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14:58

医学影像分析篇1

关键词:影像医学;临床作用;价值

影像医学是利用医学影像设备对人体或人体某部分进行检查的一门科学,如放射学科、心血管病学科、神经系统学科等,。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影像医学技术包括线片、造影技术、电脑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技术、融合成像技术等。笔者结合相关资料将影像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与价值做如下阐述。

一、影像医学常用的检查方法

常规线成像常规线成像技术的发展经历了非数字化线摄影、计算机线摄影技术、数字化线成像技术等阶段。影像接收器使用屏胶结构已有多年的历史,随着数字化线成像技术的出现,板、平板接收器取代了传统的屏胶结构,数字化线成像技术成为线成像技术发展的必然。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这是将常规线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联合形成的医学影像系统,目前常用于关节、肝肾胰脾及诸多软组织的检查,其具有分辨率高、图像清晰、对微小病变敏感等优势。年世界上第一台扫描仪设计成功,年螺旋扫描仪出现,随着技术的革新,多层螺旋不断更新。造影技术造影影像技术包括血管性造影技术及非血管性造影技术。非血管造影技术自从线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不久就被应用于疾病诊断,钡剂的发明与应用,促使影像医学实现了功能与结构的结合,如消化道钡剂检查等。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碘剂被发明并应用于影像医学,实现了血管性造影技术,再随着技术的革新,超选择性血管造影成像技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出现,具有很高的密度及空间分辨率,甚至可以将血管结构动态地显示出来。磁共振成像技术技术能够将人体各解剖组织及相关的关系清晰显示出来,对病灶具有良好的定位及定性效果,尤其对早期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且检测图像清晰,对人体无辐射,安全可靠,目前在临床医学多种疾病的诊断中被广泛应用。融合成像技术世纪,诸多影像医学新理念、新思维模式形成,如将或技术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田技术同机融合。

脑磁图属于一种无创的脑功能影像检测成像技术,其与磁共振成像技术叠加整合后,能够对大脑的解剖及功能学进行准确定位,还可以实时反映大脑功能的瞬时变化,且具有灵敏度高、时间及空间分辨率高等优点,目前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影像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与价值促进疾病早期诊断及治疗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可对微小病变、功能及代谢异常疾病进行准确诊断,使得疾病的早期治疗、超早期治疗成为可能,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为其生命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如相比于常规胸部线筛查而言,螺旋筛查能够准确、敏感地发现早期肺癌,使得重度吸烟患者因肺癌而造成的死亡率降低近两成。又如随着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多层技术的应用,血管栓塞性疾病可在早期被准确诊断,且诊断简单、快速、可行性高,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判断肿瘤分期及评价疗效三维重建技术应用,可准确评估肿瘤的大小变化。功能与分子影像学的应用使得恶性肿瘤的分期取得了更为准确的判断依据,如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能够在早期发现病灶内由于胞膜完整性改变或组织细胞数量增加所致的水分子弥散受限,为肿瘤淋巴结转移提供了早期准确的判断依据如葡萄糖代谢成像对肿瘤的入分期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功能与分子影像学能够在肿瘤形态变化之前测量病灶内部的水分子弥散情况,反映肿瘤组织细胞的数量及细胞膜完整性是否发生变化,还可对肿瘤的灌注参数进行测量,间接反映微血管的密度及通透性是否发生改变,甚至还可以评估在治疗过程中肿瘤代谢物的变化,为肿瘤的疗效评价提供参考。获得诊疗证据影像学检查可为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可靠、完整、详实的诊断依据,大大提高了临床诊疗水平。

如血管造影能够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对于冠状动脉性疾病,如冠状动脉斑块、钙化及心肌桥的诊断具有巨大的优势。冠状动脉软斑块属于不稳定性的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无法将其直接显示出来,而血管造影可对的极小软斑块具有高度敏感性。此外,、可以实现心脏功能及心肌灌注显像分析,获得心功能参数及心肌毛细血管水平的灌注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证据。促进诊疗模式变革随着影像医学学科的迅速发展,影像诊断及治疗技术发生了不断革新,诊疗模式也因此发生率较大改变,如复合手术室、多学科协助相继出现。目前,影像诊断室与临床各科室的沟通与交流日益密切,临床诊疗已离不开影像检查资料,影像诊断资料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参考依据。影像设备的实时成像特点促使临床治疗的视野延伸到普通外科器械,甚至药物所不能触及的领域,从而使微创医学不断发展。诊疗技术微创化是临床医学未来发展的趋势,外周血管介人、心脏介人等微创治疗技术目前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首选手段,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这是影像医学促进临床医学诊疗模式变革的典型案例。所以说,影像医学对诊疗模式的变革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结语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医疗技术水平不断革新,医学影像技术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诊断技术、造影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融合成像技术等影像学检查手段不断发展,为多种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参考依据。影像医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影像医学水平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临床医学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范振中医学影像学在临床检查中的应用中国医药导报

[2]王胜先医学影像学在临床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3]袁立华影像诊断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价值中外医疗

医学影像分析篇2

关键词:西医影像学;未来医学;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370-01

随着1895年伦琴发现率了X射线,影像学经历了超过100年的发展,形成强大的医疗诊断成像系统,这包括传统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超声,核素扫描等。诊断成像逐渐通过组织和器官的解剖成像,分子和代谢显像发展。过去,西医影像学主要靠物理学、计算机学等手段,以细胞组织病理学为基础,而近年来,逐渐向分子影像学发展[1]。在未来的西医影像学的发展中,分子影像学将成为以后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更多的医务研究工作者对此研究,更多的应用于临床,对现代、未来的医学发展都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1核磁共振成像的重要作用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中,了解质子弛豫时间包括t1和t2,以及t1和t2各自所代表的临床意义。通过对比实际所测得的t1值和正常组织器官的t1值,就能判断出此组织器官是否出在病理条件下,通常情况下,处在病理条件下,t1值会延长,为鉴别同一组织器官的疾病,也可根据t1的延长时间判断,如肝肿瘤常在280~450ms,肝硬变常在180~300ms。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还可用于化疗、放疗等[2]。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成像原理,形成的成像效果也不一样。

2计算机断层扫描的重要作用

现代计算机扫描技术逐渐向高空间分辨率发展,全身断层扫描时间将进一步缩短,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高,应用较为广泛,对颅内肿瘤、脑梗塞、脑出血等诊断效果较为可靠,也开始应用于心脏的超高速扫描。螺旋Ct扫描,还能获得比较精细清晰的血管重建图像[3]。扫描更加能够清晰地看出其存在的现象以及病理等,能够更加准确的发现其中的病灶等等。

3超声的重要作用

超声的未来技术发展主要向自体内回声脉冲和换能器两方面改进,在改进中,希望可以得到较为清楚的图像,超声仍可用于鉴别病变组织的物理特性,可用于妇产科、泌尿、心血管等系统的诊断,近些年,随着多普勒系统的不断开发发展,对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也是不断提高,未来将更好地在医学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造福人类[4]。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认为,超声是新型技术,对于未来医学在病理治疗都非常有作用。

4分子影像学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分子影像学快速发展,是西医影像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依靠分子生物学确认的分子成像的目标,依靠放射和生化合成分子探针,依靠药理技术来优化探针,以获得最佳的定位率,并通过影像学成像技术来观察其分布情况,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高、图像分辨率也高的特点,通过分子水平对人体组织器官进一步观察,诊断更加准确[4]。

综上所述,无论是传统的一些影像学还是新型的分子影像学,都是为了适应现代西医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其中还包括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等,即可以作为一种医疗辅助手段应用于治疗和诊断,也可以仅需创新研究,为未来医学发展开辟新道路。为了要更适应现代、未来医学的发展,要坚持站在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知识和快速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医学,先进生物技术与医学相结合,为西医影像学的发展提供保障;另外要培养现代西医影像学发展所需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更加重视促进发展的基本学科,提高成像技术的专业训练水平,创新人才培养。传统的西医影像可提供疾病的一些共性规律,无法得到个性化信息,因而利用分子影像学可探测早期分子的该病,对患者进行早期治疗,一些有效的干预治疗,往往可以阻止或延缓疾病的发生。随着分子成像技术的发展,与西医影像学相结合,可在诊断疾病的同时进行治疗,又可加快一些药的研制,通过西医影像学的研究方法,建立高通量的分析影像系统,有助于药物的筛选。因而西医影像学,特别是其中分子影像学的应用前景相当广阔,在未来医学发展中将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着巨大的潜力。因此,成像对于西医而言,还是非常重要的,大力发展医学上的成像技术,对于未来医学也非常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卫红,姚琦,陈望燕等.影像学检查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中的作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1(1):95-98

[2]李志耀,卢晓峰.上气道影像学检查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20):956-960

[3]肖研,吴亦洁,章文军等.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11,39(5):757-764

医学影像分析篇3

[关键词]胸部结节病;医学影像学表现;影像分析

[中图分类号]R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01(2010)01-59-02

结节病以广泛发生的非干酪性上皮样细胞肉芽肿为特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系统疾病。肉芽发展到后期,可被转变或吸收为纤维组织,90%的患者累及到肺的改变[1]。严重者涉及到全身多个器官。部分患者病情可自行消退,但大多数患者需要接受治疗。典型的胸部结节病一般具有典型影像征象,即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或两侧肺门淋巴结对称性肿大,经胸片检查即可确诊。但也有一部分患者不具有典型的临床特征,另外加之本病常合并肺内病变,给确诊带来困难,现在一般以影像学表现作为诊断结节病的依据[2]。本文回顾性分析入住本院的80例胸部结节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胸部结节病的确诊做一个初步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80例患者。其中男37例,女43例;最大年龄67岁,最小年龄23岁,平均年龄35.7岁。常规体检显示眼部不适12例,多发性皮下小结节11例,颈部淋巴结肿大13例,肺门增大6例,腋下淋巴结肿大7例,腮腺肿大4例。临床表现:胸闷17例,咳嗽15例、乏力8例、呼吸困难14例。低热18例、无临床症状者14例,合并两种及两种以上症状者9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平扫扫描(西门子Sensation16排螺旋Ct机)。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膈下2~4cm。扫描参数设定:电流370ma,电压120kV,扫描速度0.3s/转,层厚8~10mm,薄层重建间隔1.5~2.5mm,其中19例加做增强扫描。对比剂选用优维显370(含碘370mg/mL)80~120mL,延时30s开始扫描,注射速度为(3~4)mL/s。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以p

1.3诊断标准

①在体液和病理检查中未发现霉菌或细菌。②临床影像学表现明显。③非干酪性肉芽肿组织学证据明显。胸部淋巴结肿大诊断参照1996年修订的美国癌症联合会-国际抗癌联盟胸部淋巴结分区法,以直径≥1.0cm为标准。

2结果

2.1诊断结果

确诊68例,误诊和漏诊12例,确诊率达到85%。与同期的mRi统计数据(确诊率81.3%)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2.2具体参数

(1)肺部病变:肺内无明显特异性。表现呈多样化,本组80例患者共54例出现肺部异常改变(典型病变图片见图1)。具体表现为:①支气管血管束增粗13例,表现为肺门附近支气管血管串珠状,束条索状增粗。②肺内结节12例,结节主要沿淋巴管及其周围分布,多为肺内间质改变,并有粟粒结节灶存在,表现为纤细或粗大网状纹理。③空气潴留8例,表现为局限性透亮区弥散性分布。④条索影7例,表现为边界清楚不规则的条索状影。⑤蜂窝状影5例,表现为蜂窝状阴影。⑥磨玻璃影9例,表现为薄磨玻璃样影。

(2)胸内淋巴结肿大: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分布广泛,大多呈对称性。增大的淋巴结边缘清楚,密度均匀,无相互融合现象。其中单纯右上纵隔淋巴结肿大3例,单纯右肺门淋巴结肿大5例,肺门并纵隔淋巴结肿大47例,肺门淋巴结肿大压迫支气管受压变形4例。两肺门淋巴结肿大13例,两侧肺门淋巴结钙化8例。

(3)胸膜病变:病变现象较为少见,本组80例患者共9例出现胸膜病变。具体表现为:胸腔积液5例。胸膜小结节2例,支气管壁增厚2例。

3讨论

3.1误诊分析

(1)纤维化肺分析:一般对称发生于肺泡结节病部位,多见于上中肺部,少见于累及底部。主要表现有弥漫线状影,支气管扭曲和周围部蜂窝状影像3种典型征象,与弥散分布的肺结核和间质肺炎不同,病变分布为从肺尖向外周放射走行的条索状影,临床表现均无明显间质肺炎症状,因此是可以辨别的[3]。

(2)阴影状肺分析:阴影肺为结节病在肺泡内浸润性病变,病变似肺水肿,呈弥漫状,易误诊为肺炎或肺结核。但结节病肺内病变均为对称分布,与肺结核、肺炎分布明显不同,因此也是可以辨别的。

(3)肺部结节分析:结节病的一般病理特征为:非干酪性肉芽肿沿淋巴管或其周围分布,在肺门周围支气管血管束表现出结节现象。肺内肉芽肿结节改变,可自行吸收,也可进展形成纤维化[4]。由于结节在周围间质内分布相对较少,故小叶间隔增厚多不明显,因此容易导致误诊为血型转移瘤或癌性淋巴管炎。但这与血型转移瘤常分布于胸膜下不同,与癌性淋巴管炎明显累及周围间质引起的小叶间隔显著增厚也不同,因此也可以辨别。

3.2相关对策

虽然从理论上可以分辨结节病与部分其他病症的临床特征,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情况复杂,难免会出现漏诊,误诊现象[5]。因此除了掌握丰富的临床知识外,还应该结合其他多种影像学资料,并仔细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从多方面对结节病做出综合诊断,从而提高确诊率。

[参考文献]

[1]潘纪戍.胸部结节病的Ct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3,11(27):761-765.

[2]李铁.胸部结节病影像诊断值得注意的问题[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4):299-302.

[3]顾占军.老年前期及老年人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3,3(22):143-145.

[4]周令飞,朱杰.高分辨Ct在胸部结节病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07,32(14):4409-4410.

医学影像分析篇4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案例式pBL教学法在影像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校医学影像专业的60名大三学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名。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取案例式pBL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考核成绩均明显更高(p

关键词:影像学;实践教学;案例式pBL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184-02

案例式pBL教学法是一种结合案例式教学法、问题导向式(pBL)教学法的新型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逐渐展开应用,而影像学专业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学科,其教学质量尚有待提高。本次研究为了探讨案例式pBL教学法在影像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特选取了2015年秋季学期共60名医学影像专业大三学生进行分组比较,分别实施传统教学法、案例式pBL教学法。现作如下报告。

一、资料与方法

1.基本资料。选取我校医学影像专业的60名大三学生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均经全国统一招生录取,均为五年制本科,且均对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了解,自愿参与此次研究。采取数字随机表法将学生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名学生。对照组中,男性学生24人,女性学生6人,年龄分布于18―21岁之间,平均为(19.73±0.97)岁。观察组中,男性学生25人,女性学生5人,年龄分布于19―21岁之间,平均为(20.07±0.85)岁。两组学生的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组基本资料之间的均衡性保持良好,可进行对比研究。

2.方法。所有学生均开设医学影像学课程,教材一致,课时一致,并由同一名教师进行教学。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根据课程设计、教材内容、课程要求编写教学大纲,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对影像学的基础知识、诊断技巧、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并在黑板上进行板书,由学生记录好课堂笔记,课后自行复习。观察组采取案例式pBL教学法,具体如下:①分组预习: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组5人,建立1个班级公共邮箱和班级QQ群,教师应提前1周在邮箱和群内共享相关的基础知识、拓展知识、可能会提问的知识点以及讲课的课件等资料,通知学生进行自主预习。②案例引入:引入典型的案例,需具备完整的病例档案和影像学图像,教师应针对引入的案例进行启发性的讲解,并进行情景模拟和再现,由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再提出相似的案例,供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讨论结束后,教师对需要补充或存在偏差的地方进行补充和纠正,说明原因。③提出问题:每次教学结束后,应针对当天教学内容对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提供案例,布置课后作业,由学生在小组之间根据案例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讨论,学生自己做出可能的诊断,即假设诊断,再采取查阅文献资料、小组讨论的方式,对每个小组成员提出的假设诊断进行论证,最后得到最终假设诊断,在下一次上课时,教师应对每组学生的最终假设诊断以及论证依据进行总结和分析,引а生进行讨论,最后做出点评,指出不足之处,并表扬优秀小组。

3.观察指标。于学期末组织两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期末考试,均为百分制,得分越高,表示掌握程度越好,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发放调查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共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等三个选项,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表示为[n(%)],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表示为(x±s)。当p

二、结果

1.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考核成绩均明显更高(p

2.两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比较。观察组的教学满意度为96.67%,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

三、讨论

近年来,为了响应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的“培养更多更优秀人才”理念,医学院校不断进行扩招,医学生的大量增加导致医学院校的教学资源出现不足,如何提高医学院校的教学质量是当前医学院校教学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新挑战。影像学是临床医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门实践性较高的临床学科,其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影像学理论知识和读片技能的掌握程度,对影像学专业学生的临床实践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因此,各医学院校应重视影像学专业的教学实践,发挥教师教辅人员积极性,促进教学实践改革。目前,我国部分医学院校的影像学实践教学仍然较为滞后,教学模式过于死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灌输式的方法传授给学生相关知识,忽视了影像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导致学生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不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无法有效结合,无法较好地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不能很好地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性。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由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查阅文献,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进行分组讨论、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这种团队协作精神在学生步入医学岗位的未来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取案例式pBL教学法教学的观察组其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考核成绩相对于采取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组均明显更高(p

参考文献:

[1]戴文,余建明.浅谈教辅人员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作用.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17次全国学术大会[Z].2009.

[2]陈楠,苏壮志,许卫,等.pBL教学法在放射诊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5):977-980.

收稿日期:2016-11-23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510312031Z);南京医科大学教育研究课题(JYQ2015129)

医学影像分析篇5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放射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数字化影像逐步取代传统的胶片影像。放射科也从常规的模拟信号发展到了数字化的时代。目前在大多数医院已经普及的CR、DR、Ct、mRi等数字化影像设备装置,这些设备装置都与快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紧密的结合,给放射科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突破。

1数字化X线摄影CR

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radiography:CR)它摄影的使用剂量比传统的X线摄影剂量小,它能提供多层次的影像信息来满足诊断的要求。影像密度的动态范围大,在曝光不足或过量时经过后处理功能处理后能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显示图像,避免因参数选择不当而导致重拍,从而减少被检者再次接受X线剂量的照射。

CR的工作原理是X线照射到人体后不直接作用于胶片,而是射到影像板上,形成潜影,再把照过的影像板放入激光扫描机内扫描,获得X线衰减数值的数字矩阵,经过计算机的处理后重新成像。其数字图像可利用计算机进一步处理、显示、存储和传输,分辨率比普通的X线胶片高,诊断信息丰富,并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提高X线摄影检查的诊断价值。

2数字化影像的直接摄影DR

数字化影像的直接摄影方法(digitalradiography:DR).它将信息载体X线经过影像增强器转换成可见光,由电荷耦合器或摄像管将可见光转换为视频信号,再经过图像进行模/数转换成数字矩阵图像。

DR的工作流程为:X线发生器-影像增强器-电荷耦合器(或摄像管)-电视-模/数转换数字系统。现在DR的采样矩阵可达4096×4096像素,灰度分辨率可达12bit,采样速度达64帧/秒。大大提高了DR的空间分辨率,信号比和伪影都明显得到改善。

3CR和DR的优势和不足

CR和DR在许多医院已经普及,相对普通的屏/片组合成像得到很大的改善,密度分辨率大大的提高,且有较大的曝光宽容度,有很大的后处理功能。

CR可以在多台X线机上使用,具有动态范围大,线性好。特别是在床边照片的应用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减少了重拍率,降低了X线剂量。CR的不足是时间分辨率较低,不能满足动态器官和结构的显示。CR与普通摄影的劳动强度不变,患者等候的时间不变。由于荧光漫射也使空间分辨率有所下降。

DR的最大优点是它的实时性和对患者医生的低剂量,它在摄影方面可即时确认、即时采集,连续性大大超过快速换片机,操作简单,曝光参数自动设定,不必担心因参数错误重拍,提高了检查成功率,缩短了检查时间,设备的利用率得到提高。DR的图像信息十分丰富,使高低密度的组织能很好的在同一影像上显示,提高了显示能力。DR可以动态的观察器官和结构,并可进行多种后处理而改变图像质量。

DR系统主要不足是不能多台X线机应用,噪声较明显,信噪比较低,价格贵。

4CR、DR数字化影像推动了医院工作模式的变革

医学影像分析篇6

在医学影像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理念,可以改变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促使影像教学中注重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分析证据、解决问题,促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问题分析能力,为使学生成为优秀的医务人员奠定基础。所以,在医学影像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理念,可以革新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从说明循证医学展开,对医学影像教学中循证医学理念的应用与教学改革实践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医学影像教学;循证医学理念;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一、循证医学说明

循证医学是一门遵循科学依据的医学,其核心思想是强调任何医疗决策的制定应当遵守科学依据,将医者的专业知识、研究证据、病人的选择结合在一起,综合分析,提出最佳的治疗方案。由此可以说明,循证医学的三大要素为:最佳证据,也就是通过临床试验,深入、详细分析试验结果,得到最佳、最有利的医疗证据。专业知识,就是医生通过学习及临床治疗中所得到的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病人的选择,就是病人从自身情况及需求的角度出发,选择最适合的诊疗方案。因此,循证医学理念是“循、证”,即对医疗证据进行寻找和证明。

二、医学影像教学中循证医学理念的应用与教学改革实践

(一)医学影像教学中循证医学理念的应用传统的影像教学的局限性较为明显,原因在于教学活动中只单纯凭借个人和少数临床实践经验、医学基础理论教授和指导学生,这使得教学的说服力不强,对学生未来工作有很大影响。而循证医学的提出,可以改变医学影像教学的现状,促使医学影像教学中树立循证医学理念,注重知识培训和临床实践。1.在知识培训方面,医学影像教学应当注意强化的内容是:(1)对循证医学基础知识的运用。应当在重要的数据库、网络检索、循证医学文献等方面,对基础知识进行正确的评估,确保循证医学基础知识的合理运用,并且使理论与案例相结合,以便影像教学中循证医学基础知识的运用,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氛围,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2)诊断性实验知识的运用。对于诊断性实验知识的运用,要保证其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包含试验设计思路、设计标准、统计学方法、试验步骤等等。(3)相关影像学知识。学生应当将自主学习所遇到的问题,搬到教学活动中,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寻找证据、评价证据,利用证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2.在临床实践方面,影像教学需要注意强化的内容是:(1)在临床实践中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2)利用网络资料、相关文献等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证据。(3)正确评价证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合理性。(4)依据证据并结合影像学知识及病人的选择,提出最佳的治疗方案,执行决策方案。

(二)基于循证医学理念的医学影像教学的改革实践为了充分说明循证医学理念的应用使得医学影像发生了变革,笔者引入一个医学案例,即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综合以上循证医学理念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从循证医学理念出发,具体分析论证以上案例的内容是:1.提出问题。即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如何?2.寻找和发现证据。在循证医学网站、学校图书馆、中国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查找证据。3.评价证据。按照纳入排除原则及QUaS原则,对所查找的证据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4.解答问题。64层螺旋Ct是一种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但因与之相关的文献较少,且文献质量不高,无法准确判定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

综合以上内容的分析,可以确定循证医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医学影像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理念,可以改革影像教学,使影像教学水平提高。所以,在我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今天,将循证医学理念引入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创新和优化影像教学有很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白芝兰,戚威,张晓娜,等.循证医学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17(32):163-164.

[2]李长勤,闫呈新,朱建忠,等.循证医学在影像学研究生教学中的价值[J].循证医学,2012,12(5):314-316,320.

医学影像分析篇7

【关键词】tBL;CBL;医学影像学教学;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学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因此这就需要更多的医学影像人才。[1]近年来,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两种新型的教学方法――tBL教学法以及CBL教学法,tBL教学法是以团队学习为基础的,CBL教学法则是以病例为基础。[2]tBL以及CBL教学法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将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应用于医学影像学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学习整个学习效果。[3]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100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学生5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观察组采用tBL结合CBL教学法进行教学。

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观察组采用tBL结合CBL教学法进行教学,具体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为:对学生进行个人测试之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就这个问题思考一个星期,一个星期之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完成之后总结出自己的答案,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每组进行小组讨论时,要选择选择性试题进行讨论,选择性试题是老师根据本章节的内容精心准备的,对答案进行检查,观察其是否正确。其次,要对小组进行分析与考核。每个小组之中的学生要进行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对影像学的征象进行分析,除此之外,本小组还要对其它小组学生讲解的内容进行分析与评价。最后还要进行应用性的练习。教师可以向学生列举各种疾病类型典型的影像学病例,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进行影像学分析、诊断与鉴别。教师可以提前一个星期将应用性题目交给每一个小组的组长,并且让组员之间进行分工合作,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方式对题目进行解答。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公布答案以及解题的思路,并且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鼓励他们进行积极的讨论,学生也可以向老师提出问题,或者做出相应的补充。

完成整个课程学习之后,要对学生进行期中以及期末考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tBL结合CBL教学法以及传统教学法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3、统计方法

对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借助SpSS19.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与分析。如果p0.05,那么代表的是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差异不大,不存在相关的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对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学生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并且学习气氛相当浓厚;对照组教师与学生之间严重缺乏交流与互动,学生只是被动的进行学习,课堂气氛呆板。观察组学生在影像分析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学习积极性以及考试成绩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学生。采用tBL结合CBL教学法进行医学影像学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像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三、讨论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具有极强实践性的课程,比较适合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灵活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医学影像学的教学需求。[4]在医学影像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应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上。tBL以及CBL教学法刚好符合以上教学宗旨,将这两者应用于医学影像学教学中,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tBL结合CBL教学法需要一定的广度与深度,并且还要能够与学生的兴趣与需求相符合,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5]通过教师提前给学生布置选择性习题,并且在此基础上采用典型病例进行分析,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各个系统的影像学诊断。tBL结合CBL教学法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能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通过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科学有效的结合起来,能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tBL结合CBL教学法采用应用性练习、集体讨论、个人测试以及团队合作等多种形式来开展整个教学,采用问答题、看图诊断题、多选题、填空题等综合题型对学生进行考核,能够使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其次,tBL结合CBL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充分发挥出主观创造性,提高了学生的影像诊断思维。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获取新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tBL结合CBL教学法结束之后,教学人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的学生认为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tBL结合CBL教学法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显著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6]但是也有少数同学认为tBL结合CBL教学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查阅先相关的资料与文献,因此造成了时间的浪费,增加了学习负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持有认可的态度,这也就充分说明了这种教学方法是有效的。

综上所述,tBL结合CBL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使其更好的掌握医学影像学知识。通过团队合作以及病例分析的教学方式,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注释】

[1]袁小平,陈建宇,李勇,刘琴笑,林笑丰.tBL教学法结合影像诊断思维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4)71-72.

[2]李笑岩,曲洪林,金昌洙,袁文丹,孙旭红,都鹏超,柴勇.CBL-tBL教学法在医学概论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4)96.

[3]李海燕,朱庆文,高蔚,赵淑英.以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tBL-CBL-pBL”的生理学实践教学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7)76-77.

[4]马隽,王志强.CBL、tBL与pBL整合模式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1)1914-1915.

[5]黄晓颖,陈彦凡,徐晓梅,丁城,蔡学定,姚丹,王良兴.基于标准化病人的tBL联合CBL教学法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5(03)73-75.

医学影像分析篇8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成像技术;教学

伴随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医学影像学技术数字化的逐步实现,医学影像学技术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对专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医学影像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应突出“高起点、高要求、高标准”的目标,为医学影像学学科培养高素质的适应数字化时代的专业人才。因此,如何尽快适应医学影像学数字化时代的影像学技术教学,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1突出影像学技术专业学科特点

医学影像学具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是物理学、工程学、医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结果,是理、工、医结合的产物。医学影像学技术的核心是为临床提供含有最大信息量的图像,协助临床医生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1]。医学影像学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精通专业知识,保证医疗设备正常运转,全面发挥设备的功能。

对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来说,影像学技术是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按教学大纲要求占一定比例,这体现了医学影像学多学科交叉和涉及知识面广的特点。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诊断课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并对后期的临床实习有直接的影响。

2影像学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存在主要问题为教材滞后、内容陈旧,临床上普遍应用的新技术教材未涉及,淘汰和没有使用价值的技术教材未删减。从教材内容看,仍以介绍常规X线摄影和中小型X线设备为主,数字化设备和技术所占比例很少,很难适应医学影像学技术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要求,教学效率很难提高。

教学手段单一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影像学技术教师多为兼职,大多缺乏教学经验和基本素质,而且很多教学医院中,掌握先进影像设备和技术的专业教师为数不多,这就影响了影像学技术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3教学思路

3.1专业课内容的扩充与删减

医学影像学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模型、挂图、幻灯等教具,并结合多媒体教学,使学生通过感性认识加强对所学知识理解和记忆教学过程中应强调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与有关学科的联系,如工程学、解剖学、诊断学等,但要尽量减少重复。课堂讲授把教材内容分为详细讲解、重点讲解和一般介绍3部分,实验和见习课要紧跟课堂进度,要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培养,使其真正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给学生讲解分析图像、评价图像的顺序和方法。针对上节课讲授的内容,准备几份典型照片,利用课堂前几分钟,让学生独立阅片、分析讲解,老师进行总结。学生会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很快进入角色,求知欲望增强。接下来的课堂效果会非常好,学生收获会更大。这就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判断能力,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认识到该学科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培养其认真、踏实、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转贴于

随着专业技术的进展,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如多媒体软件的开发,为医学影像学技术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手段。由于专业特点的需要,教学计划中需增加断层面的解剖、X线解剖等内容。

如今计算机在医学影像学领域广泛应用,各类高新技术产品不断更新,特别是医学影像学技术数字化进程迅速,教材严重滞后,这就要求我们专业人员有前瞻性,知识面要宽,制定教学计划时有一定的超前意识[2]。教学过程中随时增加一些相关的新技术内容,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接受新技术,适应影像学技术发展的要求。

高新技术在影像学技术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医学影像学技术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由普通X线摄影技术逐步进入影像学数字化时代,如Ct、mR、CR、DR、paCS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原有的工作流程和格局。有些技术已失去了使用价值,如荧光摄影、体层摄影、记波摄影、气管造影、传统的血管造影技术等,在教学中将这些知识只作为一般性了解即可。

3.2强化“三基”训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生需要有扎实的理工基础和广泛的医学基础。按大纲要求,加强“三基”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加大见习课的比重,毕业实习也应兼顾临床医学和专业课的比例,通过内、外、妇、儿等科室的临床实习,丰富学生的临床医学知识,提高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能力,为今后结合病史、症状、实验室检查等做出正确的影像学诊断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专业课的实习,一方面要熟练操作使用现代化影像学设备,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能学到更多的临床知识,为将来踏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注重学生医德医风的培养,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求实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3应用多元化教学手段

影像学技术教学学时少、内容多,一直是困扰教学的难题。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是影像学技术界思考的问题。以往的教学多采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指导、学生看的模式,这样教出的学生理论课考分可能比较高,但实际操作和图像分析成绩不理想,尤其是进入临床后,学生在较长时间内不能独立操作设备和分析评价照片,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3]。为改变这种状况,应从多方面努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挂图等,结合理论讲解,并通过见习、阅片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

采取诱导式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老师讲、学生想,不时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和学生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使课堂变得轻松活泼,所讲内容易被接受。

充分利用图片教学。医学影像学技术离不开图片,但真实图像又比较复杂,初学者较难理解,因此可以利用具有简洁清晰特点的简图,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此基础上,再对实际照片或多媒体进行分析,教学效果会很好。

医学影像学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学影像学诊断水平的提高,特别在医学影像学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如何发挥设备的最大功能,发挥最大效益,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应用是非常关键的。通过以上教学方法改进与实施,收到明显教学效果,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总之,数字化时代的影像学技术教学对我们是一项新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整教学大纲的内容,使其更适应时代的要求,比如增加数字化成像技术、影像学存储与传输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相关技术的教学课时比例,增加见习、实习教学的课时数量,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出适应医学影像学学数字化时代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昆成.paCS在临床及教学工作中的应用[J].医疗设备信息,2005,2:14.

医学影像分析篇9

【关键词】乳腺;病变;钼靶X线;应用价值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15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264-01

乳腺疾病是女性中的常见并和多发病,其中又以乳腺癌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且该疾病发病率乃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类疾病起病隐匿,在初期很难被诊断,因此如何对乳腺疾病进行有效诊断,如何结合诊断对良、恶性乳腺疾病进行有效治疗则成为了目前临床医学的研究重点。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2年到2013年在某医院就诊的160例采用钼靶X线摄影检查的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患者的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照,从而比较得出钼靶X线摄影检查技术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2年到2013年在某医院就诊的160例采用钼靶X线摄影检查的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所有就诊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均在25-75岁之间,患者病程在5天到12个月的范围内。患者就诊时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出现局部疼痛不适,溢液、有肿块、局部皮肤增厚、腋窝淋巴结肿大和凹陷等症状。所有就诊患者均进行腺钼靶X线影像检查。

1.2诊断方法为患者进行腺钼靶X线影像检查时,采用轴位及斜位投照,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部分患者还需加照病灶局部片或者侧位片。一般诊断时间为患者月经干净后的第3-10天。诊断过程中将影像转变为数字化影像再进行进一步处理,并由2名专业医师结合图像及良、恶性肿瘤的图像从肿物形态、密度、边缘、钙化、皮肤增厚、肿块结构扭曲等方面进行比照分析。最后在手术后,将腺钼靶X线影像检查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

2结果

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回顾性实验分析比照利用腺钼靶X线影像诊断和手术、病理诊断之间的差异,从而证实腺钼靶X线影像诊断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上的临床医学价值。下面笔者将本次研究的数据比较以表格形式列出,具体比较数据,见表1。

表1两种诊断方案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比较

组别人数乳腺良性肿瘤(%)乳腺恶性肿瘤(%)

腺钼靶X线影像诊断16068(42.5)92(57.5)

手术、病理确诊16063(39.38)90(60.62

X2

p值

由表1统计的数据可知,经腺钼靶X线影像诊断为乳腺良性病变的患者为68例,由手术和病理确诊为63例,其中包括19例纤维腺瘤、12例导管内状瘤、4例错构瘤、21例乳腺增生结节、3例肿囊、4例乳腺癌,由腺钼靶X线影像诊断的准确率高达92.6%。而在腺钼靶X线影像诊断的92例恶性病变中有90例经病理确诊为恶性病变,其中包括55例侵润性导管癌,16例腺癌,5例髓样癌,6例炎性乳癌、4例浸润型小叶癌、5例良性,经腺钼靶X线影像诊断的准确率高达97.8%。

3讨论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提高,腺钼靶X线影像诊断技术已经成为了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首选,腺钼靶X线影像诊断有很高的密度分辨率,其能够清晰地显示出患者腺体内部的微小钙化以及浅钙化。本研究中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2年到2013年在某医院就诊的160例采用钼靶X线摄影检查的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患者后期手术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照,经比照发现,经腺钼靶X线影像诊断为乳腺良性病变的患者为68例,由手术和病理确诊为63例,准确率高达92.6%。而在腺钼靶X线影像诊断的92例恶性病变中有90例经病理确诊为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高达97.8%

利用腺钼靶X线影像诊断技术进行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不仅能够触及病灶同时也可以显示不易触及的病灶以及早期还没有形成肿块的病变,因此利用腺钼靶X线影像诊断的诊断准确率很高,但是在诊断过程中还是会因为其他主客观因素而造成误诊,因此在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主治医师需仔细阅片,结合良恶性乳腺病变的特点,通过对病变形态、密度、钙化情况、皮肤增厚以及边缘、大小、血管增厚增粗等多个方面对病变进行识别诊断,从而将腺钼靶X线影像诊断的错误率降至最低。

良性乳腺肿瘤的肿物形态多为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边缘光滑无毛刺,且界限清楚,周围组织结构清晰。其在X线片上所显示的体影多超过临床门诊病变的大小。钙化主要受肿瘤细胞变性坏死后的钙盐积淀、生长活跃的乳腺细胞所分泌的钙两方面的影响。恶性钙化灶多出现在癌细胞变性坏死区。血管增粗、增多,呈毛刺、放射、排笔等多重形状,部分癌病变区还出现引流静脉,这些都是乳腺癌的间接征象。此外患者出现导管扩张、腺体结构紊乱或腋窝淋巴结转移则是恶性乳腺肿瘤的症状,通常良性病变血管、导管则无异常。只要医师能够在诊断过程中仔细阅片,同时利用良恶性肿瘤在腺钼靶X线影像诊断中的特点,就能够减少错误率,大大提高腺钼靶X线影像诊断技术的诊断率。

综上所(述,通过腺钼靶X线影像诊断技术能够有效地对良恶性乳腺病变形态、边缘和钙化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同时结合腺体结构、腋窝淋巴结转移、血管、导管在X线中的具体表现,使得良恶性乳腺病变能够在早期得到有效诊断。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腺钼靶X线影像诊断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在良恶性乳腺病变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是目前乳腺病变的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闫永红.X线钼靶与B超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RoC曲线分析.中国美容医学,2012:16.

[2]杜红文,张蕴,张剑琴,张月浪.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钼靶X线征象分析.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0.6.

[3]贺松.乳腺钼靶CR摄影技术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山东医药,2010:46.

医学影像分析篇10

[关键词]医学影像;影响物理;成像技术 

中图分类号:R3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0333-01 

1引言 

人体成像包括对健康人的成像和对病人的成像,对于前者的成像主要用于科研和教学,后者主要用于医学临床诊断和治疗。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是医学物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的对象包括了所有人体成像。 

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模态按照成像时使用的物质波不同,分为X射线成像、γ射线成像、磁共振成像和超声成像。 

2对目前各种医学成像模态现状的分析 

2.1X射线成像 

X射线成像模态分为平面X射线成像和断层成像。人体不同器官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可以用组织密度进行表征,因此,可以利用平面x射线、x射线照相术对人体内脏器官和骨骼的损伤和病灶进行诊断和定位,同时也把胶片带进了医学领域。随着x射线显像增强技术的发展,x射线的血管造影术和其他脏器的专用x线机相继诞生,扩大了x射线成像的应用范围。平面x射线成像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数字化的x光机技术其中,x线机是全世界的发展方向,但是其价格使得大多数用户望而怯步。 

作为传统影像技术中最为成熟的成像模式之一的x射线断层成像,其速度对于心脏动态成像完全没有问题,加上显像增强剂,还可以对用于血管病变及其血脑屏障是否被病灶破坏进行检查,属于功能成像的范畴。当前,三维控件x射线断层成像的实验室样机已经问世,将会为x射线成像带来新的生命力。 

2.2核磁共振成像 

目前,各种各样的核磁共振设备产品已经大量进入市场。核磁共振成像集中体现了各种高新技术在医学成像设备中的应用。目前核磁共振主要应用包括人脑认知功能成像,用于揭示大脑工具机制的认知心理实验测量。 

2.3核医学成像 

核医学成像包括平面和断层成像两种方式。目前,以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成像和正电子断层成像为主,为动物正电子断层成像主要是用于基础研究,而平面的γ相机已经处于被淘汰的水平。 

核医学成像设备可以定量地检测到由于基因突变而引起的大分子运动紊乱继而引起的脏器功能变化,例如代谢紊乱、血流变化等。这是其他设备如超声波检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就是临床医学上所说的早期诊断,核医学影像设备能够快速发展归功于此。但是核医学成像存在空间分辨率差、病理和周围组织的相互关系很难准确定位的确定,因此,还需要医学物理工作的不懈努力。 

2.4超声波成像 

超声波是非电离辐射的成像模态,以二维成像的功能为主,也包括平面和断层成像两类产品。超声波成像由于其安全可靠、价格低廉,多以在诊断、介入治疗和预后影像检测中得到发展。目前,超声波设备已有超过x射线成像的势头。同样,超声波成像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图像对比度差、信噪比不好、图像的重复性依赖于操作人员等。 

3关于医学软件问题 

3.1基本情况分析 

成像的硬件设备要完成功能离不开医学软件的支持,对于这些医学软件按照和硬件设备的关系,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工作和硬件紧密结合的软件。主要功能是负责成像设备的运动控制,对数据的采集,图像预处理和重建,完成数据分析。 

第二层,主要负责对医疗器械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软件。这种软件的应用需要来自医学物理人员,软件编程人员和医生三方的合作,目前,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这种三方合作机制,这类软件应用情况明显滞后。 

第三层,主要功能是完成医学信息的整合的软件,用于医疗过程中医疗信息,医学工作的管理。例如paCS。这种软件也需要医生的参与,但是并没有依赖性。 

3.2paCS 

paCS是医疗发展信息化的体现,是医学影像技术集成管理和开拓影像资源应用范围的重要技术手段。paCS将医学影像中的各种软件和图像工作站连接起来,使之成为局域网中的节点,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不同科室的医生在完成对病人的信息收集和诊断后可以完成信息的录入。还可以利用商业设备上采集的数据运用于病人的诊疗中,结合数据和医学影像,对诊断信息综合处理,以此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4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学科今后的发展 

虽然存在各种不同的医学影像模态,但是目标只有一个,即为了更好的进行医学研究诊断,随着物理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技术会随之提高。为了更好的为医疗服务,在今后的发展中,医学影响物理和技术学科还需在以下几方面继续努力。 

第一,用于成像的物质波产生装置还需要不断进行提升,为更好的满足成像需求,在提高波源产生物质波的同时,还需要改变物质波的束流品质; 

第二,将物质波和人体组织发生相互作用的规律模型化,为减少误诊率和定位误差,把模型参数的最佳化,改善从影像中提取信息的质量和速度。同时努力消除探测中的噪声和伪影; 

第三,把探测的信号收集,放大、成形实现数字化; 

第四,为满足影像诊断和治疗中的监督需要,高质量的实现图像重建和显示等。 

在科学技术方面,开展医学影像在脑功能成像研究中的应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等,有利于拓宽医学影像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