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出让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38:06

土地出让管理篇1

【关键词】地方土地出让金;风险;管理对策

现阶段,地方土地出让金已经成为一些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土地出让金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化建设,实现了土地资源的灵活利用,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然而,其中也必然会带来各种问题,不断扩大的土地出让金财政比重,会加剧地方财政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从而引发严重的社会矛盾问题。

一、地方土地出让金的主要风险

土地出让金目前已经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占据较大比重,甚至形成了一种偏好问题,对地方的经济规划建设、社会发展等带来不良影响,形成了如下风险和问题:

1、耕地危机与粮食安全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只顾眼前利益,为了增加财政收入,盲目扩大土地出让范围,甚至拓展至城市周边的农用土地,导致农业种植土地面积越来越小,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经济利益,也使得人均耕地面积越来越小,影响我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甚至引发粮食安全问题。

2、社会矛盾一触即发

近年来,由于土地出让引发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问题,甚至出现了失地农民与地方政府的正面冲突。一些地方行政部门无视土地法律法规,违法征地,非法占用农民耕地,土地违法案件频发,农民的利益受到影响,地方政府也为之付出了巨大代价,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也扰乱了社会秩序,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团结。

3、财政风险日益加剧

土地出让金不同于其他类经济收入,通常为一次性财政收入,没有持续性循环的功能,而且,土地出让金收入也要受到客观经济形势、市场经济规律变化的影响,当客观经济形势发展不利的情况下,土地出让金收入会下降,土地可能贬值,这就意味着土地出让金在地方财政收入中所占比例越大,地方财政就越会受到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形成地方财政风险,加剧地方财政危机。

例如:08年经济危机的发生,导致地方土地出让金大幅下降,随后的几年经济形势好转,土地出让金又有回升趋势,这其中地方财政就必然要承受经济波动的压力和负担,甚至可能面临财政危机。

二、地方土地出让金风险管理的科学对策

1、改善地方财政体制

为了维护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健增长,首当其冲应创建独立、稳健的地方财税系统。现阶段,由于分税制依然存在缺陷,使得地方行政机构的权限无法有效施展,无法充分发挥边际控制作用,对此需要改革完善地方税体制,积极制定并执行全新的税法规定,在税收管理方面对地方政府进行适度放权,维护其税收独立的地位,加大对税收法制的建设与完善力度,通过创建绩效考评制度来灵活地转移支付资金。

2.建立健全财政转移制度

第一,加强财政转移支付的法规建设。国家应该积极制定并颁布有关财政转移支付方面的法律法规,为“转移支付”提供健全的法律保障。

第二,启动“因素法”来分析转移支付的金额。也就是立足实际,深入、客观地分析影响一个地方收入与支出的因素,对应明确不同地域环境中的转移支付金额。

第三,打造复合型转移支付模式。这其中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特殊性转移支付等形式,以此缩小不同地域财政收支差距,补充财政收支缺口。

第四,创建绩效考核评估制度。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以此来监督转移支付资金的流向与使用情况。

3、逐步完善并发展土地出让制度

我国应该积极完善土地出让制度,以此来慢慢改善地方财政土地不平衡出让问题。

第一,改革并发展土地年租制。科学启动土地年租制,以此来推动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增加地方政府在土地方面的经济收益,并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

第二,科学发展土地收益分配制度。通过平衡土地收益的分配,来维护各方利益,减少社会矛盾,依照科学的财政制度、税收体制等,来科学协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土体收益,以此来控制地方的土地收入,从而遏制地方土地的不规则分配现象。

第三,重视补助失地农民。现阶段,地方土地出让金的利用分配不合理,大部分用在市政基建事业或土地开发建设中,没能有效补偿失地农民的损失,导致失地农民所获得的征地补偿金较少,不仅触犯了失地农民利益,也会拉大程序差距,甚至引发社会矛盾,因此,必须加大对失地农民的补偿力度,土地出让金向补偿金方面侧重与转移,同时,失地农民意味着失去了经济来源,为了保护他们的利益,应为其办理社会保险,并动用一部分土地出让金来解决他们的住宅问题,从而维护城乡之间的平衡发展。

4、改革并完善土地出让金管理办法

要想有效防范地方土地出让金风险,可以从下面几大方面入手:第一,推动土地法制化发展,完善土地出让金体制建设。国家应加大对土地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力度,通过科学地立法、执法与监督来实现土地的法制化管理,以此来实现土地出让金的公平化、透明化管理。国家与地方土地管理机构应该结合土地出让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来不断改革并完善土地出让金管理制度,及时解除矛盾、解决问题,积极规范土地出让金的征收,合理规划并分配土地出让金,使之得到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出让金不仅要支持城市建设与发展,也要用来支持“三农”建设,维护实地农民利益。第二,健全发展土地出让金财务核算体系。现阶段,针对于土地出让金尚未形成规范的财务预算体系。国家行政机构与地方政府有必要完善出让金财务核算体系,形成出让预算编报系统,科学编制预算,同时,也要形成规范的会计核算方法,其中涵盖:土地成本核算、票据管理等。加大对土地出让工作的预算,形成科学的预算,加大审批监督,从而维护财政收支平衡。

地方土地出让制度支持了并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促进了城市化发展,然而,地方财政土地出让金偏好也将引发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国家必须积极重视土地出让金风险问题,采取措施科学规避风险,维护健康的地方财政管理。

土地出让管理篇2

(九江学院,江西九江332005)

摘 要:目前,土地出让金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地方放财政收入严重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另一方面,地方财政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乱象丛生,从而影响房价居高不下,加剧社会矛盾,增加了社会运行的风险隐患。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土地出让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存在问题的原因,并针对我国的实际提出了改善建议。

关键词:土地出让金;出让金收支;预算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F81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1-0062-02

收稿日期:2014-10-22

作者简介:汪付荣(1981-),汉族,女,湖北省枣阳市人,本科九江学院会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会计学金融学。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对土地出让金收支和耕地保护情况进行全面审计。”8月中旬开始,审计署开展了全国性审计工作,对2008年至2013年土地出让金收支、土地征收、储备、供应、整治、耕地保护及土地执法等情况进行审计,至此土地出让金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一、我国土地出让金管理现状及问题

1.土地出让金收入总量大,增长迅速。

国土资源部的2013年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土地出让收入总金额达4.1万亿元,再次刷新历史纪录,同比增长44.6%,占到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的86%。这一比例在2001年仅为16.6%。全国政协委员、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在2014年初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土地出让金这些年成为地方政府很重要的收入来源,几乎占到地方收入的一半左右。”土地出让金收入大幅增长,远高于同期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改变了地方政府公共收支体系,严重侵害了税收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导地位。然而,土地属于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地方政府这种“借地生财”的短期行为必然导致“寅吃卯粮”现象的出现。同时,由于外生因素影响以及自身周期的变动,土地市场行情波动较大,“借地生财”长期也难以为继。

2.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乱象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按照2006年国务院通过的《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从2007年1月1日起,土地出让收支全额纳入地方基金预算管理,收入全部缴入地方国库,支出一律通过地方基金预算从土地出让收入中予以安排,实行彻底的“收支两条线”。然而,许多地方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并未严格执行。主要表现在:按照有关规定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在出让前收取的土地保证金要存入土地出让金保证金专户,然后转入国库,但是在土地出让中标后土地出让金很难按照规定及时缴入国库;地方政府为了平衡财政预算,人为地压缩财政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在财政预算外设立土地出让金过渡账户,没有按规定缴入国库。另外,按照《通知》规定:“土地出让收入由财政部门负责征收管理,可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具体征收。……对未按合同约定足额缴纳土地出让收入的,国土资源部门不予核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但是实际工作中,欠缴和漏缴土地出让金现象十分严重。地方政府为追求经济发展发展,招商引资甚至不惜“以地换项目、以地换路”,使土地出让金“体外循环”,失去财政监督,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大量的土地出让金支出不透明,支出结构缺少统筹规划,用于支农和保障性住房的支出比例较低,加剧了城乡二元结构分化。

3.大量土地无序出让,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多卖地可使地方政府增加财政收入,因此地方政府热衷于卖地招商引资,土地不仅成了用地商竞相争夺的资源,也成了政府吸引外来投资的资本。地方政府大量审批土地获得收入,开发商大量圈地,土地大量被浪费和闲置。经常在城市郊区看到优质的耕地被开发商或者企业圈起来,但是由于资金问题没有开发,里边杂草丛生,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即使房地产开发商开发了大量楼盘,需求已经满足的情况下,楼盘的闲置率居高不下,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云南昆明呈贡“鬼城”的报道经常见诸于报端,资源浪费严重。

4.土地征收、拆迁、补偿过程中酝酿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

从理论上来说,土地收益的分配和使用要考虑到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权益,但是目前的土地出让金收益分配严重违背了了这一理论。目前征地补偿主要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三部分。征地补偿费按土地被征用前的3年平均产值的若干倍来计算,补偿标准过低。甚至出现地方政府卖一亩地收入130多万元,只给农民补偿3万元的情况。土地资本巨额增值收益,大部分被开发商和地方政府所获取,而被征地农民只能得到低额的补偿费,这使得农民与地方政府因征地补偿问题而矛盾突出。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失去土地就等于失去了生活收入来源,即使一些进城务工的农民,由于受自身水平限制,在城市里只能生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收入有限。现阶段,我国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大多是采用货币化的方式一次性完成,缺乏对农民生存、生活的长远考虑。只让农民进城上楼,却没有考虑到农民进城后的生计问题,农民为维护自身权益会做出一些不理性的行为,会加剧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发展。

二、我国土地出让金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土地出让金管理存在的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分税制和土地出让金收入分配制度是土地出让金管理存在问题的根源。从1994年开始,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一些税源稳定、收入多的税种如关税、消费税等归中央,而一些难以征收的小税种归地方政府,如营业税、契税、印花税等,另外一些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享的税种中央拿大头,地方拿小头,比如增值税中央分享75%,地方分享25%,证券交易税,中央与地方各分享50%。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有限,财政资金紧张在所难免,在财力向上集中的同时,事权却有向下集中的趋势。地方政府之间职责范围界定不够明确,含糊不清的事权大多分配给下级政府部门,财政支出刚性压力大,财政供养人员多,因此造成财政收入难以支撑相应的事权,地方政府迫切地需要补充财政资金。土地出让金收入、税收以外的费用等形式的收入增长迅速,并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土地出让金管理缺乏规范制度。地方政府随意安排土地出让金收支是由土地出让金管理制度的缺失引起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实施土地出让制度以来,关于土地出让金的管理规章制度一直处于空白状态,2006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通知》才改善了这种局面。但是现有的土地出让金管理办法给地方政府预留了较大的操作空间,造成土地出让金使用不合理。首先,土地出让金使用范围和结构没有制度保障。国务院下发的《通知》规定了土地出让金收入的使用范围,但是并未规定各项支出所占比例,因此,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金支出中,对各种可以产生“效益”的城市建设支出比例大,而对失地农民的补偿、农村基础设施改善等支农项目支出不足。其次,对土地出让金的使用缺乏合理规划。土地出让金是土地在未来40年-70年的租金,而地方政府每年对收取的土地出让金使用时,不能进行长期、合理规划使用,而是过度使用当期土地出让金收入,而对未来的财政支出需求只寄希望于继续扩大土地出让金收入,继续扩大卖地,造成耕地面积减少。

3.土地出让金收益分配机制不合理。我国的土地出让金收益应该在所有者和使用者之间分配,主要用于征地拆迁补偿、土地开发支出、支农支出、城市建设支出等方面。但是在土地出让金实际使用过程中,收益分配非常不合理。一方面中央政府对土地的收益基本都留归地方政府所有,只是在土地收益中统筹部分资金用于土地的开发利用,所有者的用益物权的权能没有充分体现。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为打造政绩,将大量的是资金用于政绩工程上,而分配给被征地农民的收益很少。收益分配机制不合理,在拆迁过程中又实行强征强拆,所以会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

三、完善我国土地出让金管理的建议

1.改革土地出让金制度,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和事权。目前我国的行政管理过程中财权和事权不均衡造成地方政府想方设法增加财政收入,要改变这种状况,建议考虑地方政府履行职务的需要,增加地方政府在财政资金分配的比重,减轻地方财政资金匮乏的压力,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金的过度依赖。另外可以考虑改变土地出让金一次性收取的制度,可以将土地出让金分批分次收取,降低当届政府过度获取土地出让金收益的机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2.加强对土地出让金收支的预算管理,统筹安排各项支出。地方政府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确保土地出让金收支按规定执行。城市规划部门根据城市发展需要提出年度用地规划,国土资源部门根据城市发展要求和年度政府对固定资产的投资计划,合理规划全年各类土地用地需求,避免过度审批土地,造成资源浪费。土地出让金的收支严格按照预算执行,杜绝欠缴、漏缴土地出让金的现象发生;合理分配土地出让金,明确规定各项用途的支出结构和比例,并建立支出公示机制,确保惠及民生的项目资金到位,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

3.规范土地出让行为,完善土地出让金管理规章制度。我国关于土地出让金管理的规章制度只有《土地管理法》和《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应该用战略的眼光规范土地出让金的收支管理,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确保土地出让金合理使用。

4.加强审查与监督,确保土地出让金有序运行。高效严密的审查与监督制度是确保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机制有效运行的保障。为规范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建议成立由独立专家组成的审计小组定期对各地的土地出让金收支进行独立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对外公布,审计结果要计入当年地方政府年终考核成绩,提高地方政府领导的重视程度。继续完善土地出让招投标和挂牌制度,保证操作的规范和透明度,杜绝腐败滋生。明确财政部和人民银行对土地出让金收支的监督职能,确保土地出让金收入缴入国库。建立土地出让金支配违规处罚机制,确保被征地农民的补偿、补助和其他权利的实现,缩小城乡二元差距。

参考文献:

[1]李丹儿,土地出让金问题的成因与风险隐患[J],《金融发展评论》,2012,(04).

[2]安体富,窦欣,我国土地出让金: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J],《南京大学学报》,2011,(1).

[3]朱建宇,朱晓倩,浅析土地出让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J],《国土资源通讯》,2012,(22).

[4]刘军,舒雅楠,论加强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05).

土地出让管理篇3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是指省、市、县(区)、自治县从土地出让金中按规定比例划出的专账管理的资金。

第三条根据*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有关问题的通知》(粤府〔*〕59号)规定,我省从各市、县(市、区)土地出让金平均纯收益中划出20%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其中:70%作为本级农业土地开发资金,30%集中到省统一使用。

从土地出让金划出的农业土地开发资金计算公式为:

从土地出让金划出的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土地出让面积×土地出让平均纯收益征收标准(对应所在地征收等别)×各地规定的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比例(20%)。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土地出让平均纯收益征收标准是指地方人民政府出让土地取得的土地出让纯收益的平均值。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已根据全国城镇土地等别、城镇土地级别、基准地价水平、建设用地供求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情况进行了制定、联合,并根据土地市场价格变动情况适时调整。土地出让平均纯收益征收标准附后。

第五条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办理的土地出让合同,按季统计土地出让面积送同级财政部门,同时抄报省级财政部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同级财政部门根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的土地出让面积、城镇土地等别、土地出让平均纯收益征收标准和省政府规定的土地出让金20%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比例,计算应从土地出让金中划缴的农业土地开发资金。

第六条根据财政部规定,调整现行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将“基金预算收入科目”第85类“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下的850101项“土地出让金”取消;增设850103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反映从“土地出让金财政结算专户”中划入的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资金;增设850104项“其他土地出让金”,反映从“土地出让金财政结算专户”中扣除划入农业土地开发资金专账后的土地出让金。在“基金预算支出科目”第85类“土地有偿使用支出”下增设8503款“农业土地开发支出”,反映从土地出让金中划出的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安排的农业土地开发支出。

第七条按本办法第五条计算应从土地出让金中划出的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按照专账管理的原则和土地出让金缴交情况,由财政部门在次月5日前办理土地出让金清算。清算时,按预算级次分别开具缴款书,办理缴库手续,将属于本市、县(区)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收入20%部分中的70%缴入同级国库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收入专账;30%部分按就地缴库方式缴入省国库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收入专账,上划时请使用“一般缴款书”,预算科目填列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科目第85类第850103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

第八条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纳入财政预算,实行专账核算管理。各级财政部门应严格按照国家对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规定,保证土地出让金专户资金优先足额划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资金专账,按照规定的使用范围进行专款专用,不得截留、坐支和挪用,并实行社会公示制度。

第九条本办法所称的农业土地开发主要包括:土地整理和复垦、宜农未利用地的开发、基本农田建设以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土地开发。

土地整理和复垦是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有组织地对农村地区田、水、路、林及村庄进行综合整治;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挖损、塌陷、压占及污染破坏的土地和洪灾滑坡崩塌、泥石流、风沙等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复垦。

宜农未利用地的开发是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的前提下,对滩涂、盐碱地、荒草地、裸土地等未利用的宜农土地进行开发利用。

基本农田建设是指:采取相应措施对基本农田进行改造、改良和保护,促进基本农田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和持续利用。具体包括: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的建设;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建设;对中低产田的改造;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规定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其他耕地的建设等。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土地开发是指: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而独立进行的农田道路、电力通讯、水源、给排水等生产设施的建设。

第十条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农业土地开发专项资金的项目预算编制、初审、申报。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农业土地开发专项资金的项目预算的审核批准、下达、资金的拨付和资金的使用监督管理工作;国土资源部门负责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及竣工验收等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省财政厅和国土资源厅会同省监察厅、审计厅等有关部门,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的提取比例、预算管理、支出范围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对于违反规定的,除通报外,对提取比例不足的,负责督促其限时足额划入,督促未果的,依法强行划入专账;对于违反专账管理的,负责督促其在7个工作日内予以纠正;对于违反支出范围的,除负责督促其在7个工作日内纠正外,应将超出本办法规定支出范围的资金收回专账;对挪用专账资金的,由省财政厅负责追缴,并报省监察厅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土地出让管理篇4

为全面落实土地出让合同,确保土地出让价款全额入库,实现土地出让资金财务管理规范化,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34号)、《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土地成交价款管理规范资金缴库行为的通知》(财综[]89号)精神,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成交价款征缴管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缴纳责任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受让人应依法及时签订国有土地成交确认书,并在之后的10个工作日内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以下简称合同),在签订合同的1个月内缴纳出让价款50%的首付款。余款按合同约定及时缴纳,最迟不得超过一年。土地竞得人不按时签订成交确认书、出让合同的,取消其竞得资格,终止供地,竞买保证金不予退还。对受让方欠缴土地出让价款、闲置土地、囤地炒地、土地开发规模超过实际开发能力以及不履行土地出让合同的,责令限期缴清出让成交价款,追究违约责任,并严肃查处其违法违规用地行为。

二、强化管理措施

㈠受让方欠缴土地出让成交价款的,由国土部门及时下发催缴通知书,限期缴纳出让成交价款,并函告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停止以下行政审批行为:

1、未开工项目。规划、建设部门不予受理规划设计方案论证申请,不予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工程施工许可证;国土部门不予核发建设用地批准书。

2、已开工、未竣工项目。建设部门停止质量监督并下发停工通知书;房产部门不予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3、已竣工项目。建设部门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申请;国土、房产部门不予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屋产权证及其分割登记。

㈡受让方在年月30日前缴清合同约定出让价款的,免缴滞纳违约金。

已缴清出让成交价款但确有困难不能如期开工、竣工的,经受让方申请,国土、建设、房产等部门审核确认,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可以顺延开工、竣工时间,但原则上不得超过四个月。国土部门要与受让方签订顺延开工、竣工时间的补充合同,严格要求其按顺延时间约定如期开工、竣工,并继续履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其它义务。此后,除不可抗力外,受让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再次要求顺延开工、竣工时间。

㈢受让方年月30日前未缴清出让成交价款的,由国土部门依据合同追究其违约责任,全额收取违约金。

出让成交价款逾期六个月以上未缴纳到位且属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的,经催缴仍不缴纳或受让方无力继续履行合同的,可以直接终止合同,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已经缴纳的合同定金不予退还。其中,以出让方式取得工业用地后依法变更用途为住宅、经营性用地的,终止住宅、经营性用地出让合同,保留原工业用地用途。

受让方分期支付出让成交价款的,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向出让方支付利息。年月30日前仍未缴清出让成交价款并违反分期支付约定的,利息不予减免。

受让方无正当理由、恶意拖欠出让成交价款的,有关部门依法予以查处,直至解除出让合同、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必要时,通过媒体公开曝光或提请司法机关查封受让土地地面附着物等。

三、严格市场准入

限制欠缴出让成交价款的单位或个人和其开办、控股的企业、组织以及未按时签订出让合同、拖欠土地出让价款被解除合同后未满两年的单位或个人参加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已经参加并成为受让方的,取消其受让资格;已经签定合同的,依法解除合同,并按规定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受让方年月30日以前缴清出让成交价款的不在限制之列。

土地出让管理篇5

关键词:土地出让金预算管理收支两条线预算审批预算绩效

一、引言

土地出让制度是土地公有制背景下我国特有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土地出让金是国家出让土地换取的对价收入。土地出让金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一部分,一直以来严重脱离规范的预算管理,由此导致了一系列问题。虽然以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为代表的法律文件明确规定,土地出让收支全额纳入地方基金预算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但是实践中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未按法律文件的规定执行,大量的土地出让金仍然游离在预算管理之外,各种违法现象层出不穷。在理论上,土地出让金管理制度多局限于经济学上的分析,法学角度的研究甚为欠缺,有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必要。

二、文献综述

(一)土地出让金管理缺陷及成因文献综述

目前,我国土地出让金管理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学者在研究土地出让金管理的缺陷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论证。收入管理方面主要表现为土地出让金征收不到位,支出管理方面主要是土地出让金支出不规范,具体表现在任意挪用土地出让金、未有效补偿征地农民的损失等几个方面。有的学者认为,土地出让金管理随意性太强,国家规定要设立专门的土地收入专户进行管理,但很多地方政府未按规定执行,土地出让金往往成为地方政府的小金库(董礼洁:《地方政府土地管理权》法律出版社,2009.09)。

(二)土地出让金制度改革措施文献综述

针对我国现行土地出让金管理制度存在的各种缺陷,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改革措施和治理建议。有学者认为,现行上地出让金一次性收取的做法并不合理,应当改批租模式为年租模式(李波:《基于财政分权的地方税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租制可以使土地出让的初始价格下降,减轻购房者负担。它可以避免土地长期占有、从事土地投机、形成暴富等社会现象的产生。

三、国外预算管理制度借鉴

(一)美国预算审批法律制度

美国是典型的主要由立法机关进行预算审查监督的国家,国会是预算审查的主体,国会下设预算委员会、拨款委员会和税收委员会,具体负责预算审查监督工作。预算委员会的基本职责是审查总统预算草案的宏观政策和总体指标。拨款委员会的基本职责是确定对部门以及主要项目的预算拨款。参众两院拨款委员会下设13个拨款小组委员会,每个拨款小组委员会对应若干个政府部门,并负责确定对这些部门及其主要项目的预算拨款。13个小组委员会享有拨款委员会的支出控制权。这些小组委员会通过逐条审议相应的部门预算,提出不同的拨款方式并起草拨款议案、这些议案经拨款委员会审查和讨论后,由众议院提出一项综合性的“拨款法案”,经两院全体会议审议后在财政年度开始以前通过。税收委员会的基本职责是对政府提出的税收政策和建议进行审查和评估。

(二)英国预算支出绩效制度

英国从1998年绩效预算改革开始,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绩效体系。英国的绩效预算过程大致如下:第一,设立绩效目标。英国的绩效目标包括战略目标、一般绩效目标和具体绩效指标三个层次,它们明确规定于政府与各部门签订的公共服务协议(pSa)中。战略目标由财政部与各部门协商决定,其他则由各部门负责制定,财政部审查并提出改进建议。第二,分配预算资金。各政府部门在获得预算资金的同时也签订各自的pSa,明确规定部门用这些资源要实现协议中规定的绩效结果。第三,对预算绩效完成情况进行监督。财政部、内阁委员定期对各部门和机构在完成绩效任务过程中存在风险进行定期检查和监控。负

四、完善土地出让金预算管理制度的措施

(一)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

目前,有关土地出让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法律文件的层级较低,收支两条线的相关规定散见于国务院、中纪委、监察部和财政部等部委的各类通知或者意见性质的文件中,在国家层面缺乏一套完整、统一、规范、系统的法律法规,使得“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刚性约束不足。因此,应当提高土地出让金预算管理的立法层级,至少是有一部行政法规层级的法律文件能够出台,规定土地出让金全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实行严格的收支脱钩,并明确未纳入预算管理的法律责任。提升法律文件层级,强化土地出让金预算管理的刚性约束,是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精细化地方政府预算制度改革

土地出让管理篇6

第一条  为了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地开发、利用、经营土地,促进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开发区)内的国有土地,可按照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原则,实行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制度,其土地所有权、地下资源、埋藏物仍属国家所有,不得出让、转让。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均可依法在开发区取得土地使用权。

第四条  根据本规定取得土地使用权者,依照中国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在土地使用合同期内可以开发、利用土地,也可以将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或用于其他经济活动。

依照其他规定通过划拨或减免土地使用价款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未经批准不得转让、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权。

第五条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简称开发区管委会),代表大连市人民政府管理开发区国有土地,应组织开发区土地、规划、城建等管理部门,依法做好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的管理监督工作。

第二章  出让与受让

第六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由开发区土地管理部门会同规划、城建部门,确定出让土地的位置、面积及用途,经开发区管委会审查同意,依照国家建设用地批准权限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纳入地方年度建设用地计划。

土地使用权出让,由开发区土地管理部门代表出让方,将开发区内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地让与土地使用者(受让方),并向受让方收取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第七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可采取协议、招标或拍卖的方式,由开发区土地管理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合同,明确出让地块的方位、面积、用途、使用年限、使用要求、出让金额、违约责任及其他应履行的权利、义务。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须经开发区公证机关公证。

第八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一般不得超过下列年限:

(一)商业、旅游、娱乐用地四十年;

(二)工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居住及其他用地五十年。

第九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受让方应依照合同规定向出让方支付出让金;向开发区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登记,领取土地使用证;向开发区税务部门申报纳税。

受让方开发、利用土地,应按照开发区有关规划、建设的管理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一经签订,双方必须严格履行。因故改变合同内容的,由当事双方协商重新修订合同,向开发区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变更登记;违反合同的,应按合同规定承担违约责任。

第三章  转让、出租、抵押

第十一条  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是由取得土地使用权者凭土地使用证,依照出让合同和本规定对土地使用权进行的再转移。土地使用权转让,包括出售、交换、赠与等方式。

依照本规定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权可以继承。

未依照出让合同规定付清出让金和未投资开发、利用土地的,不得转让、  出租或抵押。

第十二条  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须经开发区土地管理部门同意,由当事双方协商,签订转让、出租、抵押合同。

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合同,须经开发区公证机关公证。

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款,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开发区管委会有优先购买权。

第十三条  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应将出让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随之转移。

转让、出租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时,其占地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应随之转移。

第十四条  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有关当事人应持出让合同、土地使用证和转让、出租、抵押合同,向开发区土地、房地产、税务部门申请办理登记、过户、纳税、缴费及有关手续。

第十五条  土地使用权抵押,因偿清债务或其他原因解除合同的,应及时到开发区土地管理部门注销抵押登记;因抵押人在合同期满未能偿清债务,抵押权人有权依照法律、法规和抵押合同的规定,在开发区土地、房地产管理部门监督人有权依照法律、法规和抵押合同的规定,在开发区土地、房地产管理部门监督下处分抵押财产。

处分抵押财产所得,抵押权人有优先受偿权。

第四章  土地使用权终止

第十六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期满、合同期内提前收回土地使用权或土地灭失的,即行终止土地使用权。

第十七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期满,受让方应将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无偿交给开发区管委会,并到开发区土地、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注销登记,交回土地使用证和产权证。

第十八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期满,按合同规定须拆除地上建筑物、 其他附着物的,受让方应及时拆除;不能自行拆除的,应缴纳拆除清理费。

第十九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期满,受让方需要续期的,应在合同期满前一年与出让方协商,经开发区管委会批准,重新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支付出让金,并办理登记和更换土地使用证。

第二十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期未满,因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经开发区管委会批准,可以提前解除合同,收回土地使用权,并根据受让方使用土地年限和开发、 利用情况,给予合理的补偿。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擅自进行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抵押和土地交易的,由开发区土地管理部门予以制止,并视其情节给予警告、责令赔偿经济损失、没收非法所得、罚款、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经济损失、没收非法所得、罚款、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依法惩处。

第二十二条  因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抵押发生纠纷的,由当事双方协商解决或向开发区土地管理部门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向开发区管委会申请裁决,也可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申请裁决,也可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公布前按其它方式在开发区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应继续执行《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使用管理办法》;需要改变土地使用方式的,应按本规定重新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办理登记手续。

土地出让管理篇7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土地使用权出让

第三章  土地使用权划拨

第四章  权属登记和管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管理,发挥国有土地的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土地、城市规划、房地产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国有土地使用权(以下简称土地使用权)出让、划拨,以及与划拨有关的转让、出租、抵押活动。但地下的各类自然资源、埋藏物、隐藏物和市政公用设施除外。

第三条  开发、利用城市国有土地,进行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或者用于其他经济活动,均必须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包括地区行政公署,不包括市辖区人民政府,下同)应当对建设用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开发、统一出让或者划拨、统一管理。

城市规划区内集体所有的土地,经市、县人民政府依法征用转为国有土地后,方可有偿出让或者划拨该幅土地的使用权。

统一征地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建设用地的统一征用,主管城市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划拨以及土地权属登记和管理,依法对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出租、抵押、终止进行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城市规划、城建、房产管理、财政、物价、税务等部门应当各司其职,配合做好土地使用权管理工作。

第二章  土地使用权出让

第六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年度建设用地计划。

地区行政公署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本年第一季度内,将上一年本行政区域内出让土地使用权的面积和用途,上报省人民政府计划、土地管理部门备案。

第七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由市、县人民政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出让的每幅地块、用途、年限和其他条件,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城市规划、城建、房产管理部门拟定方案。

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方案,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组织实施。

第八条  土地出让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土地的坐落、四至范围、面积、地块的地面现状、宗地图及按国家法律规定的出让的年限和形式;

(二)项目投资计划和用地计划;

(三)土地的规划和开发建设、拆迁安置的具体要求;

(四)环境保护、卫生防疫、消防方面的要求;

(五)出让底价。

前款项目提出的时限,由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第九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批准权限,按《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二十条关于征用土地审批权限的规定办理,但下列土地使用权的出让,由省人民政府审批:

(一)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名胜古迹、文物保护、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

(二)南昌市人民广场、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规划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

第十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应当签订书面出让合同。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应当符合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方案。

第十一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应当具备下列主要条款:

(一)土地的位置、面积、宗地图;

(二)土地的规划用途和建设要求;

(三)土地开发建设年限;

(四)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年限;

(五)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总额及付款方式和期限,土地使用者是境外的组织、个人或者外商投资企业的,还应当规定付款货币的种类;

(六)违约责任;

(七)争议解决方式;

(八)双方认为需要的其他条款。

第十二条  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向预期土地使用者提供下列资料:

(一)本条例第八条第一款(一)至(四)项所列资料;

(二)土地使用者应当具有的资格要求;

(三)建筑物的出售和管理的有关规定;

(四)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十三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一般应采取拍卖、招标的方式进行;不宜采取拍卖、招标方式的,可采取双方协议的方式进行,具体程序由省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协议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出让金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土地开发建设成本,并予以公开。

第十四条  土地使用者在签订出让合同时,应当向土地管理部门交付15%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作为定金,余额应当在出让合同生效之日起6个月内付清。逾期未付清的,土地管理部门有权解除合同,已收定金不予退还。

第十五条  土地使用者按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付清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在1个月内提供出让的土地;未按期提供出让土地的,土地使用者有权解除合同,由土地管理部门返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按出让金总额15%的标准赔偿土地使用者的损失。

第十六条  土地使用者需要改变出让合同规定的土地用途的,应当向土地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取得同级人民政府土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同意,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变更协议或者重新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相应调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第十七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由出让的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受让方应当按出让合同规定,将土地出让价款全额缴入财政部门的土地出让金财政专户。财政部门应当将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专项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并按国家规定比例上交上级财政。

第十八条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给当事人的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造成损失的,由收回该幅土地的市、县人民政府给予相应补偿。

第三章  土地使用权划拨

第十九条  下列建设用地的土地使用权,确属必需的,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划拨:

(一)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

(二)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

(三)国家和省投资建设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项目用地;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建设用地。

第二十条  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确需转让的,必须按本条例第九条的规定,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但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属于省直机关或者中央、省属企业、事业单位的,必须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适用前款规定:

(一)一方提供土地使用权,另一方提供资金合作开发建设房屋,并以产权分成的;

(二)以土地使用权出资与他人合资经营,土地使用权已成为合资经营的企业拥有的;

(三)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的;

(四)收购、合并或者分立企业时,土地使用权转移给新的权利人所有的;

(五)以土地使用权抵债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一条  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申请转让时,除下列情形外,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应当批准:

(一)社会公共利益建设另有需要的;

(二)转让用途不符合城市规划的;

(三)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

第二十二条  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确需转让的,转让方应当书面提出申请,由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审查;地上建有房屋的,由土地管理部门会同房产管理部门审查。但划拨的土地使用权属于省直机关或者中央、省属企业、事业单位的,由省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审核;地上建有房屋的,还应当会同省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审核。

第二十三条  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准予转让的,受让方应到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按规定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第二十四条  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经批准转让但按国务院规定不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的,转让方应当按规定缴纳转让房地产所获收益中的土地收益。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五条  将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以营利为目的出租,地上建有房屋的,按租金的15%缴纳土地收益;地上没有房屋的,按租金的30%缴纳土地收益。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六条  设定房地产抵押权的土地使用权是以划拨方式取得的,依法拍卖该房地产后,应当从拍卖所得的价款中缴纳相当于应缴纳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第二十七条  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出让金和土地收益,由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出让金和土地收益,由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

前款所列的出让金和土地收益按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缴入财政。

第四章  权属登记和管理

第二十八条  以出让或者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应当向出让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登记,经核实后,由同级人民政府颁发土地使用权证书。

第二十九条  土地使用权转让或者变更时,地上没有房屋或者房屋还没有建成的,双方当事人应当凭交易手续向颁发土地使用权证书的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地上建有房屋的,应当凭变更后的房屋所有权证书向同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由同级人民政府更换或者更改土地使用权证书。

第三十条  土地使用权证书发证机关应当在接到当事人申请登记之日起30日内核发或者更改。

对不符合规定的申请,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当事人申请登记之日起10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告知不予登记的理由。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房产管理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登记,只限于收取下列费用:

(一)权属调查核实费和测量绘图费;

(二)登记注册费。

收费标准和管理、使用办法,由省人民政府物价、财政部门另行规定。

第三十二条  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房产管理部门在办理土地和房产权属登记发证工作中,应当联合办公,联合调查丈量,统一收费,方便当事人。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七条、第九条规定,未经批准、无权批准、越权批准或者未制定出让方案,非法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其出让无效,由其上一级人民政府对负有直接责任的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在非法出让的土地上新建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由其上一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予以拆除或者没收。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擅自改变出让合同规定的土地用途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未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擅自将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责令其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没收其非法所得,并按出让金的50%处以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的,可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土地管理部门截留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和土地收益的,由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依法予以收缴,并视情节轻重由所在单位或者监察机关给直接责任者和主要负责人以行政处分;

(二)财政部门不按规定将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和土地收益的一定比例上交上级财政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依法予以收缴,并视情节轻重由所在单位或者监察机关给直接责任者和主要负责人以行政处分;

(三)挪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和土地收益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并视情节轻重由所在单位或者监察机关给直接责任者和主要负责人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罚没处罚必须使用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罚没收入全额缴入同级财政。

第三十八条  没有法律、法规依据或者超过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向土地使用者以及交易当事人收取费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物价部门责令退回所收取的款项,对直接责任者和主要负责人由其所在单位或者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九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土地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行使职权,造成土地使用者经济损失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规定赔偿。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1年内,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城区的基准地价,并上报省人民政府,由省人民政府统一汇总公布。

第四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施行后,转让、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权未办理权属登记的,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3个月内必须按本条例规定办理权属登记,补办有关手续。

第四十二条  城市规划区以外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管理,参照本条例执行。

土地出让管理篇8

一、严格限定行政划拨供地的范围,除按《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可以行政划拨供地的以外,其他建设用地必须以有偿方式提供。

二、严格限制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范围,除国有企业改革中处置划拨土地使用权以及特殊用途等用地外,不得以协议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三、加大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扩大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出让的范围。今后,商业、旅游、娱乐和豪华住宅等经营性用地,都必须招标、拍卖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四、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必须拍卖出让:

1、以获取最高出让金为主要目标,以出价最高者为条件确定受让人的;

2、对土地使用者资格没有特殊限制,一般单位或个人均可能有受让意向的;

3、土地用途无特别限制及要求的。

对不具备拍卖条件,但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必须公开招标出让:

1、除获取较高出让金外,还具有其他综合目标或特定的社会、公益建设条件的;

2、土地用途受严格限制,仅少数单位或个人可能有受让意向的。

对土地使用者有资格限制或特别要求的,可对符合条件的用地申请者进行邀请招标。

五、原划拨土地使用权需要处置的,现土地使用者必须首先向市土地管理局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列入年度土地供应计划,由市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其中,除特殊用途和市政府批准可协议出让之外,必须进行公开招标、拍卖,招标、拍卖所得依法补偿原用地者;今后,土地使用者不得非法私自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不得私自与用地方签订协议,私自交易行为属违法行为,一律无效,土地管理部门不予办理有关手续,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六、凡在市规划区域内进行项目建设、经营性房地产开发等需要使用国有土地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到市土地管理局办理用地申请,将建设项目列入年度用地计划,否则不予供地。

土地出让管理篇9

    我市政府《关于加强广州市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管理的通知》(穗府〔1996〕109号)执行以来,全市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以下简称土地出让金)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土地出让金收入的持续增长,为我市的城市建设、社会经济建设,特别是地铁建设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市土地出让金的管理工作,理顺土地出让金收缴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财政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财政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暂行办法》,现就加强我市土地出让金管理的有关问题补充通知如下:

    一、严格审核土地招标拍卖方案。从1998年8月1日起,我市所有新出让的经营性用地已全面实施招标拍卖制度,为了合理制定土地招标拍卖方案,由市国土局在将方案提交市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领导小组决定之前,提前将上述方案(包括地块情况、成本分析、估价办法等)送给领导小组主要组成部门征求意见后,再正式提交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决定。

    二、严格按规定征收土地出让金。对于招标拍卖领导小组确定的出让合同缴款期限和比例以及其他招标拍卖的条件,各有关职能部门必须严格执行,确保市场秩序的正常和市场竞争的公平。

    三、建立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合同执行情况的检查制度。由市国土局每半年向市政府报告一次执行情况,对不按时缴款的单位,应分析情况、查明原因,对于逾期半年不缴交出让金的单位,将采取严厉的措施进行限制,包括收取滞纳金、停办预售证、收回土地等。对所有欠缴土地出让金的单位,除令其限期补缴外,每逾期一天,按1‰缴交滞纳金,同时,取消其以后参与土地招标拍卖的竞投资格,不缴清款项不得参加新地块的投标。

    财政部门要加强土地出让金征收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处理。

    四、各职能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市政府穗府〔1996〕109号文件关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减免、返还或缓交的审批权集中在市政府”的规定。具体操作程序是:由用地单位向市国土局提出申请,市国土局会市计委、市财政局共同提出意见报市长一支笔审批后执行。解困企业土地出让金返还仍按市政府原有关规定办理。

    五、加强土地开发管理。受市政府委托进行土地开发的单位必须制订土地开发计划,在计划、财政、国土部门统一审核后实施。土地开发必须与城市规划、城市改造、经济发展、政府财力等相适应。同时应加强土地开发资金的管理和开发成本的控制,土地开发成本核算审核工作由市财政局负责。

    六、按照财政部要求,缴交土地出让金(含预收款)的单位和个人在市国土局开出缴款通知书后,到代收款银行缴款,将款直接缴入市财政局的土地收益专户。款项到达市财政专户后,市国土局才予办理有关用地手续。

土地出让管理篇10

为贯彻执行《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土地管理局〔**〕第1号令),加强划拨土地使用权的管理,现将划拨土地使用权补办出让手续及办理土地登记程序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申请。土地使用者持有关证件,向土地所在地市、县土地管理部门提出划拨土地使用权补办出让手续及土地登记申请,填写《划拨土地使用权补办出让手续及土地登记申请审批表》(审称《申请审批表》,见附件一)。

2.审查。市、县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使用者的申请进行审查,在《申请审批表》上签署审核意见并在十五日内以书面形式函告土地使用者。

3.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市、县土地管理部门审查同意补办出让手续后,与土地使用者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划拨土地使用权补办出让合同》见〔**〕国土〔建〕字第7号文)。

4.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在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签订后六十日内或在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付款期限内,土地使用者向土地所在地市、县土地管理部门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