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学习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20:30

计算机的学习方法篇1

关键词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方法

一、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概述

计算机程序设计(programming)是给出解决特定问题程序的过程,是软件构造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是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一门必修课,并且,一些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安排了这一课程,其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以某种程序设计语言如JaVa、C语言、C++或汇编语言为工具,掌握编写程序的常用算法、一般方法和技巧,学生在进行该课程学习后,要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操作技巧,从而成为能够掌握计算机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程序设计课程应该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熟练掌握阅读和分析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语法知识;数据类型和常用的数据结构;常用的基本算法;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了解并掌握实用程序的开发与调试技术。由于程序设计涉及算法、数据结构和程序设计方法,该课程一些问题操作起来较繁琐,因此,许多学生学起来较吃力,难度较大。

二、大学生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方法

1.重视程序设计上机操作,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大学生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这么课程,区别于一些文科课程的学习最大差异之一在于,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学习过程中,大学生光靠死记硬背相关概念和步骤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不断上机实验操作,验证和体会教材理论和方法。因此,大学生在程序设计学习过程中,必须重视程序设计上机操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具体说来,大学生在上机操作中,要做好这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上机前,大学生要认真温习教材,了解程序设计课程的相关理论和将要上级操作的内容。计算机程序设计教材一般都有课后实践习题,学生应在课后通过实践操作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并可以在实验前书写方式编写程序,以备上机时的测试和调试。二是注重模仿学习。程序设计中会运用大量表达能力和逻辑能力强的精炼高效的编程语言,初学者往往觉得入门较难,且难学易忘。正所谓“学习最好的开始是模仿”,程序设计也是如此。这就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重视模仿经典的程序设计例子,研究和欣赏别人优秀的程序代码,学习别人独特的见解与逻辑思维,才能在研究优秀代码中慢慢成长为优秀程序设计者。如“有1、2、3、4个数字,能组成多少个互不相同且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数,都是多少?”这是程序设计中的一个经典案例,学生可先自己思考着进行编程,对照参考程序进行在理解基础上的模仿,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模仿中进步和超越。三是要勤学苦练。多读代码、多写代码、多练代码,是学好程序的基本方式,而毅力是程序员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大学生只有坚持多看书、多练习,把程序设计相关结构和类型的用法掌握牢固,才会学有所成。

2.熟练掌握好算法

高效程序的设计基于良好的信息组织和优秀算法,可以说,一切程序设计的问题解决的过程都是有效数据组织的过程,是寻找、设计和实现算法的过程。因此,熟练掌握最基本、最常用的算法是大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基础。

计算机程序设计往往会涉及使用计算机解题,大学生首先要正确理解题意,接着是寻找或设计解题方法,并对解题方法的正确性进行论证。按照正确的解题方法,可以设计正确的算法,即,规定每一个解题步骤中要求计算机执行的处理,以及各个解题步骤的执行次序。有了正确的解题算法,可以使用合适的程序设计语言,将算法表达成计算机程序,计算机将能按照设计好的程序,高速、自动地进行计算,帮助我们获得问题的解。因此,程序设计语言中的一些基本算法(如求累加和、求连乘积、穷举法、递推法、求最大值和最小值、数的排序、数的检索以及字符串的匹配等),大学生在程序设计学习中,对这些基本算法应做到胸有成竹,并不断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才能使自己更好地掌握程序设计、提高学习效率。

3.交流合作学习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学习最忌闭门造车。因此,大学生要多多与别人交流心得,从合作入手学习程序设计,才能在交流竞争中不断构建新的计算机能力。

许多大学生在程序设计学习中,凡是遇到问题都会自己想办法查资料,对于积累经验和提高能力大有脾益,但知识的海洋是无限宽广的,特别是对于程序设计这一门较复杂的课程,更需要学习者与老师和同学相互切磋学习,加深体会和经验,在在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强者会更强,弱者也会变强。例如,有的大学生自行组织小组参加校内校外的程序设计大赛,以大赛为平台,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组成参赛队,通过比赛,大学生不仅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专业技能及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且提高了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并且刺激引发了社会交往意识,学会了与人沟通,为走向社会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可见交流合作学习的方式不失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有效途径。

三、结语

综上所述,程序设计学习作为计算机学习的核心和灵魂,它的学习对于计算机能力的提高尤其重要。结合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内容,大学生可从重视程序设计上机操作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熟练掌握好算法以及交流合作的方式更好学习程序设计,才能成为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的计算机人才。

计算机的学习方法篇2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软件;学习方法

1、引言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各类计算机软件应用到社会的各行各业,计算机软件使用的能力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工作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学校作为最重要的学习场所,为了顺应现在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学生进行了计算机使用能力的针对性培养,通过开设计算机理论和实践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快速掌握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1]。但由于学习时间和教学资源的限制,在学校掌握的软件数量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软件操作方法要通过我们自己去学习。因此,只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计算机软件的自学能力,才能适应计算机软件的跟新速度。

2、计算机软件的学习方法

2.1兴趣的培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计算机软件有了兴趣基础,才能高效的投入到计算机软件的学习中。首先要了解学习的内容,就计算机软件而言,要了解所学软件的功能,最终实现的效果,在了解的过程中,要提出自己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才能更好地激发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例如在学习powerpoint2013时,首先要了解powerpoint是一款办公软件,要了解powerpoint实现的效果,实现这些功能的途径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powerpoint,一定能事半功倍[2]。

2.2逆向顺序学习

传统的软件学习顺序是从认知到实践,但是软件的所有功能使用频率并不一样,因此软件的学习没必要做到面面俱到,需要有点有面,有侧重的学习,这就要求对软件的常用的功能必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通常可以先学习几个应用案例,了解软件应用的主要方向,再有侧重的学习,即逆向学习,先实践再认知,最后再实践。例如word2013的学习,首先通过几个案例的练习就会发现,word是一款文字处理软件,主要实现文字处理、页面排版的功能,在软件学习时,重点应该放在文字处理功能上,一些不常用的比如邮件、翻译等功能稍微了解即可。逆向顺序的学习方法一方面可以对软件常用功能更加熟练,另一方面节省了软件的学习时间。

2.3分类学习

在计算机的实际应用中,我们会发现实现同样的功能可以使用很多款软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分类,同一类型的软件操作方法基本是相同的,比如微软的微软公司的word和国内金山公司的wpS都是文字处理软件,软件的操作界面和操作命令基本相同,才学习的时候只需要学习一款软件即可;再比如photoshop和光影魔术手这两款软件,都是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功能特别强大,但学习起来难度比较大,光影魔术手虽然功能不如pS强大,但作为一般的图片处理软件已经够用了,所以初学者只需学习光影魔术手即可[3]。通过软件的分类学习,做到点面结合,难易结合,才能快速有效的掌握各类软件的操作方法。

2.4勤动手、多思考

计算机软件最终还是要通过人的操作来实现,因此在计算机软件的学习中,多动手练习显得尤为重要。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性强,一些看似简单的操作,如果不多练习,在实际实际使用中可能会无从下手。在软件的操作学习中,一定要学会思考,总结经验,掌握规律。学习的过程要用于面对失败,尤其在学习一款新的软件时,要大胆尝试,自己独立思考和探索,不要依赖别人的指导,即时失败失败了,这样探索的过程也是很有价值的。这样才能完全掌握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在实际应用中才能驾轻就熟。

2.5总结规律

在计算机软件操作,有很多规律可循,这需要在学习与操作中不断总结。比如一些快捷键的使用,Ctrl可以实现多个不连续对象的选取,Ctrl+C或者V可以实现粘贴与复制,aLt+F4可以实现关闭当前窗口[4]。初学者操作一款计算机软件时一般都是通过软件的菜单栏中的命令进行操作,虽然操作简单,但是操作速度较慢,快捷键的使用可以大幅提高软件的应用效率,当时这必须建立在对软件极为熟悉的基础上。我们学习计算机软件不仅仅是能够应用,还要达到熟练的程度。

3.总结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的道路没有捷径,计算机软件的学习同样如此,只有勤加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再掌握的基础上,还要通过不断总结,总结规律,如此才能熟练应用,定能事半功倍。计算机软件的学习一定首先要培养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有持续学习的动力。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思考与总结,通过不断的总结发现操作规律,才能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任何一款新的软件,只要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一定能够快速的掌握,这样才能使用信息社会生活的方式与节奏。

参考文献:

[1]王圣洁.浅谈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方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

[2]赵燕杰,李君芳.浅谈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学习方法[J].福建电脑,2007.

计算机的学习方法篇3

关键词:VisualBasic程序设计非计算机专业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文章编号:1672-5913(2011)18-0053-04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随着internet的发展以及办公自动化的普及,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础内容。VisualBasic程序设计语言(以下简称VB)作为一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具有简单易学、功能强大、应用广泛的特点,被公认为是编程效率最高的一种编程工具[1],因此很多院校都选择VB作为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础课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的能力,本文首先指出了非计算机专业学习程序设计语言必要性,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对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1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程序设计必要性

1.1社会信息化的要求

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是信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创造教育的需要,更是发展我国信息产业的需要。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是培养满足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的应用促进了各个科学领域的发展。作为一名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的同时,也应该初步的学习一些计算机高级语言和程序设计,从能够更好的为本专业服务。

1.2能够更深入的了解软件的运行机制,从而提高软件的操作能力

VisualBasic程序设计语言(以下简称VB)作为一

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具有简单易学、功能强大、应用广泛的特点,被公认为是编程效率最高的一种编程工具[1]。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不仅使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而且在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问题的能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3能够开拓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大学生学习VB,不仅仅是通过二级考试,更重要的培养学生具有相关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程序设计课程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VB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VisualBasic语言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这门课程的教授中,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缺乏相应的基础知识,有畏难心理。

大多高校的VB课程开设是在大一的下学期,尽管在开设VB程序设计课程之前,学校已经给学生开设过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但很多学生仍然对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一无所知,学习程序设计语言过程中理解力、掌握程度相对较差,这直接影响着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2)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生对VB程序设计课程认识不够,学习动机不明确,认为学习程序设计对他们来说没有用,今后到工作岗位上不可能去编写程序,大部分学生只是把VB程序设计课程当作一门不得不学的课程,只是单纯的应付考试。也由于教师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当,使得很多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感到这门课程枯燥、难学。

3)学生接受知识过于被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课程教学实际要求,目前计算机课程一般采用多媒体教室授课。通过投影仪将教师操作过程及相关知识投射到大屏幕上,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加大了传递信息的容量,可以使讲解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更易于理解。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将讲授内容做成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进行课堂演示,信息量大,速度太快,学生无法做到边听课边做笔记,留给学生的印象较浅,容易遗忘。

3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很多学生学习这门课,只是简单的应付一下期末考试,或者为了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这就完全违背了开设这门课的初衷。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探索,结合大学生自身心理特征和这门课的特点,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措施,以期提高学生学习VB的兴趣。

3.1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在课堂教学中,每个新知识点的引入,对于学生来说,即新鲜好奇,又充满畏惧,尤其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如果我们直接引入新的概念或者知识点,学生往往觉得很突然,难以接受,所以,教师能否做到知识的良好导入及适时启发至关重要。

比如在讲解“数组”这一概念时,我们先让学生思考下面一个例题。

例:求三个学生计算机成绩的总和。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顺序结构的程序,只需要4个变量,分别代表三个学生的成绩、成绩总和。

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很好的理解这段程序。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教师顺势提出下面一个问题:求整个班(50个人)学生的计算机成绩总和。最初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由于思维定势的作用,学生自然想到了用50个变量来表示50个学生的成绩,这时候,教师就反问学生,如果求整个学校,几万个学生成绩的总和,需要多少变量?在学生一筹莫展的时候,教师进行提示,帮助学生回忆中学数学里学到的数列,在分析数列的特性的同时,引入新的知识点“数组”。

实践证明,这种知识导入和课堂启发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新内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2任务分解,简化问题

问题规约是人们求解问题常用的策略,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变换为若干需要同时处理的较为简单的子问题后再分别加以求解。这其实是人工智能研究中问题求解的基本方法之一[2]。这种方法用在VB教学上,往往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学重循环的时候,有下面一个例题要讲解给学生。

学生在面对这个题目时候,往往会束手无策,如果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讲解10!问题解法:

这个程序只需要一重循环,学生较易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把“fori=1to10”换成“fori=1toJ”这就变成了求J的阶乘。接着告诉学生,既然这个J也是在变化。那么就需要另外一个循环来表示J的变化。在上面程序的外面再加一个循环就可以。变成如下的形式:

通过上面的处理,将复杂问题分步处理,再加以综合来获得解答,教学深入浅出,学生们就不会再惧怕复杂问题,逐步建立学生学习VB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3.3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孔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如果告诉他一个角落是这样的,他还不能推悟出其他三个角落也是一样的,那我就不会再多说什么了。这就是成语“举一反三”的由来。在教学中,如果能运用好“举一反三”,启发学生找出两个知识点的联系,就能够从一个知识点,过渡到另外一个知识点,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实现知识间的“举一反三”。

比如在VB的教学中,首先给学生讲解在屏幕上输出一个星号表示的矩形,然后要求学生思考从矩形变换成菱形。

输出正方形需要两个循环,外层循环来控制输出行数,内层循环来控制每行输出的星号个数。

通过矩形和菱形的比较来看,所输出星号的行数一样,每行输出的星号个数也是一样,不一样的只是每行星号所在的位置不一样,控制输出位置可以用tab(n)函数也可以直接输出空格字符串。

“举一反三”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形式上是通过比较异同,抓住典型,突破单元等手段来达到拓宽学生学习思路,培养思维能力的。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有效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授予他们探求新知识的方法,有助于他们将来在更高阶段和更深层次上的学习,实现“授之以渔”的境界。

3.4程序改错,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创新思维的可贵之处是随时能发现问题。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可通过“程序改错”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程序设计要求学生思维严谨,一个字符、一个标点错了程序就不能运行或运行结果差之千里。因此,我在教学每一个基本语句时均安排“程序改错”题让学生练习。这些错误码的程序或是因语法错误,或是表达式错误,或是变量类型定义错误。比如下面一个例题:打印一个5×5矩阵,按照常规思维,学生很容易写出如下的程序代码:

程序运行后,学生会发现所有的数组元素会在屏幕的第一列输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的分行,学生对程序进行改错,一方面巩固了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3.5阅读程序,培养推理能力

创新思维要求对新事物的诞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预知能力。发明家在发明新的东西时心中已经有该物的蓝图了。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可否培养学生对事物的预知的思维能力呢?

程序设计教学必须培养学生阅读程序的能力,其主要表现是“程序推理”教学。基本方法是给学生一段源程序,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及算法推理程序运行的结果比如我们给出如下一段程序,让学生进行程序推理,得出程序的运行结果。

学生刚面对源程序,猜想结果的类型可能会是数值、表达式或图形,然后按程序执行的顺序及算法再科学推理程序运行的结果,通过阅读程序,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3.6由简入繁,培养学生自信心

前苏联心理学家克鲁切茨基指出:学习一定活动的爱好,导致能力的锻炼和相应的发展,发展了的能力在活动成功上有积极的作用,而成功又反转来“强化”爱好和兴趣[3]。学生一开始接触计算机编程语言的时候,往往觉得内容枯燥,不容易接受,容易让学生感到挫败感,久而久之就会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正如婴儿学习走路,开始时大人应悉心照料,等婴儿初步掌握了走路的技巧,再逐渐地把扶助的设备去掉,假如一开始就让他跑,肯定事与愿违。

由繁入简,在学习VB的开始阶段,对于一个程序,不要奢望学生能一下就设计一个完美的程序出来。可以从最简单的设计入手,然后使程序逐步完善,最后将其完善。

3.7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为求异思维。它是从同一来源材料求不同的(包括特异的)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思

维方向分散于不同方面,即向不同方面进行思考[4]。发散思维要求善于联想、思路宽阔;要求善于分解组合、引申推导、灵活变通。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句或不同的算法来编程解决同一个问题,往往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我们再讲到For循环时,要求学生用For循环来解决前面所学到的while循环中的例题。在教学中能求新、求变,实行开放式教学,逐步引导学生探求新的方法和知识,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探索多种解法,培养发散性思维。

4结语

VB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编程语言,对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大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合理的设置教学方式,把知识味性融合在一起,就能够帮助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使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得VB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何源.任务导向教学在VisualBasic程序设计中的应用[J].北京: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09(3):259-270.

[2]俞庆英,刘莉,陈传明.非计算机专业C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创新[J].计算机教育,2010(20):122-125.

[3]戴小力.中小学生个性心理特征教育中的心理性原则[eB/oL].[2011-02-09]..cn/jyjxyj/view_content.asp?id=11&seq=8&c_seq=57.

[4]欧德义.一题多解与发散思维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6):122-125.

themethodofimprovingnon-computermajor’sinterestinVisualBasic

CHenGChuanpeng

(Schoolofcomputerscience,Zhongyuaninstituteoftechnology,Zhengzhou450007,China)

计算机的学习方法篇4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学习环境模式应用方法

一、引言

在推进素质化教育的现当代环境下,新式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检验,也是培养学生自我思考的手段。中职计算机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不断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习环境模式的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硬件设施相对落后,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

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学中采用的硬件设施与实际联系相差较大。而且相关的教学内容也比较陈旧,远远达不到现代计算机教学的要求,更谈不上体现出当今计算机硬件领域的新技术,许多中职教学的计算机甚至还是20世纪淘汰下来的产品。由于现有的计算机硬件设施跟不上要求,学生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掌握情况就比较差。再加上计算机本身内部结构就比较复杂,如果学生不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硬件课程的相关知识,对于硬件课程不熟悉,那么学生对于枯燥的计算机课程很快就会失去兴趣,从而对计算机教学这门课程也就失去了信心。另外,学校对于计算机教学这门课程不够重视,开设这门课也仅仅是走走形式,进一步降低了计算机教学的教学效果。

(二)实践教学环境得不到有效保证

计算机教学是一门偏向于实践的课程,其涉及的课程包括硬件组装、硬件结构分析与计算机维护等内容。这些内容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真正理解与掌握。受制于现有的教学条件,中职学校在教学经费、师资管理以及教学观念上都没有对这门课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很多中职学校都没有专门的计算机教室,致使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无法正常进行。在上这门课的时候,老师仅仅是通过书本对计算机的原理、内部构造以及计算机维护等方面进行讲解,有的老师甚至是照本宣科,这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也不能够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的精髓。

(三)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因为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知识的获取都来源于老师,如果在老师的这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教学水平,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了。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问题非常突出且普遍存在,尤其是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表现得更为严重。在一些偏远的农村等落后地区,经济条件对于骨干、一线教师没有足够强的吸引力,而这些教师掌握着最新的教学方法,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这些地方的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就明显达不到要求。再加上一些老师本身的教学素质不高,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这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学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需要大力引进专业的教师队伍来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教学效果。

三、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习环境模式的应用方法

(一)将教学融入生活

在探究性计算机教学中,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习过程,而且是基于师生在现实生活中共同构建的新的课堂。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总结,进而提高自己,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帮助的作用。研究性学习是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习过程,它要求学生将自己在书本上学习到的以及老师教授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并且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情景中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是单纯地对各种学科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而是通过对大量信息进行总结、归纳、思考,进而提高综合素质。

(二)课程开发与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不断进行课程开发,不断引入新的教学内容来完善教学体系。这一过程要求老师和学生不断对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将新的教学资源纳入到教学课堂中去。因此,基于探究性学习下的教学课程不再是单纯地贯彻固定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指南,而是师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共同创建新内容。这一学习过程将学习者置于课程的中心,并将个体意识的提升作为追求的目标,充分确立起个体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引导性的心理,启发式的教学

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启发式教学在任何教学阶段都应该放在首位。人的认知影响着人对事物的看法和想法,不论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对学习都有一定的认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良好的认知会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倾向。比如,教师在上课前可以以一则关于学习的小幽默来活跃课堂的氛围,启发学生在学习课上思考。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我思考,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习环境模式应用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内部结构知识,熟练掌握常见的计算机维修与组装的方法,具备基本的解决计算机问题的能力与素养。因此,在全面推进中职计算机教学环境的改革过程中,如何不断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习环境模式的方法研究,是每个教师所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参考文献】

[1]许力航.计算机学习环境模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11(01).

[2]郝跃峰.如何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习环境模式的有机结合[J].科技资讯,2012(03).

计算机的学习方法篇5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教育;问题;建议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作为信息化时代的新一代警官,如果不具备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不会使用计算机,就将很难胜任以后的工作,所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是当前部队对学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之一。同时,今天的计算机教育已成为面向21世纪的教学科目之一。计算机教育已不是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介绍给学员,而是通过计算机教育来增加学员知识和技能,同时训练学员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培养学员的使用各种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能力,进而促进学员综合素质的提高。笔者结合多年计算机教育的工作情况,主要探讨了当前部队计算机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一些建议。

2当前部队计算机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2.1学员对计算机能力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

近年来,由于各地区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不平衡,学员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大致可分为3个层次:少数学员已经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有的还获得过不同级别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书;大多数学员在入学前仅限于文档的简单编辑,计算机网络的初步应用,即收发电子邮件和网上聊天,但是基础知识仍然未达到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目标;极少数学员对计算机的了解几乎是一片空白。这一计算机知识水平的差异,就将导致学员在计算机教育中想获取知识的要求、程度自然也不同。

2.2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厌学”“混学”现象

由于部队计算机教育采取的是以中队为单位,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在同样的授课时间内讲解同样的计算机知识,没有考虑到学员在学习接受能力上的个体差异,导致部分入学前有初步应用能力的学员,容易满足现状,从而出现在教学中“混学”的思想;另一部分的学员又正好相反,学习的差距一天天拉大,最后彻底跟不上教学,也就“厌学”了。

2.3计算机学习兴趣持续性不长

对于计算机的学习,学员们在开始都是满怀憧热情,学习积极性高涨。但是学习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学习兴趣低落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计算机教育同其他学科存在区别,计算机教育强调的时候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从初学生疏到熟能生巧的训练转变过程,许多学员都在这一过程中,在每节课重复的操作中慢慢地失去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

2.4从反馈情况看学员缺乏后续自学能力

计算机技术是当前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技术之一,其硬件软件的更新换代速度都非常快。这一计算机的特点将会使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与学员将来在工作中接触到实际操作不一致的情况出现。所以,对于计算机教育来说还有一个最大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员的后续自学能力。但是从目前学校毕业、实习的学员在实际工作中的反馈情况来看,在后续自学方面的教育并不理想,当学员面对老师没有在课堂上讲授过的内容时就表现茫然,无从下手。

3对部队计算机教育的几点建议

3.1对学员进行准确定位

在计算机教育中,我们应首先看到,从事计算机工作的有两部分: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计算机专门人才;从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计算机应用人才。

对于部队计算机教育来说,学员其实就是一名计算机应用人员。所以我们不要混淆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区别、学校和部队的区别、计算机专业人员与计算机应用人员的区别。把计算机专业学习的要求和内容搬到非计算机专业,把学校的模式搬到部队教育中,要求我们的学员也像计算机专业人员一样系统学习许多理论课程,会造成一个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这个问题不解决,将严重影响部队计算机教育的效果。

针对部队学员以后工作的实际需要,我们的计算机教育应瞄准的是计算机入门教育,应当通过本层次的教育使他们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在教学的思路上,应该从应用入手,多为初学者着想。

不应当把计算机专家或大学老师自己的学习经历照搬到广大业余初学者身上。不能说自己学过什么就要求别人也要学什么,自己怎么学的也要求别人怎么学。我们要为初学者考虑,替他们找出一套事半功倍的有效学习方法,使他们能轻松自如、兴趣盎然地进入计算机应用的大门。

3.2变更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明确了学习主体的定位,在教学方法上选择适宜于他们的教学方法。针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特点,我们应该破除传统的讲授课程时的三部曲: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在介绍计算机应用知识时,应采取新的三部曲,即提出问题;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出必要的规律和概念。一般理论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先理论,后实际;先抽象,后具体;先一般,后个别。笔者认为,对计算机应用课程应当采用的方法是,从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零碎到系统。这样的教学方法比较符合最广大的计算机学习者的学习特点,体现出计算机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员,强调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因为学员作为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同一知识环节也会有不同的理解能力,教师可在及时收集教学信息时对不同学员实施因“人”施教,如思想上不想学的学员,可配合思想教育,沉闷的课堂教学可结合教材适当采用视像、音频、图片、幻灯等多种的媒体教学加强教学效果,难以理解的部分则可以放慢教学速度,详加讲解,通过上机指导实践使学员掌握等,要求教学上因人而异,有针对性。

总之,从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零碎到系统的教学方法再加上因“人”施教,辅以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才是适宜部队计算机教育的教学方法。

3.3注重教学内容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课堂上既不能连续讲解理论知识,也不能放任不管,自由操作。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下工夫。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核心,要抓纲务本,因材施教,紧扣目标,突出重点。由于学员计算机知识水平、掌握技能的层次不齐,如果走传统的教学老路,就会导致部分学员满足现状,失去学习兴趣。为了适应各层次学员的学习需求,需要提升教学内容层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计算机硬件知识这一传统内容时,在讲授cpu知识的时候,我们除了介绍完学员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外,还可以结合intel微处理器上市的消息和我国“龙芯”的发展背景、发展过程的介绍,将学员比较感兴趣的主频、外频、倍频、生产工艺、工作电压等名词术语分别进行讲解,既扩充了教学内容、拓展了学员的知识面,又使学员对cpu以及目前的主流型号有了深度的了解。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设置一些综合性的教学任务,以达到检验阶段性教学成果的目标。通过这些教学任务的完成,将以往每节课都要有讲练结合的重点内容,每一章要掌握的若干个上机操作进行练习、熟悉,对一些既实用又不太熟悉的高级功能及使用技巧进行巩固、提高,并且通过这些综合性教学任务的完成使学员体会到通过自己努力达到成功的喜悦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使每个层次的学员都有不断取得成功的喜悦。如在讲解excel时,我们在完成excel的各功能讲授外,还可以设置一个学员成绩统计表。首先,在数据输入中熟悉我们数字文本类型、智能填充、日期的输入。输入完成后,再按照要求对单元格合并居中、蓝底白字、日期格式转换、框线设置等进行格式设置。最后在利用公式和函数完成平均分、人数统计、成绩统计、成绩排名等计算。这样,我们就通过这一个统计表,将excel的数据输入、格式设置、公式函数三个阶段的操作结合起来,通过学员自己上机动手操作,完成了一个学员熟悉的教学实例任务。通过这个综合性教学任务设置,使不同层次的学员都能在实际动手中获得不同的收获和感受。

3.4加强学习引导,培养学员自学

计算机教育中的学员有着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机房中渡过的,但往往是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式练习,如果给学员提供更进一步的场地,让他们变被动式练习为主动式学习,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计算机教育中,重视学员学习方法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的计算机教学中,由于教师与学员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学员在现在或将来的工作中,计算机的运用也会根据不同需求而有所侧重。教师不可能把每个软件的所有功能都一一教给学员,只能是将现阶段流行的、实际运用较多的内容重点讲解和训练。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掌握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一般性学习方法和训练技巧。

1)教学中,教师要让学员知道并切身体会到很多计算机知识是相通的,软件操作的不少方法也都是大同小异,明白计算机学习不能孤立地单独学习一个软件。这样,让学员意识到掌握计算机学习方法和技巧的重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总结和发掘学习计算机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给学员一些实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方法。例如,当遇到计算机的某个操作不会或者忘记时,可以通过相应软件的“帮助”功能去了解并解决问题;在学习中、工作中遇到的知识问题,可以通过因特网去查询了解相关知识以解决问题。这样做,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计算机知识、解决计算机问题的常用方法。

为充分调动起学员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就必须要教会学员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方法。对于部队院校学员而言,调整学习方法,充分适应部队院校教学模式十分重要,计算机基础课教师要进行恰当的引导,比如开展课堂提问,以培养学员预习和复习的习惯,还可进行小组讨论,以培养学员的自学能力。同时,还要激励学员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其探索新知识的能力。部队院校的学习重在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而不是为了对付考试。在教育中应更为注重培养学员自主思考、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讲解,让学员理解课本上的各种原理与方法,而不是固守一些概念。为提高学员的学习自主性,教师要认真精心准备,让学员通过学习去解决问题,同时要推荐必要的参考资料,给予恰当的指导。

计算机的学习方法篇6

论文摘要:《计算机电路基础》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这门课程要求较高的逻辑性和理论性,让很多学生感到很有难度,同时也在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方法,本文对《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完善进行分析和研究。

《计算机电路基础》这门课程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好《计算机电路基础》才能够对计算机专业进行更好的学习,然而,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普遍反映《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难度大、不易懂。学生的这一反应,促使我们对现在的此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对该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完善,本文笔者就《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完善进行浅析。

1《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简单介绍

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完善进行分析之前,笔者就对《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进行简单的介绍。《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这门课程自身具有很高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因此,很对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学习时,感到有很大的压力和难度。但是,基于《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是一门技术类型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是所有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学会并且学好的第一门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计算机专业学习中的《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微机接口技术》等等后续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必须建立在《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之上。《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物理》、《电工技术》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总的来说,《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学习具有很高的难度,对于学生也有很高很严格的要求。

2《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

现在的《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总体来说比较死板,《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在教师对计算机电路进行讲解、渗透过程中,学生不应该是一板一眼单纯的记笔记、听课,而应该积极思考,紧跟老师的思路。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汲取知识、牢记知识有很大的影响和作用,因此,笔者认为,《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是丰富的,并且是学生参与率高的,作为《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教师,应该具有很强的教案编排的能力,并且能够主动自发的调节课堂氛围,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而不是单纯的抓重点学生进行重点培养。

3《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完善策略

3.1《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项目教学法

由于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时,反应存在学生数量多、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教师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时,可以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由于教师所教授的班级学生数量比较多,而教师自己的精力又十分有限,不能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时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项目教学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这样既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又能够兼顾到每一个学生,还能够做到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对《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兴趣,从而喜欢上《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项目教学法是培养学生《计算机电路基础》能力的重要渠道,学生分组分项目学习,分组实践,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还能够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增强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和交流能力。能够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分组教学中,学生会不由自主的对所教授的知识进行探讨和实践,在计算机电路学习中,学生可以自己做主,对自己的观点负责。因此,笔者主张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时采用项目教学方法。

3.2《计算机电路基础》实施课程教学方法要注重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方法都很重要,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在《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中,对现在的《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完善要做到:第一,注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起到启发和引导的作用,授课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的节奏。第二,作为学生,要全力配合授课老师的授课,即使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授课教师,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授课方式和方法,要增加与授课教师的交流,并且对于自己不懂、有迷惑的问题及时的提出,要让老师明白哪里应该停下进行更加细致的讲解。现在的《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授课方式过于死板,只是简单的《计算机电路基础》教学教师进行计算机电路知识的讲解,学生并不能很好的领悟老师所教授电路知识的来源,对于电路的一些原理方面的知识,学生会感到疑惑,这就要求《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授的教师对现在的《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授课方式进行调整,努力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电路基础》知识学习的兴趣。

3.3《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提问法

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提问方式进行提问,由于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手段,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牢记所教授的知识,实践表明,在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时,学生的思维跳跃是最为活跃的,因此,笔者提供一些提问的方式,仅供参考。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进行设想性提问、发散性提问以及质疑性提问。设想性的提问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有利于学生在电路知识的学习中进行创新和发现。发散性提问是指主体从已知的条件出发,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层面运用推测、联想、假设等形式寻找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而质疑性提问需要教师挖掘所教授的电路知识的亮点,在可以提问的地方向学生精心设置疑问,从而引导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更深切的思考。

4结语

本文就《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完善问题进行了浅析,分析了当前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计算机电路基础》课堂教学的分组法,但原理应用于实践中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因此,打造《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要注意将原理应用到实践中去,原理指导实践,实践也反馈原理,要根据教学实践对《计算机电路基础》课堂教学方法不完善的地方进行更改和补充。

参考文献

[1]胡浩.《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咨询导报,2007,(01).

[2]易路平.《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与试验设计[J].天津电大学报,2005,(09).

计算机的学习方法篇7

计算机教学与其他专业课教学有所不同,有着独有的教学特点。因此,抓准计算机的教学特点进行有计划性、有针对性的教学非常有必要。下面,笔者分析了三点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特点。

1.1计算机基础水平存在差异:

新疆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有所差异,这便造成了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条件存在了差异。这也就导致了计算机教育水平和质量也存在差异,使得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地区有的中学没有开设计算机课程,甚至有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而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区域,很多学生都接受过了较好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职业院校学生计算机的基础水平的差异,这也给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提出了很大的要求。

1.2多种教学因素共同影响:

计算机的教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课堂环境、软件以及硬件情况,这些都对教学好坏有着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学校内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班级学风、校园氛围和学校周边环境都对教学有着很大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环境的营造有着很大影响。

1.3教学方法传统,师生互动较少:

很多职业院校教学方法比较落后,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能满足新时代教育事业的要求。如果我们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的只是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操作演示,讲解教材的内容,学生只是听和模仿,这必然导致计算机教学效果偏差。同时如果师生之间除了只是课堂上教与学关系,缺少相互之间的交流、互动,也必然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积极性。

2职业院校计算机的教学现状方法

新疆地区计算机教育相对比较落后,信息也比较闭塞,职业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也已经严重滞后,改善教学方法已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计算机课程与其他学科不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创造性等特点。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计算机教学方法:

2.1改善教学环境和加强思想教育:

首先,计算机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操作为一体的科目,它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课时,也需要为学生学习提供软件与硬件的支持,这是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基础;其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适当且必要的思想教育对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教学内容之一,通过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学习计算机不仅是为了自己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提升,也是为了更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计算机的重要性,重视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全身心的投入到计算机的学习当中。

2.2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任何一门学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关键,计算机的学习也是一样,只有充分激发出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使他们爱上这样一门学科,这样才能对计算机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机会自己动手实践操作,体会到计算机其中的乐趣,继而培养他们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既是参与者,也是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习,和学生共同探讨计算机知识,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为主,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主动星和积极性。

2.3建立科学且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计算机教学当中将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很重要。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计算机教学任务的计划方案,也是对教学活动检验的一种手段。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学生计算机各方面的能力为目标。比如,我们在对学生学习ppt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像家乡人文风情,让学生设计出一个展示家乡的ppt,这样学生一定会更愿意花心思去学习设计这样的ppt。

2.4引入双语教学模式:

任何民族语言文字都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存在形式,对于很多少数民族学生而言,自身的母语更具有文化底蕴。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积极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开展民族语言和汉语双语教学的方式,既要考虑区域特点,同时也要加强汉语教学,完善双语教学,让计算机教学不受语言的约束。

3结束语

计算机的学习方法篇8

学什么(what)

学什么呢,是单词?还是语法?其实都不是。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从词汇、语法、阅读、写作多方面去融汇贯通。用计算机专业术语讲,“学什么”的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确定系统边界”的问题。因为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若不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定义,恐怕难以有一个可以管理学习目标。无目标的或边界不清的项目往往是失败的项目,在学计算机专业英语的问题上也是一样。因此,学生要先根据自己的实际英语水平和工作需要界定下学习的目标。关于实际英语水平,可以简单地以大学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育作为参考,以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作为基线,即如果通过了Cet4,则表明英语水平为中级,词汇量接近5千,不存在基本的语法问题,有一定的读写能力;如果没有通过Cet4,则表明英语水平为初级,词汇量不足4千,可能存在一些语法问题,读写能力较弱。关于工作需要,可将计算机专业英语学习对象划分成计算机研发人员、泛it人员(在it行业从业的或与it行业有密切联系的那些非研发人员,包括操作人员、支持服务人员等)。计算机研发人员要掌握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要求最高,必须掌握大量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术语和缩略语;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英语中语法和惯用法的表达方式和功能;能阅读英文文档和技术资料,阅读熟读在100词/分钟以上;能借助字典翻译专业技术图书;能使用英文编写简单的技术文档和程序注释。而泛it人员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要求不是太高,只需要掌握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常用术语、缩略语;掌握计算机专业英语中语法和惯用法的表达方式和功能;能借助字典阅读英文文档和技术资料,阅读熟读在60词/分钟以上;能使用英文编写简单的文档。在了解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的一般要求后,接下来就需要对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或学习方向。学生为了提高自己在英语环境中掌握计算机技术的能力,所以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因此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围绕其就读的专业领域展开。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的重点应放在专业词汇和术语的掌握上;而对于有一定计算机专业英语基础的学生,则应该把重点放在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上,并逐渐习惯使用英语注释程序撰写文档。

怎么学(how)

在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方向之后,还必须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怎么学”就是一个学习方法问题。对于计算机专业英语,把短期的系统学习和长期的日常学习结合起来,这样做效果最好。短期的系统学习是指集中一段时间系统地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而日常的学习则指平时有意识的多接触和使用计算机专业英语,边用边学,逐渐提高水平。在学习时必须记住系统的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除了借助《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系统的了解计算机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编程语言、网络等多方面的英语表达和专业词汇外,还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对英语语言本身进行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不同于英语考试,无法靠短期的突击来完成。长期的日常学习尤为重要。比如,你为了解决学习中的一个问题,查阅英文的帮助或技术资料。但不少学生不喜欢阅读英文,而喜欢使用中文版的软件,喜欢阅读外文文献的中文版。这实际上就错过了许多日常能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机会。不可否认,读中文肯定比读英文方便,节省时间,但从长期的发展来看,弊大于利。这种对翻译的依赖使许多学生失去了获取一手资料的宝贵机会。其实,通过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系统学习掌握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后,就完全可以借助字典和翻译软件去使用原文资料和在线帮助,关键在于坚持。

总结

计算机的学习方法篇9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如果提供了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速度、学习能力、进一步的学习动机等多方面都会变得十分相似。”而分层次教学方法正是认识到这一点,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提供给学生适合的学习方法。通过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掌握知识并熟练地运用知识。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运用分层次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计算机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在计算机教学中运用分层次教学的具体措施

在计算机教学中运用分层次教学法主要分为两种划分方法:横向划分方法和纵向的划分方法。

1.横向划分的教学层次

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运用横向划分的层次教学法,首先要清楚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具体要求。根据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具体要求,将学生划分为特长型、理论型和应用型,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式教学。对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应该注重学生的独特性和针对性。对特长型学生不仅要让他们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并灵活地运用计算机,还要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提升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对应用型学生,由于他们的知识覆盖面大,在注重计算机学习的同时要眷顾其他学科的学习,所以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以便日后在工作中熟练应用。对理论型学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并熟练记忆。对计算机编程、计算机语言等深入地掌握和应用,使学生毕业后通过良好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寻得一份好工作。

2.纵向划分的教学层次

运用纵向的计算机层次教学法,首先要清楚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特点,将学生划分为基础班和潜能班两种。根据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能力划分,针对不同的班级制订不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注重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人性化教学理念。基础班的教学主要从基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学起,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主要教导学生学会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等,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并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而潜能班计算机教学主要针对计算机的基础教程和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的培训内容进行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在学生理解并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加快教学速度,指导学生学会VisualBasic、Visual-Foxpro计算机编程内容,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能力,使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达到报考国家计算机二级的水平。

三、结语

计算机的学习方法篇10

关键词:信息流畅;学习指导;大学;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9-0007-03

高效的工作环境和日常生活需要大学生拥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一方面,技术的不断变化和网络的广泛与深度普及,要求我们终身学习信息技术,另一方面,信息学习的效果与获得的有用信息的质量和正确应用有关,掌握计算机技术是学会学习的关键[1]。计算机技能已经成为用人单位考察高校毕业生的重要因素[2]。当前,大学生在计算机的学习中问题诸多:对计算机知识缺乏系统思维;无视计算机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学习不得要领而丧失学习积极性[3]。大学计算机的课程教学核心是发展和培养计算思维[4],智力性思维的培养过程更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学习,有效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5]。要想在复杂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工作和生存,发展基本技能,深刻理解技术和吸收信息已成为必需[6]。

一、信息流畅的含义

信息流畅(influence)概念最早由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信息技术素养与信息技术委员会提出[7]。计算机素养与技术技能、批判性思维能力相互交织,构成了“信息流畅”的独特内涵[8]。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2000年提出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指出:在快速的技术变革和丰富的信息资源环境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素养进行自我导向,承担和控制自己的学习[9]。学习中的个体能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概念,理解和处理各种应用之间的差异,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技术是信息流畅的表现和成就。它进一步指出了理想的计算机学习状态应该是学生与计算机的流畅,学生能随时了解信息技术的新情况,充分理解工作和生活中的信息技术需要,并能超越特定的软件和硬件应用使用。

二、大学计算机学习指导的内涵

按照nRC(nationalResearchCouncil)提出的美国大学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指导方针,现代高等教育中的个体计算机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定义为智力性思维能力、基本概念和现代技术技能三个方面[10]。其中智力性能力(intellectualcapabilities)是指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用推理等方法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概念主要包括对计算机概念和思想、信息系统、网络等的理解,对问题的建模与抽象,算法的思考与编程,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等;现代信息技术技能则包括计算机常用软件如文字处理、图形创作、数据库系统等的基本操作,网络查找和搜索资源的能力,使用教学材料来学习新的应用和功能的能力等。根据这个能力要求,大学计算机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学生探索基础的能力、概念和思维的能力。计算机学习指导的重心是培养学生推理和分析、抽象等智力性能力,而非刻意死记硬背和模仿技术的应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特色应该是学习方法,适度指导的途径是对学生的计算机技术信息需求进行准确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进度,最终帮助学生对学习方案进行规划和实施。良好的学习指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和分析,维持和延伸他们的终身学习可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一)思维培养的学习

计算机及其技术应用与计算普适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包括了计算机的思维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的思维,比如指导学生理解现代计算机系统的操作系统的思维、理解有关程序、指令及执行的思维等。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大学新生的计算机技能有很大的进步,但学生的计算思维薄弱,观念淡薄,思维培养的学习内涵要求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培养自我学习意识,提高学习动机,在计算机的学习过程中需要知道一些基本的原理和理论。

(二)素养性与知识性的学习

大学生对计算机技术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和敏感性,特别乐于学习新技术[11],但缺乏系统性的计算机知识与信息素养。一定的计算机素养与计算机知识是形成并建立“思维”的基础,计算机的基本应用、程序设计与算法的基本知识,文章编辑、信息搜索、与安全等的内容学习都是大学计算机学习的范畴,它们都非常重要。基于知识的思维传授,讲授可见的、可以实现的知识思维,将突出显现计算思维能力的引导[12]。

(三)技能性与实用性的学习

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学习包括两方面:一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二是用于辅助专业学习和工作的计算机应用能力[13]。应用计算机进行业务工作,需要掌握一些软件和技术的使用,信息搜索与分析技能(iSaS)是基础,在进行it技术学习的主题中,围绕具体应用利用internet网、书籍等收集相关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分析并进行学习的能力,是计算机技能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指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