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开放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14:49

素质教育的开放性篇1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传统教育的发展和嬗变,也是对传统教育批判的传统。是以现代多媒体手段和网络技术为依托的先进教育方式,是凸显“以人为本”思想的服务性教学理念,是体现兼容并蓄、发展“大众化”教育的现代教育思想,是实践“构建学习型社会”、实现“终身学习”思想的系统性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教育相比较,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有着诸多不同的构成要素和特质,如“崇尚自然教育思想、解除入学资格限制、打破学习时空樊篱、围绕学生自修运转、应用众多信息媒体、借助社会力量办学”。[1]因此,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也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我国实行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主要是广播电视大学,1991年4月,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报教育部送审《关于制定广播电视大学高等专科教育教学计划的若干问题的原则规定》的报告中,完整地表述了广播电视大学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即广播电视大学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点面向基层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各种教学模式和培养形式在不断创新,社会成员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方式越来越多。尤其是职业教育的迅速兴起和普遍发展,在降低了入学门槛后,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来说,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从人才培养目标上来看,职业教育同样是立足于培养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这样一来,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而且就生源而言,在实践中具有较大的分流功能。基于此,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再思考和重新界定有着巨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关系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前景和教育效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服务对象与普通高等教育对象相比有着明显的特点:(1)以成年人为主体,学生之间的年龄差距大;(2)在职学习者居多,工作与学习的矛盾突出;(3)大多具有鲜明的行业、职业背景,报名入学时专业选择取向要求高,[2]因此,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服务的对象多数是具有一定的初始能力,具有相当的工作经验,处于某一特定行业的在职群体。有关调查显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员的学习动机主要是:(1)工作的需要;(2)提高个人素质的需要;(3)增强个人竞争力的需要;(4)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5)适应社会的需要;(6)选择新职业的需要;(7)就业的需要;(8)求知的需要;(9)充实生活的需要;(10)文凭的需要;(11)服务社会的需要;(12)个人的兴趣爱好等等。[3]可见,与普通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也有很大差别,更加注重学习的实际内容,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针对专业技能和社会需求);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具有很高的素质提高要求;更加注重学习的实际效果,而淡化了对文凭的要求;更加注重个性化需求,为学员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在实践中,从培养对象的主体选择性上来看,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学员,更多的是在职学习深造,以求获得更多的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满足工作和个人需求;从培养模式上来看,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给一切愿意学习者提供了学习机会,变学历教育为能力教育、变一次性学习为终身性学习,为在职学员的学习时间、学习环境提供了巨大的方便;从评价手段上来看,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改变了普通高等教育以考试、考核为主的单一考评方式,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以满足学员的多元需求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社会力量的介入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动力,真正地做到教学与实践密切结合,使学员“学可致用,以用促学”,在岗位上直接检验所学知识,在最短的周期内能力得到提升。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和对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再培养相结合,甚至是应该以对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再培养为重点。这样,既可以解决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等普通高等教育在生源上的矛盾,也可以更好地利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优势资源,更加集中地为广大在职学员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落实“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体现党中央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先进理念。

二、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与岗位素质教育的契合点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也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贯彻素质教育的先进理念、寻求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开拓素质教育的新境界,在实践过程中将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与素质教育融为一体,实现学员利益最大化,社会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首先从理论上讲,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以崇尚自由、顺应自然为理念,以社会化教育、终身教育为宗旨,以希冀获得教育者为对象,以寻求教育者的自主学习为中心,以最大限度的选择和最小限度的限制障碍,借助社会力量与科技成果,提供一切有利于此种自由、自主学习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的总和”。[1]而素质教育的提出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一样,也是时代的要求,是在对传统教育存在弊端的批判基础上,顺应社会需求、时代呼唤的先进教育理念。其次,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价值理念趋同,均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个性发展,同样追求终身教育目标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系。最后,在实践层面上,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有效载体,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丰富的教育资源、时空分离的学习过程,为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所谓岗位素质教育,是指在素质教育中凸现岗位特点,以岗位技能、岗位需求为核心内容而展开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从我国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来看,主要的对象是在职人员,他们有着自身的特点(1)学习只能利用8小时工作以外或双休日的业余时间,部分学员的学习、工作时间又是无规律、无序的。(2)学员都是“社会人”,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和人际交往,正常的社会活动也要占据不少业余时间。(3)不少学员已结婚成家,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和教育子女的任务,8小时以外的学习时间也很难像普通在校生那样有保证。因此,远程开放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可以扩展到8小时以内、扩展到工作岗位上。

工作岗位既是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员生存发展的场所、展示自我价值的舞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据初步调查显示,参加对口学习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员占了近90%,如四大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职工,报考的都是财会或金融专业,他们学习有目的、有针对性,是为了进一步立足本职工作,在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大展宏图。这就确立了岗位在素质教育中举足轻重的位置,岗位素质教育应该作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岗位素质教育是利用工作岗位,锤炼学员创造性地完成本职工作的内功,提高学员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岗位素质的提升是广大学员参加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最初动因和核心内容,因此,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与岗位素质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着诸多契合点。首先,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以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实现了“教”与“学”的时空分离,从形式上满足了在职在岗的从业人员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需求,解决了学习时间和工作时间之间的矛盾,学员可以通过业余时间自主安排学习,工学两不误。其次,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整合了一切有效教育资源,采用快捷方便的网络教育方式,实现了教育资源最大化,为学员提供了不同层次的学习服务;学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通过快捷的信息通道开展真正的个性化学习,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的同时,提高了学员学习的效率。

最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提供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平台,为知识学习、实践操作和能力培养提供了巨大的方便,学员可以将在岗位中随时发现的问题及时地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达到信息和方法之间的互通有无;并且,学员可以将所学的知识、技能马上用于实践,加快了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转换,提高了学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习的效果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检验。另外,职业生涯占到人生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阶段,所以,立足岗位,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岗位素质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终身教育思想是完全一致的。据调查,“社会用人单位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毕业生质量总体评价为85.67分”,“社会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生质量好的和比较好的占调查人数的92.00%,一般的占6.09%,差的和比较差的占1.90%”。[4]由此可见,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实施岗位素质教育是行之有效的,以岗位素质教育为导向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岗位素质教育为导向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策略

1.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树立素质教育理念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越来越高,新技术和新科技成果的应用,对在岗人员的知识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逼迫在岗人员不断地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岗位素质,才能够顺应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做好本职工作。于是,广大在岗人员都有了学习的需求和愿望。如前所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先进教育手段为在岗人员的分散学习、个性化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优势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形式要服务于内容,因此,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能否达到满足在岗人员学习需求、满足岗位知识素养的要求效果呢?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从事现代远程教育的教育机构从岗位需求出发,通过深入实际的调查,做到“想学员之所想,急学员之所急”,并且要深入研究学科发展规律和社会需求方向,尽可能地为广大学员提供既有时代前瞻性又及时有效的教育资源,来满足学员学习的需要,顺应社会的需求,达到教育效果最大化、学员利益最大化。充分发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诸多优势,从领导、教师、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到接受远程开放教育的每一个学员,都要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理念,以岗位需求、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学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目标,转变传统教育的“应试教育”和“知识教育”思维,树立“能力教育”、“终身教育”、“个性教育”思想,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学员的“个性化学习”特征,重视对学员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员实践能力的提升、鼓励学员创新精神、强化学员的创新能力。提高学员的信息素养,在教育信息化的条件下,变阶段性学习为终身性学习,以网络资源为依托不断完善知识体系,及时更新知识储备,从而站在专业、行业的前沿。

2.实现岗位与专业对接,构建系统的素质教育模式

所谓的岗位与专业对接,实质上是对教育行政部门实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育机构以及用人单位提出的要求,促使学校与单位、教育机构与学员之间深入沟通,了解学员的现实需要和行业发展及岗位要求,通过对学员岗位需求和专业学科规律的科学分析,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专业设置(包括知识体系、技能要求、培养目标等),尽量做到为有学习需求者“量身定做”,既有时代前瞻性,又不脱离实际需要,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方便快捷地得到知识、技能等,岗位素质得到最快提高,从而提高学员参加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有效的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有完备的系统支撑,在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要从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建设、教学过程、教学评估、教学实践等各方面入手,着力构建体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特点、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模式。从专业的设置上讲,要与时俱进,针对岗位需求和知识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制定培养目标;围绕学员的自主学习,变“教”材为“学”材,搞好教材建设;在教学的全过程渗透素质教育理念,潜移默化地进行素质教育;加强对教学评估中素质教育的比重,以评促建,实现教学评价多元化,以教学效果在实践中的检验为最终考核目标;切实有效地做好教学实践活动,以岗位为实践基地,随时随地将知识在实践中转化为能力,不断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创造性地做好岗位工作。利用岗位优势,充分发挥单位党群组织的优势,由学校和单位共同组织,引入岗位素质竞争机制,通过岗位技能大赛、专业知识竞赛,不同岗位之间的学习交流活动等方式,提高学员对学习的积极性,以更为直观的方式检验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效果,并以此推动学员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等方面的教育,使得学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素质教育的开放性篇2

关键字:开放教育、教育质量、成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伴随着我国开放教育30多年的发展,从利用广播电视技术的第二代远程教育,直至今天利用卫星通信技术及网络技术手段的第三代远程教育,可谓是成绩斐然。然而,随着电大开放教育的快速发展,其教学质量问题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教与学的时空分离,使得电大远程教育在教育质量管理与控制上,变得更加复杂。

本文分析了电大开放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剖析了电大的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了改善与提高电大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2电大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几个影响要素

电大开放教育的质量控制体系通常分成四个子系统,即学生子系统、课程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后勤子系统。以此分析影响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因素,大致包括:与学生有关的要素(主要包括学习者、学习过程、学习支持服务)、与课程有关的要素(主要包括课程体系、学习资源)、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管理要素、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后勤要素。因为开放教育中,作为主体的教师,除设计、制作学习材料,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外,还要对开放教育的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因此,教师对开放教育的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究其根本,影响电大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要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学习态度与方式对电大开放教育质量的影响。

生源是学校进行教学的受用者,它的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系统的教育质量。电大开放接纳所有有学习意愿的人的教育理念,使得许多没有能够上大学的人有了学习的机会。但与普通高校教育相比,电大开放教育的生源质量总体较差,且良莠不齐。因此,毕业生质量的好坏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质量。一方面,电大倾向于是在职成人的职业教育,他们学习目的明确、自制力较强、理解能力也较强,这样不仅有助于形成恒定的学习动力,还有助于排除干扰,稳定学习情绪;更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另一方面,远程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不纯,也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质量有负面影响的因素。开放教育的学习不仅需要个体不断积极地努力,它还要求学习者具有集中注意、坚持不懈以及对挫折的忍受性等良好品质。大多数的远程学习者都是成年人,他们绝大多数考虑问题非常实际,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拿文凭。在这种外在动机的驱动下,就会出现学习者不重过程,只重结果的现象,即能否通过考试,拿到文凭。自然而然,学习者也就很难真正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二是自主学习能力差。

(2)课程设计与课程资源对电大开放教育质量的影响。

在开放教育中,课程体系的设置比较注重设计和开发适应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它是师生交流的纽带和学生自学的依据,对开放教育的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程体系包括广义的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和狭义的单科课程内容体系。课程体系的设置既要按教育对象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也要按其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它设置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课程设置科学性,决定着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偏离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最终就会降低教学质量。因此,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认真研究课程设置。就每一门课程来说,影响其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如课程内容、结构以及课程的教学设计方式、方法等。一个高质量的课程不但要正确地反映学科的纵向演进,也要注意到学科之间的横向关联,而且要在教学内容中引进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使之具有时代性;要结合实际,使教学内容体现出应用性。此外,学习资源也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学生和教师在时空上相对分离,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学代替了传统的课堂面授,因此,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就是一种院校组织的基于资源的教与学的过程。建设高质量的、适合学习者需要的学习资源是远程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2]。

(3)管理模式与管理水平对电大开放教育质量的影响。

教学管理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服务的,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质量控制的中心内容,更是教学质量的保障。而开放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发送、平时作业批改评价与返、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有效运行、考试的组织实施等,都要靠教育管理来保证。因此,教学管理是否有效、有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当然也就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管理体系,既表现了对传统面授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的继承性,更突出表现了教学管理体系的拓展和创新。我国电大开放教育从宏观到微观的管理体系在此框架下的运行,无疑将会影响其质量。

(4)后勤保障与教师素质对电大开放教育质量的影响。

电大开放教育的后勤保障主要是指学习支持服务的跟进和管理。电大开放教育后勤服务的质量是电大开放教育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3]。同时教师也是保证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开放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参与到学生子系统中,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服务;也要参与到课程子系统中,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程材料;教师还要参与到管理中去,及时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选择课程,制订个人学习计划,参与学生的学习研究和作业考评。所以说,教师的质量直接影响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质量。

3提高电大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几点意见

基于上述影响我国电大开放教育质量的因素,在新的时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我国电大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

(1)电大开放教育要根据社会人才培养需求和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需求、学习特点,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逐步建立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多元质量观。以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满意为导向,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升学生文化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设计和职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建设人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系统建设,完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提高学习资源质量,改进教学支持服务。

(2)抓好教学常规是维护教学正常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要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排除各种干扰,保证教学常规工作正常运行。要把教学过程作为由多个教学和教学管理环节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加强课程建设及教学全过程设计、指导、管理和监控,真正落实教学环节,尤其要狠抓毕业实践教学和课程实践教学的落实。开展教学检查、教学督导、教学评估工作,研究常规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并逐步形成长效机制,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落到实处。

(3)要强化招生过程的规范管理,重视招生环节对教学质量的影响。认真做好对教学点办学条件和资格的审核,确保教学点的招生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和办学层次与其实际办学条件、办学能力和水平相适应。加强对教学点招生宣传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招生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可靠性。严格按照各专业教学实施方案的规定进行学生入学资格审核工作,确保生源质量。落实学生入学水平测试并加强测试结果的分析、反馈、利用情况,使入学测试能够起到择优录取、为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提供依据、为组织教学与分类指导学生提供参考的作用。

(4)要优化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专科专业课程体系要以提升岗位胜任能力为目标,兼顾学生续读本科的需要;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要以提升职业发展能力为目标,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按照课程性质、功能和目标对课程体系进行模块化设计,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加大技能类课程、职业类相关课程以及实践性课程的比例,加大选修课程的比例,增强课程体系的弹性、适应性与开放性。开设适应学生在职业余学习需要的小学分课程、反应学科发展前沿和岗位技能发展趋势的讲座类课程以及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和生活品质的通识课程。

(5)要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探索以形成性考核为主,终结性评价与社会及用人单位评价相结合的测评模式。开展测评内容改革,根据教学要求、社会实际需求和成人在职学生的特点设计测评内容,引入社会调查、案例分析、工作问题解决方案、实际操作和技术应用等应用性成果作为评价内容。加强学习过程的监控,将学生学习过程作为课程考核内容。注重网络技术在测评中的应用,加快形成性测评系统与网上测评系统的应用和推广。

4小结

电大开放教育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是一种重要的成人教育方式。虽然在电大开放教育教学质量中存在着不足,但是随着电大开放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完善,电大开放教育必将继续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人才,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飞.提高教学质量是办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前提[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2):2-4.

素质教育的开放性篇3

abstract:theoccupationcollegeisabasefordevelopinghigh-qualityandskilledtalents.Formeetingtherequirementforskilledandprofessionaltalents,vocationaleducationmustorienttooccupationaldemand,takesthetrainingofstudents'occupationalabilityasobjective,fromeducationidea,courseoffered,teachingmethod,evaluationmechanismofteachingeffect,deepensthereformofeducation.

关键词:职业院校;职业教育;教育理念

Keywords:vocationalcollege;vocationaleducation;educationalideas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4-0288-02

0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早在1994年汉城召开的第二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提出“各国必须改革其现行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灵活性,提高创新和生产能力。”“职业教育体系应是开放的,柔性的,并且是以人为本的。除传授某种岗位知识和技能外,必须为青年人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做好更适用的准备。”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该决定对素质教育的涵义作了明确界定,即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素质教育具有的基本特征为:一是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是以促进每一位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二是从人的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三是从人的共性和差异性特点考虑,促使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技能素质和社会素质等的教育。

那么,职业院校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职业教育体系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开放化、柔性化呢?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因此,具有开拓创新的开放型教师至关重要。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是学校具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为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手段的实施,都要通过教师来完成。教师的教育理念是指导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是教育改革的首要问题,因为观念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动,它是教育行为的先导,也是教师行动的灵魂,一切先进的教育教学改革都必须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职业院校的教师必须转变以往的以学科为基础的理论知识传授型教育观念,树立起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目标的职业人才培养观念,实现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1职业院校呼唤教师具有开放的教育理念

职业教育是一种以传授职业技能及与该技能有关的科学知识为主的专门教育,它既不同于普通中学教育,又不同于大学教育。因此职业院校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人才观。专家们认为,社会人才有: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创造性得到培养,身心得到了发展,学会了求知,学会了做事,学会了做人,当步入社会后能成为一个具备“四有”条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某一岗位上的合格劳动者,那么,他就是一个人才。

其次,要创建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教育改革与发展主要任务确定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职业院校实施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强调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相互合作,把构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在育人对象上,着眼全体学生的培养;在育人目标上,以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合作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教育教学内容上,重视德、智、体、美和劳动技能教育,尤其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主体参与,重视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重视课堂教学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组织指导,实施开放式教学,发挥科技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

其三,要注重创造精神的培养。“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造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教育学先辈陶行知先生认为“因循之害,既定以自误,复足以误人,更足以误国。”教育是知识创新的基地,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创新是素质教育的重心,这个观点必须根植于每一位教师心目。作为教师,必须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去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四,要确立德育的核心地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主题可以概括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21世纪教育报告强调,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的是要会做人。职业教育就应该把学生培养成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职业技能和开拓能力的人,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人。

2职业院校呼唤实施开放式教学

创新需要开放,开放也是一种创新,我国职业教育长期以来以教材、教参为蓝本,以考试成绩评定学生的优良等次和教师的教学质量,这种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课堂教育,轻家庭、社会和实践教育的封闭刻板的“应试教育”,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发展。实际上学校学到的大多数知识在踏入社会后基本无用,受到的能力训练也远远不够。学生们反映:内容太陈旧,教学满堂灌,考试凭死记,论文走过场。因此职业教育更呼唤教师突破教材、教参和教案的束缚,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发挥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实行开放式教学。如根据专业或课程特点设计模拟场境式教学;倡导教育民主、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利用生产、实习基地使学生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同步进行,直接在实践中升华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提高技能的现场教学。在教学环节上,呼唤实行教学主题开放,即集体研究主题、学生建议和选择主题;教案开放,即集体说课、备课、评课;课题开放,即教师可选择各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惯,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用社会发展的技能。从而使职业院校毕业生在人生的任何发展阶段,都能在可能出现的各种社会和技术变革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职业院校呼唤教师具有开放式教学能力

传统观念认为“只要有知识就可以当老师”,常以“一桶水换一碗水”形容教学关系。但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教师并非仅仅是程序的掌握者,而是一个对内容与阐述原理了如指掌的人,而且应被视为“终身教学的学生”和“在不断的社会环境中处理复杂、相互作用的可变因素的决策者。”

首先,教师必须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它包括:学科内容知识,学科前沿动态,课程知识,一般教法及学科教法知识,学生及其特性知识,教育脉络知识,教育目的、目标、价值、哲学及历史渊源知识,以及教学得以发生的社会和政治背景知识。

第二,教师必须掌握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它包括:教学设计技能,教学媒体使用技能,课堂教学技能,组织和指导学科开放式教育教学活动技能,教学研究技能,专业操作技能等。

第三,教师必须具有主动摄取新知识,实现终身发展的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那种“一旦成为教师就可终生无忧”的思想已经跟不上现代社会的要求,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自身必须不断充电,主动摄取新的学科知识,掌握新的教学手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第四,教师必须具备更崇高的职业道德。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发展进行具体的教育指导,优化学生的思想行为,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做人教育、合作精神教育、奋斗精神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都需要教师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教师知识的积累,教育教学技能的掌握与提高,也有赖于教师的职业道德。

4职业院校要为教师创设开放的条件

素质教育的开放性篇4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素质教育;实施策略

素质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初中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初中生身心发展都处于积极活跃的阶段,素质教育的实施对学生素质的提升,学生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怎样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切实做好素质教育,打破传统教育的教育模式,解决素质教育发展的难题与困境,是当前教育最为重视的教育内容之一。

1素质教育概论

1.1素质教育的含义: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1]。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有助于改变“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以成绩作为评价标准的不科学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1.2素质教育的特点

1.2.1主体性: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教会学生学习,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也要关注学生缺点和短处,要客观的对学生进行评价,认识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具有的不同价值。

1.2.2全面性:全面性是与应试教育的这种“片面性”相对立而言的。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发展。素质教育既不是升学做准备,也不是为就业做准备,而是为人生做准备,因此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1.2.3开放性:这一点是从素质教育的空间和教育渠道来讲的,素质教育不再局限于校内、课内和课本,具有开放性。素质教育的开放性,要求拓宽原有的教育教学空间,真正建立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要求拓宽原有的教育途径,建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2初中素质教育中的问题与缺陷

2.1教学观念缺乏创新: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当前素质教育的观念还是十分陈旧,缺乏创新,阻碍了素质教育的进展[2]。首先,大部分初中教师还在坚持灌输式教育方式,教师为主导,没有更新教学观念,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还是把知识点的教学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缺乏外延,知识面狭窄。同时,与学生的互动也不够,就是了学生讨论,合作的重要性,只注重学生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此外,学校也忽视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学生的重要作用,教育观念比较保守,没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开放性的教育环境。

2.2教学模式单调落后:落后的教学模式也是初中素质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首先,教学内容上,由于教师把教学重点都放在了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上,教学内容多是围绕考试展开的,单调狭隘,一切与考试无关的教学内容都不予展开,对于体育,音乐,美术,劳动等课程根本不重视,甚至不学习,这样学生长期处于文化知识的枯燥学习中,根本无法做到全面发展。其次,教学方法上,教师没有做到教学方法的创新,还是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没有认识到,讨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对于教与学习的重要作用。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没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个人能力与素质的提升。

3初中素质教育实施的策略

3.1更新教育观念:只有教育观念从根本上改变,才能够真正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首先要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其次,要改变以教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思想,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的创造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2改变教学模式: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而综合素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不断改变教学模式。首先,要改变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特点,采取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同时要加强多媒体教学,有效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其次,要根据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与学习需要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拓宽知识面,增加课外知识量,重视对各方面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出促进学生真正进步。

3.3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素质:学校要加强与社会,学生家庭的联系,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学习环境,同时,学校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制定完善、科学、开放的管理制度,改变校风校纪,建立一个和谐、轻松、积极向上的学校环境,为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空间。此外,要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强化教师素养,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4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素质教育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教育发展的需要。[3]素质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因此,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不断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策略,突破各种障碍,真正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作者:李生虎单位:甘肃文县梨坪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张爱春.普通初中素质教育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素质教育的开放性篇5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素质教育;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25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9-0173-02

高校素质教育是以全面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因其适应高等教育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综合型人才的大力需求,近年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信息化对人类活动各个领域的有力冲击,高校素质教育也发生着深刻的信息化变革,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与挑战。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素质教育,创新素质教育发展思路,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提高素质教育效率的正确选择。

一、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中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它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被广泛使用,二是信息技术对教育各个环节如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的深刻影响。也就是说,教育信息化既有“技术”方面的属性,同时也兼具“教育”方面的属性,是信息化技术与教育的有机融合。

(一)教育信息化的技术属性特点

教育信息化要求教育过程中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从技术属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包括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网络化可以实现信息资源、数据资源、知识资源等的共享,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用户之间可以互通有无,进行自由交流,使交际活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多媒体化以数字技术为基础,把处理多种媒体信息的技术集成在一起,具有很强的交互性特点,为人机互动提供了如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全新的交际手段。智能化可以增强教学设备的精密性和可靠性,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这些特征的集中决定了教育信息技术的多功能性与复杂性。

(二)教育信息化的教育属性特点

从教育属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共享性与交互性。开放性是指教育突破传统的封闭环境,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了学校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垄断地位,构建起社会化、立体化和自主化的教育体系。共享性是利用网络、通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使得教育思想、教育资源、人才资源等可以在不同用户之间自由交流,实现共享,解决了单个用户教育资源贫乏,难以得到补给的问题。交互性最直接的体现形式就是人机互动,以及通过信息技术设备进行的人人互动,这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也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多向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教育信息化对高校素质教育的影响

信息化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教育信息化是一把双刃剑,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素质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教育信息化为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机遇

首先,教育信息化为高校素质教育开辟了全新的空间。信息技术使传统教育的封闭环境变得开放,使教育不再受时空的限制,构建起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环境。例如,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开设网络课程、创建虚拟课堂,实现远程教育,还可以使高校与外界互换有益资源、进行联合办学等等。另外,教育信息化共享性特征提高了信息交流的自由化和时效性,实现资源共享,既解决了素质教育中遇到的人才、设备、资金等困难,也大大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

其次,教育信息化丰富了高校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传统的教育,书本是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师是知识传播的主要渠道。这就决定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网络、多媒体等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开放性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高校教育者提供了获取资源的便利条件。教师可利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渠道于一体的立体化教育手段,构建学导式、案例式、趣味式、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从而极大地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的教学效果。

再次,教育信息化创新了高校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信息时代,以信息技术为平台的高校教育模式正在形成,大学生知识来源渠道通过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被无限拓宽,形成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的新格局,教师的角色也由主体变为主导,在教学中发挥指导者的作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被突出了,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学习,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教师因材施教的双重需要。

(二)教育信息化给高校素质教育带来挑战

首先,对大学生价值观和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网络信息技术赋予的海量资源良莠不齐,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对新鲜事物好奇心的驱使让其容易失去鉴别良莠的能力。接触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都会产生很大的冲击,严重妨碍了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法纪素质等培养的成效,从而使素质教育事倍功半。

同时,教育信息化对高校素质教育的传统理念和教育方法提出了挑战。信息化教育构建的开放式教育环境为大学生接受多元思想提供了便利,因此,教师灌输的传统思想不再具有唯一性,师生平等的交流、学生质疑的权利、教师思维的引导取代了以往教师单方面的权威和灌输,有力冲击了传统的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因此,素质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必修科目。

三、教育信息化环境中高校素质教育发展的新途径

教育信息化为高校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思路,以现代化信息技术服务素质教育为核心,开辟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新途径。

(一)健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教学体系

高校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而大量事实表明,要想实现目标,取得实效,仅仅依靠高校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素质教育是一个社会性的事业,由高校、家庭和社会共同作业才能完成。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多面教育资源,创设一种富含多元文化的多层次、立体式教育环境,开放共享学习资源。而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现代化教学体系正契合了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现代化教学体系包含各种丰富的信息资源,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和交互性的特征,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特点自主选择学习资料,把握学习进程,发挥思维潜能;另一方面,高校也可以汇集整合有用的信息资源,创设开放多元的教育环境,并结合当前社会和网络环境中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创新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教育模式。现代化教学体系还可以将高校、家庭和社会有机结合,三者之间可通过虚拟平台进行自由、快捷的交流,大大拓宽了高校素质教育的环境空间,提高了素质教育的成效。

(二)全面培养高校素质教育工作者的信息化素养

信息化教育是高校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信息化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究竟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很大程度上由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素养所决定。所谓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是指其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其核心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整合。这对高校教师提出了双重要求,既要能熟练掌握和操作现代化信息技术,同时也要能够将信息技术有效运用到教学工作之中,最大化地创新和改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目前,高校教师信息化素养普遍不高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素质教育信息化的深度和广度,这种局面的改变需要依靠高校及教师的共同努力。高校要建立健全教师信息化素质培养机制,从信息化教育理念的树立,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手段应用能力的训练等,全面更新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结构,建设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的师资队伍,将其打造成为适应现代化素质教育的执行者。而高校教师本身也要进行积极的努力,适应教育信息化潮流的需求,转变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积极探索有利于大学生各方面素质培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三)不断完善高校综合性信息化服务体系

教育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校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教学工作,而是以信息化教学为核心,以信息化服务体系为保障的综合性工程。信息化素质教育教学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需要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信息服务体系作为保障,提供教学管理、评价评估、后勤服务、新闻宣传、社会指导、心理咨询、校园论坛等多元化服务,为大学生搭建一个便利化的“自选超市”,使之可以根据不同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产品”,从而由被动地接受信息转化为主动寻求帮助,创造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提高素质教育的时效性。

结语

教育信息化为高校素质教育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多元化、立体式发展环境,为大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给高校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探索新思路,运用新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拓素质教育的新途径,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建磊.信息教育中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J].中国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7).

[2]康宁.网络化与大学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0,(1).

素质教育的开放性篇6

一、要立足整体设计语文教学目标学校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又从属于社会大系统,这就决定了学校的各科教学必须受社会大系统的制约,即在学科教育目标上必须服务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基于这种理性认识,我们必须从教“语”教“文”的狭小天地里走出来,从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特点出发,以教育方针为依据,以21世纪的人才需求为目标,制定语文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必须以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方面(包括理想、道德、学习习惯、心理品质等),学生知识素质培养方面(包括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知识与教材外的语文知识等)和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方面(包括语文能力、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等)加以考虑,立足于整体设计,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才。

二、要立足整体优化,对教学各因素进行全方位改革语文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构成人的文化环境的重要因素。以人的发展来说,语文教育无疑是居于首位的,不但出于参加社会交际的需要,而且还因为语文素质的提高是人的整个文化素质提高的基础。开放性语文教学,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时展的信息与实践应用三者相结合,构成完美的教学内容体系,加上它强调整体性、各学科之间的融合性,给我们创造了一个特殊的育人优势。因此,要进行全方位的语文教学改革,必须立足整体优化教学各因素:

①切实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②教师要努力提高文化素质和理论素质,因为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③教材是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载体。优化教材因素,必须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作适当调整,如增加一些古诗、科学小品文和举办文学讲座等。同时,要开展大量的教师指导下的课外阅读。

④由于开放性教学的灵活可动性,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注重创造性和艺术性,做到因地、因人而异,发扬教学民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⑤要倡导家庭文化活动,鼓励家庭文化建设,用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家风和家庭教育熏陶孩子,这对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素质教育的开放性篇7

开放阅读是教学的目的。课改之前的“封闭性”阅读教学的缺点有:浅习课文,读得较少,背得更少;着重教,忽视学;重分析,轻领会;体现阅读的中心不详。

一、新时期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1.加大情感熏陶力度

发展学生个性特长,这是教学努力的方向。语文课程总目标提到:要培养爱国感情,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还要尊重多样文化。这就说,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要加大学生个人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感情,尊重多样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多种民族的情感内涵,营造学生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开拓文学鉴赏领域

开放阅读教学,继承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为目的的传统,又要开拓文学鉴赏领域。教学上不能够再以课本为本,应该以课本为主干,以学生见解为枝叶。允许和鼓励学生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见解。总目标第二条提到: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中华文化之博大,任何一种课本都只能精选极少的一部分来介绍,单靠课本去体会它,是很困难的。同样,不管是哪种文化现象,资料中的见解都是因人而异的,要让学生知道,只能拿来作为参考,拿来启发个人思维。教师本身更要知道,拿别人的见解强加于别人,在开放型的教学中是吃不香的。

3.培养人文批判精神

开放阅读教学以汲取科学知识为目的,着意构建的理念是:以自主性为目标,培养批判能力,形思想。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精神,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定论,又不能迷信定论,要带着批判的眼光来引导学生学习,体现教的自主性和学的自主性。这样,主体的人文主义气息才能体现出来,阅读教学才能血肉丰满。

二、创设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环境

1.教育观念普遍更新是教育形式开放的基本条件

当前,教育界对国内和国际教育现状作了深刻的设想。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应试教育的观念逐渐被素质教育观念所替代。观念更新了,教育形式肯定丰富多彩,争奇斗艳。

2.考试形式大胆创新是教育内容强劲的根本因素

难、偏、繁的考试形式只能引起剧烈的应试教育活动,不可能带来充满生机的素质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活动必须在考试形式的大胆创新的前提下产生。现在的语文考试已经意识到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写作能力等,最重要的是语言交际能力。消除僵化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实现,应用性的、创造性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出现。这正是我们的教育阵容向素质方向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3.评价标准多元并进是教育根系(基础)发达的必要保证

素质教育的开放性篇8

【关键词】开放型阅读;教学目的;教学环境;教学实践

一、开放型阅读教学的目的

针对“封闭性”阅读教学的缺点:浅习课文,读得较少,背得更少;着重教,忽视学;重分析,轻领会;极少体现中心,平均使用力量。面对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必须构建新的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明确新时期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开放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呢?

1、努力创建情感熏陶氛围

强化民族情感,发展学生个性,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一条提到:要培养爱国感情,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还要尊重多样文化。这就说,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要加大学生个人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感情,尊重多样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多种民族的情感内涵,营造学生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开拓文学鉴赏领域

开放型阅读教学,要超越“封闭性”的阅读教学,既要继承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为目的传统。又要开拓文学鉴赏领域。教学上不能够再“以本为本”、“以资料为资料”,应该以课本为主干,以资料为繁枝,以学生见解为茂叶。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见解。总目标第二条提到: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中华文化之博大,任何一种课本都只能精选极少的一部分来介绍,单靠课本去体会它,是很困难的。同样,不管是哪种文化现象,资料中的见解都是因人而异的,要让学生知道,只能拿来作为参考,拿来启发个人思维。教师本身更要知道,拿别人的见解强加于别人,在开放型的教学中是吃不香的。

3、培养人文批判精神

开放型阅读教学要努力改造“科学主义”教学念观:以博取科学知识为目的,着意构建“人文主义”理念:以自主性为目标,培养批判能力,形思想。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精神,但是不能再“以科学为本”了,而是要“以人为本”,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定论,又不能迷信定论,要带着批判的眼光来引导学生学习,体现教的自主性和学的自主性。这样,主体的人文主义气息才能体现出来。阅读教学才能血肉丰满。

4、练就语言表达技巧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让学生感悟到语言表达技巧的优劣与语言表达效果的好坏的密切关系,从而加强训练,达到总目标第八条“文从字顺”和第九条“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的要求,造就良好的表达能力。

二、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环境

任何事物的生存与发展都有其相适应的环境。当然,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也要有相适应的环境才行。实际教学中如何创建好的教学环境呢?

1、教育观念更新

教育观念普遍更新是教育奇葩(形式)竞放的基本条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批有识之士从国外带回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向国内广泛宣传。同时,教育界对国内教育现状作了深刻的设想。因此,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应试教育的观念逐渐被素质教育观念所替代。观念更新了,教育形式肯定丰富多彩,争奇斗艳。

2、考试形式创新

考试形式大胆创新是教育主干(内容)强劲的根本动因。繁、难、偏、僵的考试形式只能引起剧烈的应试教育活动,不可能带来充满生机的素质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活动必须在考试形式的大胆创新的前提下产生。现在的语文考试已经意识到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写作能力等,最重要的是语言交际能力。消除僵化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实现,应用性的创造性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出现。这正是我们的教育阵容向素质方向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3、评价标准多元

评价标准多元并进是教育根系(基础)发达的必要保证。毕竟,应试教育观念经过二十年的实践已经根深蒂固,一试定终身的经验已经深入人心。现在转向素质教育,打破原有的观念,只有素质教育这个口号是不行的,必须健全一系列公正、科学、的教学与考试评价标准,才能推进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长足发展。现在,经过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倡议,教学与考试的评价标准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已经逐步出现。这就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

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理论正确与否,关键的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的。现在的任务就是实践。如何实践?

1、克服保守的“圈养式”的阅读教学,开创开明的“放养式”的阅读教学,努力拓展阅读教学基地。

传统的保守的阅读教学特点是“圈养式”。教学内容控制在极其有限的篇目里,学生视野狭窄。尽管有课外的语文读本,但是认真读的学生并不多。这样很难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实行“放养式”。教学要在课本和语文读本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刊物、报纸来增加阅读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分析能力。“放养式”阅读教学法应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2、克服机械的“知识型”的阅读教学,开创互动的“智能型”的阅读教学,切实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传统的阅读教学普遍注重“知识型”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是机械的,教者设法把课文的知识系统交给学生。这才感到踏实。其实,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的对象具有创造性。开放型的阅读教学方式正是为了培养创造型的人才。阅读教学必须巧妙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思辨、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多向分析、放心解答,真心肯定学生的活动过程,实意预言学生的成功人生。这样,学生阅读的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鉴赏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训练和提高。

3、克服抽象的“理论性”的阅读教学,开创具体的“实践性”的阅读教学,充分挖掘语文学习潜能。

素质教育的开放性篇9

一、开放型阅读教学的目的

针对“封闭性”阅读教学的缺点:浅习课文,读得较少,背得更少;着重教,忽视学;重分析,轻领会;极少体现中心,平均使用力量。面对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必须构建新的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明确新时期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开放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呢?

1.努力创建情感熏陶氛围。

强化民族情感,发展学生个性,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一条提到:要培养爱国感情,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还要尊重多样文化。这就说,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要加大学生个人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感情,尊重多样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多种民族的情感内涵,营造学生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开拓文学鉴赏领域。

开放型阅读教学,要超越“封闭性”的阅读教学,既要继承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为目的传统。又要开拓文学鉴赏领域。教学上不能够再“以本为本”、“以资料为资料”,应该以课本为主干,以资料为繁枝,以学生见解为茂叶。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见解。总目标第二条提到: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中华文化之博大,任何一种课本都只能精选极少的一部分来介绍,单靠课本去体会它,是很困难的。同样,不管是哪种文化现象,资料中的见解都是因人而异的,要让学生知道,只能拿来作为参考,拿来启发个人思维。教师本身更要知道,拿别人的见解强加于别人,在开放型的教学中是吃不香的。

3.培养人文批判精神。

开放型阅读教学要努力改造“科学主义”教学念观:以博取科学知识为目的,着意构建“人文主义”理念:以自主性为目标,培养批判能力,形成人文思想。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精神,但是不能再“以科学为本”了,而是要“以人为本”,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定论,又不能迷信定论,要带着批判的眼光来引导学生学习,体现教的自主性和学的自主性。这样,主体的人文主义气息才能体现出来。阅读教学才能血肉丰满。

二、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环境

任何事物的生存与发展都有其相适应的环境。当然,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也要有相适应的环境才行。实际教学中如何创建好的教学环境呢?

1.教育观念更新。

教育观念普遍更新是教育奇葩(形式)竞放的基本条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批有识之士从国外带回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向国内广泛宣传。同时,教育界对国内教育现状作了深刻的设想。因此,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应试教育的观念逐渐被素质教育观念所替代。观念更新了,教育形式肯定丰富多彩,争奇斗艳。

2.考试形式创新。

考试形式大胆创新是教育主干(内容)强劲的根本动因。繁、难、偏、僵的考试形式只能引起剧烈的应试教育活动,不可能带来充满生机的素质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活动必须在考试形式的大胆创新的前提下产生。现在的语文考试已经意识到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写作能力等,最重要的是语言交际能力。消除僵化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实现,应用性的创造性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出现。这正是我们的教育阵容向素质方向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

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理论正确与否,关键的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的。现在的任务就是实践。如何实践?

1.克服保守的“圈养式”的阅读教学,开创开明的“放养式”的阅读教学,努力拓展阅读教学基地。

传统的保守的阅读教学特点是“圈养式”。教学内容控制在极其有限的篇目里,学生视野狭窄。尽管有课外的语文读本,但是认真读的学生并不多。这样很难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实行“放养式”。教学要在课本和语文读本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刊物、报纸来增加阅读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分析能力。“放养式”阅读教学法应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2.克服机械的“知识型”的阅读教学,开创互动的“智能型”的阅读教学,切实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素质教育的开放性篇10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路径

1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1.1认识不足,开放度不够

当前,人们对职业教育普遍存在认识误区,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以技术教学和实践为主的教育形式,其教育体系构建也应以此为主。这种看法,不仅没有认识到职业教育在人力资源培养、终身教育和劳动者就业观念转变中的作用,也没有客观认识职业教育的内涵,也必将影响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由于对职业教育的本质认识不够深入,许多职业教育学校在课程建设上始终以技术教育为主,在教学模式上则是封闭式传统教学模式,与中职学校、企业单位缺少交流与沟通,严重束缚了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和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1.2资金和师资力量不足

虽然进入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新时期后,我国决策层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高,但是政府用于职业教育的经费始终是数量有限。由于缺少教育资金,许多职业院校都无法引进先进教学设备,无法聘请到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教学实践活动也难以开展。由于缺少高素质的教师和先进教学设备,许多职业院校的教学科研机构和科研队伍建设也受到影响,职业教育教研状况相对滞后。由于缺少活动基金,学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却难以掌握专业技术的精髓,这对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和学生发展来说,都是不利的。

1.3发展空间狭窄

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对职业教育就存在偏见,认为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不足、学生素质低,认为职业学校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就业率和待遇也不高。此外,在职业院校毕业生择业、升学、报考等方面,还存在诸多政策性限制和歧视。这些,都助长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使得职业教育发展空间受限。许多职业学校在学生培养上,也是只关注学生技术培养,不重视学生职业素质、人文素养教育,也没有与高层次教育进行有效衔接,致使学生步入社会后缺少竞争力,缺少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发展空间过于狭窄。

2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路径

2.1提高对职业教育体系内涵的认识

现代职业教育是以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人才培养为主的系统性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构建上也要秉承“大教育”理念进行预构建。我国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素质提高的重要决定因素就是劳动者素质,职业教育恰恰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手段。构建兼具终身教育和立德树人功能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职业教育体系进行全面调整和补充,进一步增强它的现代性。这也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和决策层客观认识职业教育在社会进步和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正确判断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要关注和解决那些问题,并根据适应性要求确立职业教育体系的理念和框架。

2.2提高职业教育体系的开放度

开放性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最突出、最显著的特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开放、教育功能定位开放、教育层次开放、教育模式及区域发展开放等方面。但是,结合现实可知,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中的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衔接性都较差,我国职业教育体系还处于相对保守、封闭的发展状态。此外,整个职业教育体系对外都不够开放,它与企业的联系也不够紧密,因此它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就业和发展方面都后劲不足。现代职业教育的开放向要求职业教育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大力促进职业教育与高层次教育、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之间的融通性,实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内容与其他教育形式的相通,使职业教育更好地融入到教育体系中去,为职业人才接受继续教育和长期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2.3提高职业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

优化职业教育结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前提,是对职业教育进行科学定位,寻找和掌握创新职业教育体系的方法和对策。这就要求政府和职业教育院校尽快成立专业化的科研机构和科研队伍,针对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存在的问题、社会普遍关注的职业教育热点问题、职业教育研究和发展实践中存在的具有争议的焦点问题、职业教育科研中久未攻克的难点问题等进行深入研究,寻找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科研机构及工作人员则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学科专业建设、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职业教育发展改革来选题,从成功经验中寻找生长点,从现实问题中寻找突破点,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寻找切实可行的深化职业教育机制改革、结构优化的方法,以提高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水平,增强职业教育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2.4拓宽职业教育资金来源渠道

由上述可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建设、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举措,但是,投入不足始终是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要想解决职业教育发展资金不足问题,中央和政府要加大职业教育发展资金投入,适当增加职业教育投放资金,施行一系列积极的扶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让职业院校有足够的资金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购进先进的教学设备,聘请高素质的专业教师。此外,职业院校既要向政府争取更多的基建资金,还要提高自身融资能力,一方面大力推进特色专业、品牌课程建设,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通过“专业与产业对接”、“订单式人才培养”等,从企业方面争取更多的资金。一方面严格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加强特色人才培养,增强银行对学校的信任,争取银行职业教育贷款,以缓解发展中遇到的资金难题。

2.5通过资源整合拓宽发展空间

根深蒂固的学历崇拜思想,是限制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即便如此,职业教育也不可无视实用主义的理性立场,在“学历先决”的社会思维惯性里沦陷。相反,要想使职业教育获得普遍性的认同,职业教育要把握发展契机,加大与高层次教育、自身不同层次教育的衔接力度,整合各类资源,拓宽职业教育发展空间,提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高度。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牢记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理念,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努力方向,深化教育体系改革,创新中职、高职教育模式,发展中职、专科高职、本科高职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公四个层次的职业教育,走校企结合、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办学道路;依托企业加强办学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出更多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依托财政拨款强化师资配置,依托高等院校加强教师队伍培养,创新用人机制,不拘一格引进高素质教学人才,并要求广大教师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的职业理念,用爱心和耐心培养更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静.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J].东方企业文化,2012,2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