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工作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20:46

儿科护理工作篇1

——2020年儿科护理工作总结

2020年是我院“十三五规划”起始之年,在院部及护理部的正确领导下,儿科护理组紧紧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的标准,坚持贯彻优护理念,以患儿为中心,严格规范本病区临床护理工作,夯实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便捷、温馨的护理服务。现将一年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贯彻优质护理,转变护理理念。

2020年,我们儿科护理组在护理部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我院关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精神,落实年初制定的优质护理计划,开展每月的优护举措:

1、开展多渠道努力,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静脉穿刺技术,是儿科护士的必修课,从2015年的静脉争霸赛到2020年的静脉穿刺成功率分析,都是为了从技术角度提高儿科护士的穿刺能力。今年特别添置了红外线静脉显影仪,可以帮助护士尽快找到静脉,开通静脉通路。

2、大力推广静脉留置针,减少反复穿刺。2020年,由于BiD补液的实施,患儿需早晚各一次进行静脉穿刺,我科适时开展静脉留置针,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锻炼,儿科护士已经基本掌握了留置针的穿刺和维护。现在我科已经全面实施的静脉留置针。

3、增加健康教育途径,提高健康教育效果。2020年,在护理部授权下,我科启用了科教短片,用DV的方式,由护士自编自导自演,宣传科积极合作,拍摄了《发烧了怎么办》《三伏贴那些事》《雾化吸入》等等短片,在医院各种宣传平台上反复播放,增加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4、继续开展“乖宝宝”评比活动,增加护患沟通。儿科护士都会准备“五角星”“爱心贴”“小礼品”给每一个按护嘱喝水、配合治疗的患儿以鼓励和奖励,这个活动得到患儿和家长一致的喜欢和赞誉。儿科2020年继续设立爱心书架,开展了“阅读比pad更有爱”的阅读活动,以此增加住院趣味,并赠送生日礼物5份。通过不断实践,提升服务水平,患者满意度基本保持在95%以上。我们的工作受到了患儿及家属的肯定与好评,2020年收到2份表扬信,表扬我科护士的悉心护理和温柔耐心。

二、确保护理质量,夯实工作基础。

1、2020年儿科护理组按计划完成一级质控自查54次,组织并参与护理质量分析16次,参与达标率100%。在自查质控过程中,运用“鱼骨法”全面分析原因,有效予以整改,完善护理质量。

2、每季度开展同项类比,争取更全面的进步。同时,我科开展了儿科护理特异性指标的监测,用数据来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案。我科护理人员还积极复习各种应急预案及常见护理操作技术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对工作流程做出微调以适应现在的新格局。

3、本年度收治血管外科婴幼儿患者80余名,面对新的护理任务,我科积极开展教学培训,补充护理常规,增加监护仪等仪器设备,确保了护理任务的扎实完成。

三、保障护理安全,常记红线警钟。

1、本年度我科开展主题安全讨论14次,组织并参加医院护理部安全培训多次,完成“化疗药物配置应急预案”“紧急情况下人员调配方案”“消防”等实景演练。

2、护理安全作为一个独立的质控考核分目,由护士长带领质控成员,每周进行检查,并及时汇总分析整改,通过不断强化学习演练,整个护理团队形成一个安全网络体系,以积极饱满的工作态度,认真应对,不断提高护理安全意识,防范护理差错、纠纷的发生,出色的完成着各项护理任务。

3、2020年儿科护理差错“0”发生;未发生因护理差错引起的护理纠纷;2起已防止的差错,已开展主题讨论,落实整改措施,保障了儿科护理安全。

四、开通多种渠道,加强梯队建设。

1、儿科护理人员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5名,梯队分布较合理。学历分布本科3名,大专3名,中专4名。儿科学习氛围浓厚,除了积极参加区委医院组织的各类职业培训,还积极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其中,本科在读3名,大专在读4名。

2020年全科组织安排业务培训14次、护理查房12次。全员参与24小时医学频道的网上学习,和医院信息平台的护理在线学习。每周对护理人员进行两次理论提问,每月对护理人员进行定项操作考核,不断巩固护士三基理论水平及操作水平。2020年继续培养一名护士为“儿科专科护士”,完成了相应的学科学习及专科实训。本年度开展课题研究一项,撰写论文2篇。儿科护理梯队建设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五、严格教学规培,实现快速成长。

1、本年度完成实习带教30名,在带教期间,严格按照实习计划,落实实习内容,按时考核实习成绩,反馈实习掌握情况。学生掌握了儿科护理常规及专科护理内容,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实习生对带教老师表示满意

2、本年度1名轮岗护士进入儿科工作,通过培训,带教和自我成长,按计划掌握了儿科护理要求。

六、存在问题与对策。

儿科护理工作篇2

在院领导和护理部的领导下,相关部门协助下,我科结合紧密型医共体,在节约耗材、节约医保资金等方面,加强全方位管理,提升医疗护理服务质量,保证医疗护理安全,提升住院患儿和家长就医护理满意度和获得感等,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2020年儿科护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

总收入

9111256

住院人数2932人

药品费

3066413

床位费

547209.50

治疗费

1363263

材料费

360733.16

护理费

890007.55

检验费

1582705

输氧费

824

检查费

160473.10

注射费

160572.60

其他费

103093

二、医护人员素质教育方面

1、加强护理人员思想教育,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学习时代楷模。

2、及时传达院周会精神,使医护人员及时掌握医院动态信息。

三、业务能力培养方式和途径

1、每月一次业务学习,加强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应急、急救能力的培训,完成了科内护士分层次培训计划。

2、完成护理部组织的护士每周一课,三基培训,护士定期考核培训。

3、科内开展健康讲堂,每周进行医护患健康知识讲座。

四、护理质量管理

1、护理质量控制方面科内每周进行一次护理质量自查工作,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每月一次护理质量总自查,实施pDCa循环管理。

2、医院感染控制方面强化医护人员职责、制度意识,优化护理服务流程。重点加新冠疫情防控。

3、急诊急救管理方面科室应急急救小组能熟练掌握小儿急救技术和危急重症护理技术。

五、护理安全控制

1、落实wHo十大安全管理目标,人人掌握十大安全目标内容。

2、护士长每周进行水电门窗仪器设备检修,对科内人员进行灭火器材应用培训,开放安全通道,张贴宣传标识。

3、住院患儿安全防范管理,护士加强宣教,佩戴腕带,谨防患儿走失,坚持患儿身份识别制度及查对制度。

4、全面落实了住院患儿病员服的统一规范管理。

5、急救药械管理规范,专人负责,每月定期核查。

6、加强儿科病区院内感染管理,无院内感染及重大护理差错发生。

六、人力资源管理

1、护士层级结构,执业护士11人,n3护士3人、n2护士3人、n1护士4人、n0护士1人。

2、人才梯队的培养,专科护士参与科室管理和专业能力建设;科室选拔高年资、能力强的带教老师。

七、护理成果

1、科室完成了13名实习生、7名新进轮转护士的带教计划。

2、科室定时开展健康教育大讲堂,采用多种形式的宣教,内容丰富,促进护士全面学习教育内容,进一步提高了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

十一、2021年科室护理工作目标

我们围绕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加强宣传和科室管理;及时修订完善各项职责制度流程预案;继续加强梯队建设和因材施教促进人才培养;钻研护理业务、提升撰写论文能力;强化护理管理、转变服务理念、打造优势学科内涵。

儿科护理工作篇3

2018年儿科护理工作将针对不足,狠抓内涵建设,进一步加强专科护士的培养,加强与医院其他科室的协作配合,完善各项护理工作流程,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打造医院形象。现作出计划如下: 

为进一步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理论技术水平,规范护理管理,结合等级医院工作要求,现将2016年儿科护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儿科护理队伍培训建设,提升护理队伍素质

1.按护士年度培训计划做好护士的理论及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

2.基本技能培训考核:根据护理部制定的年度技能操作培训计划每2月进行一次培训,培训后科室护士长负责落实全体人员的考核,合格率达90%以上。

3.基本理论培训考核:根据科室需要,每2月组织培训一次科室专科理论知识培训,考核合格率达90%以上。

4.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现状,护士长及专科护士组织学习专科知识,可通过请医生授课、检索文献资料、组织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讨论等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同时,有计划的向护理部申请选送部分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提高专科知识水平。

5、创新护士培训模式。以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求为目的,在低年资护士培训方面尝试新的培训方法。以理论教学、技能培训、病房实地培训、模拟演练等方式相结合,注重实用性、专业的护理技能培训模式。

   二、全面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

按照《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和《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最终达到患者和家属满意,社会和政府满意,医生和护士满意的目标。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积极组织开展“天使互助”活动,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护士主动服务的能力,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给予患者悉心照护、关爱、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鼓励患者主动参与个人护理计划的制定,充分考虑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因素,依据患者个性化需求提供主动服务。在做好规定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提供全程、无缝隙护理,促进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三、加强护理质量过程管理,确保患者安全

1.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一级质控管理,提高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基础环节监管作用,明确各自的质控点,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2.护士长深入各小组检查、督促、考评护理质量。查看病人、查看记录、听取医生意见,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3.护理指标完成90%以上,各项指标及合格率如下:

指标

(合格率)

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

病房管理及消毒隔离

护理文书书写

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

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

健康教育覆盖率

合格率(%)

90

90

90

100

100

90

指标

(合格率)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考核

护理服务满意率

护理安全管理考核

分级护理质量考核

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考核

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合格率(%)

90

90

90

90

90

50

指标

(合格率)

手术室护理质量

护理技术操作考核

优质护理和整体护理质量考核

优质护理服务目标内涵知晓率

警示标识正确使用率

不良事件制度知晓率

合格率(%)

90

90

90

100

95

95

指标

(合格率)

跌倒、坠床意外事件处置知晓率

特殊药品管理

围手术期患者护理质量考核

合格率(%)

90

95

90

4.加强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定期分析和研究护理安全工作状况,提出改进意见。对己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认真做好调查、及时上报,组织讨论,并提出处理意见及 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积极听取护士心声,改进工作流程,方便护理工作,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具体措施为:一是做好啄木鸟在行动计划,多从全方位角度找出隐患,吸取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二是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强调制度执行到位,加强对护生的管理,明确带教老师的安全管理责任,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三是强化护士长对科室硬件设施的常规检查意识,平时加强对性能及安全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的完好。

    四、完善护士分层管理,推行护士分层使用

根据各层次护士的分层标准,能力要求让其承担相应岗位的工作内容,并在此过程中给予相应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等。根据科室床位使用率、护理级别比例适时进行人力资源的调配,最大限度进行人力资源优化整合。根据护士意愿及收住患者情况进行弹性排班。

五、做好教学、科研工作

1.定期召开实习生会议,听取带教教师及实习生的意见。

2.总带教老师,重视带教工作,经常检查带教老师的带教态度、责任心及业务水平,安排小讲课,了解实习计划的完成情况,做好出科理论及操作考试。

儿科护理工作篇4

【关键词】儿科心理问题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267-02

患儿到医院就医,往往是由家长陪同。据观察和文献报道,家长与患儿的许多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几乎是相同的,是相互影响的,如恐惧感、悲哀感、焦虑感等,但家长与患儿对疾病的主体感受不同,又使他们的心理表现不完全一致。在护理过程中,必须对此有所了解,才能更好的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使其配合治疗以及医生及护士的工作,达到尽早康复的目的。我们将患者及其家属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分类叙述:

1患儿就诊时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1]。

患儿由于年龄的特殊,来院就诊时表现往往与成人不相同,而患儿的心理问题也有多种临床表现形式,主要的几种概括为:

1.1悲观失望感不同年龄对疾病的自我认识不同,年长的慢性病患儿有悲观失望、缺乏自信心的表现。

1.2孤独焦虑感患儿患病住院,离开家庭会感到孤独、不安和无助。

1.3恐惧感大多数患儿对医院怀有恐惧心理,对环境和医务人员感到陌生。

1.4激怒愤怒心理由于病痛,心里烦躁、愤怒。

2患儿家长的主要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表现[2]:

作为患儿家长,家长在治疗中往往起到重要的作用,病史的采集和陈述,治疗的依从性等必须依靠家长来完成,家长的心理问题,往往会造成沟通的难度加大,治疗的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具体的家长的心理问题表现为:

2.1焦虑和紧张

2.1.1入院时对疾病缺乏认识,对环境的陌生感引起的紧张与焦虑。表现为反复询问病情,希望得到肯定答案或不断打听医护人员的情况,希望转到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所管的床位。

2.1.2住院期间由于病情变化产生的紧张与焦虑。表现为对病情变化的反复陈述,要求医护人员不断观察,担心遗漏病情变化,甚至要求转院。

2.1.3由于长期住院经济负担较重引起的焦虑。表现为不安心治疗,要求提前出院。

2.2恐惧与缺乏安全感

2.2.1家长对疾病预后产生的恐惧感;表现为对其他相同疾病患儿的预后敏感,尤其是急、重危患儿的家长,表现得很悲观,避免说一些关于生死的问题甚至字眼。

2.2.2由于心疼患儿而对各种注射和侵袭性的检查产生的恐惧感;表现为患儿在接受检查和治疗时,家长表现出不敢看或者躲开的行为。

2.3怀疑和不信任

2.3.1对疾病的不了解引起的对治疗方案的怀疑。表现为拒绝配合医护进行治疗。

2.3.2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表现为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的不信任,要求更换主管医护人员。

2.3.3对医院治疗环境和治疗能力的怀疑。表现为挑剔住院环境和设施,要求转院等。

2.4患儿家长其他心理表现

2.4.1容忍对患儿不正确行为的容忍和支持,他们认为患儿的生病是自己照顾不周造成的,对患儿有欠疚感,对患儿过份迁就,甚至许多错误的行为如打骂医护人员也不加管教,并对工作人员的制止表示不满。

2.4.2依赖感家长对患儿日常生活上的照顾也依赖于护理人员,而对自己缺乏信心,生怕自己的动作会伤及患儿。

2.4.3同病相怜感表现为相同疾病的患儿家长非常容易沟通,有同病相怜感,尤其是重症或绝症患儿家长;新入院的患者家长有时对老患者的经验的信任程度更甚于医生。

在临床工作中,心理护理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步骤和行动,对护理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状态等多个层面进行系统的整体护理,以达到促进健康的最佳状态[3]。对于护理人员在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能够很大程度改善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问题,给预后带来较为乐观的预期。那么,心理护理的具体实施为:

3给患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及印象

患儿入院对住院环境产生恐惧心理,病房需要清新、整洁,设施符合患儿心理,可以在病房或楼道的墙壁上画一些卡通人物,贴些别致的动画片及图片。护理站或病房墙面涂成鲜艳的颜色,患儿的用物及生活用品可选用鲜艳的颜色,如红色、黄色等。这样,可以消除患儿对医院的恐惧感。对待患儿要像大姐姐一样处处关心爱护他们,主动地多亲近他们,耐心地和患儿沟通。在给患儿做第一次操作时要动作轻柔,并且尽量做到一次成功,给患儿留下很好的印象,否则易使患儿产生反感的心理。

4根据患儿年龄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

4.1婴幼儿的心理护理:此期的患儿由于年龄小,心理反应不能通过语言来表达,对于住院的情绪反应相对较小,他们更需要的是父母的。所以,要尽量满足患儿的生理需要,经常给予、搂抱、触摸,使其感受到护士对于他来说不恐怖,获得安全感、舒适感。最好实施母婴同室,使患儿和母亲正在建立信任感的过程不被中断,住院期间保证母乳喂养,通过母婴肌肤接触、目光对视、照顾,增进感情交流。如果患儿哭闹时,除疼痛及一些不良刺激所致的哭闹外,可用优美的乐曲使患儿安静下来,注意动作轻柔、稳、准、快,以减少患儿痛苦。

4.2学龄前期患儿的心理护理:由于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表现突出任性、顽皮等不良习惯,再加上受教育程度和生活环境不同,表现的情绪很大。来自县市的患儿多数正在上幼儿园,适应和理解能力均较强,而来自农村的孩子胆子小,适应能力差。对于这期患儿应做到:①和患儿及家长多接触交谈,及时消除患儿的陌生、孤独、寂寞感,向家长进一步了解患儿的兴趣、性格、特征、日常爱好及生活习惯等,以便于在治疗护理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护理。②采用非语言方式与患儿沟通,如通过亲切的表情、和蔼的态度、温柔的抚摸安慰患儿,轻松缓解因疾病、环境变化等因素引起的紧张和恐惧心理,调动其积极的情绪。③采用一些简短的称赞、鼓励性语言,如“宝贝你真勇敢,真棒”等,注意说话的语气、声调、态度等,鼓励患儿勇于接受治疗。对于一些性格懦弱、胆小的患儿在做治疗时,应注意与其亲切交谈,以分散注意力,消除恐惧感。同时,要提高穿刺技术,力争一针见血,减少痛苦。也可以让勇敢接受治疗的患儿为他们做榜样,消除其紧张,惧怕的心理,积极接受治疗。

4.3学龄期患儿的心理护理:学龄期患儿思维逐渐向成熟发展,对事物已有一定的理解、识别能力,能根据自己情况估计其轻重,从而产生一定的思想情绪。应针对患儿表露出来的思想情绪,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及身心护理。学龄期患儿一般情绪稳定,对医务人员的讲解可以听懂。一般性格开朗的患儿喜欢表现自己,爱听―些表扬的话,利用患儿这种心理来鼓励他,让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平时与患儿多沟通,主动接近、关心他们,丰富他们的娱乐生活,激发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教育他们以乐观主义的精神对待疾病及今后生活中所遇到的任何困难与不幸。

5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4]

首先要找出患儿家长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治疗原因,根据不同原因进行心理护理。

5.1对由于担心疾病预后引起的恐惧,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预后进行说明,使家长对患儿在治疗期同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和准备。对预后良好的疾病,多用鼓励的语言,让家长看到治愈的希望;预后差的,应用婉转的语言,安慰家长,给以心理支持,使家长能够正确面对疾病。指出现代科技进步,不要放弃希望;要用肯定的语言告诉家长,医院会尽最大的努力进行治疗。

5.2对患儿进行检查或治疗而引起的恐惧,应将检查和治疗的必要性、步骤、方法、目的,在检查前详细向家长说明,以诚恳的态度告诉家长,医护人员将会最大程度的减少患儿所受的痛苦。提高操作成功率,如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成功,可减少家长恐惧感。

5.3对由于与书籍上治疗方案有差异引起的对治疗怀疑,可以向家长解释个体差异,治疗要因人而异,分析治疗方案因患儿具体情况而定,从而消除家长的怀疑。

5.4对不信任医务人员的家长,应主动与其进行沟通,注意有技巧的交流,通过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来赢得家长的信任。

5.5对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引起的不信任和怀疑,可以通过提高诊疗水平和护理技术来弥补硬件上的不足,以良好的护理服务来增强家长的信心。

5.6对其他心理表现的护理

5.6.1对家长容忍心理的护理:要向家长指出一味容忍孩子的溺爱行为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指出孩子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5.6.2对家长依赖心理的护理可以教给家长正确的日常护理知识,如怎样正确更换尿布,怎样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如何正确喂养患儿等,帮助家长独立的进行日常护理,增加了护患感情,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5.6.3对家长同病相怜心理的护理可以向大家推荐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而使疾病恢复良好的病例,指出配合护理的重要性和有利之处,避免家长之间乱传所谓的“偏方”,一旦发现,要及时制止,并向家长指出这样做的错误和严重后果。

通过对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和心理支持,消除了家长对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疑问,能够主动地配合护理和治疗,并影响患儿的心理,使患儿易于接受护士的护理,愿与护士进行交流,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进行,护理程序处于良性循环。既有利于患儿疾病的恢复,也对患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既融洽了护患间的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又减少了护理纠纷的发生。掌握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因素,让心理学的应用建立在良好的治疗护理基础上,为患儿的康复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丁继玲.刘秀连;儿科病人心理护理特点[J]适宜诊疗技术1995,18,65.

[2]胡远玲.辛虎威;儿科心理护理体会,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12月第4卷第35期.

儿科护理工作篇5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按照“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要求,改革护理服务,夯实基础护理,树立行业新风,提高护理质量,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升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9.5%,健康教育覆盖率100%,出院回访率100%。通过实施全面、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临床护理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护理工作得到社会认可,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得到最大发挥。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儿科;护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930-02所谓优质护理服务,是指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以患者为中心,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并实行护理责任负责制,从而拓展护理专业的内涵,提升整体护理质量[1]。目前,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全面推进,全国各层医院均在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努力夯实基础护理工作,为患者和社会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我科自2010年4月以来,积极响应国家和医院的号召,对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进行了大胆、积极的尝试和努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目前我科共设床位70张,护理人员28名,护床比例为2:5;护理人员的年龄在20至45岁之间,其中3名为主管护师,10名为护师,15名为护士,所有护理人员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有5名,大专学历为23名,以上护理人员新老资历搭配合理,有10人从事护士职业5年以上,7人工作3至5年,8人工作1至3年,3人工作1年以下。2.创建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2.1为患儿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为了给患儿营造出一种与其身心和认知发展相符的住院环境,我院专门聘请专业设计人员,为我科设计了具有儿童天地特点的住院环境。如病区设有儿童活动室,病房墙壁上装饰有可爱的动物画或其他图画,病室电视播放动画片等,使病区环境感到温馨、洋溢着天真浪漫的童趣,消除患儿的紧张与不安,窗帘和被褥使用温馨的卡通花色作为面料,护理人员工作服打破传统的白色,从而消除患儿对白大褂的恐惧,在患儿病床头处装置传呼机,方便患儿获得护理服务,走廊大厅还设立了“信息栏”,墙上张贴了爱心语、温馨提示、祝福等,拉近与患儿家属的距离,极大地方便了患儿及家属。

2.2加强团队内涵建设,规范护理服务。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礼仪文化,提升护士的整体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爱、自尊、自强、自重,恪守职业道德。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坚决杜绝态度“冷、硬、顶、推、拖”等现象,要主动关心患儿,多抚触、拥抱、夸奖,和家属多沟通,让家属多配合,创建和谐护患关系[2]。

2.3优化服务流程,改变工作模式。对于新患者入院接诊流程、输液流程、检查前后流程等,均进行合理的优化,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积极践行优质服务链,实行无缝隙服务:热心接-耐心讲-细心观-诚心帮-温馨送-爱心访。改变功能制护理模式,实施责任制,落实整体护理,为患儿提供全程、全面的整体护理。我科内70张病床,分成三组,每组有4名护理人员负责,小组成员职责和人员数量为:责任组长1名,责任护士2名,基础护士1名,责任组长在统领本组成员和承担主要责任的基础上,和责任护士一起分担患者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并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认真观察和准确记录,为患者疾病的恢复提供指导,基础护士仅承担分管床位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从而保证病人的各项护理、治疗落实到位。

2.4加强三基三严的培训。

2.4.1定期组织科内人员业务学习,提高专科理论知识。通过多种形式如自学、脱产、进修、讲座等方法,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不断吸纳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科内护士实行分层管理,针对护士的不同文化层次及学习能力的强弱,指导相应的知识学习。

2.4.2规范各项操作技术。各项常规及专科技术操作每月定时培训,培训完毕进行考核,对不合格者限期予以达标,预期不达标者不予上岗,每季度进行一次护理技术比武,对优胜者进行表彰,每年评选一次“优秀操作能手”,获得荣誉称号者每次予以奖励200元,从而提高科内护理人员的专科技术水平。

2.5树立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实现三个大转变。

2.5.1转变服务观念。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将“以人为本,病人至上”的理念渗透到服务的每个环节中,为病人提供温馨、细致、周到、系统、全程的服务,用最佳的服务理念,最优质的服务增进护患关系,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每月评选一次“优质服务标兵”并将照片挂于科内护理园地,感召其它护理人员向其学习

2.5.2转变服务角色。用爱心、真性、智慧和熟练的技术贴进患者,赢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2.5.3转变服务方式。为病人提供多层次、个性化、多元化的连续服务,举办病友联谊会、心里咨询等。

2.6加强健康教育指导。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的健康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均得到了全民的普遍认识和关注,儿科护理的健康教育需要注重细节,讲究方式。患儿一旦入院接受治疗,我们均给患儿提供全程的健康指导服务,并根据患儿及其家属的文化层次,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

2.7完善后勤保障系统,确保优质护理落实到具体环节。通过后勤工作社会化,陪检、领物、送标本等非护理工作都由相关职能部门来完成,让护士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静下心和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心里辅导。科内配备必要的基础护理设施,增加沐浴盆、桶、小方凳、电吹风、婴儿推车、雨伞、微波炉等生活设施,方便住院患儿生活的各个环节。3.结果

通过为患儿实施全面、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护理质量,体现了护理人员的个人价值,提升了医院的服务品牌。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健康教育的覆盖率达100%,对患儿的出院回访率达100%,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9.5%,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得到提高。4.结束语

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我院临床护理水平得到了全面、有效地提高,护理工作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认可,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得到最大发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骄不躁,继续发挥我们的优势,争取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参考文献

儿科护理工作篇6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意识;护患纠纷;预防

【中图分类号】F763【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6-0175-01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就医过程中维护自身的权益,使整个医疗行业呈现高风险态势,而儿科护理的风险性尤其突出,因此儿科护士在工作中应建立起较强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预见问题的能力,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

一、影响因素、特殊的护患关系

患儿人院后特别需要父母及家属的照料,儿科病房的陪住率相对较高,其护患关系不仅是护士与患儿的直接关系,而是护士、父母与患儿的三角关系,护士对患儿实施的治疗、护理、抢救等工作均在家属的注视下进行。由于儿科护理任务重、技术性强,护士工作压力往往大于其他成人科室,护士工作情绪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而出现波动。

1、父母期望与医疗服务过程脱节。父母爱子心切,但医疗知识欠缺,对护理操作的必要性与效果难以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对护士缺少信赖,往往不顾治疗所必需的转归过程及康复期限,对正常的操作产生误解,易形成挑剔、否定、甚至拒绝的态度。有的父母会在强烈的紧张情绪的支配下盲目归因并迁怒于护士,护士往往成为家长表达不满的最直接对象。如不能妥善处理,会进一步激化护士与患儿父母之间的矛盾情绪而导致纠纷。

2、社会心理因素。虽然人们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增强,但相应的医疗卫生法律知识还不健全,医疗纠纷中的主控方主要是患者及家属。由于人们越理上有同情弱者的倾向,往往偏袒主控方,因此少数人以造成纠纷的方式解决治疗过程中的问题,获取精神支持和经济补偿,得到心理平衡。目前仍然没有法律来制约这种社会现象。

3、护理文件缺陷。临床护士没有普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忽视护理记录的填写,没有真正理解护理文件的举证作用和维护护患双方合法权益的意义。患儿病情及护理情况的记录应连续完整,护理记录是护理活动的真实反映,护理记录等护理文件是处理纠纷的重要证据,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护理文件的书写应规范,患儿病情变化后的记录程序为发现问题一报告医生一执行医嘱一处理措施一效果评价。应组织定期讲评,提高书写水平,并设立质量控制小组定期检查、指导、考核。护理记录中存在缺陷的情况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a、医护记录不一致:医护之间缺少沟通,导致患者病情变化的时间、用药时间、抢救时间、开医嘱时间与执行医嘱时间不一致。

b、病情记录欠缺:①使用非医学术语:护理纪录不仅要连续、客观、真实,治疗与护理情况一致,而且书写语言应受到专项训练,努力提高护理理论水平,护理文件中对病情的描述必须使用医学术语。②护理过程记录不完整:护理记录反映了患儿的健康状况的变化情况,应体现整个护理程序全过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使每一阶段的护理情况都有据可查。③病情记录重点不突出:患儿的重点病情变化应及时、客观地书写,争取第一时间反映病情及采取相应措施。④使用主观性语言:病情记录的客观性、准确性反映护士实际工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应避免使用主观性语言。

二、护理纠纷的预防对策、培养护士良好的医德修养和职业情感

爱心、耐心、同情心是一个儿科护士必备的心理素质与职业情感,要以宽容、接纳并安抚的态度对待家长的误解、迁怒与不理智,对不配合治疗的家长,应使用一定的语言艺术和委婉的方式来沟通,避免正面冲突,防止事态扩大。

1、对护士队伍科学管理。儿科工作规律性差,意外事件多,责任风险高,护士思想压力大,情绪易波动,一边要提高儿科临床技术,一边要接受各级领导的检查、考试、聘用,还要保持良好工作状态及情绪,所有这些压力造成了儿科护士的身心处于亚健康状态。管理者应重视研究护士队伍的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儿科护理的硬件设施,为临床护士提供方便、安全、有效的操作设备,做到制度健全,分工明确,加强质量监控,奖罚分明,并做到人员层次、技术力量的合理配备,有效地控制各项工作。

2、对家长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儿科的健康教育是以对家长进行教育为特点,根据此特点护士应定期采用书面、谈话、录像及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家长了解儿童特点、疾病特点、治疗与护理、预防保健及康复训练方法,并积极采纳家长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真正形成护患双方的理解与沟通,做到相互配合与支持,达到使患儿早日康复的共同目的。

三、重视儿科护理工作的法律问题

1、加强法律意识和职业严肃性。年轻护士的社会经验不足,在患儿家属面前大肆发泄不满及对医院内部人员、制度的议论;临床经验也不足,没有真正了解患儿家长的知情同意权,这些都是引发纠纷的潜在因素,也反映了法律意识的薄弱和职业严肃性教育的不足。因此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是减少纠纷的重要措施。

2、加强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学习。只有高水准和有预见性的护理才能保证患儿的安全,要善于分析,勤于记录,不断巩固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并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培训为基础,学习法律法规,对医疗差错、事故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

整个社会和医疗制度不断发生变革,儿科护理工作也应不断适应新的情况,如何在工作中降低风险、维护自身及患儿利益并预见风险倾向是儿科护士面临的新课题,必须在不断地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患儿家长,开展多种沟通形式和交流思想的渠道,形成相互理解的护患合作关系,并努力提高法律意识,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儿科护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及儿科护士的职业修养和业务素质,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儿科护理工作篇7

二、深入开展整体护理,全面提高职业素质

1、组织学习《儿科学》,熟悉了相关疾病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丰富健康宣教内容,责任护士深入到病房,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提高了用护理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2、让有经验的老护士为新护士讲课,传授整体护理经验,如遇模糊概念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每月组织了一次护理查房,分析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重视护理人员素质培养,加强业务学习,技术训练,提高应急急救能力

1、抵年资护士加强了十五项护理技术训练,提高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了技术水平。

2、年资护士加强应急急救能力训练,工作中老护士给低年资护士做好表率,言传身教,让儿科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得到了发扬光大。

3、加强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强化了法律观念,组织学习了相关法律知识,并灵活运用到工作中去。

四、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秩序,使小儿科护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静脉穿刺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每次操作前洗手,每晚治疗室紫外线消毒,病房空气消毒,严防了医源性感染。

2、严格执行了早班制度,切实帮好了晨晚间护理、基础护理到位,保持患儿床单清洁整齐,环境温馨、舒适。

3、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对病人病情做到九知道,在交接班时向下班护士做好了详细报告。

4、配合护理部做好月护理质量检查、夜查房,确保各项护理指标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

5、开展了婴儿抚触,拓展护理技能。

五、护理人员较出色的完成护理工作

xx年的经济收入比xx年稳步提高,全年本科基础合格率达到90%以上,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100%。在“5.12”国际护干节中,有两名护士被医院评为“优秀护士”,整个儿科被市团委评为市“青年文明号”组织,护士长获得市团委“十大杰出青年”的光荣称号。

儿科护理工作篇8

一、认真学习《医疗质量暂行规定》,增高护理服务质量

详细目标:

组织学习医院下发的《医疗质量暂行规定》,认真履行职责,激发护理人员的服务热情,增高护理服务质量。

实施措施:

1、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医疗质量暂行规定》,按规定规范护理工作。

2、在护理工作中做到视病人为亲人,以“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为了一切病人”为工作指导,认真履行护士职责,增高护理人员对服务意识的认识水平,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3、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护士修养与礼仪规范,强化服务意识。坚持上班前举行服装整理仪式,使护士在工作中保持整洁文雅、端庄大方,为给病人提供舒心服务打下良好基础。

二、深入开展整体护理,全面增高职业素质

详细目标:

继续开展整体护理,规范护理程序,增高整体护理病历质量,丰富健康宣教内容,更好的为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实施措施:

1、组织学习《儿科学》,熟悉有关疾病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丰富健康宣教内容。责任护士深入到病房,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增高用护理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2、让有经验的老护士为新护士讲课,传授整体护理经验。如遇模糊概念,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每月组织一次教学查房,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4、电子病历及时评价,护士长坚持每周检查2—3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通知到责任护士,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三、重视护理人员素质培养,加强业务学习、技术训练,增高应急、急救能力

详细目标:

以《儿科护理学》为基础,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加强十五项护理技术及急救能力训练,增高护理质量,培养一支业务技术精,素质高的护理队伍。

实施措施:

1、制定2004年训练计划,每月组织一次专题讲座。鼓励护士自学并做好读书笔记。

2、低年资护士加强十五项护理技术训练,增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增高技术程度。

3、高年资护士加强应急、急救能力训练。工作中给低年资护士做好表率,言传身教,让儿科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

4、大力表扬星级护士及“5。12”优秀护士,激发护士爱岗敬业热情,更好的为病人提供爱心服务。

5、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强化法律观念,组织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并灵活运用到工作中去。

四、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增高护理工作质量

详细目标: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秩序,使小儿科护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实施措施: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静脉穿刺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每次操作前洗手;每晚治疗室紫外线消毒,病房空气消毒,严防医源性感染。

2、严格执行早班制度。切实做好晨晚间护理,基础护理到位。保持患儿床单位清洁整齐,环境温馨、舒适。

3、严格执行床头交接制度。对病人病情做到九明白,在交接班时向下班护士做具体报告。

4、严格落实各级工作人员职责。护士长每周二次检查卫生员工作质量,保持病区清洁整齐;每周二次对病人满意度进行调查,确保服务质量。

5、配合护理部做好月护理质量检查、夜查房、双休日查房等制度,确保各项护理指标达到三级甲等医院标准。

五、强化科研意识,增高护理科研能力

详细目标:

依据本科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制定本年科研计划,争取有较高程度的文章在杂志上发表

实施措施:

1、积极给高年资护士创造条件,安排到图书阅览室学习,查阅文献材料,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力争有高程度的。

2、采用激励机制,对有学术论文在杂志上发表或在会议上交流的护士在评选优秀护士及年终奖励时,优先考虑。

六、开展婴儿抚触,拓展护理技能

详细目标:在较短时间内医学,培养全科护理人员控制婴儿抚触技术。

实施措施:

1、完善婴儿抚触室的配套设施,灯光、环境、温湿度符合标准要求。

儿科护理工作篇9

1患儿就诊时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1】患儿由于年龄的特殊,来院就诊时表现往往与成人不相同,而患儿的心理问题也有多种临床表现形式,主要的几种概括为:

1.1悲观失望感不同年龄对疾病的自我认识不同,年长的慢性病患儿有悲观失望、缺乏自信心的表现。

1.2孤独焦虑感患儿患病住院,离开家庭会感到孤独、不安和无助。

1.3恐惧感大多数患儿对医院怀有恐惧心理,对环境和医务人员感到陌生。

1.4激怒愤怒心理由于病痛,心里烦躁、愤怒。

2患儿家长的主要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表现:作为患儿家长,家长在治疗中往往起到重要的作用,病史的采集和陈述,治疗的依从性等必须依靠家长来完成,家长的心理问题,往往会造成沟通的难度加大,治疗的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具体的家长的心理问题表现为:

2.1焦虑和紧张

2.1.1人院时对疾病缺乏认识,对环境的陌生感引起的紧张与焦虑。表现为反复询问病情,希望得到肯定答案或不断打听医护人员的情况,希望转到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所管的床位。

2.1.2住院期间由于病情变化产生的紧张与焦虑。表现为对病情变化的反复陈述,要求医护人员不断观察,担心遗漏病情变化,甚至要求转院。

2.1.3由于长期住院经济负担较重引起的焦虑。表现为不安心治疗,要求提前出院。

2.2恐惧与缺乏安全感

2.2.1家长对疾病预后产生的恐惧感;表现为对其他相同疾病患儿的预后敏感,尤其是急、重危患儿的家长,表现得很悲观,避免说一些关于生死的问题甚至字眼。

2.2.2由于心疼患儿而对各种注射和侵袭性的检查产生的恐惧感;表现为患儿在接受检查和治疗时,家长表现出不敢看或者躲开的行为。

2.3怀疑和不信任

2.3.1对疾病的不了解引起的对治疗方案的怀疑。表现为拒绝配合医护进行治疗。

2.3.2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表现为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的不信任,要求更换主管医护人员。

2.3.3对医院治疗环境和治疗能力的怀疑。表现为挑剔住院环境和设施,要求转院等。

2.4患儿家长其他心理表现

2.4.1容忍对患儿不正确行为的容忍和支持,他们认为患儿的生病是自己照顾不周造成的,对患儿有欠疚感,对患儿过份迁就,甚至许多错误的行为如打骂医护人员也不加管教,并对工作人员的制止表示不满。

2.4.2依赖感家长对患儿日常生活上的照顾也依赖于护理人员,而对自己缺乏信心,生怕自己的动作会伤及患儿。

2.4.3同病相怜感表现为相同疾病的患儿家长非常容易沟通,有同病相怜感,尤其是重症或绝症患儿家长;新人院的患者家长有时对老患者的经验的信任程度更甚于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心理护理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步骤和行动,对护理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状态等多个层面进行系统的整体护理,以达到促进健康的最佳状态。对于护理人员在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能够很大程度改善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问题,给预后带来较为乐观的预期。那么,心理护理的具体实施为:

3绘患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及印象

患儿人院对住院环境产生恐惧心理,病房需要清新、整洁,设施符合患儿心理,可以在病房或楼道的墙壁上画一些卡通人物,贴些别致的动画片及图片。护理站或病房墙面涂成鲜艳的颜色,患儿的用物及生活用品可选用鲜艳的颜色,如红色、黄色等。这样,可以消除患儿对医院的恐惧感。对待患儿要像大姐姐一样处处关心爱护他们,主动地多亲近他们,耐心地和患儿沟通。在给患儿做第一次操作时要动作轻柔,并且尽量做到一次成功,给患儿留下很好的印象,否则易使患儿产生反感的心理。

4根据患儿年龄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

4.1婴幼儿的心理护理:此期的患儿由于年龄小,心理反应不能通过语言来表达,对于住院的情绪反应相对较小,他们更需要的是父母的。所以,要尽量满足患儿的生理需要,经常给予、搂抱、触摸,使其感受到护士对于他来说不恐怖,获得安全感、舒适感。最好实施母婴同室,使患儿和母亲正在建立信任感的过程不被中断,住院期间保证母乳喂养,通过母婴肌肤接触、目光对视、照顾,增进感情交流。如果患儿哭闹时,除疼痛及一些不良刺激所致的哭闹外,可用优美的乐曲使患儿安静下来,注意动作轻柔、稳、准、快,以减少患儿痛苦。

4.2学龄前期患儿的心理护理:由于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表现突出任性、顽皮等不良习惯,再加上受教育程度和生活环境不同,表现的情绪很大。来自县市的患儿多数正在上幼儿园,适应和理解能力均较强,而来自农村的孩子胆子小,适应能力差。对于这期患儿应做到:①和患儿及家长多接触交谈,及时消除患儿的陌生、孤独、寂寞感,向家长进一步了解患儿的兴趣、性格、特征、日常爱好及生活习惯等,以便于在治疗护理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护理。②采用非语言方式与患儿沟通,如通过亲切的表情、和蔼的态度、温柔的抚摸安慰患儿,轻松缓解因疾病、环境变化等因素引起的紧张和恐惧心理,调动其积极的情绪。③采用一些简短的称赞、鼓励性语言,如“宝贝你真勇敢,真棒”等,注意说话的语气、声调、态度等,鼓励患儿勇于接受治疗。对于一些性格懦弱、胆小的患儿在做治疗时,应注意与其亲切交谈,以分散注意力,消除恐惧感。同时,要提高穿刺技术,力争一针见血,减少痛苦。也可以让勇敢接受治疗的患儿为他们做榜样,消除其紧张,惧怕的心理,积极接受治疗。

4.3学龄期患儿的心理护理:学龄期患儿思维逐渐向成熟发展,对事物已有一定的理解、识别能力,能根据自己情况估计其轻重,从而产生一定的思想情绪。应针对患儿表露出来的思想情绪,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及身心护理。学龄期患儿一般情绪稳定,对医务人员的讲解可以听懂。一般性格开朗的患儿喜欢表现自己,爱听一些表扬的话,利用患儿这种心理来鼓励他,让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平时与患儿多沟通。主动接近、关心他们,丰富他们的娱乐生活,激发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教育他们以乐观主义的精神对待疾病及今后生活中所遇到的任何困难与不幸。

5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

首先要找出患儿家长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治疗原因,根据不同原因进行心理护理。

5.1对由于担心疾病预后引起的恐惧,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预后进行说明,使家长对患儿在治疗期同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和准备。对预后良好的疾病,多用鼓励的语言,让家长看到治愈的希望;预后差的,应用婉转的语言,安慰家长,给以心理支持,使家长能够正确面对疾病。指出现代科技进步,不要放弃希望;要用肯定的语言告诉家长,医院会尽最大的努力进行治疗。

5.2对患儿进行检查或治疗而引起的恐惧,应将检查和治疗的必要性、步骤、方法、目的,在检查前详细向家长说明,以诚恳的态度告诉家长,医护人员将会最大程度的减少患儿所受的痛苦。提高操作成功率,如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成功,可减少家长恐惧感。5-3对由于与书籍上治疗方案有差异引起的对治疗怀疑,可以向家长解释个体差异,治疗要因人而异,分析治疗方案因患儿具体情况而定,从而消除家长的怀疑。

5.4对不信任医务人员的家长,应主动与其进行沟通,注意有技巧的交流,通过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来赢得家长的信任。

5.5对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引起的不信任和怀疑,可以通过提高诊疗水平和护理技术来弥补硬件上的不足,以良好的护理服务来增强家长的信心。

5.6对其他心理表现的护理

5.6.1对家长容忍心理的护理:要向家长指出一味容忍孩子的溺爱行为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指出孩子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5.6.2对家长依赖心理的护理可以教给家长正确的日常护理知识,如怎样正确更换尿布,怎样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如何正确喂养患儿等,帮助家长独立的进行日常护理,增加了护患感情,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儿科护理工作篇10

一、科室基本情况

其中聘用护士5人,1全科护理人员共9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4人,护士4人,大专2人,读本科2人,中专5人。共有40张床位,全年收住院病人1313人,上半年总数489人,下半年总数824人,下半年比上半年病人总数增加了25.5%下半年抢救危重病人126人,死亡9人,抢救成功率92.9%静脉采血468人,其中颈静脉12人,股静脉2人,皮试472人,肌注148人,输血人,导尿126人,洗胃抢救18人,死亡3人,洗胃抢救成功率83%气管插管3人,成功插管2人并使用呼吸机正压呼吸。严格护理操作常规,严格消毒、灭菌、隔离措施的落实,对于内、儿传染综合科室无院内交叉感染,无差错事故发生。

二、科室设备、物资运行及相关制度情况

婴儿温箱1台,1科室拥有抢救设备:洗胃机2台。除颤仪1台,成人吸痰器1台,幼儿吸痰器1台,运行正常并随时处于备用状态。所有抢救设备由责任班杨冬芝专人管理,每周定期检查运行情况、保养、作记录;抢救柜、药柜由责任班褚礼梅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如出现缺药、漏药现象,予即时补上备用并记录;各种消毒液及用物每周定时更换,专人治疗班负责,主班每天检查1次,出现问题应立即报告并即时解决。

班班查每周五大查,2科室执行严格的查时制度。环环相扣。半年来堵科室药品漏洞10次,查出漏处理医嘱5例,已及时填补,未造成不良后果,各班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协调合作,未出现明显拖班造成人员的过度疲劳现象。

三、科室护理工作完成情况

危重一级护理95分,半年来我科护理工作完成情况:基础护理平均93分。护理表格书写94分,急救物品平均89分,病区消毒合格率95分,满意度调查875分科室管理86分。严格了一次性医疗用品(一次性无菌注射器、输血器、输液器等)得管理,用后全部做到分装、消毒、毁形、焚烧并记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射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无一例输液、输血反应。

四、科室业务学习及引进新技术开展情况

经过多次学习,1吴院长、熊真主任的指导下。科每位医生都能使用心电图机,每位护士都能看懂临床常见异常的心电图。科室对每例死亡病例、疑难病例都进行讨论,从中总结不足,制定出完整的治疗方案并上墙,备工作参考。现已上墙的治疗方案有:脑出血血压调控方案,上消化道出血抢救流程图,小儿呼衰、心衰急救流程图,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治疗方案及快速性心律失常抢救治疗方案(有一位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病人在科得到及时的抢救并治愈出院)大部分脑出血的病人在科得到全面、科学的治疗与护理,赢得了老百姓的信赖,留住了很多病人。今年还在科开展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例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呼吸的先例,病人身上进行了眼部、口腔、气管、导尿、褥疮、生活、心理等一系列护理,并整理装订成册。护理人员还学习了从省医引进的新技术:留置针的运用与护理,硫酸镁湿敷运用,褥疮患者使用氧疗,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现已在科运用。同时我还学习了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护理,能够即时、准确的为医生提供诊疗依据。

五、内部管理

科室每月定期召开二次会议,1一年来。将这段时间出现的问题及患者、患者家属提出的意见、建议在会上相互沟通,进行疏理,针对存在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收集意见、建议,1向患者家属发满意度调查问卷。使我及时掌握和了解部分病人对我医生、护士、病房管理的满意程度。

通过学习,2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尊重和维护患者权益意识。大家基本了解和掌握了与病人沟通的技巧,促进了医患、医护之间的关系和谐,增进了感情,让病人相信我愿意留在科。

围绕了树行业新风,3为了给病人一个温馨的就医环境。创一流服务”活动主题,从细小环节入手,要求医护人员做到四轻”七声”服务,对一些无法解决最基本的生活及住院费的患者,全科人员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切实让病人感受到温馨、耐心、细心爱心的四心服务,感受到家的温暖。

使我认识到管理不够完善,4经过今年“医疗质量管理”大检查后。主要问题出现在对医疗安全入手不足:病历书写不及时、不规范,对各种疾病的治疗原则不规范,滥用抗生素,收费不透明,对各种记录不完整。

科室学习了护理部制定的护理人员量化考核评分制度”但是为了让值班人员心理轻松、不带情绪上班,5为了实现人性化的管理。科并没完全按照制度扣分罚款,而是要求大家相互帮助,各班相互检查,出现问题立即纠正帮助填补、循环进行,未得到即时纠正的上下两班共同受罚,半年来只是环境卫生、上岗形象及协调问题上个别被罚。

六、护理工作获得的社会效益

两位责任班护士都有很强的主动性和责任感,科护理人员对于常规技术都能熟练掌握。对小儿头皮细小静脉的穿刺技术能做到动作准确、娴熟、一针见血率高。为每位患者做好入院的环境介绍、生活上的帮助、解释治疗护理计划以及出院后的健康指导、回访,搬迁的第一季度满意度调查获得100%好成绩,获得病人送来感谢信3封,第二季度获得病人送来锦旗一张、感谢信一封,但是满意度调查下跌到75%说明了责任班的工作没有做到持之以恒,忽视了心理治疗与回访。如果每一次的回访都能让病人觉得你用心为他治疗、记得他关心他有亲切感,就会使我得到很好社会效益。

七、存在不足

不好管理;1护理人员轮换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