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灵魂十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灵魂十篇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灵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02:44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灵魂篇1

【关键词】以人为本;军魂德育活动;文化建设;实践探索

美国学者坎宁安和格莱瑟指出,成功的学校都有浓郁的学校文化,这种文化与追求卓越的愿景相一致,给人指明了共同的方向,提供了成功的模式,并成为教师、学生、管理者学习、工作的意义所在。本课题的核心是基于人本的“军魂教育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我们立足于学校实际,秉承“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学生具有军人的积极人格作为切入点,着力构建少年军校校本课程体系,打造“军魂教育”校园特色文化。

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在深化“军魂教育文化”特色建设中,我校以“扬少年之光铸军人之魂”为核心,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军魂教育文化节活动为平台,以军魂班级文化建设、军魂背景下特色中队建设为重点,形成“一?二?三?四?五”军魂教育德育活动特色体系。“一”军魂教育要培养学生一颗爱心;“二”是指教育中形成两种能力:交往能力、自理能力;“三”指三个课堂:心理课堂、综合实践课堂、社团活动课堂;“四”指德育活动的四个途径:“主题活动、教学活动、社团活动、文化节活动”。“五”指德育活动“五全”,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身心体验、全面评价”。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学生科学发展,推动学校和谐发展。

在构建“军魂教育”德育活动文化建设中,让我们尝到成功,同时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思考。

1军魂德育活动育人新思路

我们曾对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意志薄弱、生存意识淡薄是当今小学生最严重的问题。基于肩负教育使命的虔诚信仰,基于对优化教育不竭的自主探索,我校结合自身的实践和理论探讨,针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实际问题,以军魂文化培植生命成长的“精神之根”,以军魂德育孕育生命成长的“道德之魂”。以“三个课堂”开启生命成长“个性之路”,催生师生精神成长的幸福家园,这就是我们在“军魂教育建设”中一直追寻的教育梦、中国梦。因此,我们强调三个“关注”

1、关注人性。德育生态圈中,“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核心理念。认识自我、超越自我是人性的内在需求,运用在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应当秉持“教师第一”“学生第一”两个第一的思想,即“在学校管理的视野中,教师第一;在教育教学范畴里,学生第一”。前者对学校管理而言,学校应当“为教师成功创设优质环境”;后者对教师而言,教师应当“为学生成功提供优质服务”。

2、关注共赢。共赢是现代管理中倡导的一种理念,符合军魂教育“严谨崇实、协作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学校管理者应当摆脱管理者与师生的“囚徒困境”,倡导合作博弈性,努力创设一种文化和谐共赢局面。

3、关注幸福。关注幸福是现代人衡量生活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幸福不是终点,而是对沿途风景的欣赏”;享受幸福,就是要关注现在,即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学校管理者应当引导教师学生学会享受教育过程中的沿途风景,使教育不仅仅是奉献,也是获取成长的快乐。军魂教育视野中的学校管理,关注教师、学生的终身发展,关注学校生态内外平衡。因此,我们努力构建“一?二?三?四?五”军魂教育德育活动体系,积极探索促使教师、学生、学校共同成功的教育环境。我们追求这样一种状态:构建学生、教师、学校共同成功的特色校园,创设文化共赢的局面。

2军魂德育活动遵循的四项原则

学校文化建设看起来很美,听起来很甜,做起来很难。学校文化的核心是理念文化,但落脚点是行为文化。要使师生理解、认同和接受学校的文化理念并自觉地转化为行为是一个非常曲折困难的过程。在德育活动文化特色建设中,为了有效开展军魂育人特色活动,我们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追求发展,强调“三维发展观”。即教师、学生和学校共同发展,而学校发展的前提是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2)崇尚尊重,强调“三维尊重观”。领导、教师、学生相互尊重。就学校管理者来说,要求尊重管理对象――教师,要完善人本主义的管理模式;就教育工作者而言,要求要尊重教育对象――学生,建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就受教育者而言,要求尊重教育者――教师及其教育行为,要建设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3)适应变化,强调“三维变化观”。预见变化,实行战略管理,追踪变化,实行危机管理;挑战变化,实行目标管理。

(4)达成和谐,强调“三维和谐观”。自身和谐――人自身的和谐;人际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环境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追求发展是学校德育文化管理的目标追求,崇尚尊重是强调人在管理关系中的理性位置,适应变化是强调人与组织外部环境的联系,达成和谐是强调人与组织内部环境的良性关系,四者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以人为本”的学校德育文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3军魂德育活动文化建设目标创建

“军魂教育德育活动文化”指我校全体师生在德育活动中所形成的文化积淀和发展,形成学校“军魂教育”文化之场(包括情感场、人格场、信念场),师生在“情感之场”中体验军魂文化的“真、善、美”情感,在“人格之场”中塑造军魂文化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力”的人格魅力,在“信念之场”中培育军魂文化的“勇于承担,甘于奉献”的人生价值观。形成学校师生的共同价值、理想追求和行为规范。

军魂德育活动文化强调教育教学过程中道德修养与各科学知识的有机结合;强调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互相影响,强调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互相促进;强调热情和忠诚、热情和忠诚的共生共长、互为补充。我们从价值取向层面构建成了学校德育文化管理目标。其内涵是:

1、打造生态人文校园――让校园更美丽

(1)广植绿树花卉,打造生态校园。近几年,学校以创建绿色校园、文化校园为契机,明确提出了“与绿色同行,打造生态人文校园”的创建目标,重视生态良好、人文丰厚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全面启动校园美化工程建设。葱郁的古树,象征着学校文化底蕴,玉兰、金桂、香芒等大树的挺拔,昭示着名校的蓬勃发展。今天的校园,绿树成阴与四季花卉交互辉映,名木古树与文化石头相得益彰,生态人文融为一体。(2)墙壁文化,凸现文化传递。最近,学校投资200多万元,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大型图书馆、小军人展示橱窗、阅读长廊、环境教育长廊、军事小游戏区、小军人在前进大型浮雕等,无论走到校园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强烈的文化气息,学校特色教育与环境和谐共生,学生随时受到经典文化与“军魂特色教育”的熏陶、浸润。

2、共同探究教育真谛――让教育添品质

(1)什么是军魂德育活动文化?“军魂教育德育活动文化”指学校全体师生在德育活动中所形成的文化积淀和发展。在军魂德育活动实践中“扬少年之光”“铸军人之魂”,教育目的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快乐、幸福;培养学生“勇于承担,甘于奉献”军人素养。(2)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根据新课程提出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位学生都走向成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找到幸福的感觉,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做人!”这正符合我们军魂教育所倡导的“认识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育人目标。

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让教师显魅力

我校德育活动文化建设,概括起来讲,是“在军魂教育思想引领下的学校行为文化建设”。其内涵可以理解为:确立适应师生成长的教育理念,搭建丰富师生内涵的教育平台。军魂德育文化建设就是要用理念点亮师生心灵之灯,给教师一个诗意的栖居,使他们拥有幸福积极的精神生活;要用理念给师生一对进取的翅膀,使他们树立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1)关注教师的“三大素养”:文化底蕴,对于人类的精神成就的分享程度,它决定着教师对与世界理解的广度和深度;教育追求:对于教育根本问题的个人观念,它决定着教师的关于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教育智慧:处理日常教育教学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机智、技巧和艺术。(2)引导教师“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反思。

当今教育日新月异,教师只有不断地追求全心的教育理念,不断地夯实文化底蕴,不断地增添教育智慧,才能使自己更添魅力,让教育教学更趋和谐。

4、推进学生科学发展――让学生添修养

真正的教育,就是一些最朴素的教育作为。为了使军魂教育更有效促进学生成长,我们把德育活动的视线聚集在学生身上。依托丰厚的活动载体,强调多元的融合,从学生的主体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举行每年一届的传统军魂教育文化节活动……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究,为学生创造最恰当的成长环境:(1)关注学生三个发展:自主发展: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谐发展: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2)倡导学生“六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培养人,发展人。

学生的“三个发展”“六个学会”,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更添修养,具有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促进学生科学发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4德育活动文化建设途径的创新

创建军魂教育德育活动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全面的、系统性的工程,是学校一项长期的、深层次的、高品位的建设工作。军魂教育德育文化建设最终归结到学校精神的核心理念上,那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让他们在一种“精神成长”的语境中坚守着自己,让所有的校园风景都在这个“软文化”中“聚变”,真正成为莘莘学子的“精神家园”。在推进“一?二?三?四?五”军魂德育活动体系建设中,我们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德育活动管理项目化,优化活动设计与效能

校园文化建设一般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为主线,将各种校园文化要素贯穿起来,构建成某种素质的教育面,再由各种素质教育面组合成素质教育体,从而使整个校园文化成为一个有机的素质教育平台。我们把丰富多彩的军魂教育德育活动文化大致分三类。公共类,如讲座报告、安全消防演练、国旗下讲话、校刊报刊、各级各类比赛、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亲子活动等。校本类,如运动会、小社团、校园艺术节、夏令营、垃圾分类等综合实践活动等。特色类:如走进英雄人物、纪念日重温历史、红色教育基地、“军魂教育文化资源网站”“我是自豪小军人”“创建英雄中队”“特色中队评比”“美德少年驻校园”等。通过组织活动,开阔校园文化内涵,全方位的、多层次的作用于人,是师生个性和谐发展的内驱力、亲合剂,是学校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但活动如果没有规划、无科学系列很难形成“文化”。故而进项目管理,把学校活动项目化。

在军魂教育德育活动文化建设中,理念识别系统有12个子项目:“军魂理念”“学校形象定位”“学校发展总目标”“学校口号”“学校精神”“校训”“学校价值场”“学校广告语”“学校文化特征提炼”“学校三风展望”“学校使命”“学校服务理念”。行为识别系统有4个子项目:军魂教育组织结构、制度的修订与完善、军魂教育校本课程的指导与开发、军魂教育专题活动的组织与策划。在明确了文化建设规划统领下,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然后确定近期重点实施项目(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方面)和方案。在文化建设系统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基础上,注重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发展共性与突出个性相结合,强调几个重点建设项目。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每个项目都分别由一名校领导负责,一名校领导协助,一个主要负责部门和一批协助部分共同执行,并确定时间节点,同时对项目使用经费进行评估,学期结束进行检查和总评,以期形成标志性成果。以确保军魂德育文化建设的鲜活性和灵动性。

2、德育活动平台立体化,促进学校内涵的发展

学校重视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的建设,从四个层面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构建立体式军魂教育特色校园文化,从空间上、形式上、内容上对军魂教育文化进行全方位的设计,一个可以触摸而有内涵的校园文化网络。

在德育活动文化建设中,根据校本特色,以综合实践为主要平台,注重落实“五全”,为师生创设一个多元智能发展环境,挖掘师生的潜能,演绎出文化“布道”的精妙境界。

1)全员育人――创设育人氛围。在重视发挥班主任、级长、中层以上干部的骨干引领作用的同时,更注重带动全体教职工在工作中做到自觉育人,主动育人;2)全过程育人――细化育人过程。学校重视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和一学期的过程落实,如通过开展社团活动、文化节活动,注重活动过程的育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还不断创新军魂主题教育活动,以相应的活动为载体,将勇敢与诚信、和谐家园、绿色环保、心理健康等内容的教育融入其中,提高日常育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全方位育人――挖掘育人功能。学校从教室到运动场,从校内到校外,积极构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努力挖掘育人功能。例如:积极推进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形成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加强社区、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建设,提高互动的实效性;深入开展社区服务综合实践活动,实现校社共赢。4)全身心体验――探究育人方法。学校通过开展各层面不同类型的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全身心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5)全面评价――完善育人机制。学校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制定《小军人成长评价手册》《小军人活动课程学习读本》。评价体系涵盖了成长的方方面面,对每位学生校内外的德育进行整体评价。评价内容多元化。包括课堂行为评价、社会规范评价、个人特长评价、学生参与的各项评比等。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学生本人、班干部、学生小组、科任老师、班主任、家长等全方位对该学生的评价;注重过程评价。包括父母的期望,学校观察日记等等。班级每月开展一次整理,学校阶段检查,加强了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使得学生本人、科任教师、班主任、家长对该生有了客观的评价,有效及时指导学生行为,完善了育人机制。

3、德育活动重点课题化,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在军魂德育文化活动建设中,我们把重点项目作为立项课题进行研究和提升,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标准,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导向,通过“问题即课题”“重点亦课题”的研究,突出军魂教育文化的个性化、系列化、人性化与生态化,解决军魂教育文化建设创新“为什么”“是什么”“怎样做”这三个问题,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08年起,我们分别进行了《军魂教育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策略及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创建少年军校特色中队的策略研究》《小学“军魂教育”特色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行动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社团建设特色化的实践与探索》《学校主导下三位一体提升学生生存能力的研究》……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社团建设特色化的实践与探索》中,通过课题研究,规范社团组织活动制度,及时检查、督促其活动的方案、过程、记录、总结,要求其定期向学校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优化社团建设,保证其发展方向的正确性,提升社团品位,总结社团工作,挖掘社团特点,努力形成特色社团和品牌社团。

通过课题的立项与结题,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反思军魂教育文化重点建设项目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创设性,不断提升文化建设的水平。因为课题研究,不仅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能“转化”表现形式,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成就独特的军魂教育校园文化。

4、德育活动特色课程化,彰显军魂教育文化品牌

优秀的校园文化能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成为素质教育的能量库,成为一门的隐性教育课程。根据军魂教育理念,我们使之成为行动着的课程文化,并努力发扬光大。我们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开辟了德育长廊、小军人橱窗、军事小游戏区、“小军人在前进”的大型浮雕、《新三字经》、《弟子规》等壁画;建设了阅读长廊、图书馆、阅览室、阳光咨询室;把军魂教育理念、思想、践行目标等用艺术手法(壁画、文字、浮雕等)表现出来。

我们知道,品牌课程需要由科学发展观引导,不能靠外延扩张和数量,更不能靠人为宣传,而是靠用心做教育,做出内涵,做出品味、做出口碑。我们盘点了全校全部品牌资源,有些是自己独有的,有些则是共有的。在此基础上设计好学校发展愿景,并使之成为军魂特色活动课程。如:发动全校师生、家长进行校歌、军歌的创作;开展“我是小军人我自豪”、主题班会设计比赛;以“走进红色回忆”、“家乡英雄成长历程探秘”为主题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等。

为了让学校德育工作扎根于学生的生活,扎根于学生的心灵,我们以军人精神为根髓,有机融入时代因子和现代德育元素,从地方和学校教育资源中提炼出具有丰厚底蕴的特色文化,构建让学生终身难忘的校本德育课程:“红色文化”,探寻历史上的军事故事、著名战役、壮烈诗篇、辉煌历史,弘扬军人精神,使革命传统在新一代永放光芒;“银色文化”,通过对家乡传统和特色文化的调查和研究,体验家乡先辈的艰难与幸福、拼搏与执着,让家乡“敢为人先、务实进取、甘于奉献、团结互助”的精神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绿色文化”注重人于自然的交流,人与环境的融合,将绿色生态理念渗入学生的心田。特色文化诞生了校本课程的全面开发《走进红色回忆综合实践阅读文本》、《军魂教育综合实践阅读文本系列丛书》《“军魂教育”文化节》《军事小游戏》《感恩心语》《走进家乡》。我们把抽象的德育理念转变成具有可感的课程,营造了一种多元整合、兼容并蓄的道德氛围,为学生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提供了科学的路径和广阔的平台。

5结论

我们的中国梦,教育梦就是要办让人们满意的教育,就是要根据教育现实环境办好每一所学校,使之成为“学生进步、教师发展、品牌提升、文化引领”适合师生共同发展的优质学校。在努力追寻和实践教育理想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实践、反思、提炼,通过目标的重新定位,活动管理项目化、活动平台立体化、活动重点课题化,活动特色课程化等几方面创新德育活动文化建设的途径,努力构建“一.二.三.四.五”军魂教育德育特色活动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实现学校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姚立明.把握“五性”要求繁荣军营文化.政工学刊(2012/03)

[2]谢立军.大力加强基层军营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2/03)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灵魂篇2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建设环××地区宜居宜业生态园林城市的发展定位和“打造新区、提升老城、西控北延、开发××”的基本思路,大力实施“强工兴城”战略,突出“规划、资金、项目、功能、管理”五个重点,扎实推进××滨水区等一批重点城建工程,切实加强城区土地利用和建设秩序管理,城市面貌得到较大改观,城市形象和品位进一步提升。

完善规划体系,引领城市发展。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灵魂。在谋划城市发展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等一系列关系。就××而言,当前要抓紧编制好县城重点发展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南山滨湖新城概念性规划,高标准制定完善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使城区规划面积由目前的12平方公里快速拓展到20平方公里。

破解资金难题,保障城市发展。为确保今后重点城建项目顺利推进,首要问题就是要拓宽融资渠道,破解城建资金瓶颈制约。要抓好城市经营,做好以“地”生财的文章。要积极探索多元化融资的路子,针对不同建设开发领域,在更多层面搭建融资平台。要认真研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瞄准建设专项补助资金。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重点工程项目、重要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精心包装,“打包”推介,吸引更多有实力、有信誉的大企业和投资者参与城市开发建设。

加快项目推进,拉动城市发展。对于城建重点工程,要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攻坚、全力突破。要继续实行大项目指挥部制度,打破县四套班子分工界限,打破部门职责权限,配备强有力的工作队伍,靠在工地,盯在现场,一线指挥,挂图作战,全力推进项目实施。同时,要注重县城旧城改造,合理制定改造计划,本着“改造一片、完善一片”的原则,按照整体规划梯次推进,不断提高城市档次。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灵魂篇3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企业管理;管理制度;管理科学化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因此,我们学习科学发展观要全面协调企业建设和经济增长的各个环节,解决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保持企业健康、有序、持续的发展。企业要发展,管理是关键,企业管理是就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企业效益增长、持续发展的目标的过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管理的各项工作,就是指企业在开展各项管理活动时,要自觉地遵循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总体要求。在企业管理各项工作中,将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于实践、贯彻于实践、指导于实践。

一、实行企业管理科学化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针

多年来,加强企业管理已被人们普遍认为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但管理的手段陈旧,管理的模式单一,尤其是受旧体制的影响,企业很难建立起一套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机制。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指导下,完善企业管理科学化是当务之急的一项工作。

管理科学化,包括管理体制的科学化,管理行为的科学化,管理主题的知识化,管理过程的职能化。这些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管理科学化,就必须牢固树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企业领导者的管理实践中,贯穿到对企业领导者的考核、评价与监督中,贯穿到整个管理系统工程的建设中。以科学发展观来审视和衡量企业管理科学化的质量和进程。为使科学发展观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首先必须明确为谁管理、由谁管理和怎样管理,怎样才能建立起周密、高效的科学管理机制,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推动力。其次,在怎样管理上用科学的办法充实、调整、细化各系统的管理职能,使之逐步达到管理科学化的目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每个管理者要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集中民力,在履行管理职能的过程当中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的评价和监督。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企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落实到企业经济发展的各项任务之中。

二、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健全科学管理制度的灵魂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有一条十分清晰的思路:就是通过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而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从思想观念的突破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再到管理水平的提高,科学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建设的成形,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的过程。科学发展观的灵魂是“科学”发展,而科学管理体系的灵魂也是“科学”。科学发展要靠科学管理来实现,科学管理体系的形成,要靠管理者正确的思考,敏锐的洞察,科学的分析,认真的研究,不断的充实和完善。时代在前进,科学在发展,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滞后是对企业发展最要害的制约。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寻求一条在努力适应市场的同时,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管理的体系,确保以管理科学和管理实践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一是在建立管理科学化体系中注重以人为本,注重调动人的聪明才智,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因素。把抓好人才培养和管好职工队伍作为企业管理体系的核心。使管理体系既科学化又人性化。二是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完整的管理制度。要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出发,一切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管理制度要体现严密性,完整性,可操作性,易考察性。企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管理制度也要系统化,哪一处存在管理漏洞都可能导致企业全盘失利,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完全能够闭合的“制度环”。三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好的制度能够得以落实,必须要配套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就是要鼓励全体员工照章行事,全面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度要求内充分发挥其才智,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对遵章守纪,对企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职工要给予表彰、奖励、重用的激励。约束机制就是要对那些不执行制度,不照章行事的职工实行纪律约束,给与打击或制裁。激励和约束要形成规范的机制,体现公平、公正、合理性。四是大力加强管理监督机制的建设,建立机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大力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证党和职工群众赋予的权力真正用到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和企业全面发展上来。从而建立起有利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为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三、科学发展观是管理科学化的行为动力

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的必然要求。是企业通过科学管理逐步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的奋斗目标。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管理科学化的动力,辨证地认识和处理与企业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关系,运用科学管理的手段改革创新,企业发展才会有新思路和新突破,才能打开新局面,使企业在管理科学化的作用下走出低谷,迈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灵魂篇4

关键词:国有煤矿;班组建设;维度

班组是国有煤矿的最基层组织,可以说是国有煤矿管理的细胞。国家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各项方针、政策最终都要在班组里具体落实,国有煤矿日常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系列生产任务安排、作业计划执行,都要依靠班组长组织员工在班组工作中具体实施。所以,搞好班组建设无论是对于煤矿员工权益维护还是对于国有煤矿长远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搞好班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事,而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长时间的系统工程。国有煤矿搞好班组建设可以从以下五个维度坚持探索,不断完善。

一、国有煤矿需明确班组建设的目的

班组,作为国有煤矿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基本单元,搞好班组建设的直接对象是班组长和班组成员,但间接长远受益者却是国有煤矿自身。所以国有煤矿搞好班组建设的明确目的就是国有煤矿的长远发展和煤矿员工的健康成长。这二者是并行不悖的。原国资委主任李荣荣在央企学习型红旗班组(科室)知识型先进职工表彰推进会上的讲话指出:“看企业有没有竞争力,关键要看班组、看岗位。没有优秀的班组作为基石,企业的腾飞就是一句空话。”班组的成长直接关系着企业的腾飞,企业的腾飞也必将加快班组的成长。班组是国有煤矿日常任务的直接实施者,为国有煤矿人才成长提供了重要平台,它既是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主体,也是国有煤矿企业效益的源泉,更是煤炭企业文化孕育的土壤。国有煤矿搞好班组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服务企业自身的健康长远发展和满足煤矿员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二、国有煤矿需完善班组建设的前提

健全的组织和完善的制度是国有煤矿搞好班组建设的前提。搞好班组建设首要的就是要完善班组长的选任和使用机制,因为班组长作为日常具体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其素质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国有煤矿各项工作任务的进度和质量。可以采取领导推荐、职工举荐、个人自荐的方式,畅通班组长上任、离任渠道,让班组长时刻保持着进取成长的压力和动力。通过将那些矿井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操作技能突出、安全基础知识扎实和工作责任心强的班组成员选任为班组长,在日后的正常施工作业中锻炼考察,不断提高其人员调配的管理能力,对于不能适应班组长工作的也要及时予以撤换。同时,通过完善班组党小组、民管会、群监员、工会小组、青年监督岗组织制度建设,使班组建设能够深入到国有煤矿班组内不同技术岗位、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性格特点、不同工作状态的员工内心深处,充分发挥班组每名员工参与班组建设的积极性。

三、国有煤矿需鼓足班组建设的动力

班组建设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其日常工作开展的内源性动力和外源性动力。内源性动力源自煤矿员工对于个人生存、生活、成长和发展的自觉需求,它主要涉及到班组员工的工资收入、奖金分配、技术培训、技能提高、政治成长等方面;外源性动力主要源自国家对于国有煤矿安全生产、正常经营所需的各项规章、制度、政策、规定的具体执行要求,在组织“五优矿井”创建的同时,规范全矿井各作业场所班组的安全、科学施工行为,对班组建设作出各种制度性、指标性、计划性的指导规定。一方面班组可以通过科学量化班组成员日常出勤任务、工种绩效、工时绩效、奖金分配、师徒协议等内容,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坚决杜绝“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现象的发生,切实发挥班组每名成员的自觉能动性;另一方面,国有煤矿通过积极组织员工业务培训学习、专业技能竞赛和班组建设目标考核,让班组成员时刻保持参与班组建设的积极性和警惕性,从而源源不断的鼓足班组建设的长久动力。

四、国有煤矿需厘清班组建设的重点

2010年10月9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强班组建设,是强化企业基础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职工全面发展,构建和谐企业的必然要求。”这就决定了班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班组组织建设、班组文化建设、班组制度建设、班组技能建设、班组学习管理建设、班组隐患管理建设等都应该是国有煤矿班组建设的应有内容。但是,毫无疑问,现场安全管理是班组建设诸多内容的重中之重。《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明确规定:“煤矿企业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班组建设现场安全管理,就是要在作业施工现场认真排查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坚决保证班组成员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交标准班。闻名全国的中国平煤七矿白国周“六个三”班组管理法的实质就是注重矿井井下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五、国有煤矿需把握班组建设的灵魂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灵魂篇5

[论文关键词]检察文化发展状态管理功能工作抓手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检察文化是检察人员的精神家园,如何发挥检察文化教育、引导、规范、凝聚、激励等特殊作用,为检察事业科学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检察文化是一种发展状态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规律性,社会发展规律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的变化过程,检察事业发展也遵循同样规律。以仙居县检察院的发展为例,从一个侧面我们可以将它分成四个阶段,也就是四个发展状态:一是从1979年3月恢复重建至1997年,主要特征是基础设施的改善、人员的选调、组织机构的逐步完善,我们称为“艰苦创业阶段”。二是从1997年至2006年,主要特征是争先进位意识不断加强、工作业绩显著提升、多项考核进入全市领先行列,我们称为“争先创优阶段”。三是从2006年至2010年,属品牌品质建设阶段,以创检察品牌为目标,以提升检察品质为根本,仙居县人民检察院荣获了全国检察系统文明接待示范窗口、省先进检察院、市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仙居检察的基础设置、队伍素能、执法形象都有了新的改变,此阶段称为“品牌品质阶段”。四是从2010年开始,为进一步实现仙居检察事业科学跨越发展,院党组审时度势,提出深入开展检察文化建设,出台了《仙检文化建设实施纲要》,检察文化建设每年有计划有成效深入推进,此阶段称为“检察文化阶段”。

艰苦创业阶段、争先创优阶段、品牌品质阶段到检察文化阶段,是一个从低级发展状态逐步向高级发展状态迈进的过程,后者包容前者,最终实现用检察文化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检察队伍,挖掘检察人员潜能,激发检察人员积极性、创造性,优化检察资源配置,提高检察工作效率,全面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充分展现检察文化的内驱力作用。

二、检察文化是一种管理功能

检察文化建设涵盖检察思想政治建设、执法理念建设、行为规范建设、职业道德建设、职业形象建设等方面,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可见,检察文化活动的核心是管理功能。我们只有厘清系统工程的内容和层面,把握管理功能的实质,才能形成清晰的、战略性的、统一的检察文化建设思路和体系。按《仙检文化建设实施纲要》内容要求分类,该院将检察文化建设活动分四个层面:

一是理念文化层面,理念文化建设是检察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包括我们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能、组织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独具检察特色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仙居县人民检察院在文化建设工作中,把检察理念文化建设摆在首当其冲的位置,在充分认知和感悟的基础上,经过广泛征求干警意见,按照以弘扬检察职业道德为根本、以传承当代仙检精神为主线、以融合区域文化为辅助的思路,确立了“崇法尚文、敏思慎行、自强不息、创新发展”这一“仙检精神”,形成了独具仙居特色的检察理念文化。

二是物态文化层面,包括检察机关的办公环境、各种设施、装备以及在工作中使用的物质载体所构成的器物文化。物态文化就是将固态的建筑及设施,融入符合检察机关特点的文化元素,让无声的文字和图案,彰显检察文化,感染和熏陶干警,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素质。它包括环境文化建设、网络文化建设和科技文化建设等。如仙居县人民检察院充分利用办公场所的空间,大力加强了庭院文化、长廊文化、室内文化和楼梯文化建设,投资建造了“六大长廊、两个活动室和一个篮球场”,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为干警理解、领会和践行“仙检精神”提供了场所。

三是管理文化层面,通过相关制度规定以及理念和价值观的引导从而实现内部有效管理的过程中蕴含的文化形态。管理文化包括制度文化和情怀文化。制度文化是以检察制度和制度的执行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制度是文化的根基所在,只有从制度建设入手,注重从制度和规范层面加强检察文化建设,才能真正内化于干警的心灵,外化于干警的行为。近年来,仙居县人民检察院健全完善了内部工作制度,形成一套符合检察工作特点的工作机制体系,使之成为指导干警的行为准则。检察情怀文化是突出以人为本,倡导安全工作快乐活动,关心干警生活和发展需求,将干警的个人价值追求和整个检察机关的价值追求统一起来,为干警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使其产生“以院为家”的亲切感和“仙检发展,我在其中”的责任感。

四是行为文化层面,行为文化是检察工作人员在各种行为和活动中表现或创造出的文化形态,包括履行法律监督、接受岗位培训、处理人际关系、进行调查研究以及生活娱乐等多方面的内容。发展行为文化主要从发展细节文化、团队文化、执行力文化、快乐文化、廉洁文化等方面着手。发展“细节”文化,提升队伍整体形象,注重干警各种行为举止的文明规范,展现检察干警的法治精神和职业荣耀感;注重干警言谈表述的精确得当,彰显检察干警的专业水准和为民情怀。发展“团队”文化,增进队伍的凝聚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要求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形成一股牵引力;注重激发干警的活力,在思想上高度整合,在行动上达成默契;倡导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明确肩负职责,将自身言行与检察机关荣誉联系起来,对检察事业无限忠诚,全身心投入。发展“执行力”文化,提高工作效率,确立“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的工作执行理念,把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保障政令畅通工作理念转化为广大干警的自觉行为。发展“快乐”文化,营造和谐工作环境,创造条件广泛开展各类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丰富干警的业余生活,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增强检察机关的生机和活力。发展“廉洁”文化,增强队伍的自控力,通过切实贯彻执行各种廉政纪律规定以及培育廉洁理念,使广大干警在履行法律职责及日常生活中养成洁身自爱的行为习惯,以其实际行为诠释检察权的神圣与荣耀。

三、检察文化是一种工作抓手

检察文化建设作为检察工作的发展战略,必须要靠具体的举措来落实和推进,为此,仙居县人民检察院设置了相当固定的“六项工程”作为工作抓手,并每年根据上级院部署的各类活动要求,不断充实完善。学习强能工程,创建“仙检大讲坛”、“仙检论坛”、“仙检赛坛”和“仙居检察期刊”等三坛一刊学习平台,引导干警树立自觉学习、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理念,增加知识积累,改善知识结构,增强业务综合能力,实现检察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快乐检察工程,通过开展形式多样,轻松活泼的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丰富广大干警的文化生活,寓教于乐,从而提升干警的精神品位和文化品位。青年培养工程,出台《加强青年干部培养锻炼的意见》,积极为干警搭建学习、工作、人才输出平台,充分调动青年干警工作、学习积极性,为年轻干警施展才华提供平台,形成人才合理流动和良性循环。文明形象工程,强化干警服务大局、服务民生的宗旨观念和爱民护民工作意识。动员干警深入企业、乡村和社区,听民声、了民意、察民情,加深了干警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意。维护权威工程,提高检察干警的法律监督能力,严格履行各项检察职责,惩治犯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健康的法律监督文化导向,使“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深入广大干警内心。典型示范工程,用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引领检察队伍建设,促进检察事业健康发展。通过开展“十佳”评选活动,“品牌科室”创建活动等典型示范工程,引领检察队伍建设,促进广大干警学先进、超先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灵魂篇6

摘要: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要素,是支撑企业的强大软实力,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我们要在以现实企业愿景而总体设计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应把侧重点先放在基础性工作上。一是要建立起企业文化愿景体系。二是建立组织,三是搞好宣传教育。四是在从事“软”文化建设的同时,加强“硬”文化建设。五是注重发展和培养人才。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平台

一流的企业靠文化去管理,二流的企业靠制度去管理,三流的企业靠人管人。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企业文化是由企业领导人精心培育,全体员工一致认同,经过长期塑造形成的共同遵循的价值观、目标愿景、行为规范、管理方式,以及物化到企业全部活动,所有流程,各个层面的灵魂个性和精神动力。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要素,是支撑企业的强大软实力,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煤矿作为一个高危行业,职工的作业环境相对较差,工作环境复杂,现场管理难度大,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是推动企业健康稳定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优秀的企业不仅在于拥有现代化的技术、设备以及优秀的人才,究其本质,还在于现代化管理有着潜在的凝聚力量,它体现为在企业及企业成员中长期形成的共同思想、职业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这就是企业文化的作用。因此,我们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保持企业持续发展的活力,就必须顺应时代的进步,从传统的经验管理中解脱出来,认知企业文化——企业的精神支柱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积极行动起来,尽快搭建企业文化建设的平台,改变文化建设滞后于企业发展的被动局面。

树立战略管理理念。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关系企业能否高效发展的极其重要的问题,也是我们实施“以人为本”、“人才兴企”管理观念的有效载体,因此,抓企业文化建设就不能如同搞一项活动、抓单项工程那样简单地对待,而要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上升到战备管理的高度去看待。只有从战略的层次来实施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强化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成为确定企业经营理念和行为的重要手段;才能使企业文化建设更全面地作用于企业运行的整个过程,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细致入微的渗透作用;才能改变企业文化自然生长、自由变化的状态,使企业文化建设成为有部署、有目标、有系统的运作过程,并能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对其加以有效地疏导和变革,使企业文化建设不仅立足于企业的现状,还着眼于未来,为展指明航向。

切实做好职工的教育引导工作。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企业的“人化”,其主旨与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职工不仅是企业文化的接受者,更在构成企业文化的诸要素中,始终居于首要的主体地位,因此,我们抓企业文化建设,只有领导者一厢情愿还远过不够,还必须调动广大职工积极参与的能动性,这就要求我们有必要通过系统教育和定向引导,提高职工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认知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解决好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促使职工由自发转向自觉、由盲目的转向有意识的,从而提高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并将其贯彻于每个职工的具体行为之中,夯实企业文化建设的根基。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灵魂篇7

通过对特色学校的实际考察,静态的特色学校结构,主要包括特色学校载体和特色学校灵魂。从动态的特色学校形成过程来看,特色学校形成还必须要有诸如人力、物力及智力等动力系统。

灵魂体系。特色学校灵魂是指学校的价值理念,就是学校的精神体系,包括学校核心理念、教育目标、办学目标等。提炼特色学校灵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学校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从学校发展的历史事件中挖掘精神闪光点;学校或者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现实需求是引领发展的重要内驱力,能加速学校发展;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应该是校长、教职员工、学生及其家长等教育利益相关方共同的教育理想信念。

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是特色学校灵魂的最直观的体现。在创建学校教育环境时,每所学校应根据具体校情,设计出体现学校独特个性和文化精神的校园环境。要符合教育活动的内在规定性,体现朴实、自然、和谐和美观的要求,避免华丽和过分雕琢。要将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如定期更换)留给由本校师生创作的文化作品,用来呈现他们的生存状态。

学校课程。课程是特色学校创建,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要把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价值取向;要从本校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利用校内外有用的资源;要清醒认识课程资源的多元形态,努力把蕴涵在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与学校特色方向相一致的课程资源;要强化课程意识,做到精心策划、要素齐全,有课程标准、课程教材(或活动设计方案),有课时安排和评价办法。

教育教学。教育教学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工作,是特色学校创建的核心。要聚焦课堂,立足区域、学校实际,创造具有区域印记、区域特色的先进教学方法,形成高效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中加强德育,加强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充分发挥教学的教育性,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全面加强特色建设。

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是学校领导和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根据教育政策和教育规律,通过一系列协调性活动及管理行为,有效地整合和利用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反映特色学校灵魂的学校组织文化的创造性实践过程。

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是课堂以外学生健康成长的平台,也是多元文化教育内涵的有益补充。人是活动着的个体,在人与环境、人与教育、人与遗传这三对关系中,活动是最关键的因素。活动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一切影响都只能通过活动对人格发展产生作用。因此,活动是学校进行特色建设的一个重要选择。

研究力量。中小学教育科研是实践性的研究活动,突出特点是将学校实践活动与教育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着手研究,研究的结果用于改进学校的教育实践。特色学校创建的过程没有多少现成的版本可以模仿,更需要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按照研究的范式,加强对学校实际的研究。

师资条件。学校要努力形成一个以校长为首的观念新、素质高、有个性、能创新的与学校特色创建相适应的教师团队,为学校特色建设凝聚合力和提供人才支撑。

资金支持。资金支持是特色学校创建的重要保障条件,无论是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都要对特色学校创建提供者资金支持。

二、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创建模式

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相关方面形成合力,各尽其责,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区域特色学校创建。在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政府、学校、科研机构是重要推动力量,三者之间在特色创建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深圳市龙岗区在实践中探索出“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研究助力”的推进模式。

政府主导。区域教育行政部门是推进区域特色学校创建的主导力量,主要体现在政策导向、资金导向和评估导向。

政策导向。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学校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充分调动学校主体的积极性。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在推进区域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颁发了《深圳市龙岗区中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实施方案》以及配套的评审方案等,详细规定了特色学校创建的目标、原则、主要内容等,把对特色学校的抽象理解分解为操作性强的工作要求。

资金导向。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要利用资金来引导学校创建特色,为创建特色学校提供资金支持。龙岗区把推进区域特色学校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区政府设立特色学校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和支持学校创建特色,对学校特色发展给予资金支持。

评估导向。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要以评估来引领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发展。龙岗区先通过学校申报,经过专家评审确定创建特色学校的资格单位,最后由区教育局根据评估指标体系予以确认。创建期间,区教育局不定期到学校督导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构建了科学的符合龙岗区实际的特色学校评估指标体系。

学校主体。学校是特色学校创建的主体,是特色学校创建的实施者和受益者。按照特色学校形成的机理,学校在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件事情:明确特色学校发展理念、开设符合办学特色理念的课程、开展体现学校特色理念的特色活动、创设反应学校理念的校园环境、加强师资建设以及开展围绕特色学校创建的课题研究等。学校在创建特色学校要经过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开展前期调研。前期调研是开展特色学校创建的前提和基础。深入分析学校的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发现学校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包括硬件、教学、科研、管理、师资队伍、生源等方面的状况。

2.制定创建方案。特色学校创建方案包括四方面内容:学校现状分析、特色创建目标展望、创建要素确定和设置保障系统。现状分析是对学校自身的基础、问题等进行全方位地梳理,明确在同一地区、同类学校中所处的位置,以及重要的特色是什么。目标展望是陈述学校在某一时段的特色创建的水平和程度。创建要素确定是方案的主体部分,即学校要选择创建特色的重点领域或项目。保障系统是指服务特色创建目标和创建要素而需要提供的人、财、物等必要资源。

3.强化执行力度。按照创建方案,依据学校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可操作性强的年度特色学校创建计划,细化创建目标、明确创建途径、落实创建负责人、明确创建进度、落实创建资金。加强对创建过程的管理,建立创建过程台账式管理。加大对创建过程执行力度的监督检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4.加强总结提炼。创建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创建工作的总结和提炼,要不断反思创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要不断总结提炼创建过程中的经验,并加以系统化梳理,形成理论性创建特色学校的学术论文。

研究助力。以研究的方式推进特色学校创建是确保特色学校形成的重要智力保障。龙岗区充分利用区域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校科研力量,采取切实措施,确保特色学校创建的实效性和创新性。

1.课题研究。特色学校创建的过程就是学校研究自己的过程。龙岗区成立区级推进特色学校创建研究与指导小组,开展有关特色学校创建的基础理论以及区域推进模式的课题研究。各学校成立特色学校创建研究小组,开展特色学校创建实践中遇到的课题研究。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灵魂篇8

我们**是一个纯山区县,**县城是一个典型的山城。山区县城建设和管理既有一般县城建设管理的共性,也有鲜明的个性。近年来,加强我县城市建设与管理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就**山区县城建设与管理问题在调研的基础上,作一些探索性的思考。

一、**县城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城市的建设对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应该说,**历届县委、县政府都十分重视县城的建设,特别是近十年来,县委、县政府对县城建设管理工作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有力推动了我县城市建设和发展。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xx年的1.5平方公里扩展到6.5平方公里,人口由20xx年的5万多人发展到7万多人(含流动人口)。城市规划工作有较大提高。编制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形成了“一核两轴、一城两区、一河两岸”的县城规划布局,并编制了七个地块的控规,为今后城市建设打下了基础。市政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建起了南园大桥,南园新区快速形成。先后完成了建设路、**东路、解放路、**西路一期等重点道路建设。衙前河综合治理初显成效。县医院、中医院住院大楼和天际大酒店等一批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县城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得到较大提升。同时,在城市管理方面,成立了市容局和综合执法局,管理力度逐年加大。

在充分肯定我县城市建设成就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县城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一是专业规划(详规)相对滞后,县城建设的科学性、前瞻性不够,且执行规划不够严格,建设随意性较大,致使城市用地布局较为混乱,功能分区不够明确。特别是老城区工业、商业、居住、行政办公等用地混杂在一起,布局零乱,建筑密度高,绿地面积少,人居环境欠佳。二是市政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相对落后。表现为道路通而不畅,停车无序,居民休憩无序,贸易有市无场等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老城区东西方向交通仅靠一条建设路,道路堵塞情况时常出现。三是周边山体自然生态环境遭人为破坏,情况时有发生。四是城市品位不高,建筑没有特色,个性不强,形不成风格。五是城市环境质量较差。乱搭乱建、乱修乱占、乱停乱放、乱贴乱挂、乱倒乱泼等现象大量存在,“脏乱差”问题较为严重。六是零星用地和建设未得到根本遏制,尤其是县城周边农民在集体土地乱建房屋、私自开发买卖“小产权房”现象屡禁不止,统建工作推进较为缓慢。

二、**县城建设与管理的几点设想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新的思维、全新的举措推进县城建设与管理。

一要确定目标。近三年县城建设管理的目标概括来讲,是三句话,即: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一年打基础”,就是20xx年通过一系列重点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拉开县城框架,使县城发展的基础更加夯实;“两年上台阶”,就是到20xx年县城的市容市貌有明显改观:“三年大变样”,就是到20xx年,“一河两岸”、“一城两区”的城市发展格局进一步展现,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品位明显提升,一个环境优美、特色鲜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休闲旅游城市基本形成。

二要明晰思路。一个城市如何发展,最核心的是要确立这个城市的“灵魂”是什么,是要体现这个城市的风格是什么,是要展示这个城市的特色是什么,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上有清晰的思路和定位,才谈得上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那么,**县城的“灵魂”是什么呢?我认为,**是革命老区,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我们城市的灵魂就应该体现出老区的精神气质,并要体现开放创新文明的时代精神风貌。**县城的风格,必须体现我们与其他山区县城不同的鲜明个性,包括建筑风格、景观设计、城市布局、人文内涵等必须成为**县城与众不同的标志,打造独树一帜的“皖西南山城”形象,**县城的特色,就是我们的山城特色、生态特色、旅游观光特色。因此,在县城发展思路上,应逐步构建和完善具有山区特色的城市发展框架与体系,建设新城区,改造老城区,打造新亮点,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城市发展。要充分利用我县四面环山、一水穿城、植被良好等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条件,并充分利用“大别山烈士陵园”和独立二师等红色文化,积极营造和谐统一、独具匠心的城市环境景观,以彰显**山城的特色和魅力。

三要强化措施。首先,要抓好硬件建设。一是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完成“三道一桥”工程建设,即完成城关至莲云快速通道、天堂西路主体工程建设,力争完成南园大桥至建设桥**西路二期建设,完成金山桥改造等。“三道一桥”的建设将全面拉开县城发展骨架。《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出,今年要推进或完成“四场、二中心、一站、一气、一楼”建设,即完成山货大市场一期、城西菜市场、金太阳广场、垃圾填埋场建设;完成开发区到县城污水管网铺设和南园、回龙、开发区垃圾中转站工程,开工建设县职教中心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和中洲小学迁址建设,整合资源,启动县综合性文体活动中心建设;推进县城新客运站、管道天然气和县医院综合楼、公厕、健身场所建设。以上重点市政工程建设若能如期完成,必将为县城的加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抓好城市景观建设。20xx年,请国内一流的设计专家来我县进行城市景观设计。在设计理念上,我认为必须体现**县城市的“灵魂”、风格和特色。具体来讲,将县城的各主干道两旁的风景树,用我县的杜鹃花和茶树,并配以石雕。那一棵棵燃烧的杜鹃花是**红土地的象征,是**老区人民的精神气质的体现;一簇簇葱绿的“**翠兰”茶树是**蓬勃向上、开放创新的精神风貌的体现;一座座造型不同的石雕是**山区人民纯朴、勤劳、勇敢的精神形象的体现。这就是**县城的“灵魂”,而且与众不同,个性鲜明。同时,不同街道的路面、路灯、风景树、楼房等设计出不同的风格,县城的每座桥也风格迥异,力求一路一景、一街一色,充分展现**的个性和特色。特别要科学利用好**的山水资源优势,精心打造“山水相依、城在绿中、水在城中、路在林中、人在花中”的生态旅游城市形象。其次,要抓好软件建设。一是抓规划编制。即在县城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根据不同阶段建设重点,分片区、分阶段推进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在规划编制工作中,坚持按照“因地制宜、体现特色、适度超前、管用有效”的原则和“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协作、公众参与”的程序,改进规划编制方式方法,切实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力求有品位、上档次,既科学、又可行。二是抓管理执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区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垃圾清理、门前“三包”、城市绿化等管理办法。制定出台经营归店、集贸归市、垃圾归桶、建筑归线、广告归栏、人车归道、停放归点和无垃圾死角、无乱泼污水、无乱倒垃圾、无乱贴乱画、无乱堆乱放、无乱搭乱建、无乱修乱占、无乱停乱放与“七归八无”的规章制度,并在“包、查、罚”三字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大对违法用地、违章建设、违规开挖山体、河道取砂、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倒垃圾等行为的查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该拆除的坚决拆除。三是抓责任追究。建立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每年年初,由县政府统一下达目标计划,年终进行考核评比。对工作得力、目标任务完成较好的给予奖励;对工作不力,目标任务完不成的,实行责任追究。

三、**县城建设与管理的保障

实现以上目标,需要有力的保障措施。要突出抓好三项保障:

一是要抓好土地保障。城市土地是城市的最大资产,要做好经营城市这篇文章,必须舞活“土地”这个龙头,确保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搞好土地的综合开发,发挥土地的最大、最佳效益。当务之急是要抓好土地储备。实行“一个渠道进、一个池子蓄、一个口子出、一个市场经营”的土地供应新机制,彻底根治多头分散批地、管地、供地的现象,坚决堵住政府土地收益流失的口子。强化国有土地储备制度,进一步加强对规划区域内新增存量国有土地、非法占地、违法供地情况等进行清理,分类处置限期收回,并规范供地行为。凡城镇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按计划组织征用收储,其他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得擅自征购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对城市建成区的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规划的经营性土地、旧城改造用地等依法统一收回或收购,纳入政府储备。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灵魂篇9

1加强自律(从内因方面看)

说,教育者必先受教育,不但要学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政治知识、实践知识以不断丰富和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的水平。

第一,加强师德建设要求教师坚持以科学理论和正确思想武装自己。

即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和成功观;要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坚持正确的物质利益原则,努力实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提高对道德现象的鉴别能力和做出道德行为的正确选择。出于污泥而不染,至少给自己留下一方净土、一泉清水、一口正气,不管功名与尘世如何!如当前各种考试及评价机制中的种种不合理、不合法现象,你不应同流合污,必须“超脱”些。因为你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冥冥之中”会影响你的学生!你暂时不能改变这个客观世界,唯有首先改变自己的主观世界,调节内分泌和身心健康,并相信美好的“灵魂”慢慢会潜移默化到学生的身心上。只有在这样的思想理论指导下才有可能开创“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第二,要严于解剖自己,并善于从教育对象中汲取营养和力量。

师德修养就其本质来说,是教师在心灵深处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斗争、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开展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要学会认识自己,要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根据社会主义的师德原则和规范,经常反省和检查自己思想和行为上的问题,明确前进的方向,增强修养的动力。要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自己提出新的修养目标。其次,提倡“慎独”。慎独,是指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仍能谨慎,遵守党纪国法职业道德,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第三,善于从教育对象中汲取营养和力量,“与学生一起成长”。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中,检查自己、审视自己,寻找自己在思想、工作和行为上的不足,并努力加以改进。同时,在学生身上有许多可贵的品德,也值得教师学习。学生年龄虽小,在道德理论和、文化知识方面远不如老师,但他们朴实、善良,有一颗纯洁和童心。与他们接触,会发现许多道德品行上的闪光点,如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热爱劳动,风义勇为等等。教师可以从中汲取营养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第三,真正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爱生如子。

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要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从一定角度上看,为人师表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完善人格的过程,因此,教师的首要责任就是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召学生。教师的人格力量主要体现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情操和敬业精神以及学术品格与风范等方面。教师如何用人格力量感召学生呢?当然可以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更需要的是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因为现代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教育任务是在师生广泛的参与、交流与合作中完成的,因此,教师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和学术品格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要求学生为祖国而学,自己必须为祖国而教;教师要求学生要有事业心、热爱自己的专业,自己必须热爱教育事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是人民的教育事业,是真正的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

2加强“他律”(从外因方面看)

许多老师也像普通人一样,最大限度地追求名利地位,而一旦功成名就便碌碌无为,甚至道德缺失。为使师德建设成为学校一项全局性、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收到实效、落到实处,学校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开展好有针对性的师德教育,建立一套符合实际的师德规范和激励、考核、监督机制。

首先,要抓好机制建设。一是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搞好评选表彰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和集体的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对师德和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者,要予以表彰和奖励,并在教师职务评聘晋升、出国进修和学术梯队选拔等方面优先考虑。建议有关部门对在教书育人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特殊津贴。二是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要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及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对教师的考核应突出教书育人的实绩,重点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育人效果等,把师德要求落实到师资管理的政策导向中,既设综合奖,又设单向奖,如“师德标兵”,这奖必须撇开业务能力等进行独立考核,以激励广大师生把这种“个性”化教育与实施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制定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师的师德行为,对违反师德的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和相应的处罚,对情节严重并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

其次,要建立和完善政府职能部门的其他相关机制。如“问责制”(反省制度),对社会上那些不公平、不合理、不合情、没有人本意义、很多人做不到、有很大意见的机制要及时修正或废除,别让越来越多的老师不得不陷入这个“大染缸”,面对“皇帝的新衣”(丹麦童话故事,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有何感想?既然法不责众,那么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则责无旁贷。另外,要完善政府投入机制,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尤其运用财政手段保证教师工资足额发放并使其增长率高于经济增长率;同时运用行政手段完善和落实在职教师、运用道德手段完善和落实退休教师的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机制,抑制其素质退化,促进其健康长寿。

3加强“恒律”(从长远角度看)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灵魂篇10

注重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经营状况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将企业文化规划的实施控制和完善调整相结合,使其真正“落地生根”

理念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如何让这灵魂性的东西落地?

九略管理咨询公司对第九期调查问卷进行了整理和统计分析,从结果来看,大多数企业已经开展了不同程度的企业文化建设,并努力推广实施,但也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的提炼塑造和推广实施两个方面。这些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共性问题,我们结合具有典型共性特征的a公司进行深入分析。

a公司是广东一家民营休闲食品加工制造企业,经过五年的风吹雨打,已经具备了较为可观的规模,产品畅销全国,部分还远销东南亚。但随着企业的发展,老板张总日益感到力不从心,感觉自己和中低层员工很难达成共识,存在沟通障碍,自己期望的工作思路和价值观也很少能与他们分享;大多数员工并没有全身心工作,感觉几乎所有的艰辛和困苦都是自己一个人在扛;员工大多来自四川、江西,很多是老乡、亲戚关系,裙带关系盛行;公司没有统一的Vi标识……冷静思考下,张总意识到这是企业文化范畴的问题,这么多年自己只顾埋头苦干,一直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思考这些问题。为改变现状,张总决意整顿,但如何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塑造,应从何处入手,包括哪些步骤,每步又应怎样去做?张总一头雾水。在朋友的推荐下,张总请来了专业的管理咨询公司,因为张总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项目进展顺利,很快完成了企业文化的提炼和塑造工作。但如何将其推广实施,真正在企业生根落地、深入人心,却是一个长期艰苦的工作。除了管理咨询公司的培训和辅助实施,关键还要看企业自身的决心和执行力。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和领路人,又应该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其宣传推广和顺利实施?张总又一次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问题总结

第一:公司存在着一些不良的企业文化现状。首先:管理者缺乏系统思考,没有形成系统全面的企业文化理念和认知,没有成形的理论依据;其次:管理者和中基层形成断层,没有文化传递系统,很难达成思想和价值观的沟通,更难进行分享进而达成共识;再次:由于员工的特殊结构和组成,使得公司裙带关系盛行,三五成群的“小群体”成为一种客观存在。当企业的决策与小群体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之间就会出现各自为战或者联合对抗的行为。更有甚者,使企业有令难行,甚至导致企业机体的分化。裙带关系的长期存在,会逐渐使得企业组织机能弱化,出现因人设职,机构臃肿的现象;最后,企业没有统一的Vi标识,也使得企业缺乏统一的对外形象,进而影响了公众对企业整体的认知、态度和评价。

第二:不知如何进行企业文化的提炼和塑造。对于专注于经营休闲食品加工制造的张总而言,如何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从企业的实际出发,以战略为指导,在全面、真实地掌握了解企业文化现状的基础上,从文化成因的外部影响和内部影响两个方面进行诊断分析,从而形成企业文化的现状剖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脑力激荡”的提炼过程,经不断修改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这些较为专业的企业管理咨询知识,张总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第三:企业文化理念不知如何实施推广。理念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企业的灵魂。灵魂是统帅全局的东西,如何让这灵魂性的东西落地?面对成形的企业文化手册和员工手册、Vi设计方案,应如何将其落实到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到每一名员工的行为上,其实不仅仅是张总面临的难题,也是广大企业管理者们都需要共同探索的管理课题。

专家分析与诊断建议

对于a公司存在的问题,也是大多数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和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方法解决:

首先,对于企业文化的提炼塑造的问题,找到科学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法和全面系统地理解企业文化建设过程是其成功的关键。结合数百家企业的管理咨询经验,我们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应该由外而内,由上而下进行。可采取以下介绍的五步法:

第一步:企业内部组建企业文化战略委员会等相关部门,由专人负责(最好是企业最高领导),并与专业咨询机构合作组建企业文化执行小组;

第二步:调查分析企业现状、行业态势、竞争状况、企业最终目标等,得出企业存在的必要性、企业发展要求;

第三步:科学性、艺术性归纳总结企业远景、企业使命、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战略、企业口号等;

第四步;依据已提炼出的理念层和企业实际需求,设计企业行为规范,包括员工行为规范、服务规范、生产规范、危机处理规范等;

第五步:进行企业形象系统规划,一般可请专业设计机构进行。以确保设计符合艺术性、国际化、高识别性、行业要求等。

我们提醒,在确定企业文化内容的过程中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一、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文化的渐进性,结合企业的未来目标和任务考虑文化模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和进步,必然导致人们心理及行为模式的发展和变异。文化的渐进是一条客观规律,也是实现民族的、企业的新目标、新任务的必然要求。

二、根据企业的外部客观环境和内部现实条件,形成企业的共性文化和个性文化。企业在自然资源、经济基础、人员构成等方面存在差异,客观上会产生和要求不同的文化特点。例如投资大、见效慢、风险性较大的企业,一般需要远见卓识、深思熟虑、严谨的态度和作风,而生产生活消费品的企业则要求灵活、机敏的作风。

三、对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和现有的企业文化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采取辩证分析的方法,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特别要善于发扬本企业的优良传统。

四、博采众长,借鉴吸收其他民族和企业的优秀文化。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就十分注重荟萃世界优秀企业文化。它规定在国外的子公司有研究各国企业文化的使命,子公司领导人回国述职或参加培训,首先要报告所在国家和地区企业文化的特点。对于外来的企业文化,也不能简单地采取“拿来主义”,而应认真鉴别,分析研究,有选择性地吸收。在吸收、借鉴他人的长处、精华的同时,还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进行一番改造,才能适用于自己的企业。如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人给日本企业家传授产品质量管理的考评和测量技术,很快被改造成世界著名的QC小组活动。

五、重视个性发展。一个企业的文化个性,是这个企业在文化上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特性。海尔的“真诚到永远”,支撑着海尔与众不同的服务质量;沃尔玛的“永远让顾客买到最便宜的商品”的理念,决定了它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着最低价的商品采购战略。国内的大多数企业还不具备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更需要重视企业文化个性的发展。首先要认清自己的特点,发挥本企业及其文化素质的某种优势,在自己经验基础上发展本企业的文化个性。

六、着眼企业发展战略,注重培育企业精神。企业文化要配合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为促进企业发展服务。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精神支柱。企业精神的内容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

对于企业文化如何推广实施,使其真正在企业落地生根,我们有以下建议:

一、广泛宣传,形成共识。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是“铁人”王进喜生前领导的钻井队,以后虽换过不少届领导班子,员工也不断更新,但由于坚持对工人进行艰苦创业传统的宣传,“铁人精神”一直保持并发扬光大。

二、领导带头,身体力行。企业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龙头,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为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员工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本身应成为这种价值观的化身,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首先,领导者要注重对企业文化的总结塑造、宣传倡导。其次,要表率示范,在每一项具体工作中都体现企业的价值观。

三、完善制度,体制保证。企业文化是软硬结合的管理技巧。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应“软硬”兼施,相辅相成。在培育企业职工整体价值观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同时,在建设企业文化时,要调整好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建立和形成文化建设所要求的组织体系。

四、树立榜样,典型引导。发挥榜样的作用是建设企业文化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把那些最能体现价值观念的个人和集体树为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表彰,并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激励方法,有利于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迪尔和肯尼迪在其合著的《公司文化》一书中,把英雄楷模人物作为企业文化五大构成要素之一,认为没有英雄人物的企业文化是不完备的文化,是难以传播和传递的文化。

五、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一个企业若员工的基本素质不高或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生产力的健康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企业文化建设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企业员工基本素质,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基础保证。在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每一个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都必须首先接受职业道德、经营思想、集体意识、自我修养的集训,进行语言、待人接物的礼节教育,考试合格后才被录用。

六、积极强化,持之以恒。企业文化的推广不是朝夕之功。企业员工的价值观、信条、口号、作风、习俗、礼仪等文化要素,都要不断进行积极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应是企业的长期行为,靠短期突击不能奏效,而且是有害的。由组织的少数人创造、倡导的某种文化特质,传播到组织的每个团体,再由一个个团体传播给每一个人,使之在企业的每个角落里生根、开花、结果,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