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0:52:06

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篇1

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800字左右

每年,总是盼望着生日;每年,我都是在欢乐中度过生日。

“十五岁是个大生日”,同学告诉我。该如何度过呢?我参加过好几个同学的生日宴会,他们的爸爸妈妈都没有参加。我的生日也这样过?让我有些为难,妈妈早几天就在张罗了,爸爸还问我喜欢什么礼物。同学早就约好了,如果爸爸妈妈请来外婆她们就麻烦了,我嗫嗫嚅嚅地开口说:“我想请同学到家来热闹一天,你们那天能不能不参加啊?”爸爸妈妈一脸的愕然,好半天都没说出一句话来。僵了好一会儿,爸爸叹口气说:“好吧。”生日那天,妈妈还是为我准备了许多荤素小菜,但大家都有些沉默。不久,爸爸和妈妈早早地出门了。我一个人忙得不亦乐乎,一边整理房间,一边摆出准备的食物。欣赏着自己的杰作,有几分得意,也有几丝不安,真是“剪不断,理还乱”,拂去又来。直到同学进门,一切才冰消雪融。欢笑声充满了整个房间,大大小小的礼物堆了一沙发,我们吵啊,闹啊,笑声夹着歌声一次又一次地爆发。当十五根蜡烛点燃的时候,我发现这样的生日,真是给自己带来了太多的快乐。

十点,爸爸妈妈准时回来了。我笑着请他们吃蛋糕,他们高兴地吃了蛋糕,高兴地与同学打了招呼。我送走同学回来时,他们已关灯睡了,以后几天,爸爸妈妈变得有些沉默寡言了,我也很难解释。我知道,这样的生日也许伤害了他们。

不久后的一个下午,夏叔叔夫妻突然来访。一进门,他们就对爸爸说:“今天要躲女儿生日,来你家混顿晚饭,你招不招待?”在一旁的杨阿姨也忍不住说:“现在的孩子,嘴边老是挂着代沟,过生日请了同学,就不要爸爸和妈妈了。哎!十月怀胎,一把屎一把尿的,好不容易盼到她长大了,想同她过个生日都不成了。”说着说着,眼泪都下来了。

妈妈跟着长叹了一声,爸爸朝我眯了眯眼睛。我鼻子一酸,差点哭了。我知道,他们是在悄悄地提醒我:“不要忘记了自己的父母啊!”我暗暗决定,明年生日,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度过。

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800字左右

时光的河水向前流淌,老先生的声音像一朵朵浪花,拍打着时间的河岸,也回响在我的心海深处。

家旁有一个说书馆,老先生便是那里独一无二的“名嘴”,小时候爱听故事的我自然是那里的常客。

记忆中,推开那扇黑油木门,里面定是座无虚席。一坐下,我会与老先生的“粉丝”唠叨上回的内容,有一番猜测甚至争论也是常事。

帷幕拉开,台下顿时鸦雀无声。老先生探出头来环视全场,然后缓缓踱步到台前。只听惊堂木“啪”的一响,故事开讲了。

老先生穿一件深蓝马褂,头发花白,脸上的皱褶像是细浪一条条排开。只见他一转身,一挑眉,一挥袖,便将我们带进了如梦如幻的世界:同唐僧西天取经,随岳飞挥兵北上,与孔明笑分三国,看包公巧破悬案,看黛玉葬花观园……老先生的讲述绘声绘色,我们听得如痴如醉。忽听得惊堂木又“啪”的一响——“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如梦方醒的我们久久不愿回到现实,怔怔地看着老先生微笑着得意地踱回后台。许久,我们才怏怏离去。

现在的我,当然已经不是当年无忧无虑的孩童模样。太多的压力,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似乎从山巅跌人海底……我还该坚持吗?

那个周末,我又来到了那儿时常常光顾的说书馆。

推开那扇掉漆的木门,里面早已不是当年的盛况,十座九空,寂静萧条。

找了个靠前的位置坐下,安静地等老先生出场。

帷幕拉开,老先生先探出头来环视四周,眼神隐隐透出一丝失望。随即,他又面露微笑,踱步到台前,只是步子没有了当年的轻快。

“啪!”惊堂木一响,老先生依旧一转身,一挑眉,一挥袖,开始了“下一回”的讲述。舞台上依旧演绎着昔日的精彩:大漠孤烟依旧飘直,长河落日依旧红圆,金戈铁马依旧壮烈,红楼一梦依旧凄凉….“啪!”惊堂木又是一响,老先生缓慢踱回后台,踱步时竟然有些蹒跚,却仍然不忘给我们一个微笑。

容貌不再,步履已改,“声”是人老。

“啪”“啪”之声,叩击我那重压下开始软化的心房……“啪!”“啪!”……这一种声音叫敬业,这一种声音叫执着,这一种声音叫坚持。我把这种声音珍藏在记忆深处,让它慢慢发酵,酿出自己跃出海底、重登山巅时的庆功美酒。

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800字左右

我相信自己只是一只蚕,被白色的恐慌缠绕,每天都做着许许多多的梦,然后静静地等待羽化成蝶的那一天。

时间太瘦,指缝太宽。时光流转,年华瓣瓣如雪飞落。逆转时光,回到曾经的我。

七岁,我随父母从老家来到珠海,开始了小学的生涯。幼年无知的我对一切事物都感到稀奇,以致于兴致勃勃地报名参加儿童唱歌大赛。我上岁数丰当我换上绚丽的衣服成功地演唱完一首歌后,站在颁奖台上的风光。那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啊!但现实却是残酷的,当我第一个登上那诺大的舞台,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引吭高歌时,那不着调的声音引发了台下的阵阵嗤笑。我卖力地唱着,力求让我的声音盖过全场,却换来了突发的哄堂大笑。我强忍着泪水,争取哼完了最后一个音符。然后冲下舞台,彻底地痛哭了一场,结果是得了一个最次的鼓励奖。

“哼!以为自己穿上漂亮的衣服就是蝴蝶了?”“还不是一只丑陋的蛾!”同伴讥讽道。哦!原来我是一只蛾!梦想破灭,我恐慌——恐慌我梦想的季节从指间滑过,竟未留过一丝痕迹,一点涟漪。

十岁。我再一次登上了舞台。那是一次演讲比赛。我刻苦地背稿、读稿、再背稿。载着老师与同学的深切期望。踏上了“梦的舞台”。我在心里暗暗自问:“三年后,我的季节该来了吧?”然而现实又跟我开了一个可恶的玩笑。当我不知迈着怎样的步伐走上舞台后,张了张口,却又忘词了。只听到心跳声震摄天穹。我努力地回想,嗑嗑吧吧地完成了我的演讲,跑下台去。用“泪眼迷蒙”来形容我那时的表情最合适不过了。但没有让泪流下。

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篇2

一、分清体裁

江苏省近几年对高考作文的体裁有明确规定,要求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而学生出现的最普遍的问题就是文体不分,如何让他们分清这两种文体,防止写成四不像的作文,笔者是这样做的:

(一)初步感知

先给学生印发近三年来高考满分作文中规范的记叙文和议论文各10篇,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样的文章是记叙文,什么样的文章是议论文。这一步非常重要,只有初步感知好,才能进一步提高。

(二)硬性规定

语文弱科生初步感知后,教师要针对不同文体做出硬性规定,这样可以让他们在写作时更有针对性,少走弯路。不同文体的硬性规定:

记叙文:

1.记叙文应以写人记事为主,规定学生写人只写1人,记事最多不要超过3件。写多了就容易面面俱到,平铺直叙,不容易出彩。

2.记叙文中议论的句子不得超过三分之一。开头直接用一句话点题,开门见山。要写自己身边发生的人或事,重在有真情实感。

议论文:

1.议论文第一节一定要摆出中心论点,且论点要明确突出,最好有振聋发聩的效果。

2.文中记叙的文字不得超过五分之一。

3.论据要新颖但不生疏,能给人瞬间的震撼。

4.议论文的结构可模仿课本《劝学》、《六国论》这两篇古文。

(三)作文升格

1.分清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体裁后,他们的作文会出现四平八稳、得分不高的现象。有对策吗?喜欢写记叙文的学生,不妨写一写记叙类散文,散文的语言优美,比普通记叙文容易出彩。

2.议论文也可升格,写议论类散文,杂文和时评类文章。这类文章要求学生平时多阅读时评类材料。

二、积累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素材贫乏。平时多积累一些素材,就好像多储蓄了一些“米”,有了“米”,才能成为巧妇。

(一)积累什么素材?

1.短时间内,模仿往往见效比较快,“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得来。”所以引导学生多摘抄积累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的精彩片段,甚至可以模仿满分作文的写作思路、题材、表现手法和部分有深度的思想等。“依样画葫芦”,日久便见效了。

2.要求多读名人传记,中外名著,历史故事等,扩大阅读视野。读到精彩的片段要顺便摘抄下来,这个片段要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摘抄完一个片段后一定写上自己的评析,可长可短,要求有感而发。

3.多摘抄一些有哲思的句子。写作文时,有几句有哲思的句子散布在文中,会给文章增色不少。

(二)怎样摘抄

1.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日记本,每周摘抄3-5个片段,摘抄时要把字写工整,既摘抄又练书写。摘抄后要经常拿出来读。

2.摘抄尽量避免撞车。

三、提纲训练

高考作文到底考什么?考的就是学生迅速审题和比拼立意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列提纲训练达成。

教师出示作文要求,然后要求学生在15分钟内审题、立意、确定体裁,然后在草稿纸上列出提纲。提纲内容包括开头1节,结尾1节的内容,并在文章中间段落写出写作思路。并且在题目后标明作文体裁。有时间限制,既可训练学生的时间观念,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四、作文讲评

学生写出作文后,教师批改很重要。长时间不批改作文,会导致学生的兴致、激情丧失殆尽。笔者是这样做的:选出该次作文中优秀者,打印后发给学生看。然后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当面辅导。辅导时指出每个学生作文中的优点与不足。这个环节,对提高学生的作文非常重要。教师肯定学生作文的优点,鼓舞其信心,同时要对作文的修改提出参考建议。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作文哪个地方可以升格,怎样升格,进而提高作文的档次。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建议修改作文,然后教师再面批。有的学生甚至需要多次修改,直至符合标准为止。

参考文献:

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篇3

广大中学生的作文现状告诉我们,无论是平时作文还是考场作文,散文是他们最钟情的文体之一。作文教学漠视散文写作教学的行为,已严重背离了学生作文现状与作文实践,违背了新课程精神,必须给以矫正。作文教学应该重新给散文定位。

一社会生活养育散文、需要散文

社会生活养育了散文。可以这么说,生活有多广阔,散文写作的空间就有多广阔。宏观微观、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生活艺术、山川草木、花鸟虫鱼、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均可作为散文的题材。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社会生活是散文的源头活水。

社会生活更需要散文。散文具有艺术上的隽永性、思想上的启悟性、效果上的潜在性、应用上的普遍性;散文可以不拘形式,信手拈来,直抒胸臆,酣畅淋漓,我心写我口,只要内心有话要说,几乎每个人都能写作。如此灵动、朴素的写作形式,符合文学作品生活化的要求,可以满足当前社会生活中广大群众的精神需求。

散文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在社会生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

二文化传播、传承有赖于散文

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刘勰在《文心雕龙》的《总术》篇中写道:“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所谓笔,就是指韵文以外的一切记叙性和议论性的文体。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从而产生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

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了。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散文的文化传播、传承作用功不可没。从先秦的诸子百家百花齐放,到现代诸如朱自清、冰心、梁实秋等采撷生活服务社会,更有张爱玲、柏杨、余秋雨等的文化散文、生活散文。可以这么说,散文是贯穿中华民族文化史的一条主线。缺少散文的文化必然是残缺的、病态的文化。

三学生作文钟情于散文

学生作文无论是平时作文还是考场作文,散文都占有半壁江山。学生钟情于散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他们正经历着青春期的萌动,比如在感情上想得到异性的爱恋,尽管他们明白可能不会有任何结果,但他们只是凭一种感觉,曾经走过,曾经拥有,足矣!再如,他们对未来充满幻想与渴望,虽然有些希望是无根的、不切合实际的,但在他们看来,结什么果并不重要,关键是要开出漂亮的花。诸种情结反映在他们的文章中,就是纯洁、自然、唯美、浪漫、充满情调。而这种文章也是最受同学们欢迎的,这就是中学生的散文。

第二,正是中学生思维的不成熟、不定型,才赋予他们更多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他们不会被窠臼所绊。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充满叛逆性,不怕别人的议论。中学生的创作,由于其特定的经验与阅历,注定他们的写作内容很随意。散文无疑是他们的首选文体。

第三,时代的发展、信息的快速传播,现在的中学生阅读量是任何以往同年龄段的孩子所不可同日而语的,当然不一定只是纸质阅读。这为他们的散文写作创造了无比丰厚的条件。

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篇4

关键词:个性化写作教学;困惑;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2-0289-02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写作者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知识的长期积淀。写作的内容凝聚着写作者的人生经验、学识智慧,是充满灵气和活力的生活结晶,是写作主体的富有个性的创造性脑力劳动成果。所谓个性化作文是指在学生天赋所及的范围内极大地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充满写作的激情和创作的欲望。个性是文章的灵魂,因此作文应该是“用我的自由之笔,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显我的自在之趣”。

最近几年,淡化文体,重视表达,鼓励想象和创造,充分展示浓厚的个性色彩是高考作文的基本趋势。话题作文的出现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一次大飞跃,它犹如催生剂,催生出一批批优秀的考场作文,形势喜人。在振奋之余,令人忧虑之事也无从回避,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已摆在了我们的眼前。归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由淡化文体而出现的文体不明现象

淡化文体旨在关注自我,弘扬个性。真正体现“淡化文体”的作文题,是指不限于文体形式的作文题。这样的作文题,可用任何表达方式来完成,无疑给我们提供了发挥才情的机会,因为它对文体没有限制,或记叙或夹叙夹议或议论为主,皆合要求,能出佳作。

文章是承载思想的载体,思维的准确性、严密性和创造性,都要通过文章来表现。如果写出的文章既像议论文,又像说明文或别的什么文体,怎么可能很好地表情达意呢?又怎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呢?我们应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提高学生把握不同文体特点,写好各种文体的能力。

可是不少学生甚至教师把淡化文体误以为可以不要文体,写作时信马由缰,随心所欲,结果造成写成不伦不类的“四不像”作文:记叙文议论化,议论文记叙化,议论文失去深刻的理性美,记叙文失去动人的美感,更不要说写出出新、出彩的个性作文。

2.文体形式多样化,实际教学时无所适从

文体淡化也就是文体开放,学生仅仅懂得几种传统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写法显然是不够的,还须关注文学类的文章,如散文、小说、诗歌以及其他各种形式文体的写法,如童话、寓言、书信、演说词、实验报告、剧本。阅读范围和写作知识的掌握不知比以往扩大了多少倍。书海茫茫,何处是岸。令几多教师困惑,几多学子彷徨。

3.学生写作基础薄弱,缺乏语言积累,写出个性谈何容易

现在有不少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平时知识面狭窄,又缺乏较规范的语文知识训练。常常一个班六七十名学生,课堂作文时没有几篇成功之作。要么胡编乱造,要么记流水账,要么语言干瘪无味,要么结构散乱,要么表述不清,别字多多。并且由于缺乏语言积累,作文时无话可写。“无话可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生活面狭窄而缺乏写作素材,即不知道写什么;二是指阅读量少而缺乏语言积累,即不知道怎么写。在这种情况下,要写出让人眼睛一亮的个性作文不太现实。

4.学生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造成写作兴趣不浓

目前选拔人才的途径主要是考试这一形式,分数成了学生的命根子。高考要面临的是多学科的考试。学生整天忙着听课、写作业、考试,活动空间往往被限定在“三点一线”(教室、寝室、食堂),乏味的学习生活使他们内心的写作激情趋于熄灭,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大大下降,没有了足够的生活体验,作文时也就必然胡乱拼凑,应付了事。

面对以上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办法加以解决。

1.常见的传统文体教学不可偏废

淡化文体在某些中学教师看来就是不要文体。由于有了这种错误认识,老师不再注重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学生作文时也就不讲样式了。有些文章,记叙不像记叙,议论不像议论。说是记叙吧,连起码记叙的基本要素都没有;说是议论吧,又缺乏事理,没有论证。这样发展下去十分有害。其实中学阶段是学习写作的打基础阶段,认识几种基本文体,学习基本文体写作是学习的基本要求。高考作文绝大多数可以按记叙文或议论文来写。比如《杂》写记叙文就不太合适,写议论文或散文较佳;《生有所息,生无所息》更适合写议论文。而记叙文、议论文本身也有多种写法。所以说很抓常见的传统文体的写作是十分重要的。

2.找准学生的优势所在,凸显学生写作特长

由于话题作文不限体裁,在教学时,我们应找准学生的特点和所长,发挥他们的优势,鼓励他们在考试时选择自己喜好或擅长的体裁。告诫他们万勿选择自己不擅长的文体,扬长避短是至关重要的。比如《面朝大海》这道题,假如从未搞过创作,却去幻想大海的未来,写科幻小说,结果只能是胡编乱造;假如平时根本不读也从未写过剧本,却写与大海对话,结果所写的内容必然是废话居多。鉴于此,我们不妨告诉学生:如果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想象力丰富,可以选择写记叙文,编故事,写小小说,拟童话;如果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看问题有深度,长于辨析,可以写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如果知识面广、语言积累丰富、情感细腻,可以写散文。当然,对于一些文字驾驭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求新求变,别出心裁,以书信、日记、剧本、报告等文体形式作文。

3.培养学生语言积累的兴趣和习惯

叶圣陶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泉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歇。”平时生活单调、缺乏阅历,又不重视阅读,作文时就只能是皱眉头、咬笔头了。“尔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诗外的功夫,即是对生活的体验、感受和认识。因此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作文教学也应贴近生活。此外我们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比如从生活中采集作文的原始材料,观察生活,观察自然,及时将观察给以记录;积累日常生活中听到、看到的趣闻,逸事,幽默、风趣、生动的俗语、谚语、标语、歇后语等;积累阅读时学到的好词佳句;从书籍、报纸、电视等多种媒体中收集素材。要明确告诉学生,语言积累不是一日之功,要持之以恒,下苦工夫。

4.注重写作兴趣训练,激发写作积极性

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篇5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友善是一种待人接物的美好美德。

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之中,友善成了一种赢得好人缘的好办法。有一次,在餐厅里吃完饭,我走到洗碗的地方,正准备处理一下碗中的残汤剩菜时,前方的一个初一的女生对我来了个“回眸一笑”,导致她碗里的剩汤泼在我的校服上,形成一幅奇特的“中国的泼墨山水画”。我当时正想开口骂她一句,但看见那女生满脸通红,手足无措的站在我面前一个劲的说:“对不起”。让我想起之前一不小心将水泼到另一个人身上的场景,当时我也和她一样,但那个人却没有责备我,只是接过我手中的纸巾自己擦拭起来。想到这里,我低声道:“没有关系,反正星期五都要回家洗的”!看见她如获重释的样子,我仿佛也见到了之前的自己。

当我回到教室,同学见到我手上的汤十分吃惊的问我怎么了高考满分作文记叙文7篇高考满分作文记叙文7篇。我一边用纸擦拭一边说,有个人说:“你怎么没跟她发火呢!”我说:“我跟她发火,万一把她给点着了,那还不得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啊。”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的发生都可以避免,比如:斗殴事件。如果当时他们能明白——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那么在斗殴之中不小心失手伤人的事件便不会存在。

在我们的生活中,与朋友友善相处,可以使你们的友谊更加长久;与父母友善相处,可以使家庭之间更加和睦;与邻居友善相处,可以使邻里更加和睦高考满分作文记叙文7篇文章高考满分作文记叙文7篇!。所以,在生活之中对他人友善一点,也就是对自己的友善!友善在以后的生活之中会更加重要,更加让人们觉得不可缺失!

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篇6

关键词:记叙文叙事写人故事人物

所谓记叙文,就是记人或叙事的文章,把生活中让人或欢笑或落泪的凡人小事,以及想象中的传奇故事演绎为以情动人的精彩华意。

一、写事要是这个事,写人更要像那个人

记人和叙事,人物形象的刻画必须以事情为依托,事情的过程又得靠人物实现。

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记叙文是用来讲故事的。记叙文写的就要是这个事,写人更要写得像那个人,那个人是故事中活生生的那一个。记叙文写作,关键是由故事营造和人物塑造决定的。这是记叙文首要解决的问题。但很多同学没有渗透其中的道理,将记叙文中的事与人写得不完整,文章缺少故事,人物单薄,无法达到想要的效果。比如一学生习作《我的父亲》原文和修改升格片段。

原文语段:因要出黑板报,所以放学后留下来。我打电话回去,却没有人接。打爸爸的手机,也不接。不过我想爸妈看到我没有回家就知道了我留在了学校,也没有去多在意什么。

当我正努力快速地在黑板上写着的时候,我妈来找我了,她告诉我爸爸工作的时候手受伤了,伤口很深,流了很多血。他不放心我,催促着我妈来找我,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心里特别难受而又特别温暖,仿佛看见了那个等待我回家的人。

升格语段:因要出黑板报,放学后留下来了。天晚了,下起了雪,当我正努力完成最后的任务时,妈妈来找我了,她说爸爸工作时手受伤了,伤口很深,流了很多血。他不放心我,催促着我妈来找我,这会儿还在家门口等我回去呢。雪正越下越大……雪花纷飞中,路灯的朦胧光下,父亲在家门口不停地徘徊着,他不时看看手腕上的手表,嘴里还好像念念有词,见我们走近,父亲大步跑来说:“总算回来了,再不回来,我都要去找你们娘俩了。下回不要这么磨蹭,让人等得心焦……”

我静静地端详着父亲,他脸上写满了喜悦,好像已经驱走了伤口的疼痛,融化了正越飘越大的雪花……

技巧:记叙文写的就要是这个“事”。记叙文中怎样记叙好一件事情呢?首先要学会没事找事,选择和主旨有关的、自己熟知的、可以写好的事。生活里总有故事,故事可以平凡,因为平凡孕育伟大。故事也可以不平凡,因为不平凡体现独特,但要注意的是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本段选取父亲担心“我”,让妈妈接“我”并等“我”回家的事,意在凸显“父爱”主题。其次要有所事事,把事写好。不可泛泛而谈,空空而论,以免冲淡记叙文文体特质,更不要根本没事,文体落空,我们要就事写事,写事成事。本片段写了“我”,父亲,母亲三个人,用母亲的言行衬托父亲,写细写活了父亲的语言、动作、神态。再加上环境的烘托、映衬,用环境点染人物的心情,点染人物的形象,点染故事氛围,点染故事的性质,用环境使父亲形象跃然纸上,父爱主题感人深化。

二、让记叙文的人物立体可观,形象可感

写记叙人离不开写人,写人要让人站立起来,鲜活起来,写得有血有肉,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故事是“事中人”这个对象的具体行为,是人具体行为的形象呈现。所以要写好事,就要先写好人,怎样写好人呢?首先要描绘人物自身的肖像、神态;其次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使人物塑造更立体;最后必须运用修辞来勾勒人物个性。当然还可通过他人、他物衬托,彰显事中人。这样人物才能由平面走向立体、由立体走向深刻,故事才能符合逻辑,情理亦能变得透彻。

欣赏优秀片段《拒绝平庸》:闲来无事,先生应几个亲友的请求,开了个小小的作文辅导班。本来先生只打算收几个学生的,可不知谁走了风声,这个好友那个亲戚,一来便是一打。先生推辞不得,像退休前一样忙活。我常住先生家,便问先生:“您不累,先生。”先生苦笑:“怎么不累啊,这么多人。”转而又一笑,“罢了,罢了,在为这些孩子燃烧我这老蜡烛吧!”我哈哈大笑,心中感到丝丝温暖,本来可以钓鱼,打麻将的先生,不甘于平庸的生活,用心在准备每一份材料,我脱口而出:“先生好伟大啊!”先生也笑了:“去去去,少拍马屁。”

技巧点拨:想要写好记叙文中的人物,关键在于细化、慢化写人。两个片段都要注意从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情绪等各方面细节化,慢镜头地刻画人物,人物语言贴近生活,幽默风趣。无论是叙述交代先生生活状态,还是与先生的沟通交流,无一不神行毕现,如立纸上。

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篇7

不仅如此,“三”的智慧还折射到了文学作品的创作中。中国许多文学大家的作品中几乎都有意或无意地渗透着“三”的智慧。

冰心先生著名的散文《笑》就是选取了三个不同人物(画中的安琪儿、他、茅屋里的老妇人)的同一种神情――微笑,描绘了一种充满“爱”的人生境界。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冬天》,也是选取了三个相同时间――冬天的三个不同场景下的情景,一个是冬天晚上,父亲和孩子们一起煮豆腐的温馨场景,一个是杭州的的冬天,与朋友一起夜游西湖的情景,一个是台州的冬天,自己一家四口温馨相处的情景。三个情景,渲染了一种温馨的心境,正如结尾所说:“无论怎样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祝福》是鲁迅先生小说的代表作。小说借祥林嫂悲惨的一生来批判当时社会的冷漠、无情、落后,批判国民的劣根性。对祥林嫂的一生,鲁迅先生只是选取了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并把人物放到了鲁镇的三次祝福活动中,来实现自己的写作意图。这样的选材避免了对人物的一生面面俱到,同时也避免了人物形象的单薄。

巴尔扎克一生创作了96部作品,他的《人间喜剧》也有着“三”的智慧的渗透。

选入高中教材的《葛朗台》节选部分,通过“抢梳妆匣”“修改遗嘱”“抢金十字架”三个典型的动作来刻画“见到金子,就占有金子”这样一位嗜金如命而终因“金子”而丧命的吝啬鬼形象。

近年来有不少高考满分作文也有意或无意地实践着这种“三”字选材的智慧。

2007年重庆卷高考满分作文《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就是通过“我”这只老鼠在寻死的过程中,面对三个不同层次的代表人物(小姐、老太太、警察)对这一行为的态度,讽刺了人们是非颠倒,将反常视为正常的麻木心态和不良世风,赢得了高考阅卷老师的青睐。

这些成功的文章,在记叙文的选材上或许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我们可以通过选取三个特定的动作、三个代表人物、三个特殊地点、三个夜晚(或早晨)、三段对话、三段回忆、三种味道、三种神情……三个围绕中心立意的三个特写镜头,来组织行文。这样就能够较大程度地避免记叙文写作中的平铺直叙、按部就班而导致的流水账问题。

“三”字选材法避开了记叙文写作中的一人一事的写作模式,选材的视野扩大了,选材的点具体了,在确立了中心立意后,以此来搜寻三个适合的写作素材。

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篇8

一、命题特点

记叙文是高考完形填空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类文体。体裁主要是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记叙文多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按时间的发生、发展和结束来展开叙述。近几年的高考完形填空题中的记叙文主要以叙事、记人为主,大多数都富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给人以人生的启迪或是充满了生活情趣或人生感悟。记叙文型完形填空的命题特点可归纳为:

(一)句首完整,线索清晰

绝大多数文章作者都会用一句话点明人物的姓名、身份或时间发生的时间、地点,然后再逐渐深入介绍事件的发生、发展,最后得出结论。所以通读句首对于学生了解全篇至关重要。

例如:(2008全国卷玉)afterthebirthofmysecondchild,igotajobatarestaurant.首句给出作者生完第二个孩子之后,在餐厅找了一份工作,可以推测本文要讲述作者工作的事,根据语气,可以继续大胆推测本文要讲的是一件幽默的事情。

(二)叙述灵活,侧重语境

绝大部分文章是作者在描述事件,较少加入本人的观点或评价。因此,文章往往会出现态度与观点的跳跃变换,或语气上的差异,这增加了情景的迷惑性和干扰性,从而突出了对语境的依赖。答题时,学生要理清人物间的关系,把握人物各自所做的事情,斟酌推敲不同人物的细想、性格等细节,从而找准作者的记叙方向,正确题解文章。

(三)以一般过去时为主,其他时态为辅

记叙文高考完形填空在以一般过去式为主的同时合理使用丰富多彩的谓语动词时态,使文章所叙述的动作有了层次感和立体感。

(四)以实词为主,虚词为辅

记叙文型完形填空的篇幅不长,大约在200-260个词左右,始终紧扣话题中心,每个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一般都属于相同词类。错误选项也多半可以和空前、空后文字形成某种搭配,从而起到一定的干扰与迷惑作用。为了提高试题难度,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文章内容,全面接受信息,备选项多涉及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介词、连词、冠词等虚词的考查相对较少,这样更能体现在语境中考查英语运用能力这一思路。

(五)动词为主,特别是动态强的行为动词

2013年高考英语新课标试卷完形填空词汇分析如下:

可知,正是由于动词的多方面考查,才使得文章生动活泼,动感十足。

(六)以情景意义选择为主,语言、心理活动选择增多大部分的题目都需要考生从全文出发,根据前后语境或行文逻辑做出判断,体现“突出语篇”的命题风格,后置性设空有所增加,在叙述中将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融为一体,极大地丰富了考生的想象空间,同时也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二、解题技巧

(一)读透首句,掌握主旨

重视首句,明确短文话题,了解篇章结构,预测全文内容。从历年的试题可以看出,完形填空首句一般不设题。这就是我们理解文章的内在联系的“突破口”,首句句义往往为全文提供中心信息,读透首句可以建立正确的思维想到,据此拓展,争取开局胜利。

例如:(2010全国卷域)首句amanwhoknowshowtowriteapersonalletterhasaverypowerfultool.该句也暗含了文章的主旨:一个能写好私人信件的人掌握了与他人保持友谊的有力工具。

(二)跳空速读全文,掌握中心

速读全文要求一气呵成,跳过空格,快速阅读,领会大意,把握中心。重点了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所以即使有生词或不明白的地方可略过,了解记叙文文章内容、结构、时态等,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线。

(三)利用语境,推理事件发展

根据上下文语境找出信息是做好完形填空题的关键,近年高考试题越来越侧重逻辑推理判断,所选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隐含信息大都无法只凭字面或单从个别句子的表面理解获知,只有借助于上下文乃至全文语境的启示或限定才能够准确作出判断。因此,考生一定要根据语境,推理故事的发展、作者的心情、以及观点和态度等,在细节的选择上做出合理的安排。

例如:(2011全国卷域)wecanseethereisalotofsleepingonthebusortrainonthe____homefromworkintheevenings.

a.wayB.trackC.pathD.road

根据语境fromwork和intheevenings可知是在晚上下班回家的路上。虽然四个选项都与“路”有关,但我们知道只有onthewayhome这个搭配是正确的,所以21题选way.

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篇9

摘要戴维・洛奇的《天堂消息》从主人公的选择到情节的构思都转到校园和学术界之外,转向了社会,着意反映人们对现实与信仰问题普遍存在的矛盾、困惑和思考。同时,该书在创作中,采用了后现代叙事中的“框架”策略,在文本中嵌入了日记、书信、明信片和学术讲稿等体裁。

关键词:宗教信仰元小说叙事手法叙事角度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天堂消息》(1991)是戴维・洛奇第九部小说。有学者认为“在传统势力较强的英国文学界,洛奇自称是‘少数’派作家。尽管如此,他的作品却因带有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沉淀而缺乏拉美后现代作家的恣意狂放和美国后现代作家的标新立异精神,可说是后现代文学在英国文坛上的一个变异。”的确,《天堂消息》融合了传统与革新,不仅是对社会上宗教信仰的思考,更是在小说形式上的实验和创新。

在这本书中,戴维・洛奇从主人公的选择到情节的构思都转到校园和学术界之外,转向了社会,着意反映人们对现实与信仰问题普遍存在的矛盾、困惑和思考。同时,该书在创作中,采用了后现代叙事中的“框架”策略,在文本中嵌入了日记、书信、明信片和学术讲稿等体裁。

《天堂消息》的主题

20世纪是一个怀疑的时代。上帝已死,天堂不再,这早已成为一个冷冰冰的客观事实。然而在洛奇看来,人们并没有满足于物质生活的提高。在《天堂消息》中,不论是人们热衷于去“天堂”夏威夷旅游,还是到教堂做礼拜;不论是人在临死之前对上天堂的渴望,还是对上帝的怀疑和思考,都反映出人们对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友谊和爱情的渴望。不难看出,对当今人们信仰危机的思考是小说表现的突出内容。

在《天堂消息》中,作者有意设置了一个神学家――伯纳德。这个人物恰到好处地引出了小说所关注的问题――面对现实中的信仰危机,意识到自己对上帝的怀疑。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对基督教的思考。伯纳德对于宗教信仰,实际上像当今多数西方人一样,抱以怀疑与相信的双重态度。他们怀疑上帝的存在,无法相信上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然而因为环境的熏陶,或者多年所受的教育,许多人仍然常去教堂作礼拜,有了问题就向上帝祈祷。可以说这种反叛与祈祷并存的现象,反映了人们对上帝和天堂的既怀疑又不放弃的心态,用目前人们常用的话来说,这种心态的特点是――矛盾而又不确定。正如小说结尾引用西班牙作家乌纳穆诺的话所概括的:“没有这个不确定性,我们如何能生活呢?”

然而,信仰的不确定,并不是信仰的失落。伯纳德对宗教信仰的深入思考,以及他身患绝症的姑姑对天堂的渴望,表明了人对信仰问题的执着,对灵魂安慰的需要。对于不久于世的姑姑来说,天堂是“那么一个地方,在那里一切都会得到补偿,正义得到伸张,没有病痛和失落,生活快乐,直到永远”。她希望能对自己的亲人吐露埋藏心底多年的苦楚和哀怨,释解多年的不快和矛盾,真正在死后得以解脱,进入天堂。在基督教传统中,天堂之所以是一个反复咏唱的主题,在于它能给人以美好的希望,让人忍受病痛的折磨,平静地对待死亡。虽然当今的人们知道,死亡意味着意识的消亡,意味着精神的消亡,但人们对天堂的幻想并没有消失,这不仅反映出人性中对永恒幸福的渴望,还反映出人们对美好世界的向往。

对于活着的人来说,现实虽然不如人意,让人失望,但是如果人们以诚相待,就可以消除误解和怨恨;如果人们与人为善,人们最终会建立友谊,得到爱情,获得“人间天堂”。因而在经历了夏威夷之游后,伯纳德终于挣脱了迷惘沉沦的情感,对信仰、对生活都有了积极的认识。他明确地认识到,基督教的信仰并未因时代的发展而过时。正如小说结尾他给学生讲宗教课时所分析的:抛开“在天堂将获得永恒生命”的美妙之词,基督教教义所剩下的与世俗的人文主义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在《圣经・马太福音》中所讲的上帝的最后审判,其依据不是人们宗教信仰的坚定与否、虔诚与否,而是看他们在生前是否无私地扶贫救弱、是否积善行道。

作者通过小说告诉我们,面对当今西方宗教信仰的危机,人们虽然不可能一味坚持基督教的神圣权威,不可能无视《圣经》神话的虚构性,但是人们不能同时抛弃其中的人文主义本质,不能否定人对善与美的追求。现实是人创造的,为此人们不能放弃美好的希望。

《天堂消息》的叙事结构

在这本书的结构上,戴维・洛奇用多种表现手法,瓦解了直截了当的现实主义叙事手法,也就是采用充满自我意识的元小说叙事手法来虚构作品,使读者偏离传统的阅读思维方式。

1、小说的第一部分主要以第三人称叙述,由一个全知叙事者用全知的视角来讲述故事。小说开始时,伯纳德护送父亲杰克从希思罗机场赶往夏威夷,看望他那身患绝症的姑妈厄休拉。在旅途中,伯纳德结识了许多一同参加包办旅行团的成员,也就是小说中大多数次要人物。不幸的是他们刚到夏威夷,杰克就因不懂本地的交通规则而被汽车撞倒,伯纳德也因此邂逅了肇事的女司机尤兰德・米勒。在这一部分,洛奇刻意采用全知的叙事视角对小说进行铺叙,将小说人物尽早地引入作品之中,目的是为以后的叙事作铺垫。

文学理论的嵌入是典型的元小说叙事手法。洛奇在这一部分中嵌入文学理论,通过全知的叙事者讲述了伯纳德在飞行中对航班上播放的影片的评价。在小说其他部分,洛奇也时不时嵌入文学理论,如第二部分伯纳德在日记中对列维・斯特劳斯理论的引用以及在小说最后一章中对叶芝诗句的引用等等。

2、小说第二部分由两章组成,第一章是采用日记形式进行叙述,也就是从伯纳德的视角来进行叙述。日记记录了星期六、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五天,也就是12、13、14、15、16号这几天伯纳德在夏威夷的经历以及他对个人经历的回忆。洛奇通过日记形式来转换叙事视角,达到叙事的目的,同时日记还可以为小说情节发展提供更多细节,也在读者的脑海中留下了一些悬念。无论是尤兰德的生平故事,还是伯纳德的生平故事,都是故事中的故事。

在第二部分第二章中,洛奇运用了后现代文学中常常使用的碎片艺术作为叙事策略,在文本中拼贴了明信片、短信、请帖以及注释等不同文类。这一章并不是采用固定的叙事视角,而是展现了多重叙事声音与叙事眼光,这些明信片是小说中那些次要人物对夏威夷的感受以及他们旅途、婚姻和家庭生活的写照,而本章中的注释则是从学术和科学的角度对夏威夷风土人情进行探讨,为读者提供有关天堂夏威夷的很多信息。

3、小说第三部分以全知的叙事角度为主要叙事形式,但文本中穿插了报纸上的新闻、伯纳德在神学院的授课讲义以及伯纳德在回到英国后收到的来自尤兰德的一封长信。

这一部分包括四章,第一章从全知叙事者的角度看尤兰德与伯纳德之间的恋情。在第二章厄休拉向伯纳德透露了婚姻失败的原因在于她七岁时受到哥哥肖恩的性虐待。第三章主要还是用全知叙事者的视角来讲述故事,叙述了伯纳德与包办旅行团成员之间的来往。第四章是《天堂消息》的最后结局,伯纳德带着父亲回到英国,他已经开始在他所在的大学讲授神学课程。伯纳德的神学课程讲义被洛奇直接嵌入文本之中,表达了伯纳德对神学问题的看法,也就是叙述者用伯纳德的眼光在看待神学和宗教。小说快要结束时,洛奇又嵌入了尤兰德写给伯纳德的一封长信,讲述厄休拉最后弥留之际的生活以及她那天主教式的葬礼。在此,叙事者是借用尤兰德的眼光在看待事物。

神学讲义和长信的直接使用是嵌入式写作技巧,说明洛奇在自觉运用框架策略进行叙述。洛奇用全知叙事者在叙述,但采用了不同人物的眼光来看事物,因而在文本中实现了几次叙事视角的转换。乍一看,不同的第一人称叙述相互之间没有紧密的逻辑关系,情节上大幅度跳跃,显得故事凌乱无序,但是仔细阅读就能看出,作者试图表现同一时间里小说诸多人物各自的故事。这种不同的第一人称相组合的叙事方法,既简练经济,又烘托出小说快活风趣的格调,调节了小说中有关道德及宗教问题的议论所形成的沉重感,增强了小说的娱乐特色。

从整部小说来看,戴维・洛奇通过拼贴和嵌入的方式,对全知叙事者进行干扰或打断,构成小说文本多维视角的元小说叙事框架。戴维・洛奇小说叙事角度的转换、拼贴手法及故事中的故事式的叙事策略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方式,奠定了元小说叙事的基本风格,演示了一个典型的元小说框架。

参考文献:

[1][英]戴维・洛奇,李力译:《天堂的消息》,作家出版社,1998年12月。

[2]童燕萍:《怀疑与希望――浅谈戴维・洛奇的〈天堂消息〉》,《外国文学》,2000年第3期。

[3]童燕萍:《语言分析与文学批评――戴维・洛奇的小说理论》,《国外文学》,1999年第2期。

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篇10

记叙文、议论文如何运用铺叙手法呢?下面结合实例阐释。

在旧式的古屋里听雨,听四月,霏霏不绝的黄梅雨,朝夕不断,旬月绵延,湿黏黏的苔藓从石阶下一直侵到舌底,心底。到七月,听台风台雨在古屋顶上一夜盲奏,千层海底的热浪沸沸被狂风挟持,掀翻整个太平洋只为向他的矮屋檐重重压下,整个海在他的屋檐上哗哗泻过。不然便是雷雨夜,白烟一般的纱帐里听羯鼓一通又一通,滔天的暴雨磅磅礴礴扑来,强劲的电琵琶忐忐忑忑忐忐忑忑,弹动屋瓦的惊悸腾腾欲掀起。不然便是斜斜的西北雨斜斜刷在窗玻璃上,鞭在墙上打在阔大的芭蕉叶上,一阵寒潮泻过,秋意便弥漫旧式的庭院了。

著名台湾作家余光中的散文《听听那冷雨》,通过描写冷雨,表达了作者对故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怀念和追思。这段文字,作家按照季节描写四月的黄梅雨、七月的台风暴雨、秋天的寒潮斜雨,从视觉、触觉、听觉等角度,运用拟人、比喻等方法,形象地铺叙出故乡冷雨的特点。作家内心凄凉而缠绵的思乡之情在其多角度、多方法地铺叙中得到细腻地抒发。

展开历史的画卷,我真切地看到:梵高在幽暗的画室里对着失败的人物肖像伤心垂泪,卢梭在空旷的原野上手捧《博物学》而悲观失望,奥尔柯特茕茕孑立被幻想小说的圣殿拒之门外。但他们并未被弱点束缚住,而是潜心发展特长,付出了成倍的努力。于是,梵高在大自然神奇的光与影里看到了自己对色彩的敏感,呕心沥血,终让《星夜》永恒地闪耀在艺术的原野上;卢梭在激荡的社会进步思潮中看到了自己敏锐的思想,全力奋斗,终让社会契约论成为启蒙运动中的太阳;奥尔柯特在白雪飘飞的圣诞之夜感到自己对生活的崇敬,潜心写作,终让《小妇人》成为每代人崇拜的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