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38:42

民工安全教育培训篇1

关键词:农民工、安全、培训

abstract:avarietyofreasonsresultsinthemigrantworkerswithloweroverallculturalquality,weaksafetyconsciousness,lackingofnecessarysafetyknowledgeandawarenessandtheabilitytoprotectthemselves,whichbringsaboutgreatpressureonconstructionsafety.Strengtheningthesafetyenducationandtrainingofmigrantworkers,andenhancingtheirabilitytoself-protectionandawarenesshavebecomeanurgenttasktosolvetheissuesofmigrantworkersinconstructionindustry,toprotecttheirfundamentalinterests,andtopromotethesteadyimprovementoftheconstructionsafetyproduction.

Keywords:migrantworkers;safety;training

中图分类号:D4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在当今的建筑施工中广泛的大量使用农民工,既产生了客观的效益,但同时也引出了很多的安全问题。农民工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当前农民工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给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带来很大压力。加强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其自我保护能力和防范意识,已经成为当前解决建筑行业农民工问题、保护农民工根本利益和促进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目前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个别企业对安全培训责任不够重视,思想意识不到位。部分施工企业领导和项目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是对安全生产管理知识了解甚少,在他们的眼里只看到眼前仅有的一小点利益,而不会想深些、看远点,若发生一起安全事故的后果是什么?从根本上缺乏对安全事故危害性的认识,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弱化了安全生产的管理职能,甚至把安全管理机构或者人员缩小,合并于其他部门,一些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责任制得不到真正的体现和落实,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因此,放松了对农民工的安全管理工作。特别是农民工合同时间短、流动性大、企业也不愿意花费成本进行培训。

(二)农民工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农民工为建筑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人力保障,同时在以农民工为主的建筑劳务市场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用工企业与“包工头”签订劳务合同,一些“包工头”随意用工、管理混乱,违法转嫁经营风险,损害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二是农民工队伍庞大松散、无序流动,带来行业管理的困难。农民工是以劳务形式进入建筑工地的,大多数是属于自愿、松散的临时性组合团体,每天站在十字街口的劳务市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而用人单位则重使用、轻培训,安全教育很难落实,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

(三)安全教育培训投入不足,经费落实不到位。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经费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政府没有足够的农民工培训保障体系,没有建立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投入机制和渠道,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安全培训投入问题。一些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不愿意在安全培训方面过多投入,没有按国家规定的比例提取培训经费;一些企业虽然提取了培训经费,但侧重于技能培训,用于安全培训的经费不多;一些小企业由于职工工资总额较低,提取的费用每年寥寥无几,根本不能满足企业安全培训的需要。

(四)安全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强,培训质量达不到要求。个别企业培训走过长,为了培训而培训,培训课时不够,教学内容不足,授课方式呆板,培训效果不佳。特别是在农民工培训中,普遍存在基础薄弱、条件简陋、标准较低等问题,没有开发针对农民工特点的安全培训内容、教材,针对性不强,培训方式多限于课堂教学,培训时间不能保证。有的企业培训档案不全、培训记录不完整,在一些小企业存在安全培训档案造假应付检查的现象。另外,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具有教育对象分散且流动性大、教育层次不齐、教育时间不定、约束力不强等特点,致使农民工教育培训质量难以保证。

二、加强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一)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安全问题人人皆知,但在具体工作中却各有不同,关键在于思想认识问题。作为施工企业领导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具备常抓不懈、防范于未然的超前意识。作为施工一线的管理者和生产者,安全生产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更加密切,没有理由不重视,要消除麻痹、侥幸和消极无所谓的思想,从自身做起,从小处做到,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处处讲安全的企业氛围,把安全措施切实落实到每一天的施工生产任务当中。作为从事建筑施工的一线工人来说,则应该首先自己就要对自己的安全重视起来,每天都应该在上工之前检查一下自己的安全防护用品和即将要进入工作的工作环境,做好相应的检查之后确保无误才可以进行施工,同时在施工的同时也要时刻注意遵守规章制度进行操作,这也是对自己身体负责任的一个工作态度。

(二)积极探索实践,搞好结合,实现双赢。根据建筑行业农民工分散性、流动性、季节性,工作时间长、不固定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可采取培训与考证结合,免费与收费相结合,培训和就业信息、维权服务相结合,农民工培训和农民工子女的培训、教育相结合等方式方法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在专业设置、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上以市场为导向,使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另外,工会、安监要联合有关部门定期组织举办农民工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大奖赛,激励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实现培训主体、培训对象和用人单位的双赢局面。

(三)增强培训针对性,提高培训质量。一是加强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完善不同培训对象特别是适合农民工的培训模型,做到培训形式多样化、培训对象层次化、培训方法多元化、培训内容实用化,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因人施教,增强培训针对性。二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传授安全知识,积极倡导采用动画、幻灯片和多媒体等农民工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培训,强化实践教学,增强培训效果。三是强化培训考核。抓紧建立统一考核题库,严格考核标准,严格教考分离,确保培训质量。四是完善培训机构动态管理机制,制定有关安全培训机构质量评估考核细则,提高认证标准,对培训不规范、培训治理不高的培训机构,及时淘汰或降级。

(四)加强安全培训法规制度建设,继续推进以农民工为重点的全员安全培训。一是针对当前农民工安全培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完善农民工安全培训相关政策措施;二是进一步修订、完善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三项岗位人员的安全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研究制定高危行业农民工安全培训大纲和标准;三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推进高危行业全员培训特别是农民工安全培训工作。四是广泛开展安全生产知识电视培训等普及性培训活动。五是把对中小企业安全培训的指导服务与监督管理结合起来,组织对没有培训能力的中小企业开展送教上门活动。六是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培训机构布局。

民工安全教育培训篇2

一、农民工安全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资金不足关于农民工安全培训,国家没有相应的扶持政策,财政没有专项经费,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民工安全教育经费实行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企业没有建立健全农民工培训保障体系,没有建立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投入制度和渠道,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培训投入问题。每年提取的费用直接用于农民工的寥寥无几,根本不能满足生产培训的需要。

(二)各培训部门培训不统一目前涉及的培训部门较多,有安监、质监,还有行业机构等。每个部门发的证书均不一样,互不认同。如焊工,有安监部门的安全资格操作证,质监部门的特种设备焊接作业操作证,中国船级社的CCS证,劳动保障部门的技术等级证等。各部门大多各自为战,强调本部门的证书,多头培训加重了企业的培训负担,加大了企业与个人参加培训的抵触情绪。此外,国家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专项资金扶持政策没有贯通到劳动保障、教育、农业、工会、财政等多个部门,目前还没有形成合力,没有形成各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大大迟缓了农民工安全培训的进程。

(三)监督管理体制不够健全1、有些地方政府对安全培训监管不力,没有把农民工的安全培训作为一项日常监管工作,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个体户中的农民工进行安全培训缺乏监管。2、对培训机构的约束不够,培训考核欠规范,对培训质量缺乏严格的考核评估。3、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情况的监督检查也明显缺乏力度,造成特种作业人员仍有不培训就上岗、混证上岗、人证不符合的现象,特别是在施工进入高峰期,工地急需各工种人员时,显得尤为突出,这是安全生产的一大隐患。

二、加强农民工安全培训的对策及措施

(一)把农民工安全培训纳入到安全生产培训总体规划中来根据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各单位和部门要完善相应的规划内容,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将农民工作为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对象提出明确的目标、措施和要求并抓好实施。

(二)使农民工自己转变观念自愿参加形式多样的安全培训农民工安全培训工作意义重大,关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政府部门要转变过去陈腐的观念,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和“请”农民工来参加安全培训,变被动为主动。要教育和吸引农民工认识到接受安全培训的好处,激发其参加的积极性。

(三)将农民工安全培训和农民工子女教育培训相结合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在加强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的同时,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也迫在眉睫。农民工安全培训的最终目的是顺利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而关注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与培训则是从更长远的眼光来推动这个转移。同时,要在农民工的安全和农民工子女教育上发挥职业和学历教育的优势。企业可以和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出农民工子女的入学与接受教育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农民工子女参加中职教育。

(四)政府部门要在农民工的安全培训工作中加大资金的投入建立安全培训专项基金。目前,政府实施的“阳光工程”“创业培训”等相关培训部门都有经费保障,给参加农民工予以补贴,而安监部门组织农民工培训没有政府补贴。建议将农民工安全工作列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拨出专项基金给予保障。

(五)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落实企业培训主体责任。将农民工安全培训纳入监察执法的重要内容,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开展经常性安全培训专项督查,督促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员安全培训,特别是对高危行业新招录的人员,必须实施强制性岗前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方能上岗作业。对不履行全员安全培训义务的高危企业以及未经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就安排上岗作业等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

民工安全教育培训篇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公民消防安全素质,有效预防火灾,减少火灾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依照本规定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三条公*、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广电、安全监管、旅游、文物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能,依法组织和监督管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并纳入相关工作检查、考评。

各部门应当建立协作机制,定期研究、共同做好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四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应当符合全国统一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大纲的要求,主要包括:

(一)国家消防工作方针、政策;

(二)消防法律法规;

(三)火灾预防知识;

(四)火灾扑救、人员疏散逃生和自救互救知识;

(五)其他应当教育培训的内容。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五条公*机关应当履行下列职责,并由公*机关消防机构具体实施:

(一)掌握本地区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向本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工作建议;

(二)协调有关部门指导和监督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三)会同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实施监督管理;

(四)定期对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负责人和专(兼)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的负责人开展消防安全培训。

第六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将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教育培训规划,并进行教育督导和工作考核;

(二)指导和监督学校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教学内容;

(三)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在职培训内容;

(四)依法在职责范围内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审批和监督管理。

第七条民政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减灾规划并组织实施,结合救灾、扶贫济困和社会优抚安置、慈善等工作开展消防安全教育;

(二)指导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各类福利机构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三)负责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的登记,并实施监督管理。

第八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和监督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内容;

(二)依法在职责范围内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审批和监督管理。

第九条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部门应当指导和监督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城市燃气企业、物业服务企业、风景名胜区经营管理单位和城市公园绿地管理单位等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将消防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纳入建设行业相关执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及考核内容。

第十条文化、文物行政部门应当积极引导创作优秀消防安全文化产品,指导和监督文物保护单位、公共娱乐场所和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文化站等文化单位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十一条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应当指导和协调广播影视制作机构和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制作、播出相关消防安全节目,开展公益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指导和监督电影院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十二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监督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二)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人员和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内容;

(三)将消防法律法规和有关消防技术标准纳入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及执业资格考试内容。

第十三条旅游行政部门应当指导和监督相关旅游企业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督促旅行社加强对游客的消防安全教育,并将消防安全条件纳入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等相关行业标准,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旅游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及考核内容。

第三章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第十四条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明确机构和人员,保障教育培训工作经费,按照下列规定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一)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二)对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职工进行上岗前消防安全培训;

(三)对在岗的职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

(四)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其他单位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单位对职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应当将本单位的火灾危险性、防火灭火措施、消防设施及灭火器材的操作使用方法、人员疏散逃生知识等作为培训的重点。

第十五条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开展下列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一)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教学内容;

(二)在开学初、放寒(暑)假前、学生军训期间,对学生普遍开展专题消防安全教育;

(三)结合不同课程实验课的特点和要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安全教育;

(四)组织学生到当地消防站参观体验;

(五)每学年至少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

(六)对寄宿学生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用火用电教育和应急疏散演练。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至少确定一名熟悉消防安全知识的教师担任消防安全课教员,并选聘消防专业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消防辅导员。

第十六条中小学校和学前教育机构应当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认知特点,保证课时或者采取学科渗透、专题教育的方式,每学期对学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

小学阶段应当重点开展火灾危险及危害性、消防安全标志标识、日常生活防火、火灾报警、火场自救逃生常识等方面的教育。

初中和高中阶段应当重点开展消防法律法规、防火灭火基本知识和灭火器材使用等方面的教育。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采取游戏、儿歌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幼儿开展消防安全常识教育。

第十七条高等学校应当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消防安全专题讲座,在校园网络、广播、校内报刊等开设消防安全教育栏目,对学生进行消防法律法规、防火灭火知识、火灾自救他救知识和火灾案例教育。

第十八条国家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置消防类专业或者开设消防类课程,培养消防专业人才,并依法面向社会开展消防安全培训。

人民警察训练学校应当根据教育培训对象的特点,科学安排培训内容,开设消防基础理论和消防管理课程,并列入学生必修课程。

师范院校应当将消防安全知识列入学生必修内容。

第十九条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开展下列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一)组织制定防火安全公约;

(二)在社区、村庄的公共活动场所设置消防宣传栏,利用文化活动站、学习室等场所,对居民、村民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三)组织志愿消防队、治安联防队和灾害信息员、保安人员等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四)利用社区、乡村广播、视频设备定时播放消防安全常识,在火灾多发季节、农业收获季节、重大节日和乡村民俗活动期间,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确定至少一名专(兼)职消防安全员,具体负责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第二十条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在物业服务工作范围内,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经常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本单位员工和居民参加的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第二十一条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者使用的同一建筑物,负责公共消防安全管理的单位应当对建筑物内的单位和职工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第二十二条歌舞厅、影剧院、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体育场馆、会堂、医院、客运车站、客运码头、民用机场、公共图书馆和公共展览馆等公共场所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对公众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一)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设施等处的醒目位置设置消防安全标志、标识等;

(二)根据需要编印场所消防安全宣传资料供公众取阅;

(三)利用单位广播、视频设备播放消防安全知识。

养老院、福利院、救助站等单位,应当对服务对象开展经常性的用火用电和火场自救逃生安全教育。

第二十三条旅游景区、城市公园绿地的经营管理单位、大型群众性活动主办单位应当在景区、公园绿地、活动场所醒目位置设置疏散路线、消防设施示意图和消防安全警示标识,利用广播、视频设备、宣传栏等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导游人员、旅游景区工作人员应当向游客介绍景区消防安全常识和管理要求。

第二十四条在建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当开展下列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一)建设工程施工前应当对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教育;

(二)在建设工地醒目位置、施工人员集中住宿场所设置消防安全宣传栏,悬挂消防安全挂图和消防安全警示标识;

(三)对明火作业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教育;

(四)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在建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配合施工单位做好上述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第二十五条新闻、广播、电视等单位应当积极开设消防安全教育栏目,制作节目,对公众开展公益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第二十六条公*、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安全监管、旅游部门管理的培训机构,应当根据教育培训对象特点和实际需要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第四章消防安全培训机构

第二十七条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面向社会从事消防安全专业培训的,应当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依法批准,并到省级民政部门申请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

第二十八条成立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条件,有规范的名称和必要的组织机构;

(二)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费一百万元以上;

(三)有健全的组织章程和培训、考试制度;

(四)具有与培训规模和培训专业相适应的专(兼)职教员队伍;

(五)有同时培训二百人以上规模的固定教学场所、训练场地,具有满足技能培训需要的消防设施、设备和器材;

(六)消防安全专业培训需要的其他条件。

前款第(四)项所指专(兼)职教员队伍中,专职教员应当不少于教员总数的二分之一;具有建筑、消防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并有五年以上消防相关工作经历的教员不少于十人;消防安全管理、自动消防设施、灭火救援等专业课程应当分别配备理论教员和实习操作教员不少于两人。

第二十九条申请成立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应当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受理申请后,可以征求同级公*机关消防机构的意见。

省级公*机关消防机构收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移送的申请材料后,应当配合对申请成立消防安全培训专业机构的师资条件、场地和设施、设备、器材等进行核查,并出具书面意见。

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有关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规定,并综合公*机关消防机构出具的书面意见进行评定,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并向社会公告。

第三十条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章程规定,开展消防安全专业培训,保证培训质量。

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开展消防安全专业培训,应当将消防安全管理、建筑防火和自动消防设施施工、操作、检测、维护技能作为培训的重点,对经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的人员,颁发培训证书。

消防安全专业培训的收费标准,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一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依法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进行管理,监督、指导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依法开展活动。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定期组织质量评估,并向社会公布监督评估情况。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进行质量评估时,可以邀请公*机关消防机构专业人员参加。

第五章奖惩

第三十二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有突出贡献或者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单位对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成绩突出的职工,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三十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广电、安全监管、旅游、文物等部门不依法履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职责的,上级部门应当给予批评;对直接责任人员由上级部门和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根据权限依法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建议有权部门给予处分。

公*机关消防机构工作人员在协助审查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的工作中疏于职守的,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四条学校未按照本规定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教育、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责令其改正,并视情对学校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第三十五条单位违反本规定,构成违反消防管理行为的,由公*机关消防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予以处罚。

第三十六条社会组织或者个人未经批准擅自举办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的,或者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在培训活动中有违法违规行为的,由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依法予以处理。

民工安全教育培训篇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河北省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公民消防安全素质,有效预防火灾,减少火灾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河北省消防条例》、《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等消防法律法规,结合河北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河北省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均应依照本规定开展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三条各级公*、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安全监管、旅游、文物等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能,依法组织和监督管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制定相应工作标准和考核办法,纳入相关工作检查、考评。相关工作情况于每年年底前报至本级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依托省、市和区(县)消防安全委员会建立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协作机制,每年召开一次工作例会,通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具体的工作措施,共同做好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四条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应符合公*部、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大纲(试行)》(公消[2011]213号)要求,主要包括:

(一)消防法律法规

(二)国家消防工作方针、政策;

(三)火灾预防知识;

(四)火灾扑救、人员疏散逃生和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

(五)其他应教育培训的内容。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五条省、市和区(县)公*机关应履行下列职责,并由公*机关消防机构具体实施:

(一)掌握本地区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向本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工作建议;

(二)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纳入社区警务室工作职责和派出所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内容;

(三)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依法监督管理社会消防安全培训机构,查处未取得相应资质违规培训等行为;

(四)协调有关部门指导和监督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五)每年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开展一次监督检查;

(六)定期对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负责人和专(兼)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的负责人开展消防安全培训。

第六条省、市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和监督中小学校按照《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内容开展消防安全知识教育;

(二)指导和监督学校在课堂教学、学生校外社会实践、团组织和少先队活动中落实好消防安全教育内容;

(三)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在职培训内容;

(四)会同公*机关消防机构,开展消防安全示范校创建活动;

(五)会同公*机关消防机构,督促、指导学校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消防应急疏散演习和消防安全主题宣传活动。

第七条省、市和区(县)民政部门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减灾规划并组织实施,利用每年“国际减灾日”、“防灾减灾日”等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纳入创建“减灾示范社区”内容,结合救灾、扶贫济困和社会优抚安置、慈善等工作开展消防安全教育;

(二)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培训课程,指导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制定防火安全公约,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发动社区志愿者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和宣传活动;

(三)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纳入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内容和相关考评,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内容,指导社会福利机构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和消防安全疏散演练。

(四)依法在职责范围内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进行登记和监督管理。

第八条省、市和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和监督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内容;

(二)依法在职责范围内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审批和监督管理。

第九条省、市和区(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应指导和监督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物业服务企业等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将消防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纳入建设行业相关执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及考核内容。

第十条省、市和区(县)文化、文物行政部门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和监督文物保护单位、公共娱乐场所和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文化站等文化单位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二)推动消防文化建设,开展消防文艺作品创作和演出,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文化下乡活动。

第十一条省、市和区(县)新闻出版广电部门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和协调广播影视制作机构和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制作、播出相关消防安全节目,开展公益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二)指导和监督电影院开展“消防宣传进影院”活动,组织放映消防安全知识宣传片;

(三)在“送电影下乡”活动中加入消防科普影片。

第十二条省、市和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监督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二)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人员和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内容,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从业人员上岗和转岗前培训;

(三)将消防法律法规和有关消防技术标准纳入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及执业资格考试内容;

(四)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纳入全国“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内容并进行考评。

第十三条省、市和区(县)旅游行政部门在重大活动、旅游重点时期应指导和监督相关旅游企业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督促旅行社加强对游客的消防安全教育,并将消防安全条件纳入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等相关行业标准,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旅游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及考核内容。

第三章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第十四条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制定消防教育培训方案,明确机构和人员,建立消防教育培训档案,保障教育培训工作经费,按照下列规定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一)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二)组织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职工进行上岗前消防安全培训;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性作业的人员和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从事建筑物、构筑物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监察和建筑消防设施操作与维护等工作的人员应取得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资格;

(三)每年至少组织在岗职工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

(四)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其他单位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五)在单位内部显著位置设置消防宣传栏、消防安全警示牌等,利用单位广播、闭路电视、电子屏幕等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六)应将本单位的火灾危险性、防火灭火措施、基本消防设施的操作与维护、灭火器材操作使用方法、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人员疏散逃生知识等作为单位职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保证职工做到懂本岗位火灾危险性、懂基本消防常识、懂预防火灾措施,会报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

第十五条各级各类学校应开展下列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一)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中小学校公共安全教育内容;

(二)在中小学安全教育日、防灾减灾日、119消防宣传日和开学初、放假前、相关实验课中对学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

(三)每学年至少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对寄宿学生至少开展两次安全用火用电教育和应急疏散演练;

(四)利用校园媒体,聘请消防专业人员讲课,或适时组织学生到当地消防站、市民防灾馆等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第十六条教育机构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认知特点,保证课时或者采取学科渗透、专题教育的方式,每学期对学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

小学阶段应重点开展火灾危险及危害性、消防安全标志标识、日常生活防火、火灾报警、火场自救逃生常识等方面的教育。

初中和高中阶段应重点开展消防法律法规、防火灭火基本知识和灭火器材使用等方面的教育。

学前教育机构应采取游戏、儿歌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幼儿开展消防安全常识教育。

高等学校每学年应至少举办一次消防安全专题讲座,在校园网络、广播、校内报刊等开设消防安全教育栏目,对学生进行消防法律法规、防火灭火知识、火灾自救他救知识和火灾案例教育。

第十七条有条件的普通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置消防类专业或者开设消防类课程,培养消防专业人才,面向社会开展消防安全培训。

人民警察训练学校应根据教育培训对象的特点,科学安排培训内容,开设消防基础理论和消防管理课程,并列入学生必修课程。

师范院校应将消防安全知识列入学生必修内容。

第十八条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在有关部门指导下开展下列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一)组织制定防火安全公约;

(二)在社区、村庄的公共活动场所和醒目位置设置消防宣传栏,悬挂消防安全挂图,利用文化活动站、学习室、警务工作站等场所,对居民、村民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三)定期组织志愿消防队、治安联防队和灾害信息员、保安人员等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四)利用社区、乡村广播、视频设备不定时播放消防安全常识,在火灾多发季节、农业收获季节、重大节日和乡村民俗活动期间,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社区居民或村民应急疏散演练。

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确定至少一名专(兼)职消防安全员,具体负责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第十九条物业服务企业应在物业服务工作范围内,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经常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本单位员工和居民参加的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第二十条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者使用的同一建筑物,负责公共消防安全管理的单位应对建筑物内的单位和职工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第二十一条歌舞厅、影剧院、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体育场馆、会堂、医院、客运车站、客运码头、民用机场、公共图书馆和公共展览馆等公共场所应按照下列要求对公众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一)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设施等处的醒目位置设置消防安全标志、标识等;

(二)根据需要编印场所消防安全宣传资料供公众取阅;

(三)每日利用单位广播、视频设备播放消防安全知识。

养老院、福利院、救助站等单位,应每半年对服务对象开展经常性的用火用电和火场自救逃生安全教育。

第二十二条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单位、大型群众性活动主办单位应在景区、活动场所醒目位置设置疏散路线、消防设施示意图和消防安全警示标识,每日利用广播、视频设备、宣传栏等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导游人员、旅游景区工作人员应向游客介绍景区消防安全常识和管理要求,相应责任部门应制定介绍内容。

第二十三条在建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开展下列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一)建设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教育;

(二)在建设工地醒目位置、施工人员集中住宿场所设置消防安全宣传栏,悬挂消防安全挂图和消防安全警示标识;

(三)对明火作业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教育;

(四)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在建工程的建设单位应配合施工单位做好上述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第二十四条新闻出版广电部门应积极开设消防安全教育栏目,制作节目,对公众开展公益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做到每周有消防内容播出。

第二十五条电影放映单位等应积极组织放映消防安全知识宣传片或消防公益广告,加强消防安全知识教育。

第二十六条公*、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安全监管、旅游部门管理的培训机构,应根据教育培训对象特点和实际需要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第四章消防安全培训机构

第二十七条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在河北省行政区域内举办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面向社会从事消防安全专业培训的,应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依法批准,并到省民政部门申请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

第二十八条成立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有规范的名称和必要的组织机构;

(二)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费一百万元以上;

(三)有健全的组织章程和培训、考试制度;

(四)具有与培训规模和培训专业相适应的专(兼)职教员队伍;

(五)有同时培训二百人以上规模的固定教学场所、训练场地,具有满足技能培训需要的消防设施、设备和器材;

(六)消防安全专业培训需要的其他条件。

前款第(四)项所指专(兼)职教员应具有相应专业资格方可上岗;专职教员应不少于教员总数的二分之一;具有建筑、消防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并有五年以上消防相关工作经历的教员不少于10人,实操教师应具有中级以上消防职业资格;消防安全管理、自动消防设施、灭火救援等专业课程应分别配备理论教员和实习操作教员不少于2人。

第二十九条申请成立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应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受理申请后,可以征求省公*机关消防机构的意见。

公*机关消防机构应配合对申请成立消防安全培训专业机构的师资条件、场地和设施、设备、器材等进行核查,并出具书面意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有关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规定,并综合公*机关消防机构出具的书面意见进行评定,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并向社会公告。

第三十条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章程规定,开展消防安全专业培训,保证培训质量。

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开展消防安全专业培训,应认真执行《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大纲(试行)》和职业技能标准,落实规定课时和内容,推行小班教学和模拟实践教学,将消防安全管理、建筑防火和自动消防设施施工、操作、检测、维护技能作为培训重点,提高实操培训课时比例,定期开展分专业的岗前培训和授课质量评估,对经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的人员,颁发培训证书。

消防安全专业培训的收费标准,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一条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依法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进行管理,监督、指导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依法开展活动。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定期组织质量评估,并向社会公布监督评估情况。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进行质量评估时,可以邀请公*机关消防机构专业人员参加。

第五章奖惩

第三十二条省、市、区(县)、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有突出贡献或者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奖励。

单位对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成绩突出的职工,应给予奖励。

第三十三条公*、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安全监管、旅游、文物等部门不依法履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职责的,上级部门应给予批评;对直接责任人员由上级部门和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根据权限依法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建议有权部门给予处分。

各部门组织有收费要求的消防安全培训,参与经营性消防安全培训机构,指定或变相指定消防安全培训机构,或向消防安全培训机构收取管理费等各种费用的,上级部门应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公*机关消防机构工作人员在协助审查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的工作中疏于职守的,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四条学校未按照本规定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教育、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主管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责令其改正,并视情对学校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第三十五条单位违反本规定,构成违反消防管理行为的,由公*机关消防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予以处罚。

民工安全教育培训篇5

【Keywords】Constructioncompanies;migrantworkers;training

1.前言

(1)今日,国家安监总局了《关于今年以来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情况的通报》,通报了2016年1月1日至8月28日,全国共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23起,死亡和下落不明348人。其中通报了天津市久缘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在天津市宁河县经济开发区天津物联成物流有限公司仓储物流工程项目,在进行钢结构施工中发生坍塌事故,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89万元。该事故是一起较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住建部于2016年7月6日举行了听证会,依据《天津物联成物流有限公司仓储物流工程“6?12”较大坍塌事故调查报告》认定,施工总承包单位对事故负有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六十六条、六十七条以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一条之规定,决定给予天津市久缘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降为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的行政处罚。

(2)从以上通报来看,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异常严峻,建筑施工企业的责任非常重大,安全风险非常大,施工企业如何搞好安全工作,如何规避安全风险,如何搞好施工企业的实际操作者――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是施工企业面临的难题。

(3)根据《重庆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渝府令〔2015〕289号)和《重庆市安全生产条例》(2016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有关规定,结合建筑企业施工工地的实际情况,建筑施工企业应从如下几个方面作好对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2.建筑施工企业各部门的领导干部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始终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牢固树立“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充分认识人的生命与健康的价值,强化“善待生命、珍惜健康”之理。用“热忱”的宣传教育、“衷情”的服务支持、“深情”的关怀爱护、“柔情”的规范举措、“绝情”的体制管理、“无情”的事故启发等正确的方法来做好对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另外,作为企业的领导干部,必须具备正直、善良、公正、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道德情操,关心、体恤农民工的职业道德,以身作则,作好表率,带头学习、遵守和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条例及有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建筑施工企业对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教育,不能把他看作是简单的教育与培训的结合,而是一个有机整体,是长期教育的一部分。对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教育应具有计划性、人文性、强制性和时间性。

(1)计划性:一是制定详细的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并及时予以考核,不合格者继续待岗培训,直到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作业;二、是不定期培训,充分利用雨天及其他休闲时间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三是通过开展各种安全活动,增强农民工的安全意识,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使安全教育培训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正规化。

(2)人文性:就是营造企业文化氛围,通过广泛宣传,把“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理念深入社会,深入人心,树立“以德管理”的思想,让农民工从思想上有“企业为我、我爱企业”,在安全上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有我要安全的主观愿望。

(3)强制性:培训本身包含着强制的理念,“依法管理”必须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劳动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安全生产法》明确从业人员的八项权利,第八项“从业人员有获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权利”,从业人员的三项义务第二项“自觉学习安全生产知识的义务”等等充分体现了培训的强制性。建筑施工企业对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必须是全员参加,必须坚持未经安全教育培训合格者不得上岗的原则。

(4)时间性:建筑施工企业对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教育应贯穿于终身教育之中,存在于人的生命之中,教育培训必须融入人们的思想,成为社会活动的一部分,宣传这一理念需要长期的努力。安全教育培训应具有组织性、计划性、针对性,同时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工程的实际和所处的地理环境制定符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条例等规定的教育培训时间和内容。

4.建筑施工企业对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教育,除了包括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教育、安全法律法规教育、规章制度教育外,还应包括以下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教育:

(1)一般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培训教育。这是建筑施工企业内所有职工,包括农民工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它主要包括:a.危险设备和区域及其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B.有关电气设备的基本安全知识;C.起重机械和场内运输有关的安全知识;D.生产中使用的有毒有害原材料或可能散发有毒有害物质的安全防护基本知识;e.施工现场消防制度和规定;F.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以及伤亡事故报告办法;G.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的紧急救护和自救技术措施、办法等。

(2)专业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培训教育。是指从事某一作业的工人必须具备的专业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教育,它包括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工业卫生技术知识以及根据这些技术知识和经验制定的各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等的教育。

(3)安全生产技能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技能是指人们安全完成作业的技巧和能力。它包括作业技能、熟练掌握作业安全装置设施的技能,以及在应急情况下进行妥善处理的技能。通过具体的操作演练,掌握安全操作的技术,是工人实际安全工作水平和能力的教育,是知识教育“应知”和技能教育“应会”的结合,是企业开展“岗位练兵”、“师带徒”活动的体现,是安全生产技能培训教育的重点,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4)安全生产意识教育。营造企业安全生产文化氛围,通过举办展览、发放挂图、张挂安全标志警告牌、张贴悬挂大幅安全标语等方法,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工人,使之成为自觉的行动,树立“我要安全、安全第一”的思想。

民工安全教育培训篇6

[摘要]水库移民是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和水库淹没影响所造成的非自愿移民,对其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是随着水库移民安置由传统的一次性补偿安置模式到开发性移民模式的转变而日益得到重视的。水库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既是一项移民安置工程,也是一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社会工程,需要移民区和移民安置区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本文将依据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研究水库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体系,并按照水库移民安置规划、实施和后期扶持三个不同阶段的特征要求,探讨水库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运作机制,以保证水库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顺利实施,促进水库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促进移民区和移民安置区和谐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水库移民;职业教育;技能培训

建国以来,我国共修建了8.6万座水库,安置了2288万移民,移民模式经历了由传统的一次性补偿安置模式到开发性移民模式的转变。即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水库移民工作从单纯安置补偿的传统做法中解脱出来,改消极补偿为积极创业,变救济生活为扶助生产,使移民安置区与库区建设结合起来。当前,随着和谐社会构建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水库移民工作既面临一些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一些新的艰巨挑战。

一、水库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意义

1.“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需要。十七大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为我党工作的重点任务,尤其是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教育工作的基本目标,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水库移民作为农村人力资源中的特殊群体,是移民区和移民安置区新农村建设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主力军。因此,顺应“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时代所需,加强水库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2.水库移民安置政策的规定。1986年7月,国务院在转发《水利电力部关于抓紧处理水库移民问题报告》的文件中明确水库移民工作的方针是:“水库移民工作必须从单纯安置补偿的传统做法中解脱出来,改消极补偿为积极创业,变救济生活为扶助生产,要使移民安置区与库区建设结合起来,合理使用移民经费,提高投资效益,帮助移民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能力,因地制宜地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工副业等多种经营,提高移民自身的发展能力,走开发性移民的路子,使移民尽快脱贫致富,达到或超过当地群众生活水平。”2006年7月,《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后简称《条例》)再次明确规定,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国家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采取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扶持相结合的办法,使移民生活达到或超过原有水平”;并明确要求在后期扶持阶段,“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移民的科学文化和实用技术的培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移民素质,增强移民就业能力”。为帮助水库移民脱贫致富,促进移民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国务院于2006年专门制定并推行后期扶持政策(国发[2006]17号),要求全国各级、各地政府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继续按照开发性移民方针,完善扶持方式,加大扶持力度,加强移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使水库移民共享改革成果,实现移民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无论是水库移民的开发性安置政策,还是后期扶持政策,均要求加强对水库移民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加强移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移民素质,增强移民就业能力。

3.水库移民安置目标实现的要求。《条例》规定,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保证移民生活达到或超过原有水平。因此,水库移民基本安置目标在于恢复移民收入水平,保证移民生活达到或超过原有水平。据武汉大学邹薇教授等的研究…,在我国农村居民的各项收入来源中,以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为主,而且,在走势上,工资性收入对总收入差异的贡献份额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邹薇教授等的研究还表明,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与各地农民的受教育程度相关,受教育程度越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就相对较高。经过多次移民安置规划实践,我们也发现水库移民的收入具有类似的特征,即工资性收入和二、三产业的经营性收入在农村移民的总收入中占较大的比例。且这部分收入与移民的受教育程度相关。正是由于此因素,我们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对移民进行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移民的文化技能水平,保证这部分收入的稳定和提高,确保水库移民基本安置目标的实现。

二、水库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体系

根据美国学者明塞尔、舒尔茨和贝克尔等的观点,人力资源开发有四种方式,即正规教育、在职培训、医疗卫生保健和人力资源流动,通过这四种方式,形成和提高人力资源的知识存量、技能存量和健康存量,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水库移民是移民区和安置区农村人力资源中的特殊群体,对其进行开发也须运用这四种方式,即通过教育开发提高移民的文化素质、培训开发提高移民的技能素质、医疗卫生保健提高移民的健康素质,通过水库移民的合理流动提高其使用效率,本文重点研究教育和培训两种开发途径。

教育开发(又称正规教育)分两种形式:一种是传统的学校教育,即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所构成的普通教育体系;另一种是由初级、中级和高级职业教育学校所构成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正规教育可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三个层次。我国正规教育体系如图所示。

从传统的学校教育体系来考察,水库移民的教育开发是通过初等(初中)和中等(普通高中)普通教育,发展水库移民的一般认识功能,通过高等教育,探索、鉴别、传授和发展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已有的最高文化科学成就与精神财富,解决对自然界、社会生产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来考察,水库移民的教育开发是通过初等(职业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培训直接培养和训练移民的职业能力,使水库移民获得与发展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技巧,通过高等职业技术培训,培养移民的高级职业技术和相应的管理能力。本文研究的重点在于水库移民的职业教育。

培训开发(又称在职培训)是指劳动者在接受正规教育进入工作岗位后,为提高工作能力或适应能力而接受的各种与就业相关的教育活动,以提高人力资源的技能存量为目的,分为两种形式: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对水库移民进行培训开发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即开展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引导性培训主要是开展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方面知识的培训,目的在于提高水库移民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树立新的就业观念;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水库移民岗位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增强水库移民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设置培训课程。

按照国家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移民区和安置区政府应统筹好当地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确定移民的承训学校和培训机构,改善其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具体而言,在承训学校和培训机构确定方面,应以国家公共教育资源为主导,充分发挥民办和其他社会教学资源的积极性,构建以优质职业学校为龙头,县级职业学校、乡村成人学校为基础的结构恰当、布局合理的培训网络,形成正规职业教育和中短期培训相结合、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相结合的教学网络。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关键是加强专业课教师特别是生产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支持师资培训和优质教师的引进、交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须逐步完善综合实训基地和专业实训基地,强化生产实习和操作训练。

三、水库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运作机制

水库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科学实施,需要贯穿于移民安置的整个活动过程之中。《条例》规定,我国水库移民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采取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扶持相结合的办法,水库移民安置实践分规划、实施与后期扶持三个阶段,水库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应贯穿其中。下面将根据各阶段特征和工作内容明确各实践主体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以探寻水库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运作机制。

1.水库移民安置规划阶段。《条例》规定,水库移民安置规划应当明确移民安置任务、安置去向、安置标准和农村移民生产安置方式,初步评价和预测搬迁后移民生活水平,拟定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等内容。根据开发性移民方针和水库移民收入结构调整趋势,本文特提出基于人力资源开发视角的“无土安置模式”,即通过水库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水库移民知识水平和技能存量,提高其就业和创收能力,最终实现水库移民生活水平达到或超过原有水平的最终目标。因此,在移民安置规划阶段,水库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可作为农村移民生产安置方式之一(暂称为“技能安置”),在规划中明确其安置去向、安置标准等内容。水库移民的“技能安置”是一种“无土安置方式”,采用该安置方式的水库移民安置去向比较广泛,既可随家庭后靠或近迁安置,也可外迁到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该安置方式的安置标准可结合当前“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时代要求确定,对于接受正规教育的移民,其安置目标可确定为受教育年限不低于12年,确保水库移民基本具备“高中”或“中专”及以上文化水平。对于接受在职培训的已就业青壮年移民,其安置目标可确定为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农业技术或工业技术),或取得一种执业资格。为保障该安置方式的移民搬迁后生活水平“达到或超过原有生活水平”,移民管理部门需慎重选择安置对象、科学预测移民就业市场、统筹规划移民就业服务体系、倾斜后期扶持政策,并且相关内容需在移民安置规划报告中予以明确。

2.水库移民安置实施阶段。本阶段的水库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是规划阶段“技能安置”方式的实施。《条例》规定,移民区和移民安置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移民安置规划的组织实施,农村移民的生产安置费(含征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由当地政府负责安排用于移民的生产和生活。对于通过受教育和在职培训进行“无土安置”的移民,其生产安置费由移民区县级人民政府掌握,县级移民管理部门根据移民接受教育和培训的需要与移民以及承训学校和培训机构鉴定三方培训协议,保障移民教育和培训的落实、有效。为鼓励符合条件的水库移民积极参与教育和培训,对于完成教育和培训并达到预期目标的移民,可根据经费使用的情况,将结余生产安置费作为移民就业和创业的补助资金,并在后期扶持阶段予以政策优惠。为保障该安置方式实施的公开、透明、有效,移民管理机构须制定并公布该安置方式实施的相关规章制度,如安置对象须具备的条件及其选择程序、该安置方式的生产安置费的使用办法、承训学校和培训机构须具备的资格及相关要求、培训过程中的监督保障措施等相关规定。总之,移民管理机构需慎重选择承训学校和培训机构,优先选择那些已与用人单位鉴定了订单培训协议的学校和培训机构,在具体落实中最好由移民管理部门推荐、移民本人自主选择。政府、移民与承训机构鉴定的培训协议事先须经过移民本人充分考虑。政府对承训学校和培训机构须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评估,对移民的教育和培训效果需采取一定形式的考核。

3.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阶段。国发(2006)17号《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明确要求,对水库移民及其安置区加大投入,“加强移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通过贴息贷款、投资补助等方式对移民能够直接受益的生产开发项目给予支持。”因此,水库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应是后期扶持阶段的重点工作之一,移民安置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编制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时,应将水库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作为专项进行规划,科学拟定水库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预期目标,构建相对完善的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体系,选择恰当的培养培训方式,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在后期扶持阶段,移民工作重点已由“搬得出”转入“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移民培训工作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必须创新培训思路和培训方式,实现移民培训由政策法规培训为主到以技能培训为主的转变,以短期培训为主到与中长期培训并举的转变,由以现有劳动力技能培训为主到以新增劳动力职业教育并重为主的转变。另外,移民安置区政府在安排使用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时,在帮助解决水库移民温饱问题的同时,可采取项目扶持的方式,对已接受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移民,给予创办生产开发项目的倾斜扶持政策,通过贴息贷款或投资补助等方式给予其生产资金支持,以提高其发展生产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邹薇,张芳.农村地区收入差异与人力资本积累[J].中国社会科学,2006,(2).

[2]Jacobmincer.ResearchonHumanCapital(Chinese).Beijing:ChinaeconomicpublishingHouse,2001.

[3]theodore·w·Schultz.investmentinHumanCapital.americaneconomicReview,1961,51

[4]Gary·S·Becker.investmentinhumancapital:athe-oreticalanalysis.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62,70

民工安全教育培训篇7

【关键词】建筑行业;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

随着建筑行业的深化改革,城市的建筑规模越来越大,用于建筑业的劳动工人也逐渐增多。然而,许多工程部门主管在吸纳农村务工人员时,并没有为这些农民工安排工前培训内容;或者农民工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认为参加这种安全培训就是在浪费时间,所以没兴趣接受培训,因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酿成不可预想的后果。因此,加强建筑行业农民工的培训工作任重道远。

一、农民工培训在建筑行业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建设部在1996年就全面开展并实行了建设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其中就要求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在实际施工前必须进行培训。在2010年,全国建设行业在农民工岗前培训的工作上也尤为重视,使技能培训工作进入了良性循环的状态。尽管如此,在实际的农民工培训中仍会遇到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和改善。

(一)工程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伴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农民工的"身价"也在不断上涨,然而,施工单位的总体费用却没有增长,由此看来,整体工程在盈利上也会相对下降。农民工在与施工单位长期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地掌握了主动权。一些农民工认为培训活动并没有必要,不愿意参加,一方面,工程单位的管理人员为了提高工程进度,便不再强迫农民工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农民工逐渐处于强势地位,工程单位可能随时面临因工人罢工而造成的用工荒问题,因此,在农民工的培训问题上疏于管理,责任心不强,是导致建筑行业农民工培训落实不到位的重要因素。

(二)农民工无薪培训引反感

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农民工进行岗前培训所需的时间大多较长,而且,在培训期间,施工单位并不予以工资,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农民工的反感情绪。因而,许多农民工为了更快地得到酬劳,宁愿不参加安全教育培训,而去选择一些没有教育培训但并不正规的工程单位。如此,也使工程单位在开展岗前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时受到严重的阻碍和影响。

案例:江苏省南通市某建筑工地的农民工老王,做瓦工已经十多年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了工资的问题。他说:"工人其实每年挣不到多少钱,如果按每个月1800元计算的话,除去伙食费和日常生活用品的一些费用,也就没剩多少了,有时候还惦记着给家里寄去点。"老王还坦言:"工地上有安全培训,但是一训就得好几天,而且这些天没上工,就没工资拿,有些工人为了能快点赚钱,就偷偷逃掉培训,直接进施工现场,有的负责人发现了,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糊弄过去了。"

(三)建筑行业竞争激烈,培训经费不足

近些年,国家对建筑行业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规划建筑行业的人员极其缺乏,导致了建筑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工程单位的年利润有减无增,导致很多企业没有足够的经费为农民工提供安全教育培训。除此之外,政府不能及时发放安全文明的管理费用也是导致工程单位资金不足的因素之一。

二、改善建筑行业农民工培训问题的措施

2008年,城乡和住房建设部发出的通知中明确规定,新上岗以及新转岗的从事一线生产的建筑业农民工必须参加岗前培训,主要形式为观看学习安全教育影片及建筑安全法规、避险自救方法等基础性的知识培训。但是,将安全培训真正落实到实处,还需要制定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相关管理者的安全意识

作为一项工程的管理者,应对每一位建筑工人的安全负责。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对建筑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应常抓不懈,对务工人员的安全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相关管理者必须加强安全意识,消除麻痹和侥幸心理,从小事做起,真正实现有保障的生产生活。

(二)建立健全的费用管理机制

建筑行业的相关管理部门应依照有关规章制度,在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同时,保障农民工的人身安全。为了能够保证对农民工进行岗前培训的费用充足,相关部门应对工程单位收取一定的农民工安全培训税,而收取的税款将会建立为培训专项款,如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确保建筑行业农民工培训费用的充足,也为农民工能够受到安全教育的培训提供了有利条件。

案例:湖南省政府在建筑农民工培训问题上,对相关工程单位征收一定的安全培训税款,专用于农民工培训,加大了对建筑农民工培训问题的重视,确保农民工培训能够切实有效地开展起来。

(三)培训期间,为农民工发放生活补贴

在对农民工开展安全培训期间,应为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发放日常的生活补贴以保证农民工在培训期间的一些损失。一些农民工因为培训期间不能获得工资,而选择不正规但可以迅速获得酬劳的的工程单位,这种做法是对农民工的人身安全十分不负责任的行为。在培训期间为农民工发放生活补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程单位与农民工之间的紧张气氛,也可以使农民工从心底感受到离家在外时人性化的温暖,为农民工参加安全教育培训制造主动因素,从而,促进建筑行业农民工的培训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

结语

总而言之,安全生产不容忽视,尤其在建筑行业的施工过程中,更应该加强对农民工岗前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强制工人进行培训,工程管理人员要对每位建筑工人的生命安全负责,将安全培训提到日程上来。建立健全的费用管理机制是保证农民工培训资金充足的有效措施,管理者应保证专款专用,为农民工培训事宜提供充足的经济支持。

建筑行业农民工培训不容忽视,全面提高农民工的安全意识,保护农民工的人身安全,为安全的生产生活提供最基础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娟.湖南省建筑行业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邵华.建筑行业农民工培训任重道远[J].教育与职业,2004(01).

民工安全教育培训篇8

关键词:船舶企业现状;安全教育;分析与对策

与其他企业相比较,船舶企业85%以上的工程都采取外包的方式进行生产。船舶建造的从业人员除高级技工外,更多的是来自偏远地区的农民工。在行业划分方面,船舶建造属于“高危”行业。其作业环境复杂,作业强度大、周期长,易发生事故。农民工在进入船舶建造行业后,因接受、学习新事物的能力相对较差,使得船舶安全建造培训面临巨大挑战。为了保证船舶建造行业安全可持续发展,对农民工进行安全培训工作势在必行。

一、培训重要性研究

(一)培训是企业收益的保证安全培训从表面看都是资金的投入,短期内没有任何回报,但就长远而言,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违规操作引起的事故会导致企业资金损失,影响工期。进行安全培训在有效地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同时,更能推动生产流程的智能化。

(二)思想层面的重视安全培训首先要在领导阶层引进重视,才能保证在企业内部有效开展。在进行安全培训教育时,领导层要身先士卒。领导层接受教育,从更深层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员工接受教育的经费等便有所保证。其次是管理层。管理层是培训一般员工中的主力军,接受教育培训能够提升其对事故的分析、把控能力。管理层从思想上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其培训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被调动起来。最后是员工培训。员工培训最为重要的是思想认知。思想上对培训重视起来,他们学习就会主动、认真。

二、安全教育培训的基本情况

(一)行业对安全培训认识不足船舶建造中大部分企业的领导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重视,导致在整个行业领域中安全教育培训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员工培训时间不足,相关经费不到位使得大多数情况下安全教育都流于形式。

(二)培训走过场,缺乏实用性船舶建造行业安全培训面对的人群是企业新员工,培训内容为公司教育、车间教育和班组教育。培训内容笼统单一,结构划分不合理,人员覆盖面小。大多企业在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时采用的方式多为理论授课,没有实操性。建造从业人员中的特殊工种缺少针对性的安全培训导致整个安全培训存在的意义不大。

(三)外包从业人员缺乏安全操作培训船舶作业属于“高危”作业,愿意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员大多为农民工。农民工文化水平整体偏低,想要通过简单的几节安全教育课程使其掌握安全操作技能不现实。大多数企业对农民工安全操作不重视,往往为了赶工期,对农民工进行简单的培训后就让他们单独工作,使得违规事故多发,不安全系数进一步加大。

(四)安全教育机制设置不全面通常情况下,企业都有系统的安全教育工程、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却往往忽略安全操作评价、考核机制的建立。实施培训计划可以使员工学到安全操作技能,考核机制不完善则导致员工的学习不扎实,对相关内容一知半解。建立完善的操作技能考核能够调动员工对安全生产的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三、教育培训改革

船舶业的迅速发展对相关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在安全操作培训方面的投入也进一步加大。科技发展使得船舶制造相关设备更新换代,安全操作技术重要性进一步突显。加大对技术操作培训投入,在短时间内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是企业快速适应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加大技能培训投资科技进步使得相关生产设备更加智能化,技术人员的操作要求则进一步提升。面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农民工,企业在技能投资方面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培训方式与内容要更具实用性。如:电焊工技能培训可以分为岗前培训与上岗后培训。岗前培训的要求是员工能够取得三类焊工的从业资格证。上岗后培训指他们步入工作岗位后继续强化技能,由三类焊工向中高级焊工方向靠拢。船舶建造整个流程的工种非常多,不同工种的安全培训方式各不相同,因此,安全培训要分门别类,即针对不同的工种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法,不同教育层次的工人相关培训内容与方法也应有所区分。

(二)采取多元化培训方式船舶建造企业在安全培训方面除自我经验总结外,更要多学习国外的先进知识。企业可以聘请国外的专家对高级技师进行授课,或聘请他们在企业内部担任技术指导等,以促进内部发展。内部培训方面,可以多举办调动员工学习积极性的知识竞赛等活动,也可以与同类型企业进行技能比拼,以求共同前进。

(三)培训更具实用性安全教育培训最忌理论丰富,实操为零。安全培训课程可以在生产车间进行,以实际操作带动理论讲授,使整个授课清晰、直观。检验员工学习成果方面,建立操作考核机制,考核通过则给予奖励,考核不通过则扣除一定薪资。这样能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让其从思想深处重视安全培训,从而积极学习实践。

四、结束语

船舶企业要适应社会发展,要使质量与数量都得到进一步提升,安全教育不可或缺。船舶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中存在着人员思想认识不足、培训方法缺乏实用性等问题,只有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整个船舶行业的发展才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参考资料:

民工安全教育培训篇9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教育,教学机制,培训机构

建筑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建筑业是高危险、事故多发的行业。从当前事故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事故发生的原因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而从当前建筑业的从业人员来看,在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80%以上来自农村,其素质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差。作为施工企业基层的管理者应该有耐心、有恒心、有创新,需要平时做多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以人为本,提高人员素质是关键。而素质的提高,教育与培训是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如何抓好企业全员的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工作,使所有员工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提高预防事故、控制职业病危害和应急处理的能力,就成为建筑施工企业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工作的出发点。

1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现状

随着我国建筑安全方面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条例及安全技术标准、规程的实施,特别是随着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逐步推进,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逐渐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特别是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极端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所接受、所认同,各个企业都在采取不同的形式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努力为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保障。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与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化,部分建筑施工总承包单位、专业(劳务)分包队伍及专职培训机构受建筑市场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影响,片面的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与培训方面,经济支持不足,时间投入不够,直接导致不少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实践中职工就缺乏了安全技术知识,影响了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的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1领导安全意识淡薄,对教育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低当下,不论在《建筑法》《安全生产法》,还是在《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强调,建筑施工企业在安全生产活动中,安全教育培训应该是各施工企业必须落实的规定,主要领导的安全意识、安全文明行为、安全管理思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是否能很好的进行。但是,部分现行建筑施工企业缺乏对杜邦事故主因理论的研究与归纳,一味受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企业主要领导的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不明确,其惯有的思想仍然认为自己不需要接受安全生产培训,认为参与或组织培训只是为了应付当前上级管理部门的检查,因而会怕受到处罚,被动派员培训,尽量避免安全教育培训费用的支出。在日常的安全生产工作中,主要领导也是说的多,做的少,就是对职工的三级安全教育也呈现出应付差事现象。1.2职工知识水平较低,安全意识差目前,我国建筑施工的从业人员中,一少部分为知识水平较高,接受能力较强的企业管理者,而施工现场的从业者多数是农民工。这些农民工普遍来自农村,知识水平相对较低,且未经过基本的专业知识培训与教育,缺乏与建筑施工相关的安全生产常识和安全防范意识。1.3培训机构自身行为不规范目前,国家现有的部分培训机构为了减少开支,不按规定授课,随意减少培训课程、课时,出现理论短程教学,照本宣科,不生动、不吸引人的教学方式。现实中由于管理层与作业层的分工不同,则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也不同,但是现在的安全教育培训却没能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教育培训方式,一概而论,教学针对性不强,缺乏对受训者实际操作的培养,失去了教育培训的意义,起不到应有的培训效果,也为安全生产埋下了人为的隐患。

2相关对策及改进建议

2.1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监督,提高领导重视程度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该法是规范我国安全生产各方面工作的一部综合性和基础性法律,它以提升安全生产工作摆位为前提,以强化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为根本,以职工参与为基础,以加强政府监管为关键,以行业自律为发展方向,以严厉的社会监督与责任追究为保障,要求企业在思想认识、责任落实、规划投入、应急管理和培训教育等五个方面均做到位,进而明确安全生产和考核的关系,以考核结果来提升企业领导的职业素质。具体到日常工作中,便是以法律要求来引领每一个管理层都具有较强的安全管理思想,在保证做好各阶各层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同时,在安全文明行为上也起到示范带头作用。2.2尊重实际需求,注重培训效果在安全教育培训中,要想取得提高建筑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效果,则安全教育就不能一个模式,不能新老职工“一锅煮”,不能不同层次“一起灌”。相反,则应根据施工企业或施工项目的实际需求,开展不同形式、不同规模与不同层次的安全教育与培训。首先,应根据施工现场因地制宜,采取黑板报、宣传栏、标牌、标识等形式对施工安全的基本常用知识进行栏目宣贯。其次,针对文化程度低、自律性较差的农民工来说,不论是集中组织的专业授课专家,还是日常工作安全宣贯的安全员、安全工程师,他们对工人教育与培训的语言便应富于趣味性和艺术性,穿插运用典型事故、安全警句、动画漫画等,做到内容丰富、语言幽默、寓意深刻,有效增加授课者生动的理论讲解与必要的操作说明,使农民工易于接受。同时根据施工特点,利用天气变化情况的雨雪天气和夏季夜间,项目管理者与农民工一起开展座谈会与安全知识问答,由项目经理根据实际的施工部位例举具有普遍性与代表性的案例,让所有参会人员发表自己的看法与体会,从而引起员工的警觉,使大家印象深刻。采用这种交流方式的教育不仅能告诉员工正确的或错误的做法,而且还能告知他们这样做最根本的具体原因,使他们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达到经验大家学,教训共同吸取,取长补短,互相提高的目的。另外,在日常工作中,企业管理者要随时随地与职工(包括农民工)交流,这样既可温暖职工的心,也使安全教育培训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使得安全教育的效果更佳。再则,根据时代的发展,安全教育培训逐步实现远程教育,随着国家安全培训网和有关建筑行业网络学习平台的建立,可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农民工接受网络安全教育培训严格执行实名制网络备案登记制度,施工企业用工要采用实名制农民工用工登记制度,从而在流动性相对较大的农民工群体中实现安全教育培训的连续性和统一性。2.3强化培训组织,完善教学机制建设,发挥协会及行业主管部门的主导职能为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更具有组织性和规范性,可以学习先进国家,安全教育培训的单位可从施工企业转到一定的单位组织,但施工企业必须按年度(或工程)用工来支付一定的费用进行教育培训。培训机构应与时俱进,在管理队伍、师资管理、学员管理、教学管理、培训质量、办学条件等方面开展自查自纠活动,不断加强和完善各项制度建设,重视教学器材、设备、设施,场地的投入,提高培训质量。作为建筑行业协会或建设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为充分发挥其对建筑安全教育培训的主导作用,可积极调动社会资源,注重企业与高等院校的联系与合作,提升或扩大高等院校的资质,特别是对建筑行业三类人员及特殊工种的周期性继续教育与培训,可委托校方权威专家定期授课,逐步形成企业安全教育与教学教育的紧密联系。

3结语

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安全教育是安全工作的立本之举。建筑施工企业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经常化。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加大培训投入,以满足企业安全生产能力。同时,随着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化,不断地会出现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更加认真地分析与研究,把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做得更好。在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同时,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安全知识宣传,使企业的每一个工作岗位和每一位职工都能提升安全素质,切实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民工安全教育培训篇10

为切实提高全民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综合素质,提升全社会的安全管理水平,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形成全社会“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浓厚氛围,区政府决定实施全民安全素质工程。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强化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一岗双责”和“第一责任人”意识,加强安全生产执法队伍建设,全面抓好对政府安全监管责任主体的培训

(一)加强对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的安全培训。以落实政府各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适时邀请国家、省、市有关专家,举办领导干部安全讲坛,宣讲安全生产形势及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及组织决策水平。

(二)加强对政府有关责任部门的安全培训。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协调组织和落实,依法强化安全监管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定期组织举办区安委会成员单位培训班,对各成员单位的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着力提高抓基层、打基础和安全生产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处置能力。

(三)加强对安监执法队伍的专项业务培训。以打基础、强素质、上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每年举办全区安监系统专项业务培训班,同时,在全区安监系统实施“一周一题,一月一考”学习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安监执法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切实加强区、街两级安监执法队伍建设。

二、强化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抓促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依法推进企业、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

(一)深入开展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重点抓好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依法取得安全资格,持证上岗。对于一般行业企业,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将培训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责任单位,纳入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有计划地分级、分步实施安全培训。对已经通过安全培训并取得证书的人员,由区安全生产宣教(培训)中心负责制定继续教育培训计划,确保每年参加不少于12学时的继续教育(高危行业不少于16学时)。力争用三年时间,使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持证率达到100%。

(二)依法促进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经安全技术理论考核和实际技能考核合格,颁发特种作业操作证书。通过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依法监督生产经营单位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并按期参加复审培训,确保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对未按期参加复审培训的特种作业人员,一律取消其上岗资格。

(三)监督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开展三级安全教育。坚持安全培训工作重心下移,实施三级教育规范化管理,依法监督生产经营单位认真落实安全培训主体责任,依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监总局3号令),加强从业人员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保证其具备本岗位安全操作、应急处置等知识和技能。力争用三年时间,使企业从业人员“三级教育”培训率达到100%。对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新上岗的临时工、合同工、劳务工、轮换工、协议工等,要进行强制安全培训。从业人员调整工作岗位或使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应当对其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其具备本岗位安全操作、应急处置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未经安全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考核合格的颁发《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合格证》(由生产经营单位自行印制或购买),考试不合格者必须进行补考,补考不合格的要进行再培训。建立健全安全培训档案,生产经营单位需要建立保管的档案材料包括:汇总表、从业人员安全教育登记卡、年度培训计划、从业人员上课签到簿、从业人员考试发证表(含培训证书编号)、课程表、考试试卷、培训证书等。

(四)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农民工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安全意识淡漠,自我保护意识差、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自我防范能力,且大部分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和高危险性劳动岗位,是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易发人群,也是安全生产领域中最易遭受伤害的弱势群体,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压力。各主管部门、特别是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农民工相对集中的高危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安全监管责任,采取有力措施,检查督促企业依法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力争用三年时间,对全区农民工轮训一遍,轮训率达到100%。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重点抓好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农民工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把安全生产常识作为重要培训内容,编入职业技能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教案中,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将高危行业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列入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计划。建设部门要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建设、劳动合同规范、建筑工人教育培训等工作中,把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作为重要内容,统筹考虑,同步落实,协调推进。职业学校、成人学校要面向农民工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并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增加安全生产知识的内容。工会组织要结合贯彻《工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监督、协助用人单位做好农民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督促企业落实厂(矿)、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结合“安康杯”竞赛,在农民工中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安全文化活动,普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三、强化全民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唱响安全发展主旋律,普及安全文化和安全常识,全面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安全宣传和教育

(一)组织开展整体创建全国“安全区”活动,提升全民的安全素质。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整体创建全国“安全区”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加大工作力度,细化工作措施,在梯次推进各级“安全社区”创建的基础上,以街道办事处为创建单位,全面启动“安全区”创建工作,最大限度地引导和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加入到“安全区”和“安全社区”创建工作中来,全面提高街道、企业和社区的本质安全水平,全面提高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和综合安全素质。

(二)广泛开展各类安全生产宣传活动。通过组织“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集中宣传、安全知识竞赛、安全事故警示教育、巡回展览、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电子屏幕滚动播出安全宣传口号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宽领域、全方位宣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各类安全知识,使“关注安全、关爱生命”在全社会形成共识。

(三)设立电视专栏节目,传播安全常识。充分利用电视媒体的普及效应,面向家庭、贴近生活,刊播安全主题专栏,更大范围地传播安全科技知识和安全日用常识,使群众性安全教育形成长效机制。

(四)深入开展安全文化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四进”活动。面向不同的社会群体,组织编印通俗易懂、方便实用的安全常识手册,有计划地发放到社会各个层面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