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的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16:12

服装设计的培训篇1

关键词:移动学习wap服装销售

一、引言

改革开放的三十几年里,中国服装业在短暂的时间内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中国加入wto以后,我国的服装业更是机遇和挑战共存。面对国外大量做工精致、设计独到的服装产品,我国服装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营销意识逐渐增强。但企业往往偏重于促销方面的事情,而忽略了踏踏实实的销售管理工作。然而,一家服装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壮大,不仅要依靠做工精致、设计独到的产品,而且要拥有一支素质高、精力充沛和创造力旺盛的专业销售队伍,还要这支队伍保持高昂的士气、强烈的敬业意识以及协调高效的团队精神。做到以上这些并不容易,这需要企业不仅要懂得如何去选人、如何去用人以及如何去留人,更需要企业懂得如何去育人。人才是公司之本。

在今天的中国服装销售行业里,服装销售人员的平均年龄普遍偏向于年轻,她(他)们的知识水平普遍偏低,基本上没接受过高等教育。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基本或者是根本不懂得什么销售技巧,在她(他)们看来只要顾客自己喜欢就会花钱买商品,她(他)们不知道自己销售技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商品的销售情况。而有些销售人员即使想学一些销售技巧都不知道从何学起,这就需要企业给这些销售人员创设一个好的学习销售技巧的平台。

近来,增长最快的网络共同体就是那些经由无线网络用pDa或者手机来随便翻阅网址、检索网上信息的移动访问者。同样的,最近教育技术的发展正在倾向于被调动起来,变成可移动和个性化的。这种趋势正在引导学习模式从传统的教室学习变成电子学习(e-learning)、移动学习(m-learning)或者全方位学习(U-learning)。在这些新颖的学习方式中,移动学习是高效和灵活的;那是因为,移动学习能够克服事件和空间上的限制,可以使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最近,一些移动学习的方案正在被成功的提到课外教室的学习活动之中,比如tenseitS(一种基于pDa的移动智能家教系统,该系统能知晓学习者的所在位置)。研究者做的所有这些努力都在为学习者提供更快、更有效、更便捷、更不受拘束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能够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娱乐。

二、wap技术

1、简介

wap(wirelessapplicationprotocol,无线应用协议)汇集了当今正在飞速发展的两种网络技术,即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和internet技术。1997年6月,由ericsson、motorola、nokia以及Unwiredplanet联合建立了一个非盈利组织——wap论坛,着力于建立一个广泛的工业标准,为无线设备提供internet访问能力。

wap规范定义用于实现无线internet接入的协议标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存的internet协议标准,如:HtmL、tCp/ip、XmL、SSL,等。wap的目标是:一方面和现有internet协议标准的兼容性,另一方面也为减轻开发者的负担。

wap协议体系由以下几层构成:

(1)wirelessapplicationenvironment(wae),该层含有微型浏览器、wmL、wmLSCRipt的解释器等功能;

(2)wirelessSessionLayer(wSL);

(3)wirelesstransportLayerSecurity(wtLS),该层为无线电子商务及无线加密传输数据时提供安全方面的基本功能;

服装设计的培训篇2

关键词:工程实践能力;服装专业;人才培养

目前,在工科类人才培养上,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存在矛盾,高等院校采取的是学历教育的模式。学历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基础厚重,在研究面料、服装设计与工艺智能化方面有优势。但学历教育也使学生过于注重理论研究,很多学生毕业以后在用人单位至少要给师傅“打下手”一年时间才能逐渐走上专业正轨。用人单位觉得学生不好用,学生还觉得在服装企业内打下手心有不甘。因此,高等院校在培养服装专业人才时,要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1]。针对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就如何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加强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

一、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改革培养模式

1.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体现专业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其决定着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目前,大学本科教育正向大众教育转化,本科毕业生已逐渐成为一般的专业人才。从我国目前的教育层次看,大学本科教育培养的是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的专门人才。以往,我国很多高等院校对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就业定位是能在企事业等相关单位从事服装设计、服装生产、管理、营销或进行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事实上,大学本科四年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比较有限,工作实践经验不足,难以满足高级专门人才能力的要求[2]。因此,应用型大学本科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服装专业卓越工程师,要求能从事较复杂、全面的本专业的一线实际工作,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2.探索“2+1+1”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在人才培养上,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存在矛盾。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的工科类人才,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往往是能直接上手,或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独当一面的人才;而在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往往只注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一方面学生的工程实践环境比较薄弱,另一方面学校相应的工程实践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很欠缺。因此,高校教学急需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1+1”人才培养模式,是学生在大学的四年学习时间内,前两学年学生主要学习科学、人文、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目的是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第三学年学生学习一些专业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一些技能。第四学年,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学生在专业相关的企业里进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和毕业答辩。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关键是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理论知识的重组,二是学生实际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机制。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要充分考虑到服装专业学科发展更新快的特点,需摒弃陈旧知识,将现代化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思路等知识及时带进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要结合本专业培养的工艺特色,从服装的设计与制作的整个流程上,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制定一系列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实训项目,制定实训方案和培训教材。学生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服装的构思设计、款式图的绘制、工艺的加工及后整理等工序的单独或组合工序的实践,培训过程采取分散和集中实训的形式,要求学生主要在第三学年和第四学年内完成。

二、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改革课程体系与内容

1.课程体系改革

设置能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专业改革的核心。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必须围绕服装设计与服装工程这两个方向,课程设置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课堂教学,二是集中实践课程教学。课堂教学主要是完成专业理论体系的教学需要,理论教学分成三个层次:一是以色彩素描、计算机、数学等为主的基础块;二是以服装设计和服装制版理论及相关知识体系为主的原理块,它包括设计灵感的捕捉、效果图的实现、款式图的转换、衣片的缝合、服装的后整理、产品后期的销售等为主的知识块;三是以设计手法、制版工艺、成衣工艺、整理工艺等为主的工艺块。集中实践课程教学的设置以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实训的教学环节。

2.课程内容改革

在整个教学体系中,设置了一系列实验实训课程,大大加强了实践课程的比例。课堂教学包括公共基础课、全校性公选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共四个模块。各模块构成中,实践实训的比例分别为:公共基础课实践比例占5.3%,学科基础课实践比例占4%,专业方向课实践比例占11.2%;这些实践课程跟理论知识的讲授配套进行,穿插在理论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通过这类实验实训的学习,让学生树立劳动意识和工程意识,掌握服装专业必须具有的一些基本工程实践能力。另外,集中实践课程教学学分30分,在校四年的课程结构设置中,学生真正动手实践(验)学分合计59.35学分,占总学分的34.3%。

对于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突出课程实验实训对专业核心知识掌握的支撑作用,在保证基本实验的基础上,再开设一些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如服装材料学、服装设计原理、服装结构原理、服装生产工艺与设备、服装面料再造、成衣纸样、工艺制版等课程均开设一些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通过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和课程体系的优化,保证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时数的前提下,独立开设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此环节在第四学年完成,在此实践板块中,以一系列工程化项目进行综合训练,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此环节能全面培养学生系统的综合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

三、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构建实践教学平台

1.加强校内实训中心建设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改革是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人才为目标。提高学生实验实训质量,实验室建设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质量。近年来,我系对实验室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建立了省级实验室示范中心,示范中心对实验室的结构进行了重组和整合,打破原有实验室依附课程、专业、教研室,实验实践教学仅仅依附理论课程的格局,实现基础实验室与专业实验室的结合、教学实验室与工作室的结合、实训实验室与第二课堂的结合,充分利用校内资源,达到功能、结构、配置效益的最大化。建立了服装材料测试实验室、服装CaD实验室、服装工艺实验室、服装面料开发实验室、服装功能性整理实验室、服装后整理实验室、服装制版实验室、服装形象设计实验室等10个实验室于一体的实践实训示范中心。示范中心对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系列课程进行了教学内容设计,设计了一系列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实验不仅仅是对某一门课程的理论验证,而是多门课程之间的结合与综合的实践实训。示范中心还还制定了配套管理的文件,积极探索实训示范中心建设长远的有效机制。实验室实行全天开放,每个实验室配置相应的专业教师,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为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和空间。

2.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主要培养服装设计和服装制版类应用型人才,因此,应依托社会,拓展教学资源,建立校外合作实训基地,加强与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合作的企业最好要有本行业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和明确的发展规划,具备现代企业的管理机制和文化理念[3]。同时,选择的企业要愿意跟学校合作开展这项教学任务,这点非常重要。在院系领导和众多教师们努力下,本系已与省内外数百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目前还在进一步加强合作企业的拓展工作。为了保证学生实践教学的质量,我们与其中十余家企业签订了共建实训基地的协议,形成校企长期合作的良好机制。

学生通过挂职或顶岗实习形式,直接参与企业和熟悉企业的运营管理过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实践、实习和工作,我们与企业协商,指导教师由双方合作进行,即企业指定经验丰富的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工程师和设计师人员与学校指导教师共同制定实践大纲、指导书和任务书,共同指导学生的实践、实习和毕业设计。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工程实践能力,为今后的择业、就业和将来的发展取得许多宝贵的经验,为毕业设计(论文)积累一手素材和资料,强化了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实践教学环节,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及科技创新活动

本科生参与科研和创新性科技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了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类科技项目和设计大赛,学校制定了《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的管理与奖励办法》文件,并把学生参与科研科技训练纳入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学完成一定量的科研科技实训学分。在学院和系的大力支持鼓励下,学生们参与各类科研科技活动热情大增,近年来,每年举办的汉帛奖、真维斯、欧迪芬杯等服装大赛,使一些学生脱颖而出,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被推荐参加全国服装设计大赛及国际性设计大赛,共获得金奖3项,银奖6项,铜奖及优秀奖20余项。创新源于实践,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在实践实训过程中反复训练和体验得到提高。学生参与科研科技活动的形式有:一是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工作室的活动,在其中担任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通过科研氛围的熏陶,学生初步具有科研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二是鼓励学生将实验、课程综合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及社会企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亲自动手参与项目的系统实践,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服装设计的培训篇3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服装;专业能力培养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含义

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建立若干教学模块,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旨在提高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往往由一位教师或一组教师在共同制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进度内容的情况下实施教学,使受教育者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时消化吸收,是一种立竿见影的教学方法。

二、服装专业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服装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专业。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服装市场的需求更注重于毕业生的全面技能发展,尤其对于技校生来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显得更加重要。

1.一体化教学模式更符合服装专业的教学特点

服装专业的课程包含设计理论课和工艺实操课两大部分,纵观以往大多数的服装专业院校教学方式,由于理论与实操课程没能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往往会出现理论教学和实操教学脱节的现象,导致设计理念较强的学生缺乏动手能力,而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往往缺乏创新能力。服装专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技能人才”这一教学目标前提下,依据特定的教学计划与大纲的要求,实行从设计、打板、制作到营销的连贯性教学方式,既减少了理论课之间以及理论课与实操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必将有助于服装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2.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的技能人才更适合市场发展的需求

理论实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树立了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为技能训练教学服务、为职业能力培养服务的新观念,加大了技能教学内容的比重,倡导理论知识对实操技能知识发挥指导作用。服装专业的教学与服装市场发展紧密关联,在教学中,通过导入真实的工作项目,使学生在学习中切身体会到企业的需求,从而更明确学习方向,进行针对性专业内容学习和技能培训,充分做好了上岗前知识和技能所需的准备。

三、服装专业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1.完善服装专业一体化教学体系,应达到以下标准

培养目标――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切入点,将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适应生产一线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性和实用性人才。

教学过程――以理论和实操相结合为切入点,突出“基础性、应用性、实践性”,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一体化的教学课堂,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应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因此,课前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除了备课外,一体化教师应花心思进行课堂设计。

课程设置――根据育人方针政策,充分听取专业指导委员会和校内外专业人士的建议,通过对相关服装企业的市场需求进行调研,明确各方面知识比例,以“应用”为基础理论教学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确定专业理论课程,以岗位职责和职业综合能力确定专业技能课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职业能力的成长一般会经历“生手―熟手―能手―高手”这四个阶段,但由于工作任务及个人适应能力的差异,导致每一阶段所花时间有所不同。例如,服装设计师这一岗位,经历的职业阶段分别是“助理设计师―设计师―主笔设计师―设计总监”,因此,根据不同的职业阶段应遵循由易到难、由基础到专业的原则进行课程设置,相关课程如下:服装美术基础、服装效果图、服装款式图、服装材料、服装设计、服装品牌赏析、品牌设计、服装市场营销等。

校企合作――采取校企一体、产学协作的方式构建服装实训基地,在实践教学中,引入服装企业的工作项目和业务流程,聘请业务骨干指导实践教学,为学生参与职业技术资格或岗位培训与考核创造条件,为日后走上岗位作好充分准备。

2.通过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服装专业一体化的教学质量

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的理念与思想,一体化教师应该是企业工作者以及教育工作者的结合体,是技术技能能手与教育教学能手的结合体,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和企业工作实践能力,能够承担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由于技工院校大部分教师来源于各大本专科院校应届毕业生,直接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实践工作经历,没有参与过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不清楚企业生产工作流程、工作协作方式、设施设备使用、技能需求及知识运用情况等,因此,对技工院校的教师队伍实施培训是实行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师资培训途径包括:

(1)邀请国内外职业教育专家、课程改革专家及学者开设培训讲座,传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想和理念;

(2)定期安排老师参加专业技能培训,考取相关技能等级证,提高一体化教学水平;

(3)要求教师之间定期开展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公开课,进行示范、观摩与研讨;

(4)组织校外教研活动,到兄弟院校进行交流学习;

(5)鼓励专业老师到服装企业参加生产实践,积累社会实习经验。

3.通过建立校内服装店的途径对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成果进行展示与评估

建立校内服装店对服装一体化教学成果进行展示和销售,通过指导学生把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服装专卖店的实际建设和运作中,从店面设计、服装设计、打板、制作、产品陈列、市场营销、服装品牌策划等方面与服装专业课程相结合,既起到了较好的专业宣传效果,又可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校内服装店的运作,使学生的实操作品价值在现实中得以体现,这将会带给学生极大的成就感,自然提升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自信心。

服装专业一体化教学中,通过将技能训练与专业理论融为一体,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性与感性的同步认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重理论、轻技能培养的传统,通过树立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为技能训练教学服务、为职业能力培养服务的新观念,使服装专业教学与市场需求实现了无缝对接;通过增加技能教学内容,学生在操作技能训练过程中感受与消化理论知识,使理论知识易于理解和吸收;通过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进行符合一体化教学的大幅度调整,使理论知识在技能训练中发挥指导作用,从而充分体现技工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原则。

参考文献:

[1]范树林.服装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J].服装设计师,2000(08).

服装设计的培训篇4

关键词:职业能力;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2-0047-03

自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社会上却日渐呈现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的效果与社会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偏离,而导致这一偏离的根源是课程体系的构建不合理。如何使课程建设与职业需要有效接轨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应该值得思考的问题。我院服装设计专业在实施工学结合教育教学改革中,大胆地将先进的职教理念融入专业建设,构建服装职业能力培养为轴心的课程体系。

一、服装职业分析与培养目标的定位

随着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和产业的不断升级和优化,具有高素质技能型服装人才紧缺状况日益突出。同时,服装企业为应对不断加剧的行业竞争,对用人标准也越来越高。服装企业对大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主要有:服装设计助理、服装打板、服装工艺师、服装跟单、服装销售、QC等。结合企业对服装人才的用人标准,我们分析了服装主要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如图1,明确了服装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及素质。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结合惠州和珠三角其他地区的服装企业发展特点,通过调查、访谈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素质的建议,并征求了本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的意见,明确了我院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在服装生产第一线能从事服装设计与产品开发、服装工艺设计、服装打板、样衣制作、服装生产管理与服装营销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旨,构建服装专业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立足于学生就业的岗位,以职业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为出发点。它不同于普通教育基于学科知识系统化的静态课程结构,更具开放性、适应性、先导性,并充分体现市场对人才的能力及素质要求。

1.课程体系的构建。本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主要由《服装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成衣工艺》、《纬编针织工艺》作为工作过程体系化课程培养的主要专业能力,同时将培养社会能力和职业素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

我们明确了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后,根据服装设计专业对应岗位群的技能要求确定了4门技术基础课程;根据服装工艺师、服装打板师和服装设计助理核心岗位的工作任务要求,且参照服装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按照服装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确定了4门职业能力课程;考虑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升迁能力,确定了5门职业拓展课程;此外,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又确定了3门综合实践课程,构建了以服装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技术基础能力培养——职业能力培养——延展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作为轴线的课程体系,如图2。

2.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整合。在课程体系构建中,服装设计专业按照理论教学“必需、够用”、突出应用性、实效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设置教学内容;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以课程改革为基础,进行必要课程整体优化,强化岗位实用知识和专业技能。

(1)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①以典型产品进行教学环节设计。根据对企业的典型岗位和任务分析整理,系统优化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任务,以服装企业典型产品作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进行教学环节设计。在课程教学实施中以军训服——接单产品为典型产品融入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以企业生产品种为案例组织纸样设计、成衣工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②仿真生产,工学结合,实现与产业对接。我们组织军训服的生产工作,从款式设计、样衣的制作到生产流水线的筹划与组织都有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零距离”接触生产一线的训练场所,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真正实现了“学校工厂化、车间教室化”,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轨并行;③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突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依托服装行业和企业,根据本专业面向的核心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制定课程标准和相关的实训指导书,将“双证书”纳入教学体系,构建面向行业企业,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

(2)突出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升,促进学生职业经验和职业素养的形成。

在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内容体系中,我们采取了按能力层次划分的“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了一个与理论教学体系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来说,就是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设计社会实践等通过合理配置,构建以服装设计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等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服装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由技术基础能力、职业能力、拓展能力和技术应用或综合实训能力四大模块构建。

我们在完成课内实践教学的基础上,第二、四学期分别增加了2周的校内生产性实训,第五学期增加了6周校内生产性实训,第六学期组织学生深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大大增加了学生实践时间。同时在组织校内生产性实训中,我们将接单产品融入了实践教学环节中,先后为惠州宏锋实业集团生产新生军训服、院后勤处保安队生产保安服、安东尼针织有限公司生产体能拓展训练服、肇庆学院教师运动服、学院志愿者服装等。实践证明,采用生产性实训进行实践教学,学生可以零距离接触生产流水线,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真正实现了“学校工厂化、车间教室化”,达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双轨并行。

三、课程体系运行的保障措施

1.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我院服装设计专业先后与佛山安东尼针织有限公司、东莞飞宇科技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办学关系,分别建成了占地1250平方米、固定资产一百多万的服装实训工厂和占地300多平方米的“飞虎电脑横机实训基地”。目前,本专业拥有1800多平方米的校内实训基地,包括服装实训工厂、“飞虎电脑横机实训基地”、立体裁剪实训室和纸样一体化实训室。同时与佛山安东尼针织有限公司、大进制衣厂(惠州)有限公司等6家服装企业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协议,供学生进行认识实习、顶岗实习等环节的教学与实践。

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确保课程体系有效实施,需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一专多能、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因为“双师型”教师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且能有效地建立起理论课与实践课对接的一体化教学体系,优化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主要有以下措施:选送中、青年教师到到服装相关企业挂职锻炼,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在校企合作的服装企业中选拔一些能工巧匠,改善专职教师队伍结构;同时鼓励专业教师多参与科研和技术开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Z].教高[2000]2号,2000-1-17.

服装设计的培训篇5

1校内导师培养

校内导师要负责学生的基础专业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要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督察学生完成由院系教学部和教研室制定的学生教学计划,使所负责指导的学生在相关学科全部修满合格。完成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教学,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服装设计知识,服装心理知识、流行趋势知识、商品策划知识以及服装营销知识等学科理论知识。

校内导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校内导师要以项目作业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在掌握学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应不断提高动手能力,要掌握基本的技能和方法,逐步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加大实验室开放基础上,增强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通过开设开放性实验室满足学生的设计实践需求。完成课内设计实践和项目实践,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种服装设计大赛。

此外,校内导师要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在学院支持下,根据学院教师和实验室研究方向,建立兴趣小组,使学生接触到科研项目,以此培养部分优秀毕业生的科研能力,也帮助和促进教师和实验室更好地完成科研项目。科研项目对学生的公开不仅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爱好,有学生帮忙完成一些基础理论和实践,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和学院的科研压力,也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

2校外导师培养

学院根据所开设的专业,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和公司的资源优势,与不同的公司开展合作,建立了互惠互利和优势互补的校企合作服装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和纺织品设计方向主要实行“3.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内导师指导下在学校学习实践三年半,剩下半年由校外导师负责,完成学生毕业设计相关工作。

校外导师负责学生的教学计划之内的校外实习和实践内容,强化企业项目实习和实践,学生在企业,由校外导师、实习基地负责人和学校三方共同管理,实现学生的生产学习能力提升,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实行先轮岗再定岗的培养方式,多向推动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校外导师要负责学生的企业项目开发训练工作,在学生学习和掌握服装设计主流趋势后,以细化分类服装设计开发为指导,以实训项目组为体制,对学生进行为期5个月的服装项目的设计与开发培训。目标是培训学生从服装的策划开始,真正体验服装生产的实施过程,积累服装设计和开发的实际经验。

毕业设计是学生专业素质得到综合训练的重要教学环节,其实践部分由校外导师主体负责。毕业设计的服装开发由学生在校外导师指导下在企业项目开发过程中完成,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服装企业文化,增强学生对服装企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毕业设计文字部分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沟通交流下完成,最后由学院对学生进行统一答辩。

双导师培养模式的意义

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结合是服装设计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行之有效的培养途径,也是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创新。通过与企业签订协议,稳定了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无论教学计划内实习实训还是教学计划外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共同作用下,保证了实习内容和专业要求的一致性,也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实习实践效果。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行,保证了学生毕业设计选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传统的毕业设计选题多是由专业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或者科研项目拟定,缺乏一定的实践性。而双导师制培养模式下,有大部分的选题都是源于一线企业生产的实际工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通过专业实训以及项目的开发,提高了学生毕业设计的原创性,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分工各有着重,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施,使学生更早地接触企业,更好地融入工作,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无缝链接。此外,在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共同作用下,学生具备更强的设计开发能力,其大赛获奖率大大提高,仅一年内部级大赛优秀奖以上奖项达到30余项,学生平均获奖率达到12%以上。

结论

服装设计的培训篇6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艺工人才;培训计划

服装设计艺术人才的培养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所要求的人才培养相结合,是目前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中的一个最基本的范畴.是指以艺术与工程师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的人才培养,将对高校管理部门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如何准确制定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育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

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概述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中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要具有高度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科学和人文素质;既具备从事服装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的数学、自然科学等基本理论,又系统掌握服装设计与工程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获得服装产品的设计、生产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服务意识;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的初步能力;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和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操作技能,具备选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服装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能够胜任服装设计与工程的相关技术工作,达到见习服装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可以获得见习服装工程师技术资格。

二、按卓越工程师的培训计划,努力培养艺工服装人才。

1.按卓越工程师的培训计划,培养艺工服装人才所需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具有远大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较丰富的人文知识;遵守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热爱所从事的工作,为保持和增强自身的职业能力,检查自身的发展需求,能够制定并实施自身职业发展计划;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具有良好的观察分析、认识事物现象或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了解相关科学及技术发展历史,熟悉哲学及系统工程方法及应用,培养良好的适合自身特点,具有个性的思维模式和方法;了解本专业领域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为保持和增强自身的职业能力,检查自身的发展需求,能够制定并实施自身职业发展计划。

2.按卓越工程师的培训计划,培养艺工服装人才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

能够跟踪服装工程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具备收集、分析、判断、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及信息获取、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协调能力,熟悉服装设计与加工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管理过程,具备综合运用经济、工程管理等知识和方法,进行工程项目组织管理的能力;熟悉数据处理技术和方法,能够独立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评价。能够独立进行服装面料的各项试验,能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够进行服装面料的选择、设计和二次开发,能够参与根据不同的面料功能进行选择性的服装设计与制作。熟悉服装的加工技术与工艺,具有创新性思维的能力和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够及时捕捉时尚元素,能够参与服装设计与加工整体过程的相关评价,具有判断力和创意,能够提出比较专业的独立技术见解。能够及时了解服装产品生产制造的先进技术以及技术发展趋势;熟悉服装产品的生产流程,具有较强的在服装产品生产一线从事工艺设计、产品检验和解决服装产品生产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外语应用交流能力,能顺利地阅读和翻译外文科技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可进行专业技术交流;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常用计算机软件,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部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的原理、应用和开发流程;具备应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突发事件的能力和领导意识,并采取恰当的措施,确保项目或工程的顺利进行。

3.按卓越工程师的培训计划,深入开展教学内容、方法改革,促进艺工服装人才的培养。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同步进行,教学方法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先进的、适用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改革要求改革教学方法。

艺工结合的人才培养,其涉及的知识领域很多,因此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尤为重要。艺工结合的人才培养,不取决于知识的多少,而应体现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各知识点的结合与运用。艺工结合的人才培养,尤其是复合性的、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最关键的措施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内容改革是艺工服装人才培养的基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要突出艺工结合,实现各类学科知识交叉融合,要建立艺工结合的课程体系,要采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并将艺术设计和工程技术知识共同传授给学生,促进艺工服装人才的培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要充分体现艺术学科与工程学科知识的有机的结合。

除了培养学生的艺术知识之外,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追求能力培养的全面性,组织和安排跨学科的实验教学和竞赛,以及开展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使大学教学成为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摇篮。基于艺工服装人才培养的要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工程修养,根据企业需要的人才和国家产业发展的需求,对教学内容、方法进行改革,建立与本专业相适应的艺术设计和工程技术的课程,最大限度

4.按卓越工程师的培训计划,引入市场概念,与产业无缝衔接,促进艺工服装人才的培养。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机制,引入市场概念,与产业无缝衔接,促进艺工服装人才的培养。根据市场的需求,增设新的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的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办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实习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快与企业接轨。

邀请企业资深的专业人士参与到具体的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有目的到企业去实践、实习,使学生了解企业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让学生了解行业的特点,了解自身学习的目的,并将这二种模式,贯穿于所有课程中。对学生的课程作业,邀请企业直接参与评价,并与学生交流,一方面让企业了解学生和他们的作品,使学生有机会被企业认同,另一方面让课程学习变得具有实效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推动力。

5.卓越工程师的培训计划,引入各类师资力量,促进艺工服装人才的培养。

按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和艺工服装人才的培养的要求,知识单一的教师,显然无法胜任综合性的艺工结合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单一专业教师配置,将有艺术类和工程技术专业教师以及企业的优秀技术人员共同承担,努力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设计思维能力和综合的技术应用能力,形成立体的教学模式,以满足艺工服装人才的培养的要求。

如《创意成衣设计与制作》,教师可以在一个教学主题下进行整体教学规划,有效地进行课程内容的穿插,有艺术类教师完成创意成衣设计,由工程技术类教师完成创意成衣制作,并将该课程与企业合作,学生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为企业设计成衣,可以在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完成成衣制作。

按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和艺工服装人才的培养的要求,教师需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能运用专业知识得心应手地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能熟练操作常用信息工具软件,对所教学科有一定的理解和驾驭能力。能根据学科和学习者的特点,设计本课程教案的能力;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合理评价的能力等。

现在,老师的职责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而更多的是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与学生相互了解、影响、激励和鼓舞。教师要经常了解最新教学动态,精选、收集网上适合教学的信息资源,作为教学的有效补充,增加教学信息量,尽可能多地利用多媒体课件系统制作课件,积极开发新的教学资源。教师要鼓励带动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顺利进行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丰富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进行形象化的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同学间互助合作学习的精神。教学要不断丰富、更新自己的学科知识,具备获取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注重学习研究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技术,改变原有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艺工服装人才的培养的需要。

三、当前高校艺工服装人才培养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①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过高。②课程设置过于细化、教学内容和模式陈旧。③服装设计教育与服装制造产业的结合不够。④缺乏具有双师型的大学教师。⑤企业对学校的支持不够,学校解决学生的实践、实习场地有一定的难度。

结论

从卓越工程师的培训计划,看培养艺工服装人才所需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技术能力。艺工结合的人才培养,尤其是复合性的、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最关键的措施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按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和艺工服装人才的培养的要求,知识单一的教师,显然无法胜任综合性的艺工结合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单一专业教师配置,将有艺术类和工程技术专业教师以及企业的优秀技术人员共同承担,努力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设计思维能力和综合的技术应用能力,形成立体的教学模式,以满足艺工服装人才的培养的要求。

当前高校艺工服装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如服装设计教育与服装制造产业的结合不够,缺乏具有双师型的大学教师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艺工服装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方世杰.张伟等教学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J].吉林教育,2010.01

[2]葛田田.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分析[J].艺术探索,2007(3)l76-77

[3]熊顺聪.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J].职教论坛,2010.04

[4]蒋宗礼.如何使专业办学从经验走向科学佣[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9.31

服装设计的培训篇7

我公司做出如下售后服务计划及承诺:

一、安装调试

1、我公司负责按合同中规定的设备型号、数量将设备免费送达指定地点,并保证按合同要求按时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启动、运行等工作;

2、我公司按照合同要求测试所有硬件、软件;

3、我公司提供详细的技术培训;

4、我公司负责合同中所有设备的现场安装调试、现场验收测试。

5、货物到达后,由本公司和用户人员监督下,由用户人员清点货物,并检查货物的外观。

6、所有设备完成安装调试后,双方即可进行验收测试。

二、技术培训

设备正常运行验收后,我公司指派专业工程师负责在现场为贵单位提供不受人员限制的维修和使用操作培训,每年公司组织培训两次。培训内容包括:设备正确操作使用知识;识别初级故障及必要的恢复方法;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三、售后服务体系及维修保养方案

我们以客户第一、服务第一的宗旨、进行系统的售后服务工作,除按照厂家的售后服务承诺外,我公司承诺所有的设备提供一年质保、终身保修,凡设备出现故障接到贵单位的报修()电话后4小时内到达现场,24小时解决问题。

保证用户的故障投诉都得到及时的调查和解决。报修专线XX,技术维护人员全天值守,

定期回访:公司人员对用户进行定期回访,对设备的隐含故障源进行检测及排除,并会请用户相关负责人填写巡查反馈信息单。

四、伴随服务及保证

1、随产品提供一套完整的技术资料:包括说明书、维修保养手册等。

2、我们在质量保证期内安装的任何零配件,都是原设备厂家生产的或是经过其认可的。

3、质保期(免费维修期)自设备完成并验收签字次日开始计算,质保期为一年。

4、在质保期内由我公司与厂家质保,不会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暗示贵方自行联系。

5、我公司提供365天24小时可靠的服务热线电话及技术人员联系方式。

6、在质保期内,凡设备出现故障接到贵单位的保修电话后1小时内到达现场,12小时

解决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问题我公司会提供备机,直到原设备修复。

7、所有设备全部都安装到位。

我公司一贯非常重视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以支持我们客户的成功,本公司技术人员素质高,其服务质量、效率、态度各方面都得到国内客户的好评。为了确保我公司所提供设备的优质运行,本公司愿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维护服务。

我们将提供硬件、本地网络、远程网络、系统平台、开发环境等的综合优化选择、提供系统规划或二次开发支持。我们拥有多年提供各种计算机系统全面解决方案的丰富经验,是其为客户量体裁衣,提供客户最优化选择的基础。我们可以从客户的实际业务和条件出发,结合将来信息业的发展趋势,在系统建设初期与用户一起确立系统目标,确定系统建设规划,并根据客户的需要为客户提供系统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合情合理的业务规范、项目建议书、系统建议方案及实施方案,使客户通过规范的业务流程和最优化的解决方案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最终获得提高企业效率的效果。

我们公司可帮助客户:选择最适合的硬件;确定符合需求的网络系统方案,包括本地网络和远程网络;确定系统平台的选用;确定开发环境;提供方案选择。

五、实施支持

我们公司提供硬件、系统软件的安装、调试,应用软件的开发。由于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支持和开发队伍,帮助客户根据各自需求和条件提供软硬件及外设的安装和调试,设计、建立网络系统,开发应用系统软件;也可以帮助客户规划和管理网络,将已有的应用移植到开放系统和其他平台,并提供对上述系统维护的建议,从而使客户真正满足需要。

我们公司对客户应用开发的全过程均可提供规范的帮助,从客户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实现到测试,最终实现及维护等都有一套规范而实用的方法。

我们公司为客户规划和配置的网络系统,从评估客户通信要求,考察放置各种设施的建筑物和建筑群的实际环境,设计适合的系统方案,确定所需通信介质,安装、督导、测试整个系统,提交详细的文档资料,到网络系统方案设计,设备选型,网络安装,调试优化,系统维护,后期扩展等,为客户提供全面而专业的实施支持。

1.

售后服务

目前,我们公司所提供的售后服务有:

免费电话技术咨询

当用户系统发生故障或用户有疑问时,用户可拨打本公司电话寻求技术支持,我们公司的专业工程师将及时回答客户提出的各种有关技术问题。公司电话:XX,传真:XX,地址:XX

现场维护服务

当客户报告的故障通过技术电话支持不能被解决时,本公司将按照合同规定的响应时间派遣工程师赴客户现场排除故障,进行维修。包括故障设备的取回和送还。

互连远程维护

根据情况与客户联机,进行远程软件维护,快捷、方便、及时解决客户的软件问题。

合约定期维护

通过签订维护合约,我们公司工程师将依靠专业化的技术手段,为客户进行计算机系统的定期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每季度一次的现场服务,包括软硬件系统的检查、调试和设备的清洁,了解网络系统的运作情况,对潜在的问题给出合理化的解决方案;一旦故障发生,将提供最高优先级的现场维护,准确地排除故障,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当用户设备出现故障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修复,我们公司将提供同等功能的设备供用户使用,直至故障修复为止。

保修期服务

用户从我们公司购买设备,配置网络,均享受保修期服务。在此期间,我们公司将为您提供免费电话咨询服务,排除硬件故障,恢复硬件系统的正常运行。在保修期结束后,建议用户签订计算机系统整体维护合约。

用户培训

新的系统必然需要掌握新技术的人员,我们公司愿意根据您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内容。培训包括技术培训和管理培训。通过技术培训帮助您建立一支灵活、强大的信息技术队伍,加强您员工的技术能力;通过管理培训,帮助您对公司内部的各种文档、光盘、资料等资源进行有效地管理和充分利用。

及时提供产品和技术的更新信息。

我们公司将定期向客户通过e_mail传递或邮寄相关产品、相关技术的新动态,并经常性举办讲座和展示会,帮助客户及时掌握信息产业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总之,我们的目标就是为您提供综合性的、专门的服务与支持,让您能够利用计算机稳定、可靠、方便地工作。用户的利益即是我们的利益,最终用户在我们公司所享受到的将是全方位的支持。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我们公司都会让您得到最满意的服务。系统维护及售后服务。

2.

售后服务组织结构

现场技术小组:属于一线工程实施或者技术支持人员,是我公司派驻用户管理现场的技术小组。技术小组按照《标准化服务流程》和《系统网络管理规范》中的工作要求,进行项目实施和管理,以及受用户委托管理相关网络、主机和应用系统。技术小组成员都接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能够立即处理用户现场绝大部分问题。如果遇到尚不清楚、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小组在最短时间内将其转交给专业服务中心处理。

专业服务中心:是公司的it管理技术核心部门,集中了公司大部分的技术精英。专业服务中心成员不但通过了初级和高级培训及认证,精通一到二个典型的大型应用,而且在管理项目管理和客户支持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专业服务中心接受现场技术小组转来的有关问题,并进行研究,给出解决方案建议,交现场技术小组落实解决,并记录入公司的咨询服务数据库中。在有些涉及到开发方面的问题,会转到公司的研究发展部门予以解决;某些问题可能需要协调厂商共同解决。

应用研究发展部:集中了最优秀的软件开发工程师,他们专精于软件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可以为客户定制某些特殊的管理应用。在需要时,也能帮助客户找出问题并提供解答。

厂商技术支持中心:某些问题可能需要协调厂商方面予以解决。公司负责问题的全程跟踪,从而能够加快问题解决的速度,保证服务质量。

售后服务承诺及培训计划

我司本着为业主服务,并以本业主利益就是公司利益的指导思想原则,严格执行合同协议的有关规定,响应一切以本业主为出发点,满足系统的技术要求、方便运行管理。公司以“客户满意不低于99%”为质量目标,严把售后服务质量关,竭诚为客户朋友提供优质服务。

通过厂家、商、设计、施工、验收、维护和工厂共同努力,进行全方位的、统一的、科学的、规范化的管理和工程商的及时、高效的技术支持服务。

公司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技术力量雄厚,研发生产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质检员、维修人员均接受过专家培训,在信息服务系统方面有丰富的技术经验,今后还将不断派遣优秀管理、技术人员到国家智能化行业技术认证培训中心培训,以保证员工队伍的高素质、高技能。

我司坚持“顾客至上、不断创新”为宗旨,配合稳健经营的的方针,事事以客户先,透过超卓的服务水平和先进可靠的技术性能,为社会各界和广大客户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益的售后服务。

1.

保修承诺

1)服务期限

从工程验收合格之日起,保修期为1年,保修的响应时间为:每天8:30-17:30期间为8小时。

2)服务费用

质保期内,我方对所有设备的所有配件无条件免费保修及更换,所有设备的所有配件(包括整机所有部件)的维修及部件费均为免费,并提供定期上门清洁、检测系统设备的服务。

保修期内,所有设备维修保养服务均为上门服务,由此产生的费用均不再收取。

免费提供系统扩充、升级方面的技术支持服务。

3)保修地点、联系方式

为用户提供免费的系统技术咨询,详细解答用户对系统工程中的任何一个问题,做到“有问必答、有答必详”。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可直接用电话,传真,互联网,书信等方式与我公司取得联系(其中电话

为24小时服务),我司将在1小时内作出响应,与使用者协商解决问题。

维修单位名称:河南天域信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2.

服务响应时间

我们承诺保修期内定期对各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巡查,发现问题当场解决,保障各系统正常高效运行。

在质保期内,我方的现场服务响应时间为每周五天、每天24小时,当系统运行确实发生现场技术人员无法排除的故障,我公司在得到通知后采取应急措施,将在4个小时内到达现场,派遣具有故障排除技能的工程服务人员赶到现场进行维修,如发生硬件故障,我方将在3个工作日内更换备件。

质保期内,一个工作日无法修复的设备,我方承诺在下一个工作日内提供不低于故障设备规格性能的备用设备供单位使用,直至故障设备修复。

3、维护保养服务

保修期内,凡因我方设备或施工导致的问题,我们承诺负责全面解决,并及时更换维修相关设备。

我们承诺长期从事此类系统工程的经营,以保证对损坏设备的更换迅速。

4、制造商售后服务

我们承诺设臵维修专线,积极热情响应此单位的投诉和技术支持,为此系统提供全天候的技术服务和技术保障。

我们承诺配合物业管理要求,为各系统的功能优化运作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5.

“三包”之后保修服务

1、保修期过后不得拒绝甲方的提供有偿服务的要求,具体费用等条件在施工合同中明确。

2、保修期后本公司愿意以成本价向业主提供备品、配件、专用工具、易耗材料,并可全面响应本次投标负责为业主提供备品、配件、专用工具的安装施工和维修服务。我们承诺对各系统所涉及的软件升级实行终身免费。

3、其他技术支持、维修服务及费用收取情况

为了确保系统的施工、验收顺利,给业主提供必要的协助是我司的一贯原则。我司将会利用本司在系统施工报建、报验的经验及资源,协助业主完成由相关部门如安防办、建委等负责的系统的报建、报验。

我们承诺长期随时提供免费的最新的产品技术资料。

本公司将根据业主的运行管理模式,结合本工程系统需要进行维护保养的内容,为业主量身定做一套切实可行的维护保养表,对业主的使用和管理人员进行保养指导,并将业主反馈的维护保养记录进行详细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保证系统能安全正常地运行。

我司将针对本系统的应用情况,提出先进、合理的系统应用优化方案,确保工程的技术先进性、使用合理性、运行经济性等各项指标良好,确保工程技术与时代同步。对于软件的升级,我公司将免费提供,硬件系统的升级也采取成本式服务。

由于本系统工程设计时考虑到了系统正常运行的不可间断性,将本系统工程列为本公司的应急处理,在本公司的仓库考虑配备系统所有应急使用的原设计应用产品或更高性能的应急产品。

在工程施工完毕,验收合格后,我公司将同业主建立定期的联络,根据本公司的定期巡检制度,为系统提供每季度一次的检修。

在验收后,所有硬件设备及产品均提供1年的无偿保修服务,如果有设备供货厂家提供的设备保修超过1年时间标准,我们将按照厂家时间予以延长。

培训计划

为保证各系统的安全正确使用,我司将派出经验丰富的授课人同对业主人员时行培训,使业主人员能全面掌握系统的操作、维护及扩展等技术,我方提供的培训服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现场培训

我方对业主的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的使用、维护和保养培训,所有培训以中文进行。该培训将教会学员在日常和紧急情况下如何操作系统。

我方派出的培训教员,对所提供的系统和产品具有五年以上的操作和维修经验。培训授课人员都是经过厂家认证的工程师、技术员等。培训教员的简历连同培训计划一并提交业主,业主认为培训教员不合格可要求更换。

我方在系统完工测试之前为业主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培训,该培训包括正常操作程序和怎样处理紧急情况。我方将至少提前7天通知业主授课时所需的常用教学设施,任何特殊的工具和测试设备由我方准备。在培训工作开始前我方向业主

免费提供所有中文培训资料,包括中文操作、维修手册,要求受训人员能够了解系统及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操作程序,能进行实际操作和日常维护、排除一般故障。

我方负责安排专业工程师在工厂建设现场对买方的安装队进行现场培训,包括系统的使用、维护、保养培训等,使安装队能正确拆除、安装系统设备。

2、培训计划

我公司将根据合同清单提供详细的产品说明书,系统使用说明书和系统维护说明书。将对使用者进行以下培训。本培训计划包含以下内容:

1)培训目的

对业主的人员分为运行维护人员的培训、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人员的培训。

运行维护技术人员经过培训应能进行日常设备运行维护工作,掌握软件、硬件的操作,熟悉硬件基本功能。能熟练地分析软件、硬件信息等工作,并能有效的组织、开展业务应用能力。

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后,能够处理一般维护人员不能处理的技术问题。

管理人员经培训后,应能负责全面的技术管理工作,了解系统建设的过程,系统功能及未来建设的规划。

2)培训课程

培训课程包括理论课/实践课

3)培训开始时间/结束时间

我方将在完工调试之前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安装调试验收现场完成上述培训后才能撤走现场服务人员。

4)使用的培训设施

现场培训设备操作,包括各子系统的设备实物操作。

6)培训地点

我方将现场对受训人员进行培训。

售后培训方案

1

售后服务承诺

中标公司做出如下售后服务计划及承诺:

1.1

安装、调试、培训及验收方案

中标公司对所提供的设备进行方案设计、系统集成、现场安装、设备调试及验收等做如下承诺:

1、安装调试

1)

中标公司负责按合同中规定的设备型号、数量将设备免费送达指定地点,并保证按合同要求按时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启动、运行等工作。

2)

中标公司按照合同要求测试所有硬件、软件。

3)

中标公司提供详细的技术培训。

4)

中标公司提供现场安装、检查、测试、操作和维护的手册及图纸;

5)

保证满足功能规范中所述运行要求,负责合同中所有设备的现场安装管理、现场验收测试。

6)

货物到达后,由中标公司和用户人员监督下,由用户人员清点货物,并检查货物的外观。

7)

中标公司工程师在现场安装其设备时,应遵守用户单位规定及当地的法律、法令。

2、技术培训

设备正常运行验收后,中标公司负责在项目现场为贵单位提供不受人员限制的维修和使用操作培训,培训目的使所有操作人员掌握:

1)

熟练掌握设备和软件使用方法

2)

正确使用调校功能

3)

识别初级故障及必要的恢复方法

4)

系统各项功能的应用

5)

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中标公司根据使用人员时间采取集中培训和一对一培训等方式,以确保使用

人员具备上述能力。

3、最终验收测试

所有设备完成安装调试后,双方即可进行验收测试。所有的设备基本功能技术性能符合指标后,双方即可签署设备验收合格书。

中标公司一贯非常重视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以支持我们客户的成功。中标公司技术人员素质高,其服务质量、效率、态度各方面都得到国内客户的好评。为了确保中标公司所供设备的优质运行,中标公司愿为用户的整套系统提供高质量的维护服务。

4、性能保证

中标公司确保所提供的工程施工方案及提供的设备材料的完整性和可用性,保证系统能够投入正常运行。若出现由于中标公司提供的设备材料不能满足要求或提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不全面而导致系统功能无法实现或不能完全实现,由中标公司负担全部责任。

用户方可以根据技术规范实施测试以检验系统是否满足要求。中标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将在现场并予以协助及监管测试。

1.2

售后服务体系及维修保养方案

我们以客户第一、服务第一的宗旨,进行系统的售后服务工作,除按照厂家的售后服务承诺外,中标公司承诺所有设备提供三年质保、终身保修。凡设备和系统出现故障接到贵单位的报修电话后及时解决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问题中标公司会提供备机,直到原设备修复。

中标公司承诺:

每月一次电话回访、确保系统能稳定可靠地运行;

每年一个季度一次免费上门维护;配有专职技术检修人员到场检测系统、排除隐含故障源。

保证用户的故障投诉都得到及时的调查和解决。电话技术维护人员全天24小时值守,在接到用户报修电话后

及时解决问题。

定期巡检:公司对用户每月一次电话回访,每一个季度上门巡检(一年四次上门巡检),上门巡检的技术人员会对设备的隐含故障源等进行检测及排除。并

会请用户相关负责人填写巡检反馈信息单。

(三)、伴随服务及保证

1、随产品提供一套完整的技术资料:包括说明书、维修保养手册等。

2、我方到现场安装、装配、校配、启动测试设备,维修人员会提前7天通知用户方。

3、我们在质量保证期内安装的任何零配件,都是原设备厂家生产的或是经过其认可的。

1.3

售后服务承诺

1.

中标公司承诺质保期(免费维护期)自工程完成并验收签字次日开始计

算,质保期为三年。

2.

在质保期内由中标公司于厂商质保,不会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暗示贵方自

行联系。

3.

中标公司提供365天×24小时可靠的服务热线电话及技术有员联系方

式。

4.

如遇故障,公司在60分钟内派骨干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维修服务。服

务响应为365天×24小时。

5.

在质保期内,凡设备和系统出现故障接到贵单位的报修电话后及时解决

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问题中标公司会提供备机,直到原设备修复。

6.

中标公司在新疆范围内应有常设或指派的法定售后服务机构,售后服务

人员应是卖方派出的具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服务水平的人员。

7.

所有设备全部安装到位。

8.

服装设计的培训篇8

关键词:校企文化互动;实践教学;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0-0244-01

学校和企业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既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又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律。根据东莞市创意产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和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凭借东莞的地理优势,对我院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的发展进行了重新定位,即以服装教学、科研、应用为核心,把培养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放在首位,在实践教学方法上采用产、学、研、赛、展等多种实践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实现了系统性、多样性、渐进性、贯穿性四个特性,形成具有特色的高职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一、在四个特性的指导下,合理设计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内容

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是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只有在具体的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本专业的特点和师生的具体情况,在专业基础理论课的框架内,安排了一定学时的基础型实验教学,如时装画、计算机基础、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等课程中的实验教学环节,在注重实践教学的课堂中留有一定空间,让学生去选修、研究或走向社会;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有计划地安排了服装品牌设计、服装营销策划、服装产品陈列、服装商品企划等针对性、实战性、综合性强的实验教学环节,设置了实践教学周,集中或分散在不同的时间段,强化对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利用服装行业活动开展全方位的高职教育实践教学

针对社会需求,把服装大赛和服装生产、科研的要求作为设计主题。由过去的封闭式下的被动进行设计变为开放式的主动创新设计。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和鼓励创新,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在学到了一定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积累了工作经验,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利用每年广州国际服装博览会、广州时装周等活动安排相应的年级分别参与这些活动进行实践教学。使教学实践具有开放性、实效性,为恒常固定的专业课注入了时新的内涵。由于服装专业自身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手脑互动的特征,在实践课程教学中,授课内容针对企业产品、赛事活动进行互动教学,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调研,评价品牌,提高学生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三、积极开发校外实训基地,有效发挥高职教育实验教学的功能

多年来非常重视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根据专业的办学特点,对东莞的服装企业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与东莞集团有限公司等知名服装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和服装教育集团,并聘请企业的优秀管理者和设计师作为专业顾问、兼职教师。向这些企业开放我院的资料室和相关实验室,并共同进行科技研究和市场开发。通过服装教学基地的实践,学生有效地得到专业知识的运用和提高,达到了服装专业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目的。

四、结合国内外赛事活动开展高职教育实验教学

为锻炼师生专业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检验教学成果,鼓励师生参加各项专业赛事和专业领域中社会兼职,建立了奖励制度。科学的培养模式、雄厚的教育实力以及良好的素质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学子,他们在各类大赛中脱颖而出。本院服装设计获全国技能大赛等多个奖项,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也在广东省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随着市场对高职人才的不同需求,市场的瞬息万变会迫使教师不断更新、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协调企业发展方向的教学育人模式,我院应该根据自身的定位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与企业需求对接,以培养学生从事某一职业或职业群所需要的应用知识和专业技能。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使毕业生进入企业后能够做到上手快、悟性强、后劲足。

五、结语

高职院校和企业不仅共同培养在校学生,而且共同培养企业的员工。因此,学校应规范实践教学过程,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教师应努力提高实践实训教学水平,建立严格的实训课教学过程记录制度、教学过程巡视制度、教学质量监督制度和教学效果评价制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更加重视服装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实训,学校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合作教学,应大力提倡和实施启发式教学,自学辅导式教学,师生互动式教学以及情景式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和创造精神。

服装设计的培训篇9

关键词:服装教改技能培养人才

一、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

以工学结合职教专业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的切入点,职业学校提高学生技能重要的是师资、设备、实习三个环节。为提升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学校搭建了三个平台。

1.项目教学为手段的实训平台

项目化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一个项目是项计划好的有固定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工作。原则上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较完整的作品。项目化最显著的特点是实践性。加强职教师资技能培训也是“做中学”的职业课程教学过程。在培训过程中,通过演示讲解、典型引路、专题研讨和单兵教练、骨干培训、分层推进等多种形式和方法,“边做边教”地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教师“边做边学”地学会课程教学设计,实现“做、学、教”相结合,注重实效,使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学会“做中学”,在课程教学中实践“做中学”,也保证学生在“做”中培养和提高能力。

2.课堂教学为核心的教研平台

为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以服装某一项目教学内容为载体,针对同一课堂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采用一课多构,同课异人、集体备课等,对于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性教学,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各个方面分层次、分阶段地开展教研活动,活动形式有:说课、上公开课、上研讨课、上引路课等;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促使教师反思,在反思中进行总结,在总结后全面提高教学能力。

3.校企合作为导向的交流平台

我校采用的服装项目教学包含了服装CaD设计、打板、裁剪、服装缝制工艺等。教学过程中以一个个的项目导入教学,开展较为系统的从理论到实践各个环节的学习,为此,对现有的专业教师结合下企业实践这一环节进行方向性培训学习,使每个服装教师掌握一门较为精通的技术。学校正在开展校企合作为教师深入企业、和企业对人才需求标准搭建平台。

二、理清服装专业课改的整体思路

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不断强化课程意识,建立职业教育课程不断创新的有效机制为新课改的整体思路;以核心技能培养为专业课程改革主旨,以核心课程开发为专业教材建设主体,以教学项目设计为专业教学改革重点、为服装专业课改的基本思路;结合服装专业特色,以前校后厂教学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企业和学校深度融通,基于服装企业工作过程构建集职业素质培养、专业能力训练和岗位综合能力提升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对我校服装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改革。

三、构建服装专业教学的核心课程

1.构建以教学项目为载体的“核心课程”主干体系

“教学项目”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内容包括该项目所需要的相关实践性知识和理论知识、拓展性知识、实际操作与练习等内容,旨在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教学新思路。“教学项目”将原来的学科型课程组织形成调整为项目型组织形式。如服装专业《服装结构设计》新课程中按照生产一线的要求,设计了16个“教学项目”:服装款式图绘制、服装CaD设计、服装打板、排料、辅料、裁剪练习等。

2.明确以循序渐进为原则的“核心技能”培养策略

学校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高一年级注重基础理论和实践基本功训练,高二年级开始实施项目教学,先明确项目标准,然后服装样板制作,再是工艺制作。内容安排上,先基础后扩展,扩展内容较灵活,款式变化较新,要求与市场接轨

我校的服装专业课程主要有:服装绘画技法,服装设计基础,服装材料学,服装结构制图,服装工艺制作等等。这些课程对应了服装设计与制作技术技能的培养过程,而它们都应该与企业的项目任务紧密联系。例如在我校服装工艺制作课程的标准化目标课程教学和管理方面,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进度中对于各个年段的具体要求,定时、定人进行统一的、标准化的课程教学和课程管理,并进行达标考核。它一共确立了八个基本技能目标,即:1.手工针法,2.女裙,3.男西裤,4.女衬衫,5.男衬衫,6.茄克衫,7.女西装、8.男西装,9.男大衣,10.女大衣。这些技术技能目标既要符合教材的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应当与服装企业的各款《工艺制单》的要求相联系相符合。课程模块的标准化目标教学和管理如果能很好地与服装企业的项目任务(特别是不断更新的项目任务)相融合相联系,就必然会给课程改革注入新鲜的活力,会给课改带来具体的、实质性的变化。

四、开发服装专业的校本教材

加强校本教材建设,促进反映企业的主要生产环节和工艺的校本研究,这是由以实践为主体的课程内容与形式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所决定的。为此,学校提出了服装专业课程教学实行项目化、任务化教学法的教学改革,并编写了《服装专业学生技能过关标准》校本教材,该教材注重学生的探究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与用人企业了解企业生产需要,学校每学期对过关项目进行专业技能的系统训练,使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从设计、打板、生产工艺单等各个环节的学习与实训。加强学生从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到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的提高,并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在开发中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1.课程目标明确

以校本教材安排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的导向,使学生具有审视服装平面款式图的结构组成、各部位比例关系和具体尺码及分辨结构可分解性的能力。具有能根据工艺单打样的能力。熟练运用各种缝纫设备设备,打板,掌握成衣制作,掌握服装产品质量检验要领。

2.教材结构合理

教材由服装理论基础知识、基础项目及拓展项目三大部分组成,每个项目包括样品原样、项目操作流程、课后作业三项内容。

3.教材特色鲜明

服装设计的培训篇10

关键词:政府引导;校企合作;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2-0250-03

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由于实训基地建设的耗资比较大,受现有办学条件的制约,学校很难建设一流的实训室。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区域内行业、企业先进的生产设备、实训场地以及优秀的企业师资,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在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高技能人才的同时也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就需要政府积极统筹和引导,加强对现有实训基地的管理,拓宽实训基地的功能,使校企合作能够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一、“政府引导、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功能

实训基地既是高职教育中配合理论教学而为学生设置的提供实践教学、实践训练、实施职业技能训练的统一体,又是承担相关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并能服务于社会的实训培训场所,因而,“政府引导、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在突出其教育性、职业的同时,也应承担起自己相关的社会责任。

1.人才培养功能

对于学生来讲,实训基地将成为以实践知识、操作技能、综合职业素质的全面训练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工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工作实践能力为目标,逐步从实践基本训练到对职业环境认知等多个教育训练层面的场所,承担区域内学生实践教学和职业素质的训导工作。对于教师来讲,实训基地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场所。

2.资源共享功能

为缓解教育资源不足及资源分散问题,应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与周边地区、企业、学校形成资源共享。可利用社会、企业和其他院校已有的设备和条件,走联合共建之路,实行校际间、校企间联合共建实训基地,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3.社会服务功能

实训基地应成为产学研结合基地,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技术推广、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基地和科技信息集散地。与企业紧密结合,联合承接生产实际中的应用课题,以及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项目,并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还可以为社会上一些行业、岗位的在职人员提供培训,承担相关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真正实现“学校走向社会,社会扶持学校,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这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政府引导、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实践

“政府引导、校企合作”模式的主要内涵是在政府的引导下创新学院校企合作机制,搭建高职实训平台,使政府的资源及企业的设备、需求和师资等为学校所用,校企全方位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学校通过技术服务和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能力。为此,我校包装设计专业开展了多方面的实践,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五合一”实训教学方式初步形成

两年来,我校包装设计专业充分利用政府的政策支持,通过建设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促进了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开展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大胆实施“五合一”实训教学方式的改革。

1.车间与教室合一

对于工艺材料类课程,采用现场教学,让学生现场感受真实的工艺流程。教师边讲边做,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现场示范,做到了现学现用,增强教学的真实性、直观性,减少了教学的中间环节,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真刀真枪动起来,确保了技能训练质量。

2.学生与学徒合一

学生直接参与位于学院附近的天九印刷有限公司、镇海豪发印刷有限公司的企业生产活动,培养团结协作、吃苦敬业、遵章守纪、言行规范的职业素养,感受未来的职业要求,实现了学校与工厂、学生与岗位零距离对接。

3.教师与师傅合一

学生下企业实习时,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承担生产任务,在生产活动中,教师就是学生的师傅,产品质量与产量和教师的工作业绩挂钩,不仅提高了教师参与生产的积极性,也培养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双师素质。

4.理论与实践合一

要求教师既懂理论,又能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工艺上有所创新,推进科学技术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如徐筱老师不仅在包装材料理论研究及应用方面有一定造诣,而且在操作技能方面也有“绝活”,多次为天九、豪发等企业破解包装结构技术难题。

5.作品与产品合一

学生实习时的作品又是企业的产品,通过由实习作品的“及格”到产品“合格”的升华,不仅改变了传统以分数定学生水平的传统观念,同时也培养了职业院校学生的质量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情况直接接受生产的检验。

(二)多方受益的合作目标正在形成

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引导下,包装设计专业充分利用现有区域内企业资源。校企共同建设的校外实训基地――天九印刷有限公式,已被授予镇海区、宁波市大学生实习基地;包装专业的校内实习基地也成为省级示范基地;宁波市包装设计中心还落户于院内实训中心。在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过程中,我们成功地解决了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中的三个难题:一是如何使校企合作双方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二是如何使校企合作深入到教学和科研领域;三是如何使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受益。“政府引导、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有五个方面的优势:学校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的贮备库,企业接受学生生产实习不仅不是负担,还解决了企业由于生产的季节变化临时用工的难题,而且学生能成为企业高素质的劳动力,降低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学生毕业时,合作企业可以优先挑选、录用实习中表现出色的学生,从而降低招工难的风险;校企联合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计划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对接,降低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成本;学校与企业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加强新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方面的合作,企业能得到学校的智力支持;通过设立企业冠名的基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和德艺双馨的教师,将企业文化与理念传输给学校、教师和学生,扩大企业品牌影响,造就潜在的合作伙伴和客户群体。

在校企双方共同努力下,我们充分发挥了实训基地的资源优势和功能,不断增强实训的有效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真正使实训基地成为包装设计专业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初步实现了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建、共享、共赢,多方受益的合作目标。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评价手段逐步完善

包装设计专业的专业课教学分为两部分:一是企业的生产性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印刷技能。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年就深入校外实训基地,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按照规范的职业标准开展项目实训,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职业训练氛围,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的提升起了极大的作用。二是平面设计教学,培养学生的包装设计能力。这主要是通过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以及设在宁波市大学园区科技创业大厦的“言吾言设计工作室”来完成的。

商业包装设计与实训课程的教学安排,就是采用引进实际包装设计项目来完成教学与考核的,通过面向校外企业承接设计项目,如大佛龙井包装设计项目、澳洲红酒包装设计项目、中秋月饼包装设计等,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设计任务,将实际设计项目作为该课程作业,在规定课程时间内完成,将商业包装设计的设计流程即各个环节作为学习任务点,并予以考核。最终的学生课程成绩由教学环节与实际设计作品成绩两部分组成,由任课教师与企业共同给出,被企业采用的设计,企业还会予以奖励。

这种教学方法与评价手段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的提升起了极大的作用。近两年来,包装设计专业2005、2006届学生(共52人)共有32人次在市级以上比赛中获奖,获奖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46%,宁波日报对此也予以了报道。

(四)服务地方经济能力明显增强

两年来,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平台,师生将一些新的设计理念及成果在地方推广和应用,完成了大到企业整体视觉形象设计、博物馆开馆宣传品的设计、街道及楼宇标识设计,小到手机包设计、水果包装箱设计等近百项服务社会项目,不仅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增强了社会服务能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为此,宁波市包装技术学会将“宁波市包装设计中心”落户于包装设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

三、政府制度创新是实训基地发展完善的关键

近年来的校企合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政府层面既要在法律上明确企业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又要制定诸如税收、资金、财物、人员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这是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发展和完善的关键。为此,在易斯戴学院包装设计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政府是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推进者,行业是实训基地建设的桥梁和纽带,企业是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学校是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实践者,形成了政府重视、行业协助、企业支持、学校得益的良性发展局面。

(一)地方政府政策的引导是运行机制得以发展的保障

在校企合作中,要想让企业主动参与进来,必须加强政策导向,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政策倾斜,让企业充分认识到只有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才能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优先享受到相关利益,从而在企业竞争中掌握主动权。2005年,宁波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的若干意见》;2006年,下发《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服务型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意见》;2009年,宁波市在全国率先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制定了《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其中,第十九条规定,与职业院校签订三年以上期限合作协议的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并支付给学生实习期间的报酬,可按相关规定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政府的这些政策支持调动了企业和学校合作办学的积极性,为互惠共赢机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以此为契机,易斯戴学院包装设计专业大胆实践,联合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宁波市天九印刷有限公司,共同邀请宁波市人事局、镇海区人事局及庄市街道相关政府领导,于2009年4月23日成功举办了“易斯戴――天九合作模式研讨会”。研讨会上,宁波市人事局、镇海区人事局相关领导对政府在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实习就业方面的政策作了系统讲解,并对宁波市天九印刷有限公司作为“镇海区大中专学生实习基地”进行了正式授牌。此次研讨会受到了与会的宁波市人事局副局长顾金飞高度评价:“易斯戴――天九”校企合作模式能够在政府的引导下,做的如此详细,非常吻合宁波市政府提出的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内涵,这种由学校牵头,在企业建立大中专实习基地的做法在宁波市尚属首次,其做法值得推广。

(二)地方政府政策的创新是运行机制得以完善的关键

由于校企合作涉及多家职能部门,尤其是一些带有实验性的合作需要在制度框架内有所突破,需要人事、劳动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必须由政府主导。要在几个方面寻求共赢点,必须由政府主导,在政策上创新。在校企合作中,地方政府政策的主导作用应主要包括:

一是建立校企合作领导体系。由政府有关部门以及有关社会团体参与,吸收企业人力资源专家和职业院校代表参加,组成校企合作领导管理机构,把职业院校和企业的职业教育资源统筹规划利用,根据地域经济发展需要确定培养方向和目标,使校企合作有序进行。通过建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等形式的组织实施机构,制订具体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指导校企合作的各个环节,协调解决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是建立校企合作评估、激励体系。制订科学有效的评估标准,确定严格的评价程序,对校企合作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树立校企合作的先进典型。如由于易斯戴――天九校企合作模式被宁波市教育局评为“2009年度宁波市十大产学研合作案例”,校企合作企业――天九印刷有限公司被宁波人事局授予“宁波市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的称号。学生在天九印刷有限公司实习可以享受区、市两级政府补贴,减轻了企业负担,调动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三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民间组织的桥梁作用,做好企业人才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对接。近年来,包装设计专业与宁波市包装技术联合会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包装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计划改革、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协会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推动了包装设计专业的发展。目前,不仅宁波市包装设计中心落户我院,校内的易斯戴――豪发纸制品创意设计中心、校外的三家实习基地也均由行业协会牵线搭桥设立的,且学生在校内实训的耗材全部由企业免费提供。实践表明,宁波市包装行业协会已成为我院包装设计专业和企业进行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了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11-16.

[2]宁波市人民政府.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Z].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