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57:47

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篇1

【关键词】无形资产范围无形资产核算范围确定原则

一、引言

随着知识的到来,知识资本、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在经营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日益显著,拥有无形资产的企业能够获得超额收益,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无形资产的竞争力。因此,无形资产的核算日益受到界的关注,要求将更多纳入无形资产核算围的呼声越来越高。

我国2007年1月1日即将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对无形资产的定义明显考虑了这种呼声。准则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这种定义是一种原则导向,没有像以往一样规定无形资产具体包括哪些内容,这就给无形资产的核算内容赋予了一个弹性的空间。企业因此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确定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这就使得如何界定无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的核算范围就成为了会计和企业实际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无形资产范围与无形资产核算范围的区别

关于无形资产的许多研究并未将无形资产的范围与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加以区分,而是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这不利于我们正确认识无形资产的核算问题。研究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必须首先区分无形资产本身的范围和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

事实上,新的无形资产会计准则已经隐含着对这两者的区分。该准则第四条规定“无形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一)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的无形资产都应当纳入会计核算的范围。

无形资产的范围,是指有哪些资产属于无形资产,它是一个与有形资产相对应的概念。但同有形资产一样,无形资产也属于客观存在的范畴,这种存在不受人的主观意志所。我们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识别无形资产,我们也可能因为认识上的局限性没有发现它的存在,但这并不表明这种资产因此就不存在。

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是指哪些无形资产应该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它以无形资产的范围为限并且小于无形资产的范围。这是因为对无形资产核算范围的确定是一个主观认识的范畴,是一个主观选择的过程。它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认识能力,会计信息系统的状况,对无形资产进行确认、记录、计量的技术上的可行性,核算成本、人员素质。

三、确定无形资产核算范围的原则

(一)成本效益原则

无形资产的核算首先必须遵循“效益大于成本”的原则,只有在对无形资产进行核算产生的收益大于对其进行核算的成本时,对无形资产进行核算在经济上才是可行的。对无形资产进行核算的收益包括能够更正确的评价企业的资产状况、准确认识企业资产价值和衡量企业的收益质量等,而核算成本则包括准确评估无形资产价值的成本、因为不能准确核算无形资产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成本等。

会计政策的运用会影响到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格局,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有着不同的利益函数,任何成本效益原则的运用也都是从一定利益者的角度出发的。对企业而言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对股东、债权人或是整个市场就有可能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也就是说,无形资产的核算同样涉及到私人成本与成本的问题。对无形资资进行核算的社会成本可能在于由于不同的企业采用不同的无形资产会计政策而影响了公开披露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导致市场上的信息质量降低,从而导致市场效率的降低。因此,从公共会计政策制定者的角度出发,将某项资产纳入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应当从公众利益出发,努力制定使社会成本最小的会计政策。

(二)必须从企业实际出发,同时遵循公认会计规范

每个企业的情况都不同,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无形资产。新的《无形资产会计准则》没有明确规定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笔者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这样规定能使对无形资产的核算能够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满足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从企业实际出发核算无形资产。

但是,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只能以公共会计政策所规定的范围为限,只能在这个范围之内选择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方案。企业必须遵循无形资产核算的公认会计规范(如本本原则)、准则、制度等,如前面所述新准则第四条对无形资产确认的规定。

(三)无形资产纳入会计核算范围必须满足可计量性原则

对于一项资产,如果不能进行准确的计量,就不应当在会计上予以确认并纳入会计核算范围。无形资产由于没有实物形态,确定其价值通常比较困难,可计量性相对于有形资产而言更差。因此,无形资产可计量性对于是否对某项无形资产进行核算,在某种意义具有决定作用。基本的原则是,不能进行准确计量的无形资产,就不应当纳入会计核算的范围。

当然,笔者认为,对于由于计量原因而无法进行核算的无形资产,可以采取一个替代的办法进行处理,即在会计报表中批露这些资产的名称、使用状况等。

(四)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的重要性

如果某项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或者是起关键作用的资产,我们就应当对其予以确认,相反,对那些只占有很小比例的资产,就可以根据重要性原则,不进行核算。

四、我国无形资产核算应该包括的范围

根据以上讨论,笔者认为,对于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等,由于价值比较容易确认,核算成本较低,应当纳入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在这些上界和实务界也已经达成了共识。而对于商誉、人力资源、知识资本、顾客资源、供应渠道等资源,则应分别情况处理。

(一)关于商誉的核算

对于自创的商誉,不应当将其纳入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而对于并购活动中发生的商誉,则应当予以核算。这是因为,自创商誉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价值构成复杂,形成成本具有不可验证性,为企业带来的收益也经常波动,对其准确计量比较困难。

而且,笔者认为对自创商誉进行确认并不符合成本原则。这是因为企业的有形资产和其他无形资产可能因为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增值,但出于历史成本原则的考虑,我们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并不对这些增值进行核算。这时如果核算自创商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这部分资产的增值进行了间接确认,不符合历史成本原则。而对于企业合并产生的商誉,其价值的计量比较简单,而且这种情况下对其他各项资产也进行了评估,考虑了其增值,因此就应当将其纳入会计核算的范围。

(二)关于人力资源等的会计核算

对于人力资源、知识资本、顾客资源、供应渠道以及企业组织架构等,由于对其进行计量比较困难,目前不应纳入会计核算的范围。尽管这部分无形资源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但这种收益的实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并对其他资产具有很大的依赖性。而且从产权的角度来看,很难说他们为企业所拥有,并不完全符合资产的定义。对这些资源进行区分、进行计量也相当困难,如果强行将它们纳入无形资产进行核算,并不能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相反会导致会计信息质量的下降,最终决策质量,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与我们核算无形资产的初衷背道而驰。

实际上,这些资产的价值已经由在企业的利润表进行了反映,而且利润表的反映有时更准确,更合理。超额收益就是企业拥有某些特殊资源的体现,正是因为企业收益的不同,我们才能够从收益出发而不是传统的从资产出发去正确估计企业的价值。笔者认为,如果将所有无形的资源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将会使所有企业的资产收益率相等,也就是说等量资本产生等量利润,那时或许利润表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那么我们凭什么去确定企业的价值呢?这个问题有待以后进一步讨论。

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篇2

关键词:财政风险政府会计改革

一、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在防范财政负债风险方面存在的缺陷

我国在会计制度方面并没有采用权责发生制和谨慎性原则来对财政负债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会计信息无法反映政府会计是否有负债信息和潜在负债,仅仅只能够反映出显性的负债信息。换句话来说,我国现行会计制度对政府会计中的负债信息不能够全面的、完整的和及时的反映,在反映负债信息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与此同时,我们还需格外注意的是负债信息是政府进行预算管理的手段之一,但是,政府会计中在负债信息方面存在的缺陷导致其在防范负债风险方面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财政负债核算范围过窄

根据《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中对财政负债的定义上来理解,财政负债指的是在一级财政能够承受的范围内用货币计量并且需要用资产来偿还的债务。从定义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凡是以财政承担为基础的,使用货币计量以及需要用资产偿付的债务就是负债。在我国目前运行的会计制度下,对财政负债进行核算的会计科目包括“借入款”、“暂存款”以及与“上级往来”三个科目,后两个会计科目主要反映在上下级财政和其他相关部门之间进行业务往来时形成的负债,而且是在执行预算的期间,但是需要指出我们通常研究的财政负债核算的范围不包括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核算的和转入一级财政以及退还的收入。“借入款”反映的是根据预算进行举借的债务,也就是所谓的“国债”。因此,由于我们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政府会计的核算,导致政府会计只能核算当期已经真正收到的现金,对于过去和未来的隐性负债无法核算,这就暴露了财政负债核算范围窄的这一缺陷,使政府财政对其应该承担的责任没有明确的认识。

(二)财政负债信息披露不完整,缺乏真实性

我国政府会计报告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获得基础的财务信息并不能够对政府的工作水平以及财务状况作出评价,这就导致了不能够对政府工作进行及时全面的评价。除此之外,政府的预算会计忽略了监督机构以及立法机关等,最终导致政府会计无法提供完整真实的会计信息。

二、改革政府会计制度,防范财政负债风险

对政府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加强防范财政负债风险的意识,一方面需要我们及时掌握显性的负债信息,另一方面,对于无法准确获得的隐性负债信息更需要去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能够准确的把握会计信息,做到胸有成竹。这对政府来说就需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政府会计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进行及时的批评与披露,严厉打击不规范行为,同违法行为抗争到底。因此,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一)引入权责发生制原则和谨慎性原则

某些西方的政府会计不断深化改革,逐渐将权责发生制和谨慎性原则应用到政府会计中去,这为政府会计改革指明了方向。这是因为权责发生制的引入以及谨慎性原则的推广对政府的负债规模以及财政赤字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对预防财政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不断借鉴西方国家政府会计的改革方式,以此来弥补和减少我国财政负债的风险,使其在防范财政负债风险方面发挥政府应有的作用。根据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提供的负债信息来看,防范财政负债风险的重中之重是怎样合理的将显性负债和隐性负债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从而做出科学的规定,使其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二)扩大财政负债核算范围

在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和谨慎性原则后,需要对我国现行的负债核算范围进行补充和扩大。财政负债核算的范围还应包括如下项目:(1)政府债券以及政府借款。这是政府进行财政收入筹资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应被纳入财政负债核算的范围。(2)因政府采购而应付和未付的货款。这种债务是政府在取得相关服务和货物时形成的,这部分债务是根据合同规定尚未支付的部分货款。(3)政府欠发和未发的工资。这部分债务是政府在获得劳务时形成的,但是当年由于现金短缺尚未支付的部分工资。(4)社会保障支出。就目前我国政府在社会保障上的财政支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财政支出难以满足社会保障需求,这部分的社会保障包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以及职工退休金等等。我国政府需要加大对社会保障方面的财政支出,以此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即使对未来的财政支出需要在以后的年度进行偿还和支付,但是为了降低集中支付的风险,采用权责发生制对各个会计期间的社会保障支出作出合理的预算,从而确保能够准确的登记预算支出。(5)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坏账。政府应制定相关规定,科学确定各会计期间应该分担的坏账损失。(6)长期的直接显性负债带来的利息。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对各个会计期间应分担的利息能够作出预算支出。

(三)改进政府会计报告

政府在财政负债核算时引入权责发生制和谨慎性原则,同时也扩大了财政负债核算的范围之后,还需要对政府的会计报告进行改进。在政府的会计报告中改进完善资产负债表中的明细,以此对分析和防范财政负债风险提供方便。政府会计报告中资产负债表提供的会计信息为实时反映政府财政负债规模,财政支出以及防范财政风险作出了重要贡献。如果想要获取更加详细充分的财政负债信息,可以在财政负债明细表设置所需要的相关明细栏,便于更加明确地反映出政府财政负债的信息。因此,改进政府会计报告是政府进行财政核算和防范财政风险的重要举措。

三、结束语

当前我国政府会计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是制约政府财政工作顺利进行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确保政府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深化改革政府会计制度,优化问题并弥补漏洞,加强提高防范财政负债风险的意识,科学合理的对国家财政负债情况做出准确的分析报告,通过实施相应的解决措施确保我国政府会计不断顺利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博.(2017).防范财政风险的政府会计改革方式研究.财经界(学术版)(13).

[2]肖鹏.(2010).基于防范财政风险视角的中国政府会计改革探讨.会计研究,22(6),61-64.

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篇3

【摘要】在社会和经济不断发展背景下,事业单位发展和建设受到高度重视,尤其是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出现很大变化。新制度的出现给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出挑战。由于新会计制度实施比较晚,所以我国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工作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给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带来巨大影响的同时,还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改进,促进事业单位在新会计制度下得到良好发展。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工作开展和业务活动过程中离不开会计制度的约束的规范。事业单位的宗旨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和发展状况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并对国家经济建设有重要影响。所以在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是非常重要的,应当加强重视,根据制度的变化,采取有效措施完善会计核算工作,保证事业单位稳定发展。

一、新会计制度实施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容和范围产生一定影响

旧的会计制度只适用于我国国有事业单位,对其它单位并没有作用,新的会计制度的实施完全涵盖中国境内的所有事业单位,扩大会计核算的范围。新会计制度的实施明确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主要范围涉及核算内容和基本建设投资等方面,在明确工作内容界限基础上,还为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做了说明,并提出解决措施。

新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内容中将会计要素进行重新划分,形成资产、收益、费用、利润、负债以及所有者收益等六大要素,通过详细划明确各项经济业务,从而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并且新的会计制度将具体运算以及政府分类投资等内容加入到会计核算中,对财务支出也划分为日常支出和人员经费支出,并采取分别核算方法,使核算工作更加详细。

(二)新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形式产生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给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形式带来极大影响,不仅改变事业单位中会计报表、会计凭证以及会计记账等格式,并且优化工作细节,对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说过去会计报表比较单一信息不完善,随着对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新会计制度要求会计报表中必须具有详细的信息,同时还要做好备注和说明,以此满足单位的需求。

(三)新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体系产生一定影响

事业单位中对新会计制度的应用,对事业单位中的人员、档案以及核算等工作做了明确规范,从而使整个核算工作更加清晰规范。新会计制度的实施有效结合我国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制度,对会计交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措施。严格会计交接工作,在交接工作中原会计必须在自己任职期间所有经手的会计资料进行填制登记并盖章确认,并且交接工作必须有专门的责任人和主管人员在场,监督交接工作,保证交接工作的顺利。

二、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相关对策

(一)对会计核算内容和单位进行合理调整和规划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容和范围进行明确和划分,所以事业单位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时,首先必须明确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以及涉及范围,从而有效开展会计核算工作,促进事业单位发展。新制度下的会计核算工作应当将明确旧制度下的会计核算以及新制度下的会计核算在性质上的不同,并进行区别对待。对于旧制度下的会计核算工作内容应当及时进行整理和分析,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和改善,从而完善会计核算工作。τ谖薹ǖ髡的工作内容应当加强重视,将这些问题专门立册,并进行分类登记。对于新制度下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在明确的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基础上严格遵循新的规则和规范,加强对工作内容的关注,避免出现工作失误,影响事业单位整体工作进展。新会计制度下,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内容和工作范围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能够使整个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容更加清晰,有助于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

(二)采用先进的科学有效的会计核算方法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社会发展新时期要想保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实施,必须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引进先进的、适合单位未来发展的科学有效的会计核算方法。通过对新型会计制度各项规定的分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逐渐向普遍社会企业会计管理模式靠近,所以当事业单位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时,可以广泛借鉴社会企业中有效的会计核算方法。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的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完全照搬照套,必须详细分析事业单位特点和实际发展情况,吸取其成功经验,弥补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创新,良好的创新意识能够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发现更有效的更适合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法,从而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优化会计核算制度

新会计制度是对原有制度的优化和创新,通过不断完善使其逐渐适应社会发展,在各级事业单位执行新会计制度的同时,应当积极做好新旧制度之间的衔接工作,避免对后期工作产生不必要的影响。新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广泛关注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在遵循新会计制度的同时保障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事业单位还可以制定符合本企业的会计核算规则辅助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这要求事业单位必须严格规范共工作人员行为,遵守工作规范,同时加强培训,使工作人员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程序,外部制度和内部制度相结合,提高下会计核算质量。

三、结束语

新会计制度是在对事业单位发展特点、规模以及工作质量等内容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是符合事业单位当前发展的,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不断更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重视事业单位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措施,推进事业单位工作改革。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会计核算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必须加强关注,对会计制度进行完善,从而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顺利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惠迎.探讨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8)

[2]刘菁.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评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04)

[3]张春艳.新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影响及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12)

[4]杨萍.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当代经济,2016,(09)

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篇4

1.增值税与实际成本原则相背离。

一般纳税人实行的是价税分离,故其所购的成本只是支付金额的其中一部分。而会计核算中,则是按照企业的各项资产,实际的成本计价原则,按取得时所支付的全部价款计价。由于应交增值税与应交税费等可反映会计核算的内容不够清楚明了,故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容易将两者的理解错误。

2.各会计主体间的信息可比性较差。

由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存货成本的差异性,增值纳税人和非增值纳税人多做的财务报表不同,同一企业对经济业务的增值税采取的计算方式不同,导致会计处理的方式不同,即使同个企业在不同的时期,会计信息也不同,这就导致各会计主体间的信息缺乏可比性。

3.扣税的凭证不规范。

我国现行的增值税制度中使用了专门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以保证增值税扣税机制的顺利实施。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从农产品的收购、废旧物资的购进等企业的扣税凭证不仅局限于专用发票,也可凭借普通发票及收购发票等抵扣进项税额,这就造成扣税凭证不规范、不统一,从而加大了税收征管的难度。

4.存货成本缺乏可比性。

由于一般纳税人在购买货物时,由采购费用、增值税和货物的买价共同构成的成交价钱,这就导致存货成本在不同的企业,即使在同一企业,也不存在可比性,但在增值税会计处理中规定的是价税相分离的核算要求,增值税从存货成本中分离出来单独的进行核算,由此来反映货物的成本,即增值税计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的科目,买价和采购费用应计入货物的成本中。如该企业在进行货物购买的时候,没有按照规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其存货成本应包括付出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相反如按规定开具专用增值税发票,其存货成本则不包括付出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但在实际情况中,即使是同一公司的存货,会计核算的标准也不统一,这就给同一企业的存货成本比较造成不便。

5.现行的增值税征税范围狭窄。

国外的增值税是另行征收营业税,而将与货物交易相关的邮电通讯业、建筑安装业、交通运输业及其他的劳动服务业等行业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但在我国现行的增值税和征税范围中没有涵盖这些内容,我国现行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主要涉及的领域是进口货物、销售货物和加工修理修配劳务这三个方面,这就导致了我国的增值税货物销售与营业税应税劳务间的连接线中断,无法正确的划分征税范围,也消弱了增值税本身的税收制约作用,甚至会导致已交税货物进入营业税征税范围后的重复征税。

6.我国增值税的税率偏高。

在我国现行的格局下,小规模的纳税人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能够抵扣进项税额,一般纳税人的实际税负大概在3%左右。但由于增税环节较多,3%这个税负看似不大,在实际的操作中,大多都存在重复纳税的情况,造成纳税人税负偏重的结果,这也是我国间接税的比重明显高于直接税比重的原因,导致我国直接税的调解功能受到抑制。

二、增加我国现行增值税会计核算的措施

1.统一存货成本的核算方式。

现行的增值税会计核算采用的形式是价税制,虽然体现了我国税法的要求,但却没有遵循增值税中会计核算和会计内涵的一般规律。这样容易造成存货成本核算的方法不统一,在现行的模式下,两者均可采用价税分离,统一存货成本的核算方法。

2.制定增值税会计准则,统一存货成本。

我们应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在创新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与我国增值税会计核算相适应的准则,统一规定,使我国的各会计主体间的信息统一,从而统一企业的存货成本的核算,因此,正确认识增值税会计核算和制定出规范的增值税会计核算制度的具体准则成为我国增值税会计核算迫切需求。

3.增加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扩大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不仅能够保持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还促进我国增值税的规范管理。但在扩大增值税的征税范围的同时,不能急于求成,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遵循循序渐进、逐步到位的方法。可通过先征收与抵扣链条完整性关联度高、货物交易密切相关的交通行业、建筑安装行业和电信业的增值税,最后对其他的劳务服务业进行增值税改革的方法,促进行业增值税的平稳改革。

4.增加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深层次认识。

新一轮税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营业税改增值税,降低了某些行业的税负,减少了重复征税的问题。营业税改增值税是在新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背景下,这种做法可促进直接税体系的建设与改革,促进地方主体税种及税系的构建,促进重建分税制财政体制。我国应逐步的减少增值税的宏观调控功能,可将增值税只作为组织财政收入的一种简单手段,减少其对经济的扭曲作用。

5.规范扣税凭证。

从农产品的收购、废旧物资的购进等企业的扣税凭证应只局限于增值税专用发票,统一、规范税收凭证,严格规定增值税不能够使用普通发票及收购发票等,保证税收征管的顺利实施。我国现行的增值税制度中使用了专门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以保证增值税扣税机制的顺利实施。

三、结语

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篇5

关键词:会计核算会计准则职工薪酬.

一、新会计准则有关职工薪酬的概述

1.新会计准则下职工薪酬的定义与使用范围。职工薪酬指的是企业为了得到职工所提供的劳务而支付给职工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与之相关的其他支出。新会计准则下中职工薪酬不单指职工在职期与离职后企业所提供给职工的货币性报酬与非货币利,同时企业为职工配偶、子女及其他被赡养者等提供的各种福利等也被纳入职工薪酬的核算范围之内。

根据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第9号文件,我国的职工薪酬适用范围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职工的工资、奖金、各种津贴补贴和福利费用;五险一金在内的社会保险费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和工会经费;因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而由企业支付的补偿;其他为得到职工所提供的劳务的支出;非货币利等;

2.新会计准则下职工薪酬核算方法。新会计准则下规定对于职工为其企业提供劳务的会计期间,应将相关应付职工的薪酬记为负债,而当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时,企业应支付职工一定补偿。其补偿按职工提供劳务的受益者的不同以不同情况处理。

首先一般性费用如企业为职工缴纳的五险一金应该以职工为其提供服务在职期间内的工资总额的为基础,根据一定的比例确认为当期发生的费用;对于由于产生无形资产、负担在建工程而需支付的职工薪酬,应被计入无形资产或固定资产的成本;对于产品生产中职工所提供劳务而产生的薪酬,则通常将其计入应计入劳务成本或者产品成本。

其次包括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以及职工福利费在内的三项经费,其中对职工的教育培训费用即企业为了使职工文化水平得以提高、先进技术得以掌握而支付的费用应该在工资总额的基础上以1.5%的比例计提,计入管理费用;对于工会经费同样与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核算方法相同,计提比例为2%。在提取职工福利费即指企业以14%的比例从工资总额的基础上分配用来专门补助职工以医疗为代表的福利事业的经费时,应按照职工提供劳务所得受益的对象不同,计入当期费用或确认为相关资产的成本。

同时,新会计准则还对企业的补偿核算和辞退福利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针对补偿核算,新会计准则指出劳动合同到期之前企业结束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提出给予自愿接受裁减的职工以补偿的建议,应被确认为解除劳动关系所提供的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故应计入当期费用。针对辞退福利,新会计准则中则要求通过提高职工养老金或其他离职后的福利,或者将职工的工资部分支付到职工辞退后的某一期末或者采取一次性补偿的支付方式来为职工提供补偿。

3.新会计准则下职工薪酬核算与传统核算方法的差异性。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不仅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相关会计信息的质量有所提高,同时也获得了国际上的不少赞同与认可。与传统的行业会计体系相比,新会计准则体系第一次明确的对应付职工薪酬做出了定义,在传统下狭义概念上的应付职工薪酬的基础上加以延伸提出了广义概念上的应付职工薪酬。对于职工薪酬的范围又纳入了职工福利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其中以三项经费(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和诸如五险一金等各种形式的福利类应付职工薪酬,不仅仅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也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现阶段的相适应,是极具合理性的新型会计核算体系。过去的行业会计准则施行过程,企业财务人员在核算企业相关财务成本时总是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企业中,职工的基本薪酬如工资、奖金、津贴并不能够真正按照规定落实,职工付出的劳务与所获报酬之间存在不平等的关系,不利于调动企业职工劳动工作的积极性,从长远角度上来看也不利于企业的自身发展。而如今的新会计准则规范了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关系,使得企业与职工的薪酬支付更系统更科学,在要求企业财会人员严格遵守新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充分给予了其会计核算的自。

二、新会计准则颁布的意义

新准则的颁布不仅丰富了企业职工应付薪酬的内涵,改变了原有单一的工资核算,也改进了传统企业会计核算的方法,使得核算内容的范围更加广阔,创造了一种新型的会计处理模式。其中的信息披露机制,规范了有关职工薪酬披露信息的内容。对于我国会计质量的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我国会计核算准则与国际会计核算体系接轨,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走向国际化的标志?规范了我国市场经济运行的合理机制,提高了我国市场经济运行的质量,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稳高效的发展,能够对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完善注入一股全新的活力。

三、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职工薪酬核算的影响

首先,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对职工薪酬核算的内容有了更加明确的划分,这必然会促使企业对于企业人员成本的核算更加精确与合理。在新会计准则施行后企业在核算企业职工薪酬时不仅应将职工的工资奖金部分纳入核算范围之内,同时也要将各种不同形式的职工福利费用与期间费用计入其中。这将会让从前企业职工薪酬核算过程中被忽略的、间接性、隐性的相关人员成本全部变得明确,并且透明地反映出来,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其他各方面成本的核算工作顺利进行。

其次,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对职工薪酬的核算内容的信息披露有了更加明确的规范,这必然会促使企业对于企业职工薪酬的核算更加统一。新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对于职工的应付薪酬以及期末对职工未完成的支付等信息都应加以披露。将职工在职期间为企业提供劳务所应得到的报酬计入负债,由受益对象的不同确认为当期发生费用或者资产成本等诸多规定都是企业进行职工薪酬核算时所能进行统一核算的基础。将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其他包括五险一金在内的各类社会保险福利费用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加以披露的原则,在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让不同职工都能享受的合理公平的待遇。同时新会计准则还对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时,企业应对职工做出的补偿支付的信息披露做出了相应规定,有助于减少企业与职工在薪酬核算上的分歧。

另外,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企业对财务经营状况的核算方法,这必然会使企业的相关财务经营状况受到些许影响。新会计准则对于企业与职工在劳动合同到期以前,由企业主动接触两者劳动关系所给予职工的应付补偿预计做负债处理的规定将对企业的各期损益产生相关影响。新会计准则规定统一核算处理不同职工的各类薪酬因职工在职期间所提供的服务而应付的职工薪酬被记为负债,而其他费用方面除了辞退补偿被确认为当期费用外都应以受益对象的不同计入当期费用或资产成本。故而也会促使企业存货成本的增加,使得企业的经营成果受到影响。新会计准则还规定按照实际发生额计提福利费用的规定,在与税收相关规定有所出入时进行调整的原则会使得企业的期间费用、流动负债以及存货成本有所增加,也同样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成果。

四、如何对新会计准则下职工薪酬的核算方法加以完善

对于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为我国新型会计核算模式的创立带来希望,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带来良好契机的同时,也毫无疑问还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如何完善新会计准则下得职工薪酬核算方法,根据前文对新会计准则中职工薪酬的定义、范围、特点、意义等的探究,主要探究出以下几点内容:

1.对于企业待退休和退养人员的薪酬支付应该增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会计核算准则想要得以完善就必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情,就应该充分考虑到我国多种多样的企业用工形式,结合我国企业用工发展的历史特点。根据我国企业在不同时期的待退休和退养人员均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特殊性增加对对其的职工薪酬,在企业预计支付中加以确认和计量。

2.对于企业职工带薪休假与辞退补偿的会计处理加以规范。由于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将企业职工的带薪休假以及辞退补偿的会计处理确认为负债,则必定会造成部分企业将其他资金的流出打着这两者的旗号记为负债,造成企业会计核算的虚假性。为了避免相关情况的发生,新会计准则有必要完善对于企业职工带薪休假以及辞退补偿中的会计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2]马利芳.新会计准则提体系下对职工薪酬的思考.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

[3]丛秀云.职工薪酬核算与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篇6

关键词: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区别;联系

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区别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服务的主体不同。财务会计是为某一个特定的会计主体而服务的,主要对特定会计主体在某一会计期间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客观、准确、公正的确认、记录和计量。税务会计则是以税法作为指导思想的,税务会计的核算目标是让纳税人能够通过纳税筹划获得最大的纳税收益,税务会计涉及到税收、税款的申报、税收减免政策、纳税筹划等多方面的内容,而对与纳税人税收无关的事项和业务则不核算。笔者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区别:

1.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具有不同的核算目的。财务会计核算的是纳税人的所有经济事项,以求能够全面、综合地反应纳税人在某一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为利益相关者(投资者、债权人、政府、企业管理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为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提供依据。税务会计的核算范围则局限在纳税人的涉税活动的核算上,税务会计核算的目的是让纳税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最优的税务筹划,以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

2.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核算依据不同,财务会计核算要依据适合企业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进行核算,财务会计核算会计信息的方法要根据会计准则要求进行编制,在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会计核算。税务会计则主要依据税收的法则进行税务会计核算,其主要核算依据是税法的要求,纳税人要根据税法的要求进行纳税申报,依据税法的规定上报应纳税所得额,申报的纳税额必须按照税法的要求进行计算。

3.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核算对象不一致。财务会计是以货币为单位对企业内部的所有经济事项进行核算和记录,从资金的投入开始,到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一直到资金的回收,财务会计要无一遗漏的进行会计核算,财务会计既要反应某一时点企业的财务状况,又要反应某一会计期间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税务会计核算的重点则在纳税人由于纳税事项导致的税款的计算、申报、缴纳、减免以及筹划,并由此导致的资金变动事项。在核算范围上基本上包括了收入的核算、成本费用的归集、资产的计价与分摊、财产的处理行为、税收减免和纳税筹划等活动。

4.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核算原则不同。财务会计在会计核算上遵循谨慎性原则,也就是说会计核算应该稳健,在财务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往往对可能发生的损失或者费用进行计提(如或有负债、预计负债),而对于预计的收入则不计提,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有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入的经济事项不确认收入。而税务会计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或者费用则不予考虑,只有在有充分的客观证据表明,损失或者费用已经发生了,税务会计才承认损失或者费用的发生,企业经营管理的好与坏对于税务会计没有影响。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联系

尽管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存在着诸多区别之处,但是作为会计学的两大分支,二者在实务操作中仍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笔者总结如下:

1.财务会计为税务会计提供基础信息。当前阶段,基本上每一个企业的财务数据都有完善的数据库,方便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进行财务审查、复核和出具财务会计报告。笔者通过翻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税务会计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尚没有建立起完全符合其核算需求的数据库。税务会计在实际工作所需的材料和数据大多来自于财务会计的数据库,将财务会计数据库的资料转化为适合核算需求的数据,比如说企业所得税的核算就要依靠企业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纳税调整,最终计算出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2.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服务的主体都是纳税人,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分别由具体的会计实务操作的财会人员核算和记录的,前文我们所说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在核算范围和核算目标上具有差异,但是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在实际工作中为同一个主体服务时,二者之间又具有一定的重叠性,完整的会计系统需要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共同发挥作用,通过二者的合作,企业才能更好地进行生产经营管理。

3.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核算的内容在某些方面具有一致性。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工作都遵循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的假设,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在大原则下以共同的核算工作为会计主体也就是纳税人服务。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存在的,财务会计通过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进行客观地反应,使管理者够通过会计报表发现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正和改善;税务会计则通过纳税人的纳税筹划和税收优惠政策应用,在合法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的纳税金额,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这一点上看,二者具有共同的目的。

4.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在企业的对外财务报表中显示出一致性。企业在进行税务会计的核算时,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企业对外的财务会计报告能够充分地体现这一点,反应出二者之间的关系,企业对外的财务报告可以说是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共同作用导致的结果。递延所得税就是最典型的调节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为了调整纳税时间的差异而创设的会计科目,它很好地反应了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的关系。

总之,在实际的会计核算中,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不能割裂开来,要用总体和动态的眼光去看待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核算的区别,要意识到二者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服务的,把握联系,区分重点,使得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各自发挥其应用的作用。

参考文献:

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篇7

关键词:住户家庭劳动核算范围Sna

以市场性原则来进行界定,生产的范围通常可以分为市场性货物生产、非市场性货物生产、市场生产以及非市场生产四种。93Sna中所界定的生产核算范围相比通常经济意义上的生产范围要小,两者的区别只要围绕在非市场生产这一块展开,即生产核算当中只包括了部分的经济意义上的非市场生产。

邱东(1994)根据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提出过“生产范围划在哪里,产值指标就算到哪里”的论断。笔者认为,传统的将住户家庭劳动服务产出拒于生产核算范围的大门其做法从根本上来说是站不住脚的,深思其拒绝理由也会觉得这是十分牵强的,从以下方面来分析将住户的家庭劳动服务产出纳入到GDp核算的范围之内是合情合理的。

1、从非市场服务产出的本质来说,应该将其纳入到核算的范围之中。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通用做法是将教育、医疗、国防等非市场服务产出通过假定其投入等于产出,即营业盈余为零的基础之上用该部分服务的投入来替代产出进行核算处理。然而从非市场服务产出的本质来看,无论是教育、医疗、国防等非市场服务产出还是住户家庭劳动服务产出,其本质都属于非市场服务产出的范畴。我们不能说液态水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或者固态的冰其化学性质就会千差万别,住户的家庭劳动作为非市场服务产出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不应该因其“出身不好”而将其拒绝在生产核算的大门之外,当然也不能因为教育服务产出“出身正统”就将其纳入其中。此外,从市场性原则来看住户家庭劳动服务产出是人类控制与负责下的可替代性的投入产出活动,而且与市场亦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李海东(2002)曾阐述过:根据对市场原则的理解,无酬的家务劳动,即住户成员为自身最终消费而进行的家庭和个人服务的自给性生产亦应列人国民核算的生产范围。因而,从其作为非市场服务产出的本质上说,将其纳入到生产核算体系的范围当中是无可厚非的。

2、从社会总福利角度来说这也是不尽合理的。美国总统肯尼迪曾发出过“GDp能衡量一切的”言论,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GDp的缺点也愈加受到人们的诟病,一个主要原因是GDp在衡量社会福利方面的不足。现行GDp在社会福利方面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其实际核算的能力有限,除去自给性生产以及住户非市场服务生产之外,包括低下经济及非法经济等虽然包括在核算界定的范围之内,但是受核算能力的不足,一直无法真正意义上在GDp总值中有所“表现”;二是GDp仅仅是一个正向指标,在其实际核算有其扣除有限,比如说江西财经大学要在原有老宿舍楼的基础上修建一栋新宿舍楼,老宿舍楼的拆除会导致社会总福利的减少却不会导致GDp总量的减少,但是修建新宿舍楼在增加社会总福利的基础上也会导致GDp的增加;三是GDp对于衡量因环境等造成的外部效应十分无力,因而才有“绿色GDp”的提法。从以上GDp在社会福利方面的不良表现笔者认为至少有两点能够说明应该将住户家庭劳动服务产出纳入到现行生产核算范围:住户家庭劳动服务产出作为社会产出的一部分,其生产及使用能够提高社会的总体“效用”,因而是全社会福利的一部分,不包括进去必然会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也就会导致GDp自身功能的被弱化.

3、单纯地认为将住户家庭劳动服务产出纳入到生产核算范围从而会影响失业统计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何为失业?狭义的失业指的是有劳动能力的处于法定劳动年龄阶段的并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失去或没有得到有报酬的工作岗位的社会现象。在分析失业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注意到“有报酬的工作岗位”这几个关键字上,当然这样一种报酬应该是客观的报酬,直接体现在自身的收入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即使得到了这样一种报酬就可能说明没有失业?很显然这样一种提法是很容易被攻破的。比如说:一妇女2008年在一家某某公司上班,且签订了就业合同,很现在此时她应该是就业者;然而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10年该妇女也被迫下岗,很显然此时该妇女应该是失业者;2011年该妇女承担了家庭中的大部分家务劳动,并且口头约定每周周末去隔壁邻居家干家务劳动2小时,每月得报酬200元。试问:2011年该妇女究竟是属于就业者还是失业者呢?很显然,该妇女仍然应该算做是失业者。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对此有明确界定:对虽然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但劳动报酬低于当地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视同失业。因而,住户家庭劳动服务产出纳入到生产核算范围与失业两者之间根本不存在严格的界限,以此认为这将彻底改变失业的提法显然是考虑欠妥。

4、核算方法科学性及核算准确性限制不应该成为将其纳入到生产核算范围之外的理由。对于包括在现行核算范围内的部分非市场服务产出,现行做法是假定各部门营业盈余为零的基础上用投入代产出来计算,因而这实际上是投入总量,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出。罗良清、王秀华(2001)认为:“产出”是生产活动的成果,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为社会创造的价值或贡献,“投入”与“产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作为国民经济的单位和机构,在宏观经济运行中一定会为整个社会创造财富,其为社会创造的财富应在活动盈余中得到体现,而不应为零。对于住户家庭劳动服务产出目前提出的最常见的思路是利用市场参照价格结合时间使用调查数据来进行估算,虽然这种方法也有诸多不足,但是其本质却是在对产出进行核算而不是停留在对投入的统计,从根本上说这是一大进步。因此,核算方法科学性及核算准确性限制不应该成为拒绝其纳入到生产核算范围的理由。

参考文献

[1]罗良清.非市场服务产出核算问题研究[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篇8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扩展及依据

1.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扩展。前面提到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前提中,会计主体限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限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会计分期限定了什么时候记账、算账、报账;货币计量限定了会计核算应采用什么计量单位。我们认为,除此之外,还应限定会计核算的记账基础、核算内容和记账方法,也就是会计核算的另外三个基本前提:权责发生制、会计六要素和借贷记账法。(1)权责发生制是限定企业会计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要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之所以选择权责发生制而不选择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基础,是因为企业交易或者事项的发生时间,与相关货币收支时间有时并不完全一致。(2)会计六要素是限定我国企业会计在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将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要素,而不能分为其他的会计要素。根据我国国情,《基本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六个项目。对会计要素的限定和规范,可以使财务会计系统更加科学严密,为合理建立会计科目体系、设计财务会计报表提供依据和基本框架结构,便于会计信息的汇总、对比,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有用的信息。(3)借贷记账法是限定企业会计在选择记账方法时,只能采用借贷记账法,而不能选择其他复式记账方法。限定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不仅规范了各行业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更好地发挥会计的作用,同时也便于同世界上其他国家进行经济交往。

2.扩展的主要依据。我们把“权责发生制、会计六要素、借贷记账法”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将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由四个扩展到七个,虽然有悖于公认的四个基本前提,但是它符合中国会计实务的具体情况,并且能使会计理论更加完善。其主要依据是:(1)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基本准则显然是对会计核算的规范,其第一章总则共十一条,是对整个会计核算过程的总体规范,第一条是制定基本准则的目的———规范会计核算;第二条是基本准则的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第三条是企业会计准则包括的内容———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第四条是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剩下七条(从第五条至第十一条)显然是对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时间范围、计量单位、记账基础、核算内容、记账方法的限定,也就是本文提到的七个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基本准则将这七个方面的内容作为基本准则的总则部分,显然是对会计核算全过程的总体规范。这七个方面虽然是人为确定的,但完全是出于客观的需要,符合会计实务的客观事实,有充分的客观必然性,违反其中任何一个前提,会计核算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2)符合公认的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定义。上述七个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不仅不与公认的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定义相矛盾,反而修正了其欠准确的部分,补充了核算内容、记账基础和记账方法,使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更加完整。因此,将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扩展到“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权责发生制、会计六要素、借贷记账法”七个方面的内容,不仅与《企业会计准则》相适应,也符合公认的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定义,更符合我国的会计实践。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不等于“会计假设”

从定义上看,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不等于会计假设,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是对会计核算的已经明确或不明确的不确定情况所作的限定或姑且认定,是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先决条件。而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核算上不明确的不确定情况,只能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和趋势,作出合乎情理的认定,这是会计假设与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根本区别。在上述公认的四个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中,只有持续经营属于会计假设,因为企业能否永远持续经营并不明确,只能根据正常情况姑且认定其是持续经营的,但不能保证不会出现解散清算的情况。而会计主体、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是对已经明确的不确定情况所作的限定,一旦作了限定,就不会出现其他情况,具体分述如下:会计主体是在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已经明确的情况下,限定其只能核算那些影响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者事项,那些不影响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经济利益的交易或者事项,就不能进行核算。如果是会计假设,可能还会出现核算不影响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经济利益的交易或者事项。但是通过上述限定之后,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这不是姑且认定,而是明确的限定。会计分期是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人为地、明确地划分为较短的相对等距的会计期间,这显然是对会计核算所进行的限定。如果是会计假设,将有可能出现没有会计期间的情况,但经过上述限定,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这不是姑且认定,而是明确的限定。货币计量是在货币量度、实务量度和劳动量度三种明确的量度之间,限定采用货币量度。如果是会计假设,那就有可能出现以实物量度或劳动量度作为统一的量度单位,但在上述限定之下,这种情况不会出现。因此,这也不是姑且认定,而是明确的限定。因此,将上述公认的四个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称为会计假设,仅仅是一种习惯叫法,并不科学。笔者认为,虽然会计假设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但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不一定都是会计假设。

货币计量不包括币值稳定假设

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篇9

什么是会计主体呢?目前理论届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会计核算对象的空间范围论。

这种观点认为,“会计主体假设主要是设定会计为之服务的对象,即限定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高级会计学》阎达五、耿建新、戴德明编著2003年2月8)。“所谓会计核算主体,是指会计为谁核算,核算谁的经济业务。对此,企业会计制度明确指出:”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是事项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这表明,会计核算是反映一个特定企业的经营活动,既不包括企业所有者本人,更不包括其他企业的经营活动“。1

(二)会计核算对象财产所有权归属论。

这种观点认为,“会计主体假设的实质是界定会计核算、控制对象的财产所有权归属,而不是界定会计核算对象、控制对象的空间归属。这一实质无论是在会计主体假设的形成初期,还是在网络公司兴起的今天,都未发生改变。他们认为,会计主体假设起源于经营主体概念。这一假设的形成与经济组织的独立发展,特别是与经济组织要求对其生产经营活动独立核算,有着直接的联系(王海民,1997)。在欧洲的中世纪初期,由于地中海沿岸各国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兴盛,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高度发展,出现了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经营组织,尽管它们是以独资或合伙形式组成的企业,但客观上要求会计人员和会计工作将企业视为独立于业主之外的经济实体来反映、控制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实务中出现了业主往来帐户,用以记录业主同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事项,将业主个人的经济活动与企业分开。13世纪地中海沿岸各国的会计活动中广泛采用的复式簿记就已经有了‘会计主体’的萌芽,甚至复式簿记本身就假定了经营主体的概念”。2

“会计主体假设的本意,是指从事会计工作不仅要将一个会计主体和其他主体相区别,还要将这个会计主体同业主区分开来。也就是说,任何会计主体不仅独立于其他会计主体,而且也独立于其本身的业主之外。这样,无论是对盈利组织还是非盈利组织,也无论是对于特定的企业(如公司形式、合伙形式或独资形式),还是企业的特定部门(如分公司、分处、部门等),会计所处理和反映的乃是一个特定独立报告主体的经济业务,而不是业主个人的财务活动,更不是其他主体的任何业务。但是,这种区分的标准并不单纯是经济业务发生的空间范围,而是会计工作所反映、核算和控制的经济业务背后所隐藏的财产所有权归属。事实上现代会计实务中对会计主体假设实质的把握也是强调会计所反映、核算和控制对象的财产所有权归属,而不是这些对象的空间归属。比如说,会计工作中对收入确认的必要条件之一是‘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即只要报告主体(如企业)对交易中商品所拥有的所有权发生了转移,而不论该商品是否还存放在本报告主体的空间范围(比如说仓库)内,当其他必要条件同时符合时(参见《企业会计准则——收入》有关规定),该报告主体就必须确认该项交易已经完成,即确认收人的发生和资产的减少。很明显,这种会计处理违反了会计主体假设的‘财产空间归属’的形式约定,但它却符合会计主体假设的‘财产所有权归属’这一实质的要求,遵循了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3

(三)会计人和组织论。

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篇10

然而,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环境的不断改变,医院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有用性、会计核算的谨慎性、会计信息披露的全面性与重要性要求不断加强。事实上,现行医院会计核算制度还存在问题,导致上述会计信息要求无法实现:(1)固定资产核算方面。首先,固定资产核算未设置“累计折旧”科目,无法对资产的新旧程度进行准确把握,不能真实反映医院的实际净资产。其次,医院会计制度未规定对固定资产提取减值准备,也不能按重置价值调整账面价值,这使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市场重置价值发生严重背离。其别是电子设备,由于其技术含量高、更新快,客观上存在着因市价大幅度下跌而产生无形损耗或因未来经济效益创造能力降低而发生固定资产减值的可能。如果对已发生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不加确认,必将导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这不符合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2)接受外部投资核算方面。医疗机构的筹资渠道已趋向多元化,但由于医院会计制度下未设置接受投资的会计核算科目,也未对该类业务的会计处理作出相应规定,以致医院在收到投资时所作会计处理不一致;在按协议分派投资所得时,不是作收入冲减,就是作支出增加。这样的会计处理混淆了投资与债权的不同性质,混淆了医院资本金与投资人权益的数量界线,人为调节了营业收支,违反了分派红利不得税前列支的规定,不但可能使医院会计信息丧失可比性,还将直接导致医院会计信息失真。(3)成本核算不准确。管理费用分摊不合理,管理费用所包括的范围较广,除医院管理部门费用外,还包括为医疗、药剂、管理等部门服务的辅助部门费用及借款利息费用等。管理费用的大小直接影响医疗服务成本、药品销售成本和制剂产品成本,最终将影响到收支节余和净资产。而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简单地将管理费用按人员比例在医疗成本与药品成本中进行分摊,并不能准确反映医疗成本和药品成本。(4)成本费用核算约束力不强。目前,医院的成本项目标准不一,不仅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且可能使行业间的会计信息失去可比性;同时,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成本开支范围,也使医院支出具有较大随意性,可能会导致产生侵吞国有资产的腐败行为,使医疗收费价格的测算和制定丧失客观和公平。

在此,笔者提出如下完善现行医院会计核算制度的对策:

第一,完善利息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发生的借款利息费用在期间费用中的“管理费用”科目核算,存款利息收入在“其他收入”科目中核算。为适应医院成本核算和医院负债经营现状,规范期间费用核算范围,客观反映债务资金的利息负担情况,正确分析资金的利用效益,笔者建议把原在“管理费用”中列支的借款利息支出和在“其他收入”中核算的存款利息收入纳入统一设置的“财务费用”科目核算。

第二,建立科学的期末资产会计核算计价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核算所处环境作出合理判断,在不能准确判断时,要求其采取谨慎性原则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因此,基于企业会计经验及市场竞争和供求关系的变化,医院应对存货类资产采取成本与净现值孰低法提取存货跌价损失;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对占医院资产比重较大的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对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以应对市场风险,避免资产实减虚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