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医院信息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十篇医院信息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十篇

医院信息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56:31

医院信息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篇1

关键词:医院网络及信息安全;现存风险;应急预案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医院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技术水平已取得一定进步及发展,社会对于医院信息网络风险应对,提出全新的要求及标准。与此同时,为了顺应时展潮流,满足日益严格的风险应对要求,医院信息网络技术重心逐步向分析现存安全风险及提出应急处理预案转变。我国多数医疗机构信息网络系统较为健全,以内外网核心交换设备及天融信网闸为基础,逐一构建涉及放射科、急诊、病房及门诊在内网络系统。其中,信息网络指电子信息传输通道,不止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及应用信息技术的基础,更是共享信息、交换信息及传输信息的有力手段。鉴于此,本文针对医院网络及信息安全现存风险及应急处理预案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医院信息网络现存安全风险

按风险来源,医院信息网络安全风险可分为网络病毒、黑客攻击、软件漏洞及操作风险。其中,网络病毒可细分为无害型、无危险型、危险型及破坏型,具有传播性、隐蔽性、感染性、潜伏性、可激发性、外在表现性及破坏性等鲜明特点,复制力强且迅速蔓延于信息网络中难以彻底根除,直接威胁信息网络中传输安全性,一旦医疗机构杀毒软件过于落后或更新管理重视程度不足加剧安全风险;黑客攻击可分为破坏性攻击及非破坏性攻击,轻者非法扰乱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重者非法入侵信息网络系统盗取重要信息破坏系统内数据,造成不可预估性损失。

一旦医疗机构所使用的信息网络系统最初编程设计科学性不足或缺乏全面综合考量,存在产生软件漏洞的可能性成为黑客等不法分子的利用工具,造成破坏系统及盗取信息等問题,甚至设置木马程序及网络病毒入侵信息网络系统,导致系统瘫痪或稳定性下降等问题,大大影响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及服务效率。同时,ip协议中非法分子通过预测序列号等方法,可入侵信息网络系统内部完成信息盗取及破坏系统等任务。此外,操作风险属于人为因素风险范畴,其产生原因与操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存在着密切联系,一旦操作人员操作流程不正确或操作经验不足极易造成操作失误客观上加剧管理难度,甚至存在引入网络病毒的可能性。

2医院信息网络安全风险应急处理预案

2.1重视网络隔离

一般说来,医疗机构网络病毒、黑客攻击及木马程序均来源于信息网络外部,而为了保证医院信息网络安全性,以内网及外网为切入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因此在实际处理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遵循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积极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利用网线接口切换内网及外网,通过设置内网及外网闸等方法,以达到有效隔离内外网切断外网木马程序、黑客供给及网络病毒,进入途径的目标充分发挥保护作用,并且不断扩大成本投入,增设非法入侵监测环节,每日定时检查医疗机构信息网络内多台计算机,排除疑似入侵风险,一旦发现入侵问题立刻采取隔离措施,避免非法入侵威胁数据安全。

2.2完善网络协议

在实际处理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原则,积极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定期清理信息网络系统设置相同ip地址或相同口令,将ip地址及口令与医疗机构信息网络系统中计算机maC相绑定,避免不法分子冒领ip地址,进入医疗机构信息网络系统盗取相关信息破坏系统安全性,甚至不法分子冒领ip地址或口令受缺少计算机maC绑定,无法顺利进入医疗机构信息网络系统内部。同时,利用静态及动态相结合防护技术纳入授权限制访问等机制保护静态信息安全性,以达到限制不法分子随意查阅及盗取相关信息的目标。此外,通过数据加密等方法或借助RSa加密技术能实现动态加密。

总而言之,医疗机构内部构建行之有效的信息安全风险,应急处理系统及健全统一领导协调配合管理机制,对于实现医疗机构信息网络有力协调、明确分工及统一领导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并且纳入重大安全事故报告机制能及时有效处理修复相关重大安全问题。

3结语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伴随社会不断进步及经济不断发展,未来信息化技术以无线网络为主流发展趋势,而如何保证信息网络安全性已成为每一位无线信息网络用户的要求。因此,相关技术人员积极转变传统工作理念,立足于医疗机构管理机制及实际情况,以现存安全风险为出发点,控制不法分子非法入侵系统行为,确保医院信息网络处于稳定运行状态,为广大医疗机构提供便捷、优质及快速的网络服务,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质量,赢得社会及患者支持。

参考文献 

[1]李飞.医院网络与信息安全存在的风险及应急预案处理[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08):224. 

[2]李畅淼.医院网络与信息安全存在的风险及应急预案处理[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6(11):145-146. 

[3]刘锋,吴东东,姬晓波.医疗网络与外部网络信息安全交互方案设计[J].中国数字医学,2015(10):96-98. 

[4]姚力,冯娟,蒋昆.医院网络与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J].中国数字医学,2013(02):58-61. 

医院信息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篇2

【关键词】儿童医院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网络

1医院信息系统的概述

HiS简单来讲就是采取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和设备,在医院内部各部门间建立起对“设施、药品、医疗、财务、决策分析、行政管理”等信息在内的软件系统,这个计算机应用系统是医院建设之基础设施。建立与普及HiS对医院的科室业务、技术发展来讲可以说开创了全新局面,同时还对临床药学的相关工作给予了很大帮助,也提出更新更好的要求。在HiS基础上,儿童医院建立起患儿得完备信息资料库,可以实现医生及时有效为患儿提供优质服务的功能,也可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上报、早治疗,善后全面总结等,这些都为实现应急体系做好了准备。

2软件与硬件的实现

2.1系统硬件

主要配置如下:处理器为pⅢ800eB;内存为128m;硬盘是30GB;扫描仪的品牌为方正,型号是F6580。

2.2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为中文win98Se;office2000为其应用软件。

2.3数据的来源、采集

将医院的在用药物罗列出来,收集这些药物的说明书,认真对说明书加以阅读,并结合相关药学文献、资料更好的掌握药物作用机制;将儿童医院入院看病的患儿所有相关信息加以收集,包括患儿自身社会信息,患儿病因、病情、临床不良反应,然后将这些信息统一输入到电脑中做备份。

2.4构建数据库

选择windows98来建立起系统平台,利用access2000来创建用药指南方面的数据库。

3运行的方法与结果

3.1建立“患儿信息资料库”

(1)选择access软件创建空的数据库,以患者信息资料库命名,然后将数据库以保存起来。

(2)数据库里有很多表格,在表格里以设计器来重新建立新表,以“患儿信息资料”命名。

(3)切换至“患儿信息资料”设计视图里,在该视图中建立其iD号、姓名、姓名拼音、病因、现状、康复指导等字段。

(4)选择字段数据类型,比如,iD号为自动编号,姓名和姓名拼音简码都是文本类型,病因、现状以及康复指导采用超链接的数据类型。

(5)对字段属性加以设置。姓名属性设为“输入法开启”;姓名拼音需要简码。

3.2录入数据资料。保存表的设计视图,然后切换回来,继续录入需要填充的资料。

(1)设置字段超链接。鼠标移至“患儿信息资料”字段方格,单击右键,移动鼠标到“超级链接”,选择“编辑超级链接”;在“链接到”中选中“原有文件或web页”,在“要显示的文字”中输入药物手册内容,根据键入文件名等的提示下将文件完整路径输入进去,容然后“确定”键返回。

(2)同样方法完成对康复指导项目的字段超链接设置,当进行到文件路径输入步骤时,如果无法对路径做到肯定,可以点击“浏览目标”选项中的“文件”按钮,找出准确路径。

(3)这时候,注意各字段对应方格里的蓝色小字,当指向这一行文字时,鼠标呈小手状,该状态下可以单击左键,数据库即完成了对相关内容的自动链接。

(4)在对话框“显示表”中,选中选项卡“表”――“患儿信息资料”,单击“添加”按钮,上述表被添加至“表/查询显示窗口”。

(5)单击“示例显示窗口”里字段的首列方格,单击右侧下拉箭头,选中下拉菜单“iD号”,将该字段添加到查询中。

(6)去掉iD号,姓名、病因、现状等上述提到的这几个属性对应方格的复选框里的“√”。

(7)于姓名拼音简码“准则”、病因的“或”中均输入单词“like”。

(8)命名所创建查询为“患儿信息资料”。

3.3创建资料库在桌面上的快捷方式

3应急预案的制定

指挥协调组:这个HiS应急预案的指挥协调组通常是由一家医院的主管院长作为总负责人,成员包括业务院长、行政科员、职能部门负责人等组成。这个组存在的意义是为HiS安全负责,然后制定可供遵守的规章制度来确保安全性,负起对安全责任制、措施落实的监督管理职责,制定应急预案,指挥预案的事先演练。

技术保障组:该组成员一般为:软件开发工程师、医院网络中心的技术人员等组成。职责在于保障信息系统可以稳定运行,对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做好风险评估,对保障系统的安全技术做好预案,对指挥协调组的预案演练加以协助,做到及时对系统运行状况的汇报、总结工作,给出稳定性改进意见,对应用系统的人员加以操作指导、技术培训。

划定应急预案使用等级:当网络运行过程中,根据系统故障的发生会产生的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来对故障等级加以划分。其中,最严重等级为:服务器系统整个掉挡,网络瘫痪,前台业务无法通过计算机来实现,在十分钟之内这种情况没有任何改变,要立即开启预案来解决问题。像路由器和交换机等设备发生局部故障可以视为次要等级,以本预案为参考来执行故障处理环节。

应急预案保障对象:不同部门故障的发生对业务的影响程度有差别,根据这个影响程度,将以下部门作为重点预案保障对象:急诊、门诊挂号,收费,药房,住院登记、结算,医师、护士工作站。

建立故障应急预警系统:当发现计算机发生故障后要在最快时间向网络管理人员、部门主任上报情况,由网络技术人员做出原因排检。如果故障严重,十分钟之内不能对故障加以排除,就要马上汇报给应急指挥协调组,启动应急预案命令,汇报情况给院长。

制定相关部门的业务应急流程:应急指挥协调组和技术保障组,业务部门、后勤部门等部门处于应急状态时的业务操作规程、组织细则,接到指令马上实施应急预案。

4小结

对于儿童医院而言,想要实现医院信息系统(HiS)故障应急处置,基本要求就是要做到以患儿为服务中心,确保医疗工作处于不眠不休不间断运行状态。所以,儿童医院患儿信息资料库的建立是很必要的,也能体现医院更好为患者服务的宗旨。

参考文献

[1]张会芹.医院网络的安全维护措施[J].中国医院统计,2005,12(6):191-192.

[2]沈惠德,陆培明,范启勇.上海市医院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策略的制定实施与效果[J].中国医院管理,2005(2):20-22.

[3]李怀成,高小葵,齐峰等.网络故障情况下的门诊收费应急系统[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20:503-504.

医院信息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篇3

2、在院长领导下,负责全院的信息管理工作和对网络部、图书馆、统计室、病案室的管理。做好病案的回收、整理、装订、归档、检查和保管。严格执行病案交接和借阅制度,杜绝病案丢失,保证病案的供应。一丝不苟的完成复印病历工作,并严格纪律,病例一次复印,不得重复使用。

3、及时、准确、全面地完成规定的各种统计报表,确保每天的日报表准确无误,清楚反映出医院各科室每天诊疗情况。细化来访电话分类,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朋友介绍,均加以注释。

4、做好接听咨询电话工作。信息科保证24小时有人值班,接听患者来电。并以短信形式将医院联系地址电话发送到患者手机上。对于患者一些涉及临床的具体问题,及时转接专科,让主任能与患者及时沟通,解决问题。

5、做好医学书刊、资料的收集、采购、登记、分类、编目工作,主动为医疗、教学、科研提供最新医药卫生中外情报信息。

6、医院网站在院领导的支持下,不断发展,建立哮喘论坛,并在腾讯开通官方空间,提升了医院整体形象。医院网站将不断探索医院新的宣传模式,争取达到费用与效益的平衡,并策划各种活动,促进医院宣传的一波波影响力。

7、医院信息科合理安排工作,加班加点配合医务室较好的完成了周边村街健康档案录入工作,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工作而努力。

8、信息科人员认真负责,能及时响应各部门的电脑软件、硬件、邮件、网络、打印机的维护。尽可能的降低设备使用故障率,在其出现故障的时候,信息科人员做到了能在当地解决就当地解决,不能当地解决的也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了解决。并克服了设备老化,部分计算机、打印机已过保修期,备用机器不足等多方面困难,能自己修的自己修,为医院节约了大量资金。信息科常常下到各个工作站检查隐患,及时发现及时维修,从未因为机器的故障而影响到各个工作站的正常工作。

9、成功组织医院各种活动,如5月份组织的旅游,元旦联欢以及节前开展的新春联欢会。医院信息科在院领导的支持和各科室的帮助下,把一场场精彩的活动成功举办,丰富了员工的文体生活,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

10、按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任务。

信息科各项工作纷繁复杂,还有很多改进提高之处。新的一年,信息科将继续提高各项工作水平,提升科室成员素质能力,规范化工作流程,完善工作内容,把信息科打造成领导的臂膀,并为各科室发展提供支持。

医院信息科工作总结(二)

我于20**年X月起担任信息科主任职务,几年来,在院党委的领导和关怀下,在各兄弟科室的支持和帮助下,我认真履行职责,恪尽职守,带领全科人员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我自身的工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在此,我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一年的工作情况,虚心接受大家评议。

一、全科同志不辞辛劳,团结一致,开展了大量新项目

我带领全科人员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并制定周密的实施方案,分别于今年的X月、X月及X月上线了门诊室外LeD大屏、门诊排队叫号系统及门诊医生站,大力提高了我们医院的整体形象,有效解决了排队现象差以及有些患者就诊不及时的问题,提高了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同时有力维护了医院门诊的就医环境和就医秩序。

我们全科人员于今年的X月起认真实施2+2方案,并加班加点的做好RiS图文报告系统的上线工作。这项工作很辛苦,需要各个兄弟部门的全力配合,除此之外,还要做好RiS图文报告系统的培训工作,使相关医务人员能够熟悉并且熟练操作该系统。全科人员没有一句怨言,随叫随到,哪有问题就出现在哪里,兢兢业业地做工作,我们终于如期地完成了RiS图文报告系统的上线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全科人员在我的组织下在X月和X月又投入到了合理用药系统的上线以及南北两院的信息系统互联工作。有了以前的工作经验和工作强度,科里再做上线工作时适应多了,合理用药系统上线工作与操作培训工作从始至终都是有条不紊地在进行,南北两院信息系统的互联工作也很快完成并予以应用,同时我和全科同志在保证系统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转方面下足了功夫,确保医院的各项日常工作能顺利开展。

另外我们分别于X月、X月、X月完成了有线电视自办节目的投入使用,桌面管理系统的上线,南院食堂收费系统、食堂监控系统的上线工作并予以正常运行,大大提高了我医院信息化水平,有力推动了我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在做好各项信息系统项目的同时,我带领信息科全体同志还很好地完成了北院院内的背景音乐的全面改造和南院吸塑发光字的定做、安装。

今年,我们科同志通力合作,群策群力,对南北两院采购的pC机和打印机等设备进行了三次议标,使得同期相比价格下降了1000余元,为单位节省了一笔开支。

二、抓好人才培养,提高科室业务水平

医院于XXXX年X月派我到XX学习,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人才是强院之本,人才是科室发展的源泉。于是回院后我决心要抓好科室的人才培养,提高科室的整体业务水平。

首先,我组织科室经常进行业务交流。谁有好的想法,好的做法都提出来供大家分享,共同进步。

其次,我要求任何一次工作都要全体参与,这样在工作过程中,经验少的、动手能力差的就有机会向经验丰富的、实践能力强的学习,言传不如身教,在实践中学习是提高信息科业务水平的最好办法。

第三,多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等。只要有机会,我都会让科室成员参加业务培训或者学术交流活动。我还带领科室到兄弟单位参观学习,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请专业技术人员到我院做经验交流,借此提高我们信息科的技术水平。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创造学习环境,才能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经过这一年的努力,我们科室的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都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

三、制定各项措施,强化网络安全维护工作

医院信息系统一旦投入运行,要求能每天24小时不间断运行,其安全问题就成为系统能否持续正常运行的关键。一旦医院信息系统瘫痪,不仅造成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对医院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网络系统所面临的威胁有两种:一是威胁网络中的数据和信息;二是威胁网络系统中的设备。所以保证医院网络及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极为重要。

从网络系统运行的安全考虑,我科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操作系统安全方面。针对操作系统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对计算机安装的操作系统依次进行了如下工作:系统打补丁;转移分页文件(虚拟内存),可移到d盘;转移临时文件夹,移至d:temp;禁用休眠,节省空间;转移le的临时又件夹(缓存),也放到d:temp;转移我的文档的位置,移至DmyDocuments;修改注册表信息,禁用USB口;系统管-理-员密码由信息科人员掌控,另外给使用者设立用户,并降低权限为powerusers;最后,将安装好的系统作一键还原,以便在出现问题时快速恢复。

2.防病毒方面。对于病毒的防范,仍以杀毒软件为基矗对防治病毒采取了以下解决方案:对内部局域网中的医疗网络系统与外部网络系统进行物理分割,封闭医疗网络系统中所有对外接口,防止黑客、外部攻击,避免病毒的侵入;检查病毒出现的科室,对违规使用U盘或其它介质的科室进行登记并进行相应处分;分析出现的病毒,已知的并可以控制的则进行杀毒,未知病毒通过上网查询等方式找到解决方案;对于危害较大又暂无有效手段消灭的病毒,将其送修理室格式化并重装;拟引进一套内网安全防范软件,对各客户端进行实时监控,帮助分析和解决网络的安全隐患。

3.网络安全管理方面。目前,医护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安全意识还相对淡薄,因而在实际工作中给医院的信息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和威胁。对此,对使用者进行严格管理必不可少。如禁止使用U盘及其它移动存储,从根源上杜绝病毒的来源;禁止在网络上共享文件,尤其是完全共享;不定期对科室计算机使用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工程师利用到科室维修和其它授课的机会,向医护人员讲解网络安全知识,深入开展网络安全教育。

4.数据备份方面。在医院信息系统中数据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很多时候数据的价值比硬件要大得多。而数据所面临的风险不止是病毒和网络攻击,实际上用户的一次错误操作,系统的一次不正常断电以及其他一些意外,都可能引起灾难性的数据流失或损坏。这要求我们要有一套完善的保护方案和应急措施。可用的保护方式包括:双机冗余、异地同步复制、定时磁带备份、数据导出迁移等,因为有些方式需要的软硬件投入比较大,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权衡各方因素制定出合适合理的备份方案。

四、做好应急准备,落实网络故障应急预案

为及时应对网络突发故障,提高医院信息网络系统稳定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理应对能力,维护正常的门诊、住院工作流程和医疗收费程序,保障患者正常就医,医院网络故障应急预案是必不可少的。开始准备应急预案时,我发动全体同事,走访每一个科室,对已经遇到过的和可能出现的网络故障问题进行详细了解,并集思广益,对网络故障可能影响到医院正常运行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周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网络故障应急预案。

预案包括应急范围、报告程序及预案启动、预防措施等。预案启动项详细描述了如果出现网络整个或部分停止使用时,各科室应该采取何种方式进行运行,网络恢复后应该如何操作等。预防措施项涉及到软件系统故障、硬件系统故障、打印机、网络、服务器等方面具体的预防措施。

经领导批准后,将应急预案分发到每一个部门,做到有备无患。我组织科室成员分批分期地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使大家在遇到突况时不至于慌乱,切实保障医院各部门、各工作有条不紊地运行。

五、加强科室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科室管理是医院管理的实质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年的科室管理,我有着深刻的体会。

一是提高自身素质。我明白要做官、先做人,要管好人须首先管好自己,学会管人和用人。于是一年来,我不断进行思想和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提高组织管理能力,争取以德服人,以能力服人。在实际工作工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诸多难题和挑战,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我都不曾放弃,在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帮助下,闯了一关又一关,感觉自己的“战斗”意识更强烈了,工作能力更上了一个台阶。

二是加强对科员的指导。在科室里严格岗位责任制,提高各人的自觉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上有布署更有检查,出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让科室每个成员在磨炼中成长。

三是疏通沟通的渠道。在科室建立定期信息交流、反馈及思想沟通制度,我与科员之间,科员与科员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尊重、支持、理解,使信息正常流通,排出非正常信息的干扰。

四是给予科员一定的自,责权利结合,以利于调动积极性,更好地发挥科室管理的效果和作用。

五是健全管理制度。在工作上强化制度的约束意识,维护制度的严肃性。面对制度,人人平等,让人人事事都置于制度管理之中,各人均严格按制度管理。

六是完善竞争机制。在工作中注意激励导向,重视激励效果,正确激励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增强凝聚力。只有有一个懂业务,精明能干的队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利于不败之地。

医院信息科工作总结(三)

一年来,在院长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信息科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履行职责,恪尽职守,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工作,出色完成领导分配的各项任务,经过信息科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医院信息化建设稳步发展,全院网络运行平稳,系统管理软件逐步完善,信息科取得了可喜的工作成绩。总结今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医院信息化,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二)、逐步实施信息化管理,提高就医环境。

1、媒体宣传:定期或不定期联系镇广播电视站进行电视广播,3月份播放eV71病毒的防治;5月份播放“白内障无障碍区”义诊活动;9月份播放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等。

2、电子宣传栏:通过门诊行廊安装大型的LCD屏,定期播放就诊信息、收费项目价格、疾病流行时的防病知识等,以及在门诊显眼的位置安装就诊指南、防病治病知识宣传栏等,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认识。

二、信息科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一)信息科是新立科室,制度尚未完善;制订信息科工作制度、制订电脑设备的保养及维护细则等。

(二)新系统升级期间住院、药库等系统尚未完善:抓紧联系安易公司,确保系统顺利过渡。

(三)中心机房的改造:联系有资质的工程公司对机房改造,做到防尘、防火、防雷及防静电等。

医院信息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篇4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安全对策

1影响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安全的因素

影响医院系统数据丢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因素:(1)网络故障:如:在铺设网络电线时不合理;网络设备性能较差,无法与新设备兼容;在网络终端增加节点时过于随意,造成传输效率降低;未实施网络故障应急备份实施方案等;(2)磁盘故障:服务器磁盘若出现故障,其上储存的医院全部的数据信息都将受到损害;(3)系统故障:主要有系统设备的在运行过程中的消耗,储存媒介无效,设备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及尘粒对计算机的影响,电源提供系统上的故障,以及其他人为因素等;(4)操作失误:工作人员在操作时误删了一些重要的系统文件,不小心修改了一些影响系统工作的重要参数,或者违规操作引起系统故障;(5)电脑病毒:电脑病毒一般具有复制能力,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病毒的复制扩散速度更快,是医院信息系统安全中存在的重大隐患之一;(6)自然灾害:发生地震、火灾洪涝等无法预计和避免的自然灾害。

2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安全对策

2.1保障硬件设备的安全

2.1.1服务器端

必须使用不间断的电源tFp,保证医院信息系统24小时的不间断工作,预防断电对信息系统数据产生损害。在我国大多数医院服务器都是采用双机热备份磁盘列阵的模式,即时其中一个服务器产生故障,其它备份服务器也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将数据切换,在数分钟内恢复对业务的处理数据,但这种情况只能在只有一台设备出现故障时保障医院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行,假如磁盘列阵受到损害,那么整个系统都会停止工作,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必须准备有应急服务器。应急服务器通过对数据库实施异地备份,保证了信息与中心服务器的平行同步,当服务器或磁盘列阵发生问题时,系统可以有效的将数据转移至应急服务器上进行运行,在保持原有使用方法不变的情况下实现患者信息的连续性,不仅可以为工作人员提供便捷的操作,还做到了将医院的内部网络语外界网络相隔离,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2.1.2客户端

对于最底层的机器管理,为了避免出现因设备问题而影响医院的临床工作,在对医院一些运用量大并且有一定时间要求的业务窗口的机器设备上都必须预备有至少一台的备用机器,如医院的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门诊住院取药房及收费窗口等,假设一台机器出现故障,立即启用相关备用机,等到将事物处理完后再将备用机器换下。此外,为了避免设备被病毒感染,还可以拆除光驱、软驱,将tpV端口关闭。每个工作者在系统中都仅仅只有一个唯一工作密码,工作用户只能看到与本身工作有关联的程序界面,而没办法看到其他的资源管理器,这样可以有效的预防黑客的入侵,为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2.2加强系统的软件维护

对医院信息系统中软件的维护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2.2.1纠正性维护

指在对软件的前期测试中并没有检测出软件系统中存在的潜伏性错误,导致医院工作者在运用相关软件时仍然会遇到错误,然后对这些错误进行纠正的过程;

2.2.2适应性维护

指为了更好的适应不断更新的硬件设备以及操作系统的更新升级,对软件程序进行修改或者扩充的过程;

2.2.3提高性维护

为了提高软件的系统性能,而在其原有的参数上扩展其他功能的维护工作;

2.2.4防范性维护

对医院信息系统软件还应经常进行预防性的维护工作,即使是一些平常仍然可以正常运行,使用年龄不长并且剩余使用寿命也较长的设备软件,都应对其进行系统维护工作。

2.3加强服务器档案管理

首先,应当建立完善服务器档案,计算机服务器装箱清单和其他相关材料、数据库信息、软件程序光盘、补丁光盘等必须完全入档保存。档案材料中必须全面准确的对服务器硬件型号、投入使用时间以及网络配置进行记录,同时要对相关数据库的名称、数据库大小以及其他参数进行记录;其次,是建立档案备份手册,可以每天需要查看的任务工作情况,比如记录数据库维护任务的名称、细节描述等,并且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出现的原因,并尽早加以修订;然后,是要建立服务器工作日志,做好每天对服务器设备的检查记录,对错误检查纠正记录以及对服务器性能的监测记录等;最后,是做好网络配置情况登记,细致地记录好每台交换机、路由器的具体配置数据、配置时间、配置人员以及工作站的ip地址。

2.4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制定相关的HiS管理体系是确保其安全性的基础。医院可以制定或完善HiS的各项规范管理条例,首先,可以规范HiS岗位的操作流程,管理工作人员可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巡查,对违规操作人员的违规行为加以制止,并且列出相应的惩处措施。并且加强对HiS工作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增强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然后,还需制定相应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处理策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对计算机病毒进行数据上的隔离,减少病毒对医院HiS系统的入侵及扩散,比如可以将拆掉医院工作站的光驱、软驱,对USB端口进行屏蔽,或者将工作主机上锁避免擅自拆装。此外,在HiS系统的管理上医院领导人还可以制定总体安全防护计划,普及医院所有医护人员对医院信息系统的了解,使其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对数据安全的保护。同时,医院还应制定医院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激预案,减少突况对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的影响。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医院要想更快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必须要确保医院HiS系统的正常运行,这样才能为医护工作者提供快速、正确的医疗信息及医疗文件,确保院方领导者决策及规划的正确性,促使医院的管理趋向于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趋势,从而能够为医院、为社会、为国家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涛.浅析当前医院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2,(13).

[2]张洋,张常青.关于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2,(05):105-106.

医院信息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篇5

在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正式投入使用之后,该系统能否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切实服务于医院的管理,其数据的安全性在其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另一方面医院服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一个联机事务系统,要保持全天候不间断的连续运行,且随着医院就诊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多,其挂号、收费、检查系统也不能出现长时间的中断,患者信息更是不允许被丢失。鉴于此在日常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医院方面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对现有的安全管理机制做进一步的补充和更新,制定安全紧急预案,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强化其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其安全防范和管理的能力。首先医院应当建立信息安全领导小组,专司医院安全管理,然后逐层安排安全管理的职责和权限,落实各级人员的安全管理责任,从而使医院中的所有医务人员都参与到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之中。且为了保证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小组领导者还应该对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性做定期的安全检查和故障演习。通过这样的方式从内部加强医院的安全管理。其次,加强医院安全管理人才的培养,人才是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元素,也是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核心力量,院方可以采取对外引进或者内部培养的方式来为本院打造一支技术强、水平高的安全管理人才队伍,为医院管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提供保障。最后,为了“以防万一”,将故障发生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最小化,医院还要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应急演练一方面是为了检验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对系统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以促进系统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则是以备不时之需,通过人为故障,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技能。

2加强计算机网络病毒防范工作

在医院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中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范工作是一项非常常见并且重要的工作。操作系统维护、数据备份与恢复、病毒防范与入侵检测是防范计算机网络病毒所一罐使用的三种手段。一般在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维护时,会严格管控微机的使用账号和网络访问行为,对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漏洞进行及时的修复,以减少系统中的隐患。同时为了保证系统中信息的安全性,还需要对关键数据进行加密,比如对服务器和工作站中的CmoS设置密码,并将USB接口屏蔽,以防信息转移。再有一般我们会通过安装杀毒软件和软件防火墙的形式来检测和防范计算机网络病毒,从而使工作站计算机免受病毒的侵扰,同时为了保证软件的杀毒和检测效果,还需要对病毒库做定期的更新,更新的频率可以设置为一周一次。另外,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的计算机网络病毒防范效率,医院方面还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和宣传,要求医务人员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操作行为,将员工讲解病毒与网络黑客对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危害以及密码的功能和效用,强化网络管理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要求员工不要在计算机设备中使用来历不明的软件或者移动信息存储器,对于一些陌生的e-mail要慎重对待和处理,因为在这些来历不明的东西里都很有可能隐藏着“病毒”。

3做好数据的恢复与备份工作

数据备份与恢复是为了保证整个系统数据的完整性,通常操作者需要对系统备份的环境和条件做周密的考虑后,再决定是否要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如果环境和条件都允许,那么操作员还需要制定一套系统的备份计划,确保系统中的数据被安全备份。通常这份备份计划需要包括以下内容:

1)备份的频率,即每隔多长时间进行一次完整的备份;

2)备份的内容,哪些内容需要被完整的保存下来;

3)备份的介质,用何种介质来承载备份的内容;

4)备份的负责人,即如果备份出现失误有谁负责;

5)备份路径和途径,即将备份内容存储地址和备份方式。只有妥善地处置备份文件,才能确保故障发生后能够及时有效的恢复医院的数据库,使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持续运行下去。

4结语

医院信息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篇6

一、指导思想

围绕建设卫生强市的总体目标和新医改的要求,立足现状,着眼未来,本着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应用主导、安全可靠、务求实效的方针,把卫生信息化建设纳入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信息化带动卫生事业发展,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一网多用、资源共享;大力开发利用卫生信息资源,架构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综合应用平台,为保障人民群众和卫生管理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

二、基本原则

——顶层设计,点面结合。坚持统筹规划,顶层设计与尊重基层实际相结合,以信息顶层设计为指导,以“共享性”为核心、“个性化”为特色,进一步推动我市卫生信息化的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合理布局和共享应用,做到上下衔接、点面结合、统分有序。

——服务导向,应用驱动。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卫生信息化以管理为导向逐步向以服务为导向,融管理于服务转变;坚持以需求促发展,以应用促建设,不断提升信息化的实用性和可持续性。

——遵循标准,保障安全。坚持把卫生信息标准和安全贯穿于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统一卫生信息数据标准和编码体系,完善区域、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卫生信息安全机制建设,依法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强化政府在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责任,切实履行对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投入、监管职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信息技术企业和科研学术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有序竞争,合力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

三、总体目标

根据国家和省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设计和部署,结合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基础,建设连接省-市-县卫生信息平台,坚持统一的数据标准和严格的安全管理,以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和结构化的电子病历为两大核心数据来源,通过四个区域技术(区域医院信息系统HiS、区域检验信息系统LiS、区域医学影像归档和传输系统paCS、区域电子病历系统emR)的卫生信息资源中心来实现医疗服务、健康检查、疾控、血液、卫监、应急指挥等公共卫生信息的整合,实现覆盖全市卫生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实现新医改提出“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统一高效、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目标。

在建立卫生信息资源中心基础上推进公安、医保、计生等部门信息同享,进一步构建卫生行业战略数据仓库,为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提供宏观管理和决策的数据依据;同时逐步开放面向公众的服务。

四、建设内容

(一)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基础数据中心

1、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立一个基于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上联省、地市级卫生信息平台,下接区域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网络,支持区域范围内不同医疗卫生机构以及相关部门业务应用系统间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业务整合。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这一应用支持环境,为市区域卫生各项综合应用系统提供集成的、统一的、安全的、完整的、快捷的信息查询、资源调度、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等服务。

2、基础数据中心:建立基础数据中心,主要包括三大数据库:电子病历基础数据库、健康档案基础数据库和管理分析决策数据库。

(1)电子病历基础数据库:电子病历是医疗机构对门诊、住院患者临床诊疗过程的系统、规范记录,是电子健康档案的主要数据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信息系统的核心,建立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在电子病历内有效整合临床路径,更好地实现专科、专病的精细化管理。

(2)健康档案基础数据库:电子健康档案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信息资源。三大传染病专项档案是健康档案的一个子集,其涵盖了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结核病的管理。

电子健康档案建设要符合《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功能规范和数据集规范。

(3)管理分析决策数据库:该数据库为动态海量数据库,涵盖卫生资源数据库、妇幼保健数据库、健康和疾病监测数据库、临床医疗数据库、医学科技类数据库、卫生经济类数据库、卫生政策法规类数据库等,可随时构建需要的数据类型,完成相关应用系统的数据应用。

(二)建立卫生信息数据业务专网

按照全省卫生虚拟专网的标准和市卫生专网规划要求,建成卫生数据中心和信息系统运行的局域网(内网)、连接全市医疗机构的内部局域网的广域网(卫生基础网)、连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妇幼保健、计生、社保、民政等外部系统的广域网(卫生扩展网),实现市内市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妇幼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等医疗服务机构与卫生信息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并做好与市、省卫生业务专网的对接。

(三)建立标准化社区系统

1、在全市范围内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统一的涵盖三大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艾滋病)的标准统一、信息共享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及三大传染病专项档案系统,并实现健康档案的动态、规范管理,实现省级、市级、县级平台的互联互通。

2、在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国家数字卫生项目的健康体检系统,实现健康体检报告自动上传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实现业务无纸化,社区卫生服务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得到规范。

3、在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国家数字卫生项目的门诊输液管理系统,通过条形码、无线网络等,实现护士对病人身份和药物的准确核对。在正确时间、正确地点及时响应病人的求助,提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疗差错。

4、在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建设国家数字卫生项目的HiS系统,实现就诊信息、用药信息、体检信息等记录自动上传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从而做到每个建档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就医记录全部过程,通过平台接口实现与电子病历互联互通。

(四)建立新型网络医疗服务平台

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安装远程会诊系统、区域影像诊断系统、转诊预约系统及远程教育系统。实现以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中心,建立上连省、市级医院,下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远程医疗网络服务平台,实现省、市、县、镇四级网络医疗服务体系。

1、远程会诊系统。在每个医院建立一个点,配备可浏览、视频等相关设备,通过外网提交省、市、县专家会诊申请资料,会诊专家通过与面对面沟通及浏览病人病历资料(如医学影像、心理图、病理图片等),出具诊断建议报告及时反馈申请会诊医院。

2、区域影像诊断系统。基层卫生院影像(CR、Ct等)信息资料通过信息网络传输到上级医院或影像诊断中心,由专家进行审核、会诊或者出具诊断报告,诊断结果通过专用网络及时反馈给卫生院,患者可在当地卫生院所做的检查能达到上级医院的诊疗水平。图像资料储存在数据库中心或影像诊断中心,可随时调档查看。

3、转诊预约系统。基层医疗遇到疑难病例,把病人信息通过信息平台传输到上级医院,上级医院能及时安排专家诊治或安排床位进行诊治;康复期的病人,上级医院可把各种信息反馈给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医师及时了解情况并随访。

4、远程教育系统。通过信息平台建立视频远程教育系统平台,上级医院的各种培训通过信息平台在各基层医院都能实现收看,实现基层医疗单位可以不离开工作单位进行培训的模式,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五)建立涵盖临床路径的电子病历系统

按照卫生部、省卫生厅和市卫生局标准,建设医院电子病历与临床路径,遵循省级电子病历传输标准,电子病历上传县、市、省三级平台。市级医疗机构结合本院推广的临床路径,逐步开展临床路径的标准化电子病历系统的示范应用,并通过平台接口实现与电子健康档案、区域HiS互联互通。

(六)建立药品动态监管系统

各医疗机构通过已有的HiS系统,建立基药使用比例、抗菌药物使用比例、门诊均次费用、住院均次费用、门诊人数统计、门诊输液比例、药品使用情况排名实时统计、处方限制额度等数据实时统计功能,进行整理归并,定时上传到药品监管系统,药品监管系统通过掌握基层医疗机构实时用药数据,结合预警机制和统计分析功能,对医疗机构进行用药监管。

(七)建立医联农保(社保)“一卡通”、“银医通”系统

融合三卡(医保卡、新农合卡、银联卡),完成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HiS及相关新农合系统、医保系统等的接口改造,以身份证号为主索引构建基于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标准体系,区域内医疗机构医生工作站之间临床诊断、用药、检查检验结果、住院信息、预防保健、档案等诊疗信息可交换与共享,新农合、医保、健康卡实时结报等“一卡通”功能。在确保主要功能、标准规范、密钥体系、管理主体不变的前提下,逐步推进“银医通”建设,达到小额金融支付、预约挂号、“先诊疗,后收费”、双向转诊等功能,并进行医保卡、新农合卡、银医通等多卡合一,进行功能整合,达到医疗、金融、社保联合同步服务等功能,促进一卡多能,方便实用。

(八)建立规范化的妇幼保健专项系统

参照卫生部《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以及数据集规范,改造和完善现有的妇幼保健系统,通过卫生信息平台与电子健康档案的妇幼保健子系统,对妇幼保健机构及相关医疗保健机构开展的妇幼保健服务工作各主要阶段所产生的业务、管理等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分析、传输及交换,从而为卫生行政部门、妇幼保健机构及社会公众提供全面的、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的信息系统。同时,妇幼保健机构对其服务对象进行长期、连续的追踪管理,开展优质服务。

(九)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

依靠卫生信息网络平台、视频会议系统及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加强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数据分析、预警能力、决策指挥能力建设,与其它应急救援机构联动协作,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十)建立健康门户网站电子政务系统

完善市卫生局门户网站政务公开、卫生服务信息公开,方便人民群众的学习和监督。按照省政府,卫生部关于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的要求,建成省、市、县三级卫生行政部门电子政务系统,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推进网上医疗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展网上医疗服务功能。深化网上预约服务,预约对象扩大到二级医院,预约项目上增加预约检查、预约治疗。增加网上实时查询功能,建立网上平台与数据中心的接口和基于短信的身份验证系统,提供检验检查、健康档案等数据查询服务。

五、实施步骤

(一)一期建设(2012年12月---2013年12月)

1、建立相关组织领导体系,各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分解,需求方案起草、制订、论证,预算出支撑软件功能的硬件设备并论证,确定信息中心的设址,落实资金保障,建立建设项目考核评价体系,进行软、硬件的投标。

2、在利用原有新农合平台及网络的基础上,初步完成数据中心机房、交换平台和新农合系统改造建设,确立数据标准体系,完成“银医通”一期基础建设,建立小额支付、预约挂号、“先诊疗、后收费”服务功能,完成卫生信息专网及区域HiS、区域paCS系统建设。

3、建立区域电子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初步建立与完成基础数据中心和基础建设。

(二)二期建设(2014年1月—2014年12月)

1、建立区域电子病历数据库,实现区域HiS及各联网等级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互通共享。

2、完成区域医疗卫生机构HiS及相关新农合系统、医保系统、银医通系统等的接口改造,以身份证号为主索引,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诊断、用药、检查、住院信息等诊疗信息的交换与共享。

3、在“银医通”基础上,融合“农保卡、医保卡、银联卡”简称“一卡通”,实现“多卡合一”,实现挂号、就诊、双向转诊、新农合结算、医保结算、电子健康档案调阅、“先诊疗、后收费”等多功能,方便群众就医,实现“一卡通用,一卡多用”。

4、完善基于市卫生局信息网站的健康门户网站电子政务系统。

5、建立规范的妇幼保健专项信息系统。

6、建立药品动态监管系统、门诊输液管理系统和健康体检系统。

(三)三期建设(2015年1月—2015年12月)

1、整合卫生监督、预防疾控、妇幼保健,完成与信息平台和医疗机构互通共享项目建设。

2、各医疗机构通过外网建立远程会诊系统、转诊预约系统、远程教育、远程监护系统互通共享。

3、建立卫生行政管理决策分析支持系统,完成相关应用系统的数据应用。

4、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

5、完成异地容灾机房建设,保障信息平台的稳定和安全,降低运行风险。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各单位要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对整个卫生系统的重要性;要总揽全局、着眼长远,高起点科学规划和设计,抓好顶层设计,循序渐进、统筹整合,逐步实现区域卫生信息共享。

(二)强化信息化组织领导。各单位要进一步完善信息领导组织和管理机构建设,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和要求,建设完善医疗卫生单位内部业务和管理应用系统,并将信息化建设和业务系统应用情况列入绩效考核指标,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医院信息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篇7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管理;维护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多数的行业利用计算机做信息管理工作。医院方面也是如此,医院的信息管理越高就说明这个医院的管理水平越高。信息网络化已经是世界发展的潮流。但是在这种高科技的发展下,也存在着隐患,这些隐患大多数是由人为因素与环境因素造成的,医院应该如何针对这种隐患做出决断呢?

1计算机、网络设备的安全维护

1.1环境要求

计算机是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安放的,在一个医院里是需要有一个中心机房来控制整个医院的所有计算机。中心机房的安置要求是需要严格的控制与监控的。标准的安放环境是保持气温在21℃~26℃,由于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十分精密,所以需要保持安放的环境中空气的湿度保持在40%~70%,无尘的机房内。最重要的就是人员的流动少。

1.2电源管理

计算机是需要电来维持工作的,所以中心机房的供电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断电的情况下也要保证机房的正常使用。每个医院必须安装大型的发电机,以此来保证中心机房的正常工作。对机房的周围进行维护,以防其他因素影响中心机房的供电。

1.3网络设备

计算机还不能在公司内部进行信息的处理与管理,它需要互联网技术来辅助工作,互联网需要一些设备引进医院内部,就现在来说,它需要应用的主要有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以及光纤收发器。这些设备也能够影响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与维护。这些设备应该定期请专业人员进行检查,是否存在障碍。

2服务器的安全维护

2.1服务器的日常维护

服务器是一个新系统的“心脏”。就该文而言,服务器能够在医院的信息网络系统中占有主导地位。对于这些精密仪器,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进行检查与维护。计算机的检点应该注重于软件、硬盘等重要部位的检查。计算机应用的时间较长的话,就会影响计算机的性能与速度,更有可能会对计算机的机身内部造成危害。所以就需要我们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要定期检查,保证计算机使用效果,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

2.2服务器的灾难性恢复

没有任何一个系统能够做到不受计算机的硬件故障、软件故障以及病毒入侵等问题的影响还做到数据的保护。所以还是存在很多因素影响数据的安全。医院的网络信息系统的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对整个医院内部进行数据的处理,当计算机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那些重要的数据就得不到存储。对医院的管理活动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为了能够保证这些数据不丢失,需要我们在医院内部安装两台服务器,一台用来维持计算机的正常使用,另一台用来保证数据的存储,这样就能保证计算机在正常的运转下还能够起到数据保存的作用。就算遭受了前面的破坏,也能够保证数据的不丢失。

3数据安全和备份

在医院内部的管理工作就是信息的管理工作,医院是一个“大数据库”,需要我们对这个“大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整理。而这些信息的存储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这些信息大多数包含了患者的基本资料,还有就是医院内部的经济方面的数据。虽然,近年来我国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得到了极大改善。这些方面的改善能够使计算机的可靠性得到增强,但是这些技术的改善却始终无法保证让信息系统万无一失。在面对恶意攻击或者计算机老化问题时却不能阻止数据的丢失和被盗。这就需要我们对信息的存储这一方面做出正确的防护措施。

4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网络安全的维护不仅需要技术方面进行防护,更需要我们在制度上做出规定,制定一个严格管理制度是我们加强医院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重要方面。

4.1建立服务器管理制度

网络服务器是整个网络的“心脏”。我们需要对服务器进行有效的管理,管理制度的建立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我们需要对服务器日常的情况进行记录。并且需要我们对这些关键的部位实时监控,把这些数据都记录在案。

4.2建立严格的操作规程

进行信息数据管理的人员是需要我们安排专业的操作人员。为了增强数据的真实有效,就要我们制定严格的步骤。

4.3人员培训管理

对于医院内部的信息系统的操作人员,需要我们对这些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遇到紧急情况的应变能力。医院内部应该建立对信息系统的管理规程。应该针对信息系统常遇到的危害加强对那些不利因素的防御措施。

5工作站的管理与维护

工作站是整个网络最原始的数据录入的地方。对于工作站的管理与维护也是我们进行整个信息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工作的一部分。医院作为一个信息极多的地方,它的工作站比较多,怎样对医院的工作站进行正常的管理与维护,是医院方面重点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对医院的每个数据输入口进行监督,时刻了解整个医院的信息录入。对于每个工作人员的计算机进行清理和整理。让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只存在应用的软件,禁止其他软件的安装。并且需要我们安排专业的人员对整个公司内部的计算机进行管理。

6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的制定

为了及时应对紧急情况和提高医院对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为了能够维持医院的正常工作以及医院内部有关患者的一系列的工作正常的运转,急需要我们制定严格的应急方案,并且把这种应急方案推广到全医院,做到整个医院内部从上到下防御这种突发状况。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医院内部在技术领域做出完善的准备,还要有一定的制度做辅助,做到整个医院网络信息安全维护与管理。

7结语

信息系统的管理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潮流,一个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全由信息的管理水平所体现。就现在而言,医院的网络信息系统还面临着许多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我们就应该针对这些问题做出正面的防卫,我们应该在高科技方面寻求新的办法。作为医院应该保证整个医院的数据不会丢失,而且保证整个医院的信息不会被泄露。所以。医院的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与维护是一个重要工作,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研究这个问题,并使这个问题得到永久的解决。

作者:孟祥杰单位:赤峰市传染病防治医院

参考文献:

[1]宋颖杰,于明臻.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J].中国现代医生,2007(17):104,110.

[2]马玉萍.高校校园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长春理工大学,2010.

医院信息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篇8

一、背景

近几年来,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本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的进步。19*年,成立了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19*年成立了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CDC);20*年起,全区15家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内涵正逐步向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转变,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的进程正在不断深入。到目前为止,本区已有7所一级医院基本达到了*市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软、硬件建设标准。CDC功能已实现由传染病防治向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并重拓展,全区已初步构建起由疾病预防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组成的公共卫生体系框架。与此同时,本区有效控制了病毒性肝炎、伤寒等6种传染病,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降至269.*/10万,血吸虫病、脊髓灰质炎等12种传染病已被消灭;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本区的公共卫生体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从今后可能面临的各种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严峻挑战的战略高度来看,本区公共卫生体系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卫生基础设施薄弱,资源整合和协调利用效率不高;管理体制不够通顺,缺乏现代化、信息化手段;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不够健全,处理和管理各种危机能力不强。此外,公共卫生经费常年偏低,特别是社区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20*年突如其来的非典告诫我们:公共卫生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卫生问题,而是国家安全和城市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在大力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城镇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构建起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屏障。

二、主要目标

以党的*精神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平战结合、应急优先”为原则,坚持常态运行和应急反应相结合,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同步。完善建立以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三大网络为支柱的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成应急控制系统、信息管理系统、预防控制系统、医疗救治系统、人才培养系统、卫生监督系统、社会支持系统。显著提高公共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标准和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变与控制能力,显著提高公共卫生服务队伍的素质与能力,显著提高社会参与公共卫生事务的程度与能力,努力保障城镇、农村公共卫生安全。

三、主要任务

(一)应急指挥控制系统

应急指挥控制系统是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平战结合的行政指挥和技术保障系统。该系统有三个结口对外连接:向上与市卫生局应急指挥控制中心连接,平时做好预案编制和演练,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调动全区卫生资源,及时组织现场处置和医疗救治;向下连接突发事件监测体系各哨点,及时收集各种相关信息,掌握突发事件先兆动态;横向与*区灾害事故应急指挥中心和多重社会支持保障系统相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可应急调动全社会各类突发事件处置资源。区卫生局应急指挥控制机构设在区CDC。

(二)信息管理系统

建成以全区疫情信息网络为主线,覆盖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的区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平时为本区的公共卫生管理、决策和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提供信息支持、技术保障;紧急状态时,便捷地转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信息支持系统。信息管理系统主要依托社会公共信息平台和全区医疗卫生单位现有的内部信息网络。

(三)预防控制系统

预防控制系统的主干是区CDC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CDC在市CDC指导下,实施危险因素监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取疾病预防控制措施、负责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技术培训和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点,开展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方面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要采取专业与社会相结合,注重依靠区、镇政府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作用,落实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工作措施。

(四)医疗救治系统

该系统主要有四部分组成:1、传染病的救治网络;2、化学和职业中毒救治网络;3、食物中毒、意外伤害等其它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救治网络;4、医疗救护网络。要在原有医疗卫生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改革医疗运行机制,建成与社会形势发展相适应的公共卫生医疗救治系统,为各种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及时、可靠的医疗救治保障。

(五)人才培养系统

人才培养系统由区卫生局人才服务中心、医学会和区卫生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组成,分别承担学科带头人、预防控制人员、卫生监督人员、全科医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五支队伍的培训和培养。该系统的建设的重点是区卫生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建设,培养的重点是不断提高上述五支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六)卫生监督系统

该系统包括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基层若干卫生监督分所及基层卫生监管员,在区卫生局领导和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的指导下完成各项卫生监督执法任务,督促社会各方面严格遵守有关卫生法规,营造社会自觉守法的氛围,推进各项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的有效落实。

(七)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主要是依靠政府统筹协调和社会各方参与配合,按照平战结合的要求,建立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及红十字会等社会团体的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自职责,根据应急需要调动各种资源,确保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运转。要综合利用经济、政治、法律等手段,建立健全组织和动员群众参与公共卫生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调动全社会人力、物力和财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运行机制。

四、建设内容

(一)三个网络

1、预防控制网络

根据*区区域卫生规划(20*~2*0年),参照*市卫生局区(县)CDC、卫生监督所建设规模和设备配置基本要求,20*年启动CDC软硬件达标建设的计划,编制区CDC建设实施方案,第二季度完成区CDC必要设备的添置,第三季度完成CDC迁建至新城区设计方案,第四季度动工迁建,使其建设规模、基本装备和疾病预防应急处理能力、防治实施能力、信息综合能力、培训指导能力达到*疾病预防控制实际需求。形成以CDC为轴心,连接镇(街道)、村(居委)的三级预防控制网络,逐步理顺区妇幼保健所、牙病防治所、眼病防治所和精神卫生中心的疾病预防控制管理职能,做到预防归口,资源共享。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有效预防和控制各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病,防范和及时处置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显示出CDC在疾病预防控制和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中的优势效应。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本市贯彻《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的精神,结合*区行政区域规划,完成全区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并转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并转为社区卫生服务点,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服务上来。进一步强化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点的疾病预防功能,有效落实各项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依靠社会各方力量和群众团体,在各镇(街道)和小区,组织一支有一定数量的疾病预防社区志愿者队伍,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

2、卫生监督网络

根据*区区域卫生规划(20*~2*0年),参照*市卫生局区(县)CDC、卫生监督所建设规模和设备配置基本要求,20*年启动卫生监督所软硬件达标建设的计划,编制区卫生监督所建设实施方案,第二季度完成区卫生监督所公共卫生快速检测、现场检测设备配备,完善通讯、取证、信息网络建设,20*年第四季度完成卫生监督所迁至新城区的设计方案,20*年第一季度动工迁建,使其建设规模、基本装备和监督办案能力、应急处置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协调指导能力能在相当时期内适应*卫生监督执法的需要。形成以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为核心,横向延伸到全区各有关部门、行业,纵向延伸到各社区卫生服务点的卫生监督网络。

完善和健全辖区内卫生监督垂直领导、覆盖全区各镇(街道)、社区的公共卫生监督员队伍管理体制,实现人员精干、反应迅速、执法能力的运行机制,加强监督员队伍培训,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和能力。

到20*年,各镇(街道)组织一支以志愿者为主、由卫生部门负责培训的社区卫生监管员队伍。

3、医疗救治网络

(1)传染病的救治网络

*市公共卫生中心、*医院和中心医院为辖区内传染病救治网络中心。依靠*市公共卫生中心收治区内传染病住院病人;*医院、中心医院设置相对独立、与普通门(急)诊相隔离的传染科门诊(包括发热门诊、肝炎门诊和肠道门诊),设有候诊区、诊室、治疗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配备必须的医疗设备(三大常规检验设备及移动式X光机);*医院、中心医院传染科门诊应设置隔离留观室各6~7间,10~15张病床,作为传染病长效常态管理的备用床位,上述建设于20*年第二季度完成。

20*年底完成其它综合性医院传染病专用门诊建设,要求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三区分布清晰,无相互交叉,并配置相关设备,传染病专用门诊包括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和肝炎门诊。20*年底完成传染病门诊医务人员专门培训,20*年底医院污水全面达到环保排放标准。

(2)化学和职业中毒网络

*医院为救治中心及基地,中心医院漕泾分院为一线急救基地,其他各综合性医疗机构为急救点和转送点。*医院为*石化化学医疗急救的主要医疗机构(负责化学突发事件的抢救),并作为*化学工业区化学救治的后方医疗机构(负责该区域化学伤害的后期治疗、康复)。中心医院漕泾分院作为*化学工业区化学医疗急救的一线医疗机构(负责化学突发事件的紧急抢救),配备相应的急救设施设备。加强职业病和意外伤害救治等相关医护人才的培养。

(3)食物中毒、意外伤害等其它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救治网络

*医院和中心医院为救治中心,接受区内其他医疗机构无力处理的病人。区内其他医疗机构作为一线的医疗救治点,承担力所能及的病人救治和重危病人的应急处理。*医院和中心医院进一步加强急诊科的建设,添置必须的抢救设备。

(4)医疗救护网络

建设一个功能完善的医疗救护分中心和四个医疗救护点;通过建设电脑化的信息指挥中心,将分中心和救护点有机拼成一个整体,使出车时间、回车率达到*市的规定标准;更新救护车辆,加强人员培训,使目前的低水平的转运型医疗救护逐步提升到院前急救型的医疗救护。

(二)两大工程

1、卫生信息工程

20*年底完成覆盖全区卫生系统的公共卫生网络信息平台,向下延伸到社区、镇、村,向上与市卫生局信息中心衔接,并保留与外部机构通信及数据交换接口,实现信息的资源共享,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支持系统的有关功能。

20*年底初步建成卫生资源、医疗业务、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四大数据库,基本建立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监测预警系统、疫情报告系统、应急处置系统四大应用系统。

2、人才建设工程

建立一支20—30人左右规模的,由区CDC、区卫生监督所以及本区二、三级综合性医院各有关学科业务骨干组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队伍。这些人员平时在各自岗位上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定期进行应急知识、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能够按统一指挥,迅速组织开赴现场,及时开展救治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培养和引进2—3名预防医学学科带头人,不断提高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在职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大力增加志愿者数量,壮大公共卫生人员规模。到20*年,区级公共卫生人员达到每万人口4.73人,其中卫生监督人员达到每万人口1.6人;各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人员达到每万人口4人。

加大全科医师培养的力度,在原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的基础上,加紧专科医师向全科医师职称转换的培训,到20*年全科医师数量达到一级医院医师总数的四分之一。同时加强科目培训,20*年度完成区内80—100名医务人员iCU、传染病救治的专项培训。20*年度完成区内50%医务人员传染病救治的专项培训。

到20*年,完成全区医院医务工作者的预防医学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全面提高医院的疾病预防能力。

五、具体措施

(一)加强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领导

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区、镇政府要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区政府成立由分管区长为组长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督查小组,具体承担公共卫生建设的进程督查、质量控制、经费投入等工作,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责任制。区卫生局要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切实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区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协调配合,确保建设任务按期完成。对未按要求落实措施和完成任务的,要追究有关部门和当事人的责任。

(二)改革公共卫生投融资机制

在保证公共卫生项目建设经费的同时,改革公共卫生投融资机制,形成政府投入为主和社会投入等多元化投资格局,确保疾病监测、传染病治疗、卫生执法等公共卫生核心业务的运行经费;区财政对于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和卫生监督系统人员经费,按照公务员标准予以保证,对120急救系统人员经费予以全额保证;镇财政对从事公共卫生人员经费予以全额保证。积极探索公共卫生机构收支两条线改革,规范公共卫生机构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和收费行为,提高资源使用效益。逐步提高社区预防保健经费,到20*年达到15元/人,到20*年达到每个居民每年20元。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将可由市场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交给市场,鼓励各种市场主体参与竞争,并逐步将公共卫生机构中的此类业务向市场转移。

(三)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内涵建设

在推进公共卫生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内涵建设,完善定编、定岗、定员和定责的公共卫生人事管理机制,强化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深化公共卫生体系机构分配制度改革,形成良好的工作激励机制。社区卫生服务要努力实现集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的服务功能,镇村卫生机构要在20*年全面完成人员报酬、经济运行、人事管理等内容的一体化管理,要强化科技兴公共卫生的观念,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公共卫生管理水平,降低公共卫生运行成本,加大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培植力度,不断提高公共卫生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四)依法加强公共卫生监管

强化依法监管公共卫生观念,加强公共卫生执法装备,确保经费投入和队伍编制。建立对公共卫生违法行为的有奖举报制度,形成公众参与机制。加强执法相对人的法制教育,强化对有关卫生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制约机制。加大公共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推动公共卫生依法治理。

(五)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教育,深化健康促进工作

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开展卫生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全社会的公共卫生意识,使广大市民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良好的卫生习惯,革除陈规陋习,增强群众健康素质。加强全民公共卫生道德教育,普及公共卫生法律知识,使广大市民讲究公共卫生,注意公共行为,遵守公共道德,维护公共环境。

医院信息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篇9

关键词:公共信息网络应急体系应急机制信息公开电子病历

一、美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

在美国,突发公共事件管理是一项公共性很强的管理活动,政府不被视为唯一的参与对象,企业、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在防灾减灾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的作用是是制定法规,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把社会、民众的参与同政府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政府、企业和志愿者队伍相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体制。实践证明,这种模式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

美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的政府机制(参见fema.gov/pdf/emergency/nrf/nrf-base.pdf)主要是由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Fema)、联邦应急框架(nFR)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共同构成。

联邦应急管理署原来是联邦独立机构,与其经常保持工作关系的有27个不同联邦政府机构、美国红十字会和各州与地方政府的应急事务管理机构。2003年3月,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成为新成立的国土安全部的一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对如何建立自然灾害处理规则和日常管理提出建议;教育民众如何克服灾害;帮助地方政府和州政府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协调联邦政府机构处理突发事件;为州政府、地方政府、社区、商业界和个人提供救灾援助;培训处理突发事件的人员;支持国家消防服务和管理国家洪灾和预防犯罪保险计划等。联邦应急管理署的权力很大,被称为美国的“秘密政府”。

联邦应急框架是美国联邦各部门和机构之间签署的一项协议。签署协议的目的在于:①提高联邦各部门和机构协调一致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②启动灾害救助法的实施;③发挥联邦政府对州与地方政府救灾努力的应急反应、恢复和援助的支持作用;④提供联邦有关部门和机构的法定责任项下的援助。

此外,美国还制订了大量的有关突发公共事件的法律法规,如《全国紧急状态法》(1976年);《地震灾害减轻法》(1977年);《反对国际恐怖主义法》(1984年);《国土安全法案》(2002年)和具有广泛影响的《流行病和所有灾害防备法》(2006年)。从近期出台的这些法律法规可以看出,美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的总体特点是保障国家安全。

除了上述政府主体外,美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还包括医务志愿者,尤其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专业救援力量不足时,志愿者是不可缺少的力量。本文第一个案例就是围绕政府如何运用信息系统调动志愿医务医护人员。

下文将分别介绍3个公共应急案例,并就牵涉的政府部门和职能、信息系统设置以及应对紧急灾难的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案例一:特大灾难时运用公共卫生信息系统调动志愿医务医护人员

⒈紧急灾害志愿医务人员预先登记系统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紧急灾难情况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任务是获取可靠的公共卫生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并为疾病预防提供服务。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仅有世界一流的公共卫生专家和高效的运行体系,其装备和预算也居世界首位。美国州级政府的紧急卫生服务管理机构设在地方一级的卫生局中,他们在应急医疗服务委员会的技术监督和地方卫生局的行政领导下,行使政府职能。2006年12月,针对偶然的或人为蓄意制造的灾害,美国总统签署了具有广泛影响的《流行病和所有灾害防备法》,该法案致力于改善国家公共卫生和医疗体系的应对能力。根据该法律的要求,美国健康和人类服务部设立了“突发灾难准备和应对办公室”,为长期的国家安全稳定制定策略,并设定相关的医疗技术的开发和收购政策。除此之外,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还在原有的公共卫生信息网上开发了一套覆盖全国的通讯系统来支持灾害的防备和应对活动。建立于20世纪90年代的公共卫生信息网主要由美国疾病防疫中心公共卫生信息办维护,这个信息网络确保了州政府之间能畅通无阻地共享与医疗、环境和国土安全相关的所有信息(参见cdc.gov/phin/library/documents/pdf/pHin%20requirements%20V2.0.pdf)。除了维护这个系统之外,美国疾病防疫中心还为各个州提供免费下载软件来确保他们能够安全地在地方卫生局、医院、急症室和其他相关部门之间传输信息。

由于突发灾害通常都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能在发生紧急灾难时调集到足够的医护医务人员对政府是否能迅速处理伤病员至关重要。在2004年,美国专门成立了“紧急灾害志愿医务人员预先登记系统”(以下简称“预先登记系统”),从属于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并由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突发灾难准备和应对办公室”直接管辖。成立登记系统的目的在于使联邦政府在全国处于紧急状态时可以迅速联系并部署符合医疗资格的医务志愿者。一方面,美国所有的州以及领地政府必须遵守联邦政府制定的人员预先登记规则,从而确保不同地域间可共享医疗医务专业人员;另一方面,尽管执行准则和系统标准都由联邦政府制定,系统的准确执行仍旧依赖于地方政府对医务志愿者数据库的定期维护和更新。

⒉通过演习活动评估预先登记系统的有效性

2006年,为了检验登记系统的有效性,“突发灾难准备和应对办公室”在4个州进行了预演以测试系统的运行情况,这4个州分别是康乃狄格、密西根、明尼苏达和俄克拉荷马州。这次演习假设发生里式7.2级的大地震,地震中心位于4个州的交界点,演习由“突发灾难准备和应对办公室”下属的直接监管该登记系统的“平民部署联络办公室”负责,主要任务是为了演习联邦政府运用登记系统来联络调度地方的医生医务人员。

应“突发灾难准备和应对办公室”的要求,在实施演习的同时,一个独立的评估小组对平民部署联络办公室在4个州的工作进行了评估。评估小组发现,在演习期间,平民部署联络办公室的相关工作人员展示了高度的合作精神,各个州政府的地方工作人员也展示了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职业素质,但是在通讯联络方面,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安装的杀毒软件延迟了接受和发送含有附件的电子邮件;州地方机关人员的联络信息残缺不全;后备人员的联络信息不完整;以及预先登记的搜索查询功能存在问题,等等。演习过后,4个州都表示他们都已经及时解决了在演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参见省略/phpsummit2007.asp)。

由于在演习中使用了不少电子化决策工具,和此相关的问题就很难避免。硬件问题除了前文提到的杀毒软件延迟了接受和发送含有附件的电子邮件之外,还包括发送传真中的延误。软件问题主要集中在excel表格,有些工作人员无法按照要求完成表格,原因在于缺乏使用excel表格的经验;其它问题还包括对同一表格不同版本如何保存和管理缺乏统一的规范。尽管存在以上问题,但演习的目的顺利达到了。演习过程中,来自4个州的工作人员按照之前制定的规则迅速地联络到了367名志愿医务人员,超过了预计的志愿者人数,这进一步说明通过演习来提高实战的反应速度是非常有效的。

针对此次演习的反馈,“突发灾难准备和应对办公室”在预先登记系统协调员的帮助下重新设计改进了excel表格的设置,并考虑运用以太网传输excel表格,从而省去了依赖电子邮件或传真机发送文件的诸多麻烦。预先登记系统确定了联络医务志愿者的5个步骤,分别是:准备、通知、启动、派署和结束,演习活动测试了5个步骤的前两步以及第3步的部分活动。演习结束时,“突发灾难准备和应对办公室”下属的平民部署联络办公室递交给健康与人类服务部的人力资源部一份符合演习要求的人员花名册。在实战情况中,这些符合要求的志愿医务人员会被纳邦政府临时义工雇员系统,然后健康与人类服务部的人力资源部会为他们做相应的属地安排。

预先登记系统的联络协议指明了参与各方自上而下以及自下而上的联系方式。自上而下的通讯包括联邦政府向州政府,州政府向地方或区域政府,地方和政府向志愿者的联络;自下而上的通信包括志愿者向地方或区域政府,地方或区域政府向州政府,最后再由州政府向联邦政府的联络。联络协议同时要求平民部署联络办公室在联系州政府时使用多种通讯方式,包括有线电话、手机、传真、电子邮件,并且必须确保对方接受到传达的消息。

⒊演习过程体现的创新联络方式

州政府在联系志愿者和紧急灾害志愿医务人员预先登记系统协调员的过程中没有遇到什么困难,通讯方式主要是有线电话和手机。事先的准备工作对演习的成功执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州政府内部在将平民部署联络办公室发送的指令传递给相关的人员时出现了延迟,原因有二:一是没有事先确定相关负责的人员,二是相关人员的联络信息残缺不全,由于这两个原因造成的延迟都及时得到了更正。总体而言,州政府为了保证相关人员对情况的及时了解还是采取了很多有创意的通讯方式,例如,演习刚开始的时候,俄克拉何马州就向3500多位州雇员的语音信箱发送了自动提示。各个州在联系志愿者之前也使用了各式各样的预警机制,如密歇根州在通知志愿医务人员之前使用卫生健康警告网站通知医院生化协调员和地方卫生部门紧急准备协调员;而明尼苏达州在通知志愿医务人员之前,使用自动预警系统的电子邮件、语音信箱和传真功能将演习的计划通知给地方管理人员。

在演习中大多数州政府和联邦政府主要依靠有线电话、手机、电子邮件和电传保持联系,然而,正如表1所示,有些州还增添了基于以太网的通信工具以增进各方面对演习情势的了解。例如,明尼苏达州和俄克拉何马州开发的自动预警留言系统;康涅狄格州在开发一个类似的系统的同时,还使用预先登记系统网站上的“志愿预警”网页来实时信息,替代了传统的基于电话的通信方式。

⒋演习中的经验教训

预先登记系统的演习试验揭示出,如果发生紧急状况,政府就应该运用各种不同的通信方式与志愿医务工作者联络,确保各方面对灾难形势的了解。基于统一标准的并且相互兼容的预警系统(参见hrsa.gov/esarvhp/surgecapacity.htm)是各方面能快速应对灾难的关键。除了一些在演习过程中发现并快速解决的通信和技术问题之外,这次演习还揭示了关于通信方式的资格认证以及资源信息配给的协议和政策问题〔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Fema)设定了紧急情况下管理机构会需要的信息标准定义,其详情参照:省略/resource_typing_system/〕。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的认证人员一起合作才能解决。另外,联邦雇员,州政府雇员和志愿医务人员的联络信息应该包含多种通讯渠道,信息应力保完全和准确,并且应该持续更新。

除了能够调集到所需的人力物力,应急处理必须确保透明化和信息共享化,注重各种媒体在紧急救援中的作用,政府应向民众公开相关信息。同时政府也应使用最新技术,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功能,保证应急组织成员单位的快速反应能力。案例二将从政府信息公开和共享的角度探索公共信息系统在突发紧急灾难中的运用。

三、案例二:通过公众信息服务网络为受灾民众提供帮助

2005年8月,卡特里娜(Katrina)飓风袭击美国新奥尔良,造成上千人死亡和数万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成为美国史上破坏最大的飓风。第2个和第3个案例将围绕卡特里娜飓风之后的政府的救灾行为来揭示公共信息系统在灾难救助中的作用。

⒈美国公众服务网和全国联络中心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窗口

美国公众服务网(usaservices.gov)是总统推广施行电子政府计划的产物,旨在为公众提供一站式的政府信息,使他们获得准确、及时、一致的答复和信息。通过美国公众服务网,民众可以接入其他主要的政府网站,包括FirstGov.gov和全国联络中心(nationalContactCenter)。FirstGov.gov是美国政府的官方网站,而全国联络中心主要负责回复FirstGov.gov公众信箱收到的电子邮件和电话问讯。美国公众服务网在2005年发生的卡特里娜(Katrina)、丽塔(Rita)和威尔玛(wilma)飓风之后帮助联邦政府迅速向灾区人民提供帮助,这一点证明了一个联合多种渠道的沟通平台对政府应对灾难的重要性。FirstGov.gov在网站上增添了“飓风灾后重建家园”的网页,内容包括对最常见的问题解答,例如如何找到家人和访问其他政府部门的链接。除此之外,FirstGov.gov在飓风后的重建期,作为所有联邦政府部门和全国联络中心的门户网站,将政府热线的工作时间延长到每天24小时,每星期工作7天。同时,全国联络中心也扩展它的服务范围,帮助在海外的美国公民获取关于发生在美国境内的灾难灾害的准确信息。美国公众服务网除了提供及时信息之外,还通过一系列的政府外包合同扩大了它的政府职能,例如建立于2004年的FirstContact.gov网站,它可以帮助不同的政府部门快速地建立外包的呼叫中心。FirstContact.gov和5个处理民众热线呼叫中心的外包公司建立合同关系,各政府部门如果有需要,可以从这5个外包服务商中选择任何一个来处理该部门收到的问询电话,这样一来省去了很多烦琐的政府采购步骤。

⒉外包业务解决政府资源不足,及时为民众提供服务

在2005年8月卡特里娜飓风袭击路易斯安娜州后,联邦紧急情况署(Fema)的1-800热线收到无数民众的求助问询电话,联邦应急管理署如果想内部解决电话问询的话大概需要数千名专业人士,而FirstContact.gov和Fema合作,在短短的几天内批准了4.5千万美元的预算,帮助Fema找到了1个合适的外包公司,解决了他们所需要的人力资源问题。这家外包公司在飓风之后的1个星期内就开始处理电话问询,并逐步在全国开设了6个电话中心,当1个月后飓风丽塔(Rita)到了德州和路易斯安娜州的边界时,FirstContact.gov已经有3000多名工作人员处理了13万多次问询电话,在最繁忙的时候,大约有4000名工作人员在5个不同的场所每天处理将近6万次的问询电话。在飓风过后的1个月之后,6个电话处理中心在处理了100多万次电话问询后全部关闭。必须指出的是,这种外包合同的灵活性是政府机构所没有的。

四、案例三:运用电子病历协助民众得到妥善的医务治疗

⒈医疗信息化在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中的应用

随着it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太网的广泛应用及医院信息系统的逐渐使用,电子病历在许多医疗机构应运而生。电子病历也称为计算机化的病人记录,是以病人为中心、记录病人完整医疗信息的电子档案。电子病历通过电子设备保存、管理、传输、重现病人医疗记录,取代了传统的纸张病历。电子病历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很多优势,如确保了病历书写的规范化及标准化,提高了临床医生的工作效率并且能够提高医疗质量。但是电子病历还有一个通常被人忽视的作用,那就是在紧急灾难救助时,电子病历可以协助医务人员为受灾人员提供准确的治疗。本案例将分析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如何使用电子病历在卡特里娜飓风后为退伍军人提供医疗救助。

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DepartmentofVeteranaffairs)所属的医疗机构是美国规模最大的医疗机构,遍布全国900多个不同地区。在飓风卡特里娜袭击新奥尔良之前,新奥尔良大约有100多万人。新奥尔良退伍军人医疗中心主要为退伍军人提供医疗服务,平均每天有1700多名患者在属于新奥尔良医疗中心的3个治疗机构接受治疗。退伍军人医疗中心长期广泛地使用医疗卫生信息技术,例如,在1999年,中心就开始使用医院药品条码化管理系统、手持式扫描仪和床边计算机化疗程管理系统。由于退伍军人通常在全国不同的医疗中心接受治疗,从1999年开始,退伍军人事务部建立了“退伍军人综合服务网络”(ViSn),并于2002年建成了全国远程医疗评价、开发、研究和教育中心,严格评价和开发临床远程医疗。“退伍军人综合服务网络”开发的健康信息系统与技术架构(Vista)技术,使医生可以远程地浏览病人储存在全国各地的医疗数据。退伍军人事务部从早期就奠定了电子病历在其组织文化中的重要性,积极鼓励各个医疗中心采纳和使用电子病历,退伍军人事务部的这一做法得到了同行业很多专家的认可和赞同。

⒉电子病历协助医务人员为飓风灾区的退伍军人提供准确的治疗

飓风卡特里娜登陆新奥尔良后不久,八成地区遭遇洪水淹没,退伍军人医疗中心全面断电。新奥尔良市的居民面对严峻的医疗救助挑战,上万名被撤离的居民需要紧急医疗救助,有20多万居民需要继续他们的慢性病治疗,但是在仓促的撤离过程中,很多人都没有携带病历和药品处方,这就迫使在避难中心的医务人员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根据病人的口述来对他们提供治疗,在这种情况下的医疗方案不可避免地出现很多问题。但是由于有全国联网的电子病历系统,在退伍军人医疗中心接受治疗的病人却享受了完全不同的待遇。

新奥尔良市从属于退伍军人管理部建立的退伍军人综合服务网络(ViSn)16区(参见:visn16.va.gov)。从2002年该网络建成后,16区的数据库储存了在该区接受过治疗的所有病人的医疗信息,并对其定期更新。数据库的信息包括人口基本信息、住院和门诊信息、实验报告和一些重要指标,但是不包括文本纪录(即治疗注释、治疗进度和出院报告)。飓风袭击城市后不久,综合服务网络的工作人员开始陆续收到征调个别撤离居民的医疗数据的请求。最初工作人员根据问讯逐个搜索数据,但随着问询数量的激增,16区的工作人员不得不向其他区域寻求帮助。他们很快就建立了全国呼叫中心和基于网络的数据平台,这样所有的授权用户可以自行在网上数据库内自行搜索病人的信息,节省了很多时间和人力。同时,综合服务网络的工作人员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在飓风袭击后的第二天(即8月30日)就将储存在新奥尔良市的病人电子病历数据和其他文本文件全部备份并在9月2日迅速将备份转移到休斯敦。

除了利用Vista技术帮助医务人员远程浏览病人信息,退伍军人综合服务网络还研发了Vistaweb技术。Vistaweb将全国所有在医疗中心内接受过治疗的病人编成索引,除了收集病人的个人信息外还收集治疗场所和病人的保险情况。和远程浏览比较起来,Vistaweb更容易使用而且数据更全面。在2005年9月16日卡特里娜过后的第2个星期,退伍军人事务部正式推荐医务人员使用Vistaweb。退伍军人综合服务网络还为患有慢性病的受灾病人提供处方药延续服务。位于田纳西州的退伍军人邮寄药品中心涵盖了包括新奥尔良市退伍军人在内的将近2000万例药品处方,并且担当了维护和药品相关的远程地浏览系统(Vista)的职责。所以即使处于新奥尔良市内的医疗中心由于断电无法工作,医务人员仍旧可以远程浏览系统获得病人的药品处方信息,并及时为他们获取药品。

在2005年8月29日到9月30日期间,退伍军人综合服务网络16区总共为4000多名退伍军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占新奥尔良市所有退伍军人患者的10%),为15000名患者(占新奥尔良市所有退伍军人患者的40%)提供处方药延续服务。在此期间,退伍军人综合服务网络16区处理了8000多次关于5000多名新奥尔退伍军人患者的数据请求(占新奥尔良市所有退伍军人患者的14%)。在最忙的一天,服务网络解决了关于776名患者的995个数据请求。对文本信息的数据请求超过了对处方内容的问询,其他询问主要包括病人的病史和实验报告。虽然处方和试验报告已经高度的数字化,但是如果没有电子病历系统地将患者的所有基本情况、整个医疗过程,以及其他有关医疗信息整合起来,医务人员就无法在紧急灾难情况下做出全面正确的诊断结果。

五、小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如何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协助紧急灾难救助。信息技术帮助政府及时联络派遣医务人员,回答公众的问题,甚至在最恶劣的环境下能协助医务人员为病人提供治疗。毋庸质疑的是,信息技术大幅提高了政府在应对紧急灾难时的执行效率。当然,一个国家如何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是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体制和面临突发事件的范围和频度等因素相关联的,因此不可能原样照搬其他国家的应急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机制,但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毕竟有一些普遍适用的规则可以遵循,特别是在如何建立横向互联与纵向贯通的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平台体系方面。

我国已经基本建成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和美国一样,中国的灾难管理牵涉到多个相关方,其中包括现场反应人员、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机构、政府官员、医疗服务提供者、志愿者组织、基础设施和运输系统所有者、供应商、信息技术研究员和灾难研究者等。但就如何立足于既有组织和技术情况下,发展完善现有系统,在必要的领域建立新的、符合成本效益的技术和组织结构,并且在实际运用方面达到预期效果,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美国突发灾难准备和应对的这3个案例虽然具体状况和运用不同,但都体现了灾难预防和应对的几个关键点:首先,灾害预防要防患于未然,即在灾害发生前就要有忧患意识,着力于信息系统的基础建设、测试和完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的决心和大量投入,也需要调动民间的积极性。其次,突发灾难往往具有不可预见性,再完善的应对系统,在灾难真正发生时也会有漏洞和失误。这就需要灾难应对系统在严谨、科学的结构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弹性,要有多手准备。再次,应急系统能否发挥预期的效用,还必须大力强调政府间的合作,只有各级和各地方政府协调统筹,才能应对突发的大面积灾难。信息技术的应用的确已驱使并推动了政府组织结构和过程的改变(比如改变了决策方式),但是当遇到灾难时,能否迅速地在相关组织或机构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对灾难应对尤为关键。最后,在整个系统中明确人员责任、提高人员素质也至关重要。人员管理的组织形式必须具备高度的统一性和灵活性,而相关人员,尤其是一线人员对信息系统的日常学习和掌握,也将决定危急关头应急系统发挥效果的好坏。

作者简介:

沈晨,女,1982年生,浙江嘉兴人,公共政策与管理硕士,高级咨询师,现任职于美国医疗咨询公司LewinGroup/ingenix;研究方向:医疗信息化和医院管理。

医院信息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篇10

《上海卫生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上海市将初步实现居民普遍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初步建成亚洲医疗中心城市之一。2007年以来,上海市卫生局提出“构建形成卫生信息服务、电子政务、远程医学为核心内容,覆盖全市卫生系统的高效率、高质量、高水平的信息系统,使信息技术在卫生行业的应用水平以及卫生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居全国领先水平”的工作目标。

《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03―2005年)》中提出:上海在大力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构建起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维护城市安全的屏障。并在卫生信息工程建设方面强调:在重点建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同时,进一步加强区县CDC建设,提高区县CDC在危险因素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能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预防机构建设,健全全市预防控制网络,有效落实各项疾病预防控制措施。2003―2004年第二季度,按照“分级管理,资源共享”原则,建成覆盖全市卫生系统公共卫生网络信息平台和市、区县二级网络,保留与外部机构通信及数据交换接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市卫生局负责建设连接市卫生局、市CDC、卫生监督所、市级医疗机构专用网络;区县卫生局负责建设连接区县相应单位专用网络。相关部门、各区县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及信息化成果基础上,建成相互关联资源共享的人口信息、卫生资源、医疗服务、疾病监测、卫生监督、医学情报等六大数据库。市卫生局负责建立指挥决策、监测预警、突发事件报告、应急处置、资源保障、专家咨询、公众交流等七大应用系统。

1黄浦区CDC业务信息系统应用情况

上海市黄浦区CDC是在黄浦区卫生局行政领导下,在上海市CDC业务指导下的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在《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环境下,中心进行了信息化一期建设。目前运用的管理及相关信息系统为中心办公自动化软件、中心门户网站、信息化业务及决策平台、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应急指挥中心平台、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建)、各业务科室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

目前运用的业务信息系统为传染病、慢性病、五大卫生、信息四大类。传染病方面包括突发应急处置、防疫、计划免疫、性病艾滋病防治、结核病防治、消毒病媒等几大部分。

1.1传染病模块

传染病模块主要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此系统主要包括传染病自动预警、疫情日报、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疾病预防控制、鼠疫防治管理、新结核病管理、艾滋病综合防治、中国流感/禽流感监测、救灾防病报告、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出生登记、死因登记、症状监测直报系统。此类业务主要通过传染病等相关条线及时上报业务数据。

传染病系统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外,中心目前在运用的还有上海市CDC控制系统(特别是市CDC传染病现场调查分析GiS软件),艾滋病检测咨询管理、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管理、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接种率监测数据库、风水腮爆发监测数据库。此类系统及时上报市CDC、中国CDC条线监测数据库。

1.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模块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模块中,有社区糖尿病管理、肿瘤登记报告管理、心脑数据采集等几大系统,均为黄浦信息化业务及决策平台一部分。通过收集社区资料,区CDC审核,报市CDC。同时区CDC分析数据,提出本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展趋势,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背景资料。

1.3五大卫生模块

五大卫生模块中,食品与营养卫生有全国碘盐监测信息管理平台、上海市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营养之星(临床版)等信息系统用于食品与营养卫生日常监测及专项调研;学校卫生有学生伤害个案数据库;环境与职业卫生有职业卫生信息管理系统。

2黄浦区公共卫生信息化现状

《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07年―2009年)》总体目标提出:进一步加强本市公共卫生体系七大系统的建设。其中,应急控制系统明确提出:第一,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与全市应急指挥联动体系衔接,加快市和区(县)两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的建设,实现卫生应急工作的指挥一体化、信息网络化、决策程序化。第二,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能力。依托公共卫生应急信息系统,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充分利用疾病预防、医疗救治、卫生监督等日常监测信息,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研究,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的预测。

在信息化建设中提出:在公共卫生应急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系统平台,加强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建设,规范信息采集,强化信息整合,促进信息共享,提高应用水平,基本建成网路畅通、标准统一、反应灵敏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促进医疗、预防、保健等居民健康信息的整合利用,实现多档合一、动态更新、信息共享。完善疾病监测和管理信息系统,加强重点疾病和相关危险因素信息采集。

2.1深化四大模块建设,形成公共卫生信息高速公路

黄浦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系统二期建设项目目前已在筹划建设中,此系统将建设黄浦区公共卫生业务系统支撑与应用平台;公共卫生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完善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软件;建立基于黄浦区公共卫生数据中心的卫生管理与服务平台。

在区CDC业务信息系统中,仍分为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五大卫生、信息四个部分。传染病主要解决开放“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端口,自主挖掘数据,分析数据,作历年数据分析及预测传染病发病趋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进一步完善社区高血压管理、糖尿病管理、肿瘤管理等软件。社区高血压管理软件,要求做到能及时把社区高血压患者纳入管理范围,及时记录患者治疗效果,及时分析管理效果,并能预测高血压的患病情况;五大卫生中的食品营养模块将完成上海市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物监测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的两网监测,学校卫生档案软件、上海市学校因病缺课缺勤网络直报系统;环境职业卫生监测信息系统要求实时掌握黄浦区饮用水、X射线、公共卫生场所等各监测点情况,并进行分析和趋势分析;信息方面将有出生、死亡监测点数据分析及趋势分析平台系统;上海市健康教育所信息平台应用系统,将完成健康教育的系统管理、信息、业务管理、分析决策等业务模块功能。

此次完成的业务数据模块和区CDC已有的数据上报及分析系统将构成黄浦区公共卫生数据中心的卫生管理与服务平台。通过纵向(社区、各监测点医疗机构、区CDC、市CDC、中国CDC)及时上报监测数据及横向(社区业务平台、各监测点医疗机构业务平台、区CDC业务平台、市CDC业务平台)深度挖取各业务平台数据作分析,为各级卫生部门(防保科、信息科、办公室、各业务科室)、卫生行政领导(各级医院院长、CDC主任、卫生局局长)分析、决策服务。

2.2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目前已有“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该系统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疾病报告与监测预警、中毒控制、实验室管理等子系统组成。从我中心试运行及正式运行情况看,基本能满足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公共卫生业务和管理水平,构建平战结合的公共卫生信息保障体系要求。

2.3黄浦信息化业务及决策平台

我中心现已有“黄浦信息化业务及决策平台”。该平台已有传染病、糖尿病、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等信息及决策分析系统,是黄浦区公共卫生数据中心卫生管理与服务平台的雏形。若在下一期建设中建立突发事件和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资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基础信息、疾病控制、公共卫生资源、社区健康数据库等数据库平台,并进一步深化原有分析系统,加入五大卫生及信息等部分,可深化黄浦区公共卫生管理与服务功能,进一步为卫生决策服务。

3远期构想

根据201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重点建设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医院信息平台,整合公共卫生及医疗信息资源,提升公共卫生及整体医疗水平与效率;深化四大模块、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基于GiS卫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为公共卫生提供便捷、高效地服务。

3.1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

黄浦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指挥中心提供及时、有效、科学数据,为各级指挥决策者在应急事件中果断、正确指挥提供帮助;同时其架起的数据交换平台架构更为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换提供基础。从而为提高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指挥能力提供现代化辅助分析手段。

3.2建立基于GiS的区卫生资源信息系统

基本数据处理、查询、统计、报警等系统,包括卫生资源地理分布,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突发事件空间分布。通过图形显示各种疫情和突发事件现场分布。对指定区域和时间范围同时具有时间和空间特征的突发事件,从整体上分析并图形化展示突发事件时间变化、突发事件空间变化、突发事件人群间过程。利用GiS系统特性,开展复杂空间分析,即空间查询、专题制图、图层信息叠加、影响范围、应急调度、信息标绘、信息保存、信息关联分析。

3.3整合信息资源,提升整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