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智慧养老行业调研报告十篇智慧养老行业调研报告十篇

智慧养老行业调研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09:39

智慧养老行业调研报告篇1

学院现代设计艺术学院

专业视觉传达设计

班级视觉17-1

学号201705002368

姓名杨腾渊

指导教师范颖

职称讲师

云南财经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姓名

杨腾渊

学号

201705002368

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

拟定论文

(设计)题目

智慧养老型app服务结构与界面设计

论文(设计)来源

自选

论文(设计)类型

B-应用研究

指导

教师

范颖

1.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1选题背景:

截止到2019年1月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总数调查数据显示,超过65岁的人口已经突破一千六百万,意味着我们身边每一百个人里面就有大概11位老年人。其中2019年65周岁及以上人口比2018年增加了0.7个百分点,为最大增长额。来自云南省人口老龄办的数据显示:我省于2005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截至2016年底,我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570.1万,占总人口的11.59%;预计到2020年,全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607万,占总人口的12.4%;其中约有3.6%的老年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32%的老年人需要适度照护。201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居住在昆明市的老年人口呈现出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空巢化等特点。昆明市人口老龄化十分突出,老龄化现象已经十分严峻。如此庞大的老龄人口将成为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它们的健康和生活问题将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近年来很多地区已经开展老年人的死因监测工作,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死亡率为2567/10万,占全人群死亡比例为82.07%。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一直都是导致60岁以上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身理和心理伤害也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见,老年人死亡比例较大,其死亡谱决定了全人群的死亡谱,老年人健康相关危险因素的干预工作是非常迫切的。

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同时推动了老龄产业的发展,从而也带动了老龄产业信息数字化的发展。而要怎么做来充分满足国内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交互设计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同时这也直接影响到我国交互设计领域未来能否得到良好发展。当今市场下的智慧养老型app仍存在较多问题。目前市场主要服务与老人的app主要有交友类、健康科普类、医疗类三种类型。交友类如“养老平台”“幸福行”,依托于强大的社交网络媒体,使老年人群体能够进行线上交友并发表动态,分享生活。健康科普类如“养老管家”“老年云课堂”,搜集各方健康相关信息置于平台供老人浏览,为老人提供外界信息,并力求做到信息准确。医疗类app如“黄金急救”“天使救援”,整合当地医院信息,使大众能够就近急救,不过要老年人和年轻人使用一样的功能软件,困难度会大大提高。使以上几类app都有服务于老人,却都是带着设计师的主观色彩来进行设计的。首先是色彩方面,老年人的视觉感官已经衰弱,需要强烈而具有刺激性的颜色才能使老年人看清app界面,当下养老型app基本都采用弱色来颜色填充,虽然做到了颜色和谐,却让使用app的老年人看不清楚。其次是字体大小,老年人的视力是不如中青年人的,进行app设计时需要用大号甚至特大号字体来进行填充,可当下的养老型app与常规app字体大小相同,降低了老年人的使用满足感。接着是图形,养老型app在进行界面设计时,考虑到老年人思维缓慢,应当还原图形本真,使图形一目了然,而当下养老型app的图形结合当下时尚元素,使老年人不能理解,必须进行文字辅助才能明白其意。最后是版式方面,当下养老型app版式设计与常规app无异,其连接点和换页功能不能很好地服务与老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老年人群体而言对信息产品几乎处于创新扩散理论的最末端,只有极少的设计者们会专门针对老年人群体的需求来进行产品设计。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将老年人群体作为产品受众群体之一,充分考虑老年人群体的实际需求,帮助老年人享受信息时代带来的便利,这也是设计师在当前时代下的重要责任。

1-2研究意义:

本文是基于老年人群体而研究的移动应用程序,本程序的主要对象是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基于老年用户的信息需求摸索出有效解决老年人使用app的各种问题,然后结合界面交互,设计出一款服务于老年人的老龄产业的智慧养老型app,做到:

(1)安全化:能让老人进行线上问诊,能使老人在危难之际使用智能设备进行呼救,使老人就近治疗。

(2)智能化:提高老年人app使用率,使老年人们享受科技生活中的乐趣;完善智慧养老型app功能,革新传统养老模式,更好地将老年人与信息社会结合起来,更好地掌握信息,使老年人能够独立自主运用智能设备进行自救,赋予智慧养老型app新的价值使其更加具有较强的的冲击性与吸引力,为老年人量身打造高适用性的智能产品。

(3)全面化:提供社交、科普、急救等功能,更好的让老年人在生活中通过智能手机来满足自身各类需要,从而丰富老年生活,改善老年生活状态,培养老年生活情趣,提高生活幸福指数。

2.文献综述

2-1国内智慧养老型app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国内智慧养老型app的相关应用型研究不足国内关于智慧养老型app的界面和功能研究主要集中于健康科普和社交等方面。对这些方面的研究主要对老年人老年人的情感需求、信息欲望两个方向为主要研究方向,其中对于老年人的急救需求没有涉及和说明。朱媛、段慧敏(2019)提出老年人在智能时代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三层次需求模型,并在现有智能手机上与老年人强相关的应用app研究分析基础上,提出设计策略;经研究得出基于“老有所养”需求的智能手机应用app应凸显专业性、基于“老有所乐”需求的智能手机应用app应更多元化、基于“老有所为”需求的智能手机应用app应深挖价值的与老年人智能时代三层次需求模型相对应设计策略;根据老年人三层次需求模型深入分析老年人需求,能够为开发与设计出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的智能手机应用app提供建议。李邵静(2018)指出,中国老龄化人口趋势日益明显,老年人看病就医拿药比例普遍高于年轻人群,由于医院路途遥远,老年人看病问题成了社会急需解决与关注的首要任务。在互联网模式下医疗类app的设计与开发为老年人看病难找到了良好的解决方案。针对老年人自身特点,老年类就医app在界面设计上应做到简单明了,方便老年人理解记忆。在功能设计上尽量做到从老人需求出发,操作简单,一键解决就医过程。

3.拟采取的研究方案、技术路线

研究方案设计调研调研分析概念设计设计应用技术路线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Swot分析法设计定位概念提出概念确立设计流程图设计图效果图

4.研究内容与论文提纲

4-1研究内容:

(1)设计调研

①通过文献调查法查阅相关期刊论文,归纳总结出本文所需的理论支撑(2008年,原卫生部启动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2012年,《“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7年3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印发“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的通知》(国卫家庭发〔2017〕12号),表明我国健康老龄化规划正式实施);

②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得老年人群体的需求,有效提取老年人的想法,并通过问卷数据的总结分析,可以更好地针对老年人需求进行研究;

③通过案例分析法对国内外优秀的老年app界面和功能进行分析比较,了解当下老年app设计的主要趋势以及发展前景,结合自身使用体验以及了解本行业的发展情况和同行水准,总结出可行性强的设计方案。

(2)设计分析

S(优势):国家鼓励银发产业发展,拥有市场前景;app界面结构针对老年人群体进行专门设计。

w(劣势):知名度难以打响,研发的产品及服务同市场上其他智慧养老型app同质化严重,需寻求突破口。

o(机会):产品使用者对其他智慧养老型app已经使用疲劳,需要新的产品刺激活力;大多数养老型app的设计都没有从老年群体的立场出发,是以设计师主观情感为主的产品设计。

t(威胁):替代品多,市场竞争大。

(3)概念设计

设计定位

60岁以上老年人群体、昆明市区、智慧养老

概念提出与确立

地区性智慧养老型app

地区性意义指的是局限性的在某个特定范围中某种事物的存在对这个范围的意义。智慧养老是面向居家老人、社区及养老机构的传感网系统与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基于研究内容,为了使老年群体的老年生活更加地安全化、智能化、全面化,根据老年人群体的娱乐社交需求与当地医院的协同性、急救的便捷性选择了“地区性智慧养老型app”这个概念。

(4)设计应用

主要通过电脑辅助如“ai、pS”等设计工具和“墨刀”等交互设计工具来完成整个设计。过程主要为:首先查找相关的素材及资料并提取有用的材料进行考察并对比现有的智慧养老型app进行方案草图的绘制,完成草图并征询老师意见,进行方案草图的确定与修改;收集市场信息,分类整理完善,再进行设计方案的深入与修改,完善app产品功能,最终完成app设计制作,完成毕业设计报告、毕业答辩。

4-2论文提纲:

一、绪论

(一)设计背景

(二)设计目的

(三)设计思路

二、调研与分析

(一)发现问题

(二)调研分析

(三)分析结果

三、概念设计

(一)设计定位

(二)概念提出

(三)概念确立

四、设计应用

(一)设计流程

(二)设计图

(三)效果图

五、结语

5.论文进度安排

(1)设计调研阶段(2020年9月1日-11月30日)

(2)设计分析阶段(2020年12月1日-12月31日)

(3)概念设计阶段(2021年1月1日-1月15日)

(4)设计应用阶段(2021年1月16日-4月15日)

(5)答辩准备阶段(2021年4月16日-5月10日)

6.参考文献

[1]关爽,刘会衡.基于android的老年人养老服务设计[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20(01):52-54.

[2]张玲.基于老年人使用的手机创新性研究[J].设计,2018(14):128-129.

[3]何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的老年广播——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老年之声为例[J].西部学刊(新闻与传播),2016(07):40-42.

[4]JHonYCHoonYeonGnG,陈思璇,谭清美.信息化对老年人生活影响研究——基于智能手机使用情况与感受[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2):58-64.

[5]张阁,于琦,贺培风.我国移动医疗app核心功能分析及发展建议[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7,4(26):21-25,3.

[6]陈赛权.中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0,121(3):30-37.

[7]邓诺,卢建华,周业勤.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探索[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4):1805-1807.

[8]张琼,韦焘,刘敏,等.昆明市城区居民对养老模式和服务认知及需求调查分析[J].民康医学,2017,14:76-79.

[9]刘小路,丁虹月,韦鑫珠.基于老年人认知需求模型的资讯app界面设计研究[J].设计,2018(01):26-27.

[10]张玲.基于老年人使用的手机创新性研究[J].设计,2018(14):128-129.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日期:

学院意见

学院领导签名:日期:

学院盖章

论文(设计)来源:教师课题、社会实践、自选、其他

智慧养老行业调研报告篇2

――《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

2016年1月23日,“2016中国智慧城市发展与合作年会”在北京召开。年会解读了2015年国家“智慧城市”“信息惠民”“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界的有关政策,总结实践经验,深度剖析问题,交流解决方法;展望了2016年我国信息界的发展趋势,探讨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以及“十三五”时期我国智慧城市信息惠民建设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和城市管理等方面,是一项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系统工程。

与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国计划、智慧双流等齐头并进的智慧开发区也应运而生,这不仅是为了适应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对开发区的新

要求,也为了适应全球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新要求。

在新形势的推动下,“智慧”正在越来越深入地融进开发区的发展建设中,并服务于开发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使人与商品、服务、社交等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近年来,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大批“互联网+”项目在这里落地生根,下沙越来越多的企业开

始注重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下沙制造正向“下沙智造”转变。“智慧”与普通百姓也产生了千丝万缕的交集,“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公安”等“互联网+”思维,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

作为杭州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前沿,杭州经济开发区以创新的理念、扎实的行动,顺应着世界经济变革,智慧经济突飞猛进的趋势,推进开发区的智慧经济、智慧城市建设。而今,徜徉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下沙,到处可以感受到智慧经济的魅力,到处可以欣赏到智慧城市的风采!

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城市信息化进程全面发展,21世纪的“智慧城市”,将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即把感应器装备到城市建筑、道路、医院、电网、管道等各种公用设施当中,并通过互联形成“城市物联网络”,再运用云系统整合运算,最终实现城市个体以更为精确高效的方式进行生产、生活。

武汉开发区智慧生态城依山傍水,景观优美,凭借开发区雄厚的工业基础及产业配套,以“国际化智慧城市示范区、慢生活休闲体验区”为功能定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研发、文化创意、智能制造、健康休闲等为重点产业,面向国内外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引进和孵化世界级创新研发机构和企业,运用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理念建设一个面向未来、世界领先水平为目标,真正体现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智慧区域。在不久的未来,武汉开发区智慧生态城将充分发挥亲水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运动休闲、健康养生、高端医疗、文化体验、养老康复等产业,建设龙灵山文化产业园、湿地公园、植物园、武汉国际健康城等项目,打造国际化的慢生活休闲体验区、武汉近郊旅游休闲胜地、全国一流的健康养老产业基地。

当今,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方兴未艾。2015年5月,阿里巴巴1688全球货源平台正式启动上线。作为阿里巴巴首批全球货源平台的4座城市之一,营口市政府与阿里巴巴总部在杭州市举行了项目上线运营启动仪式,双方将携手打造全网络最大跨境电商分销平台。作为营口对外开放的窗口,坐拥营口港的鲅鱼圈再次赢得了发展先机。可以说,建设智慧城市是鲅鱼圈立足时代与国家发展大势,抢抓机遇,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发展凝聚力、建设现代港口城市的战略要求,是根据科技、产业、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鲅鱼圈已经成功引进中国华信贸易结算中心、中铁物资集团区域贸易结算中心、跨境贸易服务平台等一批项目,并全力打造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了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给力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如此,“互联网+”也已经拓展到了政务服务领域,通过搭建网上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开展远程受理、预约服务和上门服务,成功开启便民服务新模式,使智慧城市建设真正转化为民生“红利”。

智慧养老行业调研报告篇3

2016年1月23日,“2016中国智慧城市发展与合作年会”(以下简称年会)在北京召开。年会解读了2015年国家“智慧城市”“信息惠民”“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界的有关政策,总结实践经验,深度剖析问题,交流解决方法;展望了2016年我国信息界的发展趋势,探讨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以及“十三五”时期我国智慧城市信息惠民建设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和城市管理等方面,是一项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系统工程。

与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国计划、智慧双流等齐头并进的智慧开发区也应运而生,这不仅是为了适应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对开发区的新要求,也为了适应全球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新要求。

在新形势的推动下,“智慧”正在越来越深入地融进开发区的发展建设中,并服务于开发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使人与商品、服务、社交等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近年来,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大批“互联网+”项目在这里落地生根,下沙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下沙制造正向“下沙智造”转变。“智慧”与普通百姓也产生了千丝万缕的交集,“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公安”等“互联网+”思维,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作为杭州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前沿,杭州经济开发区以创新的理念、扎实的行动,顺应着世界经济变革,智慧经济突飞猛进的趋势,推进开发区的智慧经济、智慧城市建设。而今,徜徉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下沙,到处可以感受到智慧经济的魅力,到处可以欣赏到智慧城市的风采!

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城市信息化进程全面发展,21世纪的“智慧城市”,将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即把感应器装备到城市建筑、道路、医院、电网、管道等各种公用设施当中,并通过互联形成“城市物联网络”,再运用云系统整合运算,最终实现城市个体以更为精确高效的方式进行生产、生活。

武汉开发区智慧生态城依山傍水,景观优美,凭借开发区雄厚的工业基础及产业配套,以“国际化智慧城市示范区、慢生活休闲体验区”为功能定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研发、文化创意、智能制造、健康休闲等为重点产业,面向国内外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引进和孵化世界级创新研发机构和企业,运用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理念建设一个面向未来、以世界领先水平为目标,真正体现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智慧区域。在不久的未来,武汉开发区智慧生态城将充分发挥亲水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运动休闲、健康养生、高端医疗、文化体验、养老康复等产业,建设龙灵山文化产业园、湿地公园、植物园、武汉国际健康城等项目,打造国际化的慢生活休闲体验区、武汉近郊旅游休闲胜地、全国一流的健康养老产业基地。

当今,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方兴未艾。2015年5月,阿里巴巴1688全球货源平台正式启动上线。作为阿里巴巴首批全球货源平台的4座城市之一,营口市政府与阿里巴巴总部在杭州市举行了项目上线运营启动仪式,双方将携手打造全网络最大跨境电商分销平台。作为营口对外开放的窗口,坐拥营口港的鲅鱼圈再次赢得了发展先机。可以说,建设智慧城市是鲅鱼圈立足时代与国家发展大势,抢抓机遇,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发展凝聚力、建设现代港口城市的战略要求,是根据科技、产业、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鲅鱼圈已经成功引进中国华信贸易结算中心、中铁物资集团区域贸易结算中心、跨境贸易服务平台等一批项目,并全力打造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了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给力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如此,“互联网+”也已经拓展到了政务服务领域,通过搭建网上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开展远程受理、预约服务和上门服务,成功开启便民服务新模式,使智慧城市建设真正转化为民生“红利”。

智慧养老行业调研报告篇4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至2015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2亿,占总人口的16.1%。另据预测,到205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4.83亿,占总人口的34.1%。届时,每3个人当中就有1个老年人。

当前我国健康养老资源供给不足、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相对较低的现状,已很难满足人民群众在健康养老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智慧养老”成为解决这个难题的有效手段。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简称《行动计划》),将智慧养老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一个超过万亿的市场空间将有序展开。

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体系将基本形成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产品,使个人、家庭、社区、机构与健康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成为可能,助推着养老模式的升级。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介绍,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产业体系,建立100个以上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基地,培育100家以上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领军企业。在产业环境不断完善的同时,还将制定50项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标准。

为实现以上目标,《行动计划》要求推动关键技术产品研发,为相关产业界指明了方向。具体包括:发展适用于智能健康养老终端的低功耗、微型化智能传感技术,室内外高精度定位技术,大容量、微型化供能技术,低功耗、高性能微处理器和轻量操作系统;加强健康养老终端o备的适老化设计与开发;突破适用于健康管理终端的健康生理检测、监测技术;支持大容量、多接口、多交互的健康管理平台集成设计;推进健康状态实时分析、健康大数据趋势分析等智能分析技术的发展。

推动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实际上,很多技术或产品已投入老年人市场,不少子女都为老人配备了如手环等可穿戴的智慧养老设备,这些设备一般都有实时定位、紧急呼叫、自动报警、心率测量、健康管理等功能,儿女可通过管理软件进行轨迹查询、围栏告警等,随时掌握老人的状况。

智慧养老是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一剂良方,但我国智慧养老产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一系列发展瓶颈亟待打破。“缺乏顶层设计,且政出多门、标准不一,严重束缚了养老企业的技术合作和市场拓展。”华龄智能养老产业发展中心理事长朱勇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说,有一家企业投入了近千万元对某医院使用的医疗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可由于标准不对接,该系统无法在不同项目间有效应用。

此外,数据汇聚集中还有待加强。有业内专家指出,智慧养老平台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平台业务内容丰富,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往往面临数据导入平台不畅的问题,且不同部门导入的数据存在量大、异构、冗余、相斥等问题。

针对该现状,《行动计划》指出,要建立智慧健康养老标准体系。制定智慧健康养老设备产品标准,建立统一的设备接口、数据格式、传输协议、检测计量等标准,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信息开放共享。

另外,还要加快建设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现有健康信息、养老信息等信息,基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统一规范、互联互通的健康养老信息共享系统,积极推动各类健康养老机构和服务商之间的信息共享、深度开发和合理利用,开展健康养老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应用。

创新智慧养老商业模式

所谓“智慧养老”,按照《行动计划》的解释,是指利用信息化手段、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研发面向居家老人、社区的物联网系统与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

“在发展智慧养老的过程中,老人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不少机构通过智能化设备满足老人的健康需求,却忽略了他们日常起居方面的需求。”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秘书长万磊说。

万磊认为,目前的智慧养老都在客户端发力,往往忽略了需求对接。养老服务需要细化分析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需求,需要搭建信息开放平台,开发适宜老年人的可穿戴设备,还需要对传统业态养老服务进行改造升级,提供有针对性的养老服务产品。

据了解,随着年龄的提高,老人对上门服务的需求也在增加,但目前健康管理平台仍以线上咨询为主,老年人群对互联网医疗产品的认同度也还停留在较低阶段,还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因此,以“平台+医生+患者+检测硬件”为切入点的互动模式将更具价值。

智慧养老行业调研报告篇5

逍遥行者

寒假马上就要来到了,寿光市教育局将组织第七届“新华书店杯”假期读书征文活动。为了指导广大教师认真阅读好所指定的阅读书目,特将教师阅读篇目作简要介绍,供朋友们参考。

1、《做一流的教学能手》

本书收录了作者作为中学特级教师,长期从事中学教学与教育研究工作的一些个人感悟,共分“清新实用的教学理念”、“独特高效的教学方略”、“容易操作的教学技巧”、“真实动人的教学案例”、“与众不同的教育主张”等五个部分,针对新课程改革的三大核心任务“更新观念、转变方式、改革制度”进行了生动形象的阐述,特别是对新课程追求的课堂教学主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提出了众多易操作的课堂实战技艺。通过生动的语言,简明的提法,易操作的建议,为引导广大教师尤其是新教师更快地掌握课堂教学的实战技法,走幸福的教学之路,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作者林华民,著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项目专家,全国知名教育机构——北京树人天地教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长期致力于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艺术研究、家庭教育艺术研究。著有《未来教育——让中国学生把握21世纪》、《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世界经典教育案例启示录》等,还发表了8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

2、《回到教育的原点:窦桂梅教育教学管理精华》

经意与不经意之间,轻松与不轻松之间,圆满与不圆满之间。——她这样教课。

听课,听得出门道;评课,评得出名堂;写课。写得出水平。——她这样为学。

定位、到位,不越位;听从、跟从,不盲从;建功、立功,不居功。——她这样管理。

不管怎样,总要读书。不管怎样,总要善良。不管怎样,总要心向光明!——她对学生如是说。

工资再低也要买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屋子再小也要藏书,工作再忙也要读书。——她对年轻教师如是说。

她被网友亲切地称为“玫瑰”,她被广大青年教师服膺为榜样和领路人。她就是著名教育专家、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兼书记,兼任北京中央商务区实验小学校长的窦桂梅。

《回到教育的原点:窦桂梅教育教学管理精华》是她的教育教学管理智慧的精华,精选30多万字,包括了作者多年来在教学实践、学校管理、评课与课改等方面的深刻体会与思考。好教师应该具备的修养从哪来?好教师怎样才能真正走进课堂去?怎样有效评课?是“教语文”还是“用语文教人”?……

《回到教育的原点:窦桂梅教育教学管理精华》全方位阐述了窦桂梅的教育教学观、学生观,特别是关于语文教学和学校管理的理念和实践,尤其是课例部分,生动体现了她的教学魅力,让年轻教师有路可循。窦桂梅的课堂教学智慧、细腻、唯美;窦桂梅的管理工作扎实、细致而富于个性。她对文本的解读,对学生的引导,对学校管理的所有细节,都展现在文字的魅力中。

作者窦桂梅,著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师德标兵、提名十杰教师。2001年,作为国家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演讲团”主讲人,在人民大会堂作专题报告。从教二十余年,致力于为生命奠基,从“三个超越”理念的形成,到“主题教学”实验的推进,再到“三个回归”的理论提升,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并获相关奖项。《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课程·教材·教法》等报刊、杂志及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作系列专题介绍。出版个人专著和主编、参编多部。

《回到教育的原点:窦桂梅教育教学管理精华》窦桂梅著文化艺术出版社

3、《赏识你的学生:最贴心的教育艺术》

教育是最崇高的事业,教师是一种高尚的职业,但是,必须看到,教育也是一种服务,这种服务不同于我们通常理解的服务行业,它是为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千百万个家庭和亿万个孩子的幸福和前途提供的服务,它的要求更高,要求我们服务者——也就是教师不仅要有知识、有文化,更要有无限的爱心、耐心、有发展的眼光、有诲人不倦的情怀和能识千里马的伯乐慧眼,还要懂得心理学,从这个角度而言,每个老师都应该是教育家、学者、思想家、导师、顾问、权威和园丁,有这样的前提,才可能当之无愧地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赏识学生并且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前景考虑,为他们提供最适当的教育方式,这才是真正关爱学生的最佳体现。

孟繁华主编的《赏识你的学生:最贴心的教育艺术》所展示的,或是学生的心灵独白,或是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或是精选的专家评析,然而,它为我们开启的,却是教育的全部奥秘,那就是在对学生的心灵进行了真正的解读后,爱的付出。《赏识你的学生:最贴心的教育艺术》给每一位老师带来了启示,原来“惩罚”也可以让学生们如沐春风,在学生心底留下最深的感动。并为教师们提供了与学生最直接、最深切、平等的心灵关照的机会。让每一位“诲人不倦者”都不得不反省、深思和探索,因为,这些都是来自真实心灵的呼声。

从《赏识你的学生》中,我们析出了几个大字,这些都是教育中永不磨灭的关键词:尊重、信任、理解、激励、提醒和宽容,最后还有一个“爱”字。

孟繁华,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入选北京市社会科学“百人工程”中青年学者,兼任全国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研究中心评估部主任,全国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会理事等社会职务。

4、《天才班主任的绝招》

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个优的班主任,必须做一位智慧的行者。在教育实践的土壤里,不断审视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炼”就班主任工作的“绝招”,“炼”就教育的大智慧。

班主任工作事无巨细,忙碌而又繁重,从学生的学习到生活,从思维到品质,同时又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每一时,每一刻,无不倾注着班主任的满腔心血,因此,要圆满作好班主任工作,必须在工作中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绝招”。

《天才班主任的绝招》一书充分展现出许多优秀班主任这样的教育大智慧,从班主任自我管理的绝招、班级管理的绝招、学生管理的绝招三方面展示卓越的教育智慧。值得广大教师和班主任细细品味,且值得学习、借鉴。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个学生都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每个鲜活的生命都是一个完整、丰富、多彩、拥有无限可能和未来的世界。作为一名班主任,培养、完善、引导这种生命的成长需要智慧,也需要繁复无穷、变化万端的绝招。

其实,智慧和绝招是合二为一的,只会是抽象的、理论化的绝招,绝招是具体的、实践的、在和每一个独特生命每一次具体相遇的教育智慧。

因此,绝招不绝,绝招有根,也有情。

5、《班主任必读:全国著名班主任论工作艺术》

本书汇集了十多位在全国有广泛影响的班主任和班主任工作专家的精彩报告。这些报告集中了他们多年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和智慧,内容涉及班级管理、班集体建设、问题学生的教育、未成年人德育工作和班主任专业素养等方面,旨在为广大一线班主任提供切实的帮助和方法的启迪。

在《班主任必读》里,有身兼数职,工作繁忙却没有让任何一位老师代过语文课的魏书生老师,他让我学会做一个“有协调力的老师”;在《班主任必读》里,有先后主持过多项班主任课题研究的王宝祥老师,他让我学会做一个“有研究力的老师”;在《班主任必读》里,有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个问题学生的王晓春老师,她让我学会做一个“有亲和力的老师”;在《班主任必读》里,有见招拆招,活用“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的万玮老师,他让我学会做一个“有思考力的老师”;在《班主任必读》里,有给许多学生留下“难忘一课”的丁如许老师,他让我学会做一个“有实践力的老师”……在慢慢品读后,让我感受到优秀的教师都是相同的。他们身上具有诸多相同的品质:勤学、善思、能写、博爱……这些都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读完这十二位班主任的教育人生,我思索良久,让我仿佛看到茫茫大海中一盏明灯,为自己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主编王宝祥,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特聘专家,“专攻北大”课题组学术指导顾问,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教师素质、学校德育和家庭教育。(班主任banzhuren.cn)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学德育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家庭教育专家研究会顾问,北京老教育工作者协会家长教育研究会执行理事长。

《班主任必读:全国著名班主任论工作艺术》王宝祥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35元

6、《这样做在学生中最有威信》

“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从者,必兼备威信。”有威信的老师,学生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教育和劝导,做工作常常事半功倍;没有威信的老师,学生对他的劝导会置若罔闻,甚至产生不满和对立情绪,往往事倍而功半。

什么样的教师最有威信呢?据调查统计,多方求证,本书认为九种教师最有威信:品出众的教师;业务水平高超的教师;有责任感的教师;起表率作用的教师;声誉良好的教师;亲和力的教师;公正开明的教师;有智慧的教师;管理有方的教师。

本书以清新的笔调、详实的案例向教师娓娓道来:要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教师除了要师德高尚、敬业爱生,专业精湛、诚实守信、仪表得当,还要宽严有度、教管有方、赏罚分明、公平公正。只有这样,学生对教师才能心悦诚服,也只有这样,教师才不会在“学生难管”的哀叹中失落教育的权威。

本书共分9章:分别从人品出、众业务水平高超、有责任感、富有亲和力、起表率作用、声誉良好、公正开明、有智慧的、管理有方等方面介绍了做好教师的标准,值得教师朋友们一读。

《这样做在学生中最有威信》钱卫民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

7、《李泽厚论教育·人生·美——献给中小学教师》

让思想润泽教育,让美润泽人生。

本书系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先生第一本面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类图书,围绕美、教育和人生三个主题,选编了60余篇适合教师阅读的学术随笔,并从各类著作中精选了六十多则“哲思短语”。

本书是李泽厚先生第一部谈教育的著作。李泽厚先生在该书序言中说:“我一向认为,中小学老师在指引年轻人的人生道路上可以产生关键性的影响,比大学老师重要得多。那么,这本书就算我对中小学教师们献上的一份敬意吧,愿它能得到你们的喜欢。”沐浴在李泽厚先生宏阔、自由、丰富的思想之中,你必将对教育、人生和美,有新的颖悟!

作者李泽厚,1930年生,湖南长沙人,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德国蒂宾根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代表著作有《李泽厚集》(10卷)。哲学家对世界、人生认识的深度,使李泽厚的学术研究突破学科界限,使他对哲学、美学、社会、历史、教育、人生都具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同时,李泽厚又是生命大于学问的大学者,其生命因学问的滋养而更加饱满丰富,气象万千。

《李泽厚论教育·人生·美——献给中小学教师》李泽厚著杨斌选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35元

8、《这样做,教师更幸福》

我们的工作不仅需要智慧,更需洋溢着浪漫的情怀,诗意地把握每一种可能的方式,展示教育工作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为学生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成长环境。愉悦学生,快乐自己!

本书从教师怎样去做才能更幸福这一基本观点出发,选取了全国知名班主任的优秀事例,分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当素养遇到考验时,应该恪守师德;沟通时,应该走进心灵;面对问题与问题生,应该三思而后行;要想取得高效,应该讲究工作艺术;面对专业成长,应勇于走快车道共6辑内容,与我们分享了优秀班主任的教育智慧。

9、《班主任工作漫谈》

魏书生是我国教育界的一个奇迹,他的教改严整而科学,他的教育理念极具前瞻性。十几年前他的互动教学,以学生为学习主题的教育方式,民主科学的管理知道思想,已成为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本书涵盖了以班主任为主题的全方位教育、教学、管理的策略和实施方法。从班主任自身定位,以学生为主体到发展综合素质、科学民主的管理措施,从指导思想到工作细节,全面科学,实在又实用,是广大班主任、教师的必读教科书。

本书风格平实,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冗长的理论说教,以大量生动感人的实例,全面叙说了作者独具一格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搞好班级管理的具体措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言词恳切,入情入理,读起来琅琅上口,令人心悦诚服。它内容丰富、具体,富于故事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蕴含深刻的哲理,闪耀智慧的光芒,具有吸引人一口气读完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著漓江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

10、《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的原著《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写于1965年—1967年间,是苏霍姆林斯基用毕生的心血和汗水写成的最著名的教育遗产之一。在我国,此书最早于1981年1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后来教育科学出版社根据我国的情况和教师阅读的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精华部分,另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仍然定为100条,改称《给教师的建议》,于1984年6月出版。后来此书再版和重印多次,成为全国中小学幼儿教师教育经典阅读的必读书目之一,在中国教育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给教师的建议》集中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之大成,是了解和掌握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特别是其教学思想的钥匙。编者选取了原著对中小学和幼儿教师的100条建议,主要涉及到了教育教学、学生培养、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教育思想,文字通俗易懂,并结合实际的教育事例,阐述了他的教育主张。

现在无法统计全国中小学和幼儿教师中,有多少人阅读过《给教师的建议》,又有多少人从这本书中得到启迪和鼓舞。可以说,许许多多的青年特级教师、优秀教师都是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都是从《给教师的建议》中汲取了成长的力量和教育的智慧。许多名师在谈及自己的成长经历时,都感恩于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给教师的建议》。

在新世纪之初开始实施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无数教育管理者认识到:苏霍姆林斯基的许多教育理念正与我们新课程改革的许多观念不谋而合。许多主管部门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纷纷印发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作为新课程改革通识培训的教师必读教材。此项活动,也促进了广大一线教师对苏霍姆林斯基著作的学习,也促进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智慧养老行业调研报告篇6

在上海市徐汇区,81岁的刘奶奶起床后,说梦见了自己的“小四辈儿”,很想见见他。社区护理员李姐为李奶奶打开电视屏幕,连接互联刚。不一会儿,刘奶奶的重孙“涛涛”就出现在屏幕上向刘奶奶问早安了,令老人倍感温馨。

86岁的李大爷,吃完午饭后觉得自己心跳太高,喘气困难,于是马上按动床头的呼叫器,对呼叫器喊了声“我心脏不舒服”,在电脑传呼对讲系统值班的社区值班员立即启动了应急系统,呼叫社区值班医生,并同时向120发出呼叫。不到10分钟,经过简单救治的李大爷已经被送上了120救护车,前往医院治疗。

如今,智能化养老平台正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展现高科技打造出的“智慧和体贴”。老人使用炉灶烧水做饭,超过一定时间无人响应,安装在厨房中的传感器就会发出警报,甚至能自行启动清理程序并关闭煤气;老人在屋内不慎摔倒,智能居家养老系统中的“老顽童”手表设备能立即通知医护人员或亲属,使老年人及时得到救助服务;老人需洗澡时,智能系统可自动生成个性方案……提醒老人,姿势或躺或坐,水温或高或低;智能卫浴能自动检测老人尿液,测量血压血糖,所测数据直接传送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医院……最重要的是,智能居家养老可以在老人身上安装GpS定位系统,子女再也无需担心老人外出后走失。

更为体贴的是,如果老人想休闲,智慧养老系统会告知老人当天的电视节目、社区开展的娱乐活动:如果家中房门上安装了娱乐传感器,老人进门时,系统会自动播放主人喜爱的音乐,甚至适时调节室内的暖气和灯光。

据南大苏富特科技总裁办商务部主管顾银萍介绍,智能养老项目将来完全可能代替家庭保姆的角色,而且会比保姆更专业细致。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照顾老人不方便。智能系统可以为其节约更多时间,也不需要再去养老院重金聘请护工。

老年服务产业化时代来临

数据显示,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在今后二十年中,年均增加一千万老年人口。到2050年,我国将迎来人口老龄化高峰,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4.87亿,比重上升到35%。

据全国老龄办副主任朱勇介绍,当前我国的“421”时代(4个老人、2个中年人和1个小孩)已正式开启,独生子女往往无力兼顾事业和多位老人。随着高龄、空巢老年人逐年增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在养老机构度过晚年生活。而当前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离老年人高质量、全方位的服务需求,尚有较大差距。面对上述现实问题,一种“智能化”养老模式顺势而生,成为解决养老瓶颈的新生力量。

“智慧养老”又称为“智能居家养老”、“智能养老系统”、“全智能居家养老”,是近年来颇为流行的一种养老概念。其最早由英国生命信托基金会提出,其核心在于运用物联网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控制技术,通过各类传感器,使老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将老人、政府、社区、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等紧密联系起来,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健康舒适服务的新型现代养老模式。

可以说,智慧养老是能应用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养生养老、健康养老、异地养老、休闲养老等任何一种养老方式的高科技集成平台,对于改善各种养老方式的能力和质量,具有重大的整合和提升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全国智能化养老专家委员会主任蒋正华在“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上指出,智能化养老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要把智能化养老列为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作为老龄工作的重点,以智能化引领养老服务方式转变。

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必须与现代信息科技紧密结合才有出路,必须追求养老服务的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信息化,必须注重规模效应和附加值效应,才能使养老服务业健康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一次明确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的目标任务。首次提出“老年服务产业”概念,标志着老年服务产业化的时代已经到来。为了推动智能化养老事业发展,全国老龄办信息中心在全国展开“全国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建设,目的正是探索模式,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批准筹建的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有17家,投资规模达到一百多亿元,全国第一个老龄智能科技产业园落户常熟,成都锦江智能化养老实验区正在申报,智能化养老专家委员会业已成立。全国老龄办副主任朱勇表示,我国力争5年内在全国建设100家“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逐步探索适应我国国情的智能化养老模式。

智能化养老的挑战

高科技养老方式固然“好玩”,但人们不免担心:设备从老人随身佩戴到家居安装,再到与机构对接,普通人能否消费得起?

在厦门软件园,一位居家智能信息科技开发公司总工介绍,“智慧养老”的月消费金额因个人需求而异。如果仅仅佩戴一个随身传感器,和物联网系统连接监控健康状况,那么每月只需几十元服务费;如果需要进行居家改造,在浴室、门窗、地面等地安装各种设备,费用则高达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人们可以根据财力和需求自行选择。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居家智能养老模式比较适合大中城市、收入条件较好的老人家庭,价格、技术则是当前阻碍应用大规模推广的主要因素。

据介绍,智能养老系统的产品越来越多,市场上并没有统一标准,产品在稳定性上仍有所欠缺,而对于产品达到怎样的效果,才能算作“智能家居养老”,目前并没有明确规范。

一些智能养老系统产品不实用,存在操作缺乏人性化、系统升级不便等技术问题,导致智能家居养老难于真正进入人们的生活。以设备故障为例,普通用户重启一下或许就能搞定,但放到七八十岁的老人身上,可能就要麻烦得多。所以,如果做不到良好的稳定性,就得准备好强大的上门服务体系。

智慧养老行业调研报告篇7

孕育着仁智教育的梦想,我们秉承“以仁爱为本,以智慧为美”的办学理念,为给师生营造充满“仁爱之心”“智慧之光”的人文氛围,我们注重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去营造。

1.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仁智”校园环境。我们以“自然与生命”为主旋律,营造了“仁智大堂”“仁智长廊”“仁智教室”等文化特色氛,整个格局以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为出发点,黄绿色的色彩为主调,每一条长廊,每一根柱子,每一条花槽,每一个雕塑,每一种生物,都让孩子们感受着生命的张力,整个校园温馨而又美丽,生机勃勃而又书香飘逸。

2.“仁智教育礼为先”。我们以礼仪为切入口营造人文环境,倡导“礼仪”就是“发自内心对别人的尊重”,是一种灵魂的高贵。在这样的思想引领下,孩子们团结友爱,老师们互帮互助,家长们凝心聚力,学校成了一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孩子们沐浴着爱与智慧,快乐地成长。

二、让“仁智之光”沐浴课堂

“教育者要有大爱,教育工作要有大智慧”。如何引导教师扎根自己的课堂,运用智慧的教育策略和手段提升教学水平,我们以“研学后教理念”为主导,以“电子书包双课堂实验”作为突破口,以部级课题《智慧教室下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个案研究》为主线,在学校的统领下,每一个科目都有了自己的研究的子课题,都形成了自己学科相应的教学模式。2015年我校参加全国个性化学习教学比赛四人获奖,其中一节以震撼全场的优势获一等奖,参加各级的论文、案例、微课比赛获奖颇丰。2015年12月送课到新疆库尔勒市进行交流,2016年4月在全国个性化学习交流会上展示课例,5月新疆库尔勒市教育局不远万里到我进行电子书包交流,6月北京三区教研员及校长,江门市教育局、东莞市教育局、荔湾区等领导校长及教师纷纷而来校观摩课例。经过两年扎实的实践研究,教师的教学水平大幅度提升。

三、让“仁智之光”引领教师职业成长

作为一所年轻的学校,老师是同样的年轻,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从原来的仅有18名教师队伍到现在45人的团队,每年以吸收10名新毕业教师的速度增长。面对这样一支教学经验缺乏的年轻队伍,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焕发老师们的精神活力呢?

1.走上“智慧课堂的快车道”,使老师快速成长

在“研学后教”教学理念引领下的现代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课堂模式,让老师得到了更多的自我展示的平台,在一次次的课例展示中,一次次的赛课中,老师们专业化水平迅猛提高。

2.“量体裁衣”,打造品牌教师

鼓励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特长,找到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成为“仁智”品牌教师。这种尊重个性,张扬个性的做法,激起了老师们专业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而校长做的事情就是调动一切的资源,给老师们搭建平台,帮助他们开辟属于自己专业化发展的路子。例如,徐春燕老师痴迷于“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在她的实验班里,每一位学生的脑子里都有大量经典库存,《诗经》《论语》张口就来,书法、剪纸、武术样样精通;丁燕老师的《戏剧文化课程》、李静仪老师的《国画艺术课程》、林伟凡老师的《墨艺飘香书法课程》、詹广彬老师的《足球普及课程》、陈巧全老师的《中国象棋课程》、詹小芳老师《诗歌文化课程》、梁洁辉老师的《英语绘本戏剧课程》等等,每一位老师都带着自己的研究方向融合在教学当中,教学风格异彩纷呈。名班主任黄老师成为了广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多次作为德育专家外出传经送宝;音乐丁老师的“恰嘭恰”教学模式多次在全国研讨会上做报告,语文徐老师的国学课程受邀外出讲学;美术李老师的国画作品获部级一等奖,科技吴老师获广东省科学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

智慧养老行业调研报告篇8

【关键词】慢病防治生命哲理健康素养健康智慧医学模式制度设计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92-02

approachtoChronicDiseasepreventionandCureStrategyinComminity

【abstact】thelifeexpectancyofChinais73yearsaccordingto2008statistics,comparingtodevelopedcontriesandlongerlivingcontries,thereisa10yearsshortage.inordertoeliminatetheshortage,chronicnon-infectivediseasemustbecontroled,blestpublichealthmodeshouldbeinsisted.now,thecurrentsituationofchronicdiseaseshouldbeconcerned,thereare4reasonscontributetocurrentsituation:thelackofrecognitionthatlifeliesinsports,thedelugeofmisleadinghealthknowledge,themodernmedicalmodelhavenotyetbeentrulyandeextensiveutilized,diseasepreventionresourceshavenotbeenconformed.accordingtotheanalyze,thereferencedstrategiesare:1,tocarryonlifephilosophicaleducationandhealtheducation,increasethehealthintelligenceandhealthknowledgeofthecommunity,2,establishaforciblyinvestigationsystem,rejectmisleadinghealthknowledge,holdpublicopinion,tobuiltahealthyatmosphereinthesociety,3,toformulateandconsummatenationalchronicdiseaseguidline,todirectthepreventionandcure,4,Conformechronicdiseasepreventionandcureresourcessufficingly,improvethequalityandefficiencyofchronicdiseasepreventionandcureincommunity,5,improvesystemdesign,guidepeopletakepartinchronicdiseasepreventionandcureactivities.

【Keywords】Chronicdiseasepreventionandcure,Lifephilosophy,Healthknowledge,Healthintelligence,medicalmodel,Systemdesign

解放前中国居民的预期寿命为35岁,经过建国60年的努力,2008年卫生部的统计报告,中国居民的预期寿命为73岁,这主要是医疗新技术和新药物不断应用、传染病防治、地方病防治、妇幼保健的成果,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后,营养不良性疾病控制的成绩,是政府强力主导和推行的免疫规划、普及新法接生、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水改厕等有效措施的结果,在艰苦的防病和抗病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感染性疾病防治工作经验,对今天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仍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但我国居民的预期寿命与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和长寿国家的预期寿命相比,仍有10岁的差距,要缩小这个差距,除了继续坚持我们以传染性疾病防治为主的公共卫生防病模式外,出路还在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控制。而非传染性慢性疾病不象传染性疾病那样有明确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也不象大多传染性疾病那样起病急、因果关系链十分明确、危害一目了然,不容易引起人们和政府的紧急关注。虽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传染病,但是它是流行病,是流行极广且危害极大的流行病,其危害性较之烈性传染病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反应和重视[1]。

1慢性病流行的现状、困惑及原因分析

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我国有1.6亿高血压患者,1.6亿血脂紊乱患者,2亿人超重,6000万肥胖患者,2000万糖尿病患者。脑卒中、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肿瘤等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攀升。通过对与慢性非传染病相关的生活方式进行调查,如食物消费行为、就餐行为、吸烟、饮酒模式、体力活动和营养补充剂消费行为等,调查显示,我国居民现在饮酒率为21%,吸烟率24%,居民锻炼的比例仅为14.1%,半数以上的劳动者行走时间短,大部分人的饮食达不到均衡要求。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我国慢性病流行的形势十分严峻,但人们对已经证明能有效防范这些慢病的积极生活方式的采纳比例仍然很低,而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在人群中所占比例仍然很高,这种巨大的反差将对我国国民的健康水平产生深远的影响。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复杂,综合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到一些线索和答案。

一是对生命在于运动认识不足。生命在于运动,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应该是劳动,然而,物质文明不断进步的现代人却将运动错误地等同竞技体育运动,少数人在表演,大多数成为看客,偏离了“一切体育为大众”的奥林匹克理想,更偏离了“劳动创造人”的精辟论述。劳动是人们生存、繁殖、健康的保障。物质文明不发达时期,为了生存和繁衍,人们被迫保持了符合生命哲理的进取心和劳动习惯,但温饱和基本的生育繁衍问题解决以后,逐渐出现了拒绝劳动、拒绝运动,贪图安逸、贪图享乐的奇怪现象,并且蔓延扩散的速度很快。从生物学角度来讲,出现这种现象也不难解释,虽然劳动创造了人,劳动保证了人的健康和种族的延续,但劳动大多是为了觅食、逃避、争斗、繁衍的需要,所以,往往伴有恐惧、痛苦等不良情绪,伴有疲惫、受伤等不愉快体验,当人们可以不劳动或少劳动、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更被推崇时,对生命哲学没有思考和感悟的人们绝对不会主动地选择对健康的维护十分重要的体力劳动,而悄然地选择了放望的享乐主义,这是造成目前很多慢性病流行的根本原因。

二是错误的健康生活知识泛滥。目前各种保健的理论、保健的方法、保健的食品、保健的药品、保健的器械应有尽有,各自都认为找到了开启健康之门的金钥匙,夸大其辞,进行纯粹谋利的虚假宣传,或只是盲人摸象式的片面认识。老百姓无所适从,深受其害。而老百姓的期望是什么?老百姓的需要是什么?大家却少有分析、研究和关注,或只是把老百姓需要维护健康的消费简单地看成一种商机。结果是各唱各的腔,各打各的调,一片混乱。反映在需要医患相互配合去应对慢性疾病的流行时,信任不足、诚信不足,大家对正确的方法依从性很低,与“狼来了”的故事如出一辙。这是造成目前慢性病流行严峻,而对正确的理念依从性很差的另一深层原因,典型的例子是高血压“三高三低”的现象。要有效地防治危害性大、波及面广的慢性疾病,难度可想而知,拨乱反正必须要有统一的纲领、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路径,并且要有符合生命哲理的理论作为指导。

三是现代医学模式还未在医疗实践中得到真正的广泛应用。医学模式是人类获取健康和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现代医学模式是医学发展方向的前瞻性指南。按医学发展的内在要求,生物医学模式必须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换。而目前我们健康事业最具话语权的主力军侧重于医疗,追求的是医术的提高,与医学目标的实现有差距。现实的状况是临床医务人员还没有把治疗未病当成自己的事业,还无法实现社会发展所要求的、医师应该追求的上医梦想。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现代医学更应追求一种“道”,而不仅仅是“术”,负有“道”义的临床医师,在可以预防的慢性疾病的防治方面应该站的更高,走的更远。然而,在目前防病治病制度的设计上,还无法让临床的医务工作者去主动地履行治疗未病之病的义务和职责,而公卫医师有这个义务和职责却没有让病人信服的平台。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四是防病资源未得到充分整合。慢性疾病防治的长期性、艰巨性不言而喻,而目前慢病防治主要依靠社区卫生机构和社区的全科医师,很显然,无论从社区医师掌握的知识、资源,还是从老百姓信任的角度去思考,都无法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因为人员知识的局限、资源的局限、利益诉求的局限、行政责任区域划分的局限,影响了社区慢病的防治质量,也不容易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认可。必须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形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包括患者家庭成员和患者本人,在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没有追求健康欲望的人,根本无法强加给他健康的体魄。

2社区慢病防治策略的思考

社区慢病防治的任务十分艰巨,对保持国家可持续发展及和谐发展意义重大。故针对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对策进行探讨:

2.1广泛开展生命哲理教育和健康意义教育,切实普及励志教育,提高人群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智慧。生命现象就是哲理,维持生命现象的机制是世界上最完美的规律,健康就是遵循哲理的回报,慢性疾病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对违背生命规律的惩罚。健康不仅仅是一个医学概念,还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健康追求不应只是个人行为,必须是群体行为和社会行为[2]。所以慢性疾病的防治事业应是政府、社会、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患者本人、和所有人群的集体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慢性疾病的防治过程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是一个健康素质和智慧提高的过程。只有通过教育,唤起民智,才能让所有的人掌握生命的哲理,从而正确掌握慢性疾病防治的钥匙。然而,《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公布的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现状不容乐观,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48%。所以,通过正确和积极生活方式的教育和培养,真正提高老百姓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智慧,使人们都有健康的目标和追求,应该是我国目前国民最迫切需要的励志教育。因为健康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的全面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影响到社会生产力的水平,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3]。然而以良好生活方式习惯为主要内容的健康素养的形成有其自身的基本规律,必须“从娃娃抓起”,形成一种终身教育安排,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侧重,教育到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为止,在社会、在单位、在家庭,都要建立一种正确、有效的纠偏机制。可以这样说,现在成功的社会、成功的单位、成功的家庭,这种教育机制和纠偏机制都比较完善。但这种教育绝对不是职业教育,不是把所有的人都培养成医学保健专家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方法论的教育。wHo认为健康素养代表人的认知和社会技能,这些技能决定了个体具有动机和能力去获得、理解和利用信息,并通过这些途径能够促进和维持健康[4]。从这个概念可以为我们的健康教育指明方向。其实生命的哲理与其他道理一脉相承,马克思提出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劳动将成为人民的第一需要”,既是对社会发展的理解,也是对生命哲理的解读。所有解读健康规律的智慧也都应该精辟和简单,只是我们还没有很好地总结,或者是把原本简单的道理理解得十分复杂。

2.2形成一种强制审查制度,坚决抵制“愚民”广告和“愚民”文化,培养一种有利于健康智慧形成的良好氛围。只有打开电视,或翻开各种各样的杂志、报刊,误导人们健康消费的广告比比皆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那种一味逐利的愚弄人们的广告宣传有它泛滥的社会、经济基础。最大的危害是让人民追求一种一蹴而就的、纯属子虚乌有的健康路径和方法,最直接的后果是毒害老百姓的健康智慧。其实,这种不注重过程和自身修养的健康追求路径和结果根本就不存在,在追求健康的过程中,让人们犯方法论的错误和价值观的错误,其危害性影响深远。我们社会应该有一种强制性的机制,坚决否决那种逐利的虚假宣传和伪科学,牢固树立只有持之以恒的修养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取全民健康的理念,从而正确地掌舵好慢病防治的方向,切实酝造一种有利于健康智慧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氛围。健康的素养靠教育可以习得,健康的智慧靠感悟,必须经历。

所以,没有一个理性的社会氛围,健康智慧不可能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

2.3制定和不断修正完善国家慢病防治指南,把握正确的医学导向。生命的道理仍有很多困惑还没有解开,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让很多人失去理智。所以,我们反对什么容易,我们倡导和树立什么更难。医学研究的很多结论无法让老百姓信服,甚至南辕北辙,自相矛盾,或者因为生命的周期性,我们的研究历时不够、跨度不够,得出的结论不能涵盖所有的概率。但必须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把握正确的方法论,制定出切合我国现状的、可行的、权威的、适合科普的、老百姓能看懂的慢病防治指南,以指南为依据,跟着指南走,把指南的要求变成有约束力的规范,坚决杜绝哪种互相打架的观点、共识、创新等,才能真正将我国慢病防治工作引入充满前景和希望的轨道。

2.4整合慢病防治资源,组成包括相关专家和疾病相关方的社区慢病防治单元,真正提高社区慢病防治质量。抗病的事业,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伟大事业,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只有打破专业界限、打破行政分工界限,打破保健和被保健的界限,组成一个专业团队,形成一个慢病防治单元和健康追求同盟,互相取长补短,互相促进鼓励,才能够解决因为局限而导致的很多现实问题,从而真正提高慢病的防治质量。有了好的、确切的防治质量和防治效果,也可以增强老百姓的信心,有利于慢病防治工作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2.5完善制度设计,发挥先进制度的强大辐射作用。目前,医保、医院、患者的关系,更多的是相互制衡的关系,制度设计或制度安排的结果,使各方更多的从自身利益和局部利益的角度思考问题。象大医院不断扩张,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的现实,就出现了很多无可奈何的困惑。这种局部利益的无限追求,最后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整体利益的实现,不可能充分发挥攸关整体健康利益的各方最大潜力。如果,形成一个体系,指导思想明确,有正确的路线和方法,有强有力的执行组织,有广大人们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以健康追求的扎实过程为基础,真正将医术变成医学,将患者变成健康生活方式的模范践行者,将医疗保险变成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医疗保障,慢病防治工作肯定会迎来一个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2]谭回林高血压防治模式探讨[J],医学与哲学,2006,(27)3

智慧养老行业调研报告篇9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见解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91-0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授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直接实践者,是全面高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现阶段,我所在学校教师年龄趋向于年轻化,这对学校本身来说,有着莫大的潜在力量。年轻教师有着一股非凡的精神力量,推动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但现在的青年教师缺乏实践操作经验缺少教育理论的指导,往往忙于教学工作,很少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没有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就必须要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经过调查研究,我校年轻英语教师存在如下问题:

一、重教学技巧,轻专业知识

教师的发展既包括教学技巧的提高,又包括专业知识的拓展和完善,二者合一才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大都将重心放在教学的组织技能甚至是某些具体的技巧上面,而忽略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很多教师还认为既然是教书,教学技巧就是全部,专业知识是大学时代就已经学过的,把教师的工作看作是一门简单的工匠学。听课是教师有效探讨教学和提高教学能力的途径之一。但很多教师听课仅仅注重的是经验的积累与传递。听课不仅要向上课的教师学习他们高超的教学技能,还要学习他们深厚的专业知识。教师仅仅具有娴熟的教学技巧远远不够,还必须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否则,即使教师的教学设计再精巧,手段再灵活,教学效果也不会尽如人意。

二、重课程改革,轻心态调整

课程改革给教师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式学习、自主合作学习。面对这些变化,教师必须成为多面手,会运用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问题。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教师的知识状况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自身的发展。然而教师在充当知识的传播者、领导者、纪律维护者和家长人等诸多角色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自己心态的调整。

三、学历和能力不一致,相关教学理论和科研方法匮乏

尽管大多数都是本科生,缺乏教学实践。在教学中,不管是课堂组织能力,还是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都极差。学历达标和能力达标之间仍存在较大落差。部分教师有意愿进行教学实践研究,但是对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过程的安排、资料的查阅搜集、研究方法的采用以及论文或报告的撰写等,不甚了解。

在此,根据实际情况,为促进年轻英语老师上课更精彩,学生更喜欢英语,打造出更雄厚的英语教师队伍,提升学科本体性知识,注重教师的教育智慧,发扬教师的人格魅力。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注重提升教师学科本体性知识

教师所应具备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职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教师专业化的标志。专业主体知识的根基越扎实、深厚,就越能促使专业主体知识的发挥。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就好比“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身要一桶水”中的水。教师要提升学科本体性知识离不开学习,学习型组织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圣吉认为:“学习型组织的战略目标是提高学习的速度、能力和才能,通过建立愿景并能够发现、尝试和改进组织的思维模式并因此而改变他们的行为,这才是最成功的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对营造学习氛围,建立新课程改革的共同愿景,发挥教师的创造能力,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是理想有效的举措。

二、注重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是教师专业素养知识中的一种。人们总把教育与智慧紧密联系在一起,呼吁教育要“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缺乏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教师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要学做智慧型的教师。因此,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吸取新信息,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做学习型的教师。智慧不是与生俱来的,要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发现并反思。

三、注重人格魅力的培养

教师的学识水平面、知识能力、个性情趣、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熔铸成的教师人格魅力,是吸引学生的源泉,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基础。

总之,教育信息化和新课程改革给当代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课程对教师的职业角色和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自我设计专业发展,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

参考文献:

[1]陆启威.教师发展的几个误区.

[2]杨庆余.教师专业化发展凸显“三大误区”.中国教育先锋网.

智慧养老行业调研报告篇10

关键词:智慧校园;大数据;校园网建设;数字校园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20世纪80年代开始,即已形成逐步推进展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实施重点,前期主要是以校园网络构建、多媒体电子课件设计以及各分体独立的教学管理系统研发为核心宗旨目标的数字化校园网络的发展和实现[1]。此时对高校校园网的研究还基本停留在如何优化大数据系统软件架构、优化业务逻辑、优化数据分析算法、优化节点性能等方向,忽略了对大数据环境网络的优化和利用[2]。

21世纪开始,高校校园网络建设逐步由数字化走向智慧化,更加强调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更多地体现服务的智能化和管理的人性化[3]。当前,校园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可观成就,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感知等多种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智慧校园网络,从而为师生整体展现了颇具智能优势的理想新型学习、工作和管理环境。智慧校园网中的大数据,和传统数据比起来,不再仅是单单对数据进行采集和查询,而是可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对事物的发展做出准确的态势走向判断[4],因而已然成为首要、主导的普及应用方向。本文即对此课题展开研究论述。

1当前高校校园网现状与挑战

1)资源分散,共享困难。当前高校校园网络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校内各管理、教学单位各自为政,系统资源在使用和管理上粗糙、分散的实际现状。数据库不能共享互通,导致难以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和使用,也未形成大数据环境,更遑论对大量数据的提取、分析与利用了。

2)在信息管理和操作处理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手段上,往往存在新技术引入高校的时间延迟、落地使用速度落差、信息服务能力未能强势提升、以及信息安全存在巨大挑战等问题。

3)在使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技术方面,往往存在各类it资源和技术未能做到充分聚合、各类系统之间缺少关联、教师教学方式亟待改进创新等问题。例如多媒体教室的灯光、投影、空调之间的优化匹配以及这些设备与教务数据的有效整合。

4)在数据收集方面,存在当前高校数据来源较少且质量不高的问题。同时,在丰富用户类型和数据模型等方面还需提供进一步的更新与完善。

5)相关只能业务部门工作人员在数据如何有效利用方面大多还缺乏目标意识,不能在实践中多层次、立体地掌握和利用数据资源。校园内的广大师生,大多只是数据的被动使用者,很少会成为数据的积极制造者。

6)高校校园网络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而且大多数高校校园网络也并非一蹴而就的研发活动。因而,校内可能存在许多不同开发商生产的系统,存在难以兼容的问题。

2高校智慧校园的特征及功能分析

“智慧校园”是一个包含云计算、物联网、智能传感等技术的综合体,是对“数字校园”的拓展和提升[5]。大数据可以看作致力解决的研究问题,云计算可看作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6]。智慧校园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提供各类服务,因而其功能与作用也要切实融合在高等学校的各项具体业务工作之中,如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创业等方面。结合当前各高校现状进行需求分析,智慧校园的应用方向大致可在如下方面给出发展论述。

2.1智慧教室

多媒体教室的管理一直是学校教学功能进程中一个繁琐、且需精细调控的工作环节。在智慧校园环境下,如何才能构建功能丰富、性能稳定、操作简便、维护快捷的多媒体教室一直都是多方热议的重点问题。通过将物联网与传感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移动应用技术等进行结合,收集大量教室相关信息,如教室光照度、温度、课程信息、教师/学生信息等,再基于如上信息设计建立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精确地分析学校各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时间、内容及课程配置要求。此后,即可通过软件自定义的方式实现系统自动控制设备的开启、使用及数据记录功能。将多媒体教室里面的计算机、投影、音响、窗帘、空调、灯光等统编后形成集中控制,同时做好授课事件、课堂考勤[7]等相关教学信息的记录工作和教学视频录制保存工作,方便学生课后调取、回放观看复习。

2.2学生就业分析及推荐

建立高校智慧校园网络,可帮助提升学校就业管理工作。具体可体现在3个方面:

1)服务教学。系统可统计该校学生的历史就业数据,分析各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就业待遇、发展现状、存在不足等,以便不断修正和改进学校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2)服务学生。利用智慧校园平台,可深度认知当前学生的就业需求和趋向,教师有针对性地提供现实就业指导,为不同学生推荐适合的就业信息,提高就业率;

3)服务企业。基于学生在校的学习数据,如专业技能、特长、综合素质等,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使学生成长为企业需求的合适人才。

2.3大数据分析

通过对高校智慧校园网中的大数据分析,可实现学生行为预警、智能提醒、整体评估等高端功能。在进行大数据收集时,数据的来源很广,主要包括学生课程数据、图书借阅信息、各类场所签到数据、网络访问数据、食堂用餐数据、运动数据、购物数据等。得到了各类原始大数据(学生预警模型),即可着力推进定制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指导后续工作的有效运转与开展。

对学生行为进行智能预警,设计时则可根据对校园一卡通的使用、上网行为、课程信息等情况的实时收集,了解各学生在校的起止信息行为。在数据出现特殊或异常情况时可及时向相关部门或人员发送报警,提升学校管理的主题优势与风险预判的能力。举例说明,如果一个学生连续几天都未采获有关数据,也并未办理任何请假手续,很有可能该学生也许出现异常情况,此时即应迅速介入调查。

通过对校园网信息化平台的各种软硬件日志和其它信息的收集并采集汇总、分析,可动态地评估学校安全的整体状况,以便网络管理人员即时开启相应问题的解决处理进程。

在智慧校园中,还可自动生成一些实时提醒设置。如教师或工作人员有新的待办公文、会议,学生要上课或有各类活动,领导有相关日程安排等。

通过对教师下载论文、观看书籍及在线学习情况等做出统计,分析该教师的研究方向及学术水平,为学校改进教学和科研管理提供依据[3]。根据学生是否按时用餐及进入图书馆学习等时间等来判断其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用学生浏览书籍分析其专业知识和兴趣爱好,并将这些信息与招生就业求职形成评测关联。

2.4掌上移动教学

随着时下高科技的迅猛来袭,传统的课堂教学表现出一定的局限,需要学生广泛开拓大量的课外补充学习。通过智慧校园建立掌上移动教学平台,为学生打造碎片学习模式。每个用户均可在平台构建专属的个人桌面空间、存储空间、资源空间和协作空间,形成统一的在线学习、作业和个人娱乐生活空间,促进学生学习。

2.5智慧办公

在办公系统中有新的通知文件时做到及时自动提醒,并能够督促安排人员在规定时间内迅速完成。同时还可与工资系统挂钩,若相关人员未按时完成派发任务,可自动扣发奖金或一定绩效工资,院系领导也能够实时查看相关事项的办理进展。

2.6校园安全管理

通过布置在校内的多视频监控系统,使用先进的智能化管理程序并与报警系统建立连接,自动分析来校可疑人物及危险事件,并可自动提交预警,从而实现校园的可视化安全管理。在实际应用上可做如下3方面的阐释分析。

1)在学生管理方面。可建立全校学生的完整数据,包括身体素质、个人画像、行为特征等。对优秀学生的重要特征给出生动刻画,为其他学生树立行为典范。预判学生管理中可能会发生的危险行为,如学生半夜私自出寝、酗酒行为等,有主于提前告知管理人员以规避各类以外风险发生;

2)在学校层面。可通过网络数据判知有关学校的舆论倾向并提供及时引导,为学校招生和就业提供信息化决策数据;

3)在安全管理方面。可实时收集校园网内各网络设备日志信息并安全报告,能够有效抵御校园网常见aRp攻击等,从“被动防御”转向“智能主动防御”[8]。

3解决方案思路

在高校智慧校园网络中,大数据的应用不仅限于可以获取大量的数据信息,更重要的在于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加工整理、聚类分析,提炼出其它的有用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即可实现对高校的智能化管理、以及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质量提升,从而促进学校未来发展[9]。

建立基于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智慧校园网络,至关重要的一点即是进行数据的收集、整合和利用。使用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商务智能、社交网络、知识管理等[10]。在建设过程中,大多仍要依据现有系统的改进创新。因而,本次研究提出如下解决方案思路。

3.1数据整合

遵循“数据仓库+主数据+大数据”的建设思路,在校内重新构建新的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源主要包括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四大方面内容。开放现有各分散系统的数据库,将现有数据库中有用的字段提取出来设计形成学校新的基础大数据平台。例如:在建立学生相关信息时即可以原教务系统数据为基准实现提取,建立教师基础数据时则可以人事处的数据库为基础,这样可有效避免数据杂乱多的困扰,并且能够保证数据相对意义上的完整可靠。但此时新建的大数据基础平台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有现实数据更新时不能有效回填(即写入到原有老系统数据库中),解决策略是在形成了新基础大数据平台后,可定期使原有老系统数据库从新生成的大数据平台中提取相应数据回填进去,这样即可连锁保证新老系统数据均为统一、正确及可用。

3.2工作流程整合

采用“业务建模+Soa”的思路,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业务建模(Businessmodeling)就是以软件模型的方式描述学校管理和工作业务上所涉及到的对象和要素、以及内置的属性、行为和彼此关系,业务建模强调以体系的方式来规划、设计和构架学校的信息系统[11]。

同时,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是一个组件模型,能够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而且应该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即使得构建在这样系统中的各种服务可以以统一和通用的方式发生交互[12]。

3.3服务整合

通过建立“公有云+私有云”的云服务模式,整合现有各类服务,面向不同服务对象分类提供多种云服务。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主要差别在于对数据的掌控力度,公有云服务必须将数据托管在云服务商的数据中心,学校对其掌控力度较弱,易导致数据丢失等问题状况。因而,在公有云上可传送一些学校对外宣传的内容资料、社会服务资源等,用于学校的形象展示和公共服务的设计确立。

在校园网边界路由和防火墙内部建立私有云,并在私有云上放置数据将会拥有较大的掌控力度和安全性,同时也能够便捷获取实现数据备份等处理效果。在私有云,可实现承载校园文化传承,协同办公、教学、科研、生活,w生创新创业实践,建立人才培养及实训平台等诸多功能。

3.4使用及扩充

智慧校园建成之后,还应充分考虑到今后的使用、维护及升级扩充等问题。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重要数据的备份工作,有条件的情况下首选采用实时异地备份。不定期对重要服务器、通讯设备、安全设备等进行维护检修。根据云存储空间容量,可采取相应数据压缩,并定期删除过期无用数据。建立aaa(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accounting)服务,增强校园网络使用安全。在以后需要增加新的应用系统时均要在原有数据平台进行开发,开放数据接口,保持系统兼容性,同时建议最好在开源平台上得到设计实施。

4结束语

目前,智慧校园建设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因其中涵盖诸如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理念等各个环节,因而存在资金投入多,见效缓慢,实施过程较为复杂等现实问题。只有明确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遵循正确的建设规律,同时确保资金落实,措施到位,而且采用有效的建设策略,才能顺利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和教育信息化的大幅拓展与成功实现。

参考文献:

[1]蒋东兴,付小龙,袁芳,等.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S1):119-125,131.

[2]黄海军.大数据环境下高校网络架构的设计与优化[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2):118-124.

[3]宓,赵泽宇.大数据创新智慧校园服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4):3-7.

[4]赵卫.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校园网建设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18):54-55.

[5]常红春,严思静.大数据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科技风,2016(8上):45.

[6]宋志秋,郭晓丹.大数据时代基于云的校园网服务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5(6):105-106.

[7]姚南野,王林平,郑世珏,等.基于蓝牙通信的高校课堂手机考勤管理系统[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4,42(10):1986-1990.

[8]肖慧卉.校园网络安全防护及对策[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0):229.

[9]汶向东.大数据时代“智慧校园”的应用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5):62-65.

[10]杨刚,杨凯.大数据关键处理技术综述[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6,44(4):694-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