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总结十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总结十篇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57:17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总结篇1

关键词:计算机科技信息网络;建设现状;发展对策;建议

在全球信息化背景下,我国有些地方现有的科技信息技术结构建设已经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因此,作为科技信息机构要能够围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围绕更好地服务民众的需要,加大科技信息技术基础结构建设工作,加大化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工作,以适应经济改革发展的需要,适应世界网络化发展的需要,为地方发展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1计算机科技信息网络建设现状分析

人类社会目前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信息采集处理与传递手段都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发展。这信息革命,推动了人类生活,工作和交往方式的变革,科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在这个时代,谁的信息技术手段先进,所获得的信息资源丰富,就能获得深入发展的动力。在这种背景下,我国要加强计算机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工作,能够不断加强完善电子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国家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技术支持。目前,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和应用工作在全国范围开展的相当好,很多地级市和县城甚至是部分农村计算机网络系统已经建设到位。我国的金融系统是最先使用计算机网络科技技术的,目前,已经使用了先进的广域网。并且这种广域网已经纳入到全国的金融系统网络中,能够实现全国金融网络的有效连接。另外,在一些其他领域和部门也广泛地使用了计算机联网技术,比如,邮电、工商管理和税务,统计等部门都实现了联网。可以说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工作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变革,实现了社会各相关单位各部门的信息的有效对接,推动了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极大转变,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2计算机科技信息网络建设的发展对策

2.1提高认识,加大对科技信息网络建设的投入

在世界信息化背景下,国际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信息技术的竞争方面,国家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信息技术手段的创新发展。因此,加强计算机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提高认识,认识到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加强计算机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要能够针对现有的计算机技术手段,进行革新,能够积极实现计算机技术,现代声像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的有机融合。大力发展多媒体技术,积极实现网络技术的创新,为繁荣经济,服务社会提供支持。各级政府要重视发展计算机科技和信息网络的建设工作,能够向全社会宣传加强科技信息技术网络基础建设的重要性,使广大民众支持这项工作。要加大资金的突入,加强计算机科技信息基础结构建设工作,完善网络化建设基础工作,要通过努力尽早实现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努力加入国际信息高速公路的行列。作为地方政府要重视科技信息网络基础建设工作,能够多方筹措资金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要能够积极建立振兴地方经济的科技信息网络,能够实现与发达国家的网络连接。积极建设地方地域网和局域网,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网络数据库。要调动各方力量,筹措资金,能够建立地方科技信息机构,专项负责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工作,以促进这项工作的有效推进。

2.2加强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工作

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工作中最为核心的工作是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工作,因此,加大这项工作意义重大。要实现信息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立足计算机科技的网络的基础的建设,加大计算机网络建设工作,形成完善的网络系统,才能有效地服务社会,服务民众。国家要加强计算机信息网络工作,并要要求地方落实这项工作。各地区都需要建立计算机科技信息地域网,这个地域网是由市中心网络,县级网络和乡镇网络三级构成。地域网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第一,建设中心网,中心网是地域网建设的重点内容,通过中心网连接外部,实现与美国internet网的有效连接,这样,才能建设成为互相连接的地域网。第二,建立县市和乡镇的计算机科技信息网节点,通过科技信息网节点,实现与上级网络的有效对接。第三,发展客户机终端用户,这里的终端用户主要的是各类企业和市民,发展终端用户可以实现网络开发的价值和意义。市中心网络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新的设置,比如,增加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数据库服务是一种高性能的服务器,可以用于全市的网络上。而文件服务器能够起到网桥作用,是一种访问通信类的服务器,另外,还可以对现有的网络进行升级完善。各县区要配置先进的总线网络服务器,要能够积极利用新技术进行服务器进行完善,以提升器功能和作用。各乡镇和单位企业要建立客户机终端,要通过这个终端节点有效地接受需要的信息。要通过技术创新,逐步实现部分地域联网,建立更多的客户机终端,方便更多计算机网络使用客户。第四,要建立网络管理运行服务系统,通过对网络运行状况的有效管理,保障整个网络的高效畅通可靠的运行。

2.3建设富有特色的数据库

建设富有特色的数据库是计算机科技信息网络建设的重要内容,本级中心网要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建立起富有特色的开放性、分布式的数据库系统,满足网络用户的需求。一般而言,建设富有特色的数据库,主要需要建设以下数据库模块:第一,要建立技术市场交易数据库模块。第二,要建立地方科技成果数据库模块。第三,要减少地方专利数据库模块。第四,要建立富有地方特色的民营科技企业管理信息数据库模块。第五,要建立乡镇企业产品供求信息动态数据库模块。其中建立乡镇企业产品供求信息动态数据库模块很重要,这对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地方乡镇企业产品供求信息动态数据库模块要具有远程联机查询显示,存盘的功能,方便用户查询和存储信息的需要,要具有远程文件传送功能,具有远程联机打印功能,具有用户登录计费功能,具有与同构及异构网络联网的功能等。只有具有这些功能,才能有效促进地方经济,科技的发展。建设富有特色的数据库,就需要对地方地域面上的各种科技,经济和市场信息进行有效的搜集整理。相关专业人员,要做好信息采集整理工作,并把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处理,录入到计算机中,从而便于数据库设计者根据相关信息对数据库模型进行设计开发,从而建成能够满足各方面用户需要的数据库系统,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百姓。

2.4加强计算机人才队伍建设

要促进计算机科技信息网路建设工作的发展,必须要有计算机专业人才支持,因此,加强计算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加强计算机人才队伍建设,国家就需要重视这项工作,要要求各地区积极培养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作为高校教育单位和社会上的相关教育机构也需要加强计算机人才的培养,能够通过有效的手段,优化计算机教育模式,加大计算机教育的投入,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能够培养具有丰富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这样,才能为计算机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工作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保障。另外,要对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进行有效的分配,在各计算机网节点上,都要配置计算机专业人才,以保障计算机科技信息网络系统的有效运行。在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要配置专业人员对其进行修理,并积极推动这项工作的发展。相关用人单位,要加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训,要不断用新技术新知识武装他们,使计算机人才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其专业技术水平。

3对加快地市级计算机科技信息基础结构建设的几点建议

3.1要能够实现地市基础建设计算机网络化发展

地市要加强计算机网络化基础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主要的问题是地市级科技信息基础较为薄弱,受到地方政府给予支持的经费不是很多,这样,地市级科技信息基础结构建设工作的开展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地市级科技信息基础结构建设不能搞的太大,不能搞的太全面,这是不现实的。地市级科技信息基础结构建设只能利用国家和各级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建设,要通计算机网络检索,查询等功能更好地为网络用户提供服务,要加大这方面的建设,这样,才能保障节约资金,同时还能够提升地市级科技信息工作的成效。

3.2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地市级科技信息网络建设事业的支持

地市级科技信息网络建设事业是一种公益性的事业,因此,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其工作的支持。地方政府要认识到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只有发展计算机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工作才能促进地方经济的有效发展,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必须要重视这项工作,支持这项工作,要加大资金投入,进行网络基础建设,要增加计算机技术手段的投入,促进这项工作的发展,要通过人力和财力支持的方式,促进地市级科技信息网络基础结构建设工作的发展。

3.3实现省级和地市级科技信息基础结构建设的同步发展

实现省级和地市级科技信息基础结构建设的同步发展,才能有效促进全省计算机网络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同时保障计算机地域网建设的质量,因此,要重视这项工作。组委省科委信息处要对这项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安排,能够统一标准,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全省范围内的科技信息基础结构建设总计划,制定出各个阶段科技信息基础结构建设的重点工作。要设计好具体实施的细则,并把相关材料呈报上级部门批准。这项工作要能够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争取到各级政府的支持,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全省的科技信息网络基础结构建设工作的有效发展。总之,加快计算机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这项工作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系统工作,作为各级政府必须要重视这项工作,要研究计算机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工作发展策略,能够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各方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陈鹏,张志伟.地市级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与发展浅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4).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总结篇2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建立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它是计算机的联合体,是一种资源共享平台,可通过光纤、电缆和终端设备使全球范围内的通信变为现实。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资源共享、传递迅速和管理方便等特点。该技术的具体构成。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上产生了电子信息工程,二者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2点:

①计算机网络技术奠定了电子信息工程的基础。电子信息工程主要包括有线通讯、无线通讯和其他信息系统,主要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各种信息,它是将信息集中后传递的过程,因此,必须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

②电子信息工程可促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电子信息工程有着广泛的市场和用途,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要想加大电子信息工程的建设力度,就要加大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上的研发力度。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2.1设备开发

新的电子设备的开发需要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新产品的参数设定、质量检测等方面,需要计算机网络提供大量的信息作为参考。设备开发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2方面:①通讯干线。当前许多局域网欠缺统一的信息系统,因此,通信就必须依靠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②通讯传播。信息工程中的新设备需要依靠计算机网络实现,比如3G、4G手机网络的转换设备均要依靠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转换。

2.2信息维护

信息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对工程的总体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信息维护方面的影响很大。在信息维护方面,信息工程本身并没有独立的维护系统,需要借助计算机网络中的维护技术维护信息工程的系统和设备,从而保证工程质量,维护使用者的利益。

2.3信息传递

信息工程在通讯行业被运用得最多。信息工程并不能创造信息,它主要是将信息数字化后快速传播。在信息传递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了电子信息工程信息传递的基础,具体有以下2方面:

①它为信息传播创建了中转站,使大量的信息可互相交流;

②它使电子信息工程的信息传递成为现实,比如无线通讯技术,该技术正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

3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总结篇3

关键词:网络协议;计算机;传输效率

当前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发展和应用上取得了重要的进步,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尤其是在网络信息传输效率上,需要进行更加完善的建设发展,通过对网络协议的灵活应用,增强网络信息传输效率。

1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当前,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已经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成果,而这两者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通过这两种技术结合,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巨大的进步。虽然我国当前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其他如美国、日本等国家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使用情况还有一些差距,但是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中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其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信号传递速度上已经获得了世界先进的水平,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很多的世界发达国家。而同时,在我国的一些偏远的地区,例如我国的西部等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情况较为落后,所以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这些区域还没有真正的普遍的发展起来,尤其是在网络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很多地区还在使用着电话数字拨号的网络连接方式。所以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去解决,需要尽最大的努力缩短我国各个地区之间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差距。尤其是在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获得较为普遍应用的情况下,政府已经相继颁布了许多扶持政策,对于网络的运营以及基础建设等方面进行积极有力的支持。在这样的新时期下,我国已经实现在全国范围内铺设数条光纤主干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当前的网络信息传送的效率,但是在网络基础建设的过程或中还有很多在技术上的不足,在对光纤的应用上还缺少相应的实际经验,尤其是在光纤网络的基础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施工问题需要去解决。

2影响计算机网络传输效率的因素

2.1网络技术的基础建设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信息的传递以及数据的存储都离不开硬件设备的有力支持,只有通过在一定基础设施上的建设才能实现对网络速度的有效提升。例如在传统的电缆传递过程中,在安装完基础设施的建设后,其网络传递速度也就基本固定了下来,如果在这个时候需要提高网络的速度就需要增加相应的网络路线,但这样的改变方式在技术上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在现代的网络技术基础建设中,就需要选择更为适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多变的网络传输材料,就目前来看,光纤材料的属性在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是最为合适的,然而光纤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有着良好的铺设环境,在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应当设计出最合适的工作环境。

2.2传输协议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除了受硬件设备上的影响外,传输协议也是影响网络技术传输效率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的计算机当中,其存储信息的格式也会有所区别,这就导致了在计算机之间是无法直接联系的,所以想要将一台计算机上的数据传递到另一台计算机当中,就需要建立起可以实现全部计算机都可以识别的信息数据标准,这个标准就叫做网络传输协议。在当前的社会中,ip/tCp协议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网络数据传输协议,这种协议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早期的发展中由于实际的需求而被发明出来,是在设计的过程中专门针对网络传递的技术。

3网络协议的结构

3.1网络数据的收集

在通常的情况下,网络数据的收集是需要为其网络协议提供相应数据,因此在获取网络数据的过程中,应当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便于在传输协议上进行高效的分析。

3.2网络协议的分析

在网络协议中,进行网络协议的分析是整个协议结构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在网络协议的分析上,主要是通过在ip/tCp协议中建立相关的参考数据模型的方式,在各个不同格式中的数据会通过相应的网络协议来实现数据分析以及收集到网络数据包当中,其中进行识别的技术主要是在计算机的端口进行检测,识别其特征深度的方式。

3.3ip/tCp协议簇

在网络协议当中,ip/tCp协议属于非常复杂且规模庞大的数据体系。因此,为了实现更有效率的进行协议描述,就需要在协议的设计环节以及最后的应用中进行协议的结构分层,参考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在协议中对于网络数据在不同定义的情况下进行描述,对协议中不同结构层次上的具体功能以及其不同的交互方式进行全面的分析。其中较为常见的协议模型有ip/tCp协议数据参考模型以及oSi网络数据参考模型。

4在计算机中网络传输的效率

在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传输效率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研究。其中整体的效率就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传送过程中实际的信息传输效率,而局部的效率则是指在网络中不同子级网络的实际信息传送效率,因此在对效率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对网络的局部效率、网络传输效率、节点效率等进行系统性的研究。

4.1局部的信息传输效率

通常来讲,在计算机网络的局部范围内的信息传递效率应当是与其相应的各个节点以及与之相接近的点所构成的子网络二者相加的总和与节点的具体数量的比例值。因此,在局部的传输效率中,会与网络的簇系数有一定的相似程度,二者都是能够表示出网络中局部的性能。

4.2网传效率

在网络协议的基础上网传的效率是在计算机网络当中,其所有的节点在时间传输效率上的平均数值。

4.3点传效率

对于网络传输效率来讲,点传效率主要是指在网络的所有节点实际的信息传递效率上的平均数值。因此,点传效率在网络信息传输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在网络设备中例如路由器、配置交换器、中继设备等都可以进行高性能的配置,在对网络进行日常维护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这些节点。5结论总而言之,当前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已经非常的普遍,但是在一部分的地区中还会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在信息的传输效率上不断的改善技术、提高设备功能,为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做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翁慧敏.流控制传输协议分析及其在车载网络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2]何贵阳.计算机网络接口的设计与传输效率分析[n].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科学版),2014(01):319-320.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总结篇4

关键词:云计算;网络;计算机;架构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9-4590-02

对目前广泛使用的几种云技术的对比,对云计算的技术结构做了简要的总结。最后对云计算在实际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分析。

目前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原理以及实际应用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单个计算机的性能的提升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需要研究以及解决的现实问题。用户在使用大量的网络资源的时候,实际上是已经采用了网络的优势取代了以前个人手中资源来实现计算机性能的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共享转换为了现实。由于网格计算的概念主要是面向应用层面的,所以在网格计算的概念被提出以来,计算机性能的提升就面临这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网络的用户需要将其使用的程序转换为网络共享所需要的分布式程序结构,程序员面临这更多的技术问题,技术方面的障碍导致一般的用户在应用网络资源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目前市场上对于高性能的计算具有强烈的需求,面向weB技术的网络服务也具有重要的地位。自从面向weB的技术获得成功以后,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领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拓展,网络的发展使得其功能已经由简单的信息传输或者信息的转换为信息资源的共享等应用。计算机云计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应运而生了。尽管云计算技术发展时间不长,但是云计算的思路已经涉及到了诸如分布式系统技术、集群技术、网格计算等多种技术。从这个方面来分析,云计算可以认为是上述技术的综合以及升级。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关理论的不断完善,以如微软的azure,amazon的eC2等云计算平台为代表云计算的商业应用已经成为了现实。

1云计算的定义

美国的Larryellison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了自己对于云计算的见解,他认为计算机云技术中存在这样的现象,也就是说一般需要根据目前已经完成使用的产品来重新定义云计算。andyisherwood也在2008年提出,对于云计算的专业研究,几乎所有的研究者所给出的定义都存在着差别。目前对于云计算的定义的业界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能够实现云计算的平台也是多种多样。目前对于云计算的定义主要是根据ianFoster等人的研究以及对于云计算的分析与总结。

1)云计算中的每一朵云都是目前计算机并行分布式系统中一种,是由一些了网络化以及虚拟化的计算机提供的同意的服务层。同事会可以对计算资源进行同步。

2)网络中用户不是基于较长的时间间隔来进行基础设施的规划使用,目前可以实现分钟级甚至是秒级来实现基础设施的规划,这样应用的好处就是避免了网络资源的浪费或者是网络资源的过载。

3)云计算不是孤立的,云计算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综合概念。一般认为云计算是软件技术发展的下一个逻辑阶段。对于用户而言,最能够被理解以及接受的所谓云计算其实就是在因特网层面上的集成软件。本定义中强调了云计算网络服务的基本属性。其他一些定义则注重了网络中基础设施的虚拟化,从本质上而言这些都是对于云计算概念不同层面的阐述。

根据以上的研究分析,云计算可以定义为:云算是通过网络进行常用的服务形式,其中所有涉及到的软件系统以及硬件系统的总称。与云计算相关的概念主要包括集成技术、网络计算、超级计算机等相互之间存在着相互区分但是又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基本概念。云计算中主要是以其服务形式对网络中的用户提供必要的计算机网络资源,因为这个平台可以获得比传统的集群系统具有更为广泛的优势以及规模,所以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平平所能够提供的计算机性能就很有课程超过目前使用的超级计算机。另外在灵活性以及规模等方面,云计算技术的优越性更为明显。

2云计算发展背景

云计算的出现以及迅速发展与网络的应用紧密相连。随着web2.0相关理论的成熟以及相关技术的现实应用,云计算已经由商量的实验性网站逐步发展到目前广泛使用的校园内网以及多种应用方面。网络的商业模式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一般运行的商业化网站为例,对一个可以获得较大商业利润的大型网站继续宁维护,所涉及的方面很多。主要包含了对系统硬件的维护以及对于市场调研的分析。这样就需要一个涉及等多方面的工作团队,同时对于网站所涉及的软件系统、硬件系统要负全面的责任。网站最终的获利只是这个超大规模团队的顶端的一小部分。这种极为不平衡的特点阻碍了网站的进一步发展。目前传统的计算模型主要存在一下的困难。

1)目前服务支持平台的规模缺乏可伸缩性,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变化。当服务业务的需求规模发生变化的时候,传统的计算模型无法作出适应性的及时调整。

2)目前建立大型的底层基础设施的成本较大。一般企业或者商业组织要在短期筹备相应的运行资本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是商业机遇总是争分夺秒的,快速岂不的能力对于网络运营商极为重要。

3)服务商对于提供的定型服务需要进行长期的维护,因此就没有办法集中有限的资源进行新业务的开发。云计算平台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以及可靠性,网络用户可以根据目前现有的服务快速建立起许啊哦的系统。同时可以将基础设施的维护任务由计算机提供商操作。因此用户可以集中各项资源进行业务方面的操作。云计算的还具有可伸缩性,这样就可以根据业务量大小的变化进行实时的调整并降低服务成本。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总结篇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现状分析;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9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9-0000-02

1中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已经成为人们获取资源的重要的途径。信息的网络化、社会化都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影响,这就对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一些中职院校所使用的教材相对落后,与实际脱离并且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教学的要求与主要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距离,并且与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相配套的实习、实训设备与实际的计算机发展具有很大的差距,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实验不能按照要求进行,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提高的进程。

2中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优化分析策略

为了提高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深化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及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应该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进行优化,具有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课程体系的优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课程要根据中职学生自身特点安排。一般中职院校学生的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动手能力有限,所以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对课程的认识从感性逐步过渡到理性,更加全面深入的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相关知识,提高其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与此同时,也要针对学生自身实际制定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某一个领域的培养,这样才能使他们在毕业之后迅速适应岗位的需要。为此,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安排上应该从网站建设、互联网网络管理、网络搭建几个方面着手,重点培养学生在这几个方面的实际动手能力。并且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接受和动手能力将学生分成专业的兴趣小组,对其制定教学技术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社会需求安排学时的比例以及教学的内容,这样学生才能尽快的掌握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逐步掌握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并将这些原理方法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学习中,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对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判断、从而解决问题。总而言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要逐步的培养学生掌握理解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具有职业技能,胜任职业岗位。

2.2构建网络教学环境

网络环境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网络教学的基础,也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的教学系统。网络是知识与信息的载体,也是书籍、媒介等教育媒体的延伸。中职院校的网络环境教学环境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建设实验、实训室局域网教学环境。首先要实现多媒体教室实现内部的网络连通,这样老师可以通过网络向学生实行广播教学,并且在网络环境下训练学生的网络操作能力。

(2)建设校园局域网教学环境。校园网的教育网络环境下,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但可以进行个别化的教学方式也可以进行协作性的教学方式,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方式。例如老师在讲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关windows网络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时就可以使用校园网的教学环境,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将学生分为几组,每一组配设一部服务器,通过设置校园网的路由器,就可以使教学中所有的计算机访问到这些服务器,这样就可以将教学课件等资源与互联网上的资源结合起来,增加学生的练习、测试,强化学生的知识体系。

(3)建设互联网教学环境。互联网上的资源丰富,并且信息速度更新很快,就可以弥补常规教学中知识更新不足的缺陷,也可填补学校专业设备和教学资源的不足,同时丰富教学的内容和手段,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其学习的兴趣。总之,互联网资源可以作为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是教室中很难拥有的教材,这样可以丰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内容,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当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实训的过程中,也要合理的利用这些网络资源,才能够提高教学的效果。

2.3教学方法的优化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占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要部分,主要包括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网络体系等方面。中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在知识的运用上要理论联系实际。例如,在学习网络设备中的网卡时,老师在介绍的是网络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时,要注重与实践的结合,即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及其分类介绍网卡的选型、安装等知识,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掌握知识。老师在介绍网络技术应用中有关电子邮件等的工作原理、协议等比较枯燥的内容时可以结合实际的电子邮件,这样在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的实验、实训教学中,更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在面对工作学习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时的独立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只有通过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才能够真正达到教学方法优化的目的。首先老师要是一名积极的学习者及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并且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赶上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

2.4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时效性非常重要,为了提高其实效性,应该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即建立工作学习兴趣群,在实训室建设时打破常规的实训室设置,根据兴趣群的需要建立四到七人的兴趣小组,并且按照独立的单元配置控制模块、交换器、路由器等,并由教师布置相应的工作任务,每一个小组的成员间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每个成员在独立完成本职工作的情况下要和其他队员交换角色,在团结合作的基础上理解掌握有关网络管理、网站建设、网络搭建等知识,这样,不但培养了同学们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团队合作的精神,为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内容上也要注重将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融入其中,在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设计制作、现场模拟、案例分析等各种方式,丰富教学过程,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共享、网络通信的特征,在有效缩短老师和学生之间距离的基础上,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提高教学的效果。

2.5强化知识考核

知识的考核在充分发挥教学的实际效果、督促和引导功能的同时,也能够鉴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是人才培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效果的鉴定方法,可以有效的促进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考核时要跟具体的实际结合,独立完成有关网络等方面的实际操作。在考核的内容上,要注重将实际技能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检测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总之要充分发挥知识考核的多种功能,平时多考核并与期末的总结性的考核密切结合,夯实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理解,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论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深化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响."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8).

[2]褚建立.许运华,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5).

[3]胡飞跃.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开发与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17).

[4]鲁志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8(5).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总结篇6

复杂网络理论是在十几年前才被人们挖掘并总结出来的一门崭新的理论学科,尽管该理论的研究内容并不丰富,但鉴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全社会范围内的迅速普及,促使复杂网络理论内容的研究也趋于成熟,并为计算机网络拓扑特性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分析内容,使计算机网络拓扑成为了一种具备科学性、合理性的一种系统网络架构,维系着网络空间环境的有序运作,促进了互联网领域的健康、稳定发展。而要想具体的对计算机网络拓扑的研究假设与模型进行验证,这就要从复杂网络理论的框架、网络行为内涵,以及复杂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拓扑行为所遵循的理论基础等方面来入手实施。

1.1复杂网络理论的框架及其内涵从长期以来的研究过程来看,将复杂网络理论应用到计算机拓扑行为研究的过程中极为可行,因其能够更为明晰地呈现出在较高技术水平下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从而便可以对网络性能及其流量进行更细致的分析,所得出的相关分析成果可以反作用于实践当中,不断提升计算机拓扑项目的延展性。复杂网络理论的研究内容所涉及到的学科较广,具备较强的跨学科特色,因其与数理学科、生命学科以及工程学科等诸多学科领域有着密切的关联,同时,也正是由于复杂网络理论本身的跨学科特性存在,对复杂网络的定量以及定性特征的科学化理解的难度较大。其中,计算机网络拓扑模型方面的研究较为重要,且为实践领域提供了诸多可借鉴的经验。除此之外,复杂网络理论的内涵中还包括有复杂网络上的传播行为、搜索算法以及相继故障等方面,这些都属于复杂网络理论中的核心内容。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掌握网络拓扑行为的演进过程及其规律,便可以实现更优质的、更系统化的网络结构管理,为网络中各节点提供更便捷的网络服务。

1.2复杂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拓扑行为所遵循的理论基础近年来,网络行为理论及网络拓扑架构等项目的研究受到了日益延伸的网络平台的影响,在这种传统计算机网络理论与模式的影响下,已经不适宜进行对网络行为的客观描述,因此,复杂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拓扑行为需要重新修正,并利用复杂网络理论的核心内容来充实计算机网络拓扑。从现实环境来看,随着国内外各领域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视野较以往更加开阔,对各种事物也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因此,人们在诸多领域的建设过程中,对于计算机软件以及各类型电子设备的体验与使用要求也日趋提高,简单来说,人们对于计算机网络平台运行的要求有所提升。因此,在复杂网络理论精髓内容的明确指引下,计算机网络拓扑模型需要重新创建。

1.3针对计算机网络同步行为的研究从过去一段时期以来关于计算机拓扑项目的研究内容来看,始终停留在复杂网络演化模型框架的基础上,凭借路由器以及自治域这两个层面的特性来架设并描述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后期,随着网络平台及信息数据的进一步延展,促使计算机网络同步行为越来越趋于复杂化,同时,由于其复杂化行为所产生的网络节点过于繁杂,则通过网络同步行为来探知计算机网络拓扑也是较为合理的策略,能够削弱计算机网络同步行为对整个网络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2研究设计

通过研究以往有关的资料可知,网络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网络拓扑,而且,不同拓扑结构所构建出来的网络环境,其性能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实际上,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便能够影响网络平台运作的实际效能。在以往,传统的网络一般是规则的网络形式,该种形式最大的特征便是它的网络节点与其边的连结方式较为固定,属于一种近似封闭的网络环境,但在复杂网络理论支撑下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延展性就较强,这一形式的新型网络拓扑形态通常被人们形容为具有复杂动力学行为以及复杂拓扑结构的网络模型,该模型的核心特性在于它的无标度性、节点广泛且规律等方面。

2.1网络协议分析技术的研究在当前,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各领域针对信息管理的研究不断深入,而且大多取得了极富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将其在实践过程中进而验证。从总体情况来看,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研究可以分成如下几个部分来进行探索:网络协议分析技术、计算机网络拓扑行为的特征等。具体的网络拓扑形态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呈现出网状的态势,由中心为个终端提供数据转换等服务支持。其中,tCp/ip协议是网络协议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现代网络信息管理中最核心的协议之一。在传送数据的过程中,由于ip层的传输不会受到过度限制,信息的传递顺次可能会有所改变。从网络协议分析的基础框架结构来看,网络协议分析技术的理论研究内容仍有一定的挖掘空间。

2.2网络协议分析技术的应用为网络拓扑行为的客观描述夯实基础依照tCp/ip参考模型,在数据包封装相关技术研究的基础上,采取端口检测以及特征值深度包检测等协议识别技术,探究网络协议分析的基本内容。从网络平台信息传递的效率来观察,按照tCp/ip协议格式逐层显示所采集到的网络数据包的各层协议网络字段信息,最终构建起网络协议分析的基础框架,整个过程较为合理。从具体情况来分析可知,总体的网络协议分析技术是分为两部分内容来实现的,一部分为网络数据采集模块,另一部分为网络协议分析处理模块。这两个部分的协调运作,便能够针对网络拓扑行为进行客观的描述。

3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3.1探知计算机网络行为所谓的“计算机网络行为”,指的便是网络运行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用户主动或者被动采用终端设备通过internet连接其他终端设备获得信息数据的行为。这样看来,计算机网络行为是构成网络系统的各个因素经过交互作用后而使系统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从我国计算机网络运行的总体情况来看,对计算机网络行为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能够更好的对网络状态做出宏观的预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网络的整体服务质量。

33.2在网络协议分析技术支撑下的计算机网络数据分析一般情况下,网络环境中的物理地址与ip地址是互相绑定的,这样可以稳定网络运行环境中的各项信息资源,以便于网络参与者执行信息传输与操作。但同时,也意味着当有人盗用他人网络地址进行恶意操作时,就会给正常使用网络的人们带来一定的风险,易发生损失。所以,就要发挥出网络协议分析技术的功能,通过研究物理地址与ip地址的绑定时间范围,来确定并指认盗用网络者的非理,进而维护网络运行安全。

3.3计算机网络拓扑模型的架设基础计算机网络拓扑形态结构当中的每种形态结构都有其独特的适用环境与搭建标准;再从传输技术的角度而言,网络拓扑结构可以被划分为两大类,即点对点的传播方式与广泛散播方式,二者都能够对网络协议和数据采集过程产生影响,进而对计算机网络拓扑行为带来干扰。无论如何划分网络结构与形态,网络协议分析技术需要足够的网络数据来支撑,只有当网络结构中的数据库中采集到大量的网际间信息数据时,网络分析技术的框架才可能搭建起来。

4研究结论与建议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总结篇7

关键词:技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前期工作

1.分析计算机网络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对网络人才有较大需求的主要用人单位是政府机关、企业。政府方面,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全国已有2000余个地级以上政府机关建立网站并逐步形成网上办公。已经实现上网的县级以下政府机关数量超过1万个,全国等待建设的政府网站不少于15万个,未来三年从业人员总需求将不少于30万人。企业方面,随着网络的蓬勃发展,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将越来越多。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我国企业网站约130万个,按照每个企业网站1人计算,从业人员共130万人,目前企业上网总数还不足全部企业的5%,企业网站增长速度将会有大幅度的上升,未来5年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网络人才需求将不少于100万人。

2.进行计算机网络行业企业调研

为了科学地制定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组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类行业、企业进行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网络相关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企业对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等。通过实地调研,收集行业、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等信息。通过与行业企业专家召开专家访谈会,分析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对计算机网络行业企业职业岗位进行描述,分析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结构与素质总体要求,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能力,初步规划、设计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能力;能组建较基础的中小企业网络系统;能进行局域网设计、安装、调试、经营及管理维护;能进行网页设计,网站的安装、部署和调试;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2.课程体系设计

(1)设计思路。成立由企业专家和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小组,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企业生产典型工作任务为切入点,按照职业资格标准要求设计课程内容,实现“学中做,做中学,边做边学”,形成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

(2)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制定一体化课改实施计划表,主要内容包括:

行业情况分析:开展企业调研,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形成调研报告。

企业调研:针对课改工作进入企业调研,进行工作岗位及工作任务分析,并为下一步课改物色实践专家。制作调查问卷,进行学生、企业、社会等各方面的调研分析,形成企业访谈调研报告。

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根据实践专家职业能力发展阶段提取有一定职业进阶的典型工作任务,以此作为该专业课程建设的来源。从调研的企业中聘请实践专家,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结合企业工作过程,从代表性工作任务中提取典型工作任务。

确定学习领域:根据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一体化学习领域,并由行业、企业和职教专家进行评审论证。

设计学习情境:在企业实践专家和职教专家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师资、场地、设备的实际情况,设计开发可执行的学习情境,并对学习情境设计进行论证。编制一体化课程标准,并组织专家对课程标准进行论证。

根据一体化课程标准及学习情境设计方案,完成8门学习领域课程相关工作页的编写。

3.基本实训条件

(1)校内实训室。为满足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需要,在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及职教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一体化教室的建设,主要内容为:一体化教室(工作站)教学区:改变原有实训室布局,使实训室能满足理论教学、学生小组讨论需要;设置小型宣传层架,用于展示学习小组学习文化及成果,设置信息检索区域,配置电脑、打印机、资料柜等设施设备,配套相关工具书。一体化教室(工作站)实训区:根据不同的实训课题,配备相关实训设备,创建真实的工作环境,实行6S管理。

(2)校外实训基地。为实现校内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与校外实训相结合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建了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共同建设、共同育人、共同管理,双向互派、双向评价、双向服务。

4.师资要求

师资队伍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条件,因此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师的数量和素质要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具备本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事实践教学的主讲教师要具备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等中级以上的it认证资格证书或工程师资格;信息系统工程工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至少有一名教师有实际工程经验,能够带领学生完成实际项目;教师“双师”资格的比例要达到80%以上;专任教师与学生比例1:25左右,校外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实训实习的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不低于80%。

5.教学组织与实施

一是成立课改试点班。在试点班级开展专业一体化教学,进入课改试验性实施阶段。二是创新教学方法。试点班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贯彻“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行动导向法,实施“项目教学”“任务引领型教学”。三是推行工学结合、校企一体、顶岗实习。在教学安排上,加强校企合作,采取校内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与校外实训相结合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重点突出实践性教学。具体安排是:第一、二学期主要开设专业基础课程,让学生逐渐了解所学专业;第三、四学期以专业知识学习为主,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渗透专业前沿技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第二、三、四学期,每学期每个学生必须到校外实训基地实训不少于100学时;第五、六学期以顶岗实习为主,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的氛围,为将来在短期内适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四是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研究课程体系改革,共同开发一体化课程并指导一体化教学过程实施。根据企业用工需求、生产需要,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校企共同做好学生实习期间的组织和管理工作。聘请企业专家指导学生参与企业项目施工、定期到校为学生授课,制定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参与工学结合课程的教学组织和考核、实结、成绩评定等工作。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总结篇8

论文关键词:发现式教学 网络技术 工程应用

论文摘要:介绍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采用“发现式”互动教学方法,引进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重视实践环节,以网络技术构建网络课程教与学的互动平台,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

一、教学目标定位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的核心专业技术基础课之一,也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智能科学等专业的专业限选课或任选课之一,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懂得网络的总体框架结构,能建立网络的概念,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网络基本原理和核心协议,并熟悉最常用的网络服务和网络工具,了解网络技术的新发展。

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是教学改革行之有效的前提和保障,即明确教学是为培养什么类型人才而服务。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目标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1]网络基本应用、网络管理员或网络工程师、网络相关科学研究。其中,网络基本应用目标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可熟练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如浏览新闻、收发电子邮件和查找资料等,适合于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智能科学等非计算机专业;网络管理员或网络工程师目标要求掌握网络集成、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编程等知识和技能,并对其中一项或若干项有所专长,可以胜任如网络规划设计、网络管理与维护、架设各种服务器和网络软硬件产品的开发等工作,适合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网络相关科学研究要求具备深厚的网络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今后主要从事科研和深层次开发工作,适合网络相关的研究生。本文主要研究第二层次的改革与实践。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新形势下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主要问题表现在几个方面。[2]

1.教材知识结构理论性偏强,教学内容偏离实际应用

目前国内的大多数计算机网络教材都是以oSi/Rm为索引,分层次展开,全方位介绍各个网络层次的工作原理、相关协议、运行机制等,知识点较多且内容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难以提高学习兴趣。oSi体系结构是一个较为全面的网络层次结构,但是在实际中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实际中的网络案例又不完全符合oSi体系结构,这往往会使学生对网络结构感到困惑。

2.教学模式落后

最初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通过黑板板书和语言描述向学生传授网络知识。这种方式有利于教师组织和监控整个教学过程,便于系统地传授知识,但不利于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网络协议这类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单纯的板书和描述难以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理解。

3.实践环节薄弱

一方面,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相对薄弱,实验设备落后,与实际应用的网络设备具有较大差距,且数量不足,无法保证每名学生具有较好的实验环境。另一方面,实验课程的内容过于流程化和简单化,没有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忽视工程应用

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缺乏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内容,与之相适应的软件建设滞后,难以将工程应用融入到课堂。

三、“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针对以上不足,我们主要在五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1.教材选用与内容优化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必须选择相对应的教材。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而言,“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专业技术基础课之一,除了要掌握一定的基本网络理论和核心协议,还要求掌握更高一等的技术和技能。经过课题组成员比较,选择谢希仁教授主编的《计算机网络》;在外文教材和双语授课时选择andrewS.t.的《computernetwork》英文教材。

对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智能科学等专业而言,“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专业限选课或任选课之一,侧重于网络基本理论与应用。经过课题组成员比较,拟选择乔正洪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

针对教材内容太多、偏重于介绍理论、欠缺实践环节、与工程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在讲授的时候略去了部分内容,比如安全方面的内容(另外一门课讲授),增加了一些实践相关的内容,如winSock编程、路由器基本操作等。在教学内容上力求推陈出新,引进和精选当代网络技术新发展及新应用作为网络基础的指向,在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的同时优化课程体系,将基础知识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展意愿。

2.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1)贯彻基础课的教学必须和科学技术同步发展的教学观念,[3]建立终身教育的观念。科学发展与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相结合,以学科建设推动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又支撑新型专业建设与学科的发展,推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更新教学内容的同时优化课程体系,将基础知识与现代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将专业基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实施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

(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改进课堂的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教师努力研究课程的基本知识点以及这些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好信号、数据、信息之间的关系和传输特点;研究重点理论和实践知识点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师采用“发现式”互动教学方法,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提出问题+要求解决方法”、“引导思考+适当提示”、“找出学生思路正确部分引申”、“扩充认识解决问题的条件”等方式,把握课程的进度,活跃课堂气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从应用的角度思考网络通信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

3.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1)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使理论和协议架构分析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同时解决了传统教学中课堂画图既费时效率又低的问题。再辅以现场概要线图等,让学生在学习具体知识时心中有网络体系大框架,便于知识定位。

(2)建立网络教学环境。目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已有四个相关网上资源供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站,使师生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网络辅助教学平台(Blackboard):向学生提供资源下载口、作业提交口、讨论区等;思科网络技术培训网站(http://cisco.netacad.net)作为思科网络技术培训基地之一,目前为部分优秀学生开放思科培训网站,让学生参与全球交流,直接接触最新网络技术;教师Ftp:作为系统冗余,从教师Ftp中学生也可以下载课件等。

4.加大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计算机网络是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一门课程。目前国内外计算机网络相关教材一般都偏重于理论的讲授,而忽视了动手实践方面的引导,为此应实验单独设课,独立考试。实验课学时占总学时的25%,并要求课外1∶1配套。实验内容根据学生的层次、学生的兴趣分为基础层、提高层、综合应用层三个层次。同时,补充了教材上没有的相关内容,如利用套接字进行网络通信编程,培养实践动手能力。而且把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实验教学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开展开放性实验,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增加大量的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为学生近一步提高动手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在课程教学的各环节中大力开发和应用网络技术,以网络技术构建网络课程教与学的互动平台,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和实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贯彻教学理念,引用网络发展历史背景故事和实际应用具体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专业素养。教学采用理论结合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验课程开设、实际网络系统参观和课程设计三个渠道将相关网络技术的应用充分融合到课程教学之中,使同学们接触到真实的网络世界,提高实践运用能力,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

实验课程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是使学生获得对网络的工作原理与操作方法的感性认识,加深理解、验证、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最佳途径。

实际网络系统参观是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安排并带领学生参观校园网、学院局域网和企业的网络系统,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感性认识。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独立设计一个网络应用系统或者分析企业已有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为企业设计满足实际需求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四、结束语

本课程已建立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和工程应用交叉融合的教学结构,各教学环节相辅相成、互相交融,实现“加强基础,注重实践,因材施教,促进创新”的目标,形成了立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这样的互动平台,使教与学进入互动沟通的最佳状态。不仅使教师实现了教懂、教准、教活,学生达到了乐学、善学、活学,而且增强了学生日常使用网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绍强.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8):16-18.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总结篇9

网络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随着信息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信息资源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在信息时代,网络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存在的网络安全隐患也愈加严重。与此同时,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人才在解决隐患和威胁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

1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步伐日益加快,信息技术正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在这种局势下,计算机专业人员从事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网络及系统架构、网络运营等工作岗位相继应运而生。预计到2020年,网络管理人员的数量将达到近100万人,未来的网络行业将成为中国的“金领行业”。目前,每年高职院校的网络专业的毕业生不足5万人,而能从事基层网络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只占很少以部分,总体来说,社会对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两很大。

为满足社会对网络管理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许多高职院校在原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基础上,发展成为设置独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存在诸多共性问题:定位不准,受师资、实训条件限制,培养的人才知识滞后,职业技能不强,岗位适应能力差。相对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技术应用和技术管理人才培养工作相对滞后。

2网络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分析社会人才需求,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电子信息产业,与计算机公司等企业合作,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建网、管网、用网”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在培养“管网”能力方面办出特色,深度融合典型企业,聘请资深企业专家,共同研究工学结合的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的“证书性学习、生产性实训、顶岗性实习”的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

3新型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新型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结合企业对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管理人才的需求情况,深入探讨教学内容和岗位能力的对应关系,应把课程改革的重点定位在以围绕岗位群以知识建构和应用能力培养上。

3.1课程开发模式。

探索建立“教师科研下企业,工程项目进课堂,师徒方式传技能,学生在学如上岗”的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并考虑设计导向和综合能力。以具体的产品为载体,确定综合性学习任务。产学研结合、校企互动,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开发优质核心课程,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根据企业要求和技术发展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适应能力,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

3.2课程体系建设

由企业和院校联合,根据岗位能力确定课程体系。由企业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由岗位职责划分专业基本能力和拓展能力,由企业工作任务整合出职业化的课程体系,总结职业教育理念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内容

3.3新型实践体系的建立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根本上讲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就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而言,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理论学习阶段,第二阶段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实践阶段。根据这两个阶段的特点,我们需要建立单元实验――综合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基地的一体化实践体系。一方面,鼓励教师加大对学生实践的指导力度,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及企业的科研项目,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生可以到企业相关工作岗位上进行实践,这样就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工学交替,而且学生在真实企业环境中能更好地提高岗位操作技能。

3.4加强网络专业主干课程的建设

计算机网络专业必须围绕岗位群设置课程群支撑体系,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综合步线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安全、组网技术以及网页制作、网站开发综合实训等的建设力度。高职院校应给及时准确的提供网络技术发展及行业发展的相关信息,发挥专业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为教师提供一个网络管理专业教学和研究的共享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优秀的学习网络技术的虚拟课堂。

4总结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层次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以职业岗位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努力探索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形成了比较合理的计算机类专业课程培养体系,提高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水平,总结出一套专业建设的理论和成果,构建更完整更有效的课程体系,使之更能体现“厚基础、宽口径”的教学改革思路,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更好的加强。

参考文献:

[1]李冬,杨文安,李继良等.网络技术及工程课程群建设改革与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8,(31).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总结篇10

关键词:网络工程专业学科规范课程体系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计算机网络已渗入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5.38亿[1]。在网民数量激增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开始建立基于自身业务的网络系统,并开发基于网络的应用和业务。目前,国内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原有的计算机本科专业为基础,课程体系[2]沿用计算机本科体系,无法体现网络工程专业特色。例如:以编程类课程来说,计算机专业[3]强调的是语言编程,而网络工程专业强调的是网络管理编程及其底层协议通信。因此,这样的课程设置泛而不专,不能体现一专多能的作用。另一类是以通信工程为主体,强调计算机网络与原有电信网络相结合,主要体现在各个邮电学院的培养计划中。这两类都不符合目前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需求,没有给出清晰的专业定位,造成教学质量和效率下降。

目前各行各业需要什么样的网络技术人才呢?而国内的高等院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否完全满足这些需求呢?为此,我们一方面调查并分析了多个典型行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技术与技能要求,另一方面跟踪分析了包括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美国mit、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西点军校、CC2005、加拿大Dalhousie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和国立大学、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等多所国内外知名院校当前网络工程或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并以此为依据,确定网络工程专业涉及到的知识领域及对应的知识点,然后制定覆盖各知识点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

2、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等技术人才,网络工程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网络工程师,目前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主要有网络工程管理与规划设计、网络维护与管理以及网络应用程序开发等方向[4-8]。根据普通工科高校办学层次和培养对象,我们立足于“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突出创新意识”的教学理念,确立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系统掌握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具备计算机应用、网络编程与应用开发、网络规划设计部署、网络管理等基本能力,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人才。

3、制订专业培养方案的方法

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可以采用“需求驱动”的方法。首先,对人才市场进行需求分析,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然后,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需求分析,得到了本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大致确定本专业的专业课程;根据这些专业课程又需要哪些专业基础课程的支持,从而大致确定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分析这些专业基础课程应该得到哪些基础课程的支持,大致确定本专业的基础课程;最后,根据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制订原则,仔细、合理地调整各模块内容和学分分配。

4、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4.1课程体系设计的原则

课程体系的设计必须分析网络工程的专业特性,且与当前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基于网络的社会需求众多,网络技术日益复杂,因此,最好根据需求,将这些特性分类,设计网络工程专业方向,然后为不同专业方向设计不同的课程体系。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我们从两个学科的本质出发,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划分社会需求,分为网络设备的研发与制造产业、网络系统软件的完善与拓展、基于网络的应用软件与工程设计3个方面。第1方面属于硬件领域,第2和第3方面属于软件领域的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在网络设备的研发与制造产业,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司有CiSCo、华为、H3C、中兴等;在网络系统软件的完善与拓展方面,有代表性的领域有下一代互联网的协议研究、无线通信协议的研究、网络安全相关协议的研究等;基于网络的应用软件与工程设计有web程序设计、防火墙和iDS软件的研发、网络规划与设计等。

4.2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体系

对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进行知识点的归类整合,在工科学生培养的框架内,重新组织课程,增强课程教学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在课程结构调整方面,以课群为基础组织和建设课程内容,这样既便于同类相关课程之间的知识衔接,又便于在课群内组织任课教师开展课程建设等教学研究活动。同时,专业课群也体现了培养目标所确定的学生应具备的主要技能,便于在课群的基础上通过修订课程内容,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完善培养目标的具体内涵。

4.3课程体系强化方向性

网络工程专业作为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虽然与计算机、通信工程专业相近,但具有其鲜明的专业特色。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虽然总在调整,但总体而言,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很多高校网络专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尝试以任务驱动及实例教学为主,通过学习和模仿,制作出一个相对完整的、能够完成一定操作的程序(或应用软件)。这种尝试,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改革力度是不够的。建立切实可行、符合本校特色的教学计划、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是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基础,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体系要瞄准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浓缩课时,科学合理地整合课程,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对培养应用型本科来说石家庄铁道学院网络课程体系结构以四大专业主干课程为基础,三大专业方向为主导的课程体系。基础主干课程涵盖了电子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四大专业体系,保证了本科教学的宽基础平台。

4.4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

网络工程专业是一门工程性很强的专业,必须加强实践环节,ieee-CS和aCm任务组在CC2001报告中也特别强调了将专业实践并人课程中的必要性。1999年,全国开始扩大本科生招生规模,it类本科学生数量急增,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it市场的人才紧缺状况。然而,从近两年的毕业分配情况看,许多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单位,而许多it类企业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it技术及其应用发展迅速,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二是学生专业技能掌握得不够。根据人才市场需求调查的结果,目前大学本科毕业的学生能够马上胜任本专业某个领域工作的人为数不多,在专业技能方面有些还不如高职毕业生,需要单位进行岗前培训,而高职毕业生,专业理论知识又不够,因此必须对本科毕业生进行正确定位,对本科培养方案作适当调整,以满足社会需求。

4.5专业课程的设置

教学计划以计算机网络规划、网络管理及应用开发能力培养为特色,加强包括计算机网络总体规划设计、网络管理、网站开发设计及维护等教学环节,涉及网络协议与路由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系统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等内容。专业课程主要分为以下三个课群:1)网络设计与规划课群;2)网络管理课群;3)网络应用技术课群。学校还应加强前沿与特色选修课程的开设。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成为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我校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强化网络安全特色方向,通过该专业特色方向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网络安全应用的配置和开发能力。

4.6加强实验室建设

对于实验室建设,我们遵循两个步骤:确定实验内容和实验方式、确定实验环境和实验设备。根据课程体系确定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内容包括:网络组建/规划、网络设备配置/设置、网络操作系统使用/配置、网络管理、网络协议分析。对于实验方式,应采用分组进行,这样既便于实验课管理,也具有较好的课堂气氛,并且学生可以独自动手在真实设备上操作、配置,教师可以控制和检查学生配置、实验结果是否正确。但由于设备的各种接口易损坏,所以需要限制教师和学生此类操作。

5、结语

作为本科院校,在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模式制定过程中,我们以为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网络工程技术、网络管理及网络应用与开发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体现专业特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东.大话存储:网络存储系统原理精解与最佳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潘旭华,鲁声清,尉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设置探析[C]//电子商务理论、应用和教学研究论文集[D].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3]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吴怡,蔡坚勇,洪亲.论网络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体系及改革方案[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3):87-89.

[5]焦炳连,浦江.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3):315-318.

[6]王亚文,容晓峰,范会敏,等.论网络工程独立实验课程的建设[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7(4):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