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必修课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32:55

室内设计必修课程篇1

根据以上行业特点与发展趋势,装饰装修行业对相关人才的要求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备绘图技能和装饰装修基本知识。即具备室内设计基本理论,能熟练使用相关软件进行绘图,如能用3DmaX绘制电脑效果图,能用aUtoCaD绘制施工图,能认知主要装饰装修材料等。

第二,具备基本设计创意能力。即能综合应用相关知识与技能进行小规模项目的方案设计与施工图设计,掌握主要的装修构造与施工工艺以指导项目实施。

第三,具备较高的专业综合素质。装饰装修行业企业多为民营企业,希望员工有较强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更多相关岗位的工作。即设计创意能力强,建筑与装饰装修技术知识全面,熟规范、懂管理,能参与一定规模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并能协调好与水电、空调等设备专业的关系。

第四,具备一定的经营意识。从行业来看,由于装饰装修项目普遍时间短、任务重,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因此要求专业人才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与市场意识。并且由于行业本身的服务特征,接到设计任务后与甲方或业主的谈判相当关键,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项目运作能力与社会能力。

此外,根据装饰装修行业业务领域宽、工多活广的特点,室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应在从业一定年限后还能创业,即应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目前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对行业企业的走访调研,大部分毕业生仅勉强达到上述行业人才要求的第一、第二个方面,这是由于目前部分高等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存在以下问题:课程体系没有体现室内设计专业的本质,教学模式还是“美术基础专业础专业”的三段式课程结构,专业课程主要以效果图表现为主,偏重于电脑绘图软件学习;而部分院校师资队伍方面又以纯美术出身的教师为主,无论在师资上还是硬件上都缺乏建立室内设计专业的条件,导致人才培养规格与素质不符合市场需求。据相关调研,笔者认为当前室内设计专业教学至少存在以下五方面的缺失:

第一,对室内设计专业的建筑基础知识重视不足。首先,对建筑知识缺乏系统了解。民用建筑的基本知识是进行室内设计的基本前提或设计制约条件。民用建筑的使用性质、等级标准、基本结构与构造以及在功能布局上对交通人流、通风采光、防火与安全疏散的约束等,这些都是学习室内设计专业必不可缺的建筑基础知识。其次,与房屋建筑工程配套必不可少的还有照明、空调、给排水、消防等环境控制设备,这些环境控制设备完善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但在安装施工上都会影响室内各界面的装饰装修,同时从艺术造型出发的装饰设计也要求各类设备、管线与控制点作相应调整,但目前很多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缺少环境控制设备方面的课程。

第二,设计课程定位模糊,设计教学开发不足。首先,在室内设计的设计教学方面,以美术思维教学,片面强调电脑效果图,把设计课程教学变成以视觉思维为主导的效果图课程。从学生的设计作业上可以看到,空间各界面上常常为装饰堆砌了很多造型构件或色彩,既达不到使用功能目的,也分辨不出源于何种风格流派,形式流于表面。这样的方案设计教学模式使得设计创意呈视觉表象化,而偏离了各类空间(如居住与商业)功能逻辑的训练要求。其次,室内设计具有的创意特征,需要设计人员具有相当的历史文化与审美修养。反观目前的专业课程体系,学生缺乏对建筑与室内基本史论的系统学习,不了解东西方各历史时期建筑与室内的主要风格流变。

从学生的设计方案作业上常常看到的是中式立面、欧式吊顶的室内空间,胡乱拼凑却美其名曰混搭风格,显示出基本史论素养的单薄。第三,对室内设计的物质技术基础重视不足。首先,材料是室内设计实施的物质基础,挖掘材料表现力是设计创意的关键点之一。由于材料课程的不足,学生对装饰装修材料的分类、规格、性能与具体应用缺乏系统的了解。其次,装饰装修工程实践性强、工种多、工艺复杂。学生通过装饰施工技术课程学习装饰装修的主要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以及装饰装修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情况,以在实际工作中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来进行装饰装修工程施工。但目前很多学校普遍缺乏材料与构造、施工工艺方面相应的教学实践场所,把材料与技术当做纯理论课来教授,使得学生没有真实接触材料与构造、了解装修施工工艺过程,同时也使得设计方案或施工图缺乏依据或深度不足,无法为实际施工所用。

第四,缺乏装饰装修项目设计与施工的流程管理知识。市场上的室内设计、装饰装修工程大多是“短平快”的中小项目,设计业务是一种技术服务活动,也是一种营销模式。而科学的流程管理可以使得设计服务提高运作效率、跟上市场要求。同时,装饰装修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生产活动,过程工序多、涉及面广。室内设计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装饰装修施工管理知识,才能根据项目的要求合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和科学管理,以实现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然而,反观目前很多毕业生的行业实践,许多毕业生对项目设计和施工管理流程并不甚了解。

第五,对装饰装修行业的经营模式与市场状况缺乏认知。很多室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不了解公装领域的基本建设程序,如工程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也缺乏家装领域的市场营销认知,不了解行业的相关法规知识。同时,在校园相对封闭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不能感知行业与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总的来看,目前大部分高校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结构与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重视觉表现,轻专业理论以及设计案例实践的弊病,过于以美术的思维教学,脱离室内设计专业固有的技术、经济的约束,没有把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放在市场或一定的技术经济的范畴内把握。

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处于高度市场化的装饰装修行业,需要的是具备一定创意设计能力、施工技术与管理能力且具备较强市场意识的专业人才。但对照装饰装修行业的发展趋势与人才要求,当前很多高校的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在专业理念、课程体系与教学手段方法等方面,还滞后于行业市场需要。对此,应遵循室内设计的特点深入进行专业教学改革。

(一)调整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科基础

在肯定室内设计专业具有艺术创意的属性上,强调室内设计专业的建筑学科基础。其依据是:首先,我国教育部编制的高职高专专业分类目录中,室内设计技术、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都是归类于二级学科建筑设计之下的;发达国家的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大都由建筑院校培养,室内设计专业设计工作也大都由建筑设计师从事。其次,从室内设计工作内容来看,设计就是对原建筑的功能进行布置和深化,大部分二次装修设计的项目都是改变功能布局、深化使用功能或提高装修档次;从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来看,装饰装修工程与土木建筑工程具有同样的特征:围绕着固定地点的订单式的项目进行生产建造。事实上,建筑设计专业中的功能布置、建筑主体结构、水电空调以及环境控制设备等无不制约着室内空间的设计与装饰装修,尤其是建筑内部功能布置与交通人流,既是建筑设计专业考虑的重点,也是室内设计专业考虑的重点。因此,强调将建筑知识作为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科基础,完善建筑基础知识与环境设备等方面的课程建设,有利于学生对室内设计专业的系统认知。

(二)创新设计教学模式

很多高校不同程度地把美术教学作为室内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这与从视觉上理解室内设计专业的陈旧观念有关。事实上,现代室内设计的审美早已从单纯的视觉形式美转向整体文化意识,特别是包豪斯开创现代主义理论以来,学者们都提倡摒弃表面的装饰、强调形式追求功能,认为空间的美在于合理性和结构的逻辑表达,因而不能片面从视觉审美来理解室内设计。从现代室内设计的价值观来看,所追求的“空间艺术”是多元共生的,空间形态的创意既可源于功能要求、建造方法与技术,也可源自材料语言,还可源自场所的历史文化遗留特征,应开发出多种思维向度的设计案例教学模式。在设计教学方面,可实施设计项目教学法。以居住方案设计课程为例,专业教师可结合实际案例中的业主要求设计出小户型、集合住宅、独立住宅等设计课题,指导学生学习从场地勘查、创意构思、平面功能布置、效果图绘制到系列方案排版表达的设计流程,使得学生相关知识与技能在案例教学中得到有机结合运用,熟悉项目设计过程;同时在其中加强典型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室内设计是在一定限制条件下解决功能、审美、技术等一系列问题的活动。

(三)加强专业实践教学

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室内设计专业,单靠“纸上谈兵”式的绘图训练是难以获得专业知识的,因此必须重视相关工程技术课程。在专业技术课程学习中,接触真实的各类材料,亲自动手营造一些构造与节点,才能真正挖掘材料的表现力,认识到室内设计工作离不开材料与营造技术的客观约束。专业实践教学的场所与设备必不可缺,主要有装饰装修材料陈列室、装饰装修构造与施工工艺实训室、装饰装修工程样板间等。装饰装修工程样板间根据场地条件按各类典型的室内空间来建设;装饰装修构造与施工工艺实训室的安装主要装修构造,并暴露主要节点构造,以便观摩与测绘。施工技术与管理部分的教学场所,如装饰施工现场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由相关行业企业来提供。

(四)开设项目管理与经营相关课程

如前所述,装饰装修行业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格局中,其商业业态不断创新。行业企业必须创新服务与营销模式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的需求;而装修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则离不开管理,没有管理便没有效率,因而室内设计专业教育必须开设相关课程,如项目管理、装饰工程预算、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等,使得学生掌握营销、管理与相关法规基本知识,具备经济效益观念以适应市场。

(五)完善专业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根据室内设计专业知识与技能多元综合的特点,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考核模式。既然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则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或行业组织的相关考核。如aUtoCaD、3DmaX等软件技能课程,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相关部门的技能证书考核,以考核成绩来确定学生的课程成绩;在高年级学生的设计和实践课程中,可通过组织学生团队以参加竞赛或承接社会企业设计项目的业绩效果作为考核成绩。

结语

由于室内设计是多种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学科———在实际设计工作中,既要满足使用功能,又要追求艺术审美,并且受到工程技术与经济造价的制约;特别是设计创意能力,既要求有感性思维,又必须具备理性思维,需要知识修养较高、综合把握能力强,很难在短时间内积累起来。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高专院校,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都是有限的,怎样在较短时间里使学生掌握室内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形成有效的专业认知框架是一个难题。因此,可行的策略是根据行业的人才要求、专业的知识结构来精心设计课程体系,在理论教学上强调建筑基础知识,同时加强施工技术与管理、法律法规、商业经营等方面的课程建设,以完善专业的知识系统;在设计教学方面,以典型的设计课题为主干实施项目教学法,把本专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贯穿其中,从而使学生获得对设计活动的认知与整体把握。

室内设计必修课程篇2

通用技术试验室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广州市南武中学通用技术科冯穗文内容摘要:本文针对在国家尚未颁布通用技术试验室实施方案的情况下,就如何建设通用技术试验室,为上好通用技术课服务,作了实践上的总结和理论上的探讨。关键词:通用技术试验室建设实践思考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些通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技术探究、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因此,建设能实现课程目标的技术试验室对于上好技术试验课尤为重要。我在3年多时间,共教了4届的通用技术课,亲手设计、建设学校通用技术试验室,尝试进行了一系列的通用技术试验课。以下是粗浅的回顾与反思。

一、建立通用技术试验室是《通用技术》课程的关键高中新课程《通用技术》是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景、亲身体验为基础,注重“做中学”和“学中做”,强调通过设计、制作和试验等活动获得技术实践体验,立足于实践的一门课程。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技术产生是一个“物化”的过程,而技术试验是技术的核心过程。因此,技术试验也应该是通用技术课程的核心部分。《通用技术》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它既可以说是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思想政治、工程、机械、建筑等等的综合;也可以说是文科、理科和工科的综合。我们知道,教学手段“就是师生教学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没有一定的教学手段,教学就无法进行,就不能存在。”要避免过去那种黑板上种田、黑板上开机器的怪事。技术试验这一教学手段对于通用技术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用技术试验室的建立,对于帮助学生感受技术活动的基本过程、了解基本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与作用。如果没有通用技术实验室,技术试验就难以顺利进行;如果没有技术试验,通用技术课程就难以顺利开展。可以说,通用技术实验室的建立是上好《通用技术》课程的关键。二、通用技术试验室的建设原则和特点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遗传、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教师必须灵活运用教育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和才能。为了在高中顺利地开展《通用技术》课程,需要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技术试验室。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设备和教具,这是开展正常教学的基础和前提。首先,通用技术试验室建设应该有通用性。基于目前我国中学的实际,同一个试验室可以开展金工、木工、电子等多项试验,做到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试验室的座位应配备电源,室内还应有水源等。其次,通用技术试验室建设应有利于学生交流与合作。我们把通用技术试验室设计成分组学习的形式。可以8个同学一张大桌,也可以3、4个同学一组。在技术试验过程中,有利于同学们分工合作、探究沟通、交流评价,养成良好的团队意识,激发创新精神。第三,通用技术试验室建设要有利于技术素养的培养。我为我校通用技术科制定的学科教学理念是“学做互促、手脑并用、技术育人”。通用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就是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体验通用技术的设计过程,领悟技术设计的基本思想,掌握技术试验的基本方法,培养创新思维,为学生适应未来生活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技术试验室的设备要满足50多学生同时运作,要满足必修课绝大多数的试验能进行。我校的通用技术试验室使用面积220平方米,同时容纳160名学生进行试验。第四,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课程目标指出: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因此,在选择试验项目的时候,要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出发。例如,我们选择了机械传动装置的组合,微型木工机械的使用、万能铁的组合、传感器性能实验仪的使用等,都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的发展。学生不但感兴趣,而且可以完成试验,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第五,实行资源共享。在开始阶段,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室进行技术试验课。例如,在化学实验室进行环保纸的制作、蜡烛的制作、肥皂的制作等。在物理实验室进行结构试验、承重试验、冲击试验、电子方面的试验、电工方面的试验等。在生物试验室进行现代农业技术方面的试验等。在信息技术室进行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家居图的设计、运动会决赛日程表设计等。在劳动技术室进行金工、木工制作的试验等。在科技实验室进行机械人试验、电动汽车模型是设计与制作试验等。有的时候,兄弟学校之间部分的仪器、设备也是可以互相借用的。第六、要特别重视安全问题。在硬件建设方面,要选用坚固的木材作桌面;要选用合格的电器;要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如沙桶、泡沫灭火器;要配备外伤简单急救药箱;要选用安全系数高的仪器设备,我校购置的仪器、设备大多数使用电压12V的,学生大规模使用时,相对安全。第七、设置专门的学生作业展览柜。学生的作品通过展示、评价,会起激励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时,也为学校和学科留下优秀作品。我校通用技术试验室设备、仪器如下表:试验室设备、仪器对应教学模块章节电脑教学平台套;实物投影仪1台;学生工作台160位;必修1、2及选修所有章节实用拐杖3件套2套;多功能拐杖试验套件12套;必修1第2章组合性设计实例箱2套;必修1第2章机械制图模型3套;必修1第2章汽车传动系统、柴油内燃机、汽油内燃机、离心式抽水机模型各1台必修1第1章必修2第3章选修7大型车床1台;铝合金精密车床1台;铝合金精密铣床1台必修1第1、3章小型数显车床2台;数显铣床3台;数显钻床1台;必修1第4章微型锯床18台;磨床6台;锣床15台;钻床6台;手持磨床4台;必修1第4章分度钻床1台;专业组合机床1套(可组成8台微型机床);必修1第1、4章充电式手电钻7台;木工手提式电动曲线锯2把;砂轮机2台;必修1第4章木工板锯20把;木工工作凳12张;热熔枪24把;必修1第4章桥梁承重试验装置2套;万能铁套件6套;必修2第1章水箱水位自动控制模型6套;升旗试验装置6套;必修2第3、4章流程试验(机械传动)套件6套;必修2第2章传感器性能实验仪6套;电烙铁28套;多用电表12台;必修2第4章选修1活动广告牌试验模型6套;必修1第3章必修2第4章微型桌虎钳24只;大虎钳6只;必修1、2各章工具箱28套(计有什锦锉刀10支、钢直尺300mm、角尺、250克铁锤、10支装组合螺丝刀、活动扳手、可折式手锯、尖嘴钳、木锉、圆扳牙架及扳牙、丝锥扳手及丝锥、样冲、梯形切割刀等)必修1、2各章选修1各章

三、通用技术试验室要为技术试验服务什么是技术试验?在技术活动中,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优化等探索性的活动。技术试验在技术活动中,不仅是对技术成功与否的验证、更是发现问题、研究规律、优化技术的关键。我们在建设通用技术试验室的时候,既要考虑符合教学大纲,又要与教材匹配。例如,广东科技版教材提出“强度试验”、“加载模拟试验”、“撞击试验”、承载试验”、“模拟试验”等等试验方式。在通用技术试验室都可以进行。技术试验课在教学中三维目标体现的是:在注意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还注重学生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注重学生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与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技术试验课是《通用技术》重要的教学手段。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技术试验课,学生有三分之一的课是在通用技术试验室上的。我始终把学生坚持创新精神和技术素养的培养放在首位。我校开设的技术试验课如下表:课程名称可选择的试验项目必修1第1章技术及其性质商标设计、学校体育科技艺术节徽设计第2章设计的基础1、机械制图、2、多功能拐杖的组合第3章怎样进行设计1、信息收集整理;2、小发明、小创造第4章设计的实现—制作1、木模型的制作;2、小发明的制作第5章设计的交流与评价(考试)相框的制作必修2第1章结构与设计1、万能铁设计并制作简单的结构;2、纸桥制作第2章流程与设计1、制作再生纸;2、陶艺制作第3章系统与设计设计并装拼传动装置第4章控制与设计1、升旗系统研究;2、水塔系统的研究

在通用技术试验室建设的同时,还需要制定各种的管理制度,以保证通用技术试验室的正常运作。我们制定了《广州市南武中学通用技术试验室使用守则》、《广州市南武中学教师通用技术试验课登记表》、《广州市南武中学通用技术试验课学生情况记录册》、《广州市南武中学通用技术试验室耗材使用登记表》等等。配合技术试验课的还有《模型的制作成绩评定表》、《技术试验报告》等等。我们还使用广州市通用技术教研会提供的《广州市通用技术学分认定表》等,使通用技术课程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我起草制定的《广州市南武中学通用技术试验室使用守则》如下:广州市南武中学通用技术试验室守则一、按时进入试验室,到编定位置就坐,遵守纪律,保持安静,不准喧哗。二、试验前要先检查工具、机械设备是否齐全,若有缺损,要求补齐更换后再进行试验。试验过程中如有损坏要及时报告,等候处理。三、在试验课堂上,认真听教师讲解试验目的要求和所用工具、机械的性能,弄清试验步骤。四、试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人人动手动脑,按试验步骤进行,做到细心观察,真实记录试验数据,按时完成试验和试验报告。五、试验过程中,注意按教师或试验员要求,注意安全用电,安全使用工具和机械设备。六、试验完毕,应将工具、机械设备整理好,把杂物清理干净,经教师或试验室人员检查后,方能离开。七、爱护公共财物,节约水电和材料。凡是违反试验操作规程,损坏工具及机械设备,拿走工具和材料者,按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经济赔偿和纪律处分。耗材的使用和管理是通用技术试验室特殊的工作环节。于是,我起草制定了《广州市南武中学通用技术试验室耗材使用登记表》,如下:广州市南武中学通用技术试验室耗材使用登记表课题:上课时间:材料名称单位数量总领料人签名执教老师:领料时间:使用者对耗材的意见:使用者签名:回应:

四、教学成果受到专家、同行和多家媒体的好评我校通用技术实验室的成功建设,有力地推动我校的通用技术教学,教学成果受到专家、同行和多家媒体的好评。2007年12月,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专家组来我校评估。主评的专家检查通用技术试验室时,给予很高的评价。他主动邀请同组的另外2位专家一起来听我的技术试验课“模型或原型的制作”,作为学校推荐课,这一节课专家评为“优秀课”。评估组最后的意见是:南武中学通用技术科的实验室是广东省最实用,配备最好,利用率最高的实验室。分数应该是全省最高的。2007学年下学期,我参加由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和广州市通用技术教研会举办的广州市通用技术“技术试验”教学评比活动。经过现场70多位一线教师和专业评委打分,我以最高分获得一等奖。这一节“探索结构”,首先是在我校通用技术试验室进行的,同学们在学习了有关结构的理论知识后,用“万能铁”设计并制作出简单的结构小件,在制作的过程中分别做承重试验、冲击试验等,同时做好试验数据的记录、整理,最后写出“试验报告”。2007学年下学期,海珠区通用技术教研活动,在我校通用技术试验室进行,我执教了区公开课“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这一节课,使学生亲身体验技术从设计到实现的全过程。通过动手动脑,实现“学中做、做中学”,提高了技术素养,获得同行好评。2008年5月7日,《南方都市报》以《女生玩电锯车床进课堂南武中学通用技术课让学生“玩真的”》为题报道:“昨天,记者与南武中学的同学们一起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通用技术试验课。”、“50多名学生分成十几个合作小组,分别操作锯床、车床、磨床、钻床等微型木工机械,加工出各个零件,又装配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飞机、袋鼠、海豹、奶牛等各式各样的小物件。部分学生动作显得有些生硬,但仍然一脸兴奋,忙得不亦乐乎。经过用颜料涂色加工,一个个《椰林树影》、《海洋一家亲》等生动的主题模型小品诞生了。”、“冯老师说:通用技术课程不同于那种掌握单门技术的劳动技术课,劳动课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通用技术则强调知识技能的迁移性,培养的是一种素养。”……同日,《信息时报》以《高中女生爱上“动手”课通用技术课深受欢迎》为题写道:“用8根圆珠笔夹成相架,操起电锯锯出袋鼠、飞机模型,装嵌齿轮插上电就是一部简易风车……中学生上课不再闷闷不乐地坐在堂上听讲,而是兴致怏然地摆弄起小玩意发挥“小宇宙”搞创作。这是记者在南武中学高二级通用技术课看到的情景。”、“身在试验省区的广州市南武中学,配备了专职老师,成立通用技术科组,并且购置了20多万的实验机械设备,才真正得以顺利推行课程。”……这是广东的媒体第一次对通用技术课程大幅的正面报道,这对通用技术新课程的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2008年5月14日,利用我校开放日时间,我主动邀请市的老师到本校进行“通用技术试验室建设与试验课的回顾和反思”教学研讨活动。广州市通用技术教研会副会长王颖逾、越秀区教研员冯颖、广州市通用技术“技术试验”教学评比活动获奖者王栩(育才中学)、邝小莹(76中)、李婷(番禺东涌中学)等老师参加。他们对我校通用技术试验室的建设给予较高的评价。2008年5月27日,国家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标组成员、《普通高中通用技术》(粤教版)副主编、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付杰老师专程到我校通用技术试验室调研。他对我校封校长说:“早就听说南武中学通用技术课搞得好,今天来看,真的是不错。”我向付杰老师表示,利用南武中学试验室的优势,可以打造成省市通用技术老师的培训基地。五、我们的反思我在通用技术试验室的建设和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反思。反思之一,抓住学校领导这个“纲”,才能“纲举目张”。我校在新课程实施的第二年起,即配备了1名通用技术专职教师,后来又成立了通用技术科。经过我们努力争取,2008年9月将是2位专职教师和0.5位实验员的格局。我校通用技术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变化,反映了校领导对新课程认识的必然过程。在通用技术课还没有列入高考范围的形势下,学校领导对新课程的态度是关键。反思之二,通用技术老师要提高素质,进入角色,要把通用技术作为自己长期从事的专业。面对新课程,教师应当有兴奋点。广东省教育厅高中教学水平评估组专家说我们科组老师“很有激情”。没有教师激情的投入,是不可能把工作做好的。教师要千方百计提高自己,走出去,请进来,多操练。参加广州市教研室和通用技术教研会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是最为有效的途径,我每次参加都受益匪浅。反思之三,通用技术试验室的建设要量力而行,逐步推进。2006年底,我校的通用技术试验室仅是原来的金工和木工课室。于是,我在学校的仓库找来生物实验室淘汰的学生桌椅、科技室淘汰的玻璃展示柜、物理实验室淘汰的仪器(如汽油内燃机机、柴油内燃机机、汽车传动系统等),教师办公室淘汰的铁皮柜,搬到220平方米的新课室。学校领导看到我的积极性,批准了我的申请方案,于2007年中投入29万元,添置各种仪器和设备。今天,我们才“过上好日子”。反思之四,政府教育部门应尽快出台通用技术试验室的建设方案,出版通用技术试验课的教材。结束无政府状态,使通用技术课程健康地发展。当然,我们不能“等、靠、要”,要有创造性的劳动,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通用技术新课程,不紧是专家的产物,而且是全体通用技术老师共同的创造。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组.技术课程标准研修(通用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王三策.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4〕谢千秋,王锭城.心理学.广东教育出版社,1990.〔5〕黄宪,袁达人,等.行动与创新.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室内设计必修课程篇3

【关键词】装饰;装修;室内设计

一、装饰行业背景

以前美化居室讲的是装修,这几年说的是装饰,近时期说的是室内设计,这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们理性飞跃的表现。但国内装饰行业发展极不平衡,良莠不济,制约着装饰行业发展步伐。主要有以下问题:教育教学中理论概念认知存在误区、行业从业素质不高、管理滞后、盲目逐利等。归根到底教育教学中理论概念认知存在误区,要改变这一面貌,必须从教学的根本上引导对装修、装饰、室内设计概概念误区认识。

1、教育现状

装饰行业的教育应追溯到中央工艺美院早期的装潢设计专业,装潢专业也由此在国内拉开了发展的序幕。在经历一段时间发展后,教育界发觉不对,专业名不符实将专业更改为室内设计或艺术设计。至今国内高校该专业的名称仍然五花八门,如装潢专业,装饰专业、建筑装饰、装饰工程技术、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名。现在大都叫室内设计和艺术设计的居多,甚至现在从事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自身都搞不清楚它们之间的联系。因此弄清楚装饰、装修、室内设计概念是推动行业规范发展的基础,更是教育教学的重点。

2、行业现状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几十年中,在该行业上大多的从业人员相对“杂乱”,有的只是初中毕业在培训机构培训几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通过关系到公司里面做下手;有的只是在广告公司、图形公司、效果图公司混迹过一段;有的甚至在原公司做文员或是其他改行转做设计,更有甚者是在学习期间经常不好学习的那类;这就造成从事该行业的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给行业的发展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装饰、装修、室内设计的概念

在装饰这个行业上对“装饰、装修、室内设计”的概念搞不清楚的大有人在。每次在给该专业的学生上课时,都要注重强调这些基本的东西,避免给他们造成一种学识上的错误。一个字或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句中就有不同的理解和用法,容易混淆不清,所以弄清他们的概念是很有必要的。

1、装修

装修的概念既指对建筑内外的空间进行构造、修理、整复等活动。装修着重于工程技术、施工工艺和构造做法等方面,顾名思义主要是指土建施工完成之后,包括对室内各个界面、顶棚、墙面、地面、门窗、隔断等“包装”处理的装修施工过程。由此可见装修是指从事建筑室内的施工技术活动,是将设计思想赋诸于室内表面修饰活动的过程。

2、装饰

装饰的概念既指对建筑内外表面及空间进行的“包装”处理。既“设计打扮”的意思,也有另一种称呼“装璜”。装饰和装璜原义是指“器物或商品外表”的“修饰”,是着重从外表的、视觉艺术的角度来探讨和研究问题,现在大都指家居的修饰。装饰是对家居的进一步修饰,是创造美化环境的工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如,室内地面、墙面、顶棚等界面的装饰造型处理,装饰材料的选用,色彩的搭配应用,更包括对家具、灯具、陈设和小品的选用、配置与设计。

3、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的概念既指建筑物内部空间分割的装饰装修设计称为室内设计,这才是对室内设计的全面释然。是综合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说大一点他是人类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追求结果,说小一点他是解决室内空间功能的合理分割和利用,它是装修装饰的导综合。包括心理尺度、人性化设计尺度、空间布局与利用、室内风格、视觉环境、工程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还包括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以及氛围、意境等有文化内涵的内容。

三、室内设计的理性认知

1、室内设计认识误区

一个好的设计,离不开室内空间的处理,离不来好的装饰方案,离不开装饰材料的应用,离不开色彩的搭配,离不开室内物理性质的处理,离不开装饰图案的设计,离不开文化环境的营造,更离不开装修质量的保证。现在很多人单纯的认为室内设计就是装饰设计就是装修,还有人认为装饰、装修、室内设计就是简单的画效果图。这个是错误的信息,装饰、装修、室内设计他们之间是不等同的。不能因为简单的对这个行业的理解,而忽略对装饰行业理性的认识,就好比一个空有其表,而没有内涵的人。更多的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都是敷衍了事,简单的完成一个任务,从没去思考室内设计的真正内涵。就好比一部优秀的影片必然有一个优秀的剧本,设计就是编剧本,剧本不好不会有好的电影。

2、室内设计理性认知

室内设计是整合了装饰、装修的“心理尺度、人性化设计尺度、空间布局与利用、室内风格、视觉环境、工程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装修是装饰的根本保证,装饰是室内设计的体现,室内设计是装饰装修的综合。作为公司和设计人员必须做好这个剧本,当好这个总指挥,这就要按照使用的目的和要求,围绕主题演绎方案。在演绎过程中,设计师应该给主人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装饰与装修的整体组合、空间安排、色彩搭配、饰物搭配等,目的都是更好地整合室内环境体现主人的精神和有效地表现主人审美的理念。室内设计不能单纯于艺术装饰,它需要接近生活,以实用为本,以美化为铺,体现精神文化的追求。所以创造丰富的空间造型,讲究科学,追求平和随意,率真自由的境界更重要,才是室内设计的主要意旨。新风格不断出现并被人们所接受,才使得室内设计多姿多彩。室内设计是装修与装饰的灵魂,是装修与装饰的剧中之本。要想室内装修能以高层次的内涵与境界使生活更美满更愉悦,看上去舒服用起来便当,室内设计就更重要。

四、结论

在装饰行业在改革开放初期对我们而言并没有太多相应规范,摸着石头过河,以至于管理不严,投诉居高不下。理性认识“装饰、装修、室内设计”,而不是把自身置于一个连基本概念都不知道的,对着别人大谈设计的专业人士。只有真正理解了“装饰、装修、室内设计”基本概念,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做出好的设计作品,促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以上分析探讨,对“装饰、装修、室内设计”基本概念有着全新的认识,行业的发展与教育教学密不可分,教学中的引领是行业规范发展的基础。从行业的发展来看,前景非常好,要改变目前装饰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教学中就必须使装饰专业的学生认识“装饰、装修、室内设计”基本概念。其次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师资等方面改革。从教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认知,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提高进入该行业人才素质,推进行业整体的发展是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冯美宇.建筑装饰装修构造[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室内设计必修课程篇4

关键词: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4-0221-02

1、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高校培养学生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学与用的结合,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实际操作的能力,毕业后能较快投入工作,并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对企业来讲,他们也需要大量管理型和应用型人才来提高企业水平和效益。针对这种情况,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及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在开设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过程中,各大院校针对学校特色和基本一致的培养目标,一方面强调学校特色教学,一方面结合学生培养目标和同类地方性本科院校课程体系设置情况,制定比较科学的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任意选修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五部分构成。

其中,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政治和体育;专业基础课主要有财经英语、基础会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基础、财政学、管理学、货币银行学、经济法、审计学、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金融市场;专业必修课主要包括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与管理会计、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财务分析;专业任意选修课包含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公共关系学、跨国公司财务、证券投资、企业经营战略;专业方向选修课主要有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资产评估、项目融资与管理、投资学、经济应用文写作、税法等。

除了专业教学课程,高校还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内实践教学课程、实验室教学课程和课外教学课程如军训、社会实践调查与实训、毕业实习等。

3、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3.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外语与计算机应用水平、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一定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和判断分析能力以及健康的身体。公共基础课要求课程设置内容全面,学分和课时设置较为合理。

3.2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奠定深厚的专业基础,拓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面,学生不仅要具备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技能,而且要掌握较为宽广的经济和财务管理理论基础以及相关的会计、金融、法律知识,其范围涵括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和会计学等四类模块。

一般来讲,高校的课程体系中,经济学包括宏微观经济学、经济法、统计学、审计学、运筹学;管理学包括管理学、财务管理基础、管理信息系统;金融学包括货币银行学、财政学、金融市场;会计学包括基础会计学;此外还有财经英语、商务英语等英语专业课程。

由于专业基础课也有先后之分,所以在课程安排过程中要先后得当,其中,经济法是在宏微观经济学学习的条件下才开设的,而宏微观的学习则要在学习了高等数学以后再开设;在学习了计算机基础和基础会计的科目后再学习管理信息系统;金融市场是在学习了基本的金融学后再开设;审计学虽然可以作为基础学科,但它的开设是要在学习了财务会计甚至是高级会计的基础上才能更好掌握的;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专业基础课如:市场营销、税法等,学校可以结合总学分和总课程的限制考虑专业基础课的开设课程。

3.3专业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是通过系统地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方法、原则、实务技术和熟悉财务管理运作规律。设置专业必修课课时必须安排合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掌握和理解。

3.4专业选修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是根据学生个人兴趣、社会需求差异化和财务管理专业的密切程度设置,有助于拓展学生在未来职业领域内的才能,要求对两类选修课方向界定清晰,更加注重方向性、操作性和实践性,如税务筹划、财务管理案例分析、公司战略规划、集团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理论专题、金融机构和衍生市场、金融工程、财务风险管理、财务软件等专业性较强的学科。

3.5实践教学课程

实践教学方面高校首先会安排社会调查、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这些综合应用实验,这对增强学生对相关社会热点问题、学科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并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但其中更重要的是针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践课程,其有助于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际操作水平。现在很多高校实验室还不完善,有的学校也只是通过会计模拟实验室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实验室教学,所以不管是在实践课程安排数量还是在教学配套的软硬件设施上都有待提高。

4、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建议

各大院校可以根据自身侧重点及特色的不同来进行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完善。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可以参照表1进一步完善。

针对财务管理专业发展方向的不同,笔者在学生掌握了专业基础以后,将专业运用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方向明确划分出来,便于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市场需求情况来选择所学课程。这两个模块将财务管理的方向从行业划分为银行、公司等类,同时将财务管理细分为投融资决策、资产评估、风险管理、案例分析等等,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而,课程选修主要集中在运用能力和发展能力这两个模块上面。

在这些课程体系的建设中,专业理论课程主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设置。横向主要是是涵括了财务管理专业所涉及的基础课,如:宏微观经济学、国际金融、管理学、基础会计学等,这些课程设置相互联系又不重复,一方面反映出我们培养的财务管理人员具有的较宽泛的管理思想,另一方面体现财务管理从一般内容到拓展内容的运行规律;纵向则主要是将财务管理专业分为财务管理基础、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三个层次予以设置,让学生层层深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掌握不同的学习思想。

从实践教学环节看,要培养应用性人才,就必须加强实践课程的设置,如表1中所示,大量增加专业核心课程如: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等课程的课内实验和案例分析,着力建设模拟实验室,形成以财务管理的专业实践为主的综合性实践环节。另外,高校也可以设置一些注重学科交叉和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特色课程,如模拟沙盘、特色案例分析等,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傅元略,财务管理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2]李连军,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浅探[J],财会月刊(理论),2006,(12)

室内设计必修课程篇5

观点1:让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成为二中办学的亮点。

设置有鲜明特色的课程,能够使学生置身于丰富的知识环境之中,为其后续学习和研究指引正确方向、打下坚实基础,因此,一个学校是否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将是学生是否选择这所学校学习的重要标准。北京二中立足校本、理性思考、开拓创新、大胆实践,充分而合理地使用课程自,在国家课程方案的总体框架下,逐步构建“阶梯式模块”结构与“生成性”课程体系。我们在课程内容、课时长短等方面作了部分调整,还提供了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的选修课程,并加强技术课程和特色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实施、考核、评价。我们积极探索特色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建立课程的生成机制,课程不再是静态的知识呈现,而是在师生交流和互动的动态过程中,不断地创造和扩展着新的经验和意义。

观点2:理想的学校课程结构应该是有选择性的。

课程结构的选择性是针对国家规定的必选课程与学生的特点而提出的,它要求学校课程以充分的灵活性适应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显著的特色性适应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方向,以多元的选择性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并行的层次结构中,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最能体现这一特色。面对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二中充分挖掘教师、学生、校友、专家、社区、高校等各方面的力量,开发实施“阶梯式模块”结构与“生成性”课程体系,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例1:二中的校本选修课程按学生基础和课程难度按“阶梯式”设置。一是全员性参与的普及型校本选修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二是需要进行选拔、具有一定的专业特色的社团活动课程。使学生在选择中形成规划人生的意识。

二中立足校本,精心设计了“文学与艺术”、“科学与创新”、“技术与生活”、“人文与社会”、“体育与健康”五大类约170门校本选修课程。除了本校教师任教,还有中科院讲师团、大学教授、集团老总等担任客座教师。作为导向性的安排,我们还明确要求,学生三年中选修课学习至少涵盖上述五个类别中的两个。

具有一定专业特色的18个社团,适应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我校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奥赛社团总人数约530人次,反映了学生对科学的较高层次的追求。除此之外,本学期还提供了100门选修课和研究性学习课程,经学生选报后实际开设选修课43门,研究性学习课题组33个。另外,学生还自行申报组织了“演讲”等3个社团,自行申报研究性学习意向课题十余个,自聘导师开展课题研究,其中高二(3)班赵英为同学就选择了同班同学的母亲作为其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导师。

例2:除9科考试科目外,其他学科全部实现“走班制”选课教学。如“体育与健康”学科,根据学校体育教师的特长和学校的条件,在高一年级男生中开设篮球、排球、武术(跆拳道)3个项目,在女生中开设篮球、排球、形体、武术(跆拳道)4个项目;高二年级男生中开设篮球、羽毛球、武术(跆拳道)、高尔夫球、民族传统4个项目,在女生中开设篮球、羽毛球、武术(跆拳道)、民族传统4个项目。实行“三三四”排课,即每3个班或4个班同时上课,有6位老师的特色选修项目可供选择。

其他学科已经开设的选修课见表1。

观点3:开发实施“阶梯式模块”结构与“生成性”课程体系。

课程的生成性表明,课程不再是静态的知识呈现,而是在师生交流和互动的动态过程中不断地创造和扩展着新的经验和意义,强调了培养学生塑造自己人生的价值和能力。

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强调“生成性课程”的性质和内涵。

第一,把“课程”当作动词使用,看做“学习和体验”的总体。若把“课程”当作名词使用,理解为“教材知识体系”,自然就不会有所谓生成的课程。二中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基础理论体系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紧密结合,根据每学年的实际情况与需要,动态地生成各学科的校本必选课程和校本选修课程。

第二,生成性课程并不排斥“教材”的使用,对生成性课程来说,教材只是供学生建构、创造学习经验的一种媒介、素材或工具。同样,生成性课程也并不排斥教学“计划”和“教案”的使用,因为没有“预设”就没有“生成”。这里的“预设”不仅仅包括“教材”、“教学活动方案”,还包括教师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能力倾向、个性特点的了解,对学生行为意义的敏感与理解,对普遍性、长期性教学目标的宏观把握等,这些都是生成性课程的基础。

第三,仅有“预设”,不见得就有良好的“生成”,课程的动态性是有条件的。学生学习经验的获得既不完全取决于教材上写了什么,也不完全取决于教师教了什么,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实际做了什么,取决于学生是如何与教师、教材、同伴及周围的环境交往互动的。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具有充分的互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习活动富有创造性的时候,才有“学习经验”的生成,才有“课程”的创造。

例3:“长短课”的安排。我们在必修、选修课程的教学时间上均尝试了“长短课”的安排,其中长课1小时,短课45分钟,基本上每门学科平均每周安排1个长课时。“1小时课”是第一次尝试,这种安排并不是简单的学习时间的延长和内容的增加,而是要更多地体现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整合、多种教学方式的融入上。什么内容的课适合用在“长课”,什么内容的课适合用在“短课”,要有效益分析。一些难度较大的课、实验课以及学科特色课都列入长课时安排,如语文开设的《阅读》课程,数学开设的《发现数学美》探究课程,英语开设的《英美文学欣赏》课程,物理、化学开设《科学探究与实验》课程。除了必修课外,一些注重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选修课都尝试使用1小时的课时。

例4:在艺术领域的课程设置中,树立大艺术观。北京二中具有较为浓厚的艺术氛围,音乐和美术课程具有扎实的基础,场馆建设比较完备,舞蹈和管乐己经形成特色。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陆续增加了每周五早晨的音乐理疗、高三年级的瑜伽与心理健康课程、校园内每天一支世界名曲的音乐铃声、陶艺课程和绣艺课程。高二年级学生自发组织的“摇滚”社团和“经典音乐演奏”小组等等。它们与二中优美的校园氛围一起,不断地滋养着学生的艺术素养。

例5:落实了义工制度和职业见习制度。二中以制度的形式,落实了义工服务和职业见习活动,使学生通过真情实感的体验形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学生进一步关注生活与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新与实践的能力。这与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非常吻合的。

观点4:建立适合实验教学与个性化发展的系统化实验室。

实验教学的发展,既是科学领域教育发展的基础,也反映了科学领域教育发展的成就。如果形象地把学校的实验

课程设置比喻为给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餐饮:那么过去的实验课程设置是同一个标准,是“标准餐”盒饭;随着改革的进展,出现了内容更丰富的“套餐”;随着学校实验室的增加和实验条件的完善,我们提供了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求的“自助餐”。2007年初,二中建成了理、化、生“自制餐”实验室。在实验的方式上,也经历了验证性实验、互动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小组合作实验、自主实验,到现代化的专业实验、数字化实验,以及一个学生的实验室。

例6:学生可以进行“自制餐”实验。二中将理、化、生自主实验作为选修系列,学生完成6个自主实验后,即可获得相应的校本选修的1学分。“自制餐”实验室是学生自己做实验的场所,学生自己做项目设计、自己实施、自己验收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老师只是提出意见建议,协助学生准备实验仪器和设备,指导学生注意安全。能够进“自制餐”实验室工作,天长日久,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创新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例7:一个学生的实验室。本学期,我校第一次为一个学生建立了实验室:“李汉歌工作室――蜘蛛生活习性研究室”,为他从事蜘蛛研究提供二十多平方米的实验室,并以他的名字命名。这是北京市第一个以学生名字命名的个人实验室。实验室配备了计算机、切片机、显微镜、温控饲养箱等设施及相关的中英文图书资料。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学校将根据实际需求,为实验室增添必备的设施,未来实验室还要添置生态箱。看着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实验室,李汉歌正在筹划新的研究方向。给一个学生建立了实验室,无形中也是对其他同学的一种教育,是一种引导。只要学生有愿望,学校有能力,我们就会创造条件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观点5:“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上的科学学习观,而不应长期作为独立的课程开设。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研究性学习是新设立的一门课程,可以看出国家的重视程度。研究性学习应该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上的科学学习观,是一种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所有的课程中都应该融入,而不是与其他课程相区别而独立开设。它不能靠特定的时间、特定的课程来完成,它是一种学习方式,应贯穿于所有学习的过程中。它是一种学习意识,应成为所有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和习惯。它不是在特定阶段的一种成果,而是反映在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转变给学习带来的效果上。

例8:研究性学习现实课堂与网络平台相结合。我们改变了以往简单的以课程形式开设研究性学习的做法,而将研究性学习融入日常学习中,但仍然要有开题和结题,要体验研究性的学习过程,而且其过程要和日常学习紧密联系并有所促进。本学期高一年级的研究性学习依然是导师带研的方式,校内安排1.5课时,校外安排1.5课时。导师指导学生完成选题、开题(报告)、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的过程,体验研究性学习带来的学习方式的转变。而高二年级的研究性学习将现实课堂与网络平台相结合,用网络来指导和监控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网站主页包括:课程管理、校园动态、研究指南、课题申报、过程与交流、成果展示、成绩查询、社会评价等功能。

观点6:“通用技术”课程,需要有较长时间使学生接受技术教育,逐步形成对技术的理解和迁移。

技术的迁移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高中三年、甚至到大学的学习中不断地实践、迁移、再实践,形成技术素养,从技术的使用能力拓展到理解能力、设计能力及创新能力。

例9:“通用技术课程”提前开设。我校在高一年级开设了“通用技术”课程,使学生能有较长时间接受技术教育,形成对技术的理解和迁移,形成一定的设计思想、理念和能力,以及相应的实践能力。其中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尝试校本化实施。用36学时开设《技术与设计i》,18课时开设《技术与设计ii》,教学设计要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将“实践、综合、创造、融合”的技术思想方法贯穿于课堂的活动,并运用“技术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的论证与分析,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外,分别用9课时开设校本必选专题:《陶艺》、《家政与生活》、《绣艺》、《汽车驾驶与保养》、《现代农业技术之农艺园区》、《简易机器人制作》等,学生必选其中两个专题,逐步养成面向生活、全面而有个性的实践能力。

观点7:人文学科方向学生的科学素养,理工学科方向学生的人文素养,既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指出:“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将是一门科学。”当今社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统一,科学整体化发展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所以在人文学科的教学中如何贯穿科学教育,在自然科学的教学中如何贯穿人文教育,需要校本课程加以引导和实施。

例10:注重人文学科方向学生的科学教育,理工学科方向学生的人文教育。二中在高二年级下学期,设计每月一个专题报告的形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我们计划为文科同学开设“家庭电路”、“家庭电器”等专题报告,为理科学生开设“中华传统文化”、“时事分析”等专题报告。

观点8:利用社会资源,打破时空界限,将现实课堂与虚拟课堂有机整合。

例11:研究性学习面授与网络相结合。具体内容同“例8”。

例12:外请专家全方位参与学校管理与教学。本学期学校将聘请卢元锴、方铭琳、储朝晖、洪明、余清臣、安宝娣、薛峰等七位教育专家来校工作一个学期,通过听课、参会、访谈、问卷、参观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和系统分析二中整体办学情况,进一步疏理二中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客观提出二中办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这是我校又一次以开放的心态、求实的精神、求教的态度聘请专家来校指导工作,这必将对二中今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例13:虚拟课堂。语文学科的新课程选修课模块网络“虚拟课堂”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正在准备专刊。高一年级开设两个专题:伟人诗魂――诗文赏读(范锦荣、成颖、王锡婷);酒神圣歌――戏剧鉴赏与表演(翁盛)。高二年级开设两个专题:末世繁花――张爱玲其人其文(刘智清、王限婷、赵莲峰);永远的王者――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作品赏读(张京平、刘伊超、胡艳彬)。采用现实课堂和虚拟课堂相结合,借助多媒体资源和学生的活动,提升学生感悟能力,体会文学艺术的魅力和内涵,丰富情感体验,目前已经获得了多位专家的高度评价。

观点9: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应该与自主排课相适应,发挥教育的导向作用。

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与北京二中创造性的课程设计相适应,自主命题提高了教师对教材的“二度开发”的能力,积极促进了教师与课程设计者、教材编写者的沟通与对话。

例14:我校在模块考试中采取自主命题,除了100分的基础知识考核外,还有50分的“引领性能力测试”。自主命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此激发教师对多种考试形式进行探索,如政治学科上学期在能力测试部分设计了开卷题,以此扭转学生认为学习政治就是“死记硬背”的观念。我们还通过自行组织高中阶段会考考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会考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育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

当然,课改中还存在不少让我们感到困惑的问题,但我们认为,出现问题是正常的,而我们只能不断努力,创造条件,用大气魄、大智慧去做一个理性的实践者、有所作为的实践者。

室内设计必修课程篇6

北中心高中的校舍看起来像一个全封闭的火柴盒子,初步估算了下,长和宽都近百米,因此面积不小。盒子内部就像迷宫一般,走进盒子,心中总是在问:为什么要造这么大一个四面不太通气的封闭的单体建筑?它都有些什么功能?在三位家长志愿者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这栋学校中最为重要、功能最为丰富的盒子式建筑物。

大楼只有两层,其中,有街道般标注的走廊和以之为经纬的“街区”。大楼中,除了礼堂、食堂、体育馆、表演室、居于学校大堂的两大办公室、二楼的两个中心以及每个系部的师生家校交流室等综合功能区外,其他房间基本都是各类教室。总共有250多间专用教室(仅生物教室就有32间)、一个能容纳1800人的大会堂、一个能容纳500人的小会堂、两个均含有至少三个篮球场的篮球馆(其中一个还拥有至少3000个坐位的活动看台)、一个25m×50m的标准温水游泳池、一个由原游泳馆改建而成的举重与力量训练馆、一个可供600人同时用餐的食堂。特别要提的是其走廊,宽度超过4米,几乎可以容纳两辆汽车并排开过,走廊两边有很多红色的装有密码锁的柜子,分配给每个学生一个,供学生放物品用。经过了解,这栋建筑不是一次性建好的,而是根据需要逐步加建成为现在的规模。这样的设计主要是由于印城的纬度较高,冬天比较寒冷,这样就能通过大型空调系统保证内部适宜的温度,以便冬季也能正常开展教学。当然,这个大楼周围还分布有停车场、足球(橄榄球)场、棒球场、网球场、田径场等大量附属设施。

一、学校的行政架构与管理运营模式

1.学校的行政架构简图

学校的行政架构如图1:

2.组织的功能

进入校舍大厅,首先看到的是学校的行政办公区域。右侧是行政办公室中心,包括接待中心、校长办公室,共有8名承担全校组织管理职能的职员。左侧的“学生指导部(GuidanceDepartment)”中,有1名部门主席、1名升学指导的协调者和12名专职指导师,他们分别承担着学生成长指导、问题指导、升学与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工作,其他还有一些教师志愿参与学生指导工作。这是一个与我们的教务处和政教处相当,但运行机制与职能完全迥异的职能部门。

在邻近大厅的二楼,有两个综合性的工作部门。一是“信息中心(informationCenter)”,相当于计算机技术与网络管理中心,其中配置了9名教师,包括媒体专家、计算机服务的协调者、计算机技术人员和资源管理者。二是“学习中心(LearningCenter)”。它的职能类似于国内的补课,面向部分学业困难学生开展个别化的学业帮助。它辟有专门场所,并配置了26位导师和2名管理协调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业情况,来此预约导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帮助。这是与国内思维方式截然不同的校内学习指导机构。

北中心高中有9个承担课程教学的系部:英语系(33名教师)、数学系(26名教师)、科学系(27名教师)、社会科学系(22名教师)、世界语言系(19名教师)、体育与健康系(11名教师)、表演艺术系(9名教师)、视觉艺术系(6名教师)、特殊教育系(23名教师)。每个系部设1名主席,全权负责系部的课程建设与实施,以及相应职员的管理。这与国内的教研组类似,但在课程领导与员工管理权力方面有所加强。

系部的分布犹如小城的街道街区。体育与健康系的教室就是各类体育馆。表演艺术系和视觉艺术系的教室是根据教学功能特殊规划设计的“套间”,它们居于大楼的北侧。科学系的教室同时也是实验室,因而也是面积大一些的“套间”。其他系的教室则是面积基本相近的“单间”。普通教室里有一些与学科相配套的基本多媒体设施,但各个教室的布局与软装饰却各不相同,每个教室一般容纳不超过26个学生上课。专用教室则有大量的专用设施,如生物教室,一般边上都配有专门的实验室或者放有专门的实验、实践器材,又如音乐教室有很多,提琴教室里配有很多大提琴,钢琴教室配有电钢琴,交响乐团和合唱的教室则设计成台阶式,供学生练习时使用。

二、学校的课程设置、课程教学与管理

1.课程设置

北中心高中为学生颁发五类毕业文凭:印州核心40高中文凭、印州核心40学术荣誉文凭、印州核心40技术荣誉文凭、北中心高中荣誉文凭、国际学术课程iB文凭。学生一般毕业要求为:修习47个学分,其中16个学分是完全自由选修课程,如果学有余力,还可以修习更多的学分。学校每天有7节课,每个学科每周5课时,每学期18周,修完一个学期90学时,通过相应综合评价,就可获得1个学分。北中心高中的课程设置基本模式是:必修+选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行选择(见表1)。

北中心高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ap、aCp课程,但最具特色的是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开设的iB课程,北中心高中是全美最早开设国际学术课程的学校之一(见表2)。

2.课程选择

北中心高中的学生选课工作在每年的1~4月份完成,由学校专门设置的学生指导中心来承担选课指导工作。

首先,向学生提供“选课指南”。由于课程门类多,每个学生对各门课程开设的意义、课程的主要内容、修课的时间和方式方法以及自己适合学习哪些课程等往往并不十分清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校专门为学生和家长编印了选课指导书,即“选课指南”。书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1)毕业要求,学分的计算办法,学习成绩的考核,毕业和修业证书的种类和发给条件等。(2)选课的要求、规定和注意事项。(3)为准备升学和就业的学生提供的不同的选课模式。(4)各门课程简介。(5)选课流程图。(6)高中四年选课的总体设计。

其次,为学生配备“选课导师”。除了通过“选课指南”对学生进行书面指导之外,教师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他们的“选课”和“修课”进行全程指导。具体做法是:为每名学生专门配备“选课导师”,具体承担对有关课程的“选”和“修”的指导工作。“选课导师”要熟悉学校的课程设置、毕业要求和选课的要求及有关规定;了解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与学生家长密切联系,共同商定学生的选课计划;针对学生在“选课”和“修课”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解疑释惑。“选课导师”与课程执教教师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的作用更多体现在“导”上。也就是说,他们不决定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而是为学生在决定自己学什么和怎么学之前提供咨询,把“选课”和“修课”的决策权交给学生。

3.课程管理

在选修课实施过程中,学校非常重视课程表作用的有效发挥。由于各教学系部都是按区域分布,每个系部都有若干教室,所以学生上什么课到什么教室,课间要从一个教室去到另一个教室,即实行完全走教室上课。根据这一情况,学校为学生制定了详细的课程表(一般都是电子格式,在学校网站上可下载),通过课程表来监管学生的“修课”过程。

北中心高中课程表由教师课程表和学生课程表两个部分构成,教师固定在某一个教室里,学生实行完全走教室上课,学生会根据学期选择的学科和自己的课程表,到相应的教室里学习。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自主决定和参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选修课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针对每一个学生的“选课”实际进行管理,因材施教。

4.美国高中教材的主要来源

美国高中教材的主要来源:一是州教育委员会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各科一般都有5~6个版本,然后推荐给各学区、学校选用;二是由学校教师开发的选修教材。所有教材都是由学校购买后借给学生,或者由学生购买使用,由于教材一般都比较厚重,学生一般不会带在身边,因此学生手里更多的是讲义、练习、作品等,有点类似我们国内的学生成长档案。

三、学生的学习与评价

1.四节课的印象

我们有机会跟随校方安排的一个学生(一个被美国家庭收养的苏州地区的女孩),跟着她上课,去亲身体验美国课堂。

第一节课(7:20―8:20),地点:中文选修教室。接待我们的学生都选修了中文,通过他们的自我介绍,学生来自不同的年级,学习中文的年限也不同,因此对中文的使用能力不同。不过,每个人都非常愿意在我们面前表现,尝试着用中文给我们介绍自己的姓名、爱好及家庭基本情况,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机会。然后,每名学生自愿选择我们中的一人,带我们去当天上午要上的其他课的教室听课。学生的主动性同我们的学生有明显差异。

第二节课(8:27―9:19),地点:历史教室。这是一节美国历史课,整堂课的形式就是用视频来展示二战以后特别是里根任总统期间的美国经济、文化、社会与国际关系,另外也提到了苏联解体与中国的动荡。上课期间,老师在开头作了简单介绍与布置,然后在视频放到美国航天飞机出事的时候停了下,作了解释,其他时间基本没怎么讲话,最后就是课后总结。其间,老师主要是在批改学生的作业。学生的状态是:集中精力看的约占2/3,其他人或睡觉,或写作业,或看其他书等等。

第三节课(9:26―10:24),地点:英语教室。这是一堂9年级的英语课,整堂课主要是三个环节:一是观看学校电视台制作的电视新闻,其中就讲到了我们校长研修团的到来,新闻看完后有一个宣誓仪式,大意就是效忠美国,为民主自由而奋斗等等,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参加,应该是自愿的;二是老师请学生写出三个英语的韵文(应该是比较美的词语或诗词),上交;三是学习课文,由学生和老师朗读课文,每一段读好后,则由学生谈体会,或者是由老师讲解其中的内容。学生的状态:一半的学生能完全跟上老师的节奏,另外的学生各种状态都有,如打瞌睡、玩手机、走来走去、做作业、自己看书等等。

第四节课(10:31―10:56),地点:摄影选修实践教室。这是一堂照片翻拍的实践操作课,进入之后由学生自己到教室的暗房里进行照片翻拍的实践操作,带我的学生带了好多底片,翻拍了很多张,有的比较成功,更多的是不满意被扔掉。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基本没参与,在忙自己的事。学生的状态:部分已经完成作品的在外面讨论相关问题,部分学生在暗房翻拍照片,没学生闲着。这节课只有25分钟,主要是要错时吃饭,学生吃好饭后再回到这个教室继续上课。

2.课堂的体验

通过四节课的体验,我觉得无论是学生、老师,还是学校教学管理,与我们都有明显的不同之处。一是教学目标,美国的课堂关注学生的选择、学习过程、学习路径、学习能力培养,而我们主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技巧练习等。二是美国的课堂教学内容相比我们知识方面比较简单,而对学习过程与学习能力的要求比较高,都要求学生经历过程与独立思考,重视思考与体验所得。三是大部分学科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接近80%,终结性的考试评价不超过20%,平时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课堂小测验、作业与作品等非常重要,是评定学分的主要凭据。当然,对于某些必修学科(如英语、数学、生物)来说,学生还要通过更严格的州统考才能获得学分(印州教育委员会规定,学生要参加一次州统一组织的3门学科的考试:9年级考数学、科学,10年级考英语10,而且是州统考统批)。四是老师拥有专门的教室并且在里面办公,学生则是完全走教室上课,学生根据自己选修的学科,每天7节课,课间最多只有7分钟的时间走教室,所以时间非常紧张,下课期间都在赶路,很少有时间做其他事情。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别看学生在教室的状态很随便,但其行为首先是以不影响别人为前提,其次是作为平时表现是会影响最终成绩的评定的,大家千万不要被其自由状态的表象所误导,学生们明白:一切的一切,后果自负。

学生在上课期间有权利,但不能随便离开教室。如要离开必须持有老师开具的证明,在管理上非常严格。未经相应的教职工允许离开教室是要被严厉处罚并记录到电子学籍系统中的,特别严重的违纪将会被一直保留在系统中,随时可以备查。

在美国,人的诚信这一点尤其令人敬佩,如考试作弊,一旦被发现,面临的必定是开除,因此谁都不敢失去诚信这个可贵的品质。

四、毕业生的出口情况及给我们的启示

北中心高中属于毕业生升学率比较高的高中,达95%以上,其中有80%左右升入4年制以上本科大学,其他则是升入面向实际的社区学院之类的院校,少量当兵。在当地的其他学校,升入4年制以上大学的比例一般为40%~50%,全美的比例也就是50%左右的学生能升入4年制以上大学。

从以上毕业生的出口情况、为学生提供的毕业证书类型和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多种课程(学术性荣誉课程、ap课程、iB课程),可以看出北中心高中为准备就业和准备升学的学生分别提供多样的选课模式。

首先,将毕业要求和升学所要学习的课程明确地区别开来。毕业要求是对所有学生的共同要求,标准比升学要求低得多,必修的学科很少,占用的学习时间也不多,从而为选修课和学生的发展留有很多余地。

其次,从毕业要求所需要的学时角度来看,占用学生的时间并不多,而给要升学的学生预留了大量选修各类学术课程的时间。

再次,各学科的毕业要求实际要掌握的内容非常有限,难度非常低,而为升学作准备的ap课程、iB课程的难度比较大,内容比较深,体现了学术性的特征,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室内设计必修课程篇7

设施农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涉及生物学科、环境学科和工程学科,涵盖了建筑、材料、机械、自动控制、品种、栽培、管理等多学科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设施农业正向自动化及工厂化快速发展,需要更多懂技术会管理的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仅通过设施园艺一门课程的学习,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设施农业高级专业人才的要求。因此,国家教育部根据农业现代化的客观需求于2003年增设了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以外的专业――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并于当年首批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潍坊学院两所农科高等院校招生。至2007年,全国增设该专业的农科院校已达20多所,在校本科生人数约4000多人。

结合华南地区南方设施农业的产业发展,2006年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增设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并开始招收新生,至2009年该专业在校生人数已超过100人。该专业是一个全新多学科交叉渗透性专业,在开设过程中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我们在开设该专业的几年时间里,在专业建设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发现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对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二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

为使本专业培养的专业人才具有较全面的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结合华南地区的设施农业发展及人才需求特点,确定本专业目标为: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设施农业、设施园艺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设施农业(园艺)规划、生产与管理的能力,能在设施农业、园艺、园艺工程及其他相关部门或单位从事与设施农业有关的技术推广与开发、工程设计与建造、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培养要求是: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与园艺生物科学、农业工程学、环境科学、设施园艺学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系统进行设施农业、设施园艺的生产、管理、园艺设施工程、设施环境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规划设计、温室设计建造、温室配套设备和环境控制设备的研制与开发、园艺设施栽培和无土栽培、材料研发、工程设计、设施农业、设施园艺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和从事相邻专业领域工作的适应能力。

三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

通过到相关兄弟院校的调研,召开教师及学生座谈会,针对旧的教学培养计划存在的问题,我校在2009年新修订的教学计划中对课程设置进行了重大的调整,调整后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基础教育课、专业教育课、实践教学环节、就业与创业教育等。

1通识教育课程:864学时,50学分。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个部分,必修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代史纲、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军事理论、体育。选修课规定人文社会科学类公共选修课程8个学分,自然科学类公共选修课程2个学分。

2基础教育课程:784学时,43.5学分。均为必修课,包括大学数学Ⅰ、Ⅱ;数学实验、大学物理B、大学物理实验B、无机及分析化学、基础化学实验Ⅰ、Ⅱ;有机化学、植物学Ⅱ、植物学实验Ⅱ、植物生理学Ⅱ、生物化学Ⅲ、遗传学、工程制图基础、工程力学。

3专业教育课程:712学时,44.5学分。包括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组1和专业任选组2。

专业必修课:包括农业设施及环境控制、无土栽培学、园艺植物保护学、工厂化育苗与生产、设施渔业理论与实践、农业设施设计与建造、设施蔬菜栽培学、设施花卉栽培学。

专业限选课: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概论、气象学、土壤肥料学、测量学基础、试验统计学、设施灌溉与施肥。

任选组1:园林设计初步Ⅱ、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概预算、农业机械学、观光园艺规划与管理、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控制体系,学生从中任选6学分。

任选组2:园艺植物有机栽培、园艺植物栽培生理、园艺科学、果树栽培学、精确农业、微生物学。学生从中任选4学分。

4实践教学环节:26学分,26周。设施农业综合技能训练、毕业论文、军事训、健康教育、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毕业教育、形势与政策、设施园艺生产认识实习、设施农业综合教学实习、农业设施设计与建造实习。

5就业与创业教育:6学分,48学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提升与就业指导、创业教育讲座类、创新创业实践。

毕业要求,修满170学分,总学时数2408。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四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新培养方案的特点

1重视基础课的学习。学好基础课才能更好地学好专业课,通过对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水平和道德法律意识,具有扎实的数、理、化、植物生理、生化、遗传、工程等基础科学知识,熟练运用英语、计算机的能力。

2根据专业需要调整和拓宽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由于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所开课程大多源于原来园艺专业开设的“设施园艺学”的有关章节,我们在教学过程以及与学生的座谈中发现,在我校2006年的本科教学培养计划中,我们把设施园艺栽培学作为一门主要专业课,选修课又包括有无土栽培学、工厂化育苗与生产、设施蔬菜栽培学、设施花卉栽培学等。学生反映,这几门选修课程的大部分内容都和设施园艺栽培学的内容重复。因此,在2009年新修订的教学计划中,我们去掉了设施园艺栽培学这门课程,把这一门课程的相关内容分散到几门必修课中,避免了课程内容的重复。专业课充分体现了学科交叉的特点,涵盖了园艺学科、工程学科及环境学科的主干课程,使培养的学生既懂植物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又懂设施环境的控制及设施设计与建造,培养出的学生是真正的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专业限选课的开设目的是更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任选课我们设了两组课程,其中任选组1偏重于工程学科的内容,任选组2偏重于园艺学科的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

3增加实践课内容。设施农业科学是设施农业工程与农业生产技术的综合学科,是综合利用先进的农业设施设备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人为地创造动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最佳环境条件的工程技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商品率,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生产方式,是世界农业发展领域中的亮点。在强调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必须强调生产的实用性,是该学科的一大特点[1]。现代农业不仅要求毕业生有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实践经验,能够快速适应生产环境,熟悉生产过程。为此,在教学计划中加强实践教学及实训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教学计划中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例,一般课程的实践课比例占总学时数的30-40%,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实践课比例提高到50%。此外,我们安排了三个大的实习,一是设施园艺生产认识实习,时间一周,主要是通过外出参观的形式,对本地区的设施类型及设施主要生产方式和栽培作物进行感性认识和了解;二是设施农业综合教学实习,结合理论课进行的动手操作,在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完成,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三是设施农业综合技能训练,分散到三个学期进行,要求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三个生长季节的设施种植实习操作,通过三个学期三个生产周期的实践课,让学生对多种园艺植物设施生产技术和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地实物讲解,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目的。同时在实践中,学生可以发现问题,锻炼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素质课。提高素质涉及思想道德、业务、身体、审美、劳动等诸多方面。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设公共选修课模块,要求理工科学生选修8个学分的人文类课程,所选课程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经管艺术等知识。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及对社会更强的适应能力。

五优化教学环境,确保教学质量

1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条件。我校已有设施园艺与蔬菜生理研究室、无土栽培技术研究室、设施农业研究室等科研机构与实验条件,实验开出率可达100%。2006-2008年学校拨款90万元,用于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新专业建设,主要用于购买相关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建成和在建包括自动控制温室,蔬菜、花卉、果树设施栽培示范温室,学生试验温室等农业设施,目前各类温室的面积已经超过5000平方米。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个专业是否能办得好,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关键。作为一个新办的交叉学科专业,我校除原有的园艺专业课教师外,还十分重视人才引进和校内教学资源共享。近年已从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引进设施园艺、环境控制专业方向博士2人,使原有的相关专业师资力量得到了充实;我们对校内其他学院专业教师进行资源整合,如涉及设施农业工程方面的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由我校工程学院的老师承担。

室内设计必修课程篇8

论文关键词:室内设计创造性思维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室内设计是发展迅速的新兴学科。新一代设计师需要多方面的素质与知识结构,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创造性是设计活动的本质特征,在室内设计教学中以怎样的方式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对专业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

在信息科技普及的新时代背景下,室内设计成为与现实生活结合紧密而又逐渐趋向大众化的专业。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快捷而多样,使得他们对学校专业教学知识的依赖性不断减少,同时传统课堂作为提供交流场所的功能也逐渐淡化;另外,面对国内市场的特点,多数从事室内设计的人员所掌握的是将客户的想法快速转化为图纸的能力,而并非推陈出新。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影响了在校学习的学生,使一些学生不重视设计的原创价值。因此,在信息泛滥和现实利益的驱使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但没有得到发挥,反而呈现萎缩状况。

当前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概括起来主要可以包括五方面内容,即专题讲座、课题调研、概念方案、设计深化、成果讲评。笔者将就整个教学课程的实际过程中不同阶段教师的指导内容和产生的问题,以及教学方法策略的调整总结如下。

一、专题讲座阶段

指导内容:学生在未进行具体设计之前,需要理论构架性较强的知识概念的铺垫。教师应精心准备与课题相关的内容,包括理论原理方法、设计技巧、实例分析等。

其中问题:由于理论课课时较短,教师往往无法对原理方法和设计技巧给予系统讲解,有的只进行概述或个别的案例介绍,而设计原理往往无法借助几幅图片和有限的案例就能表述清晰全面。学生对教师讲解内容消化少,可以从之后的修改草图中看出。

策略调整:讲座应不断贯穿在设计课程深入的各个阶段之中,进行有针对性而非泛泛的概述,通过阶段式增加理论知识的深度,使学生的设计实践与理论思维交替进行,从而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并提高运用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课程所涉及到的内容进行拓展性阅读,以利于建构更全面的知识结构。

二、课题调研阶段

指导内容:教师根据课题要求提出对设计项目的整体环境、背景、功能等资料的收集和考察。

其中问题:学生的课题报告条理化不明确,往往是各种资料的堆积,或者并非根据现场调研的体验,只是通过书籍或网络已有的资料整理而成,忽略了自己探索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

策略调整:在这个阶段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设计项目安排具体而详细的调查要求,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调查内容,并通过亲身到市场中进行实际调研,提高市场分析和调查研究的基本能力。同时教师应当在课堂中给予思维方式的引导,比如,对调查研究资料进行分析与概括,抽取有效内容进行提炼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清晰概念;学会与同行切磋交流,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等,以便快速进入设计状态。

三、概念方案阶段

指导内容:学生做设计,首先拿出设计方案的构思,教师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修改设计方案。

其中问题:在此阶段学生往往是片段的灵感或者零碎的想法,有时会用书上的图片来说明自己的设计构思。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思维特点:有的学生有许多想法但不知该如何取舍;有的学生想法独特却难以表现;更多的学生则在这个阶段头脑空白,没有任何想法,很难将教师在理论课上所讲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设计行为。而教师直接在图纸上提供修改方案,很容易割断学生自己的思路,代替学生思考,造成学生的不解和茫然。

策略调整:以修改指导为主要方法的教学行为,始终处于思维向度的单边,并不利于学生建立自己的思考模式。开始的阶段学生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来对设计题目进行分析和理解,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教师的指点和必要的启发式引导。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双向交流应当是最为重要的,教师应当鼓励设计思路的多样性,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创造一个相互交换思想、激发灵感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将课余时间获取知识的渠道和内容带到课堂中进行交流与分享,通过头脑风暴等方式方法,使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拓宽设计思路,促使学生主动获得创意构思的源泉。

四、设计深化阶段

指导重心:在基本确立了概念方案之后,修改学生的设计草图,指导学生将设计概念、平面布局、立面及效果图表现、设计细部、材料使用等逐步完善、深化,直到最终完成。

其中问题:设计深化的草图指导过程是设计课程中花费时间最长、形式单一而又相对枯燥的教学阶段。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困难,比如,有的学生由于对课题兴趣的减弱而变得没有耐性,或者始终停留在某个阶段不能深入;有的对自己的设计思路产生怀疑,不断地改变方案,造成时间的浪费;有的学生在思路还不明确的情况下急于做表现图,等等。并且由于学生接受能力的个体差异,使设计的进度出现很大差距,很难进行统一的指导。

策略调整:还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不可能迅速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必须把设计任务分解为若干层次,有步骤地解决,必须使学生明白每一步思考的重点是什么。设计创作过程往往是比较个人化的,此时教师应当针对不同学生的思维特点,找到共性与个性,并应及时介入作品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完善设计理念,学生对自己的设计一旦产生系统的理念之后,后续的深入细节的过程就会变得轻松而有意义。同时鼓励优秀学生将设计过程的构思及改动过程展示出来,以此激励其他学生将设计继续深入下去。

五、成果讲评阶段

指导内容:对学生已经完成的作业进行评价并给出成绩。

其中问题:由于设计作业评价标准和尺度的不确定性,使得教师大多以最后的出图效果作为依据,忽视设计过程中学生的思路积累过程。设计课程的后期学生因赶作业急于交图,往往平日很用心做出的图却在最后出图阶段匆匆结束,使设计效果大打折扣。

策略调整:突破以前单一效果图的表达方式,以文本形式展现作业的全过程。教师应在课堂中组织模拟方案汇报场景,锻炼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使用设计层面的语言,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设计概念和设计手段。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排版、成果展现进行创造性的设计,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今后的设计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教师评定成绩应当适当参考平时的阶段草图成绩。

结语

创造力的培养是所有设计学科的共同特征,因此创意思维教学是室内设计教学的核心内容。面对新形势下的大学室内设计教育,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敏锐地发现各种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室内设计必修课程篇9

【关键词】C程序设计;技能型人才;教学研究

0.引言

C语言程序设计是教学体系中一门重要程序语言类课程,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高级语言的基础知识、基本算法和编程技术,能灵活运用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具备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能举一反三地灵活应用这些思想和方法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软件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和就业竞争力。然而,从历年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看,由于C语言理论与实践性强、内容抽象、逻辑严密等特点,学生学习时感到思维难以转换。加之基本语法的解释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上机实验作为验证理论的手段,致使学生不具有独立编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基于C程序设计课程进行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1.研究意义

高等学校的计算机教育,特别是广大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社会人们应用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解决自身领域问题能力的高低。C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基于C程序设计课程进行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研究。C程序设计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程序设计的思想,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内容和实验题目设置与应用实例相关的内容,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如何编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对今后的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都有很大的帮助。基于教学过程的考核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提高。课外扩展选修课教学重点讲述C程序设计后续应用章节,对原有的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做到有效的补充,增设的应用型教学内容对提高学生应用技能有很大促进作用。计算机实验室机房整体网络教师机系统和多媒体示教实验室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基于C程序设计课程的研究进行应用技能型人人才模式的探讨为其他课程教学提供借鉴经验,对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研究内容

本文基于C程序设计课程,试图研究一种较完善的教学方式,将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构建良好学习氛围。

(1)实验教材建设和实验内容的制定

编写结合专业特点和应用实例的实验指导书,构建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实验教学内容和体系。删除陈旧、与培养目标不协调的教学内容,合并了内容重复的实验项目,增设了有利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课和实验项目,从而使重构的实验教学内容具有较明显的递进关系,能体现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每节课的实验内容要明确,增设与实际应用相关的实验题目,增强学生关于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认知度。

(2)考核内容的界定

课程考核的内容由最初的一次期末考试改为基于教学过程的考核方式。主要有:学生随堂表现、自主学习能力、期末考试。学生的随堂表现和自主学习能力是通过学生在实验课上的表现来评定。主要包括:①实验课出勤。通过全体签到、不定期、不定时点名方式实现。②实验操作过程。在实验课代码编写调试过程中,学生对基础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编程思维和方法创新的体现,实验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③阶段性考试的考核。对学生进行学期内分阶段考试,以便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并对考试结果及时进行反馈。阶段性考试是对学生当前阶段学习能力评定最有效的考核方式。期末考试为学期末的一次结课考试。计算机技术基础考试模拟系统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成绩。

(3)课外扩展选修课教学

因教学设置的需要,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的课时会有所减少,C程序设计在教学课时内将无法详细讲述后续的指针应用、结构体、链表、文件等章节。但是后续课程如《C++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诸多专业基础课还都必须要以C语言整体教学内容作为依托。加之,用于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学生能够独立编程解决具体实例的知识点也分属于C程序设计课程的后半部章节。此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应试和电子设计大赛及飞思卡尔等大学生竞赛都需要C程序设计的整体知识结构和编程逻辑思维。因此,开设基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知识大纲的C语言选修课,简略讲述技术基础课程中涉及的章节,重点讲述技术基础课程中未涉及的章节,在选修课的教学中着重加入与具体实例应用相结合的题目,比如:应用结构体进行学生信息存放,使用数组进行多个数据的排序、实现学生成绩统计等等,有利地对C程序设计课程进行补充和完善,培养学生C程序设计语言编程逻辑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技能。

(4)教学手段的改革

选修课的教学在机房进行,教与学同时进行,可以实现知识点讲解和上机编程操作的有序进行。同时计算机实验室机房整体网络教师机系统和多媒体示教设备更能增强其教学效果。基于C程序设计课程,将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构建良好学习氛围。

3.结束语

本文基于C程序设计课程进行大学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实践研究,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程序设计的思想,培养学生能举一反三地灵活应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对构建良好学习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室内设计必修课程篇10

【关键词】通用技术;实验室;功能及作用

随着通用技术课程在高中教育阶段的普遍开设,配合通用技术课程的实验室建设也在一步步实施中。作为授课、操作融为一体的通用技术实验室,要满足教学和学生的常年使用,实验室的管理不仅要有效地发挥最大功能,而且需要长久稳定的发挥功效,这些无疑对实验室的功能和使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笔者认为,要不断提高基础教育阶段通用技术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学生队伍,相应的通用技术实验室就必须具有其特定的基本功能,并且能够长期维持功能的正常发挥。

通用技术是指除信息技术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的,对广大中小学生的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通用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的课程。它不仅注重学生对符合时代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注重学生对技术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与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可见,通用技术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在学生的一项项课程设计和创新制作的活动中,达到通用技术的课程目标。据此,为其服务的实验室应既不同于常规理化实验室,主要为验证理论内容而准备;也应不同于常规教室的教学,以黑板和课件授课为主,以演示实验辅助教学,最多吸纳少量学生参加演示实验;同时也不同于职业技术学校的实验室,专供学生的某项技术实习课程,专门训练某项技术技能。

作为一名直接从事教育装备工作的基层工作者,通过参与部分学校通用技术实验室的建设、指导,笔者认为通用技术实验室的功能和作用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满足通用技术课堂常规教学

通用技术课程技术素养培养是根本,针对目前通用技术课时安排相对较少,教学容量大的特点,为了保证通用技术课程目标的实现,通常需要做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这样的课堂,既需要其他课程需要的多媒体设备、讲台、黑板和桌椅,还需要这些设备和其他课程不同的布置方式,以适合课程特色的个人的独立操作学习、体验学习、设计学习等等。这就需要有大的配有基本工具的学生实验台等,以保证教学的效果。

二、满足学生常规设计和制作

通用技术课程的实验既不象传统理化实验按教师的规定完成实验,也不象单纯的某项技术学习的实验,短短的时间要体现设计和制作的结果。它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因此,实验室应提供方便学生制作的不易损坏的工作台;提供常用工具和便于使用和管理的工具盒;提供完成设计制作需要的一些电动工具;提供学生制作半成品和材料存放的物品存储柜;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展示台或展示橱等。

三、满足教师的科研和创新设计制作

通用技术课程要发展,必须有一批有创新能力,有制作技术,肯钻研的教师,需要给教师们提供制作的环境和条件,不仅学生的技术素养需要在技术活动中获得和提升,教师的技术素养的提升更有赖于设计和技术实践活动。实验室也应该有能满足教师的设计和制作需要场所、设备等。

四、满足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设计和制作

通用技术学习过程是学生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因此,实验室不仅应该满足学生课堂学习和制作的需要,还应该满足课余研究性学习和拓展学习的需要,满足学生个性设计和制作的需要,激发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能力,让实验室发挥最大的作用。

五、能够为学生提供选修课的开设条件

目前通用技术课程的必修科目为《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同时,按照四川省教育厅的要求,还鼓励支持学校开设选修课,要满足这些要求,除要有常规的具有设计和制作条件的试验室外,还应创造条件建立选修课实验室,以满足学生在选修课上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