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的几大职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25:53

管理学的几大职能篇1

通过对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工作的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职业技术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都存在问题,集中表现为行政效率不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机构设置不合理

当前,职业技术学院领导对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关注不够,思想上的不重视造成了行动的跟不上,使得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呈现出诸多问题。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机构庞杂,行政管理机构多则几十个,少则十几个。这种冗杂的机构设置已经超过了职业技术学院所需的业务机构设置数量,会加重职业技术学院的运行负担。同时,机构人员设置和岗位设置也不合理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1.2行政管理体系不健全

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机构要运行,必须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体系作保障,然而实际上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在这方面存在漏洞。比如,大多数职业技术学院的行政管理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行政管理行为比较随意,不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行政。其次,行政管理各部门间缺乏一个完善的运转体系,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不紧密、沟通不畅,影响了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的效率。

1.3行政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当前,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行政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过关。职业技术学员的行政管理人员要么身兼几职,既要负责教学工作,还要负责行政管理工作,这会造成行政管理人员精力的分散,让他们没有充足的时间搞好行政管理工作。其次,职业技术学院的行政管理人员大多不是行政管理专业出身,他们来自不同的专业和背景,他们行政管理工作多是靠实践中累积的经验进行,这使得他们无法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处理行政问题。再次,很多职业技术学院都把定期培训的名额和指标分配到了教学和学术领域,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缺乏重视。这就使得多数行政管理人员都没有参加过进修和培训,造成他们的行政管理观念落后,行政管理业务能力不高,影响了行政管理效率。

二、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的对策

2.1优化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

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并不是数量越多越好,而应该以精为准。所谓精,一来要精简冗杂的行政管理机构,要对学校的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统筹规划,对行政管理机构进行合理设置。这样就可以避免行政机构过多造成的机构庞杂,运行困难。二来所谓的精,指的是职业技术学院的行政管理部门要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进行管理,行政管理机构的各部门之间应明确各自职责,应做到分工明确,互通有无,这样才能把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做到位。

2.2职业技术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和体系作保障

如果没有完善规范的规章制度,职业技术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将会陷入无章可循的尴尬。因此,必须要建立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首先,要建立明确的内容详细的规章制度,切实做到以制度约束行政人员管理行为。同时,学校要对各项具体的行政管理工作加以明确的规定。要保证制度健全、权责明确,使行政人员在开展管理工作时有章可循。其次,要加大制度的落实力度,严格按照制度落实责任、追究责任,制度的建立就是为了遵守,树立制度的权威性,强化行政人员的制度意识。此外,还要加强制度监督。建立监督机制,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规章制度的落实。通过监督,还利于及时发现并纠正一些错误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2.3要提高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人才的水平决定了管理的水平,要提高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水平,必须从打造高素质的行政管理队伍入手。具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优化现有的行政管理人才结构,要加大对专业行政管理人才的引进。职业技术学院要以各种优惠政策吸纳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管理能力强的高级行政人才。其次,要加大对现有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要给行政管理人员提供培训和深造学习的机会,并定期组织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这样既能丰富行政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又能把他们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有精力探索行政管理工作。

2.4职业技术学院要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待遇,增强行政管理工作的吸引力

当前一些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不高,积极性欠缺,这与行政管理人员薪资水平低于教师水平有直接关系。而增加行政管理人员的待遇,能够让行政管理人员享受与学校教师、科研人员同样的待遇。能够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的工作。

三、结语

管理学的几大职能篇2

论文摘要:兼职班主任是一个肩负多重职能的特殊群体。如何使这支特殊队伍在班主任工作中发挥他们的优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管理工作,值得我们探索和思考。本文以笔者几年来担任兼职班主任的亲身体会,谈谈兼职班主任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中职学生管理工作是整个学校管理工作的基础,很多中等职业学校除了专职的班主任之外,还从专职任课教师中选拔一部分具有较强责任心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同志担任兼职班主任工作,参与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兼职班主任如果发挥得好,不仅可以减轻专职班主任的工作量,产生优势互补效应,而且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还可形成灵活多变的管理方法,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但另一方面,由于存在工作时间不固定,管理知识不全面等情况,可能会带来管理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因此,作为兼职班主任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重要关系。

一、要协调好专职班主任与兼职班主任的关系

    就笔者所在学校而言,随着近几年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而许多班主任却到r退休的年龄,因此学校出台丁从专职任课教师队伍中选拔一部分同志担任兼职班主任工作的政策,许多青年教师积极响应。但这却带来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由于许多教师加入兼职班主任的原始动因是出于评职称的需要,对班主任工作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主观上并没有做好通过班主任工作去为学生德育工作作贡献的充分思想准备;另一方面,部分兼职班主任缺乏教育学、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在实际开展学生管理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兼职班主任自身需要端正工作态度。另外,专职班主任的工作经验对兼职班主任来说显得非常重要。专职班主任是专门的学生工作管理者,由于时间充裕,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多,对学生的基本情况非常了解,对处理学生问题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而对兼职班主任来说,许多老师是第一次参与对学生全方位的管理,不清楚学生的心理特点,遇到学生发生纠纷等棘手问题则束手无策。因此,兼职班主任要想进一步开展工作,对学生进行指导,就必须借鉴专职班主任的工作经验来快速弥补自身工作经验的不足。

    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处理专、兼职班主任关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例如,每个兼职班主任刚开始带班时学校会安排一位学生管理经验丰富的专职班主任给予指导。另外,定期举行专、兼职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大家相互交流,相交学习。总之,“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专职班主任和兼职班主任是合作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的。实践证明只要处理得当,对学生的整体管理工作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要协调好兼职班主任与本职专业工作的关系

    在中职学校,兼职班主任都是工作在一线的理论或实习教学老师,大多教学任务繁重,有的还兼有行政职务。因此,必须协调好兼职班主任与本职专业工作的关系。兼职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紧紧围绕本专业对学生的要求展开工作。担任兼职班主任的教师因为具备相关学科专业背景,与学生之间在专业课程等方面有共同认知感和归属感,师生关系也更多的是一种良师益友关系,也有助于班主任更深地了解学生,结合自己实际的专业工作,充分把握本专业的发展方向。

    对兼职班主任而言,妥善处理好兼职班主任与本职专业教学工作的关系一方面是对他们专业教学工作的一种补充,可以增强他们的管理和事务处理能力,另外也可以从侧面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需求,为教学做参考。

管理学的几大职能篇3

关键词:高职;院系两级;管理;模式;思考

一、高职院校“院系”两级管理优势及重要性

传统职业院校的管理模式以学校管理为主,大部分工作分配给了学校的教务部门,各系部的建设缺乏自主管理导致教职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近年来,高职院校学习时间段,专业培训目的性强,注重实用型人才培养等特点,很好地顺应了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其重要性也逐渐被各个高职院校所重视。第一,增强在同类职业院校中的竞争实力。教育改革深化,高等教育逐步普及,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在新形势下迎来了机遇与挑战。学校规模扩大后,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也逐渐丰富起来,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就显得越发吃力。为了更好地让各个系部发挥自己在专业教学和管理上的优势,提高作者所在单位综合的管理水平,学院开始逐步采用“院系”管理模式。两级管理模式先由药学系、中药系、经管系、食品系几个大的系部开始实验,施行管理中心下移。将这几个专业的系部作为办学资源主体,让其组织调配教学资源,拉近资源和教学之间的距离。同时学院教务部门做好资源分配过程中的宏观调控,让各系部之间的公共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这样的模式开展之后,这几个参与实验的系部教学成果显著,系部还自行组织学生开展了校内实践基地等优秀教学实践活动。第二,,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教学需要。传统的一站式统一管理模式,能够帮助学校更集中地对教师、教学和学生资源进行管理。但是职业类院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因此在人才教学和培养的过程中更应该专注于“专业”二字。在“院系”两级管理过程中,系部从专业角度出发保证教学质量和方向,学院从总体出发提供最好的资源保障,相互配合之下就给培养专业人才的教学提供了最合理和可靠的教学环境,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第三,是职业院校长远发展的建设需要。职业院校的发展路程分为建校、发展、突破升本和整体升本的几个重要步骤。这样的发展受到职业院校的管理建设的直接影响。为了让当前的教学和管理更符合时展,保证教学和人才培养活动正常进行,实现院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上,“院系”两级管理模式都更符合高职院校长久发展的建设需要。

二、高职院校“院系”两级管理现状分析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院系”两级管理不能完全普及,除了制度推行存在一定滞后性之外,还由于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让这种管理模式的开展受到影响。第一,利益与效益问题。在传统模式之下,院系管理之间都涉及许多财务管理相关的问题,教务部门对于财务分配上处于“一言堂”的地位,将这些管理权利下放,必定会涉及管理部门的一些利益受到冲击,因此在开展“院系”两级管理的过程中会受到一定阻力。同时学院方面的管理工作量大,但是更便于集中管理保证工作效率,下放到各个系部后工作效益情况就会参差不齐,不能完全保证校内各个系部齐头并进。第二,监控管理机制不成熟。“院系”管理初步建设管理机制,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还不能够完全成熟起来。因此在教学、财务、效益监管机制建设上也不够尽善尽美。学院设立多项制度,会导致权力下放不完全。而权力完全下放,一些系部本身建设较为薄弱又不能完全独当一面。繁冗的管理机制,也会阻碍系部建设管理的积极性,给工作开展添加阻力[2]。

三、高职院校“院系”两级管理实施注意事项

第一,注重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要实施“院系”两级管理,首先要保证管理层的各个教职工有足够的知识背景和工作能力。一般的高职院校,教职工的教育背景不高,因此应该借着这一契机为在职员工提供一定的在岗培训与测试活动帮助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从而更好地服务与学院管理的改革工作。第二,公平公正。在“院系”两级管理过程中,各个系部之间的管理要求不能因为系部的办学效益优秀就把所有最好的资源不问缘由地全部分配出去。学院应该站在中立的角度,合理地观察各个系部的工作效果,给出指导和帮助努力让学院内部的各部分发展处在平衡的状态,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院发展的平衡性和持久性。

四、结束语

“院系”两级管理的工作开展,还处在摸索与创新阶段。需要人们在实际的工作中注重经营的交流总结,结合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改革,从而更好利用这一有效的管理机制为高职院校的办学服务。

作者:熊佳辉单位: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管理学的几大职能篇4

“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是国家新时期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工程和质量工程。示范性院校建设工程将加快全国千余所高等职业院校改革和发展,提高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整体质量。

首批立项建设28所高职学院的建设方案于2006年11月末在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上公示,但由于建设方案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未达到公开批准后的要求,后又几次易稿。到目前为止,已有22所学校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被再次公示,笔者通过比较分析前后两次公示的建设方案的内容,揭示建设方案所发生的变化,希望给后续申报学校以启迪和警醒。

建设目标:由空洞不实到具体实际

第一次公示建设方案的目标大都较为空洞,简单引用文件里面的词句和领导的讲话,堆砌“一流”、“示范”等华丽词藻,缺乏具体内容,没有自己的具体特色。

而在第二次公示的建设方案中,建设目标非常具体实在,都紧贴学校特色和地域特色,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例如下面三所院校:

威海职业技术学院,把建设目标定位于1高地+1中心+2基地,即国内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示范高地,区域社会培训、技能鉴定和应用技术推广与研发中心,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验基地。

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定位中的3品牌是指中国金融高等职业教育的第一品牌,中国经贸类现代服务业高等职业教育的知名品牌,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优质品牌;3基地是指中国金融行业“银领”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经贸类服务业“蓝领”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全国经贸类服务业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和从业人员再提高培训基地。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目标定位于1模式+1中心”+4“化”,其中1模式是“邢台模式”,1中心是学院成为邢台区域的技术服务中心,4“化”即:能力培养层次化,基地建设企业化,师生身份双重化,实践教学生产化。

建设内容:

由引用规划到结合特色

在第一次公示的建设内容的撰写中,院校大量引用所在地区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内容,或者引用教育部门的文件和领导的讲话,而没有学校自己的特色。

比如,在论述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时,都要建设一批融教学、生产、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或生产车间;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面,都写要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论述课程与教学改革时,很多写着要完善优化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有全面创新,有针对性地建设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精品课程。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方面,大都写以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开放教学资源环境,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公共平台。

第二次公示的建设内容,从数字支持及方案实施方面较详细地把建设内容细致描述出来。

如黑龙江职业技术学院从2+1的人才培养模式入手,在课程改革、师资建设实训基地社会服务能力、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都紧密结合学校自己的特色,建设内容都配有具体的数据支撑。长春学校从办学规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与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到社会服务几个方面,每一项具体的建设内容的描述都非常细致,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建设专业:由含糊笼统到分层次支持

第一次公示的专业建设内容,几乎所有的院校都从一个层面上来论述各自的专业建设,区别仅在于28个学校中有25个写“专业群”建设,有3个学校写“重点专业建设”。

第二次公示的专业建设内容相比第一次就有了质的变化。

“专业群”建设的淡化

从目前公示的学校建设方案来看,都淡化了“专业群”的建设,把重心放到了“重点专业”建设上面。淡化专业群不是削弱它的重要性,而是通过这种改变,重新重点勾画建设方案的整个体系。明确写专业群建设的学校中,威海是把专业群建设分散在到各个内容里面,青岛是把专业群建设和专业建设以并列的形式来写的。剩下的几个学校都是把专业群放到专业建设内容最后一项来写的。

有层次的财政支持

第二个变化是专业建设由含糊笼统到有层次的支持,尽管表述不一致,但表达的意义是一样的。明确把专业建设项目分为中央财政支持和非中央财政的有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威海职业技术学院和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把专业建设项目描述为中央财政支持和地方财政支持两个层次。黑龙江职业技术学院和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将之分为重点建设项目和其他建设项目。

建设经费:由纷争投资到合理论证

第一次公示,学校把建设方案做成了一个争取投资的方案,都是要国家几百万、几千万的经费支持。

第二次公示时,各院校坚持实事求是,结合学校项目建设的具体实际,从重点专业建设、校园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公共教学条件建设、基础条件建设、非重点建设专业群的师资队伍和课程建设等角度,合理论证每个项目建设所需的经费支持。在每个重点专业或专业群建设中,建设经费的论述则更为详细,基本数据非常准确。建设经费立项的科学论证,确定经费使用方向,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使经费投入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整体办学效益。经费使用立项符合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对教学、科研有长远影响,与本学校、本专业的学科发展方向和实验教学的培养目标相一致。

建设效益:由繁琐复杂到简单明了

在第一次公示的各个学校建设方案中,对于预期效益的描述非常公式化。仔细看28个学校的预期效益部分,描述的内容都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文字内容略显空洞。如下表所示:

第二次公示时,这些学校对预期效益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在对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威海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等几所学校的预期效益总体分析后,发现这些学校的建设方案对预期效益的撰写,每个子项目都有了具体数据的支持和支撑。

在学校综合办学水平提升方面,有了数字支持。例如,满足了多少在校生的教学需要;技术服务和校办产业利润年均数额为多少。

针对专业建设能否达到国内与省内领先水平,明确提出哪几个专业达到国内同类专业领先水平,哪几个专业达到区域内同类专业一流水平;建成几个校内实训基地,几个技术中心;提出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比例达到的百分比,重点专业及相关专业群专业带头人有多少名,企业行业技术专家达到多少名;有几门课程达到部级标准,多少门课程达到省级标准。

在社会服务能力方面,提出取得几项部级或省级科研成果奖,科技服务年平均到款额,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年培训平均达多少人次,职业技能鉴定年均有多少人次。

针对示范带动作用如何突出,明确提出带动哪些职业技术学院,又辐射多少所院校,对流与支援的学校有几所。

工学结合:由蜻蜓点水到系统设计

第一次公示的建设方案对工学结合的思想阐述不够,大都关注于工学结合的意义,而没有描述学校工学结合的具体实施过程。有的也只是写简单的引入企业,把设备摆在工业实训中心而已。学生顶岗实习后,没有考虑到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在学生下企业后如何跟进。

第二次公示的建设方案,特别把工学结合的思想深入贯彻到专业建设中,各个学校专业建设也都出台了具体实施措施,如下图所示:

1、订立合作协议,寻找合作企业,明确双方的职责;2、建立一体化的校内外基地;3、以优势专业为试点,拟订招生简章;4、明确指导教师责任;5、修改教学计划,完善课程内容;6、打破传统的上下学期制度,采用多学期制,采取学分制,实施学习、工作交替;7、校企共同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强化顶岗实习各个环节的管理。

管理能力建设:由一片空白到份量十足

管理学的几大职能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教学管理

[作者简介]刘芳(1975-),女,山东海阳人,烟台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山东烟台264670)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176-02

上世纪末国家便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也因此开始兴起并得到迅速发展。山东省的高职院校也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发展成为我省高等教育的一支主力军,招生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但我省的高职院校由于经验不足,认识不到位,体育教学管理的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文章在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山东省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管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选取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团队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收集了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其中包括高职教育、高职体育教学、管理学、体育管理学等相关论著,在此基础上又参考了一些核心期刊论文,为本研究的理论分析奠定了基础。

2.问卷调查法。首先通过走访调研,针对研究的实际需要设计了《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调查问卷》,采用专人发放与回收的方式向被调查者发放问卷。问卷调查选中山东省17个地级市作为抽样框,每个地市随机选取1所高职院校进行发放。样本量的确定:每所学校4份,共68份。《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调查问卷》共发放68份,回收有效问卷6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3.专家访谈法。根据研究的目的任务需要,借高职院校教学会议的机会,走访、联系山东省教育厅高教处的有关负责人、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运动协会的有关领导及示范性高职院校的体育管理人员,广泛听取他们对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现状的看法及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4.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软件对所获取的各种相关的数据进行合理有序的统计、整理,并将统计结果进行绘图分析。

5.逻辑归纳法。在理性认识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整理、数据的采集以及访谈调查所得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与类比、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以概括的方式反映了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未来趋势。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一)体育教学管理者的状况调查

1.体育教学分管领导的状况分析。通过有针对性地对全省17家高职院校进行问卷调查,得知我省目前的高职院校的分管教学的领导有1人曾从事过专业的体育教学,其他人虽然没有专门从事过体育教学,但也都是教学管理的行家。

2.体育教学部(教研室)主任状况分析。通过调查发现,我省的大部分高职院校都设立了基础教学部,下面分设体育教研室,由体育教研室主任负责体育教学的管理工作。通过研究发现,所有的体育教研室主任全部科班出身,多年从事体育教学工作,专业知识扎实,学历均为本科以上,职称均为副教授以上,有3所学院的教研室主任为教授。

3.体育教学秘书的状况分析。在所调查的院校中,至今没有一所学校专门设立体育教学秘书。对体育教学的管理,一般是由体育教研室主任和教务处联合组成,基本的管理属教研室,各项常规管理由教学督导部门承担;重要的体育信息、体育档案等由档案管理科、教务处负责,普通的档案则由体育教研室主任、教研组长,或是骨干教师负责。

(二)体育教学管理对象的状况调查

体育教学管理对象具体又分为被管理者如教师状况、学生状况;资金如资金的来源、数额、使用状况;物如体育场地、器材、体育图书资料、教材、办公场所与设备的状况等几个方面。

1.教师状况。通过对17所学校的调查发现,总体来看,中级职称比例偏少,出现中间轻、两头重态势,不太利于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同时经过仔细比较发现,多校合并的高职院校一般人数较多,中级以上职称偏高,这些学校多是由原有教师组成,最近几年都没有招新人,这些教师年龄较大,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部分教师没有对知识进行及时更新,在教学中表现出太多的中专教学痕迹,教学方式依然落后。

2.学生状况。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从高中或是中专毕业后,通过高考选拔来的,他们年龄较大,素质较高,有一定的自制能力,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自主创新、自我组织能力。除了少数几个专业的学生学制为2年,其他同学的学制一般都是3年,在校时间通常为2.5年。

3.体育教学管理对象中资金的状况分析。高职院校成立的时间短,社会影响力不大。体育教学的资金来源均是依靠学校拨款,但拨款又由学校的规模、资金状况决定,通常学生多、资金充裕的学校,拨款较多,能够做到专款专用。有的学校因业余时间对社会开放,通过向师生和社会提供有偿服务获得一定的收入,但因规模较小,基本上属于自行创收,作为体育教研室的活动经费自行处理。

4.体育场地、器材的状况。调查发现,经过几次评估,同时也迫于招生的压力,17所学校中有15所都建立了正规的塑胶跑道田径场,有标准的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台等。有的学校还因地制宜建立拓展训练基地,有的学校在宿舍楼、教学楼的公共区域安装健身设备,还有的租用邻近的厂房建立羽毛球馆,并配有淋浴的地方,各个学校的健身条件比以往均有了大幅度提高,基本满足学生的健身需求。

5.体育图书资料、教材的状况。我省的高职院校教育起步较晚,经过几年的运作,各个方面均取得一定的进步,但截至目前,我省还没有一本真正适合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优秀教材。大多数教材都是在原有的中专教材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全书没有一点高职院校的痕迹,有的则是将普通高校的教材改成高职教材,在实际运用中也只将其能作为参考。

6.办公场所与设备的状况。体育教学的办公场所比较简单,一般学校只是为老师配备必需的桌椅,条件好的学校每名老师一台电脑,差一点的则是教研室按人数配备1~2台电脑,只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没有一所学校为体育课单独留下多媒体教室或是多媒体设备,体育课如果需要多媒体教室,需提前几周向学校的电教中心申请。因此大多数老师一般不用多媒体教室上课,遇到下雨、下雪等恶劣天气,才到学生教室简单讲授一些体育常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管理的效果。

(三)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实施对策研究

1.明确体育教学管理的目标。体育教学管理的最高目标是培养人才。体育教学管理要确定科学的原则,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管理要始终坚持质量和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民主管理与执行规章制度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和学生,要重视学生在体育教学管理中的作用,使学生干部参与有关的体育教学管理计划的制订,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广泛听取他们对体育教学工作的意见。

2.健全体育教学管理的体制。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指导思想和目标赖以实现的保证,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在高校已经获得初步成功。我省的高职院校也应积极探索学分制管理体制,努力健全并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与管理制度。包括选课制度、体育教学俱乐部组织机构、实施形式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检查、评估、考核,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以提高学校的管理工作。

3.更新体育教学管理的手段。信息化管理能促进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推动教学改革的进程。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管理者也能对资料进行有效的分类、排序、加工、整理和存储,大大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减轻教学管理的工作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作为教学管理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管理必须向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实现体育教学管理手段的及时更新。

4.完善体育教学大纲、教材。编写统一的自成体系的体育教材,制定适合全省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的教学大纲,是我省高职院校体育发展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有效实现体育教学的基本保证。建议有关部门组织我省高校的体育专家及更多能够调动的力量,尽快推出一本针对高职院校不同学制、不同专业的学生适用的教材,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大纲,使我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尽快达到有据可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5.加强体育教师的业务培训。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课程基本上都是以选修课或体育俱乐部的形式进行,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评价较高。我省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因为教师的业务能力等因素影响还没能全面实现选课制度,应给老师多提供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让老师及时掌握先进的健身方式,深化教学改革,多渠道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实现阳光体育运动,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6.体育教学管理的效果评价。体育教学管理效果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校组织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一般评价活动在体育领域的具体表现。体育教学管理效果评价工作是评定教师教学工作效果、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能为教学质量评估提供客观依据,教学效果评价可以帮助在教学中形成良好的监督机制,使教学双方实现双赢。

三、结论

体育教学管理作为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优劣。然而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师资结构不够合理,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课的专项需求,体育教学没有明确统一的教学大纲,实际教学中仍在沿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的教材。另外,体育场地、器材配备不足,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等问题,都制约着学校的体育教学发展。因此,明确体育教学管理目标、健全体育教学管理体制、更新体育教学管理手段、完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加强体育教师的业务培训、注重体育教学管理的效果评价等,可帮助提高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卢昌崇.管理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孙汉超,秦椿林.体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3]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暂行办法(鲁政发[2010]87号)[Z].2010-09-07.

[4]苏振阳.论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与阳光体育的和谐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8(20).

[5]陈杰.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8).

[6]周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B/oL]./kns50/detail.aspx?dbname=CmFD2006&filename=2006124483.nh,2006-09-01.

[7]张宏成.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践[J].体育与科学,1998(6).

管理学的几大职能篇6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档案管理若干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058

档案记录了一所学校教学活动的真实进展,是学校历史发展的真实体现。中等职业学校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包括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目前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档案工作的管理,对提高我国学校管理工作效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提出几点思考,希望引起广大教育机构的关注。

1中等职业学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应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顺应国家教育管理的基本理念。而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是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但由于很多人并没能意识到这一点,导致中等职业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从原因上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现阶段我国教育机构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还远远不够,这些认识上的不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1对中等职业学校在现今教育行业的地位认识不够

经调查研究显示: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条件有限,教师自我认同明显低于普高教师,进而影响到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由此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会直接导致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地位的认识存在偏差。

1.2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档案管理是对教育机构信息统计的一个渠道,也是反映学校人员构成特点一个标牌。但是,很多教育者在这方面的认识并不全面。他们一味的认为教育机构的实质是学习,只要学生学习成绩好,能学到基本的技能就行,至于教育者采取怎样的教育方式,后勤管理人员如何来管理整个机构都只是学习以外的附加值。

1.3管理理念跟不上时代更替的步伐

现在是一个电子信息管理的时代,很多领域都开始先后理解并接受这种先进的管理理念,教育机构作为所有文化资源的源头,在这一点上却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这个信息化日新月异的年代,很多中等职业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还停留在手动层面。这一落后所导致的结果是档案管理不善,并且还会直接导致档案的被利用价值降低。

2对中等职业学校档案管理问题的几点建议

以上提到的几点问题直接导致了现今中等职业学校档案管理的落后。那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具体应该采取哪些行动呢?

2.1摆正对中等职业学校地位的认识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任何一个教育机构的存在都有其重要的价值。小学是我们每一个人成长的起步线,初中是我们越高的等级线,而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专业职业人员的重要平台。它为社会输送了不计其数的专业人才。高等学府有其教育顶尖科技人才的条件,其必定也承载了沉重的压力。每个人选择的路程不一样,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也不一样,这其中的价值是等同的,所以我们不应该以特殊的眼光看待这一切,要摆正对中等职业学校地位的认识。

2.2了解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学校作为育人圣地,不止是我们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场所,更是为这个社会提供能量与资源的场所,一个仅仅是局限于基础知识学习与技能模仿的学校,其理念必定是落后的。档案管理是对学校人员结构的体现,从其中的数据统计中能纵观整个国内教育机构的状况,是教育历史的最好显现。因此,学校作为教育基地应该采取相关宣传措施,强调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积极做好管理工作。另外,档案管理的实施人员更要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加强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感。

2.3实现信息化档案管理

要让档案管理工作跟上时代管理的步伐,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首先档案管理的规范是基础,只有规范了档案管理模式后,信息化才能在整个系统中产生规律的作用。其次,档案信息的流通也是信息化管理的体现,因此,必须做好档案信息规范后的外传机制,让整个信息化管理融会贯通。这一切的实现基础是档案管理人员计算机技能过硬,因此,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操作实践能力同样是势在必行的。

总之,扭转大家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地位认识是基础,其次,了解中等职业学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是基石,而最终负责全面执行中等职业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的个人素养与全面发展是档案管理工作前进的顶梁柱。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档案管理工作,高效的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等各项管理工作的建设和发展服务,是学校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3结语

本文认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包括,对中等职业学校在现今教育行业的地位认识不够;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以及管理理念跟不上时代更替的步伐。对此的几点建议:摆正对中等职业学校地位的认识;了解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实现信息化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华琳.新时期中职学校档案管理的要点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1,(11).

[2]邵然群.浅谈中职学校学籍档案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7).

[3]周霞.浅谈新时期中职学校档案管理[J].新西部,2007,(3).

[4]王利华.中小城市公立中等职业学校核心员工激励探讨[J].价格月刊,2008,(12).

[5]孙莉平.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

管理学的几大职能篇7

关键词:中职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对策教学方法自主参与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中职学校经管类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课。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运用学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进行人力资源的配置、开发、报酬、维持等工作。中职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出既有一定的基础理论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中职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面临着一些问题,使教师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难取得效果。笔者结合中专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的发展现状,针对中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中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数年来笔者一直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所了解到的中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点:

(一)学生普遍基础较差。中国教育经过改革之后,中职教育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近几年来我国加大了对中职的扶持,但是现如今中职学校的竞争非常激烈,对中职学生是“无淘汰录取”,加上社会对中职学校的误解,多数中职学生是在没有其它出路的情况下,才选择就读中职学样,这样就不能保证中职学生的质量。学生的普遍基础较差,大多数学生对各项知识的掌握都比较薄弱,理解能力不强,由此给中职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师授课带来了很大困难。例如在讲授传统人事管理与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时,很多学生对传统人事管理一无所知,仅能从字面上去区别,而没有主动深入地去理解这两者本质的区别。

(二)多数学生学习缺乏自信心。现在的中专生由于社会的误解与自身的生长环境造成了他们的自卑心很强,他们认为自己是被淘汰下来的,往往会自暴自弃,缺乏学习的自信心。人力资源管理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都非常强,理论上不能深入理解,实践上就不能去发挥创造性思维,那么他们对后面的课就容易丧失信心。当教师找学生进行专有名词解释的时候,一些学生总是不敢上来;当教师课堂进行提问的时候,多数学生总是不能准确的回答;部分学生做作业,一遇到困难,就想寻找捷径,找成绩好的学生的作业“复制”一份。大多数中职学生都习惯于去从书上去获得答案,不会主动去思考更不能创造,比如作业布置如果是课本上的题目并且课本能找到那他们会很认真来完成好这次作业,如果是课本上没有现成答案需要自己去思考去组织时,他们能想到的唯一办法是抄袭其它同学的作业。

(三)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正是因为中职学生的自卑心很强,缺乏学习的自信心,所以,他们在学习中缺少学习的积极性。“许多中职生进入中职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不会主动地学习。”一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人在教室心在外。多数学生课前没有预习的习惯,课后没有复习的习惯。他们会把精力放在其它地方,无心学习。一些学生认为,上课枯燥无味,缺乏学习的动力,学不学都无所谓。更多学生习惯使用的学习方法是初中学习时使用的死记硬背的方法,他们照搬书上的一切,缺少去理解概括的勇气,没有理解,往往在一个概念学习完之后一个星期他们就会忘了,更谈不上活学活用。

(四)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不够。中职学生虽然知识基础差,但智力素质并不差。他们的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性强,且追求时尚,追求财富,出人头地的梦想非常强烈,他们需要展现自我的舞台,需要别人的认同特别是老师的认同,需要成功感成就感。

而多数学校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根本不能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只能被动地去学习知识。笔者了解到大多数中职学校旷课率都比较高,笔者所以学校也一样,但是我校在每年6月份开展的“模拟实习”教学活动参与度达到99%以上,学生会积极地去完成各项任务,可见学生并不都是不愿去学,而是要求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体验在学习中的成就感,展现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才能让他们主动地去学习,去思考,去创新。

二、中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对策

管理学的几大职能篇8

【摘要题】中等职教

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从1999年开始,全国各省份的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开始出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其中最严重的一年比上一年减少60多万人。在市场机制主导下的中职招生工作难度逐年加大,加之中专、技校等招生大战愈演愈烈,招生难、难招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从2002年开始,全国职校招生出现了回暖,尤其是浙江省的职校招生数比上一年增加了3.8万人,增幅达21%,居全国之首。职校招生的可喜变化,是否说明职校招生在经过几年的低谷之后终于峰回路转,走出了困境?影响和制约职校发展的首要问题——招生是否已得到了解决?为此,我决定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对浙江省某职校(Z中学)的三位教师进行访谈,希望通过聚焦他们的招生经历,感受他们的招生体验,再现当前职校招生的真实环境。

Z校是一所位于浙江省中部地区的部级重点职业学校。近两年,该校在市政府的协助下,投资数千万扩建校区,大力改造办学环境,努力扩大招生规模,是一个集职业学校和综合高中两种模式于一体的大型职业学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在校生数量逐年增多,正处于办学上升时期。2003年计划招生总数1500人,为了完成计划招生人数,学校成立了招生办公室,并制定了招生政策,将招生指标下达给每一位教师。招生,已成为该校所有教师的必修课。

我所选取的访谈对象:王老师,男,招生小组组长;朱老师,男,招生小组组长;贾老师,女,招生办成员。他们是Z校招生工作完成得较好的老师,他们的生源主要来自外部地区,本地的招生指标都未完成。由于他们发自内心地把学校的招生工作看作关系学校存亡和发展的根本,是自己应尽的职责,所以全力而为。他们在招生过程中的种种遭遇,正是当前招生环境的缩影,值得关注,发人深思。

艰辛——一年更比一年多

我所访谈的三位教师众口一词的说法是“招生真是一年比一年难了”。尽管是部级重点职业学校,是一个有着数十年办学历史的老牌公立学校,并且有较优越的办学条件和地理位置,但三位教师都真切地体会到了招生的艰难。特别是在本地区招生的难度,更是超乎他们的想像。下面是几位老师在招生中遭遇到的情形。

朱老师:职高的社会地位是很低的,许多学生和家长宁可花几万块钱去读普高,也不愿意读职高。许多家长认为读职校很差,很丢脸,有些学生虽成绩很差也还是喜欢读普高。有个女同学已在我们的工作下,交了钱决定读职高了,没想到第二天同学聚在一起,都说她“你成绩又不差,怎么会去读职高呢?”她心里很不高兴,父母听了也为孩子的前途感到担心了。

贾老师:我们到初中去招生,学生看见我们就像避瘟神一样,他们好像和我们说话都低了几个等级似的,我们学校在那边的印象不是一般的差,而是很差很差……。有些时候真的想都想不到,开始我以为一个部级重点职业学校应该是讲得响的,没想到他们会有这样的认识。

贾老师:那些天感觉真的可怕,一开始的印象真是大差了。当地教育局有规定,只有当地三所学校可以进去宣传,其他学校都不可以进去。我们请班主任吃饭,但请他们的人实在太多,竟把我们给忘了。当时只拿到一个名单,连家庭地址也不给,我们只好通过去年在读的几个当地学生,还有我们组的一位老师的关系,找到初三班里几位学生,让他们写了一些地址,我们就到这些人家里挨家挨户去做工作。一开始都不来,等分数出来后我们马上又去,让他们叫家长到我们学校去看看,家长没来,第二天晚上,我们又到这几户人家做工作,直到第三个晚上,有点让我们说动心了,有三个家长过来看了学校,最后都报了名。我们招来的7个学生都是这样一趟一趟地跑,做好几回工作才招来的。

职业学校招生难就难在声誉太差,而声誉差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在社会大环境下各职校自身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重身份、轻技术”的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着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中国古代的传统观念一直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生产技艺被依靠剥削他人劳动生活的贵族阶级视为“奇技淫巧”而不屑。到了现代,教育在社会中起的是“筛选器”的作用,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决定将来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尽管初、中等专业技术工人是任何社会生产力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在一个科层制的社会里,由于他们的劳动性质、收入水平以及职业声望低下,导致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学校的地位也必然低下,这种传统观念在现代社会表现为“重学历、轻技术”。因此,招生教师在招生中体会到职业学校明显受到家长和学生的轻视和不屑。

其次,职校自身的原因也在不断加剧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朱老师:我在本地招生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竞争学校之间说反话,传流言,说Z校管理怎么怎么差,就要被卖掉了,办不下去了,什么话都有。因为农村学校要和城里学校竞争的惟一办法就是不正当竞争,地理优势我们好一些,他没办法只有把你贬掉。

贾老师:如在L镇流传的一句口头禅是:一中出状元,Z中出流氓。这样的话流传只因为那一带是S中的招生势力范围,所以那边的学生到我们学校来就读的很少很少,那边的招生工作就特别难做。

由于职业学校数量多,各校招生规模又不断加大,加之普高也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近几年已出现计划招生数多于毕业生数的情况。为了增加本校的招生数量,各职校不断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然而却在宣传的过程中逐步偏离了正轨,拼命抬高自己,诋毁其他职校,导致许多不真实的话在社会上流转,无形中造成职校的整体声誉下滑。三位老师就感到在各种各样的流言下,身心俱疲,深受其害。一方面,职校间的反宣传在损害各自的声誉;另一方面,职校不断降低生源要求,彻底放弃分数线,对学生来者不拒,造成的结果是,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层次迅速下降,管理难度加大,一些极差生进入社会后成为职校的反面教材,使学校声誉雪上加霜。

沉重——不得不承载之重

职校教师承受的招生压力越来越大,已成为教学之外最主要的压力源。

“有源则兴,无源则衰”,生源数量已成为职校办学成绩的重要标志。Z校的招生规模每年上一个台阶,计划招生数从2000年的1000人增加到2003年的1500人,分配给教师的招生指标也越来越多,奖惩措施越来越严格,招生完成情况已成为考核教师工作能力、业绩的重要指标。招生完成不了,教学再好也要扣奖金,先进也免谈。然而,现在的招生又如此艰难,职校间的竞争如此残酷,职校教师已不得不通过“走村”的方式招生,也就是到每个毕业生家里挨家挨户做工作。招生录取通知书满天飞的招生方式在这里已经过时了,根本行不通了,那样做的结果只能是自毁声誉,因此“走村”这种劳心劳力的方式已在近两年不知不觉地流行开来,这对于淡泊于社会交往的许多教师而言,实在是勉为其难。

贾老师:我们到学生家里,家长大多还客气,但有的家长态度不太好,好像要躲避你,我们到他家去,他就躲到外面去聊天。我们要么拉住家里其他人讲,要么跟着他,他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真的是和要饭的人一样,也和做保险的人差不多,做保险的跑到我家里来,我不想买的时候,很反感,他还拉住我说个不停。我现在感觉自己就和他们一样。

王老师:招生那几天,压力真的很大很大,跑了那么多地方,学生家一户户地跑,要么被其他学校招走了,要么得不到明确答复,每天饭都吃不下,晚上觉也睡不着。心情也很差,体力上的付出还是次要的,关键是心累。一直到学生落实下来以后才能松一口气。

朱老师:我在本地跑了四个村,四五十户人家,那段时间星期六、星期天还有晚上都下去“走村”,片区的任务还是没完成。中考后就回老家去招,白天跑学校,晚上就到附近的村里去找学生和家长面谈,为了招生我摩托车起码开掉一千多公里。

为了增加学生数量,学校要求教师在完成本片区的任务外,必须到外县市去寻找生源。许多教师不得不托熟人、找关系,想尽一切办法到外地招生。这不仅加重了教师的身心负担,也加重了经济负担,因为在学生没落实以前或者劳而无获,所有的费用都得自己承担。更重要的是他们必须在不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去招生,只能利用休息日或调课等方法出去。职校教师就是在这重重压力下,凭着对学校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忍辱负重,不辞辛劳地做着招生工作。

无奈——变相竞争结恶果

面对严峻的招生环境,面对“蛋糕”的日渐缩小,招生大战愈演愈烈,为了争夺生源,给初中老师吃回扣已成为职校招生必要的手段。而职校的回扣数额就成为调动初中老师招生积极性的重要因素。Z校今年由于在搞基建,也出于自信,一厢情愿地认为作为该市顶级的职业学校,本地招生问题不会太大,给初中的回扣定得很少,是各职校最低的。然而教师招生遇到的实际情况却是:

王老师:哪里给的钱多,初三班主任就帮哪里讲话。有一个班主任一听我们学校的返回费这么少,就明确表态你们学校我没法帮忙。他一方面威胁学生如果敢报我们学校就不让其参加中考,不发毕业证书,另一方面一趟趟跑到学生家里做思想工作,说我们学校怎么怎么差,一定要学生到S中去读。

贾老师:很多家长对各个职校的情况根本不了解,很多时候还是相信初三班主任。一次有几个学生已到我们学校来看过,很满意,我中午过去收钱的时候,家长已把钱交给班主任去读S中了。我问他你不是很满意吗?怎么这么快就变了?家长说班主任电话打来让去S中读,他们就把钱交掉了。所以说,班主任一句话,我们的工作全部白做了。

其实一些初三班主任对职校并不了解,也根本不管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特长爱好,推荐学校好坏的标准,就是看给不给回扣,回扣给得多还是少,更有甚者为了赚取回扣做出有辱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职校面对恶劣的竞争环境,往往只有加大回扣数目,以期初中教师为自己说话。Z中想走出回扣怪圈,以自己的形象取胜,本意是对的,然而在实际中却是增加了教师招生的难度,减少了招生数量,2003年大多数教师都未能完成本地招生指标,新生入学人数不到1400人,未完成招生计划。

欣慰——劳有所获

令三位老师感到欣慰的是,尽管在本地的招生进行得又苦又累,效果也不理想,但在外地的招生却完成得十分顺利,招生数远远超出招生要求,从而弥补了片区招生不足的缺憾,而且也都没遭冷遇、受闲气。他们在外地招生的感受与在本地的感受完全不同。

朱老师:在外地说我们学校差的还没有,关键是时间问题。现在招生的人很多,我下去的两个学校就有几十个学校摆开招生阵,那几天我真是分身乏术,忙得不得了。那几天收费时间你不去收,过一天就被人家抢走了。

朱老师:到外地招生,第一步就是要走得进,进去以后就要在中考前发宣传资料,让学生知道有这么一个学校,最重要的是班里有一个铁了心来读的,他给你宣传,一哄就有一大群。

贾老师:到外地招生很累,路又远,每个地方又得跑好几趟才落实得下来,那些日子天天坐车,天气又热,休息也不好。关键是效果不错,有收获,我觉得自己运气还好。

王老师:招生难易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很有关系。如Y市是五金之乡,那么机械专业在那里就很好招生,S市经济发达,工作容易安排,在那里也好招。相对而言,我们这儿经济落后一些,学生工作安置不理想,招生就较难。

贾老师和王老师主要是通过某位要来读书的学生家长的介绍,在这位家长的牵头下,将亲戚朋友邻居的孩子介绍过来,效果非常不错。招生的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就在这失落、收获中起起落落,令人回味,更令人思索。

反思——管理是招生之源

当Z校把生源作为决定学校生存、发展规模、办学效益等的校心问题,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时,却过于注重数量的扩张而忽略了质量管理。朱老师在招生的艰难和劳累中已深深地体会到了管理的价值。

朱老师:引起招生难的根本原因,我认为是管理问题,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就是管理。下去宣传他们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学校管理好不好,是怎么管的。学生在学校读书,不会出事、不会打架、不会跑出去交坏朋友,人安全最重要。职校的管理应该讲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跟上,现在把招生变成第一要素,管理成第二要素了。其实招生和管理是相辅相成的,管理不好,招生就不好,管理得好,招生也容易。我觉得管理应该搞点特色,像S中的管理就比较厉害,他们抓了学生的礼貌行为,你读书读不起没关系,要你讲礼貌。学校里有学生站岗,看到人就鞠躬问好,你有事给你带路。这么一点就不得了,家长都很满意。“我的孩子我管不牢,你帮我管起来,变得这么有礼貌啦”。我们学校也应该搞点特色,让学生学点什么东西,并且要让家长感觉到我的孩子在你的学校的确学到东西了,这一点很重要。

管理是任何学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朱老师所认识的管理还仅仅停留在把学生管好、不出事、保证安全、迎合家长等最肤浅的管理层面上,至于更深层次的管理他认为那是校长应去思考、去探究的问题。

内涵质量问题已成为目前中等职教滑坡,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表面上看到的是中等职教招生难,深层意义上是由于中等职教在数量扩张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规格质量、教师教学质量、课程开发、专业设置等全方位的学校质量管理。普高在扩招,民办学校在创建,职校自身规模在扩大,而学生总数却在萎缩,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职校要立足,要做大做强,关键已绝非抓好招生这一表面功夫这么简单,最重要的是修炼好内功,尽快走上“以市场为导向、以规模定地位、以质量求突破、以效益促发展”的良性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裴朝阳.中等职教的归宿:从数量扩张到内涵提高[J].教育与职业,2001,(9).

管理学的几大职能篇9

【摘 要 题】中等职教 

    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从1999年开始,全国各省份的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开始出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其中最严重的一年比上一年减少60多万人。在市场机制主导下的中职招生工作难度逐年加大,加之中专、技校等招生大战愈演愈烈,招生难、难招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从2002年开始,全国职校招生出现了回暖,尤其是浙江省的职校招生数比上一年增加了3.8万人,增幅达21%,居全国之首。职校招生的可喜变化,是否说明职校招生在经过几年的低谷之后终于峰回路转,走出了困境?影响和制约职校发展的首要问题——招生是否已得到了解决?为此,我决定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对浙江省某职校(Z中学)的三位教师进行访谈,希望通过聚焦他们的招生经历,感受他们的招生体验,再现当前职校招生的真实环境。

    Z校是一所位于浙江省中部地区的部级重点职业学校。近两年,该校在市政府的协助下,投资数千万扩建校区,大力改造办学环境,努力扩大招生规模,是一个集职业学校和综合高中两种模式于一体的大型职业学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在校生数量逐年增多,正处于办学上升时期。2003年计划招生总数1500人,为了完成计划招生人数,学校成立了招生办公室,并制定了招生政策,将招生指标下达给每一位教师。招生,已成为该校所有教师的必修课。

    我所选取的访谈对象:王老师,男,招生小组组长;朱老师,男,招生小组组长;贾老师,女,招生办成员。他们是Z校招生工作完成得较好的老师,他们的生源主要来自外部地区,本地的招生指标都未完成。由于他们发自内心地把学校的招生工作看作关系学校存亡和发展的根本,是自己应尽的职责,所以全力而为。他们在招生过程中的种种遭遇,正是当前招生环境的缩影,值得关注,发人深思。

    

艰辛——一年更比一年多

    我所访谈的三位教师众口一词的说法是“招生真是一年比一年难了”。尽管是部级重点职业学校,是一个有着数十年办学历史的老牌公立学校,并且有较优越的办学条件和地理位置,但三位教师都真切地体会到了招生的艰难。特别是在本地区招生的难度,更是超乎他们的想像。下面是几位老师在招生中遭遇到的情形。

    朱老师:职高的社会地位是很低的,许多学生和家长宁可花几万块钱去读普高,也不愿意读职高。许多家长认为读职校很差,很丢脸,有些学生虽成绩很差也还是喜欢读普高。有个女同学已在我们的工作下,交了钱决定读职高了,没想到第二天同学聚在一起,都说她“你成绩又不差,怎么会去读职高呢?”她心里很不高兴,父母听了也为孩子的前途感到担心了。

    贾老师:我们到初中去招生,学生看见我们就像避瘟神一样,他们好像和我们说话都低了几个等级似的,我们学校在那边的印象不是一般的差,而是很差很差……。有些时候真的想都想不到,开始我以为一个部级重点职业学校应该是讲得响的,没想到他们会有这样的认识。

    贾老师:那些天感觉真的可怕,一开始的印象真是大差了。当地教育局有规定,只有当地三所学校可以进去宣传,其他学校都不可以进去。我们请班主任吃饭,但请他们的人实在太多,竟把我们给忘了。当时只拿到一个名单,连家庭地址也不给,我们只好通过去年在读的几个当地学生,还有我们组的一位老师的关系,找到初三班里几位学生,让他们写了一些地址,我们就到这些人家里挨家挨户去做工作。一开始都不来,等分数出来后我们马上又去,让他们叫家长到我们学校去看看,家长没来,第二天晚上,我们又到这几户人家做工作,直到第三个晚上,有点让我们说动心了,有三个家长过来看了学校,最后都报了名。我们招来的7个学生都是这样一趟一趟地跑,做好几回工作才招来的。

    职业学校招生难就难在声誉太差,而声誉差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在社会大环境下各职校自身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重身份、轻技术”的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着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中国古代的传统观念一直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生产技艺被依靠剥削他人劳动生活的贵族阶级视为“奇技淫巧”而不屑。到了现代,教育在社会中起的是“筛选器”的作用,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决定将来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尽管初、中等专业技术工人是任何社会生产力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在一个科层制的社会里,由于他们的劳动性质、收入水平以及职业声望低下,导致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学校的地位也必然低下,这种传统观念在现代社会表现为“重学历、轻技术”。因此,招生教师在招生中体会到职业学校明显受到家长和学生的轻视和不屑。

    其次,职校自身的原因也在不断加剧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朱老师:我在本地招生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竞争学校之间说反话,传流言,说Z校管理怎么怎么差,就要被卖掉了,办不下去了,什么话都有。因为农村学校要和城里学校竞争的惟一办法就是不正当竞争,地理优势我们好一些,他没办法只有把你贬掉。

    贾老师:如在L镇流传的一句口头禅是:一中出状元,Z中出流氓。这样的话流传只因为那一带是S中的招生势力范围,所以那边的学生到我们学校来就读的很少很少,那边的招生工作就特别难做。

    由于职业学校数量多,各校招生规模又不断加大,加之普高也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近几年已出现计划招生数多于毕业生数的情况。为了增加本校的招生数量,各职校不断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然而却在宣传的过程中逐步偏离了正轨,拼命抬高自己,诋毁其他职校,导致许多不真实的话在社会上流转,无形中造成职校的整体声誉下滑。三位老师就感到在各种各样的流言下,身心俱疲,深受其害。一方面,职校间的反宣传在损害各自的声誉;另一方面,职校不断降低生源要求,彻底放弃分数线,对学生来者不拒,造成的结果是,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层次迅速下降,管理难度加大,一些极差生进入社会后成为职校的反面教材,使学校声誉雪上加霜。

    

沉重——不得不承载之重

    职校教师承受的招生压力越来越大,已成为教学之外最主要的压力源。

    “有源则兴,无源则衰”,生源数量已成为职校办学成绩的重要标志。Z校的招生规模每年上一个台阶,计划招生数从2000年的1000人增加到2003年的1500人,分配给教师的招生指标也越来越多,奖惩措施越来越严格,招生完成情况已成为考核教师工作能力、业绩的重要指标。招生完成不了,教学再好也要扣奖金,先进也免谈。然而,现在的招生又如此艰难,职校间的竞争如此残酷,职校教师已不得不通过“走村”的方式招生,也就是到每个毕业生家里挨家挨户做工作。招生录取通知书满天飞的招生方式在这里已经过时了,根本行不通了,那样做的结果只能是自毁声誉,因此“走村”这种劳心劳力的方式已在近两年不知不觉地流行开来,这对于淡泊于社会交往的许多教师而言,实在是勉为其难。

    贾老师:我们到学生家里,家长大多还客气,但有的家长态度不太好,好像要躲避你,我们到他家去,他就躲到外面去聊天。我们要么拉住家里其他人讲,要么跟着他,他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真的是和要饭的人一样,也和做保险的人差不多,做保险的跑到我家里来,我不想买的时候,很反感,他还拉住我说个不停。我现在感觉自己就和他们一样。

    王老师:招生那几天,压力真的很大很大,跑了那么多地方,学生家一户户地跑,要么被其他学校招走了,要么得不到明确答复,每天饭都吃不下,晚上觉也睡不着。心情也很差,体力上的付出还是次要的,关键是心累。一直到学生落实下来以后才能松一口气。

    朱老师:我在本地跑了四个村,四五十户人家,那段时间星期六、星期天还有晚上都下去“走村”,片区的任务还是没完成。中考后就回老家去招,白天跑学校,晚上就到附近的村里去找学生和家长面谈,为了招生我摩托车起码开掉一千多公里。

    为了增加学生数量,学校要求教师在完成本片区的任务外,必须到外县市去寻找生源。许多教师不得不托熟人、找关系,想尽一切办法到外地招生。这不仅加重了教师的身心负担,也加重了经济负担,因为在学生没落实以前或者劳而无获,所有的费用都得自己承担。更重要的是他们必须在不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去招生,只能利用休息日或调课等方法出去。职校教师就是在这重重压力下,凭着对学校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忍辱负重,不辞辛劳地做着招生工作。

    

无奈——变相竞争结恶果

    面对严峻的招生环境,面对“蛋糕”的日渐缩小,招生大战愈演愈烈,为了争夺生源,给初中老师吃回扣已成为职校招生必要的手段。而职校的回扣数额就成为调动初中老师招生积极性的重要因素。Z校今年由于在搞基建,也出于自信,一厢情愿地认为作为该市顶级的职业学校,本地招生问题不会太大,给初中的回扣定得很少,是各职校最低的。然而教师招生遇到的实际情况却是:

    王老师:哪里给的钱多,初三班主任就帮哪里讲话。有一个班主任一听我们学校的返回费这么少,就明确表态你们学校我没法帮忙。他一方面威胁学生如果敢报我们学校就不让其参加中考,不发毕业证书,另一方面一趟趟跑到学生家里做思想工作,说我们学校怎么怎么差,一定要学生到S中去读。

    贾老师:很多家长对各个职校的情况根本不了解,很多时候还是相信初三班主任。一次有几个学生已到我们学校来看过,很满意,我中午过去收钱的时候,家长已把钱交给班主任去读S中了。我问他你不是很满意吗?怎么这么快就变了?家长说班主任电话打来让去S中读,他们就把钱交掉了。所以说,班主任一句话,我们的工作全部白做了。

    其实一些初三班主任对职校并不了解,也根本不管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特长爱好,推荐学校好坏的标准,就是看给不给回扣,回扣给得多还是少,更有甚者为了赚取回扣做出有辱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职校面对恶劣的竞争环境,往往只有加大回扣数目,以期初中教师为自己说话。Z中想走出回扣怪圈,以自己的形象取胜,本意是对的,然而在实际中却是增加了教师招生的难度,减少了招生数量,2003年大多数教师都未能完成本地招生指标,新生入学人数不到1400人,未完成招生计划。

    

欣慰——劳有所获

    令三位老师感到欣慰的是,尽管在本地的招生进行得又苦又累,效果也不理想,但在外地的招生却完成得十分顺利,招生数远远超出招生要求,从而弥补了片区招生不足的缺憾,而且也都没遭冷遇、受闲气。他们在外地招生的感受与在本地的感受完全不同。

    朱老师:在外地说我们学校差的还没有,关键是时间问题。现在招生的人很多,我下去的两个学校就有几十个学校摆开招生阵,那几天我真是分身乏术,忙得不得了。那几天收费时间你不去收,过一天就被人家抢走了。

    朱老师:到外地招生,第一步就是要走得进,进去以后就要在中考前发宣传资料,让学生知道有这么一个学校,最重要的是班里有一个铁了心来读的,他给你宣传,一哄就有一大群。

    贾老师:到外地招生很累,路又远,每个地方又得跑好几趟才落实得下来,那些日子天天坐车,天气又热,休息也不好。关键是效果不错,有收获,我觉得自己运气还好。

    王老师:招生难易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很有关系。如Y市是五金之乡,那么机械专业在那里就很好招生,S市经济发达,工作容易安排,在那里也好招。相对而言,我们这儿经济落后一些,学生工作安置不理想,招生就较难。

    贾老师和王老师主要是通过某位要来读书的学生家长的介绍,在这位家长的牵头下,将亲戚朋友邻居的孩子介绍过来,效果非常不错。招生的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就在这失落、收获中起起落落,令人回味,更令人思索。

    

反思——管理是招生之源

    当Z校把生源作为决定学校生存、发展规模、办学效益等的校心问题,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时,却过于注重数量的扩张而忽略了质量管理。朱老师在招生的艰难和劳累中已深深地体会到了管理的价值。

    朱老师:引起招生难的根本原因,我认为是管理问题,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就是管理。下去宣传他们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学校管理好不好,是怎么管的。学生在学校读书,不会出事、不会打架、不会跑出去交坏朋友,人安全最重要。职校的管理应该讲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跟上,现在把招生变成第一要素,管理成第二要素了。其实招生和管理是相辅相成的,管理不好,招生就不好,管理得好,招生也容易。我觉得管理应该搞点特色,像S中的管理就比较厉害,他们抓了学生的礼貌行为,你读书读不起没关系,要你讲礼貌。学校里有学生站岗,看到人就鞠躬问好,你有事给你带路。这么一点就不得了,家长都很满意。“我的孩子我管不牢,你帮我管起来,变得这么有礼貌啦”。我们学校也应该搞点特色,让学生学点什么东西,并且要让家长感觉到我的孩子在你的学校的确学到东西了,这一点很重要。

    管理是任何学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朱老师所认识的管理还仅仅停留在把学生管好、不出事、保证安全、迎合家长等最肤浅的管理层面上,至于更深层次的管理他认为那是校长应去思考、去探究的问题。

    内涵质量问题已成为目前中等职教滑坡,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表面上看到的是中等职教招生难,深层意义上是由于中等职教在数量扩张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规格质量、教师教学质量、课程开发、专业设置等全方位的学校质量管理。普高在扩招,民办学校在创建,职校自身规模在扩大,而学生总数却在萎缩,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职校要立足,要做大做强,关键已绝非抓好招生这一表面功夫这么简单,最重要的是修炼好内功,尽快走上“以市场为导向、以规模定地位、以质量求突破、以效益促发展”的良性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裴朝阳.中等职教的归宿:从数量扩张到内涵提高[J].教育与职业,2001,(9).

管理学的几大职能篇10

一、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育现状及办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育的现状

高职院校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时间稍早于本科院校,至2005年,全国已有41所高职院校开设了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1].这些高职院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建筑建材类高职院校(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等)、经济贸易类高职院校(广西财经学院、山东经贸职业学院等)、财政税务类高职院校(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内蒙古财税职业学院等)、电子机械类高职院校(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等)、综合类高职院校(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等)。这些高职院校在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由于高职院校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时间比较短,从事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的人员较少,目前尚无比较系统的教学改革经验可供借鉴。

2.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趋同,没有考虑社会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专业建设方向不明确

根据笔者调查,目前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是把按照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规格和要求来培养具有资产评估理论知识结构和业务实践技能的,能够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会计核算以及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的业务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笔者认为是不够科学的,没有考虑社会对评估与管理人才的不同需求。笔者认为,资产评估不仅包括机电设备评估、建筑工程评估,还包括企业价值评估、珠宝首饰鉴定、文化艺术品评估、无形资产评估、金融评估、税基评估等,另外房地产估价、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土地评估、探矿采矿权评估等也应当属于资产评估的范畴。目前,国务院批准了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评估专业)、房地产估价师、土地评估师、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师、注册矿业权评估师等资产评估类职业。为社会培养各种从事资产评估职业的专门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但是,不同的资产评估类职业对资产评估理论知识结构和业务实践技能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如果只是围绕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规格和要求来制定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显然是不能满足社会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不同需求的。

3.高职院校主要围绕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科目来设置专业课程,没有考虑主办院校的实际情况,课程设置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目前,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的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都是围绕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科目来设置的,这种专业课程设置方法笔者认为是不合理的。现阶段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多数为非综合性的,一般与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相关的专业不够齐全,导致部分课程难以安排。比如,一些经济贸易类和财政税务类高职院校因在建筑工程及机电设备方面没有相应的教学能力和经验,无法开设建筑工程和机电设备方面的课程,而建筑建材类和电子机械类高职院校对于财经方面的课程则往往难以开设。

4.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缺乏,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不合理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主要来源是高校本科及硕士毕业生,但是我国资产评估本科及以上层次专业教育招生不久。2004年,南京财经大学和内蒙古财经学院将资产评估作为本科试点专业向教育部进行申报并且获得了批准,并已在2005年开始招生。此后,山东经济学院、山东工商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等高校也先后招收资产评估专业本科生,培养从事资产评估工作的紧缺专门人才。2004年,厦门大学积极申报并且第一个获得批准设立研究生层次的资产评估专业。厦门大学财政系资产评估专业的硕士、博士点是国内重点大学首个设立的该学科(专业)的博士、硕士点。上海财经大学在财政学硕士点下设立了资产评估方向。到2007年才会有第一届硕士研究生毕业,本科生要到2009年才能毕业,况且本科院校和资产评估事务所也需要大量的资产评估专业本科和硕士毕业生,短期内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不可能通过引进高校本科及硕士毕业生来解决师资问题。如何尽快建设一支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每一所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的共同课题。

5.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不能充分保障实践性教学的顺利开展

加强实践性教学工作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也是培养高素质的高职人才的根本保障。实践性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除了要有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外,还要有能够组织实践性教学的实习实训基地。由于高职院校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时间较晚,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为了保证实践性教学的顺利进行,高职院校必须加快实训基地的建设。

二、对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1.根据社会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结合主办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合理确定专业建设方向

由于我国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开设较晚,在产权交易、企业改制、司法实践、融资抵押、财产拍卖等活动中,迫切需要大量从事资产评估与管理业务的专门人才。高职院校要想培养能够胜任各种资产评估与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是不现实也是没有必要的。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合理确定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建设的方向,根据所确定的专业建设方向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课程。笔者认为:具有房地产专业建设经验的院校可以把房地产估价作为专业建设方向;具有土地经济学建设经验的院校可以把土地估价作为专业建设方向;具有财政学和税收学专业建设的院校可以发展税基评估;具有金融、保险专业建设的院校可以突出金融资产的估价、保险评估;工科院校可以凭借学科优势侧重机器设备评估,如旧机动车鉴定评估的专业内容;拥有珠宝鉴定专业的院校可以开展珠宝鉴定方面的专业建设;拥有艺术、文物和考古等专业优势的院校可以突出古董和艺术品的价值评估;具有地质和矿业专业建设经验的院校可以把矿业权评估作为专业建设方向。

2.根据专业建设方向,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专业,其专业课程应当包括财务与管理方面的课程和资产评估方面的课程,具体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当考虑专业建设方向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毕业生要到毕业工作后才有资格参加资产评估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这就给资产评估的教育带来了冲击。虽然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参加资产评估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但是这些考试科目却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结构和业务实践技能所必需的,把这些考试科目设置成专业课程也为学生毕业后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以房地产评估与管理为专业建设方向的高职院校,除了要把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等课程设置为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把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房地产估价案例与分析等课程设置为专业课程。再比如以旧机动车鉴定评估为专业建设方向的高职院校把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师考试科目:汽车原理和构造介绍、汽车性能及新技术介绍、汽车状况检查办法、汽车价值综合评定应用、二手车交易方法与技巧、汽车保险和法律知识、汽车评估基本财务知识、现场评估实习课程纳入专业课程设置也是比较合理的。

3.高职院校通过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对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兼职教师的聘请来完善师资队伍,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由于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设置比较晚,而且高校资产评估专业本科尤其是硕士毕业生短期内不可能选择到高职院校就业,所以高职院校要想很快解决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问题是比较困难的。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在逐步提高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的同时,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构建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上。高职院校应当创造条件鼓励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通过考试获取与专业建设方向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注册土地估价师等)并委派专业教师到与专业建设方向相关的评估类事务所参加社会实践,以提高职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对于有较高职业素质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具备一定的教师素质的资产评估方面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应当创造条件优先引进。对于现阶段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无法完成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可以通过聘请相关资产评估事务所的兼职教师来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