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电力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18:33

综合电力技术篇1

一、引言

根据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我国正在进行智能电网和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这对各地区的电力公司提出了更高的技术保障要求。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成为电力公司提高电力保障能力的重要措施。因此,为了准确掌握电力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现状,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对策,需要针对电力公司技术特点,建立一套电力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体系的建立

为了能够更加准确的掌握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情况,本文根据建立电力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五项基本原则,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研究开发能力、创新产出能力等四个方面初步预选了一批评价指标组成了第一轮评价指标体系。再经过对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和鉴别力分析,最后形成了如表1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本文在2010年6月到2010年8月间,通过对50名重庆电力公司中、高级工作人员的调查,并采用aHp法分析得到表1中各指标的权重。

表1电力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表

三、数据收集和处理

针对重庆市电力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量化问题,本文根据构成评价指标体系的三级指标,分解出测度评价指标所需数据。本文收集2009年重庆市电力公司的相关数据,如表2。

为了评价重庆电力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本文将表1中重庆市电力公司的每项数据,与北京、上海的电力公司数据进行比较,得到重庆市电力公司在该项的评分,具体评分规则如下:

表3评分规则

根据表3计算规则,可得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中各项的得分(如表1所示),从而计算得到重庆电力公司创新能力最后得分:3.498,根据评价标准得到的等级为一般。

四、评价结果分析

(1)创新产出指标评分较高。在创新产出指标中,大部分指标与公司的日常生产活动和生产安全密切相关,属于公司生产和发展中必须达到的硬性指标,所以公司对这些指标的控制得很好。

(2)与研发投入相关的指标评分较低。与北京、上海相比,重庆电力公司在研发方面的人员投入和资金投入都明确不足。特别是研发人员强度、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非研发投入强度、激励机制等四项的评分都很低,这直接导致了重庆电力公司的技术水平和专有技术数目都比较低。

(3)某些评价项目得分虚高。相对于北京、上海的电力公司而言,重庆在研发人员总数、总研发项目数量等方面的基数较低,从而造成科学家及工程师比率、研发成功率等项目的评分虚高。

五、对策措施

重庆电力公司仍然是具有垄断性质的企业,受政府的宏观政策约束较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从企业特征出发,电力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思路是:适应市场需求,建立创新机制,发挥政策优势,加强风险防范,塑造创新文化。如何推动电力企业技术创新,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和完善企业创新的激励机制。第一,加强企业内部技术创新激励的力度。企业管理层首先要重视技术创新对企业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鼓励研发人员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活动,对他们的技术创新活动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对他们的技术创新成果要给予恰当的奖励,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热情。第二,知识产权激励。这是最经济有效、持久的创新激励手段。产权保护保证了企业创新成果的利益,满足了研发人员个人对拥有成果的成就感。但是要确定一个适宜的产权保护期,以兼顾企业和社会两方面的利益。第三,政府政策的激励。企业技术创新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同时也表现出很强的社会性。技术创新一般面临着高额的成本支出和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政府的政策激励是技术创新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环。第四,市场环境激励。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可以消除技术创新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消极因素,还可以通过竞争迫使企业不断创新。可以说,市场形成了对技术创新进行自组织的机制,市场过程就是一个对技术创新进行自组织的过程,市场本身就是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一种激励。

(2)以企业为中心,促进“产、学、研”联合攻关,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技术开发工作。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构筑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推动技术创新的关键。这样,电力企业要建立健全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包括规划与决策体系、技术开发体系、质量保证体系、信息情报体系与人才培训体系。这里核心问题是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包括捕捉潜在性市场需求不断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计、新产品的能力。此外,还要推行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科学管理方法,这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得以建立和有效运转的基础。但是,目前重庆电力公司的科研队伍还比较弱小,需要借助于外部力量进行技术研发活动,因此,建立“产学研”的合作研发联盟是企业提升研发能力的重要途径。并且可以依靠高校和科研院所,加速人才培养,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3)进行投融资体制改革,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资金保障。健全项目投资风险约束机制,完善项目资本金制度。建立电力投资的利益激励机制和风险投资机制。改革投融资结构,建立面向市场的投融资体制,争取做到投资主体多元化。

(4)树立创新观念,塑造创新文化。培养企业员工的主体意识,建设企业创新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是技术创新赖以进行的各种物质条件,如创新所需的工具、设备、仪器,创新试验的条件,创新资料,信息沟通和管理方式与手段,工作场所及生活环境等。软环境即企业内的创新氛围,主要指一种对创新的无形推动与激发力量,大多数人愿意在有情趣、有事业目标和创新气氛的环境中工作,而不仅仅满足于完成例行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国良,陈宏民.国内外技术创新能力指数化评价比较分析,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6,15(5),385-392

[2]林向义,张庆普,罗洪云,基于Dea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与提升研究,运筹与管理,2009,18(4):152-157

综合电力技术篇2

摘要:电能高效洁净地生产、传输、储存、分配和使用的技术将成为电力技术的重点领域。论文关键词:电力技术;电源“电力技术是通向可持续发展的桥梁”,这个论断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研究表明,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尽可能把一次能源转换为电能使用,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中的比例。因为,在保证相同的能源服务水平的前提下,使用电力这种优质能源最清洁、方便,易于控制、效率最高。如果能将大量分散燃用的化石燃料都高效洁净地转换为电力使用,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生活质量就会大大改善。因此,电能高效洁净地生产、传输、储存、分配和使用的技术将成为电力技术的重点领域。以下将对若干电力前沿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简单评述。1.分布式电源当今的分布式电源主要是指用液体或气体燃料的内燃机(iC)、微型燃气轮机(microtur_bines)和各种工程用的燃料电池(FuelCell)。因其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分布式电源与“小机组”已不是同一概念。1.1微型燃气轮机微型燃气轮机(microturbine),是功率为几千瓦至几十千瓦,转速为96000r/min,以天然气、甲烷、汽油、柴油为燃料的超小型燃气轮机,工作温度500℃,其发电效率可达30%。目前国外已进入示范阶段。其技术关键是高速轴承、高温材料、部件加工等。可见,电工技术的突破常常取决于材料科学的进步。1.2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是直接把燃料的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它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洁净和高效的发电方式,被称为21世纪的分布式电源。1.2.1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颇似电解水的逆过程。氢基燃料送入燃料电池的阳极(电源的负极)转变为氢离子,空气中的氧气送入燃料电池的阴极(电源的正极),负氧离子通过2极间离子导电的电解质到达阳极与氢离子结合成水,外电路则形成电流。通常,完整的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由电池堆、燃料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冷却系统、电力电子换流器、保护与控制及仪表系统组成。其中,电池堆是核心。低温燃料电池还应配备燃料改质器(又称为燃料重整器)。高温燃料电池具有内重整功能,无须配备重整器。磷酸型燃料电池(paFC)是目前技术成熟、已商业化的燃料电池。现在已能生产大容量加压型11mw的设备及便携式250kw等各种设备。第2代燃料电池的溶融碳酸盐电池(mCFC),工作在高温(600~700℃)下,重整反应可以在内部进行,可用于规模发电,现在正在进行兆瓦级的验证试验。固体电解质燃料电池(SoFC)被称为第3代燃料电池。由于电解质是氧化锆等固体电解质,未来可用于煤基燃料发电。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最有希望的电动车电源。1.2.2性能和特点燃料电池有以下优点:(1)有很高的效率,以氢为燃料的燃料电池,理论发电效率可达100%。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实际效率可达58.4%。通过热电联产或联合循环综合利用热能,燃料电池的综合热效率可望达到80%以上。燃料电池发电效率与规模基本无关,小型设备也能得到高效率。(2)处于热备用状态,燃料电池跟随负荷变化的能力非常强,可以在1s内跟随50%的负荷变化。(3)噪音低;可以实现实际上的零排放;省水。(4)安装周期短,安装位置灵活,可省去新建输配电系统目前燃料电池大规模应用的障碍是造价高,在经济性上要与常规发电方式竞争尚需时日。1.2.3技术关键和研究课题燃料电池的技术关键涉及电池性能、寿命、大型化、价格等与商业化有关的项目,主要涉及新的电解质材料和催化剂。熔融碳酸盐电池(mCFC)在高温条件下液体电解质的损失和腐蚀渗漏降低了电池的寿命,使mCFC的大型化及实用化受到限制。需要解决电池构成材料的腐蚀;电极细孔构造变化使电池性能下降等问题。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使用固体电解质且工作温度很高,对构成材料及其加工有特殊要求。为了得到高温下化学性稳定和致密性(不通过气体)的电解质,在氧化锆中加入Y2o3生成钇稳定氧化锆。为了降低工作温度,应尽可能减少电解质薄膜厚度。

综合电力技术篇3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项目教学法;综合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韦保林(1974-),男,广西武鸣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副教授;段吉海(1964-),男,广西资源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教授。(广西桂林541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项目(项目编号:ZJt0121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ZDJ1120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172-02

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人才在职场上备受青睐,因此当前很多本科院校定位为应用型院校,即培养介于研究型和高职高专教育之间的、既有技术理论又有实践能力的本科层次人才。应用型本科培养的不是学科型、学术型、研究型人才,而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应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其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课程教学内容的确定均要求以技术应用为宗旨。[1]电子技术类课程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类应用型本科专业的专业课程,学生在该类课程上的综合实践能力对学生实践素质的影响举足轻重,因此,本课题从理论教学方法及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对如何提高应用型本科电子技术类课程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作深入地研究。

一、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进

广义上讲,电子技术类课程一般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eDa技术”、“电子技术实验”、“电子课程设计”、“电子技术实训”、“电子实习”等。这些课程应用广泛、实用性很强,对理论和实践要求较高,而且具有难教、难学的特点;同时其内容丰富,各种新技术、新器件的发展非常迅速。该类课程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对应用型本科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搞好该类课程的教学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常,电子技术类课程都是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独立授课的模式,即先完成理论课的学习再去做一些相应的验证(演示)性实验,这种通过分段演示实验来验证相应部分理论的教学方法往往使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割裂,不利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此外,这些分立的验证性实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对分段理论知识的理解,但不利于提高学生对电子技术的整体理解。而且,这些实验一般是学生参照实验指导书、在现成的实验箱或实验板完成简单的调试和观察,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其思维往往仅限于教科书上的知识,不利于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其综合实践能力。而现行的理论教学存在的基本问题是教师通常只注意理论讲解,缺乏对物理概念的形象阐述和应用知识的解释,因此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往往会变成数学公式或数学模型的推导课,导致学生学习难度的增加,甚至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根据国家对应用型本科的阐释,应用型本科教育不像研究型大学那样要求学生有深厚的理论,而是要求理论的科学性很准确、实在,但是不至于过深。[1]具体地说,理论的讲解在于让学生能够掌握该理论即可,至于有关该理论的来龙去脉等,应适可而止,应注重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应用型本科应重在“应用”二字,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现行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分离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以及应用型本科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必须对教学方法及手段进行改进,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道路。

项目教学法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一种借助项目进行教学的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打破了传统的由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模式。项目教学法的最显著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将知识传递或灌输给学生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2]项目教学法源于欧洲,在欧美高等职业教学领域盛行,该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应用型本科的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有助于培养计划的实施。

根据项目教学法和电子类专业课程理论教学的特点与要求,可具体采用由单元示范项目、单元练习项目和综合项目三部分组成的分级项目教学法,各项目的目的和作用各异,但应相互联系、逐层推进。比如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可引入由二极管整流电路和三极管构成的简易音频放大器等作为单元示范项目,介绍电路功能、工作原理以及分析半导体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使学生直观感受二极管、三极管器件的工作特点;在完成二极管、三极管等半导体元器件相关知识的学习后,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电路,如限幅电路、报警器作为单元练习项目,进一步巩固、理解所学的知识。如此反复,通过单元示范项目引入章节的教学内容,围绕项目组织教学;在完成相应章节的理论教学后布置单元练习项目,通过实践动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全面领会理解。通过若干示范单元项目的学习和单元练习项目的训练,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后,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综合项目让其独立完成,有助于其建立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其技术训练和能力培养得以强化,为后续课程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项目的选择既应考虑实用、有趣,又应覆盖关键知识点和技能,有利于巩固相关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掌控和指导,鼓励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协同合作意识等。

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课程项目的设置应符合一定的原则:首先,项目应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满足理论和实践的时间比例要求;其次,项目设置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可行性、实用性、先进性;再次,项目设置还应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而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可选择性,同时应考虑学生后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后,采用项目教学法后的考核方式应注重知识、能力和素养等方面的考核,有别于传统的单纯知识性考核,这也将给实际考核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的改进

电子技术类课程大多数都有一定程度的实验环节,但是由于这些课程分布的时间较广(3~4个学期),各门课程实验相互联系不怎么紧密,学生只能通过某门课程的实验形成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难以建立对电子技术类课程整体应用的认识。因此,必须合理设置一些综合性的实验(或实践)教学课程,改变以往不同课程之间互不联系的实验模式。虽然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大三、大四的第一学期都安排了课程设计实践环节,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组织实施,实践效果较差,主要表现在学生所作的题目过于单一,综合性不强,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强课程设计实践环节的跟踪与管理,在学生选题、实施以及验收等各个阶段严格把关,确保学生通过这一实践过程得以提升。

实验课程内容通常可分为验证(演示)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不同层次实验的目的、方法、特点和适用范围各不相同。传统的实验课多是验证(演示)性实验,这种实验有助于学生对分段理论知识的理解,但不利于对课程整体技术的把握;学生一般仅限于通过实验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往往不会主动去查找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传统的实验课程模式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验证,而忽略了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本科,在采用上述项目教学法完成“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eDa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后,通过各门课程的单元练习项目和综合项目训练,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应用具有了整体的认识。因此,在完成这些课程的学习后,可开设电子技术综合创新实践课程,通过2~3个设计性、创新性的综合实践项目,将先前独立设置的各门课程进行有机地整合,创建整个电子技术课程体系的知识模块并进行内容优化,通过各模块的综合实践,实现整个电子技术类课程体系的有机融合,使学生之前所学的课程知识得以综合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认识,达到提高工程应用技能,增强综合实践能力的目的。

根据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的特点,电子技术类课程的实验课程应大幅删减验证(演示)性实验的比例,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比例,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在课程设计等综合性环节上应多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创新。[3]此外,为了方便学生在平时课余时间完成一些创新性设计,各个学院应该设立一些开放性实验室,配备常用的专业实验测试设备,方便学生进行设计测试;开放实验室还应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开放性、探索性和创新性的实践题目,以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其创新。

三、结语

为提高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本科学生的电子类课程综合实践能力,笔者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点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教学上应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正确的指导下通过自身实践来提高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动脑筋、查资料,鼓励他们掌握新知识、创新方法;针对应用型本科的特点及其人才培养计划采用项目教学方法,可使学生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机融合,同时有利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1):10-11.

综合电力技术篇4

论文摘要:文章介绍了电力变压器的常见缺陷和故障,并分析了这些故障对变压器的危害,并对消除故障的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此外还分析了变压器常用的在线监测技术,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论文关键词: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1引言在电能的传输和配送过程中,电力变压器是能量转换、传输的核心,是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能量来源的必经之路,是电网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设备。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是避免电网重大事故的第一道防御系统,而电力变压器是这道防御系统中最关键的设备。变压器的严重事故不但会导致自身的损坏,还会中断电力供应,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常见故障及其诊断措施2.1变压器渗油变压器渗漏油不仅会给电力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环境污染,还会影响变压器的安全运行,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停运甚至变压器的损毁事故,给电力客户带来生产上的损失和生活上的不便。因此,有必要解决变压器渗漏油问题。油箱焊缝渗油。对于平面接缝处渗油可直接进行焊接,对于拐角及加强筋连接处渗油则往往渗漏点查找不准,或补焊后由于内应力的原因再次渗漏。对于这样的渗点可加用铁板进行补焊,两面连接处,可将铁板裁成纺锤状进行补焊;三面连接处可根据实际位置将铁板裁成三角形进行补焊;该法也适用于套管电流互感器二次引线盒拐角焊缝渗漏焊接。高压套管升高座或进人孔法兰渗油。这些部位主要是由于胶垫安装不合适,运行中可对法兰进行施胶密封。封堵前用堵漏胶将法兰之间缝隙堵好,待堵漏胶完全固化后,退出一个法兰紧固螺丝,将施胶枪嘴拧入该螺丝孔,然后用高压将密封胶注入法兰间隙,直至各法兰螺丝帽有胶挤出为止。低压侧套管渗漏。其原因是受母线拉伸和低压侧引线引出偏短,胶珠压在螺纹上。受母线拉伸时,可按规定对母线用伸缩节连接;如引线偏短,可重新调整引线引出长度;对调整引线有困难的,可在安装胶珠的各密封面加密封胶;为增大压紧力可将瓷质压帽换成铜质压帽。防爆管渗油。防爆管是变压器内部发生故障导致变压器内部压力过大,避免变压器油箱破裂的安全措施。但防爆管的玻璃膜在变压器运行中由于振动容易破裂,又无法及时更换玻璃,潮气因此进入油箱,使绝缘油受潮,绝缘水平降低,危及设备的安全。为此,把防爆管拆除,改装压力释放阀即可。2.2铁心多点接地变压器铁心有且只能有一点接地,出现两点及以上的接地,为多点接地。变压器铁心多点接地运行将导致铁心出现故障,危及变压器的安全运行,应及时进行处理。直流电流冲击法。拆除变压器铁心接地线,在变压器铁心与油箱之间加直流电压进行短时大电流冲击,冲击3~5次,常能烧掉铁心的多余接地点,起到很好的消除铁心多点接地的效果。开箱检查。对安装后未将箱盖上定位销翻转或除去造成多点接地的,应将定位销翻转过来或除掉。夹件垫脚与铁轭间的绝缘纸板脱落或破损者,应按绝缘规范要求,更换一定厚度的新纸板。因夹件肢板距铁心太近,使翘起的叠片与其相碰,则应调整夹件肢板和扳直翘起的叠片,使两者间距离符合绝缘间隙标准。清除油中的金属异物、金属颗粒及杂质,清除油箱各部的油泥,有条件则对变压器油进行真空干燥处理,清除水分。2.3接头过热载流接头是变压器本身及其联系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头连接不好,将引起发热甚至烧断,严重影响变压器的正常运行和电网的安全供电。因此,接头过热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铜铝连接。变压器的引出端头都是铜制的,在屋外和潮湿的场所中,不能将铝导体用螺栓与铜端头连接。当铜与铝的接触面间渗入含有溶解盐的水分,即电解液时,在电耦的作用下,会产生电解反应,铝被强烈电腐蚀。结果,触头很快遭到破坏,以致发热甚至可能造成重大事故。为了预防这种现象,在上述装置中需要将铝导体与铜导体连接时,采用一头为铝,另一头为铜的特殊过渡触头。普通连接。普通连接在变压器上是相当多的,它们都是过热的重点部位,对平面接头,对接面加工成平面,清除平面上的杂质,最好均匀地涂上导电

综合电力技术篇5

关键词电力通信;综合网络系统;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n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1-0012-01

随着国家电力系统近些年的迅速发展,电网智能化的迅猛发展以及微网技术的迅速腾飞对电力通信网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电力通信网络管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日益变化复杂的电力通信业务。因此,未来电力通信综合网络系统的管理需要吸收各种管理的技术。基于现有通信网络,打造一个功能齐全、面向未来的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是实现信息互换和资源共享的重要手段。

1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简介

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可以简称为综合网络系统。这个系统的建立是为了适应电力通信网较为严格的管理要求,以及为了完成网络中一些复杂的业务为目的。这种管理系统涵盖综合接入和综合业务的功能体系。这个体系下属六个子系统。其中,光缆监测系统能够保证对光缆情况、资源以及备纤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资源管理系统发挥着管理和监控的功能,管辖范畴包括资源、备品和备件以及人力资源、电力资源等;运维管理系统能够对整个工作流程进行管理,管理的内容有包括通信运行的报表、值班的记录等信息;视频监控系统能够为远程电力网络通信机房提供视频监控和遥控机房照明设备的服务;大屏幕投影系统能够把电力通信网中的各种管理系统运行情况在屏幕上进行投影展示;监控系统的任务是负责某电力企业所辖区域内的一切变电站的远动系统、调度系统、动力环境和光纤环网等部分进行监控并随时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

2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存在的问题

在网络规模日益扩张的今天,网络的设备无论是数量还是类别都有着量的积累。而网络的复杂性也随之提升。不同的网络开发商开始研制网络管理系统,每个开发商都拥有者自己的独特技术和管理协议,这样就会出现网络协议的不兼容以及信息不畅通,还有界面不一致等问题。因此,这些接口标准的差异化和规范的不统一给网络管理系统的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电力通信综合网络系统发展进程中的阻碍因素,同时也能够推动它的进一步探索,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3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发展前景

目前电力通信综合网络系统的发展趋势呈现上升的状态。由于电力业务量的日益增多,所以如何高效运用电力通信网络的优势,构建全面管理的电信通信综合网络调度平台已经是迫在眉睫。此外,其他外部因素还包括综合网络技术的迅猛快速发展,为此相比于其他的系统建设,电力通信综合网管自身的优势已经十分显著,这对其发展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未来的发展道路更为宽阔。

3.1成熟综合网络管理技术奠定了综合网管实施的技术基础

由于综合网络管理技术逐渐成熟,已经能够提供一种专家系统技术,这种技术基于规则判断,能够为全网告警进行全程,端到端以及多维度的相关性分析。此外,另外一种技术——工作流技术能够从深度和广度上将综合网络系统的应用进行深入的拓展,实现系统的丰富内涵。工作流的作用是在同一工作群组内,多人协力共同实现一个目标,可以以循序或者是平行的工作方式来满足任务需求。在网络维护管理工作中,很多事务性任务都可以让工作流技术实现。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机构已经开发了相应的产品能够为网络维护管理流程的自动化提供扎实的技术保障。还有一些其他的技术发展,都可以作为综合网管系统处理和利用现行异构的网络和各专业网络管理系统时,可以参考的解决问题方式和方法。

3.2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的需求空间提升

由于专业网络管理系统的实施和推广及电力系统的体制改革与其通信网络的发展创造了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的需求空间。

1)电力系统通信在通信网络建设的过程中,已经构建了其相应的专业网管系统,这些系统的功能涵盖了集中监视、管理、控制、调度和分析等维度,这是对网络运营处于正常态势的一个重要保障,同时为建立全网统一的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在这几年通信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进程中,通信技术发展呈现多维度的趋势。目前在重视三网融合的一体化发展的同时,还涵盖了网络业务应用的ip化、网络交换技术的分组化、网络基础设施的宽带化和光纤化、网络功能结构的扁平化等维度。各专业网络业务的互相融合促进管理系统走向统一,这是通信网络的综合网管系统产生的基础。所以,在电力系统通信网络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共享的同时,纵向的网络综合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4结束语

目前的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已经极为庞大,内部管理体系十分复杂,覆盖范围极为广阔,所以它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呈多样化。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综合网管系统发挥着重要的管理、维护和监控的功能。随着软件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综合网管系统的需求日益上升,与此同时,网管体系正朝着规范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促进了整个综合网管系统的深入完善。因此,未来的电力通信系统中综合网管系统发展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参考文献

[1]盛根林,刘丽娜,杜瑞军.华中电力通信网综合网管系统建设构想[J].电力系统通信,2007(07).

[2]付克胜,巢玉坚,于滨,吴朝文.通信综合网管监控系统功能实用化应用[J].电力系统通信,2009(10).

[3]赖红专,杨贯中.电信综合网管关键技术的研究[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

[4]程晓荣,高会生,邸剑,王翠茹.现代电力通信网综合监控管理系统[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1(01).

[5]孙延涛,杨芳南,王迎春.端到端的通信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02).

[6]邸剑,侯思祖,张红红,吕海军,唐启军.华北电力通信监测管理广域网设计与实现[J].电力系统通信,2001(04).

综合电力技术篇6

关键词:舰船;综合全电力推进;标准

analysisonStandardsformarineintegratedFullelectricpropulsionSystem

ZHanGping1,CHentao2

(1.navelRepresentativesofficeof427FactoryinGuangzhou,Guangzhou510715;2.navelRepresentativesofficeofJiangnanShipyard,Shanghai200011)

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themaincharacteristics,significanceandstandardsofmarineintegratedfullelectricpropulsiontechnology,analyzestheapplicabilityofexistingstandardsofeachsystemandpresentsthesuggestionforstandardizationofmarineintegratedfullelectricpropulsiontechnology.

Keywords:marine;integratedfullelectricpropulsion(iFep);Standard

1概述

综合全电力推进技术的特点主要包括:高电压、大容量的电站系统;分布式环型母线结构的配电网络;永磁、多样化的大功率推进电机;拓扑结构优化的变流器;采用集成模块方式的系统设计和新的推进方式等。

发展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开发新的推进系统,将发电和能量管理系统一体化,采用最先进的推进电机和电力电子设备,降低系统成本,延长系统寿命,提高系统效率。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是未来舰船推进、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而面对当前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突飞猛进地发展,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这一整体相适应的标准,例如《舰船通用规范》对潜艇用电力推进装置做了规范要求,它是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的一种简单形式,二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2各分系统的特点与相关标准分析

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主要包括发电模块、区域配电模块、变流器模块、能量管理(监测与控制)模块及推进电机模块[2],以下是各模块相关标准的适用情况分析。

2.1发电模块

水面舰船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主发电机组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采用以燃气轮机为原动机的高速发电机组,特别是采用永磁和高温超导的高速发电机组[1],目前,有关永磁和高温超导的高速发电机组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相关技术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但随着这些新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应用,需要制定一系列标准规范,更好的促进技术的发展进步。

2.2区域配电模块

《舰船通用规范》只适用于现有干馈式与简单环形结构的交直流配电系统,而对于交流中压(1kV~15kV)与分布式直流区域配电系统,它们的电压等级、拓扑结构、设计、电气安全、系统保护等要求都不适用。同时现有标准有关分布式直流区域配电系统的标准规范还处于空白状态。《舰船用分配电箱通用规范》只适用于aC不大于1000V、DC不大于1200V舰船照明和电力分配电箱;《舰船电力配电系统通用规范》对于交流中压配电系统也不适用,对于其配电网络结构、电能品质、系统保护、安全性等都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

2.3变流器模块

《舰船通用规范》、《舰用三相大容量静止变频器通用规范》和《舰用中、小容量静止变频器通用规范》对变流设备的性能、指标、要求做了明确规定,但由于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的变流模块采用了以上很多新技术、新器件及新的控制方式,原有的标准规范已并不完全适用,对新型舰船上变流设备的设计、检验验收、维修等带来诸多不便,需要对其中许多标准规范做出修订。

2.4能量管理(监测与控制)模块

目前有关电站及电气传动控制与监测系统的规范相对较少,仅有《舰船通用规范》对电气集中控制与监测系统,主要是对电站和电气传动设备做了要求与规定。而且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的能量管理模块功能更强、范围更广、要求也更高,《舰船通用规范》只是对其监测与控制系统做出要求,并没有对能量管理与分配做出规定,因此有必要对能量管理模块制订新的标准。

2.5推进电机模块

《舰船通用规范》对潜艇用直流推进电机做了规定和要求,《舰用电机通用规范》适用范围并不包括推进电机,其它标准规范主要是关于控制电机、微特电机及发电机的标准。目前,先进感应电机、永磁推进电机、高温超导电机等还处于项目预研阶段,技术问题有待解决,因此制定相关的标准规范还不够成熟,但确立其标准化需求还是很有必要的。

3结束语

可以预见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然而,目前我国现有标准规范缺乏与综合全电力推进技术适用性较差,比如区域配电、新型推进电动机、能量管理与分配等,都缺乏相应的标准,这必将严重制约其技术发展,也不利于综合全电力推进舰船的设计、建造、验收工作。

因此,我认为要在充分收集、整理、分析现有技术资料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舰船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相关标准的需求分析,提出标准制定及修订建议,确保综合全电力推进技术顺利地应用。

参考文献

[1]郑定泰.水面舰艇综合电力系统的技术进展[J].舰船科学技术,2005(5):5-12.

综合电力技术篇7

关键词实验教学;电子技术;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2-0130-03

multi-levelexperimentalteachingSystemofelectronictechno-logyforCultivatinginnovativeability//HUZhiqi,HeYujun,XieZhiyuan

abstractBasedonthefoundationanddesign,comprehensiveand

application,researchandinnovation,amulti-levelelectronictechno-

logyexperimentalteachingsystemisconstructed,andwiththecore

ofcurriculumgroupacurriculumsystemisconstructed.amulti-levelexperimentalteachingplatformisestablished,andthequality

ofexperimentalteachingofelectronictechnologyhasbeenimproved.

Keywordsexperimentalteaching;electronictechnology;cultiva-tinginnovativeability

1前言

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技能和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电子技术系列课程是绝大部分理工科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理论和实验结合紧密,在培养大学生基本技能、工程意识、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地位[2]。为了更好地发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的引领作用,从实验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和实验平台建设着手,构建一套完善的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十分重要。

2电子技术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根据突出“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特色,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研究型、开拓型人才的时代要求[3],按照提升基础、优化综合、强化创新的原则,将学生的电子技术实践能力培养分为3个层次:基础实验能力、综合实验能力、研究创新实验能力。按照先基础后综合再创新的原则,通过不同学习阶段、层次及能力分别加以实施,从而形成“基础设计型、综合应用型、研究创新型”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在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中,前一层次是后一层次的基础,后一层次是前一层次的积累和提高,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各层次实验教学的目标、内容及实施如下。

基础设计型实验以基本实验方法学习、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为目的,围绕电子技术基础类课程,开设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设计性实验为辅的基础实验项目,同时开设部分简单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基础设计型实验要求学生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及功能测试方法,具备设计简单电子电路的技能,掌握基本的电子电路仿真设计软件的使用,初步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该层次适用于低年级学生。

综合应用型实验围绕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开设面向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综合型、应用型实验项目。综合应用型实验项目旨在加强学生的专业综合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要求能够利用基础、专业理论知识及实际工程要求,进行电子系统的综合设计、分析和调试,从而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综合应用型实验项目注重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适用于电子信息类三、四年级学生。

研究创新型实验以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开展以研究创新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该层次主要面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培养学生创新研究及团队合作精神。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等为研究创新型实验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研究创新型实验实现方式多样,学生的能力可以得到充分展示,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热情。

3电子技术多层次实验课程体系建设

实验教学体系是通过相应的实验教学活动来具体实施并体现的,因此,一套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必须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实验课程体系。依据各专业电子技术实验课程设置情况,以实验教学课程群为核心,建立基础设计、综合应用、研究创新三个实验教学课程群,来满足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的实施要求。以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为例,电子技术多层次实验课程体系如下。

1)基础设计型课程: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电子技术(电工学)实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电子电路仿真实验、电子技术综合实验、电子工艺实践。

2)综合应用型课程:单片机原理实验、电子测量实验、物联网技术实验、DSp技术应用实验、微处理器课程设计、eDa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

3)研究创新型课程:创新创业项目、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项目、实验室开放实验、教师科研项目、毕业设计等。

基础设计型课程电子技术基础设计型实验课程是理工科院校绝大部专业的必修实验环节。其中模拟、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和电子技术(电工学)实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是面向各理工科专业电子技术基础理论课开设的基础实践环节,是入门性质的基础实验课,具有很强的基础实践性,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电子技术综合实验、电子工艺实践、电子电路仿真实验等是在基础实验课的基础上依据不同专业开设的具有一定综合性、设计性的实践性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初步的工程实践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创造性思维。

综合应用型课程综合应用型课程是面向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开设的综合应用实践环节,属于重要的专业实验课。综合应用型课程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体现了综合性、应用型的特点。其中,单片机原理、DSp技术与应用和嵌入式系统、微处理器等实验课程涉及的相关技术在目前众多领域得到普遍应用,是目前电子技术广泛应用的代表。为了强化这些课程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开设课内实验的同时开设相应的课程设计,通过与工程实际结合的综合应用型实验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及综合实践能力。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eDa)、电子测量、物联网技术实验等均融合多学科的知识,这些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综合应用型实验课程还包含一些专业选修实验环节及其他一些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实验课程及项目。

创新研究型课程创新研究型课程是针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开设的全开放、自主实验课程。课程的设置为学生参加创新性、研究性实践活动提供了多样化的途径。目前,在国家大力倡导及支持下,各高校基本建立了“部级―省级―校级”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通过“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重在过程”的实施方式,带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和能力的提升,是研究创新型实验课程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此外,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实验室开放项目、教师科研项目、毕业设计等也是创新研究型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些课程吸引和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创新研究,激发广大学生进行科技开发和创新实验的兴趣,从而培养创新精神。

4子技术多层次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实验教学体系的实施离不开实验平台的建设,为了更好地实施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在实验室建设中需要对实验室进行重新整合并构建新的管理体制,并根据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实验课程体系,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多层次实验教学平台。以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电子技术实验中心为例,电子技术多层次实验教学平台如图1所示。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电子技术实验中心是首批“河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过10年的建设,中心实验室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累计投入经费1300余万元,实验硬件和软件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和提升。为了适应多层次实验教学及课程体系,按照“提升基础实验、优化专业综合实验、强化创新实验”的原则,在建设中对实验室场地、仪器设备等资源按优化、共享的原则进行重新配置,在保证基础实验仪器设备扩充、更新的前提下,在综合应用型、研究创新型实验教学方面进行重点投入,构建与实验教学体系、课程体系相适应的多层次实验教学平台。

同时,为适应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的要求,中心构建基于全开放导向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所有实验室都达到时间、空间的全开放要求,其中研究创新平台实施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自主管理模式,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开展各种创新实践活动的需要。

5总结

在国家全面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强化理论、实验教学与工程应用相结合,加强工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本文结合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实际情况,构建基础设计、综合应用、研究创新等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及实验平台,对于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实施结果表明,达到预期效果,并为后续实践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根良,郑青根.多层次电子电工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3):80-82.

综合电力技术篇8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tp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032-01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用电量不断加大,这也对电力系统的设计,运行,安全稳定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加深对电厂自动化技术的了解,与时俱进,掌握有用的知识,更好地开展自己的工作,保证电力系统的同步健康发展.

1、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应用

1.1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应用概述.

在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的早期,其主要是用于对电厂运行的监控,记录各项数据,确保不出现异常,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力系统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自动化技术必将更深入到电力应用的各个角落,发挥更大的作用.电力千纸鹤动化技术是将电厂供电设备的功能进行重组和优化,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电子通信技术等,实现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运行监控,数据测量,信息传递,自动维护等,这是智能化,自动化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形式,近些年来,我国电力行业的自动化技术应用不断增多,电力综合自动化进程不断深化,但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电力自动化故障,凸显了电力知动化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1.2电力系统自动化工作原理概述

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是依托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主要是在电力中心的控制室里安置中心计算机,以此向四周辐射,围绕在电力中心的各发电厂,变电厂则通过对自己的远程监控,数据流通设备进行特定设置,就可实现与中心的信息反馈与数据共享,从而形成一个自上而丰的信息流通网络,实现该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运行.

电力系统的中心计算机负责宏观上的整体调控,所属的各监控设施则负责电力系统的运行监督,相关数据表格的处理汇总,部件异常时的原因分析和故障排除等,在此基础上建立其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相互之间进行数据的整合和流通,使计算机数据能够与对应的硬件设备精确对接,由此形成一个严密的电力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

电力系统的综合自动化控制是建立在分层控制的基础上的,通过对调度控制室,发电站,电力厂等的分层控制职责进行一定程度的渗透和再分析,使得电力系统更加协调稳定地运行,以此达到合理经济,稳定工作和有效控制的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目的.

2、电力综合自动化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技术设计缺乏标准化

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开放性问题,现有的电力自动化系统中存在着许多电力设备之间接口困难,甚至完全不能对接的情况,造成许多设备无法使用,备品设备难以实现,导致电力自动化的运行效率低下,这主要是由于各厂家之间缺乏开放性的交流,沟通所引起的,导致彼此没有共同性约定各自独立生产,导致许多电力设备无法对接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所以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要考虑不同商家的设备生产可互作性为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提供功能,技术保证。

2.2电力自动化系统模式选择存在的问题

如果一个电力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模式选择得当的话,将会极大地降低设计成本,设备成本,修护成本,并将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转性能,极大地节省开支,因此,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模式选择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意义.伴随着电力自动化工程的不断增多,电力系统无论是新建,改建,还是扩建,都应该遵循有效的系统选择模式,实现电力系统运行模式的规范化选择.经筛选而认定的电力系统必须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运行价值.具有完整的电力实施.功能齐全,实用经济,并且要求相关的生产厂家提供良好的质量保证服务,有定的运营基础,优质的售后服务等,不过从目前来看,我国电力自化系统在这方面实现得并不理想。

2.3自动化系统抗电磁干扰的问题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电磁环境越来越恶劣,自动化系统的内部处个子系统都为低电平的弱电系统,它们所工作的环境受到外部的干扰和内部干扰的影响,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电磁干扰对自动化系统在线运行的影响是严重的,消除和抑制电磁干扰可针对电磁干扰在三要素在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方面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以及消除或抑制电磁干扰。

2.4现行的电力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电力自动化系统是一个结构复杂,多层次参与的运行过程.中间许多环节都需要多方面的参与和努力才能保障其良好运行.也正是由于其多方面参与的复杂性,一旦电力运转出现了问题,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单位参与到检修维护工作中来以后,就容易出现相互推卸责任,都不认真对待的情况,这也正体现了现代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中所存在的问题.

2.5自动化下同的运行维护人员水平不高

目前,电力自动化设备的维修、检修都主要是依靠生产厂家。出了事故不能自己及时解决,并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要尽快培养一支自己的高素质电力维修队伍,加强行业内的相互交流,促进彼此电力自动化知识的完善。从而更快更好地解决电力运行中出现的各种设备故障,将其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

3、解决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问题的对策

3.1多方协作,实现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技术设计标准化.为了维护电力自动化行业发展的良好秩序,保证其健康高效地运行,杜绝电力市场中因缺乏统一标准而造成的混乱状况,必须提出一套系统的电力设施技术标准和运行要求,并要求两者在功能上达到互补。

3.2做好自动化变电站的系统设计?

要想做好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设计工作,首先要从变电站整体上进行把握和规划。如何实现整个变电站自动化运行系统的高智能化,使得自动化设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微型计算机软硬件设备方面的飞速发展,将新产品应用到综合自动化中来,成为变电站自动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趋势也是一种挑战,新产品与新技术的应用,必然会对整个自动化系统带来一定的扰动,因此,必须针对这些新技术和新产品做好设置规划,促进自动化系统升级换代。同时对软硬件的产品要进行严格筛选,确保其稳定性能,为整个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稳定性提供支持。

结束语

近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自动化技术逐渐走向电力系统的各个角落,在电力系统的传统与现代交替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这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观来看待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实施规范有效的电力管理措施,严格,高效地贯彻相关规定,培养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各方面相互协调,相互努力,如此才能促进电力综合自动化的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和管理探讨.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3年9月下旬.

综合电力技术篇9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容应用

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力改革的不断深入,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以其可靠的性能、操作简单、扩展性强等特点逐步在变电站的监控项目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就其内涵来说,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是指采用微机保护和微机远动技术,分别采集变电站的模拟量、脉冲量、开关状态量及一些非电量信号,经过功能的重新组合,按照预定的程序和要求实现变电站监视、测量、协调和控制自动化的集合体和全过程,从而实现数据共享和资源共享,提高变电站自动化的整体效益。

由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取代了原来的一般的自动化,通过优化的组合方式,就是要在电网改造过程中实现随时在线监视电网运行参数、设备运行状态,以便在变电站内部装置发生异常时能够及时报警,促使供电企业能够快速、准确的隔离和消除事故,并完成变电站运行参数在线计算、存储、统计、分析报表和远传,从而保证供电质量。所以,从长远来看,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变电站综合自动系统是电网改造过程中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在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高企业生产力和企业经济效益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目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虽然在我国已经有了不小的发展,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其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级,在发挥其最大效能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技术设备方面的问题。由于传统的二次设备、继电保护、自动和远动装置等大多是采用的电磁型电路或者是小规模集成电路,其主要是通过依赖大量的电缆,通过触点、模拟信号来交换信息,从而降低了设备的可靠性,灵活性差,也不利于系统自身的自检和诊断能力。

2.2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抗干扰问题。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抗干扰问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磁兼容,在系统的运行中往往会容易忽视,因为抗干扰能力是保障综合自动化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由于现在一些自动化设备在出厂时,没有一个严格的实验标准,只是对其中的某些方面做了一些简单的实验,容易造成产品不合格,所以选择合格的自动化产品很关键。

2.3系统运行的维护人员水平普遍不高。由于目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备维护,主要的还是依赖于生产厂家,而电力企业本身没有一支专业的、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队伍,往往造成在设备一旦出现故障或存在缺陷时,不能及时处理,从而造成供电损失。

3优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的措施

3.1变电站微机、监控系统的改造。目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采用的是三层分布的网络结构模式,通过对微机、监控系统的改造,换成具有保护功能又有监控和通信能力的检测装置,除了能保护设备的安全以外,还能通过装在控制面板上的液晶屏幕显示屏,可以方便值班工作人员通过监控能够清晰、方便的查询各条线路、电容器、变压器、母线等的电量数据、运行参数、告警信息、故障信息,也可在装置上对各个断路器进行手工操作。

3.2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由于变电站内的电力设备比较多,电磁干扰比较强烈,而二次设备又主要是安装在变电站内,所以,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势必会受到电磁的干扰,因此在设备中必须考虑抗干扰的措施。首先,对于外部干扰源的影响,可以通过采取屏蔽措施及减少强电回路的感应耦合等方法来消除。其次,接地和减少共阻抗耦合也是抑制干扰的主要方法。在变电站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把接地和屏蔽很好地结合起来,可以解决大部分干扰问题。行之有效的接地有一次系统接地、二次系统接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工作接地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进行行之有效的隔离措施,有模拟量的隔离、开关量输入、输出的隔离及其他隔离措施,以减少干扰。

3.3组建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技术队伍。要想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得到稳定、可靠的运行,有一支优秀的专业技术队伍是关键。因为自动化系统的特点就是将系统的运行情况屏幕化、数字化的显示出来,是监视、操作屏幕化,测量、显示数字化,变电值班人员也容易出现对站内设备运行状态感知模糊化,监控设备机械化的毛病。因此,对于系统维护人员来说,首要的问题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其次是培养维护人员对关键数据、报警声响反应的敏锐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技术已经形成了网络化、综合智能化、多媒体化多种形式互相协作的局面,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变电站二次系统在技术上的重大变革,它实现了自动化、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在变电站领域的应用,这在大大加强电网的一次、二次系统的安全性能的同时,对于提高电网的经济运行水平也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惠刚.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原理与系统[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江智伟.变电站自动化新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3]王津.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与应用.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综合电力技术篇10

【关键词】电子技术;综合实验;教学体系;创新

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课程是一门独立设课的综合性实验课程,是南华大学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的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单片机控制、eDa技术等多门课程的综合应用与综合设计的能力训练,工程实践性很强。

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室隶属南华大学中央与地方共建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该中心抓住“中央与地方”共建的机遇,实验教学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实验室配备了齐全的计算机、信号发生器、稳压电源、多功能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多功能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箱、eDa实验箱等仪器。学生完全可在实验室完成综合实验的设计、仿真、下载、硬件搭接、调试等工作。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教学体系和实验内容不断完善、日臻成熟,教学内容始终密切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科技进展,已初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

一、电子技术综合实验的内容

电子技术综合实验是针对本科三年级学生开设的,此阶段的学生已学完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等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也有基本实验的基础。因此综合实验的目标是通过系统电路的综合设计和调试,对学生进行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实验主要从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训。[2]

1、项目的原理设计与仿真调试

要求学生用基本iC器件、二极管、三极管、电阻、电容及输入、输出装置等完成项目的设计。并用工具软件multisim、pSpice等进行项目的原理设计与仿真调试,从而掌握综合应用电路的仿真设计与分析方法,掌握综合应用电路设计的一些技巧,如子电路设计、电路功能的模块化等。

2、硬件综合实验

实验室提供常用iC器件、二极管、三极管、电阻、电容及输入、输出装置等元件。学生在多功能电子技术实验箱上完成设计项目的组装与调试,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技能及排除电路故障能力。

3、基于FpGa逻辑设计综合实验

要求学生用FpGa开发软件iSe或QuartusⅡ完成项目系统的底层模块设计、系统顶层原理设计,并用仿真软件modelsim进行各模块及系统的功能仿真及时序仿真,在FpGa开发平台上实现系统的集成芯片编程下载与功能检测。[3]

近几年,我们对实验内容做了大量的更新,我们自编并正式出版了《电工电子实验与计算机仿真》、《基于multisim2001的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设计与分析》、《eDa技术实验教程》、《VHDL/FpGa数字系统计算机仿真实验》等一系列的实验指导书。这些实验项目涉及的知识面宽广,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特点部分选取。

二、实验教学手段(具体实施)

1、实验准备阶段

在课程开始之前,实验老师针对本学期的实验项目进行实验仪器仪表的整理、开发软件的装配。整理实验平台所需要的稳压电源、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万用表、计算机、FpGa实验箱、多功能模拟(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箱、常用元件等,保证每套实验平台都能正常使用。安装一系列的开发软件:multism、iSe、QuartusⅡ、modelsim、protel、Chipscope等,并运行验证软硬件实验平台,保证实验设备正常运行。

2、实验实施

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分为理论讲授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学生首次进入实验室,实验老师对学生讲解实验规则与过程要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写好预习报告,能正确使用电子仪器,掌握电子电路系统设计的方法,了解电子电路设计的全过程,完成相关电子电路系统功能模块的电路设计、仿真到硬件安装和指标测试,学会故障分析和数据处理。实验结束后学生要对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写出正确的实验报告。然后还要讲解电子电路设计的一般思路,常用典型的单元电路、工程实例,电子电路安装、调试、检测的一般方法,常用eDa软件的应用技巧等。实验教学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合理制定不同的实验项目,按照基础型、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三个层次,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指导方法上,立足于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在实验的进行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具体困难,主要表现在对有些实验现象不理解,仪器的实验方法不熟悉,遇到故障不知如何解决。指导老师要及时抓住典型给予集体分析、讲解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困难,并积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3、实验考核

在实验及整个过程中,实验老师对每个学生的预习报告、实验进程、学习态度、组织纪律、实验质量等方面都有计划、有阶段地进行严格考核。学生做完实验后,实验老师根据完成情况,当场给评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在学期末对每个学生进行考试,题目的任务要求和指标要求由实验室提供,学生任意抽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根据完成情况当场给出考试成绩。最后的总成绩结合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和考试成绩。

三、今后的工作

通过这几年的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开展,学生的实践能力、系统综合设计能力、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得到了明显提高。很多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竞赛等,并取得了不错佳绩。但是有些问题还需要改进。

1、电子技术综合实验时间安排都是以班为单位,有些班人数特多,导致实验仪器台套数不够;而有些班人数又少,仪器就有闲置。而且电子技术综合实验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实验内容以综合性实验为主,因此实验时间一般较长,有些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不成实验,有些学生还想更深一步研究,但是由于时间限制,都不得不中断。如果实验室实行网上预约的方式,实验时间由学生自己自己安排,实验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人数、各实验的选课情况,进行较为灵活的安排。实验中心必须尽快做出一套网络管理系统,并挂上南华大学教务管理在线,方便学生上网预约。[4]

2、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实践课程,实验内容不再限制于某一门课程,而是多门相关课程的知识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在实验项目的设计中,可以融合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eDa技术、单片机原理等知识模块,让学生运用多种技术完成一个完整的电子系统设计,使学生对电子系统设计的过程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自拟实验项目,或者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或者团队合作开展研究创新型实验。结合“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竞赛、大学生实践创新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和研究创新能力。

3、学生在做综合性实验时,所需元器件比较多,也容易造成电路元器件损坏,造成实验室低值易耗品损耗量增加,实验室必须制定一套行之有效、可操作的规章制度,保证实验室工作的正常运行。

4、学校在不断壮大,学生不断增加,实验教学的工作量相应大大增加。实验教学人员工作任务重,学习、进修机会很少。因此学校在引进更多的实验教学设备同时,也要重视实验队伍的建设,引进更多高级技术人才从事实验教学,从而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队伍。

总之我们要不断完善、改进电子技术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更充分地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中的作用,促进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孙凌翔,王丽君.电气信息专业实验教学创新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9.8.130-131.

[2]杨德俊.现代电子技术综合实验与能力培养[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5.10.97-98.

[3]陈学英.电子技术综合实验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2.127-130.

[4]唐续.现代电子技术开放式综合实验的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9)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