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15:59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篇1

1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

由于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需要大量红细胞携带氧气,出生后建立自主呼吸,低氧环境得到改善,过多的红细胞被破坏,产生了大量未结合胆红素,但此时肝功能不完善、酶系统发育不成熟、肠道内缺乏菌群,不能及时将胆红素排泄,导致血液胆红素增多出现黄疸。

2新生儿胆红素的检测

检测胆红素含量是诊断新生儿黄疸的实验室检查,但是血清胆红素的检测是更加有效和准确的方法,这是目前专家一致认为的新生儿治疗的原则,不过这并不适用于新生儿黄疸的监测,因为频繁的抽血检测增加新生儿的痛苦和加剧家长的担心。目前可采用经皮测胆红素(tCB)及微量血测胆红素,tCB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无创伤、易接受,但该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可作为筛查及动态监测新生儿黄疸[4-6]。有报道发现经皮与经血清检测胆红素值存在高度正相关性。

2.1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2.1.1重视围产期护理做好产前检查及孕期饮食很重要,尤其是孕母患有肝炎、曾生产过病理性黄疸婴儿及夫妻血型不和者做好产前检查更为重要;积极处理好新生儿窒息和胎儿宫内窘迫,提高接生技术,预防早产和难产;孕妇注意孕期饮食卫生,避免过冷过饥过饱及忌食辛辣及忌酒。

2.1.2常规护理①保暖护理:创设36℃~37℃的温湿环境以保护患儿的皮肤和湿度。②喂养护理:婴儿出生后30min即开始母乳喂养,以促进肠蠕动,尽早排出胎便,以减少肝c循环的胆红素和胆红素总量。同时,多饮水,增加尿量,以利于排出胆红素。③皮肤清洁护理:在住院期间,做好患儿的皮肤和身体的清洁。如保持臀部清洁,以预防红臀的发生;保持脐部清洁,以预防脐炎的发生。在出院后,家属也应该加持每天为婴儿沐浴,特别是颈部、腋下、腹股沟等位置必须保持清洁。④心理护理:向患儿家属讲解黄疸的病因、性质、治疗方法及护理、预后影响等,耐心解释患儿家属提出的疑问,以减轻患儿家属的心理负担。保持父母与患儿多接触,以使情感联结增加,稳定患儿的心理情绪,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2.1.3早期护理干预通过早期护理干预减轻新生儿黄疸,减少转光疗例数。

2.1.3.1早期喂养尽早让新生儿与母体接触,最好是在降生30min以内,并让新生儿早吸吮,为弥补初期母乳的不足,可适当在母乳外补充部分配制奶,同时增加20ml10%葡糖液。至母乳量充足后取消。

2.1.3.2抚触和游泳有报道显示抚触能够可促进新生儿胃肠道的蠕动,增加全身的交感神经的紧张度,刺激体内分泌胰岛素和胃泌索,促进肠道菌群的生长,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诱发排便,防止再次重新吸收胆红素,以减轻胆红素含量,减弱黄疽的病情情况。游泳使皮肤血管充分扩张,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使其大量汗液排出,新陈代谢增快,促进黄疸消退。方法如下:健康足月适龄出生的新生儿需在出院前和出生后4h这段时间,每天在喂奶1h后进行游泳及抚触。游泳的要求:游泳水温38℃,使用纯净水,室温控制在26℃~28℃,游泳时间是15min,1次/d。

游泳应注意婴儿安全,新生儿颈部套特质游泳圈,脐部贴防水护脐贴,游泳完毕摘下游泳圈和护脐贴,并用3%的双氧水和安尔碘对脐部进行消毒。抚触操作方法及要求:①头部:a、从前额中央用两拇指向两侧滑动至太阳穴;b、从下颌中央用两拇指向上、向外侧滑动至耳前;c、从前额发际向上、后用两手掌掌面滑动至后发际,于两耳后乳突处停止,并给与轻轻按压。②胸部:从两侧肋下缘用两手分别向对侧滑动。③腹部:按顺时针按摩脐部。④四肢:从近端用双手抓住上肢肌肉边挤边滑向远端,并对关节及大肌肉给予搓揉,下肢同上肢操作方法。⑤手足:从手掌面跟侧用两拇指依次推向指侧,并对手指关节做提捏动作,足部同手部的操作方法。⑥婴儿呈俯卧位,在脊柱两侧分别用手掌由中央向两侧滑动。进行抚触的操作者双手需涂润肤油。抚触全部过程是一对一由经过培训的护士操作,抚触时间是10min。对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进行早期干预研究中,何冬卉和韩艳宾等都给予抚触的护理措施。结果抚触组黄疸减轻,转光疗的例数明显减少;毛莉[7]通过对32例黄疸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抚触、饮食护理等护理干预发现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儿康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1.3.3中药外洗将中药退黄洗剂加水后给患儿进行沐浴。李翠玲[2]等通过中药外洗干预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观察得出中药外洗干预治疗新生儿黄疸不仅疗效良好,且经济方便,减少了注射或者口服带来的不便。

2.2光疗的护理目前,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重要手段是简便易行的光照疗法。其中以蓝光光疗的效果最好。光照疗法的治疗效果好坏与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分别是:皮肤对光暴露的面积、婴儿与光之间的距离、光在有效的光波长度范围内的放射能,以及在人体中的胆红素代谢与排泄及溶血的速率。心理护理在光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治疗前应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使家属能够了解光疗的目的、治疗方法、预后效果,以使他们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工作。

在治疗的过程中,做好相应的辅助检查,并且要以轻柔的动作给新生儿戴上松紧适宜的会阴罩和眼罩,其中,注意保护男婴的阴囊,避免给新生儿的视网膜及男婴的发育造成影响;避免患儿躁动不安,以利于光疗效果更佳。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新生儿,当他们哭闹时,实施适当的抚触护理,能够使患儿感到舒心和满足,进而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在蓝光治疗结束后,去除患儿的眼罩之后,应该予以已消毒的纱布覆盖3~5min,以便患儿能够适应光线的变化。最后检查患儿全身检查皮肤有无损伤以及眼部有无感染,整个过程注意保暖。姚俊荣[8]通过对790例黄疸新生儿光疗的护理得出整体舒适的护理可降低新生儿光疗时的不愉,使其安静、舒适地配合光疗;庞婷[9]观察了4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光疗的护理得出光疗的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能提高治疗效果。

2.3药物治疗的护理

2.3.1口服西药的护理一般可以采用一些口服类西药来治疗和预防新生儿黄疸,如妈咪爱、培菲康、苯巴比妥钠等。其中益生态制剂培菲康,是双歧杆菌、粪链球菌、嗜酸乳杆菌的活菌肠道制剂,通过口服可以使药物可迅速进入并定植在婴儿肠道内,有效保持婴儿肠道的酸性环境,补充新生儿体内有益的菌群,保证肠道正常蠕动,进一步减少肠一肝循环中的未结合的胆红素,改善肝功能,促进肝细胞恢复,增加肝脏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增加胆红素转换的能力。陈佳[10]采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得到了较好治疗效果。

2.3.2口服中药的护理在中医辩证上,认为胎禀湿热致新生儿黄疸,因此治疗方法以清热利湿为本,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是多年来沿用的方法,除具有清热利湿的效果外,还可以减少肠肝循环,增加胎粪的排出,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常用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方法有口服退黄汤、茵栀黄口服液、退黄糖浆等。口服中药时应重视中药服法,多次服用,宜喂奶前温服,将患儿抱起或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呛咳及返流引起窒息,1个疗程为6~7d,服药后注意观察黄疸消退情况及排便次数和颜色,若出现水样便并且大便次数增多时,应暂缓服用或减少剂量,如服药后黄疸无消褪或加重者需转为光疗。陈观文[11]等应用新生儿黄疸方、郭丽萍采用黄疸糖浆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2.4换血疗法的护理最迅速有效的治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是换血疗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因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溶血症,通过换血能够换出血中致敏红细胞、胆红素和抗体,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减轻溶血效应,防止胆红素脑病。杨丽清等[12]从输液泵自动控制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中发现此方法与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的人工控制方法,避免了频繁更换注射器引起的血块和空气栓塞以及感染发生的危险。消除了血压波动和人为误差等因素。

3结论

综上所述,重视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和护理观察是十分必要的,是防止核黄疸发生的关键。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很高的发生率,但大部分都具有可逆性。因此,首先对所有不论是否出现黄疸的新生儿,都应积极采取减少胆红素吸收的多种预防护理措施;其次,应该加强围产期保健护理工作,降低这一时期高胆红素血症的引发因素;最后,应该特别重视高危儿、早产儿、早期黄疽及发展迅速的新生儿,做好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使他们理解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赢得他们的信任,使他们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的要求和动作,共同做好婴儿的观察、治疗和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梁悦,于春侠.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z1):142-143.

[2]李艳梅.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z1):96.

[3]李玉平.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的探索[J].医学信息,2015,28(46):275.

[4]杨静.中西医结合治辽新生儿黄疸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24):120-121.

[5]李国华.预防性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55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4,(7):49-50.

[6]杨春鸿.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问题探讨及措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4):2325-2326.

[7]毛莉.新生儿黄疸发生较早的原因与护理干预后的效果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14):303-304.

[8]姚俊荣.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2):194-195.

[9]庞婷.蓝光治疗新生儿黄渲的护理探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1):91-92.

[10]陈佳.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9):300-301.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篇2

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儿科,辽宁葫芦岛12500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应用在新生儿黄疸中的护理疗效。方法在2010年2月—2011年7月来该院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患儿中抽取8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给予试验组患儿循证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疗效。结果试验组患儿的胎便排出时间和转黄时间均提前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经过6d的胆红素值测定得:试验组患儿的平均胆红素值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是通过刺激新生儿的排便排尿,尽早排出胎粪,提前胎便的转黄时间,继而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循证护理;护理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12(a)-0176-03

新生儿黄疸指的是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异常蓄积,致使新生儿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高于正常而出现巩膜、黏膜以及皮肤黄染为特征的一种疾病,该病可分为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1~3]。新生儿体内血清中的胆红素含量过高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继而诱发新生儿的胆红素脑病,甚至导致患儿死亡。为研究循证护理应用在新生儿黄疸中的护理疗效,在2010年2月—2011年7月来该院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患儿中抽取80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来该院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患儿中抽取80例,将80例新生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为足月新生儿,其中试验组患儿的1minapgar平均评分为(8.4±1.1)分,平均体重在(2.5±1.5)kg,包括男22例,女18例;对照组患儿的1minapgar平均评分为(8.6±1.3)分,平均体重在(2.9±1.1)kg,包括男25例,女15例。80例产妇均为初产妇,年龄在22~34岁,且均无妊娠合并症发生。80例新生儿在出生时均无感染、产伤和窒息发生,且排除胆道闭锁和溶血等病理性黄疸。两组患儿在体重、apgar评分和性别等方面无显著差异,资料具有均衡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案

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即在出生后给予患儿早吸允、早接触等一系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儿循证护理。即:由责任护士、护士长和系护士长组成的循证护理小组对患儿进行循证护理[4]。小组内的各成员应牢牢掌握循证护理实施的有效方案,针对新生儿在黄疸护理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状况,提出有效的护理方案并寻找循证支持,此外还应结合黄疸患儿的个体差异,对新生儿黄疸护理的实用性、可靠性和真实性进行评价。①循证问题:新生儿发生黄疸与患儿胎便转黄时间和第1次排出胎便的时间关系。②在婴儿出生2h内应首次对其进行腹部抚触,护理人员应在婴儿的腹部涂抹适量的润滑油,并沿脐周按顺时针走向对新生儿进行按摩,按摩时间定为每次洗澡后按摩5~10min。在新生儿出生后的2h内在患儿肛门用涂抹适量润滑油的尿管进行刺激,在肛门插入尿管时动作应轻柔,避免过度损伤肛门[5]。③循证支持:资料显示,新生儿的初次排便时间大都在出生后的10~12h内,胎便转黄的时间大都是出生后的第3~4天。有研究表明[6~8],新生儿机体内的血清胆红素高于生理的正常范围会延迟胎便转黄时间和胎便的第1次排出,所以为避免患儿发生胆红素脑病,应尽早将新生儿的胎便排出,继而降低患儿机体内胆红素的含量[9]。

1.3黄疸的测定

应用经皮胆红素测量仪对80例患儿的胆红素水平进行测定,时间定于每日上午洗澡之前,操作人员是经过专门培训的相关护理人员[10]。监测的部位定为新生儿的紧贴皮肤的前额眉心,对患儿进行连续三次的测量,记录其平均值。每日对患儿测量一次,连续进行六次[11]。

1.4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平均值、胎便的转黄时间和首次排胎便的时间。

1.5统计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的胎便排出时间和转黄时间均提前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天两组患儿体内胆红素的平均值显著高于第二天,且从第二天开始试验组患儿的平均胆红素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患儿胆红素峰值的到达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经过6d的胆红素值测定得:循证护理组患儿的平均胆红素值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护理后的胎便变化比较见表1、两组患儿在出生后6d内的胆红素平均值变化情况,见表2。

3讨论

新生儿在早期阶段最常见的病症是新生儿黄疸,这是由于新生儿体内过多的胆红素所致,尤其是新生儿的肠道内的胆红素。新生儿肠道内的胎粪中含有较多的胆红素,其含量可高达80~100mg/dL,胎粪的不及时排出会导致新生儿发生黄疸。国内外研究显示[12],新生儿胎便转黄时间和胎便第1次排出的延迟会导致新生儿血液中的胆红素含量高于正常,也是导致新生儿黄疸的重要因素。新生儿肠道内的菌群分布尚未发育完全,无法将胆红素排出体外,继而增大了胆红素被再次吸收的几率[13]。新生儿在刚出生几天内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较大,血液中过多的胆红素会透过血脑屏障进入新生儿脑内,导致患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生[14]。所以新生儿在出生后应尽快排出胎便,继而降低新生儿血液中的胆红素,达到降低新生儿黄疸和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

曾有报道表明[15],循证护理患儿的胎便转黄时间高于一般护理患儿约(14±2.5)h,胎便的第一次排出时间高于一般护理患儿约(8±3.0)h。研究显示,循证护理组患儿的胎便排出时间(4.15±0.23)和转黄时间(45.22±1.42)均提前于常规护理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经过6d的胆红素值测定得:循证护理组患儿的平均胆红素值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报道中的研究结果相符,这主要是循证护理的功效所致。循证护理是通过对患儿进行腹部抚触能够刺激迷走神经,增加机体分泌胰岛素和胃泌素,有利于患儿的排泄和消化吸收功能,加速胎便的排出。此外,腹部抚触还可以增加新生儿的食欲,有利于新生儿肠道内正常菌群的平衡生长,加速胆红素的排泄,继而减少肝肠循环和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循证护理中采用涂有润滑油的尿管对患儿肛门进行刺激,这可以使患儿产生相应的排便反射,有利于胎便的排出和转黄时间的提前,一定程度上降低患儿血液中胆红素的含量。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是通过对新生儿进行腹部抚触联合尿管刺激肛门,加速机体内胆红素的排泄。因此,在新生儿黄疸中应用循证护理能够加速胎便的转黄时间和胎便的第1次排出,有效降低患儿血液中胆红素的含量,避免黄疸和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trappCm,oberfieldSe.Recommendationsfortreatmentofnonclassiccongenitaladrenalhyperplasia(nCCaH):anupdate[J].Steroids,2012,11(4):342-346.

[2]Kocharip,JindalR.Diagnosisandmanagementofcongenitaladrenalhyperplasiainthechildandadolescent[J].apollomedicine,2011,13(4):261-265.

[3]颜美琼.循证护理的理论与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1,21(8):675-677.

[4]吴银华.循证护理在奥沙利铂化疗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2,12(9):1099-1101.

[5]赵梦遐,王惠连,朱乐风.临床护士循证护理行为、态度、技能的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14(17):24-26.

[6]胡雁.循证护理应用中常见问题及误区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0,2(8):740-742.

[7]李燕如.婴幼儿择期手术前禁饮食最佳时间的临床研究[J].全科护理,2012,41(6):1543-1544.

[8]彭湘粤,胡玲,王萍.儿童择期手术术前禁食、禁饮方案的对比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2(15):4-5.

[9]ohlssona,JacobsSe.niDCap: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esof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J].pedi-atrics,2013,11(3):881-893.

[10]mcanultyGB,DuffyFH,ButlerSC.effectsofthenewbornindividualizedDevelopmentalCareandassess-mentprogram(niDCap)atage8Years:preliminaryData[J].{H}Clinpediatr(phila),2010,13(3):258-270.

[11]alsH,DuffyFH,mcanultyG.niDCapimprovesBrainFunctionandStructureinpreterminfantswithSe-vereintrauterineGrowthRestriction[J].{H}Journalofperinatology,2012,2(10):797-803.

[12]BookmanLB,meltonKR,panBS.neonateswithtonguebasedairwayobstruction:asystematicreview[J].{H}otolaryngologyHeadandneckSurgery,2012,32(1):8-18.

[13]mackayDR.ControversiesinthediagnosisandmanagementoftheRobinsequence[J].{H}JournalofCraniofacialSurgery,2011,12(2):415-420.

[14]LourencoSa,oharaCV.nursesknowledgeabouttheinsertionprocedurefor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sinnewborns[J].RevLatamenfermaqem,2010,11(2):189-195.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篇3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新生儿黄疸患儿54例治疗观察。分别应用个体化护理干预(n=27)以及常规护理(n=27)。在完成对应的治疗和护理4天后,观察两组患儿的症状。评定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结果:个体化护理干预组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3%(26/27)。常规护理组: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4.1%(20/27),护理干预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是在新生儿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可由于体内的高胆红素造成患儿神经系统的损伤,如为严重的病理性黄疸则可引起患儿核黄疸导致新生儿死亡,存活患儿亦有较为严重的后遗症。因此早期的护理对患儿十分重要,根据新生儿的特点及患儿家属的心理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降低体内胆红素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009年3月~2011年3月对54例新生儿黄疸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3月~2011年3月我院的新生儿黄疸患者54例。所有的患儿均符合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就诊时的日龄为18~38h,平均20.4±4.2h,出生时的体重为2000~4200g,平均3150±590g。患儿中早产儿4例,足月儿50例。将患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针对性干预护理及常规护理。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入院时血清胆红素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新生儿护理,给予光照治疗,适当增加水分的补充,每2~4h测量体温,保持温度恒定。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后给予开塞露5ml注入,捏紧周围皮肤1~2min。12h开始喂2.5%葡萄糖液,每天3次,每次10ml,共3d。黄疸消退后按照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的方式完全喂养母乳。每日进行新生儿沐浴后,给予全身抚触15~20min,增加游泳项目。观察两组每次胎粪排出时间及量、胎粪变黄的时间,并在出生第4天采用国产JH20-1B经皮胆红素测量仪测量患儿的经皮测黄疸指数。

1.3疗效标准:①显效:治疗5d后,面部、全身的皮肤发现象黄全部消退,患儿吃奶、睡觉均无异常,血清胆红素<119.7μmol/L。②有效:治疗5d后,面部全身的皮肤发黄现象大部分消退,患儿症状明显缓解,血清胆红素为119.7~171.0μmol/L。③无效:治疗5d后,面部全身皮肤仍发黄无消退或有所加重,病情有所改善或加重。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由SpSS13.0软件统计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其中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所有的患儿均有胎粪早排,于60min之内排出,对照组胎粪早排仅6例,两组对比干预组的胎粪排出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第4天黄疸指数偏高的例数在观察组有2例,对照组有7例。两组第1次胎粪排泄时间及胎粪量见表2。护理干预5d后,干预组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3%(26/27),显著高于对照组74.1%(20/27),p

3体会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于4~6天达到高峰,第7~10天消退,大多表现为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出现黄疸,持续至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发生主要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有关:(1)新生儿每天生成的胆红素生成较多达到大约8.8mg/kg,而成人每日仅为3.8mg/kg。(2)新生儿肝功能发育未完善,其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不足可导致血液胆红素含量过高。(3)初生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肠道内的胆红素还原成粪胆原、尿胆原而排出体外,反而在肠腔内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却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又经肝肠循环通过门静脉吸收至肝。

根据文献报道,在分娩的过程中使用了催产素,产程中出现缺氧窒息等情况时,会加重酸中毒并抑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最终使非结合胆红素增加而增加新生儿黄疸的风险,因此对于有这些危险因素的患儿,更需要早期监护管理。由于严重的新生儿黄疸患儿有严重的并发症,就我们在护理的过程中密切的观察患儿可以反映出黄疸的轻重及特点的病情变化(包括胎龄、母婴血型、体重、喂养、患儿体温、大小便的颜色等等)。对于治疗中的黄疸患儿我们需要严密的观察以下方面以了解病情的变化:1、观察患儿的黄疸的颜色,若黄疸从巩膜到四肢、手足心颜色加重,说明黄疸仍在进展,需要每日监测经皮胆红素值;2、出现有嗜睡、拒食、纳差、吸允无力等表现时需要留意是否为胆红素脑病的前期表现,需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3、每日观察生命体征判断有误核黄染及感染;4、观察患儿大小便的次数和性质,如白色大便为胆道闭锁性黄疸的表现,酱油色尿液为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表现等等。

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护理的重点要本着早期干预、预防感染、纠正酸中毒缺氧、降低胆红素解离的方针治疗护理。在本观察中发现在日常的护理项目中主要采取促进新生儿胎粪的尽快排出,减少胆红素的吸收的方法。使用甘露醇灌肠外增强背部抚触可刺激皮肤神经引起脊髓排便中枢兴奋以加速排便。另外游泳和全身抚摸可使肠蠕动加强,促进排便,加强新生儿胃肠道激素分泌,使食欲增加。本次观察发现当以上应用于针对性的干预护理后,患儿的黄疸症状迅速缓解,并且有助于提高临床效果。可见,对新生儿黄疸患儿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患儿家属的宣教及喂养指导,可大大的减少患儿胆红素脑病等不良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有助于患儿的健康。另外,有文献报道使用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良好,可以作为综合治疗护理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措施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黄美华,刘赛红,黄广文.新生儿黄疸643例病因分析及护理[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3):824-825.

[2]兰海英,夏爱红,唐丽华.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分析[J].护理研究,2011,18(8):110-111.

[3]杨丽霞.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治疗及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4):463-464.

[4]孙红赞,陈鸿.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2):317-318.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篇4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护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044-0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有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之分,生理性黄疸轻者2-3天消退,重者7-10天消退;凡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足月儿大于221μmol/L、早产儿大于257μmol/L均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1]。究其发病原因主要与新生儿时期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尤其是未结合胆红素升高有关。从2013年1月起,我院对新生儿时期的新生儿黄疸进行重点观察和护理,现将观察结果和护理疗效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3年1月―2013年8月,我院共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148例,其中男婴88例,女婴60例;足月儿95例,早产儿53例。经过检查确诊生理性黄疸90例,病理性黄疸58例。所有患儿均入住我院新生儿科治疗,一般状况可,饮食正常,排除其他新生儿疾病。

1.2分组:将58例病理性黄疸患儿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两组患儿在出生月份、日龄、病情等方面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常规护理措施

1.3.1基础护理:①保持患儿所处环境的温度与湿度,通常将患儿置于保温箱中,使患儿保持体温36~37℃。②保持患儿皮肤清洁,预防红臀以及皮肤感染,每3h更换一次纸尿裤并用温水对患儿皮肤褶皱处进行擦拭。③尽早喂养患儿,以刺激患儿肠蠕动,尽早排出胎粪,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由于住院期间母婴分开,因此需要为患儿喂哺配方奶,要少量多次喂哺,保证患儿营养吸收。

1.3.2病情观察:①观察患儿皮肤颜色,根据皮肤黄染的部位、范围和深度,估计血清胆红素增高的程度,并初步判断其转归。②监测患儿体温、呼吸、脉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观察患儿的哭声、吸吮力、肌张力的变化并进行记录。③观察患儿大小便的量、质,记录每日大小便次数。

1.3.3用药护理:根据医嘱喂食患儿药物,注意喂药的时间、药量、次数。

1.3.4合理使用蓝光照射:①在照射时将患儿放入已预热好的光疗箱中,睡于床中央、用黑布遮挡生殖器与眼睛,头偏向一侧,防止溢乳呛咳后窒息,记录开始照射时间。②严密监测体温和箱温,每2~4h测体温1次,光照治疗中的患儿体温要控制在36.7~37.3℃的中性温度,箱温保持在30~32℃。③照射期间注意为患儿更换,一般每2h更换一次;注意保证患儿水分与营养,按时喂水、喂奶;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面色、呼吸、脉搏及黄疸情况,若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2]。

1.4综合护理措施:在上述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加入对患儿家长得健康教育以及出院后的家庭回访。①健康教育:向患儿家长介绍新生儿黄疸出现的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措施,使家长了解患儿的病情;向患儿家长说明病理性黄疸病情严重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对可能出现的核黄疸给以详细介绍并提前给予康复治疗介绍和护理指导;指导家长在新生儿出院后对新生儿合理喂养,精心护理,如果出现再次黄疸需要立即来院复诊。②家庭回访:对记录患儿家长电话、地址,对患儿出院后进行随访,记录患儿出院后是否黄疸完全消除,目前的身体状况,对患儿家长再次进行新生儿喂养、护理指导。

1.5统计方法观察患儿的住院时间以及所产生的费用,对所采集的数据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生理性黄疸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病理性黄疸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3结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巩膜、皮肤、黏膜、体液和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的现象,在护理过程中首先要注意观察患儿黄疸情况,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合理对患儿进行喂养;其次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对接受蓝光治疗的患儿精心护理,记录好开始光疗的时间,加强巡视,勤测患儿、箱体温度,尽早发现异常。最后,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这是护理工作中必须要做到的,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的与之交流,使其了解患儿的病情并积极配合护理,有助于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篇5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发生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巩膜、皮肤、黏膜和组织被黄染的症状。若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5-7mg/d(i成人超过2mg/di),即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1]

1 新生儿黄疸分类

1.1 生理性黄疸 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即出现黄疸,5-7天最重,10-14天消退,足月儿血清胆红素不超过205umoL/L(12mg/di),未成熟儿出现较晚,程度较重,血清胆红素不超过256.5umoL/L(15mg/di),可延迟至3-4周消退。患儿一般情况良好,食欲正常。

1.2 病理性黄疸

1.2.1 黄疸出现过早(24h内)

1.2.2 黄疸程度重,巨清胆红素迅速增高,血清胆红素>205umoL/L(12mg/di),早产儿超过256.5umoL/L(15mg/di),或发展快,每日上升>85umoL/L(5mg/di)。

1.2.3 黄疸持续时间过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或黄疸退而复现。

1.2.4 血清结合胆红素>26umoL/L(1.5mg/di)。

2 黄疸的临床表现

2.1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出生后2-3天全身皮肤发黄,头面部、颈部、躯干部、口腔黏膜、四肢近端比较明显,一般不超过肘膝,5-7天达到高峰,以后逐渐消退。黄疸色泽轻者呈浅黄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新生儿一般情况好,小儿的体温,体重、食欲及大小便均正常,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2.2 病理性黄疸 患儿出生后24h内即可出现,黄疸可出现在四肢,会过膝,手足心黄染,持续时间较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黄疸色泽呈橘黄色或者金黄色。患儿精神状态、食欲不好,苍白,多汗,大便颜色发白,有贫血,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当血清胆红素>342umoL/L(20mg/di)易引起核黄疸,患儿出现精神反应差,食欲不振,拒乳,以后出现尖叫,凝视,角弓反张,甚至抽搐等症状。

3 黄疸的护理措施

3.1 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

3.1.1 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颜色、部位,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渐扩散到四肢、手足心,在自然光线下,躯干呈橘黄色而手足呈黄色,血清胆红素可达307.8umoL/L(18mg/di),当手足转为橘黄色时,血清胆红素高达342umoL/L(20mg/di)以上,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预防核黄疸的发生。

3.1.2 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判断有无感染以及有无核黄疸的发生。[2]

3.1.3 观察新生儿精神状态,若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时,要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严重可致死亡。[3]

3.2 尽早喂养,刺激肠蠕动,促进胎便和胆红素的排出。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尿液呈酱油色,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

3.3 注意保暖,预防感染。

3.4 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

3.4.1 光照疗法 用蓝光照射治疗[4],照射时禁忌在皮肤上涂粉或油类,双眼佩戴眼罩,避免光线损伤视网膜;患儿全身裸露,只用长条尿布遮盖会阴部,男婴注意保护阴囊,当血清胆红素

3.4.2 换血疗法

3.4.3 遵医嘱给予白蛋白、血浆及苯巴比妥等药物治疗。

4 健康教育

要向家长讲解黄疸病因及护理知识,取得家长信任,既往有新生儿溶血症、流产或死胎的孕妇,应讲解产前检查及胎儿宫内治疗的重要性,防止新生儿出生时溶血症的发生。母乳性黄疸的患儿,可暂停1-4天母乳或改为隔次母乳喂养。红细胞G-6-pD缺陷者,需忌食蚕豆及其制品,患儿衣物保管时勿放樟脑丸,避免诱发新生儿黄疸及药物的使用,以免诱发溶血。

参考文献

[1]沈晓明,王卫平主编.新生儿黄疸,儿科学.第7版,2008.1:114-117。

[2]刘其平.全科护理,2011年9卷22期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篇6

关键词:母乳喂养性黄疸新生儿护理

母乳喂养性黄疸,见于早期新生儿,由于初乳的D―葡萄糖醛酸苷酶较高,更重要的是母乳喂养量不足所致,肠蠕动差,胎粪排出延迟,引起肝肠循环增加。母乳喂养性黄疸的特点是除出现黄疸外,无其他症状。近年来,由于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开展母婴同室,创建爱婴医院,母乳喂养率明显上升,随着母乳喂养性黄疸认识的提高,其发病率有明显逐年上升的趋势。本院通过相关临床实践发现,对母乳喂养性黄疸新生儿采用科学的喂养方式及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本院对母乳喂养性黄疸新生儿采用的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1.护理措施

1.1环境准备保持室内安静,耐心喂养,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婴儿最适合的环境温度是中性温度,如对足月儿在湿度为50%和穿衣盖被条件下,最适的温度是24℃,早产儿需要相对湿度55%―65%,温度一般为32―36℃。因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还不完善,皮肤散热迅速,产热能力差,故常可低体温(小于35摄氏度),可放入暖箱中保暖。

1.2生命体征的观察体温:正常足月儿体温每日测两次,早产儿每4―6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应保持恒定,皮肤温度36―37℃,肛温36.5―37.5℃。呼吸:新生儿呼吸浅快不规则,部分早产儿呼吸功能不稳定,甚至可有暂时青紫,很快又恢复正常,采用鼻导管吸氧法,选用细软鼻饲管,应用前清洗患儿鼻孔,保持头部抬高15―30°,然后将鼻导管插入鼻孔内约l厘米即可。在输氧过程中,观察患儿的感受,皮肤颜色及温度变化,症状缓解后,停止给氧。

1.3大小便的观察判断新生儿的液体摄入量是否充足的方法是看小便,小便次数不足或过少,不利于胆红素的排泄。胎便里含有很多胆红素,一般胎便2―3天排完,若胎便不排除干净(胎便从黑色变黄色视为干净),胆红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的特殊肝肠循环重新被吸收进血液里,使黄疸增多并加重。在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大便颜色,大便色绿量少,次数多,哭闹不安。护理人员可给予患儿抚触,因为触感是原始感觉功能,皮肤是体表最大的感觉器官,特别是接近患儿下肢时,小儿经常排尿,并且由烦躁变安静,患儿的触觉能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使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多,增加婴儿哺乳量,促进食物消化吸收,促进胎粪尽早排泄。

1.4心理护理护理过程中因人施护,80%性格开朗、积极乐观、遇事稳重、能做到劳逸结合的母亲,乳汁分泌就旺盛,护理人员应给予技术方面的指导,教会患儿家属正确的哺乳姿势。而对小部分情绪不稳定、有焦虑反应的母亲,护理人员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她们,随时满足母婴的生活需要,消除母婴的无助感。在乳母喂养时,使用小型播放器,播放乳母喜爱的舒缓音乐,以利于乳母身心放松。

2.喂养方法

指导家属采用正确的方法喂养患儿。母亲坐位,双脚自然下垂,如果嫌腿的位置太低,可在双脚下摆一张矮凳,以免引起下肢疲劳;母亲的背部最好靠在椅背或一些可支撑的物体上,将婴儿放在母亲的大腿上,母亲一只手搂抱着婴儿的头、颈和肩的部位,使婴儿的身体与母亲的胸腹部紧密贴在一起,母亲用另一只手托起,托起的手要将拇指与食指分开呈C型,然后将轻轻送入婴儿口中,在婴儿出生的数日,婴儿可能含吮不到,可将婴儿的下颌向上推,帮助婴儿含吮到及大部分乳晕,当婴儿含吮到和大部分乳晕后,便会吸吮到奶汁了。

3.家庭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篇7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皮肤、粘膜、巩膜黄染。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症状,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凡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足月儿大于221μmol/L、早产儿大于257μmol/L均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1]。新生儿黄疸特别是病理性黄疸如果不积极处理导致血中胆红素过高,易透过血脑屏障,引起核黄疸导致后遗症或死亡。现在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综述如下: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新生儿的红细胞多,血红蛋白寿命短,分解速度快,肝脏和其他组织中的血红素及骨髓中红细胞前体多,使胆红素生成增多;还有肝功能发育未完善,(Y,Z蛋白少,酶少排出少,)使血中胆红素水平高;还有新生儿肠肝循环特点,新生儿极易出现黄疸。

1 重视围产期护理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紊乱由多种因素所致,非感染因素占首位,其次未感染因素,非感染因素中围产因素占有较高比例[2]。所以做好产前检查很重要,尽量预防早产和难产,做好产程观察,提高接生技术,积极处理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防止或减轻胎儿几新生儿因缺氧使参与胆红素代谢的酶活性降低,导致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对产程长,早破膜、羊水浑浊、胎儿窘迫产妇发热的新生儿,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2 预防感染的护理

出生时及时吸净鼻咽部、口腔的分泌物和黏液,每次喂奶后竖起新生儿轻拍背部,使其排出吸奶时吸入的空气,以免引起新生儿窒息和吸入性肺炎勤换尿布,便后洗净臀部,预防臀部感染,根据气温变化增减包被,预防呼吸道感染。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脐炎最常见的并发症[3]。所以做好脐部护理,保持脐部干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出现感染,积极治疗。通过以上干预,减少或消除感染因素所致的黄疸。

3 促进乳汁分泌,保证营养供给

初乳可促进胎粪的排泄,因此新生儿出生后应早接触、早吸吮,24小时母婴同室。每天吸吮不少于12次,频繁有效的哺乳可通过吸吮可间接增加肠蠕动[4],促进新生儿消化吸收排泄。保持病房安静整洁,保证母亲的休息与营养,促进乳汁的分泌,教会母亲哺乳。对纯母乳喂养后的孩子新生儿仍哭闹,寻乳吸吮时说明母乳量不足。母乳量不能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适当采用乳旁加奶增加新生儿的摄入量,促进肠蠕动,使其含有大量胆红素的胎粪排出增快,减轻黄疸。

4 应用护理手段促进胎粪排泄

4.1出生后的新生儿经过一般处理后,肛门温度计前端涂石蜡油后插入肛门2cm,3分钟后取出,既能准确测量新生儿体温又能检查肛门及刺激肛门和直肠促进排便的作用。

对出生后12小时仍未排便,进行肛管刺激和肛门人工排便。

4.2新生儿抚触可直接刺激胃肠道,增加食量及日排便次数和排便量从而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抚触室室温28~30℃播放优美音乐,时间最好安排在两次喂奶之间,淋浴后及新生儿醒时进行,抚触方法参照强生婴儿抚触手册进行,每天两次,动作轻柔,注意安全。抚触过程中注意观察新生儿反应,如哭闹,呕吐,肤色改变时暂停抚触,抚触后注意保暖。

5 口服西药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常用妈咪爱来口服,给药时必须做好三查七对,新生儿药量少,为防止药物浪费和保证药量准确,最好将药用温开水(温度低于40℃)溶化在小匙上喂。水温过高会杀灭药中的活性,降低疗效。服药后观察新生儿有无呕吐、大小便及睡眠并做好记录。

6 中药治疗黄疸的护理

现代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比较显著,大多数患儿早期干预后一般不需住院,减轻了家庭负担。常用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有口服退黄汤,中药服用方法是中医学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影响疗效不可忽视的环节[5]。口服退黄汤应重视中药服法,退黄汤每日一剂浓煎成30ml药液分多次服用,宜喂奶前温服,服药后注意观察排便次数和颜色,大便次数多并出现水样便应减少剂量或暂缓服药。

7 光疗的护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手段仍以光疗为主[6]。光照前做好家属的宣传教育工作及心理护理。使家属真正理解光疗的作用方法,效果从而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蓝光治疗时保持室温24℃~26℃,湿度55%~65%。蓝光箱消毒后插电,调节箱温28℃~32℃。光疗前洗澡,清洁皮肤,勿扑粉或涂油,以免影响疗效。用黑棉布遮挡生殖器和眼睛,以免损伤生殖器和眼睛,注意观察有无发热、腹泻等常见副作用每2小时测t、p、R一次,若体温38℃以上,应查明原因酌情处理。勤换尿布,做好臀部护理,及时擦干汗液,保持皮肤干燥。由于不显性失水和腹泻,光疗时应在按需方哺乳上加喂10%葡萄糖或静脉补液。蓝光结束后,用皮胆仪测量新生儿皮胆并做好记录,并检查全身皮肤有无损伤,洗澡后足以保暖。

8 换血疗法的护理

换血疗法是治疗重症新生儿溶血病得有效方法之一,可在短时间之内大幅降低胆红素浓度,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换血前做好解释工作并签知情同意书。完善各项检查,操作过程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给予心电、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护。同时做好换血出入量术中注意观察患儿的全身情况和反应。术后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出观察大小便颜色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术后2~4小时如患儿情况良好可试喂糖水,如无呕吐、吸吮正常可正常喂养。

9 小结

综上所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虽很高,但大多数是可逆的,首先加强围产期保健,降低围产因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对所有的新生儿,不论是否出现黄疸,都应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素的吸收;对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都应积极对症处理,促进胆红素尽快排泄;对早产儿、高危儿、黄疸出现早、发展快的新生儿高度重视,以免核黄疸的发生。做好健康教育,使家属理解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得到家属的配合是防止核黄疸发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第7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14-117.

[2]伍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80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94-95.

[3]熊燕,石胜,彭图元.新生儿肺炎及并发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87-88.

[4]王惠良,邓海松,赵晓静,等.新生儿aBo溶血的早起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1):1022-1023.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篇8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发生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黏膜、巩膜和组织被黄染症状。是新生儿的多发病、常见病之一,因其可以引起核黄疸而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而备受患儿家属及医护人员的重视。中医认为新生儿黄疸的病因是感受湿热,寒湿阻滞,淤积发黄。病机为脾胃湿邪内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致发黄。在常规应用西医各项对症治疗护理后,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应用腹部按摩,能起到消积导滞,健脾和胃,调理肠胃蠕动的作用。同时促进粪便排泄,防止便秘发生,减少肝肠循环造成的肠壁对胆红素的吸收,间接起到把进入肠道的结合胆红素还原成粪胆红素原,从而减少肠壁对未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达到促进黄疸消退的目的。我科自2004年7月开始对收治的7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现代医学的各项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辅以传统的中医推拿手法进行腹部(神阙穴)按摩,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76例,男42例,女34例,年龄18h~28天,平均5天,全部患儿均以“新生儿黄疸”收入院。患儿入院后按西医诊疗常规输液抗感染、退黄、蓝光照射等治疗护理外,均辅以中医按摩,取得满意疗效。

2具体操作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篇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10)-01-0047-01

新生儿黄疸是指在新生儿时期由于体内胆红素累积引起皮肤或其他器官的黄染。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增高。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一般无任何症状,也可有轻度嗜睡或纳差。黄疸生后4~5天为高峰,7~14天消退。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于生后3~5天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慢,可延长到2~4周。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中,男58例,女42例。发生黄疸时间最短3h,最长27天,“aBo”溶血症3例,新生儿肝炎综合征1例,新生儿败血症1例,红细胞G-6pD酶缺陷症8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12例,头皮巨大血肿4例,其余71例均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1.2光疗前的准备箱内湿化器加水至2/3满,上方灯管与玻璃板之间的距离以45cm左右为宜,增加光疗源的强度。将光疗箱温度加热到30~32℃或根据胎儿大小及胎龄大小把箱温调到所需温度(中性温度),相对湿度55%~65%。照射前给患儿洗澡,禁忌在皮肤上涂油类或粉类,否则将降低光疗效果,增加光热的吸收,使皮肤产生灼红。给患儿穿纸尿裤遮挡会阴,用一次性眼罩遮盖眼睛,防止视网膜损伤。

1.3宣教由于对新生儿黄疸缺乏正确的认识,许多患儿家属认为新生儿皮肤黄染是正常的,不需要治疗,过几天自然会好。而且因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关心患儿疾病的除了患儿的父母,还有患儿父母双方的亲属和家人,往往意见不统一,再加上对光照疗法缺乏认识,个别患儿的家长有焦虑情绪,甚至拒绝光照疗法。因此,应坚持以患儿为中心,由主管护士对患儿家属新生儿黄疸的知识宣教,讲解发病的原因、光疗的基本概念、光疗的作用及相关事宜,以解除患儿家长的顾虑,赢得其信任,使患儿尽早接受光照治疗。

1.4光疗后的护理光疗结束后应再次洗澡或温水擦浴,并检查全身有无破皮及炎症,继续观察皮肤黄疸有无反跳现象。蓝光治疗时喂养会有一定困难,告诉患儿母亲及其他家属,喂养时应密切观察呕吐腹泻情况,防止误吸。注意患儿皮肤护理,及时更换尿布,预防尿布疹和臀红的出现。停用蓝光箱后,做好终末消毒,箱内、外用84消毒液擦拭;在登记本上记录光疗结束时间。

2结果

所有患儿采用温箱加单面蓝光治疗48~72h,住院时间2~5d。2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效果不佳放弃治疗,2例血胆红素值在照射24h后恢复至正常范围,20例照射48h恢复至正常范围,其余72h后恢复正常范围。

3护理体会

3.1严密监测体温、箱温、室温光照治疗中的患儿体温要控制在36.5-37℃的中性温度,每2小时测量体温1次,根据患儿体温调节箱温。为了保持恒定的体温、箱温、室温湿度,光照治疗最好处于空调房间中进行,冬天要特别注意保暖,夏天则要防止过热。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篇10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护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临床中较为普遍的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将会对新生儿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后果。蓝光照射的治疗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使血胆红素浓度降低,配合原发病的治疗效果明显。同时,在整个的治疗过程当中实施正确有效的护理,对于疗效巩固和患儿的尽早康复恢复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间共收治85例新生儿黄疸病例,均运用蓝光照射配合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85例中,男43例,女42例。早产儿20例,足月儿65例。发病时间:出生24h发病11例,24h~72h发病51例,3d~7d发病23例。症状表现:溶血10例,感染43例,母乳性黄疸12例,窒息20例。经入院后检查,所有患儿均以血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85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在给予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兼用蓝光照射24h~48h,治疗期间精心护理,除1例有发热症状外,其余患儿均继续光疗并治愈出院。

2护理体会

2.1光疗治疗前的准备工作在开始蓝光治疗前应对光疗箱进行检查,加满蒸馏水,对箱内的进行预热,使箱内温度维持在31℃±1℃区间(早产儿以及体重偏轻的患儿的箱内温度维持在33℃至35℃区间内),相对湿度控制在60%左右。用温水洗净患儿的皮肤,避免出现感染。如患儿指甲过长应剪短后再接受治疗,避免因指甲过长不慎抓破皮肤。患儿的双眼用黑布眼罩覆盖,同时将眼罩固定好,防止治疗时强光损害视网膜。用黑色的尿布包裹住会阴以及生殖器,避免照射以及患儿大小便污染光疗箱。

2.2治疗期间的观察仔细观察治疗患儿的情况变化以及治疗的效果。每日均测定患儿胆红素的数值并予以记录,用以比对治疗前后黄疸的变化。因为皮肤组织内的胆红素消退速度较快,需要时可以通过抽取患儿的血清来测定胆红素[1]。患儿应当在病床中心才能够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治疗期间如患儿发生了位置移动则需要及时纠正。四小时内应对患儿的体温进行测量,一旦体温超过了38℃就需要采用降温措施。患儿在光疗的同时可以喂养进食,因为光疗会造成患儿体内水分的流失,所以患儿的饮用水需要适当增加。早产儿不显性排便的情况较多,可以对早产儿喂食糖水。对于好动的患儿可以采用肌肉注射鲁米那,不但可以缓解黄疸还可以降低患儿皮肤间的摩擦以及破损。患儿出现呕吐以及大小便失禁等现象就需要立即清洗。患儿如果发生了反应缓慢或者尖叫以及全身抽搐的情况就需要注意观察并通知医生。在光疗结束以后对患儿进行全身沐浴,注意观察皮肤是否有破损和炎症。

2.3光疗副作用的观察目前普遍认为光疗对于患儿是安全的,虽然有副作用但并没有危险。在治疗的过程中患儿经常出现体温升高的情况,通常无需处理,对继续治疗也无影响。患儿在治疗期间也经常出现腹泻,大便稀薄,治疗结束后可停止,其产生的原因是光疗分解产物通过肠道时刺激肠壁所造成的。患儿亦会出现皮疹的症状,通常在面部以及腿部和躯干处,常常会延续到治疗为止,消退后皮肤表面无任何痕迹。青铜症在治疗结束以后会缓慢的消退,仅是所需时间较长。对于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副作用需要及时的告之家长,并说明缘由,以获取家长的理解。

3讨论

新生儿容易患上高胆红血素症的主要原因一是其胆红素的生成数量多,二是胆红素排泄异常,三是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低[2]。光疗作为简便的治疗措施其治疗效果令人满意,胆红素所吸收的光线中以435至465nm之间的波长为佳,因此人工照射是最为合适的光源。在治疗开始以前需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一是要检查光疗箱的性能是否满足治疗需要,二是确保箱内的温度,此外尽可能增大患儿皮肤的暴露面积来增加治疗效果。在治疗期间需要多观察患儿的变化,定时的记录好患儿体温以及箱内温度,一旦发现异常需要及时通知医生。光疗是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对于治疗中所出现的副作用,如体温升高、腹泻、皮疹等需要与家长说明情况,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这样就要求护理人员知晓光疗的知识以及注意事项,了解患儿的病情,让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