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13:09

口腔健康重要性篇1

方法:口腔健康可通过对居民进行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讲解保护口腔健康应掌握的知识,生活方式关系着口腔健康的重要性。

结果:从而改善生活方式比如吸烟、饮酒都是可以威胁口腔健康的问题。

结论:对居民讲解口腔健康的知识有利于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善[1],对口腔健康有所了解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口腔健康不容置疑。

关键词:口腔卫生口腔卫生口腔健康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139-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上涨,居民寿命普遍延长因此也提高了健康知识的学习,而健康知识应从口腔健康开始做起常言道“病从口入”,卫生部门应提高口腔健康以及口腔疾病的防御,从中提高居民的身体健康和了解口腔健康的重要性,针对口腔疾病的预防和口腔健康应改善不正确的生活方式。

1相关资料与方法

1.1相关资料。居民口腔健康卫生的调查,一些居民因不了解口腔卫生的知识不注意口腔健康,导致口腔疾病的发生,口腔疾病感染可以从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食物不干净等都可以引起口腔疾病,所以对口腔卫生及口腔健康应提高了解程度。避免口腔疾病的发生,预发口腔健康注意口腔的卫生。

1.2保护口腔健康的方法。口腔卫生保健可以通过宣传从而让居民对口腔卫生有了解,保护口腔卫生预防口腔疾病,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口腔卫生如:饭后漱口保持口腔的清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做一些日常的护理保证口腔卫生的健康,大多数居民对口腔卫生的理解都不是十分正确的[2],注意口腔卫生可以从日常饮食开始护理,形成正确的饮食习惯以及饭后漱口,居民在口腔疾病预防的理解还是存有误区,应该对居民的口腔健康理解与知识提高认识。

1.3老年人口腔卫生。随着社会发展老龄化正在加大,而老年人在对口腔卫生的认识上缺乏知识性和理解性,从而形成老年人对口腔卫生不了解引发口腔疾病,老年人口腔卫生应引起关注,进一步改善老年人口腔卫生和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口腔内牙齿老化,导致口腔内存有异物应在饭后漱口清理口腔内的卫生,保持口腔清晰预防口腔疾病,形成良好的保持口腔卫生的习惯。

1.4口腔卫生。口腔卫生给很多居民带来困扰,预防口腔疾病的方法: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口腔内的健康,提高口腔卫生的认识程度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提高居民对口腔问题的关注性。从而了解口腔疾病的重要性以及危害性,口腔健康的推广可以让居民对口腔卫生有所重视[3],避免口腔疾病的发生,保持口腔卫生清晰避免口腔疾病的发生,提高居民自我保护口腔卫生的形式,从而得到良好的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

2方法

保持口腔卫生的健康可以预防口腔疾病,促进口腔的健康以及身体健康,保持口腔卫生每天早晚要坚持刷牙、饭后漱口从而保持口腔内的卫生,饮食方面应注意食物的卫生以免对口腔造成伤害。口腔卫生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居民,因为口腔疾病属于常见病发率无年龄界限,所以保持口腔卫生极其重要,患有口腔疾病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治疗,避免口腔疾病绵延扩大形成口腔溃烂,提高居民对口腔健康的了解,改善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口腔内的清洁,合理预防口腔疾病的爆发。

2.1口腔卫生的重要性。随着社会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居民健康问题也在进一步的困扰着我们,口腔卫生可以引发一系列的疾病,口腔卫生是不容小事的如出现口腔疾病应及时进行治疗,保持口腔的清新以及口腔的健康,口腔疾病发病率较高复发效率也是较高,所以应该注意口腔卫生避免方生口腔疾病,提高对口腔卫生的认识进行口腔疾病的预防。

2.2口腔疾病。口腔疾病的危害不可忽视,不注重口腔的卫生会引起一系列的口腔疾病或消化道疾病,针对口腔疾病的症状应保持[5]口腔的清晰,养成良好保持口腔清洁的习惯可以预防以及避免口腔疾病。远离口腔疾病保持口腔内清洁,口腔健康检查可以起到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不注意口腔卫生可能引起口腔溃烂或更严重口腔疾病,口腔疾病的感染发病率极快要及时治疗,居民初患口腔疾病时应及时的进行口腔卫生的治疗,避免口腔疾病进一步的蔓延形成更严重的口腔疾病。

3口腔卫生的重要性

当前社会发展极快居民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对口腔卫生健康进一步的了解,注意口腔卫生的健康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口腔卫生关乎着居民的口腔健康极其重要,所以应该保持口腔内的清晰远离口腔疾病。提高对口腔卫生以及口腔疾病的认识,合理的保护口腔卫生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口腔疾病以及口腔保健现在正在逐步进行完善。

4结果

口腔卫生以及口腔健康的价值[6],口腔疾病的爆发时间短无季节性蔓延的快,所以提醒广大居民注意口腔卫生,保持清晰的口腔可以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病率,不规则的生活方式是引起口腔疾病的关键如吸烟、饮酒、都会造成口腔疾病。可以调整生活方式来预防口腔疾病,戒烟和戒酒可以很好的对口腔起到保护作用,口腔卫生的健康应引起广大居民的重视,从而形成口腔疾病的预防有良好的作用。

5探讨

针对口腔卫生以及口腔疾病进行探讨,口腔卫生是口腔疾病的发病因素。所以,居民应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内清晰,从而达到预防口腔疾病的效果,注重口腔卫生可以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在针对口腔保健的过程中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居民口腔卫生是维持居民口腔健康的前提,保持好口腔卫生才可以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马晟利,李兵,李海清,等.在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10(06):892-894

[2]朱晨曦,倪荣,刘新功等.城市失能老人口腔保健意识和行为现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0(06):656-657

[3]周怡,丁彩艳,丁亚萍等.大学生口腔保健状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0(02):88-90

[4]文斌,黄彦,何予敏.对围产期妇女开展口腔卫生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江西医药.2010(03):239-240

口腔健康重要性篇2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健康口腔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5年)》,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突出重点、统筹资源,以提高群众口腔健康水平为根本,以健康知识普及和健康技能培养为基础,以口腔疾病防治适宜技术推广为手段,以完善口腔卫生服务体系为支撑,全面提升我市口腔健康水平。

(二)行动目标。到2020年,口腔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口腔卫生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口腔保健水平稳步提高。到2025年,健康口腔社会支持性环境基本形成,人群口腔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大幅提升,口腔健康服务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二、具体行动

(一)口腔健康行为普及行动。

1.加强口腔健康教育。采用规范化口腔健康教育教材,在口腔医务工作者、中小学教师等群体中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师资培养,开展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口腔健康教育。以“全国爱牙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等健康主题宣传日为契机,将口腔健康教育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创新宣传形式和载体,提高口腔健康教育的可及性,引导群众形成自主自律的健康生活方式。

2.开展“减糖”专项行动。结合健康校园建设,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限制销售高糖饮料和零食,食堂减少含糖饮料和离糖食品供应。向居民传授健康食品选择和健康烹任技巧,鼓励企业进行“低糖”或者“无糖”的声称,提高消费者正确认读食品营养标签添加糖的能力。

3.实施口腔疾病高危行为干预。加强无烟环境建设,逐步推进公共场所禁烟工作,严格公共场所控烟监督执法。对于区域性口腔不良行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和口腔健康检查,促进牙周、口腔黏膜病变等疾病早诊早治。

(二)口腔健康管理优化行动。

1.生命早期1000天口腔健康服务。将口腔健康知识作为婚前体检、孕产妇健康管理和孕妇学校课程重点内容,强化家长是孩子口腔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强化医疗保健人员和儿童养护人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和技能。发挥妇幼保健机构和综合医院口腔科的协同作用,预防和减少乳牙龋病的发生。

2.儿童口腔健康管理服务。充分发挥我市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示范带动作用,推广卫生健康部门会同教育部门实施儿童口腔健康检查、窝沟封闭、局部用氟等口腔疾病干预模式。鼓励地方政府将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作为民生工程,在有条件下实现适龄儿童全覆盖。

3.中青年(职业)人群口腔健康管理。以维护牙周健康为重点,推广使用保健牙刷、含氟牙膏、牙线等口腔保健用品,推动将口腔健康检查纳入常规体检项目,倡导定期接受口腔健康检查、预防性口腔洁治、早期治疗等口腔疾病防治服务。

4.老年人口腔健康管理。倡导老年人关注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的关系,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病患者口腔健康管理,积极开展龋病、牙周疾病和口腔粘膜疾病防治、义齿修复等服务。

(三)口腔健康能力提升行动。

1.完善服务体系建设。综合医院口腔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要建立健全各司其职、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探索依托省级口腔专科医联体建设,规范口腔疾病诊疗行为。

2.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以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继续教育实施方式,加大对基层和偏远地区扶植力度,全面提高基层在职在岗人员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推动和规范口腔医师多点执业,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所有制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口腔健康人才合理流动,创新人才配置机制。

3.建立监测评价机制。将口腔健康内容纳入现有慢性病与营养监测体系,逐步建立覆盖全市、互联互通的口腔健康监测网络。定期开展口腔疾病防治信息的收集和调查,加强数据分析利用,有效评价防治措施效果和成本效益。建立口腔健康信息网络报告机制,逐步实现居民口腔健康基本状况和防治信息的更新。

(四)口腔健康产业发展行动。

充分发挥市场在口腔非基本健康领域配置资源的作用,鼓励、引导、支持社会办口腔医疗、健康服务机构参与口腔疾病防治和健康管理服务。探索将商业健康保险纳入口腔健康服务筹资方,提升保障水平。依托“互联网+”,扩展口腔健康服务空间和内容,优化服务流程,推进居民口腔健康档案连续记录和信息交换,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口腔健康需求。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健康口腔工作,完善协调机制,确定工作目标,制订本地区健康口腔行动实施方案,强化组织实施,统筹各方资源,逐步建立政府、社会和个人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加大支持力度,提高健康口腔行动保障力度。

口腔健康重要性篇3

【关键词】 老年人;口腔疾病;口腔保健

口腔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许多老年人存在着由口腔状况不良引起的咀嚼困难、言语不清、社交能力下降等问题。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口腔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1〕。因此,了解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和口腔保健行为状况,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对于延长老年人牙齿使用寿命乃至提高老年人全身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对来我院健康体检的老年人进行了口腔状况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对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784例老年人进行调查,其中男481例,女303例;年龄60~87岁,平均72岁(佩戴全口义齿的不在统计范围),其中60~69岁317例(40.4%),70~79岁396例(50.5%),80~89岁71例(9.1%)。

1.2调查方法

依照全国牙病防治技术指导组制定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标准。由口腔科医生进行常规口腔检查及病史询问,详细记录结果。调查项目包括:牙缺失、龋齿、楔状缺损、牙结石、牙龈炎、牙周病等。

1.3诊断标准

所有口腔疾病诊断均依据《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黏膜病学》中的诊断标准。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老年人口腔疾病

调查显示,多数体检老人有各种口腔疾患,前三位是牙齿缺失、牙周病、龋齿,牙齿缺失是老年人口腔疾患中的主要疾病。并且随年龄增长,各种口腔疾患的发生率(除口腔黏膜病)不断提高。见表1。

2.2老年人口腔保健行为

使用保健牙刷43例(5.48%),定期更换牙刷635例(80.99%),坚持饭后刷牙29例(3.70%),每日刷牙2次462例(58.93%),每日刷牙1次309例(39.41%),未刷牙13例(1.66%),定期口腔检查373例(47.58%),使用过牙线9例(0.14%)。绝大多数老年人坚持每天刷牙,且大多数人定期更换牙刷,但定期口腔检查、使用保健牙刷、使用牙线率不高,说明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识缺乏。表1784例老人口腔疾病调查表

3讨论

老年人整体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本次调查发现,在口腔疾病中牙齿缺失率最高,达91.96%,与徐洪权〔3〕报道结果一致。说明牙缺失是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龋病和牙周病是影响老年人群口腔健康乃至全身健康的两大疾病,也是造成老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口腔疾患发生率亦不断提高,一方面由于口腔疾病的进展性和累加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龈萎缩愈加严重,加上食物嵌塞,导致龋病发生率不断升高〔4〕;另一方面,随着机体的衰老,老年人因受全身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的影响,使老年人不能及时处理残根牙、拔牙、修复缺牙等。

本次调查研究发现,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识缺乏,仅有少数人(5.48%)知道并应用保健牙刷,几乎没有人使用过牙线,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人亦只有47.58%。老年人楔状缺损的发生除与年龄有关外,与刷牙方法、牙刷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养成正确的刷牙方法很重要〔3〕。与其他慢性疾病不同,龋病和牙周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口腔健康行为〔5〕。不重视口腔保健,没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不定期洁牙和进行牙周治疗,导致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加速了牙周病发展。有的人认为“人老必定掉牙”,因此不能及时就医,其实缺失牙如不及时修复,以后可出现邻牙移位。很多人认为,口腔即使出现问题,对于全身影响不大,殊不知,口腔是消化系统的门户,营养丰富的食品需要经过牙齿的咀嚼,才容易消化吸收,不良的口腔卫生和慢性牙病常引起全身疾病。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口腔卫生习惯、就医行为和生活习惯等。

口腔健康状态是反映生命健康质量的一面镜子。牙缺失、龋齿等如不及时治疗,会影响老年人的进食,影响生活质量〔6〕,可引起咀嚼困难、言语受限、疼痛和其他症状,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交往不便、日常活动受限等。牙齿的缺失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咀嚼和消化功能,进而影响了老年人的正常饮食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牙周病可加剧牙齿的松动、脱落,进而导致缺失牙的增加〔7〕,同时也影响进食,且牙周炎是最主要的感染灶,对全身许多疾病均有影响,关系到心脏、肺和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成为某些危重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因。龋齿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慢性根尖周炎,牙龈出现瘘管,反复流脓,成为“病灶”,可引起远隔器官和组织的疾病,如关节炎、心内膜炎、肾炎、虹膜炎、视网膜炎和神经炎等。

基于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缺乏的现状,因此应采取口腔健康促进措施,加强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提高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转变态度,从根本上改变其个人口腔健康行为〔8〕,提高老年人口腔疾患的就诊率。此外,老年口腔健康状况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吸烟、饮酒是导致牙周病与口腔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临床研究表明,饮酒与口腔癌的发生成正相关,因此应建议老年人纠正不良习惯与生活方式,如戒除烟酒嗜好,严格限制各种甜食。定期口腔检查,可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减少治疗费用,维护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提倡正确的刷牙方法,提供口腔洁治等预防保健服务。

总之,口腔疾病是威胁我国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口腔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本次调查提示必须以健康教育的手段把口腔卫生科学知识普及到广大老年群众之中,唤起老年人对维护自我口腔卫生的自觉意识,使其掌握自我口腔保健的方法和技能,从而建立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8〕,倡导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5〕。

【参考文献】

  1周晓玲,张晖.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8;183:434.

2戴丽学.影响老年人口腔保健的相关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8):2178.

3徐洪权,赵文峰,陈增力,等.816名离休干部口腔健康调查初步报告〔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9;7(3):154.

4马力扬,李晓玲,雷涛,等.甘肃省城乡中老年人口腔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5):6802.

5钟圣纯,陈文玉,刘思清.湖南省中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抽样调查报告〔j〕.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02.

6马力扬,杨兰,聂红兵.甘肃省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902.

口腔健康重要性篇4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影响;口腔健康;对策

[中图分类号]R787[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3-5749.2012.02.013

populationagingandoralhealthstrategyChengQian,wuHongkun.(Dept.ofGeriatricDentistry,westChinaHospitalofStomatology,SichuanUniversity,Chengdu610041,China)

[abstract]Chineseagingpopulationisgrowingrapidlyandtheelderlyisanincreasingproportionofthetotal.theextensionofthelife-spancombinedwiththedevelopmentofgeriatricdentistryresultsinincreasedretentionofnaturalteethandhigherriskofdentaldiseaseswithinolderpatients.asapartofgeneralhealth,dentalhealthhasanessentialroleinmaintainingandimprovingthequalityoflifeoftheelderly.thisreviewemphasizesonthecurrentdemographicsituation,theimpactsofagingpopulation,andtherelevantcountermeasures.

[Keywords]populationaging;impact;oralhealth;countermeasure

人口老龄化是一种现代社会的人口现象,是随着死亡水平和生育水平的下降而必然出现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趋势。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口腔疾病的患病率和复杂程度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口腔医疗工作者应及时改善和调整临床工作方法,积极应对这一挑战。

1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老年型人口标准:人口比例0~14岁小于30%,65岁以上大于7%,65岁/0~14岁人口比例大于0.3,年龄中位数30岁以上时为老龄化人口。资料[1]表明:1982~2004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5%;截至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10.97%。有分析认为,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会上涨至30%,绝对数字将从2000年的1.28亿上升至2050年的4.31亿[2]。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主要特征: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发展迅速,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倒置显著,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1]。

2人口老龄化对口腔健康及口腔卫生保健的影响

2.1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的相关性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口腔健康与全身状况密切相关,严重的口腔疾病可因老年痴呆症、高度依赖性、相关医疗及药物状况的掩盖而在临床上表现为亚急性、慢性、甚至是隐匿性。

牙源性感染并非局限在口腔,还可通过血液循环播散到全身,引起远在器官的病变和并发症,如支气管肺炎和败血症等[3]。口腔微生物与心内膜、脑膜、纵隔、椎骨、肝胆系统、人工关节等的炎症有关;口咽部致病微生物的吸入是发生于养老院中吸入性肺炎的重要原因;血源性牙周致病微生物也可能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起一定作用[3]。

发达国家中老年人最常见的10种系统性疾病是:关节炎、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心理健康问题、骨质疏松症、帕金森病和脑卒中,处理患有上述疾病,特别是进行性系统性疾病的患者时,口腔疾病的预防工作不容忽视[4]。

2.2口腔保健与增龄性变化

增龄性变化主要是由遗传所决定的生理过程,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环境的影响。Gustafson[5]首次提出牙齿增龄性变化的科学评估方法,其中包括:磨耗、牙龈退缩的严重程度、牙根的透明度变化和吸收程度、根尖部继发性牙骨质沉积和继发性牙本质厚度的增加程度。

牙髓腔体积的变化是最明显的增龄化特征之一,有研究[6]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冠根部的牙本质厚度增加;成牙本质细胞和牙髓成纤维细胞的密度降低,且根方的降低速度大于冠方;尽管牙根部的牙本质沉积速度是最快的,但在所有年龄段中,冠部牙髓细胞密度均大于根方。老年人的根管系统存在一定的变异,包括:形成的第三期牙本质几乎完全或部分使牙髓腔闭锁,致密纤维结缔组织重建(牙髓纤维化),以及神经和血供的显著减少[7]。这些变异影响了牙髓对损伤的反应,使治疗方案局限化,增加了牙髓治疗的复杂性,从而影响完整的功能性牙列的保留。

2.3人口老龄化与口腔保健需求

中国老龄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老年人的口腔保健需求也随之增加。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8]显示:全国65~74岁老年人患龋率为98.4%,龋均为14.65;根龋患病率为63.6%,龋均为2.74;牙周健康率为14.1%,牙龈出血检出率为68.0%,牙周袋检出率为52.2%,附着丧失≥4mm的检出率为71.3%;平均存留牙数为20.97,牙齿缺失率为86.1%,义齿修复率仅为42.6%;口腔黏膜异常检出率为7965/10万;恶性肿瘤检出率为30/10万。中国老年人龋患病率仍呈上升趋势,牙齿缺失状况普遍,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ral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oHRQL)是反映口腔疾病及其防治对患者的身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等方面影响的综合评估指标,Gregory等[9]将其定义为“日常口腔健康的相关和影响因素间循环性自我更新的相互作用”,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相互作用。老年人慢性系统性疾病的发病率较高,药物治疗种类多样,这些均会对oHRQL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影响其进食、讲话、品尝和吞咽等功能[10]。

2.4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精神心理状况

对于老年患者来说,除了诊断和治疗明显的口腔疾病之外,还要把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因素考虑在内,老年人群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精神心理状况对口腔疾病的治疗亦有重要影响[11]。在老年时期,与死亡的本能对抗增加了疾病的心理负担,正常的人格特点因器质性疾病得到强化,进而形成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12]。老年人倾向于因身体健康不良而对精神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改变生活方式有助于促进精神健康老龄化,包括增加体力活动,智力激发(接受教育)和避免吸烟。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助于最大化的实现老龄人口的精神健康[13]。

3人口老龄化与口腔健康对策

3.1老年特色的口腔诊疗

随着老年人口腔疾病患病率和复杂程度的增高,老年口腔医疗工作者需要面对的挑战不仅来自牙齿蚀损、磨损、脱矿、猛性冠根龋、残根、复发龋(冠和其他修复体周围)、龈下龋、唾液腺机能障碍、高菌斑水平、牙龈肿胀出血以及治疗时隔湿困难等口内情况,还要面对着老年患者依从性差、行为障碍等全身疾病状况和经济状况,以及老年患者对牙齿修复要求的复杂化、个体化等困难[14]。

微创牙科治疗(minimalinterventiondentistry,miD)是一种全新的牙医学理念,其会有助于老年口腔医疗工作者应对上述挑战。其主要内容包括:注重早期检查、预防,疾病风险评估,促进牙体外部和内部组织再矿化,微创窝洞预备以及生物性修复材料的选择使用,外科干预只在必需进行和病情控制后才予以采用[15]。miD着眼于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强调病症早期的微创(甚至分子水平)治疗以及发生不可逆性损伤时以患者为本的治疗方案[15]。老年miD为治疗老年口腔疾病提供了现实可行、合理有效的循证医学方法,是未来老年口腔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3.2口腔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老年人是龋病的高危人群,氟化物可应用于龋病的预防。对于主动口腔保健和被动长期护理的老年人来说,氟化物的局部涂抹及含漱可减少根面龋损的数量,联合氯己定含漱可降低患龋率[16];咀嚼醋酸氯己定/木糖醇口香糖可降低体弱老年人的义齿性口炎和口角炎的发病率[17]。

口腔健康教育对老年患者的口腔保健观念、意识的培养是很重要的方式之一。老年人的口腔保健模式于早期确立,在主观上认为疾病严重并可以成功治疗的基础上才会主动寻求治疗,并且乐于接受他们认为能够提升自我形象和社交活动的治疗,而不只是为了增强生理功能[18]。主观需求性和客观需要性的差异普遍存在于老年患者中,这就需要评估老年口腔卫生保健模式的可用性、适当性和成效性,以解决尚未满足的口腔医疗服务需求[19]。

3.3完善口腔保健体系

口腔保健体系的完善、健全对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口腔健康政策及相关计划应该作为国家和社区健康计划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针对老年人的健康,需加强策略分析,通过公共健康共享的途径预防口腔疾病,设定相应的公共口腔健康项目规划[20]。

口腔健康促进项目应致力于加强口腔健康意识的培养,促进口腔健康知识向行为实践的转化,对象不仅包括老年人,还涉及到非口腔专业的医护工作者、营养师、社会工作者和决策者等,强化口腔健康保健是保证全身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20]。针对人口结构的改变及口腔流行病学的转变等现状,应进一步探究提高和维持老年人口腔健康的方法,开阔未来口腔医疗服务的前景。

3.4积极老龄化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健康老龄化”的基础上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新观点。“积极老龄化”的目的在于使所有年龄组的人们,包括那些体弱者和需要照料者,延长健康预期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事务。“积极老龄化”政策已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保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对策之一。口腔健康是“积极老龄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老年人口腔健康对全身健康和生存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促进老年人的口腔健康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有重要意义。

4参考文献

[1]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J].中国妇运,2007(2):15-18.

[2]UnitednationspopulationFund.populationageinginChina-factsandfigures[R].UnFpa,2006.

[3]ShayK.infectiouscomplicationsofdentalandperiodontaldiseasesintheelderlypopulation[J].ClininfectDis,2002,34(9):1215-1223.

[4]ScullyC,ettingerRL.theinfluenceofsystemicdisea-sesonoralhealthcareinolderadults[J].JamDentassoc,2007,138(Suppl):7S-14S.

[5]GustafsonG.agedeterminationonteeth[J].JamDentassoc,1950,41(1):45-54.

[6]murraype,StanleyHR,matthewsJB,etal.age-relatedodontometricchangesofhumanteeth[J].oralSurgoralmedoralpatholoralRadiolendod,2002,93(4):474-482.

[7]GoodisHe,RossallJC,KahnaJ.endodonticstatusinolderU.S.adults.Reportofasurvey[J].JamDentassoc,2001,132(11):1525-1530.

[8]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2-111.

[9]GregoryJ,GibsonB,RobinsonpG.Variationandchangeinthemeaningoforal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a‘grounded’systemsapproach[J].SocScimed,2005,60(8):1859-1868.

[10]ettingerRL.oralhealthandtheagingpopulation[J].JamDentassoc,2007,138(Suppl):5S-6S.

[11]patilmS,patilSB.Geriatricpatient-psychologicalandemotionalconsiderationsduringdentaltreatment[J].Gerodontology,2009,26(1):72-77.

[12]GreveKw,CurtisKL,BianchiniKJ.Responsetovanalphenandengelenregardingthediagnosisofpersonalitydisorderintheelderly[J].intJGeriatrpsychiatry,2005,20(2):190.

[13]FlickerL,Lautenschlagernt,almeidaop.Healthymentalageing[J].JBrmenopauseSoc,2006,12(3):92-96.

[14]ChalmersJm.minimalinterventiondentistry:part2.Strategiesforaddressingrestorativechallengesinolderpatients[J].JCanDentassoc,2006,72(5):435-440.

[15]tyasmJ,anusaviceKJ,FrenckenJe,etal.minimalinterventiondentistry—areview.FDiCommissionproject1-97[J].intDentJ,2000,50(1):1-12.

[16]wyattCC,macenteemi.Cariesmanagementforinstitutionalizedeldersusingfluorideandchlorhexidinemouthrinses[J].CommunityDentoralepidemiol,2004,32(5):322-328.

[17]SimonsD,BrailsfordSR,Kiddea,etal.theeffectofmedicatedchewinggumsonoralhealthinfrailolderpeople:a1-yearclinicaltrial[J].JamGeriatrSoc,2002,50(8):1348-1353.

[18]macenteemi.Qualityoflifeasanindicatoroforalhealthinolderpeople[J].JamDentassoc,2007,138(Suppl):47S-52S.

口腔健康重要性篇5

1材料和方法

1.1问卷设计

本研究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设计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主观口腔健康程度、购买口腔保险意愿、口腔健康重视程度、口腔医保信息、口腔保险需求和基本信息共6个部分。

1.2调查对象及抽样设计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7-8]选择成都市5所小学,其中武侯区2所,金牛区1所,双流县2所。小学内采用分层整群系统抽样方法,在每所学校各随机抽取2~5年级的各一个班对其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成都市6~14岁儿童家长。排除标准:问卷空缺大于5%或有逻辑问题。

1.3统计方法

采取双人双盲录入法录入数据,录入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以保证数据录入的正确性。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多元回归和相关性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共发放问卷650份,收回有效问卷562份,有效率86.46%(562/650)。男生297人(52.85%),女生265人(47.15%);儿童年龄最小者6岁,最大者14岁,平均年龄(9.36±1.62)岁;家长年龄(37.84±4.67)岁;家长学历高中及其以上者占76.51%(430/562);家庭平均人口(3.94±1.38)人;家庭平均月收入(6.80±3.70)千元。1年内儿童有口腔疾病治疗花费的家长为176人,占31.32%(176/562),平均花费(988.13±1499.36)元。

2.2口腔健康情况

变量“口腔疾病困扰程度”反映了每个调查对象受口腔疾病困扰的主观感受,满分为50,分值越高表示越不受困扰。本研究调查结果为40.39±8.35。单个疾病的困扰程度分值为1~5,分值越高越不受困扰;同时采用二分类方法,分数小于或等于3的儿童认为受到困扰。本研究受到各项疾病困扰和有购买保险意愿的人数和比例见表1。龋齿的困扰程度分值均值为3.40,受龋齿困扰的儿童占全体被调查对象的48.40%(272/562);牙周病的困扰程度均值为3.80,受牙周病困扰的儿童占全体被调查对象的37.19%(209/562);正畸的困扰程度均值为3.74,受正畸困扰的儿童占全体被调查对象的38.08%(214/562);外伤的困扰程度均值为4.49,受外伤困扰的儿童占全体被调查对象的13.70%(77/562)。

2.3口腔保健意识

有21.89%(123/562)的家长带孩子作常规口腔健康检查,46.98%(264/562)的家长在孩子感到轻微不适时即带孩子看口腔医生;有93.06%(523/562)的家长在孩子口腔健康出现问题时选择带孩子去口腔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口腔科。家长自身做过牙周洁治术的比例为53.38%(300/562),1年以内做过牙周洁治术的人有21.53%(121/562)。

2.4影响口腔保险参加意愿的因素

本研究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将因变量定义为“家长购买口腔保险意向”,为赋值法所得的每个调查对象对各项口腔疾病购买口腔保险意向的评价之和;自变量为其影响因素,将问卷中列出的口腔保险影响因素纳入模型,从中筛选出对口腔保险购买起到显著作用的影响因素。首先应用相关性检验对变量进行初筛,对影响调查对象购买口腔医疗保险的因素进行分析,具体变量见表2。为了不漏掉可能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定为0.15,从中筛选出显著性变量。通过筛选,发现儿童年龄、家长年龄、家长最高学历、家庭人口、户口类型、口腔疾病困扰程度、1年内有无口腔花费、儿童口腔就医行为、就诊医疗机构、家长上次洁牙时间和有无其他的商业保险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将这些变量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其中儿童年龄、家长年龄、口腔疾病困扰程度、1年内有无口腔花费、家长上次洁牙时间及有无其他的商业保险对家长购买口腔保险意向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表3)。方程经F检验得R2=0.320(p<0.05)。

3讨论

3.1研究意义

口腔医疗保险是指为了在口腔疾病治疗或预防性治疗中得到一定比例偿付医疗费用的险种。虽然口腔保险在我国的发展才刚开始起步,还没有实践经验可以证实它对我国口腔医疗卫生服务的影响,但从医疗保险发展的国际经验看来,医疗保险可以显著影响人的就医行为[9],促进对卫生服务的利用以增进健康。儿童口腔健康与家长引导下的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密切相关。抓好儿童口腔健康是逐步改善人群整体口腔健康的重要举措。目前,从国家计生委到各级医院,都在强调儿童口腔预防保健的重要性。如何从个人角度来增强自我口腔保健意识,是公共卫生、卫生经济都需要探讨的重要话题。目前,口腔疾病(主要指门诊就诊)没有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也多强调大病补充保险,对口腔保险的关注程度不够。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3]显示,35~44岁年龄组口腔保健消费患者自付率占87%以上,45~64岁年龄组达83%以上,儿童则更高。高自付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口腔健康需求,是导致我国口腔疾病仍然存在以治疗为主、预防为辅的治疗模式的原因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口腔保健意识增强,口腔保险可以很好地满足口腔保健从意识转变为行为,改善人群的整体口腔健康。

3.2影响家长购买口腔保险的因素

口腔健康重要性篇6

关键词:口腔卫生行为口腔保健口腔预防医学

中图分类号:R7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a)-0240-01

口腔卫生行为形成必须获取相关保健知识,只有同时具有知识和行为,才能维护口腔健康,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在实际生活中,多数人尚缺乏最基本的口腔保健知识和意识。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是保持良好口腔健康的基本要求。因此,关注口腔卫生行为与口腔保健,是增进身心健康、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保证。

1常见口腔疾病及其表现

临床实践中,龋病、牙周疾病、牙齿非龋性疾患、牙体、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口腔颌面部炎症、口腔颌面部外伤、涎腺疾病、颌面部肿瘤、颞下颌关节病变、颌面部发育畸形等为常见的口腔疾病,不容忽视的是口腔溃疡、口炎、白斑、扁平苔藓、唇炎、地图舌等口腔粘膜疾病。在口腔粘膜病中,除复发性口腔溃疡外,以口腔扁平苔癣最常见。腔扁平苔藓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潜在性炎症的角化性病变。最多见于颊粘膜,其次为舌、唇、腭、牙龈及磨牙后区粘膜。患者主要表现为对称性白色线状、树枝状、环状或网状条纹,条纹两侧粘膜发红,有时舌背可出现浅灰白色斑块,同时可伴发白纹。白塞病一般病情不重,不危及生命,但少数病人可能发生致命的并发症,如脑膜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胃肠道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大血管病变引起主动脉瘤,破裂后可导致患者死亡。口腔溃疡的病因较复杂,如疲劳、嗜酒、免疫力低下、月经、扁平苔藓等,而口腔癌也会导致口腔溃疡、舌头肿胀等问题。所以当出现上述病症时,一定要到正规的口腔医院接受治疗。

2口腔疾病与全身健康

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证明,口腔疾病不仅仅局限于口腔,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入性肺炎、胃肠道系统疾病、神经内科疾病、肥胖病、艾滋病等以及孕产妇疾病都有密切的联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研究发现,牙周疾病尤其是牙周炎,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牙周干预治疗是降低冠心病发生几率的有效措施;中等程度牙周炎病人患糖尿病的几率是正常人群的2.1倍,重度牙周炎病人是正常人群的3.1倍;80%吸入性肺炎是由于吸入含有细菌的口腔、咽部分泌物所致;30%的艾滋病患者首先出现口腔症状,牙周炎还能激活潜伏的艾滋病病毒,牙周疾病与晚期流产呈正相关等。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促使我们正确认识口腔疾病,对防治全身疾病可发挥积极推动作用,而且口腔可能成为检测许多全身性疾病的窗口,口腔与全身健康密不可分的关系,口腔疾病非小事。

3口腔保健与口腔预防医学

口腔疾病可以成为其他系统疾病的诱因,也可以是其他系统疾病的表征或结果。龋病、牙周病在我国是患病率水平极高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口腔疾病的防治和口腔保健是摆在口腔医学工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口腔预防医学是口腔医学与预防医学交叉融合而产生的一门口腔科学,研究口腔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研究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的方法及应用,达到维持和促进口腔健康的目的,这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随着医学和口腔医学的发展,口腔预防医学的发展促进了口腔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这只是牙齿没有疾病的状态,而口腔还具有协助发音和言语动作,具有神经感觉和参与表情的功能,口腔是从事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器官。现代口腔保健的新概念,拥有洁白美丽的牙齿,口气清新,口腔运动、神经等系统功能,都处于正常状态。促进口腔健康的方法:(1)早晚刷牙,饭后漱口;(2)使用牙线、间隙刷等清洁工具;(3)使用含氟牙膏、氟泡沫、氟涂漆等氟化物;(4)少吃含糖食品,减少甜食次数;(5)戒除烟酒,不嚼烟草和槟榔;(6)不吃过烫或有刺激性的食物;(7)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要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顺着牙缝上下转动地刷,即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向上剔剔刷,咬合面来回刷,里里外外都要刷干净。牙刷毛顺着牙缝上下竖直旋转的刷法,此法清洁牙齿的效果好,而且不磨损牙颈部,也不刷伤牙龈。刷牙必须坚持“三二制”,即每天刷3次,并注重晚上睡前的那次;牙齿的3个面(颊、舌、咬抬面)都要刷到;每次刷牙要认真、仔细地刷3分钟。

要掌握自我口腔保健的方法:(1)叩齿法。先静心聚神,轻微闭口,然后上下牙齿相互轻轻叩击数十次,所有的牙都要接触,用力不可过大,防止咬舌。这可增强牙齿坚固,不易松动和脱落,加强咀嚼力,促进消化。(2)鼓漱法。咬牙,口内如物,用两腮和舌做动作,反几十次,漱口时口内多生唾液,等唾液满口时,再分几次慢慢下咽,初时可能津液不多,久自然增加。这可使口腔内多生津液,帮助消化并可清洁口腔,锻炼四周肌肉,两腮饱满。(3)运舌法。用舌头在口腔里、牙齿外、左右、上下来回转动等到增多时鼓漱十余下分一或几口咽下。这对防治老年性口腔粘膜病和舌体萎缩有效,能刺激涎液分泌增加,滋润胃肠,有助于脾胃功能,防止口苦口臭。(4)牙龈按摩法。需先进行牙周洁治术。可在刷牙时进行,将刷毛以外45°压于牙龈上,牙龈受压暂时缺血,当刷毛放松时局部血管扩张充血,反复数次,使血液循环改善,增强抵抗力。也可用食指作牙龈按摩,漱口后将干净的右手食指置于牙龈粘膜上,由牙根向牙冠作上下和沿牙龈水平作前后方向的揉按,依次按摩上下、左右的内外侧牙龈约数分钟。通过按摩牙龈,增加牙龈组织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代谢,提高抵抗牙周组织损伤力,避免或减少牙周疾病发生。

口腔保健科学得到长足发展,具体表现在:(1)早期治疗龋病和牙周病的全身和局部疗法得到广泛应用。(2)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基因工程学的诊断治疗方法,口腔科医生有更多诊疗口腔疾病的方法。(3)更多口腔药物、生物技术产品用于口腔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4)新开发的抗菌药物可有效治疗口腔疾病。

生物学与口腔保健科学同步发展,促进人群特别是高危人群口腔疾病的健康管理:(1)非常见腮腺疾病、艾滋病、需放射治疗的癌症等与口腔有关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2)龋病、牙周病等常见口腔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如早期龋诊断、分子探针、抗菌抗炎症药物、组织再生、人工唾液等。(3)CaD/Cam技术的应用。(4)龋病和牙周病疫苗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红梅,李亚男,宫琪玮.健康教育提高老年患者对牙周病认知与行为的影响[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0,8(3):140-142.

口腔健康重要性篇7

【关键词】 在职教职工; 口腔健康状况; 调查分析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增大,高校教职工的工作、心理压力也随之增加,他们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口腔健康直接影响到正常进食和人体健康,如果是牙齿或是牙龈出现病变,就会影响正常饮食,影响人体健康,成为世界常见第三大疾病[1]。为了解南京农业大学在职教职工的口腔健康状况,使他们关注口腔健康问题,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口腔疾病,本文就2010-2012年来南京农业大学医院口腔科就诊的951例教职工的门诊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并针对存在的口腔健康问题提出防治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南京农业大学在职教职工,2010-2012年来校医院口腔科就诊的951例,其中男587例,女364例; 年龄26~65岁,均为初诊患者(复诊患者除外)。

1.2 研究方法 根据门诊记录的资料,对研究对象各项口腔疾病的构成比进行顺位排列[2],并比较男女教职工各项口腔疾病的构成比。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310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6.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据3年的门诊记录统计,在男性教职工中,牙周病(27.09%)位居首位,其次为牙髓炎(25.38%),第3位口腔溃疡(15.33%);而女性教职工中,位居第1的是牙髓炎(25.00%),其次为口腔溃疡(17.31%),第3位为根尖周炎(12.36%)。 在就诊的男女教职工中,排名最后1位的是口腔检查及咨询。不同性别的门诊口腔疾病顺位比较见表1,牙周病在男性性别中所占比例高于在女性性别中所占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口腔是人体最易患病的器官,如何控制口腔疾病,提高口腔自我保健意识与口腔健康水平,改善牙周组织疾病,成为所有人类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口腔科医生工作重点之一[3-4]。本次研究显示,2010-2012年来本院口腔科就诊的男性教职工中排名居前3位疾病依次是牙周病、牙髓炎、口腔溃疡。就诊的女性教职工排名居前3位的依次为牙髓炎、口腔溃疡、根尖周炎。在就诊的男女教职工中,排名最后1位的是口腔检查及咨询。提示高校教职工的口腔健康问题严重,对口腔卫生保健重视不够[5],缺乏及早发现疾病,并及时治疗的意识,可能与高校教师的特殊职业有关,他们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睡前吃零食,缺乏睡前漱口刷牙的习惯,而且他们由于工作忙,刷牙时间短,不能进行有效刷牙,牙膏牙刷不经常更换;对牙齿保健忽视,不做或少做叩齿锻炼,不能定期进行牙齿保健和检查牙齿[6]。其中在就诊中男女教职工,口腔溃疡所占的比例都较高,可能也与他们身体疲劳,生活不规律,精神紧张,压力大有关。

2010 -2012年来本院口腔科就诊的男性教职工牙周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教职工,可能与男性教职工大部分吸烟有关,而吸烟是牙周病的高危因素之一,吸烟者牙周病患病危险高于不吸烟者[7]。

为了使教职工的口腔健康状况得以改善,以后本校医院口腔科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强化教职工的口腔保健意识,增加自我保健的自觉性;引导教职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例如注意刷牙,保持早晚两次刷牙,纵向刷牙,1个月更换牙刷一次,选择符合标准的牙膏牙刷,牙膏要选择含氟型,可以更好的预防牙龈病变和龋齿。养成睡前、饭后温水漱口习惯,都可以有效清理口腔食物残留、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滋生[8];破除教职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戒烟活动,保持心理健康;开展口腔健康知识教育课程,在高校进行爱牙宣传活动,加强教职工的口腔预防与保健宣传教育,使之牢固树立“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的观念[9],并定期组织教职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还需特别注意的是,口腔溃疡虽然不是严重疾病,但它除给患者身体上带来不适之外,也给病人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应当加强对教职工进行口腔溃疡预防知识的宣传,从而减少口腔溃疡的发生[10]。

参考文献

[1] 王红忠.解析老年人进行口腔保健的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5):373.

[2]潘宝香,杨红霞,王晶.大学生口腔门诊疾病构成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2011,37(3):522.

[3] 张震康.试论我国口腔医疗保健服务模式改革的发展趋势[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4,39(1):73.

[4] 张玉珠,吴培哲,方吉飞.134例亚丁湾护航官兵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2):160.

[5] 万晓曼,陈斌.865名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的调查[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1(5):897-898.

[6] 张继红.某大学教职工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及口腔保健对策[J].吉林医学,2012,18(33):3915-3916.

[7] 卞金有.预防口腔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9.

[8] 韩程雁,樊立洁.居民口腔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11,10(1):5.

[9] 马旭东,卢东民,苏涛.1659例大三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09:21(7):777.

口腔健康重要性篇8

妊娠期是妇女一生中的重要阶段,也是维护口腔健康的重要时期。孕妇的口腔健康不仅关系到妇女一生的口腔健康状况,更直接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造成口腔内环境不洁的原因是:妊娠期由于内分泌的改变,可改变组织反应,若有食物嵌塞和不良修复体的存在,不注意口腔卫生,口腔软组织容易发生炎症,易患妊娠期牙龈炎;由于妊娠和妊娠性呕吐等影响,使口腔经常处于酸性状态,使唾液酸碱度(pH值)稍有下降,容易引起牙腭侧面酸蚀与脱矿,使孕妇易患龋病,孕前已有龋病者在孕后龋病可加重;妊娠期的妇女因生活规律改变,又需要补充足够的营养以保证自身和胎儿的需求,饮食的摄取次数和数量均有增加,以及偏食等,且常忽略口腔卫生保健,容易患妊娠期牙龈炎,孕前已患牙龈炎者,牙龈炎症状可加重。而严重牙周病将直接导致或可能导致胎儿早产、低体重儿和脑部先天缺陷儿出生。因为处于妊娠期,体力下降,身体活动减少,日常生活不规则而放松口腔卫生;妊娠早期与后期,由于存在流产或早产的危险,而失去及时进行口腔疾病治疗的机会,使病情加重,口腔卫生状况更差。有吸烟嗜好的孕妇,牙龈炎的情况一般较重,甚至可出现牙周袋,导致牙齿松动,更易加重牙龈的炎症。而母亲的健康状况、情绪好坏、营养补充都将直接影响胎儿发育。因此对妊娠期妇女口腔保健有以下几点:

孕前期、孕期口腔检查与必要的口腔治疗

由于孕期口腔治疗的安全期很短,因而孕前应该到医院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和保健治疗,以恢复口腔健康。妊娠期前3个月为易发生流产的时期,要避免放射线照射,口腔治疗一般仅处理急症,妊娠4~6个月是治疗口腔疾病的适宜时期,妊娠后3个月则应避免全身麻醉。

妊娠期龋病和牙龈炎的预防和治疗

1.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2.为预防妊娠期龈炎,定期使用牙线清洁邻面牙菌斑。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3.妊娠期的妇女因口腔局部敏感,刷牙易引起呕吐,要选用刷头小,刷毛软,磨毛的保健牙刷。

4.选用含氟牙膏刷牙,预防龋病。

5.注意平衡膳食,选择有利于身体健康和非致龋性食物,少吃甜食,减少零食。

爱护牙齿要从孕妇做起。妊娠期的口腔保健不仅关系到孕妇自身的健康,还影响到胎儿的健康和发育,为了您和您的小宝宝的身体和口腔健康,请您重视孕期保健。

孕妇的健康行为对胎儿的影响

1.妊娠期妇女要摄取足够的营养,营养是人体身心健康的物质基础,孕妇的营养状况直接关系到胎儿生长发育,除蛋白质、脂肪、糖类外,矿物质中的钙、磷、铁等微量元素与各种维生素也特别重要。孕妇营养不良将导致胎儿营养不良,影响其体格、大脑和智力的发育,也使口腔组织发生改变。如牙钙化不全、错颌畸形、唇裂或腭裂等。

2.孕妇吸烟和被动吸烟,除了有害全身健康外(包括口腔健康),还会使胎儿发育畸形。

口腔健康重要性篇9

关键词老年人口腔健康社区

目前随着我国人口老年人口比重的逐年提高,口腔疾患作为老年人群众的常见问题,也受到大家的关注,本次研究通过调查800名社区老年患者的口腔健康现状和医疗状况调查,发现这一人群的一些普遍特征,也是今后开展社区工作的一个参考。

资料与方法

社区老年人:总人数800人,男357,女443;年龄55~75岁,以2006~2007年本社区老年患者门诊符合入选条件(入选条件:55~75岁;沟通无障碍;可配合口腔检查与问卷调查)。

研究方法:基础资料部分为发放调查问卷统计一般情况及资料结果,总计发出问卷800份,回收800份;口腔专科检查部分以口腔科查体、就诊病历记录及专科问项的资料汇总统计分析[1]。

结果

基础资料显示:55~65岁522人,其中至少有1项慢性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201人(40%);66~75岁378人,其中至少有1项慢性病231人(62%)。

口腔专科检查部分显示:检出各种龋、牙体牙髓及根尖周病变疾病人数504人(63%);检出牙周病768人(96%),有牙周治疗需求的总计不足28%;牙列缺损(包括无法保留的残冠和残根)和牙列缺失681人(85%),有修复治疗史和现要求修复治疗的患者总计不足33%,近期有修复计划的约15%;口腔黏膜病32人(4%),其中以溃疡、白斑、地图舌、口干综合症多见,3例诊断不明转诊上级医院。据统计该调查人群中86%患者要求治疗或拔除主诉牙,而对于临床检见的其他口腔问题不予关注或要求暂缓治疗,集中表现在对牙周问题及牙列缺损重视不足。

讨论

通过对社区老人这一人群口腔健康调查的汇总,55~75岁年龄段各种常见口腔疾病患病率高,与一般人群横向比较远高于平均患病率[2]。同时口腔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咀嚼消化、营养吸收,进而关系其身体素质和日常生活质量。而结果显示该年龄段慢性病患病比率本身基数就大,所以保障口腔健康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老年人对口腔健康疾病及相关保健知识了解途径少、信息窄更新慢的现状[3],加强宣教增强老年口腔健康意识和大力发展老年口腔医疗服务成必为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方案,2005:1-30.

口腔健康重要性篇10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某小学在校的120例儿童。这些儿童均为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从未进行过正畸治疗。我院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儿童。在观察组中,男女儿童的比例为35:25,其年龄为7—8岁,平均年龄为7.5岁;在对照组中,男女儿童的比例为27:33,其年龄为7—8岁,平均年龄7.7岁。两组儿童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儿童不采取口腔健康教育措施,保持其原来的口腔卫生习惯,仅对其进行口腔保健知识的问卷调查;对观察组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口腔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有:①由专业的口腔医生向儿童和家长进行口腔健康知识的讲解,并通过宣传画、多媒体等方式讲解口腔的相关知识,内容主要包括牙齿的基本结构、牙菌斑的基本概念、预防龋齿的措施以及如何正确的刷牙、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口腔清洁的作用等。②由家长和老师共同监督儿童按照正确的方式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定期更换牙刷以及养成饭后及时漱口等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并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一对一的辅导。③由专业的医护人员对儿童和家长进行口腔保健知识的讲解,详细介绍口腔健康的重要性,每两个月讲解一次,每次讲解两个小时,共讲解三次,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检验儿童和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

1.3评价标准

在进行为期半年的口腔健康教育后,我院对两组儿童及其家长进行口腔保健知识的问卷调查,将其对口腔知识的了解程度分为掌握、了解、不了解;进行口腔卫生检查,比较观察两组儿童的龋齿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正负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儿童对口腔保健知识掌握程度的比较

观察组儿童对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率为90%,对照组儿童对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率为62%,观察组儿童对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儿童患龋率的比较

观察组儿童接受口腔保健教育后其患龋率为19.3%,对照组儿童的患龋率为25.6%,对照组儿童的患龋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儿童,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