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22:04

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篇1

农村教育资源整合困境应对措施

自国家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出生率逐渐降低。同时,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学龄儿童被父母带进城,这些都致使农村学龄儿童不断减少。为了能够集中办学,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通过对布局分散、规模过小的村级学校进行撤销合并不失为一大良策。但对教育资源的整合决不能拘泥于形式,只有做到实事求是,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整合模式,方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育问题。

一、农村教育资源的整合成效

在政府以及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农村教育资源的整合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学校布局已趋于合理化。在保证小学教育普及的前提下,教育部门对有条不紊的对农村小学布局做了调整。自农村税费体制改革以后,国家实行了“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以县为单位,不少分布过于集中的村级小学、教学点先后被撤并,一些地方通过联合办学的形式将一些村级学校部分或全部划入中心学校。通过整合,减少了过去的一些重复建设带来的浪费,既实现学校数量的精简和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又满足了当地教育发展的需求,学校整体布局也更加合理。

2.农村办学实力得到极大改观

首先,在硬件方面,许多校舍简陋的土坯危房已改建为宽敞明亮的砖瓦房或楼房,年久失修的教学楼也得以彻底的修葺。不少学校已注重了校园绿化和环境建设,为学生提供了优良的学习环境。基本教学设施明显改善,一些极为破旧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已经被全新配套结实的桌椅代替。图书资料、文体器材、教学仪器等程度不同地得到配置。其次,在软件方面,通过对教师编制的调整,使其区域流动性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和工作热情都得以调动,从而优化教师的内部结构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二、农村教育资源整合中的困境

尽管农村教育资源整合颇具成效,但这条新路对于广大农村来说,由于情况复杂,仍然面临着诸多的困境。总的来说,主要有:

1.教育发展不均衡依然存在,并有加大趋势。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农村教育发展速度往往比较缓慢。学校办学条件的优劣直接导致学生和家长的择校热,许多条件差规模小力量薄弱的村级学校生源严重减少且招生难。为了寻求优质教育资源,一些家长宁愿接送孩子到离家较远的乡镇中心小学或直接到县城上学,也不肯让孩子在离家较近的小学就读。如此不仅增加了不必要的教育成本,还会进一步拉大区域差。

2.整合模式单一,低年级教育吃紧。由于农村地区人口分散,交通落后,部分地区的学校一旦被中心小学合并,对当地潜在学龄儿童来说近乎是断去了“学路”。因为农村的寄宿制学校大部分都只是针对高年级学生的,针对低年级学生的食宿设施基本上是尚未建立。此外,让这些年龄在7到9岁的孩子在学校和家之间每天奔波,安全问题也使家长和老师不得揪心。

3.教师结构性短缺严重,教学水平难以提高,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在专业知识上,随着英语计算机逐步走进小学课堂,师资配备却远远达不到相应的标准。一个英语教师往往要带上几个年级甚至全校的英语课程,又要把课上完,更要对孩子负责,往往使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一些学校近年来配备的现代教学设施和信息技术整合课件,许多因无人会用而被长期闲置不用。

4.学校管理体制滞后,难以跟上新形势。一些学校在整合后规模扩大,学生数量增多,学校却无相关的管理经验,导致生管问题严重,环境卫生和安全问题矛盾也日益突出。一些学校尽管有相应的管理机制,但同现实严重脱离,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这种对管理体制的偏差和局限性,直接导致教育环境的恶化,从不同程度制约了小学教育的发展。

5.闲置资源浪费,再次利用难度加大。一部分学校在整合后被撤销,而这些学校无论是校舍还是教学设施基本上都是闲置不用或者是废弃。从某种程度上说又何尝不是一种浪费呢!如果进行开发利用又会产生诸多的限制性因素,利益分配也难达成共识,许多企业也只能是望而却步。

三、有效措施的探究

1.苦练“内功”,外修“门户”。对于学校来说,教学无疑是第一要务和其生命线所在。在教学中除了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外,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只有努力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校方能口碑行于世。此外,学校还应从师生的实际利益出发,以人为本,多渠道筹办经费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2.调整教师结构,注重人才引进。学校应注重在教师队伍上走专业化的道路,充分考虑教师和教师教育专业的边际和性质,积极调整教师专业结构。在新的学科建设上,要按新课改精神要求,关注如英语、计算机等新门类教师的引进和培养。

3.开展合作办学,多种办学模式相结合。得益于“村村通”工程建设,农村的交通也大有改观。学校要创造条件建立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以及不同学校之间的交流平台,使好的教学经验方法能够及时的沟通。不同地区的学校可以寻求教学上的合作,建立帮扶、对口支援关系。两校间的优秀教师和学生也可以相互交流合作,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篇2

关键词:设计与建立农村中小学特色教育教学资源库

前言

为了解决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位用研究中硬件尤资源的问题,改变设备设施(包括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设备设施)大量闲置与浪费的现象,笔者经过多年的学习、调查、了解、摸索,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一条途径:建立具有农村中小学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库,有效解决有硬件无资源这一难题。提供给同学们参考。

1添置必要的硬件设施,建设具有农村中小学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建立资源库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资源在校内实现共享,以方便每一位领导、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查找、检索自己所需的资源。这就需要把学校各部门的计算机和网络教室的计算机联成一个学校局域网,将卫星收视室的计算机硬盘换成超大硬盘,作为学校资源库服务器,达到共享资源库和共享一条电信宽带网访问因特网,形成一个资源库系统共享的平台。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在学校局域网中加入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让使用笔记本电脑(带有无线网卡)的领导、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可以在校园内任何地点访问学校资源库资源。

目前,大部分农村中小学都建有广播电视网,不仅可以在学生课外活动时间播放电视节目,还可以将光盘播放室播放内容发送到每一个教室,最大化地利用光盘播放室的硬件资源。同时,学校还应购置必要设备,把计算机音视频接入到电视,一播网络中,把资源库里的各种视频、音频资源发送到每一个教室,为使用教育资源提供更多、更灵活的方式。

卫星收视室的计算机可安装windowsserver2003操作系统,配备超大容量的硬盘存储设备,对资源库数据按分类进行网络化集中存储同时利用windsowsserver2003系统较好的文件权限管理和用户访问控制管理功能,在存储中心为每一类的资源建立存储目录并进行共享,为每个领导、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建靠访问用户名与访问密码,为不同用户、不同的资源共享目录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和管理权限。每位领导、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都可以通过网络在校园内任何一台计算机上访问到资源库内的资源,并根据自己所拥有的管理权限对资源库进行管理、更新等。这样既方便对资源进行管理,又能确保了资源访问的安全。学校还要安排专人对资源库存储中心进行管理,定期对学校资源库进行维护、更新和备份等,使学校的资源库更好地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2多渠道收集资源,使农村中小学资源库内容丰富多彩

农村中小学自建资源库其教育教学资源来源:远程教育资源(ip数据库),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放的有关节目,因特网上各类教育教学网站,各类教育教学光盘,上级下发的各类文件、通知等电子文档,学校管理资料和教育管理软件,教育教学资源的二次开发,教师自制课件,学生电脑制作等方面。

总之,为了使农村中小学校白建教学资源库既节约经费又内容丰富多彩,就要发动学校学科教师、管理员、学生,人人都要出力,多渠道收集、创作、整理、分类、存储、上传各类教育教学资源。

3加强学校资源库管理,是建设农村中小学资源库的重要保证

3.1建立建全领导机构

由于学校资源库建设涉及大量的人员和部门,建设周期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需要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之下成学校资源库管理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规划方案、学年计划,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学校资源库所需人员,以及对管胛小组工作的指导、督促、检查、考核、评估,同时提供学校资源库建设的经费保障。管理小组对资源库按一定规则进行分工分类管理,进行资源的收索、接收、编辑、分类、整理、再开发、资料的电子化转换以及资源的存储工作,定期维护和更新信息资源以及各种管理资料登记与记录。

3.2完善校本培训体系

定期或不定期对学校学科教师进行资源二次开发全员培训,帮助教师认识到学校资源库建设在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认识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和组织方式、以网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途径和方法等,让他们踊跃地参与到这一系统中来。

3.3激励措施是学校资源库建设动力

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篇3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

农村的中小学中对于远程教育的现状还很不容乐观,本文在资源建设的相关内涵出发,对农村远程资源教育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一.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概述

(一)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的含义

农村远程资源的建设一般是包括三个方面:软件资源、硬件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等。软件资源就是知识、信息、程序作为主要、基本的内容,将卫星、网络、以及教学光盘作为传播的载体,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音响资料、数字资料、以及教材等,往往是包括教育电视一些节目、素材资源、课程资源、以及教学支撑的相关系统。硬件资源就包括计算机、光盘、DVD、多媒体教室、网络设备等等,是在教学中的一些所需要的设施、场所、设备等构成。对于人力资源来说,在远程教育中,它起着一个核心的决定性作用,人力资源一般是包括校长、技术人员、科研人员、专家、以及管理人员等等。

在农村的远程资源教育中,如果说软件资源是其核心,那么硬件资源就是其其基础、人力资源就是其关键。这几年来,一般的建设标准往往是按照三种模式,这就使得在农村中小学有了一种信息化的环境,此外其可以依托三种传输方式来作为学校的优质资源,包括网络、光盘、以及卫星。这样就使得资源在城乡的共享,进一步将城乡的一些差距予以缩小,最终将农村教育的效益以及质量予以提高,来使得教育的均衡发展得以实现。

(二)农村远程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为了能够进一步的了解农村远程资源建设的相关情况,笔者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师资培训有待完善。目前来说,尽管是教育相关部门在一些项目学校中已经采取了多种培训的方法以及相关策略,但是在调查显示中,有将近一半的教师仍然觉得在培训的力度方面还是远远不够,比如说,针对性不是很强、培训的内容也不是很全等,这样的结果就是对于教师的一些实际的教学问题就不能很好地解决。

第二,硬件资源有待提高。在一些项目学校中,一般是学生太多,但是设备却是很有限的,这就存在着生多机少的现象,在调查中有24%的学校,其硬件配备不是很全,多媒体教室数量不够,设备陈旧、老化。有将近30%的管理人员以及教师,就觉得硬件的设备还是很不足,比如说生机的比例较大、多媒体教室以及电子备课室也比较缺乏、设备还不是很配套,房屋的“四防”相关设施还不是很健全,甚至是好几个学生共同使用一台计算机这种状况。

第三,资源的适用性还不是很强。在农村的远程资源教育建设中,尽管国家已经开发了很多的的教育资源,但在实际的情况中,可以真正的运用起来的有很少,在这项调查中就显示,约有65%的校长就已经反映出,很多远程的教育资源还不能对本校的教育予以满足,由45%的教师觉得只有一部分的资源可以用,而出现这一些现象的原因就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教材版本,所以,在很多地方的教材并不是很统一的,这就造成了很多农村远程教育资源与学校的相关教材的不统一、不配套,最终就影响了对于资源的有效利用。此外,缺乏一种本土化的资源也会对资源的利用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四,资源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调查中也显示,对于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在在运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比如说,人机的交互性比较差,只能是进行一种单向的信息传递,所以信息的更新速度就达不到,内容比较单一,不能轻易的更改。第二,操作的过程比较复杂,教师对于资源的相关整合能力其要求比较高,在存储方面比较困难,其交互性也比较差。第三,在操作应用过程中,也比较复杂,对于教师的关于计算机的操作相关能力要求高,而且成本也比较高。

二.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策略

(一)观念的更新

对于学校的领导来说,要及时的更新观念,应该体会到其重要性,应该认识到对于这种资源的建设其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要进行全面的规划、组织、监督、协调、以及实时。此外,还要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予以完善,提高利用率。同时,也要对教育资源予以创新,应该根据学校以及师生的实际情况以及需求,对其进行分配与组合,进一步将学校的地域特色以及农村远程资源教育特色。

(二)努力拓宽资金来源

对于资源的建设来说其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所以说,学校应该积极的构建一个比较稳定的运行体系,以及资金的来源渠道。可以具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政府的公共投入要增加;第二,将学校的自筹经费要及时的拓宽;第三,积极引导社会上的资金向项目学校以及农村予以投入。

(三)完善教师队伍的建设

可以邀请一些专家以及学者专门的培养相关的技术人才;使得非项目学校与项目学校实现一种共享机制,来进行优势的互补以及达到共同进步;加强农村与城市学校的联系,教师应该多交流,提高农村教师的能力。此外,要对一些软件、硬件、以及制度等等都应该进一步加强与完善等等,这一些都有利于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的建设。

总结:总之,对于农村的远程资源教育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关的工作人员以及国家应该积极的重视起来,促进农远的建设与发展,促进教育的更加进步。

参考文献:

[1].龚道敏;恩施州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现状调查[J];中国远程教育;2007(06)

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篇4

一是学校布局结构不合理,规模效益低。学校数量多、布局分散、生源不均、资源利用率不高是目前农村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我县合隆镇为例,除镇中心校外,18个行政村都设有村小,且普遍存在校小、班小学额不足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村小已经成为了名符其实的“麻雀学校”。例如:赵粉房村小学,在校生仅有43名,而教师达16名之多,师生比仅为1∶2.7。其中,三年级、五年级分别只有2名和4名学生。与之相类似的还有邓家屯村、放牛村等小学。这些村小虽然解决了学生就近入学问题,但因规模太小、条件太差,不仅投入成本高,而且师资、设施、管理等内部结构难以优化,师资严重过剩,教学设备、设施得不到充分利用,投入浪费和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只能低水平维持。

二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激增,生源向城镇流动的速度加快,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短缺矛盾加剧。如:合隆镇中心小学现有在校生1500多人,共有26个教学班,平均每班学额57人,最大的班额71人,远远超过了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40人班额标准。

三是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税费改革以来,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基本上全落在县级政府身上,而县财政还只是吃饭财政,乡镇政府财力又十分窘困,这使得政府这个教育投资主渠道经常处于“有渠无水”状态。我县农村中小学校舍大多为80年代所建,不同程度地存在地基下陷、墙体裂缝、天棚塌陷等安全隐患,亟待维修改造。

为此,我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强化政府行为,认真调研,科学规划。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农村中小学的地理环境、人口密度、办学条件、学生数量等主要因素和指标进行专门调研,科学合理地制定出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加强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组织领导,出台具体措施鼓励农村整合本地教育资源,并以文件形式加以规范和指导。应按照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实行集中办学,鼓励兴办“寄宿制”学校和“九年一贯制”学校,并充分利用国家对寄宿生的补助政策,为距离学校较远的学生提供食宿条件。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省财政应追加教育投入,重点支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教育危房改造专项资金和县配套资金应放宽使用渠道,允许用于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上,以弥补县级和乡级财力的不足。出台具体措施,支持各地对撤并学校可盘活变现的资产通过拍卖、租赁等方式投入到被保留学校的建设上。

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篇5

1.远教资源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师信息化教育素质较差。我县农村学校大多数教师信息化教育素质不高,尤其小学更为突出。农村教师大多没有电脑,不会用电脑,更不会自主进行调试、接收。设备安装完备后,遇到一些小小的问题也不会自己解决,常常要请求技术人员来维护。有些教师的电脑基础差,培训的效果不太理想,致使远程教育师资缺乏。目前大多数教师对信息技术、远程教育、信息化教育更是了解不够,同时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等不足,对信息化远教资源的加工、处理及整合应用都存在重重困难,产生畏难情绪,缺乏资源应用的主动性。

1.2学校远教师资严重不足。学校配备的一线电教教师多为兼职的,而且是身兼数职,课时多,任务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教育卫星电视节目和教育网络节目进行有效的接收,错过了许多节目的播放时间,影响了资源的使用;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远程教育技术的学习和研究,没有更好的使用设备,运用资源。

1.3观念上认识不足,领导重视也不够。农村学校老教师多,教育思想陈旧,许多教师的观念未能及时转变,预见不到信息化对现代教育发展的影响。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必要性,不能正确把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关系。有的学校领导对现代远程教育实施只当作是一种教学设备的添置而已,没有真正理解国家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资源共享,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化,让农村教师和学生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1.4远教配套资源与我县教材版本不一致。由于我县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时间不一,致使配套的资源与农村小学教材版本不一致;而国家配套资源远比我县实际更新换代的步伐要快得多,远程教育资源无法顾及到各种版本的教材,在使用教材上无法同步,影响了远程教育资源在我县农村学校的应用。

1.5远教资源应用与学科整合力度不够。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县远教资源的应用,尤其是远教资源与学科整合方面没有科学的有机结合,更没有发挥到其应有的作用,部分学校远教资源只能成为一种摆设。

要想在我县农村中小学应用好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解决以上实际问题。根据本县的实际,现提出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及建议,与广大教师共同探讨。

2.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建议。

2.1强化培训,大力提高教师信息化教育素养。

2.1.1学校领导的培训。校级领导培训主要是思想上的培训,让他们转变观念,重视远程教育工作。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农村教育滞后原因及当前教育现状,只有充分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才能使优质教育资源、教育信息从空中源源不断地送到农村学校,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学。

2.1.2管理人员及学校骨干教师培训。让他们了解计算机辅助教学理论,能制作适合教学要求的ppt等多媒体课件,指导其他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2.1.3学科教师培训。结合实际,分层次、分目标进行培训,帮助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教育资源融入到学科教学中。

2.2充实远教师资,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有序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不是一个简单的修建项目,这个项目的过程管理需要一班人。过去学校电教管理员都是兼职的。实践证明,这样不能满足项目管理过程的正常需要。各校除校长具体管、主任亲自抓以外,还需增加专、兼职的配套管理人员,学校要成立3至5人的电化教育组,像学科教研组一样对项目的管理进行专门的研究,并做好培养现代远程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有效地提高教师信息化教育素质与能力,使学校培养出更多的现代远程教育学科骨干教师。

2.3加强资源的管理与应用,搞好资源与学科整合及课题研究。

2.3.1做好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工作。除了保证按时接收、分类整理外,还要对资源进行保存,全程应用。建议各校要安装“无人值守系统”下载资源,对适合本校的资源可采用硬盘、光盘、纸质保存三种方式保存资源。

2.3.2充分应用农村远教资源与学科整合,加快教改步伐。发扬创新精神,让资源走进课堂、面向学生、用于教学,并与学科教育整合。鼓励教师将远教资源先进的信息技术教育手段用于课堂教学,积极推进多样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与新型教学方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实现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3教师在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工作中,密切注意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

2.3.4利用远教资源举办的各种公开课教学,播放专家对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讨论及从卫星教育平台、教育网站刻录的教研教改、课程改革的信息资源,使广大教师,特别是课程改革实验教师对新课程体系、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教法,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2.4远教配套资源与教材不匹配的建议。

2.4.1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应结合远教资源的实际选定学校教材的使用版本,使之能够与配套远教资源相匹配,避免远教资源的浪费。同时各出版社也应积极开发与教材相配套的远教资源,通过天网的传播,让农村中小学校共享到更多的远教资源。

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篇6

关键词: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管理应用思考

中图分类号:C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abstract:modernDistanceeducationprojectforruralschoolsthroughoutthecountryhasruraldistanceeducationnetwork,makeruralelementaryandmiddleschoolsformedtheinformationenvironment,hasrealizedthequalityeducationresourcessharing,"withtheeducationinformationtopromotethemodernizationofeducation"educationdevelopmentthoughtpromotedthedevelopmentofruraleducation.Resourcesconstructionandteachingapplicationeffectseesfirst,havehighqualityresourcestoproducebenefits,andachievedgoodresults.Butbecauseofvariousreasons,moderndistanceeducationprojectinruraleducationresourcesapplicationandmanagement,therearestillsomeproblemsandpointstobeimproved.Keywords:RuralDistanceeducation;resourcemanagement;application;thinking

农村中小学校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的实施,有效缓解了课堂教学资源需求与教育教学资源匮乏的矛盾。让农村学校的教师和孩子们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农村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这一项目的实施,为农村学校教育吹来了教学改革前沿的动态信息,带来了新课标下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带来了先进的教学方式。评价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成败最重要的指标并不是是否拥有现代远程教育项目,而是它的管理和应用效益。目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管理与应用中存在几个问题:一是硬件不足,难以保证让每个教师都应用远程教育资源;二是教师对每天接收的学科资源不了解,难以保证教师合理的选用资源;三是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程度不一,难以营造应用远教资源的校园氛围;四是思想观念没有更新,难以形成应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内在动力。这不仅浪费了国家的财力和物力,而且教师没有从远程教育资源上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与时俱进的教育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无法享受优质资源,无法从优质资源中获取良好的教育。那么,如何围绕“以资源建设为核心,以资源应用为关键,以提高教育教学为根本”这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使远程教育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如何管好设备、用好资源、真正出效果呢?

一、以硬件建设为基础以硬件建设为基础以硬件建设为基础以硬件建设为基础,以资源建以资源建以资源建以资源建设为核心,资源管理是关键资源管理是关键资源管理是关键资源管理是关键现代远程教育以其特殊的优势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对教育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学校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极好的机遇。如何才能把握并运用好这个机遇,让它真正为学校教育发挥作用呢?我认为,关键的是要把远程教育信息充分运用到实际教育工作中来,以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如何才能使远程教育信息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呢?在目前硬件建设基本按要求到位的情况下,首先是要抓好资源建设,抓好资源管理。

1、充分利用卫星资源接收平台,准时接收教育资源。硬件平台搭好以后,资源建设就是最大的问题。资源建设必须保证质量,要符合国家的要求,保证在政治性、科学性上的正确,要严格审查。目前资源建设正在推进当中,要进一步加快资源建设,要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开发。由于卫星传输的特殊性,它不同于其它的互联网站,可以随时调用,远程教育资源的传送有特定的时间性,因此在接受的过程,应该让自己的时间符合信息发送的时间,这样才不会遗漏信息,同时还必须及时更新,以保证教育信息的同步性。

2、成立校本资源开发库,分科分类整理保存,让教育资源系统化。学校可以在每个学科挑选一名教师成立校本资源库建设中心,开发自己的资源管理平台,定期从教育网台上下载资源,再将资源进行筛选、分类、归档、整理,还可以将资源进行二度开发,形成一套完整的可利用资源,具体的存储方法有三种:

(1)、网络服务器保存。项目学校可根据实际购置2―4个250G以上的硬盘作为资源库的储藏器,安装在学校网站服务器上,形成1000G资源库,将一些需要保存较久、有利于连续应用的资源上传到学校网站的“本地资源库”中,让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学习中根据需要选择资源,通过web服务器或Ftp服务器的浏览、下载。

(2)、光盘保存资源。对一些适用于课堂教学和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资源,如课堂实录、专家讲座、农村科技培训等内容可刻录成光盘,分门别类存放,供教师和广大农村党员、群众查阅。

(3)、纸质保存资源。如一些参考资料,可打印成册,建立分类档案,供老师们借阅参考。3、组建校园网,共享资源。远程教育的核心和精髓是教育资源的共享,这种资源包括师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等。远程教育系统的资源是一种信息,只有充分流动起来形成信息流,并实现有效的沟通后,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充分利用现有学校的技术优势和各地丰富的教育资源,形成一个远程教育的大环境、大舞台,让更多的教育资源通过远程教育系统形成流畅的信息流,从而达到充分利用资源、共享资源的目的为了让教师和学生都能享用远程教育资源,我们在学校接受资源信息的基础上,将所存储的资源制作成一个资源库,然后将资源进行分类整理,让大家在计算机中能方便地找到自己的所需信息。

二、资源应用是落脚点资源应用是落脚点资源应用是落脚点资源应用是落脚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根本,用好、用足教学资源

1、应用的关键是教师。加强教师培训是当务之急,参加远程教育培训的骨干,一要培养助手,二要对全体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方式可以是:自学、集中培训、以赛代训等。培训的内容不仅要进行设备使用的培训,更要教会教师如何整合资源来上课。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必须能够掌握和熟练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骨干教师能制作适合教学要求的多媒体课件。受过培训的资源管理教师,要有步骤地对学校所有教师进行培训。学校要制订详细的教师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采取多种方式,对所有教师进行轮训。培训内容包括:

(1)、windows、word、excel及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

(2)、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及课堂应用。

(3)、卫星接收天线的安装与调试,卫星数据接收卡的安装与使用。

(4)、远教ip数据接收软件的使用,卫星数字接收机的使用。

(5)、远程教育资源的下载、收集、整理、刻录。

(6)、计算机基本维护与拨号网络。2、应用的重点是面向学生。要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面向学生、用于教学,让广大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计算机教室也不能仅仅用于上信息技术课,更不能仅仅用做学打字,而要与多媒体教室结合起来,尽可能多地用于各学科的教学和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让学生主动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加工信息,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共同提高。教师通过创设情景、组织、引领、指导等手段,借助多媒体技术优势培养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远程教育与课程整合应遵循以下五条原则:

(1)、要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特别是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多样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与新型教学方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实现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核心来进行整合。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工作中,密切注意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课程、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看看通过自己将要进行的“整合”,能否使各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和传统教学过程相比发生某些改变?改变的程度有多大?哪些要素将会改变?哪些还没有?原因在哪里?只有紧紧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通过最终教学设计所建构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这样的整合才是有意义的。

(3)、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使计算机既可作为辅助教的工具,又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教学设计理论主要将“以教为主”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教学设计两大类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这种理论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求。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注意的是,对于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都不能把他们仅仅看作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教具,而应当更强调把它们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要把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至终地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4)要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能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教学模式很多,因学科而异。每位教师都应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模式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应将其简单化。从最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我们应深入研究“研究性”学习模式和“协作式”学习模式。

3、以赛带训。远程教育资源教师(负责维护、保管、使用、下载远程资源)和骨干教师(市级、县级、校级骨干教师)要率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好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和观摩课。积极鼓励其他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参加各类评优活动,每学期学校开展一次教学评优,课件制作,教学设计,优秀论文等评选活动,评选结果将作为教师评优、职称评审、骨干教师评选的依据之一,参赛和获奖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将作为学校年度考核的内容之一。

4、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益,最大限度地保证在课堂教学应用和师资培训中见实效。教学资源中的示范课,我们可以在教师业务学习中放出来让老师学习观摩,优秀教案可供教师参考,同步课堂中的习题还可以帮老师减少自己编考题或作业的劳累,诸多的资源,只要我们勤奋去学习,去探索,一定能为教学服务的。尽管这样,资源还不够丰富。可以让全区的教师能够做到交流互补,也避免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把这些资源提供给更多的人使用。通过以下渠道丰富和完善教育资源库:

(1)是吸收教育教学第一线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提供的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各校教师的课堂实录、教学设计、电子教案、优秀课件、练习题库、复习指导、水平测试等)完善丰富各学科教学资源库。

(2)是采购高水平、高质量,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优秀软件和课件充实和优化资源库。可以全区统一订购,尽量避免重复。然后每校刻录一份,使资源利用最大化。

(3)是通过教育宽带网和卫星网络下载教育资源充实教育资源库。

(4)是有条件的中小学要努力实现联网,计算机室要兼作电子阅览室,以充分得用好设施。教师要分析学生认知水平及年龄特征,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及远程教育网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资料中进行阅读与探究,以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拓展信息空间,为学生创设一个大的信息量、开放的学习环境。

三、组织领导和机制保障组织领导和机制保障组织领导和机制保障组织领导和机制保障

1、加强领导,统筹规划,保证基础信息化工作有序发展。各学校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领导,统筹和领导,以要注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结合本校的实际,积极主动地为本校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事来抓,并且要抓紧、抓实、抓细,切实抓出成效。

2、明确目标,制定规划,构建学校基础信息化应用体系。随着农村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的实施,学校要利用各类远程项目资源加快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建成教育信息资源网络中心,完善和丰富教育网站资源,并通过天网、地网,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建设学校教育信息资源网络中心,建立学校网站或网页,共享教育信息资源网络中心服务器资源,构建学校初级教育信息网络平台。逐步实现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数字化与网络化,初步形成教育行政办公系统,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系统和现代远程教育服务系统三者互联互通的网络体系。

“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资源”,使用过程中,资源的丰富性、先进性、科学性获得了教师们的好评,它极大的丰富了教育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保障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长效运行是一个值得我们永远探究的课题。只有不断地实践探索和研究,及时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不断地加以完善,这样才能让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农村学校师生平等感受、体验、享用丰富、优质的远程教育资源,同时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与现代化进程。愿所有项目学校共同努力,真正把这项造福亿万农村学生和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应用好,为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杨永博《现代远程教育形式与跨世纪园丁工程》

[2]曾祥翊等《我国中小学网络教育教学的现状、问题、对策及其发展趋势》.

[3]李天顺《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4].沈亚强蔡铁权等《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5]何克抗《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与21世纪的教育革新》

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篇7

关键词: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网络资源

2003年,由国家“三部委”组织实施的“西部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犹如“信息高速公路”直达西部贫困地区,让农村学校的教师和孩子们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农村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我们宁陕2007年被列入实施这一项目,项目实施近4年来,确实为农村教师打开了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扇窗户。优质教育资源就像一股清新的山外来风,吹来了教学改革的前沿动态信息,吹来了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吹来了先进的教学方式。然而,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初始阶段,往往存在着五大障碍:一是远程教育项目工程资源只管不用。二是远程资料的应用繁锁;三是学科教师对远教资源不熟悉;四是学科教师信息技术知识的缺乏所带来的种种困惑;五是教师实际操作演练少,个别教师干脆从不和远程教育打交道。这样既浪费了国家的财力和物力,教师也没有从远程教育中获得新的教学方法和知识。

一、加强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与学校信息化平台接轨,化繁为简

我们在调查的两所初中里,都是2007年“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项目学校,三种模式的设备都有,从现场检查情况看,两所初中都管理的较好,接收卫星资源正常,备份资料经常化,硬件设备维护的好,但发现应用率不高,所做的相关表册只是应付上级检查,真正用到课堂上并不多,特别是接收到的课程资源。学生问卷中用一题是:“除信息技术课程之外,其他科目的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使用投影、录像、录音等设备辅助教学吗?”,选择“经常使用”占绝大数,实际调查发现,学校里的老师特别喜欢用多媒体教室上课(远教模式三项目),但用的资源是来自互联网上的,或者是自己制作的课件,很少使用接收到的卫星资源,造成这种现象是由于:一是远程教育资源与现行教材不配套,或者是时限不一致,有滞后的影响;二是远程教育资料应用繁锁,学科教师对远教资源不熟悉,很多老师找不到自己想要的资源所存放的目录;三是学科教师实际操作演练少,信息技术知识的缺乏所带来的种种困惑,个别教师干脆从不和远程教育打交道。尽管学校远教管理员尽职尽责的管了,但在资源上就没用,这样既浪费了国家的财力和物力,教师也没有从远程教育中获得新的教学方法和知识。

为能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第一,全国各地正在加紧建设的基础教育专网大多没有考虑如何与校园网协同,使基础教育专网中心站和学校信息化应用脱节。第二,各软件厂商提供的应用软件之间缺乏相互操作性,不利于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第三,远程教育资源丰富,但使用繁琐,让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学生和家长望“网”却步,影响了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从远程教育发展的进程来看,教育资源简单化仍将是重中之重。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开发者对教育信息化理解的不断加深,未来的教育资源建设将会不断成熟和完善。

二、宣传与示范相结合,激起应用的热情

新鲜、新奇的事物总是容易被人注意的。远程教育网上的“同步课堂、示范课、信息技术、教育资源、教育动态、课程改革、优质教案”等资源,极其丰富、新颖。教学资源栏目内容涉及各科,主要提供的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各种良好素材,包括视频、动画、poweRpoint演示文稿等媒体资料、教学示例、习题精选等内容,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和制作课件做了教育可用资源上的良好补充。为了广泛应用资源,一方面采取座谈、演示等多种方式,向教师主动介绍远程教育资源所提供的丰富素材,让学科教师熟悉远教资源,一方面组织教师应用远教资源上公开课,让学科教师看到远教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激发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授课的热情。

三、培训与操作相结合,树立应用的信心

大多数教师对信息技术下的教育教学在思想和技能上都准备不足。甚至个别老教师对信息技术一窍不通,对他们进行培训是当务之急,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学这类教师应从最基本知识开始,例如学习如何打字和进行文字编辑,然后再进行ie操作和具体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系列实际应用程序的应用培训工作,如演示文稿的操作,FLaSH动画的操作,媒体播放程序的操作。在培训中充分利用天网(远教ip接收资料)和地网(教育城域网)上的资源,积极推进教师信息化建设步伐,对全体学科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普及与提高并重,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和资源的运用能力。利用远教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成为教师的基本技能。

四、完善网络设施,建设网络学校,积极培育网络教学环境

实际中学校硬件设备严重短缺的。在调查中发现:每个学校在上机操作时都是2-3名学生共用一台计算机,而这些计算机都是07年远程教育项目,只有30台学生机,而每个班都几乎有50名学生,学校自己计算机教室设备都是01-03年建设的,几乎全坏了,操作系统也跟不上现行教材的需求,换系统的话硬件又达不到;所以硬件设备跟不上也是制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因素。

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篇8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资源配置;建议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5)03-0089-03

一、研究背景

2001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十三条要求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同时,该《决定》规定了在规划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时须遵守的三个原则: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同年,中央启动了税费改革,废除了农业附加税和各种集资,这就造成了当地政府在“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下财得非常困难。当地政府在落实“撤点并校”政策时,往往忽略“小学就近入学”的原则而实行“一刀切”来达到节约教育成本的目的,结果导致城乡小学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出现了严重失衡的现状。

通江县是四川省非常落后的地区,当地政府财政能力非常有限。该县的外出务工人员非常多,县域内的所有村庄都有大量的留守儿童,并且这些留守儿童分布较散。随着“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及当地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该县小学教育资源主要聚集在县城之内,保留下来的村小教育资源极度匮乏,甚至在一些村小出现了老师“包校”的现象。该县的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现状是我国西部落后地区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现状的缩影。因此,本文选取四川省通江县为研究对象,从教育财政体制、学校发展、教师待遇三方面来深入探析该地区城乡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社会原因,并就此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

二、有关教育资源配置的研究

许丽英在《教育资源配置理论研究――缩小教育差距的政策转向》中,从教育资源配置的主体(即教育资源由谁配置)、教育资源配置的对象(即教育资源配置给谁)、教育资源配置的方向和目标、教育资源配置和获取的方式四个维度来探讨了如何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①张盛仁在《基于人口流动的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研究》中认为教育资源配置包括:一是社会总资源对教育的配置;二是各种教育间教育资源的配置;三是各种学校教育资源的配置;四是地区教育资源的配置。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的落脚点是教育资源配置结构的优化。②谭文君在《我国城乡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中从教育资源是教育实践得以进行的首要条件、教育资源的稀缺性是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约束力、教育资源的公益性是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动力等三个方面来研究分析了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性。③严科宇在《四川省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创新研究》中从基础教育中的精英教育与功利主义、教育的市场化、教育经费投入中的缺位、教育监管中的缺位、基础教育资源总量的供需不平衡、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基础教育机制不完善七个方面来分析了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原因。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强调了教育要合理的发展,需要学校、社区、教师三方的通力协作。教师在社区和学校之间建立了一道直接的沟通桥梁,教师素质是整个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平衡城乡小学教育资源的配置有利于提高整个教育质量,基础教育资源的配置最终会回归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上。城乡小学教育资源公平的配置是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就得优先考虑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

因此,学术界对于基础教育资源的配置主要是从资源配置的主体、对象、方式方法来探析的。然而,对撤点并校“一刀切”造成的贫困地区城乡小学教育配置严重失衡未进行全面论述。因此,本文将结合撤点并校政策对城乡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及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四川省通江县为研究案例深入探析城乡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社会原因。

三、具体调查情况

我们本次调查主要选取了麻石小学(片区中心小学)、擂鼓寨村小学(村小)、新建小学(村小)、春在小学(乡中心小学)。麻石小学和春在小学作为一个地区的中心小学,其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县城小学的教育资源配置相匹配。雷鼓寨村小学和新建小学是两所保留下来的村小,在县域内所有的村小中具有代表性,它们的教育资源配置情况与其他村小的教育资源配置情况非常接近。因此,本文选取这四所小学作为具体的调查对象,主要从这四所学校的学生人数、教师人数(授课教师)、图书室配置、教师宿舍配置、教师的社会地位五方面来调查这四所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

这四所学校教师配置的具体情况是:擂鼓寨村小学一共有两个年级,其中三年级有3个学生、二年级有2个学生,两位教师则一人负责一个班的全部课程及事务。两位教师每天除了给学生上课之外,还得给学生和自己做饭。因此,这两位教师每天都是“从早忙到黑”,并没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同时,由于教师专业知识的限制,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都没有开设,这就限制了该校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新建小学尽管在教师配置方面相对完善一些,但是由于教师年龄较高、专业趋同严重,因此该校教师的整体教学效果与擂鼓寨村小学教师的教学效果相差不大。麻石小学和春在小学在教师配备方面更全面,德、智、体、美、劳等相关课程的教师配备完善。这两所学校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两所村小。

从表2可以得知,中心小学和村小在图书室配置方面出现了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出现既是当地教育整体投入不足的表现,同时也是该县教育资源分配、教学点设立不公平的表现。

表3四所学校的教师宿舍配置、教师的社会地位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四所小学都为教师提供了专门的宿舍,但是不同学校的教师的社会地位却不同。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人在前两级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渴望自己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得到满足。村小教师由于学校的差别,在“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三方面都不能得到与中心校教师同等的满足,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城乡小学教育质量的差距。

四、城乡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原因分析

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城乡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现状,是整个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直接体现。

(一)现有教育财政体制下的城乡小学财政资源配置的瓶颈

基础教育就其产品属性来讲属于公共产品。城乡小学教育的投入主要是由当地政府来完成的。我们在探析基础教育财政投入方面的问题时,以当前的教育财政体制为出发点,结合如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结构来探析。

纵观中国教育财政体制的变迁,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分级办学、分级管理”阶段;分税制改革与“分级办学、分级管理”阶段;农村税费改革与“以县为主”体制的确立。在这种体制下,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是来源于上级政府或者中央的转移支付。四川省通江县是部级贫困县,当地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是上级政府的财政拨款。因而,当地政府在教育财政提供方面缺少自主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在对村小教育财政的提供时,由于其学生人数较少,如果按照国家标准来配置教育资源,就必然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所以,在进行财政资源分配时,农村小学经常被忽略,造成农村小学出现了“老师包办学生的一切”的怪象。

(二)学校发展

1.生源流失对农村小学发展的影响。随着九年免费义务教育的开展,我国基础教育的“量”相对增加了许多,然而相应的教育财政投入的增长速度却相对落后。撤点并校将部分村小“撤”而“并”后,小学的数量就相对减少了,小学的分布也趋向于向城区或城区附近聚集。基础教育“量”的增加就集中在了城区小学,进而就促成了城区小学“超大班”、乡村小学“超小班”现象的出现。另外,就教师而言,乡村小学教师所教班级学生人数过少,甚至一个班只有2个学生(如通江县的擂鼓寨村小学),这必然会对教师上课的质量有所影响。教师上课质量的下降,必然会造成农村小学生源的流失,生源的流失又反作用于教师上课的质量,进而就形成了“生源流失―授课质量下降―生源流失”的恶性循环链。

这种恶性循环链的出现必然会对学校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一是农村小学生源流失加剧;二是农村小学教育经费投入会相对减少;三是农村小学相关教学设备配备落后;四是农村小学教师社会地位会相对降低;五是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机会配置严重不足。学校主要是由学生和教师这两大群体组成,这两大群体的数量和质量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2.“城区中心”的教育政策取向对农村小学发展的制约。我国基础教育相关政策中,存在明显的“城区中心”价值取向。随着农村学龄儿童大量流入城区学校,基础教育往往优先满足城区小学学生的利益,如城乡小学图书室配置的差异,城乡小学教师伙食保障的差异。农村小学教育起点低且发展受到制约,农村小学始终处于因分配不公而资源严重缺乏的弱势地位。

3.对农村小学监控和指导不力。现阶段被保留的农村小学,地理位置偏僻,生源质量差、数量少,衍生出了“老师包班”制甚至“老师包校”制的怪象。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在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检测、评估时,都不会把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纳入检测和评估的范围,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的现状脱离了人们的视野,导致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得不到及时改善和提高。

(三)农村小学与城镇小学教师待遇差异大

由于农村小学受财政投入不足、生源流失严重、离城区较远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教师与城镇小学教师相比在生活环境、工资待遇、工作环境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一是村小教师没有专门的教师食堂,老师和学生的吃饭问题主要是由老师自己解决;二是村小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设备。例如,通江县擂鼓寨村小学老师没有专门的讲桌;三是村小教师年终绩效奖金低于城区小学教师;四是村小教师接受在职培训的机会很少。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村小教师背负着“上有老、下有小、中间靠不到”的生活压力,促使村小的教师想尽办法进入城区小学教书而无心在村小施教。

五、建议

教育资源配置遵循公平和效率原则,城乡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和效率低下的直接体现。鉴于此,本文根据城乡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原因提出了相关的改善建议。

(一)规范城乡教师的无序流动

撤点并校后,农村小学的教育资源得到了重新的整合,农村小学原有的优质教师资源都积极地向城区或城区附近的学校流动。农村小学优质教师资源的流失,无疑会促使城乡教师资源分布不公平。城乡学校的教师流动应双向流动,鉴于此,笔者建议在城乡学校之间建立教师轮换教学制度,即在不同学校之间教师是双向流动的,这样就可避免城乡学校教育质量的差距因教师因素而加大。

(二)经费保障

基础教育属于公益事业,是典型的公共产品,农村小学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在“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资源配置原则下处于劣势,因此政府部门在“计划”配置教育经费时适当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经费,同时给予农村小学在“市场”配置教育经费的博弈中更多的指引和政策优惠。农村小学在政府大力扶持下,自身也应该积极适应市场博弈的机制,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宣传自己,为学校争得社会的关注。

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示范性、责任性五大特点。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主要体现:一是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推动社会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二是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贡献良多;三是教师开发人的智力,并对人的各项潜能开发起奠基作用。不言而喻,教师对于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应该适当提高对于乡村教师的生活补贴。农村小学由于受财政投入、地域条件、教学质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教师所在学校一般距离较远且教师宿舍配备不完善,很多教师每天放学后都得回家。这就无疑增加了农村小学教师的上班成本。这种成本包括教师的时间、财力、情感成本。我国实行的是按劳分配制度,乡村教师付出的成本代价较大,相应地给予乡村教师适当的生活补贴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种保障措施。由于当地政府财政能力有限,中央和省级政府应适当提高用于农村教师生活补贴的专项经费。

(三)改善农村小学硬件和“软件”配置

为了防止生源的过度流失,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应适当改善农村小学的“硬件”和“软件”配置。如,建立图书室、建立适合农村教学的教室和教师宿舍。让农村小学拥有与城区小学大致均等的物质条件和师资条件,是农村小学拥有一个公平竞争环境的保障。在这里,我们主要是强调相对公平而不是要求绝对公平,因为绝对公平对于教育资源是种极大的浪费。例如,农村小学由于人数较少,在配置相关教育资源时,就应该遵循“小而全”的原则,而不能一味地进行学校之间的攀比。

总之,城乡小学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事关基础教育整体的发展,本文从现有教育财政体制、学校发展、教师三面来论述了通江县城乡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社会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在西部落后地区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方面起到一定的建设性作用。当然,要让我国西部落后地区基础教育资源配置达到最优,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注释:

①许丽英.教育资源配置理论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②张盛仁.基于人口流动的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篇9

摘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是发展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基础和保障,总结当前我省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并找出相对的对策是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教师流动;综合素质;建设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严重不平衡,农村体育是一个最薄弱的环节,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促进或者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发、实地调查法、分析法,以河南农村中小学为研究对象,总结其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并根据当前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1.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研究发现,经历改革开放农村基础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农村基础教育仍然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

1.1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资源缺乏

目前,农村中学的体育教育状况发展令人堪忧。具体表现为:体育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及相关部门领导对学校体育师资建设的认识不足;体育教师待遇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体育的场地和器材匮乏。导致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脱节。调查显示学校部招聘新的体育老师,导致现有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工大,而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几乎没有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的后备力量不足,农村中小学体育工作开展受到严重阻碍。

1.2农村中小学体育课无法正常实施

农村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水平不高。由于农村学生数量较少,学科教师难以配齐,造成实施素质教育水平达不到要求,在农村小学里,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基本够用,而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专业教书普遍缺乏。体育课课时安排少、上课时间不合理经常被语文、数学课占用。

1.3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力量薄弱且稳定性差

造成农村体育教师稳定性差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偏低农村教育软件条件较差,专业发展困难,优秀教师不断流失;二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不合理,教师队伍年龄、学历结构的不合理;三是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新生力量不足,教师职业倦怠逐渐成为阻碍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2.改善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2.1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建立完善教师教育专业学位学历系

加强农村中小学紧缺科学科教师的培训,进一步实施国际农村教师培训制度,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学培训时效性,使其影响更好的发挥在教学工作中。使得农村地区中小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2.2促进城乡教育之间的交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农村优秀教师的单向流动,实现城市、农村教育资源的共享,推动农校中小学与城镇中小学教育的共同发展。

2.3对农村教师流失实行“补偿”政策

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的流失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现象,那么对于当前已经流失过的教师资源实行有效的补偿。农村中小学当地政府应该时刻关注学校教师队伍状况,正视优秀教师流失这一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补偿”措施。

2.4教师资源合理化配置建议

科学定编教师队伍,修改教师编制,实现教师队伍编制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

2.5切实解决好农村中小学代课教师的问题

尽量吸取后一类优秀代课教师到教师队伍中来,从根本上看,加大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经费投入,才是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根本之策。

2.6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环境和待遇的建议

修建体育场地、改善农村教师工作环境,让农村中小学的教师们心甘情愿留在学校长期任教,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的保障机制,提高工资标准;二是要深化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的改革,完善教师管理制度;三是要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与城镇中小学教师交流制度,促进城乡教师资源的整合。

3.结论

当前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已不能够有效的适应农村教育的发展,更不能有力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应该从农村的实际需要出发,创建一殊的有别于当今通用的模式。政府部门真正立足于农村教师队伍的实际,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从实际出发尽快将国农村小学师资队伍的质量提高上去。

参考文献:

[1]牛辉.河南省农村高中体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1).

[2]李灿,付圆圆,刘皓.豫东地区农村普通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情况调查与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5,(2)

[3]冯大志;姜山;对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及思考[J];北京教育;2008期1期

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篇10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0-0158-03

1远程教育的内涵

关于远程教育的定义被广泛认可和接受的是由远程教育专家德斯蒙德・基更提出的,他在其《远程教育基础》一书中对远程教育的描述是[1]:

1)在教与学的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处于相对分离状态;

2)教育组织通过规划、准备学习材料以及为学生提供支助服务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

3)以各类技术媒体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通过此将教师和学生联系起来;

4)提供双向通信并鼓励学生交流对话,使学生从对话中受益;

5)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与学习集体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学生通常是接受个别化教学而非集体教学,但并不排除为了教学和社会的目的,组织必要的集体面授交流。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自推广实施以来出现生机勃勃的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但当前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并不理想,除少部分农村学校把远程教育资源深入到教学中外,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远程教育设施处于闲置状态,该工程在继续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方面受到严重挑战。

2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问题

硬件设备老化缺乏,软件资源配套不足

1)在硬件设备方面,一方面,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配置的电脑、投影仪等设备经过多年运转,在不同程度上出现损坏或者运行障碍,且部分设备现已被淘汰而无法更换;另一方面,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只有一个多功能教室,但是有十几到二十几个班,有限的设备无法满足众多师生的需要[2]。

2)在软件资源方面,部分地区的决策部门出现重视硬件设备、轻视软件资源的现象,导致远程教育的软件资源配套不足,比如:与农村中小学教学内容配套且适合的软件资源相对缺乏;农村中小学校的软件资源共享性低,利用率也比较低;等等。

相关部门人员对现代远程教育认识不足

1)部分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搞形式主义,以得到硬件设备为主要目的,而忽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支持下的教学实践活动,缺乏对农村中小学生远程教育的全面系统规划,这严重阻碍了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他们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不愿意改变,故不注重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此外,边远农村教师工作时间长、任务重,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进行远程教育中来[3]。

师资力量不足,培训效果不理想师资是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设立的首要前提。我国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缺乏信息技术教育的专业教师人才[4]:

1)教师信息技能培训不足,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还不会运用信息化环境进行备课和教学;

2)学校缺少既能应用远程教育资源又能维修网络设备的教师,致使部分设备损坏后不能及时维修,或维修费用过高;

3)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技术水平偏低且人数有限,不能满足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需要。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缺乏长期系统的培训计划,主要表现为:部分培训只走过场,形式化倾向严重;部分培训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部分培训的内容偏离实际教学需求;还有部分培训政出多门,重复培训现象较多。这些因素阻碍了现代远程教育在农村中小学的推广传播。

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环境的适应能力较低农村中小学生学习条件相对较差,长期接受传统教育,不重视通过现代远程教育进行学习。另外,中小学生心智还不成熟,自律性比较差,加之缺乏监管,部分农村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容易偏离课堂组织,容易沉迷于网游、聊天等与课程教学无关的内容,从而偏离远程教学的初衷。这导致的结果是师生都不重视这门课,进而导致学生不会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不能运用课件自主学习,因而不能很快地适应信息化环境。

保障机制不健全

1)经费难以维持与保障。一方面,农村远程教育资金来源有限,缺口很大,其主要靠政府公共财政支持,民间投入较少;另一方面,远程教育设备的更新周期快,运行成本较高,特别是今后的硬件和软件的更新添置,经费来源无着落,这对比较贫困的农村地区更是个新难点。

2)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大部分农村中小学能够建设远程教育设备和配备相关的软件资源,但是缺乏对设备和资源的良好管护,农村中小学校设备的使用和资源登记,数字资源接收、存贮和共享等方面管理不完善。

3)缺乏对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的检查与考核制度。对教师运用远程教学的情况缺乏监督,也没有奖惩激励,所以很多教师依然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

3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适时更新增加硬件配置设备,加强软件资源配套设施建设

1)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投资,适时更新增加农村中小学校的硬件设备配置,保证每个班级都能配备优质的信息化设备和网络设施。同时,增加农村中小学校的多功能教室,满足当地师生的远程教学需求。

2)国家或省级的相关部门应组织专业人员不断研发与中小学教学同步且适合农村教学的教育资源,为避免重复建设,应对农村中小学校统一配发,各地市也应建设一批适合当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资源,加强农村中小学校软件资源配套设施建设。农村中小学软件资源的建设要做到:

①质量与数量并举;

②立足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状况,针对青少年心理认知特点,使农村远程教育资源适应学生的需要;

③加强已有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利用,重视资源的接收和利用,把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相结合。

提高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认识

1)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项目学校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的重要意义,应完善相关的政策,鼓励和引导师生自主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对资源学习和使用的良好格局,以提高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2)指导农村中小学教师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学思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其在“知识观”“教师角色定位”“教学环境”等方面对传统教育理论有重大的突破。可以尝试运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来指导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模式环境下的教与学。

提高师资素质,加大师资培训力度

1)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机制。各省统一规划协调各培训项目,避免培训的内容雷同,且保证培训机构的规范性。制订长期的培训计划,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教学的能力。此外要建立省、县(地市)、乡(校)三级培训机制,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让更多的教师从培训中收益。

2)制定系统的培训内容。培训内容要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状况,且注重不同培训项目的衔接,要考虑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接受能力,制定与其相适宜的培训内容,同时尽量避免培训内容的重复,保障较高的培训效果。

3)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考核应采取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让考核不合格的教师继续参加下一期培训,并把培训成绩列入教师年终评比的参考指标,激励教师认真培训学习,提高其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技能。

提高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环境的适应能力随着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农村中小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信息化教学,从学校领导到教师都应该重视信息技术这门课的教学管理,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通过现代远程教育进行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自主运用网络资源学习,促使其较快地适应信息化环境。但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自主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监管,避免学生沉迷于网络多样化的娱乐信息中。

建立长效机制,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1)建立长效运行的经费保障机制。

①可由信息技术教育经费中列出一定比例费用,用于设备维护和资源建设;

②建立县级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专项基金;

③呼吁社会组织投资;

④可由学校自行筹措部分资金;

⑤政府协调供电和电信部门对农村中小学校的用电、用网给予优惠,降低学校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运行成本。

2)建立设备和资源的有效管理机制。完善设备和资源登记、使用制度,数字资源接收、存贮和共享制度,明确管理工作职责,有章可循;安排专人负责设备和资源的管理和维护,对设备和资源的使用做好记录,并定期检测维修;建立一支由教育局信息中心技术人员、学校管理教师与信息员组成的技术服务队伍,及时排除设备应用故障,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3)建立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的检查与考核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中小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教师应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的检查和考核制度,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教师进行检查和考核;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将教师参加培训和应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纳入教师的年终考核、职称评定的评价体系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结语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发展任重道远,相关的政府部门、各项目学校及在校师生都应行动起来,重视农村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实现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升、我国教育机会的均等。

参考文献

[1]丁兴富.远程教育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刘慧,刘中青.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应用现状及思考[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8):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