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十篇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十篇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32:12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篇1

一、选地与轮作

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地力均匀、地势平坦、灌排方便、远离污染、微酸性至弱碱性的壤土或砂质壤土地块种植。应与大豆、花生、油菜、棉花、麦类、薯类、蔬菜等浅根矮棵(秆)作物实行3~5年的轮作换茬,以利于恢复地力和减轻病虫对下茬作物的危害,为夺取高产稳产奠定良好基础。

二、整地与起垄

要精细整地,最好是实行秋灭茬(清除全部残茬)、秋翻地(耕深20~25厘米)、秋耙地(耙碎土块、整平地面)、秋起垄(垄距55~65厘米、垄向因地制宜)、秋镇压(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蓄水保墒防旱)连续作业。要做到土壤疏松、上虚下实、没有坷垃、墒情良好,为播种和保苗创造有利条件。

三、选种与播种

要选择通过国家(或省、市级)审定并且适宜在本地栽培的具有优质、高产、多抗等特点的优良品种。应该选用籽粒饱满整齐、无伤无病、纯度≥99%、净度≥97%、发芽率≥95%、含水量≤13%的优良种子,并在阳光下晾晒2~3天,以提高其发芽势和发芽率。当8厘米耕层内地温连续5天≥12℃、土壤含水量18%左右时即可播种。在辽宁及其相同生态区的最佳播种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生育日数135天的晚熟品种可适当早播。应实行垄上机械条播,每亩播种量为0.5~0.8千克,播种深度一致,镇压后的覆土厚度以2厘米为宜。

四、间苗与定苗

要适当早间苗、早定苗,以防止幼苗拥挤而造成争肥、争水、争光。一般在3~4叶期间苗、5~6叶期定苗。一定要剔除杂苗选留正苗,拔除小苗选留大苗,清除病弱苗选留健壮苗,每亩应选留优质幼苗6000~8000株。土壤有机质含量>3%的肥沃地块宜稀,有机质含量250厘米的高秆品种宜稀,株高

五、除草与除蘖

实行化学除草与人工除草相结合的方法清除各种杂草。可选用适于在播种前、出苗前或出苗后使用,并对下茬作物没有毒害作用的化学除草剂。间苗后至植株封垄前要完成3次人工除草,生育后期要铲除或拔除田间与四周的大草,以减少翌年杂草的发生数量和危害程度。对从茎的基部靠近地面处长出的分蘖(俗称高粱桠子),应该结合人工除草一并将其除掉,以减少养分消耗。但青贮饲用高粱不必除蘖。

六、中耕与培土

在间苗或定苗后进行1次浅耕松土,耕深5厘米左右(不要压到苗),以利于疏松表土,提高地温,促进发根,助苗生长。在拔节期和植株封垄前应该分别进行1次由浅(8厘米左右)到深(10~15厘米)的中耕。此期适当多培土可以更好地促进根系发育,防止植株倒伏,抑制杂草的发生与危害。

七、施肥与灌水

坚持配方施肥、平衡施肥、分期施肥、按需施肥以及农肥化肥微肥相结合、底肥种肥追肥相结合的施肥原则。具体的施肥次数、时期、种类、数量和方法等,都要因苗、因时、因天、因地制宜,灵活掌握。通常每亩应在整地时深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4000~5000千克、三元复合肥(15-15-15)15~20千克和适量的锌、铁、硒等微肥做底肥,在播种时施用磷酸二铵8~10千克做种肥(种子在上,肥料在下,种子同肥料应该间隔6~8厘米),在拔节期的雨前追施尿素20~25千克做攻穗(粒)肥。在开花期至灌浆期倘若土壤缺墒而又天旱无雨就要及时灌水。在连雨天或强降雨的情况下则应适时排水防涝。

八、防病与治虫

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防治。在播种之前可用56℃左右的温水浸种4分钟左右,以便杀死附着在种子表面上的多种病菌,若是用拌种剂拌种或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则既可杀灭多种病菌又可防治多种地下害虫。在生育期间,务必选用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对人畜安全的无公害农药或生物农药及时防治叶斑病、黑穗病、黏虫、蚜虫、螟虫等病虫害。同一种药剂不能连续使用两次以上,以免产生抗药性。对各种病害,应在其发病初期或病情尚未蔓延之前防治(如果发现黑穗病病株就要立即拔除并带到田外深埋或烧毁,以减免病菌扩散);对各种害虫,应在其产卵期或幼虫孵化期防治,这样不仅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压缩用药次数,减少用药数量,防止环境污染,实现节能环保、降低生产成本。

九、放秋垄与摘底叶

在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贪青晚熟的情况下,采取放秋垄和摘底叶的方法是最为经济、简便、实用、有效的农业措施。放秋垄就是在初秋至仲秋时期深锄垄台,疏松表土,促进土壤水分蒸发,清除杂草,并铲断部分根系,减少其对土壤水分的吸收,从而加速籽粒成熟。摘底叶就是在乳熟中、后期将植株底部的老叶和病叶摘除(但必须使植株中、上部保留6片以上的功能叶),以利于田间通风透光,促进籽粒早熟。摘掉的底叶可运到积肥坑用于沤制肥料(必须使其充分发酵腐熟,以免病菌扩散)。

十、收割与晾晒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篇2

再生杂交高粱栽培是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进行头季高粱和再生高粱连作的栽培模式,一般海拔450米以下的平坝、浅丘,温度满足3月平均温度15℃、9月平均温度20℃以上的区域可以种植。

关键词:高粱;再生;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089-1

1头季高梁栽培技术要点

1.1品种选择

选用正季生长旺盛,再生能力强,产量较高的杂交高粱品种。如泸糯8号。

1.2卡定播期

卡定播期对于高粱来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关系到头季高粱的产量和再生高粱是否能够按期进行发苗、及时并且安全出穗和扬花结实。对于头期高粱播种的最佳时期是4月,每亩需要备种量为0.35公斤-0.5公斤。

1.3适时移栽

一定要掌握好高粱幼苗的移栽时间,一般情况苗龄在25-30天左右,叶片在5片左右移植,但是切忌幼苗移植时间不得超过25天。幼苗在移植的过程中有缓苗期,所以最好在雨后或者粪水灌溉后进行移栽。

1.4配方施肥

肥料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但是如何利用肥料的最大效应,需要配方施肥。在高粱的种植和生产过程中,提倡有机肥和无机肥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使用,施肥方法为早施重施追肥。头季全生育期每亩施纯氮10-15公斤,氮:磷:钾以2:1:1为宜。苗肥在移植后5-7天后使用,农家肥按照每亩1000公斤使用;尿素每亩5公斤或者碳铵10公斤;每亩使用过磷酸钙30-40公斤;拔节肥的使用。在高粱拔节前农家肥的使用要有所增加,每亩使用量1000-1500公斤、三元复合肥25-30公斤;穗肥的施用,穗肥的使用要根据高粱具体长势而定,一般情况下,农家肥1000公斤,其中加入尿素3-5公斤。

1.5田间管理

高粱从幼苗到收割都需要进行田间管理,在高粱移栽之后,要注意田间苗的管理,检查移栽苗的缓苗情况,是否需要补缺,尽量减少苗的缺失。移栽成活后,结合施肥进行中耕,在高粱拔节前要完成追肥、培土等一系列工作,以保障高粱的生长需要。虫害是头季高粱防御的重要对象,尤其是蚜虫、螟虫、炭蛆病等。土蚕、玉米螟虫、蚜虫等是高粱开花、抽穗前主要的防御对象。虫害防御直接影响高粱的产量,所以要采取有效方法进行防御。化学药品的选用:土蚕的防御选择速灭杀丁和氯氰菊酯药剂,在黄昏时候用,效果最佳;防治蚜虫选用抗蚜威、吡虫啉、啶虫咪等;防治螟选用甲维盐、特杀螟等药剂等,对螟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对于炭疽病和纹枯病的防治选用春雷霉素、井冈霉素防治,但是不要用有机磷、有机氮、无机铜制剂农药作为防治虫害,这种方法不利于高粱的生长。

2再生高粱技术要点

2.1掌握好收割时间

头季高粱不能进行盲目收割,太早太晚都会影响高粱的产量,首先要对高粱进行观察,一般高粱穗子在九成变色、变硬这样即可收割。

2.2及时砍秆

在收割之后,要及时砍秆,不宜拖沓,及时砍秆有利于高粱的再生以及提高产量。如果时间拖延,失去砍秆的最佳时机会导致高粱秆上部的休眠腋芽立即萌动、发芽,由于高粱秆上端的优势,会对其下的腋芽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使挨近地面的节位发芽困难,更可能不发苗。留秆的高度是高粱再生的关键,留秆太高或者太低会直接影响产量。砍秆一定要掌握好高度,一般来说留秆3-5厘米即可。

2.3注意排水

再生高粱抗旱能力较强,但是怕涝。在砍秆之后要立即进行排水。如果遇到天气干旱,可以把秸秆放到行间保湿。

2.4及时去蘖除草

如果不能及时去蘖除草会影响再生高粱的生产,除草去蘖的最佳时机是再生高粱长出3片叶子的时候,每一组留有壮苗2-3个,其余应除去。在苗生长到30公分左右时应进行追肥,每亩施入足量农家肥和10-15公斤尿素,并除草培土上厢。

2.5病虫防治

再生高粱病虫害防治与头季高粱基本相同。

2.6抢晴收割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篇3

1.东北杂粮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包括黑龙江黑河、齐齐哈尔、绥化、牡丹江,吉林白城、松原、敦化,辽宁朝阳、锦州、阜新和内蒙古赤峰、通辽、呼伦贝尔与兴安盟等地。

发展对策。重点是要促进玉米结构调整和满足畜牧业对优质饲料的需求,积极发展杂粮生产,推进轮作倒茬,发展全程机械化生产。

重点作物。内蒙古呼伦贝尔,黑龙江黑河、齐齐哈尔等高纬度地区,适度发展芸豆、绿豆等适于机械化作业的食用豆类,适当扩种大麦、糜子、谷子、高粱种植,建立土地种养轮作种植体系。内蒙古赤峰、通辽、兴安盟,吉林白城、松原,辽宁朝阳、阜新、锦州,充分发挥传统种植优势,适度发展谷子、高粱、糜子、绿豆、小豆等种植,适当发展适宜于机械化收获的豌豆种植。内蒙古赤峰、通辽是全国荞麦优势主产区,根据市场需求和轮作需要适度恢复荞麦生产规模。

关键技术。示范推广种子包衣、配方施肥、糜子(谷子)精量沟播、芸豆高台大垄密植、绿豆(小豆)垄作双行精量播种、荞麦大垄双行沟播、高粱垄作密植机械化栽培和垄作轻简高效栽培等技术。

耕作模式。主要有谷类(谷子/糜子/大麦/荞麦/高粱)-豆类(芸豆/绿豆/小豆)-马铃薯轮作,谷类-油料轮作以及深松垄作、沟垄和免耕栽培等模式。

2.华北杂粮区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两省和内蒙古中部,包括内蒙古锡林郭勒、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巴彦淖尔等地,河北张家口、承德和山西大同、朔州、忻州、吕梁及两省太行山区。

发展对策:适当恢复杂粮生产,促进结构调整,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重点作物。根据无霜期长短选择适宜种植的杂粮种类和品种,适度发展谷子、糜子、荞麦、高粱、燕麦等生育期短、耐旱、耐瘠薄等杂粮种植,恢复豌豆、蚕豆、芸豆、绿豆、小豆等豆科作物种植面积。

关键技术。示范推广种子包衣、化肥减量增效、病虫害绿色防控以及谷子轻简高效、高粱宽行高密轻简栽培、燕麦“一早三改”高产栽培等技术。

耕作模式。主要有谷类(糜子/谷子/燕麦/荞麦)-豆类(芸豆/绿豆/小豆/豌豆)进行轮作,绿豆、小豆与玉米间作,免耕栽培、覆盖节水栽培等模式。

3.西北杂粮区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宁夏及青海海东地区,包括陕西榆林、延安及关中渭北,宁夏固原、吴忠、中卫,甘肃武威、白银、兰州、定西、天水、平凉、庆阳、临夏和陇南,青海海东等地。

发展对策: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中心,发挥杂粮生产优势和市场优势,促进用地养地相结合。

重点作物。因地制宜发展糜子、荞麦、谷子、燕麦、大麦生产,扩大蚕豆、豌豆、草豌豆、小扁豆、鹰嘴豆等豆科作物种植面积。

关键技术。示范推广种子包衣、化肥减量增效、病虫害绿色防控、旱地深松耕蓄水保墒技术,以及糜子精量穴播、荞麦抗旱沟播栽培、有机蚕豆标准化生产、豌豆抗旱节水栽培、绿豆双垄沟播覆膜栽培等技术。

耕作模式。主要有薯类(马铃薯)-谷类(糜子/荞麦/燕麦)-豆类(豌豆/蚕豆/小扁豆/草豌豆/鹰嘴豆)轮作,谷类(糜子/荞麦/燕麦)-油料(胡麻/黄芥)-豆类(豌豆/小扁豆/草豌豆/鹰嘴豆)轮作,绿豆与棉花、玉米、谷子、枣树等进行间作,覆盖、免耕栽培等模式。

4.青藏杂粮区主要分布在、青海两省及甘肃、四川、云南部分地区,包括青海、全部,甘肃甘南,四川甘孜、阿坝,云南迪庆等地区。

发展对策: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中心,发挥青稞的生产优势,推进轮作倒茬,提高种植效益。

重点作物。稳定青稞生产,保障藏区口粮供应,适度发展豌豆、蚕豆、荞麦等杂粮杂豆。

关键技术。示范推广种子包衣、化学除草、配方施肥、青稞全程机械化、偏温湿区青稞“春改冬”等技术。

耕作模式。主要有豆(豌豆/蚕豆)-麦(青稞)-油菜轮作等模式。

5.西南杂粮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等省(区、市),包括云南(除迪庆)、贵州、四川(除甘孜、阿坝)、重庆全部,以及广西百色等地。

发展对策:依据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和本区农业立体性强的特点,适当增加山区和旱地的杂粮种植面积。

重点作物。云南与四川相邻的大小凉山及贵州西北部宜发展苦荞、芸豆生产,四川与重庆北部山区宜发展蚕豆、豌豆生产,云南东南部与贵州西南部及广西西北部宜发展薏苡生产,水稻区域利用冬季休闲时间发展冬种蚕、豌豆,烟草种植区发展豌豆种植。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篇4

【关键词】甜高粱;高产技术;开发利用

甜高粱来源于非洲,已种植5000多年,其茎秆富含糖分,又称为糖高粱、甜秆和甜秸秆等,甜高粱可在全世界50%的高粱种植土地中种植,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引入甜高粱,甜高粱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及抗逆能力,被称为能源植物中的骆驼,与其他作物相比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盐碱和低洼易涝地区、土壤贫瘠的山区等气候和生产条件不利的地区均可种植。此外,甜高粱既能用于制糖、饲料、生产生物燃料,还可以将生产乙醇的余渣加工成干饲料、造纸、气化发电、制成肥料、生产不用粘结剂无污染的纤维板材等,因此,甜高粱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1.甜高粱夏播高产栽培技术

1.1备播

由于夏播甜高粱生长期短,应选用从正规种子公司或科研院所购买的早熟良种,为防止种子发霉,应将种子放在通风干燥处,并在播种前将种子晾晒4h。

1.2精耕细耙,施足基肥

甜高粱适应能力强,在旱地、低洼易涝、土壤瘠薄地均能种植。但由于其种子较小,并且发芽出土时顶土能力又不强,因此,播种前为保证出苗,必须深耕细耙,并使用药剂处理土壤(如呋喃丹颗粒剂)防治地下害虫。同时结合整地,每亩施复合肥30kg左右,也可每亩施10kg尿素,以增加土壤肥力。

1.3提高甜高粱播种质量

夏播甜高粱播种时间越早越好,每亩播种量0.5kg。甜高粱播种不易过深,应在4cm以下,播种后注意及时覆土镇压进行保墒,播种方法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机械播种机播种,播种机播种的速度快,同时比较节省时间,但播种质量相对较差,而且种子浪费较为严重;二是人工点播,人工点播与甜高粱种子大小相似的其它炒熟的种子,人工播种节约种子,播种质量也较高,但浪费时间;三是进行育苗移栽,育苗移栽比较节省时间,而且移栽后可降低植株高度,增加了留苗密度,但移栽时比较浪费时间。

1.4合理密植

根据种植土壤的肥力大小,每亩留甜高粱苗6000-9000株,在其3-5叶期间,进行一次性间苗、定苗,保留株行距在15×60cm左右。

1.5中耕培土,合理水肥

在甜高粱长至6叶时,进行中耕培土,一般培土在10cm左右,以利于壮苗,并且防止甜高粱倒伏。夏播的甜高粱氮肥施用不宜过多,以免影响茎秆中糖分的积累,追施主要在植株长至70cm左右时,根据植株生长和土壤养分情况每亩施尿素30kg左右。浇水主要在穗分化和孕穗期,应合理灌水,以免影响产量。

1.6及时防治病虫杂草

甜高粱播种后,使用阿行拉津进行化学除草。甜高粱抗病能力较强,但不易抗虫,易受螟虫和蚜虫的危害,应及时进行防治。蚜虫的防治可选用吡虫啉、啶虫脒、高产氯氟氰菊酯等农药按使用用量进行喷雾防治。防治螟虫在甜高粱长至7拔节期,可用呋喃丹颗粒剂丢心防治。

1.7及时收获

甜高粱进入成熟期的标志一般以80%以上的穗下部籽粒达到蜡熟时,甜高粱籽粒成熟的时期与茎秆中糖分含量最高时期一致,如收获不及时或遇到低温霜冻后,茎秆中糖分含量会下降,造成糖分损失,因此,甜高粱成熟后应立即进行收获。并且籽粒收获后及时晾晒,避免发霉生芽造成减产。如甜高粱用作牲畜饲料,生长50d左右就可以进行收割。

2.甜高粱的开发利用价值

种植甜高粱具有多种优势,一是不侵占粮食土地,又能充分开发利用不适宜种植其他作物的盐碱地、低洼易涝地、新开垦的荒地;二是其种植管理技术相对简单,大面积推广比较容易,而且甜高粱全身是宝,整株全都可以利用为有用的资源,综合开发效益广阔;三是其种植成本较低,经济效益显著,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促将促进农业结构、种植业结构、糖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新的就业机会,是最有发展前景的能源作物。甜高粱的开发利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能源

甜高粱秸秆含糖量高,是生产乙醇燃料的最佳作物,相关研究表明,甜高粱是生产乙醇效率最高的作物,而且甜高粱种植区域广泛,从播种到收获一般只要5个月,如果选用粮秆兼用型甜高粱,既可收获秆叶,又能收获籽粒,其经济效益就更高。因此,目前不少国家的能源作物都选择种植甜高粱。

当前,世界各国非常重视利用甜高粱生产酒精,甜高粱己成为新的绿色可再生作物。新的甜高粱品种育种成功和应用,经加工转化可获得大量酒精,这将有效缓解能源危机。

2.2糖料

甜高粱茎秆中含糖量高,而且其茎秆中的主要糖分是蔗糖,是生产结晶糖及糖浆的优质原料。因为气候条件限制,以前用来制糖的甘蔗只能种植南方,而甜菜只能种植北方,而甜高粱从南到北都能种植,特别是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是甜高粱种植和制糖业加工的理想地区,可见甜高粱做糖料很有潜力。

2.3饲料

甜高粱茎秆鲜嫩,富含糖分,茎秆鲜嫩,适口性好,已经被许多国家选定为良好的饲料作物。甜高粱作为饲料有以下几大优势:一是生物学产量高,甜高粱是其它饲料产量的2倍,可以节省50%种植土地;二是营养丰富,其糖分含量和纤维含量都比玉米高很多;三是抗逆性强,在大多数地区都可种植。在世界许多国家比如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印度等一些国家己经把甜高粱作为一种重要的饲料来源。我国也已经利用甜高粱作饲料,但是甜高粱大多以农户个体种植为主,规模相对较小。

2.4其他利用价值

甜高粱营养丰富,各种养分含量均优于玉米,是理想的饲料作物。同时其秸秆发酵制乙醇后的酒糟可用来加工成干饲料,由于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抗病因子和促生长因子,牲畜食用后抵抗力强且生长速度快,是优质的生化饲料。甜高粱除用于饲料、制糖、生产生物燃料外,生产乙醇的余渣可深加工制取中、高档纸浆,另外,余渣还可以用于气化发电,也可以加工成肥料,还可以生产无污染的(下转第39页)(上接第21页)纤维板材。甜高粱综合利用的途径宽阔,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可能发展为新的支柱产业。[科]

【参考文献】

[1]范晶,陈连江,陈丽,等.黑龙江省甜高粱的开发利用[J].中国糖料,2005,(2):58-601.

[2]梁新华,李钢.甜高粱研究现状与产业化开发[J].江苏农业科学,2002,(6):39-401.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篇5

一、泸州市大春粮食作物旱灾特点及其影响

1.大春季旱灾特点泸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冬春少雨而夏秋多雨的特点,年降雨量1100mm,但雨不适时,分布不均,常年都有可能出现春旱、夏旱、伏旱。根据泸县气象资料记载:1986~2003年的18年间共出现了干旱38次,年均2.1次。其中:春旱出现机率占28%,年均0.3次;伏旱出现机率占94%,年均0.9次;秋冬干旱出现机率占17%,年均0.2次。每年至少要出现一种以上的干旱,有的年份先后出现过几种干旱。如1997年就出现了春旱、夏旱、伏旱3种干旱。春旱持续时间最长是1998年2月6日至4月23日,共持续77天,过程降雨量仅14.0mm。夏旱出现时间最长的是1993年5月3日至6月9日,共持续38天,过程降雨量仅23.6mm。伏旱出现时间最长是2006年7月10日至8月31日,共持续60余天,极端最高气温41℃,降雨量100mm以下,无论从干旱影响的范围、持续时间,还是造成的经济损失程度均是历史罕见。夏、伏旱常发、多发,成为泸州地区旱灾的特点。旱灾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的影响十分严重,特别是目前我市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灌溉、蓄水条件较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大面积生产存在“靠天吃饭”现状,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大春季旱灾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1)抑制生长旱灾造成土壤水分缺乏,特别是旱地作物生长受到抑制或停滞,使生育进程延缓,对产量和品质都会造成很大影响。

(2)影响扬花结实高温干旱对任何植物的正常抽穗特别是扬花授粉都极为不利,导致结实率降低。高温逼熟也将使籽粒饱满度差,粒重、品质下降。

(3)干枯死苗川南地区较长时间的高温伏旱不仅可导致旱地作物死苗,还可造成位置较高的水稻田块断水开裂死苗,导致完全绝收。

二、大春粮食作物抗旱减灾技术对策

面对常年可能发生的严峻干旱现状,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采取了综合的有效措施,引导农民群众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加强抗旱自救。从抗旱技术措施来讲,针对旱情发生特点,进行了分类指导。根据我们对抗旱技术试验示范和群众抗旱经验调查,提出以下技术对策:

1.适期早播早栽,避过高温干旱

(1)水稻

①提早播栽期川南地区早春气温回升早,水稻可适当提早播期。2月中、下旬播种,4月上旬移栽,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熟收获。因播、栽期提早了10天,成熟期提早了7天以上,从而错开了高温伏旱的影响。

②选择中熟组合品种选用生育期150天左右的中熟组合品种,确保在7月10日前抽穗扬花,8月上旬成熟收获,可以避过高温伏旱的影响。

③实行旱地育秧旱地土壤热容量大,播种期可较水育秧提早。2月15~20日即可播种,3月下旬移栽,7月下旬开始成熟。生育进程较水育秧提早7~10天,抽穗扬花可在出现的高温干温前进行。旱育秧苗既是避灾减灾技术措施,更因其适应能力强、栽后扎根快、分蘖早而多能够获得高产,也成为了目前生产上推广应用最广泛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据在龙马潭区测产调查,2006年发生高温伏旱,石洞镇鱼眼滩村水稻旱地育秧由于早播(2月23日播),水稻平均结实率为85.5%,比大面积水育秧高3.4个百分点,增产效果好。而部分迟熟水稻品种扬花受高温干旱影响,结实率较低,造成大幅减产。据合江县2006年对水稻品种Ⅱ优802强化栽培试验调查,适期早播早栽(2月23日播、3月25日栽)田块,其穗部性状为平均穗着粒215.8粒,实粒190.8粒,结实率89.4%,亩产795kg,较迟播、迟栽(3月7日播种、4月5日移栽)田块有着显著优势。后者穗着粒214.6粒,实粒163.5粒,结实率仅76.2%,亩产620kg,前者亩增产175kg,增产28.2%。所以,适当提早播期,可以有效缓减高温伏旱对扬花和灌浆的影响。因此,从泸州地区2月份气候条件来看,浅丘平坝区水稻播期可以提早到2月下旬进行,可比习惯播期提前5~10天。

(2)旱粮川南地区大春季旱粮以玉米(高粱)为主。其抗旱减灾措施是:

①提早播期玉米(高粱)通过保温育苗、育苗移栽来提早播种期,将使玉米(高粱)的营养生长期较迟播的延长,有利于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而增产。提早播种也使整个生育时间提早,躲过后期高温干旱影响。据古蔺县2006年高粱生产情况调查,大面积早播(3月20日左右)高粱亩产达到375kg,比迟播(4月15日左右)高粱亩产225kg增产150kg。

②实行套作模式前季小麦实行预留行种植,采取规范的双三0(1尺=33.3cm,下同)或双二五模式的旱地改制技术,即在小春地上按种3尺宽的小麦、留3尺宽的空地或种2.5尺宽的小麦、留2.5尺宽的空地。小春季小麦实行密窝疏株种植,冬季空行种植蔬菜,对小春季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效益影响不大。在早春季的小麦空行内提早(3月上、中旬)种植玉米(高粱),使玉米(高粱)得以早播而增产。

川南地区2006年遇特大夏、伏旱,早播部分(3月30日前)的玉米(高粱)在7月20日后的高温伏旱来临前已基本成熟,产量接近正常年的生产水平。而迟播部分(4月20日后)的玉米(高粱)遭受了夏、伏旱的严重影响,减产严重,很多地块基本绝收。古蔺县2007年的严重夏旱,小麦、玉米旱地改制套作模式由于实现了早播、早栽,全县玉米平均亩产仍达到350kg,比上年增加24.5kg,增产7.5%,实现了大灾之年玉米不减产。泸州市其他各县(区)目前已广泛采用此项技术模式,田坎玉米及预留行玉米播期3月20日左右,于7月上、中旬收获,高温干旱对产量的影响相对减少。因此,玉米(高粱)要实现高产稳产,播期可以提早到3月中、下旬,结合采取预留行带状种植的套作模式是可行的,更适应川南地区抗旱减灾生产实际。

2.依靠科技抗旱,减少旱灾损失

(1)推广现代节水农业实用技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旱地育秧(旱育保姆)、地膜覆盖栽培、稻草覆盖栽培、调节播栽期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节水栽培技术。实践证明,水稻旱地育秧可节约用水80%以上,特别在春旱时期无水育秧时实行水稻旱地育苗更可行。结合使用“旱育保姆”拌种处理,操作简便易行,既简化了播种程序,降低劳动强度,秧苗素质也明显提高。旱地作物生产上地膜覆盖和稻草覆盖对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提高水分利用率都具有明显作用。地膜覆盖栽培、稻草覆盖栽培既减轻了土壤水分蒸发,保温保湿,也促进了作物生育进程加快,从而达到避灾效果。

(2)综合技术配套选用耐高温的良种组合、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等技术有机结合,确保大春作物健壮生长,提高抗旱能力和产量。

3.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耐旱作物

根据干旱常年发生的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大春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对无水源灌溉的望天田块在早春季及早改种耐旱作物如玉米(高粱)套种红苕、玉米(高粱)套种大豆、改种春洋芋等模式。旱地土壤采用洋芋/玉/苕、麦/玉/苕、麦/玉/菜等高产种植模式,仍可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古蔺县乌龙乡前丰村11社自2005年起,在无水源保证的稻田内,大力发展旱作农业,2006年水改旱100亩,占该社稻田71.4%,分别采用洋芋/玉/苕、麦/玉/苕、麦/玉/菜等种植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在调查中还发现,所有旱区冬大豆依然枝繁叶茂,在2006年严重伏旱中其抗旱效果尤为突出。江阳区沿长江两岸的菜/稻/菜轮作,大旱之年继续保持抗旱增收。由此可见,在适宜地区调整种植耐旱作物,也不失为以调制旱的好路子。

4.扩大复种,提高单位面积总产量

川南地区秋季温光资源丰富,充分利用晚秋气候资源发展晚秋生产是提高单位面积总产量最有效的措施。利用望天田和旱地土壤在前作收获后种植秋红苕、秋洋芋、秋大豆等作物,红苕、洋芋亩产量可达到1000kg、大豆可达75kg。有水源保证的田块则大力发展再生稻。再生稻在川南地区具有显著优势,泸县常年中稻种植面积55万亩,再生稻收获面积40万亩,占中稻面积的70%以上。再生稻平均亩产量达到100kg、高产田块达到300kg以上,成为晚秋生产的主要作物。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篇6

(1.新疆伊犁金天元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新疆伊宁835004;2.新疆兵团第四师农业科学研究所)

摘要:“晋杂22号”在伊犁垦区引进并进行示范推广,表现出高产、优质及多抗等优良种性,目前已成为当地酒用高粱主栽品种,本文主要从播前准备、播种及田间管理等方面对该高粱品种的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高粱;晋杂22号;高产;栽培技术

“晋杂22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育成的抗旱、抗病高粱杂交种,2008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生育期125~129d,株高155~165cm,穗长28cm,红壳红粒,千粒重29g,穗粒重81.6g,对丝黑穗病免疫,抗逆性强,粗蛋白9.49%、粗脂肪4.1%粗、淀粉74.66%,平均单产721.7kg/667m2[1]。2010年开始在伊犁垦区引进并示范推广,表现高产、优质、多抗,目前已成为当地酒用高粱主栽品种。为更好地推广种植“晋杂22号”,本文将该品种在伊犁垦区的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土地准备

1.1选地

高粱栽培宜选择土地肥沃、地势平坦、肥力均匀、排灌方便及病虫害较轻且土壤含盐量低于0.1%的地块,前茬作物为大豆、小麦及油菜等均可。高粱忌重茬、迎茬。

1.2施底肥

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伏翻或秋翻并进行冬灌,提前蓄好底墒。翻地前施足底肥,可基施有机肥1.5~2.0t/667m2,磷酸二铵20kg/667m2,尿素5kg/667m2,硫酸钾5kg/667m2,或基施油渣100kg/667m2,复合肥60kg/667m2。

1.3整地

开春后适期整地,整地质量达到“齐、平、松、碎、净、墒”6字标准。播前结合整地施用96%金都尔60~70mL/667m2或90%禾耐斯乳油45~50g/667m2,兑水30kg,可有效控制封行前的杂草。

2种子处理

已经包衣处理的种子于播前晒种2~3d。未包衣种子,于播前10~15d对种子进行包衣,选用0.2%的立克锈和0.7%的高巧种衣剂,可预防高粱丝黑穗病和高粱蚜虫。播前晒种l~2d,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

3播种

3.1播种期

当5cm地温稳定在10~12℃时即可播种。伊犁河谷西部垦区高粱在4月20日前后播种,河谷东部垦区则在4月25日左右播种,如果覆盖地膜栽培,可提前至4月15日前后播种。

3.2播种

一般采用气吸式精量点播机播种,播量0.6~0.8kg/667m2。播种时带种肥播种,播深2~3cm,株距10~12cm、行距50cm。要求播行端直,不重、不漏播,下籽、下肥准确可靠,播深适宜。

4田间管理

4.1及时补种

高粱出苗后进行查苗,发现断行、漏播、缺苗的要及时补种。

4.2定苗

三叶期进行定苗。留强去弱,留大去小,保持株距10~12cm。保留株数8000~10000株/667m2。

4.3中耕锄草

定苗后进行第1次中耕,耕深10cm,护苗带宽15cm;第2次耕深16~18cm,留护苗带10cm,同时人工锄草2次;第3次中耕进行开沟、培土、施肥。

4.4科学施肥

4.4.1用好种肥

播种时带种肥磷酸二铵10kg/667m2。注意肥料与种子要分开,要求距种行5cm,深8~10cm。

4.4.2合理追肥

根据高粱生长发育规律,以拔节期追肥效果较好。一般进行2次追肥。追肥应掌握“前重后轻”的原则。基肥少,种肥不足,叶色黄绿,幼苗弱时,应早追多追;土壤肥沃,基肥量大,叶色深绿,个体生长健壮,应适当后延并酌情少施。雨前施或施后灌水,肥水相融,能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一般拔节期追施尿素6~10kg/667m2,孕穗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8~15kg/667m2。

4.4.3根外追肥

第1次于高梁小喇叭口期喷施尿素100g/667m2,奇丽施200g/667m2,兑水30kg(要求不能与矮壮素混用,间隔7~10d)。第2次于高梁挑旗时,叶面喷奇丽施250g/667m2,磷酸二氢钾200g/667m2,兑水30kg。

4.5合理灌溉

高粱苗期耐旱,浇水要前控中促,抽穗扬花水要浇足。全生育期灌水4~5次,应根据天气、土壤墒情适时、适量浇水,沙土地多浇,粘土地少浇。一般拔节期、抽穗期、开花后期及灌浆期各浇1次水,做到灌匀、灌透。确保不旱不涝,充分满足各生育期对水分的需要。

4.6病虫害防治

4.6.1地老虎及棉铃虫

可用密达500~600倍稀释液或者20%速灭杀钉乳油加入少量蔗糖混匀,适量拌入麦麸或稻糠制成毒饵,均匀撒施在高粱苗根部周围进行诱杀。也可设置1台/667m2紫光灯诱杀成虫。地下害虫用高巧8g/667m2拌种进行防治。

4.6.2蚜虫

伊犁垦区6月中旬至7月中旬是蚜虫的主要为害期,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g/667m2,兑水30kg,于叶叶片正反面喷雾防治。在高粱小喇叭口期,用18%阿维菌素2500倍液每隔7~10d喷药1次进行防治。在高粱大喇叭口期用40%乐果乳油、35%乙酰甲胺磷乳油混合沙子、煤粉加水均匀拌成毒沙,灌入高粱喇叭口内,也可于头水前用2.5g/667m2的高巧兑水喷雾进行防治。

4.6.3黑穗病

伊犁垦区主要病害为丝黑穗病,病菌由土壤和种子传播。防治高粱黑穗病,一是使用种衣剂处理种子,可以杀灭种子携带的部分病菌、虫卵,可选用0.2%的立克锈和0.7%的高巧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二是在高粱6叶及9叶期分别使用戊唑醇悬浮剂叶面喷雾防治;三是发现高粱黑穗病要及时拔除病株带出田外,远离高粱地烧毁,消灭传染源。

5适时收获

高粱蜡熟末期,籽粒干物质积累达到最大值。85%以上植株穗下部籽粒硬化呈蜡质状时是高粱适时收割的最佳时期。高粱收获宜选晴好天气,及时收割脱粒,采收后立即脱粒晒干,妥善保管,尽量避免将鲜穗子放在室内。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篇7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2013年高粱产业发展工作,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加强领导,确保项目实施得到有效落实。

二、精心组织强化责任

镇党委、政府认真研究,制定了《镇2013年酿酒高粱产业发展及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并与产业重点村签订了责任书,要求各村成立高粱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还将高粱产业发展纳入各村目标考核。

三、狠抓落实强化管理

在高梁产业发展中,按照“早规划、抓落实、强监督”的指导思想开展工作。

“早规划”:1、早安排。2013年2月2日就制定了《镇2013年酿酒高粱产业发展及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将高梁发展目标任务下达到村,并督促村将目标任务分解到组和农户,以及确定好集中育苗点;2、早宣传。早在1月份,就向计划发展高梁产业村的农户进行宣传和动员,我镇高梁产业实施方案制定后,各村、组在2月8日前都召开了群众培训动员会,做到让群众早知道;3、早育苗。3月15日前,全镇高梁种落泥1500公斤,计划种植高梁空地育苗率100%,占计划种植面积50%;3月25日3000公斤高梁种全部落泥。

“抓落实”:1、镇、村干部包组到户,及时了解群众思想;2、农技干部包组,做好技术培训和指导;3、把好育苗关,要求包组干部要全面掌握每户农户育苗情况,督促检查每户农户按计划种植面积育足苗子;3、抓好集中育苗点工作,做好缺苗防备;5、严把移栽环节,抓住适宜天气,动员和帮助群众移栽,特别困难户;6、做好生产管理和病虫防治指导工作。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篇8

一、品种主要特征特性

1.植物学特性根系发达,生长势强,植株高大而粗壮,平均株高326.3厘米,茎粗1.92厘米。叶片肥大而宽厚,叶色浓绿。茎秆多糖,出汁率56.6%,糖锤度19.1%,成为提取机动车用燃料乙醇的理想生物能源作物,既节能又环保。穗塔形,壳红色,籽粒白色带有红色斑点,适合用作畜禽饲料。

2.品质性状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风干茎秆含粗蛋白5.1%、粗脂肪22克/千克、粗纤维20.8%、粗灰分5.23%、可溶性总糖20.6%、水分5.3%。在株高96厘米时测定其茎秆与叶片中的氢氰酸含量,分别为6.08毫克/千克和1.90毫克/千克。茎秆与叶片均可制成优质青贮饲料,对广大农牧区发展畜牧业生产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3.抗逆性综合抗性好,丝黑穗病田间自然发病率为0,人工接种发病率仅为1.7%,叶部病害轻微。抗旱、抗涝、抗倒伏、抗早衰、耐瘠薄、耐盐碱的能力较强。

4.生育期连续多年的田间实地观察与调查情况表明,辽甜7号在沈阳地区生育期为137天左右,约需≥10℃活动积温3200℃。

二、区试产量表现

2008~2009年参加了全国高粱品种能源/青贮组区域试验,全国东西南北共16个试验点,连续2年平均每亩鲜重产量4558.7千克,比对照品种亩增产10.7%。其中,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创造出平均每亩鲜重产量5567.7千克的最高记录,比对照品种增产25.0%。

三、栽培技术要点

1.选地与整地要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地力均匀、地势平坦、含盐量≤0.5%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栽培,不宜重茬或迎茬栽培。要精细整地,实行耕翻(20~25厘米深)、耙地、起垄(垄距60厘米)、镇压连续作业。清除残茬,做到土壤疏松,上虚下实,没有坷垃,墒情良好。

2.选种与播种要选用籽粒饱满整齐、发芽率高达95%以上的优良种子,并在播种前进行充分晾晒。当8厘米耕层内地温连续5天稳定在12℃以上、土壤含水量达到16%左右时即可播种。每亩播种量1.5千克,进行垄上机械条播,播种深浅一致,镇压后覆土厚度2厘米左右。

3.间苗与定苗辽甜7号为高光效C4作物,喜肥喜水更喜光,因此要适当早间苗、早定苗,为幼苗茁壮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一般在3~4叶期就要间苗,5~6叶期即可定苗。间苗时去小苗留大苗,去病弱苗留健壮苗,通常以每亩选留优质幼苗5000株左右为宜。

4.除草与培土在播种前3天用38%莠去津悬浮剂进行地面喷雾处理,可以预防杂草的发生与为害。间苗后至植株封垄前要完成3次人工除草。在定苗后、拔节期和植株封垄前分别进行1次中耕,最后1次中耕深度10~15厘米,适当多培土可以促进根系发育。

5.施肥与灌水在整地时每亩要深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4000~5000千克、三元复合肥15~20千克、硫酸钾5~7千克做底肥,在播种时施用磷酸二铵10~15千克做种肥,在拔节期追施尿素20~25千克。开花期至灌浆期如果土壤缺墒而又天旱无雨则应及时灌水。

6.防病与治虫播种前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既可杀灭多种病菌,又可防治多种地下害虫。防治黏虫用2.5%溴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螟虫可在拔节期将1.5%辛硫磷颗粒剂撒入心叶内毒杀。

7.适时收割作为生物能源作物,以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由茎秆上端往下数第七节的糖锤度达到18%以上时收割最为适宜;作为青贮饲料作物,在南方地区第一次收割应在孕穗期或挑旗期,留茬高度12~15厘米。在收割后1周内的雨前每亩施用尿素15~20千克,土壤缺墒而又天旱无雨时应及时灌水,以促进植株快速再生,尽早长成新植株,在初霜前进行第二次收割。北方地区1年通常只能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收割1次。

四、适宜栽培地区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篇9

2011年粮食产业发展趋势如何?农产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分析解读如下。

小麦:不断强化生产基础能力

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肖世和

据农业部农情调查,2010年全国冬小麦播种面积达3.4亿亩,增加100万亩。从气象条件看,去年入秋以来,尽管华北和黄淮部分冬麦区出现旱情,农业部已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大力开展以抗旱保苗、控旺防冻、培育壮苗为中心的冬前麦田管理。从价格政策来看,2011年国家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受价格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预计2011年国内小麦价格将呈稳中走高态势。

2011年全球小麦种植面积与2010年相比基本持平。从价格走势来看,受俄罗斯等主产国小麦减产以及世界小麦库存水平偏低等因素影响,2011年国际小麦价格仍将保持高位震荡态势。

2011年小麦产业将围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不断创新和完善科技研发体制机制,加大小麦产业科研投入,不断增强小麦科技支撑能力。

建议把良种、农机等增量补贴尽可能向真正的小麦生产者倾斜,特别是要借用这个政策杠杆引导种麦能手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尽快建立健全对小麦主产县的利益补偿机制,应根据实际调出小麦数量,不断增加对产麦大县奖励等转移支付以及农田水利、机械装备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小麦生产的基础能力。

建议加大对小麦合作社的扶持力度,鼓励发展“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新型小麦产业化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与优势区农民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合作关系。

玉米:多手段促进生产快速增长

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世煌

2010~2011年度国内玉米需求将继续增长,价格将在较高价位平稳运行,2011年国内玉米面积将进一步扩大。种业竞争将更趋激烈,耐密高产多抗品种成为企业竞争重点。玉米深加工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将加快。自然灾害及生产能力将成为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

2011年应加强对重点科技支撑领域的支持,发挥技术对生产的支撑作用。大力推广玉米合理密植、测土施肥、夏玉米直播、秸秆还田、免(少)耕、土壤深松、旱作节水、适时晚收等关键技术,加强中低产田开发力度。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玉米收获机械化瓶颈,稳步发展玉米播种和田间管理机械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根据各地重大病虫草害的特点,加大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加强和支持重点区域玉米生产条件和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北方春玉米、黄淮海夏玉米和西南山地玉米三个优势产区的增产潜力,特别是玉米主产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采取适当政策加强农业机械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高农户生产组织化程度。

加大对加工企业的支持。建议国家将玉米淀粉产品列入国家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农产品初加工范围;在玉米加工企业建立原料基地,在龙头企业与基地产销关系方面予以政策支持。

完善国内玉米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在必要的时候对市场进行调控。加强运用国家储备粮吞吐调控市场的能力,适时把握好储备粮的轮进时机和节奏。

大豆:向优质食用方向发展

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韩天富

2011年世界经济有望复苏,国际市场原油需求增加,通货膨胀预期增强,这些因素都为大豆价格上涨打下了基础。从国内市场看,东北临储收购政策的实施,使得国产大豆价格有了底部支撑,畜禽市场回暖等因素有力地支撑2011年的大豆市场。但国内紧缩型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和2010年较高的进口量制约了2011年国内大豆价格上涨的空间。

2011年要把发展大豆生产作为调整农业结构、优化粮食构成的重要举措来抓,除继续支持东北大豆地区的大豆生产外,对其他地区的大豆生产给予与其他粮食作物相近的政策扶持,还大豆与其他作物公平竞争的环境。

确立以发展食用大豆生产为主、保持油用大豆生产能力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优质食用大豆生产,引导大豆食品行业有序健康发展。同时,继续推进高油大豆品种选育和生产基地建设,稳定提升油用大豆生产能力,保持国产大豆油市场占有率基本稳定。

在大豆主产区,探索建立有效推进生产标准化、管理组织化、营销一体化的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引导大豆生产主体由传统分户产销向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标准化生产、组织化集中营销转变。

目前,我国大豆实际压榨能力已达1亿吨,利用率仅为42%(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压榨能力的盲目扩张,刺激了中国进口大豆需求的增加,进一步减少内资大豆加工企业的生存空间。建议严格控制国内油脂加工企业生产能力扩张,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高粱:加强多抗性品种选育

高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邹剑秋

受高粱收购价格驱动和2010年高温干旱、暴雨等极端气候的影响,2011年全国高粱生产面积将明显扩大,特别是围绕大型高粱加工企业的周边区域高粱种植面积将显著增加,专用高粱生产基地会进一步扩大,部分地区将实施统一的种子供应和栽培管理措施,提高机械化程度,促进高粱的标准化生产,保证原料的数量和质量。从地区间分布来看,高粱增长面积仍主要集中于四川、贵州、重庆、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等高粱种植优势区域。

2011年高粱产业要加强多抗性专用新品种的选育力度。我国高粱生产多以雨养农业为主,干旱、病虫等灾害发生增多,培育多抗性的高粱新品种是高粱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而加强品种的专用性是促进高粱产业市场开发,提高品种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针对不同地域限制高粱生产的主要因素,研究多重技术的综合集成,建立多层次示范区(点),结合基层推广组织培训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户,使科技成果得到有效的应用。结合高粱专业种植基地的建设,配套推广不同生态区不同类型高粱的标准化栽培技术。

以高粱加工企业为龙头,建立“科研+企业+农户+基地”的生产模式,将科研与生产结合,促进科研单位与高粱加工企业的深入合作,了解企业需求,指导高粱生产,提高产量水平和质量标准,保障农民利益,促进高粱产业快速稳定发展。

高粱生产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议国家将小宗粮豆纳入国家良种补贴、种粮直补、农机和农资综合补贴范围。对高粱高新加工企业(如高粱饲料企业和能源企业)在政策上适当倾斜,从而完善高粱产业链条建设,提高种植效益。

谷子:对主产县加强政策倾斜

谷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刁现民

由于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张杂谷”等谷子良种补贴的启动以及一些地方政府对小杂粮产业发展的重视,预计2011年谷子生产面积将稳步发展,但增幅不大,总产较上年度有所增加,但物质投入的增加以及受其它粮食价格的上涨影响,谷子价格上涨趋势趋缓,基本和上年度持平。

2011年谷子产业要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完善体系结构。谷子耕作栽培以及农业机械化远落后其它作物,建议国家启动针对丘陵旱地的谷子高产、高效生产配套的播种机、收割机、脱粒机为主要研究内容的“谷子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行业科技项目,推动我国旱地谷子生产水平。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篇10

1.温度

高粱种子萌发的下限温度为5~10℃,最适温度为30~35℃,最高温度为44~50℃。在自然条件下,高粱播种至出苗的天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7~24℃范围内,高梁播种至出苗天数与5厘米地温呈指数曲线关系。高梁出苗至拔节以20~25℃为适宜,拔节至抽穗以25~30℃为适宜。高粱出苗至抽穗的天数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平均气温20~24℃范围内,高粱出苗至抽穗的天数与平均气温呈直线相关。高梁的光合作用以30~36℃时为最高,随温度的下降而减少。在低温条件下,光合作用随低温的延长而减弱。高粱的大部分品种在抽穗后3~5天开始开花;开花时整个生育期中要求温度最高的时期,在26~30℃的温度下对高梁开花最有利,开花集中,持续时间短。平均气温23℃,开花持续7天;平均气温20.1℃,开花持续9天;平均气温14.8℃,开花持续16天。高粱灌浆与温度关系密切,开始灌浆的18天,当日平均气温23~25℃时灌浆速度快,低于20℃则灌浆速度显著减慢。在平均气温18~24℃范围内,抽穗至成熟日数与平均气温呈直线关系。平均气温19℃是45天成熟,22℃是40天成熟。

2.水分

高粱既抗旱又抗涝,高粱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温度保持在13~15℃;土壤湿度20~25℃时发芽率最高,10天出苗。高粱生育期间需水量较少,5~9月降水量400~500mm时产量最高。高粱可以种植在洼地,只要地表积水不淹没穗部就不会无收获。

3.光照

高梁为短日照植物。日温27℃,夜温21℃时,从播种到开花的日数光长10小时的为57.2天;12小时的为68.3天;14小时的为68.6天。温光对高梁生育起综合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光照时数缩短,高粱播种到开花的日数相应减少。

二、高粱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根据生态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经审定推广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

种子质量要达到纯度不低于95%,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6%。

2.种子处理

2.1晒种。播前15d将种子晾晒2d。

2.2试芽。播前10d,进行1~2次发芽试验。

3.选地、选茬与整地

3.1选地

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应在1%以上。

3.2选茬

前茬选择未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的大豆、小麦、玉米茬。

3.3整地

3.3.1秋翻秋起垅。耕层20~25cm,做到无漏耕、无坷垃,及时起垅,垅距60~65cm,起垅后及时镇压,做到翻耙、起垅、镇压连续作业。

3.3.2平播高粱,要秋翻、秋耙,整平耙细,达到待播状态。

4.施肥

4.1农肥。每公顷施入优质农家肥40~45m3,结合整地一次施入。

4.2化肥。每公顷施磷酸二铵100~150kg,硫酸钾50kg硫基三元素复合肥200kg底肥。尿素50~80kg做追肥。

5.播种

5.1播期。一般当土壤耕层5cra地温稳定通过10'℃时为宜。我省播期为4月25日至5月5日。

5.2播法与密度

5.2.1垅作。垅距60~65cm,采用垅上机械精量点播。早熟、矮杆、叶窄的品种适宜密植,公顷保苗14~16万株。晚熟、高秆、叶宽大的品种适宜稀植,公顷保苗10~12万株。

5.2.2平作。在中早熟区可采取缩垅增行栽培方法,行株距30×15cm平播,只铲不耥。

5.3播深

做到深浅一致,复土均匀,镇压后播深达到2cm左右即可,切勿太深,以免粉种。

6.田间管理

6.1前期管理

6.1.1查田补种,出苗前及时检查发芽情况,如发现粉种,要用催芽的高粱种及时坐水补种。

6.1.2查田补栽。出苗后发现缺苗,利用补苗及时补栽。

6.1.3铲前深松耥地。出苗后要进行深松或铲前耥一犁。

6.1.4间苗。3~4片叶时,进行间苗,并注意拔掉病、小、弱苗,做到一次等距定苗。

6.2中期管理

6.2.1铲耥。头遍铲耥之后,每隔10~12d铲耥一次,做到铲耥不脱节,高粱生育期内铲三遍耥四犁。

6.2.2虫害防治

农药使用必须严格按GB8321.6-1999的规定。地下害虫防治:采用5%辛硫磷颗粒剂37.5kg/ha播种期撒施,高粱丝黑穗病:采用5%烯唑醇拌种剂300~400g拌100kg高粱种子。高粱蚜虫:采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g/ha,加水450~600kg喷雾。

6.3后期田间管理

6.3.14.6.3.1八月上中旬,放秋垅拔大草1~2次,做到不砍株,不伤根。

6.3.2结合拔大草,可进行高粱打底叶,即去掉下部干叶和黄叶,利于通风透光,促进早熟,提高成熟度。

7.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