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水平考核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09:05

计算机技术水平考核篇1

关键词:计算机职业技能竞赛;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6-0135-02

1引言

全国性计算机职业技能竞赛,目前有两种,一种是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计算机职业技能竞赛,如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举办的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至今已举办了6届;另外一种是行业部门举办的计算机职业技能竞赛,如思递波公司和微软公司共同举办的全国信息化核心技能大赛暨微软office世界大赛中国区选拔赛,至今已举办了10届。作为全国性的计算机职业技能竞赛,笔者将以上两种全国计算机职业技能竞赛为例进行比较和分析。

2全国计算机职业技能竞赛的相似点

(1)两类竞赛的目的相似。按照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官方文件,该比赛的目的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有关精神,推动各有关院校信息技术相关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引导学校积极开展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按照思递波公司和微软公司举办的全国信息化核心技能大赛暨微软office世界大赛中国区选拔赛文件,全国信息化核心技能大赛暨微软office世界大赛中国区选拔赛比赛的目的是:为了全面配合全国各院校开展计算机基础核心能力教育改革,推动及普及广大学生教师提高信息化核心能力,与国际接轨,促进教学改革,打造信息化教育的坚实基础。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职场竞争意识,提高就业竞争力。由以上两类全国计算机职业技能竞赛的目的可以看出,两类全国计算机职业技能竞赛的目的基本是相同的,主要是突出竞赛的职业性,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2)两类竞赛都各自有自己本身的考试系统。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全国计算机职业技能竞赛,还是行业举办的全国计算机职业技能竞赛,都有自己的考试系统和题库系统。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使用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工程(简称itat教育工程)作为考试平台进行考试。全国信息化核心技能大赛暨微软office世界大赛中国区选拔赛使用第三方国际认证机构Certiport(思递波)公司的微软办公软件国际认证作为平台进行考试。

(3)两类竞赛都可以办理证书。任何竞赛,都可以办理相关的竞赛证书,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计算机职业技能竞赛可以办理教育部门的证书,行业组织举办的计算机职业技能竞赛可以办理企业证书。而对于前面讲述的两类全国计算机职业技能竞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依据考试成绩办理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职业技能证书,全国信息化核心技能大赛暨微软office世界大赛中国区选拔赛办理微软办公软件国际认证。

(4)两类竞赛都有相关的计算机教师培训。为了保证计算机职业技能竞赛的推广,促进更多的学校和学生来参加各类计算机职业技能竞赛,一般各类计算机职业技能竞赛都会举办相关的教师师资培训。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有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指导教师培训班,其目的是为进一步提高大赛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对各学校赛前培训工作的指导,提高赛前培训的质量,提升大赛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授课能力。全国信息化核心技能大赛暨微软office世界大赛中国区选拔赛有核心技能大赛教师培训,每年都举办全国信息化核心技能大赛暨微软office世界大赛中国区选拔赛微软授权讲师培训班,从而推广全国信息化核心技能大赛暨微软office世界大赛中国区选拔赛。

3全国计算机职业技能竞赛的不同点

(1)两类计算机职业技能竞赛的侧重点不同。官方举办的计算机职业技能竞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分为预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时间跨度较大,预赛考察计算机基础知识,考试采用选择题,复赛和决赛是操作题考试。行业举办的全国信息化核心技能大赛暨微软office世界大赛中国区选拔赛,预赛是操作题考试,决赛是操作题和笔试试题进行加权,操作题成绩占总成绩的80%,笔试试题成绩占总成绩的20%。两类计算机职业技能竞赛在考试理念、考试过程等方面差别较大。

(2)两类计算机职业技能竞赛的性质不同。按照计算机职业技能竞赛举办方的分别,计算机职业技能竞赛性质也分为两类。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是官方举办,从2005年第一届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注: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前5届比赛的名称)开始,到2010年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为止,该项比赛都是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举办,具有官方性质。全国信息化核心技能大赛暨微软office世界大赛中国区选拔赛属于企业举办,一直都由思递波(Certiport)公司和微软公司(microsoft)共同举办,具有行业性质。

(3)两类计算机职业技能竞赛经费申请区别。对于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计算机职业技能竞赛,由于有行政批文,所以申请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计算机职业技能竞赛更加容易,审批也特别快速。例如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举办单位是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学校参加计算机职业技能竞赛有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的文件;而全国信息化核心技能大赛暨微软office世界大赛中国区选拔赛主办单位是思递波(Certiport)公司和微软公司(microsoft),没有行政批文,只有微软办公软件全球认证管理中心文件。所以,作为学校来说,由于有行政批文,更愿意和喜欢参加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计算机职业技能竞赛。因此,相比较而言,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由于是主管部门举办,学校申请参赛经费较容易,而全国信息化核心技能大赛暨微软office世界大赛中国区选拔赛由于是行业组织举办,在申请参赛经费的时候会比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申请困难些,批准也相对困难些。

(4)计算机职业技能竞赛与计算机行业联系紧密的区别。作为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计算机职业技能竞赛,对于计算机行业来说,接触的紧密程度还存在很大问题,具体体现为试题还比较低端,与行业的潮流还有巨大距离;而由行业举办的计算机职业技能竞赛,由于是行业组织,所以行业组织的比赛与行业本身联系得更加紧密。比如行业组织举办的计算机职业技能竞赛――全国信息化核心技能大赛暨微软office世界大赛中国区选拔赛,目前在比赛的时候,既有项目组别为office2003部分:word组、excel组、powerpoint组,也有项目组别为office2007部分:word组、excel组、powerpoint组,还有项目组别为office最新版本office2010部分:word组、excel组、powerpoint组,考试紧跟行业潮流,所以对于这一点来说,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计算机职业技能竞赛还是比行业举办的计算机职业技能竞赛的差距大些。

计算机技术水平考核篇2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网络技术教学教学改革

一、高校计算机网络教育现状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计算机网络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研究与发展中的热点之一。国家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预测:未来5年,我国对从事网络人才的需求将达到60万—100万人,供需缺口十分巨大。企业对网络技术人员的需求每年平均增长达百分之七十一。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在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社会中,做好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对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1.在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存在以教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教师教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靠机械的重复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在不同程度上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教育缺乏创新模式。在网络技术的教学中依然大量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在现阶段的网络技术教学中很少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的大量采用使得学生难以理解所学课程的内容,导致教学质量难以达到满意的状态。同时传统的考核手段使得学生通过大量记忆来实现知识的掌握,学生实际操作与运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较差。

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际操作技能差,难以满足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

2.知识体系结构陈旧,跟不上网络技术的发展。目前绝大部分的教材内容陈旧,不符合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要求,学生难以接受到较新的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与技术。同时教师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计算机网络方面新知识、新设备缺乏必要的学习和了解,专业知识、教学观念和手段落后于技术的发展,这导致学生难以接受到较新的网络知识与软件,所学知识滞后于社会的需求,导致计算机网络教学水平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3.目前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网络实践的环节缺乏,学生实际运用和管理网络的能力欠缺。当前的教学环节中,注重网络理论知识的讲授,网络技术的实践环节相对较少,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明显不足,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社会需求同样反映出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环节缺乏、教学中实践与理论课程安排比例不合理、学生网络操作与管理能力差等局限性。

4.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不考虑学生及专业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导致教学水平不理想。在高校中,学生的构成较复杂,既有高中文理科学生也有中职毕业生,学生的接受能力、专业知识水平以及专业目的不同,给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不利条件。以《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程为例,除涉及《计算机公共基础》、《数字电子技术》等基础课程外,还涉及到《计算机操作系统》和《计算机接口技术》等专业课程,而《计算机网络基础》又是其它网络专业课程的基础,如《实用组网技术》、《internet的连接与使用》。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很难让非专业学生理解相关的网络知识。随着教学的深入,有些学生面对专业名词和专业术语理解困难,这势必导致教学水平的下降。

此外,教学硬件设施投入不足,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开展时间不长等也是导致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存在问题的因素。

三、高校计算机网络教育改进探讨

针对目前高教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培养出社会需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本文对目前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提出如下建议,以促进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的发展。

1.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进行改变,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实践增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思考,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创新的能力。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充分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加多媒体教学,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把一些复杂的网络理论和技术以较为直观的形式讲解给学生,这同时也为专业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手段。

增加学生上机实践的课时,改革考核方式,增加实践操作的考核,做到理论考核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条件的高校可安排学生参加网络技术的社会实习,以达到所学习的知识与实际的工作相结合,巩固教学成果。

2.改革教材体系,建议有条件的高校可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结合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编写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程,并及时跟踪网络技术的进步,调整教材中相应的内容,以使学生能接触到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

教师是教学的核心之一,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通过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来提高整个教学的水平。聘请知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学人员,以引进先进的网络技术。开拓学生眼界,通过参与社会中的网络技术实践,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网络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网络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

3.加强针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再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同时,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知识层次的差异,制定出相应的授课计划和大纲,并选择适当的教材作为学习工具。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尤其要重视教材选取。如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时,可以考虑选取《计算机网络基础》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教材;对于广告策划、环境艺术等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可以考虑选取《internet应用》、《网页设计》等方面的教材,做到因人施教。

此外,加强网络技术教育的硬件方面建设,通过教学积累经验等也是提高网络技术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四、结论

鉴于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重要性以及社会的需要,开展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改革,对提高网络技术的教学质量,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初步探讨的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建议,对目前的计算机网络教育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1]容治.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环境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07,(27).

[2]郜焕平,袁甜甜.高校计算机教育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J].福建电脑,2004,(6).

[3]何英.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9).

[4]杜剑侠,张巨俭.谈高校理工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08,(15).

计算机技术水平考核篇3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评价;改革建议

21世纪网络系统的大发展,网络资源的共享,网络技术的应用不断普及,计算机技能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评价当代大学生毕业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唯一标准。课程评价作为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是教师通过收集教学各方面的信息,也是对学生在教学过程发生的行为变化予以确定的过程,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对现阶段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评价是我们所要研究和探讨的主要问题。

第一章国外调研――英国GCSe试题的研究

一、英国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课程评价体系的简介

英国的信息课程是将中小学生按年龄分为四个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是以等级水平考试作为评价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能力及其表现的依据;只有第四个阶段才用GCSe(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作为评估学生最终学习成果的手段。

二、英国GCSe考试试题的分析

(一)终结性评价的目标

英国的信息通信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能使用信息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理解信息技术对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二)终结性评价内容的形式

英国GCSe试题基本是依托在现实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主,英国在此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在工作中借鉴和学习。

1.超越教材

评价并不仅限于教材中的内容,只要是满足课程目标规定的要求、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养成的方法和知识都可以是评价的选材。

2.超越具体工具

不采用单一化的工具,而是注重学生举一反三知识迁移的能力,并且强调对相同类别工具的共性的评价。

(三)终结性评价的试题风格

在GCSe考试中部分试题是以纸笔考试方式进行的,他们在试题设计中更注重过程化与人性化,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1.过程化

首先在脑海中虚拟地架构需要解决的问题环节或步骤,不断地去引导学生,从而实现对方法与过程掌握程度的评价。

2.贴近生活

试题通常是贴近学生的学习及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

3.判分宽松

评价标准宽松且人性化的原则:其一,客观题答案不唯一,可以多选,并且容许学生有个性化的选择;其二,采取宽容的态度,对主观题列出尽可能多的答案,说出合理的回答也能得分。

第二章国内计算机信息技术评价体系的现状

一、目前国内课程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大学毕业生所能掌握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过去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旧的课程评价体系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注重纸笔考试,忽略实践能力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平时的评价和教学过程中都应该以学生实际能力为主,重点培养学生对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掌握和应用。但是有些学校还是采用纸质试卷测验方式,这种评价考核方式忽略了计算机课程特点,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水平。

(二)评价形式单一

平时的考试虽然运用上机测试,但考试题内容不多,只出一份电子稿的操作题,评价方式也过于简单,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的高低,偶然性较大。

(三)知识模块掌握不全

计算机考试题都来源于题库,但是因为随机抽取的缘故,需要考核的知识点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不平均,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仅仅通过这一次测试也不能全面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水平及掌握情况。

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建议

评价方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的高低,同时也能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建立良好的课程评价体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培养。

(一)改变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

根据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实用性特点,不再用笔试考核作为这门课程的总成绩,而采用考核,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日常工作中出现问题的能力。注重平时成绩在学期总成绩中的比例,从而实现考试内容、考核形式和成绩评定的统一。

(二)建立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

首先是细化平时成绩,包括对学生出勤、上机实验、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考核;其次是要完善考试系统,使题型更丰富、全面。另外,每一个重要章节结束后,布置课外大作业,学生回家自主完成,并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和上交作品,将这部分成绩也算入到总成绩中,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实行阶段性分模块测试

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分成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几大模块进行阶段性的测试,只有每个模块通过了才算是合格,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加强对自身薄弱环节的练习程度,真正实现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我国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的设计

一、研究背景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实施,带来了信息技术的大发展,教材、教法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过程性评价在继承原有积累的基础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二、评价原则

首先,学生必须有相应实际使用经验;其次,学生必须根据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虚拟地架构出操作步骤后,得出结论。

三、试题类型

根据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将试题类型从分为客观题、半客观题、微型主观题、主观题四类。

第四章总结与展望

通过改变单一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评价体系,从而建立灵活多样的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不仅可以综合全面地考核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各知识模块的掌握,而且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最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达到全面提升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整体教学质量的目标。

下阶段主要研究和设计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的具体实施方案,将设计出的方案进行实践,对实践后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反思,再指导实施方案的设计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高艳,梁艳,袁凤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施[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2(02):55-56.

[2]於跃成,生佳根,华伟.计算机专业课程评价方案的思考与对策[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1(12):103-105.

[3]赵辉.高职学生能力培养与公共基础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17):12-13.

[4]何典,刘济波,罗新密,等.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07):64-65.

计算机技术水平考核篇4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工学结合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主要以培养具有职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中职专业人才。当今社会,网络技术应用范围的宽度与广度逐渐加深,人们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社会生活方式的依赖程度逐渐提高,加强网络技术教育与研究有助于促进社会生活水平与方式的优质化。本文主要针对网络技术教育中“工学结合”的教育方式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网络存在的网络方面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基于我国中职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促使我国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与世界先进企业的先进生产经营管理方式接轨。企业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程度与水平的提高促使相关工作的开展需要依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支持。基于上述原因,需要大量具有专业技术的网络专门人才被需要。网络维护工程专业人员、网络安全工程师以及架构工程师等专业人员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网络行业受到社会经济的影响,将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社会备受关注与尊重的行业,而从事基层网络管理与服务的专门性的人才数量只能站到总数的很小部分。因此,坚强计算机网络专门技术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教育一直处于探索阶段,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培养模式意义重大。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应当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展,我国中职院校大都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这意味着我国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培养工作已经开展并被纳入常规教学内容当中。中职网络技术仁慈啊的培养同时具有自身的特点,需要结合当地与中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中职院校办学思路不同造成网络专业的教学要求也不尽相同。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多方面:有些学校简单照搬办学模式;学校的师资水平还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教学内容陈旧,与市场需求脱节;办学经费紧张,实习、实训条件较差;由于人们对高职院校存在偏见,高职院校生源质量总体偏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钻研精神相对较弱。

二、基于网络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措施探讨

1、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专门人才的培养应当更加关注创新意识与能力,将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培养与教学的主要目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基础专业理论学生应当掌握扎实,基于这种理论教育基础上应当培养学生的更加广泛的知识面以及知识体系。这样才能真正的满足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2、教学课程改革

在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当对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实现学习以及顶岗实习想和的方式,充分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全方位合作。使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方向更适合企业的需求。依托企业优势,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校教育功能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需求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3、教学内容改革

为满足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保证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实现,建立起适合当前状况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素质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构成了整个课程体系的两大坚实基础。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这样才能成为优秀的技术人员。而技术基础课可以说是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立足之本,其设置情况应该认真探讨。在技术基础课中,增设了“专业导入”的内容,这是高职所有专业都应该开设的,以讲座,报告或参观的形式,让学生在入学后首先了解培养目标,了解他们将要从事工作的性质,岗位特征,发展方向等,进而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学习。

4、教学过程中应当建立双证制度,之中院校应当将这种双证制度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看待。也就是说,学生在达到了素质合格的基础上可以得到相应的素质达到证书。技术能力达到一定标准后可以得到技能证书。这样的制度有利于促进学生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与水平,也更加有利于促进教学的规范性,便于评估教学质量情况,是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专业技能。

5、教学方式方法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过程中对于操作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应当通过实例教学的方式加强学生对该学科的认知水平。例如:应用软件以及程序设计等学科。另外,应当在教学培养的过程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有这样才能真正令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与目的性。除此之外,培养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当加强重视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以及自学能力。

6、高度重视教育培养过程中的实训

在对中职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当高度关注实训练习,加强校内实习以及实训环境下的训练与校外实习。学校内部应当建立相应的专门实验室。另外,加强与校外的企业之间的联系,发展相对固定的实习基地,这样能够更好的为培养专门人才提供便利。

7、网络信息技术“工学结合”的考核制度改革思路

对学生进行考核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学生嫩巩固掌握所学知识、技能以及能力发挥。因此,在建立相关的信息技术考核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将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主要内容,减少考核中的理论知识作答,将实践能力以及独立完成项目内容纳入考核系统当中来。另外,考核不能流于形式,应当将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比较,基于考核结果对学生进行多样化能力的引导与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竞争力。考核减少对专业理论的考核,有助于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高度的动手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育方式进行简要分析,虽然说当今社会环境中,网络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是相对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现象依然存在。我国在发展网络信息技术战略的过程中需要以充分建设国家信息网络体系为重要的前提和保障。之哟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提供信息技术保障。中职院校在进行积极的探索过程摸索出一套“工学结合”的教育培养方式,这种方式能够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雷超阳,刘军华.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13(1):12-13

计算机技术水平考核篇5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社会对技术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大,要求高校切实提升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创新力度。从而达到革新教学思路、优化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水平的目的。研究表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是对课堂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的统一整合,旨在培养大学生动脑、动手和问题分析、处理能力[1]。因此,研究和探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及策略,将是我国高等教育部门和学术界共同关注和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内容

(一)上机操作

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上机操作的主要目的是对课堂理论知识的升华和巩固,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计算机运用能力,并且起到理论联系实践的真正作用。

(二)课程设计

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课本理论知识有一个系统、全面的理解和掌握,高校将会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课程设计实践环节的设置,课程设计环节重点进行实践操作和专项训练。首先由教师进行课程设计目标的确定,然后由学生利用计算机软、硬件进行课程设计任务的完成。学生通过进行课程设计,一方面能够提高其计算机运用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和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提升[2]。

(三)组织竞赛

高校及教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评估,认为学生已经能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并且基本掌握了所学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之后,便会通过组织专业知识竞赛和专业技能大比拼活动的方式来进行集中检验。所有的规则由学院和专业教师共同制定,其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的能力和水平。

(四)毕业设计

作为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最后一个实践环节,此时学生已经学业完成,并且完成了本专业教学大纲和课本内容的系统化学习,接下来需要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设计。首先由教师进行毕业选题的确定,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毕业设计涉及到本专业所有理论、实践知识,需要学生系统、全面运用所学知识,培养自身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一)转变传统实践教学理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实践、探索和创新能力,其意义深远而重大。通常而言,实践教学主要涉及到实验、实习、实践、课程设计、知识竞赛、毕业设计等环节内容。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为指导主体,学生为实践主体,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完成实践任务。然而,传统的实践教学理念陈旧、方式落后,无法满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基础所需,也不能达到计算机专业化人才培养目标[3]。因此,要转变传统实践教学理念,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和学生学习实际,以学生为实践核心,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改革和创新。

(二)坚持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

调查发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尽管如此,但是用人单位在专业化、技能型、高素质人才选聘过程中,却无法找到合适的人选。究其原因,正是由于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未遵循市场人才标准和要求,没有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针对性和价值性。因此,坚持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进和创新的主要方向之一。

(三)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要注重专业化、技能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这就需要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教学体系的系列性和系统性。首先,将实践教学体系视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四年时间的学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了较高水平,具备一定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学习结构较为系统、全面,这便为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性特征;其次,实践教学环节中,需要将之前所学知识连贯起来,形成统一整体,便于后期集中使用,即为系列性特征[4]。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的时候,通常以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为主,到了大三的时候,重点运用重点核心知识,参与实践创新,大四的学生基本上已经学习完专业知识,并且掌握了专业核心技能,实践能力较强,此时,需要通过实践教学,继m巩固和完善知识、技能体系,进而来达到提升专业水平的目的。

(四)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对于高等院校而言,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高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专业化、技能型、高素质、复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同时,需要打造一支理论教学经验丰富、实践技能水平高超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不仅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而且由于自身知识能力十分有限,教育教学手段过于落后,严重影响和制约到最终的教育教学成效。因此,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需要加大专业教师的教育和培训力度,聘请校内外专业人士前来指导,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指派教师前往国内外其他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学习新知识、借鉴新做法,从而达到丰富自身知识体系和提升专业化素养的目的。

(五)创新考核机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成效的大小,取决于考核机制。为了突出实践教学成效,在考核机制创建过程中,需要与理论教学相独立。同时,为了满足考核公平性、客观性、公正性所需,需要进行三个指标的科学设计:一是实验过程。通过实验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技能操作水平;二是实验报告。作为实验过程的总结,能够通过实验报告进行实验过程所开展工作进行归纳、总结,并形成实验成果,为实践工作提供基础依据;三是实验答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实验总结,结合实验原理,参与实验考核、答辩,其目的是教师对学生所掌握知识和技能运用情况的系统化检验,并且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5]。

(六)强化校企合作

为了满足社会用人单位人力资源基础需求,高校有必要与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建立订单培养模式,深入企业内部,全面了解企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同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融入企业生产模式,让学生提前对企业的相关操作有所熟知和掌握,进而达到增强技能和提高业务素养的目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可以带领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前往企业参与顶岗实习,通过深入企业生产线和内部组织管理体系,对企业运作模式有一个系统、全面的掌握。另外,高校要结合市场用人实际,及时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大纲内容进行调整,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唯有此,高校才能把握市场机遇,为学生创造出更宽、更广的就业路子。

三、结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含上机操作、课程设计、组织竞赛及毕业设计等内容。为了提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成效,需要从转变教学理念、完善教学体系、创新考核机制、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和强化校企合作等层面入手。可以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和创新,将有利于符合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的计算机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和人才创新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启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5):74-76.

[2]宫洁,李颖,刘长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探讨[J].电子测试,2013(14):154-155.

[3]吴海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构建[J].电子制作,2014(14):84-85.

计算机技术水平考核篇6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7-0094-02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学校的一部分,逐渐在全国高校中占一席之位。随着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不断加大,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取得显著成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型专门人才。

因此,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更要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开发紧密结合,把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培养紧密结合,保证实践教学时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

一、更新教学观念,进一步实施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

转变教学理念,逐步实现向“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教学转变: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变“带实验”为“引导实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自主学习;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多元化的实践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根据学科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重构实验教学体系。实现实验课程间合理分工和紧密衔接,建立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综合的循序渐进的多层次教学内容体系。在开设与理论课程相配合的实验课程外,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开设独立于具体理论课程之外的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的实验,提高学生应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二、继续充实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为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做好师资的专业培训,要求教师每年至少到企业顶岗锻炼一个月,了解计算机专业社会发展行情,参与企业相关的技术工作,真实感受企业的工作过程;引进企业相关的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的外聘兼职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水平进行具体的指导;引进企业相关的技术专家作学生的客座教授,不定期为教师、学生作专业技术讲座;也可选派教师参加各种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技能水平,以建设一支观念新、素质高、工程应用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为目标。

加大引进和接收实验中心人员的力度,加强在职进修以提高业务水平,鼓励在职攻读学位以改善队伍结构,加强知识更新以提高学术水平,加强教学研究以提高教学水平,培养一支爱岗敬业,有较强业务水平的教师队伍。

三、产、学、研紧密结合

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是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要进一步鼓励教师到生产实际中去发现问题,形成科研项目开展研究,将科研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典型案例在课堂中进行讲解,并且将科研项目进行必要的分解,组织高年级的学生参与项目开发,为完成毕业设计提供条件,将生产、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推进与各大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引入最新科技技术;加强学生课外科研立项力度,使更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课外科技活动与项目实践,如网站开发、平面设计等,培养其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实现对优秀学生的精英教育。

四、进一步提高实验场地、设施及设备的使用效益

结合实验中心的建设,以综合性、多功能为原则对实验室的功能进行布局,进一步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和实验室管理的效率;并进一步对实验场地和设施进行优化,提高实验资源的共享。

五、全方位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

1.做好课程教学过程中实践技能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要多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开发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讲解一个能贯穿全课程的开发项目,通过项目具体开发流程的讲解,带动学生学会该门课程的开发工作。要做到每堂课后有实训,每章结束后要有小项目实训,学生期末实训时每人要完整的开发一个具体的项目。

2.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高职院校要求“双证书”制度,即学生在取得毕业证的同时,要取得一个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是从业者从事某一职业的必备证书,是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学生通过各种认证考试督促自己不断学习,用认证方式验证课程的学习水平。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其它专业知识,考取非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从而达到“一专多能”的技术水平。

3.通过参加各种与专业有关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个人技能水平

校园文化活动是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平台,通过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还可以与专业结合开展相关的专业知识比赛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可开展如计算机组装比赛、计算机知识竞赛、网页制作比赛、软件设计比赛等各种与专业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提升知识的学习。

4.积极努力做好“订单”式人才培养

计算机专业可以与一些大集团确定“订单”培养,引进企业实训设备。做好各种专班的建设,校企双方共同拟订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根据岗位需要开设课程,学生在校期间就完成上岗前的一系列学习与培训,真正做到理论在实践中检验,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提高,学校实现了人才培养和就业的无缝对接,学生实现了就业零距离。

5.组织兴趣小组,培养各项技能的竞赛型学生。

为适应社会及教育系统各层次比赛需要,从高一起,选择有潜能、有兴趣的学生组成兴趣小组,使尖子生在一起训练,达到促进作用,并且做到每周至少开展一次活动,公布训练成绩,使尖子生之间有对比。这些尖子生可成为学生辅导员,他们是教师的助手,课堂内外对一般学生进行基本技能指导,这样,专业教师有一定时间指导技能尖子,形成教师深入钻研、学生相互帮教的良性循环。

6.技能“导师制”,使学生学我所爱。

“导师制”教育特别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个性与专长发展。学校每周开出3至4节课,作为“技能课”时间,学生可选择感兴趣的技能,选择喜爱的“导师”,进行技能训练。技能“导师制”强化了教师的技能意识,同时,使学生的技能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在自我价值的显示、发现中得到有效的发展。

7.厂内设校、校内设厂,实现学生的真实训练。

积极开辟校外实训基地,将课程的实践环节到企业的实际操作环境下进行,让学生感受真正的工作环节。像photoshop这类课程就可以到摄影公司学习照片的拍摄及处理过程。另外,在校内可以建立计算机专业多种类型的工作室,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技术指导,引进企业的管理模式。如对外接受软件开发等项目制作服务可成立软件服务工作室,利用实训设备锻炼学生的技能,体验真实的工作流程。

8.做好对中小企业计算机相关技术的服务外包工作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中小企业及私人公司均涉及计算机维护、网站开发等相关工作,但又不需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因此,可与他们签订技术服务外包协议,每个单位配备1~3名学生做技术服务人员,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对计算机或网络进行维护,也可为企业制作宣传网站。学生在为企业或公司提供服务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实现了与工作岗位零距离体验。

9.做好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工作

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计算机专业学生在第六学期将到企业或公司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全方位了解社会行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在实践中锻炼提高专业能力、适应社会能力,为其快速就业铺路。而毕业设计环节为学生三年学习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毕业设计选题一定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具有一定的广度及深度,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设计查阅相关的专业资料,拓展个人知识范围,提高个人专业知识水平。

六、做好计算机专业教学考核

教学考核是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与监督,通过考核可掌握教师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可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进行具体的引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对计算机专业课程来说可采用多种考核方法,如:对部分课程可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处理方法,将平时考核,出勤、日常作业、综合实训等成绩以一定比率纳入到总成绩;有的课程可直接参加某种认证考试作为期末考试成绩,如计算机文化基础可参加国家一级等级考试;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来说,也可采用无纸化考核方法,自己开发考试平台,让部分课程采用上机考核的方法或建立多元实验考核方法,统筹考核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对学生的实验理论、基本技能、设计能力及创新能力进行更为客观的评价。多种考核方式并存逐步实现所有课程的教考分离,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

总之,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大力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热爱,让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地提高实践技能水平,以培养出更多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计算机技术水平考核篇7

【关键词】过程性考核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30-02

一、传统中职计算机课程评价方式的不足

大多数中职学生的学习底子较差且自觉性不高,在学习过程中有许多问题,一些学生选择计算机专业仅仅因为喜爱打游戏,他们对那些计算机专业知识并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自然不高。而传统上中职计算机基础课采用的评价考核方式是“终结性评价”,等同于考试的形式,在阶段性的学习结束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大都是教科书知识,需要学生依照标准答案来准备考核,没有发挥的余地,学生仅仅应付了事。这样既不能全方位地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合理评价,也很难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水平。

二、中职计算机教育过程性考核方法的内容与具体应用

中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就业市场当下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和劳动型人才,因此在中职教育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技能和知识的学习。这就需要改革评价考核体制,抓过程而非看结果,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状态进行把握,让学生能有目的、有计划地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为自己的未来就业打好基础。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各方面利用多种形式阶段性的进行考核,其侧重点在于对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及综合技能应用的培养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督与效果的评价,从而确定其下一步发展方向。

(一)过程性考核的主要内容。

1.课堂表现:对课堂表现的评价与考核侧重于能力评价,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的基础上,对各小组的合作状况、配合程度、任务完成的效果、学生的日常行为等进行考核,评价各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另外还要结合小组内考核的结果,全面综合的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任课教师及小组组长在教学过程中应认真及时填写专门的“课程表现考察表”,以此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项依据。

2.过程性作业:计算机基础课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设置不同的课程任务交由学生来完成,任务中应涉及不同的专业课知识点,并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根据知识点难度的不同设置不同比例的分数,并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记录其各项成绩。在每一次过程性作业完成后,学习小组内应进行评价考核,首先由各成员对自己的表现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总结自己的收获和存在的不足;然后由组内成员间相互评价打分,对照任务完成标准对他人的成绩进行考核评定,并相互检查学习笔记与任务过程记录;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分,并将考评结果记录,作为学生教学过程评价的一项依据,对上一段教学效果进行总结,作为教师教学评价的一项依据。

(二)过程性考核在中职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1.同学生职业资格等级挂钩:终结性考核作为正式的评价学生能力、水平的方式有着重大的意义,而过程性考核并不与其冲突。在计算机教育中,过程性考核的结果可与中职学生的职业资格评定挂钩,作为社会劳动和保障部门评价其职业资格等级的一项依据。因此教育部门应确立过程性考核实施与应用的制度及其操作规程,确保中职计算机人才评价考核的规范性。

2.将学生的课堂行为纳入考核范围中:中职计算机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劳动和专业计算机技能,更是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因此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非常重要。通过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出勤、课堂表现、学习态度、个人行为的规范与改进进行记录与评价,提高其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才。

例如,在每节课配套的实验操作课中,通过在线考勤系统记录和掌握学生是否上机以及每部分任务完成的效果,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操作结果进行评价和打分,作为考核依据。

3.分组学习的应用: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在布置教学任务时,可有小组同学进行分工,每位同学负责一部分内容,通过相互合作与竞争,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

例如,幻灯片的制作这一环节在学生将来的工作中有很大的用处。在这一节课的实验操作中,由各组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同样选择的学生可临时结合为一组,然后进行幻灯片的制作,不同学生可完成不同的任务,如文字编辑、背景处理、图片艺术字插入、声音播放、幻灯片切换方式等。然后将每组学生的成果进行展示、相互观摩,选出创意、美化效果最好的。最后对每位同学在这次课题中的表现进行评价给分,作为这部分内容的总结。

4.对学生个人学习的影响:

(1)学习效果:在实行过程性考核时,根据考核的结果,对那些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出现明显改善与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予适当的关注与鼓励。教师应根据对不同学生的评价考核,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的强弱,在设置教学任务时应区分难易程度,并适当增加可选项,由学生自己选择任务。

例如,利用office软件进行文字录入与处理主要培养学生的基础办公技能。不能以统一的考试标准来要求学生,应根据学生在过程性考核中的表现来确定其进步与否,并对进步程度进行评价。教师在布置文字录入任务时,规定学生可使用多种输入法,如五笔、智能aBC等,以学生能掌握的最合适方式来完成任务。

(2)观察与创新能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速度极快,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使用与更新换代时间也比较短。这就要求计算机基础教学应充分结合市场潮流,培养学生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对市场形势的观察能力与计算机技术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结合实际情况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引导他们观察、思考。

过程性考核的应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通过相互合作与评价,提高其计算机能力和个人职业素养,同时对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都有所提高。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引入过程性考核,对培养出优秀的计算机人才有着极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青河.计算机教学过程性评价分析[J].信息与电脑.2013(04)

计算机技术水平考核篇8

1、计算机教学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硬件资源严重不足

由于农村经济比较落后,学校办学资金紧张,给计算机学科专业教学带来诸多麻烦,大多数农村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设施简陋和陈旧,无专门的电教楼、信息化办公中心,没有专门的实习实训基地,无图书室、阅览室等,普遍存在计算机设备陈旧、配置比较老化、数量严重不足。在进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中小企业网络配置与管理》、《网络综合布线技术》等课程的实训操作时显得有些盲从,多数情况下只好将专业课程作为文化基础课程来教学,从根本上不能合理解决好理论教学同实训操作的有机结合。而理论教学还离不开一张讲台、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等传统教学方式。

2、软件资源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

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相应的软件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发展。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犹如人的双臂,只有硬件而没有软件支撑,是根本不能发挥其最大有效作用的。然而,在多数农村中职学校,计算机软件远远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作为计算机操作系统而言,它的核心地位不言而喻,学校在配置计算机设备时,往往是电脑公司利用克隆软件来安装的操作系统,使用一段时间后导致系统运行出现不稳定现象。由于正版软件价格高昂,加之学校大多数分管领导对隐形的教学“软件”不懂,倘若微机室出现系统崩溃时,使得计算机维护员只能利用一些价格低廉、运行效果较差的软件加以维护。

3、管理不够严谨,不能发挥资源的最大优势。

农村中职学校设备资源短缺的现象比较普遍,而在有限的资源范围内,有的学校因领导不重视,没有深入一线调查了解信息技术设备设施资源需求问题,导致资源利用率不高。如某校某专业开设了5个教学班,其中有4个班安排了两节信息技术上机课,而另外有1个班仅仅安排了1节上机课,从表面上看显得有些不公平。可是,深入课程表一看,竟然出现有些天的上机课程安排比较少的情况。在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何不考虑发挥资源的最大优势呢?

4、课程结构安排不够合理,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作为农村中职学生而言,大多数学生都是差生或是中考落榜生,这些学生在初中的教学过程中,因信息技术课程没有正式纳入中考学科要求予以考核,多数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很少讲课,学生所学信息技术知识也只是皮毛,加之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新的环境,使得中职教学徘徊无以进。在课程安排上,学校仅仅考虑了学科课程设置,而没有考虑到具体学科课程的教学时数安排,导致课程教学目标是很难实现。

5、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敬业精神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农村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化水平不够高,专业化教师相对短缺,一些教师没有经过正规化的训练便加入了专业教师队伍行业,只有少部分教师能担当起专业课程的指导和学科教学,由于学校管理不够严谨,导致一些教师在自身岗位工作上不够敬业,如不备课或很少备课、不批改作业或很少批改作业、不参加教研活动或很少参加教研活动等,有的老师坐着上课,甚至课堂上还有不时抽烟的现象,一些教师为教书而教书。基于这样的现状,导致部分学生形成懒惰不好学而退学的现象。

6、计算机专业教材选择不够合理,难以适应当今时展的需要。

在教材的选用上,有的计算机专业教材比较老化,有的计算机专业教材存在逻辑错误或排版错误,导致教学效果令人堪忧。如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平面美术设计与案例---photoshopCS2》一书,有的学校选用的还是2008年7月第1版教材,这一教材所涉及的软件、案例等趋于老化。高等教育出版社新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xp+office2007)》一书,个别章节因排版有误(存在错别字等),不利于教学,难以适应当今时展的需要。

二、提高农村职业学校学生计算机技能的策略。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学习教材理论知识。

根据农村职业学校学生的现实表现,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管理者,应当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和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为计算机学科课程得以顺利开展和实施。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应当根据《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来严格要求自己,在管“教”的同时真正落实做到管“道”,合理引领学生通过教材、工具书、书店、报刊、杂志等认真学习好文化理论知识。

2、健全计算机学科实训室,为加强学生动手能力提供坚强的物质保障。

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实施主阵地,应当在争取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齐心协力、通力配合,完善计算机技能实训设备设施建设,如计算机网络实训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多媒体技术实训室等,为学生技能实训提供活动场所。

3、建立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科学评价考核机制。

在职业教育发展的现阶段,要寻求一种能够定量地评价适合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考核方法比较困难。建议基层教育主管部门借鉴英语考级方法,对信息技术学科采取应用能力等级考试,基于职业学生特点,可以适当考虑较小比例的平时表现成绩,最后合成总评成绩,达到条件者,所修课程即为合格。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科评价考核机制,有利于学校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4、加强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切实提升教师敬业精神。

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基本功。基于农村职业教育师资现状,可以通过考察、调研、学习、深造等方式,通过学科课程专业资格考核合格之后,再加入到学科专业课程教学岗位之中,进而强化教师专业队伍建设。作为教师职业而言,要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教育投入,从根本上提升教师待遇。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学校管理和团队建设,建立教育考核评价机制。从教师自身来讲,教师应当摆正自己的心态,把教书育人,寓教于乐作为自己真正的职业,把农村中职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5、加强计算机专业学科教学研究,提升学科科研水平。

作为课程实施者的计算机专业教师而言,应当积极争取学校的教学科研经费,加强计算机学科教学研究,如组织计算机学科课堂听课、说课、评课、赛课,计算机技能训练,计算机学科教学交流,开展积极有效的网络教研等,提升学科教学研究水平。

6、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技能竞赛活动。

计算机技术水平考核篇9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教育教学管理;教育;管理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使用和发展趋势,在我国的教育教学管理中,计算机技术得到了非常广泛而深入的应用。这种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充分利用,不仅实现了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教育的多媒体化、数字化以及网络化,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益,更好的为国家培养出色的全能型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1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1.1对课程考核方面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和加强

在目前我国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各个课程考核的质量问题始终是教育教学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过去传统的教学工作中对于阅卷和试卷的研究分析都给教学工作者造成量非常大的一个困扰,同时具有普遍效率较低的状况,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为学校的教学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教学困难,与此同时,也为学校在人力和财力上承受了巨大的负担。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建立起数据库,并通过计算机来对试卷进行批阅,并通过计算机对试卷进行分析,从而更好的提高了阅卷的效率,也同时为学校师资队伍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了。同时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所建立的试题库管理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各个学科命题的质量,更加将试题的相关问题客观化,适应了教学考核的要求和标准。

1.2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针对中小学教学工作中,课堂教学的最终学习教育质量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最关键核心部分。如今,各大高校为了更好更快的对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测和考核,通过建立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的评测系统,能够全方位的让全校的各个部门和教学工作者都能够参加课堂教学的质量评价,同时还能对老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带来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更好的提高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水平。这种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的评测系统,能够很好的对过去因为手工测评所带来的失误得以弥补,能够更加公平、真实而有效的对教学管理者进行评估,并提供管理平台和及时大量的反馈信息,更好的对课堂教学质量得以提高,也为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更为牢固稳定的教学环境。

2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关于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2.1计算机技术扩大了书本资源,让管理更加条理、体系化

对于过去传统学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对于学生对相关资料性的书进行便捷性的查阅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同时由于图书馆的书籍资源有限,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对阅读所需要的标准和要求,通过计算机技术建立的图书馆信息资料库,通过网络平台的运用,让图书的种类更为繁多,图书资源更加多元化,最关键的是能为学生和老师提供更为人性化、便捷化的图书查阅服务,更好的满足师生对阅读的要求和标准。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通过网络实现对各种图书进行资源共享功能,这种变化为学校减少了图书引进的开销,图书的资源共享最关键的是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更为丰富的图书资源。通过这种运用,更好的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2.2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起来的计算机图书资料库,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更好的通过图书馆丰富多种的图书资源来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来填补自己在书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进行空缺填补;而作为教学工作者,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下的图书馆资源,来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和知识储备进行更新和改变,跟随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教学发展的时代趋势,来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为学生带来更为丰富的知识内容个,来提高整个学生的学习水平。

3计算机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局限性

3.1计算机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相对不够广泛

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深入的应用,在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方面都取得了很突出的成绩,对于整个教学工作者的师资水平和质量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带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但是目前大部分学校对于这种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知识非常浅显而基础的应用,对于教学内容的转变并没有取得一定程度的成效变化,只是在教学中改变了课堂中授课的一些模式。因此对于不断深入通过计算机的使用来整合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充分结合运用,来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需要积极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的课程整合,让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能够真正切实的融合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成为教育教学的必要工具,并根据这个方向和目标来制定出适合各个教育阶段不同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整合方法,从而更好的建立好应用于教育教学的计算机管理技术。

3.2没有足够的计算机教育教学运用环境

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都在积极开展计算机技术整合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应用,但这个践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教育教学运用环境,建设先进的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资源的条件,并以开放式的教育理念来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安排,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运用来实现学校的校园网络运用平台的建立,为教学工作者和学生都提供一个能够方位学校服务器的安全、稳定又便捷的平台。这种平台的建立一方面能够加强教学工作者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技术方式来办公,同时还能充分拓宽教学工作者进行教学的知识面和先进教学方式的改进,从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度,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掌握各门学科的知识情况。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而深入的运用,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优化和加强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教育事业能够得到又好又快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赖宏慧,钟娟.浅析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务管理的应用与设计[J].科技风,2014,(9):177-177.

[2]陈凤凤,管庆.计算机技术在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的几点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3,(9):108-108,132.

[3]刘洋.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主要应用[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17):19-19.

计算机技术水平考核篇10

【关键词】中职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因材施教

自第三次产业革命以后,计算机技术就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迅速成为当今应用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信息科技。随着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很多高等院校、高职高专以及中职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成为社会所需计算机专业人才的主要来源。但是在目前的教学与就业形势来看,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并没有为社会提供大量有用计算机专业人才,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关注。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精力人力物力投入,以期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在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中,计算机技术成为引领科技发展的潮流,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在此情况下,很多中职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为满足社会需求培养计算机行业人才。

但经过相关调查分析显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走入社会后很少有从事计算机行业或相关行业的。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学生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学习中,并没有掌握到可以实际运用在计算机工作中的知识和技术,而其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需求还相差很远。而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有很多方面的,经笔者分析整理后,总结出以下几点:

1、有些中职学校模仿其他学校的办学模式,没能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办学,缺乏针对性的办学特色。

2、由于中职学校的师资水平普遍较低,无法满足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3、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所选用的教材不合理,与实际需求脱节,缺乏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4、中职学校由于资金有限,用于教学和实习的经费不足,无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

5、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普遍较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断增多,岗位的需求促使很多学生报考计算机专业,中职计算机专业入学分数也在不断递减,致使整体学生素质降低,这样就给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带来了难度。

6、实践环节薄弱。在计算机教学中实践性教学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些中职院校由于教学条件和教学大纲的限制,未能向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这直接影响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1、改革教学课程,实施教材开发管理

课程改革涉及很广泛,属于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教育教学、改革教材、政策制定、课程管理等方面。当今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快速发展,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教材的编写应能够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具有前瞻性,应能够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经验和个性,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广博的科学知识背景应该在新教材中得到体现。关注现代新技术发展对教学内容的重大影响,要体现学科的教学性、科学性、开放性、和基础性。

2、中职教育定位要准确,加强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中职学校的主要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动手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学校要认准教学定位,制定教学方案,注重实践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教学,不能只开设理论知识课程,或开设实践课程却不重视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要想创办出中职层次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就必须与原有的高等院校的办学方式和其它行业的办学模式相区别。要积极做好计算机房和各种实验室的建设,使计算机专业教学顺利实施得到保障。上机实验是教学的重要一环,是学好计算机课程的基础,如果缺乏良好的实践环境,要学好计算机是很困难的。通过加强学习平台建设和硬件建设,使能调动教学双方积极性的互动教学平台得以创建,从而使计算机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3、积极与企业合作创办特色专业

因为中职计算机专业主要是向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管理工作线输送高技能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这就要求中职院校应该加强和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较大的企业的开展合作,创办能适应特定企业需要的特色专业,同时和企业一起制定专业培养方案,与企业一起共同承担职业教育任务,在合作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形成差异和特色教育。从而专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能得到很大的提高,也会促进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的健康发展,不使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与市场的实际需要相偏离。使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完美结合,从而创造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赢局面。

4、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因为声音、文字、多媒体课件、虚拟实验系统集图像与数字化实验、动画等媒体可以综合刺激多种感官,有利于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工具。另外在教学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认真编写课程计划,在课堂上多运用一些例子、故事等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内容,以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5、加强中职学校计算机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传统评价体系基本就是笔试,注重记忆和概念,对学生在专业上进一步发展有利。除笔试外,应加大实践考试的分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因此,考核方法可分成两个部分:笔试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两种。笔试考核主要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考试。实践能力考核则可以分成基础考核和能力考核两种。实践基础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实践能力考核主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以课程设计作为考核依据,根据学生对课题完成的程度、设计的效果和创造能力进行评分。

6、注重中职学校的师资培训

教师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资源,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与坏,对中等职业教育任务的完成和目的的实现都有着直接的重大影响。因此在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育管理中,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开展培训班、参加进修等方式提高教师的自身专业水平以及教学技巧,使老师的知识层面和范围更广,这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做好学生榜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来讲都起着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