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业的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41:18

电力工业的发展篇1

论文关键词:工会,电力企业,职工利益,企业发展

1工会具有的优势

工会在电力企业中属于文化建设的范畴,具有维护职工权益的义务[2]。除此之外,工会还为职工学习提供了平台,有助于职工综合素质的提高,而这一点对于电力企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职工价值观与企业发展理念的集中反映,因此,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和职工群体的利益代表,工会无疑是影响企业发展秩序的重要一环。

就本质而言,工会属于群众组织,代表的也是工人阶级的利益[3]。但与其他组织不同的地方在于,工会与群众的距离更近,因而其能够发挥的作用也就更大。工会与企业凝聚力密切相关,这是由其群众组织的性质决定的。所以,企业若能够合理利用工会的作用,对其自身的发展将是极为有利的。

工会在职工中有着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4],所以,企业文化的宣传工作如果交由工会负责,将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工会也可以通过表彰优秀职工或者宣传典型事迹的方式,激励普通职工,使其自发地改进工作,调整心态,形成“人人争上进”的优良风气。工会肩负着组织职工活动的责任,所以,如果工会能够将文化宣传融入群体活动中,将能够借助活动的形式,实现对职工的思想熏陶,有助于提高职工的思想境界。

2工会在电力企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分析

2.1工会能够帮助电力企业掌握职工需求

在当前形势下,电力企业职工的特点在于:(1)价值观多元化特征明显。首先,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职工在各种新观念的影响下,思想上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2)职工大多崇尚务实。尽管职工思想与以前相比出现了巨大变化,但务实依旧是很多人的价值倾向,不少职工均认为务实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在付出与回报的问题上,大多职工开始加大对回报的重视,并认为回报应与付出成正比。(3)职工的竞争意识在不断增强,对于危机的认识也大为改观。(4)职工的民主意识显著提高,参与企业管理的愿望愈加迫切。

在此基础上,职工需求主要体现在下述方面:第一,职工对于自身有着不断提升综合能力的要求,其中包括业务能力、个人素质等。此种需求可以看作是职工渴望改变现状的表现,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比较有利的。第二,实现人生价值的需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即使岗位不同、工作不同,职工心里始终都对实现自我价值怀有一份期望。在其看来,工作属于实现价值的渠道,因而,电力企业职工在关注企业效益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关注着自我价值。第三,职工有被尊重、被肯定的需要。职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其正当权益理应得到电力企业的尊重。

作为群众组织,工会对于职工心理及思想状况的充分把握,能够帮助企业制定更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增进团结,有助于集职工之力为企业谋得更好的发展。

2.大学生2工会能够协调职工与企业的关系

职工与电力企业的利益是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在具体的利益分配中双方也会存在一定的矛盾。比如,有的时候为了保证企业利益,不得不损害极少数人的利益。在这样的情况下,职工对于企业的做法可能会出现不理解、不认同的情况。对于这个问题,作为联系职工和企业的纽带,工会可起到重要的协调作用,有助于企业获得职工的支持和拥护,对于提升企业的凝聚力是非常有利的。在具体工作中,工会必须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并善于利用自己的功能为企业和职工谋取正当利益。从企业改革的视角来讲,企业的目标与工会并不存在严重冲突。所以,在企业发展中,工会应积极行动,主动参与企业经营,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借助自身在职工中的影响力,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高效开展。工会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注意将职工要求传达给企业行政层,使企业能够及时掌握职工的思想状况,为各项工作的合理安排提供参照。

3.3工会能够帮助企业改善管理工作

工会在各项工作开展中,应始终坚持以企业发展大局为指导,明确自身的责任与所处的位置,积极做好相应的工作,充分发挥积极作用。要想实现上述目标,工会在具体工作中必须慎重考虑自身能够为企业发展做出何种贡献、可以帮助企业做好哪一部分的工作等实际问题。在明确目标、正确定位的基础上,工会应结合自身实际,确定目标实现途径与具体实施方法。尽管工会可以代替企业进行一些与职工有关的管理工作,但严格来讲,这项权力并不属于企业行政管理的范畴,并且,工会也无法代替行政部门。因此,工会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工会的立场,明确自己的定位,不能“越俎代庖”。

电力企业将工会制度贯彻落实的做法,对于管理渠道的拓宽和职工觉悟的提升均可起到推动作用。工会积极发挥作用,可以实现职工发展与企业发展的紧密结合,有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电力企业来讲,工会的职能中包括民主参与,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工会代表具有参与企业事务管理的权利,同时,这也是工会的一项义务。所以,在新时期的电力企业发展中,工会应重视职工要求,建立职工与企业沟通的桥梁,为职工参与企业事务创造机会,推动企业管理成效的改善,使电力企业能够集中全部力量,求得更好的发展。工会在管理工作中应始终坚持以职工为本的方针,以促进职工能力的提升为宗旨,采取一切可行手段,借助自身对职工的影响力,充分发挥正面作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4结语

综上所述,工会是一种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组织,对职工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电力企业中处于比较关键的地位,能够帮助电力企业掌握职工需求,协调与职工的关系,改进管理工作,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工会对职工思想的影响非常显著,因此,电力企业发展中,应注意在充分认识工会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工会的影响力,实现文化宣传、改进管理、增进团结、增强竞争力与凝聚力等目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电力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万金明.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J].现代企业,2015(9):51.

[2]姜宇.工会在企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决策与信息,2015(27):195.

[3]刘建国.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开展工会工作[J].决策与信息,2015(27):197.

电力工业的发展篇2

关键词:电力;发展状况;问题

前言:自新我国成立以来的半个世纪中,我国政府一直把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行工业,经过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并具有相当规模的电力工业体系。新我国的电力工业几乎是在旧我国空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49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只有1859mw,发电量只有43亿千瓦每小时。

1.自我国成立以来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电力工业以集资办电位突破口,充分调动各方面办电的积极性。以1979年云南鲁布革水电站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为标志,电力工业打开了利用外资办电的大门,逐步形成了多种形式利用外资的格局,一方面弥补了我国电力工业建设资金的不足和发电设备的缺口;另一方面提高了电力工业的技术含量,使电力工业不断跨上新的台阶,1987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兆瓦,此后,电力工业就驶入例如持续快速发展的快车道。1990年以来每年新投产大中型发电机组都超过10000兆瓦;到1995年3月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又跨上2亿兆瓦的台阶;1996年我国的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跃居世界第2位;2000年3月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再次跨上3亿千瓦的台阶,进入了世界电力生产和消费大国的行列,从此长期严重缺点的局面得到了基本缓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得到基本满足。

随着我国电力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电力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从1956年4月国产第一台6兆瓦火电机组投产电以来,国产发电设备不断加入电力工业行列,发电设备品种不断增加,发电机组容量不断扩大。现在,300兆瓦及以上机组已成为运行中的主力机组,单机容量为600兆瓦和800兆瓦的发电机组已相继并网发电;单机50兆瓦及以下的纯凝气式小火电机组已得到有效控制和关停。进入20世纪90年代,浙江秦山核电站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相继建成投入商业化运行,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无核电的局面。1994年12月14日开工建设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电站。

随着电源建设的发展,我国电网从发展城市孤立电网开始,逐步形成地区电网,再发展成省内电网,进而发展为大区电网。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川渝、南方四省500千瓦跨省市主干电网和山东的500千瓦电网及西北结构紧密的330千瓦电网,其中华东电网和南方四省联营电网发电装机容量超过40000兆瓦。1989年我国建成了第一条跨大区远距离±500千瓦直流输电线路=葛沪线,开始了大区电网之间的联网。随着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和与之配套的三峡输变电工程的逐步建成投产,将形成我国坚强的中部电网,成为全国联网的核心、1998年国家把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作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共投入3000亿元,建设和改造全国2400多个县农村电网和280个地级以上城市电网,以改善城乡供电,开拓电力市场。

现在,我国已掌握了先进的300兆瓦、600兆瓦亚临界和超临界火电机组、550兆瓦混流式水电机组、1000兆瓦级核电机组和500千瓦交直流输变电工程的设计、施工、调试和运行技术,并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和能力;掌握了180m级的各类大坝的建坝技术,大型抽水蓄能电站的设计、施工技术,有能力建设象二滩、三峡水电站那样的巨型水电工程;引进和开发了先进的大型水、火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各大电网的通信、调度自动化系统不断完善,自行开发的CC-2000emS、DmS系统已进入实用化阶段,电网运行和调度开始走上了自动化、现代化的管理。

2.我国电力工业的现状与问题

虽然从总体上看电力工业的发展形势较好,但也清醒地认识到电力工业发展中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电力供应水平和电气化程度仍很低,电力发展任重道远。到1999年我国人均占有发电装机只有0.24千瓦,人均发电量只有979千瓦每小时,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为发到国家的的六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全国至今仍有6000万人左右没有用上电。1998年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为9.4%,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7%;电煤消费占煤炭产量的比重为42.1%,也比发到国家70%-80%低得多;1999年电力消费能耗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为34.8%;第二个问题是省间市场封闭,最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受到局限。一些地方从本地区短期利益出发,把“省为实体”与资源优化配置对立起来,搞市场壁垒,限制竞争,限制甚至拒绝区外价廉的电力,造成电力市场割据,严重阻碍了电网经济调度和运行,既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增加了用户的电价负担,违背了电力事业公用性的原则;第三个问题电力工业内部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是电网建设长期滞后于电源建设,电网结构薄弱,特别使城乡电网老化,电能损耗大,农村电价高,出现了“有电用不上”和“有电用不起”现象。二是电源结构不合理,水电装机比重不断下降,而且调节性能差的迳流式电站比例过大;煤电比重过大,参数过低,效率过低,小火电机组发展失控,使环境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供电煤耗降低缓慢。三是在电网负荷率持续下降、峰谷差越来越大的条件下,电网调峰能力不足,或是调峰技术和经济性差的矛盾日益突出;第四个问题科学合理的电价机制尚未形成,电价管理较混乱,电价结构不合理,输配电价所占比例过小,用户不合理负担沉重,特别是农村地区和孤立小电网,用户支付的电价水平超过实际承受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诉,我国的电力发展既有发展中可观条件制约的因素,也有受投资体制、管理体制等主管认识制约的因素。随着电力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和改革不断深化,这些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

电力工业的发展篇3

一、关于提高能源效率

我国电力工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比较,差距较大。拿发电来说,发达国家平均每千瓦时供电煤耗为335克,我国2000年为392克,2005年是370克,2006年是366克。按照“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要降到355克。如果按照2005年全年的发电量计算,供电煤耗每降低1克,全国每年可节约205万吨标煤。如果到2010年末实现供电煤耗比2005年降低15克的目标,全年就可节约4542万吨标煤。再进一步,如果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335克,按照2010年的电量来计算,全年可节约10598万吨标煤,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降耗目标就有了保证。

关于厂用电率,世界主要先进国家平均水平是4%,我们去年是5.87%,到“十一五”末要降到4.5%。如果厂用电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按照去年的全部电量计算,可节省标煤925万吨。如果按“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将厂用电率降到4.5%的目标,到2010年可节约1826万吨标煤。如果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按2010年的电量计算就可节约2493万吨标煤。

我国电网“九五”末期的线损是7.81%,“十五”末期降到了7.18%,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是6%。到“十一五”末要力争降到7%,同2005年末相比,降低0.18个百分点。线损如果降低一个百分点,按去年年末的电量计算,可节约925万吨标煤,如果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全年可节约1333万吨标煤。

电力工业提高能源效率,就要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的发电及输电设备,改进发电调度方式,实施节能环保调度,加快淘汰能源利用效率低、发电煤耗高、污染排放重的小火电机组以及损耗高的老旧输配电设施,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设备利用效率,在热冷负荷比较集中或者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因地制宜推广热电联产或者热电冷汽多联供技术,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十一五”期间还准备加大热电联产机组建设力度,建设规模初步定为4500万千瓦,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2000万千瓦,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包括iGCC、CFB,开工建设一些示范工程。

二、关于保护生态环境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电力生产高度依赖煤炭,按2005年末的统计,燃煤机组的比例占75%,发电量占82%。煤炭大量开采和燃烧,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地面沉陷,地下水系遭到破坏,酸雨危害的地理面积逐年扩大,温室气体和固体废料的大量排放等等。2005年全国排放的二氧化硫总量约2400万吨,其中,发电占1300万吨,超过了一半;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22.2亿吨。规划到2010年,燃煤电厂每千瓦时二氧化硫排放量降到2.7克,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氧化硫年排放总量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安装脱硫装置的机组要达到3亿千瓦。每千瓦时烟尘排放量控制在1.2克,烟尘年排放总量控制在300万吨以内,废水排放的达标率要实现百分之百。拟采取的措施包括重点加强二氧化硫排放的控制,鼓励火电厂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烟尘排放做到增产不增污,包括对新机组严格控制排放量,根据排放标准,采用高效率的电除尘器和袋式除尘器等。

三、关于加强电网建设

当前电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电网投资收益机制;网架结构不合理,电网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投入不足;二是电网建设体制缺乏自我约束和成本控制意识。因为电网是自然垄断的,目前改革滞后影响新的电价机制的形成。三是各区域电网的主网架相对薄弱,尚不能适应更大范围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四是局部电网卡脖子的现象还存在,城市配电设施的负担比较重。五是电网调度监管体系不健全。

我国电网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推进西电东送、南北互济、全国联网,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十一五”期间,要加快推进“西电东送”三大通道线路走廊建设,包括北通道、中通道、南通道;建设坚强、可靠的区域电网;推进大区电网互联,适当控制交流同步电网的规模。再有,就是继续推进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形成安全可靠的供电网络,加强农村电力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电力保障。还有就是坚持二次系统和一次系统的协调发展。

四、关于有序开发水电

我国水电经济可开发容量为4亿千瓦,现有装机1.17亿千瓦,实际利用不到三分之一。目前在建的水电装机有8000多万千瓦,一批特大型水电站,如溪洛渡、向家坝、龙滩、小湾、锦屏一级、锦屏二级等正在建设之中。水电开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已由过去的技术和资金制约转为移民和环保制约。关于移民问题,国务院今年出台了新的政策。环保问题日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正确的方针是:既要高度重视移民和环境问题,又要切实加快水电建设,在权衡利弊时应本着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态度,不能顾此失彼,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解决好环保和移民问题的前提下,水电建设应该搞快一点,到“十一五”末期装机要达到1.9亿千瓦,即“十一五”期间新增装机7300万千瓦,包括一部分抽水蓄能电站,要重点做好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黄河上游等流域的开发工作。要进一步加强水电建设的环境保护,安排落实好移民工作。继续发挥国有大型流域公司在水电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同时积极引导和规范非公有制经济主体投资水电开发。

五、关于优化发展煤电

煤电的发展需要综合平衡煤源、水源、电力市场、电力系统、运输、环保等因素,实现煤电合理布局、优化结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约用水、提高技术水平和经济性。要推进大型、高效环保机组的建设,积极促进热电联产,利用低热值煤炭、煤层气、高炉气、余热余压发电,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十一五”期间,要推进火电机组节能减排工作,一是加大“上大压小”的力度,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二是优先安排靠近用电负荷中心的环保项目;三是建设坑口电站,包括褐煤、洗中煤、煤矸石项目,以及港口、路口等运输条件优越的电厂;四是鼓励建设高参数大容量机组,如60万千瓦及以上的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五是火电项目要符合国家的环境保护、用水政策及热电联产政策;六是建设有利于电网安全、多方向、分散接入电力系统的项目。以上是“十一五”期间应该优先安排和考虑的项目。

六、关于积极推进核电建设

世界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17%,整个投入运行的核电机组为442台。目前,我国的核电装机容量是684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1.3%。核电属于清洁能源,应积极推进建设。到“十一五”末期,规划装机要达到1000万千瓦。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核电存在的问题是技术路线不统一,现在有法国、加拿大、俄罗斯的技术,也有我们自己的技术。核电自主化程度不高,主要的设备、大件还要靠国外进口。另外,体制机制改革也滞后。核电的发展应坚持以我为主,中外合作,采用先进技术,注重经济性和安全性,统一技术路线,实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工程的设计、设备制造本土化、批量化的目标。引进第三代核电技术是我国核电建设的一件大事,预示着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核电建设步伐将加快。

七、关于可再生能源发电

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目前具备规模化发电条件的主要是风能和生物质能,但也面临一些问题:首先是产业体系和基础工作薄弱,其次是支持政策和措施落实难度比较大,第三是市场保证机制不完善。可再生能源属于清洁能源,国家是大力提倡和支持的。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00万千瓦,到2020年达到3000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容量到2010年将达到550万千瓦,到2020年达到3000万千瓦。“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实行优惠的财政税收价格投资政策和强制性的市场份额政策,鼓励生产和消费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风电,“十一五”期间,拟建成30个10万千瓦级的风电项目,在内蒙、河北、江苏、甘肃等地形成4个百万千瓦级的风电场。加快发展生物质能发电,支持秸秆发电和垃圾填埋发电,建设一批秸秆和林木生物质电站。我国太阳能发电技术成熟,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成本太高。要结合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推进小型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应用;同时,在西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并网式太阳能光伏和热发电示范工程。引导和培育太阳能发电市场,促进太阳能发电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发展。到2010年,太阳能发电达到30万千瓦,到2020年达到180万千瓦。

电力工业的发展篇4

关键词:公会;电力企业;发展;作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01

经济要发展、电力须先行,发展是企业的第一要务,也是实现广大职工合法权益和根本利益的坚实保证。工会在社会当中作为人民群众的组织,在社会企业当中如何才能够有效充分的发挥出职工的全部利益,全面积极的做好代表者以及维护者的作用。将工会组织所体现出来的优势进一步的加以全面充分的发挥,需要将其有力的渗透到职工素质当中,积极的提高企业职工素质的需求,将职工在企业发展改革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的进行最大限度的调动,这样才能够有力的将企业的凝聚力进一步的进行增强,而且还能够将企业在当今社会经济市场当中的竞争力有效的加以全面提高,由此才可以更好的将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双赢”协调发展稳步的加以促进提升。

一、掌握职工群众基本特点和基本需求是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的基础

(一)职工群众的基本特点

笔者经过大量研究分析,针对职工群众所表现出来的主要基本特点,做出以下阐述:首先,在价值观念以及思想意识方面均呈现出多元化。在当今社会中,各种思潮的产生都是有着自己独有的追随群体,在思想中都有着分化以及多元化的格局;其次,崇尚务实。在国有企业当中,职工群众在思想当中的价值观在当今社会中普遍趋向于现实,在工作过程当中对于奉献和索取两者关系上,不仅需要讲究贡献,而且也要讲索取,也就是说在要求员工在进行奉献的时候,所得到的回报必须要和自身的奉献成为正比;然后,在思想中对于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感,都在不断的进行增强;最后,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的民主意识在不断的进行加强。当今社会不断的进行高速发展,广大职工对于民主的呼声以及参政议政的意识,在每个人民的思想当中都显得日渐增强。

(二)国有企业职工群众的基本需求

笔者经过大量研究分析,针对国有企业职工群众的主要基本需求做出以下阐述:首先,在日常生活当中每个人身成长成才的需求。需要将自身素质全面的进行加强提高,在本行业当中任职需要掌握主要以及详细的业务技能,职工在企业工作当中最大以及最迫切的需要,就是将自身的职业技能进一步的全面增强提高,然而这些也是广大职工在日常中谈论以及最为关心的事情;其次,自我价值全面实现的需要。企业的发展每一个职工需要深刻的进行认识,而且在关心企业在社会当中经营发展的同时,对于自我价值的全面实现更是需要进行关注和加强重视;最后,有力的维护正当权益的需要。“以人为本”的治企方针在电力企业全面进行提倡的时候,员工对于自身的劳动权利以及经济权益的要求保护也是显得日益突出。

二、处理好工会与企业的关系是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的前提

首先,要掌握好工会与企业行政的角色定位,逐渐形成国有企业工会与行政的职能相同、地位平等的合作对话关系。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行政和工会的总目标和基本任务一致。工会在行使民利的时候要主动融入和积极参与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一方面,使行政领导更全面地听到职工群众的声音,在制定规章制度、计划方案及重大问题的决策上能更好地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另一方面,把企业管理目标和各项改革措施迅速变为职工的自觉行为。其次,要掌握好“有为”才“有位”的关系。许多工作是靠工会工作者的“作为”去争取“位置”的,但有了“位置”而不去“作为”则最终会失去位置。

三、找准中心工作接轨的立足点和着力点是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的关键

企业工会工作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就必须充分考虑在企业整体工作中党组织需要工会做什么,行政有哪些工作需要配合,工会从自身性质出发又能够为企业做些什么。工会组织履行建设职能,不是替代企业行政组织管理经营活动,而是从工会的角度选准切入点,以特有的手段和方式积极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中去,推动企业的发展。认真坚持职代会制度,畅通民主管理渠道,加强职工的思想教育,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工会要时刻将职工思想教育与企业凝聚力紧密联系起来,这也是新时期企业工会通过履行教育职能促进发展的重要体现,重点应抓住增强职工的觉悟及团队凝聚力这一主题,促进职工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使职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工会的参与职能就是组织代表、组织员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和义务。作为企业工会,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的方针,一要建立健全职代会制度,提供职工参与平台。通过职代会制度这一载体,组织引导广大员工真正参与到企业的民主管理,增强员工主人翁责任感,发挥员工振兴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要建立健全局务公开制度,提供职工知情的平台。经过实践证明把企业交给职工,企业才能发展,紧紧依靠广大职工,才能形成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

坚持定期开展“四好”领导班子测评和中层以上干部民主评议,要求每位中层干部在全体职工代表面前作述职报告,听取中层干部一年来的岗位业绩和工作思路,并使评议结果与其的考核和后备干部选拔任用相结合,激励党员干部在本职岗位上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

总结

总而言之,社会不断的进行高速发展,市场经济也随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职工和企业之间共同发展的命运,已经紧紧的相互联系在一起,在实践工作当中只需要有效的选对正确的切入点,有力的开展出扎实的工作,讲过工作方式在日常工作环节当中不断的进行创新和改进,企业工会融入中心和和服务大局的作用,就能够进一步的得到落实和全面的体现。

参考文献:

[1]赵健杰.加强企业工会建设发挥企业工会作用——访中华全国总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部副部长杨洪林[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05).

[2]胡彦峰,王家书.浅谈在企业发展中如何发挥工会作用——以中国石油测井有限公司为例[J].新西部,2010(11).

[3]纪中华.加强企业工会建设的思考——《企业工会工作条例(试行)》解读[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6).

电力工业的发展篇5

关键词:电力施工企业;特点;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随着建筑安装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目前已建立起有形建筑市场,逐步推行工程招投标制,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同时,随着国内电力需求趋于饱和,电源点的投资规模和速度都会大幅度下降,一些大型工程可能拖后或中断。大多数施工企业都不同程度面临任务不足、负担沉重的困境。因此,如何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在竞争中取胜就成了电力施工企业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1电力施工企业的特点

电力施工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员工不仅能说还要会做,是建立在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具体实施技能和工程管理的施工人才,具备多技能、跨工种,打破原有专业界限的复合型人才。电力施工企业最显著的特点是苦、脏、累、险。职工们在施工生产中要付出很多,他们需要大家去理解和关心。特别是在当前商品经济条件下,职工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他们对空的那一套逐渐感到厌烦,更渴望来一些实际的内容。电力施工企业是一种管理模式经常变化的企业,企业管理规范性和统一比较弱。同时,电力施工市场是一个技术、资金密集的市场,因此,电力施工市场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高新技术的支持,这就决定了电力施工市场的进入和退出都要付出很高的代价。

2电力施工企业现状

目前的电力企业多种经营产业,主要形成了依靠或依赖主业生存和发展的专业化产业结构模式。有电力安装、电力修试、电力监理、电力物资、物业后勤管理、简单的电力制造等产业支柱。大多数还仅局限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状况。既无可参与市场竞争的拳头产品和品牌产品,又无具体实体可言,基本上是人们常常称之为以辅助生产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模式。

2.1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的产权问题决定着企业的属性问题。电力多经企业大多为原电力企业的辅助生产、后勤服务部分,包括劳动场所、劳动工具和生产资料等,本来作为电力主业和电力多种经营产业是一种投资与被投资关系,应当建立相应的资本纽带关系,按《公司法》规定运作。而从实际财务账面情况看,电力主业对多经企业并没有任何投资,主业实际划出的国有资产部分并未转作对多经企业的投资和持股。

2.2电力企业多经产业的管理模式的不足

电力多经企业多年来经营思路沉陷于服务型、安置型、福利型的模式,没有真正受到市场挑战,其管理仍然是传统的职能部门的管理模式,没有面向市场建立符合市场规则要求的多经管理体制。另一方面,电力多经人员身份依然是电力职工,保持稳定而较高的收人与福利,使多经职工有一种优越感,工作没有实效。即使部分有识之士对电力多种经营产业发展有宏伟构想,由于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只能是意见保留,有想法,没办法,严重制约了电力多种经营产业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

2.3电力企业多经产业的规划不足

电力企业多种经营产业普遍存在背靠主业有余,面向市场不足的问题。电力企业计划经济思想的惯性作用,使得电力多经企业经常处于接受指令和行政命令的状况。电力多经的划分和改制,从很大程度上是原有电力企业的化整为零行为,致使多经企业有参与市场竞争的先天不足之说。没有准确完整的企业发展规划和市场开拓计划,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极易迷失航向,走简单经营型、凑合型、围绕主业型、甚至为主业倒账、变通型公司的路子。

3电力施工企业发展的对策

3.1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电力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应学习集体企业、个体企业那些先进的、行之有效的人事分配制度。人事分配改革就是把现代管理思想和一些集体企业、个体企业的分配办法糅合在一起,使企业的分配制度有较大转变,形成具有企业独特风格的员工分配制度。

积极开展员工的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企业在提高员工技术业务素质的同时,还应注意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重点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安心本职工作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因此,进一步提高电力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包括企业员工管理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以及成本控制是当前电力施工企业的首要任务。

3.2增强忧患意识,大力开拓市场

对电力施工企业来讲,工程造价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对投标报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大多数工程在招标阶段还无法提供详细的工程量清单,投标单位只能根据工程的建设规模、建设地点、结构特征,借用以往类似工程的造价资料进行投标报价。为此,如何保证工程造价资料的真实性、合理性就显得格外重要,工程造价资料虽然不具有法定性,但要真正实现它的使用价值,就必须讲质量。资料积累工作不仅仅是原始资料的搜集,还必须经过加工、整理。为保证资料的真实性,资料的搜集就不能仅停留在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上,还必须立足于企业以往工程的投标价、合同价、企业内部经济考核指标、竣工决算等资料;为保证其合理性,就必须将竣工决算价与投标价、合同价、企业内部经济考核指标、预算价进行分析对比,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造价资料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施工能力和管理水平,最终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内部定额和单价。

3.3重视价格资料积累,提高投标报价水平

对施工企业来讲,工程造价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对投标报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保证资料的真实性,资料的搜集就不能仅停留在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上,还必须立足于企业以往工程的投标价、合同价、企业内部经济考核指标、竣工决算等资料。为保证其合理性,就必须将竣工决算价与投标价、合同价、企业内部经济考核指标、预算价进行分析对比,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造价资料能真实反映企业的施工能力和管理水平,最终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内部定额和单价。

3.4增加成本控制力度

施工企业要结合财务年度、月度预算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成本控制力度。财务部门通过分析各种费用支出情况,提出各种费用的使用计划数,努力降低管理费用。用盘活资金来降低财务费用。加强班组定额划块管理,合理优化施工方案,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提高施工班组的工作效率。并且使企业的人、财、物和信息等有限资源在不同的子市场上进行有效的配置,特别是尽可能的把企业的主要资源投到最有利的子市场上,从而以最低的经营成本取得最大的经营效益。

3.5解放思想,不断改革创新,开拓市场

改革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纵观世界各国的改革,都是从发展生产力出发,以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分阶段实施的。对电力施工企业来说,就是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按照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来配置生产要素,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电力施工企业更快的发展。

电力施工企业可以提供电厂检修和技术改造服务,并利用资源优势向相关产业发展,为用户提供运输、吊装、机械修理、工业设备安装、土建等服务。从技术相关性分析,制造、检修、吊装等与核心业务是密切相关的,企业已有的资源包括管理、技术、人才和设备都是适用的;从资源的利用看,由于安装业务对资源需求有峰有谷,相关产业发展对资源需求的峰谷合理地缓冲与分配,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相对而言,施工行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队伍庞大,负担很重,效益难以提高。国有大型施工企业应向管理型企业发展,造就一批技术管理人才及施工班组带头人,其他一般人员可逐步减少。

4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电力施工企业应认清形势,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不断充实调整,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只有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创新,赋予企业管理新的活力,不断发展壮大,才能不断推动企业向前发展,创出企业的品牌,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电力工业的发展篇6

关键词:电力工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电力工业是能源生产和转换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无论电源和电网。在建设和生产运营中都需要占用或消费包括土地、水、各种原材料等资源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各类能源。根据能源转换种类的不同,还会不同程度地产生污染物和废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电力资源结构和空间分布还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不仅影响电力工业自身的发展,而且给环境保护带来很大压力。资源限制及环境压力是制约电力工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电力工业是实现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 优化电力结构,合理利用资源

1.1 “以大代小”,向高参数、大容量发电机组发展

限期关停高耗低效、污染严重的小机组。建设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节水环保型燃煤电站项目,调整火电结构。促进超临界循环流化床发电技术、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等高效洁净的燃煤发电技术大规模商业化。据有关资料介绍,以600mw机组为例,亚临界机组煤耗为295g/kw·h,超临界机组煤耗为286g/kw·h,超超临界机组煤耗为275g/kw·h,如果机组容量进一步增大,煤耗还要降低。

1.2 发展高效清洁煤燃烧技术

近十多年来,高效率燃气轮机技术得到广泛应用,igcc、cfbc和pfbc等洁净煤发电技术已相继建成示范电厂并开始商业运营。分散型电、热、冷三联供装置和大幅度提高电力用户终端效率的各种新技术、新装置也相继出现,自动化程度、可靠性和经济性能好的输变电技术将成为发展的主流。目前,我国燃煤发电量占总机组的80%,发电量中的水电等可再生能源比重较低,今后要优先发展水电,鼓励发展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

2 加强综合利用,提高资源效率

2.1 提高电厂用水效率

电厂含煤废水、净水站自用水、生活污水、化学酸碱废水及循环水处理后再生废水等处理后要排入复用水池。主厂房内的二次用水采用闭式循环供水系统,只需补充少量盐水;主厂房外工业用水因水质未受污染,应全部回收至循环水系统。推广干除灰系统和干贮灰场,减少除灰用水。火电厂应有完整的水务管理制度。建立水量和水质平衡图,并建设完整的水回收系统。

中、小型电厂可将凝汽式机组和抽凝机组改为低真空运行循环水供热系统,将凝汽器作为一级加热器,利用排汽的凝结热加热循环水,用循环水代替热网水供暖,从而利用了循环水的排汽凝结热。

2.2 电厂粉煤灰利用

目前粉煤灰排放大多是湿排,据估算。我国排灰用水多达10亿t/a,粉煤灰排放量每年超过1.6亿t。历年累积堆放总量已超过10亿t。随着干式输灰及灰渣分选技术的发展,电厂灰渣综合利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2003年以来,粉煤灰综合利用率为60%,利用量约1.2亿t。

2.3 脱硫副产品利用

目前,电厂烟气脱硫普遍采用的是石灰石一石膏湿法脱硫技术,石膏作为脱硫副产品能否有效利用,是燃煤电厂脱硫的重要问题之一。从国外综合利用的实践看,脱硫石膏可用于水泥和土壤改良等领域。现在也有人提出用石膏制取硫酸的工艺,或将石膏加入回转炉内,再添加其他成分生产水泥熟料。

除了石灰石一石膏脱硫工艺外,要进一步研究在氯碱工业基地附近采用氯碱一硫酸钠法或在氨工业基地附近采用氨一硫酸氨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使脱硫副产品能回收利用,增加运行收益,减少资源浪费。例如采用氨法脱硫工艺,把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污染物生产硫酸氨产品,用于化肥生产,变废为宝。在选择海水脱硫工艺时,要考虑排出的浓盐水能否作为盐化工的进料,以减少盐田面积。

2.4 固体废弃物及城市垃圾等综合利用

将劣质燃料如煤矸石、石油焦、城市垃圾等用于发电是综合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方式。我国大中城市垃圾热值约3300~6200kj/kg,燃烧1t城市垃圾可发电300~400kw·h。现我国城市垃圾清运量每年约1.14亿t,如有30%用于发电,其发电量也很可观。对于垃圾焚烧发电。要控制烟气中二恶英的排放,废水、废气的污染和燃烧产物的二次污染等。

3 加强污染物的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

3.1 烟气脱硫

国家要求进一步推动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建设,要求全火电厂脱硫机组在2005年底要达到3000万kw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2300万t。要努力完善火电厂烟气脱硫技术标准体系和主流工艺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检修、后评估等技术标准、规范;主流烟气脱硫设备的本地化率要达到95%以上,烟气脱硫设备的可用率达到95%以上。要不断优化脱硫系统设计,如脱硫烟囱的设计、烟塔合一的设计等。

3.2 烟气脱硝

国家对烟气中氨氧化物排放已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要求大型发电机组建设要预留脱硝位置,规划在“十一五”期间完成脱硝技术的引进和示范工程建设。不同的脱硝技术其装置空间是大不相同的,要科学地、合理地预留位置,目前就应该对以后的脱硝技术进行定位。脱硝技术的选择要从安全因素、国产化的难易程度、国家以后的环保政策、工程的可行性和工程造价等多方面进行考虑。

3.3 烟气除尘

目前发电机组多采用电除尘器。为了达到除尘标准,采取了增加电场数和增加收尘面积的办法,但这些措施增加了投资费用和用地。要加快对电除尘器的设计改进,如采用低温esp、移动电极式esp或其他措施,以提高除尘效率,布袋除尘器(bf)有极高的除尘效率,适用于高比电阻的烟气,要扩大应用范围。

电力工业的发展篇7

一、DCS的应用与发展

火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变化,在二十世纪给人耳目一新的是DCS的应用,而当今则是DCS的应用范围和功能的迅速扩展。

20世纪末,DCS在国内燃煤机组上应用时,其监控功能覆盖范围还仅限DaS、mCS、FSSS和SCS四项。即使在2004年的Q/DG1-K401-2004《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DCS)技术规范书》中,DCS应用的主要功能子系统仍然还是以上四项,但实际上近几年DCS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展,除了一大批高参数、大容量、不同控制结构的燃煤火电机组(如浙江玉环电厂1000mw机组)的各个控制子系统全面应用外,脱硫系统、脱硝系统、空冷系统、大型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等新工艺上都成功应用。可以说只要工艺上能够实现的系统,DCS都能实现对其进行可靠控制。

由于一体化减少了信号间的连接接口以及因接口及线路异常带来的传递过程故障,减少了备品备件的品种和数量,降低了维护的工作量及费用,所以近几年一体化控制系统在不同容量的新建机组中逐渐得到应用,如浙江华能玉环电厂4×1000mw机组、台州电厂2×300mw机组和安徽凤台电厂4×600mw机组均全厂采用西屋ovation系统,国华浙能宁海电厂4×600mw机组全厂采用西门子公司的t-Xp系统,大唐乌沙山电厂4×600mw机组全厂采用i/a系统,浙江乐清电厂4×600mw机组全厂采用aBB公司的SYmpHonY系统等。

控制系统一体化的实现,是电力行业DCS应用功能快速发展的体现。排除人为因素外,控制系统一体化将为越来越多的电厂所采用。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近年来DCS系统在结构上发生变化。过去强调的是控制功能尽可能分散,由此带来的是使用过多的控制器和接口间连接。但过多的控制器和接口间连接,不一定能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相反到有可能导致故障停机的概率增加。何况单元机组各个控制系统间的信号联系千丝万缕,互相牵连,一对控制器故障就可能导致机组停机,即使没有直接导致停机,也会影响其它控制器因失去正确的信号而不能正常工作。因此随着控制器功能与容量的成倍增加、更多安全措施(包括采用安全性控制器)、冗余技术的采用(有的DCS的核心部件CpU,采用2×2冗余方式)以及速度与可靠性的提高,目前DCS正在转向适度集中,将相互联系密切的多个控制系统和非常复杂的控制功能集中在一对控制器中,以及上述所说的单元机组采用一体化控制系统,正成为DCS应用技术发展的新方向,这不但减少了故障环节,还因内部信息交换方便和信息传递途径的减少而提高了可靠性。

此外,随着近几年DCS应用技术的发展,如采用通用化的硬件平台,独立的应用软件体系,标准化的通讯协议,pLC控制器的融入,FCS功能的实现,一键启动技术的成功应用等,都为DCS增添了新的活力,功能进一步提高,应用范围更加宽广。

二、全厂辅控系统走向集中监控

一个火电厂有10多个辅助车间,国内过去通常都是由pLC和上位机构成各自的网络,在各车间控制室内单独控制,因此得配备大量的运行人员。为了提高设备控制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随着DCS技术和网络通讯功能的提高,目前各个辅助车间的控制已趋向适度集中,整合成一个辅控网(简称Bop即Balanceofplant的缩写)方向发展,即将相互独立的各个辅助系统,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全厂it系统上进行运行状况监控,实现控制少人值班或无人值班。

三、变频技术的普及应用与发展

变频器作为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功率变换部件,以提供高性能变压变频可控的交流电源的特点,前些年在火电厂小型电机(如给粉机、凝泵)等控制上的应用,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由于变频调速不但在调速范围和精度,动态响应速度,更重要的是节能效果在经济及社会效益上产生的显著效应,因此继一些中小型电机上普遍应用后,近年来交流变频调速技术,扩展到一些高压电机的控制上试用,如送、引风机和给水泵电机转速的控制等。

因为蕴藏着巨大的节能潜力,可以预见随着高压变频器可靠性的提高、一次性投资降低和对电网的谐波干扰减少,更多机组的风机、水泵上的大电机会走向变频调速控制,在一段时间内,变频技术将继续在火电厂节能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

四、局部系统应用现场总线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带来新型自动化仪表的涌现,现场总线系统(FCS)是其中一种,它和DCS紧密结合,是提高控制信号传输的准确性、实时性、快速性和机组运行的安全可靠性,解决现场设备的现代化管理,以及降低工程投资等的一项先进的和有效的组合。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现场总线已应用到各个行业,其中电力行业最典型的是德国尼德豪森电厂2×950mw机组的控制系统,采用的就是pRoFiBUS现场总线。

我国政府从“九五”起,开始投资支持现场总线的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果,HaRt仪表、FF仪表开始生产。但电厂控制由于其高可靠性的要求,目前缺乏大型示范工程,因此现场总线在电厂的应用仍处于探讨摸索阶段,近几年我国有十多个工程应用了现场总线,但都是在局部系统上。

五、热工控制优化技术的应用发展

随着过程生产领域对控制系统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控制方法越来越难以满足火电厂热力流程对系统稳定性和性能最优化方面的要求,汽温超标已经成为制约机组负荷变化响应能力和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障碍之一(燃烧优化主要是锅炉专业在进行,本文不作讨论)。由此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些现代控制系统逐步在火电厂过程控制领域中得到应用。如基于过程模型并在线动态求解优化问题的模型预测控制(简称mpC)法、让自动装置模拟人工操作的经验和规律来实现复杂被控对象自动控制的模糊控制法、利用熟练操作员手动成功操作的经验数据,在常规的串级piD调节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前馈控制作用等,在提高热工控制系统(尤其是汽温控制系统)品质过程中取得较好效果。

六、SiS系统的应用发展

SiS系统是实现电厂管理信息系统与各种分散控制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实时信息共享的桥梁,其功能包括厂级实时数据采集与监视,厂级性能计算与分析。在电网明确调度方式有非直调方式且应用软件成熟的前提下,可以设置负荷调度分配功能。设备故障诊断功能、寿命管理功能、系统优化功能以及其它功能(根据电厂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设置)。自从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规划总院在公元两千年提出这一概念和规划后,至今估计有200家多电厂建立了SiS系统,可谓发展相当迅速。

电力工业的发展篇8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xx局的。我演讲的题目是:《诚信,事业发展的永恒诺言》。

2008年冬天,灾难性的冰雪突袭着xx,这个山城一时间被黑暗与寒冷笼罩。在抗击冰雪的战斗中,有一个刚刚做父亲的电力人,得知xx的灾情后,立即从武汉医院忧心忡忡地赶回了xx,投入到抗灾的一线。二十多天不分昼夜的战斗,xx所有的线路终于恢复了供电。在蕉溪岭上,政法频道的一位女记者问他:此时此刻,你想对妻子和孩子说些什么?这个异常疲惫的父亲,方才记起了远在武汉的那对母子,心中充满了愧疚。

他没有说话,眼睛久久地望着远方,望着妻子和孩子所在的方向。良久,当他回过头,发现那位女记者哭了……

这个“不称职的”父亲,就是我们的同事,xx局副局长胥望。

为了万家灯火,为了群众的期盼,xx有千千万万的胥望,在这次战斗中默默地奉献着。而这种默默奉献,是电力人关于诚信的最好诠释!

诚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也是最可贵的坚守。诚信,是xx电力人不变的信仰。作为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电力行业员工,xx局每一个人都始终以诚信为基石做人做事,无论是一线的生产技术人员,还是后方的管理服务人员,都在爱岗敬业,坚守着对国家和人民的诺言。

既然作出了对国家和人民的诺言,电力人就必须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对工作负责,对安全生产负责。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电力企业的工作方针。安全,是企业保持稳定发展的基础,是电力企业和职工的生命线,而对安全生产威胁最大的就是违章作业。我们应首先从思想上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从中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积极进行整改,持之以恒,在思想意识中重视起来,从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做到“从我做起,决不违章”,把安全措施落实到安全工作之中,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预防中,不断提高事故预测和预控能力,确保安全目标的全面实现。

遵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我们相信事故并非不可避免。我们必须重视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的学习,那些安全知识都是多年来电力人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我们必须注意保障安全的组织措施,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票制度、工作监督制度、工作转移和终结制度,同时也要注意保障安全的技术措施,停电、验电、挂接地线、悬挂标示牌等等。只有遵章才能保障安全生产,这种理念应当身体力行,容不得半点马虎和丝毫大意.

我们的诚信,更表现在事业的追求上。作为一名电力企业的普通职工,应该这样追求这份事业呢?我想,对企业的忠诚,对岗位的热爱是追求事业的基础和工作激情的来源。因此,热爱电力事业,就要热爱自己所在的这个集体,珍惜自己工作岗位。在工作中顾全大局,处处维护企业的利益,不做任何有损企业利益的事,不讲任何有损企业团结的话。在工作中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对单位负责、对领导负责、对自己负责。按公司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行为,按公司的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按制度办事、按合同办事的良好习惯。

当下,各电力企业集团之间即将面临外国企业与国内其他行业的竞争,企业只有通过改革,以讲成本、讲诚信、讲优质的服务创品牌来不断提高竞争力,这才能争取到更大的市场份额,提升企业竞争力,就必须让客户最大程度地享受诚信、高效、优质、快速服务带来的愉悦,这是我们电力企业开拓市场的一种有力手段,也是我们企业生存之道。

俗话说“人以诚为本,诚以信为基,信以德为源”,诚信是做人的道理也是企业的“立业之道,兴业之本”。我们用自己辛勤的努力,正在一点一滴地塑造着讲诚信的企业品牌、树立优质服务的企业形象。

正因为我们心怀诚信,正因为我们兢兢业业,我们辛勤的付出换来的是累累硕果。近年来,xx电力局所获得的荣誉与日俱增。一份份赞誉、一面面锦旗是上级部门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与认可,同时也是全局干部职工与群众鱼水深清和谐的真诚体现。荣誉只能说明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深感任重而道远。

电力工业的发展篇9

关键词:电力企业改革;信息化电力;概念与发展;调整

中图分类号:F426.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12(2013)24-0000-01

在其他新能源开发应用之前,电力将使人类生活中最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与生产生活比密切相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离开的电,生产生活都将停止运行,电能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在我国现今社会中,从省、市州、县、乡都存在着各电力企业的电力生产、运输、供给的网点,这些网点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源源不断的提供电,保证其可以顺利进行。

一、电力信息化的概念

所谓电力信息化,简而言之就是将电子、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入于电力企业的运营与管理中,相互结合而实现智能化管理,减少人力与成本投入。这一过程具体极强的专业性,是将电力企业从传统运营模式向新型智能模式转变的过程,要实现这一过程,必须以网络通讯与计算机技术作为基础,投入技术资源进行电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运行。

二、电力信息化的发展

据资料显示,在我国最早的电力信息化甚至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界六、七十年代,受到技术限制,当时电力企业电力信息化程度较浅,运用范围仅局限于发电站和变电站中的控制与监测,在这两方面实现了自动化;到了八十年代,电力信息化范围逐渐扩大,在自动控制荷载量、自动调度、计算机设计等方面均实现了信息化控制;九十年代起,信息化发展的步伐逐渐加快,这都有赖于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提高发展,使得信息化发展范围进一步扩大,并开始在电力企业的管理中得到运用[1]。

三、抄核收工作做出的调整

(一)健全标准

随着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改革的广泛运用及推广,营业抄核收工作也应及时准确的对整个工程及相关标准进行完善,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保证正确管理。采取高度自动化系统对电费的抄核收工作进行实施,并有效的对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保证相关抄录人员对电表数值的准确抄录、提高电费收取的准确及安全性。加强营业抄录及核算工作的管理体制及考核标准,采取评估抄录电表质量的体制、客户检举投诉监理体制、内部电费收取核查体制、电费回收工作的质量考核体系以及考核失误应急体系等,对工作能力强表现好的员工给予奖励,进而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客户得到满意的服务。且应注重企业管理人员的观念提升,虽然各层管理人员往往不与客户直接接触,也不处于抄核收的基础工作中,但是,也应使其建立良好的客户观念,并对抄核收业务人员进行指导,对客户的疑问及时进行处理,使客户满意。

(二)提高抄核收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

为了使员工满足电力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应积极的提升业务人员的自身素养及能力,加大服务质量,为了进一步的促进企业的发展,更应大力对抄核收业务人员进行培养,定期组织员工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采取合适的方法将员工自主学习及工作热情进行激发。并请专业导师开展抄核收的专业培训课程,使员工能快速准确的掌握电力信息化的内容与核心,更好的为客户服务。在培训时,可结合一下内容进行辅导:一是加强电工知识的基础培训。如:直流电路及三相交流电等知识;二是加强供电知识的基础性培训。如:电动机的运行及变压器等;三是加强电工设备及器械使用的培训。如:电流表、万用电表等;四是加强对电能营业的内容培训。如:电费的资金收取、电表抄录、数据核算等。提高了培训力度,还要进行不定期的考核,进而准确有效的对业务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进行评价,最终使员工的业务能力及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使抄核收工作的质量得到保障。

(三)工作流程的优化措施

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与改革,信息化不断朝着各个领域进行发展,高度智能化的电力办公将成为增强电力营业抄核收整体效益的重要方式,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主要可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入手:一是将推广网络在电力企业中进行建设,结合电力企业自身的发展水平,选取合适的计算机硬件及相关软件设备,构建一套属于电力企业独有的数据整理收集及分析的计算机体系,进而满足客户的一些特殊业务要求,使抄核收工作的质量得到保障;二是构建完整的客户查询及人工服务体系,将客户资料管理体系与银行资金代收体系,采取短讯、电话及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及时的下发通知,对电费进行催缴,并能使客户对自身的用电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并创建动态的电费监理体制,在数据及电费出现变更、系统更新时能正确的做好监管工作,避免电费出现错误的收取[2]。

四、结束语

总之21世纪,人类社会真正进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的运用空前广泛,各行各业都结合信息化技术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向信息化进行转变,电力系统自然也不可避免要做出改革。据调查,我国供电水平跻身世界前沿,如今的众多电力企业均已意识到跟随时代步伐的重要性,均提出了信息化改革的转变目标,这于长远而言,是有利无害的,不仅能更加科学的提供电力服务,同时也对环境保护、减少资源浪费有利。

参考文献:

电力工业的发展篇10

0前言在燃气空调的种种优势被人(i]1x识之后,一种新的、更大优势即将显示出来,这就是冷热电联产技术(CCHp、C0mBineDC00LinGHeatinGp0weR)。将燃气轮机与直燃机组合,效率可以再提高40%。并且CCHp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节能,这是一场能源产业的革命:散布在千万座楼字中的小型燃气轮机,使国民经济、国家安全至关重要而又极为脆弱的纽带一一大电网,不再孤立和笨拙。大电网与分散的小型燃气轮机相结合,被全球能源、电力专家认为是役资省、能耗低、可靠性高的灵活能源系统,成为21世纪电力工业的发展方向。本文着重介绍空调机对电力工业的作用。直燃式空调机叉称直燃式涣化俚吸收式冷温水机,可同时或单独提供制冷、采暖、卫生热水,直接利用燃油或燃气提供能源,制冷剂是水,吸收剂是庚化钮,对人体无毒,对环境无害。发展直燃式空调机可同时解决空调、采暖和生活热水,与电空调、电热水器等比较,能源利用效率高,对电力系统降低高峰负荷,提高发、输、配电设备利用率,具有极好的作用。如果大量推广使用直燃式空调机,对降低国民经济基础建设投资,提高全社会能源效率,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电力工业与空调我国自1970年至1996年电力短缺,限制空调、电热水器等高耗电负荷。从1997年电力供求缓和后,逐步取消限制,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正处于空调高速发展期。空调使用时间短,使用时负荷率低,使得电力系统负荷特性劣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多数电网最高负荷由各季转向夏季,我国南方空调负荷多的各省,都是水电比重大的省,夏季水电站要满发,靠少数火电调峰,由于国产火电机组调峰能力差,造成系统调峰困难,甚至迫使水电站弃水调峰。1.2最大负荷增长率高于用电量的增长速度,结果是峰谷差增大,平均负荷率降低,1997年全国发电量增长5.08%,装机容量增长7.48%,装机容量增长率超过发电量增长率2.4个百分点,电力供求缓和;1998年相应增长率为2.07%和9.07%,增长率相差7个百分点,电力供求进一步缓和。最近几年,最大负荷超过发电量增长比较突出,1996年高1.65个百分点,1997、1998年最大负荷增长率都比发电量高一倍。1997年峰谷差比1996年增加1100多万千瓦,增长率达33.4%。1.31995年到1998年全国高峰负荷平均增长740万千瓦,相对售电量增长量小,造成电网负荷率降低,火力发电设备利用小时逐年下降。几个主要电网负荷率普遍下降,1995年至1998年华中电网下降9.3个百分点,四川电网下降8.2个百分点;全国火力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由1995年5454h下降到1996年的5418h,下降36h,1997年又下降304h,1998年进一步下降303h,到1998年火力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仅4811h。1.4空调负荷对负荷特性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极端气候(持续高温、潮湿闷热、持续低温、持续干旱、持续洪涝)对负荷及负荷特性影响越来越显著。如1999年7月京津唐连续高温,空调负荷增加达300万Kw,其中,北京空调负荷比1998年增加100多万Kw(7月28日达601万Kw比1998年492万Kw高出109万Kw),天津空调负荷比1998年增加60多万Kw。1999年10月19日中国电力报刊登国家电力公司陆延昌副总经理在全国电力营销会议上的讲话中说:“1998有2000多万千瓦装机仅在高峰时段运行数百小时,发电资源浪费很大。”显然这与电力空调负荷有密切关系。目前电力部门对这些总是缺乏深入研究,总认为现在电力供大于求,要鼓励发展电力空调,其实现在的电力过剩是一种低水平的暂时的电力过剩。按照规划2010年我国装机容量要达到5亿Kw,2020年要达到7-8亿Kw,现在才2.77亿Kw,差距还很大。1998年我国人均装机容量仅0.22Kw,人均用电量仅773Kwh,而1996年美国已分别达到3.10kw和l2309kwh。我国这两项标仅为美国的1/14和1/16。我国近年电力供大于求,仅仅是由于国有企业减产、停产造成的,随着国企扭亏脱困,经济形势好转,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长,电力供求将必然再次吃紧,故对电力空调负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