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养殖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44:59

渔业养殖问题篇1

【关键词】水库管理;生态渔业;特色渔业

1.生态渔业的发展

生态渔业,就是利用水库优越的产地环境、优质的水、生产优质的水产品。要求按绿色水产品或有机水产品的标准进行生产。以水库优美的、无污染的库周环境及优良的水质,主打健康的优质的水库鱼类品牌来提升水库渔业的效益。如山东省潍坊市峡山水库是该省最大内陆水库,是一座饮用水源的水库,2010年水库所生产的鱼类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后,该库鱼价近乎天价被抢一空,鱼肉质嫩滑,味道鲜美很少有泥腥味,鱼鳞鲜亮、发青,被人们所认可,水库渔业取得较好的效益。千岛湖是获得有机认证的鱼产品,鱼的美味、鱼的效益更是闻名全国。因此水库的自然环境条件最优越,如果加以自然环境的保护,控制污染源,定能产出优质的健康的绿色水产品和有机水产品,以鱼的质量、鱼的品牌来提高水库渔业的效益。也就是走生态渔业之路。必须要对影响水库水质的污染源进行控制,严格水资源的管理,严禁“三废”污染源进入水库。对已经富营养化的水体,要利用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改善,确保水库的水质符合绿色水产品或有机水产品的养殖标准。注重产地环境的保护,注重库区生态林的建设,利用良好的环境生产优质鱼类,以鱼的品牌来提高水库渔业的效益。要求按无公害水产品或绿色水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加强投入品的监管,严格按标准化进行操作,切实把好鱼种的进购质量安全关,严禁投施任何肥料或渔药。作好养殖全过程的记载,建立好生产操作规程,严把水库养殖的水质检测关,以及鱼的质量安全检测。提高养殖过程的技术操作,确保鱼的皮毛、鱼的体质、鱼的规格达到优质的无公害水产品标准或者绿色水产品的标准,积极挖掘水库优质鱼的不同水库的水产品地理标志,完善水产品的商品注册,提高水库优质鱼的知名度。这样才能达到安全、优质、高效的生态渔业之路。目前走生态渔业之路成功的例子很多,如清江鱼、丹江白鱼、千岛湖鳙鱼、峡山鱼等等。关键点:优质的水库环境,优良的水质,标准化的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的水产品质量。控制技术:①要达到无公害或绿色、有机水产品的产地环境要求,水质养殖标准的要求。②要制定好优质的水产品标准化生产操作技术规程。③要建立好质量追溯保证体系。④加强对水产品养殖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管。

2.技术渔业的发展

结合市场、结合水库渔业快速发展的成熟操作技术,在走生态渔业之路情况下,提高水库渔业的效益。一是利用现在成熟的水库养殖技术,在不投饵不施肥确保环境优良的情况下,生产无公害优质水产品,或绿色水产品、有机水产品的前提下,如何充分利用水库的资源,投足投放好鱼种,产出质优量多的成鱼;二是如何结合市场的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的成熟操作技术及时向市场提供质量保证的优质鱼类。关键点:如何建立适合该库的养殖结构和养殖模式,如何完成起捕的问题,如何利用水产养殖来调控好水库的水质,保护好水库水质环境的问题。控制技术:①养殖模式的确立,生产计划的制定,鱼种投放规格、投放比例以及投放量的确定。②成熟的捕捞技术能达到与市场相适应的与水库水体空间相对应的捕捞计划及其实现。③要达到以养殖来保护水库水体环境的目的。

3.特色渔业的发展

特色渔业,就是利用水库鱼类资源的生物多样性,天然鱼类丰富的特点,生产优质的凶猛性鱼类及其它杂食性鱼类。这些具有特色的能在水库自然产卵形成种群增殖的鱼类,过去我们为了追求放养的花白鲢鱼类,而对它们进行清除,现在这些鱼类的经济价值都比较高,也是水库渔业的一大特色,应该积极进行挖掘,进行种群增殖。主要是优势的种群建立或改良,有的水库以翘嘴鲌鱼为优势种群,有的水库以红尾(蒙古红鲌)为优势种群,有的水库鳜鱼丰富,有的水库黄颡鱼资源多,还有黄尾密鲴等鲴类杂食性鱼类,有的水库有资源,没有形成种群,另常见的鲤、鲫品种水库较多,可以进行优质鲤、鲫鱼的投放进行品种的改良,有的还可以引进银鱼、沼池公鱼等等,这些特色鱼类,也是水库渔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资源。关键点及控制技术:一是形成特色优势鱼类资源,建立自然增殖的种群;二是严格控制取水规格及产卵期间的自然保护措施;三是提高特色鱼类的起捕技术;四是加工成特色风味的鱼产品。

4.休闲渔业的发展

休闲渔业,就是利用水库水利风景区的优越条件,开展涉渔休闲旅游项目,做好休闲渔业、旅游渔业的文章,这是与水库自然环境相和谐的、环保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项目。这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结合水库的自然景观进行休闲观光,品尝渔家乐,进行水上趣味旅游,观赏水库涉渔的活动,如大网捕鱼,有的还有珍稀观赏鱼的观光鉴赏等等,主要以观光旅游为主线。这就要求有观赏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不仅有涉渔项目还要结合水库本身所独特的优美的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的开发与保护。二是以垂钓为主的游钩业的发展,要在水库地理位置上,垂钓的开发形式上,水库投放垂钓鱼的品种上,以及配套的休闲、餐饮等项目上进行开发。休闲渔业可以通过发展垂钓业来带动观光休闲业,也可以以水库风景区的优越条件以观光旅游来促进垂钓业的发展。总之休闲渔业、旅游渔业要有水利风景区的优势,要结合人文景观,结合涉渔的休闲、旅游的开发,还可以结合其它的主题旅游进行深度挖掘,从而利用水库的水面资源、周边生态环境的资源,实现人与自然、人与水、鱼与自然、鱼与水的和谐发展。关键点:一是秀丽的水库自然风光的保护与开发。二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建设与开发。三是涉渔旅游项目的开发。如垂钓业的开发等。四是基础条件的逐步完善,要有发展规划,要有资金的投入。过去为了发展水库渔业,很多地方都是想尽办法去除凶猛性鱼类,如翘嘴鲌、鳜鱼、鲶鱼等,也不注重杂食性鱼类如鲤鱼、鲫鱼、鲂鱼、鲴类及银鱼、沼池公鱼等鱼类种群的增殖。这些天然鱼类过去在没有投施肥料开展半精养、精养之前人放天养时期,大型水库天然鱼产量要占水库总产量的30%-40%,中型水库天然鱼产量也占总产量的10%-20%,这些能在水库中自然增殖的天然鱼类现在就是水库所具有的特色渔业,开发潜力很大。四是结合旅游资源的开发,走休闲渔业、旅游渔业之路。美国的游钓业发达,目前我国不少水库垂钓业发展也很快。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水库山水资源的优势开发水利风景区的建设,进行旅游开发也是一个发展方向。因此,以涉渔为内容进行旅游、休闲开发这将是水库渔业快速发展的方向。

5.结论

今后水库渔业的发展要从过去单纯追求养殖渔业效益量大化,不注重水库水体环境保护的渔业发展方式转变过来,形成以水库水质的环境保护为目的,以优质的水库渔业环境为出发点来进行生态渔业、技术渔业、特色渔业、休闲渔业全面发展。实现水库渔业健康、绿色、环保、持续发展,这是水库渔业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根本之路。

渔业养殖问题篇2

一、渔业生产情况

(一)加强湖区管理,绷紧依法生产之弦

1、领导重视,制度落实。一是及时调整并充实了镇政府湖区管理开发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明确了各部门的责任。二是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由分管领导主持的渔业生产工作会议或座谈会,研究全镇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整改措施。今年以来,镇政府针对不同时期存在的问题,先后召开多次会议对湖内挖沙作业船和打击湖内违规捕鱼行为等问题进行研究部署;三是每逢大风来临,镇里主要领导都要按照分工,负责驻守到各渔业村、渔业养殖场等重点防范部位现场指导对养殖设施进行加固、落实渔船就近返岸避风。

2、加强渔业法规的宣传教育,切实提高群众依法兴渔意识。我们每年都组织渔业部门举行渔业街道专题培训,并结合伏季休渔,在全镇开展渔业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咨询活动。同时,我们还对渔业生产知识进行培训授技,大大提高了渔民的养殖积极性。

3、加大打击力度,规范渔业生产秩序。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水产养殖用药、养殖设施加固等巡查,严厉打击水产养殖违法行为,维护湖区渔业生态环境。针对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部分养殖户使用违禁农药造成渔业生态环境破坏的渔业违法行为和破坏渔业资源的“电、炸”鱼违法行为,重点加大查处力度。同时,加强与县渔政部门的沟通联系,共同打击非法湖内取沙行为,蹲点监管,采取疏导与处罚相结合的措施,使今年全镇非法采沙作业船舶比往年有大幅度减少。目前,全镇渔业生产秩序井然,渔业发展前景广阔。

(二)突出特色,推动渔业生产的全面进步。

我镇渔业生产的工作思路是:保持四大家鱼的养殖,膨胀乌鳢、泥鳅的养殖,引进新品种的养殖,实现名、优、特产品的养殖。

在渔业生产方面,我们通过实施利益驱动、政策启动、产业带动、市场调动、服务推动等策略,使全镇的名、优、特水产品养殖实现了大突破。目前,全镇已形成了南北长20华里、东西宽10华里的乌鳢养殖带,养殖面积近2万亩;湖蟹养殖面积达到3000余亩;600亩的泥鳅养殖基地,今年又注入了新活力,鱼苗的繁育开发将是泥鳅发展的重点。渔业的发展,已成为支撑全镇农村经济的“半边天”,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二、渔业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1是执法环境不理想,渔民的安全意识差、法制意识亟待加强。渔民对安全宣传、教育置若罔闻,采取各种形式绕过安全检查、私自捕捞,置安全隐患于不顾,甚至酿成事故。二是法制意识不强。个别渔民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违规使用网具,在捕捞作业过程中实行“一网打尽”,严重的破坏了湖区渔业资源,遏制了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

2是宣传不到位。近年来,虽然我们加大了重点渔区渔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但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还不了解《渔业法》,不了解渔政部门的职能,不了解保护渔业资源的意义。对渔业资源的违法行为,采取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没有形成群管专治的良好氛围。

三、维护渔业生产的建议

1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公众参与、舆论监督在渔业执法中的作用。只有加大宣传渔业法律法规的力度让广大渔民充分了解《渔业法》,充分了解渔政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了解保护渔业资源的重要意义。对一些严重危害渔业资源的违法行为,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高压态势,让违法分子无机可趁,无利可图。

2是切实加大渔业行政执法力度。要把渔业部门的职责准确定位在对渔业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上,在经济社会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要针对突出的渔业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展渔业执法重点专项检查。这些重点包括:严厉打击违法捕捞(特别是电力捕鱼)、严格执行湖区禁捕期制度。专项检查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抓住不放,要责令和督促其整改,直到解决问题。

渔业养殖问题篇3

[关键词]池塘标准化水产养殖现代渔业

[中图分类号]F32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3)11-0165-02

一、池塘在养殖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1.养殖水平落后,技术水平较低

大部分池塘在进行水产养殖时,沿用旧的养殖体系,养殖的种类繁杂没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养殖的水产品容量较少,致使水产品的产量过低,安全质量也较低。同时由于过度的挖建池塘,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池塘的整体利用率也降低。养殖时的技术要求不达标,养殖产品的存活率也受到了影响,陈旧的养殖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渔业的要求了。

2.污染问题严重,增加了病菌的滋生

由于池塘底部污泥的清理不及时,造成多次的堆积累加,时间一长,池塘的水质就会受到污染,导致病原菌的生长,间接影响了养殖产量的提高。同时池塘周围垃圾的随意丢弃,又没有专门的人进行按时清理,长此以往,池塘整体受到污染,养殖环境受到破坏,不利于渔业建设的长期发展。

3.池塘管理措施不当

在池塘管理上,缺乏相关的法律条例规定,而池塘主人对于管理又缺乏科学认识,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措施,造成池塘长期的管理处于低效甚至停滞的状态,对于水产养殖的发展形成了阻碍。

4.池塘标准化资金不足

由于池塘多为私人进行承包,所能使用的流动资金较少,无法满足池塘标准化改造的要求,严重拖缓了池塘的标准化进度,不利于现代渔业的长久发展建设。

二、如何加快推进池塘的标准化改造

1.定制科学有效的养殖体系,合理利用资源

进行单产养殖,提高池塘养殖的容量,也同时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建立完善的渔业承包管理体制,控制好鱼塘的养殖规模,增强水产养殖的组织化以提高水产养殖的产业化水平。

2.积极改善池塘的污染状况

对池塘底部的污泥进行及时的抽水清除,减少池底的污染物,降低病原菌生长的可能性。同时减少水产养殖时药物的投放,保证水产品的绿色无公害。对池塘及其周围丢弃的垃圾进行及时的清理,避免垃圾长期的堆积,影响池塘的整体环境。同时定时更换池塘的水,保证池塘的水质,实现水产的健康养殖。生态环境的重要也同样决定着水产健康养殖业的发展程度,保持生态的稳定平衡,也是现代渔业的重要要求之一。

3.加强对池塘水产养殖的管理

相关部门积极完善池塘养殖的管理条例,保证水产养殖的安全有效执行,池塘的主人也要加强对池塘的管理,运用科学的管理措施,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率。加快池塘渔业商品化的推进,为水产品提供一个更广阔的销路。了解池塘渔民的真实意愿,通过规划和实施对于水产养殖的经营权的流转可以有一个合理有效的分配。

4.实现渔业在发展方式上的转型

扩大池塘单户承包的面积,推动池塘水产养殖向着集约化和规模化的方向转变,改变并调整旧的养殖品种,建立健康、标准、科学的养殖模式,推动渔业养殖向节电、节水、节地的健康持久方向发展。依托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积极发挥现代渔业技术在池塘养殖业中的作用。吸取各地池塘标准化改造的经验教训,大胆积极的进行创新,再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改造补贴以及验收的标准,加快传统渔业在生产养殖模式上的转型。

5.加强对池塘改造的全面部署

认真分析池塘在改造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积极采用新技术的研发,改善养殖生产的条件。延长池塘承包的时间,多吸纳扩张改造的资金,地方政府对于池塘养殖户进行足够的财政拨款借贷,让池塘的改造之路可以更加通畅。通过对池塘渔业的扶持,提高从事池塘渔业养殖人的积极性,加快现代渔业的建设,推动养殖效益的不断提高。对于池塘养殖的机械,饲料,也要积极进行补贴,不仅要保证补贴资金及时到位,还要保证用于养殖的池塘最大程度的得到利用。同时对各地的渔业主管部门也要进行积极考核,对池塘养殖进行持续不定期的考核,将池塘标准化作为一项行政任务纳入地方现代渔业建设的考核之中去,推动池塘标准化的深入展开。

6.政府加强宣传鼓励

政府加大对池塘标准化的宣传,让人们更大程度的认识到池塘养殖标准化的好处,同时可以派遣专业人员对池塘的标准化进行科学指导示范,积极引导人们想水产健康养殖的现代渔业发展。

三、池塘标准化所带来的好处

1.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池塘标准化以后,形成了新的水产养殖体系,不仅大大提高了养殖的生产效率,对于养殖产品的质量,也有了大大提高,因此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收益。

2.推动优势产业链的建立

池塘标准化以后,健康的水产养殖体系得以建立,现代渔业的建设也得到发展,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对水产养殖形成商品的集聚,增强了产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推动了渔业企业的长期发展。

3.加快了传统渔业的转型

随着池塘的标准化,传统的渔业生产养殖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要求,也不再适应市场的需求,只有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及时有效的转变,才能跟上不断发展的水产养殖。

4.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完善

经过对池塘的基本改造,不仅壮大了农村的经济实力,而且也推动了农村渔业生产设施以及生产条件的改善,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四、小结

随着现代渔业的发展,池塘的水产养殖在整个渔业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对池塘养殖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池塘标准化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发现池塘水产养殖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所带来的好处进行了一个大致合理的概述,让我们对池塘标准化带来的水产健康养殖以及现代渔业建设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落实全国渔业工作会议精神谋划部署2010年渔业工作[J].中国水产,2010,03:8-20.

渔业养殖问题篇4

关键词:淡水渔业生产;集约化;水库水域

 

 我国是水资源大国,丰富的水资源为渔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条件。但是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一些集约化淡水渔业的发展。水库水域水体环境污染也随之加大,渔业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域污染增多、病害严重、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渔业生物多样性减少及水产品质量下降,影响着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如何解决集约化淡水渔业生产对水库水域的影响已经成为淡水渔业值得思考的问题。

1制约集约化淡水渔业生产对水库水域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淡水渔业的养殖范围也在断的扩大,我国水域虽然辽阔,但渔业资源也不能完全考海洋补给,为了节省养殖区域,我国开始使用了集中箱养殖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相应的问题,也取得了一定的效益。然而,这种集中箱养殖方法在养殖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出现后,不仅使水体被污染,同时也会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用水,甚至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争端,对集约化淡水渔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集约化淡水渔业生产对水库水的影响如下。

1.1鱼类饵料的影响  随着水产养殖业得快速发展,我国水产养殖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并向着集约化方向转变。这种集约化方式所利用的是集中箱养殖方法,这种养殖的密度相对较高,方便管理,同时也能够提高水产养殖效益。但是这种水产养殖方式主要靠人工喂食饵料,因是集中箱式管理,所投放的喂饵量比较大,在长期养殖中会有大量的饵料残余和粪便。虽然经常进行清理,但是还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水质,加剧水库水域污染压力,同时也会影响水库周围居民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及农业灌溉等。

1.2富营养化的影响  由于是集中箱式养殖方法,在养殖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富营养化现象。在养殖的过程中,会根据实际的需要,不断往箱中房鱼苗或是将成鱼取出,频繁的水体交换会给水域带来一些污染物,不同类别的污染物严重超标,会给水库带来一定的压力,特别是小型水库。由于水库自身洁净能力是有限的,在污染物超标的状况下,废物会排放出大量的气体,使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所谓的富营养化就是氮磷等营养物质和有机物在水体频繁交换的情况下,在水域中会产生大量的藻类,溶解氧会耗竭,加剧水质恶化。出现富营养化现象,不仅会影响书体的透明度,还会是大量的浮游生物被氧化,致使大量的鱼类死亡。富营养化过程中还会分解出大量的有害物质及生物霉素。同时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含量会增多,人畜使用这种水后,轻者中毒,重者致病甚至死亡。因此,出现富营养化现象会使水库水的水质迅速恶化,加剧水库水域压力,也会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众多的不便。富营养化问题已经成为集约化淡水渔业生产对水库水域影响最大的限制性条件。

1.3病虫害影响  就目前来看,我国淡水渔业生产中,养殖人员比较重视养殖的经济效益,很少注重其淡水渔业对水库水域的影响。由于一些养殖人员在饲养过程中出现一些疏忽,投喂饵料后产生的饵料及粪便不进行及时的处理,以及在用药的过程中,没有及时处理残余的药物等,这些都会给水体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出现病原菌滋生的现象,引起相应的水下生物疾病,导致与病虫害频发,甚至会给养殖户带来重大的损失。同时也会加剧水体污染程度,也会影响水体的生态平衡。

2减少集约化淡水渔业生产对水库水域影响策略

渔业养殖问题篇5

关键词水库渔业;生态养殖;安徽宁国

中图分类号S9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8-0255-01

宁国市地处皖南山区东北侧,西南属黄山余脉,东南为天目山系,地势向北倾斜。属北亚热带季风亚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暖早,春末夏初降水集中有洪涝,年均气温15.4℃,年平均降水日数156d,年降水量1426.9mm;全年无霜期226d,年平均日照时数2047h[1-2]。全市有东津河、中津河、西津河3条主要河流,流域面积2369.4km2,全市水域面积9517hm2,可养鱼水面4867hm2,其中各类水库78座,总面积3627hm2,发展水库渔业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近年来,对山区小水库渔业养殖进行实践和研究探讨,并积极引导养殖户开展生态特色养殖,在工作中总结了一些有助于提高渔业养殖方式和效益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1宁国市水库渔业现状

全市有水库78座,面积3627hm2,占可养水面的78%,其中有小(1)型水库5座、小(2)型水库73座。港口湾水库是皖南新建的大(2)型水库,最高蓄水位135m,水面面积3267hm2。且全部水库水质良好,没有污染。2012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7015t,水库养殖产量仅为1094t,占全市水产总量的15%,水库网箱产量300t,占总产量的4.2%。水库渔业发展缓慢。

2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科学调查与规划

除港口湾水库外,其余水库都没有进行过系统完整的生物资源调查、水质分析。对水库的水生生物资源家底、水环境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知之甚少,渔业生产缺乏科学指导[3-4]。目前在渔业生产中,鱼种投放数量与规格、品种搭配、捕捞规格与数量等基本上属于经验型操作,缺乏科学依据,影响了水库生产潜力的发挥。

2.2养殖品种和渔业经济结构单一

目前,水库养殖基本上均为鲢鳙鱼,渔业经济来源基本全部来自鲢鳙商品鱼销售。水库匙吻鲟、鳜鱼、翘嘴红鲌、大口鲶、鲈鱼、斑点叉尾鮰人工养殖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休闲渔业形式单一,目前对水库渔业经济的贡献率相对较低。

2.3鱼种放养规格偏小,自给率低

受资金、观念等因素的制约,放养鱼种的规格偏小。夏花鱼种占绝对数量,大规格鱼种投放量明显不足,致使鲢鳙鱼种成活率降低,生长周期拉长,起捕规格偏低,进而影响总产量。所投放的苗种大多从外地采购,加大了成本投入[5-6]。

3宁国市水库渔业发展前景

3.1水库渔业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宁国市有水库78座,水质良好,饵料丰富,绝大多数适宜发展水产养殖。在网箱养殖方面,可调整养殖品种,稳定滤食性网箱,加快发展投食性网箱,进一步提高水产品产量。

3.2市场空间广阔

宁国市紧邻苏、浙、沪等地区,消费市场十分广阔。尤其是宁国市水库具备生产有机、绿色水产品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人们对有机、绿色水产品需求的增长,宁国市水产品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高。

3.3具有良好的水库渔业发展氛围

宁国市委、市政府把渔业作为全市的优势产业,出台一系列扶持奖励优惠政策,鼓励发展水产养殖。

4水库渔业的发展措施

4.1创新养殖模式,发展小型水库网箱生态高效养殖

山区小水库习惯于传统施肥投饵养鱼模式,且限于山塘水库年底才能干塘清库,实际可供选择的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不多,完全摒弃施肥养鱼模式有较大难度,特别需要新型适用养殖模式进行转型替代。经试验,在水量充沛的小型水库内设置一定比例的网箱,网箱内养殖各种名特优新水产养殖品种,网箱外养殖花白鲢鱼调节水质,并混养一定数量的斑鳜、翘嘴红鮊等控制野杂鱼过度繁殖;网箱内投饵精养,网箱外任其自然生长,形成山区小型水库网箱生态高效养殖新模式,达到调整养殖结构、提高养殖效益、减少养殖污染、保护水域环境双赢的目的。至2012年底,已发展水库网箱生态高效养殖,养殖品种有黄鳝、斑鳜、光倒刺鲃、光唇鱼、翘嘴红鮊、草鱼等,年养殖优质鱼产量达300t,年产值达1200多万元,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水库采用网箱生态高效养殖模式后,鱼种放养方便,品种结构调整简易,捕捞方便,上市灵活,后续发展空间很大,有效拓宽了生态渔业发展途径。

4.2发展休闲渔业

水库山清水秀,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可以发展垂钓、旅游观光、水族观赏等休闲渔业,使旅游与渔业有机结合,达到水库渔业快速发展的目的。

4.3推广鳜鱼生态混养

小鲫鱼等低值野杂鱼多是山塘小水库养殖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鳜鱼生态混养,将低值野杂鱼转化成高档的鳜鱼商品鱼,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鳜鱼生态混养模式如下:当年清库的山塘小水库可混养翘嘴鳜,多年清库的山塘水库可混养斑鳜,鳜鱼苗种放养后不需另行增加投入,只要成活率高,效益是比较可观的,一般可增收1950元/hm2以上。

4.4推行标准化养殖生产

全面推行无公害养殖用水水质标准、渔用药物使用标准、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标准,实现水产品无公害养殖生产,建立水产养殖“三项记录”制度,基本形成生产有记录,产品流向可追踪。

4.5开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生产

宁国市境内水库水质清新无污染,所产水产品质量上乘,要积极申请无公害水产产地、产品质量认证,为产品注册商标,扩大影响力、知名度,拓展销售渠道和范围。

5参考文献

[1]詹兴发,周乔.湖北省发展休闲渔业的建议和对策[J].渔业致富指南,2009(13):13-15.

[2]李勤慎,陈静.甘肃渔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渔业经济,2009(2):106-109.

[3]辛毅,李宁.农产品价格竞争力的“金字塔”模型分析——以淡水养殖渔业为例[J].中国物价,2006(12):16-20,26.

[4]王跃智,赵萌,梁拥军,等.北京观赏渔业发展现状、需求及建议[J].中国渔业经济,2008(4):38-42.

渔业养殖问题篇6

一、生产总体情况

今年上半年沿黄灌区水源供应充足,绝大部分养殖场渔业用水补水情况良好,没有因水量问题影响鱼苗种放养。各养殖场区水量充足,水质清新,特别是乌梁素海由于去年引黄入海,今年开冰后水质明显好转,为恢复经济鱼类资源,发展水产、水禽养殖,提高水生经济植物产量和促进生态渔业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受鱼价持续高居因素影响,今年春季形成了商品鱼、鱼种市场购销两旺的好势头,极大地调动了渔民养殖积极性。根据统计资料表明:上半年鲜鱼生产吨,水花鱼苗投放总量万尾,鱼种投放总量吨。共落实养殖面积公顷,池塘育种公顷,中小水面半精养公顷。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公顷,河蟹养殖面积公顷,共投放扣蟹公斤,约万只。

渔业生产经营走势:受水产品市场购销旺盛影响,养殖面积扩张,鱼种销售顺畅,无压塘现象,苗种数量急增,成鱼市场需求量大,但由于去年商品鱼压塘量少,绝大部分需从外调,名优品种量多,但价格贵,水产品市场供应总体丰富。在养殖品种方面,名特优种类如团头鲂、大口鲶、乌鳢、斑点叉尾鮰、黄河鲶、银鲫、高背鲫、河蟹等养殖比例增大,特别是沿乌梁素海周边,河蟹、乌鳢养殖发展迅猛。同时,各地在生产经营上改变以往春放秋捕集中上市的模式,尽可能地做到轮捕轮放、均衡上市,有条件的地方利用温棚等设施反季节上市,以取得良好的生产效益。

二、责任目标落实情况

××年自治区渔业局下达渔业生产分解任务为:水产品总产量达到吨,其中名优产品产量吨,养殖产量要求达到吨,鱼种生产总产量吨,池塘名优水产品养殖推广面积亩,河蟹养殖技术推广面积亩,实现渔业总产值万元。为全面落实和完成任务分解目标,水产站根据各旗县区实际情况的汇报进一步下达落实了生产分解目标任务,并要求各旗县水产部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了解情况,解决好渔业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认真抓好各项生产任务的落实,市水产站领导带领业务人员巡回各养殖场点进行监督检查各项生产任务落实情况。据上半年统计数字表明,各地渔业生产运行良好,各项生产指标有望超额完成。另外,由于渔民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养殖证发放工作在有条不紊运行中,办理养殖证非常踊跃,到现在为止,持有养殖许可证的养殖户已达。

三、渔业结构调整情况

围绕自治区渔业局对抓好黄河渔业产业带建设的总体布署,本着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的原则,围绕市场需求,按照“品种调新、质量调优、产品调特、效益调新”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渔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主要体现在:一是在养殖方面调整传统养殖结构和模式,突出名牌、高效产品份额,形成多品种混养,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达到降本增效,来追求产品的最大效益为目的。二是根据今年市场行情,条件好的鱼种池都可以安排鱼苗发塘,分池后继续养鱼种,由原来的单季养殖逐步转变为两茬养殖,并向渔农、渔牧、渔禽结合及休闲方向发展来提高综合效益。三是在天然水域开发方面,我们加大了自然水域养殖放流和品种结构调整力度,使养殖措施更趋合理,品种向多样化、名优方向发展,特别是河蟹和乌鳢养殖已呈现蓬勃发展趋势。随着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发自然水域的积极性非常高涨,而且中小水面有相对易管理、捕捞、周期短、见效快特点。四是在养殖品种调整方面,重点引进和推广深受市场欢迎,且适应本地生长、价位高的团头鲂、斑点叉尾鮰、加州鲈、乌鳢、大口鲶、高背鲫、银鲫等名优品种,以丰富市场,形成本地区特色养殖。其中在沿乌梁素海周围,发展到单养乌鳢亩,充分利用了乌梁素海廉价鲜活小鲫鱼这一优势,形成了规模养殖乌鳢等肉食性鱼类,且有外省市畅销的喜人局面。五是积极开展生态养殖和休闲渔业,充分利用无污染条件好的水域资源,来提高自然水域的综合利用,例如××旗德岭山水库,××市×××海子和××县农垦湖泊开展生态养殖与休闲渔业相结合,通过设立旅游景点和服务设施,开设特色餐饮业、游泳及水上运动等服务方式。特别是乌梁素海去年春季引黄入海的举措,今年水质明显改善,不但提升了生态养殖环境,而且为促进休闲渔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条件,旅游人次明显增多。六是渔民协作组织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和壮大,组织在联合广大养鱼户形成合力参与市场竞争、规范养殖和共抵市场风险,提高渔业经营水平和产品规范标准化、无公害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取得渔民认可。今年春季全市苗种调运工作就是由临河白脑包乡渔业协会和杭后南小召乡渔业协会共同承办的,由于工作扎实细致、服务周到,保证了质量的完成,深得广大渔民对渔业协会这一组织的拥戴。目前全市已有个渔业协作组织,覆盖全市养殖户,还有个正在组建中,这一组织已在全市渔业结构调整、市场开拓、渔民增收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四、强化水产品质量管理方面

一是认真做好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执行标准等内容的宣传,提高渔民对水产品安全的认识,自觉参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杜绝使用违禁投入品,加强对渔民有关质量安全操作技术培训和监督。二是抓好产地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各类污染,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和标准。三是抓好无公害水产品安全体系建设,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四是抓好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尤其注重饲料、渔药和添加剂的监督,清理整顿渔药市场,抓好渔资打假工作,确保投入品安全,杜绝有毒有害投入品使用。五是实行水产品苗种检疫制度,做好鱼类病害防治。六是积极申报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和无公害水产品产品认证工作,目前已有个基地得到无公害产地认定、个产品认证。今年,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正在积极申报中,年内将有一批基地得到认定和产品得到认证。

五、渔业科技工作进展情况

⒈亩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推广项目进展情况

××年水产站承担了农牧业局重点推广的“亩河蟹生态养殖”技术示范项目,在春季,推广项目的科技下乡人员和养殖户密切配合,认真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和“技术要点”精心准备,对白彦花亩的基地与树林子乡亩的实施基地做了认真考检,确定放养密度、投喂情况、估算成活率。并对投放苗种质量做了严密把关。两个基地月日共投放长江蟹苗斤,放苗后对饲养人员的业务素质进行了集中培训,为该项目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根据检测,目前河蟹生长良好,成活率达到,正进行第二次脱壳。从现在的生产情况看到秋天能达到预期的示范效果。

⒉乌鳢养殖情况

经过几年摸索与实践,不断引进名优品种,为发挥本地优势资源、充分利用乌梁素海鲜活小鱼和人们对肉食性鱼类的浓厚兴趣,根据乌鳢对环境适应性强、水质要求低、生长速度快、耐低溶氧、适宜高密度养殖等优点,经过几年的饲养,乌梁素海周围地带已发展精养乌鳢面积亩,其中,大棚养殖多座,商品鱼养殖亩,现在规格已达克,预计亩产可达公斤左右。建成简易孵化池座,计平米,春季已经孵化乌鳢鱼苗万尾,现在个体已达克,预计苗种产量可达万公斤。现在乌鳢已成为当地一个产业,从亲鱼培育、鱼苗孵化、鱼种生产到成鱼养殖一条龙服务,商品鱼畅销省内外。

六、渔政管理工作

××年,各级渔政船检工作人员协同配合,加大了辖区内的大中型水域资源的增殖保护工作力度,严格控制捕捞强度,积极开展增殖放流,确保渔业资源得到有效增殖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对辖区内的大中水域有计划地发放捕捞许可证,并对使用的渔具加以限制,对违规作业偷捕、毒、炸违反禁渔期、禁渔区制度,破坏水域资源增殖保护措施的不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据统计,上半年共查处了违规操作和偷、毒、炸等违法违规案件余起,没收非法渔获物多公斤和一批违规网具,并对涉案人员进行了说服教育与惩罚,有力打击了违法捕捞行为,有效保护了本地区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的正常开展。另外通过各种形式和活动(如广播、电视讲座、上街宣传、发放宣传单、悬挂宣传标语、现场接待群众咨询等)在全盟范围内认真宣传贯彻新的《渔业法》和《内蒙古自治区实施〈渔业法〉办法》,增强了广大渔农的渔业法律意识。

渔船检验工作主要进行了全市所辖渔业船舶的普查、登记注册和开展常规检验工作。四到五月份市渔政船检人员会同各旗县市渔政执法人员对重点渔区、渔港进行了安全生产工作检查,重点清查了“四无”(无船舶检验证书、无船员培训证书、无船舶登记证书、无捕捞许可证书)和“四证不齐”船只,对有问题的地区及时进行清理整顿,消除事故隐患,维护了安全、有序的生产秩序。

上半年通过组织全市渔业执法人员学习渔业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培训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全市广大渔业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增强了广大执法人员依法兴渔的责任感,为全市渔业生产保驾护航。

七、存在的问题

二五年上半年,全市渔业生产形势总体运行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不及早加以解决就会影响和制约今后全市渔业生产的发展进程:一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资金匮乏,导致渔业结合调整步伐缓慢;二是虽然上半年鱼价涨幅较大,渔民养鱼积极性很高,但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有心无力,缺少专项贷款支持;三是渔业养殖机械化程度低,高产池塘发挥不了最大潜力,影响了“两高一优”渔业发展步伐;四是维修和改造基础设施的专项资金缺乏,导致基础设施陈旧和不堪重负,特别是鱼塘淤泥增厚,老化现象严重,致使鱼病发生程度增大,直接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五是渔政船检执法交通工具滞后、水生动物检疫、鱼病防治检测以及水产养殖安全质量监测方面的措施有待进一步强化;六是大中水域渔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渔业资源增殖保护缓慢,捕捞过量,养殖放流量少,品种单一,资源恢复慢,一些名优品种的引进和放流苗种供给体系、病害防治、新技术推广等保障体系落后,先进增养殖放流技术的推广进展缓慢,影响大中水域的可持续发展。

八、下半年工作安排。

⒈抓好池塘和中小水面渔业生产、销售等重要环节的管理,做好泛塘、旱、涝等渔业灾害的防范措施,确保全年养殖生产取得好的收成。

⒉抓好“亩河蟹生态养殖技术”项目的后期饲养管理,检测、验收工作。

渔业养殖问题篇7

论文摘要分析淮北地区渔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充分挖掘淮北地区渔业的发展潜力,给养殖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1发展现状

1.1发展态势良好

近几年,水产养殖规模迅速发展,精养程度逐步提高,名优比重逐步加大,渔业产值大幅度上升,渔业比较效益明显,产业素质有所提升。

1.2结构调整加快

一是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出现热潮,出现了一大批市场畅销、品种优良、特色鲜明的水产品种,由原来传统的“四大家鱼”发展到鳖、黄鳝、河蟹、鳜鱼、银鱼、黄颡鱼、泥鳅等十几种名优品种。二是养殖模式多种多样,基本上实现了由单一养殖模式向综合高效生态模式调整,目前的养殖主要有渔牧综合配套养殖、网箱养殖、稻田养殖、庭院养殖、链式养殖等模式,基本上实现单调的水产养殖业与其他产业嫁接。

1.3农民养殖积极性高

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一是资金投入大。一些养殖大户抓住塌陷区综合治理的机遇,争取项目贷款,申请小额信贷和自筹资金投资渔业项目。二是创业意识强。许多渔民看准了水产品市场稳定、增收快的行业特点,奋力创业,表现了强烈的创业精神。三是养殖方法新。变传统的、单一的成鱼养殖向两头延伸,拉长了产业链条,形成了繁育、养殖、销售一条龙生产的格局,创新养殖模式,水库网箱养殖、稻田养殖、河沟流水养殖等模式新、生态好、效益高。

1.4发展潜力巨大

淮北地区尽管水域面积较小,但水质清新,无污染,ph值适中,饵料生物丰富,较适宜渔业及其他水生物生产。

2存在问题

2.1水域滩涂规划质量不高,落实有偏差

该区水域结构零散,工作量大,渔业部门人手不足,经费短缺,规划相对草率。勉强规划后,由于是弱势产业,从上到下认识不够,实实在在的落实下去比较难。

2.2养殖品种老化,养殖方式没有根本转变

虽然进行了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出现了一批名优品种,但养殖品种还是以传统的鲤、鲫、草、鲢、鳙为主;且保持粗养状态,产量上不去,而这些鱼经济价值低,销售困难,难以产生经济效益。

2.3对优良品种养殖束手束脚,不成规模

很多养殖户对电视、报纸上渔业养殖典范仍持有怀疑态度,想干又怕失败,零星地养一点试着看,利益不太明显。

2.4病虫害体系建设不健全,服务滞后

病虫害防治机构、队伍不完整,测报手段、测报相关制度不完善,测报范围小,测报时间徒短,大大影响了测报准确性,影响了测报质量,误了有效防治时机。

3发展对策

3.1走特色发展之路

3.1.1抓特色品种。一要抓具有地方特色的土著品种,占领地方市场;二要抓人们普遍关注的优质品种,如河蟹、虾、鳜鱼、黄颡鱼、?鱼等,迎合消费者心理。

3.1.2抓特色规则。一要发展地方养殖特色,提高养殖积极性;二要发展连片精养带特色,形成网或链状养殖;三要发展渔业休闲观光特色,启动渔业游乐园。

3.1.3抓特色服务。一要通过办培训班、散发资料、解答问题等形式向渔民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二要为渔民提供市场需求、市场发展方向等信息。

3.2走品牌营造之路

当地政府要为自己的产品吆喝,营造平台,通过推介会、展销会、交流会等形式扩大知名度,为其正名、冠名。一个优质品种只有有了品牌,才有极大的影响力,才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才能在渔业发展的路子上越走越远,才能推出更多、更好的品牌水产品。

3.3走规模化养殖之路

各地首先要确立主导产品,抓重点,扩大养殖规模,使其形成气候。只有这样,才能把公司、基地、农户有机地串联起来,才能统一投资,统一开发,统一放养,才能对外产生影响力、对内便于管理,才能源源不断地向市场供货,才能壮大某种鱼类、某个品牌,提高其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3.4走健康养殖之路

国内外市场对水产品的质量安全越来越关注,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注重优质水产品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无公害水产品、绿色水产品、有机水产品的发展。这就要求各地渔业部门、生产单位、养殖户要按照《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生产,严把水域内外环境关;加强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做好水生生物病虫害防疫检疫工作;开展对养殖生产、水产苗种、兽药使用、质量监督等重要方面的执法监督管理,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渔业养殖问题篇8

业内有关专家乐观的估计,到2005年,中国渔业总产值有望突破2500亿元,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将由目前的32.4公斤提高到34公斤。根据中国政府公布的《2010年食物发展纲要》,到2010年中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还将增加10公斤,这就意味着未来10年内中国渔业还要更加快速稳定的发展。据预测,新世纪我国人口将进入高峰期,到2025年人口至少达到15亿,耕地面积却要下降到低谷。因此,"水中捞食"即水产业在新的世纪里,就具有了一种特殊的意义:不仅要改善人民食物构成,而且要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二业并举,东方不亮西方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海洋捕捞业得到长足发展,已经步入世界前列,但眼下渔业捕捞强度的快增长与海洋生物资源慢增长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鱼少船多,劳动力多,再加上我国渔船淘汰制度和国家补贴政策尚未出台,渔船以旧变新使得捕捞强度呈增长态势。而且,过度开发、过度捕捞使海洋生物资源自然规律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日益脆弱。以往常见的黄鱼汛、带鱼汛已成为历史。《国际海洋法公约》的实施,更是"雪上加霜",使捕捞作业区大为缩小。还有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实施,使我国近外海渔场受损,造成大批渔民、渔船面临转产转业的难题。形势的严峻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资源,于是"以养为主,养殖、捕捞并举"的观点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并开始贯彻实施。2000年,我国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由1985年的44%上升到2000年的60%,成为世界上惟一的一个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目前全国非国有渔业专业劳动力628.7万人,其中养殖专业劳动力372.2万人。养殖渔民的生产积极性较改革开放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养殖业的发展充分证明了养殖业在调整渔业结构、振兴渔业经济、确保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解决渔民生产生活、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重困扰,挑战中国水产界

近年来,国内水产品价格持续走低,高档水产品不再高价,进口水产品抢滩中国市场等等,都说明我国水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今年广东省湛江市海鲜市场经营惨淡,大量网箱养殖海鱼卖不出去,价格一跌再跌,平均跌幅已达到一半。正值牡蛎肉肥膏腴大量上市之际,地处浙南沿海的洞头渔民,却为数千亩牡蛎的出路而焦虑万分,苦于找不到买主,致使一年辛苦劳作,丰产却未丰收。三四年前,大黄鱼在我国沿海几乎绝迹,即使市场上偶有一见,价格之高也是令人瞠目结舌。而今据调查,浙江省宁波市网箱养殖黄鱼积压数量达千吨左右,市场上大黄鱼收购价迭破每市斤10元,也少人问津……

归纳起来,主要问题有下述3个方面:

1.水产品结构不合理。养殖品种结构基本雷同,使品种结构调整从旧的趋同走向新的趋同。不少省市的养殖户对目前的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感到茫然,你调我也调,大家都在调,到底应该怎样调,谁也不明了。前几年网箱养鱼形势较好,一些养殖珍珠、对虾的专业户看到网箱养鱼风险小,有钱赚,纷纷上马,于是从事网箱养鱼的人数成倍增长,致使年总产量迅速膨胀。但市场需求并没有同步增长,种群混杂、种质退化。我国虽然突破了"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彻底扭转了养殖业受天然苗种限制的局面,但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只讲产量、不讲质量、忽视种植、近亲、逆向选择、品种混杂等问题,具体表现为养殖对象生长速度慢、性成熟年龄提早、抗病能力下降等。例如河蟹人工繁殖亲体小型化和辽蟹南移均促使河蟹种质的混杂和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种质的退化。宁波黄鱼缘何滞销?种质退化恐怕是一个重要因素。宁波今年养殖的大黄鱼,多系福建引进闽侗族,由于多年的养殖,种质严重退化,不再具有原来的大黄鱼的风味。

污染严重,水质恶劣。鱼儿离不开水,水是水产品的生存环境,但遗憾的是在新的世纪,水域污染不仅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赤潮频繁发生,污染事故接连不断。再加上养殖生产高密度,自身污染也日趋严重。近几年,随着水污染的日益加重,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水体环境和养殖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日益明显。1997年以来,我国海域多次发生前所未有的赤潮,致使大量海洋生物死亡。目前,全国每年发生污染死鱼的事件近千起,直接造成渔业经济损失10亿元。养殖水域的二次污染亦十分严重,在淡水养殖方面,养1吨淡水鱼产生的粪便相当于20头猪的粪便量,在海水养殖方面,每生产1吨虾需要投下饲料3吨~5吨,相当于蛋白质1吨~1.3吨。大量的氮流入水体中,造成养殖水域的二次污染。1994年全年沿海对虾养殖相继爆发了大面积传染性疾病,病害面积约168万亩,对虾减产12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35亿元,这与养殖水体的二次污染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大战略,铸就新世纪水产之路

渔业大国的盛况下面潜藏着如此严峻的问题,我们在面对现实的同时,更要群策群力,着眼于解决问题,使水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为缓解人口增长对粮食和肉类消费压力,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应有贡献。

调整养殖模式,品种向多元化、优质化方向发展。要瞄准市场,适应消费需要。从主养品种上、规格上进行调整,合理布局,制定出适宜本地的最佳放养模式。常规鱼类要盯住"三口之家"的消费市场,如农村鲢、鳙鱼消费量大,小城镇主要消费有规格适宜的鲫鱼、草鱼、鲤鱼等,大城市的普通消费品种有青鱼、团头鲂、乌鳢等;主养的名特优品种要看国内国外市场,如河蟹、青虾、罗氏沼虾、鲫鱼要求大规格,甲鱼要野生的。同时要根据苗种来源及养殖技术,因地制宜,积极推行鱼蟹、鱼虾、鱼鳖、鱼龟、鱼蚌以及鱼虾蟹等多品种混养模式,使当家鱼类和特种水产品协调发展,并且采取轮捕轮放技术,使水产品均衡供应市场,可避免淡季过淡,旺季过旺,产生水产品过分集中的现象,以利于加速资金周转,缓减养殖资金难的问题,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销售价格,还能控制养殖对象的合理密度,减轻浮头、疾病的发生,从而减少死亡,节约饲料、提高产量。

优化养殖品种,提高养殖品质。江苏省淮阴市某个体甲鱼商贩以40元/斤的价格将甲鱼400斤一转眼卖出。原因是甲鱼品质好,身体厚实而不浮肿,裙边宽厚,特别是背板呈嫩绿色,底板呈白色,其体色非常接近自然生长的甲鱼,深受消费者青睐。由此可见,要卖出较高的价格,提高品质是一种办法。

优良的品质与苗种的优良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在养殖品种改良方面一直做着积极的探索。1999年11月7日,日照市水产研究所经山东省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实地考察验收,确认为全国首家"中国对虾原种场"。近来水产养殖品优质种层出不穷,但并非处处可养、人人可养、养了就能赚钱。还要进行实地考察,研究论证,解决"水土不服",做到因地制宜。在确定养殖品种之后,接着便是通过养殖手段的改善,进一步提高养殖对象的品质。人工养殖的种类为什么品质不如天然野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养殖业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缩短养殖周期,投放饵料单一,营养成分不合理,高密度养殖,运动量不足。因此目前提出的模拟自然生态的养殖方式,已越来越受到养殖业的青睐。

做水的文章,改善生长环境。在养殖水体上下再大的功夫都不为过,因为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管理和控制,对防病治病、健康养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据了解,海南经典生物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三江养殖示范基地引进台湾最先进的成套微生物养殖技术养虾,设有统一的污水处理系统,每个虾池都配有生化室,培育新的微生物以净化水质。经过微生物处理的水通过管道进入虾池可常年循环使用,不向外排放,因而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这种方法还能科学有效地清除池底的各种污物,保持池水清洁,为对虾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概括起来,改善水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首先是物理方法,其次是化学防治法,最新的一种是生物处理法。

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电子渔业。21世纪是知识经济,信息技术在每一个领域里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作为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业必须自觉利用最新的信息和技术来谋求更大的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可大大改善渔业分散、可控程度差等固有的行业弱势,使水域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同时水产养殖户可以根据网上的信息更科学地制定本地的生产目标在网上可以寻找到高产高效渔业生产技术和其他信息,并可以在网上进行水产品的销售。另外,现代计算机技术在水产养殖业的应用可以加快我国设施渔业的发展,使得水体环境各种理化因子的自动监测和调控成为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传统水产养殖业靠天养鱼和凭经验养鱼的局面,使设施渔业成为可能。

五大变化,蕴含困难和希望

一是渔业的作用和地位发生了明显变化,发展渔业已不仅仅是满足市场需求、丰富"菜篮子",而是对促进农村和地方经济发展,增加渔民收入发挥着重要作用,渔业尤其是水产养殖业在不少地方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经济增长点,成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二是水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渔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由供求不足转到受市场和资源的双重约束,渔业的比较效益和渔民收入明显下降,渔业产品质量和产业素质的提高都已显得刻不容缓,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尤为迫切。

三是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既是时代的呼声,也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渔业水域环境的污染进一步加重,以及捕捞强度居高不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扭转。保护渔业水域环境不仅是渔业部门更是全社会的重要职责,切实降低捕捞强度、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任重道远。

渔业养殖问题篇9

业内有关专家乐观的估计,到2005年,中国渔业总产值有望突破2500亿元,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将由目前的32.4公斤提高到34公斤。根据中国政府公布的《2010年食物发展纲要》,到2010年中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还将增加10公斤,这就意味着未来10年内中国渔业还要更加快速稳定的发展。据预测,新世纪我国人口将进入高峰期,到2025年人口至少达到15亿,耕地面积却要下降到低谷。因此,"水中捞食"即水产业在新的世纪里,就具有了一种特殊的意义:不仅要改善人民食物构成,而且要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二业并举,东方不亮西方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海洋捕捞业得到长足发展,已经步入世界前列,但眼下渔业捕捞强度的快增长与海洋生物资源慢增长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鱼少船多,劳动力多,再加上我国渔船淘汰制度和国家补贴政策尚未出台,渔船以旧变新使得捕捞强度呈增长态势。而且,过度开发、过度捕捞使海洋生物资源自然规律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日益脆弱。以往常见的黄鱼汛、带鱼汛已成为历史。《国际海洋法公约》的实施,更是"雪上加霜",使捕捞作业区大为缩小。还有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实施,使我国近外海渔场受损,造成大批渔民、渔船面临转产转业的难题。形势的严峻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资源,于是"以养为主,养殖、捕捞并举"的观点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并开始贯彻实施。2000年,我国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由1985年的44%上升到2000年的60%,成为世界上惟一的一个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目前全国非国有渔业专业劳动力628.7万人,其中养殖专业劳动力372.2万人。养殖渔民的生产积极性较改革开放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养殖业的发展充分证明了养殖业在调整渔业结构、振兴渔业经济、确保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解决渔民生产生活、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重困扰,挑战中国水产界

近年来,国内水产品价格持续走低,高档水产品不再高价,进口水产品抢滩中国市场等等,都说明我国水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今年广东省湛江市海鲜市场经营惨淡,大量网箱养殖海鱼卖不出去,价格一跌再跌,平均跌幅已达到一半。正值牡蛎肉肥膏腴大量上市之际,地处浙南沿海的洞头渔民,却为数千亩牡蛎的出路而焦虑万分,苦于找不到买主,致使一年辛苦劳作,丰产却未丰收。三四年前,大黄鱼在我国沿海几乎绝迹,即使市场上偶有一见,价格之高也是令人瞠目结舌。而今据调查,浙江省宁波市网箱养殖黄鱼积压数量达千吨左右,市场上大黄鱼收购价迭破每市斤10元,也少人问津……

归纳起来,主要问题有下述3个方面:

1.水产品结构不合理。养殖品种结构基本雷同,使品种结构调整从旧的趋同走向新的趋同。不少省市的养殖户对目前的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感到茫然,你调我也调,大家都在调,到底应该怎样调,谁也不明了。前几年网箱养鱼形势较好,一些养殖珍珠、对虾的专业户看到网箱养鱼风险小,有钱赚,纷纷上马,于是从事网箱养鱼的人数成倍增长,致使年总产量迅速膨胀。但市场需求并没有同步增长,种群混杂、种质退化。我国虽然突破了"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彻底扭转了养殖业受天然苗种限制的局面,但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只讲产量、不讲质量、忽视种植、近亲、逆向选择、品种混杂等问题,具体表现为养殖对象生长速度慢、性成熟年龄提早、抗病能力下降等。例如河蟹人工繁殖亲体小型化和辽蟹南移均促使河蟹种质的混杂和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种质的退化。宁波黄鱼缘何滞销?种质退化恐怕是一个重要因素。宁波今年养殖的大黄鱼,多系福建引进闽侗族,由于多年的养殖,种质严重退化,不再具有原来的大黄鱼的风味。

污染严重,水质恶劣。鱼儿离不开水,水是水产品的生存环境,但遗憾的是在新的世纪,水域污染不仅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赤潮频繁发生,污染事故接连不断。再加上养殖生产高密度,自身污染也日趋严重。近几年,随着水污染的日益加重,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水体环境和养殖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日益明显。1997年以来,我国海域多次发生前所未有的赤潮,致使大量海洋生物死亡。目前,全国每年发生污染死鱼的事件近千起,直接造成渔业经济损失10亿元。养殖水域的二次污染亦十分严重,在淡水养殖方面,养1吨淡水鱼产生的粪便相当于20头猪的粪便量,在海水养殖方面,每生产1吨虾需要投下饲料3吨~5吨,相当于蛋白质1吨~1.3吨。大量的氮流入水体中,造成养殖水域的二次污染。1994年全年沿海对虾养殖相继爆发了大面积传染性疾病,病害面积约168万亩,对虾减产12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35亿元,这与养殖水体的二次污染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大战略,铸就新世纪水产之路

渔业大国的盛况下面潜藏着如此严峻的问题,我们在面对现实的同时,更要群策群力,着眼于解决问题,使水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为缓解人口增长对粮食和肉类消费压力,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应有贡献。

调整养殖模式,品种向多元化、优质化方向发展。要瞄准市场,适应消费需要。从主养品种上、规格上进行调整,合理布局,制定出适宜本地的最佳放养模式。常规鱼类要盯住"三口之家"的消费市场,如农村鲢、鳙鱼消费量大,小城镇主要消费有规格适宜的鲫鱼、草鱼、鲤鱼等,大城市的普通消费品种有青鱼、团头鲂、乌鳢等;主养的名特优品种要看国内国外市场,如河蟹、青虾、罗氏沼虾、鲫鱼要求大规格,甲鱼要野生的。同时要根据苗种来源及养殖技术,因地制宜,积极推行鱼蟹、鱼虾、鱼鳖、鱼龟、鱼蚌以及鱼虾蟹等多品种混养模式,使当家鱼类和特种水产品协调发展,并且采取轮捕轮放技术,使水产品均衡供应市场,可避免淡季过淡,旺季过旺,产生水产品过分集中的现象,以利于加速资金周转,缓减养殖资金难的问题,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销售价格,还能控制养殖对象的合理密度,减轻浮头、疾病的发生,从而减少死亡,节约饲料、提高产量。

优化养殖品种,提高养殖品质。江苏省淮阴市某个体甲鱼商贩以40元/斤的价格将甲鱼400斤一转眼卖出。原因是甲鱼品质好,身体厚实而不浮肿,裙边宽厚,特别是背板呈嫩绿色,底板呈白色,其体色非常接近自然生长的甲鱼,深受消费者青睐。由此可见,要卖出较高的价格,提高品质是一种办法。

优良的品质与苗种的优良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在养殖品种改良方面一直做着积极的探索。1999年11月7日,日照市水产研究所经山东省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实地考察验收,确认为全国首家"中国对虾原种场"。近来水产养殖品优质种层出不穷,但并非处处可养、人人可养、养了就能赚钱。还要进行实地考察,研究论证,解决"水土不服",做到因地制宜。在确定养殖品种之后,接着便是通过养殖手段的改善,进一步提高养殖对象的品质。人工养殖的种类为什么品质不如天然野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养殖业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缩短养殖周期,投放饵料单一,营养成分不合理,高密度养殖,运动量不足。因此目前提出的模拟自然生态的养殖方式,已越来越受到养殖业的青睐。

做水的文章,改善生长环境。在养殖水体上下再大的功夫都不为过,因为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管理和控制,对防病治病、健康养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据了解,海南经典生物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三江养殖示范基地引进台湾最先进的成套微生物养殖技术养虾,设有统一的污水处理系统,每个虾池都配有生化室,培育新的微生物以净化水质。经过微生物处理的水通过管道进入虾池可常年循环使用,不向外排放,因而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这种方法还能科学有效地清除池底的各种污物,保持池水清洁,为对虾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概括起来,改善水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首先是物理方法,其次是化学防治法,最新的一种是生物处理法。

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电子渔业。21世纪是知识经济,信息技术在每一个领域里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作为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业必须自觉利用最新的信息和技术来谋求更大的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可大大改善渔业分散、可控程度差等固有的行业弱势,使水域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同时水产养殖户可以根据网上的信息更科学地制定本地的生产目标在网上可以寻找到高产高效渔业生产技术和其他信息,并可以在网上进行水产品的销售。另外,现代计算机技术在水产养殖业的应用可以加快我国设施渔业的发展,使得水体环境各种理化因子的自动监测和调控成为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传统水产养殖业靠天养鱼和凭经验养鱼的局面,使设施渔业成为可能。

五大变化,蕴含困难和希望

一是渔业的作用和地位发生了明显变化,发展渔业已不仅仅是满足市场需求、丰富"菜篮子",而是对促进农村和地方经济发展,增加渔民收入发挥着重要作用,渔业尤其是水产养殖业在不少地方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经济增长点,成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二是水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渔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由供求不足转到受市场和资源的双重约束,渔业的比较效益和渔民收入明显下降,渔业产品质量和产业素质的提高都已显得刻不容缓,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尤为迫切。

三是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既是时代的呼声,也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渔业水域环境的污染进一步加重,以及捕捞强度居高不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扭转。保护渔业水域环境不仅是渔业部门更是全社会的重要职责,切实降低捕捞强度、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任重道远。

渔业养殖问题篇10

业内有关专家乐观的估计,到2005年,中国渔业总产值有望突破2500亿元,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将由目前的32.4公斤提高到34公斤。根据中国政府公布的《2010年食物发展纲要》,到2010年中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还将增加10公斤,这就意味着未来10年内中国渔业还要更加快速稳定的发展。据预测,新世纪我国人口将进入高峰期,到2025年人口至少达到15亿,耕地面积却要下降到低谷。因此,"水中捞食"即水产业在新的世纪里,就具有了一种特殊的意义:不仅要改善人民食物构成,而且要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二业并举,东方不亮西方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海洋捕捞业得到长足发展,已经步入世界前列,但眼下渔业捕捞强度的快增长与海洋生物资源慢增长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鱼少船多,劳动力多,再加上我国渔船淘汰制度和国家补贴政策尚未出台,渔船以旧变新使得捕捞强度呈增长态势。而且,过度开发、过度捕捞使海洋生物资源自然规律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日益脆弱。以往常见的黄鱼汛、带鱼汛已成为历史。《国际海洋法公约》的实施,更是"雪上加霜",使捕捞作业区大为缩小。还有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实施,使我国近外海渔场受损,造成大批渔民、渔船面临转产转业的难题。形势的严峻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资源,于是"以养为主,养殖、捕捞并举"的观点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并开始贯彻实施。2000年,我国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由1985年的44%上升到2000年的60%,成为世界上惟一的一个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目前全国非国有渔业专业劳动力628.7万人,其中养殖专业劳动力372.2万人。养殖渔民的生产积极性较改革开放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养殖业的发展充分证明了养殖业在调整渔业结构、振兴渔业经济、确保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解决渔民生产生活、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重困扰,挑战中国水产界

近年来,国内水产品价格持续走低,高档水产品不再高价,进口水产品抢滩中国市场等等,都说明我国水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今年广东省湛江市海鲜市场经营惨淡,大量网箱养殖海鱼卖不出去,价格一跌再跌,平均跌幅已达到一半。正值牡蛎肉肥膏腴大量上市之际,地处浙南沿海的洞头渔民,却为数千亩牡蛎的出路而焦虑万分,苦于找不到买主,致使一年辛苦劳作,丰产却未丰收。三四年前,大黄鱼在我国沿海几乎绝迹,即使市场上偶有一见,价格之高也是令人瞠目结舌。而今据调查,浙江省宁波市网箱养殖黄鱼积压数量达千吨左右,市场上大黄鱼收购价迭破每市斤10元,也少人问津……

归纳起来,主要问题有下述3个方面:

1.水产品结构不合理。养殖品种结构基本雷同,使品种结构调整从旧的趋同走向新的趋同。不少省市的养殖户对目前的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感到茫然,你调我也调,大家都在调,到底应该怎样调,谁也不明了。前几年网箱养鱼形势较好,一些养殖珍珠、对虾的专业户看到网箱养鱼风险小,有钱赚,纷纷上马,于是从事网箱养鱼的人数成倍增长,致使年总产量迅速膨胀。但市场需求并没有同步增长,种群混杂、种质退化。我国虽然突破了"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彻底扭转了养殖业受天然苗种限制的局面,但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只讲产量、不讲质量、忽视种植、近亲、逆向选择、品种混杂等问题,具体表现为养殖对象生长速度慢、性成熟年龄提早、抗病能力下降等。例如河蟹人工繁殖亲体小型化和辽蟹南移均促使河蟹种质的混杂和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种质的退化。宁波黄鱼缘何滞销?种质退化恐怕是一个重要因素。宁波今年养殖的大黄鱼,多系福建引进闽侗族,由于多年的养殖,种质严重退化,不再具有原来的大黄鱼的风味。

污染严重,水质恶劣。鱼儿离不开水,水是水产品的生存环境,但遗憾的是在新的世纪,水域污染不仅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赤潮频繁发生,污染事故接连不断。再加上养殖生产高密度,自身污染也日趋严重。近几年,随着水污染的日益加重,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水体环境和养殖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日益明显。1997年以来,我国海域多次发生前所未有的赤潮,致使大量海洋生物死亡。目前,全国每年发生污染死鱼的事件近千起,直接造成渔业经济损失10亿元。养殖水域的二次污染亦十分严重,在淡水养殖方面,养1吨淡水鱼产生的粪便相当于20头猪的粪便量,在海水养殖方面,每生产1吨虾需要投下饲料3吨~5吨,相当于蛋白质1吨~1.3吨。大量的氮流入水体中,造成养殖水域的二次污染。1994年全年沿海对虾养殖相继爆发了大面积传染性疾病,病害面积约168万亩,对虾减产12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35亿元,这与养殖水体的二次污染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大战略,铸就新世纪水产之路

渔业大国的盛况下面潜藏着如此严峻的问题,我们在面对现实的同时,更要群策群力,着眼于解决问题,使水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为缓解人口增长对粮食和肉类消费压力,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应有贡献。

调整养殖模式,品种向多元化、优质化方向发展。要瞄准市场,适应消费需要。从主养品种上、规格上进行调整,合理布局,制定出适宜本地的最佳放养模式。常规鱼类要盯住"三口之家"的消费市场,如农村鲢、鳙鱼消费量大,小城镇主要消费有规格适宜的鲫鱼、草鱼、鲤鱼等,大城市的普通消费品种有青鱼、团头鲂、乌鳢等;主养的名特优品种要看国内国外市场,如河蟹、青虾、罗氏沼虾、鲫鱼要求大规格,甲鱼要野生的。同时要根据苗种来源及养殖技术,因地制宜,积极推行鱼蟹、鱼虾、鱼鳖、鱼龟、鱼蚌以及鱼虾蟹等多品种混养模式,使当家鱼类和特种水产品协调发展,并且采取轮捕轮放技术,使水产品均衡供应市场,可避免淡季过淡,旺季过旺,产生水产品过分集中的现象,以利于加速资金周转,缓减养殖资金难的问题,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销售价格,还能控制养殖对象的合理密度,减轻浮头、疾病的发生,从而减少死亡,节约饲料、提高产量。

优化养殖品种,提高养殖品质。江苏省淮阴市某个体甲鱼商贩以40元/斤的价格将甲鱼400斤一转眼卖出。原因是甲鱼品质好,身体厚实而不浮肿,裙边宽厚,特别是背板呈嫩绿色,底板呈白色,其体色非常接近自然生长的甲鱼,深受消费者青睐。由此可见,要卖出较高的价格,提高品质是一种办法。

优良的品质与苗种的优良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在养殖品种改良方面一直做着积极的探索。1999年11月7日,日照市水产研究所经山东省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实地考察验收,确认为全国首家"中国对虾原种场"。近来水产养殖品优质种层出不穷,但并非处处可养、人人可养、养了就能赚钱。还要进行实地考察,研究论证,解决"水土不服",做到因地制宜。在确定养殖品种之后,接着便是通过养殖手段的改善,进一步提高养殖对象的品

质。人工养殖的种类为什么品质不如天然野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养殖业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缩短养殖周期,投放饵料单一,营养成分不合理,高密度养殖,运动量不足。因此目前提出的模拟自然生态的养殖方式,已越来越受到养殖业的青睐。

做水的文章,改善生长环境。在养殖水体上下再大的功夫都不为过,因为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管理和控制,对防病治病、健康养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据了解,海南经典生物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三江养殖示范基地引进台湾最先进的成套微生物养殖技术养虾,设有统一的污水处理系统,每个虾池都配有生化室,培育新的微生物以净化水质。经过微生物处理的水通过管道进入虾池可常年循环使用,不向外排放,因而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这种方法还能科学有效地清除池底的各种污物,保持池水清洁,为对虾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概括起来,改善水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首先是物理方法,其次是化学防治法,最新的一种是生物处理法。

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电子渔业。21世纪是知识经济,信息技术在每一个领域里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作为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业必须自觉利用最新的信息和技术来谋求更大的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可大大改善渔业分散、可控程度差等固有的行业弱势,使水域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同时水产养殖户可以根据网上的信息更科学地制定本地的生产目标在网上可以寻找到高产高效渔业生产技术和其他信息,并可以在网上进行水产品的销售。另外,现代计算机技术在水产养殖业的应用可以加快我国设施渔业的发展,使得水体环境各种理化因子的自动监测和调控成为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传统水产养殖业靠天养鱼和凭经验养鱼的局面,使设施渔业成为可能。

五大变化,蕴含困难和希望

一是渔业的作用和地位发生了明显变化,发展渔业已不仅仅是满足市场需求、丰富"菜篮子",而是对促进农村和地方经济发展,增加渔民收入发挥着重要作用,渔业尤其是水产养殖业在不少地方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经济增长点,成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二是水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渔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由供求不足转到受市场和资源的双重约束,渔业的比较效益和渔民收入明显下降,渔业产品质量和产业素质的提高都已显得刻不容缓,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尤为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