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的效应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07:00

管理学的效应篇1

管理学效:蝴蝶效应、青蛙现象、鳄鱼法则、鲇鱼效应、羊群效应、刺猬法则、手表定律、破窗理论、二八定律、木桶理论、马太效应、鸟笼逻辑、责任分散效应、帕金森定律、晕轮效应、霍桑效应、习得性无助实验、证人的记忆、罗森塔尔效应、虚假同感偏差。

(来源:文章屋网http://www.wzu.com)

管理学的效应篇2

关键词:高校课堂教学;绩效管理;平时成绩

一、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引入绩效管理理念的逻辑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授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两种行为发生的环境构成了一个在特定教学时间节点上的封闭系统,从学生学习行为的维度进行研究,学生主动学习行为的产生则成为一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人的行为适用S―o―R模式,即刺激(环境、条件、因素)――个体(需要、欲望、内在条件)――反应(行为)[1]。

二、高校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绩效管理的措施

1、制定课堂教学绩效计划,刺激学生个体学习需要的产生

绩效计划是进行绩效管理的起点,绩效计划最为核心的内容是通过双向沟通制定绩效目标,而目标的制定则要建在立工作分析的基础之上,辅助以双向的沟通,确定具体指标值。正常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表现的行为有:按时上课,不早退,带好上课所需书籍、笔记等学习工具,上课认真聆听,记笔记,主动回答提问以及掌握课程基本内容等。

针对学生课堂任务内容,可为学生指定行为化的绩效指标:

(1)本门课程旷课、迟到、早退次数为0;

(2)课程周期内,请假次数不能超过3次;

(3)课程结束应提交完整的听课记录;

(4)每个学生在课程教学中主动提问及回答问题的次数不少于3次;

(5)每个学生必须备有上课所需书籍、学习工具;

(6)课堂教学中使用手机的次数为0。

(7)课程考试成绩应该在60分以上。

行为性指标在确定之后,需要交由学生讨论,对指标的科学性、客观性、合理性进行意见补充,达成绩效契约,契约的形成在某种意义上是学生接受指标内容并做出承诺的象征,根据社会心理学家多伊奇和杰勒德的经典心理实验结果可知:学生公开的承诺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即使遇到困难放弃指标行为描述内容的可能性会降低。

2、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绩效辅导,收集学生绩效数据。

绩效契约的签订只是一种在群体压力情境下的约束,但这种约束是极为有限的,学生并不一定会完全的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指标的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保持和学生的良好沟通,及时了解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学习状况,对不能够很好履行指标内容的学生要进行询问,找出原因,促进其尽最大努力完成契约内容,并详细记录学生的指标履行数据,以待考评时使用。

3、课程结束时,进行学生绩效考评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传播知识的环节,而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测量则一般是通过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对课程理论及内容的掌握情况。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绩效对象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绩效,回归高校课堂教学,就是为了学生能够尽可能的掌握课程内容。一般而言,绩效是经过评价的行为和结果,那么在对相关课程考核时应该同时注重课程教学过程和考试结果,因此很多高校都引入了“平时分”的概念,即考试结果由平时成绩和课程考试试卷成绩构成,不同的高校两者的权重有所不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缺乏经过严格评价的学习过程,从而平时成绩大多缺乏客观的依据而流于形式,或者成为弥补其课程总评成绩合格的手段。笔者认为课程总评成绩3:7的权重更为适宜,以百分制来衡量,即课程总评成绩=30%*平时成绩(满分100分)+70%*试卷成绩(满分100分),试卷成绩以统一集中考试的方式行程,平时成绩则以签订的绩效契约为指导进行考评,如下表:

行为描述性指标考评办法

(1)本门课程旷课、迟到、早退次数为0;旷课一次扣10分,迟到、早退一次扣5分

(2)课程周期内,请假次数不能超过3次;请假一次扣5分

(3)课程结束应提交完整的听课记录;无听课记录扣20分,听课记录不完整扣10分,完整加10分

(4)每个学生在课程教学中主动提问及回答问题的次数不少于3次;主动回答问题一次加5分,提问一次加5分

(5)每个学生必须备有上课所需书籍、学习工具;没有书籍扣10分,学习工具不齐全扣10分

(6)课堂教学中使用手机的次数为0。使用一次扣5分

(7)课程考试成绩应该在60分以上。试卷成绩60―70分加5分,71―80分加10分,80分以上加15分

平时成绩满分100分,但可以在课程起始时约定每个人只有60分,即达到合格标准,这样,平时成绩则成为影响总评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样履行好绩效契约则成为本门课程成绩获得合格以上分数的需要。

4、考评结果的应用

考评结果的应用最为直接的方式就是形成课程总评成绩,学分制下,课程的成绩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可以拿到相应的学分,直接和学籍挂钩,是一种结果引导型的激励方式。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绩效,可以将考核的依据及结果公示给学生,可以通过email的方式完成,这样可以将学习过程和结果紧密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在下一个课程教学周期内重视课程教学过程的行为表现。需要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行为者才能有效地参与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实现任何有价值的目标[2],课堂教学绩效管理目标的达成,可以对学生的行为起到塑造的作用,形成对其他课程的协同效应。

三、结语

人的行为是可以引导和塑造的,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可以通过课堂绩效计划制定行为描述性指标进行引导和塑造,规范课堂教学,加强课堂教学过程和效果的因果联系,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绩效管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窦胜功,张兰霞,卢纪华.组织行为学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8.

管理学的效应篇3

关键词:绩效技术;教学管理;研究;应用

1.绩效技术

1.1绩效技术的定义。绩效技术与教育技术都致力于优化过程与结果,教育技术是提高教育绩效的一种技术,绩效技术与教育技术在某种角度上来看有着相同的意义。在国际上对于绩效技术有多种的定义,目前最主流的有三种:

(1)绩效技术侧重于过程与方法。美国社会的培训与开发(aStD)机构将绩效技术定义为:“在工作场所通过使用合适的、多样的干预措施来进行分析、改进及管理绩效的系统方法”。

(2)绩效技术强调结果与目的。Geis(1986)认为人类绩效技术是对各种方案进行选择、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过程,以达到最优化的影响人的行为和成效的目的。

(3)绩效技术既侧重于过程与方法又强调结果与目的。斯托洛维奇和基普斯(1999)认为,最有包容性的定义表述为:绩效技术是“一种工程方法,它通过确定绩效差距和设计低成本、高效率的干预措施,达到获得所期望的成效的目的”。

1.2绩效技术与教育技术的界定。绩效技术与教育技术都致力于优化过程与结果,教育技术是提高教育绩效的一种技术,绩效技术与教育技术在某种角度上来看有着相同的意义。研究解决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教育教学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归纳从而找出根源是教育技术的逻辑起点。而找寻绩效差距是绩效技术应用的特性,二者对于消除差距、解决问题思路几乎相同。教育技术旨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绩效问题,其本质即为教育中的绩效技术。

2.基于绩效技术的教学管理系统

2.1教学管理绩效分析。绩效技术应用于任何系统,都需要从绩效分析开始。绩效分析是绩效技术的基础,目的是找出绩效需求,明确绩效问题或绩效差距,从而确定绩效改进的方向。基于绩效技术的教学管理系统的绩效分析中,对于从事知识型劳动的教师而言,我们应当全面考虑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影响工作绩效的实际问题。以此分析为基础,确定当前的绩效状态,分析其与期望绩效状态之间的差距,进而找出存在的教学问题。对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重点主要围绕如何提高教师绩效来进行。教学管理系统绩效分析如表2-1所示。

知识教师专业知识有待提升。教师认为目前获取专业知识的途径很单一,多数还是依靠书面的查询、积累。教师迫切需要更加快捷方便的方式来获取相关专业知识,以便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随时查阅。

能力在教学方面,教师的困难是:备课时如何依据学生能力和现有材料进行备课。或在资料明显感到不足的时,以何种方式比较便捷的找到所需材料。

情感学校快节奏的工作方式,由于对学校情境和政治组织不熟悉,教师感到缺乏协调的职业关系,从而难以在学校文化中准确定位。

绩效差距通过对期望绩效状态和当前绩效状态的具体分析,找出两者间的绩效差距,进而找出教学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2.2教学管理系统干预选择与设计。导致绩效问题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因此,干预措施也不止一种,它包含了教学手段和非教学手段。教学管理系统平台是在绩效技术的理论指导以及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先进的开发平台上,利用现有的软件,配置一定的硬件,开发一个具有开放体系结构的、易扩充的、易维护的、具有良好人机交互界面的教学管理系统,实现教学管理的自动化的计算机系统,为教师进行课件、学生作业管理和学生提交作业、下载课件、疑难解答提供方便。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效率,实现提高教师工作绩效的目标。

2.3教学管理系统实施

(1)数据管理:数据包括学校的工作人员、教师、学生等信息及课程、教务的信息等。而数据管理通常包含了数据的存储、修改及删除、查询及汇总等各个功能。

(2)用户管理:管理系统的用户答题包括教务人员、系统管理人员、教师及学生等。用户管理是指针对以上用户的账号信息、学业信息、教学信息以及用户的操作权限等各方面信息的管理。

(3)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计划是指以教研室、教务处等为单位的用户根据学校的培养计划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计划进行制定与修改。因为教学计划是面向全校师生,而且一旦就不能随意修改,因此制定审核都必须严谨。

(4)教材管理:教材管理包括教材从购入到报废的所有过程。利用网络教学管理系统,还可以将教材计划报表、征订报表、教材的使用明细、入库出库等信息甚至于报废教材的处理等信息都做成电子表格公布于教学网上,便于师生查询。

(5)课程安排管理:系统可以借助教师在网上的自己的课程安排要求、教务处的协助、学生的要求等来合理的进行智能化排课。可以进行单双周处理、分段排课处理以及班级的合分排课,做到合理而不冲突。

(6)学生成绩管理:学生的成绩管理不仅仅是对于学生的成绩的通过与否,补考、重修等信息的管理,还要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综合处理,包括学生的总成绩在班级、年纪、学校的排名,单科成绩的排名情况。

(7)学籍管理:学生本身也可以通过教学管理系统对自己的学籍信息进行审查和修改。学籍管理的基本功能包括:新生报到、注册信息、班级以及学号信息、成绩及奖惩信息、学籍变动信息等;也包括老生的毕业信息等等。

(8)系统更新与检查:当系统有更的时候,系统要及时的对已经制定的教学计划和其他模块的信息管理进行升级,同时,对于学生选课的信息进行分析。

2.4教学管理结果评价。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管理系统设计的过程中。通过评价分析,确认干预措施是否成功,及时进行反馈,对绩效过程作出相应的调整。评价可采用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对干预措施的成本效益、评价者的行为反应等进行综合评价。(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梁林梅.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

[2]陈蓉.绩效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

[3]梁林梅.绩效技术的起源与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03,02:25-28.

[4]陈蓉,李兴保.谈教育技术视野中的绩效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05,02:14-17.

管理学的效应篇4

[关键词]投资;股价;市场学习;投资者私人信息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763(2015)03―0064―07

abstract:Usingthedatafromthenonbankasharecompaniesduringtheperiodof2008to2013,thispaperstudieswhethermanagerswilllearnfromthemarketwhentheymakeinvestmentdecisions,thatis,whethermanagerswillrelyontheprivateinformationincorporatedinthestockpricetoadjusttheinvestment.empiricalresultsshowthattheinvestmentlevelispositivelyrelatedtothestockpricelevelandthehighertheprivateinformationincorporatedinthestockprice,thehighersensitivitycanbefoundbetweentheinvestmentlevelandthestockpricelevel.Besides,whentheownershipconcentrationandtheproportionofindependentboardarehigher,aswellforcompaniesinthegrowthindustry,managersaremorelikelytorelyonthestockpriceinformation.Furtherresearchshowsthatthemarketlearningeffecthasimprovedthefutureperformance.

Keywords:investment;stockprice;learningfromthemarket;privateinformationofinvestors

一引言

股票市场价格对实体经济会造成影响吗?古典经济学派认为一级市场的发行价格能通过对融资成本的影响而影响资金配置和企业经营。wurgler为其提供了关于65个国家的实证经验证据[1]。行为金融学派则从投资者非理性角度提出了市场择机理论等解释。以上研究分析的均是一级市场价格对企业的影响。Bond等则分析了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对企业实体经济造成的影响[2]:第一,如果管理者的薪酬水平是基于股价水平来决定的,那么在进行各项决策时,管理者就会考虑其对股价的影响。若股价中包含的噪音很多,无法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管理者就不会尽力去完善各项决策以提高企业价值。第二,管理者会挖掘股价中包含的信息,并据此调整和改善企业决策。因此,股价能通过影响企业决策而影响企业价值和实体经济。西方学者将后者定义为“学习效应”(learningeffect)。国外实证研究表明,管理者在投资决策[3-5]、并购决策[6-8]、资本结构[9]、信息披露[10]等方面均利用了股价所传递的信息以调整决策。但国内学者对管理者学习效应的关注甚少。本文利用中国资本市场的数据,期望扩展此方面研究。

投资决策是影响企业价值的重要决策之一。因此,本文选择投资决策作为切入点,探讨中国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在做投资决策时是否会进行市场学习,即利用股价中包含的投资者私人信息,相应地调整企业投资决策。本文以2008-2013年全体非金融业a股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企业的投资水平与股价水平成正比。以股价非同步性指标衡量股价中包含的投资者私人所有的公司特质信息,发现该指标能显著提高投资水平对股价水平的敏感程度。这表明管理者会依赖股价信息做出投资决策;并且股价中包含的私人信息越多,管理者越有可能加以利用。其次,本文还考察了影响管理者学习效应的公司内部治理因素和外部行业环境因素。研究发现,当管理者受到的公司内部监管更严格时,即当股权集中度和独立董事比例更高时,管理者更有可能从公司利益出发,尽力挖掘股价信息以改善投资决策。并且,在成长行业中,股价信息对管理者而言的决策相关性更高,管理者更有可能利用股价信息。进一步研究发现,股价中的私人信息含量与企业未来的经营业绩改善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表明股价中包含的特质信息对管理者来说确实具有决策有用性,能帮助管理者改善投资决策。

二假设演绎

(一)管理者市场学习

管理者市场学习考察的是信息从市场流向上市公司的反向流动过程。过去研究大都关注了信息经由上市公司的披露,从上市公司流向证券市场的单向流动。而实际上,信息在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之间的流动应该是双向的[11]。在进行决策时,管理者不仅需要公司内部信息,还需要股票市场传递的信息。Chen等发现管理者利用从股价中获取的信息帮助其做出投资决策[3]。Kau等发现,当并购意图被宣告之后,管理者会“倾听市场的声音”,根据市场反应来决定是否终止或继续交易[7]。管理者之所以在做决策时会利用股票市场传递的信息,原因在于:

第一,单个投资者相对于上市公司管理者而言或许知情程度比较低。但市场汇集了大量中小投资者、机构和分析师,总体看来他们相比管理者拥有更多的信息。而即使相较管理者而言市场总体的信息优势并不明显,但只要他们拥有管理者所需的信息,管理者就可以利用。Subrahmanyam和titman认为投资者可能会在日常生活中偶然获取到有关企业经营的无偿信息[12]。譬如,从每天的经营中,百货公司的经理可以了解到顾客对于各个服装品牌的需求及行业竞争状况。图1将管理者和投资者的信息集描绘出来,管理者拥有的公司内部信息以m表示,市场参与者的私人信息以p表示,公共信息以C表示。m部分可能会大于p部分,但只要p的部分并非空白,即市场参与者拥有了管理者未知的信息,管理者就有动机去获取并利用这些信息。

第二,关于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者可能了解较多,但宏观经济政策、行业环境、市场需求、上下游公司和竞争公司等外部信息也会影响到企业各方面决策的效率。

第三,管理者可能会由于成本和企业等原因缺乏动机去搜集信息,特别是一些无法标准化、难以解读的软信息。但知情投资者会出于逐利的目的去获取信息,进行交易,使得他们所拥有的信息被股价反映出来,降低管理者获取信息的成本。

Hayek认为价格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13]。其中证券价格就是一个传递大量信息的综合信号,既包括宏观经济、行业环境以及管理者所拥有的上市公司内部信息,也包括了投资者所拥有的私人信息。当股价中包含着更多能够被管理者所利用的投资者私人信息时,即股价中的公司特质信息含量越高,管理者利用股价信息而调整投资决策的可能性就越大。Chen等发现,股价中的私人信息含量越高时,投资对股价的敏感度越高[3]。ouyang和Szewczyk发现,股价中的特质信息含量会提高并购投资对托宾Q的敏感度[8]。而且,当特质信息含量越高时并购效率也会越高。袁知柱证实了特质信息含量能够帮助管理者避免过度投资[14]。岳川发现,特质信息含量能降低企业投资对由投资者情绪引发的误定价的敏感度,即股价中包含的特质信息能帮助管理者区分股价中的基本面信息和非理性因素[15]。因此,股价中包含的特质信息含量越大,对管理者来说越有决策价值,他们越有可能根据股价水平做出投资决策。总之,本文将管理者依赖股价信息来调整决策的过程定义为管理者市场学习,并提出以下学习假设(learninghypothesis):

假设1:管理者在做投资决策时,会进行市场学习,股价中包含的投资者私人信息越多,则管理者越有可能依据股价信息调整决策。

(二)影响管理者市场学习效应的企业内部因素:治理结构

Luo发现,管理者会观察并购公告带来的市场反应,从股价变动中获取信息,进行学习[6]。但Jennings和mazzeo却发现并购公告的市场反应并不能被用来预测交易的最终结果,从而得出相反的结论:管理者并未从股价中学习[16]。本文认为原因之一在于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会影响管理者的具体行为。管理者市场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一个隐含的假设基础之上的,即管理者会做出有利于提高公司价值的决策。但根据理论,实际上管理者和股东的目标可能是不同的。当管理者受到的监管更多、更严格时,管理者才会更以公司利益为重,尽全力挖掘并利用那些可以帮助其改善决策以提高企业价值的信息,包括股价信息。Kau等发现,当管理者受到的监管较多时,他们更有可能“倾听”市场的声音,取消那些在并购公告后市场呈负面反应的交易[7]。ouyang和Szewczyk也发现,管理者受到的内部监管更严格时,管理者更有可能利用股价传递的市场信息,改善并购决策的效率[8]。过去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和独立董事比例较高的公司,管理者违规或进行盈余操控的可能性越小[17],意味着在这些公司中管理者受到的内部监管更为严格,管理者更有可能从公司利益出发,依赖股价信息以改善投资决策。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当股权集中度更高时,管理者更有可能在投资决策中进行市场学习。

假设3:当独立董事比例更高时,管理者更有可能在投资决策中进行市场学习。

(三)影响管理者市场学习效应的企业外部因素:行业环境

成长行业企业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为了应对快速变化的外界环境,管理者需要更多来自外部市场的决策相关信息以更快地作出反应。例如,当成长型企业计划推出新产品时,管理者需要了解宏观经济、行业环境、市场需求、上下游公司和竞争公司等外部情况,来综合评估新产品方案。但管理者自身所掌握的外部信息往往有限,而市场大众有可能了解得更为全面,或者他们有更高超的分析能力,能够发现管理者判断错误和遗漏的地方。此时,汇集了市场总体信息的股价对于管理者来说具有更高的战略决策价值和参考作用。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4:成长型公司的管理者更有可能进行市场学习。

三研究设计

本文以2008年-2013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之所以选择从2008年开始的样本期间,是因为研究中需要用到滞后一年的股票交易数据计算股价非同步性指标。一些研究采取的是股权分置改革之前的数据,对非流通股股价进行了调整,这种人为的调整很有可能对结果造成影响。因此,本文利用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之后,即从2007年开始的股票交易数据计算股价非同步性,即样本期间从2008年开始。股票交易数据、公司财务和治理数据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对样本进行如下筛选和整理:1)删除数据缺失的样本;2)删除银行、保险业样本;3)删除一年当中股票交易周数小于40周的样本;4)对被解释变量和关键解释变量进行1%的缩尾处理。共获得10666个公司年样本。

构建回归方程式(1)以检验管理者在投资决策中是否会进行市场学习。其中inV代表投资水平,以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之和相对于上一年的变动额再除以上年末的资产总额计算得出。Q代表经公司账面资产标准化之后的股价水平,即市账比。inFo代表股价中包含的投资者私人信息含量。关键解释变量为交乘项Q×inFo。若假设1成立,则交乘项的系数应显著大于0。ContRoLS为一系列控制变量。

四管理者市场学习效应的检验结果

表2报告了描述性统计结果。投资水平inV的标准差远远大于其均值,表明该变量的变化幅度较大,需进一步研究来探明。非同步性指标inFo同样呈现出较大的变化范围。表3报告了各年度股价非同步性指标的均值和中位数。该指标在2007年为正值,但到了2008年就急剧下降。本文分析这可能是由于金融危机的缘故。2007年8月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其蔓延或许有着滞后性,直到当年末或2008年初才全面波及到中国股市。在充满了恐慌情绪的市场中,股价很容易随着大盘同起同落。在此之后,随着危机的影响慢慢减小,股价非同步性逐渐增加,直到2010年金融危机基本结束,非同步性指标才变为正值。[20]总之,近年来随着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股价非同步性,即股价中包含的投资者私人所有的公司特质信息含量基本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表4中报告了(1)式的回归结果。模型1的研究对象是样本总体。在控制了可能影响到投资水平的变量后,Q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表明管理者会根据股价水平调整投资决策,股价水平较高时,管理者会扩大投资规模。交乘项Q*inFo的系数亦显著为正,表明股价中投资者私人所有的公司特质信息含量提高了投资水平对股价水平的敏感度。股价中所包含的公司特质信息越多,其对于管理者来说决策有用性越大,则管理者越有可能参考股价水平做出投资决策。inFo的系数并不显著,说明股价中的私人信息含量大小本身对于投资水平并无明显影响。模型的ViF均小于5,说明并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总之,表4的结果表明,管理者在做投资决策时进行了市场学习。这与Chen等[3]、Bakke和whited[4]以及Basse[5]的发现是一致的。

本文采取了股价非同步性指标衡量股价中包含的投资者私人所有的公司特质信息。但根据Lee和Liu的理论模型,非同步性指标是否能衡量公司特质信息含量,取决于公司本身的信息环境。对于信息透明度较低的公司,非同步性指标代表的是市场噪音或误定价。只有在信息透明度较高的公司,该指标与股价中的公司特质信息含量才会正相关[21]。本文参考张纯和吕伟的做法,以上一年中跟进的分析师人数衡量公司的信息环境[22],将分析师人数大于样本总体中位数的公司划分为高透明度组,小于中位数的公司则为低透明度组,按(1)式进行分组检验。在表4的模型2和模型3中,交乘项Q×inFo的系数在高透明度组中的显著程度较之低透明度组略有增加,但在两组中均显著为正,系数大小也并无明显差异。这表明,无论是在信息环境透明度高的公司还是透明度低的公司,管理者都会参考股价信息制定投资决策。如果Lee和Liu构建的模型是正确的,那么在信息透明度高的公司,非同步性指标代表的是公司基本面特质信息,此时如果管理者依赖该信息调整投资决策,则将来企业业绩将得到改善。而在信息透明度低的公司,非同步性指标代表的是噪音或误定价,如果管理者利用股价信息进行投资,则企业未来业绩将恶化。本文将在第六部分进一步探讨此问题。

五治理结构与行业环境对管理者

学习效应的影响

第四部分已经证实了管理者市场学习效应的存在。接下来本文将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行业环境两方面分析影响该效应的差异因素。

首先,为检验假设2和3,分别按股权集中度和独立董事比例对样本进行分组检验,将股权集中度高于全样本中位数的公司划分为高股权集中度组,低于中位数的公司则为低股权集中度组。按照类似的方式亦将全样本划分为高独立董事比例组和低独立董事比例组。表5报告了结果。由模型1和模型2可见,在高股权集中度组中,Q及交乘项Q×inFo的系数显著为正,且大于低股权集中度组中交乘项的系数。而在低股权集中度组,交乘项的系数虽然为正,但并不显著,Q的系数也不显著。这表明,在股权集中度更高的企业,管理者更有可能利用股价信息来调整投资决策。由模型3和模型4可见,在高独立董事比例组中,Q×inFo的系数显著为正。而在低独立董事比例组中,交乘项Q×inFo和Q的系数均不显著。这表明在独立董事比例较高的企业,管理者才有可能利用股价信息来改善投资决策。总之,表5的结果说明,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显著地影响到管理者市场学习效应,在内部监管更严格的企业中,管理者更有可能从企业利益出发,挖掘股价信息并相应地调整投资水平。

其次,为检验假设4,将样本总体划分为成长企业和非成长企业,进行分组检验,表6报告了结果。模型1和2中按托宾Q划分成长行业与非成长行业。在成长行业组中,交乘项Q×inFo的系数显著为正,而非成长行业组中交乘项的系数为负,且并不显著。这表明,在成长行业中,管理者对外部市场信息的需求更强,股价更有可能包含管理者所需的决策信息,因而管理者更有可能依赖股价来调整投资规模。模型3和4中按营业收入增长率(GRowtH)划分成长行业与非成长行业,两组结果的对比情况与模型1和模型2的对比情况基本一致。

六进一步检验:特质信息

含量与企业业绩

如果股价中包含的投资者私人所有的公司特质信息对管理者来说确实具有决策有用性,能帮助其改善投资决策,那么,公司特质信息含量越高,企业未来的经营业绩应该会改善越多。分别以资产回报率(Roa)和营业收入增长率(GRowtH)衡量企业的未来业绩,构建(4)式和(5)式以检验股价中的特质信息含量与企业业绩改善之间的关系。其中控制变量(ContRoLS)是在(1)式中的控制变量基础之上还加入了营业收入(SaLe)。

表7报告了(4)式和(5)式的回归结果。模型1、2、3和4对样本总体进行了检验,4个模型中inFo的系数均显著为正,即股价中包含的投资者私人所有的公司特质信息越多,则企业下一期的业绩改善越大。结果表明,市场学习是一种理性的行为,其确实起到了改善投资决策和提高企业业绩的作用。并且,表7的结果回答了过去学者对于以股价非同步性衡量公司特质信息的质疑。如果股价非同步性代表的是非理性的噪音或误定价,而并非与企业基本面相关的公司特质信息,则我们观察到的应该是非同步性与下期业绩之间的显著负相关关系。

本文第四部分发现无论在信息透明度高还是透明度低的组中,非同步性指标均能提高投资水平与股价水平的敏感度。若如Lee和Liu所言,在信息环境透明度低的公司中,非同步性指标衡量的是噪音或误定价[21],那么管理者利用股价信息来制定投资决策就会造成未来业绩的明显恶化。本文将信息透明度高的样本组和透明度低的样本组按(4)式和(5)式进行回归。由表7的右半部分可见,除了在模型7中不显著外,非同步性指标inFo在模型5、6、和8中均显著为正。我们并未观察到非同步性指标与以Roa或GRowtH衡量的下一期业绩之间的显著负相关关系。这表明,无论是在信息透明度高的公司还是透明度低的公司,非同步性指标所衡量的股价信息均是能帮助管理者改善决策、提高未来业绩的有用信息,Lee和Liu构建的模型并未得到实证支持。

七讨论与总结

本文考察管理者在做投资决策时是否会进行市场学习,即依赖市场股价信息调整投资决策。研究发现,投资水平与股价水平成正比。而股价中包含的投资者私人所有的公司特质信息能提高投资与股价之间的敏感度。并且,在股权集中度较高、独立董事比例较高以及成长行业的企业中,管理者更有可能利用股价信息来相应地调整投资决策。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者的市场学习确实起到了改善投资决策和提高企业业绩的作用。

在有效市场假说所定义的效率市场上,价格是具有信息效率(informationefficiency)的,即价格会立即反映所有的信息,也反映了企业的内在价值。管理者能利用股价评价过去的经营成果,因此我们说股价具有回顾(retrospectiverole)。如果管理者同时还依据股价信息调整和改善实际企业决策,那么企业的内在价值就被股价信息所影响,这样,股价就有了前瞻(retrospectiverole),因其影响到企业的未来经营,Dow和Gordon将其定义为股价的经济效率(economicefficiency)[23]。因此,如果存在管理者市场学习效应,股价就不仅能反映企业价值,还能影响企业价值,最终影响实体经济。但股价的信息效率和经济效率并不一定会同时存在。即使股价具有了信息效率,确实反映了所有的信息,但管理者却并未利用其作出正确的决策以提高企业价值(例如,当人问题存在时),那么股价的经济效率就无法实现。因此,当我们在分析框架中考虑到管理者学习效应的存在时,就应该对有效市场假说所定义的效率一词进行修正:在一个有效市场上,价格应该既具有信息效率,又具有经济效率。

本文考察的是价格信息对投资决策的指导作用。市场上的大部分信息被包含在股价中,但总有少部分信息是未包含在股价中但却为管理者所需要的。未来研究可以考察其他来源的市场信息对管理者决策的指导作用,例如,分析师报告和媒体报道。其次,本文研究的是上市公司管理者的市场学习。私募企业的管理者是否会通过观察同行业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从中获取决策有用信息?监管者、分析师、债权人、供应商、客户和雇员等是否也会从股价信息中进行学习呢?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wurglerJ.FinancialmarketsandtheallocationofCapital[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2000,(58):187-214.

[2]Bondp,edmansa,Goldsteini.theRealeffectsofFinancialmarkets[J].annualReviewofFinancialeconomics,2012,4(1):339-360.

[3]ChenQ,Goldsteini,Jiangw.priceinformativenessandinvestmentSensitivitytoStockprice[J].ReviewofFinancialStudies,2007,20(3):619-650.

[4]Bakkete,whitedtm.whichFirmsFollowthemarket?ananalysisofCorporateinvestmentDecisions[J].ReviewofFinanceStudies,2010,23(5):1941-1980.

[5]BassemH.HowDistortingareStockmarketValuationsReallytoCorporateinvestment[R].workingpaper,UniversityofHamburg,2012.

[6]LuoY.DoinsidersLearnfromoutsiders?evidencefrommergersandacquisitions[J].JournalofFinance,2005,60(4):1951-1982.

[7]KauJB,LinckJS,RubinpH.Domanagerslistentothemarket?[J].JournalofCorporateFinance,2008,14(4):347-362.

[8]ouyangwJ,SzewczykSH.StockpriceidiosyncraticinformationandmergerinvestmentDecisions[R].workingpaper,DrexelUniversity,2013.

[9]FrésardL.CashSavingsandStockpriceinformativeness[J].ReviewofFinance,2012,16(4):985-1012.

[10]LuoZ.theinformationalFeedbackeffectofStockpricesonCorporateDisclosure[R].workingpaper,mitSloanSchoolofmanagement,2013.

[11]DyeRa,SridharSS.ResourceallocationeffectsofpriceReactionstoDisclosures[J].ContemporaryaccountingResearch,2002,19(3):385-410.

[12]Subrahmanyama,titmanS.theGoing-publicDecisionandtheDevelopmentofFinancialmarkets[J].JournalofFinance,1999,54(3):1045-1082.

[13]HayekFa.theUseofKnowledgeinSociety[J],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1945,35(4):519-530.

[14]袁知柱,吴粒,鞠晓峰.股价信息含量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实证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2012,33(11):1664-1668.

[15]岳川.投资者情绪与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研究一基于股价信息视角[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16]JenningsRH,mazzeoma.Stockpricemovementsaroundacquisitionannouncementsandmanagement’sResponse[J].JournalofBusiness,1991,(64):139-163.

[17]余怒涛.公司治理和盈余质量的关系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

[18]RollR.R2[J].JournalofFinance,1988,43(2):541-566.

[19]DurnevD,morckR,YeungB.ValueenhancingCapitalBudgetingandFirmSpecificReturnVariation[J].JournalofFinance,2004,59(1):65-105.

[20]李训,代彬:控制权私利、资本配置与企业价值[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02-103.

[21]LeeDw,LiumH.DoesmoreinformationinStockpriceLeadtoGreaterorSmalleridiosyncraticReturnVolatility[R].workingpaper,UniversityofKentucky,2006.

管理学的效应篇5

关键词:小学教育;后进生管理;期望效应;破窗效应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共同的法则就是“差别”,只要有了教育,就会不可避免地存在后进生,它的存在对于教育活动而言是无法避免的,是一种客观性的存在。所以,后进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已经引起了我国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育界和心理界专家学者展开了非常广泛的研究。综合现有成果来看,很多学者界定后进生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结果自然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将综合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以及“期望效应”展开小学阶段后进生管理工作以及转化工作的分析。

一、管理和转化后进生工作当中的“期望效应”

1.概述

“期望效应”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心理暗示”,在心理学中,对人进行适当的期望和赞美、信任,会对对方形成一种无形的促进力,令其积极向上,更加自信,尽力去满足人们对他的期待,维持别人对他的信任和赞美。

2.应用分析

由本质上展开分析,任何人都会具备能够为人所肯定之处,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否调皮,从其心理上来说都想做一个被教师认可的好学生,也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肯定,即使是后进生也一样。后进生对教师的认可和赞扬有很高的期待,他们都试图通过教师的认可来证明自己并非是“坏孩子”,也能够成为优秀的学生。所以,教师在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可以采取“期望效应”的相关理论,明确地告诉班级上的后进生,教师对他们是有较高的期待的。教师要将期待转变成学生对自己的期望,促使其主动寻找自己的努力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

每个学生都想成为教师喜欢的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赞赏。俗话说得好,“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会有优点。平时,我会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欣赏和赞美来鼓励学生。记得1998年8月,我刚毕业,被分配到稔村镇芦村小学任教,我勤于钻研业务,虚心请教有经验的教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关心每一个学生,其中有一位学生叫小邓,他家境贫寒,父母离异,家庭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亲在家务农。由于家庭贫穷,他很自卑,身上穿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书包又脏又破,成绩又跟不上,一些同学歧视他,下课后总是自己躲在一个角落里默默无语。看到这个可怜的学生,我很揪心,心想一定要让这个学生找回自信。于是,我首先做同班学生的思想工作,教育学生不能歧视小邓,要想办法帮助他。课间,我特意让几个学生叫他一起玩耍,我也常与他聊天、谈心,并且适时帮他补课。他渐渐恢复了自信,与学生融洽相处,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看到小邓的转变,我心里感到莫大的欣慰,也深深感受到:一个教育者,也是一个服务者,让学生感受教师对他的期望,他会付诸行动,努力让自己改变。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教师无微不至的关爱。

教师需要结合后进生的特征,寻找他们比较容易进行纠正的“后进之处”,从这些地方予以改进,对他们提出有针对性的期望,有效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使他们真正了解到,教师对他们的期待是非常真实的,并且鼓励他们努力成为被教师认可的好学生。

二、管理和转化后进生工作中的“破窗效应”

1.概述

最早的“破窗效应”来自美国,一名心理学家将两辆汽车停靠在两个地方,其中一辆打破窗户,并摘掉车牌,当天这辆车就被偷走了,但是另外一辆完整的车却丝毫未动。之后不久,好的那辆车也被砸坏了,很快这辆车也不见了。由此学者认为,破窗给人们暗示了一种“纵容”,令犯罪行为更加猖獗,这就是“破窗效应”的由来。

“破窗效应”从根本上来说,指的是某种不良现象不断地呈现出来的不良信息,这种信息如果不能被及时阻止,会导致其任意发展,最终形成效仿作用。“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说的就是这一道理。但是如果能够及时构建一种防范修复系统机制,就可以及时修复破损的“第一扇窗”,同时避免其他的“窗户破碎”,避免发生“破窗效应”。

2.应用分析

对于班集体来说,“破窗行为”基本上都是因后进生的顽皮捣蛋所造成的,他们带来的“破窗行为”经常发生,如课堂小动作、课下抄袭作业等,这些“破窗行为”是可以控制的,但是需要教师对此类事情有充分的认识,并且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小杰是我教过的一名学生,他是一个有礼貌、乖巧的学生,但他的理解能力和记忆力差,甚至连乘法口诀都不能完整地背出来,每次考试都是倒数几名。我发现他老是低着头,声音很小,上课总是有意避开教师的眼神。他的小心翼翼让我很心疼,我想:这样的孩子,不可能要求他长大成为名人。他能快乐地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就够了。于是,我轻声细语地与他谈话,鼓励他,表p他的每一次进步。他很快就感受到教师的关心,越发努力了。尽管成绩仍然不理想,但作业基本能完成。在课堂上,他终于敢举手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我及时在班上表扬他,肯定他的努力。渐渐地,他露出了笑容,期末考试他考了70多分,虽然还是班上的倒数几名,我仍然表扬了他,因为他尽力了。对待班上的后进生,教师要善于发掘他们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督促他们不断前进,要多给他们一点关爱。对于学生的“破窗行为”,教师首先要修复该学生的第一“窗”,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令其改变态度,避免“连续破窗”的现象发生;其次,对其他有“破窗”隐患的学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令其不能继续进行“破窗行为”。

因此,教师必须要密切关注后进生可能会出现的“初次破窗”,并且及时予以帮助,令其得以修复,绝对不能出现松懈。小学生的心理尚不成熟,教师需要随时注意其行为变化,加强日常规范教育。另外,教师也绝对不能轻易放弃任何一位后进生,不要打击他们的自尊心和勇气。教师必须要清楚,一旦自己放弃了某一位后进生,就会在之后对更多的学生丧失教育热情以及信心。

三、总结

从整体上来说,对后进生进行管理和转化工作是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论述了“期望效应”“破窗效应”对教育工作的启示作用,简单分析了怎样借助这两种心理学效应实现后进生的适当转化和管理。就当前情况来看,受客观因素的影响,管理和转化后进生这一问题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孙亚磊.浅谈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2015(1).

[2]齐聪,俞爱宗,蹇波.期望效应与破窗效应在小学后进生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4(10).

[3]刘秋霞.利用期望效应转化后进生[J].中小学德育,2003(21).

管理学的效应篇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阶段,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社会主义可靠的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是高校现阶段的最基本任务。面对市场化社会变革的加剧、网络化数字时代的冲击和当代学生过度强调自我意识的价值观念的大背景,怎样培养可靠的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对每一个高校来说都意味着一次挑战。学生工作在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将绩效管理理念应用到学生工作过程中,有效地发挥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四位”一体的学生工作职能,并使之与教学工作协调发展,对于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校的办学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绩效管理的内涵

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的有效输出,它包括组织绩效和成员绩效,组织绩效是建立在成员绩效实现的基础之上的,成员绩效是按一定的逻辑关系从组织绩效中分解出来的。绩效管理是一个综合的管理体系,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过程,形成组织目标所预期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团队和个人作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在这个体系运行中,组织管理者及其成员要全部参与进来,管理和被管理者通过协商的方式确定绩效管理目标的基本内容,然后在持续沟通的前提下,为帮助被管理者清除工作过程中的障碍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并通过共同的努力完成绩效目标。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和先进的手段,绩效管理是一个循环的体系,它不仅强调工作结果,而且重视目标的达成过程,其核心是沟通和反馈。因为作为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排除工作障碍和共同提高绩效,是管理与被管理者以共同合作的方式来完成的,它意味着管理与被管理者之间持续的双向沟通和反馈,它是双方共同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可以激励、引导、帮助组织成员端正态度、提高能力、改进绩效。

学生工作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

综上所述,绩效管理的特点符合学生工作的发展要求。在学生工作中融入绩效管理的理念和技术,构建学生工作绩效管理体系并使之合理运作,必将进一步理顺学生工作的工作流程、规范管理手段、提升管理者的工作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推进学生工作的良性发展,最终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绩效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构建学生工作绩效管理体系首先要明确绩效管理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遵循着这个流程我们不难构建出学生工作的绩效管理体系。

1.绩效计划。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关键步骤,是以组织目标为基础的目标分解过程。在进行目标分解时,首先将学生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的工作任务分解,按组织结构分别落实到学生工作办公室、团委、学生会等岗位上,然后再对各个岗位进行相应的工作分析,之后由各岗位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和他们一起就本岗位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进行讨论,通过协商的方式清楚地规划在每个绩效周期内每个岗位和成员的具体工作或学习任务,使他们清晰地把握各自的工作责任与目标,这就是绩效目标确定环节(图2所示是从学生工作组织结构上建构的绩效目标体系链)。绩效目标确立后,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是要让执行这些绩效目标的学生明白在他们完成这些目标之后能得到什么样的发展,同时学生工作干部也必须明白学生在完成目标任务过程中希望得到什么,如此建立起彼此之间的工作期望为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保障,再对工作期望的达成程度和效果进行赋值,也就确定了用来监控和评价绩效的衡量标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确定绩效目标及衡量标准时,不能过分地强调量化考核,也不能过分地强调定性考核,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细化”的原则,对动态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定量考核,对静态的职责履行情况进行定性评价。建立了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才会得到组织成员的大力支持并因受到激励而努力学习和工作。

2.绩效实施。绩效计划的制订只是绩效管理工作的一个开端,落实绩效计划最重要的是如何激励、支持和帮助执行者完成绩效目标。首先要进行绩效指导与监督,包括学生工作主管领导对辅导员、辅导员对学生的指导与监督,通过辅导使每个目标的执行者都清楚自己所承担的工作责任、学习任务、要达到的程度以及将从中得到的收获,以期达成执行者对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管理并积极努力地工作和学习的目的。在接受监督和指导的过程中,辅导员或学生可以及时反馈绩效期间发现的问题,并随时根据实际情况排除影响绩效的障碍,不断地调整和改进绩效,上述过程就是持续的绩效沟通的过程。然后在绩效沟通过程中,对执行者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追踪收集并加以整理和及时反馈,使执行人清楚自己每一阶段的成绩及努力方向,让他们在备受尊重、平等亲切的氛围里开心地工作和学习。

3.绩效考评。绩效考评就是对绩效工作目标的达成情况对照计划目标进行考核评价,并作出达成程度判断的过程。针对学生工作的特点,学生工作的绩效考评可以以学期和学年为周期分别进行学期考评和学年考评。按照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和要求,首先由学生对自己的绩效效果进行自我评估,然后由班级的绩效考评小组进行绩效评价,再由所在的年级或学生工作办公室给予评审,辅导员的绩效考评由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评价。学生的考评结果由学生自评、班级考评、学院评价三方共同组成,计算时分别赋予相应的比例权重,以求考核的全面、公平、公正。考评结束仍然有必要进行及时的反馈,绩效结果的反馈既要反馈需要改进的方面,也要反馈表现良好的方面,被考评者也可以在接受反馈的同时提出自己在完成绩效目标时遇到的困难并请求帮助和指导,以达成绩效的全面改进。

4.绩效激励。就学生工作而言,不能像企业一样为了激励员工提升绩效,而把绩效考评的结果与员工的薪酬挂钩。但是要抓住影响人的情绪、积极性和能力发挥等方面的主要因素,把能够体现对其综合表现、学习和工作成绩、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绩效考评的结果运用于他们的评优、推优、提干、升学、就业等关系其个人发展的工作中来,必然会增强被考评者的学习和工作的主动性和驱动力,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

结论与展望

绩效管理的核心是沟通,绩效管理的功能是考核、激励、引导和帮助,这无疑是学生工作最适宜的工作方法和手段之一,所以将绩效管理理念应用到学生工作中是能够成功的,是可取的。作为现代化管理的一种手段,有效的绩效管理可以帮助管理者与时俱进地调整管理机制,紧跟时展的步伐使学生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作为现代化管理的一种工具,有效的绩效管理能够帮助学生达成自己的目标,创造更高的绩效,并成为自身发展和成长的持续的动力源泉,这种“双赢”的管理模式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学生工作中形成绩效管理的有效系统,更好地调动学生工作和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我们的努力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能够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提升。绩效管理理念不是哪个企业的专利,也不是哪个行业的专利,它适合于学生管理工作,也适合于教学管理工作,更适合于大学的管理。引入绩效管理理念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它是一个可持续的、良性发展的、完整的闭环系统,它可以推动大学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它可以提升整体的竞争力,所以我们要把怎样在学生工作中发展和应用绩效管理理念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持续不断地研究下去。

参考文献:

[1]戴玉纯.基于战略的大学绩效管理[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

[2]孟影,曲立.论高校教师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7(12).

[3]侯坤.绩效管理制度设计[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

[4]刘韬.绩效考评操作实务[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

管理学的效应篇7

[破窗效应]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如果一幢房子有一扇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要不了多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有第一个人丢垃圾之后,人们就会毫不犹疑的丢,丝毫不觉羞愧……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破窗效”。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破窗效应”对班级管理的启示是:一个班级从一开始就要形成良好的风气,某一不良风气一旦形成,要不了多久就容易蔓延开来,那样的话就会让班主任就会头痛不已。所以,当接手一个新班级的时候,就应该努力让全班形成良好的风气,让班级充满“正能量”。比如班级纪律,学习氛围,班级卫生等等,不在任何一个细小问题上留下“破窗”。这样,班主任管理的难度就会降低,班集体就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做过一个著名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几个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潜能”的学生名单写下来交给他们的教师。其实,这个名单是随机抽取的。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8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习惯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他对一尊少女塑像产生爱慕之情,他的热望最终使这尊雕像变为一个真人,两人相爱结合)。

这个效应对我们教师应该是很有借鉴意义的,那就是,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有发展的潜力,都能成才:对每个学生都要充满期待,充满爱心,平等地对待他们。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不少老师对成绩不好的学生总爱横挑鼻子竖挑眼,结果是师生关系紧张,学生也会越来越不服管理。相反,对优秀学生总是处处迁就,就像有个笑话说的那样,一个老师对叫醒正在睡觉的差生,对他说:“你看你,一拿起书就睡觉,你看别人(另一个正在睡觉的优生),睡着了都在看书。”这样对待学生,结果可想而知。教育实践表明: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会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他们就会以积极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以及对待自己的行为,那么学生就更加自信、自强,就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些学生进步就会非常明显。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相反,那些受到老师忽视甚或歧视的学生,常会从老师的言行、表情中觉得老师“偏心”,久之就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自己的学习,不理会或拒绝听从老师的要求;这些学生常常会越变越差,甚至有可能沦为社会的渣滓。所以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爱心。特别是当今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也许老师放弃一个学生感觉没什么(其实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但一个家庭决不会放弃他们唯一的希望。所以说,老师啊,责任重大。

[蝴蝶效应]

管理学的效应篇8

鉴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提高学校目标管理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强化其正面效应,减少其负面影响。笔者认为应从学校目标管理程序入手实行如下优化措施:

一、科学确立学校发展目标

1.科学分析,准确定位。目标管理要做到激励性与可行性的统一,这就要求管理者在科学分析校情的基础上,抓住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形成既体现本校自身特点,又不致于过于拔高、不具备达成可能的学校发展目标。目前国外流行的“S、w、o、t”模式就是帮助管理者了解学校现状的有效工具。它包括4个因素:S(Strengths)表示实力。它要求找出学校的优势、强项。如队伍优势、质量优势、地理位置优势、学校结构与管理制度及历史传统优势等等。w(weakness)表示缺陷。它要求分析出学校在组织结构、人员配置、行为习惯、工作效率与效益等方面存在的不足。o(opportunities)表示机遇。要求学校管理者要有把握机会的预见性,及早准备。t(threats)表示威胁。要求管理者有危机感,及早发现问题,早作对策。这一模式能较为有效地帮助管理者清醒认识学校实际,从而准确合理地制订学校未来发展总目标。

2.系列规划,协调近期需要与长远利益。针对目标管理中容易出现的“短期化”倾向,在学校的规划设计中,必须把长远发展蓝图的实现与中、短期目标的达成统一起来。要确定哪些是近期努力应达到的目标,哪些是经过不间断的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当近期发展目标与长期发展目标相冲突时,一定要协调好两者的关系,不要为一时得失而毁掉长远发展前程。长远发展目标是一个总体规划,近期发展目标是眼前可操作的具体步骤,一定要使这些具体步骤服从于总体规划设计,否则应该根据长远发展规划调整具体目标实施。

3.合理分解,双向构建目标体系。学校总目标确定之后,应根据学校系统各部门职能属性的不同进行目标的分解。这一步骤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部门本位化”现象的产生与否。学校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功能耦合系统。学校系统的复杂性要求管理者在目标分解过程中必须遵循下列四个原则:(1)整合一致原则。即高层次的总体目标是低一层次分目标的依据,而低一层次的分目标应服从于、服务于高一层次的总体目标的要求。两者之间是整体与局部、主与从的关系。(2)均衡协调原则。正确处理好主次目标之间的主从关系,科学界定各目标之间任务范围、职责权限方面的边界关系以及各分目标实施进程中的同步关系。这样才能避免出现管理死角或交叉管理现象,杜绝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利的纠纷,影响总体目标的达成。(3)双向构建原则。目标的分解与展开严格禁止自上而下的指令式。提倡通过协调式,即上下级之间充分协商与讨论,取得共识,最后形成完整的目标体系。这种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双向构建而形成的学校目标体系有利于下级积极性的调动,有利于正确理解和确定各自的职责、权利和责任。(4)刚性与弹性相结合原则。目标管理的有效与成功与师生员工对学校的信任度有关,而这种信任是与学校目标体系的明确度与稳定性紧密联系的。朝令夕改的目标显然不容易形成这种信任。因此在目标分解过程中要求各层次目标一般包括三项内容:①应该做什么,达到什么要求?②应该在什么范围,什么时间内进行?③应该如何衡量和评价工作成效?这种目标确定的是刚性任务,容不得耽误、数量不足或质量规格不符等情况的出现,它们是学校目标稳定性的保证。然而,俗语有云:计划赶不上变化。因此在稳定性、刚性的前提下,往往需要在经费预算、完成时间等方面预先留有一定的调整余地,有一定的弹性变化范围。这样就较好地克服了目标管理呆板僵化的负面效应。

4.制定实施计划,签定目标责任书。即把修定后为全体成员认可的目标落实到具体部门和每个人身上,明确各自的目标责任,并以协议——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固定下来。目标责任书(或目标管理卡)作为控制目标实施与检评的依据,其内容应包括目标项目、权数、权限及条件、进度安排、自我评价、领导评价、奖惩等等。

二、完善管理机制,积极实施目标

实施目标是促使目标实现的核心环节。这一阶段需做好的几项工作是:

1、组建高效的学校管理机构。为了使各部门、每个人的目标科学地组织起来,既不相互干扰,又能促进总目标的实现,关键是要有一个高效的学校管理机构。高效的学校管理机构起码要符合这样的标准:①有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②能根据上级政策和学校实际情况做出有影响力的决策;③领导集体的凝聚力强,善于做思想工作,辐射力大;④干部服务精神好,群众信服、佩服。

2、科学授权,合理分工。现代学校管理组织复杂、事务繁多,再能干的校长也难以包揽一切,而且,目标管理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强调自主管理和自我控制。因此,科学授权与合理分工成了校长的分身术与成事术。所谓分工就要做好领导班子各成员之间职、权、责的分配;所谓授权是指管理者对下属授予部分权力与责任。在学校管理中常常见到校长做了主任的事,主任干了办事员的活,或者处、室间对有利的事争着管,无利的事则互相踢皮球。科学授权与合理分工要求在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中避免职能的重叠交叉和管理的“真空”,因此,能较有效地杜绝这类本位主义现象的大量产生。

3.畅通信息渠道,加强监督反馈。目标管理强调目标是学校一切管理行为的导向标。管理者必须建立立体、交叉、多维的信息网络,密切关注学校管理活动的运行状态是否与确立的目标体系相符。一旦出现问题,管理者随时可以通过畅通的信息渠道迅速了解情况,并组织相关部门协同“会诊”,找对问题症结,形成对策,并迅速通过信息反馈渠道对不恰当的管理行为作出修正,确保目标管理不致于出现目标值的偏差。

管理学的效应篇9

【关键词】十;教育;缄默效应;心理成本;沟通

一、问题的提出

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很多问题和困境,主要表现有:从学生管理工作本身来看,学生管理工作缺乏理论支撑、学生管理工作定位不准确、学生管理工作内容体系不科学、信息时代飞速发展带来挑战、管理工作模式滞后、环境闭塞、队伍匮乏、理念落后、方法单一;从学生方面来说,学生单纯地认为学生管理者是管理学生的,与自己立场对立,产生排斥疏远情绪,平时不主动与管理者沟通,有事发生不报告,沟通过程中不愿沟通或者隐瞒真实情况,虽不与管理者直接对抗,也决不告知真实情况,实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疲软无力,越需提倡、越正面的教育,越引起学生的反感和不满......这些问题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但就整体而言,理论支撑、定位、学生管理工作内容体系、工作模式、理论及方法等问题都是客观的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而学生不愿沟通的问题,相对来说,更容易解决,也更应引起重视,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的问题是第一位的。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不愿沟通,学生管理工作者不能及时的掌握信息,这无异于“摸着石头过河”,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决策、实施,也不利于隐患的排除。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不愿沟通问题亟待解决,厘清造成学生不愿沟通的心理根源,并采取合理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学生不愿沟通的心理根源

学生不愿进行沟通,必须首先从学生的心理方面找原因。美国乔治亚大学的西德尼·罗森和亚伯拉罕·泰瑟教授曾以乔治亚大学心理学入门课程的学生为受试者,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受试者被招募参加一项题为“消费者偏好”的研究。当他们到实验室之后,被告知任务是进行男式除臭剂的多角度(如气味、颜色等)比较。在任务进行过程中,他们偶然听到一个消息,这个消息是关于同他们一起做实验的同伴的。消息内容是他必须马上打电话回家,有些关于他的好(坏)消息,他必须马上知道。测试目的在于测试受试者传达的消息是全部还是一部分,他是自发地传播这个消息,还是经过被一番试探之后,传播这个消息。最后,受试者回答一份实验问卷(要求受试者填写刚才听到的消息内容),确定消息好坏的重要性及受试者听到坏消息的心理状态。

通过实验,他们得出结论:传播者传递信息的可能性取决于信息本身是好是坏,如果传播者在心里做价值判断的结果是:认为信息有潜在的有害性,传播者会不愿传播信息,他会更愿意沟通积极的信息,不喜欢传播消极的信息,消息的好坏直接导致沟通的频率差,决定沟通是否进行得顺利;此外,消息的传播还取决于消息的紧急性:消息越紧急,越有必要传播,传播者越有可能传递信息。传播者不愿意传播消极信息主要基于他们的“心理成本”——他们传播消息时,对自身以及被传播者情绪反应及评价的担心:所传播的消极信息会给被传播者带来的消极情绪反应和体验,传播者会产生累疚或者同情等复杂心理,害怕受到被传播者情绪的困扰,而对于积极的信息,会给传播者和被传播者带来快乐的情绪体验。因此,相对于消极信息,传播者更容易传播积极信息。这种心理现象叫做缄默(mUm)效应。

缄默(mUm)效应实验启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做到基本上不使用强迫手段并不难。人们虽然会在皮鞭面前屈服,可那不过是表面上的服从,内心却充满了反叛、仇恨的复杂感情。不仅在感情上,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正确信息的传播受到限制的现象。人们大都愿意挑对方喜欢的、迎合对方的话来说,尽量避免说让对方不快或有可能降低自身价值的话。”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缄默(mUm)效应”带来的心理成本,会令学生因为害怕传播真实信息带来的后果,而不反映真实信息,或者保持缄默,使信息传播发生障碍,从而造成信息阻滞。学生管理工作者在获取信息时,必须采用合理的方式,暴力强制从根本上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带来表面平静,背地里却暗流涌动的效果。偏听偏信,从而进行决策,会造成更大的感情裂痕和伤害。降低学生的学理成本,打消学生对信息反馈的顾虑,从而愿意沟通,是解决这一心理效应的合理方式。

三、缄默效应疏导及对策

鉴于以上的分析,本文认为,消除学生的缄默效应心理,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建立和完善信息沟通的渠道、善于甄别信息。

(一)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在某些情境下,尊重与理解比事情的真相更重要。教育与管理的目的是保护和培养学生,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而不是追寻真相或者逃避责任。学生渴望获得尊重与理解,有保持秘密和选择沉默的权利,强制和暴力会带来暂时的屈服,表面的顺从,却从根本上解决不了问题,“光靠猛烈的暴风雨是掀不掉人身上的衣服的”。在任何条件下,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都应是第一位的。学生感觉到被尊重与理解,受到民主与和谐氛围感染,心理感觉到温暖,有利于卸下心理防卫,减少排斥与抵抗情绪。

(二)建立和完善信息沟通的渠道

沟通的广式是多样的,按照沟通情境,可以分为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按照沟通数量多少,可以集体沟通和个别沟通;按照沟通者之间的距离,可以分为现实沟通和媒介沟通;按照沟通过程所使用的符号不同,可以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与学生沟通要综合运用多种沟通方式,根据具体情境,交叉并用多种方式,如增加非正式场合的沟通,多进行个别沟通,通过聊天工具、BBS、邮件、短信、博客等渠道沟通,告诉学生实名或者匿名沟通的渠道,平时多观察、多留意、勤想、多思,掌握每个学生的基本信息,发掘新的沟通渠道,增加与学生沟通的机会;同时,注重以人际情感联系为纽带形成的信道对信息反馈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教育管理者的喜爱和依赖,增进理解与互信,拉近距离,建立信任,产生交友式的信息交流,打消学生交流信息、进行沟通的顾虑,消除学生沟通的心理成本。

(三)善于甄别信息

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具备分辨信息真伪的能力,对接收到的沟通信息要进行甄别,而不能偏听偏信,管中窥豹。“人必自重而后人重之”,管理者自身素质也是学生是否愿意进行沟通的影响因素。教育者越是品德高尚、专业素质过硬、认真负责,爱护学生,越容易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管理者沟通后获得信息,必须经过小心求证,最好进行其他渠道的沟通,不愿求证或者不求证,试图隐藏真实的想法和感觉,而对某个对象抱以成见,其结果正如以色列学者eliezerYariv在《缄默效应:校长不愿传达消极信息》一文中所表达的那样:“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充满压力的心理体验。”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是传递经验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立场,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要多从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避免以粗暴、简单、直接的方式对待学生,认真分析学生各种行为表现的心理根源,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而不是遇事一味推卸责任。在教育和学生管理过程中,学生不配合、不信任,管理者应该自省,反思原因,不能以粗暴、简单、直接的方式处理问题,要关于掌握学生管理工作的规律和讲究问题处理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勃.探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困境和出路[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6).

[2]昌兵.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7.

[3]Rosen,S.&tesser.a.onreluctancetocommunicateundesirableinformation:themUmeffect[J].americanSociologicalassociation,2012.

[4]石立美.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及其优化策略[D].西南大学,2008.

[5]Yariv,e.mUmeffect:principals’reluctancetosubmitnegativefeedback[J].Journalofmanagerialpsychology,2006.

管理学的效应篇10

班级多媒体设备管理的核心是管理与维护好这些教学设备,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俗话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既然要管理,就要有方法。从设备安装完成到投入使用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教训,逐步摸索出一些实用的管理维护办法。 

1.成立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领导小组 

成立由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信息技术中心、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特别是班级多媒体教学系统使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监督落实,并保障必要的维护更新管理费用。 

2.培养班级多媒体教学系统协管员,建立维护人员队伍 

我校有37个教学班,为了保障系统正常运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提供服务,结合我校实际,采用班级负责制进行管理。各班班主任为班级多媒体教学系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科任教师为第二责任人。在开学初,由信息技术中心技术员、项目安装公司技术员负责对全体教师进行操作培训,保证人人基本过关。各班再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选拔一至两名责任心强、会电脑基本操作的学生作为班级多媒体系统协管员,上报信息技术中心备案,通过统一培训指导后,由班主任明确其具体工作职责,协助班主任进行日常管理。 

信息技术中心组承担班级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维护工作,定期检修,保证设备完好率,熟悉系统硬件架构和常见故障排除方法,掌握不同渠道资源的获取和整合方法,指导其他学科教师正常使用系统完成备课、上课等教学教研任务,提高教师使用积极性。同时在各年级组中培养一名技术骨干,合理计算其工作量,负责对本年级组的其他教师进行日常操作使用培训,小组成员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维护制度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多媒体教学系统管理维护工作制度,形成健全的管理维护体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加强资料建设,规范项目管理,杜绝设备闲置等不良现象出现。由于我校教学班多,教室分布广,为此,信息技术中心组采取维护技术人员分段包干,组内成员相互协作的方式,有效解决了日常维护难题。各班出现系统故障,科任教师无法处理时,都能联系信息技术中心相关责任人及时进行维护。如果遇到维护难题,中心组成员共同探讨解决,保障了系统设备正常运行。建立常规管理督查制度,由校装备管理领导小组每周末进行一次例行设备检查,制定检查细则,逐项检查,包括环境卫生、设备整理、系统开关机状态、系统运行状况等,同时做好设备防火、防盗工作,保证用电和师生人身安全。教育学生爱惜公物,制定教师、学生文明使用公约,对故意损毁者进行适当处罚。将日常管理维护情况进行汇总存档,与教师绩效考核挂钩。 

4.建立管理维护档案 

建立包括检修、报修、配件更换、耗材添置记录等在内的维护档案。遇到无法排除的故障,应及时联系售后服务商进行维修,及时总结使用维护经验,提高教师自身的系统维护水平。 

5.建立多媒体教学设备报修系统 

由于各种原因,多媒体设备经常会出现一些教师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联系专业人员进行维修。但是由于我校教学班很多,信息技术中心组维护人员少,同时维护人员还有很多其他工作,有时根本来不及进行故障记录和故障排除。为了及时记录设备故障情况,在最短时间内排除故障,方便联系维修人员上门维修,信息技术中心建立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报修系统。学校的电教设备若出现故障,只需登录网上报修系统,填写相关信息即可完成报修。信息技术中心维护人员随时可以查看该系统,做到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处理问题。遇到无法处理的故障,中心组负责及时联系专业的维修人员上门维修,为快速解决问题提供了保障。 

二、加强学习培训工作 

对于西部地区的教师来说,班级多媒体教学系统是一场教育技术的革命。由于很多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习惯了一间教室和一位教师板书、讲授的方式,突然面对多媒体教学系统会感到茫然。刚安装的时候,教师们感到新奇、兴奋,同时对它又有些畏惧。为了提高教师应用班级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积极性,克服畏难情绪,我校积极加强校本培训工作,有计划、分层次地提高教师对系统的驾驭能力。培养班级多媒体教学系统日常应用维护的骨干教师,确保所有学科教师都能正确熟练地使用设备。 

1.系统设备操作方法培训指导 

每学期,信息技术中心组都要制订校本培训计划,整理完善校本培训材料,认真开展有针对性、分层次的培训活动,把校本培训活动纳入学期工作计划,有计划、有实施、有考核,努力营造学用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的良好氛围。 

在系统运用之初,我校与邛崃市教育局电教站联系,聘请了设备安装公司技术人员对全体教师进行了设备操作方法的培训指导,使教师掌握了操作要领和方法,克服了畏难的心理,为系统的日常使用扫除了障碍。 

在设备的前期使用过程中,系统出现故障的频率较高,常见的有:系统突然断电、话筒出现串音、音箱没有声音等。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些故障大多是由于不当操作造成的。为此,我们利用教师会,或专门召开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应用培训会,或到班个别指导,对全体教师和班级协管员进行技术指导,逐步使所有设备操作使用人员掌握操作要领和方法。对于“系统突然断电”现象,通过了解,是由于在关机时没有关闭中央控制系统主机电源,第二次开机时,由于负荷较大,导致外接电源空气开关掉闸所致;而话筒出现串音,造成邻近教室相互讲话干扰的现象,多是因为教师在使用话筒时,没有预先对音响进行对频所致。经过培训指导后,这些现象基本没有再出现了。 

2.电子白板教学应用培训 

针对教师们普遍感到电子白板应用难的问题,我们聘请了相关企业的专业人员到校为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如图2、图3所示)。为了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趋势,我们还聘请了成都市知名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为我校教师上电子白板的应用示范课。在活动中,教师和专家、名师积极互动,极大地提高了应用热情和信心。 

结合我校每学期开展的教研月活动,信息技术中心组负责对相关教师进行设备操作及电子白板教学应用指导培训,使一大批中青年教师成长起来,成为学校教育技术骨干。 

三、加强教学应用工作 

为了充分发挥班级多媒体教学系统在教育教学中的促进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校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的作用,由骨干教师引领,积极开展应用教研活动,通过上示范课,带动全组教师积极投入到教学应用中去,切实发挥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各种优势(如图4、图5所示)。 

开始阶段,着力解决教师因怕麻烦不愿意使用和因对系统不熟悉抵触使用的问题,让教师从一个现成的课件、一小段视频的使用开始,逐渐形成使用习惯。学校采取措施提高设备使用率,做好系统使用记录,包括使用时间、课程、使用者、使用效果等,加强常规督查,把班级多媒体的应用纳入日常教学管理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