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房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50:25

老年病房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无陪护护理;管理创新;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170-01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全国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从开科17张病床,尤其是2007年5月~2010年9月三年来,已经迅速发展成现在两个病区100张病床。老年科护理管理的不断创新,使老年科成为医院的龙头科室,创造了河南省首家无陪护护理品牌。

1老年科病房环境的创新:管理本身就是创造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组织中成员能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环境的改变靠科室护理人员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医院领导和科主任的大力支持。

1.1病房环境创新:老年病房过去只像一所养老院,破旧的楼房,一进到病房难闻的气息扑面而来,就任护士长后首先把老年病房所有的角落全部整理,老人留下的物品、被褥全部更换成医院统一配置的用品。

1.2尿垫的创新:把使用的布尿垫全部更换为一次性护理垫,并进行了封闭式卫生处置,减少了尿垫在病房存放产生的尿骚味道。

1.3病房重新装修:借着中央领导的参观访问的东风,破旧的病房经过整修后焕然一新,改善了护理环境,同时老人的家属对环境的改变的满意度提高,吸引了更多老年危重病人的就医。

2人员的创新:在护理管理中,最重要的也是人员的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决定着护理质量的提高。

2.1人员结构的更新:过去的人员结构为护士13名,护工10名;护工都是从社会上找来的没有护理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素质差,更不敢说对老人的爱心和耐心了;首先就是把护工全部淘汰,配备正规院校毕业的本科和大中专护理专业的人员,提高老年科护理人员的档次。现在就一病区在全国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无陪护护理示范病区有30张床就配备了22名护理人员,到达了床护比1:0.73的比例,这也是历年来最多配置的护理人员数。

2.2思想认识的创新:在原有的理念中,只满足于生活护理,护理人员只能是代替护工干最基础的护理工作;思想波动大,不安心做护理工作,一天就有三名护理人员申请调离老年科,新招聘的护理人员10名只能留下3名;人心涣散,出现很多不安全的护理隐患。通过思想和业务的学习,现在有很多护士争着要来老年科,招聘的8名护士无一人离开老年科的。

2.3上级领导的重视:要让领导重视,首先科室的工作必须出色,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每年医院的人事名额80%都给了在老年科工作的护理人员,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

3“卡死制度”的严格落实

3.1“卡死制度”的制定:在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核心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科室内的“卡死制度”,并于科室的考核工资挂钩。

3.2“卡死制度”的宣布:制定的卡死制度,召开全科大会,让每个医护人员都知晓“卡死制度”的内容,并宣布即日起开始实行。

3.3“卡死制度”落实:第一次的处罚,是落到做为护士长的本身,护士存在的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差错受到处罚,护士长是要受到连带的管理责任,要和护士一起受到经济处罚。

4新技术、新理论、新设备的创新:

4.1病床的创新:老年科入住的老人很多是老年痴呆的卧床病人,不能配合卧位护理或躁动不安、普通病床的床档,如果铺上气垫床,床档低,最容易发生坠床、跌伤等不安全隐患,通过不断创新,联系了厂家专门为老年科的病人定制了适合老年病人的“高床档双摇床”的病床。

4.2静脉输液穿刺的创新:老年科入住的老年病人,都是长期多种疾病予以一身的老人,静脉血管穿刺非常困难,先期使用的外周浅静脉留置针已经无法适应,通过学习引进了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的置管技术(piCC置管术),解决了老年病人长期输液的难题。

4.3振动排痰的创新:过去老年病人排痰全靠护士的手,每天为老人翻身叩背排痰;力度不能很好的掌握,老年病人深部的痰液也很难叩出,通过引进“振动排痰机”的使用,解决了老年病人排痰的问题。

4.4雾化吸入的创新:传统的雾化吸入,通过含嘴吸进喷雾。我科的老年病人大部分是卧床、神志不清的,含嘴和吸雾根本无法配合;我们通过创新引进了“压缩雾化吸入器”,使用了面罩吸入,解决了老年病人的深部痰液稀释,有利于痰液的排除。

4.5吸痰技术的创新:传统的吸痰技术对老年病人深部的痰液,尤其是危重,误吸的病人,很难到达有效吸痰的效果。通过外院教授的会诊,学习了一套适合老年科病人的吸痰技术,有效的吸痰技术,提高了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延长了老人的生存时间,减轻了老人的痛苦。

5总结

5.1通过三年的老年科护理管理经验,认为护士长在实施护理管理过程中确实需要具备以下能力:(1)智慧的领导者,具备凝聚力和号召力;(2)出色的协调者,具备上传下达的能力和驾驭可能突发事件的能力;(3)严明的监督者,具备公正的决断力;(4)高效的资源调配者,具备整合、统筹的管理能力;(5)知识的传播者,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6)科室的经营者,具有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和多元意识;(7)永远的变革者,具有创新发展的能力。[1]

5.2人性化管理的理念与实施:提高护理人员的认识,追求制度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和谐结合。人性化管理不等于宽松管理,是在严格管理下的人性化,不能丢弃管理原则。在制度管理中,应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不要仅仅把人看成是工作的一部机器,要重视人的心理需求,启发护理人员的工作创新思路,尊重每个人的想法,让护士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开发其更大潜能。[2]

5.3不断的学习与创新:只有打造成学习型的团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满足患者的需求,不断的大胆创新,才能在护理管理上打造出适合社会发展的护理团队,吸引病人入住,创造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样才能赢得上级领导对科室的投入和大力支持,同样也更加促使科室不断的创新和不断的发展壮大,创造出省内乃至全国的无陪护优质护理品牌。

参考文献

老年病房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风险管理老年病房护理风险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295-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正加速进入老年化社会,迫切需要加强老年疾病的预防、保健和治疗。医疗行业是高风险行业,老年病人由于多种疾病并存、病情复杂多变、病死率高及易发生意外事件等特点[1],更是医院风险管理的重点人群。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和分析,以最小的成本来取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办法。引伸到护理管理中,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可靠的管理系统;二是有效地进行风险控制[2]。日益严重的护理风险问题表明,任何一个护理环节出现疏漏都可能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建立涵盖所有业务、所有流程、所有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以提高老年病房护理工作的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江西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糖尿病病房收治对象以糖尿病病人及老年病人为主。设有床位38张,护士13名,年龄23~45(28.12±4.05)岁;学历:本科2名,大专6名,中专5名。2009年共收治病人395例,年龄70~95(81.41±10.15)岁,其中危重病人77例。

1.2方法

1.2.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的连续识别和分析。直接风险主要来自护士自身,而间接风险主要来自医疗工作的后勤支持系统[4]。通过查看专业书籍和文献资料,查找老年病人常见护理安全事故原因;通过查看病历和以往资料记录老年病房2009之前出现的护理安全事件。在此期间老年病科主要发生过四个方面的护理风险事件:(1)护理意外事件:如:跌倒、坠床、误伤等;(2)技术操作方面:静脉穿刺失败、标本错误及遗失等;(3)非技术方面:发错药、漏给药等;(4)医院感染:交叉感染等。

1.2.2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分析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为确定风险管理计划提供依据。风险事件产生原因包括人为因素和系统因素,人为因素主要有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工作责任心不强、专科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操作技术不过硬、经验不足等。另外,病人及家属的违医行为也是构成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5],如:病人擅自使用自带的热水器引起烫伤等。系统因素主要有管理机制不完善,如: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监控制度不完善;服务中存在不安全因素、设备缺陷;地面湿滑致病人跌倒、呼叫系统故障而延误抢救等。

1.2.3实施风险管理的举措

1.2.3.1强化护士风险意识进行全员培训,科室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请医学法律专家讲解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用法律规范护士的行为;组织护士学习风险管理知识,并就相关案例进行讨论,加深对风险事件的理解;结合本科实际制定新入科人员专科护理安全培训等制度,提高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在病区设立护理安全监督员,对出现的护理差错及各种安全隐患系统记录、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形成风险信息的收集、整理、报告系统,为风险的实时有效监控和应对提供依据。

1.2.3.2建立防范、处理护理事故的预案如:针对褥疮建立病人评估表、翻身卡、转科病人皮肤交接班登记本等。完善预防跌倒、药物外漏、医院感染、坠床、自杀、引流管效能低下等十多项护理安全防范措施。针对突发事件建立应急预案,如分别详细制定停电、停水预案,中心供氧、中心吸引中断预案等。

1.2.3.3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排班新老搭配,加强中午、夜间、节假日重点时段的护理安全;根据老年病房卧床病人多、基础护理量大的特点,加派人员协助早、晚班护士完成护理任务;抓重点环节,即重点病人、重点操作、特殊操作、高难度操作由护理骨干专人负责,防止出现意外。

1.2.3.4改善服务环境,改进服务设施如:使用手腕识别带,方便护士识别和核对病人;病区走廊和卫生间加扶手;更换两侧有护栏的新病床,并可调节高度,以方便病人上下病床并防止病人坠床;地面铺设防滑地板,保持病房地面平整、干燥;改进病房设施,合理放置病房内家具;每个卫生间配好小凳,便于不能久立的患者坐着清洗;医用危险品放置合理,标识明显。1.2.3.5安全宣教影响老年病房护理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护士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多与病人及家属交流,使其了解病人的情况及需要配合的事项,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6]。

1.2.3.6加强专科业务培训开设老年护理安全知识专题讲座,学习护理安全知识,掌握护理安全评价方法,准确找出老年病人存在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对新入科护士进行为期4周的护理安全跟班学习,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加强专科理论、专科技能训练,进行静脉穿刺技术、心电监护仪等操作的训练与考核,及时组织护士进行新技术、新设备培训,提高急救技能。

1.2.4效果评价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信息反馈,是对风险处理手段的适用性和效益进行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医院老年病房实施风险管理后每月进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护理质量、病人综合满意度、褥疮例次、护理缺陷等。

2结果

开展护理风险管理1年来,护理质量、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得到提高,无护理投诉,护理纠纷、护理缺陷降低,科室先后被医院评为“护理质量全能考评第一”、“病房管理先进单元”。科室护士长被评为“九江市巾帼英雄”和“医德医风标兵”。

3讨论

3.1正确识别老年病房存在的风险事件是风险管理的前提老年病人是风险管理的高危人群,老年病房除一般临床科室存在的风险外,还有其特定的危险因素,正确识别并分析这些风险因素,为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进行工作流程的改造,正确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了依据。

3.2强化护士风险意识加强风险文化建设是风险管理的关键护士是处在医疗风险一线的具体执行者、操作者,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甄别和化解风险的能力是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关键。开展风险管理以来,老年病科护士风险意识明显提高,能在护理过程中积极地预见风险,主动加强与病人沟通,积极参与科室管理,每个护士人人参与风险防范,使各种潜在的风险得到化解,抗风险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3.3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化解风险实现安全护理的保证医疗护理工作具有专科性强、个体差异大及疾病的复杂性等特点,客观上造成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各项规章制度难以尽善尽美。因此,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重点还在于发现体制上的缺陷和漏洞,不断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

总之,护理工作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特别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也在加大,理应切实加强风险文化建设。通过护理风险管理策略的实施,密切了护患关系、减轻了护士的心理压力,针对薄弱环节能找出预防和避免护理风险的方法,提高了护理队伍整体的抗风险能力[7]。

参考文献

[1]杨秀丽.老年患者护理风险及规避.实用医药杂志,2006,23(9):1078-1079.

[2]李秀华.风险管理策略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07,21(3):633-634.

[3]李亚洁,张立颖,李瑛,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18.

[4]邹晓清.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运用.护理管理杂志,2003,3(6):21-23.

[5]钱萍.加强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护理管理杂志,2004,4(6):17-18.

老年病房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老年卧床;医院内感染;护理对策

综合干部病房老年患者病程长,意识不清或痴呆,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肢体瘫痪免疫力下降,长期留置胃管、尿管、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内置管.易并发医院感染,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283例老年卧床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分析,制定出有效的护理对策,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老年卧床患者283例,发生医院感染43例,其中脑出血8例,脑梗塞26例,严重糖尿病5例,心力衰竭4例男性39例,女性4例,平均75岁,住院时间90~730d。

1.2方法医院感染管理科专人负责查阅病历,记录患者发生感染的部位、病原菌和抗生素使用情况。

1.3诊断标准以国家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诊断依据。

2结果

2.1医院感染率283例老年卧床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3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5%。

2.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感染最多,其次为泌尿道和上呼吸道感染.

2.3抗生素使用情况所有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均使用抗生素,其中一联抗生素31%。二联抗生素59%,三联抗生素10%。

3讨论

3.1老年卧床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

3.1.1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老年卧床患者由于肢体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翻身不及时,容易患呼吸道感染和坠积性肺炎。

3.1.2吞咽困难脑卒中脑出血,脑痴呆,由于病变部位易引起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引起吸人性肺炎,部分患者留置胃管后出现了误吸,引起肺部感染。

3.1.3侵人性操作呼吸机使用及留置尿管,留置胃管、中心静脉置管等侵入性操作,易损伤呼吸道、泌尿道粘膜、食管、皮肤而发生感染。

3.1.4病区环境老年病人病情较重,陪探人员较多。活动空间受限,交叉感染机会增加。

3.1.5年龄及住院期间据文献报道70岁以上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同期平均医院感染,住院时间越长,医院感染机会就越多[3]。本院老年卧床患者的发生院内感染年龄大于73岁,易发生医院感染。

3.1.6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和不合理使用所致的二重感染也是原因之一。

3.2护理对策

3.2.1加强基础护理老年患者年老、体弱,意识障碍,长期卧床以及大小便失禁,应保持床铺整洁、干燥、平整,定时翻身,防止压疮,采用湿式扫床法整理床单元,避免尘土飞扬,减少空气中细菌密度,也是降低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方法。

3.2.2口腔及呼吸道管理对吞咽反射障碍,呕吐物、分泌物不易排出者,应及时清除口腔、鼻腔、咽喉部的分泌物及痰液,协助患者侧卧位,防止呕吐物坠入呼吸道造成吸人性肺炎,痰液粘稠时应给予雾化吸人后将痰液吸取干净。负压吸引器管道呼吸机定期消毒更换,雾化吸人器管道一次性使用,护理人员使用一次性手套操作,以避免引起交叉感染,口腔护理2~3次/d。

3.2.3饮食护理给予易消化、低脂肪、低糖、含丰富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以防便秘。对不能进食者,应留置胃管,要妥善固定。严格要求进食,有文献报道,床头≥30°角的平卧位是减少反流的最佳”,上鼻胃管深度为病人耳垂-鼻翼-剑突加上硅胶管最末长度约8cm,一般为55~70cm目的使胃管位于喷门以下鼻饲前一定要回抽残留胃液,如果残留量超过50ml需延缓鼻饲,如果残留量超过150ml,证明胃动力差,强进鼻饲易引起呕吐,导致吸人性肺炎的发生,应禁食。鼻饲时速度不宜过快,应用鼻饲泵持续泵入时以80~lo0ml/h为宜。鼻饲后一定取坐位1小时以上.且不宜翻身。

3.2.4老年患者因反应能力差。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呼吸道症状不明显,血白细胞也可不升高,或仅表现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最后依胸部X线片及深部痰培养始能诊断。因此,护士要仔细观察患者的表情、形体、情绪及食欲变化,及时发现感染迹象,报告医师处理。

3.2.5加强侵入性操作的护理对于留置尿管要严格掌握适应症,严格无菌操作,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粘膜及尿道,每日用碘酒消毒尿道口及会,每日更换尿袋1次,尿袋应放在低于床面10cm处。每日可用氯化钠注射液250ml冲洗膀胱1次,尽可能缩短留置尿管时间,防止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3.2.6加强病房管理病房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清洁,室内空气清新,定时用含氯消毒剂拖拖洗地面,每日2次,每个月紫外线消毒房间一次,定期监测病室空气培养结果。加强床边隔离,有耐药菌株的病人使用专用垃圾袋和桶,注意手卫生。应单独房间,或集中管理,做好患者陪护人员的健康宣教工作,规定探视时间,适当控制探视人员,减少人员流动,必要时请探视者戴口罩。

3.2.7加强院内感染知识学习因护理人员与患者密切接触,各种消毒及隔离工作均由护理人员完成,应加强护理人员对预防医院感染的认识,重视消毒隔离制度,认真落实病区控制感染制度,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学习,增强控制感染意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护理人员接触患者前后均应洗手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自觉性,防止交叉感染。同时护理人员应掌握各种抗生素的用药知识,认真观察疗效,减少耐药菌株产生,有效地控制或减少医院内感染。

参考文献

[1]王江桥,李玉娟,壬箭,等.2406例老年患者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3,2(1):33-35.

老年病房管理制度篇4

大家好!

首先感谢院领导给予了我们这次公平竞争的机会和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我将珍惜这次提高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一展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为我们医院健康、和谐发展增添一份靓丽的色彩。

我叫,今年岁,护理专业大专毕业,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年,先后在普外、脑外、骨科、内科等科室和社区门诊工作,刻苦钻研了各专业的护理理论,熟练掌握了各专业的护理常规和护理技术操作,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护理工作管理理念。忠诚正直、以身作则、顾全大局、敢于创新、服务至上,这既是我做人一贯尊崇的信念,更是我实际工作中的行动指南和真实写照。正因为如此,我才有足够的勇气和百倍的信心走上今天的演讲台,参加慢性老年病房护士长的岗位竞聘,为把我院慢性老年病房建设成我市乃至整个湘赣交界地区的区域性老年病中心病房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当然,无论竞聘成功与否,我都将终生酷爱我们的护理事业,永远铭记南丁格尔誓言。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一方面,加强老年疾病的预防、保健和治疗,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显得相当重要;另一方面,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强,病人及家属对医院及医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急需通过深化医疗改革,完善法治管理,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正确的、积极的医疗护理风险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医疗护理环境和氛围,切实加强慢性老年病房的护理管理。

首先,我们必须掌握老年病的特点,如老年病人病因不明者甚多,且多种疾病同时存在;症状不典型,容易出现意识障碍;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关节位置觉、痛觉及冷热觉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减退,等等。只有掌握了这些特点和变数,才能真正做好因人施护、因病施护。

其次,我们有必要对老年病房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认真的分析,才能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和避免医患纠纷。如规章制度是否落到实处,护理质量监控措施是否得力,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是否正常发挥,护理用品的质量、护理操作的解释、有无违反护理操作规程等等,此外还有老年病人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医源性因素等等,都有可能成为不安全因素而引起医患纠纷。

因此,我们在实际护理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学习掌握是基础、工作落实是关键、不断完善是保证的工作理念,在护理部主任的领导和科主任的业务指导下,认真履行护士长职责,与护士们一道,团结友爱、共同学习、努力工作,办出慢性老年病房的特色,干出卓有成效的事情。

老年病房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院内感染;妇产科;病房;危险因素;护理;综述

妇产科由于其特殊性,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院内感染。可能造成妇产科感染的因素较多,国内外文献报道也较为一致,本研究通过综述近年来妇产科综合病房中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高危患者的院内感染防治提供依据[1]。医院感染一直是医院管理过程中难以克服的困难,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综合病房的住院人数不断增加、抗菌药物使用的增多及侵袭性治疗方法的普及,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切实加大医院的院内感染防护力度,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以减低妇产科综合病房感染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2]。全面、长期、系统、有计划地对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感染部位、危险因素、病原体、耐药性的流行病学监测,是院内感染的主要职责与目标[3]。护理管理与干预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掌握临床护理的各项操作技能,有效及有针对性的采取控制措施及对策,并根据各项措施防治情况作出正确的分析及评价,从而可达到有效控制及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目的[4]。本研究通过综述近年来妇产科综合病房院内感染的发生危险因素,并整理临床报道的护理干预措施,为妇产科病房院内感染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

1院内感染在妇产科综合病房中的危险因素

1.1妇产科院内感染发生的主要部位

泌尿系感染是妇产科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性感染的主要组成,由于妇产科患者在住院期间40%左右需要进行导尿,该部位的感染是妇产科院内感染获得的主要原因,产科术后一般留置导尿管,导致泌尿系感染的发生,因此建议一般术后尽量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一般不应超过24h[5]。研究发现妇产科泌尿系感染多数有导尿史,导尿属于侵入性的操作,手术后留置导尿管,由于患者的配合等问题容易造成尿道黏膜的损伤,加上导尿管在尿道中的刺激可引起尿道黏膜炎症,加上护理不当或者操作不规范等,都可能会造成妇产科住院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发生,导尿管的使用不当占尿路感染发生率的首要因素,且随着导尿时间的延长,感染率随之增加[6]。呼吸道感染同样也是妇产科感染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形式,由于妇产科综合病房的住院患者大多数经历了手术或分娩,机体虚弱,免疫力下降,若加上老年化,老年妇科患者的器官老化,细胞免疫力下降,黏膜纤毛的清除能力降低,加上妇产科手术麻醉方式多为全身麻醉,需要进行各种插管等侵袭性操作,容易破坏会厌部的正常屏障功能,损伤呼吸道诱发感染的发生增加[7]。产科患者由于传统的产后习惯,在月子期间紧闭门窗,导致空气的流通降低,加上产后探视人员较多,导致病房内的空气混浊,容易带入致病菌,导致呼吸道感染的机率升高。

1.2妇产科病房感染与年龄及住院天数的关系

大量研究报道,妇产科医院感染病例当中年龄大于50岁的感染病例要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由于老年患者的各方面器官机能减退,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带病菌,发生院内感染率明显增高,老年患者是妇科感染的高发人群。而产科患者中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与年龄关系并不明显,无显著相关性[8]。研究表明,妇科患者住院的平均天数为8.56d,发生院内感染后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2.69d,明显高于未发生感染的住院天数;产科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4.85d,发生院内感染后住院天数为10.36d,感染后明显增加了住院天数[9];另外研究发生随着患者住院时间的延长,发生院内感染的可能率越高,随之带来了医疗费用的增加[10]。

1.3收治患者的病情与妇产科院内感染的关系

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妇产科院内感染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其中化疗患者是妇产科住院患者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妇科肿瘤患者是常见的收治患者,需要化疗药物治疗的妇科患者,由于药物毒副作用,对正常组织细胞具有同样的杀伤力,因此化疗对机体的影响及损害极大,导致患者的免疫力下降,长期化疗治疗后患者中性粒细胞明显降低,感染途径多通过黏膜和皮肤感染[11]。妇产科综合病房收治的患者病情较重,且病种多样,合并症的妇产科产妇在妊娠期间和分娩期具有其独特的生理特点及病理特点,如妊娠期合并血小板减少、妊高症的低蛋白血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加上需要激素治疗,均可增加院内感染的可能[12]。

1.4手术切口的感染与妇产科院内感染的关系

妇产科综合病房接受了手术治疗的患者具有较高的院内感染风险,手术切口与外界接触,容易导致病毒、细菌的侵入,诱发院内感染的发生。另外孕妇无节制饮食,体重增加,腹部的脂肪组织增厚,容易发生术后脂肪液化,增加了感染的机率。另外抗菌药物的不合理运用,增加了耐药的风险,给院内感染的治疗带来了难题[13]。

2妇产科院内感染的护理干预

2.1建立健全医院妇产科综合病房院内感染的护理制度

妇产科综合病房是发生院内感染较高的科室,由于患者的特殊性给院内感染防控带来了困难[14]。护理管理是医院院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妇产科综合病房的护理管理制度,加大力度制定护理人员的操作规范,规范护理操作,确保每项工作的有序进行,给患者护理实施无菌操作,减少术后住院期间院内感染的发生。护理人员还应当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以及时了解患者在住院期间存在感染的风险,并作出及时的处理及日常的消毒杀菌工作,确保妇产科综合病房处于洁净状态。护理人员在整个院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主要治疗与操作的执行者,应当做好仪器、设备的消毒工作,制定好规范的探视制度,严格控制探视人员及探视时间,加强探视人员对感染的认识,减少外来人员与患者的接触,做好护理与清洁工作[15]。

2.2加强妇产科综合病房的感染防范护理管理工作

为了防范术后的泌尿系感染,对能进行自行排尿的患者应当尽量减少导管插管,若需要必须进行导尿的患者,应当做好导管护理工作,插管的时候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避免损伤尿道黏膜,导管尽量选用硅胶导管,并且合适的型号,减少对黏膜的刺激。避免使用密闭式导管系统的打开和分离[16]。护理人员应当嘱患者多饮水,促进排尿,减低尿路感染的发生,对不重视个人卫生的患者,应当给予特殊的护理,督促患者进行个人卫生的清洁工作,及时更换衣服,加强会的护理,保持该部位的清洁,对尿道进行擦洗减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可能。对每个病房应当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常规消毒,并做好通风工作,改善整个综合病房的环境,降低呼吸道感染的机率,并让护理工作者每天对病区进行有效氯消毒,做好空气及病房公共设施的消毒擦洗工作。每天定时机械通气换气,保证病房的清洁,减少细菌及病毒的滋生。定期进行空气的消毒,保证空气的洁净,预防呼吸道感染。对需要气管及尿道插管的患者,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熟练,避免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过失而造成呼吸道或尿道的损伤。对于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由于术后麻醉、伤口疼痛等限制患者的咳痰,容易诱发患者的呼吸道感染,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协助患者翻身,通过拍背促进咳痰,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治疗协助排痰[17]。对于存在高危感染风险的患者家属,应尽量减少探视时间,避免增加院内感染机率。对化疗患者应当加强口腔护理、饭后漱口等护理,住院期间给予患者优质护理,负责患者的饮食、活动及相关护理措施的落实,协助患者按时完成治疗,积极预防感染的发生,并及时处理各项并发症,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18]。

2.3妇产科病房合理管理患者分布

为了便于管理,应当合理安排分区及床位分布,同一类型的患者入院时应当尽量安排在同一病房,对于免疫力低下、年老体弱的患者应当尽量给予单人病室或者人员较少的病室,对于危重患者,已经感染了致病菌的应当单独安排,对于传染性较高的患者,应当单独隔离。患者分布的合理可大大降低交叉感染的发生率,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19]。

2.4做好与妇产科综合病房患者的沟通与宣教工作

在妇产科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宣教力度,告知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各项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感染防范意识,告知患者治疗的整个流程,如手术流程、术前准备、术后康复中的各项康复训练措施,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细微的护理,并加强自身的防护,减少细菌对伤口的侵入,造成感染,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减少探视人员的探视时间及人数,尽量避免外界病菌的带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得到患者积极的配合,可有效促进妇科综合病房的院感管理[20],以利于患者的康复。

3小结

老年病房管理制度篇6

心肌梗死系指冠状动脉完全性闭塞,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出现以剧烈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特征的缺血性心脏病。老年人出现心肌梗死时症状不典型,如果能及早发现、早期诊断、早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从而提高其生存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老年人心肌梗死的特点

老年人心肌梗死的以下特点:①老年人发生心肌梗死时疼痛症状往往不典型以无痛型者多见。有相当多病人以腹痛、胸闷、憋气、眩晕以致意识障碍为主。②快速心率失常中室早、室速或室颤不罕见,但房早、房颤更多见,特别是有心房梗死时,往往出现玩固性房颤。③由于此种病人多有一定程度的窦房结纤维化和淀粉样变,因此常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④老年病人以无痛性反复多次小面积心肌梗死发作时,病人往往无明显症状出现,心衰或心功能不全是其主要表现。这主要是可收缩心肌减少所致。⑤老年人往往有多支冠状动脉病变,一旦一支阻塞后,因存活心肌代偿功能差,可引起排血量下降,影响未闭塞冠状动脉的灌注,使心肌梗死范围扩大,故一般病情较重。⑥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恶性肿瘤等也有老年组发病率的情况,因此,在心肌梗死时往往由于并发症多而治疗困难用药也受到限制。⑦室壁瘤发病率高。老年人反复多次心肌梗死形成疤痕或广泛心肌梗死可出现室壁瘤。⑧老年人心肌梗死与脑动脉硬化同时存在时常有各种精神症状。⑨老年人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当肺间质中水分稍有增加便进入肺泡引起肺水肿。因此当心肌梗死时较易在肺底部出现中小水泡音。⑩老年人心肌梗死突然昏迷或猝死较年轻人多见。

2老年人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

2.1对患给予热情接待并及时安排好病房:护士以整洁的仪表、文雅的举止取得病人的信赖,容易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对生活能力差的患者要给予细心、耐心的照顾,多进行交谈、解释和诱导,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做好生活护理:立即让病人卧床休息,绝对禁止一切活动,避免一切干扰,尽量减少噪音,保持环境安静。限制热量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患者适宜进低盐、低脂、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经常保持胃肠道通畅,便秘时可适当应用缓泻剂,以防大便时因过分用力而加重病情。

2.3经常观察药物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根据老年人排泄能力差、肾功能减退的特点,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并仔细观察其精神状况、血压、尿量、胃肠道反应。地高辛的反应对老年人表现在视力模糊,以致发生心律失常。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及时做心电图,或在心电监护下动态观察,以避免药物中毒。在利用扩张血管药物、利尿药物时可同时补钾,否则患者可出现口干,皮肤干燥弹性差,全身泛力等低钾症状。对长期服用者应注意预防性低血压。

2.4基础护理:①及时吸氧,并根据病情调节吸氧浓度和吸氧时间。②严格掌握静脉输液速度,切勿过快,根据病情一般15―40滴/分钟。③严格记录出入量,为治疗提供准确的数据。④时刻警惕并发症的发生,如心力衰竭、重度休克和心律失常等。

3讨论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比较常见,老年人多为因慢疾病导致身体衰竭,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可不出现疼痛,心肌梗死为逐渐梗死,由于没能超过“痛阈”可不引起疼痛,无典型疼痛是老年人痛阈升高所致。

老年病房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安全问题;住院期间走失

老年痴呆症是老年人脑部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是以智力衰退、行为及人格变化为特征。典型临床症状包括有记忆力、抽象思考、定向力障碍,同时伴有社会活动能力减退[1]。我国现有老年痴呆患者800多万,老年痴呆患者安全事件发生率占老年痴呆患者的32%,老年痴呆患者的安全护理一直是重中之重[2],住院期间老年患者存在着走失危险,本文走失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探讨,通过住院期间2例老年痴呆症患者走失的危险实例,经过分析、探讨,采取了相应的走失防范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

1病例介绍

2例老年痴呆患者均为男性,奚老伯,男,72岁,因高血压住院11天,老年痴呆病程5年以上,属中期老年痴呆;刘老伯,男,69岁,因冠心病住院18天,病程2年,属早期老年痴呆。

奚老伯为独居老人,老伴几年前过世,育有一子,住在浦西,距离患者居住地很远。在患者住院期间很少探望,奚老伯在住院期间的某天午休时间私自外出,下午治疗时间护工才发现患者不在。据患者儿子提供老伯以前在其他医院住院期间也曾私自离开,在其退休前工厂附近找到。根据上述信息,经过医院、警署各方面努力寻找,终于在工厂附近河浜边上找到了患者,当时已经傍晚时间患者感到饥饿与寒冷,经过询问患者说是前来领取工资。

刘老伯住院期间除了护工必要的照顾外,每天有老伴陪伴。某天老伴因家中琐事没来医院陪伴患者,患者晚饭后活动时间自行离开医院,经过医护人员的四处查找,在街道附近的牛肉面馆门前找到。

2护理问题

2.1入院前风险评估未做细致对新入院的老年痴呆患者根据各类隐患危险因素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痴呆程度、精神状态、有无陪护等,与患者家属沟通中尽量找出隐患因素,才能更好针对患者目前及以往的病情,做好危险因素的防范护理措施[4]。对上述2例患者走失风险评估欠缺,未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家属对患者曾经走失的危险因素刻意隐瞒,护工未做好看护,护士未及时巡查患者动态情况。

2.2护理人员安全管理措施缺陷护理人员及护工对患者安全护理管理欠缺,安全意识不强,未做到经常性巡查,护理人员对患者每日全部动态(包括日常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心理问题等)都要全面掌握。

2.3病房及医院安全管理措施缺陷病房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患者午休期间病区大门应上锁,护工及护理人员按时查房;医院门卫安全意识不强,患者身着病服走出医院,门卫应该及时给予制止或联系病房护理人员。

3预防走失护理措施

3.1加强病房巡视,特别注意午休、夜间,护理人员更应加强管理,对夜晚有离开病房习惯的患者房门加锁防护,重症患者要留家属陪护,并认真落实交接班制度,班班床边交接,严防患者走失。

3.2护理人员及护工平时要对这类患者多加关注,密切观察患者的行为动向,禁止单独离开病区,如果外出必须有家属或工作人员陪伴[5]。

3.3患者住院期间必须按要求着病服,病服上面印有医院联系电话,在衣袋内存放安全提示卡,注明患者姓名、年龄、科室及电话、家庭住址、联系人电话及病情等,以便走失时能被及时联系并找回。

3.4护理部要对护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走失风险教育,提高安全工作的预见性和预防性,学习走失预防的相关措施、走失处理预案及走失事件上报流程等,提高护理人员对走失管理的应对能力[6]。

3.5病房护士长对高危走失患者经常进行检查防走失措施落实情况,查找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4小结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痴呆患者也越来越多,老年痴呆患者住院期间确实存在诸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和隐患,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制订相应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7],做好老年痴呆患者的全面评估,有预见性采取预防走失的护理措施,努力提高护理人员和陪护工的自身业务素质,增强法律和安全意识,有效防止老年痴呆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走失的不安全行为,为老年痴呆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

参考文献

[1]冯雪艳,房海英,孙静.行为症状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护理难点与护理应对[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l2):1142-1144.

[2]武晓兰.45例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6(2):273-274.

[3]杜国琴,何燕,罗君.老年痴呆患者住院期间走势防范及护理干预[J].2012,10(2):93.

[4]黄艾,许少英,陈秋荣,等.影响老年痴呆病人住院安全的因素及对策[J].全科护理,2009,7(3):695-696.

[5]杜延明,魏春香,高美荣.老年痴呆症患者住院关怀与护理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4(6):552.

老年病房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家庭病房;护理安全;探讨

家庭病房是一种个性化、人性化的社区卫生服务形式,正被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所接受。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国社区家庭病房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1]。如何针对性提高社区家庭病房的护理水平,提高护理工作效用,进而保证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为建设和谐社区做贡献,一直是社区医疗机构的研究方向。笔者根据休所的护理经验,并结合相关研究结果,现作如下综述: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

1.1人员选任在家庭病房服务的医护人员,一般都需要独立工作,所以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需求较高。因此,在确认家庭病房护理人选时,需选择工作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医疗知识面较广、思想品质过硬的护士[2]。只有这些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才可以有效独立完全家庭病房护理工作,独立处理一些突发事件。

1.2业务培训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直接关系着护理的安全性,关系着社区家庭病房的发展方向。家庭病房护理工作主要面对的是老年人,护理的内容包括基础护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训练等。在确定家庭病房医护人选后,就需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培训方式有:脱产强化培训,通过举办社区护理知识培训班,进而系统的传授护理知识;在岗培训,即医护人员边上任边培训,及时反映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及时针对解决,提高护理人员水平;外出培训,选优秀护理人员外出培训,学习和引进其他地区的先进护理经验,以建立优秀的护理队伍。2完善护理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护理人员的行为守则,也是护理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的保证。家庭病房需建立健全自身的规章制度,如家庭病房管理制度、庭病房护士工作守则、家庭病房护理工作制度、家庭病房护士岗位职责等[3]。在制定了相关制度后,还需严格执行,相互监督,保证护理工作安全有效。部分家庭病房还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或者对某些护理具体环节做出针对性的规定,如:

2.1严格掌握患者的入住指征由于家庭病房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是以,在接收患者时,需根据家庭病房的条件来实际控制,治疗难度较大的患者需送往正式医疗机构救治。一般而言可接收老年患者,患者需具备出院指征、急性期治疗病情稳定、家属要求长期康复治疗等特征,还可以接收需求长期恢复性治疗的患者。患者在入住期间,如出现病情变化,需建议患者入院治疗,以免出现病情恶化等情况。

2.2完善护理评估工作家庭病房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入院评估和定期评估,明确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保证患者安全[4]。护理人员可以制定护理评估表格,将患者的全部信息录入其中,动态而系统的评估患者的护理效果。如出现异常,需及时与医生沟通,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保证患者安全。3治疗过程的护理安全控制

3.1静脉输液中的护理安全一般而言,家庭病房不得在家中给与患者静脉输液,如患者自身强烈要求,并且患者自身不良于行,可给予家中静脉注射。但是注射时,医护人员需在身边陪伴,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或其他意外情况,需及时处理。注射前,护理人员需进行药敏实验,并且预备一些急救药物,如地塞米松、肾上腺素、非那更等[5]。护理人员如在患者家中给与静脉注射之前,需要求患者家属清扫家中卫生,必要时自己帮助患者清扫卫生。严格消毒环节,保证无菌操作。

3.2用氧的护理安全家庭病房需选用家用氧气瓶,该种氧气瓶具有易携带、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等优点。由于大多数时间患者时在护理人员不在的情况下吸氧,因此,护理人员需积极指导患者及患者家属使用氧气,将方法和注意事项详细告知家属,保证用氧安全。4完善家庭病房的安全保障体系

家庭病房强调人性化服务,大部分治疗和护理工作都在患者家中进行,这也导致护理人员无法24h陪护,同时家庭病房患者多为老年患者,患者自身机体衰弱严重、相关病症较大[6]。因此,不管护理人员专业能力多强,患者都极其容易出现突况,所以完善家庭病房的安全保障体系极其重要。

4.1明确护理人员联系方式护理人员需将自身的联系方式和值班电话给与每一个患者,并要求患者妥善记录,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联系,以便上门处理。

4.2医院设立24h值班室干休所门诊需设立24h值班室,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家庭病房护士可以直接联系医院。同时医院可以及时派出急救车赶到患者家中,进行就地抢救或转送医院。整个过程中,家庭病房护理人员需随行陪同,并将患者信息反映给医师,以最快和最有效的方式救治患者。5结语

家庭病房是我国社区医院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可以有效方便患者,极大的免除了老年患者和不良于行患者的治疗难度。但是由于家庭病房自身的局限性,其护理安全隐患多多。相关医疗机构需积极从人员、器材、护理方式等方面入手,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宋春雷,缪燕珍,华丽群.1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家庭病房的护理管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9(01):85-86.

[2]刘立平.军队干休所家庭病房的设立与管理[J].实用医药杂志,2010(09):15-16.

[3]杨丽华,郑树萍.浅谈对家庭病房的认识[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01):58-59.

[4]刘素萍,刘桂兰.社区医疗护理服务的实践体会[J].南方护理学报,2010(06):62-63.

老年病房管理制度篇9

一、工作完成总体情况

我担任科副护士长一职,主要分管工作为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工休会、病房质控分析、护理品牌建设等工作,一年来,在工作中本着“救死扶伤”的宗旨、认真履行“白衣天使”的各项职责,圆满完成了各项护理任务,实现了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不断提高,病房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培训效果成绩理想,护理品牌建设卓有成效等目标,为医院顺利通过2015年三甲评审做出了贡献。

二、述职情况

(一)强化学习,不断提高自我素养

2015年,本人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一是认真参加各种政策理论学习,系统的学习了十精神等党的新理论、新政策,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我的政治素养和内涵,二是及时充电,紧跟时代步伐。本年度,重点学习了关于医疗卫生改革的各项精神要求,重温“护士长手册”等,及时给自己充电,不断提高了自我的职业素养,使自己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对医护工作者的新要求。

(二)立足本职,扎实做好各项业务工作

在基础护理方面,认真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并不断提高护理工作的细心度和责任心;

在病房管理方面,认认真真的对待每位患者,尽我们最大的能力,做好各项病房管理工作,从患者的需求出发,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帮助他们从心理深处战胜病魔,同时,每日坚持病房清洁,做好病房护理日志等基础性的工作;

在分层培训方面,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组织护士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活动,并指派老护士作为年轻护士的导师,手把手,一对一,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有力的提高了培训的效能;

在病房质控分析方面,我们定期对病房质控组织分析,查找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措施,对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各种问题现象,限期限时整改,确保了病房质控的稳步提升;

在护理品牌建设方面,近年来伴随着医疗行业竞争的加剧,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塑造护理品牌,才能赢得患者的满意度,才能提高我们的竞争力,因此,2015年,我们狠下功夫和时间,在护理品牌建设方面,做好“质”的文章,品牌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在工休会方面。定期组织召开工休会,耐心细致的为患者讲解相关医疗卫生知识,并针对患者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合理分析汇总后,制定措施进行整改,切实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

(三)遵章守纪,率先表率

在工作中,我能够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团结同事,对于护士们遇到的各种难题,能够积极帮助他们加以解决,与领导,与同事关系融洽,发挥了表率作用。

(四)廉洁自律,严于律己

在实践工作中,严格遵守医护人员职业操守和医院关于医风行风建设精神,坚决抵制各种“红包”、“回扣”现象,全年无任何违纪现象发生。

三、存在不足

一是学习的力度不够,尤其是对政策理论学习方面,仍需加强。

二是对年轻护士关系不够,对于年轻护士的关心不够,主要是思想交流较少,对她们的思想动态掌握不足。

三是创新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在工作中,容易受到老思想,老传统影响,这方面需要不断加强创新力度,与时俱进。

老年病房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社区;特殊人群;家庭病房;护理措施;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82-01

社区护理即是面对社区内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团体的健康服务工作,如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家庭护理、康复指导、患者及健康人的营养指导、妇幼及老年人保健及心理咨询等[1]。近些年来,社区文化及社区医疗获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也逐步获得了社会和医疗学者的重视。我社区对辖区内特殊人群实施家庭病房护理管理措施获得了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管理服务对象

我社区内精神障碍患者36例,残疾运动障碍患者42例,心脑血管意外卧床患者44例,共122例,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62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60.5±5.5)岁,所有患者均为限制行为或是限制运动障碍患者。

2护理方法

2.1传统护理方法:在实施前主要采用的传统的护理管理方式,主要措施是定期对社区内管理122例特殊人群进行访视,给予治疗和护理方法的指导,进行生活饮食的指导。

2.2家庭病房护理管理措施:对我社区管辖内的特殊性患者建立家庭病房护理管理措施,方法如下:(1)饮食生活护理干预指导:依据患者的情况制定规律的饮食习惯,保证患者摄入足量营养及维生素,以定量、定时、营养均衡为主要原则,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降低糖分的摄入。增加粗纤维食物及蔬菜的使用量,尤其是对卧床患者,要注意保证大便通畅。(2)运动管理措施:对精神障碍患者应进行适当的增加体育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患者患病能力,对卧床患者应适宜的增加床上运动,对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限制其体运动,减少心脑负担,严格执行下床运动的标准,避免过早下床运动导致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3)药物治疗:对患者实施严格的药物管理,尤其是针对精神障碍患者治疗药物,严格要求患者家属定期定时定量的发放治疗药物。(4)心理干预护理:对特殊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同患者及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增加对患者的关心和人性化关怀,增加相互患者及家属的相互信任,提高治疗依从性。(5)健康教育干预:对社区内特殊人群实施家庭健康教育知识的讲解,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重视和患者家属对患者的关心度。(6)防止并发症:要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对卧床患者要注意褥疮和肺内感染的发生发展,要积极的预防和治疗。

2.3统计方法:统计学分析选用SaS8.0统计软件,以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

2结果

2.1对比护理管理措施实施前后:分别对实施管理措施及前后进行100份的问卷调查,实施管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幸福感,舒适感,家庭和睦度及对社区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均显著优越于实施管理前情况,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些年伴随社区医疗服务的提升和进步,社区卫生服务已经走进了每一个家庭,不但提高了每个家庭及整个社区内,居民的疾病防治水平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也相对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随着社区医疗服务体制的逐渐完善和成熟,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也越来越高。

常规的社区护理服务仅局限于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和社区内就诊患者的护理干预管理,但对于精神疾病患者、残疾患者及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意外卧床患者,这一部分患者的护理干预则发生缺失,近一年来我社区医疗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改进,成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深入社区,家庭,针对这一部分患者采取建立家庭病房的措施进行护理管理干预,以提高特殊性患者享有高质量的社区护理服务。通过对家庭病房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前后患者及家属,社区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及工作质量均得到了认可和好评。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家庭病房实施前情况但对比实施后,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由此可见,社区内特殊人群实施家庭病房护理管理措施,能有效的增加患者幸福感、增加生活舒适感及家庭和睦度,提高对社区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宜应用于社区内特殊人群的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化玲,刘书祥,胡玮.社区护理实践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2):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