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全过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22:43

会计核算全过程篇1

关键词企业生产经营会计工作核算监督职能发挥

一、引言

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企业是构成经济结构的重要单位,企业担负着国计民生物资的生产和经营,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外部发展影响着我国经济运行的整体形势。在企业生产与经营过程中,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其中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是企业保持稳步发展的必要途径。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就是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保证企业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

二、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会计核算与监督的主要内容

会计核算主要是指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过程,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会计核算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分析准确的会计信息,为企业提供需要的会计信息,更好的指挥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会计核算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第一,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并且通过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辅以计算。第二,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兼顾全面性和综合性特点。第三,会计核算以真实合法的会计凭证为依据。会计监督是专业的会计机构和人员按照法律规定,通过会计手段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以及有效性的监督活动。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也是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一部分。会计监督既是内部监督也是外部监督,会计工作人员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行使会计监督的职能,对企业的经济事务进行监督和督促,保证企业能够在合法和合理的范围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会计人员的监督职权是由法律赋予的,会计人员行使监督职能受法律保护。在财务管理中,会计核算与监督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从目前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实施来看,除了上述两项内容之外,会计核算与监督在职能方面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核算和监督其重点内容在于对会计管理过程进行认真核对和监督,最大程度的保证会计管理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使会计管理能够在准确性和整体性上满足实际需要。

(2)会计核算和监督的重点在于核算和监督,主要实现了对财务管理过程的二次核对,并对会计管理结果进行监督,确保财务核算结果的准确性,使整个会计管理过程都能受到有效监督,保证财务管理取得实效。

(3)会计核算和监督使整个会计管理过程能够满足实效性和透明性要求,实现了对整个会计管理过程的核对和监督,对会计管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会计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管理过程的重要内容,积极履行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是保证会计管理过程取得实效的关键,对提高会计管理质量有着重要的促进。

(二)会计核算与监督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性

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与市场经济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市场经济的供需关系由市场变化决定,企业在市场调节的作用下,可以拥有很多机会,也会面临一些挑战。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会计核算与监督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必需的面对的工作。会计核算与监督,能够利用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通过分析明确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状态。会计核算工作是以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为参考依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核算工作能够再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通过真实的判断,能够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项目做以评估。核算是计算和分析的过程,也是形成报告的过程,形成报告就是为了能够给企业的决策者提供必要的信息,让企业决策者在处理企业事务和确立发展方向的时候,有完整的参考依据。而会计监督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具有决定作用。会计监督能够从大方向保证企业的发展道路是正确的。我国正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国计民生的物资为主要项目,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能否保持在合法与合理的范围,通过会计监督就能够准确定位。从会计核算与监督来看,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对企业生产经营有着重要影响,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核算与监督关系企业生产经营的透明度。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实行会计核算与监督之后,企业生产经营的透明度得到了全面提高,实现了对会计管理的全面监督,使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都在监督与管理之下。因此,会计核算与监督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透明度。

(2)会计核算与监督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性。对于企业生产经营而言,会计核算与监督既能提高会计管理的整体质量,同时也能满足会计管理的实际需要,对会计管理的开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会计核算与监督对企业生产经营有效性有着重要作用。

(3)会计核算与监督关系企业生产经营的持续性。对于企业而言,生产经营是企业的长期行为,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在这一过程中积极开展会计核算与监督,不但能够保证企业生产经营取得实效性,同时还要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得到持续发展。

三、有效发挥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方法和途径

(一)正确认知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我国的多数企业过多重视企业经营利润的创收,我国企业经历了一个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的阶段。重视经济效益就会忽略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就会陷入生产与经营粗放的管理阶段。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经营者越来越发展企业长期发展必须要坚持的原则。我国企业坚守的会计规范主要为《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而二者的执行更多的在于宣传,而没有从实际操作角度促进会计核算与监督的积极作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今天,我国企业要想参与到更多的国际竞争中,就要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会计核算与监督能够从根本上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能够通过会计核算与监督保证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能够有自己的发展特色。在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发挥过程中,要想保证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作用得到全面发挥,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对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了解。在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发挥过程中,要想保证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得到良好的推行,并保证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要加强对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了解,在充分了解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基础上,做好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运用。

(2)对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有足够的认识。结合当前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实际,在会计管理过程中,对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有足够的认识,是保证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充分发挥的关键,只有加强对二者的认识,才能推动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发挥。

(3)准确把握会计核算与监督原则。考虑到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实际,在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中,只有把握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才能保证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得到良好的开展并取得实效。因此,准确把握会计核算与监督原则,是推动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的关键。

(二)构建会计核算与监督的机制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一个连续的活动,生产经营涉及的内容和项目较多。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不仅要定期进行,而且还需要建立长期的会计核算与监督机制。会计核算与监督机制需要在会计程序、会计政策、账簿制度、内部凭证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定期盘点制度等方面进行细致合理的划分。核算与监督机制要有明确的规定,通过制度制约具体的操作行为。构建会计核算与监督机制要将日常监督与长期监督相结合,通过连续不断的监督检查,形成会计工作的长期效应,保障每项措施落实到位。考虑到会计核算与监督的重要性,在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推进过程中,要想保证二者取得积极效果,就要从构建会计核算与监督机制入手,以良好完善的工作机制,确保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得到全面推进:

(1)将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结合在一起。在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机制建立过程中,只有将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结合在一起,才能保证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机制的作用得到全面发挥。

(2)构建完善的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机制。在充分料及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内容的基础上,只有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制定具体的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策略,并以此作为构建完善的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机制的基础,才能保证工作机制的建立取得积极效果。

(3)进一步健全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体系,保证其实施效果。结合当前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实际,进一步健全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体系,是畅通企业生产经营以及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效的关键。基于这一认识,对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体系进行健全和完善是十分必要的。

(三)建立专业的会计核算与监督机构

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需要各个部门有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同样,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也要由专业的人员担任。我国现阶段的企业财务管理中,专业性标准还不是很高,个别企业的财务人员专业性不高。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是一项严肃性很高的工作,所有的会计信息都需要在专业的环境下进行审核。会计核算与监督机构需要拥有专业的人才和设备,在核算与监督过程中,保持适宜的节奏。只有专业性的机构才能够将会计核算工作做到实处。发挥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能够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规划会计工作的秩序,形成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在企业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中,专业的会计核算与监督机构是保证两项工作能够得到全面有效实施的关键。基于会计核算与监督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专业的会计核算与监督机构,是保证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设立会计核算与监督部门。在企业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中,考虑到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的特殊性,只有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设立专业的会计核算与监督部门,才能保证企业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取得实效。

(2)对会计核算与监督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在专业的会计核算与监督部门建立过程中,不但要明确会计核算与监督部门的职责,还要对会计核算与监督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保证会计核算与监督部门能够高效运转。

(3)赋予会计核算与监督部门足够的职权。鉴于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的特殊性,在其工作中,应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赋予会计核算与监督部门足够的职权,保证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能够得到有效开展。

(四)做好企业内部与外部的统一协调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是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相互作用的结果。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设计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环节的认定都需要大量材料的支撑。企业内部与外部的统一协调就是要做到核算与监督工作保持完整性,在内部控制与外部约束上做到有计划、有步骤,财务信息的审查上,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合法性、真实性。为国家相关部门提供真实的信息,依法进行核算与监督工作。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发挥能够从根本上清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精确的计算和分析,检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使企业能够在规范化的运营环境中发展壮大。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以及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的实际职能,只有做好企业内部与外部的统一协调,才能保证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取得实效,进而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需求,达到提升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质量的目的。为此,做好企业内部与外部的统一协调,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把握这一原则,才能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取得实效,保证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的有效实施。

四、结语

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的自身建设是决定企业能否保持长久发展的根本。没有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的管理,企业就不会产生稳定的局面和健康的发展状态。会计核算与监督是从财务工作角度,衡量企业发展的状态。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能够从根本上反映出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会计核算与监督能够为企业提供必要的决策服务,企业可以根据会计核算与监督的结果,来补充企业不健全的环节。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会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而不断发展,形成具有现实操作意义的重要工作。

(作者单位为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参考文献

[1]陈春雨.企业如何提高会计监督职能[J].辽宁经济,2006(06).

[2]邢浩.完善会计核算监督制度的研究[J].新财经(理论版),2012(7).

[3]程秀花.浅析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7).

会计核算全过程篇2

对于会计的工作性质而言,在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主要记录着事业单位全面性、系统性的资金状况,这种制度形式是对事业单位的有效性监督,其记录的内容可以充分反映单位的预算情况。在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发展的过程中,基本的经济体系逐渐得到了一定的改革,因此,要想在整个过程中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就应该优化基本的会计核算制度形式,使事业单位在整个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与时俱进的发展目标,从而在根本意义上完善事业单位的核算制度形式。与此同时,在现阶段经济形式的建立及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逐渐建立起与社会发展形式相适应的制度形式,完善基本的核算制度,不断探索会计核算制度的基本方式,从而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充分性的保证,使企业在整个社会变化的过程实现经济化的发展。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的基础内容相对较多

对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工作内容而言,存在着很多基础性的工作形式,这种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的核算内容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其主要的问题形式可以充分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事业单位中的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着一些不规范性的内容形式,在基础事物的处理过程中,也没有制定基础性的内容形式,从而导致在事业单位的管理过程中会出现工作内容不能得到统一的现象,为整个事业单位的基础性工作带来一定制约性的发展因素。其次,在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的处理过程中,存在真很多票据报销的现象,这种问题的出现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的资金运营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会计核算中的基础性问题

在会计核算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其基础性的内容形式主要是指收付实现制以及权责的发生制度。对于收付实现制的制度形式而言,是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制度使用的基础,其主要的含义主要是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将全部的现金收入作为基本的收入形式,将全部的资金消耗作为内容的耗费,从而实现一种基本的会计核算形式,这种制度形式的基本特点主要是人工成本相对较低,而且也可以通过直观性的内容形式反映出实际的情况。但是,在现阶段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环境出现多样化的发展形式,收付实现制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形式,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及时适应整个时代的发展,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适应单位的收入及支出并没有按月进行核算,而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从而在根本意义上导致出现收支不均衡的现象,如果在整个核算的过程中出现较为严重的情况,还会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制约性的影响。

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改进基础

(一)与核算的基础内容充分结合

在现阶段事业单位核算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实践的收付实现制在一些情况下不能充分显示出企业的真实发展现状,而责权制度形式的建立会将设备的使用过程及相关费用计入会计账簿中,而这种形式就可以将基本的信息情况真实的反应出来。但是,在整个内容使用的过程中,也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收付实现制,而是根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将不同的收入资金及相关内容进行合理性的分配,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充分性的保证。与此同时,责权制的制度形式主要会体现在非现金的业务形式中,例如,企业在借贷或是放贷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相关利息以及拖欠的工作等。而且,在会计核算制度的建立过程中,也应该充分的实现透明化的财务管理形式,分别设置实际应收的账务形式,使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核算制度的建立得到全面性的发展。

(二)逐渐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化素质

在事业单位的建立及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将基本的核算制度责任到人,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支综合性的发展队伍,优化企业人员的管理,通过这种制度形式的建立,可以为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建立提供充分性的保证,因此,在现阶段事业单位的建立过程中,要想提高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整体素质,就应该优化基本的管理形式,充分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事业单位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逐渐完善内部人员的控制问题,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化标准,所招聘的会计从业人员应该是专业化的技术人员,对于刚招聘的专业人员应该进行上岗培训,严格的控制会计核算专业人员的招聘制度形式,从而在根本意义上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素养;其次,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定期进行人员的培训,使会计核算人员可以及时适应整个时代的变化,强化其基本的道德建设,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责任心。

(三)强化会计核算制度的监督

在事业单位的建立及发展的过程中,会计核算的制度形式缺乏一定的真实性,因此,在制度优化的过程中,会出现核算制度不合理、监管制度不健全的形式,当这种现象出现时,就会为整个核算制度的建立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现阶段企业的建立及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强化财政制度的监管,优化基本制度的审核模式,严厉制止核算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而对于企业中有关的部门而言,在制度的建立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健全的法律形式,并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规范化的处理,在整个制度处理的过程中,应该充分保证会计法的全面落实,从而使会计法律形式在整个核算的过程中得到充分性的体现。与此同时,在企业制度优化的过程中,应该将个人工作的效率与企业的经济形式充分的融合,在这种制度形式的建立过程中,可以改变以往员工的工作状态,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激发员工的凝聚力,而且也可以给予会计核算人员相关的责任形式,制定规范化的单位收支管理规范,从而引导会计核算人员进行全面性的学习,逐渐接受基本的工作形式,将工作内容落实到每个工作的环节,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充分性的保证。因此,通过监督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规范企业员工的工作形式,保证会计核算制度的稳定性发展。

四、结束语

会计核算全过程篇3

关键词:施工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分析;对策措施

引言

就当前状况而言,我国施工企业的财务工作长久处于问题频发的状态,会计核算更是财务工作中较为突出的问题领域之一。因此,针对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问题开展深入的剖析,并予以全面细致的解决,对于施工企业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

一、加强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意义

会计核算的核心意义在于利用符合国家要求的会计计量方式和记录方法,结合会计基础理论,针对施工企业的实际资金收支状况开展系统的、全面的统计和监督,将施工企业的全面财务状况上报给相应部门,进而为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提供准确、有力的资料支撑。会计核算工作需要由具备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人员完成,并且要求出具的会计核算文件依照客观性、准确性、及时性的原则完成。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其所作的会计核算并非仅用于企业自身所需,更是为企业的相关利益群体所需提供。所以,加强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对于企业自身以及企业的相关利益群体均具有突出的实践意义。

二、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常见的问题

1.会计核算方法选择不当

从理论层面而言,会计核算应严格依照企业的实际资金收支状况开展。然而,在现实工作中,因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素养匮乏,甚至出于企业的不良目的,会计核算大都利用增加(或者减少)当期利润的手段,而并非依照现实状况开展。例如,关于“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来说,一些企业出于减少当期利润的目的,利用计提“管理费用”的手段使企业的赢利下降,进而实现减少应纳税额的目的。又如,关于“周转材料”科目来说,因一些材料能够同时允许一次摊销法、分期摊销法和分次摊销法的应用,如此便造成会计核算产生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大多数企业均会选择满足自身需求的摊销方式,进而使企业受益额提升。

2.会计核算的内容不够全面

通过广泛的调查和深入的分析,发现施工企业会计核算诸多问题当中,会计核算内容不详细、不全面是最为普遍的。相当一部分企业的会计核算都是草草行事,并未针对施工过程当中的实际资金收支(生产成本、人工费用、材料费用、往来款项等)状况进行详细、全面的记录,无法为数据需求方提供准确的、可靠的数据文件,更无法为企业的良好运营提供完善的、有利的数据资料支撑。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工序的复杂,要涉及大量的人力、物料、机械等,并且各方统计单位并不统一,采用草草行事的会计核算态度,无法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何谈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和生产赢利提供有效的管理基础。同时,从杂乱无序的数据当中很难找出问题所在,更无法将其有效解决,为企业的会计核算设置了不小的障碍。

3.会计核算信息失真

施工企业的工作领域相对广泛,总公司几乎做不到对所有下属施工任务的直接管控。所以,就目前施工企业而言,大都选择项目负责人制度,也就是说指定一名项目管理专员专门负责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全部事宜,并且对所管工程项目的施工状况加以管控。从理论层面而言,会计核算工作者需要直接面对总公司,然而在现实工作中,会计核算工作者迫于项目管理专员施加的压力,市场出现工程项目的实际资金收支状况并未完全严格依照《建造合同》的具体要求进行,造成上报到总公司的资料信息存在失真性、片面性。总公司的管理层级无法利用会计核算资料找出问题之所在,更无法对工程项目给予有效的、系统的管理和控制。项目管理专员可以直接左右会计核算工作者的工作,但总公司却无法深入掌握工程项目的实际状况,使得会计核算信息的有效性降低。

4.会计核算工作的时效性不高

开展会计核算的核心意图在于:将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的信息数据准确无误的记录下来,进而为企业的未来经营提供准确、有力的数据基础。因此,需要会计核算出的结果要保证第一时间性、准确无误性,不然,便无法发挥会计核算应有的作用。然而,会计核算信息无法在第一时间准确无误的进行更新是施工企业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对于工程施工而言,来自多方的因素均会对工程项目产生综合性作用,若无法将会计核算资料第一时间上报到所需部门,会直接影响企业管理层级的最终决策和分析,使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大幅度下降。

三、施工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解决对策

1.建立健全会计核算相关制度

施工企业应当形成一套系统的、完善的内控制度,将内控制度当中规定的所有控制措施切实落到实处。利用构建会计信息档案以及清晰会计信息交接等手段,将会计核算工作的职责具体明确到人,将会计凭证、会计报告等问题予以清晰的界定,有效应用会计监督作用,确保会计核算资料的全面性、质量性。会计核算制度是为了规范会计工作者的具体操作,要求会计核算工作者要严格依照《建造合同》的有关规定,合理、合规的进行资金收支的记录。在施工企业的全部内控制度当中,会计控制是其中最为核心的措施之一。使用高效的会计核算系统可以提升会计核算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升对实际资金收支状况的监管。此外,施工企业在构建内控制度的过程中,需要秉承有效性、审慎性、全面性、时效性和独立性原则。保障施工企业的内控制度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将施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已有风险和潜在风险均控制在标准范围内。还应注意一点:施工企业的内控制度应切实落实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个人员,确保企业的每一生产经营活动均有内控制度作为标准,决不允许任何部门、任何人员违背内控制度做事。

2.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

施工企业若想增强会计核算的时效性、系统性、准确性,提升会计核算资料的可用度,应从强化会计核算工作者的专业化意识做起,提升会计核算工作者的专业化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1)会计部门的管理层级要发挥应有的榜样作用。因此,施工企业应首先将重点聚焦在会计部门管理层级专业素养的提升方面,使管理者能够了解真实的、有效的、可靠的会计核算资料的重要性,切实发挥管理层级的引导作用;

(2)会计核算工作者的意识强化、理论强化和技能强化是提升会计核算质量的关键。因此,会计核算工作者应该明确严格依照《建造合同》工作的重要性,确保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

(3)强化会计部门工作者之间的默契程度是提升会计核算质量的基础。高质量的会计核算无法依靠单纯个人的努力而实现,它唯有依靠会计部门的共同协调和配合,方能实现企业的所需。总而言之,唯有强化会计核算工作者的专业化意识,提升会计工作者的专业化素养,方能使其真正了解会计核算的不可忽视性,从而有效提升会计核算的质量。

3.积极推进会计的电算化改革

一方面,应当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科技手段,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财务系统软件等,实现会计核算的电子化。通过上述先进科技手段的应用,只需将基础性的财务数据逐一输入到系统当中,便可通过系统的电算得到所需数据,既能够有效缩减会计核算的时间,减少会计核算的错误率,又能够大幅度提升会计核算的效率。另一方面,应当将财务电算化系统同施工企业的大系统进行融合和匹配,使财务电算化系统能够将信息及时、准确的传递至大系统中,并将大系统中反馈的信息第一时间反馈到财务部门,从而能够实现财务核算信息的大范围共享,以便相关部门通过会计核算资料进行准确的经营决策。

4.加强企业外部审计的监督

施工企业应该构建一套外部审计制度,利用外部审计制度的有效落实,实现对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监督,确保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各负其责、各履其职。对于规模比较大的施工企业,应当设置专门的、独立于财务部门之外的外部审计部门,并配备相应的专业工作者,对会计核算工作开展定期性核查,并将审计结果及时呈报给上级单位。当然,单纯的外部审计部门并不能有效保障会计核算的真实性,还应依靠社会性监督机构———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来实现。

四、结束语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的优劣对企业的生产运营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施工企业必须不断地对会计核算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和解决,采取各种措施杜绝问题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何剑英.刍议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财会研究,2013,12:65-66.

会计核算全过程篇4

关键词:包装印刷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策略

在包装印刷企业的整个管理体系中,会计成本的核算工作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从某一角度来讲,成本核算工作质量的高低不仅会对包装印刷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方向具有直接的关联,还会影响包装印刷企业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包装印刷企业其内部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并不是十分的乐观,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我国包装印刷企业内部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效率,对当前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并找出适当的解决办法是十分必要的。

一、成本核算工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性

所谓的会计成本,其主要指的是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通过核算包装印刷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全部生产费用来获得总的产品生产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会计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则是该项会计制度中最主要的内容。就包装印刷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来看,包装印刷企业管理者在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要实时关注包装印刷企业的成本核算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其发展策略的合理性和成本核算工作的科学性。此外,在包装印刷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有效的调整其成本核算制度、完善其核算策略,可以为包装印刷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达到提高包装印刷企业综合竞争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发展目的。

二、包装印刷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核算制度落实的不严格性

虽然目前大部分包装印刷企业都已经拥有了符合自身发展特色且相对完整的会计核算制度,但由于其会计核算人员并不具备较强的核算意识,所以在落实这些制度时力度并不是很强。与此同时,部分会计管理人员对于包装印刷企业在会计核算制度和落实情况方面并不是十分的重视,使得包装印刷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形同虚设。

2.会计核算内部的不全面性

目前,我国还有部分的包装印刷企业仍旧采用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即只核算包装印刷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的物质成本。而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知识这类无形的包装印刷企业资产作为会计核算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却被会计核算管理人员所忽略。

三、解决会计成本核算问题的策略

1.提高会计管理人员和业务素质

要想有效的提高会计成本核算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包装印刷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人员应该要树立起成本核算的意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因此,包装印刷企业管理者需要加强对会计人员思想意识的培训教育,提高其对核算工作的重视度,以便能够更好地对应包装印刷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制度发生的相关变化,从而更好的完善和细化成本核算制度的相关内容。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可以让其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从自身出发,对包装印刷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效益给予更多的关注度,有效避免一些不必要支出的出现,使得包装印刷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效益可以得到明显的提升。此外,在包装印刷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会计核算人员还需加强对各个生产环节成本支出和收入的关注度,通过自我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加算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从而帮助包装印刷企业管理者更好的优化各项管理制度。

2.树立全方位的管理理念

就成本核算工作本身来讲,要想有效的解决其在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装印刷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要从整体上对包装印刷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进行考虑,树立起全面的会计核算管理观念。会计核算工作是包装印刷企业各个生产经营环节成本的综合体现,属于包装印刷企业内部和外部成本的有机统一,所以,为了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会计人员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应该要综合性的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从包装印刷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讲,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核算人员需要从包装印刷企业内部管理的角度出发,通过增强会计管理者成本核算工作意识的方式,在核算包装印刷企业内部整体消耗的过程中,全面的考虑包装印刷企业在履行相关社会责任时产生的外部消耗。但由于也外部消耗不能够以具体的成本支出来确定其核算标准,所以,需要将包装印刷企业外部消耗的核算能够被准确的测量。在核算包装印刷企业生产成本时,核算人员需要以包装印刷企业现有的物质性会计成本为核算基础,对各种可以被测量的无形资本进行全面的考虑,并结合包装印刷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到成本核算的各个环节,有效的改变以往只关注生产过程成本的核算弊端。此外,为了保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包装印刷企业管理者还需要为其生产经营计划的制定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

3.完善相关制度建设

导致我国大部分包装印刷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混乱、核算效率和质量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其核算制度建设的不完善性,所以,完善会计成本的核算制度建设十分重要。包装印刷企业管理者在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时,应该结合包装印刷企业当前成本核算的实际工作情况,以及不同产品来制定不同方案,从而使得包装印刷企业可以按照自身的生产规模和内容选择适合的核算管理制度。同时,还应该完善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利用法律法规和一些带有规范性的监督管理文件来明确包装印刷企业内部会计部门的义务和权利,以及产生违法行为之后应负的责任,约束核算管理过程中随意调整会计报表中相关内容和数据信息的现象,保证包装印刷企业会计核算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4.灵活使用多种成本核算方式

就会计核算这一工作本身来讲,会计人员要结合包装印刷企业当前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灵活性的选择不同种类的成本核算方法,通过合理的设置会计核算制度和成本核算方式来选择具体的施工办法来对包装印刷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核算。与此同时,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会计核算工作需要结合包装印刷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和实际发展情况,对不同的核算方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适应包装印刷企业发展的核算方式。并且,在应用的过程中,会计核算人员需要结合包装印刷企业当前的经营发展情况对其选择的成本核算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减少在成本核算过程中一些不必要的支出,从而保证成本核算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以便可以解决包装印刷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特殊问题,提高包装印刷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5.增强风险意识

就包装印刷企业自身来讲,其在生产经营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等方面的资源,这使得包装印刷企业的管理工作任务量相对也比较大。与之相应的,包装印刷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管理环节内容较多,这使得包装印刷企业在进行管理过程中的管理风险相对也随之增加,而包装印刷企业的成本核算管理作为经营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管理风险相对也比较大。因此,在对包装印刷企业成本进行核算管理的过程中,包装印刷企业的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管理技术和职业素质,还应该要拥有较高的风险管理意识,在进行成本核算之前做好各项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风险预估,以便在提升成本核算工作效率的同时,可以保证核算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成本核算管理的工作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进而有效的解决成本核算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型风险问题,做好核算管理的风险防范工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包装印刷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对包装印刷企业会计成本具体的核算工作进行全面的研究,不仅直接关系到包装印刷企业决策者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会对包装印刷企业整体生产经营策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对当前我国包装印刷企业在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研究,结合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和包装印刷企业经营发展概况,对包装印刷企业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等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不仅能够进一步优化包装印刷企业内部资源的配置,还可以提高其成本核算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提高包装印刷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质量,从而推动包装印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朱淑娟单位:中山市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祁虹.包装印刷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13(07):176+178.

[2]汪婷.包装印刷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所存在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2015,03(07):95-96.

会计核算全过程篇5

【关键词】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探究

一、引言

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的构想探究。促使事业单位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明确宏观环境下,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基本目标,完善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基本设定,从而有效的确保事业单位在开展会计核算架构工作过程中的工作质量。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的构想探究,可以有效的促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的核算工作更加良好的开展,从而为事业单位的进步和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和强大的市场推动力。

二、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目的

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首先应当明确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目的,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目的探究,主要分为为以下三点:

(一)明确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目的

会计核算目标的准确确立,是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明确会计核算目标,可以有效的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具有良好的方向性[1]。

(二)明确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目的,完善会计核算机构设置

会计核算机构设完善性,可以有效的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工作质量。在完善会计核算机构设置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的提升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选用具有较高职业素养以及具有较为理想的会计人员,从事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进而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更加的全面和完善。

(三)明确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目的,规范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性以及系统性,也是有效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系统性开展的关键性因素。由于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会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经济系统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开展明确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目的,规范会计核算方法的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三、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方法研究

事业单位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工作,主要是开展针对于事业单位的具体项目的济数目统计工作。由于不同的事业单位项目之间的差异性也相对较为明显,因此事业单位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当中,应当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方法研究,进而能够根据不同的项目的具体的开展针对性的核算工作,有效确保事业单位核算工作开展的高效性和针对性以及系统性。

由于在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的应用过程中,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效率相对较低,工作完成的质量也比较不理想,因此需要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方法研究,将新型的会计核算方式应用于事业单位的工作开展进程中,从而可以有效的提升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方法研究,主要可以将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方法分为以下的三种:

(一)明确会计核算的重要性的同时,提升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

在事业单位中加强对于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的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促使会计核算工作人员能够对于自身的工作产生更加全面的认知,进而又能够有效的促使会计工作人员不断的自主进行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的工作素质。

(二)提升对于会计工作流程的开展过程的监管力度,杜绝的现象的出现

事业单位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全面完善的会计工作流程监管体系,确保不会有个别的会计工作人员应用职务之便,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为自身谋取利益。提升对于会计工作流程的开展过程的监管力度,杜绝的现象的出现是保证会计核算系统框架的稳定性的基本前提[2]。

(三)加强对于会计核算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的重视程度,从而的降低事业单位运行的资金成本

由于事业单位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运用核算所需的机械、设备以及材料,因此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的成本相对较高。加强对于会计核算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的重视程度,降低事业单位运行的资金成本,可以为事业单位带来更加理想的经济收益,促使事业单位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获得更强的经济竞争实力[3]。

四、结束语

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首先应当明确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目的:确立会计核算目标、完善会计核算机构设置和规范会计核算方法。进而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方法研究:明确会计核算的重要性的同时,提升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和提升对于会计工作流程的开展过程的监管力度,杜绝的现象的出现以及加强对于会计核算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的重视程度,从而降低事业单位运行的资金成本。在宏观环境下会计核算体系架构思想的研究,可以有效的确保宏观环境下的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精确性、高效性以及系统性,从而为事业单位的进步和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和强大的市场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岳泽军.张小有.森林碳汇视角下林业企业碳会计核算与实践研究[D].构建我国环境会计体系的研究[D].森林资产核算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

会计核算全过程篇6

摘要:会计集中核算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必然发展趋势,文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在简要分析会计集中核算对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产生诸多影响的基础,提出综合性的会计集中核算发展策略,可为相关工作者及施工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施工企业

随着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相关制度规范的逐步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了适应建筑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要求,需要建立与其相符的财务管理体制及会计核算流程,因此,会计集中核算应运而生,成为了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会计集中核算从本质上讲,就是企业所成立的核算中心承担下属单位的“记账”业务,而下属单位则将主要精力放在财务管理方面,合理的筹集和运用资金,做好财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工作。从会计集中核算的基本运作模式来看,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三分离一公开”,即会计业务决策者与执行者分离,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相分离,会计凭证存放管理与形成单位相分离,会计业务处理的公开。会计集中核算这种机制上的创新无疑会给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众多利益和便利,但也会产生一些不利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发现会计集中核算给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综合性的解决策略,以促进集中核算模式下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健康发展。

一、会计集中核算对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来看,对优化企业财务管理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集中核算对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产生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施工企业有效的资金管理

(1)有利于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会计集中核算可以有效防止资金中途被克扣、截留等现象的发生,同时,在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制度后,加快了资金回笼,减少了融资成本。特别是在资金投资方面,会计集中核算使整个集团内部项目资金运作完全置于集团的监控之下,从总体上把握投资方向。集中资金对重点项目投资,避免投资分散重复建设,提高资金使用率,确保合理有效使用。

(2)有利于提高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透明度。会计集中核算实现了使用权、所有权、拨付权的三权分离,改变了资金的监控手段,避免了财权分散、下属单位各自为政、成本费用难以控制的不利局面,增加了各单位资金的透明度,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现象。

(3)有利于提高建筑施工企业预算的科学性。会计集中核算可严格执行预算程序,保证了支出的有序性、计划性,做到预算有依据、执行有监督、安全有保障,从根本上提高了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有利于控制施工企业成本费用

会计集中核算在严格执行“以收定支”的基础上,规范了成本费用的支出项目,杜绝了超预算、超标准及挪用、浪费等现象的发生,有效保证了资产资金的安全。

3.有利于规范施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

会计集中核算统一了会计核算方法,减少了会计工作中的盲目性,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及统一性,不但能对外提供完整可靠的财务信息,而且能及时地为公司领导提供各项经营指标。

(二)会计集中核算对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产生的负面影响

虽说会计集中核算会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产生诸多积极的影响,但在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因为方法、制度、人员等要素不合理的应用,而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负面效果,笔者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1)割裂了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之间的相互联系。多数施工企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后,会计核算集中到总公司财务部进行,但财务管理工作却仍旧分散在原下属单位进行,这使得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严重脱节,不利于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施工企业报账会计的角色定位不准确。大多数施工企业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中,报账会计往往仪充当“出纳”的角色,并未把自身置于企业财务管理的高度,因此,无法充分利用自身能够方便获取财务信息的优势,对施工企业的资金运动和经济活动进行全程控制,无法将相关人员和部门的经济责任系统地反映出来。

(3)弱化了施工企业对会计核算的有效监督。施工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虽然从形式上起到了监督作用,但更多关注记账等具体事务,未能充分发挥其监督管理职能,不利于调动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积极性。由于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人员有限,且工程项目数量及种类繁多,使施工企业很难有能力和条件对各项目实施严格的会计监督,且由于施工企业往往过分强调企业会计人员的事后监督职能,弱化了其监督职能,缺乏完整的源头监督体系和切实可行的控制制度。

二、会计集中核算对策

可以看出,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为了有效发挥会计集中核算的作用,笔者总结出以下综合性的策略,以提高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一)会计集中核算实施内外环境的优化

1.外部环境的优化

会计集中核算实施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保证就是相关政策体系及会计法律法规体系,要加大财政形势、财经政策及各项法规的宣传工作,严格按《会计法》、《预算法》、《会计基础规范》等法律法规执行和推进施工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工作。

2.内部环境的优化

会计集中核算实施内部环境的优化主要表现企业内部各项有关会计集中核算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健全会计核算管理体系。以《企业会计准则》为准绳,根据企业自身的不同特点,借助网络信息化系统,建立企业会计核算中心账务系统,并制订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完善管理程序。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应建立在会计主体明确、责任定位清晰的基础之上,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应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和丰富的实战能力。按照财务事前预测、会计过程监控、数据决策分析三阶段设置相应的工作岗位,外派到工程项目或分公司的会计人员(报账员)主要履行会计监控职能。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应定期到二级单位(工程项目或分公司)调研了解情况,并充分发挥审计监察人员的职能作用,使其对财务支出的真实性承担审核工作。立足于电算化、网络化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远程报账、查账等功能系统,充分发挥报账员的工作能力,转变核算中心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能,实现财务数据资源在企业总部、分公司、工程项目之间的自动化和共享化。

(2)健全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制度。施行会计集中核算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会计核算中心运作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做到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确保财务工作高效运转。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体系,防范财务风险,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审计部门要定期对会计核算中心等进行审计监督和独立评价等。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内容有:原始记录管理制度、财产物资的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制度、全面预算制度、岗位责任制和授权批准制度、内部稽核制度、经济活动分析制度、财务信息报告体系、统一的会计核算体系、电子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体系、风险管理体系等。

(二)会计集中核算具体实施

(1)充分发挥核算中心服务监督职能。会计核算中心要从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加强预算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并着重预算执行的信息反馈工作,在决定资金支付之前应确定是否应该支付、如何支付,是否符合有关政策规定、占用何种指标、列支何类科目等。核算中心应真正实现会计的事前预测指导、事中监督控制之主要职能,为决策领导层提供及时、可靠的会计信息资料。对于审批手续不齐全的、超出预算范围的、违反规定的财务收支,应当予以退回,或要求补充、纠正;对于缺乏真实性、以虚假发票套取资金的,坚决予以制止。

(2)建立责任中心,实行责任会计。为了防止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相分离局面的产生,有必要建立责任会计运行模式。责任会计目前主要采取结算、责任审计等方式进行,为了正确处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应进一步研究财务报账会计向责任会计转化、融合的问题,使之对资金运动和经济活动起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的作用,成为联系会计核算中心与具体经济活动单位的枢纽。在施工企业实行责任会计应以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为出发点,依据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设置一套既便于日常操作又便于财务管理需要的运行体系,从而不断加强会计集中核算制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把握好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双重职能作用。

(3)深入会计理论创新,探索会计职能转变。为了适应建筑施工企业发展趋势,会计核算中心应彻底扭转将其单纯作为核算机构的观念,职能要从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在会计集中核算这种新型的会计管理体制下,应充分理顺会计监督与理财服务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清两者的责任。此外,应切实加大对核算单位资产经营责任的审计力度,压缩不必要的支出,杜绝损失和浪费,堵塞支出管理漏洞。

(4)全面推进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会计人员大量的工作都集中在凭证的整理和摘要的输入上,建立远程查账和报账系统后则只需审核和修改,可以减轻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从而能使会计人员有更多的精力从事单位的财务和预算管理工作。对单位而言,报销和凭证的输入工作可以在几天的时间里分散进行,到核算中心报账时可以减少报账等候时间。整个管理流程完全自动化,单位、前台、后台之间数据资源完全共享,避免重复劳动,从而实现系统优化。

(5)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做好报账员的业务管理工作。会计集中核算下的财会人员,一方面应尽职尽责,及时向单位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资料,满足其财务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应有为单位当好家理好财的思想,要尽心尽力管理好单位资金,实现会计监督的职能。对于审批手续不齐全的、超出预算范围的、违反规定等的财务收支,应当予以退回,或要求补充、纠正;对于缺乏真实性、以虚假发票套取资金的,应坚决予以制止。其次,核算中心人员要加强对工程造价知识的学习(比如参加造价员、建造师的培训等),并适时深入施工一线,了解施工流程,尽可能参与核算单位的管理,熟悉核算单位的收支项目,防止部分收入体外循环等。此外,还要加强对各核算单位实物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对往来款项也要及时清理,避免资产流失。而财务报账员则应具备会计上岗证,据实登记经济业务台账,对报账单位会计事项的合法性进行审核,向会计核算中心报账并说明相关经济业务票据的真实情况等。

三、结语

随着建筑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施工企业必须不断提高会计集中核算方式下的财务管理水平,以促进其良性发展,文章只是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了相关建筑施工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发展对策,而在实践过程中,还需要结合企业实际,综合性从制度、方法、技术等方面加以实践。

参考文献:

会计核算全过程篇7

引言

房地产企业如何更好的进行自身的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将自身的经营效果客观的反应出来,不论其企业自身的发展,还是对社会、政府及普通消费者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很多房地产企业在会计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的制约了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因此,全面的实现房地产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常见问题及对策的分析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一、房地产企业会计成本的组成

1.前期工程费用、土地费用及建设安装费用

前期工程费用、土地费用及建设安装费用为房地产企业在进行房产开发中前期的主要投入成本,也是房产开发的主体内容,约占到房产开发总成本的75%以上,其中土地费用为最为关键的费用,其包含有:土地转让费用、土地征用费用、土地租用费用、出让地价费用、安置拆迁费用及耕地占用费用等。建筑安装费用是指房产开发过程中房产企业设备安装及建筑施工所消耗的费用,主要包含有:材料费、措施费及人工费。前期工程费用为房地产工程开始之前消耗的费用,主要包含有测绘费、勘测费、规划费及三通一平费等。

2.管理费用与筹资成本

管理费用为建筑施工过程中现场组织管理所产生的费用,主要包含有:房屋设备折旧费、修理费及施工人员工资等相关的费用。筹资成本为房地产企业为更好的应对建筑成本而向银行贷款产生的费用,例如,贷款利息等。

3.其他相关费用

其他相关的费用一般占据到房产开发总费用的15%左右,包含有:公共配套费用、基础建设费用等。公共配套费用包括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公共配套项目消耗费用,如:学校、商场、停车场及变电站等。基础建设费用包括道路、照明、煤气、电、水等相关的费用。

二、当前房地产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成本核算的对象难以有效确定

房地产企业只有确定出明确的对象,才能有效的开展成本会计核算工作。但是由于房地产在开发过程中所含的项目非常多,同时多数项目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导致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划分过粗、过细等不确定现象。若划分的过粗,则不能将房地产开展的实际成本全面的反应出来,不利于房地产企业进行成本控制与成本分析。若划分的过细则,则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很多共同费用需要进行大量的合理分配,增加了房地产开发成本会计核算工作量,降低了房地产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效率,增加了房地产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成本,对于房地产企业控制自身成本,提升自身工作效率是非常不利的。

2.成本费用分配与归集的规范性较为欠缺

房地产行业现行的会计准则将公共设施建设费用、基础设施费用、土地费用等成本在归集的而过程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导致房地产企业在进行会计成本核算时在尽心该部分分配与归集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其次,很多房地产企业重视总成本核算,而忽视成本费用的归集,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资料的完整性与可靠性。第三,因为当前房地产企业成本分配的方式较多,导致在具体成本分配时,不能严格的按照成本分配的原则进行,任意转换有利于房地产企业自身的分摊方法,从而导致房地产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不够准确。

3.房地产企业账簿的设置不够合理

当前很多房地产企业内存在较为严重的账簿设置不够合理的情况。例如,很多房地产企业内部的明细账目设置的过于太详细,但是预售账款在进行设置时则过于的简洁,而房产建设的周期一般均较长,若出现了跨越会计年度进行核算,建筑工程项目则会记录在几个账簿上,这就在很多方面在增加了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工作量,降低了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性,不利于房地产企业进行自身成本控制。

三、提升房地产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质量的对策

1.明确成本核算的对象

针对当前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对象较为模糊的情况,全面的明确出成本核算的对象是非常必要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当首先充分考虑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全面的考虑:建筑结构、建筑层数、建筑用途、建筑施工队伍、建筑地点等方面的因素,合理的分配与归集上述费用,从而确定出费用的具体承担者。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需全面的按照施工图中所罗列的单项开发工程进行核算。若属于同一种结构类型相同、施工及竣工时间较为相近,则由同一个施工队伍进行施工的可以将其合并为同一个成本核算的对象。若建筑工程的建设规模非常大、建设工期也比较长,则可以遵循经济责任制的原则,按照开发项目区域进行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从而更好的明确出成本核算的对象。

2.准确的分配与归集成本费用

建筑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成本核算的对象往往较为复杂,涉及的成本核算的对象较多,导致部分成本费用不能直接的归集到具体的成本核算对象中,需采用一定针对性的方法记性成本费用的分配,从而简介的实现成本费用的归集,而不能将成本费用进行随意分摊。如,在进行建筑工程基础建设费用核算时应采用因果分析方法,按照建筑工程基础建设费用产生的原因进行全面合理的分配。其次,在进行公共配套设施费用的分配与归集时,应当按照预算的面积或者收益比例进行收益分配。第三,在进行间接费用、基础设施费用及前期工程费的分配与归集时应当按照建筑面积进行合理的分摊。第四,在进行土地拆迁费、征用费等费用的分配与归集时应按照实际占地的面积进行分摊,同时在分摊的过程中还应当坚持合理公平的原则,从企业层面出发,全面的考虑成本核算对象的实际承受能力。

3.科学合理的设置会计账簿与成本核算科目

科学合理的进行成本项目的划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工程成本结构的准确性与客观性,有利于房地产企业进行成本控制与成本分析。根据当前房地产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会计成本核算为房地产企业的一级科目,在该一级科目下,房地产企业应当从自身管理需要与经营特点出发,确定出合理的成本项目,开展全面的明细核算。同时在进行成本费用的罗列时,不应当罗列的太多,对于房地产企业内出现的次数较少的成本费用,例如单笔发生的费用,进行尽量的进行合并,而对于金额较大的同时陆续发生的费用应当进行单独科目的核算。

4.重视建筑项目竣工决算

当前很多房地产企业在进行会计成本核算时,往往仅重视工程决算而在多数情况下忽视工程项的竣工决算,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影响项目竣工的因素非常多,而导致项目拖延时间较长,因此,为更好的解决上述情况,在具体的实施中,可以采用“预提费用”的方式将没有完工的工程的预算纳入到工程成本中,这样就可以将工程项目预算按照先前的计划进行,等到整个建筑工程全部竣工之后,再按照实际的支出进行项目总成本的调整。

会计核算全过程篇8

关键词:通信企业;全面预算;企业会计;研究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全面的管理方式,企业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手段的应用,能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全面预算对企业要求相对较高,首先要求企业具备良好的组织架构,明确的职责分工以及完善的流程。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应号召全体职工参与其中,从而达到管理目的。本文将分别从:全面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联系、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在通信企业会计中的应用对策,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全面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联系

(一)预算管理是会计核算前提

企业会计核算的真实性会对会计报表编制的真实性产生直接影响,然而企业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却是以预算管理为重要前提。换言之,只有当预算管理真实有效,才能确保会计核算的有效性。就现阶段来看,企业在开展会计核算时,会计核算各个因素均会发生变化,导致会计核算准确性难以保证,长此以往变会使会计核算陷入到一定困境中。

(二)会计核算清晰度能影响企业预算管理

在企业内部不同产品的预算管理途径不同,企业在对服务、专利相关收入展开计算时,应需提前进行管理——预算管理。企业应制定合理的会计预算方案,对会计核算各项明细加以细化,为企业预算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会计核算公正性影响预算管理公正性

为确保会计核算公正性,企业会计计算应充分遵循新的会计准则。从中不难看出,会计核算数据收集会对企业预算管理造成巨大影响。实际上,任何预算都应与以前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错误并加以改正,确保会计核算公正性。

二、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在通信企业会计中的应用对策

(一)革新全面管理工具

以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为例,通信企业应及早更新资金管控模式,增强雨伞管理刚性,提高预算管理效率。通过预算编制结果应通过财务数据来反映,当数据审批通过后,则具有了一定约束力,一旦发生超预算情况,则应通过系统来实现。另外通信企业应建立和完善的相关制度而做好监察工作与审计工作,尤其是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违法以及违纪行为,要给予严厉的惩罚,得到以儆效尤的目的,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定时对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实施检查,从而能够对财务执行以及收支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如果在这个过程发现存在不合理性,就能够及时给予解决,从而保证了实通信企业能够在预算执行中取得有效性。

(二)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工作

这主要是由于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任务就是对财务的预算管理,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确保财务预算的管理工作能够走向科学化的方向,此时就需要充分地保障财务管理能够有效开展。首先,加强通信企业的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这需要遵循的原则是分级管理、责权结合以及统一领导,从而更好促进通信企业中的财物预算能够有序执行;其次,通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经费支出和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需要保持合理的比例,所以这就要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预算编制的作用,并能够在预算实际执行过程中更好保证通信企业活动进展;最后,做好对应财务工作的协调,由于财务预算情况关系到通信企业中各个不同的部门(科室),这就需要做好部门之间协调与支持工作,从而使得财务管理工作能够获得支持,进而保障财务管理取得显著效果。

(三)强化预算分析预警功能

就目前来看,我国通信行业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下一步通信行业应构建资金结算中心平台,通过eRp来提高预算分析预警功能,通过财务数据来找出预算偏离原因,形成一定建议,达到预算反馈目的。eRp系统在预算管理方面的应用主要是编制企业预算管理方案、控制企业预算管理流程以及分析预算管理结果,强调财务活动前的规划、活动进行时的控制以及活动完成后的结果分析。所以,eRp系统的预算管理模块必须要全面,从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成品销售、项目投资、成本费用控制、投资风险分析等多个方面对预算管理方案进行分析,编制多种预算管理方案,而后利用eRp系统对各种预算管理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预测,最终确立最优预算管理方案,使得eRp系统的预算管理模块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需求相适应。

(四)将预算执行的考核机制完善

在对考核对象进行选择的时候,也要将一些能够对社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的公益项目当做重要的指标。要做好实施的程序、推进进度、目标、内容以责任安排的详细记录,并且要安排专门的人对项目进行实时跟踪。要依照不同的项目实施内容,应用不同的考核标准,保证考核更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其次,要重视科学的考核方法。在考核的过程中,要结合具体分析和综合实施。考核的指标要落实到相关人员和通信企业,也要同个人的年终评先、福利待遇以及职业的晋升挂钩,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职员的积极性。综合考核是财政预算管理当中比较重要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能够按照一定的指标任务对完成的情况进行公正以及客观的评价。所谓动态考核指的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对执行的情况同财务预算目标进行比较,并且对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纠正,这样才能够同预算的状况保持基本的一致。第三,要做好财务预算考核结果的工作。考核的结果对下一年的财务预算编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财务人员可以同年度的财务收支状况适当的调整预算的项目,这样才能更科学和合理地实施项目。

三、结束语

综上,笔者对企业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为促进通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在会计管理中的有效实施,应采取适当对策,做好预算监管工作、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工作、强化预算管理工作执行力度、将预算执行的考核机制完善,大力发挥预算管理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徐芝娣.试论通信行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J].当代经济,2010,10:22-23.

[2]李荣芳.通信行业全面预算管理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1,05:54+56.

会计核算全过程篇9

关键词:会计核算办法;两网互通工程

会计核算制度是会计工作的规范性文件,是会计主体处理会计事项所应遵循的准绳、和程序的总称。我国会计核算制度体系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将所有的分为三类,分别颁布相对应的《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保险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三个会计制度,增强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可靠性和透明度。

第二层次是在第一层次基础上,分别建立操作性较强的有关会计科目设置、具体账务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和对外提供办法;进而分别形成企业、金融保险企业和小企业统一的会计报表格式、会计报表附注批露格式等。

第三层次是在上述两个层次的基础上,对于各行业企业专业性较强的会计核算,建立专业会计核算办法。

邮政汇兑会计核算办法属于第三个层次,是邮政企业结合电子汇兑业务的特点,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国邮政电子汇兑业务管理办法》等而制定,并根据业务的不断而调整。

2005年1月中国邮政金融两网互通项目工程(以下简称两网互通工程)全面启动(注1),一期工程已在全国各省成功切换上线,正在进行二期工程建设。电子汇兑系统在此项工程中全面升级改造,其会计子系统也相应变化,因此要对原邮政汇兑会计核算办法作出梳理,重新设计。笔者在此项工作的实践中,对邮政汇兑会计核算办法及设计工作有了更为深刻地认识。

一、引起邮政汇兑会计核算变化的各种情况分析

要对某项会计核算办法进行调整,首先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对于核算对象予以全面审视,寻找出其对会计核算关键之处。两网互通工程实施后邮政汇兑业务会有很多变化,有些变化和会计相关,有些无关。在寻找出相关变化后,还要分析这些变化背后对会计核算的实质性影响。确定哪些是属于新增会计事项,哪些是修改的,然后进行会计核算程序流程设计,并找出风险控制点,按照重要性原则作为设计重点。这些是进行会计核算办法设计的基础工作。

1、新增业务引起的会计核算变化

两网互通工程全面实现后,将推出一系列汇兑新业务,包括账户汇款、网汇通汇款、全国通汇款。综合起来分析,这些新业务的出现,从会计角度说,主要引起了核算层次、核算环节、资金运动流程、资金清算四个方面发生了变动,设计重点将围绕此四项进行。

2、人员身份权限管理变化

汇兑业务的核算是由系统中的会计模块执行的。根据不同柜员从事的交易,会引发相应的会计核算。这些交易有些是收汇、兑付等业务交易,有些是缴款、协款等会计交易,有些是根据系统参数设置自动完成的交易,如无着汇款结转交易。这些交易都会引起产生会计分录流水,并在相应报表中反映。因此柜员的权限设置,直接决定了可触发什么样的会计核算流程。

人员身份权限管理调整不仅有利于业务操作流程优化,也是进行事权划分、风险控制的有效制度。这次调整重新规范了汇兑工作人员身份,职责任务明确,同时进行了全面的限额控制和授权设置,有利于防范风险。分析重点是和会计工作有关的柜员身份权限变化情况,以及其可以从事的会计工作内容。具体包括普通柜员、综合柜员、市县中心业务管理员、市县中心清算会计管理员、省中心清算会计管理员、国家局中心清算会计管理员的权限、工作内容分析。

3、资金流程再造引起的会计核算变化

两网互通工程实行后,对邮政汇兑业务资金进行了流程再造,即实行储汇资金合并运用,汇兑业务资金纳入储蓄系统,在网点备用金安排、清算与调拨、资金运用三方面储汇业务共同管理,统筹安排,以降低经营业务成本,提高资金管理效益。

经过分析,储汇资金整合运用的落实具体体现在网点缴拨款和业务资金结算上。网点缴拨款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在网点这个层次解决汇兑资金的上缴和下拨,以及如何设计相应的会计交易。业务资金结算是指将储蓄和汇兑两个资金划拨渠道合二为一,汇兑资金的结算由储蓄系统当日完成,汇兑系统仍保留信息的传递、清分功能。因此如何进行储汇两个系统的会计信息核对以及差错处理是设计重点。

4、信息清分及清算会计核算变化

信息清分结果是邮政电子汇兑业务资金划拨的依据。随着储汇资金的整合运用,有些汇兑业务的信息传递、清分除了在电子汇兑系统进行外,还要在储蓄系统进行,并成为储蓄系统资金清算、款项调拨的依据。各类汇款的流程是有区别的,因此重点是分析现金类汇款和账户汇款是如何提供进行资金划拨会计核算所需要的清分信息,如何保证储汇两个独立会计系统的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加强资金管理和对资金的统筹运用,两网互通项目中对资金清算依据作了重大变动,以兑付汇款作为资金清算依据。即兑付完成后,兑付局才对上级中心产生债权。并且待兑汇款由原来全部放在县局,改为根据收兑所跨范围,由不同层次汇兑中心核算。分析重点是不同核算层次的调整内容,具体分析新增会计交易内容以及需要调整的原会计交易项目。

5、增加重要空白凭证管理系统

两网互通工程全面实施后,要将重要空白凭证纳入系统内统一管理。分析重点是哪些凭证属于重要空白凭证,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方法进行管理,才能做到既管理严密,又保证效率。

6、记账方式的改变

原电子汇兑的记账方式是手工录入凭证和系统自动记账两种方式并存。比如联网网点办理业务时,与市县中心的缴协款需要手工录入凭证。随着电子汇兑系统的升级改造,将全面采用系统自动记账。通过执行会计交易的方式,由系统自动产生会计分录。例如网点缴款,通过网点综合柜员执行缴款交易,正确输入缴款种类、缴款金额、支票号码等内容,完成交易以后,则相应的会计分录就由系统自动生成。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避免由于疏忽、业务不熟练等原因造成的差错,对于提高会计质量有重要意义。

7、会计核算对象的变化

会计的对象,就是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一般来说会计对象就是反映和监督会计主体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即会计主体活动的资金和资金增减变化过程及结果。

在邮政汇兑和邮政储蓄业务实行资金整合以后,邮政汇兑业务仅在部分网点保留现金,具有资金运动。尔后资金从网点或县局这两个层次中已经纳入到储蓄系统中,与储蓄资金会合,共同形成资金流转,成为邮政储蓄会计的核算对象。汇兑业务环节中的县局、省局、国家局已经没有了资金运动,仅有汇兑信息的处理及上下传送。这一变动,使得邮政汇兑会计的核算对象与一般的会计核算对象有很大的不同。会计核算对象以汇兑业务产生的各项收兑信息和清算信息为主,资金运动变化和过程为辅。

二、汇兑会计核算制度设计原则

经过上述分析以后,确立了会计核算办法的设计内容和要点,就可以进行具体的设计工作了,表现为会计需求的撰写。同样的经济业务内容,在会计处理上可以有不同方法、程序可供选择,将产生不同效果的会计信息。如何选择取决于邮政汇兑会计核算制度的设计原则。设计原则包括基本原则和特定原则。

基本原则是所有会计核算制度在设计师所应遵循的,包括:

(1)要符合有关、法规的要求

(2)应充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3)贯彻核算与管理密切结合的原则

(4)贯彻成本效益原则

特定原则是针对邮政汇兑业务的特点而考虑的,包括:

(1)保持邮政核算的统一性

邮政汇兑业务是邮政金融业务的一类,随着邮政金融业务的和体制改革的进行,必然促使邮政金融会计从的各自为政,分散核算,每个业务都各有自己的一套专业核算办法的状态,向全面整合,建立金融会计核算制度的方向发展。因此,现在在对邮政汇兑会计制度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和其他邮政金融业务的衔接和融合,注重可比性、一致性。

(2)加强沟通,提高会计核算制度的适用性

会计核算制度的设计,是建立在对业务的充分了解,以及所引起资金变动的深刻认识基础上的。业务的每一点调整,都有可能引起会计处理的相应变动。并且邮政汇兑会计是依靠汇兑系统运行而实现的。因此,在进行会计制度设计时还要考虑软件设计和硬件配置,以确定在技术层面上是否能够实现。要做到以上要求,必须要加强与业务人员、技术人员的沟通,将业务变动信息及时搜集并在会计制度设计时予以考虑,并将对会计核算的及时反映给技术人员,要求予以实现。如果存在脱节现象,那么将给测试及以后的正式带来很大困扰。

(3)注重风险控制

储蓄、汇兑资金整合运用以后,随着汇兑业务的发生,资金源源不断地随着收兑而变动,汇兑资金将进入或退出储蓄系统。但是本身电子汇兑系统和储蓄统一版本系统并没有做到实时连接,信息不能实时相通和核对。两个系统之间信息交流的时滞以及资金、账户核对的障碍,将造成双方会计信息的不一致,并导致资金管理蕴含风险。当发生错账以及错误的清算信息时,及时查证差错,进行调账处理变得非常重要,有利于风险的控制。

三、对邮政金融会计核算制度设计的思考

邮政汇兑会计是邮政金融会计的一部分。随着邮政金融管理体制的改革,邮政储蓄银行的建立,邮政金融会计制度的重新设计也正提上议事日程。通过此次设计工作,促使笔者对邮政金融会计制度的设计有了更多的思索。

邮政金融会计制度的设计包含两部分:财务会计的增加和业务会计的整合。

1、财务会计增加的会计核算制度设计

(1)设计内容

当前的邮政金融会计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核算对象仅包括各项邮政金融业务的业务资金变动,从事邮政金融业务的人、财、物的核算是在邮政局财务会计中混合核算,遵循《邮政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试行)》。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银监会2005年工作会议上表示,银监会今年将根据国务院关于邮政体制改革的统一部署,同步推出邮政储蓄改革,组建邮政储蓄银行,并将其依法纳入银行监管体系。2005年7月20日国务院出台的《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的核心是“一分开、两改革、四项措施”,其中“两改革”就是改革邮政主业,改革邮政储蓄,成立邮政储蓄银行,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控股。国家邮政总局局长刘安东在全国邮政局长座谈会并表示,按照国务院邮政体制改革的总体安排和部署,邮政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前期准备工作,为改革的顺利启动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一旦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则要进行独立完整核算,将依照《金融保险企业会计制度》制定会计核算办法,添加财务会计的内容。

(2)设计要点

财务会计添加的设计要点在于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的会计初始化工作,如何计量大量涉及财务会计核算内容科目的期初余额。既取决于具体的邮政金融体制改革办法,也是大量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估计的结果。因此新的邮政金融会计制度的确定并不是单纯的会计工作,而是邮政储蓄银行与原邮政局进行多方博弈的结果,其博弈结果通过会计核算制度与以反映。

2、业务会计整合的会计核算制度设计

(1)当前业务会计核算体系分析

各项邮政金融业务的专业会计相互之间并未构成一个融合的信息系统,整个构成情况如下:

∙负债业务会计核算制度

目前负债业务仅指邮政储蓄业务。邮政储蓄业务是邮政金融主体和基础业务,其他很多邮政金融业务都会和储蓄业务相联系。邮政储蓄会计核算是基于2004年在全国上线的邮政储蓄统一应用软件版本(简称统版)上的。并且在2005年颁布了基于统版的《中国邮政储蓄会计制度》,是邮政金融业务会计中应用最多,制度最规范的。

∙中间业务会计核算制度

汇兑业务是邮政金融最传统的中间业务,具有独立的全国统一的业务处理和会计核算系统。储汇资金合并运用后,对储蓄系统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统版中新增会计交易,通过对统版软件的升级实现。

其他的中间业务,如各种代收代付业务,鉴于各省种类的不同,流程的复杂多样,中间业务有各省独立的系统进行业务处理和会计核算,各种与储蓄账户有关的中间业务通过标准接口与储蓄统版系统相联,通过中间业务平台将相应会计信息导入统版。

∙资产业务

邮政金融的资产业务主要是转存人民银行存款,在统版中完成会计核算。协议存款业务、同业拆借业务通过手工会计完成。目前正在推行的存单质押贷款的会计核算是通过在统版上新增会计交易,由业务直接触发会计处理和执行手工会计交易两种方式组成。

(2)设计要点

∙邮政金融会计核算统一平台的确立

根据上述分析,目前的邮政金融业务会计有的是基于邮政储蓄统一版本完成,有的是作为一个子模块接入统版的,还有的是独立的。这种复杂的会计处理情况,对于邮政金融会计的整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对于邮政金融会计核算制度设计来说,首先要确定的是会计处理的统一平台,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完整、有机的核算体系。笔者以为应以邮政储蓄统版作为所有邮政金融业务核算的基础,将各项邮政金融业务整合在统版系统中,贯穿统一的业务处理、会计核算流程和风险控制手段。

∙邮政金融会计核算统一平台的建设

会计核算全过程篇10

[关键词]核算成本激励

[abstract]thecurrentcostaccountingmethods,aftermorethanadecadeofinnovationfornationalaccountsandmacrodecision-makingtoprovideagreatdealofinformation,hasplayedapositiverole.Butinplannedeconomicsystemunderthenewsituationisstillverydifficulttoadapttotheeconomicdevelopmentandreformneeds,andincreasinglyexposedmanydefects.asaresult,improvetheexistingmethodsofcostaccountingisapriority.Basedonthehospitalcostaccounting,forexample,toexploretheestablishmentofahospital'scostaccountingsystem,aswellasmeasurestopayattentionto.

[Keywords]accountingcostsincentive

一、经济成本核算的涵义

经济成本核算是指按产品形成的全过程,从投产前技术准备过程,生产制造过程到产品销售过程进行经济成本费用的识别收集,并使用会计或统计等方法进行成本处理的一系列活动,即用货币形态反映产品质量状况。经济成本核算是经济成本管理的环节之一,其各环节分别是经济成本预测与计划、经济成本核算、经济成本分析、经济成本控制考核。这些环节之中,经济成本核算环节具有为其他环节提供数据支持的特殊地位。在当前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下,质量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经济成本核算作为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一环,只有通过核算,对有关质量费用的各种原始资料,按照经济成本管理要求进行归集后,才能从中发现质量费用的运行规律,才能进行分析和考核,使经济成本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它不仅使全面质量管理得以更好地实施,也使会计体系得以更好地发挥,起到更大的作用。它有利于衡量全面质量管理的效果,促进全面质量管理深入发展;有利于降低产品的成本;有助于分清各部门在质量方面的经济责任,所以推行经济成本核算是势在必行的。

二、目前经济成本核算的不足

1.经济成本核算内容方面的问题

经济成本核算内容的定义,决定了经济成本核算的范围和深度,依据我国对经济成本的定义,经济成本和产品制造成本并不是一一对应。经济成本的一部分(比如废品损失)包含在产品制造成本之中,一部分(比如质量索赔费用)包含在期间费用或营业外支出中。如果在会计确认时未将经济成本与产品成本严格区别,将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给会计实务带来很大的困难。但是,这又是实际中难以避免的情况,例如:企业为提高产品质量而指出的采购优质材料而增加的费用是否应计入经济成本。对于这个问题,只从经济成本定义出发不能得到解决,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所以,不同企业、或者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时期,不断变化的经济成本核算的内容,给经济成本核算带来了问题。当前环境下这类问题多为:只重视产品制造过程而忽视了设计和营销过程的经济成本,核算内容没有包括隐含性的经济成本,经济成本不能完全评价质量的经济性等。

2.经济成本核算方法方面的问题

企业采用怎样的经济成本核算方法,决定了经济成本核算结果的如何。经济成本核算不是单一的会计核算方法或者其他方法,这是由经济成本不同内容具有的不同特性决定的,而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影响经济成本核算方法具体执行,当前很多企业中,经济成本核算未与产品成本核算有机结合,弱化了成本信息的可靠性:核算只为成本而成本,缺乏对企业管理的实际支持,这样的问题都是由经济成本核算方法的不当引起的。主要有两种表现,一种是经济成本核算落后于企业的发展,核算粗糙,不能准确地揭示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种是超前于企业的发展,以企业现有的管理水平无法顺利实施或者实施成本过大,反而阻碍了企业的正常管理和运作。

三、经济成本核算的方法

目前经济成本核算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基本方法:(1)统计核算方法。经济成本的统计核算是搜集和整理在经济活动中符合经济成本定义的费用的数据材料,并通过分析找出其规律性的过程。这种核算方法的特点是:可以采用货币、实物量、工时等多种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的统计指标和统计图表;可以采用统计的各种方法进行资料获取和处理,例如可以采用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等统计调查方法,也可以采用分组等统计方法处理取得的数据。另一方面,可以看出统计核算的方法目的在于揭示质量经济性的基本规律,并不注重核算资料的完整性。(2)会计核算方法。经济成本的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通过记账、算账和报账等手段,连续地反映和监督质量职能。与统计核算方法相比较,会计核算方法的特点首先是采用货币作为主要的统一量度,比较单一;方法主要以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经济成本计算、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专门的方法为主,可以按照生产经营过程中质量经济业务发生的顺序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记录和反映,这是只有会计核算方法才能做到的,所以也是会计核算方法最大的优点;由于核算方法的要求,会计核算方法采用经严格审核的凭证来记录质量经济活动全过程,所以资料也是最准确、完整的。(3)会计和统计相结合的核算方法。这种方法是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根据经济成本数据的来源不同分别采用两种处理方法。经济成本按其表现形式可划分为显见的经济成本和隐含的经济成本。显见的经济成本是指在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企业实际支付的、需要在再生产过程中得到补偿的那部分经济成本,例如质量培训费、检测试验费等。隐含的经济成本是指在经济活动中,虽然导致企业效益的减少,但企业实际并未支付或发生,在再生产过程中不需要也不可能得到补偿的那部分经济成本,例如停工损失、产品降级损失等。显见的经济成本必须通过会计核算在会计账户中归集反映,隐含的经济成本因为其并未发生或支付,在会计账户中没有反映,采用统计方法核算是最直接适合的。这种把两种核算方法相结合的方法的特点也结合了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方法的特点,既可以采用货币、实物量、工时、台班等多种计量单位,也可以采用统计调查、统计分组、会计记账等各种方法收集资料,资料也相对完整,更具备了自身独有的机动灵活的优点。

四、建立成本核算体系的措施――以医院为例

1.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组织。医院成本核算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医院各部门、各科室和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为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医院从上到下要建立一个有序的成本核算组织。以经济核算部门为成本核算中心,科室、班组配备兼职核算员,形成一个从上到下,从领导到职工,从行政后勤到临床医技部门,全院全员互相配合的成本核算系统。

2.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完善各种原始记录,健全各科、班组的计量、验收、领发、盘存制度。医院在医疗活动中,要使原始记录正确,就必须有完善的计量验收、领发等制度。医院内部各种材料物资的收、发、领、退都要认真计量,并认真填写材料物质流转凭证,严格办理好各种收发领退手续。对消耗量大的水电气,应由专职人员经常检修计量器具,保证计量结果的准确无误。

3.制定合理的内部结算价格。医疗服务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劳动,为了完成某项医疗服务有时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与协助,为了明确医院内部各科室、班组的经济责任,医院应对物资在各科室、班组之间的流动,以及相互提供的劳务采取内部结算的形式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

4.科学确定成本责任中心。由于医院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科学合理的设置成本责任中心显得极其重要。成本责任中心设置合理,成本的分摊、归集将顺利进行,成本核算会真实反映责任中心的成本控制结果;成本责任中心设置不科学,不但会给成本核算工作带来一系列问题,也会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使成本核算结果失去评价价值。

5.对成本费用进行合理的归集与分配。按照谁受益谁承担费用的原则,医院成本核算在归集与分配费用时,应按照各部门、科室、班组受益程度进行。属于单一部门支出的费用,直接归集到这个部门,属于几个部门共同承担的费用,根据实际情况按受益程度进行分配,谁多受益,谁多承担费用,做到分配合理,分摊公平。实行成本核算后,职工个人收入与医疗服务质量、科室经济效益、病人收治量挂钩,从根本上调动了全院职工参与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分配模式,调整和规范了医院、科室和个人的分配关系,确立劳动、技术、风险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6.解决好医疗服务质量、技术与成本的关系。医院进行成本核算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现有人、才、物资源,促进医院技术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更好地为人民的健康服务。医院不能为了节约成本忽视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也不能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为借口,忽视成本核算。

7.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医院应以追求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以追求最佳的经济效益为保障,医院进行成本核算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条途径。在实施成本核算过程中,既要防止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的行为,也要防止为追求社会效益而不讲经济效益的行为,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保证医院健康有序的发展。有下面几个问题值得注意:(1)管理成本的公摊问题。大多数医院在成本核算的实际运行当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分摊行政部门、职能部门、后勤部门等的管理成本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对医技科室大型设备和房屋的折旧费也没有计提和分摊。管理成本的分摊方法虽然较多,但尚没有一种既准确又具可操作性的公摊办法。医院毕竟不同于企业,有些管理成本是无法精确分摊的,因此,在遵循因果、效益、目的原则的基础上,精确测算出总的管理成本,然后按人或病床数量进行分摊不失为一种有效而便于操作的方法。只有把管理成本分摊工作做好,才能使医院的全成本核算工作做到位。如何科学地公摊管理成本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2)对职能管理和后勤部门成本核算的问题。职能管理部门和后勤支持部门是医院的费用部门,控制好这些部门的费用支出,对医院的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对具体的科室没有进行成本核算,导致了某些科室的工作效率低下,不能以病人为中心,全方位地为临床提供满意的服务,影响了临床和医技科室的工作进程和质量,甚至由此导致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由于这些科室提供的服务没有进入被服务科室的成本,因而没有产生科室之间的成本联动效应。对后勤支持部门实行内部转移价格,明确成本费用归集,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后勤社会化也是各家医院加强经营管理,实行成本核算积极探讨的一种方法,各个医院应根据自身情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张丽:医院成本核算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探讨[J].重庆医学,20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