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建设项目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26:08

基础建设项目管理篇1

【关键词】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管理内容;流程;建议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基础设施包括了公路、铁路、桥梁等,是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表现。基础设施越完善,经济活动成效就越显著。加强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投资建设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市政等工程项目,投资建设模式主要有:Bot、Bt、Boo、ppp、tot等,结合建筑企业的实际状况,对基础设施类投资建设项目主要采取Bt、Bot、Bt+epC、Bot+epC的模式。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就是对投资建设项目所做的所有工作,即对项目成立、可行性研究、评估、决策、设计、采购、施工、验收、资金回收等一系列过程进行规划、协调、监督、控制和总结评价,以达到保证项目质量、缩短工期、提高建设速度、控制投资成本、提升投资效益的目的,是投资主体为实现投资目标,利用项目管理的科学理论,对投资项目发展周期中的全部工作进行全面的管理。

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按活动的过程划分,包括项目决策管理、项目规划设计管理、项目实施管理和项目后评价管理等;按投入资源要素角度划分,包括项目资金财务管理、项目人事劳动管理、项目材料设备管理、项目技术管理、项目信息管理等;按目标和约束角度划分,包括项目质量管理、项目安全管理、项目进度管理、项目投资控制和投资成本管理等

三、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流程

1、投资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管理

(1)决策程序

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项目投资额巨大,如何选准一个项目将是重中之重,因此项目决策尤为重要,对于有效防范投资风险、提高企业投资效益起着决定性作用。项目决策主要流程包括:获取项目信息及立项,咨询与评估,集团公司决策,股份公司决策,招标与投标,合同谈判评审及签订。其中咨询与评估,又是关键之所在,尤其是对边界条件的设定、财务指标的计算,是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对项目的决策起决定性作用。

(2)决策原则

严格按程序履行相关手续。严格按照股份公司相关规定履行程序,对于超出集团公司决策权限范围的项目,必须报股份公司批准,按照“批准的项目可以不实施,没有批准的项目一定不能实施”的原则去实施项目。

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项目实施周期较长,可变因素较多,对项目的咨询评估一定要做到客观公正,不能为干活而上项目,对于财务指标的计算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数学模型。

2、投资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

质量、安全、进度即是项目管理的目标,又是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建设项目要以目标管理为抓手,紧紧围绕项目的各项目标,树立各项管理标准,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各项管理体系,优化各项保证措施,明确项目各参与方的目标责任和义务,形成目标明确、制度完善、体系流畅、工作高效、收益明显的建设项目管控体系。

(1)投资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质量是建设项目的根本。只有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确保建设项目的质量,才能保证建设项目投资取得良好效益。而质量形成阶段主要集中在勘察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所以勘察设计和施工阶段又是质量管理的关键期。

勘察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勘察设计阶段是影响建设项目质量的决定性环节,没有高质量的设计就没有高质量的项目。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应针对项目特点,根据决策阶段已确定的质量目标和水平,使其具体化。

施工阶段质量管理。施工阶段是项目形成的重要阶段,是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是一个从输入转化到输出的系统过程,所形成的项目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做好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把控工作,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做好图纸会审、设计交底、施工组织设计审查、开工报告审查等工作,确保从源头控制质量。

(2)投资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

投资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人、物、环境等都处于危险状态,则建设项目无法顺利进行,所以安全是建设项目实施的客观要求,建设项目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地进行,安全管理的中心问题是保护项目实施过程中人的安全与健康。安全管理是每个行业、每个项目、每个阶段都重点关注的对象,关于安全管理也有许多的理论阐述,本文就不在重点论述。

(3)投资建设项目的进度管理

任何一个建设项目,能否在预定的投资期限内竣工并交付使用,对投资建设的整体利益关系重大。按期建成投产,是早日收回投资、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就设计或施工承包单位而言,能否按期完工,也是衡量其管理水平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进度管理涉及的范围。建设项目进度管理涉及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和各参与单位,其目的是通过对进度的计划与管理,实现对项目总进度目标的控制,使建设项目按预定的时间竣工并投入使用。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大致可分为工程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投产阶段等,这几个阶段尽管工作内容不同,但又密切相关,任何一个阶段的失误或延误,都会影响后续阶段的进度。因此建设单位必须以总进度计划为目标或者以总进度计划下的里程碑进度为目标,全面控制项目各阶段的进度。项目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供应商等在建设项目的进度管理中均负有责任,每一方都必须为自己范围内的工作制定进度计划,并且三方的进度计划必须协调一致,不能相互影响。

四、加快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在过去的5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相跄甚远。例如:教育设施的投资,近五年来,虽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每年递增一个百分点,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中国的大多数地区尚未达到国家要求的占GDp4%的水平。以卜就如何加快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提出三点建议和对策。

1、统一规划,合理配置

基础设施项目由于投资大,回收期限长,同时又具有宏观性和外部性,因此,大多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要较大区域乃至全国统一规划,合理配置,形成网络。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和作用。

从长远看,未来的国内竞争将小再局限于城市之间,而是地区间的竞争。未来的区域经济发展将突破目前以省级行政区划为单元的单一模式,转向以跨省级行政区域的城市组合体系为主导模式的新格局,从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变,将是必然的趋势。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必须顺应区域化经济发展趋势,统一规划,对资源合理配置,才能加速经济的发展。

2、投资主体多元化

基础设施的特点决定了其投资主体般由政府充当坚持财政收支平衡和量入为出,是经济工作应当遵循的重要原则。近几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是在特定情况下实行的特殊政策—国际环境严峻,特别是亚洲金融风暴,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困难局面。这5年,我国始终坚持经常性预算不打赤字,建设性预算赤宇不突破年初确定的规模由此可见,基础设施的投资光靠政府是不够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既要吸引外资,又要吸收国内民营经济的资金,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作为政府对基础设施投资不足的补充。尤其是对小水电、公交、自来水、煤气、道路、桥梁和资历教育等等,可率先以股份制的形式进行投资卞体多元化,以加快中国基础设施的建设。

3、做好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评估工作

基础设施的效益以社会效益为主,因此除了遵循一般工业项目评估的原则和基本方法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评估目标的宏观性。由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时又受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此,基础设施项目评估必须以宏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评估为主。以此作为项目取舍的主要依据。

(2)经济效益的多重性与兼顾性。计算经济效益应使近期与远期效益相结合,本部门的效益与国民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结合,有形效益和无形效益相结合。在国民经济评估的基础上,还应兼顾进行企业财务评估,按企业或集团承担的投资额分析和计算项目的则务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

(3)应重视配套项目。例如:修建海港等项目应考虑其集疏条件和设施,是否有与港口有关的铁路、公路、内河航道设施相配套,否则,新的投资很难发挥其经济效应。

五、结束语

在进行基础设施施工管理的时候,要通过科学的管理理论和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以目标管理为抓手,多管齐下,优质高效的完成每一个项目。

参考文献

基础建设项目管理篇2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基本建设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保证,尤其是政府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对加速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事业,提高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就政府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作一些粗浅的研究和探讨。

一、现状及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入和完善,公共财政框架与模式的提出,政府投资基本建设的方向主要是满足公共需要。尤其是1998年以来,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增大投资来拉动经济发展,加上西部大开发等政策的出台,更为基本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各级政府部门正抓住机遇,调整思路,大力发展经济和促进各项事业的建设。政府投资的基本建设也按照“公共财政”和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建设项目的监管力度也大大地增强,基本建设程序进一步完善。但是,政府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目前仍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投融资体制改革进程缓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基本建设投资管理上引入市场机制,从宏观管理到微观运行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初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建筑市场有序化的格局。但是,仍然存在投资方向不准确,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效益不高的问题。这主要是投资的风险约束机制没有建立,宏观调控体系不顺,投资的市场体系不健全,法规建设跟不上所致。国家提出的“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资本金制度”、“重大项目稽查特派员制度”等等也进程缓慢,作为投融资体制改革重点之一的“非公有制经济”准入基本建设市场的制度保障不力。

2.项目决策审批不尽科学。根据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家已对项目审批采取了下放权限、减少环节等措施,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行政性审批的模式。下放到地方的权限,由于局部利益和缺乏综合平衡,重复建设较多,往往又形成新的结构性失衡。实际工作中,项目单位或是急功近利,或是疲于应付,前期准备不充分;政府的项目库建设亟待充实和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基本建设、城市建设与开发、技术更新与改造还存在着多头审批的现象,也势必造成项目决策和审批的不尽科学。

3.政府投资预算机制有待完善。由于我国投融资体制的决策多层次、资金多渠道,政府投资实际只占到基本建设投资的一部分,而且政府投资资金中也还划分为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基金等等,导致政府投资的宏观调控地位下降,预算管理机制不协调。加之长期以来,我国的管理现状是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为数不少,致使管项目的不一定管资金,管资金的不一定管项目的现象存在。随着国家预算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行,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的预算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

4.项目业主运作不规范。一是项目管理的组织方式有待商榷。是选择基建部门责任制,或是指挥部、管委会模式,还是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或是工程总承包责任制,需进一步明确。二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基本建设是专门的科学,有专门的工程知识,有专门的财务会计制度,有很高的管理要求,这些都需要项目管理人员有较强的综合素质。三是基本建设程序现欠缺,擅自变更设计方案、扩大建设规模、资金管理无序的现象屡有发生。

5.有形建筑市场运作欠佳。90年代以来,国家及地方先后出台“建筑法”、“建设工程管理条例”、“招、投标管理办活”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并建立了建设工程交易市场,对发展和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改善投资运作环境,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条块分割严重,地区封锁、行政干预、行业垄断未根本消除,制约着有效资源在部门、地区、企业间的优化配置。二是报建程序繁杂,尽管建筑有形市场已建立,但、程序、手续还不完善,涵盖范围还不广,如环保、消防等仍无法进入其中。三是资质结构和市场准入不合理。目前全国共有建筑企业90900家,从业人员3327万人,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45634家,“高、精、尖”且能总承包的企业却很少,企业结构不合理,呈圆桶形,平均规模偏大,离“金字塔”式的规模结构差距较大。

6.质量管理现状堪忧。一是质量、进度、投资三者关系不顺,资金不到位现象严重。二是建筑企业制度不完善,人员素质偏低。三是社会监理还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四是政府质量执法条块分割,技术规范标准缺乏重点和力度。

7.竣工验收的组织及竣工决算审查无有力保障。一是组织单位不明,2000年颁布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建筑工程应由建设单位组织验收,但许多政府投资的项目仍由行政

主管部门组织验收。二是验收范围应包括质量、环保、消防、卫生、档案、及通水、通电、通邮、通路等一系列内容,但人们往往认为竣工验收只是质量验收,以质量验收证书代替了竣工验收报告。三是验收的层次阶段不规范。政府投资的项目往往需要指定分包商,但其工作内容完成后向业主、监理或总包报验时,往往不能如期进行。四是竣工决算审查不力。验收完毕后,迟迟不送审决算,或不知是送给财政、还是审计、还是建行或是其他社会中介机构。

二、对策的研究及分析

随着“入世”的临近和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传统的建筑业经营方式必然会有所改变,基本建设领域的国际化、规范化速度将加快。这样,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做法,学习它们比较健全、稳定的项目决策审批办法、工程设计审核制度以及招标采购制度等等管理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做好政府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工作迫在眉睫。

1.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首先要强化投资责任机制和投资鼓励机制,大力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建立严格的投资决策责任制和投资风险机制,谁决策、谁负责、谁受益,出问题的,一定要追究其行政、经济和法律责任。其次要合理划分政府和社会的投资范围,凡是市场能够有效调节且不会导致长期资源配置失误的领域,应由企业来投资;政府应进入公益性、基础性、保障性等市场调节“失灵”以及企业不愿或难以进入的领域。最后是对不同的投资类型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竞争性投资推向市场;基础性投资政府积极支持,重点是帮助其拓宽投融资渠道;公益性投资由政府提供保障,同时也应鼓励个人捐赠、社会集资和企业投资兴办。

2.建立科学的项目决策审批制度。西方国家通常把项目投资决策审批分为国有投资项目决策和企业投资项目决策两种。国有投资的重大项目,由政府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制定的各行业的五年发展计划或专项专业开发的法律提出具体建设项目,并提交议会、内阁设置的由社会各界有名望、有权威的人士组成的各类专业审议会审定;一般项目则由地方政府或国有企业提出,由政府主管部门审查决策,决策以后再交项目法人具体组织项目的设计、征地、招标施工、投产运营、生产管理、债务偿还和滚动发展。资金筹措由项目法人提出,应由政府安排的投资由政府主管部门统一安排。而企业投资项目决策主要由企业内部提出、评估并交董事会研究决定。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按照国家第十个五年规划,加快建立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投资项目储备库,执行严格的可行注审批制度,审批合格的储备项目上升为年度执行项目,列入预算,报全国或地方人大批准。并逐步取消非国家性投资项目的审批,实行报备案制度,把决策审批的重心转移到政府投资的项目上来。

3.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的预算管理机制。要按照《预算法》的要求,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立足于非营利性、收支行为规范化这三个特征,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的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力,建立完整统一的公共支出预算。必须消除“越位”与“缺位”,改进现有基本建设投资管理模式,建立以资金引导项目确立投向的新型管理模式,增强财政对政府投资的决策权和主动权。财政必须要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前期论证,参与中长期投资计划的制定和工程招投标管理,要对政府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的财政财务管理和监督,以保证财政基本建设预算管理制度、工程概、预、决(结)算审查制度、效益分析与反馈制度的贯彻与落实。

4.改革建筑业管理体制,理顺管理关系。目前的行业垄断及条块分割的建筑业管理体制,不仅阻碍了建筑市场的公平竞争,而且制约着建筑业的优化配置。要提高我国建筑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营造公平、公正、有效的“软环境”,必须建立统一的建筑业管理体制,随着“入世”的临近及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入,这愈发显得迫切和现实。首先应强调属地管理,解决中央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管理的条块分割。其次是理清政府监管的范围及程度,在此基础上重新划定“三定”方案,重新确定监管机构及责权范围,多余机构该并就开,该转就转。

5.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机构,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有序的建筑市场。在新的形势下,当务之急是加速培育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社会中介机构,建立以工程咨询为核心的行业工作体系,使建筑各环节都有相应的组织进行对应的服务和管理,如立项及编制任务书阶段,有工程咨询公司;招投标阶段,有招标机构;施工管理全过程,有社会监理机构;资质审查和管理可委托行业协会;工程概、预、决(结)算审查,有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或建设银行、其他会计师事务所。而政府依法对它们进行规范、监督,进行宏观管理,不干预它们依法进行的各种管理和经营活动,在此基础上,推动和完善统一、有序的有形建筑市场,做到“统一工程报建”、“统一信息”、“统一交易规则”、“统一监督管理”、“统一收费标准”,并积极探索和完善新的科学有效的招标办法。

6.调控企业资质结构,改革市场准入制度。作为政府管理的市场导向,必须建立真正以总分包体系为基础的三级市场。目前,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企业均以工程承包企业的面目出现在市场上,没有在各自的层次上分别就位,而国际上流行的则是总分包体制,只有大型企业才在总承包的层次上竞争,并可跨地区和在国际上流动,中小型企业分别定位于专业化和劳务化型,区域固定分布,既层次分明,又避免了无序流动、过度和盲目竞争。由此看来,改革我国资质管理办法势在必行。首先,必须摒弃地方保护主义,开放本地市场,让真正有水平、有能力的企业能参与竞争。其次应重新制定管理办法,构筑起以少数特大型企业为核心,总量适度的工程承包企业为骨干,众多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企业配合运行的总分包队伍体系,严格控制比例,形成“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逐步形成分层次的适度竞争和有序流动的格局。第三,培育一批我国建筑业的支柱性企业,改革目前的若干多级独人法人的子公司横向联合体系,向国际化的纵向联合的总分包管理体制过渡。

7.加强基本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首先要科学地对待投资、质量和进度之间的关系,政府直接或间接实施资金、质量等全方位的监控,严格按合同筹措资金和控制进度,这样可以减少盲目压价、压资金、压工期的现象,工程质量得以间接保证。其次要规范和完善社会监理市场,成立监理工程师协会,加强对监理公司和监理工程师的考核管理力度,要求持证上岗并建立人才档案库,必要时向国外开放监理市场,促进我国监理工程师素质的提高和建筑管理水平的提高。最后是改革现行技术规范体系,强化政府监管力度,把监管重点放在结构安全、消防、环保等“国家强制性”内容上,并采用派遣现场监督组或特派员的做法,不仅管施工,还要管设计甚至财务等等。

基础建设项目管理篇3

abstract:thispaperLuoHeShisandliriverinhenan,developmentandconstructionshaheissueengineeringprogram,forexample,fromtheangleofriskcontroliscomprehensivelyintroducedurban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projectcostmanagementandcontroltheemphasesanddifficultiesofanalysisandcountermeasures,content,strategicdecompositionandtacticalapplicationsaswellasprojectimplementationeffectetc,aswellasprojectimplementationprocess,usecostriskcontrolofthinking,guidetheprojectthroughoutallfullimplementation.theresultsforChina'sotherurban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projectcostcontrolandrelateddocostcontroltoprovidethereference.

Keywords:Urbaninfrastructure,projectmanagement,Riskmanagement,Costmanagementandcontrol

一、项目概况

(一)、工程简介

河南省漯河市沙澧河开发建设沙河一期工程,东起嵩山路沙河桥,西至107国道沙河桥,约为19.1平方公里,合同造价为1.3亿元。

•规划设计采用“三点、一轴、四区”的总体结构,“三点”指“水舞漯韵”、“活力地带”以及其间的“碧水沙洲”。

•绿化种植空间主要分为:生态种植密林区、人工种植树林区、人工种植缤纷区、开敞草坪区、水生植物种植区等6种类型。

(二)、主要参建单位

在业主的领导下,参与建设的单位全过程、多方位、高要求的通力合作,并打造“进度快、质量高、成本低”能让群众满意的精品工程、民心工程。

•业主单位:漯河市沙澧河开发建设指挥部

漯河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

漯河市市政工程设计院

•监理单位:核工业郑州华原建设监理公司

•地质勘察单位:漯河市勘察规划设计院

•建设单位:泛华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合格分包商(18家)

企业Ci形象(项目部办公楼)集团杨天举总裁与项目人员会议室合影(前座左一黄宇)

(三)、工期要求

开工日期2009年2月19日,竣工日期2010年4月30日,工期436日历天。

二、项目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

(一)、1、本工程拆迁难度较大,工程量较大,施工交叉多,地下综合管线众多。进场立即投入施工现场,测量放线,全面调查,积极稳妥、细致地做好各项拆迁配合工作,保证工程顺利施工。

2、据漯河市天气情况和工期计划安排,提前制定好雨季施工方案,工程施工时做好施工期间雨季排水、汛期防汛是整个工程顺利实施的重点。

3、本合同是“Bt转总承包项目合同---进场前是Bt合同,实施3个月后,在泛华和政府的共同努下,国家开发银行资金3.2亿元一次到位漯河市城司。贷款到位后,政府按每月计量支付泛华工程款。”

(二)、1、保证苗木成活率

对策:选用优质苗木;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开挖土球;适当修剪整形,降低全树的水分蒸发总量;

2、园林工程线性不规则,地形起伏较大,各种造型多,测量控制难度较大。

对策:设置多名专业测量工程师;河道两岸分别布设导线点及水准点,定期对导线点及水准点进行复测;实行测量复核制度,保证位置准确,高程合适。

3、Bt转总承包合同的审计风暴

对策:与政府确定:按月报计量;按月报预算,计量支付;按季度,审计确认;分部分项完成,进行阶段验收;

三、项目目标

本项目的宏观目标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先进理念,对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规范化、科学化、流程化、信息化的成本风险管控,使漯河市基础设施建设、泛华集团的成本管控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

四、项目成本风险管控工作内容

1、遵守集团财务、合约、预算规章制度。遵守招投标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用章管理办法、对分包商资金拨付管理流程等。

2、熟悉合同条款、合同价格、图纸、工程预算。掌握施工动态、变更、索赔资料及相关手续。

3、及时预见合同中可能亏损项目,调动积极因素,采用设计变更、办理签证等手段,避免亏损并盈利,及时请甲方确认。

4、牵头组织开标、评标、商务谈判、编制评标报告等工作。

5、按计划审核资金使用计划、回收计划、利润分配方案、盈亏分析报告、合同资金台帐、材料机械台帐、总分包现金流量及拨付情况、限额领料计划执行情况及使用效果等。

6、对重大风险点在施工前进行风险预告和提示,并提出管控措施或建议。

7、及时预警成本隐患,提高参建各方的关注度及反馈处理意见。

8、定期、不定期组织施工成本风险管控例会,并对风险管控措施进行评价和记录。

五、项目成本风险管控思维中的战术运用(一)、项目实施策划

项目策划是组织知识、管理、经济、技术、施工项目管理、项目策划经验等方面的集成体和项目整体指导方案。

庞然大物要分解、要细化------方式方法、解决思路和办法、管控手段、素质能力和自信坚强的决心,形成机制贯穿于工作生活、贯穿于全线,从开始施工到竣工交付使用,贯穿于既定的目标,贯穿于合同的要求和节点工期保证。

实施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职业健康和环境管理、合同管理、文档和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对所有参建单位和有关单位进行组织和协调。

(二)、组织协调及沟通管理

(1)基于对业主、管理单位和政府各相关部门、供应商、分包商、合作方等干系人的维系、关系网的融入、价值的创造、营销模式和经营的创新,以及当地直管部门领导的充分深入沟通,是非常必要的。

(2)信息的沟通、信息的传递和信息的共享,必须保证真实可靠、及时快捷、统一口径,迅速落实。

(3)沟通漯河市沙澧河指挥部、沙澧河管委会、市城司、市财政评审中心、市造价定额站、市规划设计院、市政设计院、水利部门、公路部门、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各施工单位、劳务作业队等14个大单位,以及各区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村委会领导等对外关系的组织协调、树立全局管控的和协调沟通的思维定式。

(4)整改也是一种细化管理的表现形式,通过具体的分部分项工程、通过有效的途径、方式、方法,实现自纠自查、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动态管理,也是贯穿全局的动力机制之一。

(三)、进度管控的关键节点

(1)拆迁征地

前期大量需要配合拆迁涉及到:未征用的土地、未拆迁的公建及房屋、电线杆及高压电线、树木、未迁移的坟地、渔船拉线、需要防护的综合管线和国防光缆、水泵房等其他十大项。

(2)样板示范工程

选择进度较快、质量较快(避免重复返工)的分包商,作为样板示范工程。给予资金优先拨付、大比例拨付、奖励等整体荣誉。起到模范带头示范作用,激励全线施工队努力踏实肯干,创造更多的产值和利润。(3)分部分项工程的有序衔接、动态跟踪、及时调整,每周、每日汇报及例会。

(四)、商务、合同、预算管控的要点

(1)设计变更管理

①最大限度满足政府、业主要求,与设计单位充分配合,共同、合作、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务。

②充分发挥泛华系统规划---战略规划、产业规划、空间规划、投融资规划、重大项目规划及设计等方面的优势,与项目实际情况提出观点,完善规划设计。

③如果中国特色的洽商、签证较多,超出概算较大,政府审计的难度也越大,就连业主本身操作难度也大。因此尽量采用设计变更。

(2)索赔管理

掌握生产动态,收集索赔资料,在合同条款规定的期限内向建设方提交各种有关索赔费用(含工程量变更)的资料或相关文件(含工程照片、录像),及时变更或签证,作到洽商费用、指导材料价预先办理或即发生即办理,当期工程款结算申请单中反映出当期所发生的索赔费用,争取及时收回。

(3)利率风险

①利率市场化:与政府在Bt或Bt转总承包合同中,明确固定利率,保证收益。

②资产负债比例:根据国家开发银行的总体评估和泛华的担保,分析漯河市政府、沙澧河开发建设项目的资产负债比例及风险可控、可行性,明确贷款额度、按浮动利率计算。实现三方收益---“多赢格局”。

(4)保险风险

①与当地劳动保护部门、中国人寿,再帮助项目全体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外聘人员、部分工人等)进行工伤保险。

②业主单位与泛华集团共同投保,简化合同关系。例如:漯河今年最大的雨雪冻雨天气,全市五分之三的树木基本压倒,我方沙澧公园移植树木大部分压断。共同投保有利于赔付一部分(成活率)、索赔一部分。

(5)运营管控经费

通过与集团《项目责任书》的签订,根据工作量的大小,测算成本,利润分配,全面实施等环节。保证了运营管控经费在计划内实施。

(6)确保利润最大化

从源头控制、招投标控制、概预算控制、经营管理费用控制、施工过程控制(特别要严格管控设计变更和洽商签证所增加的工程量,这也是利润造就的又一关键性指标)。

(7)优化施工定额、施工预算及施工图预算

通过施工定额,用施工预算测算目标成本,并优化当地施工定额并保持其适应性、有效性、先进性,才能准确的编制施工成本计划,并优化施工图预算。

(8)优化财务与合约预算的衔接路径

①严格执行项目财务管理制度,及时按要求提出“资金计划”,按规定的程序对项目资金的使用和费用的结算支付进行审核。

②实行“会签制度”,以保群策群力,具体跟踪实际进展过程和反馈的结果。

③落实每月的资产、负债、权益、费用、收入、利润,资金成本等,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9)“赢得值”分析或“挣值”分析

通过三项基本参数和四个评价指标,按半月或月进行报告和总结分析,包括核算图纸工程量、现场计量、设计变更、签证洽商、上报业主每月或每季度的工作量或产值。完善每阶段或分部分项工程的进度、成本偏差,分析导致偏差产生的原因,成本风险预警,以及各分部分项的整改措施及整改完成情况。

(五)、“三位一体”认证管理

(1)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2008)

①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责任制,成立以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为组长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通过全员质量教育和培训,确保“质量第一”、“质量是百年大计”思想和“过程精品”意识的贯彻实施。

②质量严格按业主指定和认可的施工技术规范、标准及其它与工程有关的有效要求或规定控制。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监理程序的各项要求,避免返工成本。

③加强施工人员进场前的培训工作,签订《质量保证责任书》,尤其是特殊过程的执行者以及各专业工种,必须按要求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作业。

④施工机械各项性能指标满足施工生产的要求,通过定期维修和保养,保正施工期间良好运行。各种测量、试验、计量、检验等器具其精度符合施工生产的需要,对不符合要求的仪器设备应及时作废或降低精度使用。

⑤坚决执行原材的进货验证和检验制度,做到不合格的材料不准进场,未经检验合格的材料不准使用。

⑥加强有关工序质量参数的监控---《质量分析报告》。对施工过程中关键参数如线路轴线、方向、高程、结构尺寸,强度等必须由技术负责人全面掌握,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确保万无一失。

⑦认真执行隐检、预检制度,坚持“三检”制度的落实,未按规定进行隐检、预检、“三检”的工序,不许转入下道工序。

抓质量,质量控制是以规范为准绳,以领导为支持,形成排山倒海之势,全员执行监理所要履行的手续,全员熟悉规范,达到事前质量预控、事中质量控制、事后质量控制的各项要点和条款参数。

(2)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2004)

①建立健全环保体系,项目经理部建立文明施工环保领导小组,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环境保护文明施工方案措施,派专人抓日常工作,树立标牌,接受业主、监理和社会各方监督。

②材料按规定场地码放整齐,稳固,并设有明显标志。

③施工期间,主要临时路及场地,经常洒水,防止扬尘,做好现况排水系统的维护、疏通,保证雨水排放和防汛要求。

④对于施工所影响的树木及建筑物,要用包扎草袋、搭防支撑进行保护。

⑤为防止遗洒,车辆不得超载,拍实或加布苫盖,在驶出现场前,铺垫草袋或麻袋,出口设冲洗平台,专人冲洗轮胎,防止将泥土带入社会道路。

⑥由专人负责清理,废物、杂品等不得随处乱扔。工地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集中存放,并及时清运,“活完料尽场地清”。

⑦现场生活区的锅炉、大灶设有必要的消烟、除尘设备。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施工区,生活区内厕所应设专人保洁。

(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28001:2001)

①建立安全领导小组,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为副组长,分包队长、工长、技术人员、安全人员等为成员组成的现场管理领导小组。加强日常对现场的巡查力度和密度,时刻掌控项目安全生产全方面的管理和检查。

②通过专职安全员每天的巡查,发现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的,要立即纠正,记录备案,事态严重的及时报告领导。

③要对节假日、防风防沙、防涝防旱、防雷电、防触电、防暑防害等工作进行季节性检查、搞好安全保卫工作。

④通过安全设施、警示标牌、防护用品、火灾预防、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制度,进行全面检查,并做好各项原始记录和资料。

⑤现场发现文物、电缆、光缆、地下综合管线等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设置警示标志等文明施工要求,及时向领导报告,并按规定和程序处理。

⑥施工现场设置必要的职工生活设施,并符合膳食、饮水等卫生要求,通风、照明等要求。驻地食堂炊事人员有健康证。

2010年3月16日漯河项目代表集团,进行“三位一体---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认证管理体系”国家认证审核,经项目全体努力和总部指导,一次审核通过。

六、项目成果

历经紧张、繁重的14个多月,坚持“动态管理、科学预测、分类防范、追求实效”的原则,积极开展各项工作,项目部预警并与相关参建方共同处置了10余起的安全隐患,成功避免了5起成本风险。完成并确认审计产值1.98亿元,未发生质量安全事故,未产生经济损失和工期延误。

漯河市委市政府高度赞扬:“漯河市沙河一期景区的盛装开园是沙澧河开发建设的大事,也是漯河市建设和旅游史上的喜事。将以沙河一期景区开园和水上旅游项目启动为契机,早日把漯河建成为中原地区最美丽的城市。”

基础建设项目管理篇4

【关键词】市政工程;项目管理;发展;反思

1项目发展与特点

市政工程与基础设施类建设项目有它自己的共性特点与特性差异。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民对外界的环境不仅仅再仅存在于温饱的基础之上,越来越多的需求凸显着作为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关系到人们的基本生活保障,更影响和关系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和发展;不排除因举行一些大型活动或打造城市名片过程中政治性要求的因素,目标与起点高度同样重要。实施中有很多无法确定的因素,除去施工条件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工期要求与施工时间约束等一些常见问题,还会受到各个方面社会关系的影响与制约。

2一些问题的反思

2.1行业设计及技术标准相对滞后

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各种国内外新理论和新工艺日新月异更新交替频繁加快。一些项目的设计与当前行业执行的规范标准存在一定的理论支持脆弱性,存在一定的科技断档和理论空白。在具体操作中,容易发生无据可依或边干边摸索边研发的情况发生。不利于项目整体施工组织工期的落实与实施。再加上一些专业设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设计能力和实际科学发展水平不符,各专业系统之外不经常进行有效沟通,导致各专业图纸之间相互矛盾,发生差错漏现象,导致重复作业或者报废重来的情况时有发生。

2.2安全质量管理保障体系多理论缺乏实际效果的验证

很多企业缺乏真正完善的安全与质量的管理体系架构,仅仅存在于理论的成立,没有真正通过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发现与总结,来验证自身的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或者不足之处。于是就导致理论与实际两张皮。再加上市政工程施工项目自身的特点和性质使然,施工和监理等项目参建各方对项目安全设施及工程质量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很多施工设备没有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以及专项设计、工艺流程和行业规范等需求进行投入使用,投入施工的材料质量和是否正确使用等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的后果就是虽然理论上有体系,但实际与理论完全脱节,起不到保障体系的原始作用。

2.3建设管理单位的专业理论支撑对项目监管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市政工程的一些建设单位大部分是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是其授权管理的单位。作为行政主管部门,专业化程度不高行政事业化严重,易导致对项目管理上的理论支撑不到位,就不得不委托授权机构或单位对项目进行专业管理。由于不能直接参与项目的最直接管理,在多重委托环节中,对项目的掌控力与执行力考验着管理单位也考验着委托机构。而一些施工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不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技术标准及规范,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管理疏松、徇私枉法、安全质量管理水平低下或者轻视等行为。

3加强理论支持,突破管理瓶颈的几点设想

3.1改变对市政工程管理的态度认识,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经验

在我国国情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发达国家城市建设或基础设施项目先进的建筑施工管理模式,进而探讨我国城市建设或基础设施项目管理的新模式。通过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就对建筑安全管理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建筑工程、市政等基础建设领域具体有五大共性特点:

(1)以人为本,法律法规监管严。以美英为例,两国都没有独立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政府均以法制作为主要的监管手段,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建筑市场。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的体系,是国家建设工程管理重中之重的一部分,政府把保证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作为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以职业安全健康标准为基础与核心,发挥法律的主体作用和标准、条例的法规作用,为建筑业提供良好的安全管理法律环境。

(2)行业自律水平高。德国建筑业有8个非盈利性行业协会,职责是拟定行业发展规划、制定行业标准、开展工伤保险和科研教育、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对安全专业人员资格认可、进行事故处理等。

(3)各方主体责任明确。为避免日后的法律纠纷,业主在工程项目招标时,将承包商良好的施工记录作为取得投标资格的必备条件之一;在工程施工阶段,业主也积极参与承包商的各项管理。建筑师不仅对工程质量负责,还要对涉及工程进度、安全的重要施工方案负责。业主委托协调员筹划建筑项目的施工措施,参与项目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协调施工过程的各类事宜。

(4)安全保险制度创新。美国法律规定,业主和承包商的工程项目开工前,必须办理强制性保险,否则将无法从事相关的业务活动。承包商交纳安全保费的金额与安全施工的业绩挂钩。业绩和信誉良好,则保费低廉,施工利润较高,反之,保费高可能导致施工成本亏损,甚至会出现保险公司拒保,最终失去主体施工资格。在这种法律规定的引导和作用下,不仅承包商的安全意识十分强烈,而且保险公司为了自身的利益,也对施工安全极为重视,积极参与施工安全管理。

(5)人员培训机制健全。德国建筑企业需招收新工人时,则与行业协会联系,由协会招工信息。从事建筑职业的新工人需与企业签订定向委托培养合同,经行业协会组织的考试后,进入建筑职业学校学习,学制三年,学生不付学费,由与其签订合同的建筑企业支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安全管理体制与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存在明显的不足。借鉴先进经验,推进管理创新,已成为加强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做强祖大,走向国际发达国家舞台工作的硬性标准和当务之急。

3.2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在类似市政及基础设施等劳动密集型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人是决定结果重要的因素。管理和作业人员的素质高低,决定着项目整体发展的关键作用。因此,要充分学习国外发达国家的人员培训机制,需要对全员加强岗位的教育培训和技术培训,将企业文化、历史使命和企业荣誉感贯穿感染每一位员工,让参与其中的全员发自肺腑地热爱,积极,主动地投身在每个自己负责的环节。同时,利用一些辅助地奖惩措施来刺激提高全员意识,发掘集体合作的潜力,提高团队协作的能力。

3.3营造和谐社会氛围,践行科学发展观

(1)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加强民主化管理

加强民主化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有效手段,首先需要建立一整套的自我约束机制,实行民主管理是建立自我约束机制的方法。要建立健全民主监督的体系,更要培养项目全体员工的责任心;当涉及到大宗材料采购、重要合同签署等重大问题时,在决策前必须经过党政联席会议研究,最后才能综合意见做出合理的决定。

(2)加强工程项目的组织协调管理

市政工程的建设过程是很复杂的,有很多工作和细节问题需要协商和解决。因此就需要项目管理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非常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很好的组织工程的施工,能够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能够很好的及时的解决施工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从而确保工程的关键性里程碑工期能够如约完成。

(3)加强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

监督管理在市政工程质量的保证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要确保和提高工程质量,监理必须把重点放在工程的工期进展和质量问题上,客观的对待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学会用法律的手段来控制工程的进度、质量、工程造价和合同管理等问题,协调生产过程中各有关单位的关系。另外国家市政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有关法律,加大执法力度,对于违法行为给予严厉的惩罚。

4发展与建议

随着我国快速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建设的标志也在快速的发展。在一个项目建设过程中,怎么做才能即使政府满意同时企业又能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是施工单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项目建设方只有在施工过程中坚持实施以人为本,科学管控的管理方法,有效降低弱化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发展与影响的矛盾,才能真正提高自身水平,迈向国际发达国家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卢孝忠.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问题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5).

[2]刘磊.市政工程施工管理探讨分析[J].价值工程,2011(09).

基础建设项目管理篇5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Bt;投资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项目的科学管理成为决定项目生命的关键。Bt(Build-transfer即建设-转让)投资项目作为一种利用非政府资本进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资的模式,能有效缓解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紧张与政府资金短缺之间的矛盾。同时,Bt投资模式也为投资方、融资方、承建方等各方创造出新的市场空间,实现多赢。

项目概况

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十一五”发展战略被国家列为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后天津市汉沽区迎来了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汉沽区地处天津市东部沿海,作为天津滨海新区三个城区之一,是天津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开发进程的加快,在环渤海经济圈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汉沽区人民政府与天津市天政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政建设公司”)签订《汉沽城区东扩基础设施Bt投资建设协议》,双方共同进行汉沽城区东扩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参与各方按照项目建设协议要求,行使各自权利,履行各自应尽义务。

汉沽城区东扩基础设施Bt投资方天政建设公司根据规定组建了汉沽城区东扩基础设施Bt投资项目管理公司(以下简称“项目管理公司”),由项目管理公司具体负责工程的投(融)资、工程招标、建设管理、竣工移交、资金的回收等,并承担建设期间的风险。金融机构根据汉沽城区东扩项目未来的收益情况对投资方天政建设公司的经济等实力情况为Bt项目投资公司提供融资贷款。项目管理公司与项目工程总监办共同督促施工单位按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并确保建设工程项目按期、优质、安全的完成,以满足客户(回购方)的需要。项目管理公司在项目实施期间行使建设单位(业主)职能。组建后的项目管理公司选择具备相关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完成勘察和施工图设计工作,通常需要置备施工设计图、工程量清单和项目预算等文件为项目实施做准备。在项目实施期间,项目管理公司按照相应的建设合同进行管理,按照预期的投资、质量、安全和工程进度有序进行。

汉沽城区东扩基础设施Bt投资项目建设阶段的管理不同于一般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由于主体的多元性和客体的特殊性,健全机构、明确职责、理顺关系是确保汉沽城区东扩基础设施Bt投资项目建设阶段能建设稳步、顺利进行的关键。汉沽城区东扩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后,项目管理公司经与汉沽区人民政府共同协商,由政府主管领导牵头,与汉沽城区东扩基础设施项目协调办(汉沽城区东扩基础设施项目协调办为汉沽人民政府现场专门派驻机构,以下简称“汉沽东扩项目办”)、政府财政委托审计单位天咨公司、总监办和施工项目经理部五方专门召开会议,确定参建各方的基本关系:汉沽东扩项目办为项目主管单位,天咨公司为项目建设过程审计单位,项目管理公司为项目投资建设单位(业主),为减少管理环节,项目总监办直接对下设的施工单位进行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这样就十分明确地建立了汉沽东扩项目办、项目管理公司、天咨公司、总监办和施工项目经理部各自的职责和权限,形成了项目管理的基本框架。由于汉沽城区东扩基础设施Bt投资项目的管理模式与常规管理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参建各方在项目建设管理思路上、方法上各不相同,工程建设刚开始还不太适应,但由于参建各方的关系和责任都已明确,这种现象很快就得到了抑制,使工程建设进展稳步推进。

汉沽城区东扩基础设施Bt投资项目建设阶段通过规范计量程序确立投资控制管理的基本操作模式。工程施工展开后,如何在Bt模式下进行项目投资控制管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做到科学合理地控制好建设投资,成为摆在参建各方的又一关键性的问题。项目管理公司以Bt投资协议、施工合同、施工规范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程序为基础,与汉沽东扩项目办、天咨公司、总监办经过反复分析,认真研究,联合制定了一套“汉沽城区东扩基础设施Bt投资项目工程计量程序”,详细地确立了通过规范计量来进行投资控制管理的操作模式。计量和投资控制的基本思路是:施工单位提出报验申请和计量后,合同内工程量以总监办为主体负责现场核实并最终审核确认,汉沽东扩项目办、天咨公司和项目管理公司监督的方式进行控制;合同外工程量由汉沽东扩项目办、天咨公司、项目管理公司为主体负责现场核实并最终审核确认,项目总监办监督的方式进行控制,也就是由四方共同进行监控、监督和管理。通过实践证明这个“汉沽城区东扩基础设施Bt投资项目计量程序”对整个项目的投资控制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效果显著。

汉沽城区东扩基础设施Bt投资项目加强工程建设的整体控制和管理。由于建设范围比较大,对经营策略和运行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以资产连接为基础,强化汉沽城区东扩基础设施Bt投资项目的制度连接和文化连接、共同创造、共同享用同一个品牌成为项目管理的新要求。这种连接在项目的实施中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以天政建设总公司和政府财政部门为监管中心,对项目的财务、成本、进度、质量等进行全面跟踪管理;另一方面,项目管理公司以统一的经营理念、质量方针、企业文化、服务宗旨贯穿于项目施工管理的全过程。科学制定适用于汉沽城区东扩基础设施Bt投资项目的管理办法。

汉沽城区东扩基础设施Bt投资项目细化工程建设进度控制管理。在进度控制管理上,首先是明确目标,把目标量化、细化,使参建各方都明确这个目标的月、旬计划是什么,形象部位是什么,主要管理人员人手一份;其次是从强化施工组织管理上做文章,督促施工单位上足机械设备,逐步提高施工队伍素质,对没有战斗力的、拼凑的队伍采取果断措施,采取行之有效的强硬手段来加大施工队伍的管理力度;再次是充分利用和掌握好当地的气候季节特点,科学合理的安排工期。制定出刚性的考评指标,在搞好质量的前提下,抓进度目标,抓节点计划的落实。

汉沽城区东扩基础设施Bt投资项目严格进行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质量是施工管理永恒的主题,“狠抓质量,狠抓安全,狠抓进度,狠抓廉政”和“高标准,高质量”,打造出精品工程,体现出天政建设公司管理水平是2009年7月8日工程开工典礼上全体建设者向天津滨海新区汉沽人民立下的庄严承诺。10.96平方公里的汉沽城区东扩基础设施Bt投资项目的工程建设是在现状用地以盐池、鱼塘和区域蕴藏十分丰富的地下潜水为主,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较差,其管理和施工难度比以往工程建设要复杂的多、难得多,没有捷径。为此,项目管理公司成立了工程质量创优领导小组,建立工程质量管理网络体系,规范项目施工管理,明确“确保工程质量100%达到国家合格标准”的工程质量目标,认真做好路基试验段,利用样板段评比及观摩学习的形式,以点促面,带动整体工程质量的提高,充分依靠项目总监办的监理狠抓质量。

Bt投资项目管理经验总结

通过以上所述针对汉沽城区东扩基础设施Bt投资项目的管理过程,科学分析和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城市基础设施Bt投资项目监管机制要完善,强化政府对Bt项目的监督。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和加强Bt投资项目的投(融)资、工程招标、建设管理、竣工移交、资金回收的监督管理,加强项目建设过程的协调力度,科学合理的确认回购价格,减轻政府回购的成本;Bt项目从签订协议到建设、回购周期较长,在领导换届时应明确领导在任时Bt项目的建设和回购情况,分清前后任领导经济责任。

二、城市基础设施Bt投资项目要建立应对风险机制,确定风险种类,拟定相应的风险回避对策。必须扎实做好项目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冷静地分析项目的可行性,政府返还资金的实力、方式和渠道等,必须充分理解和吃透项目的详细内容、特点和实施难度,经过周密细致的投资分析后,再通过谈判尽量使回购基数最大化,这一点对降低项目的后期风险致关重要,避免因政府负债过多或回购资金量准备不足影响回购。

三、城市基础设施Bt投资项目应努力提高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水平,运用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良好的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取信于合作方,使Bt项目工程质量得到应有的保证,确保工程建设不留后遗症。为此,需要现场负责人在按照图纸、按照规范施工的同时,要深入考虑设计深度是否合理到位的问题,及时提出修正意见,全过程对项目进行风险的识别、评估。

四、城市基础设施Bt投资项目应科学地确定项目的管理费用和建设成本。应提早预见合同执行中可能出现的争议,在项目建设施工管理过程中要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要重点从内部挖掘、强化管理、优化方案等方面寻找突破口。

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潮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采用Bt投资方式的工程将越来越多,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与外商竞争的现象不可避免。项目参建各方应本着友好、诚信和对项目建设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挖掘投资方和回购方的共同点,出现矛盾时,要化解不能扩大,要加强协作沟通、求同存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项目建设服务,加强对Bt项目的质量风险防控和项目管理的探索和研究。汉沽城区东扩基础设施Bt投资项目的建设管理尚属经验积累,处于逐步探索阶段,我们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还很稚嫩,还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的丰富和提高。

基础建设项目管理篇6

【关键词】ppp模式;基础设施项目;绩效管理;绩效评价

1基于ppp模式的基础设施项目绩效管理理论

1.1ppp模式

ppp模式是指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建设公共基础设施,通过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分享项目收益、分担项目风险的一种项目管理模式。ppp模式具备以下特征:一是合作关系。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以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为最终目的,经过协商确定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合作中政府发挥政策扶持、财政投入、监督管理作用,社会资本发挥技术、资金、管理优势,促使政府与社会资本形成优势互补。二是风险分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承担风险,政府承担政策变动、法律变更等风险,社会资本承担融资、建设、运维等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由双方共同承担。三是利益共享。政府支出一部分财政用于项目建设,为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与服务,缓解政府财政压力。而社会资本通过参与项目建设,获取长期稳定的经济回报,实现政府与社会资本的互利共赢。

1.2基础设施项目

以经济学视角进行分类,基础设施项目分为经营性、准经营性、非经营性三大类。其中,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以经营盈利为目的,付费机制健全,如电力基础设施、电信基础设施等;准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需要政府给予政策、财政支持,在相关部门监督约束下获取一定经营收入,如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等;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属于公益性市政项目,不产生经营收入,如城市绿化、环保设施等。当前,我国ppp模式多应用于准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此本文从准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视角研究绩效管理。

1.3基础设施项目绩效管理

基础设施项目绩效管理是指对基础设施项目整体效果、项目产出效益、各参与方作用发挥等方面进行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循环式管理体系。基于ppp模式下的基础设施项目管理是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对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运作实况、产出效果、项目效益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确保项目效果达到预期目标的管理活动。

2ppp模式下基础设施项目绩效管理的实施策略

2.1合理确定绩效目标

基于ppp模式下的基础设施项目绩效目标包括总体绩效目标和年度绩效目标2个部分。其中,总体绩效目标需要从项目全生命周期出发预计项目达到的产出和效果,年度绩效目标需要将总体绩效目标分解落实到项目实施的各个年度,用于掌握项目绩效目标阶段性的实现情况。在绩效目标编制中,主管部门要充分考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财政支出状况、公共服务需求等因素进行编制,细化项目产出、效果和管理目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描述目标,确保目标具备科学性和可实现性。

2.2实施项目绩效评价

在确定绩效目标的基础上,围绕绩效目标实施绩效评价活动。绩效评价分为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2个阶段的评价。其中,项目建设期绩效评价在竣工验收阶段开展,评价次数为1次;项目运营期绩效评价在项目投入运营后的每年展开1次,并且每3年开展1次中期评估,对以往年度的绩效评价进行总结。基于ppp模式的基础设施项目绩效评价要从项目建设期与运营期2个周期出发,以项目公司和项目实施机构为评价主体,构建起四大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2.2.1基于项目公司的ppp项目建设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产出、效果、管理指标),9个二级指标,不同的基础设施项目可以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对二级指标进行细化,选定三级指标。下面对各项二级指标进行解释分析。①竣工验收。对项目竣工验收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评价。②社会影响。对项目建设在社会发展中带来的正负面影响进行评价,可细化为新增就业岗位、重大诉讼、社会荣誉、等三级指标。③生态影响。对项目建设在生态环境中产生的正负面影响进行评价,可细分化为节能减排、污染处罚等三级指标。④可持续性。对项目公司在项目运营工作准备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可细分为沟通协调、资源配置等三级指标。⑤满意度。对政府部门、实施机构以及社会公众是否满意项目建设期间的相关工作安排进行评价。⑥组织管理。对项目公司内部组织完善程度、制度健全程度进行评价,可细化为人员配置、组织机构合理性、规章制度健全性等三级指标。⑦资金管理。对社会资本融资效率、资金管理效率进行评价,可细化为资金到位率、资金成本率、资金及时性等三级指标。⑧档案管理。对项目建设期间内的档案资料收集完整性、及时性进行评价。⑨信息公开。对社会资本筹集、使用信息的公开程度进行评价。

2.2.2基于项目实施机构的ppp项目建设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产出、效果、管理指标),8个二级指标,不同的基础设施项目可以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对二级指标进行细化,选定三级指标。下面对各项二级指标进行解释分析。①履约情况。对项目实施机构履行项目合同约定的情况进行评价。②成本控制。对项目成本监督管控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③满意度。从项目公司、社会公众视角对项目实施机构开展的项目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评价。④可持续性。对项目实施机构采取的项目保障工作、沟通协调工作情况进行评价。⑤前期工作。对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中项目实施机构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⑥资产管理。对项目实施机构的资金投入、股权投入、配套投入到位情况进行评价。⑦监督管理。对项目实施机构监督管理项目建设期间各项关键工作的情况进行评价,可以细化分为财务监督、质量监督、进度监督、安全监督等三级指标。⑧信息公开。对项目实施机构信息公开的准确性、及时性进行评价。

2.2.3基于项目公司的ppp项目运营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产出、效果、管理指标),14个二级指标,不同的基础设施项目可以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对二级指标进行细化,选定三级指标。具体包括:产出指标,下设项目运营、项目维护、成本效益、安全保障二级指标;效果指标,下设经济影响、生态影响、社会影响、可持续性、满意度二级指标;管理指标,下设组织管理、财务管理、制度管理、档案管理、信息公开二级指标。由于生态影响、社会影响、可持续性、满意度、组织管理、档案管理、信息公开这7项二级指标与基于项目公司的ppp项目建设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对应指标内容基本一致,在此不再赘述,所以下面对其余7项二级指标进行解释分析。①项目运营。对项目运营目标实现情况进行评价,可细化分为目标完成率、质量达标率等三级指标。②项目维护。对项目资产维护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可细分为设施设备维护频率、设备设施完好率等三级指标。③成本效益。对项目运营期间发生的各项成本情况进行评价,可细分为成本节约率、成本执行偏差率、投入产出比等三级指标。④安全保障。对项目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中的安全保障能力进行评价,可细分为安全事故率、应急处理效果等三级指标。⑤经济影响。对项目运营期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进行评价,可细分为产业经营影响、区域经济影响。⑥财务管理。对项目运营期间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管、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等工作进行评价。⑦制度管理。对项目运营期间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评价。

2.2.4基于项目实施机构的ppp项目运营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产出、效果、管理指标),9个二级指标,不同的基础设施项目可以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对二级指标进行细化,选定三级指标。具体包括:产出指标,下设按效付费用、履约情况二级指标;效果指标,下设可持续性、满意度、物有所值二级指标;管理指标,下设监督管理、预算编制、绩效目标与指标、信息公开二级指标。由于履约情况、可持续性、满意度、监督、信息公开这5项二级指标与基于项目实施机构的ppp项目建设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对应指标内容基本一致,在此不再赘述,所以下面对其余4项不同二级指标进行解释分析。①按效付费。对项目实施机构履行项目合同约定按效拨付款项的情况进行评价。②物有所值。对项目运营期间体现的社会公益性价值进行评价。③预算编制。对项目实施机构编制ppp项目支出预算的质量进行评价。④绩效目标与指标。对项目实施机构制定年度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评价。在制定绩效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等科学方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赋予不同指标相应的分值。在指标计算中,要通过案卷研究、实地调研、资料收集、座谈会等多种可靠途径收集相关数据,将数据代入指标公式中计算,得出绩效评分。

2.3强化项目绩效监控

在基础设施项目全生命周期内,项目实施机构要根据项目合同约定监控ppp项目绩效,掌握项目运行情况和项目效益目标实现程度,根据项目绩效目标偏差及时采取纠偏措施,保障项目目标的实现。在绩效监控中,项目实施机构要制定绩效监控计划,确定绩效监控时间,每年至少开展1次绩效监控。项目公司要根据项目实施机构的要求开展日常绩效监控工作,定期上报监控结果,对项目目标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管控。项目实施机构根据绩效监控情况撰写《绩效监控报告》上报到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审阅。

2.4应用绩效评价结果

在基础设施项目绩效评价后,要将评价结果应用到项目管理中,提高评价结果的应用价值,使评价结果成为项目绩效管理各项工作改进的重要依据。具体的应用方向如下:第一,应用于按效付费。将项目公司绩效评价结果与政府补助项目挂钩,根据评价结果安排相应支出,履行合同及时支付义务。如果项目公司绩效评价结果优于合同约定的考核标准,那么项目实施机构要给予项目公司一定的奖励。反之,项目实施机构可以按照合同约定采取扣除违约金、限制项目展期、变动调价机制等方式对项目公司进行惩罚。第二,应用于整改。项目实施机构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开展本机构整改工作,同时,要监督项目公司实施整改工作,并将整改情况上报到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第三,应用于监督问责。项目实施机构要将ppp项目绩效评价结果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站、微博等多种途径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并将项目绩效评价结果纳入政府工作考核,执行问责制度。

3完善ppp模式下基础设施项目绩效管理的对策建议

3.1健全法规制度体系

我国要针对ppp模式下的基础设施项目绩效管理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使项目绩效管理实施有法可依、有规可循。ppp项目绩效管理规章制度要明确绩效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程序,规范绩效评价实施。为保证绩效评价的权威性和客观性,政府可以委托第三方独立的专业中介机构进行评价,及时公开评价结果,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此外,政府要建立绩效评价奖惩机制,激励项目实施主体不断提高项目绩效。

3.2建立绩效管理信息系统

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建设基础设施ppp项目绩效管理信息系统,运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库等技术手段,将有关ppp项目的信息进行集中化管理,并建立起绩效评价模型,提高绩效评价的信息化水平。绩效管理信息系统要重点建设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库、项目建设运营数据库和项目绩效评价专家库,为绩效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3.3完善政府监督制度

在ppp模式下的基础设施项目实施过程中,社会资本可能会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而产生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这就要求政府强化对ppp项目的监管,建立起政府监管机制,以确保ppp项目提高整体绩效水平。政府可以成立综合监管机构,整合ppp项目中多个监管主体,集中执行监管权力,对项目实施机构和项目公司产生约束力,杜绝ppp项目实施过程中滋生违法违纪行为。

4结论

综上所述,在基于ppp模式的基础设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中,要引入绩效管理策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保证项目综合效益目标的实现。绩效管理要结合基础设施项目特点,充分考虑各参与方的利益需求,合理确定绩效目标,构建绩效评价体系,强化项目绩效监控,重视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从而构建完善的ppp项目绩效管理体系,发挥出政府和社会资本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提高基础设施项目绩效水平,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许颖.关于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规范化运行的思考[J].中国经贸,2018(24):114-115.

【2】温竞,闫佳.探讨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J].经济视野,2020(7):99+101.

基础建设项目管理篇7

1项目建设重点

1.1健全机构,夯实队伍一是逐步调整充实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人员,必须长期固定1名烟叶基础设施管理人员,强化项目档案资料管理;二是要积极聘请水利、道路相关专家参与项目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项目建设水平和综合资料管理水平。

1.2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要求将密集烤房、机械、育苗大棚要全部纳入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重点做好农业机械的合理配置和调配,提倡机具共用动力、一机多能和发展复式作业机具,各县要建立烟草机械使用管理台账并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加强对现有烤房的综合利用,采取搬迁、维修、改造等方式满足烟叶生产需要。

1.3切实加强过程管理按照国家局《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和《陕西省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规程》等文件要求,加强项目招投标、资金使用、物资采购、竣工验收、决算审计等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管理工作按规范运行;同时明确专人负责日常巡回监督检查,在项目实施各阶段进行实地查看,定期组织现场检查验收。基层单位建立监督人员派驻施工点机制,进一步强化现场监管、施工过程监督,认真做好检查记录等痕迹化资料、施工各阶段过程图片及影像资料的收集工作;督促监理单位认真履行监理职责,严格监督施工单位按设计要求施工;加强项目建设的廉政教育,建立与施工单位签订《廉政承诺书》和进行廉政谈话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1.4严格进行工程验收项目竣工后,基层单位严格按照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验收规程对辖区内建设项目进行100%验收,确保工程质量达标。初验合格后,及时上报申请市局(公司)验收。市局对不符合项目建设政策、建设标准、不合格的项目不予验收。对全市建设情况进行评比和通报,加大年度考核中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分值,确保建设项目质量经得起检验、资金经得起审计、档案经得起检查。

1.5建立健全设施管护机制一是积极探索建立管护工作的长效机制,及时修订和完善管护管理办法,加大对项目运行管护情况的监督检查,落实管护责任,在项目标识上要明确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人,确保项目管护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建立健全设施管护资金制度。积极探索管护资金来源,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交流,争取地方政府资金支持力度,以烟叶税收返还、合作社盈余等形式落实管护资金。

2加强保障措施

2.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涉及面广、任务重、要求高。在总结前几年项目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烟叶生产基础建设的组织领导,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安全。同时将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纳入有关人员岗位目标考核,适当提高分数比重,加大考核力度,促进项目质量提升。

2.2建立淘汰评价机制,确保项目建设质量根据往年施工单位质量评价考核作为项目招标评选的依据之一,逐步建立黑名单及淘汰评价机制,对评价较差的施工单位,禁止参与基础设施项目招投标。进一步完善施工企业评价考核,对当年的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进行客观真实评价,为筛选优良企业打下坚实基础。

基础建设项目管理篇8

关键词:高校基础建设财务管理

如何加强高校基础建设的财务科学管理,管好用好建设资金,已成为高校基础建设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带来基础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高校基础建设进入一个崭新时期。但由此引来是高校基础建设匆匆上马,并且还未对其进行论证规划,基础建设财务管理中监督不严等问题。

(一)预算执行不规范

许多高校在搞基础建设项目时,项目预算做的不够细致,对项目没有编制明细的工程预算,造成预算执行困难。同时预算执行随意性大,有些高校基建工程由领导说了算,属于典型的“拍脑袋”工程,及时预算中没有安排的基建项目,只要领导同意,也可以上马。同时,对基建工程的预算执行不规范,有些基建项目中把预算当成装饰门面的花架子,做好预算后,往柜子里一摆,完全不按照预算来执行,造成“三超”工程出现,即超计划、超面积、超概算。

(二)监督管理不到位

由于高校的特殊性,造成了我国高校基础建设中,基建投资者与使用者相分离的特点,这就造成了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为了迎合使用单位的需要,使基建工程的档次和标准都不符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导致基建成本的膨胀。

(三)基建协调不够

很多高校基础建设与财务部门协调力度不够,财务部门不能够及时的了解基建工程项目的情况。甚至对于超规模、超投资,财务人员也是事后知道。有一些工程已开工并支付了首期工程款,但财务人员对该项目的工程批复、设计批复、施工合同等情况还未掌握。由于高校基建过程中各部门协调不够,造成财务人员工作上的被动,从而影响资金的有效控制。

二、完善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基础建设随着高校扩招而提速,许多高校的基础建设投资额一般都在数亿人民币以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基建财务的监督和管理工作,笔者根据上面的分析,提出以下对策建议,来完善我国高校基建的财务管理。

(一)加强预算的执行

预算是高校按照发展规划,对各个时期的投资进行安排。高校对于事业经费预算非常重视,能够规范的执行好预算。但由于基建预算不同于事业预算,往往就不够重视。笔者认为要加强预算的执行,首先要编制详细的基建预算,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实施预算管理,编制财务投资计划,经以主管校长为首的财经领导小组批准执行,一旦计划确定,无论是投资金额或是建筑面积,都不得随意变更。基建财务在付款时,必须审查所付款项是否列入批准的计划项目内,对于没有计划的项目支出应当拒绝付款。同时在编制基建预算时要考虑到学校的发展,量入为出,做到建设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经费来源可靠。其次要严格执行预算,每个月、季度都要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于不在预算内的费用,坚决不予以执行,对于不在预算内的基建项目,原则上不予以执行。

(二)加强监督,控制基建成本

由于高校基建中监督不到位,导致基建成本的失控。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建立完善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监督体系,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以严格控制基建成本的发生。

1、重视事前监督

事前监督是做好高校基建项目工程财务管理的重要前提,如果对高校基建项目没有做好事前监督,必然会造成基建项目工程成本的失控。

2、全面加强事中监督

事中监督作为高校基建项目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监督着基建项目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以提高高校资金的使用率。笔者认为,在高校基建项目中,做好事中控制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一是要按照批准的预算下达计划投资,以保证工程的进度;二是按照签订的材料合同的价款进行支付,不能随意更改,以保证资金的使用用途,支付材料款要坚持钱货两清的原则,要根据合同的价款、现场管理人员签收证明和实际到货的品种、规格、数量相符等进行审核无误后办理付款手续;三是复核会签过的工程进度资料,以保证项目的工期。

3、完善事后监督

应及时做好高校基建项目的账款核对,审查工程款项的支付情况。对各种剩余材料、设备、工具、器具等,要逐项盘点核实,填列清单,妥善保管,不准任意侵占、挪用。对工程项目的待摊费用、待摊设备等进行合理的计算和摊销,并及时编制项目完工结算及资产移交手续。

(三)建立统一的协调机构

高校在进行每一项重大基础建设时,都要建立统一的协调机构,划分职责,明确分工,建立完善工作程序,防止推诿扯皮,推卸责任。参与基建的各部门要及时主动的向其他部门进行沟通,要及时向财务部门报送基建项目工程进度表,以便财务部门合理安排资金,以保证基建项目工程的备料款、结算款和物资采购款的及时到位,这样能够避免大量资金在基建项目上积压沉淀,也可以避免因资金的不到位而影响工程进度。财务部门则根据工程进度表,及时的编制项目资金使用表,以便做到每一项用款都能够及时的立账。

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各高等院校的基础建设逐年加强,在今后几年中高校基础建设资金仍占高校资金流量的较大比重,基建工程项目仍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一个热点,基建项目的财务管理也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但由于投资体制的改变,高校基础建设的财务管理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进一步加强高校基础建设的财务工作,是适应我国大众化教育的需要,也是高校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狄素芬,陈大仁.强化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探讨[J].基建优化,2007;28

基础建设项目管理篇9

abstract:theCommonFrameworkofindicatorsSysteminBudgetperformanceevaluationprovidestheguidanceforestablishingindicatorsofperformanceevaluationinurban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However,inpractice,theindicatorssystemgivenbythedocumentshouldbefurtherimprovedbeforeapplication.thispaper,basedonthepracticalexperienceandrelevantliterature,addedandrefinedtheindicatorstoimprovetheindicatorsofperformanceevaluationinurban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绩效评价;指标

Keywords:urban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performanceevaluation;indicators

中图分类号:F2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0-0232-05

0引言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往往存在盲目扩大投资、资源浪费现象。科学合理地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高政府投资效益成为财政部门亟待解决问题。显然,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工作对于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效益有着重要作用。

然而现阶段绩效评价工作中,评价指标过于单一,不能全面反映项目建设以及运作效果的实际绩效情况,限制了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深度推进。本研究通过收集整理相关实践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在《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财预[2013]53号)(以下简称“《53号文》”)基础上,对指标进行补充与细化,归纳出四层级绩效评价指标。

1相关文献综述

1.1绩效评价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的作用研究现状

Kenneth认为,绩效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评价的结果能够客观的反映项目建设中的管理能力、效率以及运营期间项目向社会提供的服务质量等情况[1]。osborne等认为绩效评价能够将以往对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只注重过程向以建设成果价值转向[2]。柯洪将“绩效评价”的概念进行分解,认为“绩”反映了项目的结果情况,而“效”则侧重于过程[3]。另一方面,部分学者还认识到,绩效评价对提高以后同类项目的绩效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尹贻林等认为绩效评价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效果的尺度[4]。朱衍强研究发现,完善的绩效评价工作对我国政府公共粗犷性建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5]。

可见,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进行绩效评价,不仅能够反映出项目的实际建设情况,更能为下一个建设项目提供经验教训,明确绩效改进的方向。

1.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绩效评价基本原则

对于绩效评价基本原则的探讨,国内外学者均作了较为丰富的研究。James认为绩效评价应以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成果为标准,从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成本费用投入为标准来评价政府绩效的经济行为[6]。这些学者较为明确地指出了绩效评价应遵循的原则,认为绩效评价应从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创新等方面进行,但没有考虑到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本身建设技术特性。鲍良等人认为绩效评价工作应立足于项目建设的全生命周期,包括前期可行性研究到项目投入运作[7]。

在此基础上,陈工等认为绩效评价结果导向不再是简单的产出考评,而是考虑效果情况的结果考评[8]。因此,在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绩效进行评价时,还应注重技术层面的评价。

1.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科学的指标对于待评价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的实质性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定在绩效评价中非常关键。owen提出了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绩效管理著名的“3e”目标,及economy、efficiency和effectiveness[9]。Robert等学者发明了平衡计分卡,通过设置相关财务指标来评价行动所产生的结果[10]。孙健针认为对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应充分反应出项目的效果[11],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出发选取合适的指标已完成指标体系的构建[12]。

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2.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补充

本文在《53号文》给出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实践经验,从投入、过程、产出、效果情况四个方面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绩效指标进行补充。

2.1.1投入阶段指标的完善

《53号文》从项目立项以及资金落实两个层面对投入阶段的绩效情况设置相应的指标。实践中,建设项目前期还应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包括明确项目选址与建设用地,基础建设项目设计,明确项目建设目标,建设总体规划等内容。同时,建设项目地质勘查,项目招投标工作的组织也是项目投入阶段的重要工作。

除此之外,《53号文》从资金到位情况角度考察了建设项目的资金落实情况,实践中,资金到位的前提是资金的筹集或申请,同时自己落实后如何分配也是项目投入阶段资金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考虑到实际项目前期对资金管理的要求,基于上述分析,将投入阶段的三级指标进行补充。如图1所示。

2.1.2过程阶段指标的完善

《53号文》在对项目建设过程进行绩效评价设置了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两种二级指标。对于业务管理,《53号文》从管理制度、制度执行以及项目质量三个层面设置相应的次级指标。

实践中,除管理制度,质量目标,合同管理等内容也应是评价重点。并且设计文件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依据,其提供了较为完备的项目建设目标规划,详细的设计方案等内容,为项目的合同管理、进度控制等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对于财务管理内容,《53号令》给出了有关制度方面的指标,实践中,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类似,所有制度功能的发挥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因此在该指标下,增加组织机构的次级指标,并保留《53号文》给出的三个指标。如图2所示。

2.1.3产出阶段的指标完善

《53号文》在产出阶段设置“项目产出”一个二级指标,并分别从完成结果、时间、成本以及质量四个层面设置相应的次级指标。

除此之外,安全与环保等也是现代项目建设所追求的目标。因此,在项目产出阶段添加安全、环保以及节能等三方面的指标。如图3所示。

2.1.4效果阶段的指标完善

《53号文》在考察项目建设完成后的效果时,从项目的经济性、社会性、环保性等方面选取了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五个具体指标,也是广泛应用于项目效益绩效评价的指标,因此,本文保留《53号文》给出的指标。如图4所示。

2.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绩效评价四级指标构建

为了进一步完善《53号文》的共性指标体系,需在三级指标基础上进行四级指标的开发。

通过对相关文献以及实践经验进行指标开发,具体开发过程如表1所示。

通过对上述四级指标来源的统计情况,可以发现大部分指标的统计频数是2及2以上,可作为指标集的指标,通过对三级指标的细化,得到四级指标,自此,得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绩效评价初始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3结论

本研究基于《53号文》的相关规定,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对《53号文》给出的指标体系框架进行了补充,以保证其全面性和系统性。同时,结合相关文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进行了进一步拓展,使指标更具有针对性。通过三级指标的完善与四级指标的拓展,保证了所建立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绩效评价初始指标集的科学性与高效性,提高了绩效评价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p.Kennethprewitt.principlesofamericanGovernment[m].newYork:Harper&Row,1975.

[2]osborne,Gaebler.ReinventingGovernment:HowentrepreneurialSpiritisistransformingthepublicSectorFromtheSchoolhousetoStatehouse[m].mass:addison-wesley,1992.

[3]柯洪.基于企业代建模式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管理绩效改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4]杜亚灵,尹贻林.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8(2):13-17.

[5]朱衍强.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绩效评价[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6]JamesQ,wilsonB.whatGovernmentagenciesDoandwhytheyDoit[m].BasicBooksinc,1989.

[7]鲍良,杨玉林.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研究与发展[J].资源与产业,2010,10(2):54-56.

[8]安秀梅.政府公共支出绩效评估的基本理念[J].中国行政管理,2007(3):34-37.

[9]陈工,袁星侯.财政支出管理与绩效评价[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10]owene,Hughes.publicmanagementandadministration[m].UnitedKingdom,21February,1994.

[11]RobertSK,Davidpn.UsingtheBalancedScorecardasaStrategicmanagementSystem[J].HarvardBusinessReview,January-February,1996.

[12]孙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应用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4.

[13]吴建南,刘佳.构建基于逻辑模型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以农业财政支出为例[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2):69-74.

[14]苏颂平,陈秀毅.医院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J].当代经济,2012(5):24-25.

[15]张新宇.浅析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的指标和标准[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6):99-101.

[16]郭璐瑶.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17]丛树,海周炜,于宁.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财贸经济,2005(3):37-41.

基础建设项目管理篇10

工程管理专业是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的复合性学科,文章通过简述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其知识体系,对各个体系之间的相关性及知识的交叉性作了详细的介绍,理顺了专业内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对协调教学与管理的关系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工程管理;课程体系;课程关联性;课程交叉性

中图分类号:G423.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52909(2013)04000904

中国工程管理专业的开办可追溯到1980年,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与演变,目前该专业的专业课程不仅包括工程技术基础知识,还包括经济、工程法律、项目管理等学科知识。中国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工程管理人才,因此,应积极推进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地位,建立完善的学科体系、知识体系和组织体系,对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活动进行深入研究。

目前全国有近300所高等学校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从专业开设基础来看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普通高校在教育部1997年撤并部分本科专业过程中,把与工程管理专业方向相关的专业如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建筑技术经济和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等进行重新组合,设立了工程管理专业;二是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投资经济、建筑经济等原有专业的基础上,改设工程管理专业;三是少数高校在学科建设和师资力量并不完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考虑到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看好,市场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增加,也设置了工程管理专业[1]。由于这些原因,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存在问题较多,特别是专业课程之间内容重复较多、关联性较差,造成本已紧张的课时资源的浪费。目前,中国关于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已有不少。陈建国[2]等从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实践教学的方式和实践教学的基本架构等三个方面,提出了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曾德珩[3]等提出了“技能—能力—创新”三个训练层次,并对实习、实验、设计等多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工程管理专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合理化建议。许娜[4]等提出了工程管理专业计算机类课程的培养目标及其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提出“脉络式”与“自助式”的教学方法,并对案例教学的案例编制与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笔者主要就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结构体系作了一些探讨。

一、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之间内容重复的知识点

招投标程序的相关介绍在建设工程招投标、项目管理中的采购管理、土木工程建设法规中的招投标法、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招投标阶段的合同管理等内容中均有涉及。资金的时间价值在工程经济学、财务管理、建设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造价管理、项目决策与评估等课程都有介绍。资金筹措与资金成本在财务管理、工程经济学、建设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造价管理等课程中都有介绍。项目经济评价在财务管理、工程经济学、建设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造价管理、项目决策与评估中的介绍内容基本一致。工程造价的构成在工程估价、工程造价管理中有介绍。项目投资的构成及投资估算在财务管理、工程估价、建设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经济学、项目决策与评估课程中有重复。建设工程招投标的标价在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工程估价、项目管理中的成本管理、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均有介绍。索赔管理在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建设法规等课程中均有介绍。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在工程经济学、项目管理、项目决策与评估、工程造价管理等课程中的介绍是重复的。方案的评价比选在工程经济学、项目决策与评估、财务管理等课程中均有涉及。设备更新的相关内容在工程经济学、项目决策与评估中都有介绍。质量管理在项目管理、建设法规中均有涉及。安全与环境管理在项目管理、建设法规中均有涉及。建设项目成本管理在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估价、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造价管理中均有介绍。风险管理在项目管理、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经济学、建设法规(合同风险策划)、项目决策与评估中均有介绍。进度管理在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施工组织设计等课程中均有介绍。

二、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体系结构

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和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其知识体系的构建既要满足学生专业素养的要求,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围绕培养目标,形成工程管理专业如下五大课程模块[5]。

(一)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它为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奠定基础。总体上可以分为五大模块:(1)政治类基础课,如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课程;(2)数学类公共基础课,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3)英语类基础课程,如大学英语等课程;(4)计算机类基础课程;(5)实践环节类公共基础课,如军事训练及国防教育等。公共基础课虽然不一定同所学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它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以及为进一步学习提供方法论的不可缺少的课程。

(二)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基础的课程,是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必修的重要课程。该课程内容覆盖面较广,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知识广度,往往是专业课的理论基础。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基础课包括以下四大类:土木工程技术类、管理原理类、经济学基础类、法律基础类。

(三)专业课

专业课是根据培养目标所开设的有关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专业课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该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分析解决专业范围内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课的设置要坚持总体优化原则,精选课程内容,合并内容相近的课程。工程管理专业是管理学科和工程学科的结合,因此专业课应兼顾管理类课程与工科类课程。根据专业课与基础课相对应的特点,专业课同样应包括四大类:土木工程技术类、管理类、经济学类、法律类。

(四)专业实践类课程

专业实践类课程的设置,旨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与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同,实践类课程培养的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围绕能力培养目标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类课程主要包括:工程管理专业认知实习、制图实习、测量实习、施工组织设计实习、生产实习、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五)选修课

选修课可以分为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两类。限定选修课主要体现专业特点,加深理论基础,体现本学科与相邻学科的关系,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自由选修课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满足学生个人兴趣和爱好需求,以发展和完善学生个性为目的。

以上五大课程模块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具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

三、工程管理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之间的联系与结构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备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这一培养目标,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可具体划分为如下四大知识体系[6]。

(一)工程及技术知识体系

建筑识图、autoCaD制图、工程测量是工程类专业课程的共同基础,房屋建筑学、建筑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建筑结构、施工组织设计是专业理论基础课程,为土木工程施工及施工技术提供理论支持。它们将土木工程类的专业知识整合起来,为工程造价、土建装饰及安装工程概预算做理论与技术准备。

(二)管理学知识体系

管理学原理、统计学、运筹学等课程是对管理学理论知识的普及,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学习做理论准备,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及建设项目招投标与工程合同管理是普遍管理学在工程管理专业领域的深化与拓展,研究如何运用管理知识和手段使工程建设增值。

(三)经济学知识体系

以财务管理为基础,掌握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建筑领域,对工程成本会计进行研究,支持可行性研究的财务分析。工程经济学是工程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掌握这一知识有利于进行工程投资与融资分析,进而开展可行性研究与建设项目评估的经济评价环节。

(四)法律知识体系

以经济法为基础,在延伸过程中逐一细分,从体现专业性的建设法规到工程合同管理,研究内容层层深入。

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的课程结构如图2。

四、结语

通过整理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及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之间的结构,尽可能地查找各课程之间重复的知识点,以理顺专业内不同课程之间的关系,从而优化课程内容,避免专业知识点的重复,更好地利用教学资源,使本来有限的课时得到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杜小武,胥卫平.石油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27):280-281.

[2]陈建国,许凤.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1):89-94.

[3]曾德珩,曹小琳.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1(1):119-123.

[4]XUna,wanGLi,wanGwenshun.the3rdinternationalannualConferenceonteachingmanagementandCurriculumConstruction[C].Hunan:Chinaacademicjournalselectronicepress,2012:144-147.

[5]王晓燕.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2(4):21-23.

[6]王立国,高平.关于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整合的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3):92-94.[ZK)]

Researchonthecurriculumsystemstructureandthecorrelationofengineeringmanagement

ZHanGmingyuan,GaoYing,YUanYongbo

(Facultyofinfrastructureengineering,Dal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Dalian116023,p.R.China)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