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机械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十篇机械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十篇

机械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00:03

机械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篇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它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实践又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从认识论的观点出发,人们总是从简单的个体出发,逐步到比较复杂的整体,也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针对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加强直观教学,应采用以下几个方法。

(一)采用实物进行直观教学

剖解其部件及零件,使学生知道其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逐渐提高其操作技能和技巧。例如讲解排水设备的水泵时,教师以单级水泵为例,把水泵拆卸成零部件,使他们知道排水设备主要由水泵主体、电动机、起动设备、管路、管路附件及仪表等组成,并分别讲解各部件的作用,克服学生的神秘感,从而达到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排水设备中,水泵是它的核心部件,在进行拆卸,了解其构造后,再讲水泵的工作原理,使学生加深了理解,为以后的操作练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其它如矿井通风设备、矿井压气设备,如有可能也可采用直观教学方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标

对于《煤矿机械》课程中的提升设备、煤矿采掘运输设备来说,不可能把这些大型机械设备统统搬到课堂上,这就要求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相关机械的运行状况,制成教学片,放映给学生看,使其有直观的感性知识,再进行理性剖析,效果肯定好些。在进行电化教学前,教师应先引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使他们对所学教材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其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可以边讲解,边看教学录像;也可以先看录像,然后进行归纳剖析,至于采取哪种可行的方法,一是针对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二是针对班级学生的整体状况而定。在观看教学录像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座谈讨论,使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谈其收获体会。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又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在座谈发言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可根据所学知识和学生接受状况,给予启发或解释,使问题迎刃而解。

(三)加强实习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技巧

实习教学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本专业工种学生应掌握的实际操作技能和技巧要求,在校外、校内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针对《煤矿机械》教材内容较多的特征,实习教学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散安排,只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技巧就行。安排实习教学计划时,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所谓基本操作技能主要是指机械设备的维修知识,即小、中维修知识。这对于了解机械设备的技能、运行状况很重要。就好比汽车司机一样,只会开车而不会维修、保养是不行的。另外在安排实习教学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人数多少,实习内容的多少,安排轮换实习,使学生对各种设备都有一定的了解,为适应以后工作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对机械设备操作技能和技巧的学习,又要重视对学生劳动观点,团队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同时作为教师,要与实习单位、实习师傅保持联系,及时掌握实习学生的动态,针对情况进行个别教学,促进他们切实掌握应该学到的实习知识和本领。

二、加强理论教学,提高学生驾驭知识的使用能力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但切不可忘记,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意识的反作用也是特别大的。当一个弱小的国家、民族受到外敌侵略时,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可以使他们团结起来,奋起反击外国侵略者取得胜利,这在中外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同样,理论对于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也在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无论是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程,还是专业课程必须重视理论教学,增强学生的意识,加强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他们驾驭知识的能力。

(一)复习与集中辅导相结合,掌握与课程相关的基本知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们学过的知识有46.2%的遗忘特征,多次地复习,使其重新认知,才能达到理解和记忆。对于制图和电工学基本知识,以能看懂图纸与电工使用方法为主,对于涉及水力学基本知识,本课程应用较多,则集中进行辅导,讲清知识要点,辅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增强记忆。对于个别差的学生,伴之以个别辅导,使学生掌握其知识要点和使用方法。

(二)抓住教材重点,讲清机械设备的构造特点和工作原理、使用方法

本课程涉及机械设备较多,在讲解构造特点和工作原理时,先讲清设备构造中元件组成及作用,有条件的学校,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其次讲解设备的工作原理,使学生更深一步了解和把握知识内涵。再次,最好结合实物,讲解设备的使用方法,使其会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还可采用请有实践经验的师傅讲维修与设备保养知识的方式,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前边所提及本课程机械设备较多,教师在讲解时不能采取同一教学模式,避免形式过于呆板,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其原因在于各种设备肯定有自己的特点,教师要驾驭知识的领空权,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方法新颖多变,激发学生兴趣达到教学目标。

(三)采取归纳总结教学方法,使教材知识化、系统化

同志说过:“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使其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提高,有所前进。”按照教学环节,教师对于每节课都要总结,一是归纳本课所讲知识重点、难点,使学生掌握知识内容;二是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或错误,以利于改进教学工作。这里所提及的总结归纳,是指对每一种机械设备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使用方法进行系统的概括,理顺各知识点的联系,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在全课程讲完以后,可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其共同性,提出不同性,借以达到全面深刻记忆,了解知识含义的目的。这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又是向学生讲解了辩证的学习方法。

(四)把知识的运用方法教给学生,提高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

主席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无论是讲解理论知识,还是讲实际操作知识,都要力求用知识去解决实际中的使用问题,使他们逐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解离心式水泵的工作原理时,水泵启动前,首先用水注满泵腔及吸水管,它的原因就是造成近似真空,减小大气压强,才能流速升高。同样,如果底阀漏水,开启水泵依然抽不上来水,也是同样的原因。在整个教材中像这样的知识点比比皆是。只要教师留心探讨,对教学效果是有帮助的。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教给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是很有益处的。

机械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篇2

一、以当地生物为观察物,开阔视野,培养兴趣

乡村学校,地处偏僻,条件差,但并不是没有潜力可挖。大自然能给学生提供很多丰富的科学知识,它简直是一个巨大的生物馆。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校周围的自然条件,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田野,去寻找知识的突破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先按自己的预想进行分类,在交流比较中概括、归纳、总结出它们同类的共同特征,并把有代表性的生物制成标本。如,学习科教版三年级上第二单元第七课《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一课时,通过概括、归纳、总结动物的共同特点后,特别是在讨论交流时,让学生把以小组为单位准备的蜗牛、蚯蚓、蚂蚁、金鱼的标本拿出来,再根据每种动物的特征进行对照,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那种动物的特性。在认知每种动物的过程中找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最后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到校外生产实际中去学习,在实践中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在学习《机械》单元中的分课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简单机械的作用和理解机械的各组成部分。我组织学生到纺织厂、蓄电池厂进行了参观学习。结合课文内容从杠杆、滑轮、轮轴、斜面以至到一部完整机械的工作过程,向学生讲述它们的工作原理和作用。同时还让学生填写了机械名称,并能够指出动力部分、工作部分等,对机械有了较深的认识,这样学生不但能够掌握了机械各部分的作用,而且还能了解机械的结构。

又如,学习《保护大自然》一课时,为了掌握河水的污染可能对人类造成的惩罚,我带领学生沿着学校前的河边进行了实地考察,认真调查研究,收集及取样分析发现污染源使水质污染的情况,了解了河水污染造成的严重危害。这样学生不仅获取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还掌握了考察分析的本领,提出了防治河水污染的方法。

三、积极吸取经验,探究和完善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科学课的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在观察实验中,我们过去教学普遍存在着“一人做、大家看”等教学方式。要打破这种框框,就必须在教学中勇于创新,在教学中摸索、分析和总结,形成一整套的教学新经验。如,探讨式教学法:通过学生你一言、我一语,集体讨论,最后归纳总结,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全面完整的理解;“一条龙”认识法:在复习巩固时,或一个单元最后的归纳课等,把有连贯的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认识规律,归纳成概念的“一条龙”、基本技能的“一条龙”、综合应用能力的“一条龙”,按知识的深浅,学生接受能力的快慢去指导练习。在学习《测量太阳高度》一课时,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观察,在学生初学运用测量仪情况下,难于掌握测量方法和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于是,我指导学生运用手中的格尺、铅笔和量角器,走出课堂,来到太阳底下,边教边指导,利用标杆投影的原理,使学生很快掌握了测量太阳高度的方法,并理解了四季变化中太阳高度与日照变化情况。

机械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篇3

【关键词】机械制图课 教学模式 教学手段

一、明确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中专生的教学模式应区别于普通的高等教育,应突出实用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适当降低纯理论知识方面的要求。机械制图课程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中专生的识图能力。但绘图和识图又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为了更好地识图,就要学会绘图,以绘图促进识图。但没必要每一次绘图都用传统的绘图工具一笔一划地画。为了节省时间,提倡徒手快速画草图。现在计算机绘图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大部分科研单位和工厂的设计人员都已经“甩图板”,传统的手工绘图方式将会用得越来越少。作为现代的技术工人,也要适应形势的需要,掌握计算机绘图技术。因此,对中专生来说,应在掌握基本绘图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着覆培养读图能力、绘草图能力和计算机绘图能力。从目前出版的中专生机械制图教材来看,内容可以说是“高大全”,如果在教学上照本宣科,许多学生必然嚼不烂、吃不透。因此我们应本着“须用、够用、顶用”的原则,优化教学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作合理的取舍,把时间和精力用在点子上。

二、树立信心,培养学习制图兴趣

信心是成功的基石。机械制图课程作为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课,对于刚刚接触专业技术课程的中专学生而言确实存在一定难度。很多中专学生在上课之初就已从其他高年级学生的口口相传中得知其难度很大,导致他们从学习起始阶段就在心理上产生了畏难情绪,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学习中一旦遇到难题,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这就需要我们机械制图课教师要针对学生心理,进行“精心准备”“对症下药”,树立学习信心,为学生们上好至关重要的第一课“绪论课”。要让学生们理解机械制图课的性质、任务和意义,让他们明确图样是“工程技术界的共同语言”,是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文件。同时让同学们知晓,作为中专校机械、数控类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就是机械设计和制造专业,如果学不好这一专业课,缺少绘图识图能力,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未来就业,让他们意识到学好机械制图课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用心去研究、去探索。作为机械制图课教师,要在学生接触机械制图课之初,向学生说明该课程的学习内容、主要用途和课程特点,以引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认为这门专业课充满知识和奥妙,培养他们学习制图的兴趣。

三、采用直观性较强的教学手段

中专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普遍比较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采用直观性较强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的印象,使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相结合,帮助他们有效地领会和接受知识。比如,展示实物、模型或挂图,播放录像,外出参观等,让学生认真观察、分析,然后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结论,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如三视图。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规律以及三视图与物体方位的对应关系,就要使用直观的教具进行详细的演示,否则许多学生对这些内容似懂非懂。上课时,可拿一个纸箱,一个垫块和一个射灯做教具。纸箱的三个互相垂直的面当作是V、H、w三个投影面,垫块作为被投影的物体,射灯射出近似平行的光线。用这些教具把三视图的形成和展开过程详细地演示一遍,还要把三个视图分别画在三个投影面上,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立体图也可以作为一种直观教具。立体图直观性很强,是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的桥梁,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空间概念、得出投影规律、解决组合体投影难题等。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画基本立体图形。为了提高画图速度,可以画草图。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画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棱柱体等基本体的立体图形。在画图过程中老师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画比较接近正等测的草图。虽然这时学生所画的图形还不太规范,但是他们可以过线条的变化区别不同的面,了解各种基本几伺体的轮廓,初步树立空间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画立体图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难题。边绘制立体草图边补画视图或线条,两相对照,直观易懂,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过对学生直观感觉的引导,避免了单纯理论知识的枯燥无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在教学中要善于归纳和总结

讲课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作出结论的过程。为了教得有效、学得轻松、记得牢固,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对比、分析、归纳等逻辑艺术,提炼讲授内容,综合归纳各种视图特点及绘图、识图方法。否则,对于中专生来说,学过的东西就是一盘散沙,边学边丢。比如,讲到螺纹的画法时老师反复强调:外螺纹大径用粗实线表示,小径用细实线表示;内螺纹大径用细实线表示,小径用粗实线表示;在剖视图中,内外螺纹旋合部分按外螺纹的画法绘制。但一些学生老是把它们混淆了。这时我就帮学生归纳:大径和小径是用粗实线还是细实线表示,要看它是不是螺纹本身与外界(或其它零件)的分界线。如果它是螺纹本身与外界(或其它零件)的分界线,就用粗实线,否则,就用细实线。经过这样归纳,学生这就容易记住了。

机械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篇4

【关键词】物理;思维能力;培养

1设计情景,激发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一般来说,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对物理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维,执着地去探索。所以,为了使学生能从旁观者、被动的接受者变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者,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能激发起浓厚探索兴趣的问题。那么如何把那些平淡的、抽象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构建加工变成一个个能使学生睁大眼睛、闪耀着神奇力量的火花呢?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展现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动手活动的乐趣,让学生充分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比如在讲解“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这一内容时,就可以给学生二只小灯泡和二只开关,以及必要的导线、电池,让学生自由连接,最后由老师一一讲评,分析各种所接电路的优缺点,从而得出电路的连接方法和各自的特点,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2掌握建立规律的思维方法

中学生在建立物理规律时,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①实验归纳。实验归纳即直接从观察实验结果中分析、归纳、概括而总结出物理规律的方法;②理论分析。理论分析就是利用已有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通过物理思维或数学推理,得出新的物理规律的方法。常见的有理论归纳和理论演绎两种。理论归纳就是利用已有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经归纳推理,得出更普遍的物理规律的思维方法。

3物理规律教学与推理能力的培养

物理规律(包括定律、定理和原理)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发生变化的各个因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物理规律的建立往往要用到归纳推理、科学猜想等抽象思维方式。教师应注意展现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归纳推理是以若干场合的情况为前提,推求到一般原则为结论的推理方法。如“功的原理”一节的教学,课本上是从利用杠杆、滑轮提起重物做的功跟直接用手做的功相比较,得出“两功相等”后,提出这个结论适用于“任何机械”,这实质上是利用了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有不完全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两种形式,物理中常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我们必须知道,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功的原理”教学时,为了使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思维方法,应加一个思维阶梯:在得到上述“两功相等”的结论后,提出是否只有杠杆、滑轮两种机械具有“两功相等”的性质呢?接着做“用轮轴提起重物”实验后同样得出“两功相等”,进而推广到“一切机械”,得出功的原理。

科学猜想是根据已知几个事例的排列倾向,推断新的情况的一种推理方式。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伽利略的研究结论”不是从实验中直接得出,而是从车沿斜面滑下以同一速度在水平的毛巾表面、棉布表面、光木板表面运动的距离不同这一现象分析,得到“越光滑的表面上,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它就运动得越远,速度变化得就越慢”,接着提出猜想:如果接触面绝对光滑,小车在运动中不受阻力,情况又怎样呢?启发学生从毛巾、棉布、光木板三种表面的光滑程度与速度变化快慢的发展趋向思考,得出“速度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的科学结论。

4加强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和指导

学习物理规律的目的就在于能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运用,还能检验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掌握情况,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在规律教学中,教师要选择恰当的物理问题,有计划、有目标、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反复多次地进行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思维策略和思维方法,从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等。

5结束语

机械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篇5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趣味性

制图是一门“工程语言”,制图课的讲授过程就是用形象语言表达“工程语言”。高尔基说:“语言是一切事物思维的衣裳”。主要靠语言来工作的教师,掌握运用形象的语言艺术更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只有通过语言艺术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教材的内容,可以使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加深印象,加强记忆,而语言艺术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它的趣味性,即比喻性,另一个是它具有的总结性。下面谈谈我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一、理论联系实际

机械制图教学的趣味性在于如何把课堂上讲的抽象性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用通俗易懂的比喻把所要讲的内容表达出来,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和情感上的交流,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在讲授点、线、面投影时,把黑板比喻为V面,地面为H面,右墙壁为w面,学生坐在教室里,把自己的头看成空间点,自己用的笔、尺子便是空间直线段,教科书便是空间平面形。用不同座位的高矮两同学来比喻空间两点的相对位置。这样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空间点、线、面的投影及其规律。

二、用日常现象做比喻

在讲授主视图选择时,用照相来作比方。主视图的选择,一个重要原则是能表达形体的形状特征。这就好比正面像,它最能表达一个人的面貌特征。

在讲授尺寸标注时,把没有尺寸标注的视图比喻成不会说话的哑巴,也就是说尺寸标注就像人的语言一样重要,它是视图的语言,它能告诉我们视图所表达的零件的各种结构的大小,另外,从量体裁衣,讲到尺寸基准的概念。

在讲有关剖视概念时,将全剖比喻为西瓜一切两半,把瓜瓤画出来相当于剖视图,将半剖比喻为西瓜切去1/4,有皮有瓤的画出阴阳脸,相当于半剖视图。局部剖比喻为买瓜时挑好坏,切一个三角口看看。把看到的三角口的内容画在西瓜的视图中,相当于局部剖视图。

在讲授齿轮模数时,比喻为衣服的尺码,衣服的号码愈大,则各部分尺寸愈大,即模数愈大,齿轮的各部分尺寸也愈大。

在讲授零件的标题栏时,比喻成商店的橱窗,它向人们展示了商品的性质、范围、品种,而标题栏说明了零件的名称、画图比例、制造零件所需的材料等等。

三、“三字经”口诀教学,内化知识和技能

制图教学的趣味性虽能寓教于乐,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不是最终目的,教学的结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制图中的一些概念、定理和画法步骤,因此,作为老师来讲,授课的语言艺术除了具有比喻性外,还要善于归纳总结性,在这方面我也做了一些尝试,我抓住一些概念的主要特征,总结概括为口诀或顺口溜用于教学,这样,同学们读记轻松,易于上口,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学生边读边记,在吟诵中帮助记忆,在记忆中加深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直观形象的教学口诀本身就是“图”,它能抓住形体的典型特征,进行精辟生动的描述,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并易于记忆。

在教材中,讲三视图时,其投影关系可归纳为口诀: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前后对应。

在讲组合体读图方法步骤时,我可归纳为:抓主视,看大致。分部分,找关系。按投影,想形状。合起来,想整体。

四、总结归纳,通俗概括,方便记忆

在讲螺纹规定画法时,可编成顺口溜:表示螺纹两种线,用手摸着来分辨。摸得着用粗实线,摸不着画细实线。

在齿轮啮合剖视图画法中五条线,我归纳为一句口诀:三粗一虚一点划。

在讲半剖视图和局部视图,可用如下口诀:

半剖表示对称件,点划线作分界线。半边图形互推想,内外形状就想见。局部内形要表现,局部剖视最方便。顺着中心取剖面,范围就看波浪线。

这段口诀对画半剖视图和局部剖视图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增强了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在实际应用中也很方便。

总之这种教学方法,生动活泼,适应学生的特点,学生学起来热情很高,并能很快记住。通过口诀,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使得记忆更加简单牢固。

将教材中抽象概念,用生动的日常现象作比喻,将一些抽象原理,用口诀和顺口溜的形式来表达,可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会感到枯燥乏味,感到听课是一种享受,从而大大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学习内容,并能长久记忆。这样的教学效果要比死搬硬套概念效果好得多。

参考文献:

机械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篇6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教学改革

Reformandpracticeonexperimentteachingofindependentcolleges

tangKeyan,ZhengFei

ChengduUniversityoftechnology,Leshan,614000,China

abstract:aimingatthecontradictionbetweenthemoreteachingcontentsofbasisofmechanicaldesignandthelessclasstime,andmeanwhilecombinedwiththetalentstrainingobjective,theteachingmethodswerediscussedbyputtingforwardsomeeffectivemeansasfollowing:strengtheningtheintroductionclass,usingtheheuristicandinteractiveteaching,fullyusingthemultimediatechnology,summingupandsummarizingwell,usingcontrastmethodreasonablyandsoon.thestudents’initiativeandenthusiasmwerestimulated.andtheteachingeffectsandteachingqualityhavebeenimproved.

Keywords:basisofmechanicaldesign;teachingmethods;teachingquality;teachingreform

高等教育肩负着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重要责任,为了适应21世纪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各高校必须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使之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技能和新产品的设计与研发能力。21世纪初,教育部启动了“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其目的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展人才培养战略规划研究[1]。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介绍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的课程,它是以组成机器的常用机构及通用零部件为研究对象的学科[2]。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设计通用零件和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掌握重要机械参数的测定以及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设计资料进行初步的工程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实践和创新设计能力[3,4]。机械设计基础作为机械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由基础课转向专业课学习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在人才培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涉及内容繁杂,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调整,机械设计基础课已成为我院的一门优秀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增加,但课时却在不断减少,导致课程内容多和学时少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因此,如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基本技能,是当前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重视绪论课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绪论课中,需要阐述课程的重要性,重点是介绍本课程的研究内容,即机器中常用的机构和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如果仅采用传统的挂图或教学模型,难以全面展现出机器和机构的特征,因此,应综合运用动画、视频、录像等现代教学手段,将具体的机械产品,如内燃机、缝纫机、起重机等的结构组成及运动过程清晰地展示给学生,从而在课程讲授之初,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后续学习的效果将大大提高。

2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机械设计基础具有“内容多,零件类型多,公式、参数、图表多”以及实践性强的特点,但课程学时数却在不断减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备课,精炼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少而精并不是单纯地减少教学内容,而是要针对学科发展趋势,以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恰当地精选教学内容,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因此,必须明确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精选教学内容,各章内容看似相互独立,实则存在一定的联系,在讲授时可打破教材章节的先后次序,对教学内容合理调整,做到主次分明、逻辑严密,教学效果会更好。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教学过程,重点考虑如何引出问题,怎样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并得到什么结论,以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将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讲授时,既要做到胸有成竹、信心满满,也要注重语言简明扼要、生动活泼,语调抑扬顿挫、缓急有度,多引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现象说明问题,同时还要恰如其分地使用肢体语言,活跃课堂气氛,学生自然就会觉得生动、形象、有趣,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3采取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而教师起主导作用,因此,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则能使师生之间由单向的传授关系转变为双向互动关系,教师通过设置启发性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问题,如在讲解曲柄摇杆机构的死点特性时,可以先采用模型或动画演示,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提问学生:踩踏缝纫机脚踏板时,为什么有时会踏死呢?以此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找出问题的原因和本质。在讲解齿轮传动能将回转运动转变成直线运动时,可以提问其他传动形式是否也能够实现相同的运动功能。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会觉得更加自然和亲切,心情更加愉悦,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课程教学内容。

4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以其信息量大、形象直观、交互性强,课堂教学轻松活泼、效率高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各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现代教育手段,对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如在讲授平面连杆机构时,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和相关的动画,生动形象地演示杆长的变化、机架的改变与四杆机构类型的变化规律。又如在讲解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时,通过形象逼真的动画,可将原本难以理解的机构运动状态与运动关系生动地展示出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再如在介绍四杆机构的设计时,多媒体教学能将设计结果通过动态仿真演示所设计机构的运动情况,以验证所设计的结果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介绍设计凸轮机构的轮廓曲线时,多媒体教学可以将设计的轮廓曲线展示成实际的凸轮机构,并演示机构的工作过程,帮助学生从理论向实践转变,不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且增加学生的成就感[5]。

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时,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重要信息传递载体,其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应能正确表达课程基本知识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但应避免过于花哨和凌乱,以免影响教学效果。图片素材应按照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并尽可能自己动手绘制;动画素材要使抽象复杂的问题变得形象、直观,演示效果要好。最重要的是要将多媒体教学与黑板板书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不能一直对着屏幕念教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重要的概念及公式等,应用板书加以阐述和强调,同时,多媒体课件应随着学科知识的发展适时增加新的内容,便于学生及时了解学科发展趋势。

5做好归纳总结和合理对比

机械设计基础各章节内容比较独立,学生难以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实践证明,对各章节内容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本章知识有一个宏观的理解和把握,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可将常见的机构归纳总结为:机构基本组成―分类与联系―工作原理及运动规律―特点与应用场合―设计方法(图解法和解析法);而对于各种机械传动零部件,则可总结为:功能特点、类型、工作原理―失效形式―受力分析―设计准则―强度计算、结构设计等。通过归纳总结,一些原本看似凌乱无关的知识内容变得富有逻辑和条理,不仅提高了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也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每一章内容都有新的概念、公式等,而且公式繁多,学生在学习时容易产生厌倦和畏难情绪,难以有效地消化吸收,学习效果不佳。采用对比法进行教学,对照学生已熟悉的知识进行新知识的讲授,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又复习巩固了已学过的知识,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有机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讲解蜗杆传动时,将新授知识与斜齿轮传动进行对比可发现,普通蜗杆传动可看做是斜齿轮传动―螺旋传动―蜗杆传动演变得到的,从而使学生理解斜齿轮传动与蜗杆传动的异同点,对蜗杆传动的结构参数、失效形式、选材原则有清晰的轮廓[6]。教师进行讲解时,只需针对蜗杆传动的特点,重点讲清蜗杆传动设计应注意的事项即可,而无需过多地介绍设计公式。

6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实验教学既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教学内容,又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设备比较陈旧,大多是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学生基本是被动地做实验,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实验失去了兴趣。因此,必须积极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更新实验仪器设备,合理设计实验内容,对原有的实验项目重新优化组合,删除落后的、不合时宜的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项目,只保留一些必要的项目,同时针对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一些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新体系主要包括基础认知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设计性实验(见表1)[7]。

表1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层次与项目

除上述教学方法外,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在讲解齿轮范成法加工实验时,可以采用现场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到校内实习工厂参观齿轮的加工过程,现场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此外,还应注重加强课程学习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多将工程实际问题作为例题进行讲解,重点讲授结构的设计及影响因素,对公式的应用简单介绍即可。开放实验室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学生可根据实验条件及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设计实验项目,自行拟定实验方案,经指导教师审查通过后,自己选择实验设备,搭建实验系统,完成实验操作,并进行总结,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探索、共同进步的关系,建立两者之间的新的更富现代气息和人文精神的共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8]。

7结束语

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关键,只有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改进和提高,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师在讲授时应根据授课内容、授课对象等的不同,合理采用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展现,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21世纪高素质工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需继续努力探索,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马晓丽.面向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C].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议,2007.

[2]杨恩霞,应丽霞.机械设计基础课实践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1):165-167.

[3]杨可桢,程光蕴,李仲生.机械设计基础[m].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第八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李衡燕,曹义忠,王凤娟.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机械设计基础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3):54.

[6]杨元凤,鄢利群,杜永英.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97-99.

机械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篇7

关键词:技工院校;机械制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2-0107-02

机械制图是技工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是从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将来就业后的发展前途。而技工院校学生大部分是学习方面的弱势群体,底子薄,基础差,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欠佳;同时一贯以来成绩不理想,在学习上缺乏信心,怕苦畏难。因此,要上好技工院校学生的机械制图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寻求一种适合技工院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

明确培养目标,精选教学内容

技工院校培养的是掌握实操技能、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技工院校的教学模式与普通高等院校不同,应突出实用知识和实操技能的培训,适当降低专业理论深度方面的要求,实操与理论课时比例以6∶4为宜。对于机械行业的技术工人来说,“识图”是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之一。技工院校机械制图教学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而读图与绘图又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为了更好地读图,就要学会绘图,但因课时所限,不可能有很多时间用于绘图练习。因此,应在学生掌握基本绘图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徒手快速绘制草图能力和计算机绘图能力,从而促进其读图能力不断提高。

徒手快速绘制草图能力国内机械制图教学普遍不太重视绘制草图,其实绘制草图具有重要意义:(1)画草图不用尺规,绘图速度快,且容易修改。(2)目前计算机绘图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大部分科研单位和工厂的技术人员都已经“甩图板”,正式图样一般都采用计算机绘制。而在创意构思、解决难题或技术交流过程中,为了快捷方便,常常通过即席画草图来梳理或表达思路;在条件受限制的场合(如车间)进行机器零部件测绘等工作,一般也绘制草图。(3)草图精确度要求不高,学生学起来有趣,画起来轻松。正是基于上述理念,欧美国家比较重视手工绘制草图。但画草图绝不是乱画图,仍要做到图形正确,线型粗细分明,字迹清楚,图面整洁。只要学生掌握了画草图的基本技法,通过适当练习,就很容易提高画草图速度。

计算机绘图能力作为现代技术工人,应与时俱进,掌握计算机绘图技术。计算机绘图不仅能促进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也为他们以后掌握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打下基础。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已在工厂和科研单位逐步推广,第四届(2010年)、第五届(2012年)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实操比赛也引入了自动编程。而计算机绘图是自动编程的基础,掌握好计算机绘图对于学生提高技能水平大有裨益。

从目前出版的技工院校机械制图教材来看,内容没有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果教学时不作取舍,许多学生必然囫囵吞枣,消化不良。教师应本着“须用、够用、顶用”的原则,与时俱进,优化教学内容,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章节作合理的取舍。比如画椭圆等非圆曲线,手工绘图一般采取近似画法,既复杂而又不太准确,而计算机绘图简便又精确。因此,对于非圆曲线,学生懂得手工画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就行了。又如,传统教学对繁琐的相贯线画法很重视,而在新的国家标准里相贯线已经采用了模糊画法,因此要重点讲授简便实用的模糊画法,至于繁琐画法,只须简单介绍,学生看得懂即可。“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等内容与《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程内容重复且篇幅较长,可以在不影响看懂图的基础上,大力精简。“装配图”部分的重点应放在读图上,画图可少讲精练。

采用直观性较强的教学手段

技工院校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普遍不太理想。因此要多采用直观性较强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的印象,从而有效地领会和掌握知识。比如,三视图“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规律以及三视图与物体方位的对应关系,就要使用直观教具进行详细的演示。上课时,教师可用一个纸箱、一个V型块和一个射灯做教具。纸箱的三个互相垂直面当作是V、H、w三个投影面,V型块就是被投影的物体,射灯射出近似平行的光线。用这些教具将三视图的形成和展开过程详细演示一遍,再将三个视图分别画在三个投影面上。如此,学生便比较容易理解。

机械制图教具不要局限于现成的模型、挂图等图形千变万化,不可能每个图都有对应的模型。这时,橡皮泥和萝卜(或番薯)就是很好的教具,教师想要什么样的模型都可以自己用橡皮泥捏成,或者用萝卜(或番薯)切割而成。在教学中,笔者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橡皮泥和萝卜(或番薯)。在学习组合体和切割体画法时,或识读复杂图样时,学生用橡皮泥、萝卜(或番薯)组合或切割出相应的形体,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在“做中学”,学生兴趣更高,效果更好。

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画立体图立体图直观性很强,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具,可帮助学生树立空间概念,得出投影规律,解决组合体投影难题。学生画立体图的过程也是自己制作教具、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空间想象力的过程。为了快捷方便,通常画草图。笔者让学生先学画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棱柱体等基本体的立体图形。在画图过程中引导学生画比较接近正等测的草图。虽然这时学生所画的图形尚不太规范,但能够通过图形的变化表达各种不同基本体的轮廓。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立体“六方”与平面“六方”的对应关系,笔者要求学生每画一个立体图之后都画出其三视图且标明六个方位,然后引导学生画一些叠加体或切割体的立体图。由简单到复杂,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绘图、读图时就容易辨别上下、左右、前后关系。画立体图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难题。比如,对于补画复杂物体视图或缺线的习题,如果学生单靠自己想象,很难完成,而画立体图就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一边画立体草图,一边看对应的视图,很快就能知道该怎样补画。但直观教具只是“拐杖”,目的是帮助学生“走路”,最终还要扔掉“拐杖”,独立“走路”才行。所以随着学生不断进步,应逐渐减少使用直观教具,真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机械制图作为一门实用技术基础课,所涉及内容与生产实践息息相关。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尽可能将教学内容融入实践性环境之中。如带学生到工厂参观、实习,了解零件加工常识;把工人正在加工的零件与工序图作对照,使学生对图样有较深刻的感性认识,懂得机械制造都离不开图样;让学生动手拆、装机器零部件并进行测绘,再把自己画的图与机床说明书中的零件图进行对比;在金工实习时强化学生的“按图生产”意识,等等。

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适时插入一些现实的事例。比如,讲到“机件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所注的尺寸数值为依据,与图形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度无关”时,笔者讲了一件真实的故事:在笔者以前工作过的某个工厂,一位助理工程师绘制某种汽车螺主齿零件,虽然图形画得很规范、准确,但标注尺寸时疏忽大意,把一段本应为φ35.5的轴外圆直径标注成φ33.5,而负责校对和审核图纸的人也没有发现其错误,致使加工出来的五百多个螺主齿零件全部报废,损失价值四十多万元。有关责任人员受到了处分,并赔偿了10%的经济损失。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对于尺寸标注的原则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教学中善于分析、归纳和总结

为了教师教得有效,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对比、分析等逻辑手段,提炼讲授内容,归纳、总结各种图形特点及绘图、读图技巧。比如:(1)讲到螺纹的规定画法时,教师应反复强调:外螺纹大径用粗实线表示,小径用细实线表示;内螺纹大径用细实线表示,小径用粗实线表示。若学生还是容易将其混淆,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分析:零件本身与外部的分界线一般都用粗实线表示,螺纹的大径或小径是用粗实线还是细实线表示,就要看它是否螺纹本身与外部的分界线,若是就用粗实线,否则就用细实线。因外螺纹与外部的分界线是大径,故其大径就用粗实线表示;而内螺纹与外部的分界线是小径,故其小径就用粗实线表示。学生理解了螺纹画法规定的由来,便不会把粗、细实线搞错了。(2)对于直线和平面的投影分析,由于种类比较多,教师详细讲解之后,学生虽然能够领会,但做练习时往往又要对照课本中的各类直线或平面的三面投影形状图才能判断习题中的直线或平面的类型。若要使学生不用看课本就能熟练判断直线或平面的类型就需要根据投影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对于空间直线,笔者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如下判断方法:“三斜”是“一般”;“两平一斜”是“水平”,“斜”在__面就是__平线①;“两平一点”是“垂直”,“点”在__面就是__垂线。对于平面,得出如下判断方法:“三面”是“一般”;“两线一面”是“水平”,“面”在__面就是__平面;“两面一线”是“垂直”,“线”在__面就是__垂面。根据归纳、总结,学生掌握了要点和特征,判断直线或平面的类型就轻而易举。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刻体会到,对于技工院校学生,没有适当的教学模式就没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时代在变,学生在变,观念在变,只有克服困难,与时俱进,以继承打基础,以创新求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注释:

①“斜”是指与投影轴倾斜的投影线,“__面”是指正平面、水平面和侧平面中的一个投影面,“__平线”中的“__”表示与投影面名称对应的“正”、“水”或“侧”,以下类同。

参考文献:

[1]钱可强.机械制图(第5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孙开元,张晴峰.机械制图及标准图库[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孙大俊.机械基础(第4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4]杨昌义.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第3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5]陈海魁.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5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6]王公安.车工工艺学(第4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7]姜波.钳工工艺学(第4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8]易幸育.机修钳工工艺学(第2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机械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篇8

【关键词】任职教育口诀教学法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225-01

随着军事变革的深入发展,军队院校教育由学历教育为主转变为任职教育为主,任职教育培训时间短、针对性强,如何在学员短暂的在校时间内,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是值得每一位任职教育院校教员认真思考的问题。在“飞机与发动机维护”的任职实践课程教学中,笔者尝试运用口诀教学法进行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飞机与发动机维护”课程的特点

“飞机与发动机维护”课程是学兵、士官、国防生等层次的任职专业课程,开设在学员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个学期,是一门实践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飞机与发动机维护的基本技能,能够胜任部队的机械员、机械师、机务干部等岗位。课程内容包含基本维护、部附件拆装、系统检测、性能调试等四个知识模块。在各知识模块中,有很多知识数据、操作步骤、检测程序、调整方法等需要记忆、需要熟练掌握。

二、口诀教学的可行性

本课程教学开展在外场,教员讲完课后,学员按照教员讲解的内容进行实习,因外场实习场所分散,教学开展不便设计板书,单靠书本上的知识点与教员的讲解操作要领进行练习,学员容易遗忘,甚至产生厌倦情绪。同时,任职教育改革后,学时被缩减,本课程各层次学员平均学时近100学时,在较短的时间内,熟练掌握上述技能有一定难度。

口诀教学法把容易混淆的知识、复杂的操纵步骤,繁琐的调整方法等,进行系统化、条理化、通过高度概括,归纳形成“口诀”,使本来不容易掌握的知识、技能变得好读易记,便于操作练习。除此之外,教学过程中形成一些好的做法,教学的经验也可以利用口诀法得以推广、传承。教学实践证明,口诀教学法无论对课堂教学的开展,还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归纳,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各层次学员的欢迎。

三、口诀教学法在“飞机与发动机维护”课程中的运用

“飞机与发动机维护”课程中,能借助口诀进行课堂教学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内容十分广泛,诸如知识记忆、操作步骤总结、调整方法、教学活动开展等等。现简介如下:

(一)基于知识记忆类的口诀。如:在基本维护知识学习中,为防止工具遗留在飞机上或丢失,工具的使用保管有明确要求:专人保管工具,必须检查工具三清点制度(使用前、使用后,使用中),工具借用需要登记,不得随意增减工具等。根据上述要求,提炼要点,形成口诀:“专人负责、三清点;借用登记、不增减”。为认真落实空军夏北浩检查方法,将夏北浩检查法核心归纳为“三想、四到、四个一样”:工作前想上级的规定和要求,工作中想步骤,工作后想有没有遗漏;检查机件看要,摸到,听到,嗅到;四个一样:领导不在场和在场一个样,冷天、热天和一般气候条件一个样,飞机没有故障和有故障一个样。飞行结束的晚和结束的早一个样。另外,还有上“飞机十不准”等等。

(二)基于操作步骤类的口诀。如:在应急放起落架的检查中,准备工作繁琐:第一要顶起飞机,第二接地面泵、地面电源,第三检查起落舱、冷气压力、液压油量,第四要收上起落架,第五要放油,并复查加油口盖情况。为防止遗漏,将准备工作步骤归纳为四句话,“一顶二接三检查,冷气表处看气压,分工收上起落架,勿忘放油盖复查”。整个口诀将操作步骤串联起来,容易记,便于操作。还有在发动机启动试车科目中,从发动机起动到最后停车,分为12步,每步都要检查内容,有发动机加力数据、慢车数据,有发动机的加速、减速性能的检测,数据多,操作过程复杂,为便于记忆,将起落架起动试车过程的关键词串联起来,形成口诀“先起动,后暖机,最大加力记数据;加力之后稍冷机,再把慢车数据记;加速性,减速性,推收油门跟随性;空中起动可靠性,冷机停车看和听”,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基于调整方法类的口诀。如:在飞机的平尾操纵系统的调试科目中,如果平尾的四个值不符合要求,则需要调整,调整点共有9个,交错影响四个值的大小,如果死记硬背教材上的调整方法则非常困难,为此教员根据工作原理,首先总结出四个值的调整规律:从力臂调节器处分成三条传动线路,调整力臂调节器前面的调整点,则只会改变K值和最大偏转角,调整力臂调节器下面接头和载荷机构接头则会影响J平均,调整力臂调节器后面的调整点,则四个值都要改变;再提炼关键词形成口诀:“力臂分家三条线,前K角,下J平均,后全变”。

(四)基于教学活动开展类的口诀。如: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为提高专业技能同时,培养学员优良的维护作风,在教学中教员要求学员每天记忆一道法规知识题,每周掌握两个专业系统图;为提高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教学中采取了机械师、分队长,中队长模拟岗位锻炼活动,这些做法在教学中取得很好的效果,为了推广和传承,把上述做法归纳为一句话“日答一题,周画两图,月练三职”,尽管单位的领导变了,体制变了,但是这样的经验一直传承下来。还有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正规化外场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安全,把外场的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从学员进场,布置场地,到最后收班,下课总结为“外场教学六个环节”,不管是新、老教员按照外场的6个环节开展教学,则不会出现大的偏差,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教学安全。

四、运用口诀教学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口诀教学法,在教学中变抽象为具体、将繁琐内容简化,对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益处。但运用口诀教学法还需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口诀选取应符合学员的特点。比如学兵、士官文化基础差,口诀就应通俗易懂;而国防生文化基础好,但是专业知识薄弱,口诀就要贴近部队实际,否则达不到应有效果。

第二,口诀的编写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修改口诀,自己编写口诀的能力,教员不能全部包办,越俎代庖。相反学员通过熟悉教材,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编写成适合自己的口诀,对学员学习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第三,口诀教学法的运用必须适可而止,不可只重兴趣,随意滥用,而削弱课程的主体目标,专业知识、维护技能的学习掌握。一堂成功的课,还要注意各种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参考文献:

[1]飞机维修技术[m].信阳:空军第一航空学院.1999,(10)

[2]才家刚.电工口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5)

机械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篇9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方法教学环节

作为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学科,《机械设计基础》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得相当紧密。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让学生深刻理解、灵活运用理论,产生学习动力和兴趣,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选择一个正确的教学方法是很重要的。教师要深入思考和挖掘教材中的内容,找出理论在实践中应用,揭示和分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将正确的教学方法贯穿整个《机械设计基础》课堂教学。笔者在新课引入、课堂教学展开、知识巩固、设计思考题、结束新课程等各个教学环节上,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1.“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引入得好,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教师可根据需要,精心设置一个或几个疑问,以创设情境,开门见山。

例如,在讲解《螺纹的种类及应用》时,笔者如此引入:安装自来水龙头时,要在接口处裹上一层白色的生胶带才不漏水,这是为什么?安装液化气钢瓶上的减压阀要逆时针旋转才能拧紧,一般用手拧紧螺母、螺钉,顺时针拧就能拧紧,这是为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今天要学的章节《螺纹的种类及应用》中。

又如,学习《链传动的类型和应用特点》时,笔者这样设问:同学们都骑过自行车,如果自行车链条掉了,我们还能骑吗?肯定不能,因为没有链条,动力就无法传到轮子上,可链条为什么会掉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链传动的类型和应用特点》。这是实践提问引入法。

2.另一种引入法是复习提问引入法。例如在讲述《轮系》一章第一节课时,笔者设置了三个问题:(1)在齿轮传动中,一对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一般限制在什么范围?(2)带传动的传动比有何特点?(3)根据实际工作要求,要实现远距离,且传动比准确传动,请问选哪类传动?以上三个问题中,前两个问题的答案在前两章节均已学过,是对已学知识的复习。但回答第三个问题却非易事,除非学生预习过这一章节,否则很难给出正确答案。这样复习上一次课的内容后引入新课,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有助于知识的连续和延伸。

3.新课的引入,还有一种方法――动手引入法。在引入螺纹的概念时,可让学生用硬纸剪个直角三角形,然后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圆周,卷成圆柱形,则三角形的斜边所形成的曲线就是螺纹,若沿螺旋线做成有相同剖面的沟槽和凸起,这就是螺纹了。

讲授凸轮机构时,学生不容易理解什么是凸轮、凸轮的形状如何、凸轮的轮廓形状与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之间的关系。笔者先让学生动手用硬纸片制作几个简单的凸轮,圆形的、大小圆弧过渡形的、三角形的都可以,再制作一个从动件,在黑板上演示一下运动过程,看看凸轮的形状与从动件的运动之间的关系,知道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是借助凸轮的轮廓曲线来实现的。因此,能实现从动件运动规律的,具有曲线轮廓的构件就是凸轮。这时,再演示凸轮机构模型,学生更容易接受。

以上三种引入法,我们应该在吃透教材、留心观察过生活中的新型机械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1.在展开新课教学时,对于较简单的内容,我们可采用自学式教学法,即“提问+自学+回答+总结”。教师指定学习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自学。教师再提问学生,把问题引入深入。最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使之形成新的知识。

例如,学习《变向机构》时,提出的问题可以有:什么是变向机构?常用的变向机构有哪些?各种变向机构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有何特点?等等。

2.当遇到难点、重点内容时,我们可采取分层探究、提问发展开新课。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引导学生揭示现象的本质,深化理解知识。例如,学习《轮系》这一章时,《轮系功能》为重点之一。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系列问题:(1)一对外啮合圆柱齿轮传动的中心距等于什么?它能远距离传动吗?(2)平行轴轮系传动距离等于多少?它与每一级传动距离有什么样的关系?(3)由前两个问题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以上三问,从逻辑上看,是一种推理;从结构上看,是一种增递;从效果上看,由浅入深,自然而然得出轮系可以实现远距离传动的结论;从教学效果上看,可以避免让学生死记结论,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3.对于某些教学内容,我们还可运用类比教学法。先让学生模仿前面的方法分析,随后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习各种传动机构时,每种传动都是介绍结构、工作原理、参数、分类、应用特点,从详细介绍到层层递进分析,最后归纳总结。前面几种传动――摩擦轮传动、带传动、螺旋传动,教师逐一讲解。当学生渐渐熟悉了这种分析传动的方法后,让学生模仿前面的方法分析链传动,并归纳总结出链传动的应用特点和应用场合。同样,学生学完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以后,也可以用类比法学习斜齿圆柱齿轮传动。教师应有意识地强调这种层层推进、抽丝剥茧的分析、思考方法,让学生养成习惯,获得技能。

4.针对某些学习气氛不浓的班级,我们可运用记笔记教学法――培养学生做课堂笔记的习惯,能抓住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跟着教师转,使其思维与教师保持一致。此法的关键是,教师要精心设计板书。教师的板书宜分两部分:一为主干部分,即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写在黑板醒目位置,最好不超过十句,并在下课前作总结。二为辅助部分,是一些有助于理解基础知识的示意图、公式推导、辅文字等。教师可以随写随擦,不要求学生记下来。一节课记笔记的时间要控制在十五分钟以内。否则,学生只顾抄写,听课效率就会受到影响。

5.学完一个章节,要及时地进行回顾,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用归纳总结教学法。几个章节学结束,教师要将主要内容进行比较和总结,找出异同点和重难点,使知识连成一个有机整体。例如:讲完“带传动和链传动”后,可以进行比较,比较其传动比的计算公式、范围、准确性、工作环境等。这样,既利于学生理清思路,又利于学生记忆。

6.利用检查提问教学法,可以进行查漏补缺,使学生加深对某些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将知识引用到生活、生产实践中去。例如,在讲解《轮系》第一节时,笔者提出了以下三个问题:(1)“定轴轮系”的轴一定是固定的吗?(2)“轮系”从本质上说是依靠什么来变向的?又是依据什么来变速的?(3)轮系的传动比与各级传动比之间是什么关系?拿第一个问题来说,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太注意这一点。教材中的概念解释为“定轴轮系的几何轴线是固定的”,很容易被误认为“定轴轮系”的轴是固定的。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重视,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定轴轮系”概念的理解。

7.要真正学好一门课程,仅凭课堂四十五分钟是不够的。对机械感兴趣的学生,仅一本教材满足不了其求知欲。如果教师能运用悬念提问教学法结束新课,那么一来能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二来能引导学生课后自学。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学生还可以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资料,或询问相关技术人员,或自己寻找实物来研究。这就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保持兴趣,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例如:在《轮系》第一节课结束时,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性问题:“刚才我们从概念上分析轮系的传动比,并且我们学过一对齿轮传动比为i=12,那么轮系的传动比与齿轮齿数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课后思考。”

讲完平带传动后,笔者提问:“在平带传动中带轮的轮面为什么常做成凸弧面?”讲完V带传动后,问:“V带的截面角θ=40度,那么,带轮的轮槽角φ为多少合适呢?”学完链传动后,问:“普通26自行车的传动比是多少?脚蹬一圈,自行车前进了多少米?”

学生在对上述问题进行思索、查找答案的同时,也就知道了生活中处处有机械知识,课本知识与实践是紧密结合的,是可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的。机械并非那么深奥,只要去探索,学习,就可以在这方面做一些小发明、小创造。

教师提问的五个误区:(1)低级重复的提问。这样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2)偏离主题的提问。这将影响本次课重点、难点的掌握。(3)无层次性的提问。它起不到推理、启发的作用。(4)偏难的提问。它只能顾及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对大多数学生是一种“漠视”。(5)含糊不清的提问。学生不知所云,只能消极对待。

针对上述种种误区,教师一定要处理好四种关系:(1)点与面的关系。课堂提问应该有较大的辐射面,以点带面,达到既培养学优生又转化学困生的目的。(2)难与易的关系。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3)显与隐的关系。不能只问“是什么?”“对不对?”要有启发性,否则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4)多与少的关系。教师要善问、巧问。过多过滥的提问会让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影响其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提问过少,则难以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这势必造成学生厌倦学习、反感学习,失去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提高《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效果的途径多种多样。只要教师平时多留心生活和生产中的机械,潜心钻研,不断探索,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找出令教学双方都满意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具备较强动手动脑能力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纪国和.教育学(高职高专)[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周川.高等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3]谢安帮.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陈立德.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机械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篇10

关键词:实例推理;检索理论;水泵设计;改写保存

引言

根据机械产品不同的性能需求和物理约束条件,结合工程领域定的知识并参考创新性的要求来进行机械产品的设计,是一种崭新的设计理念。机械产品的设计方法主要有三种,即常规机械设计、创新机械设计和变型机械设计。常规机械设计是依据理论和经验的设计方法,而创新机械设计则是突破常规的理论与经验进行设计。变型机械设计方法的主体思想是在原有设计基础上,结合相关需求,对设计进行修改,其与上述两种从头至尾的设计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因此在机械设计中得到了普遍应用。水泵某些部分的结构复杂程度较高,运用传统基于规则与模型的设计方法进行水泵设计的工作难度很大,而使用基于实例推理的设计方法可以高质量地完成设计任务。因此,研究并发展基于实例推理的机械设计技术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基于实例的推理与设计相关理论

1.1实例推理与设计的内涵

实例推理简称CBR(Case-basedreasoning),是一种基于记忆进行推理的认知行为,其心理学基础为情景与记忆等相关理论。简单来说,就是依靠过去有记忆的实例指导新的设计,是一种具有类比性质的设计方法。实例推理的关键在于依靠过去的实例与相关经验,利用以往的相关数据进行推理与设计,如此便极大地减少了设计过程的工作量,提高了设计效率。

1.2实例推理设计的过程

基于实例推理的设计方法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实例库的组成、实例的检索、实例设计修正和存储,其设计过程较为简单,具体的过程为:(1)用关键字标记当前问题的主要特征;(2)在已有实例中检索符合条件的实例;(3)根据新需求,调整过去实例的设计方案;(4)判定其所提出的设计方案是否合格,若合格则将其引入实例库,若否则查找相关原因;(5)修改设计方案;(6)验证修改后的设计方案是否满足要求;(7)如合格,则将该实例存入设计实例库中,以备引用与查询。

2实例检索理论

2.1实例检索的定义

实例检索是基于实例推理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中遇见相关问题时,依据检索信息在实例库中查找并选择与设计问题类似的实例的过程称为实例检索。实例检索是基于实例推理设计的重要影响因素,其直接关系到CBR设计过程效率的高低。通常来说,实例指派索引与检索是实例检索的两个重要过程。

2.2指派索引与检索

指定特定的用于检索的设计需求信息被称为指派索引,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接近设计要求的实例。通常情况下,判断索引实例的是否合格,需要考虑其设计推理的难易程度、是否全面体现实例特征、是否体现了实例的特殊要求和可修改性四个方面的因素。索引的实现方式主要是人机交互与编程。常用的索引方法包括基于清单和差异索引、基于解释方法的索引和引导学习法索引等。

检索是依靠实例索引在实例库中匹配选择几个相似实例的过程。其依靠实例索引和实例的具体组织结构进行相似实例的选择,最近邻检索、归纳检索与知识引导检索法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检索方法。最近邻检索法的核心是在实例库中选择出与设计实例距离最近的实例;归纳法是对目标实例的特征进行总结归纳,将其作为索引的特征进行检索;知识导引检索的关键点在于依靠知识经验确定主要的索引特征进行检索。

3水泵设计实例分析

3.1水泵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水泵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给定的流量、最大转速、最大扬程和效率等参数,并且结合特定的工作条件要求确定水泵的未知几何参数。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得出部分设计数据,但是无法得出全部数据,其他参数需要相关设计人员结合设计经验进行确定。因此,设计人员采用基于实例的设计方法,即基于以往的设计实例进行水泵的设计工作,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3.2水泵设计实例分析

根据水泵的流量、最大转速、最大扬程和效率等基本参数,结合水泵的性能曲线,计算水泵设计中的重要数据,如叶轮尺寸、轴功率和比转数等。由于篇幅有限,文章以叶轮出口直径的设计为例进行分析,表1给出了不同实例与设计目标的主要参数。

表1设计目标与实例的主要参数

(1)确定语义距离值

(2)根据模糊相识优先比矩阵进行排序

(3)设计结果

根据(2)步骤中的方法对水泵的其他参数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出口直接的相似程度排序为t2={a3a1a3},效率的相似程度排序为t3={a1a2a3},比转数的相似程度排序为t4={a1a3a2}。

综上可知,a1的相关数据与目标设计条件的相似程度最高,应该基于a1的相关数据指导进行水泵的设计工作。

4设计实例的改写与保存方法

设计实例的改写是基于实例推理设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改写的一般步骤为:评价目标实例与检索实例的不同点;根据设计目标确定具体的差异变量与元素;根据相关要求修改此类变量与元素;评价改写的最终结果,若不合格重复上述过程至合格为止。得出符合条件的实例后必须进行保存操作,实际情况中合格实例的保存有三种情况:替换新实例保存、不替换与旧实例并列保存、新实例与原来旧实例进行合并后保存。

5结束语

利用基于实例推理的设计方法进行水泵的设计,可以得出依数值计算无法得出的参数数值,为设计工作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依据以往具体的设计实例来解决水泵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明显提高设计工作者的设计效率。实例的检索是基于实例推理设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邻检索法、归纳检索法和知识引导检索法是三种较为常用的检索方法。实例的改写亦是基于实例推理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中可能涉及到重复改写的过程。实例的保存工作的目的是便于后期的实例查找。基于实例推理设计方法的计算过程工作量较大,其过程也有一定的繁琐性,仍然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