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入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14:37

服装设计入门篇1

近日,在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上,厦门市思明区政府副区长吴旗荣宣布“2016华人时装设计大赛”将于11月在厦门市思明区举办。此次大赛由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联合主办,厦门市纺织服装同业商会承办。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庆辉表示,2013年开始至今,该赛事在华人时装设计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高,为服装设计界注入了崭新的活力。大赛实现了优秀人才与厦门服装企业的“零距离”良性互动,不仅促进时装设计师对接市场、快速成长,而且为厦门服装产业的发展储备人才资源,积极推动厦门时尚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据了解,本次大赛有两个特点:其一,高规格。大赛面向全球华人优秀设计人才征集作品,评委由国内外时装设计大师及行业专家组成评委团,获奖选手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颁发证书;其二,高奖励。大赛金奖奖金10万元、银奖奖金5万元、铜奖奖金3万元、入围奖奖金3000元,是国内含金量最高的赛事之一。

吴旗荣告诉记者,大赛的成功举办,激发了思明区乃至厦门市打造时尚产业的热情。厦门市、思明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打造龙山文创园等产业集聚区,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设立产业基金,支持服装设计成果转化,着力打造以时尚设计为核心的文化创意千亿产业链。同时,大力营造时尚氛围,扶持举办“厦门国际时尚周”,鼓励举办服装设计及相关时尚活动。2015年初,厦门市印发《厦门市加快服装设计行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希望吸引更多优秀设计师集聚入驻,打造更多“厦门创造”的时尚品牌,带动相关生产业发展。

据福建省服装设计师协会会长曾凤飞介绍,“2016华人时装设计大赛”以“裳・尚”为主题,邀请国内外时装设计大师及行业专家组成评委团进行初赛和决赛评审。决赛包含现场命题手绘服装效果图和现场命题立体剪裁环节,致力于从提升评审公正性角度,发掘真才实干型的新锐设计精英。获奖选手在厦门创业或就业,将享受厦门市及思明区相应人才引进政策及创业扶持政策。

服装设计入门篇2

关键词:铁路综合货场;信息系统;设置原则

铁路综合货场一般设有集装箱区、快运作业区、特货作业区及常规铁路货物运输作业区,各个作业区根据自身业务的特点,对信息系统有不同的设置需求。集装箱作业区以箱体运输、装卸为基本业务单元,信息系统将箱号作为基本数据进行管理;特货作业区主要业务为小汽车的装卸作业;快运业务主要为行包运输与装卸;信息系统需根据不同作业区业务的特点与需求进行针对性设计。

1系统组成

铁路综合货场信息系统主要由集装箱管理信息系统、门检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数据eDi交换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等组成。在快运与特货区域设置快运管理信息和特货管理信息系统;在铁路货场设置货运管理信息系统。

1.集装箱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系统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存储设备(磁盘阵列)、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防火墙和系统终端(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构成。系统服务器采用双机热备的方式,网络结构采用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方式,各固定信息点之间采用以太网连接,而各移动信息点的数据接入采用无线局域网实现。本次设计无线局域网由无线网卡、wLan接入设备ap、天线、交换机、车载终端、手持终端等组成。在集装箱综合办公楼主机房,新设系统服务器、交换机、存储设备、防火墙等;在现场各固定作业点,新设交换机及系统终端设备;在集装箱货场利用电力专业设置的高灯杆,设置接入设备ap及发射天线;在大型吊车、叉车、场内集卡等装卸机械的司机室内,设置车载终端,为箱务管理员及门检人员配置手持终端。主要功能:集装箱运输业务受理、交付、核算;编制、提交要车计划;确报与现车管理;编制卸车计划、装车计划、堆场计划、机械调度计划、人员调度计划;编制箱场箱位图、列车装车图;编制装卸机械作业计划;集装箱列备、解备、扣修、修竣、报废管理;安全事故处理;集装箱台账管理;装卸机械台账管理及统计分析。

2.门检系统。主要由管理工作站、红外触发器、地面传感器、前端图像识别设备、彩色定焦摄像机、RFiD电子标签卡、RFiD射频阅读器、车道闸等组成。主要实现箱体检查、箱号自动识别和箱号补录、出门单据的生成、入门箱的箱位自动分配等功能。在集装箱货场进出口每个通道,设置1套门检设备,每套设备包括箱号自动识别前端设备和彩色定焦摄像机;每个车道检查口处设置RFiD射频阅读器,并为集卡司机配备RFiD电子标签卡;车道地面设置车辆传感器以及车道闸;门检系统控制主机设于综合办公楼主机房。

3.办公自动化系统。由办公服务器、网管服务器、防病毒服务器、入侵监测系统及应用软件等组成。在综合办公楼主机房设置办公服务器、网管服务器及网络设备,内、外网间设置1台隔离网闸。系统主要提供现代化办公手段、信息平台、公共资讯服务、网络在线学习、培训及技术支持平台、internet连接服务,构建与外界沟通的安全通道,提供电子商务系统的支持平台,提供客户服务管理。

4.数据交换eDi。主要由网闸、防火墙、交换机、路由器及eDi服务器等组成。集装箱货场采用eDi客户端方式接入eDi所在地区中心;在集装箱货场综合办公楼信息机房,配置1台高端pC服务器和1台路由器,通过2mb/s通道接入eDi地区中心。统一数据标准格式,单证票据与国际标准接轨,完成与港口、货代、海关、银行等部门间的电子信息交换,实现无纸贸易;加快订单处理速度,省时省力;提高集装箱货场订单预知速度,缩短计划周期,提高计划准确率,减少集装箱占位时间,避免重复起降,提高箱场利用率,节省作业成本。

5.数字视频监视系统。采用分级控制方式,全彩色制式。该系统主要由前端、传输、控制和显示(记录)等几部分组成,主要设备包括摄像机、视频交换机、控制台、监视器、存储设备及视频传输设备等。对装卸线、箱区等主要作业场所进行动态作业监督和巡查;监视货场进出车辆的情况;对营业大厅和综合办公楼内重要机房、财务部门等重点安全防范场所进行安全监控;对重点设防场所人员进出情况进行实时监视并记录。在综合办公楼主机房设置1套视频分发服务器、1套存储服务器(包括存储设备),在监控室设置液晶监视器,在消防控制室设置1台监控终端。各个场区的摄像机接入邻近建筑内的信息机房,信息机房设置有视频接入交换机,与综合楼内信息机房的视频核心交换机相连。在集装箱货场的到发线、装卸线、龙门吊起重机走行线、各类箱区、大门出入口、停车场等便于监视集装箱作业的场所,设置室外快球摄像机。在综合办公楼内走廊、营业大厅、财务等重要生产办公场所,设置室内快球摄像机和彩色定焦摄像机。在快运作业区的装卸线、停车场、分拨仓库;特货作业区的存车区、交验区、装卸平台;到发场以及货场装卸线,货物站台等处,都设置室外快球式摄像机。

6.门禁系统。根据运营安全需要,在综合办公楼营业厅、调度室、信息主机房、财务等重要办公房屋门口设置门禁系统。设备包括门禁操作终端、发卡工作站等,其他现场设备包括门禁控制器、开门按钮、门禁读卡器和电子锁等。门禁控制器与门禁终端之间通过标准以太网接口、工业控制网络或标准串口连接。

7.综合布线系统。设置在综合办公楼、各仓库内办公房间,在办公室设置双孔信息插座,按每10m2一个信息点考虑,在信息机房设置配线柜。该系统由双孔模块面板、六类非屏蔽电缆以及配线柜组成。

8.快运管理信息系统。设置在综合办公楼及快运作业区的生产、办公房屋内,主要由行包管理信息系统和行包服务信息系统2部分组成。行包管理信息系统由行包管理中心、行包区域中心、行包营业部/办理站3级结构组成。在本站设区域中心级行包管理系统,利用2mb/s带宽的internet网,接入行包数据中心主系统。主系统主要包括应用/数据库服务器、磁盘阵列、系统管理工作站、生产微机、打印机等。功能包括:行包检斤、行包制票;行包查询管理;仓库管理;行包中转、装车管理;代办处管理;统计和营销分析;安全管理;基础数据管理;行包到达、交付管理等。行包服务信息系统由行包监控系统、行包查询系统2个子系统组成。其中,行包监控系统纳入中心站视频监控系统,即与中铁集装箱、中铁特货共同建设一套电视监控系统。

9.特货管理信息系统。设置在综合办公楼及特货作业区的生产、办公房屋内,包括:车辆追踪、确报管理、货票、内部清算、办公等13个子系统。此外,特货系统还使用铁路已有的信息系统,如站场管理系统、现车系统、货票制票系统,货运营销计划系统等。10.货运管理信息系统。设置在综合办公楼及铁路货场内的生产、办公房屋内,主要实现:货运计划,货物受理、承运,货物到达、交付,货车装卸、货场管理,以及货运信息查询和统计的计算机管理。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系统自动采集和上报“确报、货票、装载清单、18点统计”等基本生产信息。

2网络构成信息系统

网络由集装箱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快运信息系统网络、特货信息系统网络和货运管理信息系统网络4个部分组成。

2.1集装箱管理信息系统网络集装箱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包括外网和内网(包括无线网络部分)。其中内网网络系统由于其对生产运营的重要性,采用双核心网络拓扑结构。

2.1.1有线网络

1.内网结构设计。集装箱内网采用核心层和接入层2层结构,在信息主机房设置2台千兆以太网交换机作为核心层交换机,接入层采用百兆交换机,从而构成一个骨干为1000mb/s,到桌面100mb/s的局域网。利用VLan技术或者防火墙把内网划分为核心业务网和内部服务网2部分,把生产系统划入核心业务网,一般用户不能直接访问核心业务网,而办公管理系统和综合查询等系统划入内部服务网;并在核心交换机上配置VLan间路由和访问控制列表,或者利用防火墙设备,实现核心业务网和内部服务网之间的安全访问控制。集装箱的内网配置1台路由器,通过通信专业提供的2mb/s接口接入铁路专网,以完成与铁路相关系统的数据交换与共享。为了保证内网的安全,在铁路专网接入端使用防火墙。

2.外网结构设计。集装箱外网也采用核心层和接入层2层结构,在信息主机房设置1台千兆以太网交换机,接入层采用百兆交换机,构成从骨干为1000mb/s到桌面100mb/s的局域网。在外网与internet之间配置防火墙提高网络的安全性。为保证中心站运营系统功能的发挥,需进行内、外网信息的交换,为保证数据交换的安全,还要采用网闸隔离技术。

2.1.2无线网络

为满足场区作业信息的实时采集与反馈,采用“光纤骨干网络+无线覆盖接入网络”的方案构建无线网络系统。根据集装箱站作业信息采集的需求,设计采用了2.4GHz无线网络系统,将基于光纤的100Base-F链路接入到内部局域网。在场区内电力专业设置的高灯杆处设置无线ap,通过光缆与核心层网络相连,车载终端、手持终端通过无线信号与无线ap相连,并最终接入集装箱中心站的数据和业务服务器,保证终端应用软件能够与集装箱中心站管理信息系统有机结合,以便更好地进行数据交换和调度管理。

2.2快运管理信息系统网络

快运信息系统在综合办公楼内构建独立的局域网络,并利用2mb/s带宽的internet网络接入行包数据中心主系统,利用2mb/s内网专线接入铁路办公网络(共享tDCS/timS/atiS以及现车系统等数据)。

2.3特货管理信息系统网络

特货运输信息系统在综合楼办公区域建立物理隔离的2个局域网:一个接入铁路内部网(办公网),传输线路应留有一定量的冗余,广域网主链路带宽为2mb/s;另一个接入internet互联网,广域网主链路带宽为2mb/s。

2.4货运管理信息系统网络

货运管理信息系统在综合办公楼内构建独立的局域网络,并利用2mb/s带宽的数据网通道接入路局级货运管理信息系统。

3小结

对综合货场信息系统设计进行分析,介绍了货场不同作业区域业务特点及对信息系统功能的需求,对信息系统设置的原则、系统构成、系统功能进行分析,为综合货场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中铁特货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快运股份公司,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Z].2008,8.

服装设计入门篇3

为了落实“经济社会双转型”的战略部署,新时期虎门提出了建设“商贸虎门、人居虎门、时尚虎门、和谐虎门”的发展目标。“商贸、时尚、创新、突围”成为本届服装交易会最引人注目的关键词。

关键词一商贸展场市场商贸互动

展场与市场结合是虎门服装交易会的特色之一,今届交易会主分会场共有31个、共设立展位1万多个,目前已有十几个国家参展,日本、韩国、法国以及中国的香港、台湾和内地20多个省市的参展商参展。

国际商家组团参加

商贸是交易会的核心,在依托31个市场,每天十几万客商的同时,本届交易会期间,组委会通过国外服装以及行业商会,邀请20多个国家采购商来虎门交易会参观采购,其中俄罗斯、乌克兰,韩国将组团参加。韩国纤维产业协会和韩国大邱市将组织40多人韩国面料企业、10个生产厂家来虎门参观、考察,找项目、寻求合作伙伴,他们除参加第12届交易会开幕式外还将参观黄河时装城、富民服装市场。在国际布料交易中心举办中韩服装企业与韩国面料企业订货会。出席HiCC第四届面辅料展暨第三届亚太绣花工业展。时尚从面料开始,围绕市场,实现国内外面料对接,进步提升两国面料服装界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虎门时尚产业的进一步升级。

关键词二时尚众品牌“领秀时尚”

“和谐共舞,领秀时尚”是本届交易会的主题。交易会首场时尚由富民拉开序幕。随后以纯集团、富邦集团、香港服装学院、时尚世家、卡蔓、香港设计师协会等国内品牌企业以及韩国、日本等国外品牌企业共13个时尚专场。《“龙聚虎门”中国服装荣誉品牌联演活动》将于11月20日举行,此次活动是由中国服装协会牵头,组织三届“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获奖品牌,联合虎门地方优秀服装品牌,以时装秀为核心,融入文艺演出的模式。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是中国服装协会组织实施的,每年评选一次,从2005年开始,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三届。这是目前中国服装界最高的奖项。

通过秀场争锋,各大流派充分交流演绎、时尚碰撞、给当地服装设计师以借鉴、激发灵感、展示品牌文化实力、掀起国内外时尚文化大融合、大交流。

文艺晚会“唱晌中国”

目前,第12届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开幕式文艺晚会已经正式敲定,将由中央电视台3套和虎门政府联办《唱响中国――走进虎门》。时间定在11月16日晚,地点在虎门公园。目前,初步确定参加晚会的有当红歌星韩红、祖海、戴玉祥、沙宝亮、费祥、动力火车组合等大腕明星出场。据了解,虎门交易会已经连续三年请中央电视台来虎门,第10届请的是《欢乐中国行》、11届请的是《中华情》。据了解,《唱响中国》是央视《中国音乐电视》改版后推出的国内最强档音乐栏目,深受广大观众和歌迷的喜爱。组委会有关负责人说,《唱响中国――走进虎门》这台晚会、演员阵容强大,将是近年来虎门举行的规模最大、最鼎盛的台晚会,这台晚会将为虎门人民和参加交易会的客商们献上丰盛的文化大餐。该场晚会,除在虎门现场直播外,还将于1]月20日前在CCtV3中央电视台《音乐电视现场版》“唱响中国”栏目播出并重播两次。

开幕式展民族风情

为了发扬和借鉴民族服饰文化底蕴,今届交易会开幕式特邀请大型蒙古歌舞来虎门献技,使各位嘉宾不出虎门即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蒙古族的勤劳纯朴,能歌善舞,热爱生命的个性与悠久的历史文化。

本届交易会采取展贸结合、展企结合、展商结合,旨在打造国际味、时尚味、文化味、商贸味、地方味的交易会,使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真正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展会。

评品牌“十全十美”

交易会期间将举办“富民-2007最受观众喜爱服饰品牌评选活动”。东莞广播电视合“富民”携手珠三角优势媒体,推出《“十全十美”2007最受观众喜爱服饰品牌评选活动》。活动旨在推动行业发展,拉动服装供需市场经济增长,展现本土新锐的设计理念,为南派服装产业提供个对外展示的窗口,为虎门服装交易会宣传造势。初赛分品牌故事、服饰新势力t台秀、服饰搭配小常识:复赛分为企业形象展播、个人形象设计赛,决赛分为企业品牌服饰展示、主题服装设计。

关键词-创新国家火炬项目落户虎门

经过科技部火炬中心组织专家论证,“国家火炬东莞虎门服装设计与制造特色产业基地”将在交易会期问正式挂牌。

专家组一致认为:虎门镇镇政府成立产业基地领导小组,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扶持产业基地发展的优惠政策,为基地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基地内已具备了发展服装设计产业的雄厚基础,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企业80多家,已初步具有以服装设计产业为特色集群特征,目前基地内骨干企业30家,其中15家高新技术企业,共承担部级火炬计划5项,形成了个设计新颖、产品种类繁多、服务完善的集产、研、销于一体的服装集散和生产基地。同时省科技厅和东莞市科技局极积支持服装设计产业发展,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基地申报的4家骨干企业均为国家、省高新技术企业,符合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骨干企业的条件。

中日韩共论创意产业

虎门镇政府与中国流行色协会将联合韩国纺织设计协会、日本流行色协会共同举办《中国时尚创意论坛》。围绕着“产业提升与时尚创新”等主题,中日韩三国专家将就“日本时尚产业的国际化之路”、“韩国中小型服装企业发展经济借鉴”、“产业集群发展与产业提升”、“争取时尚话语权,创造区域竞争优势”及“服装品牌与区域产业发展”等话题展开讨论。

时尚创意产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本届交易会为设计英才提供了充分展现的舞台:

虎门杯广纳设计英才

第八届“虎门杯”国际青年(女装)设计大赛总决赛是大看点,今届虎门杯共有25个国家选手参赛,有1]个国家30名选手入围。吸引了来自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学校、eSmoD、赤道艺术学院、香港理工大学、台湾实践大学、北京服装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东华大学等国内外著名服装院校的师生及其他具有较强实力的服装设计者报名参赛,真正体现了专业性、国际性、高规格,对提升“虎门女装”整体形象和推动虎门服装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去年“虎门杯”的金奖获得者范敏娜除获得3万元奖金之外,还获得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的留学资格和8000英磅的奖学金。今年4

月,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国际部主任、食品服装及酒店管理学院院长、世界著名纺织服装专家Richardmurray教授亲自来中国为其颁奖。第八届“虎门杯”国际青年设计(女装)大赛决赛将于2007年11月17日,在黄河时装城举行,谁能蟾宫折桂,人们拭目以待。

设计师廊对接一线企业

为了弘扬服装文化,创新设计理念,给设计师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措建设计师与企业、市场的沟通平台,今届交易会特别设立了2007虎门时尚相约设计师廊。风格独特的设计师廊共设展位41个,富民服装品牌策划中心、广东省十佳设计师冯璐、第二届虎门杯金奖得主黄克、以及香港、澳门及国内知名品牌的设计师和总监、广州拉萨尔设计学院、职业训练局-香港知专设计学院、广州大学纺织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广州文艺学院等专业大专院校的教授都将在交易会上展示自己的实力和风采,通过展示实现设计师与线企业对接,让人才走向社会、让设计师走向企业、让企业找到自己心仪的设计师,提供了双向合作和交流的平台。

信息平台创新服务模式

交易会全程会展信息化,让更多的参展商及经销商加入虎门交易会行列。去年11届交易会,中国移动首次和交易会深度合作,以小区短信宣传、会场信息导航、手机报纸、手机网站、电子导航、集团彩玲等时尚的信息化元素成为虎门交易会创新的新的亮点。今届交易会,中国移动是交易会唯一指定“信息服务合作伙伴”,此外还与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纺织报、香港文汇报等100多家新闻媒体以及新浪、搜狐、阿里巴巴、中国服装网、流行在线等20多家网络媒体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参展商、客户、面向社会提供全程、全面、多维度的信息服务,以信息化手段合力推动虎门服装产业升级,打造出精细的、创新的信息化展会服务运营模式。

关键词四突围

经济社会双转型“四个虎门”谋突围

服装设计入门篇4

谈论服装,“文化、时尚、创意”等词语应该算是经久不衰的热门词语。但“世遗”似乎与服装有些非亲非故,不知它们的情感是如何产生的?

《时尚北京》杂志受邀此次盛会,特访主办方澳门生产力暨科技转移中心孙家雄理事长为读者解读2013澳门服装节——一个意义非凡、与众不同的时尚盛典。

众所周知,澳门在2005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澳门服装节期望透过自身的影响宣传澳门逐步发展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澳门自16世纪被葡萄牙统治直至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在经过四百多年间欧洲文化的洗礼,使其形式了一个汇集东西方文化的城市。澳门独特的文化属性让它深受海内外时装界及设计师的喜爱,并由此引发了此次服装与“世遗”的亲密互动。

作为澳门服装产业的领军人物孙家雄表述,澳门服装节在向外界展示澳门本土设计力量,提升澳门时装设计及服装行业在区域内知名度的同时,将单一发展的业转化为百花齐放的多元产业。目前,澳门的发展重要方向就是推动澳门特色的时装创意产业,建立未来时装之都。

“如何创建澳门时装之都?”

“时装之都的建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原创设计;第二阶段为基础加工;第三阶段为终端销售。但考虑澳门地方不多、资源不足,我们会将基础加工转向内地或是东南亚地区。其实这也是自服装配额取消后,澳门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即由单纯的基础业转为创意文化产业。”而作为推动澳门时装设计与服装行业发展的澳门生产力暨科技转移中心除去常置服装设计课程,更设有化妆发型设计以及销售、管理方面的课程,为澳门设计师冲出本土,走向亚洲,将来更进一步迈向国际做准备。

与此同时,为期四天的澳门服装节不仅上演了大师云集的时装表演,更力邀两岸四地专家学者、业界翘楚参加本届新增论坛项目。孙家雄说:“在《两岸四地服装业高峰论坛》上,我们共同探讨大中华区服装行业面临的困难与解决之道。在《服装品牌故事》中,由资深品牌人现身说法为澳门年轻设计师讲解创建服装品牌的经验,让他们在打造自我品牌之时多一些方向,多一点启发。”

服装设计入门篇5

网络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微课作为一种数字教育资源,可以和现代的传播媒体相结合,所以是近年来最广泛、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也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运用。要设计出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又能在短时间学到最多知识的完美微课,是当前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之一。

一、微课教学模式概括

(一)基本内容

微课又被称为数字微课,是针对课本中的重难点知识而开发的,通过数字技术来制作5~15分钟的多媒体课堂视频。这些视频可以和大多数网络平台对接,也可以放在移动设备中,非常方便观看。微课拥有播放时间短、主题单一、传播广等特点,非常适合当前网络时代的课堂教学。

(二)教学特征

微课教学模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流程。学生课前利用微课自主预习,课堂上针对自己的问题与教师的讲解相结合听课,更有利于自己理解和巩固知识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上“一刀切”的标准讲课和课后统一安排作业,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以服装结构设计这门课程为例,如果只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阐述服装制板的概念,然后依照课本课程内容示范制板,在示范的过程中学生全程做笔记,下课后教师布置同样的作业,依照这个流程周而复始。在新型微课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先看教师上传的视频进行服装制板的预习,带着问题与同学、教师进行讨论,在教师的解答中、自己的实践中去分析、解决问题。在课后做作业时,遇到课本知识点不熟悉的情况,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微课视频,进行复习,对前后知识点融会贯通,更有利于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微课设计

(一)确定微课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服装结构设计这门课程是服装专业的三大关键课程之一,也是另外两大核心的枢纽,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这门课程对于专业技术的要求非常强,需要实践和理论相结合,重点具有实践过程中的操作能力。

“服装结构设计”的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全面了解服装结构的含义,包含其中整体和局部的分析,服装立体、平面等结构的设计,男装、女装的结构图的设计等。与此同时,还要学生知晓系列服装的样本制作,培养学生从款式造型到纸样的设计能力。

(二)微课教学设施准备

由于服装结构设计这门课程的独特性,一般都是教师拍摄课堂视频通过微课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一堂优质的微课必然要把良好的设备与优秀的后期相结合。但对当前的教师来说,这是最难掌握的,他们普遍都是把摄影和后期制作的任务交给与视频制作相关的部门来完成。这样教师可以从这些他们不擅长的操作中解放出来,把精力全部在课堂教学上,为学生开展更好的微课教学。当前很多学校都是采取这种方法让微课视频保持质量的。

(三)微课内容设计重点

对于服装结构设计微课的设计,不光要按照微课的规定和方式来进行,还要在设计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微课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传统教学模式是以课堂教师的教学为中心,这样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微课的设计重点就在于了解当前学生的需求,然后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让学生自主学习。

2.学习目标要单一。要在短时间内把大量的专业知识注入学生脑海中,肯定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里面包含了许多的破碎知识点。所以微课的学习要遵循“微”这个原则,通过单一化的教学目标与课本知识点内容相结合,基本可以构成服装结构设计这门课程的知识架构。

3.短时间内说明知识点。微课教学模式用时时间短是它与其他教学方式最大的区别。在设计微课时就要把课本的重要知识点进行特别解说,在解说的过程中要删减无足轻重的内容,直接突出重点,让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把破碎的知识点理解、归纳成一个整体。

4.微课与课堂相互补充。虽然微课更加适合学生,但是也不能说微课可以完全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微课的设计框架还是要基于课堂教学,在与课堂教学相配合下,师生进行交流互动,才能圆满完成专业的实践操作,这样才能把微课的教学成果提升到最大。

5.通过实际操作丰富课堂。在当前的微课教学阶段,还是以教师讲课为主,通过一些问题,把学生引入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与教师相互交流思想,教师才能适时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好地融入教学内容知识点,这样在丰富课堂教学环境的同时,也让学生对这门课程越来越感兴趣。

6.下课前要总结知识点。在一堂微课结束后,教师一定要对当堂课程进行总结和归纳,特别是服装结构设计这类操作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只能更加明确课堂教学的知识点,通过对课本内容大纲进行总结,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但是总结一定要简明扼要,这样才能保证微课在短时间内还能保持知识的完整性。

三、微课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服装结构设计是一门专门探究服装立体和平面之g相互变化的专业课程。把微课带入教学课堂后,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微课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方法让学生们对这门需要简易计算、倾向工程类的服装设计课程充满了热情,通过短小精悍的视频结合课本单一的知识点,让学生可以更好更快地吸收知识。比如:在学习女性西装的服装结构设计时,通过微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移动设备上生动直观地看清楚西装的板型从平面到立体的过程和联系。大多数学生也会在课前通过微课的方式对本节课的课堂内容进行提前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找到问题,带着问题来听课。这样可以让学生知道重点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在不浪费时间的情况下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在课堂上针对女西装结构设计的各类问题,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行讨论研究,并且按照讨论的结果实行实践操作检验。这样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可以查漏补缺,并且巩固知识点。如果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会现场绘制板样,但是部分细节结构和处理方式学生是看不清的。在与微课教学相结合后,通过视频播放没有看清的细节部分,再配上教师的讲解,对于不懂的问题直接提问,才能在实践过程中快速有效地攻破西装结构设计教学的重难点。

四、结语

把微课这种教学模式和服装结构设计这门课程相结合后,用微课来连贯课程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移动设备进行预习和复习。再加上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不但充实了课堂的内容,扩大了学习的范围,还使课堂更有深度。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微课的引入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服装设计入门篇6

关键词:肥胖;服装私人订制;电子商务

一、针对肥胖人群服装私人订制发展的原因

1.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人热衷于西方的饮食习惯

2016年4月3日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中国和美国是全世界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其中,中国的男性肥胖人数为4320万人,女性肥胖人数为4640万人,高居全球第一。经济的快节奏发展,不但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大多数中国人开始经历着西方人的生活习惯,热衷于快时尚。快时尚有更多美味的选择,加上生活压力的增加导致人们摄入量比之前大大增加。经济的发展,使人们进入了“以车代步”的时代,人们不愿意浪费更多的时间在走路上,出门就坐车,甚至大部分人都有了私家车,下车就坐电梯,导致人们的每天活动量大大减少。摄入量增加,活动量减少,就储存了多余的脂肪,导致肥胖。随着中国国情的改变,中国肥胖人群就在不断地增加。

2.电子商务环境下,网上交易的缺陷

传统服装企业的没落,很多传统服装品牌寻求突围,搭上电商的列车,电商和传统的服装行业只是销售方式发生改变,服装的生产并未发生本质上的改变,还是根据传统国人的体型,设计尺寸、版型,进行大批量生产,没有针对肥胖人群的专门设计剪裁,导致很多肥胖人群很难买到合适的衣服。即使有服装品牌为肥胖人群制作衣服,也是大批量生产,针对批发市场流通,设计不新颖。电商的视觉营销,服装店铺的服装上架,都是身材较好的模特的服装拍摄,使得肥胖人群从心理上排斥进入这家网店进行选购,下意识的觉得没有合适的尺寸,从而使肥胖人群很难买到衣服。

服装品牌要想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必须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国情促使服装企业开辟针对肥胖人群的服装市场。

二、服装私人定制的概念与特点

1.服装私人定制的概念

服装私人定制是将传统的服装市场细分为单个个人形成的一个个细化的小市场,然后根据每个人的特点量体裁衣制作特定的服装。

2.服装私人定制的特点

服装私人定制是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根据不同的客户出席不同的场合,参加不同的聚会,设计出不同的服装来陪衬客户,达到不同的效果。服装私人定制从测量人体数据、根据人体数据从服装数据库中提取适合人体数据的资料进行筛选、面料选择、款型设计、配饰设计选择、服装定制都是由一个专门小组负责。各个环节紧紧相扣,全力满足顾客的需求。

三、服装私人定制的现状

现中国服装私人定制是身份和权力的象征,明星、政客往往对本国的服装品牌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说起私人订制就代表着身份和金钱,绝大部分人都是购买大众化品牌,对私人订制产生恐惧感,下意识觉得私人订制是烧钱,宁愿自己穿的雷同,也不愿意花大价格去定制属于自己品牌的服装。现价段中国的服装私人订制价格昂贵,服装私人定制的品牌稀少,市场供不应求,即使花大价钱也很难定制到属于自己品牌的服装。

四、针对肥胖人群的服装私人定制

中国的国情是肥胖人群大幅度增加,加上现阶段服装产业的特点,迫使服装企业探索针对肥胖人群服装私人定制的市场。针对肥胖人群的私人订制要突破现阶段服装私人定制价格昂贵、品牌稀少的瓶颈,专门设计针对这类人群适合自己特色的服装品牌。现阶段针对肥胖人群的服装款式单一、做工粗糙,服装私人定制更是稀少。

针对肥胖人群的服装私人定制要打破传统工业一体化的生产,专门针对这类人群设计服装数据库,然后根据不同体型人的不同身体测量数据,从服装数据库中筛选,选择适合的区间,再根据顾客的不同需求设计不同的服装。从尺寸测量、款式设计、面料选择、配饰品设计、成衣制作,都精心加工。让这类肥胖人群从衣着上重拾自信,“宁愿胖的精致,不要瘦的雷同”。

五、服装私人订制的发展方向

1.服装产业不但要注重高层人群私人订制的发展,更要拓展对中低端人群的私人定制的市场份额

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装私人定制不再是高端产品,现在挑剔的不仅仅是高端人群,大部分消费者追求的不仅仅是穿得暖,而是更高层次的需求。21世纪是张扬个性、追求自己独立品牌的世纪,更多的年轻人追求时尚、个性,更加迫切追求个性化的服装,迫使服装私人订制发展,不单单着重高端人层,更要拓展对中低端价位的服装私人订制的发展。

2.传统服装市场的私人订制要向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服装私人定制发转变

传统服装私人订制从尺寸测量到成衣制作的各个环节都要全程跟踪,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致使服装私人定制的价格昂贵。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网上交易成为人们的一种消费习惯,但是网上交易看不见摸不着更无法试穿,正是由于网上交易的这种缺陷,导致服装的退换率特别高,迫使传统服装市场私人订制发展成为电商下的服装私人定制。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服装私人订制是顾客根据自己的的身体测量数据,通过网络输送给商家,商家通过服装数据库资料进行比对,选择合适的尺寸,然后顾客根据自己在杂志或者社刊上相中的款式发图片给商家下单,商家进行设计、裁剪、制版、成衣制作设计顾客满意的服装。由于中国国情的发展,肥胖人群的扩大,针对肥胖人群的服装私人订制市场更需开发,服装市场要加大专门针对肥胖人群的服装私人定制的品牌的数量。

六、结论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吃得饱穿得暖已经成为历史,人们穿衣注重的不再仅仅是质量,更加服装的版型、款式、特色,追求适合自己品牌的服装品牌。服装私人定制不再是高端层次人群的代表,愈发发展为大众化的品牌。由于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使肥胖人群的规模发展壮大,现阶段服装私人订制更要开辟专门针对肥胖人群的服装私人定制市场。

参考文献:

[1]王银明.现代私人服装定制策略研究[J].服装设计产品设计,2015年06期.

[2]王思i.服装“私人定制”[J].成就与就业,2014年08期.

[3]李凯洛.定制:本土服饰品牌新机遇[J].观察,2014年05期.

[4]杨丽.挺进私人定制时代.一周头条,2014年03期.

服装设计入门篇7

关键词:设计美学;服装设计;古典与时尚

一、对设计美学的探讨

1.1对设计美学的初步认识

设计美学是在现代的设计理论和应用的基础上,结合美学和研究艺术的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设计是一门以艺术和技术为基础,并在运用中将二者相结合的新兴学科,它有别于传统的艺术学科。设计美学作为其中一个独特的分支与传统的美学研究区别很大。因此,它不仅具有自身的特点,而且在应用中也有独特的要求。

在这里我们通常讲的设计美学一般指的是设计艺术美学,即与技术美学相通的。设计美学包括俩个部分,即产品的设计和产品的艺术美感,俩者缺一不可,密不可分。

设计美学的产生及发展和现代设计的发展是同步的。设计美学的研究以审美和艺术理论为基础。设计美学不但是现代社会人类对设计需求的产物,而且也是美学和艺术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设计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设计美学已经学科化了,它应用范围广泛。设计美学理所应当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研究设计美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的意义就在于,把已经大众化,生活化的艺术美更进一步的融入到审美教育和实际操作中。更好的与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

1.2对设计美学的探讨与分析

从理论研究和现实应用出发,对设计美学的学科定位和学科特点等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有明确该学科的基础理论。就其形成和发展来看,设计美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现代设计发展是同步的。以技术为核心的工业文明直接导致了现代设计的诞生,现代设计则直接影响了设计美学的产生与发展,促成了其基本理论的形成;再者,设计美学的研究立足在审美和艺术理论上。在工业革命之后,经过技术水平的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生产发式的变化,进而导致了现代人对审美的需要,这些尖锐的实际问题迫使现代设计家把审美和艺术的眼光投射到工业产品的生产上去。所谓设计美学,就已蕴含在设计介入技术的过程里了。所以从根本上说设计美学理论的产生是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现实需要。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重点研究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美学问题的设计美学应运而生。

二、设计美学与服装设计美学的关系

2.1简述二者关系

设计美学在服装设计领域的表现形式是服装带给人的艺术之美即“服装美”。设计美学所包括的俩个部分,产品的“设计”和产品所蕴含的“艺术美”的创作,俩者和设计与美学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随处可见。19世纪伟大的设计家布瓦列特,不仅是个厉害的服装设计师,还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和设计家,他的“抛却紧身胸衣还妇女自由着装”的主张受到妇女的欢迎,他从服装设计入手,将品牌理念融入其中,发展了自己的香水产业,取得了较大成功,从中可见设计美与服装美密切相关。

2.2设计美在服装美中的具体应用

服装是人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服装美的造就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按照人们在生活中逐渐提炼出来的对美的认识,因此也属于艺术美的范畴。服装的现实生活美是美的第一性,艺术美是美的第二性。艺术美的基础是现实美,同时艺术美也是生活美内容的创造性反映形态之一。服装审美是人的一种意识活动。由于人们的审美过程往往是通过自己的审美判断以及长期以来的观察和总结,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趣味性,不同阶层的人们对服装美的认识,愿望以及追求,形成了服装审美的特性。服装是人的第二肌肤,因此它的存在价值和美都是作为人体美的一种附庸而体现的。服装只有具体于人才能构成完整意义上的服装美。

服装设计原理:美学的比例,平衡,韵律,加强和协调统一的形式法则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包括,服装的整体和部分的分割比较;服装的整体和部分在量感和动感作用下产生的稳定形式;韵律节奏等重复出现的线条色彩等;突出重点的美学法则;服装的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的和谐统一;在协调的基础上集中化,体现美感。

服装设计美学主要是研究服装的个性美(服装与着装者的性格以及爱好产生的美);流行美(服装与着装者迎合时代精神和社会风尚产生的美);内在美(服装与人的心灵,气质融合产生的美);外在美(直接表露在外的美)。此外,还包括从上述阐述的美中产生的美,例如姿态美;构成美;艺术美;装饰美;化妆美以及实用美。

三、设计美学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3.1服装中的功能美,科学美和技术美

随着设计艺术的广泛应用,设计艺术已经学科化了。服装中的设计美学涉及功能美科学美和技术美。功能美:服装的观赏功能和实用功能互相依存也互相对立。服装只有穿在人身上才有他的观赏价值。优秀的服装设计作品,通过实践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二者的作用。实用功能是满足人体的遮体御寒和保护身体的需要。狭义的使用功能表现为服装的各种机能性,即保暖性透气性散热性安全性和便于活动性。观赏美体现在满足人们社交活动的需要上,体现在服装与人体的结合上。当然观赏美也体现在穿着者的形象上,包括他的风度气质和品格。

服装设计中的科学美:服装设计是一种艺术,而艺术与科学往往是自觉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这一结合使得设计涉及到物质文化,精神生活和艺术文化等方方面面。这种科学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依据不同消费者的心理,科学全面的把握消费群体的需求,设计符合该群体的时装;(二)充分利用人体工程学现有的成果,使服装设计作品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人体工程学实在例如技术科学等诸多学科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符合人的身体结构和心理生理特点,以实现人―服装―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们有效地,安全地,健康舒适地进行工作与生活;(三)选择并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使设计的效果达到最佳。设计师只有充分掌握新材料的性能,熟练工艺才能设计出理想的服装。

服装设计中的技术美:通过工艺形式和对材料的处理工艺表现出来。服装设计是一门技术性要求很高的艺术,在优秀的服装设计作品中,作品绝大多数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服装设计中的技术美反映在工艺形式上主要是指裁剪工艺,制作工艺与装饰工艺的运用相得益彰。同时这种技术美也反映在对服装材料的再造处理上,通过对构成材料独具匠心的创意,并辅以相应的工艺技术与结构处理,是比较容易突现全新视觉效果和全新设计立意的。这三种形式缺一不可。

3.2设计美学对中式服装的影响

随着中国国力的日渐强大,中式服装越来越受到各国服装设计师的喜爱。中国元素被应用在很多设计上,被作为一种时尚的追求。

追溯中国的古老文化,中国素有衣冠礼仪之邦之称,中式服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体现。通过程式化的宽体式样,平面化的裁剪结构,装饰性的服用材料,精致的服装配件和含蓄美的社会理念来进行其言简意赅的形容。在装饰上多表现为二维设计,装饰手段是中国传统的镶嵌滚盘秀几大工艺。这些工艺的巧妙运用,使中式服装虽造型简练,但纹样色彩斑斓,魅力无限。

传统服饰可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的元素很多,例如纹样,色彩。自然界的众多事物本身并无意识,人们根据当时自己的意识观念赋予纹样以某种象征意义。因此代表着吉祥平安,富贵美好的纹样便诞生了。

中式服装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文化韵味而远远流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我们必须寻找到古典因素可以运用在现代服装上的那一方面,是古代的二维设计与现代的三维设计相结合,并从中得到启发。通过对色彩的分割,不同材料和面料的混合搭配,以及点线面的立体结合,把自己的风格融入进去,并结合当代世界流行元素,演绎现代版的中式服装。从而使设计美学能够在服装设计中更好地应用,为现代服装设计造福。设计美学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它为现代时装设计提供了依据和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蒋孔阳,美学概论,北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2]江宁,古代服饰造型在设计中的应用,广州:2003。

[3]刘晓刚,服装设计大师作品,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2000。

[4]李当岐,服装美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5]李鹤,服装美学的研究内涵,北京:中原工学院服装学院,2010。

[6]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服装设计入门篇8

[关键词]服装设计专业小门类岗位实践教学三段递进

[作者简介]郑丹(1958-),男,江苏无锡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教育。(江苏无锡214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改立项课题“‘双导师制’对服装专业教学的影响及作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YKJ11B26)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8-0159-02

实践教学工作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和核心,也是提高人才培养目标的突破口。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高等职业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是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专业,其中服装小门类岗位更强调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如何能立足区域和行业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升服装小门类岗位人才培养质量,一直是职业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改革的重点与难点。

一、服装行业小门类岗位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我国服装企业的转型与升级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与细分,除了男女装等传统门类外,童装、户外服装、羽绒服等小门类服装企业随着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对生产、技术、管理等专业岗位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以童装为例,童装设计师的匮乏严重制约了我国童装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的发展,传统服装人才培养机制无法满足小门类服装企业人才需求,多数高等院校服装设计专业至今未建立能适应行业岗位需求的小门类服装培养体系,造成学生就业后普遍需要1~2年的时间,才能转化为企业所需应用型人才。小门类服装企业目前普遍面临人才招聘难和离职率高等现象,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小门类服装企业发展的短板,究其原因:一是地方政府对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重视与支持不够,校企合作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常常被认为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责之外的市场行为;二是高职院校与服装企业利益诉求不一致,企业希望通过合作获得合格、可用的人才资源储备,而高职院校寻求与企业合作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和创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但高职院校现有条件与企业实际岗位技术规范差距较大、缺乏实践教学的整体规划等,无法与小门类服装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研发技术与生产设备要求较高的条件进行匹配。

二、服装小门类岗位实践教学的探索

近年来,高职院校针对服装小门类设计助理、制版等岗位人才供给不足的状况,主动与企业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改革,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校企合作“订单式”实践教学。高职院校本着致力于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本地服装企业密集的特点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来实现学院、企业和学生的共赢。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各地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基本多与企业走出了校企合作的第一步。校企合作“订单式”实践教学培养手段的具体实施方式为:院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在专业教师带领下,学生直接进入企业一线进行定向与轮岗实习,通过在企业一线的实践操作获得技能锻炼与提升。但是通过实践证明此种手段带来的问题也不少,如学生方渴望学习企业核心技术,但企业方并未明确提供给学生一条从生产一线到企业技术核心岗位的晋升渠道,导致学生丧失耐心与兴趣;对于企业而言,毫无工作经验的学生直接轮岗会对企业一线生产造成损失,甚至扰乱了整条生产流水线的秩序和效率等问题。当企业的利益无法得到确保时,校企合作之路自然也充满荆棘。

二是“企业接管”实践教学手段。具体实施方式为:在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时,高职院校根据企业岗位空缺制订“多岗位少批量”的订单人才培养计划,由企业将学生划分成许多小组进入不同车间与部门实习,完全接受企业的管理。“企业接管”模式有效确保了企业生产不受影响,使服装专业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等方面有一定提高。但也带来许多矛盾,如企业方采用淘汰制,选择适合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而被淘汰学生无法得到实质的培养与锻炼,这与学院人才培养制度与原则产生了较大矛盾。除此之外,企业与学校之间仍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的对接断层。

三是“三段递进”实践教学培养手段。具体实施方式为:由院校、企业、行业协会共同按照市场对小门类服装人才的需求,为小门类岗位技能特点设计制定全新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流程,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前沿性。将企业服装研发流程作为教学体系设置依据,专业技法、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能三者并重,对学生实施“三段递进”式教学。相比“订单式”和“企业接管”实践教学培养手段,“三段递进”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以培养学生胜任职业岗位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实际工作中的任务要求,将行动领域能力转化为课程内容,在课程体系上实现了“四突破”。帮助学生完成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并让其真正胜任岗位工作。

三、“三段递进”实践教学的设计思路

“三段递进”实践教学在目标设计上首先强调在建设主体与投资方式上实现多元性,由院校、企业、行业协会共同投资,院校与企业形成平等合作、互惠共赢机制,达到共同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素养与职业道德的目标。在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上通过“三段递进”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第一阶段“服装研发流水线教学”,由校企联合开发,企业全程参与课程设置、内容选取并与学院教师共同授课。通过整合基础课程资源,形成一条完整的研发流水线课程体系,避免了传统基础课程间相互脱节的弊病,使学生自觉形成产品研发意识。第二阶段“‘校中厂’分岗特长技能训练”,由企业提供订单与生产耗材,以企业技术力量为主导,校企共同组建研发队伍开展样衣研发工作,学生按照所担任的岗位角色完成相应工作任务,掌握“专”“精”“实”的岗位技能。第三阶段“企业定岗生产实训”由企业根据学生专业特长及企业需要进行定岗。实训期实行校企双轨管理,企业在第一时间考察学生的全面素质,形成学生直接就业和企业之间推荐就业的“绿色通道”,实现了学生职业素能的培养。在实践教学评价设计上重视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考核,由企业以教学成果、敬业精神作为考核标准,对教师和其教学团队进行考核与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既重结果更重过程,实践教学是与实践操作密切联系而具有动态性质的学习,是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对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进行完整记录与分析,采取动态跟踪式监控,而不能用简单的考试来代替。

“三段递进”实践教学手段完全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与课程体系上实现了“四突破”。一是突破了传统实践课程体系设计的流程,从以学院为主制订实践教学计划,到与企业全面沟通、从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和学生成才的需要出发,以企业为主,全面介入课程体系设计,按照企业要求,参考现代职业教育经验,制定了全新的实践课程体系方案。二是突破了传统实践教学安排思路,从企业被动地“接收”毕业班学生进行实习实训,到企业全过程跟踪学生的成才;从生产技艺的训练到职业操守的养成,有针对性地利用企业环境、工作项目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企业从一年级新生入学开始,就介入学生的专业成就、学习态度、职业道德,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全程记录和考评。三是突破了传统的“三段论”模式,从培育企业需要的“能用之人”,到建构切合认知规律的“可用之学”。新的实践课程体系提前引入职业课程,进入职业场景;学生从一年级就进入职业应用课程的学习和岗位操作技能的培训,直接进入产品设计流程培育和设计流程实例演练,学生可接受企业任务开展童装主题设计。来自企业的教师一反常规,通过让学生自由造型,个性解说,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求学兴趣,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四是突破了传统的教师管理办法,由企业设计师领衔,学院配备专业教师组成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不采取传统的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而是由企业以教学成果、敬业精神作为考核标准,对教学团队进行考核,发挥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所难于企及的作用。

四、对“三段递进”实践教学的深层思考

“三段递进”实践教学为院校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探索了一条新途径,为开展校企合作育人搭建了新的平台。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特别是填补服装小门类特色技能岗位人才空白,具有深远意义。但也需要我们站在一种全方位、系统性视角去进行规划设计,制定和完善具有可持续、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方案。首先,政府要完善自己的行政职能,及时关注与服装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和变化,并纳入政府服务体系之中,引导企业拓展人才可持续发展通道。其次,教育主管部门要鼓励高职院校大胆创新培养方式,提高为企业服务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引导毕业生到服装企业工作。要进一步制定政策鼓励院校与企业在实践教学建设与投资方式上实现多元性,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成才的需要出发,按照小门类企业岗位技能特点设计制定全新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流程,保证校内实训设备与企业设备基本一致,实训过程与生产运行过程相似,并具备产品设计与批量生产的功能。合作中要保证双方利益均衡,特别是要保证企业的应得利益,这是院校与企业长期合作的基础。近年来各地不少院校与企业无法长期合作,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企业看不见回报。只有双方利益得到保证,才能形成企业深度参与、平等合作、互惠共赢的联合办学工作机制。

高职院校办学的逻辑起点是学生成才,在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企业技师、能工巧匠和院校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指导作用。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完善“双导师”工作与考核机制,选择具备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师和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双导师”,真正以项目任务引领,以典型的企业任务与适当的虚拟教学方式并举,使人才培养完全符合岗位能力需求。同时要正确处理学生基本素质与核心能力之间的关系,改变现有学生管理模式与学生评价体系,使学生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明显提升,师生关系更加和谐。由企业和行业深度参与、按照小门类岗位技能特点设计全新的“三段递进”式实践教学方法,其过程一定会带来观念、现行制度等一系列碰撞。只有坚持职业教育理念,突破传统制度束缚,引入企业工作过程与评价标准,才可能缩短学生进入企业后的“磨合期”,实现毕业与上岗的零过渡,大幅度提升学生职业化程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服装设计入门篇9

[关键词]服装区域品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6-0114-03

从2005年起,在建设“时装之都”的战略目标引导下,北京服装区域品牌的建设跨入了新阶段。北京服装区域品牌的发展依托于北京服装产业基础与城市氛围,具有鲜明的发展特色。依托文化、人才、信息传播的中心优势,强大的市场为服装区域品牌提供了发展空间,而加强品牌实力、突出设计的引领带动作业,也成为发展建设的重点。

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服装产业升级的双重推动下,北京服装区域品牌的建设也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推进首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突破首都资源、能源瓶颈的制约,最大限度地实现环境保护,有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首都可持续发展增添强大后劲,有利于实现北京城市功能定位,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北京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决策,先后出台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制定了《“十一五”期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并连续四年举办了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创造了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首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城市形象的新符号,也为北京服装产业向时尚创意的提升提供了极好的舆论氛围和政策环境。同时,自2005年以来,北京市通过支持服装产业结构升级整合,着力培育时尚氛围,提高服装品牌文化内涵,增强对时尚市场的扶持引导等手段,积极推动服装区域品牌的发展,并始终坚持以“文化创意”为内在动力,以“服装设计”为突破点,服务“时装之都”建设稳步推进。

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下,北京服装区域品牌建设的发展创新主要体现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导向性指引、服装产业的创意转型及企业品牌提升等方面。

1政府机构和行业协会对服装区域品牌建设的导向性作用

政府机构的培育是服装区域品牌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北京服装区域品牌的提升正是在相关机构对产业的明确定位与导向之下形成的。从目前北京服装产业的发展政策来看,培育企业品牌、推广北京的整体形象与品牌,是服装区域品牌建设的一个明确方向。

对于服装区域品牌的建设重点――企业品牌,北京市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进行了多层次,多梯队的培育策略。将北京现有的服装品牌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已经具有比较大的美誉度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第二梯队是有较好影响的成长性的品牌;第三梯队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而且有很好的发展潜力的品牌。针对不通梯队的品牌,采取不同推进方式有重点的培育和支持。

北京服装的整体品牌推广活动是建设服装区域品牌的重要措施之一。每年一度的“国际时装品牌推广周”活动,有北京十几家亿元商场作为商业协办,有多场品牌的专场,而借助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这一专业平台,从2009年起,以北京重点服装品牌为主,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连续两年推出了“北京时装之都”主题展,在展会上整体亮相,共同打响北京服装区域品牌形象。时尚北京活动已成功地举办了六届,活动始终坚持为品牌企业搭建宣传推广平台、大力营造时尚氛围的宗旨,通过作品、文艺表演等多种表现形式的结合,展示北京服装创意的新风采、品牌企业的新形象。爱慕、李宁、雪莲等品牌先后承办并冠名。该活动已成为推动时尚创意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时装之都建设,建立产业特色品牌的创新平台。

而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及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等建立起以《时尚北京》、《北京服装产业发展白皮书》和《tRanStRenD潮流报告》为主的平面信息平台;以时装之都网、中国国际服装纺织网为主的网络信息平台,既为业内企业提供了大量政策法规、市场行情、流行趋势、资源物流等方面的资讯,同时也成为企业和行业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进一步扩大了北京“时装之都”建设的影响力。

2服装区域品牌引导服装产业集群的创意转型

服装区域品牌的基础在于服装产业集群。服装区域品牌的升级必须以产业集群升级为基础,产业集群的创意转型势在必行。北京服装区域品牌的发展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引导,全面提升服装创意水平,以创意贯穿服装产业链各个环节,进而推动产业实现升级。

2.1传统加工型产业集群和商贸区的创意升级

按照区域功能定位和现有的产业基础,北京将服装产业确定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并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途径,聚集服装企业,大力培育服装产业基地、服装商贸核心区,积极建设物流配送、生活设施等产业配套项目,使北京服装产业的集群效应日渐明显。北京的服装加工产业主要聚集在大兴、顺义、通州、平谷、密云和延庆6个区县,正在形成各具特色、功能配套的东部服装产业带。产业带内集中了260多家企业,产值达83.81亿元,占全行业的53.05%。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及北京时装之都的建设,这些传统加工型服装产业集群都在逐步进行着创意转型。

作为传统服装加工产业集群所在地的大兴区,共有服装纺织企业600余家,有雪莲、滕氏、威可多、派克兰帝、朗利夫、巴比龙、杰奥、杰西卡等20多个知名品牌,拥有500余名专业设计人员对自主品牌进行研发设计,年研发设计服装近2万套件,销售收入近15亿元。强大的研发队伍、知名的品牌企业,为大兴区发展高端服装时尚产业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通过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大兴沿南中轴路延长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依托文化创意产业,大兴服装产业也逐步向设计创意转型,大兴区将建设一座集服装科技研发、展示、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服装产业园,聚集一批包括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在内的服装生产厂家及配套企业,使大兴成为引领首都服饰潮流的“时尚之都”。此外,密云经济开发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等也都在逐步建设有特色的服装文化创意产业园,将打造从服饰设计、、展示、新品展销到尾货销售完整的服装文化产业链。

传统服装商贸区也在进行着创意转型。丰台区大红门商贸区与20世纪80年代京南“浙江村”的形成有密切关系,一开始依托市场初步形成以服装加工贸易为主导地位的“支柱产业”,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已经具备中、低档服装贸易基地雏形。2008年,大红门服装商贸区被北京市认定为服装服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开始由传统的服装加工、商贸、物流等低端产业向设计、会展、品牌培育、流行信息等高端产业挺进。目前,大红门地区拥有日用百货交易市场39家,营业面积100余万平方米,经营商户2万余家,经过20余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批发流通为主,带动产销的商品流通市场体系,构成了较大规模的服装商业圈。大红门地区服装交易量约占北京市服装总交易量的54%,交易额约占北京市总交易额的40%,其交易商品中约有80%进入三北地区。2008年,大红门服装服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更好地向服装产业价值链高端发展,启动了“CBC服装设计师走廊”项目,建成后的设计师走廊将引进国际国内著名设计师工作室以及服装纺织品检测中心、服装院校专业培训基地等,为服装品牌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技术支持。

2.2新型时尚产业聚集地的兴起

工业资源是记载工业发展历史和轨迹的载体,也是一个时期建筑风格、社会人文的体现和标志。利用原有的工业资源打造创意产业聚集区,有利于传承产业发展的历史,有利于挖掘工业遗产的新价值,有利于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空间,也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的调整升级,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北京市在实施工业布局调整和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专门出台了《利用工业资源,打造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指导意见》,并实施了具体支持政策,起到了重要引导作用。北京服装纺织行业抓住这一机遇,积极打造具有服装产业特色的聚集区。服装创意产业基地有效形成了对市场、企业与创意力量的成长都有利的创意研发体系,有利于北京服装纺织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加强了对现有工业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各具特色的服装创意产业聚集区,给古老的北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艺术创意空间,这些艺术新地标也给北京城增加了新的文化内涵。

由原电子动力厂751部分辅助设施改造的北京时尚设计广场,目前已汇集了时装设计、配饰设计、广告艺术、网络传播、创意设计、策划咨询等60多家企业。2009年,北京市相关部门加大力度,加快推进了该项目的实施。10位著名时装设计师和30多位优秀青年设计师已入驻广场,吸引了一批与时尚设计相关的知名模特经纪公司和会展设计公司。进驻企业主要涵盖时装服饰设计、配饰设计、广告艺术、网络传播、创意设计、策划咨询、配套服务等领域。与此同时,资讯传播、职业培训、时尚会所等公共服务平台,也为更多时尚设计精英的集聚和创意提供专业环境,该广场已经成为每年两届中国国际时装周作品的重要场所。京棉集团的京棉二厂是北京全行业唯一保留下来的标志性锯齿形厂房,正在改造成为以传媒、时尚设计展示为主题的国际化特色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经整体规划设计改造,其低密度、花园式、独栋形态的格局已初步形成;由原朝阳酒厂改造的当代国际艺术区已聚集了多家艺术及设计公司,原酒罐改造成名为“菲”的设计师工作室,已承接了诸多电视节目主持人、青歌赛选手等演出礼服的定制。

2006年12月,最早自发形成的北京798艺术区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2008年3月北京时尚设计广场、惠通时代广场以及大红门服装服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被列入第二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对提升北京服装设计创意的新颖性与实用性,提高北京服装产业竞争力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中关村与798艺术工厂的影响力不断加深,美国《新闻周刊》先后把北京评为“最具活力的新兴文化及创意城市”和“世界风尚城市”。

除了对原有的工业资源的改造与重新规划之外,相关机构还大力推动了一批时尚创意产业基地的新建。恒基时尚中心和融合体育精神创意设计的李宁体育服装研发创意中心的落成,成为北京服装品牌企业发展、和推广交流的专业平台。被誉为中国北方重要面辅料基地的方仕国际轻纺城等,充实和完善了服装产业链。2011年3月,北京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恒天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所建设的“国际时尚创意中心”是北京时尚产业聚集地的又一突破。该项目已经被列入北京市“十二五”规划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一期总部基地落成后将增加1.5万个就业岗位。国家时尚创意中心――北京(宋庄)时尚创意产业园,将以聚集时尚创意为主线,建设成为包括时尚创意总部基地、时尚艺术博物馆园区、时尚创意孵化园、新丝路时尚公园、时尚传媒中心、高度舒适浪漫之城为依托的创新性综合型园区。届时园区内打造的1000余栋会聚近千个国际大品牌的独具风格建筑楼宇,也为北京营造了新的城市景观。

3企业品牌在创意中升级

品牌是服装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之一,文化创意的融入大大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可以使服装品牌在争夺高端市场时更具竞争力,对品牌拓展、传播和上游价值链的延伸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北京的众多服装品牌已经开始走向了以服装创意产业为核心的品牌发展之路。通过逐步创新产业模式和商业模式,将创意贯穿整个服装业的产业链,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优秀资源串接连通,进而推动品牌和产业高端在市场上最终实现升级,时尚创意正成为北京服装品牌发展的助推器。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北京“时装之都”建设的逐步推进,国内外大量服装设计创意人才不断进入,各服装品牌企业也逐渐加大对创意设计的投入,服装设计研发也在文化创意中不断提升。设计师郭培“一千零二夜”高级定制时装会、北京服装学院的“中山装概念”创意时装会、“莲裳”邹游秋冬时装会、白领2010春夏“幸福6号”会、“爱慕•绽放2010春夏会”等服装时尚会以及“白领艺术空间”、“爱慕时尚空间”、“依文LotUS4设计师空间”等建成项目以及“滕氏罗兰城时尚主题公园”、“恺王国际服饰研发基地”、“嘉曼童装设计中心”、“木真了中式服装与传统文化研发基地”、“赛斯特研发设计中心”、“京棉集团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在建项目,均体现了北京服装品牌正在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的改变。

同时,建设企业文化与挖掘品牌内涵也越来越受到北京服装品牌企业的重视,在加之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与提炼,企业的品牌形象不断提升。例如中国原创的内衣领军品牌――爱慕。不断挖掘品牌文化内涵、全方位开展文化推广一直是爱慕品牌的发展重点。从2002年开始,爱慕品牌有计划有系统地将文化导入营销。2002年的“爱慕•敦煌”会第一次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内衣时尚融合在一起;2003年在全国推出的“在禁锢与释放之间”的大型内衣文化展览,向消费者普及了鲜为人知的百年内衣文化历史知识;2005年的爱慕“新丝绸之路”将中国品牌内衣带入时尚主流舞台;2006年的“爱慕――美丽中国行”活动,掀起了“内衣艺术视觉体验”的新风潮。而爱慕时尚空间更是将内衣文化通过博物馆的形式巧妙的展示出来,让观者身临其境的体验到不同历史时期,中西方内衣文化所折射于生活中的不同感受和内衣发展呈现于各个时期的“不同使命”,同时感受到自己就是顶级内衣时尚会的创造者或演绎者。作为中国内衣产业的一员,爱慕主动地承担起了品牌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责任,努力开拓和打造产业升级的空间,将内衣行业带入服装产业的主流门槛。成功的文化建设也使得爱慕的市场销售成绩斐然。

不少原创服装品牌都意识到文化与设计、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白领在华贸、蓝色港湾和太古的专卖店,把时尚与文化融为一体,让顾客在选购的同时,体验一种高雅的文化享受。依文企业总部大楼的各层均由设计师自主完成设计装饰,体现了企业文化的特有风格。恺王公司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国际研发中心即将竣工,中心集研发设计、新品、品牌展示、高端制造、酒店会所等功能于一体,相信这必定将使企业形象登上新台阶。蓝地公司新开业的金百合酒店,在其内部装饰的细微之处都体现着服装的产业情结:古老的缝纫机、服装版片组成的装饰、上了墙的设计师工作台、由不同颜色纱线布置的装饰墙,以服装为源泉的创意无处不在。品牌形象的不断提升,也改变着人们对服装业的传统概念,树立了今天定位为创意产业的服装行业新形象。

4结论

经过五六年的快速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北京服装区域品牌在品牌文化内涵、时尚创意能力、品牌营销手段等方面的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为促进北京服装产业发展和国际“时装之都”建设起到积极推进作用。而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动的行业转型也在日趋深入,服装产业发达地区之间的竞争也在逐渐加剧,在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北京服装区域品牌应该在提升设计营销、加强各个品牌内涵建设等方面加强力量,才能使得区域品牌的影响力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蔡赴朝.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08(10):18-19.

[2]杨雪.创意产业与北京时装业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09.

[3]李永晖.中部文化创意产业带崛起大兴[n].北京晨报,2008-4-22(B4).

[4]新华网北京频道.京南城将现“时装之都核心区”[eB/oL].[2009-11-09].bj.省略/bjpd_sdzx/2009-11/09/content_18181635.htm.

服装设计入门篇10

(一)交互式教学方式的必要性

只会纸上谈兵是不能够创造价值的,理论和实践是缺一不可的。中职学校在服装教学中需要秉持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理念,让学生自己动手,加深学生的操作能力。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学生才能够熟悉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才能够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才能够在服装企业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交互式教学模式正好迎合了这一要求。综上所述,在中职服装设计教学中,使用交互式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也顺应了专业知识的教学要求。

(二)交互式教学方式的基本要求

1.以人为本的要求。

具体的表现在:在教学目标上,强调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在教学方法上,主张教师引导,学生是知识的探险者和追求者。交互式教学要求“以人为本”,重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既学习到理论知识,又能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放松,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这种以人为本的要求中,重视学生的感受力,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2.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服装设计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只有将服装设计的理论运用到具体的实践设计中,才算是真正地将服装设计的知识领悟到。交互式的教学方式重在实践,提倡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二、实行交互式教学方式的动力

近年来,中职服装设计教学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急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新形式,交互式教学恰恰符合这一需求。

(一)教学方式缺乏实践性

服装设计人才应该具备综合能力,而根据现在的教学模式,多数都是采取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学内容也多为理论性质,严重偏离了社会发展的实际,这也不利于学生今后工作中的操作。

(二)教学思路缺乏针对性

这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变化,服装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目前服装企业的专业分工更加细化,在企业中分工分明,而在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缺乏专业方向,没有按照服装工种的不同开展有目的的教学,使得教学目标比较笼统。

(三)教学理念的陈旧性

由于“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许多中职院校还是延续多年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针对现在服装市场的发展已经落后了,缺少了对市场调研的分析,所以教学体系也会陈旧,也是由于这样,对知识,教学模式都应该进行更新和转变。

三、交互式教学方式在中职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服装设计属于艺术性较强的学科,所以这种课程要营造愉悦的氛围,只有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学生的创作灵感才会激发出来。

(一)《服装美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服装设计基础》是服装设计的入门课程,它在职业教育里服装设计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设计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发挥着异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把互动教学模式应用到《服装设计基础》这门课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服装设计的关注度。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做一个“以型猜图”的互动游戏把学生带入主题。首先,教师要在课前准备一些材料,分别在纸上写画上一些著名的建筑或者人像等,如鸟巢、广州塔、明星头像等,然后把学生平均分成若干组。宣布比赛规则:各组依次给出一个同学去作为代表,以抢答的形式,猜出具体的事物,答对的加分,让学生理解几何形体组合的意义。“以型猜图”让学生在游戏课堂中锻炼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专业学习兴趣。

(二)《项目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项目设计》这门课程在中职的服装教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让学生学习服装设计师的基本工作技能,熟悉服装企业的从设计到生产整个工作流程,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作才能。培养学生学会捕捉到市场流行趋势与企业产品风格的切合点;如何在设计过程中熟练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产设计中;如何培养学生形成市场意识,使自己的设计商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在此情况下,推行项目教学法,通过引入企业品牌,进行品牌企划定位,服装产品自主研发的方法,将真实的产品设计项目引入课堂,真题真做,自主研发一个季节的服饰。“y-jolie”这个服装品牌是企业授权,由我校教师带领的开发团队进行品牌定位并主导设计的一个服装品牌。通过导师主持,设计团队辅导,让学生从市场调研开始,通过市场调研、面料采集、主题讨论、主题版设计制作、主题风格效果图绘制、款式图的设计及绘制、样衣试制等环节,逐个进行实践练习,学习服装设计师的基本技能,将知识和技能融入到工作任务中。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