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辅导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12:40

农业技术辅导篇1

我县农函大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州农函大的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坚定不移的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学宗旨,在全县农村普遍开展农函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不断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提高农民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科技进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招生规模稳步创历史新高

我县“十一五”农函大招生培训规划,每年招生培训20__人的目标,按照巩固完善提高,积极稳步发展,稳基数、重质量、求实效、创特色的工作思路,研究制定了《__县20__年农函大招生培训计划实施意见》,并印发了马农函大(20__)2号文件《关于认真做好20__年度农函大招生工作的通知》,将招生计划、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农函大辅导站,县分校加强招生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各乡镇辅导站认真按照县分校下达的任务和要求,积极做好招生宣传,落实办班地点,开办专业、参学对象,辅导教师和班主任经过县分校、乡镇辅导站的共同努力,全县共招收农函大学员2518人,占招生计划20__人的125.9%。其中,农村党员128人,团员262人,基层干部216人,妇女871人,少数民族1333人,具有初中或相当于初中文化程度学员1356人。全县13个乡镇完成招生的情况是:马白镇招生208人;南捞乡120人;坡脚镇200人;大栗树乡160人;八寨镇200人;篾厂乡120人;古林箐乡280人;仁和镇465人;木厂镇160人;夹寒箐镇210;小坝子镇120人;都龙镇160人;金厂镇115人。

二、合理设置开办专业,使其符合“三农”的需要

在开办专业及培训内容上,县分校紧紧围绕全县的畜牧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和各乡镇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本着当地发展什么产业,农民需要什么技术,就开办什么专业,培训什么内容,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乡镇辅导站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确定开办专业,使其符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的实际需要。全县共开办养牛、养猪、养禽、烤烟、柑桔、草果、香蕉、花椒、中华冬桃、蔬菜等16个专业,其中,属畜牧支柱产业类的有养牛、养猪、养禽、农村实用兽医6个专业,6个教学班,231名学员;属重点产业类的有烤烟、草果、八角、香蕉、菠萝、柑桔等5个专业,7个教学班、296名学员;还围绕农村新发展的产业,开办了花椒、杨梅、樱桃、中华冬桃专业等,为我县畜牧支柱产业、重点产业、传统产业发展和技术升级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三、组建教学班,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教学班担负着贯彻执行农函大的办学宗旨,办学原则,组织实施教学计划的重要任务,我县在落实学员、确定专业的基础上,针对农函大办学在农村、对象是农民,没有校舍等特点和学员居住分散的实际,选择在全县13个乡镇、学员相对集中的50个村民委或村小组,共组建58个教学班,每班学员40—50人,使学员就近参加学习培训。教学班分布的情况是:马白镇5个班、南捞乡3个班,坡脚镇5个班,大栗树乡4个班,八寨镇5个班,蔑厂乡3个班,古林箐乡7个班,仁和镇8个班,木厂镇4个班,夹寒箐镇4个班,小坝子镇3个班,都龙镇4个班,金厂镇3个班。为了加强教学班的组织领导、培训和管理,各乡镇辅导站指定村民委党总支书记、主任或村小组长兼任教学班班主任,负责组织领导教学班的各项工作;选聘有责任心和事业心,有专业知识,有教学辅导能力,有实践经验的科技人员担任教学班的辅导教师,明确职责,负责教学辅导工作。

四、认真组织开展面授辅导和实作指导

在农函大工作中,我们从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入手,始终抓住面授辅导和现场实际操作指导这两个重要环节,按照学够学时,抓住重点、注重实效

的要求,各乡镇辅导站根据专业单科教学指导意见,结合实际制定教学班年度教学辅导计划,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培训,县分校、乡镇辅导站领导和办学管理人员深入乡镇辅导站、教学班,加强教学辅导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辅导教师认真备课,抓住重点、难点、关键技术,联系当地和学员的生产实际,实践经验写教案,按计划到教学班进行精心辅导和到现场进行实际操作指导,并深入办班村寨、学员家中,田间地块,厩舍了解学员的学习运用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指导,送医药送技术进村入户,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实践中碰到的技术难题,深受广大农民群众和学员的欢迎和好评。全县58个教学班共组织开展面授辅导和现场实际操作指导249期,平均每班培训四期以上,80个学时左右,参加培训的学员和非学员10827人次,通过各教学班组织结业考试考评,全县结业学员2510名,结业率达99.7%。五、农函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成效显著

1、科技意识明显增强。通过农函大招生培训,在广大农村营造形成信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广大农民群众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懂得要致富,学好科技才是路的道理,广大学员积极参加学习培训,不是正式学员的农民踊跃参与,并带动周围的农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因而,学科技、用科技在广大农村蔚然成风。

科技素质和致富技能明显提高。广大学员通过参加农函大的学习培训,懂得所学专业知识,掌握所学专业技能,并运用于生产实践,取得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实效。如:仁和镇阿峨新寨村农函大桃树栽培实用技术专业班,引进“中华冬桃”新品种,运用新技术,按技术要求,全村有85户种植“中华冬桃”236.5亩,34200余株,他们按技术要求进行中耕管理,追肥、整形拉枝、冬季修剪等,由于培训扎实,技术指导和管理到位,桃树已初步挂果。吸引了夹寒箐通寺村民委等地干部群众前来参观学习;许多农函大学员成为依靠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南捞乡塘房村民委党总支书记李秀龙,从组织开展农函大柑桔栽培实用技术培训以来,他不仅认真组织,而且每次培训都积极参加,通过培训和自学实践,学会和掌握了柑桔栽培管理技术,种塘房桔18亩,用所学到的技术进行种植管理,年塘房桔纯收入8-10万元,他说“取得这些收入,都是农函大带来科技知识的成果”;学员秦仕坤用学到的技术进行种植管理塘房桔25亩,纯收入11-13万元;“十五”全州农函大优秀学员何其明运用学到的技术种植管理塘房桔17亩,纯收入达7万余元。

六、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年来,我县的农函大招生培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办学经费严重不足

除县分校有专项的办学经费外,各乡分校均没有专项的农函大办学经费;

2、有的乡镇重视不够

主要领导长期不过问,分管领导不亲自抓,加之有的科技办人员责任心较差,中心工作与农函大培训不统筹安排,只管硬件建设和中心工作,不顾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

3、发展不平衡,部分乡镇的招生规模小

有的乡镇虽然有教学辅导、招生计划,但不能按计划组织开展培训,达不到规定学时招生培训期数和农民掌握实用技术的要求,甚至还有走过场的形象;

4、有的乡镇科技办农函大办学管理人员变动频繁

兼职过多,业务不熟,办法少,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工作的主动性;

5、教学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个别乡镇还存在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问题,有部分辅导教师工作态度不够端正,责任心不强,没有认真备课,教学辅导方法简单,敷衍了事,讲课的内容单一,思路不够明确,内容扩展不开;

(二)、今后的努力方向

1、农函大办学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工作

党的十七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综合素质的高低,是能否实现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关键。如何培养和造就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必将成为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巩固和完善由党、政领导挂帅、科协牵头、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办学机制,这既是过去我县农函大得以发展壮大的一条成功的经验,也是今后必须继续坚持的;

3、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保证农函大办学经费的投入

全县部分乡镇农函大招生培训规模小、办学难度大,一条重要原因是办学经费不落实,这既是新问题也是老问题,农函大实用技术培训是一项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公益事业,投入少、见效快、效益大,根据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要求,对农民的培训,政府应给予财政投入,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向当地党委、政府请示汇报,把农函大的办学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采取县财政拨一点,扶贫挂钩单位出一点,乡、镇找一点,有关单位帮一点,科普经费安排一点的五个一点的做法,确保农函大办学经费的投入;

4、认真抓好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关乎农函大的办学宗旨是否得到落实的重大问题,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抓得很紧,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的授课能力,这就要遵循农村成人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按照农民的实际需要,帮助学员掌握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难题,帮助辅导教师抓好面授辅导、实作指导和授后服务三个中心环节,首先要备好课,一要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二要联系当地生产实际和学员的生产经营实际;三要就地取材,选择和利用教具进行直观教学,引起学员的兴趣;四要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为面授打好基础。

农业技术辅导篇2

近年来,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职业农民,居住分散,面广量大,集中培训难,全面培训更难;职业农民,是务农农民,难以离家脱岗,需要半农半读、送教下乡开展培训;职业农民,专业、层次、岗位需求多样,师资、培训场地、实验实习实训基地都存在很大的困难和问题。职业农民培养,任务繁重、工作艰巨,既需要各地积极努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也需要中央层面着眼现实与未来,借鉴国内外的经验,统筹兼顾,抓好顶层设计,创造性地建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力图费省效宏,不走弯路,扎扎实实推进。

信息化为我们推开了一扇窗,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可能,必须与信息化发展同步构建职业农民开放教育培训体系。

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的开放教育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全国或区域性的开放教育中心平台提供了海量的教育培训资源,内容涵盖多学科多类型的高质量教师授课、实验实习、现场体验、学习测试和考核等各类优质的教学课件,供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习;社区性的学习辅导交流中心为社区学习人员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并由专门的指导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学员可以根据需要自主选学。近几年来,由于网络知识和运用的普及、宽带网络使用成本的降低和广泛运用以及教育投资的增加,开放教育得到了更加迅猛的发展。

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的开放教育,无处不在的网络有效消除了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空间距离,海量的教学资源可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便捷的互动窗口可以满足学习者交流互动的需要,社区辅导交流中心可以满足社区学习者面对面接受辅导、进行人际沟通的要求,为在偏远地区、文化层次较低的学习者提供了继续学习的可能。

我们已经具有了在广大农村面向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开展开放教育的宝贵实践和一定的基础条件。

改革开放之后成立的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运用广播、电视和卫星网等传统的信息教育技术手段,面向三农开展开放教育,三十多年来系统培训农民数以千万计,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县乡较为完整的教育培训体系。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传输平台也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村建立了接收平台。

但是,由于宽带网络在农村的普及度不够,运行成本较高,基层教师和广大农民不适应不熟悉使用互联网络,以及教育投资的不足严重影响了现代教育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换代,基于现代信息化基础上的开放教育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总体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不过,我们决不能由此否定开放教育对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作用。更需要的是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加大对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投入,加大对基层辅导教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进而带动农民学习者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适应和运用。

党的十作出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实施的战略部署,农村信息化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农村信息化推进过程,既是农民熟悉和运用信息技术的教育培训过程,也为农民接受优质的开放教育资源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性过程。构建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不仅需要立足于现在,调动各级各部门资源参与,采取送教下乡、流动课堂和田间课堂的方式,让教师面对面、手把手地教授农民;更需要着眼于未来,适应农村信息化的大力推进,建立职业农民开放教育培训体系,为农民送去电脑课堂、移动课堂和家庭课堂。

完善的现代开放教育体系建设,便捷、低成本的网络传输是基础。除此之外,需要三个重要条件:一是拥有海量优质教育培训资源的中心传输平台,可供学习者自主学习。二是社区性的辅导交流中心,可供社区学习者接受辅导、相互交流。三是能够熟悉网络运用的学习者。结合我们的实际,随着农村信息化的快速推进,宽带网络的运用将更加便捷,运行和使用成本将更加低廉,以此为基础,建立职业农民开放教育培训体系,要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要建设好中央和省级职业农民教育资源收集整理制作和传输平台。广泛搜集高中等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的优质教学视频资源和教学课件,加大力度制作适应职业农民教育培训需要的紧缺教学资源和课件,加以归纳整理分门别类上线传输,让农民学习者可以找得到、用得上、学得进。要特别重视“职业农民在线学习系统”建设,让农民学习有的学、可作业、可考核、可测试、能体验、能互动,实现一揽子学习服务。

要建设好县乡级职业农民教育辅导交流中心。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设施,农民可以接受当地辅导教师的教学辅导和答疑,接受当地专家的现场教学,和其他农民学员交流互动、相互鼓励。

要切实加大对县乡级辅导教师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运用的培训。任何学习者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都有一个适应和习惯的过程,尤其是已经年届中年的农民。职业农民学习者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适应和运用,需要县乡级辅导教师的带动和鼓励,加大培训县乡级辅导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要特别培训和鼓励辅导教师在教学中自觉运用优质电视教学片和教学课件、运用互联网络查询相关信息。

罗马非一日建成的。建立职业农民开放教育培训体系,有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随着教育技术手段的提升、学习者熟练运用教育技术手段的增强,开放教育“开放的手段”、“开放度”、便捷性都将逐渐改变和提升,其优势将会不断显现。

农业技术辅导篇3

【关键词】农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思考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农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当中存在一些问题。结合对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调查,本文在分析农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寻了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路径,以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农业高校育人工程中的重大作用。

一、辅导员队伍在农业高校工作中的作用

辅导员为农业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辅导员制度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而建立的,他们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用自己的知识、经验辅导学生,用人格力量感悟学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学校的辅导员队伍是一支思想作风过硬、工作能力高强,具有奉献精神和富于战斗力的优秀队伍。学校有今天这样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很多工作取得优异的成绩,离不开全体辅导员在一线的辛勤工作、拼搏奉献。而且有很多工作的进步与成绩,直接来自辅导员的聪明才智和不懈努力。近年来,学校很多工作上了层次、上了水平,取得了一流的业绩:一是长期保持了学校的安全稳定形势,特别是在防治“非典”、“甲流”,“反日游行”、“茉莉花革命”等事件中,学校的各项工作,受到上级充分肯定;二是学风建设取得优异成绩,在两次本科教学评估、每年的行风评议以及上级开展的调查、检查中得到专家和上级的充分肯定,尤其是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三是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成绩显著,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获得全国就业50强单位;四是“绿色通道”成效显著,学生资助工作得到了省教育厅的多次表彰和奖励;这些工作成绩的取得各方面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值得强调的是学生教育管理部门、教学院部的党政班子,特别是在一线的辅导员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可以说,没有辅导员这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在一线积极有效的努力工作,上述工作成绩的取得是不可以想象的。当前,学校正在全力以赴地创建全国一流农业大学,学生工作也是创建全国一流农业大学的重要内容。一流的学风建设等工作,也离不开一支一流的辅导员队伍。

二、农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高校辅导员任务较重

凡是与学生相关的,必然与辅导员有关。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上虽然投入很多精力,但工作成效往往不显著,不仅感到精力分散,疲于奔命,难以继续提升自己,也无法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动态进行认真调研和系统分析,更难以体验到成就感和满足感。辅导员工作面对学校多个部门领导,多头管理给辅导员的工作带来许多不便,日常工作频于应付,效率不高。近几年高校扩招规模的不断加大,辅导员队伍虽然随着扩招的增加而有所增加,但辅导导员队伍的增加力度不够。就形成了任务和力量的不均衡发展,难以保证农业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日常管理工作,行政事务性工作高质有效的运转。

(二)多校区办学增加农业高校辅导员队伍工作的难度

随着农业高校的发展,办学规模扩大,农业高校实行多个校区办学。校区与校区之间有一定的空间距离,学生分布在各个校区,有实行按院系分布,有实行按年级分布,或者两者兼有。农业高校实行统一的行政管理,有统一的领导架构,这就存在着条、块管理并存的要求。与单一校区办学的学校相比,学生工作需要投入的人力、财力、精力要大得多,管理的难度也大得多。这种情形和要求与当前高校压缩机关编制,精简人员的改革形成一定的矛盾。专职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按比例定编,显得比较紧,使多校区的学生工作面临人手不足的困难。有的新建校区,由于没有教师职工居住,放学下班后,校园就剩下少量的值班教职工,这给辅导员工作带来很大压力。

(三)农业高校辅导员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

农业高校辅导员队伍中24—30岁的人数成为队伍的主要力量。在职时间超过五年的辅导员人数占整个辅导员队伍的比例不大。且多数的辅导员是在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做辅导员的。经验不足,工作时间较短,阅历较浅,实践经验不足,与实际工作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多数的辅导员只有初、中级职称,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只有一部分的辅导员具有“思政、教育类”相关专业背景,而“农学、理工类”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占大部分。受专业背景的影响,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难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里难以发挥自身的特长。

三、农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要思考

(一)按照“专职为主、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原则,优化农业高校辅导员队伍结构

1.全方位、多渠道,择优选拔配备农业高校专职辅导员

专职辅导员的优进高配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教育和有效管理的根本保证。对农业高校专职辅导员的选配除明确要求学历外,应注重政治素质、理论修养、道德品质、知识水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和创新精神。还应从知识结构上考虑专职辅导员的配备,要从政治学、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的优秀研究生中选拔配备专职辅导员,还要做好专职辅导员的交流工作,确保农业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2.尽量丰富兼职辅导员的来源,保证农业高校辅导员数量

(1)选聘农业高校新进专业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

首先,新进专业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其专业知识优势巨大。在工作中,可有效利用自己的双重身份,对农业高校学生进行长期密切的专业指导和引导,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学习积极性。其次,新进专业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可有效利用专业教师的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更方便地将学生纳入科研团队中;可以更有效“阻止”学生利用过多空闲时间娱乐玩耍,在校园树立起良好的学习风气。最后,新进专业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对学生完成职业规划,顺利就业有很强的指导和引导作用。

(2)选聘农业高校优秀机关青年干部担任兼职辅导员

机关青年干部担任兼职辅导员自身优势明显。一是接触面宽,熟悉学校综合情况。二是来自不同学校,受不同学校文化传统、学术风格、办学传统等的影响,具有多学科特色的优势。三是政治上、工作上比较成熟,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四是兼职人员专业精、富于工作经验、生活阅历足的。五是青年机关工作人员年龄与学生差距不大,易于相互沟通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六是机关青年干部受原有工作条条框框限制和束缚相对较少,工作的创造性相对更大,有利于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3)选聘离退休干部、教师担任农业高校学生兼职辅导员

在农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离退休干部、教师有着独特的优势。离退休教职工大都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在处理学生思想问题时,他们都能从历史到现实,从正反两个方面有比较有针对性的予以解决。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能够准确地做到抓中心、抓关键、抓本质、抓主流,使问题能够迎刃而解,有利于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工作方法上有着经验丰富、稳重老练的优势。他们有治校治教的丰富经验,能自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真剖析不同层次学生思想上的复杂性、多样性,采取切合实际而又富有成效的工作方法。

(4)在农业高校新校区构建“朋辈辅导员制”

所谓朋辈是指包括“朋友”和“同辈”的双重意思,“朋友”是指有过交往的并且值得信赖的人,而“同辈”是指同年龄或年龄相近者,他们通常会有较为接近的价值观念、经验、共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具有年龄相近、性别相同或者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

对于学生,“入住新校区的新生,缺乏对学校原有文化的承袭,他们在远离主校区或原文教区域的状况下,急需文化的指引与人文的关怀”。而“朋辈辅导员”都是曾经的新生,有过相似经历的他们更能理解新生的无所适从感,他们的“传、帮、带”可以使新生少走弯路,弥补不足,促进素质的全面发展。

对于专职学生管理人员来说,尽管新校区情况较主校区更加复杂,但目前很多学校新校区学生管理人员的配备基本与主校区一样。由于新校区的教师大部分都住在市区或主校区,空间上无法克服的障碍,以及缺乏必要的时间,使他们在面对突发或者繁琐事情时,经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朋辈辅导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专职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强度。

(二)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农业高校辅导员队伍

1.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明确农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目标

河南农业大学在广泛调查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并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辅导员与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了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的基本思路,确定了“高进、严管、精育、优出”的培养原则,规范了辅导员的定位与职责、配备与选聘、管理与考核、培养和奖励,并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津贴待遇等方面明确了相关政策规定。

2.构建“1+X”的培养模式,突出农业高校辅导员发展导向

农业高校在辅导员培养的过程中,可以尝试“1+X”的培养模式。“1”即依托马克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加强专业化培训,强化辅导员的基本素质培养,实现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X”即结合辅导员的个人特点和职业倾向,突出个性、强化机能,全面整合资源,帮助辅导员着重掌握一至几门专业知识与技能,“按照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各个方面的要求不断凝练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研究方向,在每个方向上建立一支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学术梯队,由一名德育教授担任学术带头人。”为辅导员职业发展开拓新的方向。学校鼓励辅导员报考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等职业资格考试,对取得证件者报销全部学费。

3.加强专业化的培训进修,提高农业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质

农业高校可将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和骨干培训紧密结合,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抓好辅导员职业化培训工作。农业高校每年可安排新选聘的辅导员参加由学校举办的新进教师培训班,参加学校学工部和省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举办的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网络管理等培训。农业高校还应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学位教育,创造条件积极鼓励辅导员通过各种方式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努力为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工作水平创造条件。

4.开展教育技能大赛,带动农业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进步

农业高校可尝试举行辅导员教育技能大赛。以辅导员教育技能大赛为抓手,一是可以为辅导员做好工作确立一个科学的标准,突出辅导员工作的导向;二是可以从侧面测评学校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考核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发挥大赛的评估功能;三是可以为平时各自忙碌的辅导员能够在一起相互交流沟通、观摩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机会;四是可以促进辅导员在繁忙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

5.落实待遇,搭建平台,保障农业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健康发展

农业高校为保障辅导员队伍的发展,首先应提供政策支持,在辅导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和职员职级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每年每月按一定的标准发放辅导员津贴,确保辅导员的收入不低于专业教师的平均收入。其次应进行严格考评,将学生满意度作为评价辅导员工作的核心指标,将学生事务公开作为辅导员工作考核的基本要求,将与学生的民主沟通作为辅导员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考核,达到“以考促建”的目的。再次是评优激励,学校在对辅导员工作进行考核的基础上,每年可评选若干名优秀政工干部,单列指标评选学校先进个人宣传优秀辅导员的先进事迹。第四是搭建科研平台,学校应鼓励辅导员申报课题,单列课题资助辅导员科研,拿出专项资金资助辅导员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学术研究,对辅导员公开发表的论文进行奖励。

总之,农业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全面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像选拔培养学术骨干一样,选拔培养优秀的辅导员,要尽量丰富兼职辅导员的来源,努力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这支队伍,从而建设和培养出一支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农业高校辅导员队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4号令,2006.

[2]刘如.浅谈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教育创新(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10).

[3]张敏,李海洋,郭娜,谢辉.“朋辈辅导员”在高校学生管理的作用[J].才智,2009(24).

农业技术辅导篇4

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

1、指导思想: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着眼于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资源,有计划地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科技常识和文明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以建立“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为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城镇提供有效的知识、信息、技术服务和人才支持。

2、基本目标:通过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精神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知识,了解党和国家关于“三农”问题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学会和掌握1-2种实用技术或从业技能,及时掌握有关农民致富的新经验、新信息,了解常用的经营管理和科普、文化、卫生知识,熟悉文明常识,努力培养大批有觉悟、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村劳动者和各类实用人才。

二、教学内容

根据我镇农村实际,本着系统性、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和“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主要安排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国内外农业介绍、农村实用技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经营管理、市场信息、致富经验、农村卫生、计划生育、科普知识、文化体育、公民道德和影视戏剧欣赏等14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具体课程设置和时间安排是:

1、政治理论

主要包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辅导、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党的基本知识、组织工作、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党的群众工作、村务公开和*管理、优秀党员干部先进事迹等。

2、政策法规

主要包括:党和国家有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粮食安全、资源与环保、土地承包、农村费税改革和减轻农民负担、农产品流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就业、集体资产管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乡镇企业发展、小城镇建设、扶贫开发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以及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农村基本法律制度等。

3、国内外农业介绍

主要包括:世界各国农业概况及先进技术、生产模式,世界农产品贸易规则,中国和山东农业概况,山东农业各产业应对入世的对策等。

4、农村实用技术

主要包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大豆、地瓜、水稻等大田作物优质新品种栽培及产品加工技术;蔬菜新品种优质高产技术和无公害生产、大棚蔬菜生产、蔬菜加工储藏技术;苹果、梨、枣、桃、板栗、核桃、樱桃、葡萄、银杏等优质果品高产栽培技术和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果品加工保鲜技术;猪、牛、羊、鸡、鸭、驴、肉食鸽、兔等畜禽新品种养殖技术和疾病防疫、畜产品加工储藏技术;淡水养殖、混养等水产养殖加工技术;蝎子、黄粉虫、狐狸、貂、鸵鸟、鹿等野生动物养殖技术;牡丹、月季、玫瑰等花卉栽培和切花保鲜、盆景艺术、插花艺术及市场销售技术;林种苗木、平原和荒山绿化、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珍稀植物种植及木材加工技术;金银花、西洋参、天麻等药材栽培技术;山东绿茶生产、加工技术及茶艺;节水灌溉、农业机械化、农村电工等农业工程技术;沼气、秸秆、太阳能等农村能源利用技术。

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

主要包括:农民进城务工须知;建筑工人操作技能;居室装饰装修技能;编织(柳编、麦秸编织等)、刺绣、剪纸、结艺等手工制作技能;营业员、医院护工、保育员、烹饪、服装剪裁、美容美发、保健按摩和餐饮、旅游、宾馆等服务技能,社区服务、家政服务技能;常用家用电器的维修技能;非机动车、机动车(摩托车、农用机动三轮、货车等)驾驶、保养与维修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等。

6、农村经营管理

主要包括:农村综合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企业管理及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统计和商务活动的基本知识等。

7、市场信息

主要包括:主要农产品市场行情,农用物资供求信息,用工信息,农村家庭日用品购买信息,农产品及农用物资市场供求分析,农产品、农用物资质量鉴别和认证等。8、致富向导

主要包括: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经验、方法,农民致富的做法、门路,各地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发展精品特色农业和龙头企业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农民投资理财基本知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的典型经验等。

9、科普知识

主要包括:物质科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基本科学知识;自然资源状况、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防灾、减灾基本知识,日常生活及生产中的科学常识,当代科学技术成就与现代农业科技革命,反对邪*教、封建迷信和伪科学,崇尚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1*、农村卫生

主要包括:“非典”、艾滋病、乙肝、肺结核等传染病防治知识,生活卫生习惯、健身体育、远离(包括烟草)等健康常识,食物营养、饮用水卫生、村宅环境卫生、畜禽卫生管理等环境卫生常识,地方病预防,用药常识,食物中毒、农药中毒、煤气中毒、外伤骨折、呼吸(心跳)骤停、意外伤害等急救常识,针灸、推拿、按摩、食疗食补和中药煎熬、服用、存放等中医中药知识。

11、计划生育

主要包括: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宣传教育,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法规,我国、我省和我市人口状况分析,优生优育知识,两性生殖健康和性病防治知识,避孕方法和知情选择指导,儿童保健与优教,新型生育文化和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等。

12、文化体育

主要包括: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山东历史、齐鲁名人、章丘历史文化、章丘党史、名胜古迹、乡俗民情、民间艺术,国外风情、国外艺术、中外名著欣赏、体育健身常识、群众体育、竞技体育、文化旅游和文化娱乐等。

13、公民道德

主要包括:公民道德守则和乡规民约、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移风易俗、乡村新风、法制在线和文明村镇、文明户建设和“四五”普法宣传等。

14、乡村剧场

主要包括:传统影视、戏曲、歌曲和反映农村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地方戏曲及曲艺、音乐欣赏、书法艺术等。

三、课程形式和传输方式

1、授课形式。课程主要采取知识讲座、专家访谈、专题辅导、案例分析、操作示范、在线辅导和影视剧等表现形式,力求通俗易懂、寓教于乐,使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喜闻乐见。

2、传输方式。中央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节目,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和辅助教学网站传输。山东省教学内容,主要通过山东教育电视台卫星专用频道进行ip数据、文件包和流媒体节目广播,辅助以教学网站的教学辅导。省卫星频道每天早8点至晚11∶3*点进行广播,其中,ip文件包节目隔日充实更新一次内容,ip流媒体节目每天分上午、下午和晚上3个时段滚动播出。各接收站点只要定时开机,就能接收到所有节目。

四、教学组织管理

1、节目预告。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定期编排卫星播出节目,通过卫星、教学网站、简报等形式公布。我镇将通过印发材料,定期进行节目预告。

2、多形式开展教学辅导。根据教学计划和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学习需求,省里组织专家,通过ip电视、网站、热线电话等渠道,开展在线答疑、讨论交流,组织科技下乡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加强教学辅导。*市通过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学辅导队伍,定期组织辅导教师收听收看中央和省教学节目,并根据农村党员的需要,选择重点课程,下乡进村,开展教学辅导活动。镇上将充分发挥农民科技人员、致富能

手和各类科技示范基地的作用,帮助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解决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增强教学效果。

农业技术辅导篇5

一、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展情况

目前万州区已建农民田间学校40个,其中“大户带动型”11个,“公司推动型”6个,“专业合作社领办型”23个。万州区农广校注册农民学员1000余人,每年开展田间学校培训活动360次,入户指导1000余户,电话咨询指导500余人次,发放科技书籍、资料1000套,及时地把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信息传递给了农民,切实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和有理想、敢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

二、开办田间学校的主要做法

(一)抓调研,定方向

1.确立建校理念。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了“以产业为依托,以村级服务中心为阵地,以龙头企业为载体,以远程教育为手段,以市场为导向,把学校办在产业上,办在市场农业主体上”的办校理念。

2.创新建校模式。按照“因地制宜、一校一策”的原则,根据不同产业、不同的生产经营模式,分别创办“大户带动型”、“公司推动型”和“专业合作社领办型”等各具特色的学校。

3.明确建校目的。创办农民田间学校,要实现“两有一提高”的目的。即让农民学有场所,农技人员服务有舞台;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使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在整体上有明显的提高。

4.整合各方资源。主要是做好“四个结合”。即将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相结合;与主导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农业项目实施相结合;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培训项目相结合。

5.聚合多方力量。在农委和所在乡镇的领导和统筹下,建立了以村为承办单位,以区农广校为主体,委属农技站、果树站、多经站、畜牧兽医站、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等为支撑的教学服务机构,形成了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抓建设,保质量

1.抓学员队伍建设。按照“积极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将接受教育培训有着很大需求和迫切愿望的农民作为学员选择对象。选择标准是:首先要具备“同质性”,即要有相同的培训需求;其次要有一定的读写能力;第三,要热心公益事业,在群众中能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接受能力强,如基层组织负责人、科技示范户、种养能手、经营能人等。

2.抓辅导员队伍建设。首先,积极选派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且对农业、农村、农民有感情的同志参加中央农广校、重庆市农广校举办的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学习。目前,全区参加部级培训的有6名,参加市级培训的有50名。其次,依托区农广校开展的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农技员培训和基层农业人才知识更新培训,累计培训区级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60名。同时,万州区在开展农民田间学校工作中,一方面,特聘了相关行业的权威专家以及农民“土专家”,建立技术专家团队,定期为田间学校学员指导。另一方面,调动种养大户、村委会负责人的积极性,将他们吸收培养成村级辅导员,通过他们的宣传与指导带动周边农民学用结合,形成区级辅导员+专家技术团+村级辅导员的联动机制。

3.抓阵地建设。为办好建好农民田间学校,万州区已相继为各个农民田间学校配送了电视机、电脑、图书、光盘及远程教学的设施设备,配套建设了图书及数字阅览室,做到了“四统一”、“五个有”。“四统一”即统一挂牌(每个农民田间学校均统一制作并挂上了“**乡镇**村**产业农民田间学校”、“农民田间学校示范基地”标识牌)、统一制度上墙(将学员守则、学员名册、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制度上墙)、统一着装(每个注册学员免费发放一套印为“农民田间学校”字样和“FFS”图标的服饰)、学用具(即每位学员发放一支笔、一本笔记本,每组发放一套直尺、三角板、剪刀、24色彩色笔、三色记号笔、放大镜等学习用具)。“五个有”即有完善的组织网络、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有开展活动的必要设施、有健全的制度和台账档案、有丰富多彩的活动。

(三)抓培训,重实效

万州区在农民田间学校的教学活动中,着力创新培训模式,强调“四个突出”。

1.突出培训对象的主导性和主动性。传统培训中教师是主体,农民处于从属和被动地位,农民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在农民田间学校里,农民是主体,具有主导性,通过参与讨论和沟通,让学员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学员在课堂上都尽显所长,由于他们在学校里找到了自身的价值,找到了学习中的乐趣,其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2.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多样性。过去培训课程多由承培单位制定,针对性往往不强,农民不愿意听。而在农民田间学校课程设置前是通过多次需求调研,了解农民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并通过认真分析整理制定出的培训计划,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过去培训主要是进行技术培训,内容比较单一。而在农民田间学校,不但培训技术,还注重对农民的语言表达、组织协调和市场经营等能力的培养。上课时,辅导员想方设法让农民多动口、动手和动脑,除了讨论生产上的问题,还讨论市场、生活等其他方面感兴趣的话题。

3.突出教学方式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传统培训一般由教师“一言堂”,而田间学校摒弃了“老师”的概念,教师是作为“辅导员”与农民保持互动互助关系。在实施培训过程中是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采用启发、参与、互动等方式,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教学中去。对学员提出的问题,辅导员并不直接告诉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决策能力和科学思维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学员还把各自的经验贡献出来,实现了经验共享。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近30位学员的实践经验,当然不次于一位技术员。

4.突出学用结合的实践性和实效性。过去培训往往在农闲时进行培训,当时学会了,生产应用时也都忘光了,而且培训时间短,农民得不到系统培训。如今每个农民田间学校则是在重要农时的各个环节,通过开展农民学习日活动,把培训时间贯穿于整个生产季节,农民学员参与田间观察和实际操作,能够很快掌握各种技能。过去培训结束了,就算完成任务了。现在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都要对学员进行测试,了解其掌握程度,修正教学进度,改进培训内容和方法。整个学习培训都注重了实在和实效。

(四)抓管理,促规范

严格规范农民田间学校管理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建章立制是抓管理的最好体现。因此,农民田间学校建设重抓了“四项制度建设”。

1.建立培训台账制度。培训台账的建立是对培训工作进行有序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台账内容主要由培训人员名册、培训活动日记录、培训学习卡片、讨论结果、成果展示等组成,详细记载每次活动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参培人员、培训辅导教师及学员学习结果等。

2.建立班主任制度。每个农民田间学校除了有专门的辅导员外,还设立了一个班主任,由村支书或村主任担任,负责学员的组织、考勤及协调服务等工作。

3.优秀学员考评制度。根据学员出勤情况、听课记录、课堂提问、讨论等对学员进行综合绩效考核。在每年农民田间学校结业时评选出6~10名优秀学员,进行技物配套奖励。

4.建立检查验收和考核制度。突出建立培训台账的重要性,将培训建档工作作为对培训机构考核验收的重要指标,量化管理培训档案,从而保证更扎实有效地开展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工作。

三、开办农民田间学校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为农技推广搭建了舞台

通过举办农民田间学校,实现了专家与农民面对面,技术与田间零距离。这样发现问题最准确,解决问题最及时,科技服务最紧密,技术推广最到位。同时,在实施农民田间学校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与农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与农民科技需求紧密结合,与农民增收紧密结合,为下一步做好农技推广工作趟出了新路子,探索出了新模式,为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入户、良种良法直接进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打造了农技推广的有效平台。

(二)为农民活动提供了场所

由于农民田间学校机制灵活,学习内容丰富有趣,教学方式活跃生动,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在农民学员心中,学校不单是他们学习农业生产技术的课堂,还是他们的文体活动中心,有的称它为“农民会所”,还有称它为“农民之家”。

(三)为农业部门树立了窗口

近年来,万州区各村都相继建起了公共服务中心,为农民享受更多公共服务提供了许多保障。但所有已建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基本上都没有开设农业服务的窗口,更没有农技服务的牌子。目前在已建的农民田间学校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就有了农业服务的阵地和农技服务的窗口。因为农民田间学校的建立开展,就是农业部门工作重心下移到村,是与社保、民政、医疗、公安等部门共同构建村级服务的窗口和阵地,是农技人员进村入户的“家”和工作平台,是他们发挥专长、展示成果的舞台,是跨越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道坎的桥梁。

农业技术辅导篇6

自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开展以来,××把此项工作当作农村基层党建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截至2005年4月份,全县共建成了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共个,其中县委党校站个,乡镇机关接收点个,村级接收点个。开展远程教育工作,远程教育教学辅导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远程教育的长远发展问题。因此,我县在教学辅导队伍建设上,大胆选拔,积极培训,加强管理,充分发挥了远程教育教学辅导队伍的作用。

一、我县教学辅导队伍现状

(一)建立了一个涵盖范围广,人员素质高,不断更新的人才网络为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整合人才。根据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点多、面广、情况复杂、技术要求高的实际情况,我县主要在各乡镇七站八所、涉农部门、驻村干部、农村乡土人才、涉农部门的科技特派员中抽调人员,充分整合各部门人力资源,建立一支数量充足、覆盖面广的辅导队伍。建立了一支名人员组成的教学辅导队伍,保证了每个站点有1名以上的兼职教学辅导人员。这支队伍主要是由县、乡(镇)驻村干部或涉农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等组成,他们对农村工作比较熟悉,结合工作实际,经常性的“面对面”对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进行讲解,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欢迎。

2、强调理论培训和实践相结合。为使在远程教育网络中学到的知识得到更好的实践、应用,我县在东、北、中、西、南五片分别建立定远寨畜牧养殖教学实践基地、杜行轴承加工教学实践基地、兰沃乡大棚水果教学实践基地、田马元露天水果教学实践基地、斜店乡前社庄蔬菜种植教学实践基地,县、乡、村级教学辅导人员结合季节特点,利用远程教育网络组织各种蔬菜种植管理、果树的种植管理、病虫害的防治、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专场辅导讲座45场,原创:吸引了全县果农菜农和养殖大户12000多人次参加。同时,五个教学实践基地还邀请省高校和国外一些专家教授进行现场讲解,使广大菜农、果农学到了最新的管理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县远程办对群众需求定期进行调查,根据对于党员干部群众的不同需和各乡镇产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大对教学辅导队伍的调整和充实。

3、注重教学辅导的实效。远程教育要持之以恒的发展下去,关键还在于基层群众会不会接受、要不要看。教学辅导人员利用各种宣传途径让党员群众了解远程教育,使每次教学辅导的内容,想方设法的让每位基层党员群众知道,从而让党员群众选择自己爱看的、要看的,从而提高教育效果,扩大教育面。在教学辅导中,不仅贴近工作,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除了举办使用知识讲座、致富实用技术培训外,请本地的优秀党员代表及致富能手谈心得、讲经历等等,从而达到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

(二)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了教学辅导队伍管理。

1、明确各级职责,实行分级管理。为使教学管理规范化,我县及时制定了《远程教育教学辅导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各乡镇党委与所在乡镇的教学辅导人员签订责任书。县委将各乡镇教学辅导队伍建设纳入本乡镇远程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把各乡镇辅导教学队伍建设情况列入年终党建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确保教学辅导队伍发挥有效的作用。

2、对辅导教学人员进行归类建档,实行规范化管理。做好教学辅导人员建档工作,对每个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文化、专业、专长、政治面貌、通讯地址和所负责的站点等基本情况进行整理,并输入电脑,进行统一管理。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对教学辅导人员实行制度化管理。我县制定了教学辅导人员《管理办法》、《工作职责》、《学习培训制度》、《考核评估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要求每一位教学辅导人员在所在乡镇开展培训时都必须到位,且要有文字记录,及时上报县远程办。这样使教学辅导队伍建设达到管理规范化,学习培训制度化,信息反馈经常化。

4、建立目标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我县各乡镇、村都建立了工作目标责任制,对每月培训辅导次数和人数及培训辅导内容、效果等,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县、乡镇、村的年度工作目标中,实行目标量化管理,年终统一考核考查。

5、积极建立考核评估激励机制,进一步做好考核评估工作。我县制定了考核评估标准,年终组织力量对队伍建设情况、教学组织与培训、教学辅导和取得效果等进行一次考核评估,县远程办也组织人员对各乡镇教学辅导情况进行不定时的督促检查和抽查。

除此以外,各乡镇还按照县远程办采取坚强有力、切实有效的措施,充分调动专业人才的积极性,确保这队伍留得住、干得好。对政治理论和农业技术辅导教师的工作,各相关单位和乡镇做好统筹安排,排出每位辅导教师上课的时间、地点、内容,对他们的教学计划和教案进行认真审查,帮助他们上好每一节课,对他们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时帮助解决,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更好的心情投入远程教育工作,为农村培养出更多致富能手和带头人,为我县远程教育培训工作高质量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教学辅导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辅导过程中虽然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因材施教问题。从一年的实践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学辅导人员主要组织教育内容往往乡镇党委统一安排,在一定时间进行播放。但随着农村党员群众个性和从业结构的多样性,党员群众的文化层次不一,学习需求不一,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分类施教。同时,现有的教育内容中政治理论、先进事迹较多,介绍新技术、新知识的相对少,尤其是切合当地实际生产、生活的更少。此外,由于电脑在农村还不普及,党员群众无法直接利用远程教育网,达到“想学就点”的自主式学习目标。

3、在农村普遍采用“定时定量定内容”的播放形式,虽然使部分党员群众得到了经常性教育,但普遍忽视了对农村群众的教育,如何解决党员干部群众的工学矛盾缺乏很好的办法。

4、运行经费问题。由于我县农村远程教育还处在不断探索和实施阶段,对其规范化管理和长效的运转机制还未完善,尤其是站点运行经费问题。村级站点搞培训活动经费难以筹措,有的站点就设备用电问题就无法解决,站点运行经费难以筹措。村级接收站点管理员和教学辅导队伍大部分都是义务劳动,由于村级集体经济比较困难,没有任何报酬,难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加强和教学辅导队伍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对远程教育工作的认识。

针对当前部分党员干部和群众对远程教育工作存在的模糊认识,要进一步广泛宣传发动,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三种意识:一是树立政治意识,远程教育是一项政治任务,是新时期党员干部接受教育的重要方式;二是树立机遇意识,远程教育是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一次难得的机遇;三是要树立群众意识,远程教育为农村学习实用技术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平台,对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宣传发动进一步坚定抓好远程教育的信心和决心。

2、拓宽教育思路,实行内容多样。

一要注重让党员群众参与。利用各种宣传途径让党员群众了解远程教育,要使每次教学辅导的内容,想方设法的让每位基层党员群众知道,从而让党员群众选择自己爱看的、要看的,从而提高教育效果,原创:扩大教育面。二要要注重教学辅导内容、形式的选择。不要仅仅局限于教育类节目的播放,要贴近工作,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内容播放要丰富,除了举办使用知识讲座、致富实用技术培训外,还可以请本地的优秀党员代表及致富能手谈心得、讲经历等等,从而达到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

3、建立一个以教养教,良性循环的运行体制。由于我县农村远程教育还处在不断探索和实施阶段,对教学辅导队伍的规范化管理和长效的运转机制还未完善,尤其是技术服务队伍运行经费问题。大部分村级站点搞培训活动经费难以筹措,有的站点就设备用电问题就无法解决,站点运行经费难以筹措。而教学辅导队伍大部分都是义务劳动,由于村级集体经济比较困难,没有任何报酬,难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一是县远程办根据实际,主要采取站点信息的有偿服务达和技术培训有偿服务的办法到“以站养站、以教养教”的目。二是村庄从转移支付中拨出专款。三是县远程办和乡镇党委设立教学辅导专门资金,对教学辅导人员年终评估成绩突出的教学辅导人员进行适当奖励,以提高教学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样不仅使村级站点的运行经费得以解决,而且也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学辅导人员的积极性,达到了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

4、搞好教学辅导队伍的培训。

对教学辅导队伍知识单一情况,经常性地组织教学辅导人员收看远程教育节目,有条件的乡镇可以组织到市、县和高校参加计算机培训班,有效提高教学辅导人员的综合素质。

农业技术辅导篇7

我们光搞好农机指导工作还不行,我们还必须搞好农机和农机发展项目的引导工作,近几年来尽管我区农机保有量发展很快,但速度不平衡,机械的种类还很单一,有的地方空白多,像东半区徐古、潘塘、辛冲、旧街、三店的老和平乡,小型机械多,大型少,有的街基本是没有大中型,不是这些地方不能使用,不是他们不想用机械,而是我们引导少了,我们的现场会、示范区往往只限于发达地区、先进地区,就别人的架子(近年来我们在辛冲陈吕村搞油菜机械播种,有一位老农民说:“以前只听说涨渡湖机械播种,今天总算看到了,播得真好。”)这就说明了我们的引导工作还有欠缺,可以这么说:现在我国农业机械的技术性能都完全过关了(当然国外更先进、但价格太高),我们只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在示范方面扩大范围,多布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从工作中已经体会到,从机械收割开始,农民不接受,我们免费推广、试割,做工作,农民看了好,省工、省时、节约费用、少浪费,现在不推自广,机插通过这几年的示范推广农民基本接受,同人工移栽相比省工省时,少用肥、少打药,还能增产、增收、防倒伏,有利于机械收割,油菜机械免耕直播通过这几年的演示和推广也完全达到农艺的需要,油菜机械收割也过了关,这些工作在我区只是少量的实施,要想在全区大面积推广,就需要我们农机人,特别是农机管理人员花大力气采取各种方式方法,由少到多,由点带面加以引导,特别各种农机作业项目我们要有选择性地根据各自特点加以引导,这是中国人的习惯,新鲜事物难以接受,守旧的思想太浓,农机化工作迫在眉睫,再过5~10年农村基本没有劳动力,土地要种必须用农机来代替,所以我们必须做好有效的引导工作。

做好农机化管理的辅导(辅助)工作

多年以来我们在农机的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工作中基本上是以点带面,首先在人们不认识的时候我们首先办几个点,以政府或部门投入一定的资金加以试验,像水稻机械插秧,首先秧盘免费供应,插秧机械叠加补贴,技术免费培训,油菜播种、机收也同样出台了一些相应的优惠政策(原来的机收也是一样)这样才使我们的农业主导产业的机械耕作技术逐步推广开来。例如农业的其它项目像水产养殖等等,国家也出台了很多相应的扶持政策,因此我们不能局限于几种农机作业项目,我们应解放思想,扩大眼界,把视野放宽到农业的各个环节,使农机作业在农业的全过程中发挥作用,使农业机械在农业的方方面面都有用武之地。

农业技术辅导篇8

【关键词】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策及建议

山南开发区成立于2002年3月。现下辖八个分区、两个服务中心、两所学校、一所医院、一个养殖协会和兽医站,分别位于哈密市的牙吾龙、大泉湾和火石泉。现有人口540户、1863人,由汉族、哈族、回族等民族组成。开发区土地总面积11840亩,2010年总种植面积6507亩,主要种植葡萄,大枣,棉花。饮用自来水人口达100%;各分区基本完成了农网改造。全开发区共有党员名,其中农牧民党员名,开发区管委会已建基本站点2个。各接收站点都配备了专职人员负责管理维护,各站点设施完备率良好,站点运行情况良好。自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开展以来,我开发区认真落实上级党委及有关部门的指示精神,积极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主要做法

1.建立健全工作机构,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远程教育办公室,专门负责抓远程教育工作,各村也相应建立了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工作机构。明确了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书记、村党支部书记为直接责任人。明确部门包村,负责抓好远程教育培训工作。并在每年年初与村党支部、学校签订责任状。做到机构健全,人员到位,职责明确,工作有专人抓、专人管,形成了全乡远程教育工作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2.加强远程教育宣传。一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实行乡机关干部任专职远程教育站点操作员及辅导员,并加强包村干部和辅导员培训教育,使辅导员、包村干部当好远程教育宣传员。二是开展“远程教育进万家”进村入户宣传活动。乡远程办收集、整理、印发有关领导讲话、政策法规、实用技术、农村卫生等资料,有计划开展远程教育进村入户宣传活动。三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台,通过开辟远程教育专栏,定期播放群众普遍需求的课件,广泛、深入的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将“远教”送进群众家中,使群众足不出户也能学到先进的技术。现我开发区已在火石泉开发区和第一开发分区两个村开展远程工作,共播放种植、养殖、卫生等课件58次,使317户,1670人受宜。四是设立远程教育宣传板报专栏,定期不定期更新内容。

3.强化素质意识,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创新远程教育新思路,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提出了努力建设学习型、复合型、创新型、团结型、自律型队伍的要求和目标。一是加强管理员人员的技术培训,每年组织站点技术员培训不少于2期。二是加强辅导队伍建设。坚持实行党政领导、包村部门负责人联系各站点任政治理论辅导员、涉农部门下挂各站点任农业实用技术辅导员,和实行村支书兼任站点政治理论辅导员、村会计兼任实用技术辅导员制度。并邀请一部份乡土人才或远程教育示范户兼任远程教育农业实用技术辅导员,建立一支义务科技辅导员队伍。同时,结合基层党建举办的乡级党员干部培训班,加强对机关部门干部职工和村干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政治理论水平和掌握、应用实用技术服务“三农”的本领。通过开展各类培训,我开发区远程教育“三支队伍”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2009年,全乡共有远程教育站点操作管理员2名,各类远程教育辅导员6名。每个站点都有1名专职操作员。

4.加强示范站点建设,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将领导责任制落实较好、工作运行良好、发挥作用,开发区党委书记、主任、副书记等领导挂钩联系点,开展远程教育典型示范创建活动,帮助站点建立健全制度,切实解决站点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较好的发挥了典型示范带头作用。至2009年底,我开发区站点的培训工作、内业管理、远教宣传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成绩。

5.搞好督促检查,狠抓培训工作的落实。制定了领导干部联系、驻村干部督促检查责任制度,加强对各个站(点)培训工作的督促检查。一是按照“学好、管好、用好”的原则,进一步做好设备的管理工作,建立远程教育站点设备管理档案、管理人员动态档案,认真抓好日常学习管理、节目接收、收看使用、考勤登记、信息反馈等工作的落实。二是不定期到各站(点)进行四个方面的督查。即:查“五防”,查操作,查使用,查记录,查效果。主要查微机中节目接收、储存、转存情况,集中和分散学习的记录情况,落实学习收看情况。三是抓好农村党员学习培训。通过抓好督促检查工作的落实,2009年,全开发区2个站点和6个VCD教材播放点共开展分散、集中培训92期768人次。

6.创新工作思路,搞好课件资源库建设。一是加强课件资源库的制度建设。制定课件收集、借阅、资源库管理等相关制度。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开发区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开发区远程办、开发区教辅站任副组长,各站点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课件开发和资源库建设。三是实行“一月一查”制度。组织开发区远程办、各村校站点通过走访、发放需求调查表方式,摸底调查,掌握群众信息需求,及时下载、收集、刻录所需实用课件,分类存放、课件告知单。四是搞好乡土课件开发。以“乡土型”、“本土型”课件为资源库的重要内容,加大资金、人力、技术等诸多方面的投入,满足农民的需求。

二、取得的成效

1.远程教育促进农民增收。“农民要致富,远程来帮助”,“远程教育是桥梁,农民致富路上忙”,“想学知识不用走,只要鼠标抖一抖”,……这一句句来自农民群众的顺口溜,是我县山南开发区农民通过远程教育学科学、用科技、得实惠的真实写照。自远程教育工作开展以来,农民群众依托远程教育平台,抢抓机遇,掀起了增收致富的热潮。一是以远程教育为纽带,抓好传统产业促农增收。二是以远程教育为载体,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农增收。三是建立远程教育信息平台,实现劳务输出促农增收。四是强化远程教育非农培训,发展第三产业促农增收。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科技意识明显增强。通过培训,许多过去“顽固不化、故步自封”的老农开阔眼界,大家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农民,仅靠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模式已不适应时展的需要了。“田能发黄金,地可生万物”,但效益出于科技,唯有走科技致富才是希望所在,过去讲到培训,老是旧模式,老框框,群众厌学,现在一提到到远程教育信息站搞科技培训,村民们纷纷主动报名参加学习。

2.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增强。通过不断深化远程教育培训,基层党员队伍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双带”能力不断增强,党群关系进一步和谐,一些支部书记还成了开发区里的致富典型。各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一些开发分区党员干部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有的播放点对农村党员电化教育这项工作的紧迫性、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在播放点建设任务完成后,产生了麻痹、松动的思想。

2.个别开发分区、工作组对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工作认识不足,领导不到位,抓得不实,措施不力,出现怕麻烦,图省事的状况,工作往往流于形式,不重实效,没有把积极参加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学习作为一种自觉行动,以及个别播放点的管理员,特别是村级党员活动室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不高,致使培训工作难以奏效,没有有效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作用。

3.一些开发分区党支部与学校站点协调配合做得不够,关系协调不好,“一站两用”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4.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多,部份开发分区居住分散,群众自主参加学习的积极性还不高,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集中学习培训比较困难。

5.乡土课件开发缺乏技术人才,乡土课件开发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6.远程教育运行经费筹集困难,上级对远程教育下拨资金有限,乡级财政资金紧缺,开展播放点的管理员技术培训和党员群众教育培训活动经费不足。

四、对策及建议

开展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要着力在建立远教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开发区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远程教育之路,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在促进开发区农村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1.认真落实责任制,强化措施,积极认真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一是将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开发区、开发分区、校的工作计划,纳入学校的常规管理,将开展远程教育活动作为年终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将管理工作计入技术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年终考核指标。二是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学习重点。要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座谈、会议讨论等形式进行深入调查,确定学习重点内容。三是制定合理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计划,明确学习目标,根据本地实际,结合新时期农村的特点,编制好教学计划,按期进行培训,明确每期学习内容。四是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为确保群众学得进、有成效,各站点从实际情况出发组织教学,分班学习,分成党员干部(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班,重点进行理论学习培训,种、养、运、销专业班,重点进行适用技术和市场知识培训,每班由1名村支委任班长,负责学习召集组织。

2.强化管理措施,加大播放点设备管理力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办法,接收站点学习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并要将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用镜框装订上墙,使工作规范有序,有章可循,同时要积极探索一套科学、合理、实用的管理模式。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设备设施防火、防盗、防尘管理,室内要长期保持干净、整洁。

3.不断加强技术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建成一支思想觉悟高、技术过硬、业务精通、责任心强、计算机理论水平高、操作技术熟练的管理技术队伍,管好、用好现代远程教育设备。

4.建立健全开发分区、校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村、校协调配合,调动和充分发挥学生与家长等家庭细胞积极作用,多形式实现“受教育、得实惠”的目的。

农业技术辅导篇9

借开展以“上下联创、示范带创、城乡共创”和“强基础、强素质、强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创三强”活动之机,不断探索加快、完善、创新发展远程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使之更好地为基层组织建设、经济建设、人口计生、安全生产、社会稳定、整脏治乱工作服务,探索多元化、社会化的远程教育管理,推进农村市场化、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服务新农村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努力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对农村远程教育工作的要求。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媒体资源丰富、形式多样、覆盖面广、传播快捷的优势,积极搭建党员干部、群众教育培训、典型宣传、学习交流、信息传递的平台,有效地提高党员干部、教师和群众的综合素质,提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提高群众致富本领和学技术、用科学的能力,培养大批乡土人才,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智力保证。

一、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夯实远程教育工作基础

建设在乡镇的远程教育站点要配备2名以上的乡镇干部为专(兼)职操作管理人员;建在中小学的站点,要确定1至2名教师为专职操作管理人员;建在村党员活动室的站点,从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或条件较好的青壮年农民中明确1至2人为操作管理人员。特别是在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实施以来,要把大学生村干部发展成为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操作员和辅导员。把县、乡镇农业技术人员、涉农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农村中小学教师为主体,乡镇驻村干部和扶贫工作队员、经济特派员为补充,编入农业科技教学辅导人员队伍,结合远程教育自愿者工程,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自愿者的传、帮、带、引作用,为村培养大批的后备干部、操作员、管理员,确保每个站点有1名以上的兼职农业科技教育培训辅导人员,再把农村“土专家”、“田秀才”、致富能人、科技能手纳入管理。

加强“三支队伍”管理建设,明确要求建在乡镇和村、学校的站点要做好“三支队伍”的管理、建设,把“三支队伍”建设纳入乡镇、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确保“三支队伍”发挥有效作用。狠抓落实加强对“三支队伍”培训,认真做好对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培训工作的成效,纳入乡镇组织工作、教育工作和农业生产工作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要整合县委党校、县职业技术中学等资源,发挥远程教育培训中心的作用,不断提高“三支队伍”的工作能力。

二、以远程教育为载体,促进党员干部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

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增强执政能力,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永恒主题。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协调发展,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是关键。要把利用远程教育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程来抓,要求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带头学习远程教育、利用远程教育,构建终身学习型体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借助远程教育搭建的服务平台,逐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乡镇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为进一步做好农村工作,指导农业生产,服务农民群众打下坚实的基础。利用远程教育分层次对农村乡镇领导干部、涉农部门干部和村两委班子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始终把“抓经济建设必须抓干部素质,抓干部素质必须抓干部培训”和围绕“能力培养抓好教育培训,抓好教育培训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着眼点。采取领导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强化培训,年轻干部经常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的措施,按照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开展分层次、分类别的培训。在培训对象上,突出抓好后备干部、中青年干部培训,以此带动其他各类培训。远程教育资源融教育、教学、管理、交流为一体的信息资源库,教师要通过远程教育平台,把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加以整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工夫,在加强自身业务素质学习的同时,积极收看学习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依法执教的能力。要切实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民群众进行学习培训中的作用,指导农民群众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生产、调整产业结构,使远程教育成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载体,针对养殖大户和种植大户、种植能手和养殖能手个性化辅导,着重抓好全县农村青年农民的技能培训,使青年农民每人掌握2—3门现代实用技术,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发展现代农业夯实素质基础,从技术上保证了农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同时要利用远程教育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移风易俗、思想政治、文化体育、农村卫生等方面的培训和宣传活动,巩固和提高了农村精神文明活动水平,促进“四在农家”“四生家园”创建活动。

三、加大督促和检查评估工作,形成激励机制

县要成立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组织部长、统战部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领导小组”,各乡镇、村也要按要求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明确了工作职责,制订了工作方案,落实了工作措施。建立了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乡镇、乡镇领导干部联系村、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户制度,推行乡镇党委与中小学、村支部与村小学负责人远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组织部门牵头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格局,为远程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领导保障。要按照“五防五好”(即防火、防盗、防雷、防潮、防尘和教室好、桌凳好、线路好、灯光好、环境好)的要求,制定了详细的站点建设实施方案,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加大资金投入,认真搞好督促检查,采取措施,狠抓落实。县委组织部要把远程教育工作作为考核乡镇组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季度检查、半年工作检查和年终工作检查,并对检查有问题的单位采取通报批评、限期整改、黄牌警告、诫勉谈话、组织处理等,要求及时整改。要坚持并完善县、乡镇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乡镇、村、校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推进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建立健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部门联络员制度。深入落实乡镇领导干部联系村(校、站点)、干部包村(校、站点)、村组干部联系党员(农户)制度,落实明查暗访通报制度和工作责任人责任追究制度,落实远程教育工作问责制。推行定期交叉检查评比调度制度和工作典型现场观摩制度,确保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健康、有序、持续地发展。要健全完善骨干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结合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工程的实施,建立健全了选人用人管人育人机制,选齐配强了远教骨干队伍。探索“村企合作”“村社合作”的形式和内容,多渠道解决站点管理员的报酬问题,稳定基层远程教育骨干队伍。要健全完善学、用长效机制。坚持站点学习制度,确保培训学习有序开展;建立健全提高教学质量机制,完善教学组织管理方法,创新培训学习方式。落实教学辅导措施,提升远程教学效果。健全学用典型推介机制,提高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效应;建立健全提高教学质量机制。建立教学组织管理责任制和目标考核制度。要建立健全远程教育工作研究、创新机制。开展远程教育工作,“学”是关键,“用”是目的,“研”是手段。为“用”而学,为“用”而研。积极探索党政领导下的社会化管理模式,找准远程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创三强”等工作开展的对接点、切入点,探索解决站点运行维护经费问题、教学资源建设、教学组织管理、教学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新路子、新途径,探索和总结先期建站的社区在党员干部、流动党员、农民工教育培训等方面好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拓展和延伸远程教育服务社区党建和各项工作的功能,建立健全“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长效机制。要健全完善考核评估机制。严格执行并不断完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考核办法》,组织成员单位定期对站点运行情况开展检查评估,继续坚持考评原则,完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继续实行动态管理,完善考核的程序和办法,注重考核结果的应用,严格兑现奖惩,确保教学有序开展,工作稳步推进。

四、找准学习培训重点

紧紧围绕“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这一宗旨,不断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以扎实开展各类培训为切入点,加强对党员干部群众的政治理论、市场经济、农村适用技术、政策法规、科普知识等培训,使参学党员干部群众掌握了一定的农村政策理论知识和1—2门适用技术,激发广大群众学科学、用科学、勤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开展远程教育学习培训过程中,针对部分党员群众法制观念淡薄、思想观念守旧等问题,要组织他们学习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等知识,提高他们知法、守法和用法能力,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针对部分党员群众耕作技术落后,致富缺门路,发展无技能的实际,要组织他们学习种植、养殖等农村适用技术,增强其发展生产的能力,同时还组织他们学习致富典型和现代农业经营等知识,开阔视野,激发他们学科学、用科技的热情。在培训工作中,根据远程教育的特点和党员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精心选取培训内容,分类施教,狠抓个性化培训。对村“两委”人员主要进行国家农村政策方针、法律法规、市场经济、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根据群众需求,采用“开小灶”的培训方式,加强对群众的个性化学习培训,有目的培养一批种植、养殖典型,随后发挥他们“传、帮、带”的作用,带动其他村民发展生产,从而拉动主导产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五、创新学习培训形式

在抓远程教育培训工作中,一要狠抓集中培训,主要利用召开党员会和群众会的机会进行集中培训,或者在农忙前夕和利用赶场天的机会召集群众培训等。同时,各站点还充分利用节假日紧紧抓住冬季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和群众农活少等时机,加大学习培训力度。二要狠抓分散培训,根据时令变化,以小组为单位在分播点或者中心播放户家中组织群众进行分散式培训。三要狠抓个体培训,根据示范户个体需求,有选择性地下载教学内容,进行个别辅导培训。四要狠抓实地培训,通过学习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技巧后,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村组农户、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辅导培训,手把手教会群众有关科学种养的技术。在学习方法上,一要立足村情抓集中学。各站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产业结构,选择切合实际的学习内容,组织开展不同类型的培训,满足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需要。二要分类指导抓个性化学。根据远程教育的特点和党员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采取送光盘上门等方式,狠抓个性化学习培训。三要资源共享抓合力学。远程教育工作要高度重视与成员单位的配合和协调,按照资源共享的发展思路,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四要村校共建抓互动学。要在小学高年级、初中以上班级的学生在回家作业的过程中向身边的群众传递农技知识和远程教育信息,进而吸引更多的群众走进学校参加远程教育的课堂,实现乡(村)校站点的共建、普教和远教的共用与互动,推进全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实现了“整合资源、强化管理、共用双赢”的目标,建立健全乡、村、校共管和教师、学生、党员干部和群众共同学习机制,实行乡村与学校“双线组织学员”学习制度,充分发挥一站多用功能,推进学校站点“两不误、双促进”的良性互动。五要健全制度抓规范学。要制发《远教培训记录簿》《签到册》等表册发放到各个站点,实现对远教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使远程教育学习培训规范化。六要抓基地建设示范学。抓好远程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树好典型,立好标杆,及时总结经验,指导面上工作,是远程教育的重要工作方式方法。在示范基地建设上,要着力推出先进典型,展示优秀成果,认真抓好示范服务基地、“支部+基地+协会+远教”模式等工作,带动广大群众致富。

六、积极探索“村校共建”的新思路

加强学校站点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培训工作,是建立“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工作长教机制的有效手段。要充分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中小学站点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培训,通过在小学高年级、初中以上班级的学生在回家作业的过程中向身边的群众传递农技知识和远程教育信息,进而吸引更多的群众走进学校参加远程教育的课堂,实现乡(村)校站点的共建、普教和远教的共用与互动,推进全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实现“整合资源、强化管理、共用双赢”的目标,建立健全乡、村、校共管和教师、学生、党员干部和群众共同学习机制,实行乡村与学校“双线组织学员”学习制度,充分发挥一站多用功能,推进学校站点“两不误、双促进”的良性互动,为全县扶贫开发和富民兴黔事业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依托学校建立的远程教育站点,以学校管理为主,村“两委”负责党员干部学习培训的组织及管理,学校负责党员干部教育的教学培训和学习辅导。依托党员活动室建设的站点以村“两委”管理为主,村党支部提供远教设备为农村中小学教学服务,学校为农村党员干部学习培训提供人才支持和教学辅导等服务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兼任村学校的名誉校长或校外辅导员,学校领导是党员的兼任村支部副书记,不是党员的兼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共同参与和决策全村经济发展的大事,研究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把学校教育与农村培养人才,农村党员干部运用现代远程教育学习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为农民脱贫致富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由学校组织和安排本校教师兼任农村党员干部学习辅导员,采取“党员教师帮无职党员,一般教师带群众”等帮学办法,建立结对帮学制度,切实为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培训搞好教学辅导。村“两委”则负责组织有一技之长的党员干部和乡土人才,担任学校远程教育劳动技术课和学生实践的指导老师,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服务。通过人力资源的整合,把乡镇小学远程教育和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政治理论学习,实用技术培训结合起来,在教育方法和师资的利用上实现“村教结合”。按照“5+X”学习模式,即周一至周五白天学校使用远程教育设备,晚间、双休日及寒暑假开展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实行乡村与学校“双线组织学员”学习制度,通过划分责任区或教师联系户的方式,属于学生家长或教师联系户的由学校负责组织,其他党员和群众由乡村组织集中进行培训。集中培训由学校站点管理员、辅导员与乡(镇)、村协管员、辅导员实行“双重辅导”,分类组织种植户、养殖户、农村经纪人等进行集中培训。周六、周日或寒暑假定期开放学校站点设备,指导党员与农民群众进行自主学习。学校站点管理员服务于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培训的时间计入本人承担的普通教学课时,原则上按照每月10课时计入,尽量减轻学校教师的负担。在小学高年级、初中以上班级开设劳动技能课程,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组织初、高中学生与当地农村党员干部及农民群众进行农科技术“同步”学习与实践,使学生掌握农科适用技术,并向身边的群众传递农技知识和农产品信息,进而吸引更多的群众走进学校参加远程教育的课堂。成立远程教育红领巾和共青团课件信息传递队,搭建学生家长和其他党员干部之间课件和信息传递的桥梁。建立起学生借阅课件登记制度,通过学生把课件和信息传递给家长和周围的党员和群众,产生了1+1>2的效果。

七、组建农村党建远程教育综合服务站,探索多元化、社会化的远程教育站点建设途径

农业技术辅导篇10

关键词:农机化;计算机;应用

中图分类号:F306.2文献标识码:a

1、计算机在农机设计制造中的应用

要实现农业机械化,首先要实现农机的设计制造现代化,必须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辅助设计、仿真、制造、管理。现阶段计算机应用在机械的设计、实验、制造各方面,并且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衡量农机化设计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1.1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

现代的农机离不开现代的设计方法,现代的设计方法是以计算机为设计手段,依靠软硬件支持的系统,完全不同于原来的传统设计模式。已经广泛应用的设计方法有优化设计、可

靠性设计、建模与仿真设计、并行设计、有限元法等。

计算机辅助设计fanpeteraideddesign,简称CaD)是以人的操作为主,依靠计算机软硬件执行的系统过程。计算机能完成工程设计的大部分工作,如分析、计算、绘图、制表、仿真等,但仍不能完全取代人的创造性劳动,如工程总体方案的拟定和全面评价等,人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仍占主导地位,故称之为CaD。90年代以来,CaD技术已成为设计工作中必备的技术。CaD的目标是实现无纸化设计和制造,用三维实体模型代替二维绘图表达出产品的设计信息,但为了适应目前许多企业的实际,仍需将三维实体模型转换为二维工程图纸。目前普遍采用的有等软件,如今大部分企业基本都实现了CaD的二维绘图,计算机传图,大型企业基本实现了三维整体设计,如结构、装配、模具等环节的设计,有农机底盘CaD技术,农机模具CaX技术,农机车身CaD技术等,这些技术助力农机的设计水平和保证质量及机械的复杂性,人手工纸笔绘图将成为历史。

1.2计算机在农机模具环节中的应用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国外一些农机制造公司就开始了模具CaD的研究,如DieComp公司研制成功的模具CaD系统,使整个生产准备周期由126d缩短为42d。目前,我国已有许多企业采用模具CaD技术,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技巧,提高了模具精度和生产率,有些企业已经实现了无图纸设计,但是模具CaD工作仍局限于计算机画图和二维设计。此外,国

内也出现了一些拥有自主版权的软件,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正模具研究所开发的CaD系统CaXa等,解决了生产中的一些问题,但还没有得到很好地推广和使用。模具是农机制造的重要环节,模具结构设计一般可分为二维设计和三维设计两种,目前模具CaXa技术主要向参数化、智能化、集成化和专业化等方面发展。

1.3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的应用

Capp指通过向计算机输入被加工零件的几何信息(形状、尺寸等)和工艺信息(材料、热处理、批量等),由计算机自动输出零件的工艺路线和工序内容等工艺文件的过程。Capp可以大幅提高工艺设计质量和效率,是衡量企业计算机集成制造工艺水平的重要方面。近

年来无论是采用国内的Capp软件,还是采用国外相关软件的工艺管理模块,都取得了很大地进步和创新,为汽车制造业、农机动力企业逐步实现工艺设计和管理的数控化、先进制

造技术作出了重要贡献。

1.4、计算机辅助制造应用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master-cats软件是美国CnCSofilvareinc.公司开发的基于

pC平台的CaD/Cam软件,它集二维绘图、三维实体造型、曲面设计、体素拼介、数控编程、刀具路径模拟及真实感模拟等功能于一身,已经运用到了CnC铣床、CnC车床或CnC线切割等加工操作中。如今在网络制造、各种数控中心及自动化工厂等操作控制过程中,计算机的参与、支持成了支柱性设备,另外生产进度编制、设备管理、市场预测、库存管理、财务计划管理、产品核价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工作。

1.5、计算机辅助工程中的应用

Cae是用计算机辅助求解复杂工程和产品结构强度、刚度、屈曲稳定性、动力响应、热传导三维多体接触、弹塑性等力学性能的分析计算以及结构性能的优化设计等问题的一种近似数值分析方法,现已成为工程或产品结构及力学分析(如航空航天机械、土木结构等领域)的重要工具,也是计算机辅助4C系统((CaD/Cae/Capp/Cam)的关键环节。著名的Cae软件有anSYS,aDina,naStRan等,均已开始应用于农业机械的优化设计分析,可以模拟仿真农业机械的作业过程,并给出介理的数据分析,避免物理样机重复多次的田间试验过程,既节省了成本又加快了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

2、计算机在农业机械管理、决策、推广中的应用

农业机械化不仅是农机设计制造的现代化,同时也是农机的管理、决策、推广的现代化,要想实现农机管理、决策、推广的现代化,就应重视计算机在这些方面的应用和作用。

2.1、计算机在农机管理、决策方面的应用

农机化管理信息系统运用数据库、专家咨询等软件系统,完成相关的事务,涉及农机化中的日常管理、农机监理、宣传、培训生产、市场信息、经营服务、推广质量监督等各方面功能。通过农机化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以下目标:

①为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各种数据,便于上级部门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及时反映本辖区的农机化的水平,如跟踪农机数量、异动情况、驾驶人的培训、安全管理等方面,实现检索和建立档案具有突出的优势作用。

②正确地指导农业机械生产经营单位和农机户合理组织生产,向他们提供经营决策的咨询服务。在农业机械的配备与更新方面,可以及时统计、上传数据、快速做出决策,配备新的设备或调配已有的设备,保证农机作业的顺利进行,为农机合作社等企业随时掌握市场信息,使农机作业效益最大化;

③在制造企业的管理方面,从产品的造型设计一直到产品的主要生产环节都离不开计算机的管理。在维修企业中现在应用也非常普及,如统计维修数量、零配件信息、维修进程、跟踪服务等方面。

④指导农技人员对农业机械田间操作使用的建议,当机械出现故障时能实现远程诊断和

维修建议。

2.2、计算机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

实现农业机械化离不开农机的推广和普及,计算机和互联网在整个推广体系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应用日益广泛,起到的作用、效果日趋明显。计算机参与推广具有如下特点:①传播

速度快,可以大量复制;②收集资料信息流量大而准确;③多媒体的传播形式;④交互性、低成本。应用计算机可控的互联网宣传平台,开展农机新技术推广项目的介绍、图像、演示视

频等讯息,让农机推广组织为潜在农机新技术使用者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和服务,如今农机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宣传和联系等方面基本上依赖了计算机网络完成。

3、计算机在实现智能机械化、实施精准农业中的应用

现代农业数据已不再是过去完全靠劳动力完成的简单劳动,农业科技越来越深入,自动化程度日益增强,所以应用计算机技术也不是简单的收收电子文档,发发通知这么日常工

作的事情了,作为高新科技代表的计算机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相结介,在农机化技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将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的经济性、动力性、动态指标和作业管理精度,进一步减

少农民的劳动强度,从面更好地为农业现代化服务,实现由农业机械化向农业自动化转变。

3.1实现智能机械化的数据的采集、传输、图像的识别技术离不开计算机的支撑。

现代农业需要农机具有自动识别功能,如耕地深度、遇到石头、不必毁坏的作物、施肥的量、喷药的对象等方面都需要做精准的识别,光靠探头拍摄图像还远远不够,要靠计算机分析识别哪些是什么信号、发出诸如是不是该喷等方面的指令。这中间要的大量图像数据,传感器传来的各类数据汇总,进行分析、计算,按预设的程序执行下一步动作,指导农机手给出合适操作。

3.2计算机使农业自动化、远程化、精准化成为趋势

以计算机作为终端,与卫星构建定位系统管控农机是新近发明技术,目前发明的有局部空间使用的自动农业耕整机、农业谷物收获机、西红柿采摘机,基于GpS与GiS结介的施

肥、播种、喷药无人机,提高了播种和作业精度,减少收获损失,节约种子、肥料和农药,更好地实现田间管理机械化。随着我国的北斗一卫星组网完成,我国在计算机导航,实施农业自动化、远程控制、精准化的进程会加快,计算机、通信在这几方面的应用会更加普及、更深入,也是实施精准农业必然的发展趋势。

结束语

在项目产品研制及推广的进行过程中,还有些环节需要完善与加强。例如(1)强化技术中心,建立技术创新体系;(2)科学进行装备配置,提高技术装备水平;(3)建立健全并落实多层次激励机制;(4)建立公司技术支持系统,实现资源共享;(5)营造良好的科技发展环境;(6)稳定队伍、强化人才管理;(7)节能减排。不久的将来,计算机信息系统会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农机化管理领域。

参考文献

[1]张建军,胡兆龙.双膜全覆盖精量播种机在棉花栽培中的应用[fJl.新疆农机化,2010,(1).

[2]陈学庚,赵岩.棉花双膜覆盖精量播种机的研制[[J].农业工程学报,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