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经济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45:34

互联网经济学篇1

长期以来,经济学以抽象和晦涩难懂著称,经济学专业课教学效果一直是经济学教研工作不断改进的地方。如何使经济学课堂成为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为一体的艺术课堂,成为广大经济学师生共同的追求。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经济学专业课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了有利条件。文章将传统教学与互联网相结合,提出互联网背景下的经济学专业课团队有机合成教学模式,系统分析了该教学模式的特点、优势、实现方式及课堂效果。

关键词:

互联网+;经济学专业课;团队有机合成;教学模式

引言

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可能是人文社科领域最难教好的课程类别。长期以来,经济学以抽象和艰难晦涩著称,经济学专业课教学效果一直是经济学人不断努力的地方。如何使经济学课堂成为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为一体的艺术课堂,成为广大经济学师生共同的追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走进大学课堂,为经济学专业课教学成为名副其实的趣味课堂提供了可能。互联网不仅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工具,而更应该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理念。互联网背景下,越来越新颖的新媒体不断涌现,如博客、论坛、微信自媒体等,传统教学模式正在面临挑战。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视频内容更极大的丰富了教学手段,学生们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式日益灵活化。可见,经济学专业课教学改革正迎来了新的机遇,应积极利用互联网科技探索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扭转传统教学模式的困境,提高经济学课堂的教学效果。目前,国内外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成功经验基本体现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以实践为中心的开放式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为中心的创造性教学当中。经济学课逻辑性和系统性比较强,致使经济学的教学工作存在着学生难懂、教师难讲的“两难”困境,这是对经济学教学中的一个共识[1]。张庆(2016)认为经济学教学内容繁多、课程学时安排有限、一些专业概念和专业术语过于抽象和难于理解,使得实际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提出运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慕课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2]。朱建安等(2012)提出以课程群建设为抓手开展教学改革,即通过综合的、一体化和系统的培养方式,实现经济学课程知识的调整和体系的贯通[3],建立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微观经济学网站,使学生能够在课外及时复习和补充经济学知识[4]。教师要充分借助互联网络平台,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和电子邮件、QQ群、博客、微博等互联网络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探讨[5]。通过专业互补的团队合成教学模式,教师将大量精力集中在关注经济学前言动态,把握经济热点问题,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上,而不是重复理论教条。另外,依托互联网平台和虚拟空间,解答学生疑问,指导学生研究,提高学习效果。还可利用讲座等形式传播经济学最新研究成果,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学生经济学思维能力,通过“智慧教育”手段构建“智慧课堂”。

一、经济学专业课教学的现实困境

(一)经济学专业课的特点

众所周知,经济学是比较抽象和难懂的学科。经济学专业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政府政策、国际环境、产业发展、商业理念及运作模式为主,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基于此,经济学专业课在教学内容上也相对较宽泛,造成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没学透”。一方面,经济学专业课内容庞杂,概念理论繁多,思想流派林立,主流和非主流并驾齐驱,加之各种理论和政策由于长期处于争论之中,这注定经济学本身就是一门基于动态和演化的状态之中,导致经济学无法形成统一确定性的认知;另一方面,经济学又是一门与现实紧密结合的学科,作为一种理论,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要解释现实,但经济学对现实问题的抽象以及由此展开的论证,往往过于简化导致理解上的难度大增,极易造成学生学习信心减退、课堂气氛死板、逃课旷课频发的不良后果。因此,要上好经济学专业课,必须要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探索适合经济学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以提高经济学专业的教学效果。

(二)经济学学生的特点

经济学专业学生思维活跃,反应敏捷,且本身就注重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更注重效用、机会成本、取舍与选择等问题,至少,在权衡利弊优劣方面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专业,因此,经济学专业课教学的方式、模式与策略与其它专业相比,会有更多的内容与形式,也正由于此,其内容的广度、深度和难度对教师而言会带来更大的挑战。

(三)教与学的矛盾突出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方式已发生根本变化,运用互联网不仅是一种依赖,更是一种习惯,而且从网络上搜集资料、查找信息具有便捷、准确以及成本低廉的优势。相反,教材内容与网络信息之间的矛盾。教材作为专业教学的主要工具,由于信息的滞后,往往跟不上变化的时代所反应的新问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如果任课教师只拘泥于课程教材,没有及时进行内容更新,则会出现学生接受的知识滞后、案例内容不合时宜等问题。网络信息的新颖性、便捷性与教材内容的时滞性、固定性成为鲜明对比,这就造成了教材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网络学习成为一种必然。

二、经济学专业课教学的改革取向

经济学专业课教学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单个老师的全程教学。教学过程是同一门课程不同的老师各选教材、独立教授、独立考核、互不交流,作者将此类教学法称为纵向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最大的优势是管理方便,但最大的弊端确是无法使经济学专业课无法跳出传统的束缚。还有一种教学模式,就是建立课程小组,课程小组成员根据自身专长针对同一课程的部分章节选讲,也就是,同一门课程的讲授由专业互补的若干老师组成,所选老师也仅仅局限于教研室或院系,交流互动仍然有限。除此之外,其他方面与纵向教学法相同,笔者将此类教学法称为横向教学法。从实践效果上来看,不管是纵向教学法还是横向教学法,都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学专业课的教学效果。为了能进一步提高“互联网+”背景下经济学专业课的教学效果,除了整合以上两类教学法的优点之外,需要建立网络化的有机合成教学团队,通过借助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工具,深刻把握目前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发挥教师分工与专业的优势,以此来扭转经济学专业课的教学困境,提升学生的满意度和获取知识的最大化。

三、团队有机合成教学法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高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基于此,“互联网+”背景下经济学专业教学模式,不是想加就能加,不是简单地将互联网与传统多媒体教学连在一起,不是单个教师知识的“物理反应”,而应该是教学团队有机合成的“化学反应”,也就是要素的共享、整合与重组,它是“互联网+”环境的内在要求,也是充分享用现代高科技的过程。有机合成本身是化学中的一个概念,其本意是指从较简单的化合物或单质经化学反应合成有机物的过程。有时也包括从复杂原料降解为较简单化合物的过程。由于有机化合物的各种特点,尤其是碳与碳之间以共价键相连,有机合成比较困难,常常要用加热、光照、加催化剂、加有机溶剂甚至加压等反应条件。文章将这一概念运用到经济学专业课教学模式当中,组建通过“知识反应”的有机合成教学模式来实现经济学专业课的理想效果。

(一)团队有机合成教学模式的概念与特点

团队有机合成教学法是指团队成员依据专业性组建的教学团队,在讲授过程中各团队成员通过分工与专业化,在各类专业知识反应中,使学生保持持续的热情和兴趣投入到枯燥的知识吸收之中,从而实现教学良性效果的最大化。其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性。有机合成教学团队组建首先需要考虑团队成员的专业性,即团队成员必须对所讲授内容较为娴熟,再次基础上从学科的层面进行不同专业知识的合成和升华。知识的升华产生的深度和高度,从而提升学生理论掌握水平和教学效果。

2.趣味性。团队成员来自于不同的研究背景,不同的分析视角和讲授风格,无疑会使学生时刻保持较高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有利于提振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增强经济学专业课的趣味性,从而改善学习效果。

3.有效性。团队有机合成教学模式由于建立在系统性的思维框架之下,试图通过教师之间的知识互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理论知识的消化也更为有效,分析问题的视角更为多元,知识转化为创新的渠道将更为便捷。

4.共享性。经济学本身强调共享,共享、外部性与溢出效应始终是经济学探讨的基本问题。作为经济学专业课的教学团队,在合成教学中,经验、知识与资源共享是主要手段,也是合成教学法的精髓所在。通过共享实现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层次、全方位和全过程互动,真正让经济学专业课兼容并蓄、各采众长。

5.团队性。有机合成教学法的核心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动力集成。同一门课程有不同的教师来担任,教学内容根据教师的专长来安排,做到精准讲授。在学生考核上,可以建立试题库,形成相对稳定的考核导向。该教学法的成功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团队的融洽程度。

(二)团队有机合成的一般路径

当人们需要某种有机物,而自然界中没有该有机物或产量很低时,人们常常会采用有机合成的方法来生产该有机物,而合成的原料往往是自然界中产量较高价格较低的初等原料。比如随处可见的塑料在自然界中却难以找到现成的,其主要成分为树脂,可用树脂合成。而天然树脂的产量并不高,于是便采用石油分馏产物来合成树脂。如此便形成了一条合成链:石油分流产物→合成树脂→塑料。由此可以看出有机合成的目的为:利用高产的廉价原料合成低产的目的原料,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同样,经济学专业课教学效果的提升,也正是各类“术业有专攻”的教学专家组成的团队“分工与专业化”知识合成的结果,这种合成是建立在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共享、交流、合作产生知识升华的结果,显然,这一结果是单个个体做不到的。任何教学过程都需要解决教学内容的讲解以及学生的反应这两个问题。对于不同的教学方式,由于知识和环境(多媒体的辅助)等外部条件的不同、参加反应的知识传输方式和学生接收能力不同(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方式的差异及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上),团队合成教学正是基于这两种差异来设计的。团队合成教学一个复杂的动态合作过程,是以有机合成思维为基础、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虚拟课堂与实体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其本质在于追求包括分享、协同和提升三大效应的教学方式,其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合力指向目标,产生一种合成效应。文章将经济学专业课教学课堂看作是由学生、教师、外部环境共同组成的有机体。团队之间的合成不仅发生教师之间,而且也发生在学生之间。团队合成的方式不仅在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在于通过团队成员之间协同而实现“新奇的质变”,以创新而获得动态的分享效应、协同效应和提升效应。

四、团队有机合成教学模式运行策略

1.局部合成法。教研室、院系不同专业背景的老师组建有机合成教学团队,该团队可以按照项目团队进行组建、考核与改进。这种有机合成团队组建范围较小,具有成本低、沟通方便、快捷高效的特点。

2.全局合成法。全局合成法的范围可以拓展到整个学校或者一个城市的高校之间进行资源共享与经验互动。虽然目前交通条件和互联网的发展都能支持这种改变,但因该有机团队涉及范围较广,因此,需要设立专门的部门来协调。3.网络合成法。网络合成法就是借助互联网,可以将有机合成小组知识反应的范围拓展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利用各类网络资源形成全球范围的教学有机合成,这样,既能扩展学生的视野,也能更大程度帮助学生了解世界经济发展状况,符合经济学特点和要求。

五、结束语

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探索是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背景下产生的教学手段,是信息社会下的一场教学模式革命。现在的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互联网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人们的生活、工作离不开互联网,新时代的经济学专业课教学如同经济学本身一样,通过网络实现教学相长。经济学专业课的教学关键是对学生经济学思维的训练以及分析实际经济现象的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做到分析当前经济热点,并能理解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做到学以致用。在不断变革的社会环境下,积极调整经济学专业课教学的理念,构建适应互联网发展的新教学模式将成为构筑现代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手段,组建团队合成教学模式已成为实现“互联网+”背景下经济学专业课教学效果提升的有效途径。

作者:周韬单位: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洪国.西方经济学教学现状及创新模式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110-112.

[2]张庆.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探析[J].学理论,2016(3):204-205.

[3]朱建安,等.基于课程群视角的应用型高校经济学教学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12(12):99-102.

互联网经济学篇2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新经济学;发展思考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影响。互联网的发展创新了传统经济的营销模式、营销策略、交易模式及宣传模式等,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改革,也为我国企业带来了一个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我国企业要看清方向,深入研究如何能够突破互联网为企业带来的挑战,把握互联网为企业带来的机遇,从而创新出全新的企业发展理念,使互联网时代下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互联网时代下对经济发展的变化

1.创新了传统的销售模式

我国传统的经济交易模式使用的实体店销售,销售的物品较为集中,实体店重视的是店面的装修和物品的品牌形象。实体店每天都有各种各样不同的顾客,老板对店面的宣传主要有三个途径,其一,就是成本较高的报纸宣传及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宣传模式,这种模式虽然投入资金较高,但是效果也是最为明显的;其二,就是通过制造店面广告及海报等形式对店中的商品进行宣传,这种宣传模式有局限性,那么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其三,顾客与顾客之间的传播,这种相比前两种具有实用性,它是以产品的质量及店员的服务质量为基础的,与客户的意识有较大的关系。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就创新了这种营销模式,扩大了商品销售的范围,并且没有局限性,顾客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等的限制挑选商品并且进行交易,还可以对多个商品及商家进行选择,销售方可以根据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提供周到的服务,提升顾客的满意度。互联网时代也创新了传统的宣传模式,可以使用微信、网站、微博等多种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其成本少,效果良好,使企业中商品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及销售。

2.为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在传统的经济中,企业只是对商品的生产、定价及销售重视,在此过程中的每个阶段,企业内部都要进行协调,运用自身的资源使企业可持续发展。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商品的更新也越来越快,顾客以不满足传统的消费模式及消费欲望,这也就要求企业要对产品的生产进行创新。另外在目前的互联网时代中,产品的销售大多以网店为主,商家及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聊天工具进行沟通、交流和交易,这就节省了消费者的时间,节约了商家的成本,使消费者可以更好的进行购物,为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服务。3.提高了行业的竞争力在传统的经济中,企业只注重内部的合作,要求企业经济组织集中化。在互联网时代中,重视的是企业与企业之间及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互相合作,经济组织离散化。在商业合作中,没有永远的敌人和朋友,这样可以调集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物资及信息等,是降低商业活动的成本,提高商业活动的利润。通过以上描述可以了解到,在互联网时代下,经济发展的核心可以得到实现,完成商品的交易及实现商品的价值,使我国现代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互联网时代下对经济带来的挑战

1.协调全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问题

目前在全国发展互联网经济的方面还存在地域差异,东部地区的发展形势较好,西部地区的发展形势较弱。所以当代互联网下的经济发展,要规划全面,根据不同的产业进行推进。另外互联网时代下的经济发展要依靠当地政府及政策的支持,当地政府应该大力宣传和推广人民创业,并且对创业及就业给予支持,使企业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以解决。

2.电商企业及物流企业的问题

首先,我国的互联网产业的集聚模式正处于初步阶段,比如类似58同城及拓维信息的一些互联网企业,但是并没有国际化的领导企业,并且这些企业有一半都在深圳及北京等一线城市中,所以我们应该有一个远大的发展目标,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产业优势,使互联网产业都可以实现全面发展。另外,不少传统企业受到互联网的影响,正在找融合点,各企业在线上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发展线下,但是还是缺少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品牌。由于地域的差别,微商分布在不同地区,但是一些中小企业或者农村没有正确的电商认知,并且没有专业的电商人才,这就使得这些地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省份。

三、互联网时代下对经济带来的机遇

1.创新传统的经济局面

相对于某些西方国家,我国的经济发展是较为缓慢的,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个人贷款问题及贷款高利息等问题,这对于社会的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经济结构,解决这些问题只靠银行是远远不够的。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我国政府及领导的监督和管理下,在金融方面已经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包括融资渠道、信贷资金及降低贷款高利息等问题,创新了我国传统的经济局面及结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创新我国产业的发展模式

目前,互联网的发展迅速,互联网的智能控制系统、新型传感器及自动化生产线再一次创新了产业的传统生产模式,使其逐渐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趋势发展。在此基础上,互联网技术还创新了传统工业的设计理念及销售模式,虽然对整个生产链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是基于此也实现了生产链的创新及完善。从产品的原材料、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方面,都利用了互联网技术,目前我国产业的发展也随着时代进步而进步,促进了我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此过程中也衍生出了全新的产业服务形态,并且创新了产业群,扩大了生产型的服务业务。比如一些柔性化的“互联网给+制造业”,创新了传统的制造模式及融资渠道,在企业服务、发展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步,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从目前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来看,在将来还会有智能化工厂及企业不断出现,智能制造将会是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潮流。总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及机遇。

3.提高了我国经济实力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大提高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活力,使我国经济进入了全新的发展形势中。根据经济发展理论,发展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的时候,要想能够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依附先进的技术,这样才能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有足够的资源,互联网也突破了传统经济发展问题,使这些资源可以得到合理运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步伐。

四、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对人民的生活、社会发展、国家的进步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互联网时代创新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这对于我国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所以就要好好把握这个机遇,突破挑战,为我国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我国社会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作者:罗可夫单位: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

参考文献:

[1]戴真明.网络时代新经济学的思考[J].中外企业文化,2000(14):45-46.

[2]李岳.互联网时代的经济发展特征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0(7):80-80.

互联网经济学篇3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新经济学;发展思考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影响。互联网的发展创新了传统经济的营销模式、营销策略、交易模式及宣传模式等,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改革,也为我国企业带来了一个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我国企业要看清方向,深入研究如何能够突破互联网为企业带来的挑战,把握互联网为企业带来的机遇,从而创新出全新的企业发展理念,使互联网时代下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互联网时代下对经济发展的变化

1.创新了传统的销售模式

我国传统的经济交易模式使用的实体店销售,销售的物品较为集中,实体店重视的是店面的装修和物品的品牌形象。实体店每天都有各种各样不同的顾客,老板对店面的宣传主要有三个途径,其一,就是成本较高的报纸宣传及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宣传模式,这种模式虽然投入资金较高,但是效果也是最为明显的;其二,就是通过制造店面广告及海报等形式对店中的商品进行宣传,这种宣传模式有局限性,那么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其三,顾客与顾客之间的传播,这种相比前两种具有实用性,它是以产品的质量及店员的服务质量为基础的,与客户的意识有较大的关系。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就创新了这种营销模式,扩大了商品销售的范围,并且没有局限性,顾客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等的限制挑选商品并且进行交易,还可以对多个商品及商家进行选择,销售方可以根据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提供周到的服务,提升顾客的满意度。互联网时代也创新了传统的宣传模式,可以使用微信、网站、微博等多种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其成本少,效果良好,使企业中商品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及销售。

2.为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在传统的经济中,企业只是对商品的生产、定价及销售重视,在此过程中的每个阶段,企业内部都要进行协调,运用自身的资源使企业可持续发展。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商品的更新也越来越快,顾客以不满足传统的消费模式及消费欲望,这也就要求企业要对产品的生产进行创新。另外在目前的互联网时代中,产品的销售大多以网店为主,商家及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聊天工具进行沟通、交流和交易,这就节省了消费者的时间,节约了商家的成本,使消费者可以更好的进行购物,为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3.提高了行业的竞争力

在传统的经济中,企业只注重内部的合作,要求企业经济组织集中化。在互联网时代中,重视的是企业与企业之间及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互相合作,经济组织离散化。在商业合作中,没有永远的敌人和朋友,这样可以调集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物资及信息等,是降低商业活动的成本,提高商业活动的利润。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了解到,在互联网时代下,经济发展的核心可以得到实现,完成商品的交易及实现商品的价值,使我国现代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互联网时代下对经济带来的挑战

1.协调全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问题

目前在全国发展互联网经济的方面还存在地域差异,东部地区的发展形势较好,西部地区的发展形势较弱。所以当代互联网下的经济发展,要规划全面,根据不同的产业进行推进。另外互联网时代下的经济发展要依靠当地政府及政策的支持,当地政府应该大力宣传和推广人民创业,并且对创业及就业给予支持,使企业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以解决。

2.电商企业及物流企业的问题

首先,我国的互联网产业的集聚模式正处于初步阶段,比如类似58同城及拓维信息的一些互联网企业,但是并没有国际化的领导企业,并且这些企业有一半都在深圳及北京等一线城市中,所以我们应该有一个远大的发展目标,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产业优势,使互联网产业都可以实现全面发展。另外,不少传统企业受到互联网的影响,正在找融合点,各企业在线上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发展线下,但是还是缺少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品牌。由于地域的差别,微商分布在不同地区,但是一些中小企业或者农村没有正确的电商认知,并且没有专业的电商人才,这就使得这些地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省份。

三、互联网时代下对经济带来的机遇

1.创新传统的经济局面

相对于某些西方国家,我国的经济发展是较为缓慢的,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个人贷款问题及贷款高利息等问题,这对于社会的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经济结构,解决这些问题只靠银行是远远不够的。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我国政府及领导的监督和管理下,在金融方面已经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包括融资渠道、信贷资金及降低贷款高利息等问题,创新了我国传统的经济局面及结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创新我国产业的发展模式

目前,互联网的发展迅速,互联网的智能控制系统、新型传感器及自动化生产线再一次创新了产业的传统生产模式,使其逐渐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趋势发展。在此基础上,互联网技术还创新了传统工业的设计理念及销售模式,虽然对整个生产链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是基于此也实现了生产链的创新及完善。从产品的原材料、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方面,都利用了互联网技术,目前我国产业的发展也随着时代进步而进步,促进了我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此过程中也衍生出了全新的产业服务形态,并且创新了产业群,扩大了生产型的服务业务。比如一些柔性化的“互联网给+制造业”,创新了传统的制造模式及融资渠道,在企业服务、发展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步,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从目前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来看,在将来还会有智能化工厂及企业不断出现,智能制造将会是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潮流。总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及机遇。

3.提高了我国经济实力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大提高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活力,使我国经济进入了全新的发展形势中。根据经济发展理论,发展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的时候,要想能够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依附先进的技术,这样才能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有足够的资源,互联网也突破了传统经济发展问题,使这些资源可以得到合理运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步伐。

四、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对人民的生活、社会发展、国家的进步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互联网时代创新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这对于我国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所以就要好好把握这个机遇,突破挑战,为我国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我国社会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戴真明.网络时代新经济学的思考[J].中外企业文化,2000(14):45-46.

[2]李岳.互联网时代的经济发展特征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0(7):80-80.

互联网经济学篇4

关键词:“互联网+”;课程思政;经济基础;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F0-4;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2-0155-02

一、引言

信息时代的到来让整个社会的诸多领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互联网+”概念正在成为几乎每个领域发展的必经之路。互联网技术不仅给人们的生活、生活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被深深改变的还有教育领域。在为教育领域提供着前所未有的诸多便利的同时,互联网技术也在很大程度上挑战着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深入人心,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正逐步向着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着。在2019年的高校政治思想工作会议上,多次强调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来打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根据当代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特点,有效的发挥互联网+概念的应对作用,在经济基础课程教学之中有效的融入思政教育,落实课程思政的积极倡导,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的全面到来。

二、“互联网+课程思政”在经济学基础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再次成为了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关注的问题,未来国家不仅需要高等院校培养具备相应知识能力和技术能力的人才,同时也需要具备优秀道德思想品质的合格建设者。因此国家大力提倡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高等教育的每一个领域之中,让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教育的同时也可以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熏陶。经济基础课程是高等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有效的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无疑是保证未来经济领域人才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关键。基于信息时代的优势,将互联网+课程思政理念引入到经济学基础教学之中,将会是进一步保证经济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关键,同时也是培养具备优秀思想道德品质的经济领域人才的不二之选。

(一)社会价值取向的需要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保证,任何学科的教育,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其所关注的都不应该仅仅是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职业素养等等,更要关注学生的内在思想政治品质和道德情操。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的主人,其思想将会决定着未来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面对当前社会价值取向方面的一些问题,国家重点提出了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有待加强的要求,也是基于此,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才会很快成为了推进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新方向。而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对于教育领域的影响很大,信息时代的学生思想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为了更好地塑造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和道德情操,教育者需要有效地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应对大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思想政治学习需求,以此来有效地保证大学生在经济基础课程学习中能够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学生未来个人发展的需要

经济基础课程是经济学专业重要的基础性课程,是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奠基。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能力,熟练掌握各种专业技能,同时还有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个人发展,不仅要将自身的职业能力进行不断的磨砺,同时也要对于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不断的提高,以让自己的个人发展能够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相一致,从而让自身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经济学基础课程构建“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高校课堂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信息时代的大学生个性化更强,获取知识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虽然大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感受思想政治的教育,但是课堂依然是最可控也是最可靠的思想政教育阵地。关于加强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一再强调,要积极构建与时代同步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模式,让各学科的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在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之中,其本身便是财经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重要性不言而喻,且其开设的时间非常关键,正是学生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时期,抓住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奠定学生未来专业课程学习和思想政治学习的关键。教育者要本着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经济基础课程之中有效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借助于“互联网+”技术,既提高经济基础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合进来,让学生可以潜移默化的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感受思想政治的熏陶。而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之下,经济学基础课程的边界会变的更为宽泛,所涵盖的内容也会更多,实践性也会更强,教师可以将许多实际发生的案例利用“互联网+”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同时也根据这些案例提出一些有关于职业操守、社会基本准则以及思想道德方面的引导和熏陶,让学生可以在更具实践性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四、经济基础课程“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的构建策略探讨

(一)以育人为导向,塑造未来合格的经济学人才

经济学是一门经邦济世、强国富民的学问,这门学问既需要学习者有着一颗细致入微,可以解释和解决所有经济活动的心,同时也需要有着一颗宏观博爱,可以以天下为己任的心。从经济基础课程上来看,微观部分主要讲的是资源配置问题,让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初步具备掌握经济基本规律和原理,可以运用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理论来解决消费与生产之间的相关问题,同时也能够掌握成本分析的基本原理,并积极的运用到实际的收益与利润分析等问题之中。但是更关键的还是要让学生具备一个宏观的经济视角和以国民经济整体运行为思考对象的胸怀。

作为教育者而言,不仅要注重微观方面的教育,这是基础,是前提,但是却不是全部。人的思想和胸怀在很多大程度上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能力上限和未来的成就。任何一个教育者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学生可以在未来有着很高的个人成就。而这一切其实都与教育者的教育关注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关注微观还是微观与宏观同时关注,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着学生的未来。

所以既是为了学生的未来,同时也是为了践行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教育者应该积极的以“互联网+”为依托,以育人为导向,打破传统经济学基础课程的课堂界限,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更多的实际性经济学案例引入到课堂上来,既从宏观角度来对学生进行熏陶,同时也从微观原理角度来为学生进行更具有实践性的剖析和讲解。让学生在习得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受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学会并试着从更高的层面,更大的视野以及更深的思维去审视经济学基础知识,形成良好的自我熏陶和道德培养。

(二)以互联网为平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

课堂是课程思政开展的主要渠道,但是却并不是唯一的渠道。信息时代的到来让人们获取知识、接受教育等等的方式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样也是如此。作为教育者而言,更多要做的是去满足学生的需求,而并不是强行按照自己的教育意愿去实施教育,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如上文所述,经济学本就是一门极具实践性与理论性的学问,同时也具备着很强的时效性。既关乎到实际的学生的生活,同时也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大情。

教师可以积极的利用互联网平台将大量的历史资料、现实数据以及社会案例等融入到教學过程中来,将知识融入到实践之中,深入浅出的从经济学原理的角度来分析实际发生着或者是发生过的经济活动。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来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交流的内容可以说当前的时事、军事、政治等,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试着从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这些事件,同时又学着跳出经济学的范畴限制,真正地拥有一个大思想、大观念。

(三)以课程内容为根本,将课程思政做到实处

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到课程二字之上,这是基础,也是必要的前提。以互联网为依托进行的课程思政教育,首先应当将教育内容定位为课程内容,以此为基础来进行发散、融入、升华等,要首先保证学生们可以获得知识,要先以务实的态度来面对经济学这门学问,而不是仅仅从思想政治的高度甚至是国计民生等高层面来进行思考。这样容易让学生养成眼高手低或者是缺乏脚踏实地思想的坏习惯,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作为课程思政而言,还是要紧贴课程,让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紧紧相连,不能为了教育而教育,这样只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只有真正的让经济学基础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自然而然的发生,课程思政才能够真正的落到实处,对于学生的影响才会是深刻的,学生的内在思想政治品质和道德情操才会是可以有所保证的。

互联网经济学篇5

【关键词】互联网;贸易经济专业;教学创新

0.引言

现如今我们身处的时代是一个互联网大时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我们生活、工作、购物、沟通、学习等方面都受到了互联网的影响,在这一发展趋势下,贸易经济专业教学也需要作出适当的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符合互联网发展背景,从而才能有效地提高贸易经济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社会提供符合社会发展的贸易经济专业人才。但是,要怎样创新贸易经济专业教学呢?带着这一问题,笔者先对互联网背景对贸易经济专业教学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之后提出了具体的创新措施。

1.互联网背景对贸易经济专业教学所造成的影响

1.1互联网对教材所造成的影响

在对学生进行贸易经济教学的过程中,教材属于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其不仅是专业教学的工具,还是教学的重要资源,为此,在贸易经济专业教学过程中,学校都会使用到传统的教材。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是毋庸置疑了,在这种背景下,学生无论是看书又或者是查找资料,都会通过互联网来查询,这种情况下,互联网就会对教学教材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教材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是,互联网更新和发展十分的迅速,最终就致使学生很难讲注意力集中到教材上。

1.2互联网对课程讲解方式所造成的影响

在互联网背景下,贸易经济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其课程讲解方式也受到了影响,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很多院校在教学过程中都将以往传统的“板书+口头表达”的讲解方式,变成了现如今“ppt展示+多媒体表达”的课程讲解方式,这一教学方式的改变,在原则上来说会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并没有切实的起到这一效果,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因为互联网传递信息的便利性,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听课,并不去记笔记,还有些学生甚至利用手机网络来进行娱乐,最终就很难保障贸易经济专业教学的质量。

1.3互联网对学生所造成的影响

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获取信息过程中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直接、方便化,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需要对内容进行过多的思考,从而就会致使学生思维受到制约,得不到较为有效地发展,最终就很难保障学生贸易经济专业学习的水平和质量。在互联网上,其信息十分的丰富,其中不仅仅会存在一些对学生有利的信息数据,同样的也会存在着一些对学生不利的信息数据,再加上学生对互联网的过分依赖,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很少会花费时间去看书又或者是对专业知识点进行思考,反而会将这些时间花费到互联网上,这样不仅会对学生致使结构平衡受到影响,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问题分析能力,最终在学习贸易经济专业的时候,学生就会感觉难以理解,最终就会大大降低贸易经济专业教学的质量。

2.互联网背景下贸易经济专业教学创新措施

2.1对贸易经济专业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在互联网背景下,要想真正实现贸易经济专业教学的创新,首先需要对教学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在互联网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属于较为新型的运作模式,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也代表着未来国际贸易经济发展的方向以及趋势,因此,在对贸易经济专业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结合互联网背景对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创新,以此来培养出符合互联网背景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在这一过程中,贸易经济专业教学可以将贸易经济相关教材知识作为教学重点,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科学并且合理的教学培养方案,将经济理论作为教学基础,计算机网络作为教学手段,这样就能最大程度提高贸易经济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技术能力,最终使其成为一个综合型的素质人才。

2.2对贸易经济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创新

在互联网背景下,要想真正实现贸易经济专业教学的创新,除了要对贸易经济专业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之外,还需要对贸易经济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创新,而针对这一点,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2.2.1将能力、知识、素养作为体系核心

在对贸易经济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课程进行适当的整合,然后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主要将学生能力、知识、素养等方面作为课程体系核心,以此来对学生进行贸易经济专业教学,这样就能最大程度保证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具备较为专业的能力,使其能够真正符合互联网背景发展的需求。就比如说,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较为基础的专业课程以及核心课程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经济与贸易规则、运行机制以及发展规律;然后,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适当的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理论知识,同时对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课程教学,这样就能最大程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真正实现互联网背景下贸易经济专业教学的创新。

2.2.2对于新型课程体系的建设

在对贸易经济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创新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其创新的有效性,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从两点着手:其一,硬件环境方面的建设,针对这一方面在创新过程中,学校可以为学生建立起专门的网络教学协作室,这样就能真正将贸易经济专业教学信息化、数字化,而学生在这一环境下也能更好地进行学习,为了确保学生在这一环境下是在学习,学校可以为教师建立起电脑实施监控室,这样教师就能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同事按照学生学习情况对其进行指导和帮助,最终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贸易经济专业能力的提升和进步。其二,软件环境方面的建设,针对这一方面,在创新过程中,学校可以购买相应的软件系统,以此来为学生创造出仿真的国际贸易环境,这样学生在其中就能有效地掌握贸易操作技能,切实的提高学生专业水平以及能力,最终使其成为一个综合型素质人才。

2.3对贸易经济专业实践教学进行创新

在对贸易经济专业进行教学创新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其实践教学进行创新,针对这一点,在实际创新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在创新过程中,贸易经济专业可以积极构建校企合作实训、企业实习等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这种合作实践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平台以及环境,这样就能切实的提高贸易经济专业教学质量。(2)对贸易经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分层构建。在互联网背景下,时代所需要的贸易经济专业人才是技术型人才,在这种需求背景下,贸易经济专业实践教学创新就需要分层次构建贸易经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此来确保学生能够对贸易经济专业致使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掌握,最终使其成为一个技术型人才。(3)最后,在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可以将流程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方式进行完善和丰富,也可以创新任务驱动、分组合作、岗位分工等实践教学方式。

3.结语

综上所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贸易经济专业教学教材、课程讲解方式以及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互联网时代背景的影响,从而给贸易经济专业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贸易经济专业教学要想得到更为有效地发展,切实的提高教学质量,就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创新,具体可以对教学模式、課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创新,以此来促进贸易经济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廷海,张庆亮.贸易经济特色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143-145.

[2]蒋云龙,武云亮.关于贸易经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考[J].市场论坛,2008,12:78-79.

[3]苏小玲,周裕全,杨晓滨.贸易经济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南昌高专学报,2006,01:76-78.

互联网经济学篇6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可持续发展;计量经济学

[Doi]10.13939/ki.zgsc.2016.32.091

1可持续发展与互联网创新

可持续发展最早在1972年被提出,其最初的含义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希望人们从注重眼前、局部、片面的利益转向长期、整体的利益发展,从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非物质资源或信息资源推动型的发展,从而能够实现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循环,使各方面的发展都能持续、稳定地提升。

当今,互联网正不断改变世界经济的形态,各行各业都深受影响。目前,互联网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已经从1998年的不足1%迅速增加至2014年的9%,成为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新的生命力来源。互联网创新凭借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不断改变着传统商业模式、产业经济,也赋予治理体系、管理方式以及思维方法等更多的创新内涵。

我国的互联网创新通过一批互联网企业的兴起,正在迅速地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在短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经济经就已经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5%左右,互联网创新对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互联网经济相比于传统经济模式,具有低资源性、高技术性的特点;政府也一直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发展,鼓励互联网创新,如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总的来说,互联网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2互联网创新促可进持续发展的现状

互联网创新摆脱了地域、时间等传统因素的桎梏,并逐渐演化为全球性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2014年,中国的互联网渗透率超过45%,在全球互联网渗透率中排第五名。在英国,预计到2016年互联网经济的占比将达到GDp的12.4%。可以说,互联网创新在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已成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截至2016年6月,我国的网民总数已达6.6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8.8%,信息经济规模超16万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26%。以阿里巴巴、华为、小米、腾讯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互联网创新体系,并使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国作为互联网经济发展大国,已经形成了独有的几种互联网经济新形式,并通过互联网经济的创新和发展对可持续发展施加了重要的积极影响。

我国互联网产业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发展,各大互联网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对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以及就业问题的解决都做出了很大贡献。随着互联网经济比重的不断提升,其对我国的整体经济已经具有深远影响。从微观层面看,互联网创新也一直改变着我们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不断创造出新的服务项目,使我国公民的购买力成为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拉动力量。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原则。一方面,互联网创新不断丰富着我们传统的经济理论,给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另一方面,我国的互联网创新也正渗透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不断给自身发展发掘新的动力。可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互联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互联网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模型论证

为了定量研究可持续发展水平和互联网创新发展状况之间的关系,必须科学地选择相关数据作为解释互联网创新经济发展水平和我国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指标。互联网经济是基于“用户”的经济,用户是互联网经济得到持续创新和发展的基础,所以在此选取互联网上网人数(万人)作为衡量互联网发展状况的指标;可持续发展要求我国的经济发展步入一个高效率低消耗的阶段,所以选取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作为衡量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有效指标。

考虑到可持续发展水平可能和其他因素相关,参考郑音等(2015)的研究,选择个人消费水平(元)和煤炭在能源使用中的占比(%)作为控制因子参与回归。考虑到上网人数和个人消费水平数值较大,增长较快,在此采用对数处理,使数据变化较为平缓;互联网发展对可持续发展可能存在滞后效应,引入上网人数的一阶滞后变量;由于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故考察其变化量,即该年份单位GDp能耗减去上一年的值。

构造模型:

Δenergypergdpt=β0+β1lginternett+β2lginternetd1+β3lgconsumet+β4engpctgtlgini

在该模型中,lginternett、分别表示对2015年、2014年互联网上网人数取对数,一般考虑到互联网经济发展对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认为2015年和2014年互联网上网人数越多,单位GDp能耗削减量越大,即β1、β2应为正值;lgconsumet表示对人均消费水平取对数,个人消费水平的一味提高会减缓可持续发展进程,单位GDp能耗削减量越小,即β3应为负值;engpctgt表示煤炭在能源使用中的占比,一般考虑到煤炭作为传统能源的代表,被新能源替代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的,即β4应为负值。

对选取变量进行oLS回归,得出结果如下表:

根据上表,本年度互联网上网人数越高,单位GDp能耗的削减量越少,并不符合预期。但这种效应在20%的水平上并不显著,说明本年度互联网的发展水平初始可能会促进基础产业的发展。去年互联网上网人数越多,单位GDp能耗的削减量越大,去年上网人数每增加1%,单位GDp能耗削减量大约增加0.28吨/万元,并且这种效应在10%的水平上是显著的,这说明去年互联网的发展水平能够有效推进可持续发展进程,使单位GDp能耗得到更大幅度的降低。此外,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能够相应地减缓可持续发展的进程,而煤炭在能源使用中的占比降低对可持续发展有积极效果,均符合预期。

综上所述,模型结果基本符合预期,能够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1)互联网创新发展对可持续发展存在着显著的推动效应。互联网创新作为我国经济的新突破口,能够促进新型节能环保产业的产生和发展,对我国经济向可持续发展积极转型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

(2)同时,互联网创新发展对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滞后效应,只有互联网蓬勃发展,才能推动相关产业积极接入,采用“互联网+”模式进一步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化发展。

4互联网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4.1坚持互联互通、互惠互利的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关乎所有人的生存、发展,是全人类共同承担和享受的事业。在以互联网经济为动力的可持续发展中,加强企业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是实现双赢的唯一选择。中国拥有很大的消费市场,但技术一直是发展的短板。比尔・盖茨在退休后为了缓解全球变暖和能源枯竭的问题,创立泰拉能源,致力于核废料发电的“行波堆”技术。为了实现互利共赢,主席在2015年的访美中就专门与盖茨先生签署中核集团与泰拉能源的合作,共同进行研究。互联网时代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互联互通、互利互惠。

4.2开创全面协调、绿色节能的发展方式

互联网本质上就是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社会生活和发展中提高效率,协调各方资源,从而实现资源优化。互联网是为了解决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一些不协调问题而不断发展的,除了互联网打车能有效解决司机与用户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还有滴滴巴士、神州租车、优信二手车等,它们有着明显的协调、资源节约的特点。同样,互联网也可以通过电力互联网、能源互联网等方式在绿色节能上做出许多创举,从能源上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3倡导线上线下、协作融合的发展路径

德国政府在2013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曾提出“工业4.0”,倡导“智慧制造”,要将信息通信技术、信息物理系统和传统工业结合起来,带来新的工业升级。2015年,总理提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和“互联网+”计划,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产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核能或可再生能源电力装备,等等,并且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在此背景下,海尔集团重视消费者体验,建设“海尔透明工厂”,成功地实现了转型创新,在管理上也借鉴了互联网扁平化的管理方式。

4.4秉承共商共议、共享共建的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一代人的事情,而需要几代人跨越国界的联通合作。云计算、4G通信等都存在着关乎隐私权的安全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共商共议、共享共建。其背后正是利益格局的重新布局,不仅是社会利害关系的均衡,也包括对子孙后代利益的考量。因此,无论是基于发展的现实问题,还是为了克服人类短视的天性,保持通畅的沟通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

互联网经济学篇7

关键词大学生微商;移动互联网;社会关系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

本研究缘起于两个背景,一是学生尤其是“90”后大学生成为互联网络时代的原住民。据统计,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而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1%,互联网普及率在该群体中已经处于高位。“在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生活中,以网络为介质、以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为终端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中媒介接触的主要形式。”二是“微生活”全面深入大学生生活中,移动商务类应用在移动支付的拉动下,正历经跨越式发展,在各项网络应用中的地位愈发重要。相比2013年底,手机购物、手机团购的用户规模增长率分别达到了42.0%、25.5%。网络购物和网络支付类应用的用户规模分别达到4.38亿和3.68亿,半年增长率分别达到9.8%和12.3%。在此种背景下,“大学生微商”“特别多,做代购包括海外代购或者国内代购都特别多,可能十个人就有一个人在做。”(SXH-20141218)“大学生微商”通过在微信朋友圈里销售物品,由于朋友便是客户,因此便将朋友关系和生意上的买卖关系纠缠在了一起,使得原先两者较为平行的关系,在“微商”这一情境下发生了交集。由此,研究者聚焦“大学生微商”这一群体,探讨他们在微信朋友圈卖东西这一行为中所经历的关系变迁便具有现实意义。

一、研究说明

微信朋友圈指的是腾讯微信上的一个社交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发表文字和图片,同时可通过其他软件将文章或者音乐分享到朋友圈。用户可以对好友新发的照片进行“评论”或“赞”,用户只能看相同好友的评论或赞。魏宝涛具体探讨了微信朋友圈“点赞”行为的意义。王娟基于传播学视角,探讨了微信营销模式构建。张亚婷则探讨了微信朋友圈的话语传播机制。虽然这些研究对微信朋友圈的话语传播机制、“点赞”行为、微信营销模式等分别进行了探讨,但是并没有具体涉及大学生的微商行为,而这正是本研究的着力点。总体而言,包括微信朋友圈在内的有关“大学生与新媒体或社交媒体”的实证研究并不多,张咏华、聂晶以上海大学生为例探讨了“专业”对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及动机的影响。杨雪睿对中国大学生手机上网使用现状及其对社交媒体使用的影响进行检验和分析。这些研究都关注了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现状及其影响,姚锦云则通过探讨im人际传播对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和孤独感的影响,具体涉及到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对其现实社会关系的影响,但是,对大学生的微商行为对其社会关系的影响的实证研究尚付阙如。

虽然,赵崇莲等对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观因素进行了研究,这些主观因素涉及人际安全、人际疑虑、人际张力和人际报复。景庆虹也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危机的状况进行分析。但是。这些研究并没有对社交媒体交往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尤其是朋友关系的影响进行研究。高维和、陈信康梳理了有关“商业性朋友关系”的研究,但是一方面其主要梳理的是组织间关系,并没有充分关注个体间的商业性朋友关系。另一方面,“商业性朋友关系”一般是由组织间关系双方基于一定的社会联系,经由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而形成的,而这与微信朋友圈中基于熟人交往的朋友关系显然是不同的。

本研究基于质性研究,收集资料的方式为深度访谈,本研究在样本选择上采取滚雪球的方式,共对5位“大学生微商”进行了访谈。这5位“大学生微商”分别来自于北京的两所市属重点高校,他们一定时间以来一直在通过微信朋友圈或开微店做“微生意”,而这保证了研究资料收集的有效性。作为一项质性研究,本研究并不考虑样本的推广度问题,而是试图通过对访谈对象经历的深入挖掘以达到资料的饱和度。本研究的5位访谈对象基本资料如下:

三、朋友圈做生意对大学生圈内朋友关系的影响

朋友圈的朋友关系有助于转化为生意上的买卖关系,从而为“大学生微商”带来客户,赚取一些利润。虽然他们也认识到“生意是生意,朋友是朋友”(SH-20141216),试图在两者之间划分出一条分界线,但很显然,这种借助朋友圈销售商品的行为,本身就已经将朋友关系和生意关系交叉在了一起,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也会出现生意上、钱上的困扰”(SH-20141216)。不可避免地,这种生意场上的买卖关系则对原先的朋友关系产生了某些影响。

(一)因“刷屏”而遭朋友圈里的朋友屏蔽

此处“刷屏”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指有的“大学生微商”在朋友圈内发商品广告过于频繁,主观上有意“刷屏”;二是指虽然有的大学生微商表示,自己并不“刷屏”,但是由于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里卖东西的人越来越多,客观上造成了朋友的朋友圈被“刷屏”的效果,导致有的朋友会对“大学生微商”在朋友圈里进行“屏蔽”。此处“屏蔽”仅指不接收其在朋友圈的内容,但还是可以正常接受消息。正如,GmR所说:

“因为我的同学老跟我接触,她们就把我屏蔽了。是朋友圈的屏蔽,不是说把那个聊天消息屏蔽,它们是分开的,所以就把我的朋友圈屏蔽,就是不看我的东西,她们每天不会接收我朋友圈里的消息了。”(GmR-20141217)

虽为“屏蔽”,但是也仅指在朋友圈里对“大学生微商”进行屏蔽而已,不是直接“删除好友”,这多少也反映出圈内朋友对待“大学生微商”的矛盾心态,也透露出圈内朋友对朋友圈功能的一种朴素的情感导向型的理解或期待。当朋友圈的现实与他们的期待不一致时,“屏蔽”成为他们的一种应对方式,其实,他们试图“屏蔽”的是这种“微商行为”,而非与朋友之间的“关系”。

“微商行为”作为一种朋友圈内的新现象介入到圈内朋友之间的互动时,在“大学生微商”和其罔内朋友之间其实形成了一种“微互动”,他们不断调适着各自的行为,圈内朋友对其在朋友圈进行屏蔽,但是尚可以接受信息,即关系还在。“大学生微商”则减少发图频率等,努力减少对圈内朋友的干扰,双方试图在新的语境下找到各自都能接受的妥协点。正如SXH所言:

“现在主要是你通过朋友圈这种途径来卖的话,可能你发一些鞋的图啊什么的,可能大家也会觉得有些厌烦,毕竟觉得朋友圈里卖这种代购什么的。就可能产生厌烦心理,所以就逐渐发图发的比较少了。”(SXH-20141218)

当然,这种“屏蔽”的方式还是可能有些简单化了,因为“大学生微商”不仅会在朋友圈里商品信息,同时他们也会在朋友圈里更新自己的动态。即他们会在社交信息中夹杂着广告信息,如此简单化地对其进行“屏蔽”,则显然关闭了一扇了解朋友动态的渠道或窗口。其实,这客观上是不利于朋友之间的正常交流的。

(二)在朋友圈做生意会冲淡或破坏原先朋友圈中的温情氛围

“朋友圈是一个私密圈子,用户通过在朋友圈中分享和关注朋友们的生活点滴,加强彼此联系,并不是一个网络营销平台。”这或许算是技术开发者的研发初衷,或是朋友圈初起时,使用者对其应然状态的期许或理解。原先在朋友圈,朋友之间可能多数是分享一些自身感兴趣的或者是一些私密性的话题,但是在生意关系介入后。朋友圈里便会多了一些商业信息,从一个角度而言。可能会丰富了原有朋友关系的面向,但是,这也可能会冲淡了原先朋友圈的那种温情氛围。正如SXH在访谈中所言:

“现在很多朋友也挺讨厌这种在朋友圈代购东西的,因为你刷朋友圈,是想知道你的朋友的动态,而不是这些信息,然后有可能,你总发的话,别人会成厌烦心理。他可能厌烦的是你发的代购信息,如果后来你只是一直发,他可能会把你屏蔽掉,逐渐的也会对你产生一种厌烦情绪。”(SXH-20141218)

这种因在朋友圈广告信息而引发的朋友之间的隐性冲突,其实反映了“大学生微商”在对微信朋友圈进行商业化开发或利用后带来的对原先朋友关系的冲击,体现出朋友圈应然状态和实然状态下的不一致。

(三)在朋友圈做生意会影响朋友之间交往的心态

1.朋友会以利益考量来审视朋友关系。在访谈中,有的“大学生微商”便表示当朋友圈里的朋友得知自己做“代购”或卖东西之后,他们便会把一种生意上的买卖关系带人到原先的朋友关系之中去,即用买卖关系中的利益考量来重新审视原先的朋友关系。这种基于买卖的生意关系,是以真假优劣为考量标准的。而朋友关系则更多建基于信任,两相冲突的话则必然会损伤原先朋友关系的质量。正如SH所言:

“开始都不信啊,都会调侃啊。‘哎,你怎么也卖化妆品啊’,……如果万一这个产品不好用,他会觉得,‘哎呀,别买SH的东西,总是坑你’,然后,你就感觉到好朋友之间就不是特别纯洁了。……万一他从你这买,有可能会便宜,但是他从淘宝上一看,怎么才200或250,他就会觉得‘怎么在你这买这么贵啊’,然后又发现怎么质量也不怎么好啊,等等,就会产生一种很不必要的摩擦。”(SH-20141216)

2.大学生的微商行为会量化原先的朋友关系。虽然名为“朋友圈”,即凡是在圈内的都是所谓的“朋友”,但实际上,此处所谓的“朋友”只是一种笼统的或说模糊的称呼,涵盖了从朋友的朋友(转介过来的)、同学、熟人、哥们等不同层次的关系性质。在“大学生微商”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同的关系性质所享受到的优惠幅度是不一样的,正如CQ所说:

“比方说,一双鞋我可能卖给别人我挣100。当然朋友也分什么朋友,铁哥们的话,肯定一分不能挣,恨不得还包个邮,我就把朋友分为这么几类吧。铁哥们极少数的,还有一种可能还行,说得上话,比如打个七折,再有的就是半价那种,但是都会挣。除了那种铁哥们不挣,其他人都挣。”(CQ-20141215)

显然,“大学生微商”在实际地生意买卖交易中,已经按照所给优惠的幅度或标准给自己在朋友圈内的所谓“朋友”进行了分类和排序,在此,生意上的买卖关系已然影响了在传统眼光看来颇具情感色彩的朋友关系。如果说,原先大学生们在日常交往中,只是模糊地或感觉朋友关系的不同如哥们、熟人还是一般朋友的区分,那么在微商这个生意场中,则以一种明确地贴价格标签的方式将朋友关系的不同层次或性质进一步量化了。

3.“大学生微商”自身的交往心态亦有变化。如上所述,不仅朋友们在得知自己在微信朋友圈里卖东西后,会以一种不同于以往的买卖关系眼光来看待自己,“大学生微商”自身也会在面对原先的朋友关系时发生一些微妙的心态上的变化。例如,在访谈中,有的访谈对象便表示会变得拘谨。SH便表示:

“我会站在另一个角度,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我就会想万一我卖出去给他们,他们不满意,然后他们会怎么想我等,我在卖之前都会想很多东西的。其实,与做生意相比,做朋友还是更放得开的,该怎么侃就怎么侃,该怎么吐槽就怎么吐槽,也没什么太大的利益关系在里面,比较放得开吧。如果把朋友加入你的交易之中的话,你就会放不开,之前有些玩笑话你就说不出来了,变得比较拘谨了这种感觉。”(SH-20141216)

如上,无论是从大学生微商自身还是从其朋友的角度,在朋友圈内做生意都客观上影响了圈内朋友关系的质量。“当发第一条图片时,大家就都知道我是做这个(微商)的了”(GmR20141217)。由此,当“大学生微商”点击“确认”发出这条信息后,其实也就是在朋友圈内向其他朋友宣告了自身的“微商”身份。在为自我认同添加了一个新的面向的同时,也为圈内朋友考量双方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评判标准和维度,双方都需要为此作出调整以逐渐适应这种关系的变迁。

(四)商品质量会使朋友关系受到影响

由于大学生微商限于自身资金、时间等原因,他们在微信朋友圈更多地是从事业务,即本身并没有实体店,而是通过帮助厂家或者“上家”做,赚取终端消费者购买价和自身进货价之间的“差额”。因此,他们并没有能力去核实所商品的质量是否有问题,一旦所销售的物品出现质量问题,则会引起朋友圈内朋友的不满,从而损伤朋友关系。正如SXH所说:

“如果你的商品的获得渠道不正规,或者是质量还是有些问题的话,而你卖给的都是同学朋友,同学朋友收到就会发现一些不满意的地方.就会找你来解决。如果你卖给的是朋友,毕竟有之前的交情在,很多时候,你会更好地给他解决好。可是他遇到问题,假如说这个问题能解决好还行,但是如果解决不好,包括你们之间的关系还是有可能会因这一次商品的买卖这个事,然后就产生一些矛盾或隔阂吧。”(SXH-20141218)

当然,在访谈中研究者也了解到,“大学生微商”在微信朋友圈销售商品,除了会对原有朋友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外,也会有正面的影响,比如说可以增进与朋友之间的互动,因为买卖关系同样也是一种互动的渠道。例如,SXH在访谈中提到:

“你在朋友圈经营这个东西,跟一些同学的互动会增加。有可能他们想要买你的鞋,就会跟你有一些沟通什么的,你们之间的关系会因此而拉近。但是。或者你成功地卖给她一双鞋,达成一笔交易,她对这件商品特别满意。然后可能下一次还会找你来购买。然后一次次之间,你们不只是这种商业方面的关系而走近,你们私下的关系也可能因为这个而变得更好。这是对关系的促进方面的。”(SXH-20141218)

如上所述,“大学生微商”在朋友圈中销售商品.将生意关系导入到原有朋友关系之中,对原有的朋友关系既有有利的一面。但同时,也对原有的情感交流导向的朋友关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产生了一些不确定的因素等。但总体而言,这种将商业关系带人到原有的朋友关系中,工具导向逐渐影响情感导向。这种张力的存在,也迫使“大学生微商”在两者之间寻得某种平衡。

四、“大学生微商”试圈减少朋友关系损伤的举措

在访谈中,“大学生微商”们也意识到了这种将原先朋友圈的朋友关系商业化或者功利化,可能会给原先的朋友关系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因此。为了将这种破坏尽可能降低,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也曾经采取过一些修补措施。

(一)给圈内朋友们以精神和物质补偿

这主要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首先就精神层面而言,“大学生微商”会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发一些对客户或朋友表示感谢的话,通过这种方式向朋友圈内的朋友传达自身因可能对朋友圈内的朋友的打扰而表示某种谢意。例如,ZwJ曾发表感言:

“做微商最幸福的事,就是一些素未谋面的人,有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相见的人,无条件信任我。购买我的商品,自然而然更多成为了无话不说的朋友。这是一种感动,要对得起这份信任!靠诚信说话,感谢一路有你们!”(ZwJ-20150113)

其次就物质层面而言,“大学生微商”会给朋友圈内的朋友提供打折、优惠,或者保证商品质量等服务,他们试图以这种方式弥补在朋友圈售卖东西从而给朋友造成了一些干扰。虽然,朋友关系的性质不同,他们所给的折扣幅度不同,但是基本上相对于陌生人的讨价还价,他们是主动得给朋友们打折,甚至为了吸引朋友们使用,还采取赠送试用的方式。例如:

“(我现在)通过高中同学,就是试用哪个比较熟的同学,我们直接赠过去,就用他们去推广,做我们的。”(SH-20141216)

(二)采取措施降低对圈内朋友的打扰

基本上每个访谈对象都谈到了这一点,即会考虑朋友圈里朋友们的感受.尽量采取一些措施少干扰朋友们。他们一般而言,会采取如下几个措施,一是保证不刷屏,减少的次数。一般而言,每天大约发个1-3条左右,例如:

“我现在是一条也不发。之前的话会发一条两条的。这个频率还比较适合,比那种每天刷你屏的那种好多了。一天四五条那种。而是一次发三条那种,一下就被刷了。其实也挺烦的,就是少发。”(SXH-20141218)

二是注意信息的时间,有的访谈对象表示,她一般是在晚上11点多之后,睡觉前发一条,这一方面不影响大家,另一方面这其实也是她的一个营销策略。因为朋友圈内的营销信息很多,自己所发的内容很快就会被别人的信息覆盖,而如果自己在深夜,那么一般第二天早上朋友们起来刷微信的时候,则会最早地看到自己的信息,这也符合心理学中的“首印心理”。例如,GmR在访谈中说道:

“我每天晚上11点半刷屏,就是夜里11点半,就是大家都睡着的时候,然后我再发,也不用占用太多时间。11点半躺床上,没事干嘛,然后就刷屏,比方说刷5-6双。或者5-6样东西,然后发到屏幕上会后,我睡觉。而当你早上起来,很多人的第一件事就是躺在床上也是刷朋友圈,你早上醒了之后。你看到的就是我的东西。(怎么想到这个策略的呢?)就是我平时发,别人会厌烦。”(GmR-20141217)

三是注意的频率问题,有的人表示自己会集中几条,而不是隔一段时间就发一条,给人一种刷屏的感觉。集中的话,如果自己的朋友不感兴趣,他们可以一刷而过,不会过多地影响他们的注意力。这被他们称为是一些“有职业道德的行为”(GmR-20141217)。例如,正如GmR所说:

“每次发东西都会连成条得去发,就是连着发,连续的,我的这些消息都是连续的。比如说,你要是不想看的话,你可以直接往上刷,因为我发的速度很快,所以我中间很少会在她们的朋友圈别人的东西,所以你就直接网上刷就行了。不像有的微商吧,一会发一条,一会发一条,就是你老是刷着刷着就蹦出一条。”(GmR-20141217)

(三)申用专用营销微信号

为了避免用单一微信号给朋友圈的朋友造成干扰,有的“大学生微商”则会申请两个微信号,即在一个常用的微信号之外,重新申请一个微信号专门用于在朋友圈里卖东西。例如,ZwJ便表示:

“我自己有一个微信号,怕打扰大家,又申请了一个新的微信号。因为之前就有其他同学,直接用他自己微信的号做,刷广告,然后其他人就有传那种信息,就说‘你卖东西别在朋友圈啊。你坑谁也别坑你的朋友啊。’就是类似这种,所以我才单用了这个微信号。”(ZwJ-20141217)

“大学生微商”一方面把朋友圈内的朋友看作是自己的销售对象,但是另一方面也看重朋友圈的情感功能,因此,才会认识到自己的微商行为给原有朋友关系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才会有如上这些试图修补关系的措施。无论是给朋友打折或者优惠,还是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对朋友圈内朋友们的干扰和负面影响,抑或是使用两个微信号等举措,这些也都反映出大学生对朋友圈作为情感交流空间功能的认同,并由此而做出的变通措施,显示出大学生在使用微信朋友圈上在工具性目的和情感性目的之间所做出的一种协调。而这些也都显现出大学生微商们试图在做生意和做朋友上寻得“鱼与熊掌兼得”之道,从而也引发了研究者对大学生微商的这种商业性朋友关系兴起的思考。

五、做生意和做朋友:商业性朋友关系的兴起

“商业性朋友关系”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微商”将原有的朋友圈内的朋友关系商业化,将朋友圈内的朋友视为生意对象,原有的朋友关系则被被动地赋予一层商业性的含义。再一个是指“大学生微商”主动通过各种营销手段而拓展的朋友关系,这种朋友关系先天地带有商业性印记。研究者从访谈中获知,虽然兴趣是大学生做微商的动力之一,但是“大学生微商”利用朋友圈售卖商品,在本质上是作为个体为获益目的而进行的活动。这种微商活动,这其实也是对大学生真正走向社会前的一次演练,是对大学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过程。这种对朋友圈社交功能的商业化利用,体现出了“大学生微商”对新媒体环境下社会关系的创造性使用,体现出当今社会经济理性对大学生的显著影响。

大学生通过朋友圈而圈起了自身的社会关系,朋友圈里大多是他们自身的直接的同学,有些则是间接性的“同学的同学”,围绕其自身便构建起了一张社会关系网。而朋友圈内的人脉资源作为大学生自致性社会资本的一种,一方面,大学生多少对这种朋友圈带有一种情感导向的理想主义的想象,也认同这应该是朋友之间情感交流的空间。但是利益的诱惑往往又会使他们尝试利用这种社会资本,将社会关系内的资源“变现”,资本能够带来收入或利润的资产。林南曾把社会资本定义为“社会资本――作为在市场中期望得到回报的社会关系投资,可以定义为在目的性行动中获取的,或被动员的、嵌入在社会结构中的资源”,边燕杰也对社会资本持类似观点。“大学生微商”的朋友罔便是其社会资本的集中体现,他们通过在朋友圈中售卖商品而获取利润。

互联网经济学篇8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融合;前景

一、前言

互联网的普及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面带来了诸多便利。以我们高中生的课后作业布置为例,教师可以直接将电子版的课后作业发送在班级qq群或微信群中。“互联网+”的出现分别从不同程度上对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经济方面即为:“互联网+”的应用促进了各个行业所获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我国“互联网+”与经济的融合存在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互联网+”

1.“互联网+”的概念

从本质角度来讲,可以将“互联网+”看成是互联网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工业以及互联网农业等。事实上,互联网与这些行业的组合关系并非简单的相加关系,而是将互联网整合成相关行业的基本工具,利用这种工具促进这些行业的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将“互联网+”看成是信息化工业化融合的一种特殊强化模式。在实际过程中,“互联网+”利用互联网平台和计算机技术作为核心要素,通过与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领域的融合,实现传统产业、领域的创新化、融合性发展。结合我国当前“互联网+”的发展状况可知,其与我国经济之间的融合发展存在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互联网+”的应用优势

“互联网+”的应用优势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可持续发展优势。对于任意一种行业而言,只有实现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该行业才能获得更多的用户和经济效益。“互联网+”的应用实现了各个行业市场结构的更新与改善。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各个行业的发展空间发生了明显的扩增。“互联网+”通过实现经济发展效益竞争量最大化的方式,平衡目前发展与后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而促进相关行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第二,提升资源配置质量优势。从本质角度来讲,当资源被应用在适宜的位置时,才可以产生较高的利用率水平以及较多的经济利润。

三、“互联网+”与经济融合的前景

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互联网+”与经济融合的前景进行分析:

1.工业方面

从以往发展历程可知,海尔集团率先在我国的辽宁省沈阳市建立了全球第一家家电智能互联工厂。与传统的工厂相比,所属海尔集团的这一智能互联工厂已经全面实现了家电设备的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生产。虽然该工厂的前期投入较高,但其能够为工业企业带来的经济收益也是不可估量的。除此之外,该工厂在交互方面也体现出了极为明显的优势。除了设计师关于相关家电产品的设计理念之外,客户与该智能互联工厂中各类家电产品之间的接触变得更加频繁。客户可以将自身的使用意见反馈转化成电子信息,传输至该工厂的对外意见信息收集平台中,进而促进该工厂所生产家电产品市场竞争优势的提高。结合这一情况可以预测:未来,我国工业方面的“互联网+”与经济的融合范围将得到良好的扩展,海尔集团的经验能够为其他意图发展“互联网+”生产模式的企业提供有效的参照依据。

2.银行方面

就银行方面而言,我国“互联网+”与经济的融合主要是通过网上银行提现出来的。自网上银行于2014年正式成立之后,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便步入高速发展阶段。2015年初,深圳某互联网银行开始进入试营业阶段,经过3个月的良好试运营期之后,该银行正式面向公众开始营业。与传统的实体银行机构相比互联网银行在经营成本、业务处理效率等方面充分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优势。因此,银行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从经营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对于客户而言,互联网银行的营业帮助他们免除地域限制的干扰,且有效缩短了排队时间。结合我国目前互联网银行的发展情况可知,在未来,这一行业将会获得更多的客户数量,其与实体银行之间的合作项目、发展质量也将朝向更好地方向发展。

3.农业方面

目前我农业方面的“互联网+”与经济融合所取得的成果相对较少。相比之下,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等基本实现了互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虽然当前这些国家的农业互联网生产模式仍然停留在3.0水平,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与经济融合经验的增加,这些国家很快就能实现农业互联网生产的4.0模式。对于我国而言,可以通过对这些发达国家先进农业互联网智能化生产经验的借鉴和学习,促进我国农业的良性发展。

4.电子商务方面

电子商务是“互联网+”与经济融合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背景中,各个群体,如我们高中生、白领等都已经认识到了电子商务的便利性。与2015年相比,我国所有用户在2016年全年中消费金额对GDp产生的贡献率发生了3.28%的增加。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这一数据在未来的一定阶段中仍然会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

四、结论

“互联网+”的提出为我国各个传统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从本质角度来讲,“互联网+”与经济融合的前景主要体现在电子商务、互联网银行、工业以及农业等方面。对于这些传统行业而言,“互联网+”的出现和应用为其带来了新的生机。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必然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枫,陈金鹰,邱越.“互联网+”与经济融合的前景分析[a].四川省通信学会(SichuaninstituteofCommunications).四川省通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四川省通信学会(SichuaninstituteofCommunications):,2015:3.

[2]肖岚.创意产业融合成长的动力机制及其自组织创新模式研究[D].东华大学,2012.

[3]刘大海,葛佳敏,李晓璇,纪瑞雪.“互联网+海洋经济”的融合机制及实现路径研究[J].海洋经济,2016,02:13-19.

[4]欧阳日辉.从“+互联网”到“互联网+”――技术革命如何孕育新型经济社会形态[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10:25-38.

互联网经济学篇9

关键词:河南;分享经济;发展;对策

基金项目:2016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立项编号:2016B124)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河南省加快发展分享经济对策建议

收录日期:2017年2月9日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发展分享经济”思想。同时,注重将“发展分享经济”思想与“互联网+”行动计划相结合,不断拓展各个地区经济领域发展。例如,2016年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即提出共享经济、分享创造经济的指导思想。因而,河南省地区在经济领域发展背景下,必须要在“互联网+”教育、“互联网+”金融、“互联网+”行动计划等领域,全面实现分享经济。

一、分享经济发展研究

分享经济发展,是强调利用“互联网+”的各类要素。如,开放、共享、聚焦等,搭建开放性产业生态体系,提高产业发展配置效率。例如,高玉梅主持的“共享经济活动的创新监管研究”项目,即针对分享经济发展进行了探讨。同时,在分享经济理论原点和应用维度探究中发现,分享经济发展对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分享经济仍然处在发展初期,因而,理论研究尚有不足。即在分享经济新型商业模式研究中发现,当前准入门槛、劳工社保、税收监管、信息安全等制度标准,无法支撑分享经济发展。此外,由于当前产业发展尚未成熟,因而产品与服务的安全性、标准性、质量保障性,仍有不足,不能满足分享经济发展需求。但人们对分享经济发展的理解仅停留于现象观察阶段,未进入系统、科学的研究中,因而缺少分享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数据。为此,在“互联网+”领域发展背景下,应加快互联网与社会经济各领域融合、创新的研究,从而带领我国河南省等地区,逐步推动分享经济发展步伐,且最终更好地利用分享经济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作用,打造良好的国民经济发展空间。

二、河南省互联网经济发展现状

从河南省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成果角度来看,河南省各项指标位于前列。即到目前为止,河南省互联网用户已经上升至约6,627万户,网民人数为7,300多万人,普及率达到了78%。而从地理环境角度来看,河南省是重要的交通枢纽,经济总量约为全国经济总量的1/3。因而,近年来河南省开始响应“互联网+”与经济领域融合的发展思想,引入酷派、富士康等移动终端。同时,开始建设苹果手机生产基地,继而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同时,扩大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此外,在2015年,河南省为了加快分享经济的发展,实施了“全光网河南”的计划工程,且在工程实施期间,敷设了总长为120万km的光缆。同时,新增4.7万个4G网络基地,就此实现了对分享经济发展的支撑。

从宽带速率角度来看,河南省宽带用户下载速率达到了11.8mbps左右,因而,在2016年,河南省网民中网络购物、团购、旅行预定、手机团购、网络理财、网上银行、网上支付等渗透率逐渐提高。而从河南省电商领域发展角度来看,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郑州地区装备制造业建立了B2B外贸平台。同时,设立了“多式联运监管中心”,最终在2016年的“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实现了3,860亿元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即电子商务交易增长速率达到了52%。

从以上分析即可看出,河南省互联网经济发展势头正好,因而应进一步加快河南省分享经济发展策略的推广,以期创造一个良好的分享经济发展空间。

三、河南省加快发展分享经济的对策

(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河南省分享经济领域不断发展背景下,注重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分享经济作用,应结合河南是全国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二类地区的特点,抓住部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辐射、示范、带头等作用,优化河南省互联网骨干网络架构。同时,在河南省区域构建“米”字形通信网络,并在2017年底,实现河南省通信网络与湖北、山西、上海、北京等24个省的链接,并将省际出口宽带增加到23800G,由此通过良好的通信网络支撑,促进互联网与各行业的相互融合,以期创造出新的经济发展生态;其次,在分享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实施“宽带中原”建设工程。即在河南省分享经济发展时,增强郑州数据建设中心等的云计算、大数据等能力。同时,完善数据中心数据灾备、数据存储、信息交换等处理功能,最终经“宽带中原”工程计划的实现,在2018年底,将郑州服务器装机能力提升至130多万台,以此支撑新兴产业的发展;再次,在河南省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期间,也应将精力投入到互联网新兴产业,如电子商务、跨境e贸易、智能制造等。其中,农村电子商务领域的推广,需进一步完善综合电子商务平台,由此挖掘农村市场潜力,由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的结合,打造一个特色化“互联网+”产业,促进河南省分享经济的更快、更好发展。

(二)突出河南地区优势。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在河南省分享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促进“互联网+”与各领域经济产业的结合,应注重突出河南地区优势。首先,在河南省分享经济发展中,应抓住河南省地理位置优势,支持河南省数据中心的建设。同时,在河南省北斗数据中心实际建设过程中,强化遥感卫星等的运用,继而通过智慧工作、智慧生活等的建立,进一步提高河南省分享经济发展水平;其次,由于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因而在河南地区分享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大力推广“互联网+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的建立,继而在智慧农业领域中,探索由互联网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经验,最终促进河南省农业实现信息化新路径的探索,且达到农村致富、农民增收发展目的;再次,由于河南省拥有信息工程大学等资源优势,因而在河南省分享经济发展期间,应充分利用河南地区资源优势,建立部级移动智能终端安全服务基地,由此来保障分享经济发展中的信息安全,且带动河南地区分享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由于河南省郑州市处于中国经济地理中心的特殊位置,因而在河南省分享经济发展期间,也应在郑州建构“丝绸之路”电子商务发展基地。同时,依据河南省2015年12月实施的“一带一路”政策,逐步完善河南省交通枢纽,且由“一带一路”扩大河南省“丝绸之路”国际影响力,并形成大规模的双向贸易,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三)促进“互联网+”发展。在河南省分享经济发展过程中,促进“互联网+”的发展也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应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第一,在河南省分享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机构应加强与国家三大通信集团和F塔公司的合作。同时,在战略合作期间,鼓励通信集团加大对河南省“互联网+”发展的投入力度。即通过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创新等方式,协同设计现代农业、普惠金融等11项“互联网+”行动技术,为农业、金融等经济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第二,在“互联网+”发展期间,为了更好地打造河南省分享经济发展环境,应在“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计划中,进一步推广“互联网+制造业”的发展。同时,关注“互联网+小微企业”一系列行动发展计划,最终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发展格局中,不断提升河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除此之外,在河南省分享经济发展背景下,也应构建“互联网+城市”发展计划,即通过互联网与经济社会中城市、制造业、农业等的融合,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第三,在河南省分享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创造数字化产业集聚区,需以云计算大数据为支撑条件,建立中国移动数据中心、中国联通中原数据基地等项目,服务于各种互联网业务,且积极争取互联网业务发展绩效。

(四)加快互联网人才队伍建设。在河南省分享经济发展中,对互联网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为了更好地满足河南省网络经济发展需求,应在互联网人才培养过程中,遵从因地制宜人才培养原则,但需在使用本地人才的基础上,立足人才需求方向,促进高校加快复合型人才、专业型人才等的培养,以期通过“缺什么人才,引进什么人才”的方式,突破河南省网络经济发展瓶颈,满足该地区分享经济发展需求。此外,在河南省互联网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为了打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该地区有关部门应提供技术、物质保障、经费等方面的支撑。同时,在互联网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加强高校与平台企业的合作,继而为高校学生争取实习平台,组织学生深入到互联网企业,实习或者就业。同时,在产学研合作平台中,了解互联网信息安全等知识,并增强互联网信息安全“防火墙”防护能力等,以便更好地投入到河南省分享经济发展工作中,为该地区分享经济发展做贡献。即在河南省分享经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做好互联网人才培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应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

(五)争取支持政策。在河南省分享经济发展过程中,需争取一定的支持政策。首先,在河南省分享经济发展期间,应加大力度支持分享经济的投资。即政府各级部门应整合各项专项资金,包括投资重点固定资产投资的发展规划等,大力发展分享经济。同时,在河南省分享经济投资支持中,应适宜的增加项目周期较长的工业示范工程资金投入,且鼓励金融机构对重点发展共享经济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并鼓励有经济实力的企业通过股票上市等方式,在国境内外募集用于分享经济发展的资金,由此带动河南省地区分享经济行动计划的进一步发展;其次,在河南省分享经济发展期间,也应注重利用价格杠杆,即通过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间价格的调整,获取经济效益。同时,由政府机构指定石油、电力、天然气等能源领域的价格传动机制。然后,采取差异化收费政策,促进多元化分享经济的发展,且在分享经济发展中,带动经济效益的提升。除此之外,在河南省分享经济发展期间,也应注重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即为了鼓励“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城市”等网络经济领域的发展,适当实施网络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期鼓励河南省各个行业在发展期间,实现高效性分享经济发展状态。同时,通过链接技术、产业链延长技术等的开发,达到万众创新格局,由此满足分享经济发展条件。

四、结语

综上可知,在新常态发展背景下,分享经济发展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关注。而由于河南省占据中国经济地理中心的特殊优势。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河南省优势,且利用分享经济集聚、开放、共享作用,挖掘分享经济潜力。应在河南省分享经济发展过程中,从争取支持政策、加快互联网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互联网+”发展等层面入手,打造良好的分享经济发展空间,以促进河南省网络经济的进一步转型。

主要参考文献:

[1]郭新华.河南省加快发展绿色矿业的对策建议[J].中国矿业,2016.11.1.

[2]朱婷婷,朴}圭.安徽省发展分享经济的建议研究[J].现代商业,2016.30.26.

[3]郑扬扬,吴迪.新常态下河南省经济发展动力探讨及对策建议[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4.

互联网经济学篇10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供给约束;投入产出

一、引言

2012年,经合组织首次了《oeCD互联网经济展望》,将互联网经济定义为通过互联网维系的经济活动或纯粹依靠互联网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价值(oeCD,2012),并提出了衡量互联网经济规模的三种方法。与此同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相继制定了各自的互联网经济发展战略,从基础设施、人才培养、鼓励创新、促进竞争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我国政府对互联网经济也高度重视,2015年国务院了《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要求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大力拓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相对而言,我国互联网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很快,与主要经济体相比,国内互联网经济的规模究竟有多大,与实体经济融合程度如何,对各行业促进作用有何不同?显然,准确回答以上问题,对科学把握我国互联网经济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合理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互联网经济规模的测算

关于互联网经济规模的测算,目前仍是一个存在广泛争议的话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诸多难点。在理论上,“互联网”和“互联网经济”是两个不同的经济概念,“互联网”可以定义为物理网络与提供数据连通性的架构,而“互联网经济”是用来定义互联网在整个经济体系中所支撑经济转变的一个词语。“互联网经济”作为替代信息经济、信息产业而全新提出的概念,可能包括由互联网提供连通性所带来的全部用途和利益,涵义要更加宽泛,内涵和机理也尚未形成学术共识。在实践中,考虑到互联网的通用性、转换性的特点以及其深远的经济影响力,互联网活动与国民经济各行业存在相互渗透,在现行统计标准下,其边界无法做到清晰界定,这都导致了互联网经济的实际规模难以精确衡量。尽管存在诸多障碍,不同机构还是尝试提出了各种方法,包括直接、间接、建模三种估算方法。从已有文献来看,直接法具有简单易行的优点,应用最为广泛,它利用现有增加值、就业、产值等官方数据,对经济体系中与互联网密切相关的行业数据进行汇总加工,并作为GDp的一部分来表示互联网经济的宏观影响力。例如《oeCD信息社会评测指南》在iSiC国际产业分类标准下,通过衡量iCt行业的增加值来代表互联网经济的规模(oeCD,2012)。汉密尔顿咨询公司(2009)则基于与互联网有关的工作岗位数量来估算美国互联网经济规模。波士顿咨询集团相关研究发现,基于互联网的各种活动约占英国GDp的7.2%(BCG,2010)。德勤会计事务所对澳大利亚进行了一项类似研究,得到的估算值为3.4%(Deloitte,2010)。麦肯锡(2011)对八国集团和金砖四国的研究也到了类似的结论,互联网经济的平均规模相当于GDp的3.4%。

oeCD直接法在测算互联网经济规模时,涉及到相关行业合并,需要大量结构化信息。而投入产出表,是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核算账户,它根据iSiC产业分类进行部门划分,包含了丰富结构化数据,在测算互联网经济规模和考察互联网经济对各行业影响上具有独特优势。我们利用oeCD于2016年1月最新的2011年投入产出表,对全球十大经济体的互联网经济规模进行测算。具体做法是根据iSiC产业分类将投入产出表中的Computer,electronicandopticalequipment(计算机和电子设备制造),postandtelecommunications(电信业),Computerandrelatedactivities(计算机相关服务)三个产业合并为互联网部门,测算其在全部产值和增加值中的比重,计算结果如图1所示。

从产值来看,我国互联网经济占本国总产出的比重达到6.35%,在十大经济体名列第二,远高于印度的4.25%和巴西的4.8%,略高于美国的6.14%和英国的6.07%,仅次于日本的7.59%,说明我国互联网部门已经初步建立了较为庞大的生产规模,在全球生产供应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从增加值来看,我国互联网经济占本国GDp的比重仅为4.59%,在十大经济体中仅排名倒数第四,不但远低于美、日、英等互联网强国,略低于德、法等欧洲传统发达国家,甚至不及新兴经济体中的印度。进一步从产值和增加值的对比来看,美国、英国、印度、加拿大的增加值比重高于产值比重,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巴西的增加值比重与产值比重大体相当,只有我国的增加值比重远低于产值比重。一般来说,增加值是一个经济体新创造价值,相比产值能更准确反映实际经济效益和质量。增加值比重不高,我们认为可能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我国互联网经济大而不强,无论软件还是硬件,多项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仍然掌握在主要发达国家手中,国内承接的更多是后期组装、服务外包等劳动密集型环节,从产业链条上看,存在增加值漏出效应;第二,相比发达国家而言,我国作为世界工厂,制造业仍占有很大比重。制造业产业链较长,增加值率普遍低于服务业。在我国互联网经济中,计算机和电子设备等制造业部门占据较高份额,相应就拉低了互联网部门的总体增加值率。

三、互联网部门对各行业的促进

在比较了主要国家互联网经济的大体规模后,我们同样关注互联网部门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差别,为此需要引入Ghosh供给约束模型进行相应的实证测算。

1.Ghosh供给约束模型的引入。Ghosh供给约束模型最早由戴维斯和萨尔金(1984)创立,他们在传统Ghosh模型的基础上,保留了直接分配系数的概念,并把整个产业分为有约束产业和无约束产业两部分,假设当受约束产业增加供给时,将推动无约束产业的总产品。Ghosh供给约束模型最适合模拟经济体中某些供给不足的能源、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对各产业的影响。Kerschner和Hubacek(2009)曾将Ghosh供给约束模型用于分析石油短缺对经济的冲击。oeCD国家的大多数政策制定者目前都认为互联网与电力、供水和交通网络一样,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因此,我们可以借鉴供给约束模型,把整个经济区分为互联网部门和其他部门,当互联网部门产出增加时,会推动其他部门产出的扩大。

表1是供给约束模型的简化形式,现在令产品的直接分配系数为rij=xij/Xi,直接分配矩阵为R,从而把表1表示为分块矩阵的列模型:

Rrr和Rrr为互联网部门r作为供给向部门r和s提供的中间投入量,Rsr和Rss为其他部门s作为供给向部门r和s提供的中间投入量。模型求解,得到:

2.实证分析。我们选取oeCD公布的全球十大经济体34部门投入产出表,进行部门合并和矩阵分块后建立Ghosh供给约束模型,依据公式(3)实证测算互联网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推动效应。

(1)发达国家互联网部门对实体经济推动力呈上升趋势。总体来看,2000年~2011年,七个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G7)互联网部门对实体经济的推动力均呈现上升趋势。例如2000年,美国互联网部门每增加1单位产出,将推动其他部门0.588单位的产出,到2011年时每增加1单位互联网部门产出,推动其他部门产出提高到0.672单位。相应的,2000年~2011年日本其他部门受互联网部门的推动力从0.437提高到0.473,德国从0.468提高到0.501,英国从0.712提高到0.724,法国从0.599提高到0.682,意大利从0.793提高到0.850,加拿大从0.520提高到0.548,七个发达国家同时出现了上升。尽管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一度冲击了互联网领域的投资,导致英国、德国在2005年的推动力出现下降,但到了2011年发达国家互联网部门对实体经济的推动力已经回升并超过2000年水平。在新兴经济体中,巴西、中国表现出了与英国、德国类似的趋势,推动力先降后升,只有印度较为特殊,推动力呈现逐渐下滑趋势。

(2)互联网部门对实体经济的推动力集中在商务服务、金融、批发零售三大生产业。我们将互联网部门对各行业的推动力从大到小依次排序,并选取2011年各国受推动力最大的五个行业进行统计归纳,发现了一些较为普遍的规律。其中,商务服务、金融、批发零售是受互联网影响最为显著的3个行业,它们受到的推动力在9个国家中均排名前5。此外,公共管理、建筑业、交通运输也是受互联网推动较为典型的行业,例如有6个国家公共管理受到的推动力在所有行业中排名前5。总体来看,在世界范围内互联网部门的推动效应集中在第三产业,互联网与服务业的融合程度要高于制造业,这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互联网加的发展现状,也揭示了未来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具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

(3)我国互联网部门对行业的推动力存在独特性。与发达国家和10大经济体平均水平相比,我国互联网部门对各行业的推动力主要存在三点独特性。第一,国内先进制造业受到的互联网推动力要远高于发达国家。例如国内设备制造、电气制造、汽车制造受到的推动力为0.042、0.038、0.029,明显高于0.020、0.014、0.020的十国平均值。说明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非常重视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融合互动,颁布了两化融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意识发挥互联网产业的技术支撑和创新溢出效应,来强化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第二,国内生产业受到的互联网推动力要远低于发达国家。例如我国批发零售、交通运输、金融受到的推动力为0.030、0.014、0.022,明显低于0.071、0.031、0.066的十国平均值。生产业滞后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短板,通过引入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模式,提升改造生产业的效率和质量,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思路。第三,国内公共管理受到的互联网推动力不足,与主要发达国家差距明显。目前美国、日本等国正在大力推广电子政务,运用互联网技术强化跨部门审批的协同性,努力向全社会提供实时的公共服务,并将部分政府数据由公众共享,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互联网+政务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四、主要结论

本文选取oeCD投入产出数据库,从产值和增加值两方面测评了全球十大经济体互联网经济的规模。发现从产值份额看,我国互联网经济在十大经济体名列第二,已经初步建立了较为庞大的生产规模,在全球生产供应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从增加值份额看,我国与美国、日本、英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文章在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Ghosh供给约束模型,实证测算了各国互联网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推动效应。发现2000年以来,发达国家互联网部门对实体经济总的推动力呈上升趋势,推动力集中在商务服务、金融、批发零售三大生产业,此外公共管理、建筑业、交通运输也是受互联网推动较为典型的行业。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走在世界前列,但互联网与生产服务业、公共管理、卫生等部门的融合需要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oeCD.oeCDinterneteconomyoutlook[J].oecd,2012.

[2]DeightonJ,QuelchJ.economicvalueoftheadvertising-supportedinternetecosystem[J].iaBReport,2009.

[3]KalapesiC,willersdorfS,Zwillenbergp.theConnectedKingdom:HowtheinternetistransformingtheUKeconomy[J].theBostonConsultingGroup,2010.

[4]manyikaJ,Hazane,BughinJ,etal.internetmatters:thenet'ssweepingimpactongrowth,jobs,andprosperity[m].mcKinsey&Company,2011.

[5]economicsDa.theConnectedContinent:Howtheinternetistransformingtheaustralianeconomy[J].ReportpreparedforGoogleaustralia,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