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考核细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10:59

会计核算考核细则篇1

本月工作分为预算审核、第四季度项目考核输出和常规工作三个方面。预算审核方面:同步学习供电、通信、燃气、有线电视的预算审核。进行了第四季度的项目考核统计和输出,常规工作按时保质完成:临电交楼考核、月报汇总、部门工作例会组织与会议纪要、进行2019年市政线条考核细则学习与项目考核细则制定与修改。现将本月工作汇报如下:

(1)预算审核工作:学习之前审核的供电、通信、燃气、有线电视的预算审核,总结经验;

(2)常规工作:本月主要处理临电交楼考核、月报汇总、部门工作例会组织与会议纪要、集团与项目各项事宜的对接等工作事宜。

(3)考核:完成2018年第四季度市政线条的项目考核,并进行了2019年区域对项目的市政线条的考核细则制定和修改。

二、本月工作亮点

1、收获

(1)本月除本职工作外,还参与组织了部门的年会。与部门其他碧业生一起,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完成了节目编排、道具制作、物资准备等系列的工作。充分感受到了团队协作、合理分工、合理分配时间的重要性,这些经历对今后的工作也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2)在集团新出台的2019年市政线条考核评分细则中,通过对相关细则的学习和工作注意项的梳理,集团加大了供水成本控制度的考核难度,小组内就如何能提高这一项的考核分数进行了讨论,得出供水铺排还是有必要性,之后实际考核情况根据这一季度大运营考核结果和排名公示后再做细微调整。

三、待改进之处

及时完成计划内容,克服自己拖延症的习惯,针对区域市政配套题库的制定,要按计划在3月底之前编制初版,同时要预留时间进行2019年第一季度的项目考核内容,由于2019年4月可能进行碧优生轮岗,应事先做好计划铺排,完成考核和题库的前期工作,以免之后轮岗造成事情种类多而杂。

四、下个月工作计划

1、常规工作

(1)在2月15和2月28前完成广清区域各项目工作半月报汇总;

(2)在2月15号左右完成临电排查工作的下达;

(3)在2月28日之前完成区域对项目的市政配套考核细则的宣贯培训工作。

2、审核工作

(1)预算审核:

依据项目所上流程而定,预计接手2单供水、一单供电的预算审核。

(2)方案审核:

接手更多供水方案审核,预计2-3单。同时加强学习燃气、强电等专业的方案审核

五、对部门的建议

会计核算考核细则篇2

关键词:单井成本核算;管理;实施

受到资源、体制、市场等因素影响,成本控制难度不断加大,降本增效压力不断加剧。为了实现油田企业可持续发展,油田企业必须不断推动成本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完善。建立一套具有核算准确、操作性强、使用价值高的单井成本管理模式,是油田企业为进一步促进精细管理及三基工作,从而使公司的基础管理工作更加扎实、经营管控能力进一步增强、经营管理效果持续提升,实现成本管理与生产管理相结合的必然选择。

一、单井成本核算的意义

1.便于试油企业在施工中对单井成本进行全方位控制,从而增强全队职工节约成本的意识,激发试油队职工自觉控制成本的动力,更为重要的是便于试油队的班组成员在施工中对单井成本进行全方位控制。

2.便于管理者进行成本控制。单井成本核算为领导和管理者控制成本支出和考核提供第一手资料,能使管理者对单井成本以及投资做到心中有数,便于进行成本控制。

3.能够为企业事后考核提供充分依据。单井成本核算是根据一定的成本分配方式,并考虑到不同区块的特殊的单井设计编制而成的,可以作为一个尺度对试油队的经济效益进行考核。各试油队有了单井成本核算这个尺度就有了可比性。为企业成本控制、事后考核提供充分依据。如果不做单井成本考核,只是对试油项目部整体考核,也就是事后算帐。考核就缺乏依据,对各试油队的评价和奖惩也不能客观合理,进而影响工人的积极性。

4.可以为试油成本分析提供重要依据。单井成本考核在开工前下达到各试油队,试油队按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汇总分配材料费、运输费、燃料费、维修费、特作费等,通过单井考核进行对标分析,提高各试油项目部的盈利能力和试油时效。

二、单井成本核算的管理原则

1.准确性

试油单井成本核算不仅是考核试油队成本的一个尺度,而且是试油成本分析的重要依据。要使评价标准和分析依据更具说服力,必须保证试油单井成本核算的准确性,这一点对做好单井成本核算工作至关重要。

2.严肃性

单井成本考核办法是经公司绩效激励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下发的,一经批准下发后作为尺度严考核,硬兑现。具有严格的约束力。

3.统一性

试油单井成本核算在一定的报告期内是按统一标准、统一成本分配方式编制而成的;在不考虑单井试油过程中的特殊情况时,对于同一区块、同一工序,各管理部门设计标准是统一的;在不考虑其他特殊原因的情况时追加费用也必须按统一标准追加,因此试油单井成本核算编制具有统一性。

三、试油单井成本核算的实施

1.制定科学合理的试油工程单井成本核算标准实施细则

搞好试油单井成本核算的关键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试油单井成本核算标准实施细则。试油单井成本核算标准细则是进行单井成本核算的基本依据。在整个单井成本核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试油单井成本核算标准实施细则的制定既要先进又要合理,对单井成本考核既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完成的。试油单井成本考核标准定得过高,不利于调动试油队的积极性,会使试油队产生达不到就放弃的想法,而标准定得过低,则失去了控制考核的依据,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如何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标准定额及试油工程单井成本核算标准实施细则?首先各职能部室根据各部室职责参与制定标准实施细则。财务科负责制定单井核算办法,细化费用归集标准,并对被考核单位单井成本费用的归集进行审核确认后报计划科,确保单井考核基础数据的准确性。随后按照试油施工特点,采用单井万元产值费用的模式测算并下达指标,由计划科、财务科负责指标的测算工作。为保证试油单井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及考核力度,试油工程单井成本核算标准实施细则应定期修订。

会计核算考核细则篇3

2008年10月30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通知》(国税发[2008]101号),要求2008年度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填报新表,至此企业所得税的申报有了更为具体的操作依据。从纳税实务看,2008年度的所得税申报只能采用分析填列的办法,根据填报项目分析计算年度业务数据。但是从长远来看,会计人员应该在熟悉法规条例和申报表填制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核算条件,采取措施,改进方法,逐步提高所得税核算效率。对于已经采用eRp平台进行信息管理的企业,更应该发挥eRp系统的优势,实现所得税的及时核算,提高所得税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本文结合所得税的核算理论和法规条例对所得税申报在eRp平台下的实现模式作一些探索。

一、明晰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制度基础

所得税会计核算采用什么方法,在实行不同会计制度的企业是不一样的,我们先回顾一下所得税会计核算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从而掌握不同企业的所得税核算方法选择。财政部于1994年6月29日下发的《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94]财会字第25号)是我国关于所得税会计处理的现行有效文件,其中关于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后者又有递延法和债务法两种选择。2005年8月12日,财政部又下发了《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征求意见稿)》,在引入资产计税基础、负债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概念的前提下,明确了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这表明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将发生重大变化,即只允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所得税准则》),内容包括总则、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确认、计量、列报等六章二十五条,完全改变了原先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实现了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国际接轨。[1][2]

从财政部关于所得税核算的文件看,现在还是处于多种方法共存的时代。实行《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可以采用“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利润表债务法”,也可以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而实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只能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这些方法中“应付税款法”最为简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最为复杂。[3][4]

二、了解《纳税申报表》的新旧差异

新《纳税申报表》包括1张主表和11张附表,与原表相比,在结构和内容上均发生了较大变化。

(一)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由“直接法”改为“间接法”

新《申报表》取消了原来运用“直接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办法,采取了“间接法”,在企业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减纳税调整额后计算出“纳税调整后所得”(应纳税所得额),而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包括收入类、扣除类、资产类等一次性和暂时性差异)则通过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集中体现。

(二)充分考虑了目前企业适用不同的会计制度

现行有效的会计制度主要包括《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由于企业适用的会计核算制度不同,新《申报表》设计所有企业统一适用的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但在一些具体项目的填列上做出了相应不同的规定。

(三)主表的填列更加简便清晰

新《申报表》中“主表”虽然由以前的35行增加到目前的42行,但填列方法更加清晰简便,它包括利润总额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纳税额计算和附列资料4个部分。其中利润总额计算的栏次与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企业的利润表一致,内容相同。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可以全部照搬利润表里的数字;执行其他会计制度的企业,则需要对有关项目进行分析后填列。

(四)新《申报表》中的附表有所简化

新《申报表》包括11张附表,取消了《捐赠支出明细表》、《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额明细表》、《工资薪金和工会经费等三项经费明细表》和《坏账损失明细表》等4张附表,增加了附表七《以公允价值计量资产纳税调整表》、附表十《资产减值准备项目调整明细表》,并将《纳税调整增加项目明细表》和《纳税调整减少项目明细表》合并为第55行的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附表五《税收优惠明细表》增加了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和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支付的工资的加计扣除等栏目。附表十一《长期股权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将短期投资、债权投资等排除在外,缩小了该表的填列范围。[5][6]

三、熟悉信息集成的eRp平台

(一)eRp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工具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的简称。我们可以从管理思想、软件产品、管理系统3个层次给出它的定义:

(1)是由GarterGroup提出的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在mRpii(manufacturingResources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SupplyChain)的管理思想;

(2)是综合应用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4GL)、网络通讯等信息产业成果,以eRp管理思想为灵魂的软件产品;

(3)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eRp系统平台不仅是一个软件,是一个集组织模型、业务流程、企业规范和信息技术、实施方法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应用体系,是目前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工具。

(二)财务管理是eRp信息系统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eRp平台下清晰分明的财务管理与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一样是其重要的一部分。eRp中的财务模块与一般的财务软件不同,作为eRp系统中的一部分,它和系统的其他模块有相应的接口,能够相互集成,比如:它可将由生产活动、采购活动输入的信息自动记入财务模块生成总账、会计报表,取消了输入凭证烦琐的过程,几乎完全替代以往传统的手工操作。一般的eRp信息平台的财务部分分为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两大块。会计核算主要是记录、核算、反映和分析资金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变动过程及其结果。它由总账、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货币资金、固定资产、薪资核算和成本核算等部分构成。财务管理的功能主要是基于会计核算的数据,再加以分析,从而进行相应的预测,管理和控制活动。它侧重于财务计划、控制、分析和预测。[7]

四、探索所得税会计核算在eRp平台中的实现模式

所得税的会计核算目前主要从属于财务会计,在期末进行纳税申报时,根据申报表的要求进行分析填列,这样的做法在手工会计核算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对于已经采用了eRp信息平台的企业再采用这样的方法核算,就不能发挥先进信息管理技术的优势。已经采用了eRp信息平台的企业可以在以下两种所得税会计核算模式中作出选择:一种是从属型模式,另一种是独立型模式。[8]

(一)从属型模式的解决方案

从属型模式是现行财务会计体系的一部分,这种模式不用单独设立所得税会计核算账套,业务核算都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等的规定进行,只是当所选取的会计核算方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不一致时,单独设立辅助核算项目,并在辅助核算项目中说明差异。期末进行所得税申报时,对于会计核算和税法规定相同的填报内容,直接从财务系统中取数生成,对于会计核算和税法规定不相同的填报内容,则从辅助核算项目中取数,利用公式计算生成(如图1所示)。

(二)独立型模式的解决方案

独立型模式是在现行财务会计体系之外,单独设立所得税会计核算账套,在财务会计账套中,所有业务核算都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等的规定进行,在所得税会计核算账套中,所有业务核算都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进行。期末进行所得税申报时,直接从所得税会计核算账套中取数,对于要求填报两者差异的内容,则需从财务会计账套中取数利用公式计算填列(如图2所示)。

(三)两种模式的比较和企业选择

从属型模式业务处理简单。缺点是不能提供完整的所得税核算信息,不能进行所得税核算的比较分析,另外当暂时性差异内容较多时需要设置很多的辅助核算项目,反而会导致会计核算复杂。所以从属型模式适合于暂时性差异比较少的企业。所有不具有公众责任和利益的企业都可以尽量减少企业会计核算中的暂时性差异,尽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这样就会减少暂时性差异的内容,也就不必独立核算所得税业务。

独立型模式的优点是能够提供完整的所得税核算信息,便于纳税业务和财务核算业务的分工,可以进行纳税项目的比较分析。缺点是账套设置复杂,所有经济业务都需要重复计算,虽然在eRp环境中计算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凭证的填制确认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只有当期末纳税调整的工作量大于平时重复业务核算的工作量时,才有采用这种方法的必要。所以独立型模式适合于暂时性差异比较多的企业。上市公司担负着比较多的公众责任和利益,其会计核算应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产生暂时性差异的项目较多,会计业务核算内容复杂,业务量大,采用独立型所得税核算模式应该可以提高财务核算和所得税申报的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S].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S].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S].2007.

[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8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5]许海波新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有何变化[n].海峡财经导报,2008-11-13(19).

[6]李记有,董春辉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利润总额项目的填报[n].中国税务报,2008-12-15(9).

会计核算考核细则篇4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初始化

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初始化工作包括设置系统参数、设置科目、建立各种账簿文件、定义各种辅助核算、定义报表以及录入各种余额数据或者是发生额数据等。初始化工作只能进行一次,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后的核算工作。不论是从手工核算过渡到电算化处理还是更换会计电算化软件,都需要做初始化的工作。在初始化的工作中,将本单位要采用的核算程序、方法、规则、基础数据录入电脑,使会计软件能适应本单位的核算、管理需要。本文就会计电算化的核算方法、规则的选用、科目的设置、报表定义等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

一、在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之前,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实施项目的主管人员应该与电算化软件公司的实施人员做好沟通、协商的工作

单位的会计主管人员对于本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比较熟悉,清楚实施会计电算化项目要实现哪些功能,达到何种管理的目的。但是,处于项目实施阶段时,单位的会计主管人员对于电算化软件如何实现某项具体的功能,如何才能达到自己需要的管理目标,还处于摸索的阶段。软件公司的项目实施人员对于自己公司的软件的具体功能,功能之间的细小的差别设置了如指掌。但是,对于实施单位的具体业务却不太熟悉,不清楚实施单位需要实现哪些具体的管理目标,哪些功能对单位的会计核算重要,哪些功能对该单位的会计核算无足轻重,单位要实现功能是否具备了客观的条件。因此,在项目的具体实施之前,单位的会计主管人员应该与软件公司的实施人员做好交流沟通工作,对软件的具体功能和单位的具体管理核算目标进行讨论,将二者之间协调起来,以避免在具体的实施工作中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并且制定出标准化的方案,标准化方案的制定应该做到尽量的细致、明确。在制定标准化的方案中还要注意满足单位现有的客观条件,既要避免那种没有实现条件的功能,又要为实施单位的进一步会计核算管理发展的需要留有一定的空间。

二、单位在选择会计核算程序、方法、规则时,应充分考虑电脑处理会计信息快速、准确的特点

《企业会计准则》和各行业会计制度确定了很多核算程序、方法,单位应结合自身特点进行选择应用。它们各自具有鲜明的特点,且能相互补充。在手工核算方式下,我们往往选用那些计算过程不能很复杂、会计处理不能太冗长、结果要求准确或较准确的方法、程序。而会计电算化由电脑执行程序自动处理会计数据,就可以不考虑计算的复杂性,只要求结果准确就行了。如成本核算中的代数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它的突出特点是计算复杂但是其结果很准确;再如存货收发计价中的个别确认法,它也是结果准确而对会计核算、库管要求甚高。所以代数法、个别确认法等应在会计电算化中广泛采用。然而,在会计实务中,初始化的方法选用问题,往往由软件公司辅助完成,将本单位的现行会计核算模式照搬到电算化中去,这样就无法充分发挥电脑处理信息快、准的优点。因此,我们应当从会计历史上去检索、选用适应电脑高速处理、结果准确的方式、方法和规则。因此,在由手工账过渡到电算化的过程中,应该了解电算化的特点与优点,摒弃传统的一些会计核算方法,采用适合会计电算化,能够充分发挥电算化功能的会计核算方法。

三、科目设置中应注意的问题

建账时要将收集到的会计科目加入软件系统,建立账务系统的会计科目体系。一般在建立账套的同时,电算化软件会根据你所选择的单位性质,按照会计规则默认安装一套会计科目。这些会计科目大都是总账科目,一般会满足单位的需要,不用再自行手工建立,但是各单位的会计核算的区别较大,明细科目还需要自己根据本单位会计核算的需要分别建立。在电算化账务系统中除了像手工账务一样要使用会计科目外,还要为每一个会计科目加入一个编码,另外还需要注意科目的性质、余额的方向,需要辅助核算的科目还要进行辅助核算方面的设置。在设定会计科目时需要重点注意以下问题:

(一)科目的设置要规范。财政部已制定的各行业会计制度中都系统地给出了总账科目及少量二级科目的名称和科目编码。在设定总账科目编码时必须符合财政部门制定的会计制度中的有关规定,设立明细科目编码除会计制度有规定的以外,应该按上级主管部门和本单位的管理要求设定,以保证科目代码的规范系统性和统一性。尤其是集团公司,科目的名称、代码等一定要做到规范统一。

(二)科目的设置要简洁。在满足管理要求和适合计算机处理的前提下,力求代码简单明了、位数越短越好,既便于记忆又能提高录入凭证的速度,应当避免那些冗长而又无用的科目影响日常工作的效率。

(三)科目设置中应该考虑到业务的发展和会计核算的进步,注意科目的扩展性。会计科目体系一经设定,其代码结构就无法改变。修改结构只能通过重新建账实现,而重新建账将丢失已输入的所有初始化数据和已输入的凭证资料。因此在设计代码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要求。确定某一级明细科目的代码长度通常是以上级科目中所含明细科目最大可能达到的个数来确定的,例如,假设“应收账款”通常以客户或单位为来设置明细科目,明细科目的数量不同单位差异很大,少则几十个,多则成百上千,两位码长难以满足要求,要增至三位甚至更长,由于同级科目必须使用等长的科目编码,其他二级科目也要使用三位或更长的科目编码先按客户所属地区分类,设置二级明细。如果设定的分段代码位数较长而绝大多数上级科目所包含的明细科目个数不多时,其他科目的凭证输入速度势必会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像这样的科目在设置中便需要一些技巧,一般的会计软件会提供一定的辅助核算的功能,可以将这类科目的辅助核算的性质设置为“往来核算”,将往来单位作为辅助核算的明细项进行核算,这样既减少了明细科目的设置,又增加了往来核算的明晰性与灵活性。如果不想采用辅助核算可将明细科目先分类,按分类设置二级科目,然后再设置下级明细科目,如“应收账款”总账科目下细科目,然后再按客户名称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四、初始数据的录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完成科目设置的工作后,即可将各科目余额输入系统,根据系统启用的月份不同,原始数据的录入也有区别。账务系统在一月份启用时只需输入上年余额即可,上年余额既是年初余额又是一月份的期初余额。

如果账务系统在其他月份启用,除需要输入启用月份余额外,还必须输入年初余额和一月到启用账务系统之前各月的累计发生额,这是为会计报表所准备的数据,如不输入累计发生额,由于会计数据缺乏连续性,在以后的查询及报表中如需要全年累计发生额,系统将无法提供正确的数据。但是仅仅是录入各月份的发生额,再查询以前月份的账户的明细时,还是不能得到结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如果单位的业务量小,凭证的数量较少,可以采取手工录入追加凭证的方法;另一种方法适用于更换财务软件的单位,与软件公司的人员协商,使用特定的软件,将过去使用的软件的数据转出来,再导入到新的软件系统中,这样做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丢失某些数据。总之,在会计年度中间实施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初始所涉及的问题较多,应尽量在会计年度的开始或者是结尾,来更换财务软件。

初始余额发生额数据录入完成以后,软件会自动地核对总账与明细账之间、借贷双方之间、总账与辅助核算之间的平衡关系,但是对这个步骤不要掉以轻心,急于进行日常的工作,应该将录入的数据与手工账之间进行仔细核对,确认二者之间无误后再进行日常的操作。原因是大多数软件在录入凭证后,初始的余额便无法改动,当使用一段时间后再发现初始的数据有错误,便没有办法改动,只能用调整凭证进行调整,或者是作废掉该账套重新再建立一账套,重新初始化。

五、报表初始化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会计报表是会计工作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会计软件中通常都预置了通用的会计报表,但除通用会计报表外,单位一定还需要其他报表,这些报表是无法预置的,需要重新设定。报表通常由表标题、表头、表体、表尾四部分组成,其中表体的设置是关键所在。表体中有两类数据,一类是固定的表项目,另一类是变动的数值性数据。数值性数据须设置取数公式,从账薄、其他报表中取来,随账薄中的数据变化而变化。但是取数公式的格式在不同的会计软件产品中各不相同,必须参考会计软件所属的用户操作手册。在定义报表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函数,财务人员一般不容易掌握。因此在初始化的过程中,这一项工作一般由软件公司的项目实施人员与单位的财务人员来共同完成。定义完报表以后还应该注意报表的校验公式的定义,校验报表内部、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避免出现一些低级的错误。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集团公司,集团内的各分公司向总公司提供的电子报表应严格符合集团公司所要求的格式,这样集团公司才能够进行合并、汇总工作。因此,为了做到严格的统一,像这一类的报表,集团公司应该首先定义出标准的报表,然后向分公司下发,分公司通过接收报表的方式,将标准化的报表接收到自己单位的账套中,而不应该由分公司自己定义这一类报表。

与一般的报表相比较,现金流量表的制作相对困难了一些。对于现金流量表的具体制作,不同的软件提供了不同的方法,各种方法之间的差别也比较大,我们在这里简单地总结一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在制作凭证的同时将涉及现金流的分录,归纳到不同的现金流项目中去;另一种方法是事后调整,制作凭证的时候不进行归类,等到会计期末,再由专门的制表人统一进行调整制作。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第一种方式直截了当,做完凭证后随时可以得到现金流量表,但是对于凭证的制作人员的要求较高,凭证制作人员应熟悉现金流量表的制作。第二种方式对于凭证制作人员的要求较低,但是将工作量积攒到会计期末,制表人员的工作量较大,修改相应凭证后,制表人还得重新进行调整。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的方式。

总之,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涉及方面较广泛的,内容较复杂的工作。只有在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工作中注意上面所提到的问题,高质量地完成初始化工作,才能避免在今后的工作中走不必要的弯路,才能最大地发挥软件的功能。

参考文献:

[1]赵伟。加入wto对我国会计信息产业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2,(7)。

[2]李守明,靳兰春。我国电算化会计与电算化审计的比较分析[J].财会月刊(会计)。2001,(4)。

[3]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级会计实务(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用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会计核算考核细则篇5

[关键词]所得税;纳税申报表;eRp平台;从属型模式;独立型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09.18.004

[中图分类号]F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09)18-0012-03

2008年10月30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通知》(国税发[2008]101号),要求2008年度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填报新表,至此企业所得税的申报有了更为具体的操作依据。从纳税实务看,2008年度的所得税申报只能采用分析填列的办法,根据填报项目分析计算年度业务数据。但是从长远来看,会计人员应该在熟悉法规条例和申报表填制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核算条件,采取措施,改进方法,逐步提高所得税核算效率。对于已经采用eRp平台进行信息管理的企业,更应该发挥eRp系统的优势,实现所得税的及时核算,提高所得税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本文结合所得税的核算理论和法规条例对所得税申报在eRp平台下的实现模式作一些探索。

一、明晰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制度基础

所得税会计核算采用什么方法,在实行不同会计制度的企业是不一样的,我们先回顾一下所得税会计核算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从而掌握不同企业的所得税核算方法选择。财政部于1994年6月29日下发的《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94]财会字第25号)是我国关于所得税会计处理的现行有效文件,其中关于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后者又有递延法和债务法两种选择。2005年8月12日,财政部又下发了《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征求意见稿)》,在引入资产计税基础、负债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概念的前提下,明确了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这表明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将发生重大变化,即只允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所得税准则》),内容包括总则、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确认、计量、列报等六章二十五条,完全改变了原先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实现了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国际接轨。[1][2]

从财政部关于所得税核算的文件看,现在还是处于多种方法共存的时代。实行《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可以采用“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利润表债务法”,也可以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而实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只能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这些方法中“应付税款法”最为简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最为复杂。[3][4]

二、了解《纳税申报表》的新旧差异

新《纳税申报表》包括1张主表和11张附表,与原表相比,在结构和内容上均发生了较大变化。

(一)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由“直接法”改为“间接法”

新《申报表》取消了原来运用“直接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办法,采取了“间接法”,在企业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减纳税调整额后计算出“纳税调整后所得”(应纳税所得额),而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包括收入类、扣除类、资产类等一次性和暂时性差异)则通过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集中体现。

(二)充分考虑了目前企业适用不同的会计制度

现行有效的会计制度主要包括《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由于企业适用的会计核算制度不同,新《申报表》设计所有企业统一适用的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但在一些具体项目的填列上做出了相应不同的规定。

(三)主表的填列更加简便清晰

新《申报表》中“主表”虽然由以前的35行增加到目前的42行,但填列方法更加清晰简便,它包括利润总额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纳税额计算和附列资料4个部分。其中利润总额计算的栏次与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企业的利润表一致,内容相同。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可以全部照搬利润表里的数字;执行其他会计制度的企业,则需要对有关项目进行分析后填列。

(四)新《申报表》中的附表有所简化

新《申报表》包括11张附表,取消了《捐赠支出明细表》、《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额明细表》、《工资薪金和工会经费等三项经费明细表》和《坏账损失明细表》等4张附表,增加了附表七《以公允价值计量资产纳税调整表》、附表十《资产减值准备项目调整明细表》,并将《纳税调整增加项目明细表》和《纳税调整减少项目明细表》合并为第55行的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附表五《税收优惠明细表》增加了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和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支付的工资的加计扣除等栏目。附表十一《长期股权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将短期投资、债权投资等排除在外,缩小了该表的填列范围。[5][6]

三、熟悉信息集成的eRp平台

(一)eRp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工具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的简称。我们可以从管理思想、软件产品、管理系统3个层次给出它的定义:

(1)是由GarterGroup提出的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在mRpii(manufacturingResources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SupplyChain)的管理思想;

(2)是综合应用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4GL)、网络通讯等信息产业成果,以eRp管理思想为灵魂的软件产品;

(3)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eRp系统平台不仅是一个软件,是一个集组织模型、业务流程、企业规范和信息技术、实施方法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应用体系,是目前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工具。

(二)财务管理是eRp信息系统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eRp平台下清晰分明的财务管理与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一样是其重要的一部分。eRp中的财务模块与一般的财务软件不同,作为eRp系统中的一部分,它和系统的其他模块有相应的接口,能够相互集成,比如:它可将由生产活动、采购活动输入的信息自动记入财务模块生成总账、会计报表,取消了输入凭证烦琐的过程,几乎完全替代以往传统的手工操作。一般的eRp信息平台的财务部分分为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两大块。会计核算主要是记录、核算、反映和分析资金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变动过程及其结果。它由总账、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货币资金、固定资产、薪资核算和成本核算等部分构成。财务管理的功能主要是基于会计核算的数据,再加以分析,从而进行相应的预测,管理和控制活动。它侧重于财务计划、控制、分析和预测。[7]

四、探索所得税会计核算在eRp平台中的实现模式

所得税的会计核算目前主要从属于财务会计,在期末进行纳税申报时,根据申报表的要求进行分析填列,这样的做法在手工会计核算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对于已经采用了eRp信息平台的企业再采用这样的方法核算,就不能发挥先进信息管理技术的优势。已经采用了eRp信息平台的企业可以在以下两种所得税会计核算模式中作出选择:一种是从属型模式,另一种是独立型模式。[8]

(一)从属型模式的解决方案

从属型模式是现行财务会计体系的一部分,这种模式不用单独设立所得税会计核算账套,业务核算都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等的规定进行,只是当所选取的会计核算方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不一致时,单独设立辅助核算项目,并在辅助核算项目中说明差异。期末进行所得税申报时,对于会计核算和税法规定相同的填报内容,直接从财务系统中取数生成,对于会计核算和税法规定不相同的填报内容,则从辅助核算项目中取数,利用公式计算生成(如图1所示)。

(二)独立型模式的解决方案

独立型模式是在现行财务会计体系之外,单独设立所得税会计核算账套,在财务会计账套中,所有业务核算都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等的规定进行,在所得税会计核算账套中,所有业务核算都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进行。期末进行所得税申报时,直接从所得税会计核算账套中取数,对于要求填报两者差异的内容,则需从财务会计账套中取数利用公式计算填列(如图2所示)。

(三)两种模式的比较和企业选择

从属型模式业务处理简单。缺点是不能提供完整的所得税核算信息,不能进行所得税核算的比较分析,另外当暂时性差异内容较多时需要设置很多的辅助核算项目,反而会导致会计核算复杂。所以从属型模式适合于暂时性差异比较少的企业。所有不具有公众责任和利益的企业都可以尽量减少企业会计核算中的暂时性差异,尽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这样就会减少暂时性差异的内容,也就不必独立核算所得税业务。

独立型模式的优点是能够提供完整的所得税核算信息,便于纳税业务和财务核算业务的分工,可以进行纳税项目的比较分析。缺点是账套设置复杂,所有经济业务都需要重复计算,虽然在eRp环境中计算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凭证的填制确认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只有当期末纳税调整的工作量大于平时重复业务核算的工作量时,才有采用这种方法的必要。所以独立型模式适合于暂时性差异比较多的企业。上市公司担负着比较多的公众责任和利益,其会计核算应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产生暂时性差异的项目较多,会计业务核算内容复杂,业务量大,采用独立型所得税核算模式应该可以提高财务核算和所得税申报的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S].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S].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S].2007.

[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8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5]许海波新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有何变化[n].海峡财经导报,2008-11-13(19).

[6]李记有,董春辉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利润总额项目的填报[n].中国税务报,2008-12-15(9).

会计核算考核细则篇6

【论文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初始化

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初始化工作包括设置系统参数、设置科目、建立各种账簿文件、定义各种辅助核算、定义报表以及录入各种余额数据或者是发生额数据等。初始化工作只能进行一次,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后的核算工作。不论是从手工核算过渡到电算化处理还是更换会计电算化软件,都需要做初始化的工作。在初始化的工作中,将本单位要 采用的核算程序、方法、规则、基础数据录入电脑,使会计软件能适应本单位的核算、管理需要。本文就会计电算化的核算方法、规则的选用、科目的设置、报表定义等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

一、在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之前,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实施项目的主管人员应该与电算化软件公司的实施人员做好沟通、协商的工作单位的会计主管人员对于本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比较熟悉,清楚实施会计电算化项目要实现哪些功能,达到何种管理的目的。但是,处于项目实施阶段时,单位的会计主管人员对于电算化软件如何实现某项具体的功能,如何才能达到自己需要的管理目标,还处于摸索的阶段。软件公司的项目实施人员对于自己公司的软件的具体功能,功能之间的细小的差别设置了如指掌。但是,对于实施单位的具体业务却不太熟悉,不清楚实施单位需要实现哪些具体的管理目标,哪些功能对单位的会计核算重要,哪些功能对该单位的会计核算无足轻重,单位要实现功能是否具备了客观的条件。因此,在项目的具体实施之前,单位的会计主管人员应该与软件公司的实施人员做好交流沟通工作,对软件的具体功能和单位的具体管理核算目标进行讨论,将二者之间协调起来,以避免在具体的实施工作中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并且制定出标准化的方案,标准化方案的制定应该做到尽量的细致、明确。在制定标准化的方案中还要注意满足单位现有的客观条件,既要避免那种没有实现条件的功能,又要为实施单位的进一步会计核算管理发展的需要留有一定的空间。

 

二、单位在选择会计核算程序、方法、规则时,应充分考虑电脑处理会计信息快速、准确的特点

《企业会计准则》和各行业会计制度确定了很多核算程序、方法,单位应结合自身特点进行选择应用。它们各自具有鲜明的特点,且能相互补充。在手工核算方式下,我们往往选用那些计算过程不能很复杂、会计处理不能太冗长、结果要求准确或较准确的方法、程序。而会计电算化由电脑执行程序自动处理会计数据,就可以不考虑计算的复杂性,只要求结果准确就行了。如成本核算中的代数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它的突出特点是计算复杂但是其结果很准确;再如存货收发计价中的个别确认法,它也是结果准确而对会计核算、库管要求甚高。所以代数法、个别确认法等应在会计电算化中广泛采用。然而,在会计实务中,初始化的方法选用问题,往往由软件公司辅助完成,将本单位的现行会计核算模式照搬到电算化中去,这样就无法充分发挥电脑处理信息快、准的优点。因此,我们应当从会计历史上去检索、选用适应电脑高速处理、结果准确的方式、方法和规则。因此,在由手工账过渡到电算化的过程中,应该了解电算化的特点与优点,摒弃传统的一些会计核算方法,采用适合会计电算化,能够充分发挥电算化功能的会计核算方法。

三、科目设置中应注意的问题

建账时要将收集到的会计科目加入软件系统,建立账务系统的会计科目体系。一般在建立账套的同时,电算化软件会根据你所选择的单位性质,按照会计规则默认安装一套会计科目。这些会计科目大都是总账科目,一般会满足单位的需要,不用再自行手工建立,但是各单位的会计核算的区别较大,明细科目还需要自己根据本单位会计核算的需要分别建立。在电算化账务系统中除了像手工账务一样要使用会计科目外,还要为每一个会计科目加入一个编码,另外还需要注意科目的性质、余额的方向,需要辅助核算的科目还要进行辅助核算方面的设置。在设定会计科目时需要重点注意以下问题:

(一)科目的设置要规范。财政部已制定的各行业会计制度中都系统地给出了总账科目及少量二级科目的名称和科目编码。在设定总账科目编码时必须符合财政部门制定的会计制度中的有关规定,设立明细科目编码除会计制度有规定的以外,应该按上级主管部门和本单位的管理要求设定,以保证科目代码的规范系统性和统一性。尤其是集团公司,科目的名称、代码等一定要做到规范统一。

(二)科目的设置要简洁。在满足管理要求和适合计算机处理的前提下,力求代码简单明了、位数越短越好,既便于记忆又能提高录入凭证的速度,应当避免那些冗长而又无用的科目影响日常工作的效率。

(三)科目设置中应该考虑到业务的发展和会计核算的进步,注意科目的扩展性。会计科目体系一经设定,其代码结构就无法改变。修改结构只能通过重新建账实现,而重新建账将丢失已输入的所有初始化数据和已输入的凭证资料。因此在设计代码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要求。确定某一级明细科目的代码长度通常是以上级科目中所含明细科目最大可能达到的个数来确定的,例如,假设“应收账款”通常以客户或单位为来设置明细科目,明细科目的数量不同单位差异很大,少则几十个,多则成百上千,两位码长难以满足要求,要增至三位甚至更长,由于同级科目必须使用等长的科目编码,其他二级科目也要使用三位或更长的科目编码先按客户所属地区分类,设置二级明细。如果设定的分段代码位数较长而绝大多数上级科目所包含的明细科目个数不多时,其他科目的凭证输入速度势必会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像这样的科目在设置中便需要一些技巧,一般的会计软件会提供一定的辅助核算的功能,可以将这类科目的辅助核算的性质设置为“往来核算”,将往来单位作为辅助核算的明细项进行核算,这样既减少了明细科目的设置,又增加了往来核算的明晰性与灵活性。如果不想采用辅助核算可将明细科目先分类,按分类设置二级科目,然后再设置下级明细科目,如“应收账款”总账科目下细科目,然后再按客户名称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四、初始数据的录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完成科目设置的工作后,即可将各科目余额输入系统,根据系统启用的月份不同,原始数据的录入也有区别。账务系统在一月份启用时只需输入上年余额即可,上年余额既是年初余额又是一月份的期初余额。

如果账务系统在其他月份启用,除需要输入启用月份余额外,还必须输入年初余额和一月到启用账务系统之前各月的累计发生额,这是为会计报表所准备的数据,如不输入累计发生额,由于会计数据缺乏连续性,在以后的查询及报表中如需要全年累计发生额,系统将无法提供正确的数据。但是仅仅是录入各月份的发生额,再查询以前月份的账户的明细时,还是不能得到结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如果单位的业务量小,凭证的数量较少,可以采取手工录入追加凭证的方法;另一种方法适用于更换财务软件的单位,与软件公司的人员协商,使用特定的软件,将过去使用的软件的数据转出来,再导入到新的软件系统中,这样做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丢失某些数据。总之,在会计年度中间实施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初始所涉及的问题较多,应尽量在会计年度的开始或者是结尾,来更换财务软件。

初始余额发生额数据录入完成以后,软件会自动地核对总账与明细账之间、借贷双方之间、总账与辅助核算之间的平衡关系,但是对这个步骤不要掉以轻心,急于进行日常的工作,应该将录入的数据与手工账之间进行仔细核对,确认二者之间无误后再进行日常的操作。原因是大多数软件在录入凭证后,初始的余额便无法改动,当使用一段时间后再发现初始的数据有错误,便没有办法改动,只能用调整凭证进行调整,或者是作废掉该账套重新再建立一账套,重新初始化。

五、报表初始化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会计报表是会计工作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会计软件中通常都预置了通用的会计报表,但除通用会计报表外,单位一定还需要其他报表,这些报表是无法预置的,需要重新设定。报表通常由表标题、表头、表体、表尾四部分组成,其中表体的设置是关键所在。表体中有两类数据,一类是固定的表项目,另一类是变动的数值性数据。数值性数据须设置取数公式,从账薄、其他报表中取来,随账薄中的数据变化而变化。但是取数公式的格式在不同的会计软件产品中各不相同,必须参考会计软件所属的用户操作手册。在定义报表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函数,财务人员一般不容易掌握。因此在初始化的过程中,这一项工作一般由软件公司的项目实施人员与单位的财务人员来共同完成。定义完报表以后还应该注意报表的校验公式的定义,校验报表内部、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避免出现一些低级的错误。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集团公司,集团内的各分公司向总公司提供的电子报表应严格符合集团公司所要求的格式,这样集团公司才能够进行合并、汇总工作。因此,为了做到严格的统一,像这一类的报表,集团公司应该首先定义出标准的报表,然后向分公司下发,分公司通过接收报表的方式,将标准化的报表接收到自己单位的账套中,而不应该由分公司自己定义这一类报表。

与一般的报表相比较,现金流量表的制作相对困难了一些。对于现金流量表的具体制作,不同的软件提供了不同的方法,各种方法之间的差别也比较大,我们在这里简单地总结一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在制作凭证的同时将涉及现金流的分录,归纳到不同的现金流项目中去;另一种方法是事后调整,制作凭证的时候不进行归类,等到会计期末,再由专门的制表人统一进行调整制作。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第一种方式直截了当,做完凭证后随时可以得到现金流量表,但是对于凭证的制作人员的要求较高,凭证制作人员应熟悉现金流量表的制作。第二种方式对于凭证制作人员的要求较低,但是将工作量积攒到会计期末,制表人员的工作量较大,修改相应凭证后,制表人还得重新进行调整。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的方式。

总之,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涉及方面较广泛的,内容较复杂的工作。只有在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工作中注意上面所提到的问题,高质量地完成初始化工作,才能避免在今后的工作中走不必要的弯路,才能最大地发挥软件的功能。

会计核算考核细则篇7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财务管理;技师学院

根据财政部的最新政策要求,全国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自2019年起执行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模式发生相应改变,财务管理工作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从国家战略来看,贯彻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既是落实预算绩效管理的集中体现,又是健全完善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综合报告制度的基本要求,对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现代化财务制度改革具有关键意义。技工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在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识别政策风险,抢抓财政改革历史机遇,以精细化、科学化的会计信息核算方式真实地反映学院资产成本状况。严格规范账务处理流程和财务预算执行,切实提升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推动技师学院核算型财务管理向增值型财务管理战略转型,为技师学院的经营决策提供强大的保障和支持。

一、会计制度下技师学院财务管理的特点

1.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平行记账与原来的会计核算方法相比,新政府会计制度通过对每一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平行开展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记账,实现两者关系的彻底转变。新政府会计制度在权责发生制的要求下,以实际情况为依据进行预算会计记账选择,改变过去会计预算与财务会计糅杂在一起的情况,切实满足政府财务报告编制部门的工作需要,为技师学院会计以及学校党委决策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会计决策依据。2.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两套报表机制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以前,技师学院只能按收付实现制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财务数据糅杂,编制形成会计报表,报表类型比较单一,参考适用范围有限。而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财务数据独立处理,技师学院可结合实际情况分别编制预算会计报表和财务会计报表,以供不同信息需求者参考,做出更精准、更有效的会计决策。3.提出更严格的精细化会计核算要求与原制度相比,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会计科目细分数量达到了十级以上,技师学院在新制度的要求下对会计科目进行不断细分,推动会计核算模式由过去粗放式、简单化向精细化转变,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精准性;在精细化的核算要求下,技师学院按照新政府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加大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保证账面资产价值与资产实物两者相符。从精细化核算的实践情况来看,我国的技师学院由于精细化管理意识缺失,精细化核算能力不足,因而造成会计精细化核算质量与实际工作需要存在较大差距,现阶段还无法满足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会计精细化要求。

二、会计制度下技师学院存在的问题

预算执行是技师学院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财务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内技师学院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是预算执行刚性不足,缺乏有效的预算考核机制和手段,执行不精准、超预算等现象普遍存在,财务预算的监督约束作用没有发挥出来。1.新政府会计核算理念融入不足根据上文所述,新政府会计制度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独立开来,改变过去两者的财务数据糅杂在一起的局面,既满足了技师学院从核算型会计向增值型会计转型的需要,为不同群体提供了预算、决算会计信息,又符合权责发生制要求,使会计核算更加精细化、科学化。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应用过程中,技师学院的部分会计人员暴露出新核算理念认知不精准,核算能力不足的问题,他们长期依赖于会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缺乏基本的信息判断能力,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容易出现操作失误,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核算结果。2.未能形成增值型财务体系从当前技师学院的财务管理职能设置来看,大部分技师学院的财务管理只要求简单的会计数据核算和记账报账,没有将财务咨询、税收筹划、风险分析、财务预算等重要职能纳入财务管理的范畴。依据财务数据开展绩效考核、预算编制和成本核算等工作落实不到位,技师学院通过财务工作提升学校运行质量的目标远远没有达成。这些因素导致财务管理在院校价值链体系中处于边缘地位,无法为行政和党委决策提供有效支撑。此外,技师学院在运行过程中,结合实际工作需要逐步形成收费管理、合同管理、费用支出、票据管理等规章制度,但有关的条款并未按照国家要求及时更新,基于部门协作的业财融合无法实现,不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同时,按照新政府会计制度,技师学院需要围绕会计科目分类、固定资产折旧、科目分类功能设置等工作开展精细化财务核算工作,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内控机制和监督手段,目前有关工作的落实情况与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精细化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精细化、增值型的财务管理体系建设亟待加强。3.内部审计功能发挥不充分从行业内的观察情况来看,国内大部分本科院校专门设置了独立的审计部门,用以开展内部审计监察工作,而技师学院由于人员规模和机构设置等原因,未能将审计职能单独划分出来。技师学院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无法充分发挥免疫功能,抗风险能力和自我纠错能力较弱,依托审计职能推动财务工作提质增效的路径目前还不畅通。

三、会计制度下技师学院财务管理质量提升基本原则

1.系统原则财务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构成,涉及的资源要素、业务类型以及职能关系非常复杂,必须坚持系统性的原则,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统筹规划,实现财务管理整体优化、结构优化、环境适应优化。(1)整体优化。财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由多个分支构成,这些构成分支的局部优化,并不意味着整个财务质量的改进。财务管理活动应该以统一的战略目标为指导,着眼于整体经营质量的提升,推进各项财务工作的开展,而不是局限于某个或某类财务问题,否则就会进入各自为政或关系错位的误区。(2)结构优化。财务管理具有层次化、结构化的特征,结构优化要求以现有的财务资源为基础,按照资金、资产、成本、收入等关键指标的最优比例,做好合理分配和预算管理,进而达到系统优化的目标。结构优化体现了财务管理循序开展、层级递进的过程。(3)环境有效适应。财务管理不能脱离企业环境而独立运行,这意味着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应该建立在与环境动态适应的基础上,努力融入并推动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善。2.现金收支平衡原则技师学院财务管理应该遵循现金收支平衡原则,这不仅表现在数量上现金收支的平衡,还包含时间上现金收支的平衡。针对技师学院来说,学院的整体运营与资金流入流出有关,但所有的资金流出都应该以资金流入为前提,即支出必须先有收入,投资必须先有筹资,运用财务预算手段加强现金收支动态管理,满足收付实现制的要求。3.成本、收益、风险权衡原则按照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收益是在成本投入的前提下形成的,成本投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财务风险。这表明,技师学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框架下,风险、收益和成本相伴相生、相互制约,不能脱离彼此而单独存在。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建立起风险、成本和收益三位一体权衡观念,有效平衡财务工作中的利益关系,保证财务工作在低风险的环境下高质量开展。(1)成本和收益权衡。成本与收益权衡是技师学院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资金的投入应该预先对产生的收益进行估算,保证资本投入和产出处于合理的区间,避免投资失败。当然,有些投资的收益是不可预估的,投资风险本身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加强对成本管控,在成本管控下实现收益最大化,最为关键。(2)收益、风险权衡。风险与收益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常风险性更高的投资,所产生的收益率更高,但两者关系不存在绝对性,很多情况下高风险的投资往往面临失败的结果,这是由风险的不确定性所决定的。对于技师学院来说,任何投资性财务活动都伴随着风险的产生,投资收益和风险贯穿技师学院的整个运营过程,因此必须确定风险和收益的权衡关系,坚持风险既定水平下的收益最大化,或是收益既定水平下的风险最小化,从而保持风险和收益合理的权衡关系。(3)成本、收益、风险综合权衡。成本、收益、风险三要素彼此依存,技师学院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对成本、收益和风险综合权衡,达到最优的权衡关系。4.管理原则按照责权利对等的基本要求,技师学院要明确财务管理原则,坚持资金使用和资金管理挂钩、物资采购与资金管理挂钩、责任落实与权力配置挂钩,保证各部门权责分明、各司其职,将财务管理制度和资金计划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财务资源的支撑保障作用。

四、基于会计制度的财务管理质量提升路径探讨

按照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业财融合的基本要求,技师学院的财务管理部门不仅要掌握财务会计知识和最新的政策制度,还应该结合工作需要尽可能地了解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业务工作。把握好技师学院的发展规律,合理设置财务会计科目,基于精细化会计核算理念推动财务与业务信息的深度融合,建立有利于技师学院高质量发展的业财融合管理模式。基于上述要求,技师学院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1.增强财务人员的理念认识为了推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贯彻实施,技师学院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通过继续教育培训、参加财政部门牵头的专项培训以及会计核算实操训练,让财务会计人员更准确地理解新制度准则下的各项要求,提升精细化会计核算能力,加强财务风险识别水平,夯实基础性会计核算。除了内功修炼,技师学院还要注意知识拓展,熟悉政府采购管理、采购涉税事项以及基建会计处理的相关要求,主动识别政府采购和税收方面的风险,强化财务管理的风险规避作用。2.建立增值型财务体系第一,实施财务预算管理,强化预算执行刚性。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突发,我国的经济增速和财政收入增量下降,政府财政拨款作为学院经费的主要来源同样受到影响。而技师学院过去采用的增量预算不具备预算支出的审核功能,容易产生不合理的费用支出,无法应对新形势下对财务工作提质增效的工作要求。这种情况下,技师学院应该结合内外部形势,积极探索零基预算管理模式,充分发挥零基预算管理模式对于财务预算的审核功能,严格把控不合理的费用支出,强化预算执行刚性、加大考核监督约束,将预算执行率作为各部门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执行率不达标的部门和责任人给予惩罚,以提升全体教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和能力。此外,为获取精准的财务预算结果,各项采购业务和支出模块必须纳入财务预算的统一管理,推动财务收入和支出预算逐步细化,预算增加和调整必须严格履行相关手续,以确保财务预算刚性执行、约束有力。第二,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功能。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下,技师学院将逐步规范开展固定资产折旧,基于成本效益理念加强对存量资产的梳理和研究,推动财务系统与资产系统的有效融合,构建起符合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的成本核算体系,推动技师学院成本核算精细化。除此之外,鉴于近年来的基建改造和校园提质扩容任务较多,技师学院承担了比较繁重的债务压力,出现资金流动性紧张,要求在债务风险的承受范围内充分考虑统筹资金需求和刚性支出(如教师工资支付、教学材料采购等)。严格控制经费支出的审批程序,确保项目支出合理有序,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价值增值和风险防控方面的功能,为技师学院的重大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保障。第三,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内控机制。内控机制是确保财务管理工作高质量运行的重要载体,对于经济活动合规合法、技师学院资产安全,以及有效防范贪腐行为具有关键作用。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最新要求,技师学院财务部门应该从业财融合出发,认真查摆财务管理内控机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和重大问题,加强对科研经费、费用收支、招标采购、教学经费、基础建设,以及合同管理等相关制度漏洞的内控检查。根据人社部门和财政部门的有关要求形成整改方案,完善管控措施,推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全面落地。此外,技师学院还要逐步推动财务信息适度公开,形成有效的财务信息公开机制,增强财务预算和决算数据的应用实践,以满足不同校方主体的会计信息使用要求。3.增强内部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的技工院校未将审计职能独立出来,没有成立内部审计部门,导致风险防范和自身免疫功能丧失。而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必须体现内部审计对于会计核算、财务报表,以及预算执行的监督、确认和考核作用,依托常态化的内部审计工作,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因此,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强化内部审计职能势在必行。除此之外,技师学院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配合补充,也是目前比较常见的审计模式。可借助中介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工程造价事务所的专业力量,协同开展财务管理审计工作,增强财务审计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肖金芳.运用iSo9000提升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运用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标准实施财务管理的做法与体会.交通财会,2010(09).

2.徐丽.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措施优化研究基于管理会计应用与治理能力提升视角.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4).

会计核算考核细则篇8

单位后勤从2008年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以来,取得了一些成绩,对集团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起到了很好的导向和控制的作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对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之间的理解存在片面性,致使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后勤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相互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其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问题:(1)会计科目的分类和计算口径与预算项目的分类和计算口径不同,造成会计核算数据无法与预算数据进行比较。(2)直接修改预算指标无法真实反映预算的调整数,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3)预算控制与决算出现脱节,没有实现预算与决算信息的相互融合。

2.实务操作中如何才能做好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紧密结合

在进行预核结合的实际工作中既要避免偏预算或偏核算的倾向,又要减少重复劳动,提高管理效率,就成为管理者研究的课题。根据集团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以预算管理为导向、会计核算为基础,两者有机结合,将预算管理融合于单位财务控制和财务计划中,并通过会计核算及时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这一目标。通过这几年的摸索,我们认为要实现以上目标应做到以下几方面:(1)预算制定严格考虑核算的适应性。从信息量上看,预算与会计核算两个系统是相通的。如果最初的会计预算可以和最终的会计决算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那么会计预算编制和会计核算结果在内容、信息,以及信息的传递上均无差错,预算和核算就是一致的,这可以保证集团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因此,预算报表体系在结构层次、经济内容、原则上也应与会计核算报表体系保持基本的一致,即主体一致、控制目标一致、用于确认和计量的标准基本一致、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基本一致。理论上说,核算单元划分到哪一级,预算的编制和下达就应当落实到哪一级;相反,如果集团要求从部门甚至个人编制预算,那么内部会计核算也应当细化到这一步,否则这两种预算提供的信息就无法相互传递、验证和鉴定。(2)核算时要充分考虑预算管理的要求。①集团对会计核算的科目设置、项目管理等在遵守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应按预算管理的要求进行。在集团的预算管理中,各责任中心会计科目的相互统一性和预算科目与核算科目的统一性,是减少预算工作量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强化预算考核的前提。如果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不一致,数据难以汇总,难以实施考核。所以,要使预算管理规范化,必须实现会计科目统一化。由专门机构负责制定会计科目,并明细到一定级次。在已经规定的会计科目级次上,下级核算单位既不能增加科目,也不能减少科目,以保证数据的汇集能够自动完成。各核算单位设置科目的明细程度以满足本级的预算管理需要为最低原则,如集团在进行预算考核时,如果要单独考核下级核算单位的业务招待费,则会计科目的设置至少要能够满足单独核算业务招待费的需要。②为准确反映集团的“专项支出”发生数,通过统一规范的标准编码体系的建立,使在一个账务系统里能够同时生成“财务会计”和“专项会计”两类账簿,从而较好地满足某一专门项目对经费的管理与核算要求,减少因核算规则不同而引起的理解差异,实现了预算和核算的协调统一和共赢。③预算对核算的影响要注意把握一个度,预算指导核算,但绝不能为了预算而核算。(3)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有机结合,必须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高度集成的会计核算、预算管理软件,不但可以增强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的质量,还可以减轻其中的工作量,使会计人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上,同时也使核算工作更细致、更全面地满足集团管理对会计信息不断提高的要求。(4)选择适当的差异处理方法。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无论在体系的建立上设置如何缜密,差异的产生是不可避免,因为毕竟属于两个不同的体系。对出现差异的处理主要采用以下办法:①预算调整法。集团年初下达的预算,一般不予调整。但如果涉及集团内部体制与机制革新和调整等重大经营环境变化,致使预算的编制基础不成立或将导致预算执行结果产生重大偏差。由预算责任部门逐级向集团预算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说明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及因客观因素变化情况导致预算执行的影响程度,并提出预算的调整幅度。财务管理部门对预算责任部门的预算调整报告进行审核分析,集中编制集团年度预算调整方案,提交预算委员会或经理办公会议审议批准,然后下达执行。②核算调整法。对那些可明确到相关责任人、相关责任主体的差异,并且可以进行账务处理的差异,由会计人员根据相关凭据直接进行账务处理。③待分法。对在当期进行考核可能会造成不公正或难以考核,但不进行考核又无法进行解释的差异,可以在下期预算的修订中考虑前期不可预计项目对预算的影响,滚存到下期预算中进行考核。

会计核算考核细则篇9

摘要通过分配各单位工程的外包工程款、机械费、材料费、人工费等成本费用,按照合理的方法,将各项成本费用支出分摊于各单位工程成本精细核算过程。为工程的投标报价以及考核、分析、控制、计划、成本预测提供了可靠、准确的依据,反映了各单位工程的真实成本。

关键词费用归集分配单位工程编码成本精细核算

电力施工企业怎样在既定工程中标价下获取最大化利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成本、加强对工程成本的管理。对成本进行考核、分析、核算、控制、计划、预测,才能有效加强对工程成本的管理,形成成本管理系统。企业只有严控成本管理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才能抵御内外压力。

一、成本精细核算定义、对象及内容

成本精细核算将成本核算进一步精细化,它将项目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美元外包工程款、机械费、材料费、人工费等各项成本费用归集分配到各单位工程,分析核对投标报价与工程实际成本,根据核对、分析的结果创建月度成本报表,公示于企业内部,进一步达到成本核算的精细化。

在计算成本的过程中,为分配和归集费用而确定的费用承担者为成本核算的对象。通常确定成本核算对象的原则为:应根据管理要求、生产费用情况、施工特点、工程合同内容来确定成本核算对象。生产经营管理与成本核算对象关系相脱节会导致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工作不能很好开展。在对成本核算对象进行划分时,需要注意:开工竣工时间相近、同一类型结构、同一施工地点、同一单位施工、同一工程项目、工程量小的单位工程可以进行合并,形成一个成本核算对象;工期长、规模大的单位工程,成本核算的对象可以是将工程划分为若干部位的工程来承担;如发电厂房等的大型主题工程的成本核算对象应尽量以分部工程来承担。

其他间接或直接的费用、机械使用费、材料费、人工费等费用组成了项目单位工程成本的各项费用支出。按照《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的规定,可将间接费组成内容计入间接成本,在直接成本中计入直接费用的组成内容。

二、成本精细核算的原则和思路

成本精细核算将公司所产生的成本费用有效、合理地分配给各单位工程,从而产映出各单位工程实际支出。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各单位工程当月支出情况和成本账户科目,对比分析当月已完工程应计工程款。需要遵循不受益、不负担;少收益、少负担;多收益、多负担;谁收益、谁负担的原则,才能正确分配间接成本,对分配基础进行合理选择。成本精细核算的思路:在核算成本时,不能直接计入有关成本核算对象的,可采用分配方法进行分配计入,然后对各施工项目的实际成本支出进行计算;能够直接计入有关成本核算对象的,可以直接计入。具体核算步骤:①审核发生的费用,对计入各项期间费用和应计入工程成本的费用数额进行确定;②将应计入成本的各项费用区分为计入本月工程成本以及计入其他月份工程成本;③在各个成本对象之间,分配和归集每个月应计入成本的生产费用,并对各单位工程成本进行计算;④为了对本期已完工程的实际成本进行确定,应盘点未完工程;⑤在工程结算成本科目中,转入已完工程成本;⑥将期间费用进行结转;⑦编制成本报表。

三、成本精细核算的部门职责与科目设置

(一)成本核算职责

1.技术部门:本单位工程成本精细核算第一责任人就是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该负责人根据月度经营的盈亏状况进行成本考核、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工作,其负责对月度成本报表和各部门的成本进行审核。

2.财务部门:财务部门负责分析成本、开展成本预测、掌握成本开支范围、组织成本核算、创建各种科目台账,财务部门是成本核算的中心。成本管理员将各部门的成本分析表进行汇总,之后编制月度成本报表;财务人员则负责编制单位工程间接费用分析表和单位工程其他直接费用分析表。

3.机械、物质管理部门:机械管理部门编制单位工程机械分析表和机械使用情况表,并做好机械设备记录;物资管理部门则对单位工程材料分析表和材料跟踪记录表进行编制,并登记好相关台账,健全材料的退、领、发、收制度。

4.劳动工资部门:该部门负责单位工程用工统计表、职工考勤统计表的编制工作、并建立项目用工台账,收集班组用工日报表,制定项目用工统计制度、记录。

5.经营部门:编制单位工程外包工程款分析表、已完工程应计工程款、编制工程价款的结算单,根据成本,对当期已完工程的未完工程情况和实物工程量进行确认,对预算内容和结算单价进行编制。

(二)科目设置

1.将管理费用等相关费用科目核算企业所产生的各项其他间接费用或直接费用转入工程施工科目,在月末分配记入成本计算对象中。

2.将制造费用等相关科目核算企业为提供劳务和生产产品产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在本科目以及明细账的借方中记入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在有关成本计算对象中记入制造费用,同时将本科目及其明细账的贷方记入,并将其转入工程施工科目,月末通常无余额。

3.对且与进行生产活动所产生的各项产品成本,应设置间接费、其他直接费、机械使用费、材料费、人工费中,可按照单位工程设置明细科目。企业所产生的直接人工费用和直接材料费用可以在本科目中直接记入,在制造费用科目中归集发生的其他间接成本,月末在本科目中分配记入。

4.主营业务成本,也称工程结算成本,月末,可在本科目中转入已完工程施工科目,工程结算成本科目的核算企业已完工程时所产生的各项生产成本。

四、结束语

电力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的精细核算需要数据的可靠、准确性,更需要企业全员的参与。

参考文献:

会计核算考核细则篇10

【关键词】高职;财务会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财务会计”是继“会计学原理”之后开设的会计专业主干专业课之一。学生在初步认识会计工作的工具即会计科目,初步掌握会计工作的方法即借贷记账法之后,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让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会计处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为“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这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课程。但从教学效果来看,老师普遍感觉难教,学生普通感觉难学。即使一些“会计学原理”学得比较好的同学也普遍认为财务会计课内容多,难度大。笔者认为要想改变目前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两难的状况,须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

一、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现状

从课程教学内容来看,现有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所用教材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具体项目展开,以会计报表的编制为终结,详细阐述了企业的供、产、销及利润分配环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由于财务会计课程的重要性,导致教材编写基本上是内容面面俱到,条条框框的规定较多,重点不突出。加之我国的会计核算与国际接轨,准则的频繁修订、出台,造成了“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改和补充,影响了教学内容的稳定性、连续性、系统性,增加了教学难度。许多教师习惯于按教材的内容组织教学,偏重于核算细节。由于许多学校的财务会计课时安排为72课时,导致老师讲完核算之后已经没有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从而学生的专业分析能力得不到锻炼。学生每节课都忙于单调枯燥的业务核算,看不到会计学习的乐趣,从而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较沉闷压抑。

从教学方法上看,在财务会计课堂上,主要的教学方法还是讲述法,黑板上的一段文字或是老师口里的一段描述就是一笔业务,学生在这段文字中或教师的描述中去想象这是一笔什么样的业务,然后照葫芦画瓢地编制会计分录。有时,学生不理解业务,老师要费很多口舌去讲解这个业务,很多时间浪费在这些解释和描述上,而学生仍然会对业务涉及的原始凭证及业务流程一无所知。虽然现在有许多上会计课的老师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将一些原始凭证和业务流程以较为生动的方式播放出来给学生看,让学生观摩,活跃了课堂气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教学的实战性;但“纸上得来终觉浅”,学生没有真正的进行原始凭证填制,没有真正的业务流程体验,虽然在课堂上、考试时会写分录,但一到实际工作岗位上仍然是满脸茫然,捉襟见肘。

二、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

(一)新会计准则下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

结合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上既不能完全跟着准则走,也不能完全离开现行的准则。切实可行的做法是将具体准则中常规的、经常性的、与会计六要素有关的业务,如固定资产准则、存货准则、收入准则等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对于具体准则中的特殊的、非经常性的业务,如会计政策变更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债务重组及非货币交易准则等,教学中可以不涉及这方面内容,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学内容涉及到具体准则时,教师要了解具体会计准则修改和制订的背景,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的影响。此外教师可以将这些准则以课程学习参考资料的方式通过邮件、学习网站提供、推荐给学生,以方便学生的专业拓展学习。

(二)按资金运动过程和业务流程重新组织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

传统的按会计要素安排教学内容固然有其学科的严谨性和知识的连贯性,但却缺乏知识体系内在的逻辑性,如传统教材中资产要素的“应收及预付款项”与后面的“收入”要素,资产要素中的“存货”与负债要素中的“应付及预收款项”,在核算内容上是有较强的业务关联性的。按要素分开去讲每一部分内容,学生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按企业资金运动过程和业务流程,将这些有较强业务关联性的内容安排在一起去讲,学生就能够举一反三,既懂业务流程又懂核算要点,还能在真实的业务流程体验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现将传统的按会计要素安排的教学内容与拟按资金运动过程和业务流程组织的教学内容进行比较。见表1:新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比较表。

从表1可以看出,在保持原有的按会计要素安排的教学内容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新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从形式上更为灵活,在章节安排上更加紧凑,前后内容有较强的逻辑性。课程教学内容从认识报表为起点,以编制报表为终点;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恒等式为基础,以收入-费用=利润,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净流量为分析的起点,强调会计要素的涵义及会计报表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通过具体经济业务核算过程形成会计报表的结果,反过来,通过报表结果的具体项目增减变化来推断经济业务的过程。从课程教学内容来看,既反映了基本业务的核算内容,又突出了专业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强化细化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内容

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除了要在会计学原理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借贷记账法和账户进行较复杂业务核算的能力以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分析能力。而专业分析能力的培养单靠嘴上说说、纸上写写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较为真实的实践环境、较为具体的工作任务。为此要强化细化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应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之中,而不仅仅是课程结束后的集中训练。新的教学内容要求每一章节均应合理地安排一些实践活动或布置一些工作任务。

如在第一章“公司的组建与经营”中安排如下一些实践活动或工作任务:1.参观一个生产型企业;2.模拟创办一个生产型公司,完成资本投入的核算;3.以座谈、观看电子资料的方式认识生产型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4.以座谈、观看电子资料的方式认识公司财务规章制度;5.认知公司的资产、负债;6.认知公司的所有者权益;7.认知公司的收入费用利润;8.认知公司账簿;9.建账。

在第二章“供应过程的核算”中安排如下一些实践活动或工作任务:1.认知料的供应流程;2.观摩料的供应涉及的单据凭证式样及填写格式;3.填写收料单;4.讨论料的供应的计价方法;5.分析应付及预付款项;6.编制记账凭证,完成料供应的核算;7.登记有关明细账;8.认知国家和企业的劳动用工制度;9.认知企业的薪酬分配制度;10.认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取得方式、程序和管理制度;11.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12.无形资产取得、使用与处置的核算。

在第三章“生产过程的核算”中安排如下一些实践活动或工作任务:1.认知企业料的发出的流程和管理制度;2.讨论料的耗费的计价方法;3.观摩料的耗费涉及的单据凭证式样及填写格式;4.填写发料单;5.编制记账凭证,完成料的耗费的核算;6.登记有关明细账;7.解读工资单;8.编制记账凭证,完成工的耗费的核算;9.登记有关明细账;10.认知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耗费和管理制度;11.讨论分析固定资产的耗费的计量方法;12.编制折旧计提表;13.编制记账凭证,完成费的核算;14.登记有关明细账;15.讨论分析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问题和处置;16.认知产品完工入库的流程和管理制度;17.观摩产品入库涉及的单据凭证式样及填写格式;18.填写入库单;19.登记有关明细账。

通过强化、细化财务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下,接受和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学中做,做中学,既能核算,又懂管理。

三、有关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考

基于上述教学内容,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宜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观摩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角色体验法、案例教学法等。

(一)观摩法

将一些业务的原始凭证及业务流程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播放给学生观看,或者是收集、填制各种原始凭证及有关会计事项的办理指南,制成票样或打印出来,放入文件夹供学生查阅观摩,让学生获取较直观的认知。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

由于学生已学过会计学原理,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在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中,在第一次上课时就发给学生一个模拟实训企业的会计资料,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会计模拟实训。老师掌握实训进度,以下达实训任务书的方式告知学生应在什么时间完成什么工作内容,具体实训时间由学生自己安排,但工作成果要按期交给老师检查以评定成绩。

(三)角色体验法

财务会计课程涉及到很多的具体核算业务,由于学生并没有接触实际工作,对于工作的分工和业务流程缺乏感性认识,而会计核算和管理往往是站在特定的角度、特定的业务流程上进行,学生缺乏空间和时间的概念。为让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在教学中可采用“角色体验法”,即老师设计一项或几项业务,让学生扮演银行工作人员、会计、出纳、销售人员、经理、客户等,模拟各种角色体验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面临、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将烦琐、抽象的文字描述,转化成生动、形象的语言。如在讲到应收票据的有关业务时,老师设计第一项业务即客户甲来公司商洽业务,拟以银行承兑汇票的方式购入我公司商品一批。则扮演销售人员的学生在得知对方的意图之后就要将这个情况汇报给总经理,按公司规章制度进行事项审批;审批之后,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收到对方开来的银行承兑汇票后,开出提货单交运输部门发货,开销售发票给客户;会计人员根据销售合同及银行承兑汇票复印件记账。如在讲到存货购入核算时,让学生分别扮演出纳、会计、采购员和仓管员,各司其职,完成材料的购买、款项的支付及材料的入库等业务的流程及会计单据的传递。

(四)案例教学法

在公司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学习中,采用案例分析法,给出一个公司的存货资料,让学生比较不同的计价方法对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影响;或者让学生分析在既定的经营目标下,如何选择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如在讲到企业投融资业务活动时,运用案例资料,让学生完成从投资取得到持有到最终出售的全过程的核算,并就投资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四、结束语

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学生专业知识积累和专业技能提升的关键一课。教师应认真组织好本课程教学内容,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学生应克服各种困难,化就业压力为动力,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学校应做好教学保障工作,保证各项教学内容能按量保质完成。

【参考文献】

[1]姜雪梅.关于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与考核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