运转。制度管理,简单地说,就是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权。制度不仅包括不需讨论的制度,如校规校纪;还包括民主讨论的制度,如教代会讨论制定的内部奖惩管理方案等。所谓制度无情,是指对于违反制度的人就应该依照制度规定实施奖惩,是刚性的。制度的刚性并不意味着制度本身冷冰冰、裸,制度从制定时就充分考虑人性化,体现人文关怀。

第一,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给全校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学校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它规范了全体师生的言行,为良好校风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所以,制度只有合情合理才能被执行,只有被大多数人认可才不会在执行过程中打“折扣”。第二,就制度形成的过程,广泛征求意见,发扬民主,充分讨论,让广大教师参与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避免制度脱离实际,从而保证制度的科学性,使制度更加完善,使决策更加科学,这有利于教职工统一认识,沟通感情,为制度的贯彻执行奠定基础。第三,制度执行过程在开放、在充分调查取证的情况下,才依法行事。只有我们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才会使受教育者认识自身错误,才会使他们心服口服,才有利于错误的改正。第四,要避免“简单从事”,规章制度约束人行为,当有人违反了规定受处罚后,要有针对性地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提高其思想认识,明确其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直至其心服口服。对于一些带有普遍的问题,还得提前对全校教职工进行教育,以防违纪泛滥。第五,在制度推行过程中,遇到阻力的时候,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显规则与隐规则产生摩擦甚至冲突的时候。而这种摩擦和冲突恰恰就是我们制度向“人性”转变和“沉淀”过程中较为明显和突出的一种表现。换句话说,实际上,在组织内,由自然的隐规则与显规则的碰撞,并逐渐将部分隐规则转变为显规则的过程就是我们制度更新、制度沉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重审制度,找出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并及时修订。

三、人文关怀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每一环节

1.人力资源的获取包括职位设置、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录用环节。传统的观点认为职位是根据组织的战略和目标设置的,现代的职位设置在强调考虑组织战略目标的前提下考虑组织中人的综合能力分布,即“因事设岗”与“因人设岗”相结合。因人设岗体现了充分考虑组织中人的因素,使组织中现有人力能够“尽其才”;人力资源规划审视组织战略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和现有人力资源的状况,为未来人力资源发展指明道路,激励人员走向组织需要的、职业化的道路;招聘即使合适的人充实到合适的职位;录用从手续办理、入职教育课程设计都以人为中心。

2.人力资源的保留包括评估、薪酬与激励、团队建设环节。评估的目标是提升,即通过个人能力的提升实现组织能力的提升,体现对人的肯定(绩效高的进行奖励,绩效低的安排与其能力相适应的职位);薪酬设计兼顾外部、内部及个体间的均衡,薪酬本身是一种激励,而激励是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的;团队的主体是人,团队建设的核心是人才建设,人只有在备受关怀的环境中才能与组织共和谐。

3.人力资源的发展指人力资源的开发。高校设置多职业通道,让教师从入职始就能够选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同时高校提供针对性的职业化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与专业素质。

人文关怀是一个广泛的领域,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始终将人放于第一位,同时重视日常工作每一细节,管理者从情感上多投入,加强与教师沟通,倡导“情感管理”,有了人文关怀,教师感觉到了组织的重视,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不仅个人积极奉献,而且关心组织的发展。

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

参考文献:

人文关怀建设篇4

[关键词]

所谓人文关怀,是指人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关注,探索和解答,它是与科学理性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主要是对人的价值,人的个性,人的尊严,人的地位,人的发展与人的自由的关注,看护和尊重。人文关怀是核心是对人的精神价值的重视,对人和人格的尊重,对人的利益的维护,对人的需求的满足。公共图书馆的人文关怀是指图书馆在利益自身馆藏资源及其所能获取的信息资料为广大读者提供优雅环境和优质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特色的管理和服务范围。图书馆人文关怀是指图书馆发掘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和潜力,形成独特的人性化服务管理模式,更好地位读者营造人性化的服务环境,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质量,充分满足不同群体读者的各种需求。

一、公共图书馆人文关怀服务模式的核心思想及其重要意义

公共图书馆人文关怀服务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图书馆在发展目标、制定计划、理论研究、建立机制等工作实践中,充分利用自身馆藏资源及其所能获取的信息资料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同时,极大程度的体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全面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理念,以周到细致的服务,诚挚热情的态度,微笑和蔼的举止,公平尊重的原则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和员工的合理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体现人的关怀。真正做到一切为了读者,为一切读者,满足读者对图书馆的一切合理需求。将人文关怀理念作为图书馆发展的指导思想。其意义:首先,有助于每个读者平等享有?图书馆公共资源的权利。图书馆是一个向社会义务提供文献,信息,传播教育的社会文化公益机构,尽管社会存在某种等级差别或不平等和不公平,但图书馆却是跨越这些障碍的场所,每个人不因社会职务、民族、还是弱势残疾等都应受到尊重,共同享有平等的服务和人文关怀。其次,有助于塑造图书馆的良好社会形象,唤起民众的求知欲望。建设人文关怀服务模式就是要求图书馆真正做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服务人性化、个性化。通过规范的管理和服务,在广大读者的心目中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使之成为一笔无形的财富和城市公共事业的知名品牌。良好形象是提供信誉的基础,图书馆形象的优劣取决于两个评价指标,一是知名度,是量的指标。二是满意度,是质的指标。图书馆知名度是通过高质量高水平的信息服务反复植入读者的感受之中,经读者长期体验而产生的认同感。满意度是图书馆以其特有的功能和人性化服务赢得社会普遍赞誉。享有较高知名度满意度的图书馆就会更大程度地唤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吸引人们更好地利用这块资源,达到求知目的。再次,有助于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增强员工的职业自豪感。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信息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人们自然用一种近似苛刻的目光看待一切,来评价各行各业的服务。因此,图书馆如果缺乏人文关怀意识,就不可能为读者提供人性化服务,就会失去公益事业在和谐社会中应有的作用。建设人文关怀的服务模式,可以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可以激发管理者和员工的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从而推动整个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二、如何建设图书馆人文关怀的服务模式

1.人文关怀体现在服务理念上

图书馆服务理念是图书馆价值观的凝结和提炼,它决定了图书馆的行为目标和发展方向。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图书馆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也显而易见,这里又经济不发达投入不足的因素和问题,其关键还是服务理念的滞后,导致服务水平的落后。服务理念成为阻碍图书馆向人性化服务模式跨越的瓶颈。人文关怀理念体现的是“以人为本”,核心是对人的关怀、尊重和信任。对读者而言,图书馆是文献信息服务机构,在供需关系上读者是主体,图书馆是客体,图书馆在服务工作中要以读者作为服务的主体,绝不能本末倒置。图书馆真正的主人是它的读者,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包括收集、整理、保管以及提供的功能都应为它的服务主体服务。图书馆的管理者必须牢固树立“一切为了读者,为一切读者”的服务理念,从尽量满足读者的根本需求出发,从服务的内容、方式、制度、流程等方面实现转变。

2.人文关怀体现在管理机制上

图书馆人性化管理也好,制度化管理也好,二者都是图书馆管理的较好模式,如果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将是图书馆管理的最佳管理模式。那么如何实现人性化管理模式与制度化管理模式的最佳结合呢?应坚持以人性化管理为本,以制度化管理为辅,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把人文关怀的思想理念渗透到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作为一条主线贯彻始终。在图书馆发展规划、工作目标、管理制度等机制设计上要始终坚持围绕人文关怀这一主导思想,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并以相应的制度做保障。把人文关怀的内容和制度化管理的内容融为一体,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使各项规章制度更为科学,更具人文色彩,更加符合人性化发展的需要。如果图书馆规模小,可粗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业务部门,分别负责各自专业领域的信息采集、整合、咨询、传播的工作,每一部门应单独履行采访、编目、借阅、咨询、信息加工等职责和任务,各部门融书、报、刊、电子文献于一体,直接对读者负责,不再有单独的采编、流通阅览等部门。如果图书馆规模较大,业务部门可按《中图法》进行学科分类。这样以学科为核心的平行组织减少了管理环节,使读者只需接触某一专业窗口,便能得到与其专业相关的所有书籍、期刊、报纸或网络、光盘等电子媒体中的信息,减少了读者在各个部门来回奔波的麻烦,也使图书馆能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提供了读者的阅览效率。这种便捷读者的管理机制附加员工人文关怀的服务意识,会给读者带来美好的向往。

3.人文关怀体现在图书馆队伍建设上

公共图书馆推行人文关怀的服务模式,成败与否,关键取决于馆员的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素质、业务水平、服务意识等综合能力。一方面加强馆员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只有馆员对专业有着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保证对业务知识的孜孜以求。学有所长是爱岗敬业的基础,也是人文关怀理念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应建立有效的馆员培训和岗位轮换机制。促进馆员整体知识结构的更新和提高,培养具有丰富网络经验的咨询人员,为读者提高信息导航,引导读者获取有效信息,引入竞争上岗机制。新技术的应用、馆藏资源的整合、组织机构的重组必然对普通管理人员的需要量减少,对高层次计算机网络管理人才需求增加。通过竞争上岗,激发馆员抓紧学习不断提高危机感和紧迫感。以适应新时代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管理者更要在员工身上体现人文关怀。这是构建人文关怀模式的重要内容,只强调对读者的人文关怀是不全面的。在构建人文关怀模式的同时,必须首先健全人性化的内在式管理模式,在尊重人、重视人、理解人的基础上管好人、用好人,真心实意地关注并积极解决好员工的切身利益。在决策上充分发扬民主,在管理上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建立起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员工与读者之间相互尊重、理解、信任、支持的和谐人际关系,使员工有一种归属感,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形成图书馆生存发展的内聚力。

建设公共图书馆人文关怀的服务模式,是现代图书馆信息服务向纵深发展的有效途径,它遵循“以人为本”“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倡导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将人文关怀思想渗透到图书馆建设规划、管理机制、服务规范等各个环节,有效地拓展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内容、服务形式和服务领域,切实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树立了公益事业的良好社会形象,极大激发了读者的求知欲望,并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甘鹏飞.试论高职院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创新。图书馆论坛2006(4)

[2]黄连庆.培育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服务文化。图书馆学刊。2005(4)

人文关怀建设篇5

一、在企业变革中思想政治建设中引入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发展,企业也在不断发生变革,在企业变革以后,企业结构得到了一定调整,但却对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和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一定影响,甚至使企业员工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偏移,以至于造成很多不利因素:

首先,使员工对工作失去信心,有些员工想通过不断的努力工作将自己的才华展示出来,最终获得职位提升,但经过长期工作以后,这种愿望一直得不到实现,最终对工作失去信心。其次,由于员工长期从事同一项工作,工作内容单一,薪资水平低,福利待遇差,就会使员工对现有工作产生厌烦情绪,还有些员工会因为长期从事这样的工作感到满足,不求上进,缺乏一定的忧患意识。第三,有些员工由于薪资待遇等问题还会产生不平衡的心理现象,将自己与社会其他成员相比较,引起对企业的不满,最终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

这些都是企业变革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消极的情绪会使企业部门职能受到限制,这就需要在企业思想政治建设中加入人文关怀,从员工角度看待问题,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此外,如果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缺乏人文关怀,就会使企业思想政治教育达不到应有效果,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利于企业发展,降低企业凝聚力,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下降,同时,还会使企业整体向心力下降,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占有任何优势。

二、在企业思想政治建设中加入人文关怀主要措施

(一)在企业思想政治建设中加入人文关怀的原则

当企业发生变革以后,员工就会产生一些不良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采取相应措施做出调整,如在企业思想政治建设中加入人文关怀。加入人文关怀就是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添加人性元素,实现政治与人文关怀并行。达到这一目标,就要遵循以下两点原则:

1.遵循人性化原则

要看到员工的主体地位,在思想政治工作充分体现员工的价值,使员工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使员工能够自我认识、自我调整,更好的为企业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领导人要与员工平等对话,尊重员工,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企业领导人与员工之间构建良好的沟通桥梁,让员工主动参与到企业建设中。

2.遵循个性化原则

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中也要看到个性的存在,根据员工的性格、学历、家庭状况区别对待,找到最适宜的方式展开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这种个性化对待,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效能。

(二)在企业思想政治建设中加入人文关怀的措施

1.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在细节处体现人为关怀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在细节处体现人为关怀精细化、系统化、标准化,已经成为当今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共识。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也是如此。360度关怀是人为关怀的重要精髓,对于员工的生活、工作等的细节进行关怀,一方面,可以感动员工,让员工体会到企业对于员工的关注,提高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感以及归属感,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全方位的关怀员工,有助于促进企业把握每一位员工的思想动态,从而促进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的发展的掌控,有助于促进企业管理者更好的认识企业的竞争实力,从而做出最为正确的决定,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2.不断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

在当今时代,市场环境下,员工作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不断的加强人为关怀,从而安抚员工,维护员工的正当权益,从而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点,主要是:一是,企业要重视沟通,针对心理危机的不可预知性,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网络、等多媒体,全方位的进行观察,及时的发现员工的心理变化,并且同时要针对员工的心里危机,进行协调,促进员工心理与工作的平衡性。二是,更加突出关怀。在当今时代,人的作用更加的突出,认得重要性受到了企业的广泛关注。在工作中,企业不断的改善工作中的硬件以及软件,提高员工的工作幸福指数,从而不断的稳定员工,促进企业运用的稳定性。

人文关怀建设篇6

淮安市淮阴医院

[摘要]目前我国的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显著增加,医患矛盾作为社会主要矛盾之一逐渐升级,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将人文关怀思想融入医院工会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显著改善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本文将对人文关怀思想的科学内涵和人文关怀在医院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同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方法和举措,并指出需要注意的问题。

[

关键词]医患关系;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

近些年来,我国医患双方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医患矛盾逐渐升级,医患纠纷数量显著上升。医院的一些医护人员态度较差,对患者缺乏耐心指导和解释是主要的医患矛盾之一。因此,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改善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是改善医患关系、解决医患矛盾的一个重要举措。加强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思想教育,可以从根本上缓解医患矛盾,解决医疗纠纷。

1、人文关怀思想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七大思想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建设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人文关怀思想建设是我国思想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人文关怀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和对人的关怀。其基本要求是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注人的主观感受,满足人的发展需求,关怀人的精神生活。在医院思想建设工作中,人文关怀思想主要体现为逐渐增强医护人员人文关怀意识,关注患者的多方面、多层次的的需求。一方面要关注患者物质方面的需求,在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经济状况和医疗费用的接受能力;另一方面要关注患者精神方面的需求,要耐心地向患者阐述病情,分析治疗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医疗期望值。医院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思想建设应该旨在从根本上提升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意识,即拥有以患者为本的意识,在医疗过程中关注患者的主观感受,切实考虑患者的基本利益。如果医护人员能从患者的切身利益出发进行医疗过程,那么解决医患矛盾、建立医患信任指日可待。

2、人文关怀在医院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的重要性

2.1缓解医患关系、建立医患信任

目前的医疗体制下,医护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占据着相当大的主动权,由此而来,部分医护人员对待患者的态度非常差,在医疗过程中缺乏对患者的关怀和耐心指导,直接导致了许多医患矛盾的产生。随着患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医患矛盾逐渐升级,医患纠纷数量显著上升,因此,加强医护人员思想建设是目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之前已有的统计学案例表明,将人文关怀应用于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中,可以显著改善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增强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关怀意识,逐步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从根本上缓解医患关系、解决医患矛盾、建立医患信任。因此,医院工会应积极发挥其思想建设作用并对医护人员进行人文关怀教育,为创建一个和谐的医患关系贡献一份力量。

2.2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治疗效果

医患之间的不信任、不理解不仅会导致医护人员工作效率的降低,还会导致患者治疗效果的下降。通过将人文关怀应用于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中,从根本上提高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意识,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治疗效果。一方面,医护人员增加对患者的关怀,就病情和医疗不确定因素向患者耐心讲诉,可以在做一些医疗决策时节约大量的时间,缩减治疗周期;另一方面健康的医疗过程离不开患者全方位的配合,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切实关怀,可以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从而患者会积极配合医疗人员的治疗,在这样的医患关系下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3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和谐社会

目前我国的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显著增加,医患矛盾作为社会主要矛盾之一逐渐升级,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将人文关怀应用于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中,可以提升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意识,从根本上缓解医患关系。和谐的医患关系是社会稳定、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要素之一。因此,将人文关怀应用于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中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和谐社会。

3、人文关怀在医院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的方法和举措

3.1加强工会职工思想建设

加强工会职工的人文关怀思想建设、提高工会职工的基本素质是将人文关怀应用于医院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基本要素。首先,工会职工要加强自身学习,加深对人文关怀思想科学内涵的理解,深刻认识到加强人文关怀思想建设的重要性,拥有加强医护人员人文关怀建设的主动意识;其次,医院医护人员都是高素质的知识分子,在进行人文关怀思想教育时,要充分结合医院职工的特点,采取合适有效的方式方法,同时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方式。

3.2将人文关怀建设融入集体活动

将人文关怀建设融入集体活动中,是加强人文关怀建设的一个重要方法。其一,医院工会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人文关怀建设主题活动,在一次次主题活动中更好地认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其二,医院工会可以通过会议、讲座、宣传板报等方法对人文关怀思想进行宣传,逐渐帮助医护人员将人文关怀内化为一种个人意识;其三,医院工会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在活动中逐渐向职工渗透人文关怀意识,让人文关怀思想逐渐成为医院的一种集体文化。

3.3建立完善的人文关怀机制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群众反映机制,通过群众反映机制,医护人员可以了解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其次,要建立健全的人文关怀网络,要把人文关怀思想建设贯穿、渗透于各级各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最后,在医院组织内部,要建立健全的人文关怀机制,加强组织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帮助人们解决思想情绪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4、人文关怀在医院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的注意点

首先,医院工会对医护人员进行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建立在一定的人文关怀的理念的基础上。工会职工树立人文关怀理念对开展思想政治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应注重对医护人员工作和生活的关怀。另外,需要树立一个平等的理念上,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够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其次,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更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医院工会应该从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出发,建立完善的收入分配制度和人才奖惩制度,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在解决好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随着我国医疗纠纷数量的显著增加,缓解医患关系、解决医患矛盾迫在眉睫,需要得到大家共同的关注。解决医患矛盾,建立医患信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方面需要患者拥有合理的医疗期望值,正确看待医疗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逐渐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另一方面还需要医护人员在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注重自身的思想政治建设,将人文关怀思想融入医疗过程中,为建立一个和谐的医患关系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方道宽.人文关怀在医院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4,23:382.

人文关怀建设篇7

【关键词】医院管理工作;人文关怀;转变意识

1、把人文关怀融入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1.1符合新时期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单纯依靠“利益”连接起来的经济活动已经不是时代的主流,在经济活动中,人越来越受到重视,换句话说,经济活动已经逐渐进入了“情感化”经营时期,“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因此重视人文关怀,把人文关怀融入医院管理工作之中是符合新时期医院管理工作发展需要的。人文关怀是医院文化内涵的载体,是医院与患者、医院与员工、员工与患者之间情感的桥梁。尊重人性,让人文精神引导着医院的管理行为,让医院管理中处处体现人文关怀也可以让医院更有竞争力。让患者在接受高水平的医疗技术治疗的同时,让其得到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与现代医学模式的需求相符,也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突出体现。

1.2体现医院的宗旨,促进医院发展

现代医院就是要与民众利益相关联,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医院管理中,鼓励和倡导医疗的人文关怀,可以为人民带来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正是医院的宗旨的最好体现。另一方面,医院要想长期的发展,走在时代的前列就必须要重视人文关怀。把人文关怀融入到医院的管理之中,是避免医闹事件的重要手段。当一个医院真正的重视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把患者的需要放在了第一位,笔者相信当患者感受到了医院的关怀,他们会更加理解和相信医院。这样一来,医患矛盾将被大大的减轻,医院和患者的关系将得到改善,融洽的医院环境将指日可待。事实上,医院不能只关注于技术实力的提升、高新技术设备的引入,而是把技术实力和人文关怀这两只拉动医院发展和腾飞的翅膀都给予高度的重视,那么,医疗人文关怀也可以促进医院的不断发展。

2、建设人文关怀的医院管理的方法措施

2.1改变传统观念,树立正确意识

建设文化关怀的医院管理首先要从意识形态、思想观念方面开始,改变传统的“大国心态,医院说了算”的观念。医院的服务质量一直不高,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医院工作者的思想观念不对。医院工作者不知市场竞争的残酷,在管理服务中不知道如何进行完善和提升,就导致了医院服务落伍的现象。人文关怀的医院管理要求他们树立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放弃优越感,正确的认识医疗现状,用人文关怀来武装自己,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平。

2.2与医院文化建设相结合

医院管理要与医院文化建设工作紧密的联系起来,把人文关怀作为医院的文化理念在建设医院文化建设中充分宣扬和传播。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推动医院文化建设,来促进医院管理的发展。医院管理层在市场竞争和对外交流中独断感受到文化建设和文化经营的重要意义,在医院的管理中,有意识的开展一些增强医院文化的活动,一方面可以促进医院文化的建设,让医院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也将极大地促进医疗质量管理,让人文关怀的理念深入医院工作人员的内心。例如,编制医院员工读物、制定岗位行为规范,定期举行医院文化讲座、制作医院人文理念宣传片等。这些建设医院文化的活动就是形成医院精神理念,宣传人文关怀的有效方式。把人文关怀与医院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用人文理念来丰富医院文化的内涵,有助于医院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用文化建设活动作为载体,传播和宣扬注重人文关怀的医院管理理念,促进医院管理的发展。一举两得,这样的模式值得推广。

2.3医院管理与医院使命相联系

医院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作为医院管理的核心,强化医院日常管理,完善规章制度,促进改善医患关系。医院的使命是治病救人,挽救生命,让医院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和理解作为医院和医护人员的使命,将打击收受医药回扣等不法行为,形成依法行医、廉洁行医的氛围。在医院管理中,让医务人员强化廉洁自律的意识,倡导健康积极的医德风尚,坚决抵制不良风气,也是人文管理的重要落脚点。在基层科室中,鼓励佩戴党徽上岗、自觉接受监督等等都是促进医院管理的有效方法。让医院工作人文对学医的目的、作为医疗工作者的责任进行积极的思考,让其形成正确的认识,是从根本上解决医院矛盾,建设和谐医院的途径。

3、结束语

总之,把人文关怀融入医院管理工作是符合当今时代需要、促进医院发展的方法和措施,医院应当从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入手,用把医院管理与医院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措施,让人文关怀真正成为医院发展的助力。

参考文献

[1]吴琳珊.人性化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06)

人文关怀建设篇8

ZengZheng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610059)

(theCollegeofearthSciences,ChengduUniversityoftechnology,Chengdu610059,China)

摘要:本文将国内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现状进行对比,分析了国外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践现状和经验。从理论发展、队伍建设、实践发展三方面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做了展望。指出教育者可以结合国外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经验,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发展开拓新局面。

abstract:thispapercomparedthepresentsituationofhumancarein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athomeandabroad,analyzedthestatusandexperienceofforeignhumancarepracticein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Fromthetheoreticaldevelopment,teambuilding,practicedevelopment,itlookedintothehumanecarein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ourcountry,andpointedoutthateducatorscouldcombinetheabroadexperienceinhumancare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andopenupanewsituationforthedevelopmentofhumancarein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教育实践发展

Keywords:humanecare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educationalpractice;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7-0238-02

0引言

全球信息化沟通联络随着经济一体化飞速发展,变得日渐平常,当今时代,全球人才培养任务不论是理念还是实现途径都正在发生重大变革。为了更好的适应全球化经济进步的飞速脚步,融入国际社会增强民族影响力,人才的培养固步自封的时代早已远去,随之取代的是相互交流学习,不断总结摸索,开放式、现代化、前瞻性的教育理念。探索国外高校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生管理方面的现实走向以及实践途径,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未来发展趋势,学习、借鉴国外高校科学、完善、有益的做法与经验,从而进一步理智、科学、完备、切实地加强和改进我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当前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所面临的一项富有挑战性、科学性、前瞻性的重要课题。

1国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践现状及经验分析

1.1从内容和形式上来看教育目标的确立时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确立的前提,美国高校在大学生培养目标上,确定为以下六个方面:体力发展、智力发展、情感发展、精神发展、职业发展、社会发展,其中大部分教育内容都涵盖充分的人文关怀因素。体力发展重点是通过日常运动课程的设置使大学生通过锻炼和参与具有健康的体魄;智力发展是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机制,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衔接,配套相应评价体系,通过教育活动的开展开发受教育者智力潜能的教育活动。情感发展是指要求学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对未来生活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能共自由充分的表达情感,同时善于理解和接受他人情感,获得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精神发展是指要求学生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且学会不断思索人生的意义和目的。

职业发展在美国教育中重点表现为起点较早、科学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有同名书籍对职业规划做了一个比较好归纳总结。科学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确保了大学生对未来工作和自身特点进行更好匹配。

通过对美国高校大学生培养目标的内涵分析,从具体描述上缺乏对“思想政治”以及道德品德的明确体现,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育教学具有明显的德育教育倾向和思想理念引导的倾向。

1.2从实践途径来看美国教育实行完全的学分制,将学生所必须完成的课程氛围三个方面:普通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在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大纲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人文关怀教育理念也融合在相关教育内容中得到充分体现和考虑。历史课程、政治课程、哲学课程、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人文社科类课程等具体课程的开设,系统性科学性的加强了美国大学生在祖国历史、政治制度、人类发展、职业道德、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综合提升。活动的积极开展方面,积极融合人文关怀成分,学校支持和教师指导相结合,通过活动的开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道德观点的灌输,通过具体行动,对学生行为习惯、情感关怀、兴趣培养进行关怀,包含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国际和平教育、宗教知识教育、人道主义教育。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借助于庞大的学生事务管理机构,专业程度较高,专职从事学生事务管理,并成立专门机构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工作分配。搞笑事务管理内容丰富,涵盖学生学习过程的诸多方面,并且在机构设置方面,根据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容进行专业分工,针对工作内容特点的不同进行工作类型的区分,设立专门部门,由具备相关专业的专门人士进行负责。

2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之展望

总书记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我们的大学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教育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这是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面向新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经济特色的历史条件下,将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新的情况、新的要求,确保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崇高目标得以全面良好的实现,人才培养和思想保证上坚持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永不退色,是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民族强大兴旺的重大历史性课题。

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完善的过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体系进一步实践和完善的过程,人才的培养在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新的发展下强调人文关怀方面的不断强化、实践,弥补缺失,增强人文关怀在实际教育成果中的积极作用。

2.1理论发展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体系的发展、实践和完善是由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水平、国家整体经济水平、学生发展特性所综合决定的,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体系的理论发展、内容完善、方法探寻、途径开拓是随着客观条件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也必须进行进步和调整,适应社会的进步程度、学生的变化发展和社会的要求变化,需要不断的进行调整和改革。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体系理论发展方面,结合时代特征,围绕国家建设发展,在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强调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强调道德品德教育,强调真、善、美的品格塑造,引导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现状,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增强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情感能力,建立正确稳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益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理论体系还应该增加在未来发展中可能出现的人文关怀内容和心理疏导部分的理论构建,结合国外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方面的实践经验,强调德育内容、政治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当今社会重大事件频繁发生,自然灾害不断涌现,政治动荡激烈,西方敌对势力针对青年的成长将有预谋的进行各种思想动摇行动,未来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体系中政治内容的积极引入势在必行。通过历史课程的开设,增强学生身后的爱国信念,热爱祖国,具有公民优越感和自豪感,坚定为国家建设民族发展奋斗作贡献。

2.2队伍建设篇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作为两个首次出现的新名词和思想政治工作联系在了一起,透露出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十六号文件的下发以及总书记讲话充分表明人才培养对国家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化进程迫在眉睫,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的重要课题和方面,而人文关怀理念的确立成为专业化程度检验的重要标准。

专业化队伍建设需要从各方面进行协调,共同配合完成。管理内容的合理分化,在职前后的重点培训,机构的专业设置,配套设施的齐全完善等等。在专业化队伍建设上,以“专业化、终身制”为基本目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理念下,充分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理念,并充分运用于教育实践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体系建设工作纳入高校教育发展建设任务的重点,从文件支持上、经费配套上、职业规划上进行综合完善,培养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具备爱岗敬业、服务至上、品德高尚、心理健康的基本素养,建立人文关怀教育理念,拥有相关领域的专业学习,经过专门训练,成为一支具备高素质、高修养、高学历的专业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工作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环节中。

2.3实践发展篇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未来展望,实践成果是理论加强、内容完善、队伍专业的检验途径,通过具体实践的落实开展,注重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的综合人文培养,重视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学有专长,立志成才,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发挥最根本的思想教育引导作用,“人文精神需要我们永不停歇的养育”①。要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科学理论融合为形式多样的实践途径,使学生通过广泛接触社会、参与服务、体验情感、增进交流,了解国情民情,认识国家现状,增强国情意识,激发爱国热情,培养群众观点、树立服务意识,保持艰苦奋斗,引导他们坚定地对国家发展保持应有的信心,坚持社会主义基本路线,建立一条与实践相结合的成长道路。通过社会活动和社会环境的广泛熏陶和历练,启迪和激励开拓进取、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竞争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与成就意识,树立服务社会的健康理念,为面对社会的选择和接受实践的检验作必要的精神准备,立志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兴旺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借鉴和参考国外优秀经验的过程中发现,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践发展必须通过专业化教师队伍通过实践性和服务性的实践活动开展,进行实际指导,言传身教,才是更为高效的教育途径,通过校内校外的各种实践活动开展,学生得到基本锻炼,了解社会发展,协调个人愿望,进一步实现德育、智育、心灵的协调发展。

围绕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体系构建,理论依据完善,具体内容丰富,实践途径科学有效,结合国外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经验,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当前以及未来发展开拓适应新世纪要求的新局面,在为祖国培养造就千百万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创造性人才的崇高事业中,发挥应有力量。

注释:

①张祥云.人文教育特点新探[J].高等教育研究,1996,(6).

参考文献:

[1]劳逊.世界德育演进视野里的中国学校德育.当代青年研究,1996,5.

[2]王啸.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公民教育.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人文关怀建设篇9

abstract:thisarticledescribedtheimportanceofstrengtheningthemedicalhumanismconstructionandhumanecarefromthemedicalhumanismandhumanecarepointofmedicalpersonneltothepatients,emphasizedthemedicalhumanism,andimplementedtheconceptofhumanecaretomedicalservices,soastomakepatientsatisfaction,reallyprovidegoodserviceandmakeeffectiveness.

关键词:医学人文精神;人文关怀;心理疏导

Keywords:medicinehumanism;humanecare;psychologicalcounseling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7―0289―02

0引言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身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生命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医学人文精神是人类挚爱生命,在医学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是反映人类对生命根本态度的精神。加强医学人文精神建设,倡导医学的人文关怀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主旋律。加强医患沟通,将人文关怀通过医务人员的言行和行为融入到临床工作中,引导医务人员尊重、关心、理解、体贴病人,增强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建立良好的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从细微处入手,学会倾听、交流与沟通,了解病人的痛苦,明确行医目的,认真思考自己的追求。凡事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具体工作时,就能巧妙的了解患者的心。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使患者得到抚慰,为他们排忧解难。用真情和诚挚的行动赢得广大患者的心,接近与患者的距离,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其提高生活质量。

1医学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

1.1人文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的定义

1.1.1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身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生命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正如周国平先生所言,“人是最重要的,人是最根本的,把人放在中心,这样的一种思想就叫人文精神,人文主义”[1]。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区域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在西文中,“人文精神”通常译为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其核心思想是:①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②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③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

1.1.2医学人文精神是人类挚爱生命,在医学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是反映人类对生命根本态度的精神。

1.2人文关怀的定义人文关怀又称为人性关怀、关怀照护、爱护[2],是指对人的主体、地位,对符合人性的需求,生存状态,生活条件以及保障的关注,着重强调尊重患者情感世界、尊重患者意愿、追求医学人性化、重视情感因素的倾注,倡导真善美。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

2加强医学人文精神建设和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在医疗卫生事业迅猛发展的时代,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学的职业要求医务人员在专业学习上,踏实谦虚,厚积薄发;与患者的沟通上,清晰准确,更重要的是,让患者明白医务人员是设身处地为他着想;无论患者卑微、权贵,无论贫穷,巨富,道德水准,文化背景等,均一视同仁。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的灵魂,人文关怀是医学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

①加强医学人文精神建设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是培养医学高素质、高技术人才的需要,是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需要。②加强医学人文精神建设,注重医学人文关怀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主旋律,它不仅仅是对医务工作者的要求,更是对整个医疗卫生的建设和发展的期望。③加强医学人文精神建设,在全体医务人员中树立起医学人文精神是预防医疗纠纷、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环节[3]。倡导医学人文精神,重视医学人文关怀,是新世纪医院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2.1医务人员人文关怀是赢得患者满意的重要基础医学人文关怀贯穿着历史,三国时期的东吴名医董奉心怀慈悲,为贫苦病人精心诊治,关怀备至,为治病既不收费,也不收礼,只要求被诊治者在其门前空地上栽一棵杏树作留念。数年后,杏树蔚然成林,独成一景,“杏林”成了医学人文关怀的千古佳话。对于疾病,患者与医生之间的视角往往不同,在医生看来很平常的病症,有时患者却感觉很严重。其实,医生不是治病,而是医人。职业的性质决定了医生不仅要关心患者的“病情”,更要关注患者的“心情”。患者不良情绪易导致自身病情加重,如果医务人员能适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加强医患沟通,将人文关怀通过医务人员的言行和行为融入到临床工作中,使患者掌握疾病的保健知识,提高遵医行为,减轻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更好地促进疾病的康复,赢得患者的满意。

2.2医务人员人文关怀是和谐医患关系的必要手段随着医学科学发展的不断深入,各种现代医疗仪器、设备的使用,提高了诊断的精确性,以致医生们对疾病的诊疗越来越依赖仪器设备,失去了与患者彼此间的交流与沟通。使高新科技离临床越来越近,医患关系却越来越远;引进一流设施设备越来越多,人文关怀却越来越少。易造成医学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的缺失。加强医学人文精神建设,在医务人员中树立医学人文精神,注重人文关怀是预防医疗纠纷,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医患之间和谐的重要环节和纽带,它可引导医务人员尊重、关心、理解、体贴病人,增强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主动配合治疗。因此,人文关怀是化解医患矛盾,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最好方法。

2.3医务人员人文关怀是重塑医务人员形象的希望医学人文精神来自于医务人员对生活经验日积月累的感悟和体验。要使医生摆脱“医匠”的影子――虽是受过良好专业训练的医学人才,但因忽略了人文素养的培养,只会替患者治“病”而不会医“心”,缺乏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加强医务人员人文精神的教育和培养,使他们认识到一个真正杰出的医生,不但有学术、医术上的造诣,还要有睿智及广阔的人文胸怀,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建立良好的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从细微处入手,学会倾听、交流与沟通,了解病人的痛苦,明确行医目的,认真思考自己的追求。只有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具体工作时,就能巧妙的了解患者的心。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使患者得到抚慰,为他们排忧解难。用真情和诚挚的行动赢得广大患者的心,接近与患者的距离,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其提高生活质量,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塑造医务人员在社会上的形象。其实,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每一个医务人员应懂得一个完美的医护职业形象应该是技术精湛、爱心浓烈和人文素养丰厚的完美组合[4]。

3医学人文关怀的实现途径

医学作为直接面对人的科学比其它科学更强调人文关怀。从古到今,人们的期望,都把“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作为医学的理想模式。

3.1重视和加强医学人才的医学人文培养和教育新世纪新形势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医学人文建设。在临床实践中,注重加强医学人文教育,通过典型案例、身边发生的典型事例等,进行医学人文案例分析和专题讲座,将医学人文理论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充分发挥老专家、学科带头人等的言传身教作用,将医学人文精神知识的传授与医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将加强医学人才人文精神教育和开展医德医风教育结合起来,使医学人才能从医学、道德、法律等不同角度加以理解、解决临床上可能遇到的问题,不断丰富人文情感,升华职业精神,增长智慧和见识,培养敬畏生命、尊重权利、关心群众疾苦的良好品质。使医学人才在精通专业理论技术的同时,拥有博爱、宽仁的人文品质,努力培养有技术、有责任感、有道德和创新精神的受群众欢迎的新型医生。

3.2关爱患者,用心服务,体现人文关怀的内涵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和精湛的医术中,这是医务人员为病人服务的基础。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理念是对医务人员的要求。在医疗服务中,无锡市二院将深化“三好一满意”活动与我院开展的“满意在二院―双百日优质服务竞赛”活动有机结合,强化精细化管理和医务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关爱患者,将人文关怀体现在医务人员的言行、举动,及为患者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中。尊重患者的权利,注重患者心理,因势利导,加强沟通及心理疏导,促进医患和谐,切实增强医务人员人文关怀意识,大力倡导人性化服务,努力为患者提供温情、温馨的服务,不断提高医疗、护理服务的技巧和能力,将用心温馨优质服务贯穿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以实际行动体现医学人文关怀的内涵,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效果。

在医疗服务逐步向人性化迈进的今天,我们在需要精湛的医疗技术服务的同时,更需要人文关怀。临床工作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重视医学人文精神,把人文关怀的理念落实到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尽量满足患者病理―生理―心理需求,使患者真正感受到温馨、贴心、放心、省心,实现医疗技术与人文关怀的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做好服务,做出成效。

参考文献:

[1]周国平.医学与人文[J].医学与哲学,2006,5(1):1―4.

[2]王菊吾,叶志弘,蔡学联等.关怀照护的本质和内涵[J].护理研究,2005,19(1):1―2.

人文关怀建设篇10

30年积淀,锻造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品牌专业

在区域经济尚处于起飞阶段的1984年,学院的老一辈建设者们就敏锐地意识到建筑行业的广阔前景,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的背景下,学院把建筑专业作为龙头专业来建设,并在后来不断的发展中,逐步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成了北京市重点专业。多年来,学院的建筑专业已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建筑人才2,000多人,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为了建筑集团的负责人,这些校友又反过来用他们所掌握的资源来协助学院的专业建设,使学院建筑专业成为了紧跟社会需求、面向区域未来发展的品牌专业。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学院所在地怀柔区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学院不失时机地建设了另一个北京市重点专业:旅游管理专业。随着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学院再一次对区域内未来人才需求作出了前瞻性判断,适时地开设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在北京市发展高端制造业尤其是汽车产业的步伐不断加快,怀柔区及与之相邻的顺义区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再一次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而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也为学院相关专业的优化建设提供了正向激励,形成了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格局(多年来,学院坚持的专业建设思路如下图所示)。

2007年中影基地落户怀柔,同时与影视相关的产业都相继随中影入驻怀柔,怀柔成为北京的影视集聚区,也是北京影视之都的重要承载地,集聚影视企业350家,年均拍摄制作影视作品1,100部。通过与企业座谈,了解到企业急需“影视管理”专业人才,学院及时申办电视制片管理专业,2009年开始招生,2012年电视制片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根据怀柔区文化科技新城的发展定位及怀柔区大力发展影视文化创意产业的规划,2012年学院又申请了影视舞台技术专业,以培养更多的影视技术人才,满足怀柔区在发展过程中对影视技术人才的需求。2010年北京市政府将怀柔区的功能定位为生态发展示范区,并决定将其建成国际一流的会议会展区和生态发展示范区,具备接待G20首脑会议等大型国际会议和开展大型高端商务会展活动的能力,结合这个功能定位,学院又新建了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

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

为贯彻《北京市国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战略要求,《北京市怀柔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怀柔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将“文化科技新区、国际交往新城、现代产业基地、生态宜居典范”作为怀柔区未来五年的区域经济发展目标。为此,在“十一五”发展的基础上,《怀柔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对怀柔区产业结构布局进行了调整:加大产业龙头项目和重大功能性项目的引进和推进力度,加快构建以休闲会展旅游业、影视文化创意产业、科技研发及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商贸物流业、现代制造业及都市型工业、现代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六大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打造休闲会展、影视文化、科技研发、汽车工业和商贸服务五大产业功能区,奠定北京市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的基本框架。根据相关的规划,到2015年,怀柔区需要休闲旅游人才19,500人、影视人才10,000人、专门会议人才2,000人。这些高素质技能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主体将是拥有“小、快、灵”特色的高职院校,作为怀柔区唯一的高职院校,学院的专业设置和建设将自觉与北京市、怀柔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状况及未来规划保持高度一致,即瞄准怀柔区第二、第三产业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进而实现高职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向良性循环。

面向未来,“专业建设”要继续“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在过去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学院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主动适应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积极优化专业结构,确立了“重点专业引领、短线专业补充”的专业格局。未来学院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根据北京市、怀柔区经济发展状况及未来规划,结合学院现有资源优势,围绕怀柔区“影视文化、科教研发、会议会展”三大新城建设,设置新专业,提升老专业,优化专业结构,主动、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力求将专业建设调整到经济结构的焦点上,提升到区域经济发展的热点上。学院确立了“为首都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专业设置和建设要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加快对现有专业的整合、调整,改造落后专业,取消社会需求不足的专业,根据市场调研,加快建设社会需求量大的新专业,同时集中力量,打造精品专业、建设品牌专业,在实践中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依托重卡生产基地,拓展汽车制造与装备技术专业方向

学院将根据怀柔区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及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凭借怀柔区现有汽车产业,依据学院既有教学资源,针对怀柔区打造全球最大重卡基地的经济发展策略,着重发展与重卡汽车相配套的专业,寻求本地区现有的欧曼、福田、四维约翰逊、中冀福庆等企业的支持,走校企深入合作办学模式。

2.面向社会服务需求,创设高端服务专业方向

随着北京世界城市、服务型城市建设平台的升级,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对高质量服务需求的日益加大,高端消费和随之相伴的高端服务行业也必将成为服务行业的后起之秀。为充分利用怀柔区的旅游、休闲、会议会展、创意文化等服务行业优势,学院将凭借现有优势资源,联合北京市、怀柔区现有高端服务行业,有针对性地开设高级护理、户外服务、高级管家等专业,培养面向高端服务行业的一线专业人才。

3.凭借文化创意产业优势,打造舞台影视技术专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