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调研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17:06

公共安全调研篇1

关键词:公共场所;公共安全;安全保障能力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城市公共场所安全保障能力调查研究――以河北省L市火车站为例

一、公共场所与公共安全

(一)公共场所及其特点。公共场所是供公众从事社会生活的各种场所的总称,是供公众进行工作、学习、经济、文化、社交、娱乐、体育、参观、医疗、卫生、休息、旅游和满足部分生活需求所使用的一切公共建筑物、场所及其设施的总称。

公共场所因其所承担的功能不同,存在方式具有很大的差异,在此仅以火车站为例介绍其特点。

1、人流量大。中国人口众多,人们长途出行大多会选择乘坐火车。尤其是近十几年来,乡城间的人口流动现象不断升温,对火车站的接待能力和安保能力构成了严重挑战。

2、具有时间或季节周期性。火车站的时间或季节周期性通常是和国家节假日相关联的,国家法定节假日期间,火车站所承载的人流量较大,属火灾、踩踏等意外事故高发期。此外,季节等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客流量。

3、建筑封闭,出口通道较多。售票室、候车室等候车站主要建筑虽然处于较封闭的室内,但通常设有多个安全通道,方便人们进出,除了可以有效缓解高峰时期的人流量外,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也可以保证群众的及时疏散。

(二)公共安全。所谓公共安全,是指社会和公民个人从事和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和交往所需要的稳定的外部环境和秩序。公共安全包含信息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公众出行安全等。

除了上述内容外,广义的公共安全主要涵盖以下四个方面:即自然灾害、生产事故、公共卫生和社会治安。公共场所安全保障能力的高低与公共场所对以上四类问题的防御程度息息相关。

二、L市火车站安全保障能力简述与评估

(二)调查结果与问题探究

1、问题分析。根据前面阐述的公共安全问题的覆盖范围,可以从自然灾害、生产事故、公共卫生及社会治安四个方面对L市火车站的安全保障能力进行分析研究。

(1)自然灾害。对L站的安全运行能够产生主要影响的有地震这一地质灾害以及近几年兴起的雾霾这一“城市气象”灾害。

L地区位于华北平原,附近基本无高山、火山等,因此火山爆发或者是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L地区出现的可能性很小,但L地区处于华北地震带上,再加上曾经发生过的1969年河北三河8.0级地震事件以及1976年河北唐山7.8级地震事件,可以判断该地震带比较活跃,因此需要对地震这一地质灾害加以防范。

另外,L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虽然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到火车的运行及火车站的日常营运,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火车站候车大厅的顶棚设计以及站台雨棚设计要不断完善。2014年8月份出现的石家庄站漏雨事件就是一个例子。

除此以外,由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与之相伴的日益严重的雾霾污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火车的按时运行以及火车站的正常运营,并且由于雾霾天气会诱发呼吸道疾病,这使得每天都拥有大量人流的候车大厅必然会出现疾病传播的现象。从性质上看,这其实属于人为造成的归咎于公共卫生的次生的公共安全问题。需要对其表(疾病传播)里(雾霾)进行共同治理。

(2)服务(设施)事故。由于火车站不存在生产性问题,因此将第二类公共安全问题改为服务(设施)事故。这一类问题主要指的就是由于火车站内部服务人员的服务内容、处理问题的相关程序出现问题或者是因为站内的一些公共设施出现故障而导致的安全性问题。比如说火车站内部电梯等设备出现故障而造成的对乘客的伤害。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方面是完全由火车站自身来控制的,一旦出现问题便于及时救治伤者和纠正问题,因此人民群众对这一方面发生安全性事故的担忧较少。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可能会发生由于相关服务或者设施存在不到位而出现的属于其他类型安全事故(公共卫生,社会治安)的事件。

(3)公共卫生。此类问题影响面最广且由于其产生原因复杂多样因而不易控制。火车站属于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每天都要接待大量的旅客,在空气不是十分畅通的情况下,极易发生病毒传播的现象。L站由于刚刚开通,车次不是特别多并且其内部十分宽敞,通风状况良好,另外站内卫生也注意时刻保持。因而疾病传播几率较小。

(4)社会治安。这类问题是当前火车站也是所有公共场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并且由于最近相关事件频繁发生,公共场所相继加强了各自的安全保障能力。2014年,我国公共交通场所安全事故频发,如,“3.1”昆明火车站暴恐案、“4.30”乌鲁木齐火车站恐怖袭击事件、“5.7”广州火车站持刀砍人事件等,这一系列发生在公共交通场所的恶性治安案件严重扰乱了人们的出行安全及正常的社会秩序。社会治安问题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社会治安包含的问题有很多,其中包括各种恐怖袭击事件、械斗、群体性的违法与抗法事件、交通拥堵现象、爆炸、纵火、投毒、抢劫、偷窃、踩踏等严重的扰乱社会秩序事件等。其中,踩踏事件算是一个特例,造成其发生的原因可能为公共场所的服务不到位,安全设施不齐全,也有可能是人们自发拥挤造成该事件,因而难以从原因上对其分类,但踩踏事件的发生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因而在这里将其归为社会治安一类。根据笔者对火车站周围人群的调查,发现80%左右的民众更关注社会治安类的事件,如火灾、盗窃、踩踏等。

2、调查结论。通过对L市火车站相关工作人员的走访以及对100名群众进行的问卷调查,针对以上四项问题得出了一个初步的结论:首先,群众最为关注的是社会治安方面的问题;相比较之下最不重视的是服务(设施)事故这一类;雾霾天气造成的公共卫生环境差也是火车站出行群众提及频率较高的问题。同样的,对于工作人员也是如此,问题表现大体上和群众基本一致,只是由于其工作主要负责服务群众和火车站内部的相关设施,因而在服务(设施)事故方面占的比重较大。

三、火车站公共安全问题应对措施

针对这一调查结果,可以发现火车站的服务人员和群众所关注的问题基本保持一致。社会治安及其他公共安全问题的解决顺序存在一致性会使得政府或者火车站针对其问题出台的相关政策和办法符合群众的内心想法,进而更便于实施运作工作。

针对以上调查反映出来的现象,根据“监控――信息传达――问题处理――反馈”的这一火车站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模式,可以认为工作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监控。火车站必须实行设备监控与人为监控相结合的监控模式,通过摄像头等仪器和工作人员以及警卫员的联合监督,准确判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由于火车站具有相当独立的各个功能空间,因而监控范围需要包括售票区域(注意购票队列),候车区域(注意候车大厅及站台的人口密集区),办公区域(注意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设备区域(注意安全设施状况)等几个方面。

(二)提高信息传达能力。火车站等公共场所发生安全事故在很多情况下是因为信息传达不到位,不及时导致的。警力以及相应的安全应援队伍虽然不像影视作品中表现的那样“姗姗来迟”,但其效率问题仍然让人们十分担忧。居住在廊坊本地的王先生表示火车站有时会存在找不到工作人员的现象,有什么问题想要咨询却找不到人,总不能去人口密集的售票口去问。当然,这并不算公共场所的安全事件,但是从平常的小事反映出的信息传达的效率问题却更令人担忧。这需要火车站内部增加服务人员配备的数量并且对其进行规范性培训,从而保证他们时刻坚守岗位,及时为民众排忧解难。

公共安全调研篇2

1.1发挥公安优势,组建专门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教学团队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如何有效发挥公安优势,组建专业教学团队,积极服务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是近年来我们研究和践行的一项重要课题。

(1)组建专业教学团队。治安管理学院依托多年来公安教学和管理中所积累的经验,积极发挥公安行业优势,围绕校园公共安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针对当前各级、各类学校校园公共安全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依据教师专业方向、学缘结构、学历结构与年龄结构等方面因素,抽调部门中青年骨干教师,按照“数量适当、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原则组建了专门的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教学团队。

(2)准确定位团队成员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在完成校园公共安全教育专业团队建设的基础上,根据校园公共安全教育中社会治安防范、学生法制教育、危机处置及应对、交通安全法规教育等几个实用课题,从团队教师承担的任务、校园公共安全教育的需要等因素,由治安管理学院统筹安排教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使以上几个领域的每一个方向都有人研究,每一个团队成员都有自己的研究专长的格局。

(3)努力提高团队成员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治安管理学院采取有计划地选送教师进修深造、督促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科研、调研等方式,做好教师的培养、培训和专业技能的更新,以不断适应校园公共安全教育的需求。通过近些年的建设和打造,治安管理学院形成了一支“数量适当、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教学团队。

1.2突出公安特色,开发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教学课程

近年来,治安管理学院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针对校园公共安全教育中要求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强化生存意志,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教育的要求,结合部门专业、课程设置基本情况以及师资队伍的优势,开发了《学生治安防范》(防盗篇、防抢篇、防骗篇、防伤害篇)、《发生火灾时我们该怎么办?》、《学生如何防止交通事故发生》、《危机来临我们如何应对?》、《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教育》和《学生法制教育》等系列校园公共安全教育课程。从这两年实施的情况来看,这些课程的开设受到了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欢迎,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3立足公安专长,研发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教学课件

针对校园公共安全教育工作的需要,治安管理学院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教学团队积极发挥在公安教育方面的优势,发挥公安专长,组织团队人员分组编写近10门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教学系列课件。从实施的情况来看,这些课件的开发对治安管理学院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教学的实施起到了极大的帮助。通过课件,充分创造出一个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生存教育教学环境,为教师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有效地突破校园公共安全教育的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同时,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大、中、小学不同系列的要求编制不同类型的课件,并且每年还要求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补充及更新课件的内容和案例等材料。通过专门课件的研发,确保了团队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教学的规范性及教学效果。

1.4发扬公安传统,有效开展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教学

高等学校三大职能之一是服务社会,有效发挥特长服务社会一直是我们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治安管理学院在做好服务公安机关工作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对行业外社会的服务,每年不同类型学校参加校园公共安全教育培训的学生人数都超过万人,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成效分析

自云南警官学院治安管理学院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教学团队开展校园公共安全教育创新模式研究以来,团队成员对各级、各类学校上万人开设了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以云南省某高校为例,2011年,该校保卫处在部分同学中进行了一次随机性校园公共安全调查,发出调查问卷1000份,有效收回922份,有效率达到92.2%。

以下是几个典型问题的统计:①你知道校园110报警电话吗?回答知道的有581份占63%,不知道的有304份占33%;②你会不会使用灭火器、消防栓?回答会的有148份占16%,基本会的有516份占56%;③你是否注意学校公共场所、学生公寓的安全出口?回答比较留心的有369份占40%,不太注意的有396份占43%;④你对学校近年来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的态度?认为非常有必要的有645份占70%,没有什么用的有129份占14%,可有可无的有129份占14%;⑤你认为是否需要就常见安全问题开展相应的应急培训、讲座?回答非常必要的有433份占47%,有一定重要性的有323份占35%。2011、2012年两年中,校园公共安全教育团队受该高校之邀,积极发挥公安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校园公共安全教育团队研究成果,在师生中开展了多场次的校园公共安全教育讲座和实践。2012年底为了检验校园公共安全教育的效果,该校又在同学中进行了一次随机校园公共安全调查,发出调查问卷300份,有效收回289份,有效率达到96.34%。

几个典型问题统计如下:①你知道校园110报警电话吗?回答知道的有211份占73%,不知道的有61份占21%;②你会不会使用灭火器、消防栓?回答会的有49份占17%,基本会的有191份占66%;③你是否注意学校公共场所、学生公寓的安全出口?回答比较留心的有124份占43%,不太注意的有130份占45%;④你对学校今年开展的安全教育年活动的态度。回答非常有必要的有205份占70.9%,没有什么用的有47份占16.3%,可有可无的有31份占10.7%。⑤你认为是否需要就常见安全问题开展相应的应急培训、讲座?回答非常必要的有142份占49%,有一定重要性的有98份占34%;⑥你对学校两年来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培训情况的态度?回答满意的有90份占31%,基本满意的有124份占43%,不太满意的有69份占24%。该高校以上两次问卷调查的方式是随机的,调查的内容也基本相同。从结果对比不难看出,师生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都有一定的提高,说明两年来的校园公共安全教育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这也充分说明这一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模式是有效的。这一安全教育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不仅有效发挥了高等院校服务社会职能,也使教师价值得到充分展示,同时还有效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3结论

1)校园公共安全教育课程有其特殊性,特别强调或重视针对性和实效性,尤其强调生存知识的学习、生存技能的掌握。这些技能的培养是普通德育教师所不能完成的,也不是每一个学校每年进行一次或二次灾害演习就能达到的,必须由专业人员开设专业课程或者讲座才能完成。

2)公安院校在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行业优势和公安特色。依据公安行业优势组建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教学团队、开发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教学课程、研发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教学课件和有效开展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教学是创新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模式的一种有益探索和实践。

公共安全调研篇3

又是一年开学季。本是重返校园的快乐时光,却因为“毒跑道”、“大学生遭诈骗抑郁而亡”等安全隐患让不少老师和学生家长的神经处于紧绷状态。“我最担心孩子在学校和同学相处不好而发生冲突。”孩子刚上小学的格智担忧地说道,“上个学期他就被班级里的一个同学欺负了。”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风险无处不在,且经常变化,面对如此多的风险,又该如何沉着应对呢?

“风险月历”将应急关口前移

令格智操心的不仅是孩子与同学相处的问题,还包括上下学的车流高峰、路边不卫生的小吃摊、遭遇坏人诈骗、流行疾病感染等等。“谁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即便上了保险,但这些问题一旦发生,受罪的还是孩子。”格智说道,“如果能防范于未然,把风险扼杀在摇篮里,那就好了。”

家长和老师担心的正是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研究的重点。学生冲突背后更大的风险是校园欺凌,2015年7月,研究中心与《法制日报》联合《“校园欺凌”风险亟待提高》一文。“校园欺凌”被定为中高级风险,纳入了社会风险评估体系。

面对“校园欺凌”,最重要的是加强意识,把主动开展风险预警和风险防治纳入日常工作中,建立常态化的校园安全风险体系,进行常态化的排查和预防。之后不久,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

其实,对“校园欺凌”的危机预警是“风险月历”的组成部分之一,“风险月历”是研究中心通过典型案例、季节特征、地域特征、法律制度等因素的梳理,形成一年12个月的高危、频发风险列表。学校在拿到“风险月历”后既可以根据其预警进行重点排查,通过应急工作的关口前移有针对性的开展危机防范,还可以凭此在恰当方式向家长、老师、学生精准预警信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北京市大兴区是最早引入“风险月历”的地区之一,从2011年9月实施以来,风险月历每月都会列出高危、中危和低危风险,而且每一项风险都会详细分析出风险构成因素。“这种科学化的校园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接地气、实用,弥补了学校安全教育在制度上的缺失。”大兴区教育委员会政保科科长迟海波说道。以1月份为例,就要着重防范由于气温低、空气流通性差、人体免疫力下降、人员集中、学生寒假外出走亲访友等因素可能导致的流行性疾病暴发。

“风险月历”也是“主动防、科学管、立体化”安全校园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体系还包括风险防范与应对指南、能力提升规划和标准流程三大部分,不仅强调迅速砍断连锁反应,提高现场处置的科学性,也要求强化人员的技能、风险意识和组织的风险文化,更要构造集成风险管理、应急管理、知识管理、绩效管理和关系管理的科学管理体系。“该体系运行这些年来,效果还是不错的。”迟海波说道,“我们基本做到了为我所用。”

在今年开学之际,研究中心还联合《中国教育报》了九大校园安全风险的预警清单,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校园设施问题致学生伤亡,其中包括毒跑道、新装修异味、老化设备等造成的危险伤害,建议在开学前要进行一次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防控可能发生的风险。

这些针对学校安全的风险预警都融入了今年8月28日由研究中心的《风险评估与危机预警报告2015-2016》蓝皮书中(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还进一步从综合环境、功能区安全和教育教学管理三大方面对学校的社会风险进行了预警。

社会风险是导致社会危机的风险源,除了学校,蓝皮书还对官员、企业、学校、医院、城管、公安、民政、民航、政府网站、银行保险证券业、媒体记者等11个行业进行了社会风险预警,每个行业都划分了三级风险指标。其中对官员的一级风险指标主要包括五大方面:“贪”,官员腐败;“渎”,官员渎职;“乱”,官员私生活混乱;“假”,官员作假;“冤”,官员被冤枉。对企业而言,则要注重产品、市场运营、内部管理、人员和企业社会责任五大方面的风险。

“每个行业的风险都有各自的特点,总体来看,有升有降。”研究中心主任唐钧分析道,“随着我国民主与法治化的不断进步,诸如等不理性、粗暴的行为确实在降;升是因为在转型期风险的新形态不断涌现。”

除了对11个行业进行社会风险预警外,蓝皮书还了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高发风险预警清单。对于社会风险,蓝皮书也有更宏观、更深刻的论述。

提炼需要高度重视的风险

风险是对未来危机发生可能性的认识,预测未来已是不易之事,进一步防范更是难上加难,非有一套严密的科学方法精耕细作不可。

“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危机管理的形势更加严峻,任务也趋多元,在危机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绩效管理、信任管理等手段,已是必然趋势。”唐钧分析道,“当前社会在倒逼地方政府去做风险管理,有关部门需要在常态下把制度、技术做好,在内部做好风险管控,提前规避风险,而不是出事后去灭火。如果不做,会危机频发,丑闻缠身。”

抱着这样的理念,从2008年起,研究中心就致力于形象危机管理方面的研究,并了多本著作,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莫过于省份“脏乱差危难”及官员“贪渎假色枉”的形象危机风险地图,这些都为蓝皮书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风险和形象危机最大的区别在于研究路径上。”唐钧强调。形象危机更多是由外而内的研究,通过对大量外部风险源的研究进而分析形象危机,不过这样的研究方法虽然覆盖面广,但精准度欠缺。因此,本次社会风险评估与危机预警蓝皮书既注重外部的风险源,也基于内部的风险周期性规律,强调内外结合,采取典型研究中的重点案例分析并结合行动研究法,进行案例分析、风险研判等科研工作,从而得出社会风险评估结果。而社会风险的实质是群众高不高兴、满不满意、答不答应的问题,由此确定了三大板块的重点内容:公共安全、公共服务和负面影响。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风险的研判是关键,怎么做?研究中心首先基于自己的风险典型案例库识别风险,再根据三大板块标准分类,最后参照安全生产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的标准结合风险可能产生的后果对风险定级。

风险研判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此,研究中心专门建立了一套数理模型进行数理分析,由此得出的结论非常具有说服力,比如最高危的风险是什么?“是公信力危机。”唐钧强调,“这是三块内容叠加产生的,现在虽然没有具体发生,但一定要防范。”

需要注意的是,典型研究方法有其自身的信度和效度偏差而导致的误差,为了减少误差,研究中心重点从两方面人手。首先,是对典型案例库的长期持续建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风险也在不断变化,案例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准确反映风险的变化,每年研究中心都会从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三大网站收录2000多个案例增加到案例库中。本次蓝皮书所用的案例就是来自于2015年全年和2016年第一季度“公共安全”、“公共服务”、“社会负面影响”三大风险典型案例库的共计2892个案例。

其次,蓝皮书还专门进行了误差分析,“我们会把误差来源说得很清楚。”唐钧强调,“实际上定量研究是一种形式,最终的价值在于危机预警清单和制度建议。”

正是基于这样的努力,唐钧对蓝皮书非常自信:“我们现在做得更深入,更能反映风险本质的规律和特点,也提出了更准确的风险点,把需要高度重视的风险点给提炼出来了。”

源头治理与全面治理

“当今社会,风险评估非常重要,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以风险治理体系现代化为基础的。”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张成福强调。蓝皮书指出,2015~2016年的社会风险总体上为低等级风险,风险指数为29.9分(总分100),其中社会负面影响风险、公共安全风险为中等级风险,公共服务风险为低等级风险;公共安全中的公共交通和公共消防安全风险为中等级风险,公共服务中的殡葬遇难题、安全服务保障不到位也为中等级风险,社会负面影响中的由房屋纠纷、医院纠纷、劳动保障纠纷可能引发的维权纠纷以及交通运输事故及相关谣言可能应答的社会恐慌为中等级风险。

整体把握社会风险,必须对其特征有清晰的认识,社会风险的最主要特征就是综合交互性。公共安全与公共服务的交互风险为极端行为,包括过度防卫,传播不实信息,加剧、扩大恐慌和造谣、传谣,制造恐慌等。公共安全与社会负面影响的交互风险为责任事故死伤。公共安全与其余两大板块交互的风险为查处责任与善后风险,这属于高等级风险源,主要是指责任事故发生后,官方对事故调查周期长、责任追究不到位、处理决定落实差、善后标准不一致等风险。

公共服务与公共安全的交互风险为权益受损致过激行为,主要涵盖居住、工作、就医、就学方面权益得不到保障而产生的极端行为或类似“极端行为”。公共服务与社会负面影响的交互风险为过度维权,其中高等级风险包括伤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冲击国家机关、聚众打砸和自杀自残。公共服务与其余两个板块交互的风险为政策执行与监管的失误,主要涉及民众的衣食、消费、看病、养老、殡葬五个生命阶段的重要环节。

社会负面影响与公共安全的交互风险为社会恐慌及过度防卫。社会负面影响与公共服务的交互风险为民众的维权纠纷,主要的纠纷类型包括居住环境、经济、劳动保障、房屋、医疗和学校六大类。社会负面影响与其他两大板块的交互风险为秩序失控及公信损毁,而这正是唐钧所强调的最高危的风险。

正是基于这样的研究与认识,蓝皮书列出了社会风险预警清单,强调要防控危机爆发。对公共安全列出了100种“非正常死法”的危机预警,其中涉及中等级风险的包括高速追尾死、山路坠车死、火灾跳楼死、烟花爆炸死等等。对公共服务列出了60个“不满意”的危机预警,其中涉及中等风险的包括殡葬服务收费、墓地定价违法违规、食品安全问题、个人隐私被泄露等等。对社会负面影响列出了70项“不高兴”的危机预警,其中涉及中等风险的包括房屋拆迁、医患纠纷、“号贩子”、企业欠薪等等。

曾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

面对如此一长串的危机预警清单,怎么做好风险控制呢?“风险控制主要靠上游和中游,2012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就下文要求全面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唐钧强调,“上游很重要,等火起来了再灭就来不及了,要全面监测风险,并进行深刻分析,科学把握其规律。”这也正是列出危机预警清单防微杜渐的目的所在。

公共安全调研篇4

[关键词]重大社会安全事件;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863(2013)04-0109-04

一、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分析

社会安全事件是突发公共事件的一个主要类型,一般是指在社会安全领域发生的,在客观上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与环境破坏,对公共安全、公共秩序与公共利益产生负面影响,并且会导致公众在心理上产生恐惧与不安全感的突发公共事件。但相较于其他类型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具有更为基础和核心的意义。社会安全是构成国家安全的一个原生要素和传统要素,也是社会公平正义和国家安全稳定的主要标示。国外对社会安全事件的研究可以溯及社会学中对“社会冲突”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德国社会学家达伦多夫从“应得权利”和“供给”失衡的角度论述了社会冲突的产生。StevenVago从社会因素角度提出了“家庭、人口、阶层、权力关系、教育、经济”五种社会冲突的领域[1],为学界研究社会安全事件的类型提供了一个新视角。RoddymcKinnon提出社会安全具有“预防性”(prevention)的特征,认为对社会安全的预防管理更能激发公民参与和社会活力。[2]由于社会安全领域的范围较为广泛,因此,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在现代社会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重大社会安全事件是社会领域发生的造成极其严重社会危害,并需要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的重大突发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等。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领域的重大突发事件也开始进入高发期。因此,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已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其核心是通过民主决策制定和选择有效的公共政策与应对方案,而要准确地掌握应对的效果则必须使用科学的绩效评估手段。

1.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政府绩效评估是责任型政府建设的要求。由于重大社会安全事件对公共安全、公共秩序与公共利益产生了严重影响,因而政府在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方面应承担直接和主要的责任。可以说,我国建立官员问责制的直接动因就是频繁发生的突发事件。[3]重大社会安全事件发生领域的公共性和影响程度的严重性决定了政府应该积极有效地提供应对突发事件的公共服务或公共产品。另外,政府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水平和能力凸显了现代责任型政府的本质内涵。基于以责任制为依托的责任型政府,既要体现“作为规则的制度”,更要体现“作为信念的制度”。[4]责任型政府在狭义上对政府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不良后果作出约束性的制度规定,在广义上或深层次上则更强调政府应对的能力和绩效,从而体现公共服务价值和政府公信力。

2.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政府绩效评估是绩效型政府建设的要求。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以结果导向、市场导向和公民参与为特征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推动了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英美等国将绩效评估引入政府管理的创新更是为公共管理改革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这突出地表现为政府绩效评估活动的制度化及其技术支持系统的规范化。政府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工作,如能引入政府绩效评估理论和技术,有利于评价政府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工作的效果,准确把握政府应对能力现状,从而为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提供依据,进而完善政府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责任机制。虽然我国政府在应对一些重大社会安全事件中积累了有益经验,但目前尚未建立起相应的绩效评估制度。因此,如何使用政府绩效评估理论和方法对进一步提升政府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绩效和能力已提出了挑战和新要求。

3.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政府绩效评估是政府民主决策的要求。社会安全具有“公共性”,政府无疑是这种特殊公共产品的主要提供者,其核心是通过公共决策制定和选择相关的公共政策与治理方案来解除威胁、规避风险、应对常态或非常态危机,并寻求治理危机的最优路径。虽然政策路径的创立不能解决公共行政中固有的全部问题,但它也意味着可能“从政治科学的观点创建一种对公共部门进行分析的新标准范式”。[5]政府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研究应建构在公共政策理论基础之上,重视包括对公共政策的决策过程、决策理性、决策标准、决策效能评估及其利益相关者的研究,这赋予了公共危机管理的科学性和现实可操作性。值得关注的是,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广泛参与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公共决策和对政府绩效开展评估,这不仅能使得公众获得相关信息,而且也彰显了政府管理的民主价值,更赋予了其合法性意义。通过有效的公民参与绩效评估不仅能提高政府应对危机的效果,而且有助于构建政府与公众的合作关系,推动民主型政府建设。

综上,提升政府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绩效和能力已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政府绩效评估研究,需要以责任型政府理论为基本依据、以政府绩效评估理论为方法工具、以民主决策理论为价值导向,重在探索建立一个较为科学完善的指标体系,并将政府责任机制建设与政府绩效评估相结合,以绩效评估促进政府责任机制建设和政府应对能力提升,最终建立一套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制度框架。

二、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政府绩效评估的模型设计

罗伯特·希斯将危机管理过程概括为“4R”模式,即缩减(Reduction)、预备(Readiness)、反应(Response)和恢复(Recovery)四个阶段。4R模式不仅表明危机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和功能活动,同时也规定了如何应对危机及各阶段的管理职能定位。胡税根等根据公共危机本身的性质,将公共危机事件总体上划分为预警期、爆发期、缓解期和善后期,并总结了危机分期的主要职能活动。[6]本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相关规定和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实践经验,把突发事件应对的过程划分为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阶段。基于责任型政府和民主型政府的理论,按照政府绩效评估的原则和方法,我们重点从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和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维度构建我国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政府绩效评估的框架模型,进而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设计(图1)。

1.关于多元化的评估主体结构。评估主体的多元化结构已成为绩效评估中的基本理念,绩效管理的360度评估技术为绩效评估主体的多元化构建提供了思路。由领导、专家、公民及专业评估单位等构成的多元评估主体为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提供了保证。需要指出的是,公民是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政府绩效评估最主要的主体。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公共性、社会性及严重性,决定着公民参与绩效评估能更有效地保障应急管理的“回应性”。同时,还需考虑提升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程度。从公民中心的视角来看,“主导型参与”无疑是政府绩效评估中公民参与的最高形态或模式。[7]但应该看到,基于理念和技术等因素,我国现阶段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领域和范围仍然是有限的。所以,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要完善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的多元化和强化绩效问责,必须要重视扩大公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2.关于绩效评估的方法。绩效评估方法主要是指绩效评估指标建构的方式和评估实施的技术。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政府绩效指标设计是绩效评估的关键组成部分,关系到绩效评估整体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由于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绩效评估的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指标体系建构的经验较少,定性指标的量化也较困难,评估数据收集也存在障碍。根据社会安全事件的性质及应对社会安全事件的规律和特点,并依据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在建构指标体系方面应考虑社会安全事件的生命周期和应对社会安全事件的过程,从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和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维度设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遵循4e原则,通过关键绩效指标法、利用专家法和层次分析法筛选所需要的指标。

3.关于绩效评估的内容。根据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特征和突发事件发生过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相关规定,按照可操作性原则,本文从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及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维度思考绩效评估的具体内容。(1)预防与应急准备维度。该维度主要考察政府危机预防意识和应急准备工作的充足性。预防与应急准备是重大社会安全事件政府应急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主要包括两方面工作:一是预防工作,通过进行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消除隐患;二是准备工作,包括应急预案准备、组织机构、人员准备、物质、技术保障准备等。(2)监测与预警维度。该维度主要考察政府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监测能力以及有效信息的准确性。政府在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爆发前和即将爆发时的工作主要包括:一是监测,主要通过对风险隐患的普查和监控来完成。普查就是全面掌握本行政区域、本行业和领域各类风险隐患情况。监控是对具有各类风险隐患地点或设施,实行长期监控和检查,及时排除风险隐患;二是预警,是指综合分析各类风险隐患信息,发现可能发生或即将发生的重大社会安全事件,并及时预警信息。(3)应急处置与救援维度。该维度主要考察政府在重大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的反应速度和具体救援措施的有效性。主要包括两方面工作:一是应急处置,要求政府在最短时间内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作出反应,同时对周边危险源、危险场所等加以有效控制,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二是应急救援,即政府组织协调各救援机构和救援队伍,对伤亡人员或处于危险情境的人员进行紧急救助,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4)事后恢复与重建维度。该维度主要考察政府组织开展事后恢复与重建工作的及时性和能力。主要包括三方面工作:一是恢复,妥善解决处置重大社会安全事件过程中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并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工作和社会秩序;二是调查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和完善现有的制度和机制,防止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三是奖惩,通过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救援过程及结果的评估,据此对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奖励或惩处。

4.关于评估结果的运用。绩效评估能够发现政府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和对评估结果的运用,进一步发挥优势,改进不足,克服短板,推动政府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工作的持续改进,建立并完善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政府应急管理制度。因此,为了达到激励并且改善政府工作的目的,同时提高政府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对危机管理的关注,就迫切需要探索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评估结果运用机制。同时,还要建立评估信息的沟通网络,把政府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绩效评估的结果尽快反馈给相关公众,特别是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利益相关者和大众媒体,使社会公众及时了解评估信息和政府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绩效,以便公众更好地进行监督。

三、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1.评估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非典”危机后,对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及其评估的研究开始成为我国学术界相关研究的一个新方向。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评估的内容和绩效指标设计的特征进行了研究。但从现有的文献梳理看,目前我国学者建立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主要集中在对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的评估,对于应对社会安全事件绩效评估的研究还较为匮乏。由此看来,应对社会安全事件绩效评估的系统研究就显得十分迫切。

根据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特征和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相关规定,本研究通过专家法初步构建了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包括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和事后恢复与重建4个维度,二级指标指向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基本目标,共计15个绩效指标(表1),三级指标涵盖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基本职责和工作任务,共计91个绩效指标。

2.评估指标的筛选

构建指标体系应遵循指标设计的概括性原则。要使指标体系能够全面而概括地反映评估对象,必须对第一轮91个指标进行筛选,提炼关键指标。本研究对指标筛选采用的是隶属度分析方法,即向相关研究和实务操作人员发放调查问卷,要求从91个绩效指标中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指标。其具体步骤如下:(1)采用Likert5级量表的标准形式,将指标体系设计成调查问卷;(2)向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要求调查对象对每一个指标的重要性进评分;(3)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计算每一项指标的平均得分,并根据其平均分进行排序;(4)根据指标的重要性排序,筛选出最重要的指标。

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政府绩效评估指标的筛选要求调研对象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代表性,本项研究调查问卷发放对象涵盖了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和政府公务人员。这一范围内的调查对象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对突发事件应对和政府绩效评估也有较高的认知能力,能保证结果的可靠性。本次调查对浙江大学干部培训班、浙大mpa研究生班采用随机抽样和整群调查方式,抽取6个班级,发放问卷220份,回收问卷190份,回收率为86.36%,有效问卷为181份,占回收问卷的95.26%。本研究的调查问卷采用Likert5级量表设计,要求调查对象根据认可的强度对各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打分。

3.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将各项绩效评估指标的平均分由高到低排序,选取隶属度超过0.60前50个指标,剔除了诸如预案更新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对可能的社会安全风险的减轻、对社会安全风险区域的监督与管理、社会安全救援技术的开发与更新、社会安全风险区数据库的完善、社会安全应急预案执行程度、恢复重建的各地区支援、应急救援中的表现突出人员的奖励等41个分值较低的指标,最终建立起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见表1)。

本文通过针对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政府绩效评估模型和指标体系的设计,探讨了在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过程中政府的职能定位和功能发挥问题,目的是推动责任型政府和高效型政府建设,并综合考虑如何促进政府应对能力平衡发展的问题,试图建立以预防、绩效和责任为核心的政府危机管理机制。当然,在实际操作层面上,要重视加强评估结果的应用、促进社会力量的参与、将政府责任机制建设与政府绩效评估有效结合,从而推动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政府应急管理制度的完善。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美]StevenVago.社会变迁[m].王晓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99.

StevenVago.SocialChange.trans.bywangXiaoLi.Beijing:pekingUniversitypress,2007.p99.

[2]RoddymcKinnon.promotingtheConceptofpreventioninSocialSecurity:issuesandChallengesfortheinternationalSocialSecurityassociation.internationalJournalofSocialwelfare,2010(19).

[3]张海波,童星.公共危机治理与问责制[J].政治学研究,2010(2).

ZhangHaibo,tongxing.publicCrisisGovernanceandaccountabilitySystem.CassJournalofpoliticalScience,2010(2).

[4]王星,李放.制度中的历史——制度变迁再思[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2).

wangXing,LiFang.Historyininstitution——RethinkingoninstitutionalChange.Comparisonofeconomic&SocialSystems,2011(2).

[5][英]简·埃里克·莱恩.公共部门:概念、模型与途径[m].谭功荣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306.

JaneericLane.thepublicSectorConcepts,modelsandapproaches.trans.bytanGongrongetal.Beijing:economicSciencepress,2004.p306.

[6]胡税根,余潇枫等.公共危机管理通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6-17.

HuShuigen,YuXiaofengetal.GeneralintroductiontopublicCrisismanagement.Hangzhou:ZhejiangUniversitypress,2009.pp16-17.

[7]周志忍.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我国的实践历程与前景[J].中国行政管理,2008(1).

公共安全调研篇5

关键词:标准化菜市场;公共场所;消防安全;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一、引言

公共场所在社会生活中承担重要角色,为公众购物、娱乐、教育、医疗等活动提供场地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公共场所具有公共性,因而公共场所人员来往繁杂,这就为公共安全尤其是公共场所消防安全提出了难题。一方面公共场所人员杂多、秩序欠缺,很容易发生恶性事件和意外事故且人员疏散存在困难;另一方面公共场所人财物涉及广泛,一旦遭遇严重消防事故,损失极大。上海市标准化菜市场新建改建工作自2005年起就被连续列为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作为公共场所,上海市标准化菜市场为市民日常购物提供了场地和相关配套设施,在市民生活中承担不可或缺的角色。作为一项富有特色的惠民工程,标准化菜市场不能仅仅停留在为市民提供物资供给的层面上,标准化菜市场同样需要着眼于为市民提供更舒适、更安全的购物环境层面。

二、研究定位与机制构建

现有文献对公共场所安全问题的关注虽多,但对菜市场这样的公共场所安全介绍和研究很少。上海市标准化菜市场建设工作自2005年开始,迄今已有十余年,新建改建的标准化菜市场近千家,规模庞大,同时上海市质量技监局等部门为标准化菜市场制定颁布了多份地方性规范文件,从全国范围看,上海市标准化菜市场的建设进行顺利且良好,具有研究价值。美国危机管理专家罗伯特•希斯在《危机管理》一书中提出“4R理论”,即缩减危机(Reduction)、预备(Readiness)、反应(Re-sponse)和恢复(Recovery)。本文采用机制分析框架同时借鉴罗伯特•希斯的“4R模式”,将标准化菜市场消防安全机制(见图1)归纳为事前预防机制、事中应对和事后调节三种机制,其中事前预防机制是整个消防安全机制的核心内容。具体而言,上海市标准化菜市场消防安全机制事前预防机制包括硬件因素和软件因素,硬件因素指标准化菜市场硬件设施、建筑布局方面,软件因素侧重于标准化菜市场内部人员,包括菜市场管理人员、菜贩和消费者的自身素质和技能。事前预防机制在上海市标准化菜市场消防安全机制中承担最为重要的角色。危机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避免危机发生,危机管理的首要任务是阻止危机的发生。事前预防机制的有效性进一步影响事中应对机制的顺利展开,如事前预防中的软硬件因素均影响事中预防机制,优良事前预防工作会使事中应对工作事半功倍而不到位的事前预防工作甚至会进一步加大灾难的灾害程度。事后调节机制中对事故的分析评估工作结果应当及时反馈到事前预防机制,通过汲取经验达到强化事前预防机制的目的。三种机制动态运行且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上海市标准化菜市场消防安全机制。

三、上海市标准化菜市场消防安全现状

上海市标准化菜市场的消防安全问题涉及众多方面,而这些问题又突出体现在事前预防机制部分。

(一)从硬件因素方面分析

一是消防器材数量较充足但存在使用过期消防器材、消防器材老旧等现象。被调研的27家标准化菜市场均配有一定数量灭火器和消火栓,从数量上看,这些消防器材基本可以满足对安全事故的预防和控制。例如,闵行区陇西标准化菜市场消防器材齐全,室内顶部消火栓和喷淋运输管道交错,在市场内多处设置灭火器材并定期检查。但实际调研亦发现很多标准化菜市场的消防器材摆放位置不明显或被紧锁、被杂物遮挡,因此遇到火灾事故时这些消防器材难以及时投入救灾活动中,更有标准化菜市场仍使用超过保质期的灭火器材。二是安全疏散设施设置不到位。安全疏散通道数量、是否通畅等因素制约着公共安全事故发生时人群疏散逃离的效率。2005年上海市质量技监局的上海市地方标准《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中指出“菜市场出入口不少于2个,主要出入口门的宽度不小于4m”。实际走访发现,仍有少数标准化菜市场出入口设置不符现有标准,更有不少标准化菜市场将出入口隔离栏部分上锁(隔离栏用于阻止电瓶车辆等进入市场),一旦发生紧急的安全事故则不利于人员的快速疏散。值得一提的是金山区蒙山标准化菜市场张贴出“蒙山市场平面及应急疏散示意图”,该图显示了市场的平面布局,还用红色箭头对处于市场不同位置的消费者和菜贩指出疏散路线,构图清晰明了,利于事故发生时人群逃生。三是违规用电现象仍存。标准化菜市场中菜贩违规使用电器的情况屡禁不止。《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中规定“不得在市场交易场地内设置生活用电和液化气设施”,而实际调研发现,有14.53%的菜贩表示标准化菜市场内存在使用违规电器现象,少数菜场管理人员承认对在标准化菜市场内使用电水壶、电饭煲等器材的菜贩采取宽容态度,并表示这样的违规操作是出于体谅菜贩用餐难处。

(二)从软件因素方面分析

一是标准化菜市场管理人员管理能力有待提升。笔者在调研部分上海市标准化菜市场管理现状后,发现每个标准化菜市场的管理现状都不尽相同并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根据问卷统计结果,仅有25.95%的消费者表示对菜场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表示满意,而有9.19%的消费者甚至表示没有在标准化菜市场中遇到市场管理人员。由此可见,不少消费者对菜市场的管理现状并不满意,上海市标准化菜市场场内管理人员素质仍需提高二是菜场群众消防意识严重缺失。标准化菜市场是公共场所,消防设施会由有关单位或部门配备并管理,然而任何安全事故的预防和控制都离不开每个处身其中的个体。菜场群众的消防意识也是评估标准化菜市场消防安全管理的要素。然而调研发现,超过半数的消费者表示没有注意过标准化菜市场中的消防标志和消防器材,存在3.42%和0.85%的菜贩认为自己所在标准化菜市场没有消防标志和消防器材,因为他们未在标准化菜市场中见过,而如前文所述,被调研的标准化菜市场中均配备有消防器材,每个标准化菜市场内也都设置了如“禁止吸烟”的消防标志。如此高比例的统计结果体现出菜场内消费者和菜贩对菜市场消防设备的忽视乃至轻视,反映出其消防安全意识的严重缺失,菜市场内消防安全教育普及急需落实。

四、上海市标准化菜市场消防安全机制路径设计

基于实地调研成果并借鉴现有消防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本文初步描绘出上海市标准化菜市场消防安全机制,助力菜场管理走向标准化、制度化和常态化。

(一)上海市标准化菜市场消防安全机制的构成与作用

1、事前预防机制的构成与作用。事前预防机制涵盖了硬件因素和软件因素两个方面。一是硬件因素。包括建筑场地管理,这主要指标准化菜市场的布局设计和建筑物本身的管理。菜场布局设计要求符合规范和标准,管理对象包括安全疏散通道、疏散引导标志、摊位间距、通风排烟系统和仓库等。建筑物本身管理包括建筑物的高度、耐火程度、使用年限等。此外,标准化菜市场应当绘制本市场消防安全救生图并张贴在菜市场显眼位置,救生图上应明确标识出消防设施位置、逃生出口等信息。二是软件因素。菜场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十分重要,一方面菜场管理人员需及时探测消防安全问题以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在危机发生时管理人员需迅速疏散菜场群众并根据情况控制灾情。此外调研发现,菜场内消费者和菜贩普遍轻视消防安全,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对此,有关组织机构或标准化菜市场方应定期对消费者和菜贩进行必要的消防安全教育并授予之在消防危机发生时应对技能,在市场中加设提醒标语同样利于提高消费者的保护意识。2、事中应对机制的构成与作用。事中应对机制蕴含自救因素和他救因素两个方面。一是自救因素。事中应对机制的自救因素指安全事故发生时菜场内的全部人员都应当迅速采取自救的措施。而自救措施受到菜场消防硬件设备的影响,例如疏散通道的数量和宽度,同时也受到软件因素的影响,例如消费者和菜贩消防自救技能的有无和自救技能熟练程度。二是他救因素。事中应对机制的他救因素包括来自菜场管理人员的及时引导疏散和消防车、救救护车等及时的救援。他救是否高效同样制约于菜场硬件因素,例如菜场内外的消防装置以及菜场出入口设置。3、事后调节机制的构成与作用。事后调节机制包括事故评估、清理重建和救济安抚三个方面。一是事故分析评估。公共危机停止进一步发展后,首要环节就是对事故的损失进行分析评估,包括对事故原因、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分析评估。事故分析评估一方面可以将从事故原因中汲取的经验反馈到事前预防机制,一方面又影响着后期菜场的废墟处理和灾后重建工作,同时影响着受灾对象的救抚。二是清理重建。消防事故不再进一步发展后,就可以进行灾后的清理和重建工作。对事故分析评估是灾后清理重建的依据。三是问责与救济。在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后,需要找出消防事故的责任人并依照法定程序问责。对受灾情况进行评估后,根据实际的受损情况,给予受灾对象赔偿和安抚。

五、结语

在突发危机越加频繁的时代,公共场所消防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各界人士关注。保护处于公共场所的人员安全、减少公共财产和私人财产的损失更是成为日益严肃且重要的课题。上海市标准化菜市场增强了社区服务功能、扩大了城市消费,作为公共场所,标准化菜市场消防安全管理需要社会各方力量长期合作和相关管理组织不断摸索改进。本文拟制的标准化菜市场消防安全机制仅是一种从定性角度设计出的大致路径,随着事物不断变化发展,这种消防安全机制势必也会相应地有所变动,而对于标准化菜市场消防安全因素的定性研究也值得进一步展开。

参考文献:

[1]魏艾.标准使菜市场成为政府与百姓的连心桥[J].上海标准化,2005.

[2]季瑛波.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评估[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公共安全调研篇6

关键词:参与式治理;食品安全;举报电话

中图分类号:D6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117-03

合作治理强调的是一种集体行动过程,即多元治理主体基于共同利益的需求,聚合起来去解决公共问题,它为公民参与地方治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公民参与不仅成为合作治理实践的策略工具,也成为合作治理追求的善治目标。近年来面临监管力度和能力的不足,政府不断尝试将公民引入到食品安全治理中来。食品安全举报电话就是这种尝试的通行做法,那这种公民参与是否有效?这是我们所要关心的问题。在食品安全问题特别严重的今天,对这些问题寻找答案,应该说是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价值的。本文主要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研究食品安全举报电话的有效性。本文以参与式治理的知识体系为基础,结合我国参与式治理发展状况及食品安全监管现状,按照治理理论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在公民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研究过程中,通过规范分析、资料分析,进而对其进行实证分析,从而使得研究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一、建构参与式治理有效性的理论研究框架

参与式治理是指与政策有利害关系的公民个人、团体和政府一起参与公共决策、分配资源、合作治理的过程。彼得斯认为参与至少可以通过四种机制来实现参与式治理。而课题组将其总结如下:(1)信息公开机制。如果公民认为政府服务不佳或制度运转不当,他们有权申述。(2)双向信息传导机制。参与机制是通过增强公民独立决策,采用由下而上的政策制定过程。(3)政民协商机制。公共政策应让公众通过对话过程做出,即在制定公共政策过程中提供公众与公众之间、公众和政府之间协商交流的平台。(4)公民参与公共服务机制。作为一名积极公民参与到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上,我们都可以大体把它定性为公民参与提供服务,对于食品安全监督的举报更是不在话下。在信息公开的这一大前提下,民意输入和政府信息输出互为条件和前提,统一为双向信息传导机制;同时也只有在政府畅通政策信息输出输入渠道的条件下,公民与政府间才存在对话协商,才为公民参与公共服务提供可能性。在公民参与前、参与时、参与后都必须保持政府信息流入、输出的长期性、准确性和完备性。因此,将有效的参与式治理的互动机制应用到衡量食品安全举报电话有效性中应有以下四方面指标:公众对于食品安全举报电话的认知度。认知度会直接影响公民拨打电话的积极性,在不知道电话号码的情况下,即使是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举报电话的拨打也无从谈起。公众拨打举报电话的积极性。积极性影响到政府部门对于举报电话建设的重视程度,没有人使用的公共服务,理性的官僚们不会消耗时间和精力。公众对于举报电话服务质量的满意度。低服务质量的食品安全举报电话也会降低公众对于该项服务的评价,直接导致公众降低对食品安全举报电话的使用。政府部门对于举报案件处理的效率和效果。政府部门处理举报事件的效率低下,将进一步恶化公众对举报电话的评价,对公众的认知度产生恶性循环。

二、实证分析

1.问卷概述。此次调查对象是广东省内居民,针对地区发展的差异性,课题组在广东省选取已公布食品安全举报电话的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各一个,分别是广州市、珠海市、清远市。课题组针对以上三个城市进行实地随机抽样调查,从2013年4月至6月,共发放问卷1000份。截至6月底,共回收问卷968份,其中,有效问卷88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8.4%。问卷在结合参与式治理下公民与政府的互动机制与食品安全举报电话有效性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从食品安全举报电话的认知度、参与度、政府部门对于举报案件的处理效率和效果、公众对举报电话的满意度四个方面进行问卷设计。通过问卷调查来进行食品安全举报电话的认知度、参与度和满意度的实证分析。

2.食品安全举报电话的认知度分析。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仅有3%的人“知道,并打过食品安全举报电话”,另有23%的被调查者表示“知道,但没打过”,有74%的被调查表示“不知道”有该电话的存在。课题组从“不知道”和“知道,但没打过”的回收问卷中随机抽出200份,用SpSS19.0进行检验分析。检验结果表示,在“是否知道本市的食品安全举报电话”与“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举报食品安全事件的宣传”的相关性检验中,对称的lambda系数为0,但tau-y系数为0.016,说明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相关性并不明显。即政府的宣传对于公众对举报电话的认知度并没有显著影响,宣传效果不佳。可以看出,对于食品安全的举报电话,政府缺乏持续有效的宣传措施,多为“运动式治理”宣传。

3.参与度分析。调查发现“知道,并打过”在“知道举报电话”的被调查者中仅占11%,大多数被调查者即使知道举报电话,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也没拨打该电话举报。这些没有打过电话的被调查者中,“不知道举报电话”和“认为举报不能解决问题”的分别为34%和33%,占到总数的67%。这一数据反映出,一方面公众不知道举报电话,无法通过这一途径进行举报,另一方面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了质疑。另有23%“不愿意花费精力和时间去举报”,9%“认为自己不举报,总会有人举报的”,这些大众心理使得公众的参与度降低。在没有打过举报电话的被调查者中,当遇到食品安全事件时,大多数人选择“自认倒霉”和“找商家理论”,分别为31%和42%,仅有25%的人会选择“向食品安全监督部门投诉”。这些都表明较多的公众在遇到食品安全事件时多趋向于“自行解决”,仅有部分公众会主动与食品安全监督部门联系,以寻求解决方案,参与到这一监督过程中。

4.满意度分析。在整个问卷调查中,“知道,并打过”食品安全举报电话的只有24人,仅占到回收总数的3%。在这24人中,“没有接通”和“接通后等待超过40秒”的占到了一半,可见在民意传达的门槛上出现了一些障碍。“您认为接线员是否有问清楚该食品问题的相关信息,如发生的时间、地点、食品名称、具体的安全问题等”中有66.7%的拨通电话者表示没有问清楚具体情况;问卷结果还反映出政府在接到举报电话后的调查效率较低,以及不清楚相关部门是否对举报者的个人信息进行保密。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民参与举报的积极性,可能导致公民不再参与这一互动。对于整个食品安全举报电话的运作过程,普遍认为还可以接受,也有少数认为不满意。

5.食品安全举报电话存在的问题。(1)举报电话不统一。目前我国食品安全举报电话统一制尚未普及,多以分设卫生、农业、质监、工商、药监等部门监管,以多部门监管与分段监管模式相结合共同管治食品从生产、加工、流通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导致权责不清、职责模糊,监管效率低。(2)宣传力度不足且缺乏针对性。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进行的运动式宣传方式使得公众接受信息不具有联系性和持久性,公众对于相关部门采取的宣传方式和自身接收信息的方式也存在差异。(3)政府公信力不足。由于多头监管带来的权职不清和协办难的问题,影响了举报事件的处理效率和处理效果,使公众对食品安全举报的参与度降低,最终导致政府的公信力降低。(4)大众心理――搭便车理论。大众心理导致食品安全举报具有被动性,并不是所有的公众都愿意为了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而付出时间成本和其他风险成本。

三、对策建议

1.统一食品安全举报电话,实现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目前我省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采取分段管理。其中,农产品由农业部门管理;食品生产、加工和制作过程由质检部门管理;食品流通和销售过程由工商部门管理;餐饮业由卫生部门管理。那么相应的,食品安全举报投诉也是分段的,这对普通消费者来讲,要搞清楚每个事件到底要找哪个部门,就会对他们造成困扰。在我省范围设立统一举报热线是非常科学的举措,一方面这样的做法积累公共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推动问题迅速解决。

2.加强周期性宣传教育,提高举报电话的社会影响力。有关部门和地方要进一步畅通食品安全举报电话的社会监督渠道,各地公布举报电话,接受人民群众的公开监督。(1)大力宣传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组织宣讲团,深入基层、深入企业,组织专题培训和知识竞赛,并且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2)通过舆论扩大宣传,通过媒体引导作用,增强群众对食品安全监督工作的了解,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互相了解,增强信任。

3.加大资源投入,加强短信平台的构建。结合食品安全举报电话的应用,加大各方面资源投入,如加快信息平台的构建,简化食品安全举报的程序,提高政府办事效能。社会公众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咨询食品知识或举报食品安全问题。

4.构建食品安全举报电话良性运作体系――集中化管理。我省应构建食品安全举报电话良性运作体系――集中化管理。当消费者遇上食品安全问题时,直接拨打广东省食品安全统一举报电话,举报平台在受理群众举报之后,立即将有关信息输入强大的广东省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系统,系统识别处理后,立刻通过联网系统交给有权处理的监管部门进行执法检查,检查结果会以最快的速度反馈回广东省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系统,再由系统快速做出反应,将反馈信息反馈给消费者。

参考文献:

[1]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关于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现状的调查报告[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5,(5).

[2][德]哈贝马斯.合法性危机.刘北成等译[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王锡锌,章永乐.“参与式治理”的兴起:经验模式、理论框架和制度分析[a]//中国――瑞士“权力的纵向配置与地方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

[5]孙爱芳.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南科学,2012,(09).

公共安全调研篇7

一、阶段安排

编制区司法行政工作“十二五”规划并最终形成区公共安全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总体上分三个阶段:

(一)部署动员阶段。司法局召开局长办公会,研究部署编制区司法行政工作及公共安全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工作,正式启动规划编制工作。召开专项工作会议,传达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研究部署区司法行政工作及公共安全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调研起草阶段(1月)。按照业务工作,由分管局领导负责,相关业务处室通过召开座谈会、咨询会、征集调研论文等多种形式,具体组织开展专题研究,提出各业务条线“十二五”规划工作基本思路及基本内容,并报至局办公室。

(三)初稿拟定阶段(2月)。由局办公室根据各业务条线“十二五”规划工作基本思路及基本内容,进行汇总,牵头拟写涉及区司法行政工作及公共安全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并征求各部门和局领导对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和建议,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审议稿。

(四)提交审定阶段(3月)。将区司法行政工作及公共安全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审议稿)提交局党组会审定,根据党组会意见再进行修订。

(五)协调磋商阶段(3~4月)。由局办公室牵头,与公安分局联系沟通,磋商研究区公共安全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合并撰写工作,并与公安分局一起最终形成区公共安全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报送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工作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司法行政工作及公共安全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于冠波担任,副组长由副局长寇德禄、李建国、周俊亭担任,成员由局政治处、办公室、督察研究室、财务审计科、法制宣传教育科、法律服务工作管理科、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社区矫正科的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日常工作由局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协调、推进“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要准确把握当前形势。要准确把握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当前我区总体上是和谐稳定的,但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面临的压力明显增大,司法行政工作如何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需要深入认真研究。要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围绕“科技”的功能定位和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城区的目标,认真研究解决司法行政工作如何在服务好区域经济与社会建设的同时,推进自身工作更好地发展。

公共安全调研篇8

5月11日下午,丁大卫市长在市政府309会议室主持召开十二届市政府第63次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会议听取了全省农村综合改革扩大试点工作座谈会精神传达。会议认为,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有利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有利于转变基层政府职能,有利于消除加重农民负担的体制性因素,是巩固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会议要求,一要高度重视。农村综合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实施难度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农村综合改革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积极做好改革试点工作。要巩固、提高原有工作成果,努力探索符合本地特色的新路子,为面上推进改革积累经验。二要加强调查研究。要把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与当前农村其他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系统地调研,深化对存在问题的认识,统筹研究制订政策措施,全面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会议听取了市区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情况汇报,对市建设局提出的《市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方案(送审稿)》予以原则同意。会议强调,要认真落实市人大相关议案,抓紧采取八项措施,推进市区公交优先发展。一是建立城市公共交通补偿机制。对新辟公交线路、新增站点实行定额补贴。二是落实公交企业优惠政策。对2006年年底前,企业因购车所欠债务,由财政出资一次性还本付息。公交企业购置用于公交线路运营的车辆,在自我更新、积累基金不足时,由财政给予无息借款,免缴城市建设附加费并不再计提。三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立车辆更新及积累机制。市政府年内投入资金购置110辆公交客车,企业每年计提的车辆折旧用于车辆的报废更新。按政府当年补贴大于实际亏损额的部分计提车辆购置基金,用于新增车辆的购置。四是进一步优化公交线路,年内新辟、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6条。五是大力实施公交场站建设。加快五一路、城闸大桥停车场的建设速度,推动滨江路、永兴商场、新区换乘中心、园博园换乘枢纽站尽快开工建设。六是加快推进道路完善和交叉路口改造,提高公交运行速度。七是加快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的修编完善。八是建立完善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监管机制,加大改革管理力度。会议明确,市建设局、公安局要根据会议讨论的意见,进一步细化加强城市交通管理的工作措施,切实解决市区交通拥堵问题,方便市民出行,让老百姓满意。会议讨论了《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意见(送审稿)》、《市政府关于金融业大力支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送审稿)》,《南通市洋口港开发建设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送审稿)》,予以原则同意。会议还听取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汇报。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严格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抓紧抓好,长抓不懈。会议明确,各位副市长要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扎实进行整改,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市安监局要进一步发挥组织、监督、协调作用,督促各部门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位,同时要进一步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方法和途径,重点要研究如何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企业法人。会议强调,各级、各部门领导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规定,在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公共安全调研篇9

【关键词】居民社区;社区居民;风险;安全现状

近年来,居民社区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给居民社区带来了极大的困扰。2009年07月,两个男孩分别溺亡嘉和苑和中海康城泳池,2009年08月,一名5岁男孩于商厦电梯5楼坠亡[1],2013年12月3日苏州范某根事件,2015年01月,山东枣庄薛城福星花园小区偷盗事件频发,2015年06月25日凌晨,河南郑州市金水区居民楼发生火灾,造成13人死亡,4人受伤,2016年唐山迁安7.2跳楼事件。可见,社区安全问题日趋突出,解决社区安全问题迫在眉睫!

开展社区风险的识别与控制意义十分重大。国内外针对社区风险相关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其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社区风险的识别、基于风险分析的应急预案的制定、地方政府社区发展、家庭和社区护理、农村社区建设和全国安全社区建设等方面[2-6]。然而,目前利用问卷调查方法针对某一具体居民社区进行风险分析方面的原因还相对较少。本文以河南省焦作市龙源湖小区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具体分析该小区的风险现状,为社区风险的预防与控制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小区概况

1.1.1社区基本分布状况

龙源湖小区坐落焦作市丰收路与焦东路口,在龙源湖乐园斜对面。是焦作市委、市政府为解决城区教师住房难问题而兴建的重点工程。是我市第一个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由市教委负责组织开发小区。龙源湖小区的整体设计融入中西化于一体,立足住宅与环境并重,小区内建有空中花园、净月潭、紫竹廊、月季亭、龙凤山五大景区;三大喷池,十五处园林景点,景色优美;有供居民休闲、娱乐的石椅;小区绿化面积121.4亩,绿化率达56%;名贵乔木100余种近3000株草坪9.6万平方米,从而形成乔、灌、草相搭配的复层生态系统。

1.1.2社区公共设施状况

物业服务设施方面建有3000平方米全封闭车库、商场超市、饭店宾馆、医疗服务中心、洗浴中心、双语幼儿园、文体活动中心、社、图书阅览室等。小区工程分三期进行,目前一、二期工程已竣工,入住1500余户,目前的人均36平方米。

1.1.3社区管理情况

龙源湖小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区、依法管区、文化兴区的管理理念,在加强小区硬件设施建设,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尤其注重提高居民的文化道德素质。

1.2问卷设计

选取焦作市龙源湖小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居民社区的安全问题发放问卷120份,有效问卷116份,有效回收率为96.7%,问卷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见表1。其中性别比例为41.4:58.6,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8-60岁之间,学历水平主要集中在中学毕业,从事职业以个体经营为主。

2结果与讨论

2.1居民社区发生风险分析

调查显示,居民社区可能出现的风险有暴风雨、暴雪、火灾、中毒、爆炸、刮撞、跌伤、摔伤、触电、偷盗、交通事故、诈骗、打架斗殴、高空坠物、抢劫、宠物袭击、疾病、踩踏和等。其中,火灾事件的发生频率占21.91%,触电事件的发生频率占11.87%,刮撞、跌伤、摔伤、烫伤事件发生的频率占11.87%,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占16.89%,偷盗、诈骗事件发生的频率占9.59%,火灾事件和触电事件发生的频率相对较高(图1)。在如今社区发展中,受多种致灾因素的影响,小区人口逐年增加,各种设施逐渐老化,存在着诸多管理制度缺陷以及治安防范措施薄弱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各类突发事件多发,严重胁迫着社区居民的安全。

2.2社区居民的安全现状调查

2.2.1社区安全满意情况

问卷调查显示,社区居民对该小区的安全现状的满意度非常低,满意的居民进展被调查对象的5.2%,而不满意的比例确高达37.0%(图2)社区居民对该小区安全方面的不满意主要集中在个人居住环境、社区治安和公共环境方面(图3),主要表现为:第一,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非常容易受到空气污染和噪声的干扰,使得居民对个人生活环境的满意度显著降低;第二,社区安保情况欠佳,如小区保安对进出小区人员的把控以及小区安全的防控不到位;第三,公共环境嘈杂。小区公共环境混乱,尤其是小区居民对公共环境的爱护欠佳。

2.2.2社区居民安全意识

问卷调查显示,龙源湖小区的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意识强的居民仅占被调研居民的5.2%,而安全意识不强的比例高达62.9%。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社区居民缺少居安思危的心理、安全防范的技能以及系统全面的安全技能培训等,尤其表现在缺少系统的安全培训方面,小区的安全教育培训仅限于宣传板、宣传单以及简单的文艺表演,而缺少如“河南省应急知识中原行”一样的专业宣传教育。这与上面提到的社区安全方面的问题耦合在一起,最终导致该小区各种事故时有发生。

2.2.3社区安全建设的居民参与度

从居民参与安全社区建设的情况看,社区居民比较热衷于从事消防安全和防灾减灾建设方面(图5),这主要是因为火灾是该小区最常见的风险,而防灾减灾建设能够为其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3结论

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火灾和触电事件是龙源湖小区最常见的风险;

(2)社区居民对该小区的安全现状非常不满意,主要集中在个人居住环境、社区治安和公共环境三大方面;

(3)社区居民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4)居民参与社区安全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主要集中消防安全和防灾减灾建设两个方面。

【参考文献】

[1]广州小区安全事故:http:///topic/anyuan/.

[2]侯岩,陈磊.国外社区建设的做法与经验[J].新湘评论,2008,(8):59.

[3]何t,董寅,肖翔.国内外大型活动公共安全管理标准研究述评[J].经济论坛,2012,(12):157-159.

[4]刘兵,郑莉芳,王光龙.城市公共危机应急处置体系的主要问题与对策――以成都为例[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0-53.

公共安全调研篇10

>>一个产业的兴盛安全与产业发展间的平衡战略重要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的初步研究小议韩国泡菜产业兴盛的原因兴盛的德国宁堡县芦笋产业政府监督与矿产业安全投入的经济分析中国银杏产业的食品安全与绿色发展产业主导权视角下的产业安全加入wto对江西产业发展与产业安全的影响开放、保护与产业安全跨国并购和产业安全的思考产业安全的政府监管研究外企冲击下的药品产业安全中国产业安全的研究信息安全产业的春天来了?!中国铁矿石产业面临的安全威胁及其产业安全度的测算由“自制剧”的兴盛看国内电视剧产业发展FDi与中国产业安全自主创新与产业安全聚焦产业安全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2]UlrichBeck,1992,RiskSociety:towardsanewmodernity,translatedbymarkRitter,pp.21,London:SagepublicationsLtd.

[3]Securityindustryassociation[eB/oL].

.

[7]安全行业的兴起[eB/oL]..

[8]中国安防协会[eB/oL]..

[11]中国安全(应急)产业网[eB/oL].http:

//.

[12]罗云,宫运华.发展中国安全产业,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J].现代职业安全.2005(4):65-67.

[13]高科,陈建宏,黄锐等.我国安全产业的现状与发展[J].安全生产与监督,2007(3):20-22.

[14]李彤,闫胜利,张浩等.论我国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化的模式[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08(9):173-175

[15]李强.基于多智能体的重庆市安全产业集约化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16]杜旭宇,闫胜利,倪荫林.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及其产业化的科学界定[J].科技管理研究,2009(7):113-115.

[17]重庆市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重庆市安全产业集约化发展模式研究[R].2009.

[18]菅青.合肥公共安全产业模式初探[J].安徽科技,2010(12):19-21.

[19]张文昌,刘桂法,于维英.山东省安全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1(7):18-23.

[20]李文龙,李强,刘克辉等.安全产业的内涵与分类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10):74-76.

[21]王建光.我国安全(应急)产业基地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应急管理,2012(2):14-18.

[22]王建光.我国安全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3):80-85.

[23]黄盛初.我国安全产业发展现状与战略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S1):208-211.

[24]重点行业发展迅猛形成规模尚需扶持――我国安全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上)[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3-01-29:⑦.

[25]迎来一个全新快速发展期――我国安全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下)[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3-02-05:⑦.

[26](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