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笔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50:58

大学化学笔记篇1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笔记;策略研究

如果将课堂笔记策略运用得好,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转化为书面知识。老师上课所讲内容先全部记下来,再加上自己的思考,便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同时,记完笔记后,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见解,将新学的知识与以前的知识相联系,构成一个完整全面的化学知识体系。

一、高中化学笔记特点

(一)笔记的内容

高中化学笔记所记的内容一定是以教科书为根本的,老师讲授的内容基本上来自教材。因此学生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把教科书上的内容记下来,也可以不记。但是笔记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整理知识点,帮助学生在考试前复习。课堂笔记应学生的要求,将大小标题都记下来,所记内容就会有一个大的概念,便于归纳理解。课堂笔记主要记课文中没有的概念、定义及知识点的补充说明,例如物质的量的概念补充,与长度、质量一样,在科学上用来研究微粒多少的物理量。在高中化学里,不仅仅是是一些令人惊叹的实验,考试要求的是公式,所以在笔记中一定要有公式,还有一些名词的写法,图画、图表等,最基本的是20个元素。

(二)笔记特点

笔记的顺序一般按照老师上课所讲的顺序为佳,这样的话,可以将某些知识记在相应的位置,便于翻阅查询。在课堂上边听课边记笔记,这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最重要的就是上课的效率,记笔记一定要快,但是快应该建立在准确清晰的笔记基础之上,所以记化学笔记时,可以将文字转化为符号、图解,利用一些化学术语,比如说将硫酸铜写成CuSo4,“阿佛加德罗定律”可写成“阿氏定律”,这样就可以保证笔记的效率高,大大减少了时间和精力,可以将更多的时间花在听课上,化学课堂笔记就是在科学性的基础上保证笔记的简洁明了。所以化学笔记的特点就是简洁明了、补充概括,按顺序记。

二、化学课堂笔记的策略

(一)化广为精

在课堂上,由于高中课堂时间紧张,学生不可能有很多时间花在记笔记上的,但是老师所讲内容一定要记下来。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见解加以正确地补充概括,一些文字可以用符号代替,进行缩写,浓缩才是精华,化广为精,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和精力。与此同时,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讲个不停,也要停下来,为学生适当做点暗示,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去记笔记,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

(二)将新老知识联系起来

一门学科的知识都是新老交织在一起的,化学也不例外,所以在记笔记的时候,不能死记,要先将新的知识记好,然后思考,想想以前所学的知识,将它们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知识框架。学生自己要学会归纳总结,比如说甲醛CH4溶于水体积不变,就会想到C2H4、C3H4燃烧后气体体积不变。

(三)抓住重点记笔记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老师讲一句就记一句,有的不重要的话,有的学生还要记上去,这样耽误了听课,有时还会漏掉重点,所以学生在记笔记时一定要有选择的记,简练的记,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即使你有一些知识点要自己补充,也可以在课后做整理,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听课的能力。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是记笔记的大忌。

(四)个性规划地记笔记

在记化学笔记时,要有自己的一套速记方法。这就要求学生要多动脑筋,熟练运用化学符号。这样,可以集中注意力,提高课堂记笔记的速度,还可以提高听课的能力。另外,为了区别笔记的内容,或者是重点,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笔。如:容易出错的知识点用红笔记,需要请教教师或者是查找资料的地方用蓝笔记、重考试重点用绿笔记……而且在记笔记不能乱记,要有规划,笔记本要整洁,简洁明了,复习时就可以快速找到知识点,一目了然,还以加上便利贴,记上自己补充的内容。

(五)记笔记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记化学笔记有两种方法,一种详记,还有一种是略记。详记,就是把课堂上讲的知识点,尽可能地全面记下来。这种方法适用于关于化学上一些不连贯、零散的知识点;略记,就是只记录主要的和重要的内容,将次要内容省略。这样,可以就可以留出时间来思考、让学生的上课效率更高,这种方法适用于化学上一些公式的推导,重点主要的公式记完之后,就不用记类似的公式。当然,这两种记笔记的方法在高中化学这一门学科中是密不可分的,记每门课笔记都要将这两种记笔记的方法综合联系起来。

结语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记好化学课堂笔记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笔记记得好,还能帮助学生课后复习,高中生的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一定会有所增强,提高了高中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高中生养好了记课堂笔记的能力,就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高听课能力,还能不断积累知识,将知识连贯起来,构成一个知识框架,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刘淑芳.高中生化学笔记功能的开发与运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

[2]沈亮.高中化学学生课堂笔记特点及其策略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

大学化学笔记篇2

(一)课堂节奏难控制,课前准备须细致

在多媒体课堂上,教师可从繁重的书写中获得“解放”,但教师必须进行细致的课前准备,对大量资料筛选,精心准备课件。随着课堂信息量的增多,教师还要掌握好课堂节奏,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堂讲授的同时突出重点。

(二)课后归纳要求高

多媒体课堂上,学生面对较大的信息量,必须快速找出重点,做好笔记,以便日后复习。由于多媒体资源形式的多样性,课件中的大量图片和视频内容无法记录,加上课件的播放速度较快,学生对很多内容来不及记录,必须在课后及时对课堂内容进行回忆、归纳,对笔记进行整理补充。

二、多媒体教学模式下记笔记的必要性

相对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大大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压力,使课堂上的“教”和“学”变得轻松,但对教师和学生的课下投入度却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精力进行课前准备,学生需要花费更多时间进行课后的笔记整理。记笔记是一个对知识主动接收、理解、记忆、归纳和再输出的过程,从感官方面来讲,它是一个经耳朵听、眼睛看、大脑理解、记忆、加工后由手再输出的过程。记笔记是学生学习最有效的辅助工具,但是随着教学模式的转变,这种“必要性”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记笔记的特点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以板书的形式向学生讲授知识,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记笔记,课后借助笔记进行复习,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教学模式。板书授课具有即时性,学生能在第一时间内理解课堂讲授知识,但课后容易遗忘,必须通过记笔记来“刻录”课堂内容,以便日后复习,这是笔记的第一个基本功能,即外部贮存功能。根据我们的调查,传统课堂上只听不记的学生只能记忆教师讲述内容的50%—70%,尤其是对知识的细节记忆不清,而且由于没有笔记辅助,课后复习感觉无从下手,而记笔记的学生几乎可以完整地记录课堂讲授内容。因此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笔记的外部贮存功能尤为突出,可以认为记笔记是一种“刚性要求”,若不记笔记就无法学到全部知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二)多媒体教学模式下记笔记的特点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笔记的作用被默认为外部贮存功能,实际上笔记还有着编码功能和增强课堂专注度的功能,只是由于外部贮存功能太过重要,笔记的后两个功能被忽视了,而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这两个功能则突显。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复杂性和高要求等特点,因此多媒体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行为均产生一系列的影响。直观性和复杂性有着一体两面的关系,直观性会造成课堂信息量的增大,从而增加多媒体教学的复杂性,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是反映在记笔记的方式上,又呈现出了两面性。

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和复杂性特点,决定了笔记的外部贮存功能难以发挥,因为多媒体课件演示的信息量超过了学生的记录能力,学生的书写速度远不及课件的演示速度,而且图片、声音、视频等演示资料也无法记录。但是从笔记外部贮存功能考虑,课件和笔记同样具有可保存性,学生通过拷贝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借助课件进行课后复习,同样可实现课堂知识的再现。因此,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通过拷贝教师的课件来取记的外部贮存功能。随着笔记外部贮存功能的弱化,笔记的编码功能突显。编码功能是将记笔记作为一个动态过程进行分析。

这一理论认为:记笔记行为本身可以引起学习中的积极活动,提高注意力,促使发展精细思维,组织记忆和形成迁移,从而较好地对知识进行理解。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编码功能与外部贮存功能是同步实现的,只是外部贮存功能太过重要,学生往往意识不到编码功能的存在。而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从繁重的课堂记录中“解放”出来,但课后要花更多时间对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联系,构建整体性的知识网络,然后以笔记的形式将知识归纳后再输出,从而使笔记的编码功能得以发挥。一方面,对知识重新组织和理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将课堂内容理解、消化;另一方面,多媒体课堂中较多的信息量也要求学生必须在课后进行梳理,否则难以将繁杂的知识全部理解记忆。由此看来,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笔记的功能由外部贮存向编码转移,角色由记录工具向再输出工具转变,但是“记笔记”仍然是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部分,甚至其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三)多媒体教学模式下记笔记的要求与问题

随着笔记的功能和角色的转变,学生在记笔记时应有意识地突出笔记的编码功能。书写是将意识中凌乱的知识有序表达出来的过程,亦是将知识加深理解的过程,因此在记笔记时如果能有一定的策略,会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梳理。通过有策略的记录,可以勾画出知识的整体结构,使学生脱离“管中窥豹”的尴尬局面。线性策略和矩阵策略是两种常用的记笔记策略,但根据笔者平时对学生的观察,时下大学生对记笔记策略的认知并不熟稔,甚至可以用“生涩”来形容,在记笔记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笔记仍停留在简单记录水平,对笔记的利用不能与课件有机结合。

三、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大学生记笔记问题的调查分析

为了详细了解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大学生的记笔记现状和对记笔记策略的认知程度,笔者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问卷以传统教学模式为对比,了解了时下大学生记笔记的现状,分析了多媒体教学对大学生记笔记行为的影响,总结了大学生记笔记的策略以及存在问题,问卷还调查了大学生对笔记和课件的利用率等问题,并对性别因素的影响进行了考量。本次调查,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理学、农学和水建四个学院发放问卷280份,收回270份,选取234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参与调查的学生以一至三年级居多;各学院被调查人数被控制在总人数的1/4;男女比例基本上为1:1。

(一)大学生记笔记和课件拷贝情况

表1列出了大学生在板书和多媒体课堂上记笔记情况的调查结果。在板书课堂上,记笔记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79%;在多媒体课堂上,记笔记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60%。总体上,无论采用何种授课方式,记笔记的学生均占多数,只是在采用多媒体授课时,有19%的学生放弃了记笔记。表1的调查结果还显示了男、女生记笔记情况的差异,不论采用何种授课方式,不记笔记的男生均多于女生。这一方面与女生天性细心的特点有关;另一方面,从学科特点和对学习不同要求方面考虑,男生较多分布的理工科需要更多的逻辑思维,而女生分布较多的文科则需要更多的记忆,因此表1的分布情况也符合常理。大多数学生对笔记的重要性持肯定态度,仅少数学生认为课件可完全替记。随着多媒体课件地位的日渐突显,所有学生都会在课后拷贝教师的课件,少数学生是向教师直接拷贝,多数学生是向同学间接拷贝。这组数据表明,时下大学生对多媒体课件有相当的依赖性,学生会把课件作为必不可少的学习资料。远小于表1统计的多媒体课堂上不记笔记的94人,这表明即便不记笔记的学生也认为笔记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有158人认为课件可部分替记,这部分学生认为虽然课件中包含了笔记的内容,但笔记能帮助加深对课件内容的理解,这部分学生对课件的作用有着辩证的认知。另外,男、女生在拷贝课件方面无太大差异,但由于女生记笔记的比例高、笔记质量好等因素,使得一些男生“被迫”认为课件可以完全替记。

(二)大学生记笔记的内容和策略

大学课堂讲授的知识体系复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知识的脉络变得清晰,但增加了课堂知识量。而课堂上学生能够接收的知识量是有限的,必须配合课件和笔记的外部贮存功能,才能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因此笔记的记录效率要高,记录内容要讲究,记录方式很重要。表3列出了大学生记笔记内容和方式的调查结果。在采用板书授课时,记笔记的186人当中,有86%的学生记录全部或重点内容,仅有14%的学生只记录不懂的内容。而在采用多媒体授课时,由于课件中包含了课堂讲授的全部内容,课堂上即便不记笔记也可拷贝教师的课件来弥补,故在记笔记的140人当中,仅有43%的学生记录全部或重点内容,其余57%的学生只记录不懂的内容,此时的笔记只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其外部贮存功能基本上被课件取代。另外,由于男、女生在思维方式和性格方面的差异,不论采用何种授课方式,女生的笔记都较男生更加详细,表3的数据有所体现。除了外部贮存功能,编码是笔记的另一个重要功能,记笔记过程可促进学生对课堂信息进行编码,而不同的记笔记策略会产生不同的外部贮存和编码功能,因此记笔记的策略是记笔记时不容忽视的问题。表4列出了大学生记笔记策略的调查结果。线性技术和矩阵技术是我们常用的两种记笔记策略,从表4的数据来看,在记笔记的186人当中,只有20%的学生在记笔记时会注意策略,其余80%的学生在记笔记时根本没有策略可言。由此看出,时下大学生虽然对记笔记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但对于“如何记,用何种策略记”没有认知,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记笔记还有策略可言。过与学生交谈发现,造成表4结果的原因有两方面。主观原因是学生缺少主动思考的精神,懒于对课堂内容进行梳理和再加工,这是时下大学生记笔记的一个通病。客观原因是多数学生对“记笔记策略”的概念浑然不知,认为记笔记就是照搬教师的板书或课件,相当一部分学生反映从来不知道记笔记还有策略可言。这一点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失误,平时只注意向学生讲授知识,却忽略了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

(三)大学生课后利用笔记情况

大学课堂讲授的知识量较多,学生在课堂上来不及细化思考,对知识的学习主要放在课后进行,因此笔记的课后整理是大学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一环节不仅是对课堂知识的复习,更是通过前后知识的联系,对知识梳理、细化和再编码的过程。表5列出了大学生课后对笔记利用情况的调查结果。在采用板书授课时,在记笔记的186人当中,只有8人课后对笔记进行复习和整理,有32人只复习但不整理,这两项占总人数的21%,其余77%的学生只在考前复习时才用到笔记,另外有4名男生虽然记了笔记但从来不用,占总人数的2%。在采用多媒体授课时,在记笔记的140人当中,同样只有8人在课后复习并整理笔记,有38人只复习但不整理,这两项占总人数的33%,其余67%的学生只在考前复习时才用到笔记。根据表5的数据,不论采用何种授课方式,多数学生都能认识到笔记的重要性,但这种“认识”更多偏重于方便考前复习,笔记在记录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被翻阅,笔记的辅助梳理知识点和联系前后知识等编码功能化为虚无,更别说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发现问题了。另外,女生课后主动复习、整理笔记的人数明显高于男生,但只在考前才复习笔记的男、女生人数持平。在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时,由于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记笔记的总人数有所降低,而对笔记的利用率有所提高,不过多数学生仍是将笔记当成应付考试的工具。表5的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下大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不少学生认为大学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一点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四、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但总体上能够反映出多媒体教学对时下大学生课堂笔记的影响。

第一,大学生对笔记重要性的认知是足够的,认为记笔记是有必要的,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记笔记。学生对多媒体课件有很高的依赖性,认为课件是一种方便贮存知识的工具,通过拷贝课件可大大减少记笔记的工作量,代替笔记的外部贮存功能,因此在采用多媒体授课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放弃了记笔记。

第二,大学生能根据授课方式和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记笔记方式,在采用多媒体授课时,学生记笔记的方式有较大变化,更多学生倾向于记录重点和不懂的内容,但对记笔记的策略仍缺乏认知,多是随意记录。

第三,大学生对笔记的课后整理和利用率很低,仅有少数学生会在课后对笔记进行复习和整理,多数学生只是将笔记作为考前的复习资料,因此笔记的编码功能基本不存在,尤其是在拷贝了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后更是这样。

第四,女生在笔记的课后复习、整理方面更加主动,其他方面男、女生之间差异不大,但仍显示出女生记笔记比男生更全面、细致的特点。

第五,大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有不少学生认为大学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一点要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五、建议

时下高校教学模式正由传统教学向多媒体教学转变,而“教”和“学”的转变脚步滞后,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多媒体教学模式不符,在记笔记的重要性得到共识的基础上,建议以抓好学生记笔记为突破口,加强学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第一,对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进行“记笔记重要性”方面的宣传,让学生在进入课堂前就对记笔记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认识。每学期以学院为单位定期开展优秀笔记评选活动,将学生记笔记情况列入平时成绩考核内容,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记笔记的重要性。第二,学校开设关于“记笔记方法和策略”方面的选修课,让学生学习不同的记笔记方法,充分了解各种记笔记的策略,让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找到合适的记笔记策略,鼓励学生采用更科学的矩阵记录法。

第三,采用多媒体上课的教师在讲到重点、难点时,提醒学生记笔记,并给出适当的记录时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记笔记的意识。鼓励学生作两本笔记,一本是随堂笔记,用于即时记录教师课堂讲授内容,另一本是课后笔记,是学生在课后复习时结合随堂笔记和教师的课件归纳、整理的。

第四,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尽量少用静态的文字内容,不要把讲稿直接打到屏幕上,更不能照着讲稿读。对重点、难点,讲义上讲述不清、学生容易误解的,或者教师有更好讲述方法的内容,在课件上进行标注,予以详述,并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理解和记录时间。

第五,虽然男生记笔记情况较差可视为符合其性格特征的结果,但男生特有的自信、勇敢、思维敏捷等特点却是女生缺乏的,因此平时多鼓励男、女生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女生可在听课、记笔记和完成作业方面帮助男生,男生则在实验、实习和创新方面帮助女生。

大学化学笔记篇3

关键词:速率效果政治课堂笔记创造性转化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127-0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各地中学政治教学逐渐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但值得深思的是,思想政治作为文科,研究者大多集中在“政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途径”、“分析和阐述政治问题的方法”等方面,对传统政治教和学的一些有效方法却关注不多,笔记就是其中之一。事实上,看书、听讲、笔记、温习是政治学习一般过程和经典方法,如果能从新课程的角度对这些传统的经典过程和经典方法进行继承、改造、创新,借用林毓生教授论述中国传统文化时提出的概念,实现经典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创造性转化”,笔者试以课堂笔记为例进行剖析和讨论。

1从速率、效果角度审视政治课堂笔记的功能

无庸讳言,政治课堂笔记曾经长期是应试教育的奴婢,“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这是对传统的接受式政治学习的辛辣讽刺。于是乎,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政治课堂笔记成了“应试教育”的殉葬品,在政治教学研究中倍遭冷遇,鲜有提及。其实,传统政治教学很重视课堂笔记,一般认为笔记有课堂再现、查漏补缺、释疑解惑等三大功能,这主要是基于政治知识掌握的认知角度看问题。如果从速率、效果的角度重新审视政治课堂笔记的功能,可以获得一些新的认识。

1.1笔记是最经典的政治学习方法之一

一般而言,政治学习方法既包括各学科通用的一些方法,如阅读、听课、笔记、思考、解题、讨论等,也包括政治学科的独特学习方法,如汲取、鉴别、整理、归纳政治信息的方法等。近些年来,对后一类学习方法研究逐渐深入,但结合学科特点对前一类方法的研究却很少。其实,与其他学科相比,看书、听讲、笔记、思考等传统的学习方法在政治学科中的运用显得更重要,换句话说,这些学习方法在政治学习中更具有“经典性”,笔记就是这样一种经典的政治学习方法,学会记笔记的方法不仅在学生时代有意义,更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重要的梯航。

1.2笔记是记录政治学习过程的主要载体

政治学习中,阅读教材、上课听讲、思考问题、同伴讨论等过程都不能“事无春风了无痕”。勾勾画画、写写记记可以记录阅读政治教科书的感受体会,可以记录教师授课过程中形成的政治知识框架,可以记录思考和讨论政治问题的过程和收获,可以记录政治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因此,政治课堂笔记是记录政治学习过程的主要载体。

由此观之,积极引导学生记好笔记、用好笔记,不仅能便利复习、巩固政治知识,更是养成良好的政治学习习惯、获得政治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政治学习方式转变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2从速率、效果角度剖析政治课堂笔记的现状

事实上,大多数政治教师都比较注重学生课堂笔记习惯的培养,但着眼点却只关注教师讲授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对学生政治学习中思考、感悟、交流、讨论的笔记关注不够;只关注课堂的笔记,不关注整个政治学习过程中的笔记,重视了“政治课堂笔记”,不重视“政治学习笔记”。从学生的角度看,很多学生仍然没有养成良好的笔记习惯,把笔记当作任务、课堂笔记利用效率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即使有较好笔记习惯的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仍是不少学生的尴尬境地。以下试结合政治课堂笔记的几种类型作一简要分析。

2.1教材目录型笔记

试看如下的《生活与哲学》笔记片段:

例1:人民版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五课框题一《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这种形式的笔记主要是教材目录的整理记录,可能对学生宏观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和结构有一定的作用。但总的来说比较随意,太过简略。从记笔记的角度看,只是教材目录的简单抄写,既没有对教师讲解的记录,也没有思维含量,对理解政治问题、形成知识体系帮助不大;从用笔记的角度看,这一类笔记在任何一个复习环节都不能代替政治教科书,起不到很好地课堂再现、知识整合的作用。从速率、效果的角度看,记这类笔记的学生既不能因为笔记而保证认真听讲,也不能通过笔记而掌握一种记录笔记、整理笔记的方法,他们只在于形式上笔记的有无和心理的自我安慰――我的学习态度是端正的,课堂笔记本记录认真清楚的,政治学不好我很无辜!

2.2知识结构型笔记

有些学生的笔记记录比较详细。如:

例2:人民版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五课框题二《意识的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3)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含义

(2)基本要求: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略)

②“两个结合”

③“两个反对”

这类笔记比前一类更清晰和详备,基本上较好地囊括了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也有助于学生把握哲学知识的框架结构。(有些教师喜欢用各种示意图、表格来呈现政治知识结构,相应的表格式、图示式的笔记在本质上仍是属于知识结构型的。)在课后政治学习和复习的某些环节中,可以用看笔记代替看教科书,达到“把书读薄”的要求,发挥政治笔记“课堂再现、查漏补缺、释疑解惑”的功能。从笔记的过程看,这类笔记所花的时间较多,如果是随堂记录的,听课时必须非常认真,因而,笔记与听课相辅相成,体现了呈现学习过程的作用。调查发现,做这类笔记的学生学习比较认真,形成习惯后,多数学生也不会因做笔记而影响听课;部分学生笔记速度较慢,需要课后结合教材和其他同学的笔记加以补充,通过认真的笔记,能把课堂内的听课、笔记等学习活动与课后的笔记整理、课堂回忆、同学讨论等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使政治学习的过程更充实。无论从政治知识掌握的角度,还是从速率、效果的角度,都对学生政治学习有不小的帮助。但这种笔记仍是基于接受式学习的,对政治问题的质疑、探究明显欠缺,有待进一步改进。

2.3标注教材型笔记

有些学生不是把笔记记在专门的笔记本上,而是在教科书上做各种标注。

例3:人教版必修1《经济生活》第九课框题一《市场配置资源》。

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批注: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是市场经济。(批注:市场经济的含义)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只要是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的变化由市场来调节的。(批注:市场配置资源的信号:价格、供求、竞争)哪种商品在市场上好卖,人们就扩大上产;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昂贵、供应紧张,人们就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市场中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批注:“无形的手”――市场)

这类笔记做起来比较容易,上课相对轻松,主要功能是帮助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很多学生选择这种形式的听课笔记,有划划写写在书页旁边的(如上例),有用不同颜色涂出相应文字的。从速率、效果的角度看,这种笔记方式一定程度上能保证认真听讲的时间,又可以通过对教科书的批注学会看书,找出书中的关键词句和信息,对后续的复习也有一些作用。但整本书划划写写的,有时会重点不够突出。这类笔记形式同样是基于接受式学习的,不能反映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方面明显不足。

2.4问题重点型笔记

有些学生的政治课堂笔记除了记录主要知识结构外,还记录一些思考的问题。如:

例4:人教版必修2《政治生活》第七课框题三《我国的宗教政策》

1、我国宗教掠影――现状分析。

2、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1)自由政策(思考:地位、内涵、为什么是一项基本权利而不是基本政治权利?――详见p-9)

(2)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正常――保护,不正常――制止、打击和抵御等)

(3)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联系宗教方针:自传自养)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思考:为什么不是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3、弘扬科学精神。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思考:宗教与迷信的区别)

(2)中学生要接受无神论宣传教育,树立科学世界观(思考:为什么中学要接受的是无神论?)

比较而言,这类笔记既有一定的知识结构,也记录了值得思考、探究的问题。不仅能反映听讲的情况,还能反映思考、探究政治问题的过程,说明这类学生在政治课堂上听课很积极、思维很活跃,初步具备了探究学习的习惯。调查发现学生中这样的笔记比较少,多数学生认为这样的笔记知识点太少,参考答案记录不够,不利于阶段性复习。说明由于应试的大背景下,学生有浓厚的“标准答案情节”;另外,这类笔记的后续探究也没有跟上,由于整体上应试教育的模式没有改变,学生作业负担重,政治学科又不受重视,学生在课外没有精力和条件去开展进一步的探究学习,探究止步于课堂中的这些问题。

综合考察以上四种类型的笔记,总体上还是基于听课的,体现的仍然是接受式学习为主的政治学习方式。从速率、效果的角度看,作为经典政治学习方法的功能发挥不充分,基于看书的笔记、基于思考的笔记、基于讨论的笔记、基于探究的笔记等都付之阙如,这方面做得最好的问题重点型笔记,也是浅尝辄止,效果并不理想。作为政治学习过程的重要载体,多数学生的课堂笔记主要是课堂听讲和考前复习的载体,积极思考的过程、合作讨论的过程、课外探究学习的过程体现不够。

3从速率、效果角度实现政治课堂笔记的“创造性转化”

政治课堂笔记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既有传统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惯性力量的原因,也受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在应试教育大格局很难根本改变的形势下,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既要重视课堂笔记在政治知识掌握和巩固等认知领域的作用,更应不断开发政治课堂笔记在速率、效果方面的功能,实现课堂笔记的“创造性转化”。

3.1使笔记从听课备考的载体向学习过程的载体转化

实现政治课堂笔记的创造性转化就要重新审视政治课堂笔记的功能,使课堂笔记从听课备考的载体向政治学习过程的载体转变。从笔记的功能看,要让笔记不仅成为复习巩固工具,还要成为保证听讲、启发思考、记录过程的载体。从笔记的内容看,要改变只记知识点、知识结构的传统,增加笔记的内涵,特别是要记录阅读所得、听课所感、思考所悟,反映整个政治学习的过程。从笔记的形式上,可以设计符合自身特色的分栏目笔记形式,例如,可以通过知识结构、问题探讨、错题集锦等笔记栏目,记录政治学习过程的点点滴滴,使笔记成为自己复习巩固的好帮手,也成为政治思维发展的成长记录册。

3.2从作为学习任务的笔记向作为学习方法的笔记转化

很多政治老师规定上课必须记好笔记,有时还要加以检查,很多学生因此把笔记作为一项政治学习的“任务”来完成。有不少政治成绩好的同学笔记比较“随意”,有的根本没有笔记本,把很多重要的内容、问题标在课本上,但他们上课时从容听讲,踊跃回答老师的提问,有些还在教科书的天头地角记了很多自己思考的问题,学习非常主动。这一现实告诉我们:笔记不在于形式问题,不要把笔记变成一项学习任务,教师和学生都不必对笔记本的具体形式有硬性要求,不能被形式主义的那一套束缚了手脚。

政治学习的一项“看家本领”就是会记笔记,要从方法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会笔记:包括如何记录阅读和听讲中的关键信息,如何记录阅读和听讲中发现的问题,如何记录思考和讨论中思维的火花……,笔记一旦成为习惯,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终身受用学习方法。

3.3从封闭的政治课堂笔记向开放的学习笔记转化从速率、高效的角度看,学习笔记不仅是课堂学习的记录,还包括课后整理、摘抄、阅读、思考的过程。因此,笔记就不能只记老师列的知识提纲,更不能只记板书,要养成把自己的学习过程记录下来的习惯,从课堂笔记向学习笔记转变。看书时勾勾画画地做笔记,听讲中梳理知识做笔记,做题时结合思考做笔记,讨论时深入交流做笔记,充分发挥学习笔记在记录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因此,要处理好课堂记录与课后整理、摘抄、阅读、思考的关系。

课堂记录的内容主要是老师所讲解的知识框架、线索和重难点问题,也应该包括听讲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和疑难批注等许多内容。课后整理就是把课堂笔记进行整理,在原笔记基础上进行补充、修改、完善,这也是一个知识巩固和再回顾、再领悟的过程。还可以把读外阅读中获得的政治知识、思考的政治问题记录在笔记上,拓展自己的政治视野,尤其要把平时对政治问题的思考、探究、讨论记录下来,让自己对政治的“思想灵光”记录在笔记上,使笔记成为思维成长中的一笔财富。

总之,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记笔记不是目的,而是促进思考、反思、归纳的手段,而引导学生养成常思考、爱分析总结的好习惯,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更是为了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人生道路上过得更精彩!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Z].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4.

[2]宋秋前.新课程教学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教育研究,2005.6.

[3]课堂笔记在政治课堂的应用[J].考试・高中文科――学科攻略,2013年第2期.

大学化学笔记篇4

关键词:音乐;情感;音乐课堂笔记;音乐治疗

一、音乐课堂笔记实施的起源

音乐课堂笔记的诞生起源于几年前我校采取音乐课本全年级循环用书政策。因为音乐课本不再属于学生个人,同时意味着不能像以前一样把知识点记在书上,所以笔者要求学生人手准备一个音乐笔记本,用来记录一些音乐乐理知识、音乐家、作品的相关知识等,但实施了一段时间后发现音乐课堂笔记的功能远远超出了预期,且惊喜不断,于是逐步把这种做法推广到了学科组。

二、音乐课堂笔记与其他学科课堂笔记的区别

1.情感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这是它区别于其他学科最显著的特征。在音乐课堂笔记实施的最初阶段,当笔记本上仅仅记录一些乐理知识、音乐家、作品的相关知识时,笔者发现这是远远不够的,音乐笔记本上应该要记录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体现它的学科特色。2.多样其他学科的课堂笔记大部分可以把教师板书“依样画葫芦”进行记录,其功能是加强对知识重点的记忆,这样做法的有效是因为知识点不会因个人的情感变化而改变。而音乐学科的课堂笔记除了掌握知识点以外,更重要的是能够记录个体情感的体验。情感的体验会因人而异,几乎没有标准答案,所以记录的方式必然会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如文字、颜色、图案、线条……笔者传达给学生记录的原则是:真实有效的记录方法。3.延伸很多学生都十分喜爱音乐,每天或有意或无意或深或浅都会接触音乐,所以音乐课堂笔记的延伸性体现在学生随时随地对音乐的感悟都可以记录在笔记本上,无论课堂内外。所以我们的笔记本里有一个部分是“我的音乐天地”,可以随时记录由音乐而起的所思所想、灵感、动机,无形中就成为一种积累。

三、音乐课堂笔记实施方法

音乐课堂笔记的实施远不如笔者当初所想象的那么简单,过程中碰到很多的问题和困惑,在长期的过程中我也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办法。1.音乐课堂笔记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有效对策(1)从不愿做到好好做刚一开始,有很多学生的态度是不配合的,不愿做笔记的原因大致有两种:①觉得没必要——音乐课还用记笔记?②偷懒——能躲就躲。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笔者采取了以下对策。①引导:打消学生对传统意义上“笔记”一词的理解,向他们传达音乐笔记的关键词:自主、个性、积累、融合。这样一来,90%的学生都会配合,还有的学生能把自己的笔记本打扮得很有自己的个性,令人十分欣喜。②要求:对那些长期主科作业都不交的学生采取软硬皆施的方法。硬性要求在前、“检查-提醒-检查”在后,穿行“放大优点表扬”,不仅可以“收复”这些“硬骨头”,还可以震慑班级。(2)从不会做到做得好有的学生笔记本准备好了,也认真记了,但是到阶段性检查时发现不是学生的态度问题,而是方法问题。针对这一类情况采取了以下对策。①抄:从最基础的做起,先把教师要求掌握的板书摘抄下来。②记: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把板书上没有出现、课堂中给你印象最深的记下来。③秀:前两步磨合熟练一段时期后,激发学生做笔记的发散性思维,引导个性化笔记和融合型笔记。2.考核及奖励机制考核及奖励机制大致有以下几种做法:定期批改、考试加分、综评等级、表扬宣传、交流经验、树立榜样。例如:每节课安排专人考勤并检查笔记本的携带情况,做详细记录;笔记本每个学期会定期收上来批改,分数登记在案;教师上课随时抽查笔记本的记录情况,并当场给予加分或扣分。笔记本学期得分情况与本学期期末音乐考试直接挂钩;笔记本三年累计得分与中考综合测评挂钩,不仅在班级树立优秀典范,并且进行全年级交流等。

四、音乐课堂笔记实施的成效

1.收获(1)数据对比体现了成绩的差异。笔者做过这样的实验:全年级12个班,10个班做音乐课堂笔记,2个班暂时不做音乐课堂笔记,为期一个学期。学期始末均从“音乐知识”“音乐鉴赏能力”两方面做测试(2)态度转变证明了学习主动性的提高。那一天,如同往常一样,笔者正批改着学生上交的音乐笔记本,有的字迹工整,有的坚持用“草书”风格,笔者也习惯了,总体有进步就好,慢慢来!正想着,拿到下一本音乐笔记本,整个本子处于快散架的状态,这比“草书”更让人气恼,本想直接给他不及格,重重地扣分!却看到他笔记做的还挺认真,再一看平时上课的表现登记,还有过好几次加分。那么这本子为什么是这幅“尊容”呢?难道是别人损坏的,来不及补?家长不在家,自己不会补?于是,笔者对着这本破烂到几乎散了架、却字迹工整的音乐笔记本,给出了90分的成绩,还给他留了一句话“如果能把本子订好就完美了!”笔者以为,他能体会“完美”的含义。果然,待到下次上课前,他是全班第一个到的,略带羞涩,不言不语站到我跟前,试探着把笔记本递给我,说:老师,请您检查……笔者看到的是一个纯手工用针线装订起来的笔记本,像极了古装书籍。封皮没变,变得是风格,变得是态度!笔者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把他吓了一跳!瞬间他的脸上也扬起了灿烂的笑容!这件事情不仅深刻地留在笔者的记忆中,对于他也是如此。毕业几年后他回校看我,仍对此事津津乐道,感谢教师当初的“手下留情”,获得这么多美好。(3)教师反思提高教学质量。在实施音乐课堂笔记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反思。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获得成果—成果反馈到教师—教师反思—教师优化教学获得成果—实施于教学”,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2.音乐课堂笔记前景展望音乐课堂笔记除了在音乐方面的功能以外,已然也成了教师与学生一个情感交流的特殊窗口。平日里沉默不语的学生在“我的音乐天地”里就一个音乐作品或音乐赛事与笔者聊得不亦乐乎;平日里大家印象中的“坏孩子”在笔记本上体现出的那份信任和尊重值得笔者小心翼翼去呵护……音乐笔记本成为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也无形中缓解了一些不良情绪的堆积,在很多时刻音乐被视为一种放松和减压的手段,它能安慰人,使人摆脱烦恼、恐惧与焦虑[1]。在校园心理问题日益加剧的今天,如果可以利用音乐笔记这个窗口,把它作为音乐治疗[2]的途径,进一步帮助一些孩子缓解心结心病,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五、音乐课堂笔记的最终目标

音乐课堂笔记已在学科组推广实行了6年,从最初的迷茫、烦恼,到现在走上正轨,总结出经验,每一步都是用尽心血,也收获了许多思想的火花,进行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索。这一切只为了一个最终的目的:找到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达到自主快乐学习;建立更良好的沟通方式,塑造阳光健康心理。愿孩子拥有最值得回忆的校园生活!

参考文献

大学化学笔记篇5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笔记策略现状

一、引言

做课堂笔记是大学生在听课中常用的学习策略之一,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大学课堂信息容量大,体系繁杂,做笔记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主动思考,促进记忆和理解。学生记笔记的过程是一个由感知转化为联想、分析、综合,再转化为文字表达的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1]。而笔记策略则是学习者为了帮助理解和记忆,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记录运用的外显而具体的技能,它综合了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关于做笔记的策略,美国心理学家迪瓦因在文中讨论了眉批、画线、总结和列提纲等一般的方法[2]。还有学者从认知策略的角度将常见的笔记技术分为一般的笔记方法(原话记录)、划重点、摘要、知识提纲与框图[3]。我国学者胡进在其研究中比较了三种课堂笔记技术的生成效应:传统的记笔记方法,线性技术和矩阵技术,结果发现,线性技术、矩阵技术的生成过程发生在记笔记的过程中,而传统记笔记方法的生成过程只能延迟发生在复习笔记的过程中,并且前者的生成效应明显优于后者的生成效应[4]。

那么,大学生经常采用哪些笔记策略?处于何种水平?他们如何看待笔记的作用?不同性别、专业的学生的笔记策略是否有差异?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在对54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并比较了大学生记笔记策略的特点。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随机取样法,抽取大一至大四的学生共600名,对其当即发放问卷当即收回,剔除废卷,得到有效问卷542份,其中男生281名,女生261名;大一151名,大二173名,大三156名,大四62名;文科136名,理科131名,工科91名,艺术68名,医学116名。

2.研究工具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笔记策略调查问卷。编制程序和方法如下:先通过文献检索和个别访谈,分析笔记策略的构成;再根据开放式问卷和深入访谈了解学生在不同学科的课堂笔记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生的笔记策略形成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确定调查项目,编制问卷。再随机抽取部分学生,在同一时间进行预调查,征询学生的意见,并根据结果对一些易产生歧义的题项进行修改;最后形成正式量表。该问卷共35题,主要了解大学生做笔记的原因、不做笔记的原因、做笔记的策略、对笔记的课后整理等方面的情况。

三、大学生课堂笔记策略的现状分析

1.大学生做笔记的原因

当问到做课堂笔记的原因时,大学生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有助于掌握课程内容,集中上课的注意力是次要原因,应付老师是大学生做笔记的最不重要的原因。至于有的大学生为什么不做笔记,排在第一、二位的原因是:老师的讲课速度快,教师讲课逻辑乱及书上有现成的内容。

当问到“你会选择哪些课程做课堂笔记”时,排在第一位的是专业必修课(占75.8%),其次是专业选修课(39.7%)、公共必修课(30.3%)和公共选修课(15.1%)。由此可见,学生是根据课程的重要程度判断是否需要做笔记的。

2.大学生做笔记的策略

当问到做课堂笔记的具体策略时,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做笔记常用的策略是采用符号标记和在书上做眉批,其次是用不同颜色的笔突出重点,而夹纸条、做背诵书签、列学习提纲是大学生较少用到的策略,由此可见,大学生做笔记策略水平是较传统的,较浅层次的。

当问到课堂笔记都记些什么时,调查发现:划重点并补充板书和摘抄重点是大学生主要的笔记内容形式,而完全照抄板书和只划重点是较少用到的笔记内容形式,很少有学生的笔记只记各级标题。

进一步比较发现,女生更多运用在书上做眉批、符号标记和用不同颜色突出重点的策略做笔记,而男生更多采用复制同学笔记和老师课件的策略。这可能与男女生的性格差异有关,女生的性格较细致谨慎,掌握的记笔记的方法更多,记笔记相对更有效。

专科生较本科生更多运用做眉批、符号标记和用不同颜色突出重点的策略,这可能是专科生的基础知识相对本科生较薄弱造成的,所以他们更需要运用各种笔记策略提高学习效果和促进自身进步。

另外,本研究发现,医学院学生更多运用做眉批、符号标记和用不同颜色突出重点等策略做笔记,而艺术生运用的笔记策略最少,他们更愿意采取复制的方法。可能是医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他们需要学量的知识理论,这就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使用各种笔记策略以免遗漏重要内容,而艺术生更多的是关于特长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另外,一些艺术生出现重技能轻文化的倾向,对文化课缺乏学习动机,因此不愿意做笔记。

3.大学生对课堂笔记的认识

关于大学生对课堂笔记的课后态度,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课后会整理笔记,但仅仅是为了让其工整清洁,而很少“删除不合理内容或增补重要知识点”和“跟同学交流以进一步完善笔记”。也就是说,课后大学生对笔记仅仅进行简单的整理,缺乏深层次的认知加工。

对于课堂笔记,只有9.4%的学生经常复习,51.7%的学生偶尔复习,说明课堂笔记的利用率非常低。

关于课堂笔记的保存期,有22%的学生只保存到期末考试结束,10.7%的学生保存到该学年结束,25.5%的学生保存到大学毕业,37.1%的学生会长期保存。这似乎说明多数学生记课堂笔记的主要目的是应付考试。

四、对大学生笔记策略的思考

一般认为,影响学生记笔记的因素有三个:教师的讲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状况和学生的特征[5]。首先,教师是学生课堂记笔记的重要信息来源,教师时常变化的讲解如讲课速度、板书质量等,决定着学生记笔记的效果;另外,学生记笔记的方式跟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有关,只有当教师呈现的内容稍高于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时,学生记笔记的效果才最好,太难或太易的内容都不利于记笔记;最后,学生已掌握的记笔记的方法也制约着记笔记的水平。这充分说明,要提高学生记笔记的能力,教师恰当的授课内容和讲解方法是前提,学生掌握充足的笔记策略是关键。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的课堂笔记策略不容乐观,这与樊素芳等的研究结果[1]一致。多数大学生都会记笔记,但是经常采用符号标记和在书上做眉批等简单的策略,可见,大学生的课堂笔记策略是较传统、较浅层次的,只进行了初级思维加工。记笔记是学生课堂思考的外显形式,是对教材内容的二次加工,能帮助学习。因此,教师在要求学生记笔记的同时,应根据学科的性质、课程的难易程度、上课的速度等,给予相应的指导,教给学生记笔记的方法,掌握高层次的、新型的做笔记策略,提高学生记笔记的能力。尤其要加强对艺术类学生和男大学生的笔记策略的指导。

和其他学习策略一样,课堂笔记策略是可以通过培养提高的。课堂笔记的培养可分为两项基本技能:记录和修改[6]。学生首先要掌握记录的方法,在对笔记修改的培养中主要教给学生一些笔记的修改策略,如画线、注释、质疑、查找和补充资料等[6],修改策略实际上体现了学生对笔记的元认知监控能力。这充分说明了复习和修改对记笔记的重要意义。在调查中发现,尽管学生希望通过记笔记提高知识的掌握效率,但课后很少整理和复习笔记,记笔记有时流于形式,课堂笔记的利用率比较低。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如何让学生认识到笔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记笔记的动机,如何学会修改课堂笔记,还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樊素芳,樊琪,陈洁.大学生课堂笔记策略现状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5,(1):70-74.

[2]周谦.学习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3]朱蕾.高中学习笔记策略及其辅导的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8-9.

[4]胡进.大学生记笔记策略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99,(4):377-378.

[5]孙继民.记笔记研究的理论模式与实践[J].外国教育研究,2004,31,(8):26-29.

大学化学笔记篇6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学生记物理学习笔记的误区

1.物理学习笔记没什么作用.不少学生没有记笔记的习惯,结果成绩也不差,就认为不记笔记照样也能学好物理.这种认识是十分片面的,随着物理学习的不断深入,无论是容量还是难度都会逐渐变大,一旦养成不记笔记的坏习惯,后续学好物理就比较困难.

2.物理学习笔记成了教学实录.有的同学习惯于“教师讲,自己记,复习背,考试模仿”的学习,一节课下来,他们的笔记往往记了几页纸,可以说是教材和教师板书的“复印”,成了教学实录.这些学生这样做往往会忽视教师的一些精彩讲解与分析,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肤浅,只知道课后死背笔记,增加了学习负担,学习效率反而降低.

3.物理笔记本成了习题集.一些同学的物理学习笔记本,可以说是试题大全以及一些解题技巧、一题多解之类的集锦,很少涉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思想方法的提炼及解题策略的整理,没有自己的钻研体验,笔记本成了习题集.

二、物理学习笔记的内容

1.课堂教学内容的提纲.课堂上的内容很多,全部记下来没有必要,其实提纲是一堂课的骨架和脉络,它反映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结构、系统和要点,教师一般都会板书出来,记提纲可以使知识条理化,记笔记时要边记边体会,力争不重复不遗漏.

2.物理实验现象、本质及实验结论.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要做许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这些实验能直观地反映物理规律,因此,观察并认真记录实验中的正常现象,有助于迅速正确地理解物理规律.同时,力求认识现象的发生本质,理顺各现象间的联系,明确记录实验结论.当然,实验中的意外现象也不可忽视,它或许是学生迸发灵感的基点.

2.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每节物理课都有学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应根据教师的分析讲解和板书,有条理、有针对性地整理在学习笔记中,同时,把课堂上一时没听清或没听懂的内容记下来,课后和教师讨论,这将有利于拓宽思维空间.

3.解题思路、方法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不断地介绍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技巧.笔记时要侧重记下分析的关键依据、思路和解答的步骤,并归类掌握,使解题有“规”可循,有“法”可依,这便于总结各知识点、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使知识、思维网络化.

三、记物理学习笔记的注意事项

1.指导学生处理好听、想、记的关系.在实际学习中,不少同学忙于记笔记,没有处理好听、想和记的关系,顾此失彼,影响学习效果.如果把“听”和“记”绝对分开进行,必然会有一些内容听不到或记不全,这也必定会影响到学习的质量.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养成手脑并用、边听边记的习惯.一般来讲,上课要以听讲和思考为主,记录为辅.

2.及时整理学习笔记,并利用笔记进行复习.由于时间紧迫,笔记可能有各种缺陷,要及时补漏勘误.对过于简略之处要作必要的补充;对错误及时进行纠正;对疑难问题的解决及复习时的心得体会及时记入笔记.每一堂课后,都抽一点时间整理一下笔记,该补充的就及时补充,该提炼的就写上批语,这对强化当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及时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都是十分重要的.

3.注意笔记的合理布局.课堂学习笔记不要写得过密,行与行、段与段之间及笔记四周都要留有空隙,每一章节结束也要适当留一些空白,以便于笔记的修改、补充、整理和课后反思,这样既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又有利于课后有针对性地复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注意记学习笔记的速度.教师讲课的速度一般是每分钟90字左右,而听课记笔记的速度是每分钟20~40字,不少学生埋怨教师讲得太快,记不下来.这就要求学生在记笔记时注意掌握一些速记方法,用物理量所对应的符号记笔记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还要学会用最简单的缩略句表达一个复杂的内容,简明扼要地把教师讲的思路记下来.

四、做好物理学习笔记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

做好物理学习笔记既需要学生的努力,又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在学生自觉地养成习惯后,也就不需教师再提醒他们了,自然就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在指导学生记好学习笔记时,教师也要注意养成一些好的习惯.

1.精心地设计板书.好的板书应美观大方,有直观性,能涵盖一堂课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和结构脉络,堂堂课如一,巩固学生形成的好习惯.

大学化学笔记篇7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笔记

历史中考已实行开卷考试,课堂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了很多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课堂笔记的记法也与传统的方法有所不同,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记笔记的速度和准确度,更有利于学生在中考时查阅而提高考试速度和做题的准确度,规范做好课堂笔记就显得致关重要。那么,如何指导初中生做好历史课堂笔记呢?

一、做笔记的必要性

笔记本的有三个作用:一是做预习记录,以明确听课的目的性;二是在课堂上用来记下教师讲解的重点、难点与疑点、解题技巧,以利于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或知识要点;三是用于课后总结,用它来对听课内容进行分条理性的课后整理,为的是消化、吸收和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并为今后的复习留下一份完整大资料。

做课堂笔记是一项很重要的学习技巧。笔记是学生积累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弥补记忆缺陷的最有效的方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笔记是一份永恒的记录,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大脑记忆方面的限制。一堂课下来,即使再聪明仔细的学生,最多也只能记忆课堂内容的大概结构,大部分细节很快就会淡忘,特别是那些资料性比较强的内容﹙如图表、数字、公式等﹚更容易被遗忘。为了充分消化和理解,记录听课内容非常重要。

二、指导初中生做好历史课堂笔记的策略

1、明确做笔记的宗旨

做笔记的宗旨,就是进行知识转移。因此,做笔记要以大脑为主帅,思维为中心,理解为标准,重点为获取,变老师和书本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知道该让自己怎样去做笔记。

2、把握做笔记的时机

做笔记的前提,就是不能影响听讲和思考,这就要求学生做笔记时把握好时机。做笔记的时机有三个:一是老师板书时,要抓紧时间抢记;二是老师讲授重点内容时,要挤时间速记;三是下课后,要尽快抽时间补记。

3、注意做笔记方法

做笔记不是要将所有东西都写下,我们需要的只是“详略得当”的笔记。做笔记究竟应该完整到什么程度,才能算详略得当呢?对此很难做出简单回答。课堂笔记,最详可逐字逐句,有言必录;最简则廖廖数笔,提纲挈领。做笔记的详略要依下面这些条件而定。

讲课内容——对实际材料的讲解课可能需要做大量的笔记。

最讲授的主题是否熟悉——越不熟悉的学科,笔记就越需要完整。

所讲授的知识材料在教科书或别的书刊上是否能够很容易看到——如果很难从别的来源得到这些知识,那么就必须做完整的笔记。

做提纲式笔记因不是自始至终全都埋头做笔记,故可在听课时把时间更多地用于理解所听到的内容.事实上,理解正是做好提纲式笔记的关键。一言以蔽之:做笔记的方法是:课前预习有重点的记,详略得当选择记,结合理解灵活记,抓紧时间迅速记,不懂问题特殊记。

4、老师在念笔记时,语速要适中

由于历史老师任课班级多,每班的周课时少,而教学任务又重、工作量大,故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可能在黑板上板书每一个笔记,多数时候是老师口头念,学生自己写,这就要求老师在口述时语速不宜过快也不能过慢。过快,学生跟不上,势必会造成学生笔记的字迹潦草,甚至无法完整地记好;过慢,无法保证完成教学计划按时完成。同时老师在口述笔记时,要不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以调整语速,把学生写不来的字、词板书在黑板上。

5、历史笔记中的圈、点、勾、划技巧

圈、点、勾、划更是历史课堂教学中常用的笔记方法。“圈”就是圈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点”就是将课文中的重点历史图(包括历史人物图、历史地图、历史文物图等)作上符号;“勾”和“划”就是把基础知识用直线或波浪线进行勾画,(学生可按自己的习惯使用符号)在进行勾画时只需要学生划出主干部分,修饰成分可去掉。

6、注意笔记内容

记笔记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像“速记员”一样,一切都记;二是像看电影一样,一切都不记。笔记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内容:一是老师讲的重点、要点、难点与疑点;二是基本理论和公式的解释、说明、推导与结论;三是基本观点、论据、论证及一些有价值的数据、事实、实例;四是老师对某些新问题的新见解及老师对问题的分析思路、方法和技巧等。

7、课后要及时补充

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比较紧迫,老师所讲的一些内容当时可能漏记。下课后,应尽快抽时间去补充。对课堂上所记的混乱部分,最好重新整理、归纳,这也是加深理解和强化记忆的一个重要环节。

8、定期整理笔记,可以升华为单元归纳、主题归类等。

大学化学笔记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微笔记;实施策略

读书笔记是促进阅读、巩固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的非常有效的途径,对于改变目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阅读能力不高的尴尬现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小学生的阅读教学中被教师广泛地采用。但读书笔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往往格式化为简单的“好词好句”和“精彩片段”摘抄,这样不仅无法帮助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容易使学生本就LL乏的阅读兴趣遭到打击,使读书笔记在流于形式的同时反而成为学生的学业负担。因此,一种新形式的读书笔记在小学生的阅读教学中值得去尝试和探索。

一、读书笔记的新形式—“微笔记”

(一)什么是“微笔记”

“微笔记”是指用简单的字、词、句、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分类、梳理、分析、归纳等,在帮助学生记忆字词、掌握句式、理解阅读材料的同时对材料中包含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并运用一定的方法记录在笔记本上。“微笔记”保留了读书笔记的基本作用,但它却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更容易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微笔记”的特点

由于“微笔记”采用简单的字、词、句、表格等对阅读材料进行整理记录,使得它的形式短小灵活,在实施过程中易于操作。同时,表格、思维导图的使用使得“微笔记”告别了单一化的摘抄,形式多样直观,容易被学生接受。

(三)“微笔记”的实施原则

“微笔记”在实施的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应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具体的形式和指导方法,在不增加学业负担、不减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的阅读,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指导方法上也应有别于传统的简单批阅的方式,增加和学生的一对一交流,准确把握学生的变化,给予及时的指导。

二、“微笔记”的设计与实施

(一)“微笔记”的设计

1注重文字积累,设计摘录式“微笔记”。对于低段学生而言,字、词、句式的积累仍然是阅读的主要内容,因此针对低段学生设计摘录式“微笔记”,将阅读材料中的生字、词语、成语、句式等摘录在笔记本中,并在进行记录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同时也可以对记录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引申,如近义词、反义词、词语接龙、词语在规定句式中的应用等。2关注文章整体,设计纲要式“微笔记”。对于中段学生而言,在进行字、词、句积累的同时应强化对于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因此针对中段学生设计纲要式“微笔记”。学生在对材料内容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按照内容提纲、结构提纲、情节提纲等不同的方式用简要的语言列出材料的提纲,从而对材料的内容和结构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在进行归纳概括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3重视阅读感悟,设计评论式“微笔记”。;高段学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还要对阅读材料表达的思想有很好的领会,同时也要对材料中的观点有自身的看法,因此针对高段学生设计评论式“微笔记”。学生可以在对材料内容整体掌握的基础上,利用简练的语言归纳出材料所表达的思想,并对文中的观点写下自身的点滴感受。评论式“微笔记”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形成,真正实现了由“教师到学生”向“文本到学生”的转变。4扩大知识层面,设计目录式“微笔记”。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经常牵扯到背景知识的了解及交又学科内容的出现,对于这种情况设计目录式“微笔记”以帮助学生进行整理和记忆。目录式“微笔记”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对于不同门类信息的管理和记忆,在今后的学习及生活中也能方便快速地查询。

(二)“微笔记”的实施

1学生自主进行。“微笔记”在实施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改变传统的由教师每天布置读书笔记的形式和数量的方法,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阅读内容进行记录。教师只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阅读能力的差异进行方向性的指导。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微笔记”记录量进行把握,每天的笔记量应保持在很小的数量,使学生能够轻松完成。2强化工具书的作用。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陌生的字词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对于这些字词的处理正是素材的积累过程。因此在“微笔记”的记录过程中鼓励并辅助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运用字典、词典对阅读中的生字词进行逐一的查阅,弄清其读音、含义、用法、出处、近反义词等相关内容,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后进行合理的记录。3复习与运用。“微笔记”不能作为整个阅读过程的终结,记忆本身就是一个往复多次的过程,应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的复习,让其对所记录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巩固。由于“微笔记”简单短小的特点,适合利用零星的时间进行浏览和记忆,因此鼓励学生多利用各个课程的学习间隔进行复习与巩固。模仿是创新的前提,成功的模仿是创新的开始,“微笔记”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当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文素材时,应积极引导他们将这些素材运用在自己的写作当中。

三、“微笔记”的评价

大学化学笔记篇9

让笔记成为你的百科辞典

对于学习来说,我们主要依据教科书,因为教科书确定了知识的基本框架,但要在框架上添砖加瓦,就非得借助笔记不可了。一本好的笔记必须发挥“百科辞典”的作用,它收录着你必须知道的基础知识和应用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做出这样的笔记呢?

采用综合笔记法

以历史和地理学科为例,笔记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预习时产生的疑问;

――老师讲课的重点;

――参考书中的相关资料;

――从课外书上找来的资料;

――例题、应用题、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巧妙的解答方法等。

把上面这些内容全部整理在笔记中的方法,就是我们所说的综合笔记法。

要想做好综合性的笔记,一定要懂得用编辑技巧来处理问题。下面提供几种编辑技巧供参考,当然,你也可以自己琢磨出一些编辑技巧来。

――二分法

把笔记本分割成两个区域,一个区域用以记录自己调查的材料、注意事项、标准答案、解答方式等;另一个区域则专门记老师讲课的内容、练习等。具体来说,可以把笔记本分成偶数页、奇数页,或者上段、下段,或者左、右两边。

――尽量把相同内容记在同一页

跨页记录会使复习时不方便,也影响记忆效果,因此要尽量把相同的内容记在同一页。

――不能光用文字记录

要尽量把有关的图、表等纳入笔记中,使学习内容一目了然。

做好目录和索引

要有效地利用笔记,非得做目录和索引不可,而且,笔记本的每一页都要编上页码。目录要体现出具体的章节和页码。索引分为几大项,例如“重要公式”、“重要语句”、“应记住的内容”等,根据学科的不同,拟出不同的条目,整理在最后几页。如果出现了新的内容,就立即添加进去,如果笔记本已经写满,就另外用纸写下目录和索引,贴在笔记本的前后,这样做出来的笔记,在关键时刻一定会派上大用场。

选购好的笔记本

一定要选购好的笔记本。学生时代辛苦编写的笔记,不仅是应对考试的得力助手,还可以成为终身的“知识之友”。选购好的笔记本,记笔记时心情就会很好,也有利于长久保存。

几种常见的笔记类型

有人说笔记是学生理解能力高低的测验表,确实如此。同一位老师讲课,学生记的笔记却有很大的差别。下面列举中学生笔记的五种常见类型,并分析他们各自的特点。

――速记型

“速记型”是指把老师讲的或黑板上写的全部一字不漏地记下来。

把老师讲的内容无一遗漏地记下来,复习起来是非常方便的,不足的是听课时只顾埋头抄笔记,往往影响听课效果,进而影响对笔记内容的理解。

――誊写型

“誊写型”是指听课时在笔记本上随便记录,回家后再重新誊写在另一本笔记本上。

一般来说这种方法用时很多,如果时间不充沛就会影响对知识的及时吸收。但如果只用于不擅长的学科或是打算特别加强的学科中,效果还是可以的。

――重点型

“重点型”是指边用心听讲,边把内容的重点整理在笔记本上。

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能当场消化”,但其先决条件是预习,否则听课时容易漏掉重要部分,或无法跟上老师的进度。

――杂记型

“杂记型”是指在同一本笔记本里,容纳了多种学科的笔记,内容又杂又乱,事后一看,连自己都不知道到底记了什么。这种方法应尽量避免使用。

――辅助型

“辅助型”是指除了一般听课用的笔记本外,还备有一本笔记本,把学习过的内容,作重点式的整理,以便事后查阅、回忆。“辅助型”笔记在学习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值得提倡。

最佳笔记法

――简明易懂

以自己对老师所讲内容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可以用自创的简语、符号)记录下来,要简明易懂。

――标题清楚

笔记本上应有大标题、小标题,要有适当的标记符。复习的时候,只要把重点提列出来,就能得心应手地驾驭复习内容了。

――多元性整理

笔记要尽量做到一科一本,将“预习内容”、“老师讲课的重点”、“复习内容”以及有关联的内容,作多元性的整理,列在同一页上,思路清楚,又便于查阅。

――享受记录的快乐

笔记绝不只是老师讲课内容的机械记录,要设法使之变成一种莫大的快乐。例如,可将在参考书上查到的资料、在报刊上查到的资料以及在课外书上看到的有关内容,全部收进笔记里。如此“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整理方法,会使枯燥无味的学习成为兴趣盎然的事,你也会“乐此不疲”了。

――借鉴好的笔记方法

不妨向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学习,看看他们的笔记是如何抓住重点、如何编排的。吸收其优点,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

及时解决疑难问题

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任何疑问,是不是一种好现象呢?

人的大脑要强记某些东西是可以办到的,但这种强记的知识,到头来还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被忘得一干二净。原因是什么?很简单,对某件事若不从多角度提出疑问,就算一时记住,也会因为不理解而逐渐忘记。

大家在听课的过程中,大多会有各式各样的疑问。如果没有任何疑问,想必你的学习成绩也不会太理想的。

疑问的两种类型

1.涉及学习重点的疑问。例如,对某一公式的演变不甚了解,就会产生“怎么从那个公式演变成这个公式”的疑问。这一类问题,只要找出原因便可以解决。

2.迷宫式的疑问。例如,“往天空上升的过程中,你会碰到什么?如果继续往上升,还会碰到什么?最后碰到的又是什么?”――这被称之为“无穷尽探求型”。又如,“人为什么要活着?”――这叫做“哲学型”。这样的问题都是无法立刻解决的,如果一直耿耿于怀,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反而会影响学习成绩。

所以,提出的疑问要与学习主题有关联,不可脱离太远。否则,那些与主题无关的疑问,会使你的思路越来越杂乱,不仅最终一无所获,而且还会影响你的学习兴趣。

多听、多学、多请教

我们虽然提倡发问,但也要注意把握好度。向老师发问,应该只限于“实在想不通”的问题,其他的小问题,完全可以找时间与同学们讨论解决。

向同学请教的好处很多,既可以从同学那里学到知识,又可以将自己了解的知识教给同学,对所讨论的问题加深理解,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

在上课的时候,也应该用心听其他同学的发问,并认真思考。因为对于一般学生来说,课本中关键性的问题是大致相同的,对别人的发问用心听、用心思考,于己也是十分有益的。

不同学科区别对待

老师讲完课后,学生们往往还要经历整理、消化的过程才能真正吸收,但整理、消化的方法,则应该不同学科区别对待。

以数学为例。数学这门课,本质上是要依靠思考去学习的。如果只知道整理公式,或是整理例题的解法和答案,并把这些内容死记硬背下来,不可能真正学好数学。对于数学来说,公式是非背不可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用公式去解答各种问题”。也就是说,要学会掌握应用公式的诀窍,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个道理也可以用在像物理、化学这样的学科中。不过化学、物理类学科,还要和实验或观察联系在一起。而生物虽然也属于自然学科,但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相比,需要“记忆”的内容比例要大得多。

对于历史、地理等学科的笔记,要着重于“把重点整理得便于记忆”上。为此,必须对所有的要点做分析,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整理出来。学习数学、物理时,遇到未做过的题目,只要掌握了公式、定理和应用能力,是不难解决的。但像历史、地理这类学科,如果是没有记住的东西,任凭你绞尽脑汁也是会有所遗漏的。

对于语文、英语这样的学科,向来被看作“必须背诵”的一类,其实并不尽然。以语文为例,除了必须掌握字、词、句的意义和用法,并把它们牢记在心(这一点类似历史、地理等学科)之外,还得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各种场合,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一点类似数学、物理等学科)。可见,语文是介于以“记忆为主”的学科和以“理解为主”的学科之间的一门学科。

综上所述,了解各门学科的特点,然后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整理,是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

整理不同的学习内容要用不同的方法,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整理没真正弄懂的问题

整理笔记时,应跳过你已掌握的地方,找你不甚了解的部分,将它们一一解决。这是一种对症下药的方法,效果显著。

从另一个角度去整理

在整理笔记时,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些人对新的内容很有兴趣,而在整理学过的东西时,却提不起劲来。倘若懂得整理的方法,或养成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你就会从学过的教材中得到新的启示,你的理解也将更加深入,记忆也将更加深刻。

举例说明:历史课中讲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是他的主要功绩。在整理这些内容时,不妨换个角度来思考。如:“中国历史上是谁第一次统一了全国?他做了哪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事?”

先抓要点,再抓细节

整理某门学科,不要一开始就去记细小的事,而应先把整个知识体系有条理地整理出来,或是抓住最关键的几个要点提纲挈领。这样,对这门学科的脉络有了清晰的了解,才能从整体上加以掌握。

自问自答,增强记忆

在整理学习内容时,你可以把教科书中的大标题、小标题改成问题的形式,然后再仔细看书,在书中寻找答案,一旦找到答案,就做好记录,并牢记在心。

将同类内容加以综合,整体学习、整理,如果能把最根本的掌握住,那么即使对于其他生疏的内容不做细节的记忆,也可有个大致的了解。因此,可以把众多同类型的学习内容加以综合,整体学习。

大学化学笔记篇10

做笔记的好处一:养成良好的习惯——潜意识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能及时的记录下自己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的终疑惑、难点、重点及核心重要的东西。当这种习惯成为一种永恒的智慧,成为一种素养,锻炼成生命旅程中一种坚忍不拔的性格,成为个人为人处事的基本能力,这无疑是他人生成功的阶梯。

做笔记的好处二:做笔记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促进了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课堂之上做笔记,心随手动,活跃思维!大家知道五指连心,手动起来,心脏处于全心舒张状态,从而保障了高度紧张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高效快速地思维活动,同时也有效摒弃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打盹犯困、做小动作、浮想联翩等一系列坏毛病。

做笔记的好处三:笔记是加强记忆知识点,温故知新的助推器。记笔记更有助于积累资料、拓展新知,达到全面透彻学习的目的。(注:这一点是对所有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最直接有效的好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由自己新手写下来的笔记,在记录下课堂重难点的同时,也记录下了当时的思维活动,所以在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再翻开笔记的时候,原来课堂上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便像放电影般再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难道这不正是我们很多学生所憧憬的最高效精准的学习方法嘛?难道做笔记不是一种智慧吗?

做笔记的好处四:提高学习兴趣——记录下当时自己的思维活动,对学习产生感情,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所有给我们留下深刻影响的事情,要么令人欣喜若狂,要么令人悲痛欲绝。所以思绪的起伏才是加强记忆的强行针,只有紧跟老师的思路认真听讲,及时记录下你认为的重点,和困惑的地方,这堂课亮点,还有老师重复强调的考点,才能把做笔记的效率提到更高——学习令我们对它产生了感情,产生了兴趣,这便是兴趣的巨大功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做笔记的方法

做笔记当然也是要讲方法的,如果不得当,简单地把做笔记当成是有待完成的任务或者一种仅仅为了满足虚荣心而纸上谈兵,则大可不必浪费那么宝贵的课堂时间。那么,如何做笔记,怎样才能做好课堂笔记呢?

1、做好做笔记的准备工作。

笔记本是必不可少的。最好给每一门课程准备一个单独的笔记本,不要在一个本里同时记几门课的笔记,这样会很混乱。准备三种不同颜色的笔,以便通过颜色突出重点,区分不同的内容,具体颜色怎么用,按照个人不同的习惯来(一般红色表示重点)。

2、做笔记时的速度一定要快!

自己的笔记当然是给自己来看,一个“聪明”的“聪”字解决一切问题,耳、眼、口、脑齐用,切记要把你自己认为的重点,对你自己有用的亮点及时地记录下来。

3、挑重点来记。

一般情况下,一节课,有主要内容需要记录,有几大知识体系需要记录,有老师提出的考点、难点需要记录,其它的要看自己的理解能力了,不懂的记,觉得老师讲的老的地方记,觉得老师重复了多次的记。

4、笔记的版面

版面也很重要,也许在课堂上快速做笔记写的写并不美观,但是分好版面,段落清晰,笔记做出来,也一样错落有致!另外,建议在每页笔记的右侧,留出一部分地方,用来写自己学习时的心情感悟,这样更有助记忆知识点。

5、课后及时温习检查笔记

课堂笔记需要及时回顾检查,弥补没有记全知识点。如果课后发现存在没有望到的地方,最好凭自己的记忆来记,实在记不起来的可以马上问同学;

6、温习回顾笔记的周期

课后马上回顾,检查遗漏,加强记忆——每天做作业前的回顾重复,加深理解——每周定期翻阅,把瞬间忘记转化为永久记忆——闲来无事的时候翻阅回想,串联知识点,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月考甚至大老前的回顾,把知识理解和解题能力最终回归课本,知识点简单化,增加自信心。

7、做笔记时的注意事项

a、保证要预习功课,做到心中有数;

B、不要满黑板全抄,这是最愚蠢的学习方法,与其这样,还不如只听不写呢!

C、没有记下的,便索性不记,先认真听讲,下课后再向老师或者同学借来抄;

D、一下课最好把笔记简单地回顾一下,检查保证没有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