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安全保护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06:30

青少年网络安全保护篇1

2016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于9月19日在武汉拉开序幕,各省市也相应积极开展了本地区网络安全宣传活动。连日来,一系列主题活动吸引了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特别是青少年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据统计,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仍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4.7%。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进程中,对青少年的培养、引导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充分发挥青少年建设网络家园、维护网络安全主力军作用。

网络的互动性、平等性、多样性、虚拟性和易于广泛传播等特点,为青少年交流思想、抒感、展示自我创造了良好环境。同时也应看到,网上充斥着一些不法分子,到处布满陷阱。“得人者兴,失人者崩。”网络空间竞争的根本是人心的竞争,网络空间是争夺青少年的战场。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青少年是网络文化的参与者、推动者,他们在吸收网络正能量的同时,也受到各种各样负能量的干扰,身体、心理和道德行为规范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人严重依赖网络,把“升级”当为唯一的追求,把“装备”当作唯一的神明,网络对青少年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冲击不可忽视。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保护、培养、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给青少年一个天朗气清、生态良好、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必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为代表的主旋律占领网络阵地。要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网络安全风险意识,建立网络安全理念,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

历史和现实证明,青少年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强则民族强!青少年强则网络强!青少年是祖国发展建设的主力军,是维护网络安全的主力军,这是历史赋予青少年的责任。网络强国靠青少年,青少年当自强。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坚决自觉抵制网络世界的各种诱惑,不要抱有任何侥幸心理,不该涉及的坚决不涉及,不要对法律禁止和违反道德规范的事情好奇,不要寻求生理和心理的不良刺激。

要提高甄别真假、美丑、善恶、良莠的能力,坚决抵制虚假、诈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暴力在网络空间的生存与传播,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学习安全上网技能,培养良好的安全素质。杜绝弱口令,把好网络安全第一道关口。保护好个人敏感信息、数据,不要轻信虚假中奖、游戏交易等诈骗信息,避免误入非法分子的网络陷阱和圈套。定期检测主机,查杀木马、病毒,保持系统强健性和可用性,维护好身边的良好网络生态环境。青少年要积极投身网络强国建设之中,网络安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指尖做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青少年网络安全保护篇2

[关键词]网络安全技术;管理;网络;建设;犯罪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8)06-0184-03

一、网络安全问题与计算机信息系统

网络安全技术不但要求防治计算机病毒,而且要提高系统抵抗黑客非法入侵的能力,还要提高对远程数据传输的保密性,避免在传输途中遭受非法窃取。网络安全产品有以下几大特点:第一,网络安全来源于安全策略与技术的多样化,如果采用一种统一的技术和策略也就不安全了;第二,网络的安全机制与技术要不断地变化;第三,随着网络在社会各方面的延伸,进入网络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因此,网络安全技术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是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及其拥有的信息资源。由于信息系统在应用中需要进行安全保护,因此,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问题的研究总是围绕着信息系统进行。

1.网络的开放性带来的安全问题。internet的开放性以及其他方面因素导致了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系统存在很多安全问题,这些安全隐患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只要有程序,就可能存在漏洞。几乎每天都有新的漏洞被发现和公布,程序设计者在修改已知漏洞的同时又可能使它产生新的漏洞。此外,系统的漏洞经常被黑客攻击,而且这种攻击通常不会产生日志,几乎无据可查。二是黑客的攻击手段在不断更新。安全工具的更新速度太慢,绝大多数情况需要人为参与才能发现以前未知的安全问题,这就使得他们对新出现的安全问题总是反应太慢。因此,黑客总是可以找到漏洞进行攻击。三是传统安全工具难于保护系统的后门。防火墙很难考虑到这类安全问题,大多数情况下,这类入侵行为可以堂而皇之地绕过防火墙而很难被察觉。四是安全工具的使用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一个安全工具能不能实现期望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者,包括系统管理者和普通用户。五是每一种安全机制都有一定的应用范围和环境。防火墙是一种有效的安全工具,它可以隐蔽内部网络结构,限制外部网络到内部网络的访问,但对于内部网络之间的访问往往是无能为力的。

2.增强网络安全的防护力。首先是网络内部,即个人电脑。我们不能保证电脑用户每一次操作都是正确与安全的。由于如今流行的操作系统或多或少地存在漏洞和缺陷,并且新的漏洞与利用各种漏洞的蠕虫变种层出不穷,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安装防病毒软件来防御病毒的威胁。但是,面对蠕虫、木马程序、后门程序等,防病毒软件并不能起到很显著的作用,因此,一旦个人电脑遭到攻击,就很可能威胁到整个内部网络和核心区域。

其次是网络结构的安全性。通过部署多层交换机,实现多个VLan和快速收敛的路由,是保证网络结构可靠性的最佳方法。在划分了多个逻辑网络和建立符合应用的aCL的同时,我们更希望能收集和归纳出整个网络的更多安全信息,包括流量的管理、入侵行为和用户访问信息。仅通过网络设备提供的日志、Snmp管理是远远不够的,现今的方法是通过部署iDS/ipS来实现更有效的管理。在核心的节点部署iDS/ipS探点,采集和汇总数据包的完整信息,然后提供给网络管-理人员分析,是一个正确的方法。

3.如何进行网络安全管理。现阶段,为了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防范网络病毒。网络病毒传播扩散快,仅用单机防病毒产品已经很难彻底清除网络病毒,必须有适合于局域网的全方位防病毒产品。校园网是一个内部局域网,就需要一个基于服务器操作系统平台的防病毒软件和针对各种桌面操作系统的防病毒软件。所以,最好使用全方位的防病毒产品,针对网络中所有可能的病毒攻击点设置对应的防病毒软件;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防病毒系统的配置,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自动升级,使网络免受病毒的侵袭。二是设置防火墙。利用防火墙在网络通信时执行一种访问控制尺度,允许防火墙同意访问的人与数据进入自己的内部网络,同时将不允许的用户与数据拒之门外,以此最大限度地阻止网络中的黑客来访问自己的网络,防止他们随意更改、移动甚至删除网络上的重要信息。三是采用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能够识别出任何不希望有的活动,并限制这些活动,以保护系统的安全。内部局域网采用入侵检测技术时,最好采用混合入侵检测,在网络中同时采用基于网络和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构架成一套完整的主动防御体系。四是建立网络安全监测系统。在网络的www服务器、e-mall服务器中使用网络安全监测系统,实时跟踪、监视网络,截获网上传输的内容,并将其还原成完整的www、e-mail、Ftp、teluet应用的内容,同时建立保存相应记录的数据库,一旦发现在网络上传输的非法内容,及时向上级安全网管中心报告。五是解决ip盗用问题。在路由器上捆绑ip和maC地址,当某个ip通过路由器访问internet时,路由器要检查发出这个ip广播包的工作站的maC是否与路由器上的maC地址表相符,相符,则放行。否则,不允许通过路由器。同时,给发出这个ip广播包的工作站返回一个警告信息。六是利用网络监听并维护子网系统安全。对于网络内部的侵袭,可以采用对各个子网建立一个具有一定功能的过滤文件,为管理人员分析自己的网络运作状态提供依据。设计一个子网专用的监听程序,该软件的主要功能是长期监听子网络内计算机间相互联系的情况,为系统中各个服务器的过滤文件提供备份。

总之,网络安全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仅仅依靠防火墙等单个系统,而需要全面考虑系统的安全需求,将密码技术等多种安全技术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高效、通用、安全的网络系统。

二、网络犯罪及防范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被互联网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然而,网络在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同时,网络犯罪问题也如影随形,各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犯罪行为滋生蔓延,愈演愈烈,成为一个超越技术范围的社会问题。目前,对网络犯罪的立法工作还远远跟不上网络及其技术发展的速度,特别是一些法律规定对这类罪犯的处罚很轻,有的不过是在一段时间内被禁止离开住宅或处以罚款。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网络犯罪者的气焰。其实在当今社会,要想在电脑网络上从事犯罪行为,并不一定要掌握高深的技术,因为一些黑客(Hacker)专用软件已相当先进。对此一位美国调查官员称:“就算你从来没见过电脑,只需教你按几下鼠标,你便可以侵入到网络中

去。”当然,此话不免有些言过其实。不过先进的黑客软件着实令现今的黑客们如鱼得水,叫人防不胜防。因此,加强对网络犯罪的认识、预防及惩罚力度已迫在眉睫。

青少年的社会经验不足,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再加上青少年明辨是非能力差,法律意识淡泊,以及受青春期特有的反叛心理和追求新奇思想的影响,极容易被各类反面思想所误导,从而丧失应有的思想政治观点和立场,在互联网络这个复杂的虚拟世界中,容易被人利用,也容易受到侵害。据有关资料显示,大多数青少年计算机网络犯罪都是由于缺乏法律意识和明辨是非能力差所造成的。因此,要有效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本着疏导和教育为主、惩治为辅的原则,多管齐下,多方面开辟途径,从客观社会环境和主观因素等方面来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

1.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净化网络空间。涉网犯罪和网络侵权,不仅是法制问题的表现,更是道德问题的集中体现。涉网犯罪与网络道德的不健全有很大关系。解决网络问题,离不开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加强网络道德建设,首先应明确网络道德的基本标准,并使青少年自觉增强网络道德意识。网上交往的虚拟性,往往淡化人们的道德观念,削弱人们的道德意识,导致人格虚伪。爱国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调整个人与国家行为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价值关系的人生价值准则。这一准则体现在网络道德上就是指不在网络上有关损害集体、国家和民族的言论;不做任何危害集体、国家和民族的事情;自觉守法,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也是网络道德最基本的要求。我们要遵守计算机网络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不对网络系统功能或储存、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等破坏;不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等违法犯罪活动;不擅自进入未经许可的计算机系统,篡改他人信息;不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及从事其他侵犯网络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能正确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加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提倡网络文明,培养人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是预防网络犯罪的重要手段之一。

2.完善立法,加大打击力度。互联网的立法严重滞后,是造成网络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互联网发展迅速,并且是一个无国界、无时空的虚拟世界,现行《刑法》以及《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许多方面跟不上这个发展的虚拟世界。就我国而言,目前还没有关于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专门法律。虽然有一些互联网的规范性文件,但绝大多数属于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远未涉及当今计算机网络发展及其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网络上的隐私权与网络监察管制冲突问题,司法规则与现实执行问题等等,都需要不断地完善或制定新的法律法规,使之更加适应网络发展的需要。所以,遏制网络犯罪,必须加快这些方面的立法工作。完善网络立法十分必要。

3.加强对网络犯罪的研究,提高维护网络安全水平。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技术,加强网络系统规范化,完善网络秩序,除了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外,网络安全管理也是防范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重要措施。公安机关必须建立高素质的网络警察队伍,强化网络日常的维护、监督和安全管理。同时,国家、企业应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投入与研发,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技术。由于互联网犯罪的高智力性、隐蔽性和远程性的特点,致使网络犯罪较传统犯罪难对付,不易侦破。因此要加强对网络犯罪的研究,提高侦破能力。同时,要根据网络犯罪的特点,提高对付网络犯罪的技术水平,为网络犯罪设置障碍。

4、加强法制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加强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引导作用。教师应多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发他们不断进取的精神,教给学生必要的上网常识,指导和教育青少年正确上网,安全上网,科学上网,高尚上网。在引导青少年学习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要引入网络安全法律意识教育和职业素养课程,提高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受挫能力及职业素质。培养出较高综合职业素质的复合型网络人才,不仅要求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更要求具备出色的职业素养,如职业道德、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将相关防病毒知识纳入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病毒解码能力。父母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择友观,引导青少年参加社会活动。对于家庭入网者,家长可以在电脑端加过滤软件,提取精华,剔除糟粕。家长还应重视青少年青春期的科学教育,引导他们过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活。

5.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管理,给社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人们利用网络,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从事各种和经济相关的活动。网络经济就是通过网络进行的经济活动,这种网络经济是经济网络化的必然结果。网络化极大地加快了经济的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它有利于发展中国家通过逐步开放和适度监管来利用世界上成熟的技术成果、有用的信息和知识资源,以促进自身经济增长。网络经济,可从不同的层面去认识它。从经济形态这一最高层面看,网络经济有别于游牧经济、农业经济、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由于所说的网络是数字网络,所以它又是数字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信息网络尤其是智能化信息网络将成为极其重要的生产工具,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力。从产业发展的层面看,网络经济就是与电子商务紧密相连的网络产业,既包括网络贸易、网络银行、网络企业以及其他商务性网络活动,又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网络设备和产品以及各种网络服务的建设、生产和提供等经济活动。这就是信息产业界人士所宣扬的互联网经济,它可细分为互联网的基础层、应用层、服务层、商务层。电子商务是互联网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从企业营销、居民消费或投资的微观层面看,网络经济则是一个网络大市场或大型的虚拟市场,其交易额几乎每百天增加一倍。由于网络用户普遍看好这一市场,随着网络的扩大,网络企业的股票市值不断飙升。

青少年网络安全保护篇3

材料一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目标,即到201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单位GDp能耗下降1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3.1个百分点,从8.3%到11.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到10%。此外,“十二五”规划中还明确了主要污染物控制种类,在“十一五”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碳这两个类别基础上,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两个类别的污染物控制指标。“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更加明确了国家节能减排的决心。

材料二 2011年7月19日上午,国务院总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以及节能目标分解方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研究部署相关工作。

会议指出,“十一五”期间,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基本实现了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会议强调,“十二五”期间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要继续把节能减排作为调结构、扩内需、促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减缓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务求取得预期成效。

材料三 2010年7月19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将在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八市开展低碳试点工作,这是政府首次以单独文件要求实施低碳工作。

材料四 2011年7月13日召开的河北省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省委书记张云川强调:“‘十一五’时期的‘双三十’单位和2011年重新筛选的‘双三十’单位,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占到全省总量和任务的80%。抓住这些重点,对做好全省的节能减排工作具有决定性意义。”近日印发的《2011年全省节能减排工作要点》确定,2011年,河北省要更加注重能耗污染总量控制与标准限额约束、更加注重结构节能减排与工程项目支撑、更加注重市场机制推动与依法监管保障,确保完成“全省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均比上年下降3.9%,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均比上年削减1.5%”的目标任务。

1.“节能减排”是我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请问:我国面临怎样的资源、环境形势?面对这一形势,我国制定、实施了哪些战略、基本国策?

答:资源形势: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环境形势: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发展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基本国策: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2.怎样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答: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我们应该认识到: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们应该要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国家为什么要大力实施节能减排?

答:这是我国国情的必然要求,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节能减排是缓解这一严峻形势的重要途径。节能减排有利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国家应该怎样落实节能减排工作?

答:①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鼓励环保、节能方面的科技创新,依靠科技大力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②建立、健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运行体系,发展循环经济。③坚持依法治国,逐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节能减排工作的执法力度。④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引进国外资源和环保节能技术。⑤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生态保护意识,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工作的积极性。

5.青少年怎样为节能减排作贡献?

答:积极宣传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树立节约意识,节约用水、用电、用纸;多种花草,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垃圾分类回收;依法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典例剖析

例1 [2011·临沂]“洞庭湖变草原,鄱阳湖上跑汽车”,这是今年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极度干旱的真实写照。截止2011年5月27日,湖南、湖北等五省已有3483.3万人遭受旱灾,经济损失149.4亿元。为此,临沂市某校九年级学生向全市人民发出节约用水的倡议,其倡议书中可能涉及的内容有(

)

①水是地球生命之源,珍惜水源就是珍惜生命

②爱水、惜水、节水,利在当今、功在千秋

③节水是我们的根本任务,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④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灾为背景材料,让学生认识到水的可贵,进而增强节水意识,发出节约用水的倡议。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的节约用水的意识不强,存在浪费水,甚至污染水的现象。①②④均是对这些现象发出的相关倡议。③表达错误,我国当前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故正确答案为a。

例2 [2010·河北]感受低碳,探究实践。

小亮家准备搬进新居,需要购置冰箱、空调等家庭生活用具。小亮和几个同学来到一家电器商店进行考查,下表是他们了解到的相关信息:

 

          

种类

 

项目

价格

能效等级

其他

a款冰箱

1260元

5级

每天耗电2度

B款冰箱

2180元

1级

每天耗电0.4度

某款空调

2480元

1级

2009年国家实施节能产品补贴政策,买一台该款空调享受国家800元的补贴

 

相关链接:低碳经济:简言之就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模式。

低碳生活,就是借助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把生活耗用能量降到最低,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地球环境。

(1)根据低碳生活的要求,你认为小亮家应购买哪款冰箱?请你用两个具体实例对小亮家其他生活用具的购置提出建议。

(2)请你谈谈国家对节能产品给予补贴的理由。

(3)由以上信息及对问题的思考,你能得出哪些发展低碳经济的启示?

[解析]本题以热点话题“低碳”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旨在引导学生要树立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较好地体现了三维目标的统一。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主题的把握及对教材知识的把握与整合。本题答错的主要原因是不能深刻、全面地把握教材内容,不能做到活学活用。第(1)问,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以看出,B款冰箱是耗电最少的,符合低碳生活的要求。小亮家其他生活用具的购置也要符合低碳生活的要求,要体现节能和环保。第(2)问是回答为什么,国家对节能产品予以补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分别从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等角度进行回答。本问要求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整合、归类后回答。第(3)问开放性、综合性都较强,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回答,注意不能偏离材料主题。

[答案](1)B款冰箱。①购买节能灯。②购买太阳能热水器。③购买节水水龙头和马桶等。

(2)①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②我国实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国家鼓励、支持、引导消费者使用节能环保产品。④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⑤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或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3)①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技术创新。②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③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每个公民自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④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参与。

专题突破(二)

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材料一 新闻出版总署、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八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启动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11年7月1日起,在全国网络游戏中启动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工作。《通知》要求全国各有关部门、机构、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应将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作为切实履行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所有在线使用的网络游戏(不含手机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工作。网络游戏实名认证具体的实施流程是:首先,网络游戏企业收集并初步识别网络游戏用户注册信息;其次,按流程及时向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报送需验证的用户身份信息,查询中心将身份比对的结果反馈给网络游戏企业,企业严格将经实名验证证明是提供了虚假身份信息的用户纳入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通知》规定,公安部所属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承担全国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工作。

材料二 2011年3月28日是第16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是“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研究部门公布的调查资料显示:安全事故已成为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杀手”。现在,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有关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和预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有80%以上的意外伤害事故可以避免。调查分析认为,学生在校受到伤害事故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学校防范意识不强、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设施条件差造成的,也有由于学生自身行为不当造成的。

材料三 新华网2011年7月14日报道: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2010年我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分析报告》显示,网络沉迷与家庭残缺、逃学旷课、不良交往等因素相互叠加,是导致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专家呼吁加强对未成年犯罪高危人群的早期预防,防微杜渐。

1.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无限关怀,制定了哪些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设置了哪四道防线?

答: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2.为什么要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答: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很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由于生活环境复杂,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还时有发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党和国家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保护,并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3.青少年应如何做好自我保护?

答:提高警惕,是避免受到侵害的前提;面对不法侵害,我们要依靠自己的智慧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要善用法律保护自己,避免不法侵害。青少年还要重视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4.举出你所在的学校及周围环境中的安全隐患。

答:校园内打架斗殴事件,盗窃案件的发生;学校防火通道狭窄,出入门口不畅通,操场体育设施老化存在安全隐患;学校周边存在着有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劫钱,诱骗学生现象;公路两旁人行道上停放车辆太多,影响出行;校门口与马路市场无照经营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5.国家为什么重视校园安全?

答: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容易受到意外事故和不良行为的侵害;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青少年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中度过,校园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6.加强校园安全,构建和谐校园,你有什么好建议?

答:①国家要加强校园安全方面的立法和执法,严厉打击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②社会各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的安全检查,投入资金,优化办学条件,消除安全隐患;社会还要确保学校设施的质量,整顿校园周边环境。③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安全自救的知识,完善安全措施,加强治安保卫。④学生要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熟悉各种公共安全标志和救护电话,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

典例剖析

例1 [2011·南京]家长为防止小明浏览不良网页而禁止其上网。小明则认为:上网是自己的权利,在网上想干嘛就干嘛。对小明的观点,我们应有的认识是(   )

a.家长的目的是保护小明,但是做法欠妥当

B.不上网就能远离不良诱惑,做到防微杜渐

C.小明应充分认识到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

D.这体现小明具有较强的自立意识和自立能力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正确对待网络的认识。材料中小明只认识到了享有的权利,没有认识到上网同样要遵守道德和法律,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C符合题意,D错误。a虽然表达正确,但却不符合题意,不是针对小明的观点谈的认识。B表达错误,网络有利有弊,不都是不良诱惑,关键是我们怎样对待它。

例2 [2011·烟台]2011年3月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举办网络访谈,其主题是“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此主题提醒我们(  )

a.我国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恶劣

B.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C.未成年人要健康成长主要依靠环境保护

D.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社会各界的责任,与青少年自身无关

[解析] 本题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举办网络访谈为背景,考查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对网络访谈的主题的正确理解。“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说明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B与此主题相符,当选。a、C、D均为错误理解,排除。故选B。

例3 [2011·襄阳]学会保护,让青春绽放美丽

材料一 小波对网络十分感兴趣。开始上网时,他注重浏览与学习有关的信息,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时间,自从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诱惑和迷恋网络游戏以后,他无心学习,满脑子装的都是不良画面和刺激游戏。后来,他认识到沉迷网络的危害,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不再受网络不良信息和游戏的诱惑,节制上网时间,把主要精力又放在品德修养、文化学习等方面。

材料二 为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从2009年至今,国务院有关部门先后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低俗信息专项行动。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又开展了校园安全的教育、检查等相关活动。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少年深深的情、浓浓的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特别关注:小波如果继续沉迷网络,可能会给他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2)心理分析:小波从沉迷网络的泥潭中摆脱出来,说明他具有哪些良好的心理品质?

(3)爱的积累:运用七年级教材的有关知识,谈谈党和政府对青少年深深的情、浓浓的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学会自护:在校园里,如果遇到意外险情,你会怎样应对呢?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教材基本知识进行整合。第(1)问是让学生回答沉迷网络所带来的危害。沉迷网络属于不良诱惑,学生在回答时要从不良诱惑的危害的角度回答。第(2)问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主人公的做法可以看出体现了自尊、自强、理智、意志坚强(自制力强)、不怕挫折等良好心理品质。第(3)问主要是让学生回答我国党和政府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包括学校保护、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等。第(4)问旨在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即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学会自护。学生要结合材料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回答,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生活即课堂”的课程理念。

[答案](1)①影响学习,甚至会荒废学业。②对视力等造成损害,不利于身体健康。③会使人精神恍惚,不利于心理健康。④会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不利于道德品质的提高。⑤可能会诱发违法犯罪行为等。

(2)具有:自尊、自强、理智、意志坚强(自制力强)、不怕挫 折、善于调控情绪等良好心理品质。

(3)①学校保护,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   康。②社会保护,如营业性舞厅等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③司法保 护,如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④家庭保护,如强调父母要履行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等。

(4)①保持冷静,不慌乱。②及时报告老师。③及时报   警,及时求助。④有组织、有秩序地避开险情。⑤运用智慧,妥善处置等。

例4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和措施分别是什么?

[答案]意义: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措施:国家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父母或监护人应以健康的思想和正确的方法教育引导未成年子女;青少年自身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自身道德水平。

专题突破(三)

坚持民族团结 维护祖国统一

材料一 2010年11月2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工作会议暨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乌鲁木齐召开。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5年来,自治区始终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形成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材料二 2011年7月19日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纪念日。60年来,中央始终高度重视西藏工作,深切关怀西藏各族人民,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加快西藏发展、保持西藏稳定的政策措施。西藏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推翻了旧制度、建立了新政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使西藏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材料三 中新网2011年8月4日电:全国反恐怖工作会议今日在乌鲁木齐召开。近期,新疆和田、喀什连续发生暴力恐怖犯罪案件,造成无辜群众重大伤亡,严重影响了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孟建柱指出,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新疆的稳定,事关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事关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国家统一和安全。

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答:新中国成立之后,消除了民族间不平等的根源,各民族间建立起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答: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3.我国在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是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青少年网络安全保护篇4

“十一五”以来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通信光缆规模已经是全世界最大,互联网网民人数居世界第一,乡镇互联网开通率已达100%,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互联网网民总数达4.57亿,手机网民总数为3.03亿,网站数量为191万,网页数量达到了600亿,网络出口带宽达到1098G。我国互联网管理工作卓有成效,经受住了一系列重大事件的严峻考验,有力维护了国家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和社会稳定。但是我们在网络管理的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短板,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去进一步的完善。

一、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网络开放性对主流意识形态带来的挑战。

1、青少年沉迷网络,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变化。我国网民年龄结构正朝年轻化、低龄化方向发展。调查显示,网民中,24岁以下的青少年占52.4%,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17.2%。网络为青少年展现了一个崭新而又神奇的世界,极大地开阔了他们的视野,给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和乐趣,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并形成一些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但网络是把“双刃剑”,在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以其特有的自由性对当代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带来了许多影响和冲击,例如,网络交往让青少年感受的是自由和轻松,得到的是平等和尊重。这些恰恰是青少年在现实社会中难以得到的,因而网络交往受到青少年的普遍喜爱,他们沉迷其中,乐此不疲。但这种交往是间接的,隔着计算机屏幕,缺少了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在这样一个虚拟世界里,青少年体验的是一种虚拟的情感、成就和满足。长期这样下去,青少年将越来越不适应现实世界,常常深陷网络虚拟世界而难以自拔。

2、境外敌对势力借助网络鼓吹西文民主化,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为了实现对中国的和平演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实施“文化帝国主义”、利用其在网络信息上的垄断地位以及利用其控制的传播媒体,对我国进行文化侵略和意识形态的渗透,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依托互联网大搞“思想文化殖民”和“精神心理进攻”,使西文国家获得了施加思想政治影响和渗透的全新手段,增大了我国维护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难度。

(二)网络虚拟化对社会管理带来的挑战。

1、网络监督普遍化,对政府执政模式带来考验。互联网的虚拟化彻底消除了绝大数群众心中的畏惧感,因此以网络为载体反映民意、表达民声的现象日益增多。当一起起事件因为网络监督,从扑朔迷离到迅速进入实情调查和解决问题的快速通道时,网络监督展示出它特有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以住各级政府所习惯的关起门来开会的执政方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逼迫政府必须转变执政方式,将各种政府行为至于公开、透明的网络监督之下,保证群众的知情权与参与权。

2、网络言论匿名性,对政府执政能力带来考验。我国目前并未全面实行网络实名制,网民在诸如各种论坛等网络平台发表的言论与其真实身份不会产生直接的联系,现实生活中道德与法律的约束会有所下降甚至消失,各种矛头指向政府的为发泄心中不满的过激言论,甚至是一些虚假言论大量出现,这对政府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三)网络暴力化对法制管理带来的挑战。

网络犯罪模糊化,治理困难。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于网络诈骗、网络传销、网络色情、网络等各类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随着互联网发的发展,对于新兴事物在法律介定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兴起于2001年的“人肉搜索”,在其原本以发挥社会舆论监督意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为一种网络暴力,成为一个群体针对某个人进行所谓的道德审判,而且往往会涉及侵害个人的隐私权以及侵犯公民的其他正当权益的情况。那么言论自由权与隐私权如何选择是我们需要的直面的问题,即要确定权利的位阶,哪一种权利优先保护。

二、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引领网络健康发展

(一)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巩固主流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我们价值自信的中心,要加快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制作适合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鼓励网民创作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使网络文化生产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递过程,网络文化产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网络文化消费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过程。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二)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为青少年营造良好成长环境

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是有关政府部门、互联网业界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及时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网上“扫黄打非”、整顿黑网吧、打击网上色情等专项整治行动;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切实为青少年上网构建起绿色的防护屏障。一是继续深入开展“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推动形成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文明新风。二是在各级图书馆、文化馆、社区文化活动站等,开展公益性“绿色上网”服务,帮助青少年远离非法网吧。三是积极开发用户终端过滤有害信息的技术防护产品,加大向社会和家庭宣传、普及和推广的力度,使青少年学会自我防护,抵御网上有害信息侵蚀。四是把互联网法制和道德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发动各级党委和工、青、妇组织以及城市社区,积极开展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活动。把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列入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课程。

(三)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塑造网络道德标准。

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建立健全网络道德规范,引导网络从业人员和广大网民增强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公德意识,自觉抵制有害信息和低俗之风,真正使互联网成为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坚持政府监督、行业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督促网站规范办网,加强自我约束,落实社会责任。

青少年网络安全保护篇5

“遵守网络公约、健康文明上网”倡议书

全校师生:

当今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惊喜,它以其丰富的内容、开阔的视野、快捷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美丽而精彩的崭新世界。网络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加速信息交流、促进知识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个别青年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无节制上网,沉溺于网吧、网络游戏之中,更有甚者缺乏社会责任感,利用网络恣意妄为,破坏网络秩序,甚至出现违法犯罪的现象。作为一个公民,针对以上不良行为,我们应严格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积极倡导文明上网,争做网络文明的倡导者、践行者和捍卫者。在此,学校向全校师生发出如下倡议:

一、遵守公约,争做网络学习的模范。我们要善于上网学习,辨明网上的善恶美丑,自觉抵制各种虚假、消极内容,远离黄毒、远离邪教。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于虚拟时空,能结合工作需要和个人职业生涯设计来学习,不断提升网络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遵守公约,争做网络文明的使者。我们要深刻领会网络文明的内涵,切实增强网络文明意识,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无限宽广的网络天地里,诚实友好交流,倡导网络文明新风,使用网络文明语言,不侮辱欺诈他人,为营造文明的网络环境做出积极努力。

三、遵守公约,争做网络安全的卫士。我们要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充分认识网络安全对于学校信息化建设和青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严格要求自己合理、合法地使用网络资源,杜绝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要有效预防计算机病毒的传播,积极查找和消除网络安全隐患,维护正常的网络运行秩序。

让我们积极响应《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号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尊、自律、自护,上文明网,文明上网,做一名文明、健康的网民!

给全校同学的文明上网倡议书

同学们:

在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学校、和谐课堂的今天,互联网技术得到迅速普及并逐渐渗透到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互联网带给我们大量信息,也拓宽了我们交往的渠道,网络已成为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成为“网民”。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不良资讯、长时间上网也危害着我们的身心健康,甚至个别网站传播暴力文化及严重危害社会的内容,使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受到侵蚀,身心受到摧残,行为失范。

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社会的共同呼唤、家长的强烈要求和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为此,我们向同学们发出如下倡议:

一、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抵制腐朽思想的侵害,接受科学进步的思想。不进营业性网吧,不访问不健康的网站,不浏览非法网站。

二、争做《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实践者,营造文明、安全的网络环境。要自觉远离网吧,不利用网络煽动闹事、拨弄是非、造谣生事;不在网络上冒名顶替、诬蔑欺骗;不散布虚假言论,不轻信网上流言。

三、共同维护文明网络环境,共同清扫网络垃圾。不制造和传播网络病毒,维护网络安全,不在网上宣传色情、迷信、暴力的内容,不在网上谩骂、攻击他人,注意文明用语,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

青少年网络安全保护篇6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犯罪;交互性;信息

网络在为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也看准了这一点,利用网络频频作案,近些年来,网上犯罪不断增长。一位精通网络的社会学家说:“互联网是一个自由且身份隐蔽的地方,网络犯罪的隐秘性非一般犯罪可比,而人类一旦冲破了某种束缚,其行为可能近乎疯狂,潜伏于人心深处的邪念头便会无拘无束地发泄。”目前网络犯罪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主管部门、企业界和网络用户共同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一、网络犯罪的概念

关于网络犯罪的概念通说认为,主要指运用计算机技术借助于网络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网络的普及程度越高,网络犯罪的危害也就越大,而且网络犯罪的危害性远非一般的传统犯罪所能比拟。网络犯罪是一种特殊环境下的新型犯罪行为,只有正确认识和掌握网络犯罪的本质及内涵,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策略惩治网络犯罪行为,

二、网络犯罪的成因

1、网络交互性是因特网最根本的特性,整个因特网就是建立在自由开放的基础之上的。而网络的交互性一方面大大提高和扩展了犯罪人的个体力量,另一方面又削弱了国家和政府的力量,使国家和政府在获取和控制信息方面不再有任何优势可言,这就使得国家难以有效地威慑和控制犯罪,从而导致犯罪率的上升。人们可以轻易地得到色情图片、黑客教程、信用卡密码破解程序、制造炸弹甚至核武器的方法,并且可以很轻易地将其传播、出去。巨大的信息量不仅为犯罪提供了条件,而且成了犯罪的对象,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在网络上犯罪,其原因就在于计算机和网络的交互性。交互性使得人们可以在网络上互相交流,使人们得以参与事件并能影响事件的发展,这奠定了网上社会形成的基础。交互性还意味着人们在网上的任何行为都会影响到网络,当然其影响程度有大小强弱之分,这使得网上犯罪成为可能。

2、求知欲、表现欲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促成青少年网络犯罪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网上犯罪以青少年为多。青春期的青少年,渴望有独立的思维和见解,因而经常坚持自己的观点,盲目地抵制和排斥师长的见解,容易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偏激和极端化。这个时期他们极力想摆脱各个方面的束缚,特别反感各种规章制度,在网络中越不允许一般网民进入的区域,他们就越想进入。

犯罪分子可以在犯罪活动完成后让计算机自动删除犯罪程序,几乎不会留下痕迹。即使犯罪行为正在进行,现有的科技手段也不易侦察到罪犯的行踪,侦察人员也难于获取定罪的法律证据。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罪犯的侥幸心理,促成了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外化。网络犯罪行为的时间极短,往往在毫秒级或微秒级就可以完成一系列指令,只要足够谨慎,就可以不留下任何作案痕迹。侦查不易实现,使因犯罪可能付出的代价降低至最低点,甚至有时为零风险,遏制、打击之,却须消耗相对大得多的反犯罪成本,由此也助长了犯罪的增加。犯罪行为人的智商一般都较高,普遍具有先进的技术设备、手段和措施做保障,并有高科技人才做支持。网络犯罪往往利用网络的技术特点,采用超常规的方式来作案,这是它与传统刑事犯罪最大的区别。其作案证据可通过预先安装好的、作案完毕便自动运行的抹平证据的程序来抹去。如此一来,即便是具有高超计算机技术知识的行家,要想捕获此类作案人都十分困难。网络无国界,使计算机犯罪分子轻易地就可以实施跨国界的犯罪,借助四通八达的网络系统及各种电子数据资料等信息发动攻击,进行破坏。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跨国犯罪在所有的计算机犯罪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由此带来了刑事管辖的难题。

进行网络犯罪的青少年多数是网络的狂热发烧友,他们敢于挑战互联网的任何禁区,对法律允许和禁止的内容没有清晰的判别能力,法律意识淡薄,对自己行为的正当性与合法性缺乏最基本的认识和控制。有的青少年利用网络攻击计算机信息系统,浑然不知已严重触犯法律,在被法律追究时才恍然大悟。

(1)学校应试教育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而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忽视法制教育,淡化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现阶段学校的法治教育与网络时代对学校法治教育的新要求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一是缺乏既精通业务又懂网络技术的法治教育工作者,以致不能及时帮助青少年认识网络,使其摒弃不文明不健康的网上活动,及时中止网络犯罪活动。二是各级各类学校和共青团组织忽视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工作。很多学校本来就不重视德育和法治教育,更别说涉及网络礼仪、网络伦理和网络法律法规的法治教育,学校教育本身的预测、引导、评价职能等难以得到应有的发挥。学校的教育和引导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青少年网络犯罪数量的增加。

(2)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专项立法。青少年网络犯罪基本上是被作为网络犯罪来加以防范的,并没有考虑到这类犯罪主体在年龄、生理及心理等方面的特殊性。

(3)互联网的交互性必然带来不确定性。而交互的系统由于存在着太多的不可预知的因素,必然是不确定的,难以控制的。同时交互性又造就一个个能力空前强大的个体,这也是导致不确定性的一个因素。不确定性使得对网络犯罪的预防变得十分困难,因为不可预见的因素太多了。同时,不确定性还意味着我们往往无法正确预知,也无法完全控制自己行为的后果。互联网消除了物理时空的限制,这也给犯罪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各种职业、各种年龄、各种身份的人都可能实施网络犯罪,这是由网络较差的可控性决定的。

三、预防网络犯罪的措施

1、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开展青少年“网德”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增强抵制有害信息的自觉性和免疫力,规范网络行为。在无序的网上世界,网络安全立法尚不健全的今天,提倡网络道德尤其必要。同时,加强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矫正不良心理,增强抵制有害信息的自觉性和免疫力,规范网络行为,做有正义感、责任心的合格网民。

2、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加强对网络的管理,网络信息污染的过滤和自身安全的防范也不容忽视。建立健全的网络管理组织是堵塞不良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公安机关必须建立高素质的“网络警察”队伍,强化网吧日常监督和安全管理,加强计算机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保障网络安全。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制定统一的网络信息技术安全标准,采用最新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是信息加密、防火墙、身份识别、访问限制、网上监控、安全审计、入侵检测、案件跟踪、灾难恢复等网络安全技术。对一些有可能成为犯罪目标的网络系统,还可以利用黑客技

术对自己的网络系统进行测试,找出漏洞尽快修补,进一步完善系统的安全性。同时,政府应该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宣传工作,鼓励成立防控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民间公益性团体

3、依法规范网络经营、完善网络法律体系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依法规范经营。1991年,国务院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对针对软件的犯罪行为追究刑事责任。此后,《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金融机构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工作暂行规定》等行政法规和规章都对计算机领域的犯罪行为予以追究。1997年通过的新刑法也在第286、第287等条增加了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利用计算机犯罪的条款。

通过对正确认识和理解网络犯罪及惩治网络犯罪的策略分析和论述,目的在于减少或避免网络犯罪的发生,并惩罚和防治各种网络犯罪行为,推动网络犯罪相关法律的制定步伐,加快互联网的推广及应用,扫除我国网络发展过程中的犯罪障碍,促进网络健康有序地发展。目前,我国缺乏健全的网络犯罪法律体系,对网络犯罪的打击也很被动。相关法律又往往过于概括与宏观,可操作性不强,难以对网络犯罪形成真正的制度化打击与防范。我国刑法对网络犯罪的对象过于限制,未对侵入网络系统的犯罪进行立法规制,不利于打击入侵、破坏网络系统的犯罪。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与电子商务犯罪行为人低龄化之间有较大冲突。因此,极须建立和完善网络法律系统,切实保护青少年不受网络犯罪的侵害,并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

参考文献:

[1]计算机网络的法律问题[J].孙铁城.法学前沿,1999,(3).

[2]网络滋养出的青春[J].童林子.pC-life,1999,(10).

[3]互联网上的侵权问题研究.张新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电子商务法律制度:冲击与因应.第五章“电子商务对刑法的冲击与因应”.王利明.载人民法院出版社.

青少年网络安全保护篇7

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成为我们现代国家的主要服务信息,那么“网吧”也就应运而生。起初网吧开始在我国的一些文化品位比较浓厚的大城市出现,随后又向小城市蔓延,20**年网吧就普及到了乡镇。网吧的普及一方面对我们的信息来源渠道广、信息传递及时起到了有利的作用,但副作用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危害不容忽视,我们经常听说有青少年沉迷网吧影响学业,甚至出现长时间泡在网吧而猝死的惨剧。

一、网吧经营善主要分类

为了深入了解现在网吧的经营状况,今年7、8月暑假期间,我走进XX县城的XX、XX等网吧进行了调查,据不完全统计,XX是个很小的县城,就有网吧近10家,现在XX县的网吧经营状况主要分三类:第一类是“三证”齐全,即《经营许可证》、《安全审核意见书》、《网络文化准营证》和《工商营业执照》,这种网吧只是极少数,每小时上网费也比较贵。第二类是证照不全的“半黑”网吧。之所以称为“半黑”,这类网吧首先不具备完整的营业手续,但仍“堂而皇之”地挂牌营业,这类网吧基本能杜绝不良网站,但也有违规行为存在,主要问题是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打游戏,这类网吧的顾客以大学生、中学生为主。第三类网吧是无证无照的“黑”网吧,这类网吧无证无照,也不纳税,内部环境不好,无法进行管理,他们隐藏在城市的角落里,只需几台机器,租间民房,连几根电话线就能草草开张。这类网吧收费低廉,容易存活,因而分布很广泛,能渗透到青少年的身边,是真正具有危害性的,是社会的毒瘤。

二、XX县网吧经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1、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网吧采光条件极差,相对拥挤,加上吸烟人群,消防安全隐患明显存在。2、放任青少年超时消费。调查表明,有90.65%的青少年反映,到网吧从未问过自己的年龄,通宵达旦上网经营者从未劝阻。有的还在网吧内零售烟酒、饮料和小食品,对未成年人造成严重影响。3、技术防范措施使用不好。有些不法业户,没能坚持标准安装、使用防火软件和防范措施,致使网吧内上网者可以随意浏览一些不健康网站。4、接纳未成年人现象严重。由于没有特定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不能或不允许到网吧上网,从而使未成年人进网吧成为正常。网络上一些法律尚未界定清晰的电子游戏再次成为经营主诱骗未成年人迷恋网吧的重要因素。5、网吧的分布都在离学校较近的地区。

现在XX县每年上网的网民应在2000人以上。这2000人中,以中小学生为主,小的几岁,大的十七八岁,其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网民总数的85%以上,并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在迅速增长。性别比例:男生略多(占56.6%),而且年级越高,比例越高。上网时间:青少年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112分钟。父母限制:8.4%的父母完全不限制,大多数父母限制子女上网,反对子女到网吧上网。上网目的:好奇心、虚拟聊天、刺激娱乐、网络技术使用和信息追求。常用功能:超过50%使用率的有网络游戏(占62%)和聊天室(占54.6%),其次是使用电子邮件(占48.6%)。网吧上网的经济来源:68%的青少年是零花钱。11%的青少年是打工挣的钱(分析对象是大学生)。浏览黄色网页:32%的青少年承认自己浏览过(保守数字)

三、可以说,青少年对互联网络体验最为丰富,影响也最大。

积极影响:一是可以开阔青少年视野,帮助了解更多的未知领域,掌握大量的需求信息。二是可以借助虚拟空间,广泛展开对外交流。三是可以利用互联网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促进青少年的个性培养。四是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促进青少年的学业。五是互联网信息量大、交流速度快,成为青少年寻求知识的主要手段,进一步拓展了当今青少年教育的空间。可以说,网吧的出现为青少年的交流、创新、娱乐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消极影响:一是网络病症问题。学生长期泡吧视力下降,过度疲劳,再加上电游、网吧空气混蚀,人口密度大,烟味、汗臭味,机器声、打闹声、脏话声,卫生、环境条件极差,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二是不健康网点问题。一些渲染色情、暴利、或反动的网站,已毒害了一批青少年,几乎让众人“谈网色变”。三是荒废学业问题。迷恋网吧对青少年学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四是诱发青少年犯罪问题。进出网吧的大多是中小学生,小的几岁,大的十七八岁,他们大多没有收入,为了能弄到进网吧的钱,有的结伙敲诈,有的偷盗抢劫。五是网上交友问题。问卷分析,青少年与网友见面的占11.5%,从不见面的占56.3%,偶尔见面的32.2%,这本身就潜伏着极大危险性。显然,网吧对青少年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四、通过交谈了解到,导致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利益驱使网吧经营业户违规经营。目前网吧经营竞争激烈,致使一些业户出于营利目的,不顾法律和道德,投青少年好奇心,专搞不正当竞争。二是对网络的监管不够规范有序。目前,通信、公安、文化和工商在对网吧的管理上,还不够和谐一致,“三证”不全的网吧还大量存在。防范措施和监管制度仍滞后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三是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侵害的能力相对薄弱是容易遭受“网络垃圾”侵害,难以逃脱诱惑的重要原因;四是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健康网络阵地尚未占主导地位。目前开设的青少年专门网站,由于经费、人员、技术和体制的限制,其内容、形式等方面还与青少年实际需求存在差距,加之宣传和引导不够,尚不能真正发挥主导作用。五是家庭环境的影响。有些家庭不和睦,在缺少家庭温暖的情况下,多数的青少年会选择离家,而网吧又是他们最好的逗留场所。也有一些是因为父母忙于工作,疏于对子女的管教,结果,部分自控能力较差的青少年,终日以网吧为家。

五、为防止“黑”网吧对青少年的继续侵蚀,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管理和监督:

1、政府重视,加强联合执法,形成规范管理合力。对现有网吧市场组织公安、文化、工商等相关部门集中开展整治,狠抓《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的落实,严格依法办事,形成整治合力,对不按规定经营的网吧坚决查处,直至取缔,将其全方位纳入管理,切实规范网吧市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治工作有深度、有力度,不半途而废。

2、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整合各部门工作力量,实现齐抓共管。共青团牵头组成专门领导机构,加紧部门间协调配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市场的手段,扶持一批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的网吧,坚决取缔那些无照经营、违法经营、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非法网吧。公布一批监督电话,聘请一批社会监督员,对群众举报、考核问题严重的网吧,严加治理。同时,充分整合发挥社区力量,将网吧问题化解在最基层。

3、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各种媒体力量,宣传网络的积极作用,增强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介绍和推荐适合青少年浏览的健康网站、开辟主体聊天室、现身说法等形式,让青少年深刻了解沉溺网络和在不健康网吧上网的危害。注重增强青少年的自律意识,教育青少年不沉浸于网上聊天、游戏等虚拟世界,不浏览、制作、转播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侮辱、谩骂语言聊天,不轻易和不曾相识的网友约会,教育青少年自觉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

4、抓好“青少年安全放心网吧”建设。首先,树立一批规范经营、文明服务的网吧典型,以此为样板,带动更多的网吧积极响应。在创建活动过程中,根据《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和“青少年安全放心网吧”的条件,规范网吧经营行为,确保网吧具备良好经营场所,完善的创建制度,按规定安装安全防火软件,张贴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显著位置悬挂警示标牌。同时,利用社会媒体向广大青少年和家长推荐“青少年安全放心网吧”名单,让一些不法网吧失去市场。力争在一段时间内,建设一大批示范性“青少年安全放心网吧”,使其真正成为青少年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阵地。

5、政府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订出台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减小对违规网吧处罚的弹性,加大处罚力度。新晨

6、社会、家长、学校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要以对青少年高度负责的态度,在青少年中进行广泛、深入的德育教育,通过宣传、舆论导向,正确引导青少年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拓宽青少年获取知识的渠道,如政府可以将图书馆、博物馆免费对青少年开放等,让青少年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7、要尽快建设一批公益性的上网服务场所,为青少年提供健康有益的“绿色”网上空间。

青少年网络安全保护篇8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文化教育等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在文化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和网络为不同思想文化传播和各种教育、教学方式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大量信息通过网络涌入教育、教学的各个角落,网络已成为当今远程教育的重要工具。由于互联网是在缺失秩序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并且,对它的管理也常常落后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因此,许多违法行为往往在网络上频繁出现:有害信息(包括暴力、色情、封建迷信,反动思想和言论等)在网上的泛滥,计算机信息的窃取、改造、伪造,黑客对网络的攻击,犯罪分子借助互联网进行的高科技犯罪等等。这些都严重威胁到网络安全。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有相当多的青少年上网浏览色情、暴力等不良内容,沉迷于格调低俗的网上聊天,还有一些青少年模仿网络黑客行为盗取考题、试卷等。这些现象的出现,除了源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观念不成熟,尚未牢固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缺乏正确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外,一些教师和家长网络安全意识缺乏,不能有效对青少年的网络行为进行监督和干预也是重要原因。

二、网络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

网络安全问题不完全是技术问题,还是意识和管理问题。从不同角度考虑,会有不同侧重点。在教育领域,从教师角度考虑,网络安全主要是教师希望涉及个人隐私或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信息在网络传输时应受到保护,避免他人利用窃听、冒充、篡改、抵赖等手段对教师的利益和隐私造成损害,同时也希望教师保存在计算机中的信息不受其他非法用户的非授权访问和破坏;从校园网络运行管理者角度考虑,网络安全主要是希望对局域网信息的访问、撰写等操作给予保护和控制,避免出现“陷门”、病毒、非法存取、拒绝服务、网络资源非法占用和非法控制等威胁,防御和制止网络“黑客”的攻击;从社会教育角度考虑,网络安全主要是强化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会对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的认识。

虽然从不同角度看待网络安全会有不同的认识,但对网络安全系统面临威胁的认识确是一致的,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利用系统缺陷或后门进行攻击;防火墙的安全隐患;内部用户的窃密、泄密和破坏;网络监督和系统安全评估手段的缺乏;口令攻击和拒绝服务;网络不能控制来自internet或电子邮件所携带的病毒以及web浏览可能存在的Java/activeX控件的攻击;来自应用服务方面的安全探测和分析网络协议,被用于窥视和破译网络管理员口令,并非法侵入网络。

随着网络安全问题的逐步显性化、网络安全威胁日趋严重,教师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技术必须不断提高和加强。对教师进行网络安全教育也就显得十分重要。对教师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就是要培养他们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防范技术。

三、教师网络安全意识的提高

网络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个用户的安全意识,而不是由那些研发软件和计算机系统的企业所主导。2003年曾猖獗一时的“冲击波”病毒的传播凸显了这一点。即如今的修补安全漏洞的办法过于耗时,无法有效针对关键的缺陷进行及时的修补,结果,如“冲击波”这样编写程序很糟糕的蠕虫也能快速在网上传播。分析人士认为,“冲击波”蠕虫的制造者并非聪明过人,这种蠕虫之所以能够在网上快速传播也并非因为程序本身设计得好,而是因为众多用户中的很多人对于网络安全一无所知。

教师网络安全意识的提高,首先要从提高教师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做起。教师应了解相关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如内容分级过滤制度等。教师应经常浏览有关网络安全知识的网站,注意一些站点上的补丁程序,并及时修复现有系统,这样,诸如“红色代码”、“尼姆达”之类的病毒就不会像现在那么猖狂。教师还应认识到防火墙、杀毒软件不是万无一失的,网络安全防卫体系不可能一劳永逸的防范任何攻击,所以,必须在网络操作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状态,注意病毒和网络黑客行为,这样才能有效的应对各种网络安全攻击。

其次,教师应了解学生使用网络的现状,意识到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网络就如一把双刃剑,在增强青少年与外界沟通和交流的同时,难免会因一些不良内容而对他们造成心理和生理的伤害。如黄色、暴力网站以及敌对势力利用网络散布的种种谣言。这些还会对我们的教育和意识形态带来隐患。教师应意识到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庭,都应加强网络安全和道德教育,积极、耐心的引导学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态度和观念去面对网络。同时,给学生提供丰富、健康的网络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氛围,并教育学生在网上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四、教师在日常计算机操作中使用的网络安全技术

教师在意识到网络安全问题重要性的同时,也应逐步提高自己的网络安全技术水平。对教师进行网络安全技术培训应侧重于日常计算机操作所涉及的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有:管理和保护硬盘,web上的自我防御措施和保护电子邮件私密性。

1.管理和保护硬盘

计算机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课程教学设计离不开计算机提供素材和资源;对学生进行评价离不开查询计算机内存储的各阶段成绩和有关数据;进行远距离交流离不开计算机提供技术支持。教师使用计算机时,常会遇到文件存储在哪里找不到的问题,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系统还可能遭到非法入侵,导致重要文件丢失或被复制,给学习和工作带来无穷的困扰。虽然人们想方设法把文件组织得很有条理,但计算机用户和系统中运行的程序还是会将文件保存在不同的位置。许多应用程序使用不同的默认目录来保存文件,导致文档、电子表格、图像及其他文件分散在众多文件夹中。因此教师在保护系统之前,首先要了解硬盘上有什么资料。最好将重要文件都组织在一起,便于管理和保护,同时也可以知道重要文件在计算机中的位置。如果教师必须用更安全的技术来保护文档,可以使用实用程序来创建隐藏的虚拟驱动器。实际上,虚拟驱动器是硬盘上的一个文件,但是它却具有计算机硬盘的作用,并在window资源管理器中显示为驱动盘符号。像BestCrypt这类的安全工具就可以创建这种目录,并可从站点获得功能完整的评估版。

对系统内部文档进行管理和保护,可以有效防止入侵者侵犯系统,但不能防范病毒对系统的破坏。要消除这些恶意程序的威胁,教师需要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安装防病毒软件。防病毒软件其实是一种程序,它可以搜索硬盘和可移动媒介(如软盘、光盘等等)上存在的已知病毒。当找到受病毒感染的文件时,可删除病毒代码以修复文件,或删除文件以防止其他文件被病毒感染。应特别提出的是恶作剧病毒。恶作剧病毒并不是真正的病毒,但是也具有很强的破坏力。一般是通过电子邮件一些警告,怂恿收件人执行一系列操作。如告诉阅读者查看自己硬盘上的某个文件并称这个文件是病毒,应该马上删除。不幸的是,那些被称作病毒的文件通常是操作系统安装的。如果收件人找到该文件并删除它,那么操作系统或其他软件将无法正常运行。如果发现有这种邮件,最好先查看像nortonmcafee这样的防病毒生产商有没有发出类似警告。

2.web上的自我防御措施

教师在浏览网页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会使那些刚刚接触网络或是对网络安全认识不够的教师处于尴尬境地。教师应该清楚了解这些来自web上的安全攻击,不仅可以有效防范这些攻击,而且可以提醒学生,监控其行为以避免掉进web陷阱。个人隐私信息非常重要,它是web辨别每个人的重要凭证,也就是私人标示符。网络具有高度的隐蔽性和虚拟性。网络上的每个人都是虚拟的、数字的,以符号形式出现的,人与人交往也表现为符号与符号间的互动。一旦个人隐私信息被别有用心的人窃取,会冒充当事人从事非法活动。所以防范个人隐私信息被盗取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在某些需要填写个人隐私信息的网络上填写信息,这个网站就获得了他的隐私信息,并且个人隐私信息还会通过计算机传输给站点服务器。在传输过程中,信息如果没有被加密,就可能被访问网络的人获取。因此,教师在决定将个人信息填入任何站点的表单中或基于web应用程序之前,都要仔细思考是否信任该web站点的拥有者,是否让他们获得自己的这些信息。如果难以肯定个人信息会以理想的方式被使用,自己的隐私期望可能与站点拥有者的隐私期望并不相同,那么即使站点提供了最安全的web服务,个人信息也可能会被不同程度的泄露。

3.保护电子邮件私密性的常用方法

电子邮件是教师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异步教学中用于交流的常用工具。现在,很多网站通过电子邮件发送个人认证、密码等重要信息。如果电子邮件的私密性被破坏,使用者的个人隐私信息就可能被公开。继而使用者会收到许多垃圾邮件,或者邮件内容被第三方截取或偷看。少数学生由于对技术过度崇拜,盲目模仿网络黑客行为,往往喜欢对自己老师的电子邮件下手,破坏其邮件的私密性。保护电子邮件私密性有利于保证教师正常的工作和交流,有利于教师管理和指导学生的网络行为。保护电子邮件私密性通常使用的方法有:查看web站点的隐私声明,处理垃圾邮件和加密电子邮件。

(1)查看web站点的隐私声明

很多站点都提供隐私声明,介绍如何处理用户提供的信息或通过其它途径取得信息。这些隐私声明可以解释用户是否会被加入到邮件列表,是否可以按常规获取个人信息,是否会与政府、执法部门或其他组织和个人共享信息。教师阅读隐私声明时,可能会发现自己的电子邮件隐私是受限的,或者说根本就不存在。电子邮件的个人信息可能被传播的另一种途径是,使用允许人们在线搜索其他人信息的数据库。这种服务的例子包括Yahoo!peopleSearch和USSeaRCH。利用这些搜索引擎,可通过输入关于一个人的点滴信息来获取他的地址、电话号码、年龄及电子邮件。所以教师不仅自己要慎重选择电子邮件服务商,而且有责任提醒学生在选择邮件服务商时一定要查看隐私声明。

(2)处理垃圾邮件

教师常常会收到大量的垃圾邮件,这些邮件不仅会影响正常的邮件接收,还可能含有不良信息和病毒。垃圾邮件看起来是直接发送给用户的,实际上是从邮件地址列表和自动群发电子邮件的软件发出的。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处理这些垃圾邮件。其中一个方法就是检查垃圾邮件,看是否有办法把自己从它们的目录中删除,这样就不会再收到它们的电子邮件了。通常,在邮件的顶部或底部会有如何从此垃圾邮件目录中进行删除的信息或超链接。避免收到垃圾邮件的另一种方法是禁用Cookie。Cookie通常与访问web页面的internet浏览器相关联。目前大多数电子邮件程序都允许使用HtmL格式接收信息,因此HtmL格式的电子邮件也可以包含Cookie。相比之下纯文本格式的消息比HtmL格式的消息更安全,它不能存储Cookie和其它可能有危险的内容。垃圾邮件过滤器是一种避免再次收到同样或相似垃圾邮件的程序,它可以分析消息的内容以判断其是否含有垃圾邮件的特征元素。如果一条消息含有一些特征元素,垃圾邮件过滤器会以特定的方式处理该消息。

(3)加密电子邮件

教师在通过邮件传递信息时最不愿看到的是邮件内容被他人偷看。如果教师的没有加密的电子邮件被盗后,里面内容就有可能被公开。邮件加密是将电子邮件消息中的数据及其包含的任何附件编码的过程,加密邮件只有特定的消息接收者才能浏览它们。加密的电子邮件消息是使用数学算法进行编码,该算法会混杂消息中的数据字节,盗贼无法将其转换为可读取的格式。

青少年网络安全保护篇9

一、加强校园网络管理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及网络管理员组成的“网络文明学校”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创建活动。

2、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国际联网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规定,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局有关校园网、城域网、互联网管理应用的各项规章制度。要结合我校实际,建立《青岛东胜路小学网络管理规章制度》。

3、设立专人负责校园网络、网站安全管理、维护工作。要配备相关网络管理软件,落实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做好应急防范工作,确保我校网络信息安全。

4、认真做好学校网站备案工作,网站上粘贴“e网平安”备案图标。建立和落实严格的用户管理和信息审核、监督等制度。

二、提高网络应用水平

1、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绿色、诚信”上网,大力开展以“e网平安——文明上网”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网络自律教育,加强网络道德训练,增强网络文明道德观念,规范网络文明道德行为。

2、积极参加市教育局、区教体局组织的网络建设、应用、管理等的各项活动及培训,认真做好校园网的各类应用系统的建设、管理、维护等工作,保障系统和数据安全,提高我校网络应用水平,按要求及时做好相关数据接收和报送等工作。

3、积极开展学校网站及各类教育主题、专题网站建设工作。学校要有专人负责学校网站建设管理、校园网网络管理、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学校办公室定期向市教育局、区教体局网站报送学校教育教学等各项活动信息。

4、充分依托校园网开展“电子校务”,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

5、一线教师利用校园网广泛开展教学、教研活动,积极探索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服务课堂教学的模式和经验,学校要探讨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积极作用。

三、具体实施步骤

创建活动将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组织发动阶段(2010年3月30日至2010年4月30日)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创建方案,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充分利用网站、宣传栏等媒体,使全校师生认识创建“网络文明学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二阶段:自查整改阶段(2010年5月1日至2010年8月31日)对照“网络文明学校”创建标准,逐项进行自查,在自查的过程中,对达不到标准的项目逐项进行整改。上报区教体局,提出申请。

第三阶段:检查评比阶段(2010年9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准备材料,迎接市教育局会同市文明办、市综治办、市公安局、市文化局、团市委、市妇联、市政府新闻办、市通信管理局、市电子政务办公室等部门组成青岛市“网络文明学校”创建活动检查组,对我校进行考核。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面开展青岛市“网络文明学校”创建活动,是我市《e网平安——共建和谐文明网络》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是促进我校网络规范化管理、引领我校网络高水平应用、促进网络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要高度重视,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

2、精心组织,突出特色。创建活动要从结合我校实际、突出我校特色,积极推进电子校务、教学资源库、辅助教育教学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不断发展相结合,要与提高师生信息技术素养相结合,要与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要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相结合,有效整合力量资源,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创新开展我校各项创建活动。

青少年网络安全保护篇10

关键词:网络;学校德育;机遇;挑战

一、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internet是无国界的,互联网的信息浩如烟海。意识形态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各国法律法规的不同,使得不同意识形态的言论、文化产物在信息的高速公路上漫游,构成复杂纷繁的网络文化。因而个体行为极难控制。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他们不能完全明辨是非黑白。例如,有些网站上的一些言论让学生走向歧途。而未成年的他们,对于互联网上所看到的内容,不能正确地识别,万一让中小学生的个体思维发展偏离了教育的正确方向,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些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对于我们教育者来说更不容忽视。

网络的开放性,使人们拥有了一个自由遨游的空间,但是这个自由,却大大超出了人们的初衷。在有关方面的调查统计中,有一些不良的信息对于身体、心理都正处于发育期,而且非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比较弱的青少年来说,有时不足以抵御。这无疑会影响学生心理品质的良性发展。

二、网络使学校德育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随着互联网的逐渐兴起,教育的发展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由原来的一师、一书、一笔转变为轻击鼠标就可以轻松获取大量的学习信息,知晓外面的五彩世界。通过对网络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整合,很快就会收获一定的知识。对学生增强学习自信心,以及对现代科技的热情都大有裨益。

(2)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教师可及时了解全国各地的德育工作信息,学习新的工作方式方法,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丰富文化知识。

(3)网络教育可以打破现有的“教”与“学”这种简单的教学模式,实现高度开放的全面教育模式。它还彻底改变了传统教育形式,使教育达到了最大限度地延伸,教学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构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新境界。

三、利用德育网站,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发挥德育网站的阵地作用。德育网站不仅是一个德育管理、信息交流的平台,也是一个如同报纸、杂志一样进行宣传教育的阵地。为此,我们可以紧跟社会热点问题,在学校的德育网站或网页上,适时设立教育专栏、营造舆论氛围,对师生进行正面引导。例如,在德育网站上开设“对党的十说句话”“心之桥”等栏目,宣传会议精神,引导学生参与。

(2)开展网络班会活动。网络班会是对班会形式的一种创新和拓展,它利用信息网络,突破空间限制,可以提高班会的科技含量,有利于学生及时从网上获取更多相关的资料信息,深受学生喜爱,这样可以做到全员参与、交流和互动。

(3)将网络学习引进德育活动课。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改革德育活动课,首先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中发现问题,确立研究课题,然后组织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在探究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

(4)尝试网上德育评价。在班级的网页上设置“学生自我推介”“教师简介”“学生特长展示”,学生可进行网上投票、网上选举,在网上开展竞选学生干部、评选“班级之星”“全面发展生”等活动。这样学生们的热情就会高涨。信息网络使竞选、评价更为透明、公平、公正。这样也进一步增强民主意识、参与意识。

四、针对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应做好正确的引导和规范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精华也有糟粕,在给学生带来超前、兴奋的学习体会之余,也有让他们痴迷、放不下的非健康的一些东西在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面对网页中丰富多彩的内容,如何装上一层“过滤网”,挡住不良的内容,让新鲜空气进来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究竟该怎样来设置青少年学生上网的过滤网呢?我们认为要积极开展“青少年学生文明网上行”和“创建优秀青少年学生网站”等活动,并以此为契机,抓好引导和规范两项工作,做好引导和规范两项工作,在网络上学生就能文明、正确地上网。

所谓“引导”,就是要通过各种措施,引导青少年学生主动接触网络,利用网络,不断提高素质。通过各种培训,加强青少年学生网络知识教育,引导学生知晓什么是正确的上网习惯,在网络上应该怎么做,如何做到文明上网。实行网络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接近和使用互联网的能力,分析互联网信息的能力,评估网站及其信息的能力,以及创造性地利用网络的能力,给青少年学生充分的网上空间,必要时教师和家长要进行网上监护。要考虑针对青少年学生的注意力,专门设立宣传正面信息的网站,增强点击率。适应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学生社会化特点,重点培养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让青少年学生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

所谓“规范”,就是对青少年上网场所进行监督。重点在清理无证网吧的基础上,严把四个关口。一是进门关。在所有网吧设立未成年人不准进入标志,确保未成年不进入公共网吧。二是内容关。开发软件,尽快研制出能够有效防“毒”、杀“毒”的软件,堵住青少年进入不良站点的通道。三是传播关。采取撤消电脑主机磁盘复制功能的作法,确保非健康资讯不通过电子介质进行传播。四是法规关。尽快出台全方位的关于网络管理和青少年学生上网和网吧经营方面的有关法律规定。要大力开展“创建安全文明网吧”活动,引导网吧业主文明经营,守法经营,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网上世界。

(1)发挥家庭、学校、社区合力,整合各部门工作力量,实现齐抓共管。联合工、青、妇等社会各界,大力推进网络文明活动,形成文明上网的道德规范和舆论环境。要充分发动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共同担负起帮助教育青少年学生的社会责任,建立起完善的青少年学生网络保护机制。

(2)加强对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的教育,宣传与网络相关的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约束与自我保护能力。

(3)政府要加强网络建设、软件开发与市场管理,满足青少年对互联网的需要的同时积极做好防范措施,内容分级过滤势在必行。在网上“垃圾信息”“信息烟雾”随处可见,有害信息、过时信息、“灰色信息”充斥我们的视野,对网上不良内容说“不”的时候到了。完善的政策法规、广泛的社会教育、加之简单易用的过滤产品,才是净化网上环境的完美组合。但遗憾的是我们目前尚未建立自己的内容分级标准,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应建立自己的网上内容分级标准,跟上时代的潮流。

(4)要规范网上文明行为,提倡和培植健康文明的网络道德。要开辟更多更好的青少年网站,积极占领网络阵地。对青少年学生要积极进行正面引导,倡导文明上网,建设网上文明。我们学校的教育、引导作用意义深远,任重而道远。社会对于网吧要依法管理,通过严格执法,坚决打击网络犯罪,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规范、健康、文明的网络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