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调研报告十篇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调研报告十篇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调研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53:55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调研报告篇1

为全面推动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确保综合行政执法监督扎实、有序开展,按照XX市大督察办关于开展乡镇综合行政执法监督相关通知要求,我市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梳理,现将我市乡镇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落实党委管党治党责任情况

(一)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今年以来,xx市委市政府立足本地实际,积极探索研究,聚焦问题导向,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省委、邢台市委改革精神,稳步推进乡镇和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市委书记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研究深化全市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工作,并将乡镇和街道改革列入市委改革办年度改革事项,市委按照“依法下放、宜放则放”原则,制定《xx市下放乡镇和街道行政处罚事项清单》,第一批清单下放51项处罚事项,第二批清单下放74项处罚事项(第一批清单除乡镇原有3项和下放乡镇市场监管所7项外,其余都与第二批清单重合)。市委多次召开推进会,研究推动改革任务落实。我市15个乡镇和街道分别组建综合行政执法队,共核定152名编制,各乡镇重新修订三定方案,机构、人员、编制已经落实到位。

(二)加强执法人员能力素质把关。市委编办、市司法局严把执法人员入口关,对执法人员能力素质严格审核:必须满足在编、在执法岗位人员,才可以申请办理执法证,办证人员需进行20学时的公共法律知识培训,培训合格考试合格后才能报省市制作执法证件。目前各乡镇执法队办理行政执法证件人员156名,均达到每个乡镇不少于10名执法人员要求。第一批123件执法证件已下发,第二证件乡镇执法人员正在进行20学时系统培训,待培训考试合格后发放。

(三)加强执法监督工作。对乡镇执法人员,市司法局制定年度执法培训计划下发各乡镇,并加强公共法律知识培训;市直各下放单位加强专业法律知识培训和具体执法文书业务指导;市纪委加强对乡镇执法人员纪法教育和警示教育,对乡镇执法队伍经常性开展提醒谈话、批评教育和监督检查等工作,加强对执法工作的监督。

(四)加强回避交流工作。我市15个乡镇和街道的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现已全部配齐。按照xx市纪委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加强乡镇综合行政执法监督的指导意见》(x纪办发〔2020〕x)文件要求,我市认真执行执法队员任职回避制度,15名乡镇和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全部符合异地任职条件,不存在应回避情形。

二、严格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情况

(一)严格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我市各乡镇严格执行河北省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行政执法三个制度、各类文本和执法清单在xx市信息公开平台事前公开专栏公示公开,行政检查结果和行政处罚决定书在事后专栏公开,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执法过程做好记录,建立执法影像档案,实现全过程记录可查询;对于重大执法决定必须进行法制审核,未经法制审核不得做出。目前,各乡镇都配备必要的执法办公设备,统一了执法人员服装,执法车辆,并按照3名行政执法人员配备1台的标准配备执法记录仪,各乡镇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及执法流程图等制作上墙公开、在政府网站公示公开,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二)严格执行自由裁量权。

根据我市乡镇和街道执法改革方案,各乡镇适用市直各下放单位的自由裁量权,目前市直各下放单位已将自由裁量权下发各乡镇,各乡镇严格参照其自由裁量权执行。乡镇执法队根据行政处罚事项重大程度、额度大小、对处罚决定分级审批,轻微处罚由执法队提出处罚意见,报分管领导审批;较大处罚经分管领导签批报主要领导审批;重大处罚、大额处罚经党政联席会议集体研究决定。

(三)加强执法监督监察。

市司法局每月对各乡镇执法公示情况进行网上巡查和抽查,对未及时公示单位及时通知督促整改。因乡镇改革刚起步,目前执法案件较少,今年尚未组织执法案件评查工作,后续将加强对执法卷宗、执法流程、处置结果等进行评查抽查。

(四)严格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我市严格执行执法终身负责制度和错案倒查问责制度,执法队员对执法质量全面负责、终身负责,出现问题,倒查追究。对违规执法、以权谋私的,发现后直接调离执法岗位,问题严重的予以辞退,涉嫌违法违纪的,严肃依法依规追纪问责。市司法局牵头制定了《乡镇和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乡镇和街道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乡镇和街道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制度》等制度,进一步强化执法责任和执法过错追究,确保下放的权力不被滥用。

三、规范执法机构履职尽责情况

(一)严格规范执法行为。

我市各乡镇综合执法队严格执行河北省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制定各单位配套制度,编制执法流程图,并上墙、上网对外公开,严格按照执法程序步骤规范执法行为,做到三个必须:执法过程中必须做到2人以上同时执法;必须主动出示执法证件;必须对执法过程做到全程开启执法记录仪、全方位录制执法现场,音像记录及时存档备查。

(二)建立审查分离制度。

我市在各乡镇执法队内部建立执法检查和审查处罚分工机制,负责执法检查的人员专司执法检查,负责审查处罚的人员专司审查处罚,通过工作分工来实现查审分离。

(三)建立说情备案制度。

在我市各乡镇建立说情备案制度,对委托说情、插手干预等影响公正执法的人和事,如实记录,及时报告。

四、纪委发挥监督专责情况

(一)建立乡镇纪委信息化监督平台。

我市纪委要求各乡镇纪委“一键通”二维码张贴在村“两委”办公室、便民服务中心、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小卖部、卫生室、学校等群众聚集场所,并利用好各村的喇叭广泛宣传,织密了监督触角,营造了浓厚的监督氛围。对收到的举报,坚持第一时间受理,及时向群众反馈,让群众感到不用出门就能及时解决自身问题,增强了对党的信任感和向心力。截至目前,平台受理信访预约35条,信访问题260条,暂未发现乡镇执法人员违法违纪问题。

(二)建设“廉情直报”绿色通道。全市范围内每个村设立3-5名廉情员,并将每名廉情员的信息录入监督平台,发现问题后可直接向乡镇纪委反映。截至目前,受理廉情直报56条,暂未发现乡镇执法人员违法违纪问题。乡镇纪委信息化监督平台建设,让老百姓的烦心事足不出户一键通、操心事有人协调解决,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乡,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对执法对象进行回访评议。我市乡镇纪委对综合行政执法和审批权力开展有效监督。如我市大屯乡纪委,近期对审批许可事项开展电话回访,包括群众对审批流程、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满意度,以及对今后审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将监督监察抓到位、抓到底,做到常态化、长效化。综合执法中,坚持乡纪检干部全程参与执法,对执法过程进行全程监督,主动发现执法不规范问题。如大屯乡近期的一次执法中,执法队正对建城村一家散乱污企业开展执法,村内的党员干部出面阻挠干涉,参与执法的乡纪检干部及时向乡党委汇报了情况,并安排乡纪委对此立案调查,并对该党员干部进行了问责处理。

(四)加强监督检查。依托市纪委班子成员既主管监督室,又主管派驻组的分工优势,我们将5个监督室、7个派驻组、15个乡镇纪委划分为5个“联动组”,实现组内纵向集中领导、横向互联互通监督。比如,对便民服务中心承办个人工商登记审批情况开展联动监督,发现问题20余件,对共性问题向乡镇党委政府发放了整改通知书,对一乡镇工作人员收受红包问题立案审查,给予党内严重警告、降低岗位等级处分1人。开展联动组监督,加强派驻纪检监察组同协作区划成员的协调联动,对派驻监督事项进行组团监督。截至目前,联动监督3轮,监督发现问题17件,暂未发现乡镇执法人员违法违纪问题。

(五)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违法案件。我市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违法案件,一经查实,依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置。今年以来我市15个乡镇办纪委共初核96人次,立案89人次。运用“四种形态”处理174人次,其中运用第一、第二种形态处理155人次,占比89%,第三种形态处理7人次,占比4%,第四种形态处理12人次,占比7%,暂未发现乡镇执法人员违法违纪问题。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乡镇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储备不足。乡镇执法队刚刚组建,乡镇执法人员接触行政执法工作时间不长,没有行政执法的基础,对执法流程也不熟悉,法律知识储备较少。

(二)对行政执法责任和执法过错追究认识不深刻。对行政执法责任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度了解不多,对违法执法行为造成后果没有深刻的理解,乡镇开展执法后存在较大行政复议隐患和行政诉讼风险。

(三)部分乡镇执法文书、案卷制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检查发现,部分乡镇执法文书和执法案卷制作存在瑕疵,有待进一步规范。

六、下一步解决措施

(一)持续加强培训和业务指导工作。一是市司法局将加大法律知识培训力度,同时引导乡镇执法队制定学习制度,定期学习;二是市直各权力下放单位加强对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业务的指导帮扶,坚决纠正“一放了之”、“一托了之”的现象,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认真履行好监管职责。三是乡镇和街道执法人员要严格遵守行政执法程序规定,避免“重实体、轻程序”现象,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定的立案、调查、决定、告知等程序,依法执法,规范执法。

(二)认真组织学习执法责任制度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一是在乡镇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每一个乡镇执法机关,每一个乡镇执法岗位,每一个乡镇具体执法行为,都有明确的执法依据,严格的执法程序,相应的执法责任;二是把乡镇执法情况纳入年度依法行政考核;三是纪委部门加强以案说法,通过纪法教育和警示教育,督促各乡镇依法行政,规范执法,降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风险。

(三)加强乡镇执法文书和案卷制作工作。一是市直下放单位加强对乡镇执法帮扶,安排专职联络员对乡镇执法文书和案卷制作进行指导;二是乡镇执法人员安排固定专人承接学习不同单位下放事项,学会后再带动身边其他执法人员;三是市司法局加强案卷评查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责令整改,倒逼乡镇加强执法案卷、文书制作工作,规范执法流程,公正文明执法。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调研报告篇2

主题词:乡镇行政执法机构改革建议

当前,乡镇人民政府在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权责脱节问题,主要体现在:行政执法方面的权责不匹配,或有权无责,或有责无权。通俗地说就是:“管得到的看不到,看得到的管不到”,而乡镇政府又必须为其辖区内的所有事物“负总责”,这是典型的权力与责任脱节、管理与监督缺位、职责与职能错位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行政执法体系设计有缺陷、行政执法机构设置不合理、职权与职责的配置不恰当。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镇人民政府作为一级政权所应当发挥的基本功能。如何弥补这些制度性的缺陷、划清乡镇行政执法权限、明确乡镇行政执法责任、加强乡镇行政执法力度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乡镇现行管理体制和既有的工作模式,笔者建议在乡镇人民政府中创设一个隶属于乡镇人民政府并由其直接领导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具体思路是:

一、整合现有行政资源,创设综合执法机构

(一)机构设置

利用乡镇现有的行政执法框架体系和既有的工作模式,在乡镇不增机构、不增编制、不增人员、不增加财政负担的前提下,创新乡镇行政执法体制,整合乡镇辖区内现有的(包括县级各部门和各垂直管理部门在本辖区内设置的“七所八站”)具有行政执法和管理职能的机构、编制、人员和财政等资源,通过清理界定法定职责、规范委托执法职权、合理确定协助义务等形式,在乡镇人民政府中创设一个崭新的直属于乡镇人民政府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并由其代表本级政府在辖区内依法行使与其职责相适应的行政执法权。

1、机构名称。新机构的名称可定为“××乡(镇)人民政府行政执法大队”或“××乡(镇)人民政府综合监督管理站”等。

2、行政级别与性质。为副科级(或正股级)乡镇行政执法单位。

3、内设机构。可根据其监管领域内设:“公共安全监管股(组)”、“市场秩序监管股(组)”、“人口资源环境监管股(组)”和“办公室”等股(组)室;如果整合的机构较多和涉及的范围较大时,其内设机构的数量和名称还可进行相应的统筹考虑。

4、编制和人员。为国家公务员(或准公务员)序列,可根据乡镇地域面积的大小和人口数量的多少以及整合机构的数量、涉及范围的大小来设定所需编制和人员的数量。为保证其正常的执法需要,建议平均每个股(组)配备2名以上执法人员;另配备领导职数1—3名,即1名正职、1—2名副职。所需编制、人员原则上可在乡镇现有的具有行政执法性质的编制、人员(包括县级各部门和各垂直管理部门设置在本辖区内的机构中的编制和人员)中整合调剂解决,并将其划归乡镇人民政府直接管理。

5、村级综合协管员。在各行政村,还可考虑在村“两委”当中设置一名负责协助乡镇人民政府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在本村开展行政执法工作的“村级综合协管员”,也可由目前一些地方行政村当中负责本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综治员”改任或兼任。

6、经费保障。在既有的财政体制基础上,整合省、市、县与乡镇现行的财政分配关系,并同时整合县级各部门和各垂直管理部门设在本辖区内的机构中的财政分配关系,确保新机构的正常运行。省、市、县财政还可在编制部门预算、确定乡镇政府支出基数以及向乡镇政府实施转移支付时与予统筹考虑,确保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权责落实到位。

(二)法源依据

1、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赋予乡镇政府法定行政执法职责的,乡镇政府应当继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执法权限与执法程序以及具体事项、范围、标准和要求,履行好行政执法职责。

2、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没有明确赋予乡镇政府相应的行政执法职责的,可由以下两个渠道来解决:

(1)部门委托执法。根据《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行政执法机关可在法定权限内以委托执法的形式委托乡镇人民政府实施行政执法。即市、县(区)行政执法机关根据本机关行政执法的实际情况,依照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委托乡镇政府行使相应的行政执法职权,如:执法范围、执法权限、执法方式等。受委托的乡镇政府要建立相关的工作制度,确定相对固定的执法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乡镇人民政府以市、县(区)行政执法机关的名义在委托范围内行使行政执法职权。

(2)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凡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专属立法权范围以外的事项,在国家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时,地方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因此,地方在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方面有着一定的立法空间。故建议省级人大在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出台有关这方面的地方性法规。省级人民政府也可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地方性规章,授予乡镇人民政府行使与其责任相适应的综合行政执法权限。

鉴于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制定有其相应的程序,需要相当的时间才能完成,故可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以部门委托执法的形式较为主,同时将制定地方性法规或规章的工作纳入相应的日程。

(三)监管领域

根据乡镇的实际情况,乡镇人民政府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可在本辖区内的下列领域代表本级政府行使行政执法权(主要指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

1、公共安全监管领域。主要涉及安全生产、乡村道路安全、船舶安全、农业机械安全、水政、综治等的行政执法。

2、市场秩序监管领域。主要涉及工商、产品质量、经贸、食品药品、医疗卫生、农资、动植物检疫等的行政执法。

3、人口资源环境监管领域。主要涉及市政(含村镇规划建设)、土地、民政、人口和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等的行政执法。

由于各地的情况差异较大,因此,在确定各地区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监管的领域和范围时,应当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而有所侧重,但原则上应以能够与乡镇人民政府所负的“总责”相适应为宜。

(四)管理职责

1、职责。依照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赋予乡镇政府法定行政执法职责和部门委托执法的委托权限在本辖区内行使行政执法权,负责做好本辖区内有关行政执法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完成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2、协助义务。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乡镇政府应当履行协助市、县(区)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义务的,乡镇政府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协助执法事项和要求,切实履行好行政执法协助义务。

3、联合执法。市、县(区)行政执法机关与乡镇政府可通过健全执法信息共享、执法联席会议、案件移送管辖、案件首接负责等制度,建立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优势互补的执法联动保障体系,形成城乡一体、上下结合的乡镇行政执法格局。

4、执法责任。委托机关对受托乡镇政府的行政执法行为应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受托乡镇政府行政执法行为有过错的,委托机关承担法律责任后,可以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和追偿损失,情节严重的,委托机关可以解除行政执法委托协议。受托乡镇政府超越委托权限和范围行使行政执法职权或将委托的行政执法职权再委托给其他组织或个人行使而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乡镇政府自行承担。

二、跟进配套措施,确保正常运转

(一)队伍建设

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通过一定的形式,在乡镇现有队伍中选配素质好、能力强的干部到新的行政执法岗位工作,并通过学习、教育、培训、岗位练兵等形式注重对其进行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的培养,增强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提高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其遵纪守法,秉公执法。

(二)制度建设

(1)建立乡镇行政执法机构主体资格和行政执法人员主体资格管理制度。未经法律、法规授权或者上级行政执法机关的合法委托,不具备行政执法机构主体资格的,一律不得行使行政执法职权;对从事行政执法活动的人员实行资格培训和管理,没有取得省级政府颁发的行政执法证件的人员,一律不得从事行政执法活动。

(2)执法公开制度。乡镇人民政府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在代表本级政府履行行政执法职责的过程中应将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程序、执法依据、执法权限、执法事项、处罚标准等内容向群众和社会公开,提高行政执法的透明度。

(3)案件报告制度。乡镇人民政府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在代表本级政府履行行政执法职责的过程中,对于查处的违法案件必须定期向上级政府和有关行政执法机关报送备案;发现违法行为不属于其法定职责或委托权限范围的,应立即向有权查处该违法行为的行政执法机关报告,并做好对违法人员(行为)的监控。

(4)罚没管理制度。对于在执法过程中收取的行政罚没收入,必须严格执行“罚缴分离”、“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统一上缴国库。

(5)执法考核制度。上级政府和本级政府以及相关委托执法部门应对乡镇人民政府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执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制定相关考核办法进行专项考核。乡镇人民政府应根据行政执法的事项、权限,并结合本乡镇的实际,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执法考核办法,对乡镇执法人员进行综合考核和民主评议,监督、查处、纠正行政执法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并与相关责任人员工作职责、工作绩效挂钩,严格考核,奖惩兑现。

(三)监督管理

(1)开展执法检查。市、县(区)政府法制办、监察局对乡镇行政执法情况开展执法检查,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查阅有关案卷或资料、现场检查等多种形式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形成书面报告,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并反馈给被检查的乡镇人民政府。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予以书面通报,并责令被检查乡镇人民政府限期整改。

(2)进行行政问责。市、县(区)政府法制办、监察局按照各自的职责和有关规定,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乡镇行政执法机构及其执法人员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对其在执法活动中的越权、失职、渎职、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行为启动追责程序,追究乡镇行政负责人和相关执法人员的行政和经济责任,促进乡镇行政机构负责人及执法人员依法正确履行职责,防止和减少乡镇行政执法中的失误,提高行政效率,确保乡镇行政执法行为的规范化、法制化。

(3)市、县(区)政府各行政执法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乡镇行政执法的监督,做到委托规范、指导及时、监督有力、追责到位。

(4)乡镇政府可建立行政执法检查、违法投诉举报、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等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行政执法监督活动,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发现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出现过错,应及时进行纠正。

三、摆上议事日程,适时予以推进

整合乡镇现有行政资源,创设乡镇综合执法机构,可以说是一种体制上的创新和机制上的创新,它为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行政执法体系和运行机制提供了一个重要载体和运作平台,且与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和“加快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精神十分吻合,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强烈建议上级有关部门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尽快将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予以推进。

(一)从制度设计层面上进行的考虑

常言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可是那么多已穿过这个“针鼻儿”的“线”里恰好就缺少了几根行政执法的“线”。国家在建立我国的行政执法体系方面的力度不可谓不大,如:修订了较为完备的行政执法法律法规,并在编制、经费、设备等各方面长期进行了巨大的投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从广大的农村这个最根本的落脚点上看,它所应有的作用和最佳的效果还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虽然,从制度的设计上看,我国的每一部行政法律或法规,基本上都有一个与其相对应的机构和队伍做为执法的主体,似乎可以确保这些行政法律或法规的贯彻执行,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由于历史上的诸多原因,国家对各个执法主体在机构、编制、投入和管理等方面有着相当大的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例如:一些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机构仅仅设置到县一级就算到了终点,以致于这些行政执法部门的力量始终难以真正达到广大的农村,特别是一些事关民生问题的行政执法如环保、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卫生监督等更是如此。与此相反,一些行政执法部门设置在乡镇的机构,由于其分工过细、职能过于单一,工作任务实际上处于“半饥饿”状态,在“职能法定”的情况下,他们只能扫一扫自己的“门前雪”,并不能兼管他人的“瓦上霜”。而当地的政府空守着许多由各上级机关直接掌管的行政资源却无力将其拢合起来并发挥其潜能,这是行政资源的极大浪费!

整合乡镇现有的行政资源,将其改造成一个新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不但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行政资源,而且可以使上述问题迎刃而解。这一变革的主要问题在于:它会牵动一些部门(主要是已经在乡镇建有所、站的部门和其中的工作人员)的利益,需要做大量的动员、解释、说服、教育和协调工作。但实施这一变革又有巨大的优势:无须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即可大功告成,也无须“伤筋动骨”,且“后遗症”小而短,所需的仅仅是政策层面的东西和领导的决策以及各级各部门的具体行动。据了解,目前我国已有少数省份如重庆直辖市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其成功的经验理当为我所用。只要我们做好深入细致的前期调研、研究制定好详尽周密的工作方案、以省为单位做好自上而下的严密部署、各相关部门摆正自己的位置、大家齐心协力做好协调配合,这一构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二)从部门执法层面上进行的考虑

目前,一些行政执法部门在广大农村的执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某些通病:他们做为职能较为专一的行政执法部门,在人员、编制、装备、经费等方面的配置不可能完全满足各地行政执法的实际需要,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在开展行政执法时,他们面对着点多、线长、面广的广大农村,往往感到势单力薄、力不从心。以日常巡回监管为例,一个县的某行政执法部门的稽查队,如果以每天跑一个行政村来计算,一年都难以跑完全县所有的行政村。所以,有些行政执法部门有时只能进行“蜻蜓点水”式的检查或采取临时突击的办法开展执法,难以运用长效的监管机制进行有效监控,效果并不理想。遇有紧急任务时,往往是穷于应付、疲于奔命。而此时,一些在乡镇设立了所、站即所谓“有实力”的行政执法部门,虽有“帮衬”的条件和时间,但限于法定职能,却无法进行增援,只能作“壁上观”或“隔岸观火”。那些无力在乡镇设立相应的“所、站”即所谓“没实力”的行政执法部门,为了确保履职到位,则另辟蹊径加以应对。他们利用当地的各种人才作为自己的“协管员”和“信息员”、利用当地的某些组织作为自己在乡镇的“腿”,形成“自己的”监管网络,以求能够将触角延伸到乡镇和行政村(目前,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是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两网”,即药品供应网和监督网。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该“两网”已覆盖全国98%的行政村,村民们可以放心的使用药品)。这其实是一种无奈之举,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笔者以为,在乡镇机构的设置上一味的强调上下对口是极不现实的、也是极不可取的、更是极不可行的;而在乡镇机构的职能上寻求和建立一个上下对应的“链接点”则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因而也是完全可取的。从目前上述各“没有实力”的部门想方设法建立的各种“网络”来看,它其实并不是一种制度性的安排,缺乏相应的法律支撑,更无基本的经费保障,恐非长久之计。而在乡镇人民政府设立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不但可以使上述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而且还是在现有条件下比较可取、且比较可行的解决方案;不但使乡镇人民政府在职能方面有了一个可以上下对应的“链接点”,而且又使乡镇人民政府有了一个可以开展综合行政执法活动的平台;不但激活和用活了乡镇现有的行政资源,而且又使更多行政执法部门的职能得以在乡镇延伸,并通过乡镇这个“链接点”一直延伸至最基层的行政村。——这完全是一个多赢的选择,很值得有关部门深入探讨和积极推行。

(三)从乡镇职责层面上进行的考虑

就乡镇人民政府而言,由于自身没有综合行政执法这样一个机构,因而难以在行政执法方面真正负起“总责”来。例如:自2007年7月份在全国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许多会议和工作任务都是直接贯彻和下达到乡镇人民政府的,而且都要求包括乡镇在内的各级政府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还有其它方方面面的许多事务)“负总责”,但由于乡镇并没有“技术质量监督站”等一些相关的机构,使得乡镇“一把手”和“分管领导”在组织开展这项活动的时侯,没有一个可以运作的“平台”、也没有一个可以运用的具体“抓手”,任务虽然是抱回来了,但在分解和布置这些任务时,却很有一点“老虎吃刺猬——无从下手”的感觉,因而显得十分尴尬,这个“总责”如何负的起来,的确成了一个问题。可以预见,这个平台一经建立,乡镇那些长期在旧体制下形成的许多弊端必将得到明显的改观,如:不但可以使“条条”垂直管理与“块块”统一领导互相分割、“政府负总责”与“行政执法权限”相脱节等现象立刻成为历史,而且还可以使乡镇政府长期存在的“权责分离”的状况得到基本解决。

这种放权于乡镇、还政于基层的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有利于在乡镇人民政府中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出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最基层一级政权的基本职能,从而强化了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一是可以改变乡镇站所“三权在上”、“各自为政”的格局,使乡镇政府的统筹调节的功能得以正常发挥;二是扩大了乡镇人民政府的自主权。以往乡镇政府在抓工作时常常是“上级说抓啥就抓啥”、“照葫芦画瓢”,穷于应付。通过整合,可以使乡镇人民政府对事关本辖区内重大事务有了更大的决策权,能够集中精力对本辖区内的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全面有效的统筹规划和统一指挥;三是完善了乡镇人民政府工作措施和手段。赋予了乡镇人民政府一定的行政执法权和相应的行政处罚权,使之在抓工作时可以综合考虑依法运用行政的、经济的和法律的各种措施和手段进行有效的处置。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乡镇人民政府创设一个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形成一个可以运作的“平台”和一个可以运作的“抓手”,正是众多乡镇首长们求之不得的“奢望”。

(四)从机构改革层面上进行的考虑

关于乡镇机构改革,以往已经有过许多理论探讨和实践,但大多都仅仅局限在机构的裁减、编制的压缩、人员的分流上想“点子”,“抠”人头,不仅工作难度极大,更重要的是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难以摆脱“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困扰。而在乡镇人民政府中设立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可以有效避免重蹈覆辙。

1、从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这个乡镇机构改革的核心入手,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条件,通过运用整合现有行政资源等综合治理的办法把它真正落到实处,从体制上改变了原有的行政管理模式。

2、真正触动了乡镇政府过去那种政事不分、政企不分、政经不分和政社不分的基本格局,进一步的明晰了乡镇机构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使乡镇职能的错位、越位、缺位等现象得到极大的改观。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调研报告篇3

为加强我乡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整合全乡行政执法信息资源,健全行政执法信息网络,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维护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根据《上杭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乡村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现对我乡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矛盾纠纷、规范社会秩序、维护公平正义、服务改革发展为目的,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行政执法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充分整合现有行政执法资源,为我乡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为构建和谐蛟洋提供有力保障,从而全面提升政府依法行政、管理社会的能力。

工作目标

以全面提升政府依法行政、管理社会的能力为目标,坚持“争取各方支持,统筹布局规划,合理持续发展”原则,注重上下沟通和部门配合,逐步建立迅速高效的行政执法信息报送网络,逐步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法律、法规、政策和政府行政行为得到贯彻落实,确保县乡重点工作顺利开展,为蛟洋各项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组织领导

成立蛟洋乡综合行政执法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工作队,办公室主任由分管领导兼任,成员。工作队队长由丘春生担任,副队长。

领导小组负责研究确定综合执法事项,安排分解综合执法任务,组织协调重大综合执法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乡范围内行政执法信息的收集,根据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做好各项组织协调工作。工作队为综合行政执法的常设基本力量,参与经领导小组研究开展的各类综合执法活动。

强化信息报送工作。

乡综合行政执法信息网络主要由乡挂村干部、村书记、主任及各村根据农村“六大员”的选聘程序和要求选聘的村级农民技术员、村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管员、村级计划生育管理员、村级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环保协管员、文化协管员、乡村医生及村级专(兼)职安全员等为行政执法活动提供信息的人员构成。

(1)乡挂村工作队长负责指导所挂钩村“六大员”执法信息的收集和上报;(2)村书记、主任负责本村行政执法的信息及时、准确上报;(3)村级农民技术员(含生态公益护林员)负责本村农情、动物疫情、农资经营市场、农民负担、村级财务、土地承包、农业生态环境、护林防火防虫害、乱砍滥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水资源保护及农产品生产信息的收集和上报;(4)村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管员负责本村群众矛盾纠纷及全村治安稳定信息的收集和上报;(5)村级计划生育管理员负责本村人口和计划生育相关信息的收集和上报;(6)村级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环保协管员负责违法占用耕地或其他土地、违法建设、非法采矿、破坏环境及风景名胜资源、地质灾害险情、环境污染事故等行为和村镇建设工程安全隐患信息的收集和上报;(7)文化协管员负责新闻出版、音像制品、公共娱乐场所等文化市场相关信息的收集和上报;(8)乡村医生负责传染病疫情、有关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相关信息的收集和上报;(9)村级专(兼)职安全员负责安全生产相关信息的收集和上报。

各信息员发现本村违法事件,应当及时制止并向乡行政执法办和相关站所报告。各村每月3日定期向乡行政执法办报送《村行政执法信息报表》。

加大执法力度。

1、加强常规执法。根据县直行政执法部门授权或委托行使执法权,乡各站所应认真履行职责,开展行政执法工作。(1)计划生育办公室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2)国土资源所依法查处违法占用耕地或其他土地等行为;(3)村镇规划管理站负责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具体工作,组织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执法活动;(4)林业站负责护林防火防虫害、乱砍滥伐等林业违法事项的查处;(5)安监站负责安全生产相关违法事项的查处;(6)农技站、畜牧兽医站开展动植物疫情查处。

2、加强分片执法。工作片在片长的组织下,整合包村干部,充分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配合相关站所执法人员对片区内违法活动进行执法。

3、加强综合执法。乡综合执法领导小组根据信息不定期确定综合执法事项,在得到上级相关部门支持或授权、完成法定告知程序的基础上,由分管领导牵头,以综合执法队和相关站所工作人员为基本力量,争取县、村的积极支持重拳出击,开展综合执法。

加强执法保障

1、经费保障。乡财对每次开展综合执法给予专项经费。综合执法的罚没收入返回乡财部分将按比例奖励执法人员和有关村干部。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调研报告篇4

关键词:乡镇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0-0043-0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其中,乡镇领导干部是稳固农村政权的骨干,直接担负着团结群众、教育群众、组织并带领群众发展农村、建设农村和稳固农村的重任。乡镇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一个地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整体实现。

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镇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存在的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检验乡镇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平台。最近,笔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就乡镇领导干部的发展经济、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开拓创新这五种执政能力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表明,乡镇领导干部在执政能力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执政意识不强

一些乡镇领导干部对如何执政、如何执好政缺少深刻认识,错误地认为基层只是奉命行事,不是执掌政权,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意识淡薄,缺乏使命感、危机感。具体表现为:

1.政治责任感不强。有的乡镇领导干部没有“活一方经济、保一方稳定、富一方百姓”的政治抱负,对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问题把握不准,“小富即安”的思想意识浓厚。有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认为只要在任期内不出问题,不给上级添麻烦就行,尤其是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观察时达不到应有的政治高度,在解决时又缺少政治魄力和勇气,致使一些矛盾和问题恶化。有的惧怕艰苦的工作环境,不安心基层工作,身在基层,心在县城,一门心思打自己的“小算盘”。

2.廉洁自律意识不强。一些乡镇领导干部公仆意识淡化,享乐主义盛行,他们不比工作比待遇,不比付出比回报,不比创造比享受;他们不顾及乡镇财政困难,吃喝之风照常,招待费用居高不下。有的领导干部,消极腐败,虚报冒领,行贿受贿,遇喜庆则大操大办,借机敛财。

3.开拓创新意识不强。据调查发现,乡镇领导干部开拓创新能力很强的只占3.6%,较强的只占11.7%。这说明相当一部分乡镇领导干部还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缺乏带领当地群众闯市场的能力和本领,不能从本乡镇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而是盲目听从上级安排,片面强调和理解保安求稳思想,不切实际地照抄他人经验,思想没突破,工作无招数。

(二)执政效能偏低

一些乡镇领导干部工作能力不强,办事效率较低,班子缺少合力,不能发挥整体效能。

1.能力素质偏低。一些乡镇领导干部片面地认为手中有权,就能够做好本职工作,他们不顾知识结构老化,整天忙于应酬,静不下心来学习、充实和提高;即便是参训学习,往往流于形式,名为学习实为休息,名为交流实为交友,致使学无成效。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理论与实践脱节,只凭感性处理,忽视理性思考,浅尝辄止。

2.工作重点不突出。据调查得知,乡镇领导干部发展经济能力很强的仅占2.1%,较强的占8.4%,较差的占30.1%。这说明相当一部分乡镇领导干部领导农村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清,对本地情况若明若暗,不熟悉经济,不了解市场,对乡村改革和发展心中无数,缺乏整体发展的思路和长远发展的规划。对当前农村面临的种种困难,疲于应付,要么“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么眉毛胡子一把抓,把握不了工作重点,突破不了工作难点,不能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各种手段对乡村经济工作进行间接、宏观、全面的管理。

3.班子结构不合理。近年来,女干部、非党员干部和年轻干部在乡镇领导班子中的比例有了强制性规定,为完成配备指标,一些乡镇尽搞“拉郎配”,班子建设缺乏科学性,很难实现高素质个体的有机结合,影响整体效能的发挥。此外,乡镇领导干部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也不尽合理,如某乡镇党政领导干部16人中大专学历以上的有12人,占总人数的75%,表面上看领导干部的文化程度大大提高,但透过现象看本质,竟有50%的领导干部的专科或本科文凭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才取得的,所学专业也与实际工作不相适应,尤其是缺少农村实用技术以及市场经济、金融、法律、现代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三)执政行为欠当

调研发现,一些乡镇领导干部工作方法简单,决策不民主,办事不依法。

1.决策能力不强。在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乡镇领导干部对新时期农村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仍然习惯于凭经验和主观臆测办事,拍脑袋就是决策,拍胸部就是落实,常常出现决策与落实失衡及顾此失彼现象,往往是决策多,落实少,甚至只决策不落实,致使决策表面化,“作秀”的东西太多,这种现象严重地阻碍了当地经济发展。

2.应对复杂局面能力弱。由于改革开放和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变化,各类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不断涌现。面对这些复杂局面,有的乡镇领导干部不去认识、不懂分析、不会处理,而是片面、孤立、短期地看待和应对。调查结果表明,乡镇领导干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能力较差的占有41.1%,应对复杂局面能力较差的占了38%。近年来,乡村群众恶性事件、集体上访事件不断增多,就与乡镇领导干部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差、应对复杂局面能力低有很大关系。

3.依法执政能力差。据调查发现,乡镇领导干部依法执政能力较差的占20.8%。这说明群众对乡镇领导干部依法办事、依法执政的满意度不高。有的领导干部在执政过程中,缺乏开拓意识和法治观念,在处理问题时总感到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管用。据了解,有的乡镇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独断专行,甚至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权短法,严重影响了干群关系,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

(四)执政环境欠优

笔者在调研中问及“制约乡镇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发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时,将近70%的乡镇干部认为缺少宽松的执政环境和良好的执政条件。具体来说,表现在三个方面:

1.工作环境差,工作待遇低。大部分乡镇干部认为他们自己是“三苦”干部,生活清苦、条件艰苦、工作辛苦,与县级机关相比,无论是待遇、工作量,还是工作难度上都存在明显差别。他们早出晚归,生活没有规律,付出很多,还得不到上级领导的中肯评价。乡镇工作直接面对的是群众,身处各种矛盾的旋涡之中,群众稍有不满,乡镇干部就是他们的直接发泄对象。“有吃有穿不怕你,出了问题要找你,不来解决就骂你,你来硬的去告你,催粮催款不理你”,这就是乡村一部分群众对乡镇干部的态度。乡镇干部往往是两头受气,工作稍落后,不仅要受到上级的批评与指责,还得不到老百姓的理解和信任,没有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工作环境,他们很难做到以乡为家。

2.责权不统一,工作压力大。大约有60%的乡镇干部认为乡镇职能定位模糊,责权不统一是乡镇执政能力弱化的最主要因素,体制机制不顺是执政难的根本原因。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芝麻大的权力,无限大的责任”。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职能部门相继从乡镇体制中脱离,实行了垂直管理,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却没有随之剥离。条管的站所多而事不多,权大而责不大;相反乡镇责多而权不多,想干而无法干,使得乡镇领导干部经常面临着有责无权、有事难管的境地。如今,乡镇工作仍然面临着量大、面广、事杂的局面,特别是阶段性、临时性、突击性的任务一桩接着一桩,且都要与工资、考核、奖惩挂钩。凡事有考核,轻则受处罚,重则“一票否决”。签不完的责任状、数不清的一票否决让乡镇领导干部如履薄冰。

3.财力不充裕,工作难开展。近年来,党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大力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出台了许多减负政策,如取消“三提五统”、农业特产税、屠宰税和农业税等。这些政策的兑现,给广大群众带来了巨大实惠,但也不可避免会给乡镇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致使乡镇领导干部履行职能缺少必要的财力支撑。如今各乡镇领导干部面临着必须在任期内争取项目和资金来搞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任务。由于项目资金的审批程序繁琐,使用管理严格,运转周期较长,很多工程就只有靠借、贷、要,给乡镇留下许多隐形债务。正因为财力不充裕,乡镇领导干部经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二、切实提高乡镇领导干部执政能力,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乡镇领导干部要想塑造自身良好形象,树立领导威信,提高执政能力,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下工夫:

1.切实转变领导方式,营造良好的执政环境。乡镇作为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各上级职能部门和主管部门应该转变对乡镇工作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一要在福利待遇、生活条件等方面多给乡镇领导干部以真情关怀、真心爱护,使他们能够扎根基层,恪守本职,全心全意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二要按财权和事权相一致的原则,给乡镇领导干部履行职责以财力支持。三要切实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大力精简会议,取消不必要的检查、评比和达标活动,减少不必要的“一票否决”事项,变“单一任务考核”为“综合绩效考核”,尽量克服把职能部门应尽的职责和任务分解到乡镇的倾向,切实为乡镇领导干部“松绑减压”。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在创新中领导发展经济的能力。乡镇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是否强,最终体现在能否把经济发展搞上去,能否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确立争先发展、加快发展的理念,把握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努力开创出各具地方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二要加强经济发展能力培训,提升领导经济工作、发展工业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对本地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科学规划,并通过招商引资,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三要不断提高领导艺术和领导水平,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转变“等、靠、要”的思想,树立敢闯敢试敢干的开拓意识,在开拓创新中固本强基,在与时俱进中找准优势,带领群众发展市场经济,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3.树立勤政为民的思想,不断增强为民办实事的能力。随着农村经济发展逐步走向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一家一户生产的分散性、盲目性、脆弱性暴露得越来越明显,广大农民迫切需要乡镇领导干部为他们提前、产中、产后服务,做他们发家致富的领路人。一要树立“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执政为民思想,脚踏实地为民办实事、做好事,不搞不切实际的高指标、虚报浮夸的假政绩,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二要顺应民心,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做出科学决策。制定政策时,必须坚持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利益和他们的承受能力,凡是与群众利益相悖的政策和措施坚决不能出台和实施。三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务实的态度,关注民生,维护民利,把工作重心切实转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来,利用熟悉民情、村情、社情的优势,为农民提供技术、人才、资金、销售等方面的信息和服务,以出实招、求实效、立实绩来赢得他们的真心拥护和信赖。

4.坚持依法办事,不断增强依法执政的能力。乡镇领导干部既是执法的领导者,也是法律的维护者,能否做到与时俱进、依法执政,对新时期乡镇领导干部是一种严峻考验。一要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维护宪法和法律。乡镇领导干部必须牢牢记住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不允许拥有任何超越于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权。二要通过自学和培训的途径,认真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提高依法执政意识,增强依法执政能力,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三要坚决改变“以人管人、以权管事”的做法,学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努力克服用党的政策取代法律的现象,努力克服把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倾向,真正做到依法处理、依法管理、依法办理,只有这样,才能使所做的工作、所讲的道理得到人们的理解和认同。

5.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基层是社会矛盾的沉淀地。随着改革的深入,各种社会矛盾日渐凸显,突发性事件时有发生,这就要求乡镇领导干部不断提高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一要不断加强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学习,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要增强预见性,积极防范和化解矛盾。对于一些不稳定因素和初见端倪的矛盾与问题,要本着“可疏不可堵、可解不可结、可散不可聚、可预不可怠”的方针,尽量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三要果断决策,及时处理。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要准确把握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等手段,通过教育、协商、调解等途径,集中力量,集中时间,果断决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依法及时处理,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乡镇领导干部只有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自身执政能力,不断增强为民服务的本领,才能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更快更好地实现。

参考文献:

[1]辅导读本,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陈勇.乡镇党委如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eB/oL].参考资料网,省略.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调研报告篇5

一、三市城市管理现状

上海市浦东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目前在编人员40名,部门领导5名,1正4副(含公安局局长兼任城管局副局长1名),下设环境监察支队、城管支队,其中环境监察支队下设6个部门,城管支队下设6个执法大队,同时在街道办事处下设12个执法中队,镇政府设立24个中队,实现镇管镇用,每一支队伍配备了一名指导员。

上海市浦东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主要工作职责:市容环境、绿化、市政工程、水务、环保、工商、建设、规划房地产和其他等,共“19+X类1232项”执法权限,目前上海市浦东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正在和有关部门对接相应职责,后期管理职责还会增多。

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目前正在构建跨部门、跨领域综合行政执法和相关专业领域执法为主,其他部门内设机构专业为辅,行政执法力量主要在区(县、市)的组织体系,基本建立分工合理、职责清晰、协同高效的“综合行政执法+专业领域执法+联合执法(即“1+5+3+X”:“1”是指综合行政执法是指生态环保、市场监管、交通运输、文化市场、农业等专业领域的行政执法;“3”是指自然资源、卫生健康、人力社保等专业领域的行政执法;“X”是指其他领域的行政执法)执法体系,加快形成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促进执法更加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监管更加有效。

除中央和省委另有规定外,整合现有站所、分局等执法力量和资源,下沉至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实行属地管理;上级明确实行垂直管理的执法机构,通过派驻乡镇(街道)的方法,纳入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力量建立由乡镇(街道)统一指挥协调的工作机制。经报省、市政府批准后以乡镇(街道)名义相对集中行使基层治理所需的行政处罚权,实现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

同时合理划分乡镇(街道)与区(县、市)级部门两个执法8层级的执法分工,乡镇(街道)主要负责日常执法检查,对发生频率高的、执法内容简单的、专业技术要求不高的、能快速办理的一般违法案件进行查处;专业性技术强、执法程序要求高的案件,移送区(县、市)相应的执法部门处理。

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2010在全国率先实行公安兼职模式:市城管执法局由原市市政市容委的部门管理机构,调整为市政府直属行政执法机构。常务副市长、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在城管局,城管执法局局长任主任。2017年北京市城管局落实执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要求,区、街关系调整为以街乡镇为主的双重管理模式,执法队人、财、物、编制已全部下放到街乡镇,一线执法人员的比例达到了90%,同时市局业务指导区局,区局业务指导乡镇执法队,实现了街办吹哨,部门报到的联动机制。履行综合监管职能,利用一线执法易于发现问题的优势,向市、区政府或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反映问题、通报情况,推动责任落实。

北京市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城管执法工作,先后出台八个深化城管执法体制机制改革的文件,从组织和制度建设上,初步解决制约城管执法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先试先行取得阶段成效。 

二、三市主要经验及做法

上海市城管局拥有完善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体系,顶层设计比较合理,从城市管理上升到城市治理,拥有强而有效的执法监督机制,执法监督方式多样,警城联动、法检联动、警城法联动使行政处罚与行事处罚无缝对接。同时成立案件管理中心,专职审理审核案卷,提高办案效率,对于违法处罚建立严格的考评监督机制。上海市城管局以“重心下移、属地管理、监管分离、权责对等、理顺职能、整体联动、公共参与、共同治理”为基本原则,明晰了综合执法职责范围,建立了公安城管大数据平台,实现资源信息共享。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调研报告篇6

去年以来,福建省大田县部份地区“”非法活动盛行,因交通事故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增多,违法占地建房现象严重,行政执法环境恶化。针对这些问题,大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决定从今年2月份开始至4月底,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打击“”活动、整治道路交通安全、整顿计生和烟草执法环境、清理违法建房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治安综合整治活动。各乡镇、各有关部门按照县里的统一部署,以扭转社会治安局势和改善执法环境为目标,运用政治、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对社会治安进行综合整治,着力解决了当前社会治安和执法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和法制环境。

在社会治安综合整治活动中,全县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公安、土地、计生、烟草、交通等有关职能部门按照县里的统一部署,密切配合,认真履行职责,做到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二个重点,强化三级职能,建立四项机制,开展五项活动,落实各项整治措施,切实担负起综合整治工作的责任,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实效。

一、围绕一条主线

建设“平安大田”,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健康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是大田县委、县政府着眼于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围绕这一条主线,针对县里存在的社会治安情况和执法环境存在的问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了县委常委(扩大)会议,进行专项研究,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县政府副县长和县人武部副部长为副组长,法院、检察、公安、司法、国土、城建、公路、计生、交通、烟草、武警等单位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社会治安综合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下发《实施方案》。2月12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工作会议,对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部署。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和广平、建设、太华、均溪镇的领导就如何贯彻落实综合整治工作措施作了表态发言。县政府县长出席了会议并作了作重要讲话,要求各级各部门、各乡镇做到:一是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力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工作;三是齐心协力、强化措施,努力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合力;四是创新方法、举一反三,积极稳妥处置人民内部矛盾。活动期间,各级各部门、各乡镇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追性,把综合整治工作作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当作落实综治责任的首要任务来抓,召开各种不同类型会议进行部署,成立领导小组和各专项整治工作队,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开展综合整治工作,维护辖区内社会治安稳定。

二、突出二个重点

营造浓厚宣传整治氛围和查处违法犯罪人员是开展综合整治工作的重点。

一是活动伊始,县领导发表电视讲话,各乡镇和县司法局、国土资源局、交警大队、城建局、计生局、交通局、公路局、烟草局等部门各出动一辆宣传车,每天在乡镇、村来回宣传。县政府和县法、检、公三家分别印发《关于禁止“”活动的通告》、《关于敦促“”活动的违法犯罪人员限期投案自首的通告》计6000份。县政法委编发《综合整治专报》9期。县计生局在县有线电视台《宣传周视》开辟《人口与计划生育》栏目。各乡镇和各部门在各主要场所、路口、人员集中地区张贴标语1000余条,印发各类宣传材料30000余份,出宣传专栏86期,宣传车出动152台次,行程5万余公里,全县大部分群众都受到教育,营造浓厚的综合整治工作的宣传氛围。特别是大田一中艺术队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深入到太华、广平岩城水泥有限公司等乡镇和企业,开展以宣传计划生育、土地管理、公路管理、烟草专卖和严厉打击“”活动等有关法律法规为内容的文艺演出,节目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使综合整治活动进一步深入人心。

二是活动期间,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国土资源局、烟草局等职能部门,在加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上,针对当前社会治安情况和执法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专门综合整治队伍,深入基层、深入案发地认真开展排查摸底工作,全面掌握全县治安情况和执法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调查掌握发生在太华汤泉、建设建忠路段因交通肇事而引发群体性事件和广平因计生、土地问题以及建设建乐因烟草执法而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组织煽动者及闹事者,对相关的犯罪嫌疑人,适时予以严厉打击,收到了很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同时,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认真细致地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活动,摸清辖区内治安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发现严重矛盾纠纷苗头,妥善化解各类矛盾,从源头上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三、强化三级职能

这次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工作涉及部门多,综合整治项目也多。县、乡、村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密切配合、统一步调、齐心协力,全面落实各负本职责范围的整治责任,始终保持强大的综合整治高压态势,确保综合整治活动取得实效。一是交通、农机、城建、计生、烟草等各职能部门,针对执法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工作中存在薄弱环节,在加大宣传单项性政策法规和排查摸底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困难多、矛盾多、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帮助群众疏通思想上出现的疑惑,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改善紧张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改变执法环境恶劣的局面,从源头上防止各种违法现象发生。政法各部门始终保持“严打”态势,做到快结、快捕、快判,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分子,特别是对那些挑起事端的组织者、幕后策划者、煽动者等首要分子,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坚决打击。二是各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综合整治工作当作当前中心工作来抓,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力以赴,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制定严密的工作方案,抽调专门的力量,积极参与综合整治工作,不断把综合整治工作推向深入,取得实效。如太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2月18日,专题召开班子会议,研究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联系电话,抽调49名干部组成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打击“”活动、整治违法用地、违章建房、查处妨碍计生行政执法行为、整顿矿山秩序、护林防火整治、整顿集镇环境等七队专项整治工作队。次日召开全镇干部大会,对全镇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周密部署。20日起,镇司法所、派出所、林业站、交管站、农机站、国土资源所等单位组成宣传组,派出宣传车到全镇24个行政村巡回宣传,各专项整治工作队进驻各行政村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又如广平镇党委、政府认真查摆影响当前稳定的问题基础上,认真吸取“12.28”事故教训,做到认识、领导、责任“三到位”,组建专项整治违法用地工作队,每天对各村土地进行巡查,与县国土资源局、城建局、公安局、法院联合行动,对非法占田建房进行专项清理,依法拆除违法建筑物9幢,违法建筑面积达1100平方米;组建以交管部门为主的专门交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省道沿线的铭溪、栋仁、东景村公路巡查,严厉打击“车匪路霸”,保证交通主干线的道路安全畅通;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检查落实力度,严禁无证上岗作业和女工下井,狠刹违章作业和乱采现象;成立打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度下发《关于严禁全镇党员干部、企业职工、村级干部参与“”等非法活动的有关规定》,坚决遏制“”非法活动。三是各行政村特别是省道秀里线沿线的25个行政村,积极协同驻村领导和驻村干部,分别召开村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或全体村民会,传达贯彻县、乡综合整治工作会议精神,协助县、乡专项整治工作队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引导人们遵纪守法,充分发挥治保、调解组织第一道防线作用,排查调处各类民间纠纷,积极稳妥处置好影响社会稳定苗头和倾向的问题,优化社会治安环境。活动期间,各行政村化解各类民间纠纷398起,提供有价值破案线索32条,协助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分子12名。

四、建立四项机制

维护社会安定稳定,改善执法环境是这次综合整治活动的首要任务,建立完善汇报、督查、制约、长效等四项工作机制,是扎实有效地开展综合整治工作,提高综合整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需要。一是建立汇报工作机制。各乡镇、各有关职能部门在开展综合整治工作中,定期分析当地治安形势和执法环境,准确掌握群众关心和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总结推广好的工作经验,每周五形成书面材料,定期报送县委办、政法委,形成良好的定期汇报工作机制,为全县综合整治工作深入开展提供情报信息支撑。二是建立督查工作机制。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及办公室工作人员,深入乡镇村、各职能部门进行督查,对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成效显著的乡镇、单位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不扎实、打击不力,做表面文章的乡镇、单位给予爆光。活动期间,县委督查室和政法委办公室对乡镇开展综合整治活动的情况进行定期通报,转发广平镇政府《关于严禁全镇党员干部、企业职工、村级干部参与“”等非法活动的有关规定》。通过督查活动,促进了整治活动各项措施的落实。三是建立责任追究工作机制。这次综合整治工作中,县委、县政府明确各级各部门、各乡镇一把手是综合整治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活动泛滥,群体性多发等影响稳定问题多的乡镇、单位,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县与乡镇、系统,乡镇与各行政村,系统与各单位层层签订《打击“”非法活动责任书》。明确规定凡党员和职工参与“”的,严格按照省纪委、监察厅《关于严禁党员和国家公务员参与“”等非法的暂行规定》和《大田县党政领导打击“”等活动责任书》的要求处理,并依法追究相应的责任。四是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造成执法环境恶劣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除了群众法制的观念淡薄客观因素外,个别部门存在的发挥职能作用不到位,执法力度不够、质量不高的问题。在整治活动中,各乡镇、各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本部门本单位综合整治经常性工作机制,总结成功经验,规范工作方法,健全各项制度,使各项工作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巩固综合整治的成果。

五、开展五项活动

这次综合整治工作共开展了五项专项整治活动,这五项专项整治活动分别是以县政法部门为主开展了打击“”活动,以县交通局、公路局、农机局、县交警大队为主开展了整治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以县计生局为主开展了整顿计生执法环境专项整治活动,以县烟草局为主开展了整顿烟草执法环境专项整治活动和以县国土资源局、城建局为主开展了清理违法建房专项整治活动。在开展这各项专项整治活动中,都制定了专项整治方案,都成立以县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各专项整治工作在大力开展法制宣传基础上,深入基层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各类治安动态和存在各类问题,认真研究各种行之有效措施,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整顿执法环境存在的问题,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分子,确保全县综合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六、取得六个成效

一是“”活动得到遏制。共查处“”22起,涉案金额达11.4万元,其中立为刑案的4起4人,治安处罚18起86人。目前,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绝大多数干部、职工不仅不参与且能劝止亲朋好友、家属远离“”活动,群众自觉抵制“”的意识明显增强,“”活动有所收敛,以往“”开奖当天《东南早报》畅销和手机、电话信道占满等现象基本得到遏制。

二是道路交通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今年1-4月份,清除溜方1750立方米,修复缺口挡墙312.3立方米/18处、危涵27道、桥栏杆103.5延米,修补路面坑槽11000平方米,砌筑导向墩12垛,对秀里线18个弯道半径较小的有暗弯进行路面划线,对险情路段进行埋设警告警示标志共计13面。目前,全县道路安全畅通,群众遵纪守法意识增强,交通事故发生量减少,至4月止,全县共发生交通事故108起,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8.5%,同时,因道路安全事故引发的聚众扰乱交通秩序、非法扣车和妨害交警执法的现象基本匿迹,全县道路交通秩序井然。

三是行政执法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综合整治期间,全县共登记非法占地203宗,面积48502.71平方米,发出《责令停止违法用地通知书》40份,查处违法用地102宗,拆除房屋9座面积1100平方米。县计生部门查处非法终止妊娠2件,落实女扎1例,查处生育二女假“双胞胎”事件3起,解救二女非法抱养男婴4名,中介人1人,社会抚养费申请执行了8起,强制执行征收金额共达52434元。路政人员上路和设点检查车辆13452辆次,查获违章车辆432辆次,清理公路路肩158处1717平方米,路面堆放109处1000立方米。3月18日,市、县烟草、公安等部门在建设镇打击非法收购烟叶、制售假烟原材料联合行动,没收烟叶12余吨,制假设备4台,有效地打击了非法交易加工及运输烟叶的违法行为。通过综合整治,全县执法环境得到改善,国土、计生、烟草等部门行政执法顺利,没有出现暴力抗法和妨碍行政执法的行为。

四是违法犯罪分子得到有力打击。县公安局根据县统一部署,依法对去年以来发生六起社会影响恶劣的案件,成立六个专案组,全力以赴,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开展侦查工作。到目前为止,对参与“2003.12.3”广平故意伤害计生干部案、“2003.12.21”太华汤泉、建设建忠和“2003.12.31”太华仕坑三起聚众扰乱交通秩序案、“2004.2.1”广平铭溪妨碍土地执法和“2004.2.3”建设建乐妨碍烟草执法的两起妨害执行公务案计21名涉嫌犯罪人员进行抓捕。县检察院、法院对相关案件加班加点进行审查、审理,3月16日,在县体育场召开公捕公判大会,县公安局对前期发生的聚众扰乱交通秩序罪、妨碍公务罪等5件15名犯罪嫌疑人进行公开逮捕。县法院对犯“”罪案件2件4人和犯故意伤害罪案件1件1人进行公开宣判,有力地震慑各类违法犯罪分子,收到良好的社会效应。

五是群众遵纪守法的意识明显增强。通过对综合整治工作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广泛宣传,广大群众遵纪守法的意识明显增强,深刻认识到“”非法的本质及社会危害性,“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和“法不责众”的错误思想观念得到进一步转变,学法、知法、用法尉然成风,依照法律程序解决矛盾纠纷的风气逐渐形成。目前,全县社会治安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社会秩序井然。

六是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各级、各部门把综合整治工作当做落实综治领导责任的首要任务来抓。党委、政府、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切实担负起综合整治工作的责任,进一步加强对综合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各企业集团要教育广大干部职工遵纪守法,依法办事,要真正落实“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搞好自己的小环境”,配合县里抓好综合整治工作。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调整充实治保会、调委会和治安巡逻队,强化责任制,充分发挥基层治保、调解组织作用,做到抓小、抓早、抓苗头,把各种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切实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维护社会长治久安。

七、几点体会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综治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切实加强领导,是做好综治工作的根本保证。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自觉把综治工作摆上突出位置,贯穿于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之中,统盘考虑,统一部署。各级党政领导切实肩负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制,把党政领导干部抓综治的工作情况纳入任期目标进行考核,对抓综治工作不力、发生影响稳定事件的地区和部门领导实行责任追究和“一票否决”。全县基本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经费到位、奖惩到位。实践证明,党政统一领导,各部门、各单位各司其职,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较好地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有力地保证了综治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

——发挥政治优势,发动广大群众,打实基层基础,是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发展的关键所在。县委、县政府以学习推广“枫桥经验”为抓手,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由综治委牵头,公检法司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各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广泛发动群众,整体推进综治组织网络、安全防范、流动人口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等基层基础工作,提高了基层治安防范水平。在城区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开展创建安全文明系列活动为有效载体,营造了社会治安的良好氛围。同时注重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一票否决权”制,保证和促进了基层基础工作的落实。在工作中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运用“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的“四前工作法”,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党政动手,各负其责,依靠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因地制宜开展专项斗争和重点整治,是实现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的有效手段。全县政法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始终坚持“严打”方针,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哪里治安混乱就重点整治那里,重拳出击,重点整治,有效地遏制了违法犯罪大幅上升的势头,明显地改观社会治安面貌。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调研报告篇7

推进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服务型政府,激发基层活力,用好人力资源,提高行政效率,对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具有重要意义。经过调研,现就建立和完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区现行基层行政体制是在1998年撤销地区建立开发区,撤销开发区和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建立区等多次行政体制调整基础上形成的。区成立以前,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下辖8个区工委,50个乡镇,526个村(居)委,3441个村(居)民小组。区成立后,进行乡镇机构调整时,撤销8个区工委,将50个乡镇调整为30个街道、镇、乡(其中3个街道,12个乡,15个镇);村(居)委由526个调整为219个;村(居)民小组调整为1094个。调整后,全区街道、镇、乡平均幅员面积由49.96平方公里扩大为79.9平方公里,最大的阿蓬江镇173平方公里,最小的水田34平方公里(不含国有林场面积);平均人口由调整前的9804人增至16340人,据末统计,人口最多为城东街道41791人,其次濯水镇为27704人,最少为白土乡7870人。

乡镇机构设置通过和两次全市同步改革,各街道、镇、乡设置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科)、社会事务办公室(科)(挂民政办公室、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牌子)等4个综合办事机构。3个街道和正阳、舟白、冯家、阿蓬江、石会、马刺、濯水等镇增设“城镇建设管理办公室”。

人大、纪检监察、人武、工青妇等机构按有关规定设置。设置了14个片区国土所、14个片区司法所、15个片区公安派出所、4个基层法庭。

各乡镇设置农业服务中心、文化卫生服务中心、财政所、人口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站等4个公益性事业单位。街道增设流动人口管理站。

核定下达乡镇行政编制890名(不含国土所编制51名),后勤事业编制72名,事业单位编制851名(含财政所编制);目前实有公务员868人,工人72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793人。

二、主要问题

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全面推进乡镇综合改革切实加强乡镇工作的意见》规定了乡镇政府“执行政策法规、推动经济发展、搞好社会管理、强化公共报务、维护和谐稳定”等五大职能。但目前基层行政管理仍存在与统筹城乡发展不够协调不相适应的诸多问题,需要区委区政府乃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一)行政单元多,管理成本高

近邻湖北省咸丰县36.4万人,仅设置10个乡镇。贵州省雷山县15.07万人,设置9个乡镇。区50万人设置30个乡镇行政单元明显偏多。

总理曾感慨:“中国古代《大学》一文说,生财有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抒。现在在农村倒过来了。”区县归并“两套人马治县”,“食之者众”在尤为突出。在乡镇表现为经济实力弱,财政供养人员多,基层不堪负重。走访过程中,有同志实话实说:再减员30%—50%,工作也能照常开展。

(二)事权不明晰,转型有差距

一是纵向划分不明晰。市对区,区对乡镇的委托执法不规范,基层执法无手段,随意性较大。委托执法存在着“责权利不统一”、“人财物不配套”以及法律保障缺失等问题。如基层“扣车扣证”,有违《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收缴、扣留机动车驾驶证。”之规定。形成“道路交通检查靠‘走’,水上交通检查靠‘吼’,食品安全检查靠‘看’,罚没执法靠‘抹’”的局面。很多乡镇认为,部门有借“委托”下卸责任之嫌,出现事故,乡镇政府就成了“替罪羊”。

二是横向划分不明晰。机构职能设置存在“政事不分”、实际工作存在“政事难分”问题。不少乡镇事业与行政是打通运行,形成事业单位履行行政职能多,履行本职职能少;街道机构设置市上无明确规定。工作急需的“城管中队”既无机构也无编制;文化卫生服务中心、社会保障所设置不科学,职能交叉重叠。

三是乡镇与村居划分不明晰。公共服务职能不到位,与群众联系不够紧密,干部反映“不好管”,群众反映“无人管”。

四是对内行政管理方式转变滞后。管理手段较单一。经济监督、社会管理上沿用强迫命令等行政手段多,经济、法律引导手段少。

(三)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不尽科学

项目过于繁杂。包罗万象“大而全”,喧宾夺主,淡化了重点。

内容不够完备。有科学发展导向意义的可持续发展、民生问题等项目需要充实。

形式比较单一。通常是年终突击式“官考”。各类计划小结总结报表等“游戏式考核”老套繁琐,助长了基层“现编现抄”,疲于应付等形式主义。

结构需要优化。“规定动作”“一条鞭”考核难以充分照顾各地特殊的生产生态条件。如城北水库上游区域大规模养殖生猪可能影响城区水源环保安全;蓬东麻田村因煤炭开采水井全部干涸,人吃水都靠车拉,大规模发展生猪也不切实际。

(四)干部管理方法急需改进

原“县—区—乡”三级体制下,乡镇之间干部的适时动态交流可有效保持基层队伍活力。体制调整后管理方式没有及时跟进。致使基层干部处于“块状分割”形态,干部流动存在“三好”“三难”现象:即“上好动下难动”(科级以上流动易科级以下流动难);“进好动出难动”,“内好动外难动”(行政体制内流动易,事业向行政流动难)。有的乡镇建区8年来,除个别干部提拔调动和调入区级单位外,乡镇间交流基本没有。个别干部缺乏危机意识和进取精神,队伍缺少活力,基层又无手段,只好望洋兴叹!

(五)分配政策需要完善

分配缺乏灵活性。基层政事难分,工作统一做,却“政事不同酬”;村组干部报酬无统一规范,各地差别过大;实行全市公务员津补贴政策,实职与非领导职务津补贴基本无差别,一线干部任务重、责任大,连工作话费补助也没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线干部的积极性。

(六)村民自治任重道远

村组集体经济薄弱甚至“空壳”,村民自治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较差;村居规模扩大村组干部工作量成倍增加,然而有的村干部报酬偏低(每月仅250元);村民自治决策执行中缺乏约束手段,《村规民约》实施不力,有的流于形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还不规范。

三、对策建议

(一)精兵简政,建立集约高效的行政体制

“精兵”势在必行。不“精兵”就不能从根本上减轻群众负担,不“精兵”就无从提高行政效率。“食之者众”这类非常问题需要用非常措施来解决。要下决心通过“强村弱乡”、“诱导创业”等多种形式精简分流富余财政供养人口。

“简政”大势所趋。随着免除农业税、村民自治、依法行政等国家大政重大调整,基层政府职能从“催粮催款”、“刮宫引产”式的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必将加速推进。“简政”是必由之路;我区5000多人的原蒲花乡改由居委会管理的成功实践,湖北咸丰县、贵州雷山县的“大乡镇制”的经验有力证明了“简政”的可能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交通信息条件进一步改善,干部素质的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的增强,“简政”条件日趋成熟。

“简政”要与区域发展战略相结合。随着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舟白机场陆续开通,阿蓬江流域开发的深入推进,作为武陵山区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逐步凸显。与国家“大部委制”改革相呼应,建议在科学论证基础上,进一步调整行政区划。撤并部分基层行政单元,适当扩大乡镇及村(居)建制,大幅度减少街道、乡镇数量,相应增大街道、乡镇管辖村、居范畴。在此基础上适度减少干部职数,大幅度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乡镇行政中心尽可能沿渝怀铁道、沿高速公路、沿阿蓬江流域布局,加速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更好促进“三沿”产业发展和冯家、濯水、阿蓬江镇城市绵延带建设。根据城市扩张要求及舟白、正阳两镇行政职能的特点,有必要及时将其转为“街道”建制,并相应调整其称谓和职能。

(二)深化改革,建立高效便民的管理机制

明晰各级事权。职责不明,“政事不分”,老是“打麻子账”,就谈不上职能转变。科学界定乡镇政府职能,合理划分区与乡镇的职责权限,从有利于事业发展有利于社会管理出发,选择“条条管理”或“块块管理”的具体模式,不宜“一刀切”。基层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化乡镇的服务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

规范委托执法。市、区党委、政府应从严掌控部门与基层“责权利”的综合平衡,“责任委托”的同时,人财物等执法资源应向下作相应的倾斜分配,要研究制定市对区县、区对乡镇的委托执法财政转移支付等配套政策,真正建立起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系。

转变领导方式。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基层自治组织的关系,农村产业发展要从政府直接参与经济或行政命令、包办代替的惯性模式转变到(来源:文秘站)主要依靠市场调节和通过经济及法律手段间接调控经济的方式上来;政府重点是为市场主体创造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让基层政府从“有限政府无限责任”状态中解脱出来。

健全服务机制。解决边远乡村群众办事难的问题是政府面临的繁重任务。基层政府要通过做好“便民”服务工作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把为民办事全程纳入乡镇的重要日常工作。行政富余人员优先充实“办事”队伍,建立覆盖城乡的代办网点,建立健全包括组织领导、目标考核、经费保障等统一的制度和政策。把“便民服务”真正办成百姓满意的民心工程。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要尽量向农村倾斜,加快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就业扶助、社会救济等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建设;公安、司法、国土、法院、工商、税务等实行片区管理的部门要调整优化机构布局(如增设代办点),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三)解放思想,创新干部管理机制

创新制度。建立与两级体制相适应的干部管理制度。完善乡镇间、乡镇与区级部门间的科级以下干部有序流动制度。在一个地方工作满未达“改非”年龄的,原则上应进行交流。每年给乡镇一定的“优秀者正向交流”、“末位者逆向交流”的指导性指标。努力建设一支开拓创新、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基层干部队伍。

畅通出口。区县归并形成干部数量过大,结构不合理是一道“马拉松”难题。然而换一个角度审视,作为一个特殊的移民城市,区县归并后留存了一大批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政策得当,可以转化成一笔宝贵的财富。学习温州“全民创业”的发展理念,借鉴河南商丘市“经济大发展、全民大创业”的做法,出台“工商零注册”、“按工作年限和工资标准给予买断性补偿”等宽松的工商登记、信贷融资、税费减免等创业配套政策,鼓励财政供养人员辞职或离岗创业。形成与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力、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推动超常规跨跃式发展。

唯才是举。统筹城乡发展关键在人,要不拘一格用人才。建立行政与“参公”单位人才互动机制。行政单位公务员缺编,同等条件下,可优先从熟悉农村工作的事业干部队伍中补充。

(四)调整充实,建立科学公正的综合考核机制

基层考核要坚持“富民为本”的基本宗旨,按照“分类指导、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民意、公开结果、接受监督、赏罚分明、推动工作”原则,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类别:按照区划类型及不同的发展基础和生产条件,可将原街道、中心镇、其他乡镇三类合并为街道、乡镇两大类考核,将正阳、舟白两镇纳入街道考核范围;

考核内容:突出区委区政府全局工作和乡镇政府职能的重点,增加民生、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项目适当精简,一般性常规工作改为单项评比。

考核结构:为鼓励基层创造性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各自独特的资源优势,可按“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改善考核结构。

考核方式:要“官考”与“民考”并重,“自评”与“互评”结合。更加尊重民意,增大基层群众及辖区内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参与度。考核结果经媒体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简化过程考核,重在最终绩效。

(五)整改机构,创建科学公正的分配激励机制

职能重组,政事分开。深化乡镇综合改革,通过分流、改制等方式理顺事业与行政间的分配关系。按行政性、纯公益服务性、经营性等标准重新调整界定乡镇事业机构性质。将财政、社保等具备典型行政性质的机构划归行政序列,将农业服务中心、文化卫生服务中心等承担的安检、执法、统计等行政职能剥离并入行政机构,符合条件的相应人员转入公务员序列,其工资分配参照行政标准执行。

试行公共服务采购制。总结推广公共卫生服务券制度经验,试行公共服务政府招标采购制度,赋予服务对象以选择优质服务的权利,形成政府公共服务的竞争机制,有效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干事”。

规范村居干部待遇。在撤并减少乡镇和村居建制基础上,由区政府按村居规模和乡镇财力状况统一制定村居干部报酬的分类标准和补助办法,区级补助纳入财政预算。

制定津补贴配套政策。高度重视普遍性倾向性的干部思想动态,在执行津补贴统一规定前提下,研究制定更加合理的地方性补充政策。

(六)统筹规划健全规范基层自治机制

加强村居自治的基础建设。研究制定村(居)委建设方案,统一建设标准,纳入《城乡总体规划》。通过村居投劳、区乡投资等办法,用2至3年时间使村(居)委的工作环境明显改善;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调研报告篇8

一、当前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存在主要问题

(一)编制机构不全,基层监管工作步履艰难。继20__年11月1日颁布施行《安全生产法》后,国务院依据《安全生产法》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__]2号,以下称《决定》)。《决定》指出“县级以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要依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充实必要人员,……”。经过2年努力,截止20__年9月,浙江省101个市、县(市、区)已全部设立了独立的监管机构。在此基础上,20__年11月1日颁布施行了《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以下称《省条例》),《省条例》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建立或者确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有了这个“尚方宝剑”,乡镇(街道)相继组建了相应的监管机构。20__年2月29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__]14号,以下称《意见》)。《意见》指出,一是要充分认识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二是明确了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职能;三是要切实加强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至此,县级以上尤其是乡镇(街道)级政府的安全监管职能得到进一步明确,安全监管执法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但是,由于省(市)级政府至今尚未出台与《安全生产法》、《决定》、《省条例》、《意见》相配套的、刚性的、统一的编制机构文件。负有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职能的市、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内设机构(包括机构职责、机构名称、机构只数等)不统一,上下不对口,一定程度影响上传下达以及上级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己经组建的乡镇(街道)级监管机构,因上级政府没有正式下达行政或事业编制,其监管机构有“巢”无“鸟”,既使有人,或是内部调剂,或是身为其人,实是兼其职,乡镇(街道)监管执法层面仍然是断层,处于最基层的乡镇(街道)的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依然步履艰难。

(二)监管力量薄弱,难以适应执法监察需要。以我区为例。西湖辖区总面积312.43平方千米,辖2个镇、9个街道和118个社区、54个行政村,常住人口66.75万人,暂住人口10.71万人。区内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建有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的陵墓、牌坊、陈列馆16处。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机关均集中设在西湖区。西湖风景名胜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杭州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江北区快和浙江大学等近百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坐落区内。到20__年6月止,全区法人企业达9814家,个体工商户17000家。而在监管力量方面,目前区级层面仅有行政编制10人、事业编制6人;11个镇(街道)虽组建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科),规定增配科室副职1名、明确1名科室人员承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但是,由于其人员是内部调剂,增配的1名副职和明确的1名科室人员均还兼管其它工作,其实每个镇(街道)只有1人是专职安管人员。与我区监管范围、监管任务相比,我区的安全生产监管力量极为薄弱,安全生产监管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呈“倒金字塔”结构,越到基层,监管监察力量越薄弱,难以适应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的需要。

(三)监管职责不清,综合监管部门职能难以履行。安监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从理论上讲不难理解,它是一个大安全、大概念、大范畴。但是,由于对综合监督管理本来涵义被曲解,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成了个“大箩筐”,只要是涉及安全的都往里面装。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一是综合监管部门与专项监管部门的监管内容、监管范围、监管职责不清,越位、错位、推委现象难以避免。尤其是发生事故后,遭老百姓遣责的不是专项监管部门,而是安监部门,直接把安监部门推向一线。专项监管部门也是能推则推、能避则避。二是综合监管内涵不清,综合监管部门职能不能正常履行。《安全生产法》颁布实施后,虽然国家也颁布实施了一些配套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但仍缺乏可操作性的法律规范,不能适应监管执法工作实际需要。尤其是《安全生产法》中确定的综合监督管理内涵不清,使得综合监管部门的综合监管职能不能正常履行,一些法律规范确定的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一定程度影响了安全监管执法工作的开展。三是一些常识机构设置重叠,不利综合监管和协调。为加强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均设立了诸如“安全生产委员会”、“防火安全委员会”、“

交通安全委员会”等组织。这三个组织不能说不重要,也不能讲不可设。问题的关键是,就这三个组织而言,其指导思想都是围绕安全这个中心开展的。而现在是一分为三。各唱各的调、各自为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也难以避免,不利宏观管理和指导,不利综合监管,不利统筹协调。

(四)监管手段落后,安全监察工作受到制约。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及新设备不断应用于生产经营领域,安全生产监管手段、执法水平与当前经济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突现。主要表现在。一是财力、物力、人力配备少,资金、车辆、人员、通讯工具匾乏,影响正常工作开展。二是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专业技术性强,大部分执法监察人员因缺乏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执法水平有待提高。三是安全生产执法监察缺乏有效的技术保障手段,安全生产信息、宣传、培训、应急救援等体系极不健全,安全检测检验、安全评估和鉴定、安全标识和安全防护用品管理等尚未在全国各行业普遍、有效地推行,执法监察难以有效开展,这些情况严重制约着安全监管监察工作的有力开展。

二、对当前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的几点见解

(一)建立健全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执法机构是建设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体系的核心。一是监管机构编制及人员的配置,应依据当地管辖范围大小、任务轻重、生产总值(gdp)、人口等综合要素,依法、科学、合理配置机构编制及人员,切忌“一刀切”。二是在乡镇(街道)级政府建立与之相对应的监管机构。目前,绝大多数乡镇(街道)虽组建了相应的机构,但是,各地做法不尽相同,就人员而言,有的是通过地方途径招聘解决人员,有的是在乡镇(街道)内部调剂解决人员,且组建的编制机构找不到法律依据,主要是省(市)级政府尚未下达过有关编制文件,缺乏法律支撑,使必造成人员得不到稳定、工作经费落实不了、正常监管执法工作开展不起来。对此,乡镇(街道)级政府监管机构,应由省(市)编制委员会依据上述要素确定机构、编制和人员,统一机构名称、统一编制性质、统一监管范围、统一监管职责。

(二)明确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职责,是建设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体系的关健。一是在目前安监部门尚未实行垂直管理,省级以下安监部门保持现有规格的情况下,为有利于协调有关专项监管部门的监管执法工作,现有的“安全生产委员”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是可行的。建议“防火安全委员会”“交通安全委员会”等有关安全生产组织统一纳入“安全生产委员会”,以利统一协调、统盘全局、综合治理,提高工作效率。二是明确《安全生产法》中“综合监督管理”的内涵。《安全生产法》第九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安监部门不好操作。举个简单例子:企业内部防火间距问题,是消防部门主管,一旦有问题要整改或处罚,应由《消防法》来调整。如果安监部门发现了问题,目前充其量只能是下发整改指令书的同时告知消防部门,也是比较妥当的办法。但是,问题在于安监部门下达的整改指令书,企业向安监部门反馈整改情况后就不好操作了。再是,安监部门虽告知了消防部门,若消防部门由于种种原因,企业内部防火间距问题迟迟得不到整改的话。此时,安监部门是再直接监督企业还是监督消防。按照《安全生产法》规定理解,安监局可以监督消防部门履其职尽其责。问题的关键在于安监部门应该用何种方式进行监督。如果安监部门只是口头告知消防部门,在此过程中一旦事故发生,责任追究起来,安监部门是空口无凭了。对此,明确《安全生产法》中“综合监督管理”的内涵,即明确综合监督管理职责、范围、内容、方式、手段以及明确监管执法主体势在必行。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调研报告篇9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强化税源控管为核心,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逐步建立以“政府领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信息化支撑”为主要特征和基本内涵的综合治税新机制,形成政府依法管税、财税部门依法征税、纳税人依法纳税、社会各界协税护税的综合治税新格局,促进全区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健康、有序发展。

(二)工作原则。遵循依法、协作、服务、便捷的原则,以协助监督、信息共享、委托等主要方式,保障税收及时、足额征收入库。

二、综合治税

1.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法定职责和义务,及时提供所掌握的涉税信息,同时要加快信息网络建设,逐步规范涉税信息交换格式和标准,实现部门间的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区综合治税办公室要尽快建立信息交换平台,健全科学、有效、快捷的信息链条,理顺横向、纵向信息网络,实现对税源的全方位控管。

2.建立例会制度。区综合治税办公室要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专题交流研究综合治税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并制定有效措施,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形成会办意见,确保落实成效。

3.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在税收征管过程和涉税信息交换中发现重大问题或出现重大矛盾冲突时,区综合治税办公室要及时调研形成书面材料,报告领导小组研究解决。

4.科学分析利用涉税信息。区综合治税办公室对涉税信息进行汇集,税务部门分类处理、综合利用,不断提高涉税信息对加强税源监控的价值。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对传递的每一条涉税信息要及时跟踪问效,确保各项涉税信息执行到位。延伸信息利用链条,实现综合治税业务与税款征收、纳税评估、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税务稽查等日常税收管理的有机衔接,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确保各项税收应收尽收。

5.联合开展税收专项整治。由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公安、工商、国税、地税、财政等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定期组织开展税收执法大检查,对纳税人偷税、逃税、抗税、骗税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专项整治,依法解决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问题。

三、强化组织领导

(一)建立健全组织体系。为加强对全区综合治税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区综合治税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各方参与综合治税工作,并对综合治税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评价,研究解决相关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综合治税的日常工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行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落实,并指定专门科室负责综合治税工作,指定专人负责信息的采集及反馈工作,在全区上下形成区政府统一领导,各乡镇、各部门分级负责、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税工作机制。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调研报告篇10

一、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总的目标是核实家底,查清问题,明确责任,促进管理。通过对乡镇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审计,核实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任职期间财政、财务收支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资产、负债的真实情况,遵守财经法纪和领导干部廉政规定的情况;界定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对审计发现问题应负的经济责任,为党委、政府和干部管理部门管理和使用干部提供依据;促进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更好地履行经济管理职责,促进乡镇经济的健康顺利。

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审计的范围和内容取决于审计的目标和要求。乡镇党政领导每届任期三年,从审计的时间范围上讲,是任期内审计,如果任期超过三年的,以最近三年为重点。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可以进行追溯或延伸。审计截止日一般应以职务正式任免时间为审计截止日,但任免时间往往与离任人和接任人交接日不同,离任人可能在离任公布几天内突击花钱或转移财产,所以,应以双方权力交接日为审计截止日。从审计单位范围上讲,不同于对一个单位的财务收支审计。按照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行使权力的环节和方式以及所担负的直接经济责任和间接经济责任的相关程度划分为必审、抽审和延伸审计调查三个层次。乡镇财政所、乡镇党政办和直接分管单位为必审单位,镇属行政事业单位、镇办和村则根据乡镇的实际情况进行抽审或延伸审计调查。从审计的内容范围上讲,包括乡镇财政、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乡镇财政、财务收支情况。重点审查预算内外的收入、支出是否真实、合法,有无虚收虚支和违规使用专项资金等问题。

(二)乡镇资产、负债情况。主要审查固定资产是否建账管理,有无管理不规范、固定资产未入账、账实不符、私分资产以及管理不善造成国有和集体资产损失浪费问题。要对政府债务进行重点审计。全面摸清政府债务总量,审查任职期间形成的账内、账外债务和提供的担保金额等。

(三)执行国家财经政策法规情况。乡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是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是否全面实行政务公开、“收支两条线”和集中核算、集中支付制度,有无违规收费等问题。农民负担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有无乱加价、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等加重农民负担问题。

(四)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审计核实的基本指标是财政收支,其他指标如农民人均纯收入、卫生农业投入、固定资产投资、企业和农户用电量、镇村公路里程等级、规模企业和种植大户等,能通过审计手段核实的,则加以核实;若不具备核实指标数据真实性的条件,要注明数字来源。在核实数字的基础上,将各指标与上年数、责任目标数、最高水平、相同条件的其他乡镇数等进行比较,考核其增减变化情况。

(五)国有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情况。选择部分重点企业延伸审计,审查企业资产、负债、收入、利税等指标的真实性,国有、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情况。

(六)重大投资项目情况。审查投资决策的程序是否合法,有无盲目投资,管理混乱,造成重大损失等问题。

(七)个人廉洁自律情况和其他需要审计的问题。主要是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关的执行党纪、政纪、财经纪律和廉洁自律情况,有无重大违纪违法问题。

由于审计对象不同,对乡镇长和党委书记的审计内容应有所区别。党委书记和乡镇长是党政主要负责人,从党政分开来讲,对乡镇党委书记的经济责任审计应侧重于经济决策和宏观经济管理活动的审计,重点是任职期间重大经济决策的效果、重大投资项目的效益、贯彻执行国家经济政策情况、财政收支、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负担等重要经济指标的真实性和变化情况。政府是行政执行机关,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同时也对上级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对乡镇长的审计应当侧重于经济决策,侧重于审计乡镇财政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乡镇是我国的基层政权,同县以上政府的工作不同,主要体现在党政之间的职责和权力不好划分,党委书记是真正的主要负责人,对乡镇的各项工作负全面责任。对乡镇的重要工作一般是书记靠上抓,直接分管。乡镇长配合党委书记工作,抓好党委或党委书记决策事项的落实工作,行使职责的权限较小。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的审计工作也要根据各地的实际确定审计对象,凡是乡镇长与党委书记权责划分明确,由乡镇长行使财政财务管理权的,可以把乡镇长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凡是把乡镇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的县,可以把书记作为审计对象。在乡镇换届时,乡镇长和党委书记都要变动的,也可同时安排经济责任审计,分别划清经济责任。

二、乡镇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方法

审计方法是沟通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的桥梁,是审计主体实现审计目标、完成审计目的的工具。以有限的时间和审计力量完成好预期审计目标,需要从三个方面把握好审计方法。一是抓住关键环节搞好审计工作的组织协调。二是分层次、抓重点。这是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所决定的。三是运用适合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特点的审计方法和技巧。除一般查账方法外,经济责任评价和责任界定,需要对与财政、财务收支相关职责的管理活动和经济活动进行调查核实,要求我们采取其他一些工作方法以弥补查账方法的不足。如:性复核,个别谈话或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或调查表,审计公示和受理举报线索,查阅会议纪要和文件资料,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借鉴其他审计或检查成果等。

(一)搞好审前调查,摸清被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乡镇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审前调查的重要性。对初次审计的对象,要做详细的审前调查;对任期中审计过,基本情况已经掌握的,调查可以从简。审前调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乡镇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情况。通过调查机构和职责情况,弄清乡镇政权的特点,党政主要负责人各自所承担的直接经济责任以及履行经济责任所涉及的部门、单位和事项。

2.乡镇的主要经济和发展指标情况。从统计部门了解乡镇的所属行政村、人口状况,、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及在本县(市)内各项指标所占位次。根据调查情况,进行分析性复核,通过分析弄清乡镇的经济工作着重点。对一些相关经济指标进行分析,找出相互间那些不合逻辑的“矛盾点”,即审计的风险点或称之为审计重点,如,国内生产总值发展速度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当地用电量的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比较,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乡居民储蓄之间的关系,财政收入增长和乡镇职工、教师工资兑现发放情况的关系。

3.乡镇财政、财务管理体制和核算体制情况。县(市)对乡镇实行的财政体制,乡镇财政预算编制程序和执行管理办法,乡镇对所属机构、事业单位是否实行了“收支两条线”、“集中支付”、“集中采购”和“集中核算”管理办法。

4.任期内重大经济决策及其落实情况。通过查阅党委、政府办公会议纪要、年度工作等有关文件资料,对乡镇出台的重要经济决策事项列出清单并了解决策执行情况。调查的重点放在兴建公益设施、国有和集体土地转让、企业改制、小城镇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涉及经济责任较大的方面。

5.有关部门对乡镇经济工作的考核和检查情况。县(市)党委、政府和县(市)直机构对乡镇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考核检查,其检查考核结果对开展对乡镇党政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要通过走访纪检、监察、信访、财政、经贸委、统计等重点部门收集这方面的情况资料。对这些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从中把握乡镇的基本情况,主要业绩和经济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准审计工作重点,提高工作效率。

6.乡镇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许多乡镇设立了专职或兼职的审计机构,对所属机构、企业和行政村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对这些单位的负责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了解内部审计结果并进行评价,尽可能地利用和借鉴其审计成果,缩小审计延伸面,减少重复审计。

7.审计机关以往对乡镇财政、财务审计或任中审计情况。

(二)要以财政收支审计为基础。财政收支审计既是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也是审计的切入点和出发点,因为乡镇财政收支综合反映了乡镇经济活动和乡镇领导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乡镇财政的主管责任人是乡镇政府和行政主要负责人,具体管理责任主要由财政所承担,还涉及国税、地税征收部门。经济责任审计就是要在财政收支审计的基础上进一步评价管理责任,从审计角度考核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的政绩,界定审计发现问题的责任归属。县级审计机关作为乡镇财政决算审计的主体,又负有对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职责,在审计实践中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深化财政收支审计,减少重复审计。做到统一审计计划,统一审计方案,统一组织实施,统一工作要求。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在对乡镇财政收支审计的基础上要侧重以下方面:

1.摸清乡镇财政家底,包括资产家底、政府债务和财政赤字情况。核实家底,不能只是停留在账面核对上,更要注意未在账上反映的问题,如:账外资产;以政府名义担保的借款或对外借款未纳入预算管理;未决诉讼、外欠会议费、招待费等。核实家底的工作量较大,一般在进点审计前部署被审计单位先进行清产核资,清理往来账,盘点资产。审计组再根据自查结果进行抽查。

2.地方制定的“土政策”是否与国家财经法规相抵触。查阅会议纪要、地方发文和领导批示,年度工作总结等文件资料和召开座谈会等,可以直接发现这方面的问题线索,再通过查账加以落实。

3.财政收入和支出增长和构成分析。是否按照“保工资、保稳定、保法定支出”的顺序,把职工工资发放放在财政支出的首位。教育、、农业等法定支出的实际增长幅度是否达到教育法、科技进步法、农业法的要求。

4.把握需要延伸审计或核实的重点。一是从账面资金流入和流出入手,分析认为属于非正常和有疑点的资金,管理上有明显漏洞的资金作为重点。二是从票据入手,对财税部门管理发放的票据进行突击盘点、核对。财税部门和有关部门领用的票据反映的资金收支与账面反映是否一致,有无资金“体外循环”、虚列挪用资金和偷漏税金等问题。三是从银行账户入手。清理银行账户,审阅收支事项。四是调阅有关文件资料载体反映的财政收支数字与账面数字衔接核对,寻找需要延伸或核实的问题线索。五是从群众和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入手,如:农民负担、职工工资发放、挪用扶贫等专项资金、重大资金损失浪费问题。

(三)把乡镇党政办公室作为必审单位进行审计。党政办是直接为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服务的办事机构,负责综合协调、督导检查和后勤保障等。党政办的会议纪要、信息简报、统计报告、财务报表等是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经济管理职责活动的载体。除一般财务收支审计需注意的问题外,作为经济责任审计要特别关注与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职责直接相关的财务收支和经济事项。

1.资金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严格。乡镇制发的文件和会议纪要保管是否完善,其中涉及经济和财政资金管理方面的内容有无明显与国家和上级政府规定冲突的问题。重大开支事项是否经集体研究决定,管理责任是否明确,各项开支审批手续是否严格。

2.除财政所正常拨款外,还有那些资金来源,有无乱集资摊派乱收费行为。核对收费票据存根以确认资金是否纳入账内管理,有无私设“账外账”和“小金库”。

3.核查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职责活动所发生支出情况。如:差旅费、招待费、汽车维修费等开支是否合规,用车、住房是否符合标准;有无公款装修;有无公款、公款送礼、报销假发票和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借用公款长期不还、在公务活动中严重铺张浪费等问题。

4、有无账外资产和未进行国有资产登记的资产,资产出租收入是否入账核算,已调动干部使用的办公用品是否及时办理移交手续。

(四)抽查审计乡镇所属单位。乡镇有“七站八所”之说,国税所、地税所、工商所、公安派出所、土管所等是上级部门垂直管理的单位,经费不纳入乡镇财政,一般不列入审计单位,必要时可就有关事项进行调查核实。经贸办(委)、建委、文教办(教委)、计生办(站)、民政办、综治办、经管站、统计站、水利站、林业站、农机站等经费纳入乡镇财政管理,可列入抽查审计范围。各地不平衡,乡镇机构设置不一,资金和核算方式不同,审计时须根据乡镇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抽查范围和重点。一般说来,应当关注以下方面。

1.经费收入方面。上缴财政的应税和非税收入、财政拨入款项与财税部门是否核对相符,核对从财税部门领用票据的情况,看是否有截留、隐瞒收入、挤占挪用资金、代开发票和收据、偷漏税费等问题。

2.对照财政、物价部门确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看有无乱收费、超标准收费和变相收费增加农民负担和负担问题。

3.经管站代管村级财务情况,有无挤占挪用代管资金问题。

4.国有和集体土地转让情况。转让价格的确定是否合理,有无领导干预,以明显底价转让从中牟取私利,给国家和集体造成严重损失问题。土地转让是否履行手续并缴纳税费,有无私自转让偷漏税费问题。应兑现给村户的征地补偿款是否及时兑付。

5.企业国有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情况。乡镇对国有和集体国有资产管理一般在财政所和经贸办,有的还专门成立了资产经营公司。对国有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进行审计时,首先要摸清国有和集体资产底数和企业改制情况,有无管理不善造成资产流失和损失。其次,延伸控股和国有资产数额较大的企业,看是否如期缴纳国有资产收益,有无截留私分和滞留企业问题。三是调查企业严重亏损和破产的原因和责任。最后,还要关注有无乡镇领导授意瞒报、虚报税收和其他经济指标问题,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和乱集资问题,在企业报销应由机关和个人负担的费用问题,违规占用企业资产问题。

(五)延伸审计相关单位和事项。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理出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政绩、业绩的重大经济活动,如重大投资项目和专项资金管理和效益进行进一步核实。现以当前乡镇资金投入较大的农业投入为例进行。

农业投入体现了党和国家的农业和政策,农业投入多少,效果如何体现着乡镇党政领导的工作水平。从情况看,农业投入涉及面较广,资金渠道很多,主要有乡村道路、水利电力设施、农村引水工程、农田整治和改造、种子种苗、抗旱、抗洪、抗灾,民房改造、扶贫及造林项目等。投资来源既有上级拨入专项资金,也有当地配套资金和农民义务工或劳务集资。项目管理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成立专门的项目办,有的由乡镇所属机构负责,有的以村为主实施。对农业投入情况调查核实的重点,一是了解项目资金来源和运用情况,投入是否到位,涉及拨款到村的资金,以现金领取的,要延伸抽查,有无挤占挪用资金影响项目进度造成损失浪费问题,是否存在集资摊派增加农民负担问题。二是了解项目立项、可行性、施工、物资设备采购、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管理情况,有无因管理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浪费,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三、经济责任的评价和界定

评价是审计结论,是审计人员基于审计和调查情况所做出的职业判断。审计范围就是评价的范围,但正如审计要抓重点一样,评价也要抓重点,即最能反映审计对象经济责任的方面。

1.评价

(1)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的评价;

(2)对财政状况,主要是财政收入增长、财政支出增长和政府负债的评价;

(3)国有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的评价;

(4)对财政经济政策执行情况,尤其是农民负担情况的评价;

(5)对重大经济决策事项,主要是投资决策和效益的情况进行评价;

(6)对领导干部本人遵守廉政规定情况的评价。

对审计评价范围和内容各地做法不一,可归纳为有限评价和无限评价两种。有限评价只是对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规性的评价,体现不出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无限评价则大大超出了审计职责范围。我们认为应当适度评价,即在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规性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审计延伸和调查的结果评价相关的经济活动和效果。

2.评价指标。

用指标数字量化业绩、反映政绩的前提是指标合理,数字真实可靠。能够反映经济责任的综合性指标较多,如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招商引资等。县(市)对乡镇年度考核的指标和考核结果可以作为审计评价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只能是通过审计或调查能够确认的指标,因此,财政收支指标可以作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基本指标。当地党委政府有特殊要求,需要加以核实的,审计部门又能够核实的,列为补充评价指标。审计部门无法核实,审计报告确需要引用其他指标时要注明数字出处。有的地方通过党委、政府出台规定,明确属于统计指标的由上级统计部门负责核实,审计汇总核实结果以便评价一个领导干部的业绩,这是值得借鉴的做法。

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

(1)任期内各年度财政收入目标完成额和每年的增长率;

(2)财政支出增长率;

(3)本级税收增长率;

(4)任期内新增政府负债额;

(5)政府负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6)违规增加农民负担额。

3.评价标准。

审计部门不可以自己制定评价标准,但可以选择标准或与有关部门协商制订标准。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规性按照有关法规和制度评价,个人廉政情况按有关党纪、政纪进行评价,业绩、政绩能够量化的按有关部门制定的量化标准进行评价。如财政、税收完成额和增长率的评价,可以政府向人大报告的经济和发展计划为标准,也可以县(市)对乡镇的目标责任考核计划为标准。

目前,领导干部职责不明确和缺乏科学的考核标准给审计评价带来了困难,审计部门有责任通过审计促进完善这方面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