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53:53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篇1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微视频课程内容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x.2017.02.051

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informationtechnology,learningresourcesgraduallyopen,sharing,diversification,underthebackgroundofinformationizationinordertomeettherequirementsoflearners,microvideocoursepushedtheeducationstage,followedbytheinformationeraofmicrovideocurriculumdesignhasincreasinglybecomethefocusofattention.inthisdesignfromtheinformationagemicrovideocoursecontentand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theinformationageaRCSmicrovideocontentbasedonthecontentdesignoftheinformationage,thecardiacmicrovideocurriculumdesignfouraspects.

Keywordsinformationage;microvideo;course;contentdesign

1信息化时代微视频课程内容设计的现状分析

1.1信息化时代微视频课程内容设计准备阶段不足

虽然信息化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微视频课程为适应学习者需要产生的时间尚短,发展混乱准备阶段不完善。信息化时代微视频课程内容设计准备阶段不充分是指信息化时代微视频课程的学习资源没有合理明_的计划教学目标,没有对微视频课程内容细分化,没有妥善安排内容顺序或者安排结构单一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风格学习者的不同要求。

1.2信息化时代微视频课程内容设计后期制作不规范

由于信息化时代微视频课程起步较晚,在后期技术和展现方面质量不高,影响微视频课程内容设计的效果。比如:微视频课程画质模糊、视频画面拍摄不稳定或者打不开出现雪花、黑屏等问题,后期剪辑技术量低,字幕设计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学习者的艺术元素,削减了信息化时代微视频课程的预期效果。此外,很多教师不能熟练掌握微视频课程内容设计的艺术节奏和制作技巧,造成流传下来的微视频课程离开课堂教师的讲解等同废弃,不能完全符合课堂外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需求。

1.3信息化时代微视频课程应用面窄

目前我国微视频课程主要应用在学校理科类、操作类,文科类微视频课程应用几乎没有,社会教育需要的终身学习微视频课程少到沙漠淘金无处寻找,因此微视频课程应用范围不广泛,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

2信息化时代微视频课程内容设计现状解决对策

2.1完善信息化时代微视频课程内容设计的准备阶段

针对信息化时代微视频内容设计准备阶段的弊端,完善微视频课程内容设计的准备阶段。一段微视频课程的优劣关键在于微视频课程内容的选取,在选取微视频内容时要根据微视频课程的基本要素和特点,精心选取微视频课程内容。

2.2规范信息化微视频课程内容设计的后期制作

教师在设计微视频课程时,应尽可能选择与微视频后期制作技术过硬的技术人员合作,根据技术人员的要求设计微视频课程内容,做到微视频课程画质清晰连贯、画面稳定、后期剪辑精细等基本要求,提高字幕编辑的艺术性,增加字幕的美感。

2.3信息化时代微视频课程内容设计多样化,拓展其应用范围

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增加文科类和适用于社会上终身学习者的微视频课程内容设计,拓展微视频课程的应用范围,使之越来越走进社会,走进学习者的家庭。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只需打开电脑轻轻敲击我们寻找的知识点就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微视频课程将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3信息化时代基于aRCS微视频课程内容心动设计

aRCS是1984年由凯勒提出的动机激励模型,是在“期望――价值”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设计宏观理论和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提出的,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增加学习者学习微视频课程的兴趣。信息化时代基于aRCS微视频课程内容心动设计的目的是提高微视频课程质量和应用效果,因此可根据微视频课程应用效果要素进行信息化时代微视频课程内容心动设计。

3.1信息化时代心动微视频课程内容设计要素分析

信息化时代心动微视频课程内容设计的宗旨是提高学习者利用微视频课程的学习效果,微视频课程主要有信源、信息、通道和受传者四大基本要素,分别指教师、知识内容、视频和学习者。微视频课程内容设计是以提高学习者利用微视频课程学习的效果为宗旨的,因此信息化时代微视频课程内容设计心动的四大要素分别是教师教学艺术、知识内容教学设计、学习者自我内驱力和视频属性特征。教师的教学艺术是指教师在微视频课程中传授知识时所表现出的教学艺术,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风格和态度形象。知识内容设计是微视频课程知识点的微观教学设计,情景导入起重要作用。视频表征和视觉呈现是视频属性特征,它的效果对学习者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有直接影响。学习者自我内驱力是指学习者学习微视频课程内容本身的动机,技能和解决学习问题的需要,是学习者最根本和稳定的学习动机,与学习者兴趣、知识需求密不可分。

3.2信息化时代心动微视频课程内容设计策略

3.2.1提高注意力策略

注意力一般指学习者加工的选择性,是影响学习者心动学习微视频课程的重要因素,分为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两大类。主动注意是指学习者的目标驱动而设计的自上而下的控制加工,被动注意是指学习者因外部刺激而设计自下而上的控制。根据研究表明,任何人如果想一直保持理想倾听状态和注意力稳定上升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学习者的注意力和声音一样呈现波动性,注意力开始先逐渐增加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达到低谷时再逐渐上升。教师可根据学习者注意力波动性的特点设计微视频课程内容激发学习者的动机,促进学习者心动学习,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知识内容的教学设计、内容表征和视觉呈现使学习者产生认知冲突以吸引学习者注意力,通过微视频课程教师教学艺术和内容表征、视觉呈现吸引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通过知识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师艺术、内容表征和视觉呈现刺激学习者继续学习知识探究,通过学习者的内驱力和知识内容设计,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达到保持学习者学习注意力的目的。

3.2.2切需性策略

切需性策略指向学习者学习目标和满足学习者需求,通过对教师教学艺术、微视频课程知识内容、内容表征、视觉呈现和学习者自我内驱力的设计满足学习者的兴趣和需求。比如教师的幽默风格、微视频内容和学习者解决生活困扰相关等。

3.2.3提升学习者自信心和增加满足感策略

自信心是学习者在学习微视频课程时的一种积极学习态度,与学习者的学习内驱力相关。提升学习者的自信心可以提高学习者学习微视频课程的兴趣,促进学习者快速有效地掌握微视频课程所传递的知识技能,并通过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提高微视频课程的效率。自我学习效果的满意度大多代表学习者的满足感,影响学习者学习微视频课程的满足感有学习者学习微视频课程内容的认同和自我学习知识成果的认同两种变量。教师可通过信息时代微视频课程内容设计提升学习者的自信心,增加学习者满足感达到提高微视频课程内容设计质量的目的。

4信息化时代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构建

4.1信息化时代微视频课程内容的分解设计

信息化时代微视频课程内容分解设计从内容实质来分解即是对微视频课程需求的分析,课程内容外在表象分解就是微视频课程内容文字脚本的设计。信息化时代微视频课程内容的分解设计是内容设计构建的准备阶段。准备阶段主要有四个要点:一是通过微视频课程内容选题要相对独立、完整,内容要精确具有典型的针对性、示范性,有利于学习者深入学习、拓展思考探究。比如微视频内容可以设计经典问题的剖解、重要概念的解释、重点难点的反复讲解、实际案例的总结和知识技能技巧的展示、生活中有关经验的交流分享等。二是根据教学方法分类,可将微视频课程内容分为教师口述讲授和亲手操作示范法两类,这样设计的好处是更好完成微视频课程教学目标。三是微视频课程内容要设计实验操作、学习软件工具和程序操作的详细示范,有利于降低学习者内在认知负荷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四是微视频课程目标的确定,微频课程教学行为是引导学习者朝设计目标前进的变化过程,教学目标确定不准确会影响微视频课程教学效果。

4.2信息化时代微视频课程内容文字脚本设计

文字脚本是编制微视频课程的文字依据,同时也是课程最终效果的展望构思,包括微视频课程导语设计、正文设计和结语设计。文字脚本设计融合了微视频课程内容需求设计分析,也为后期制作技术人员提供了事实基础。因为微视频课程具有学习时间短的特点,因此微视频课程内容的导语要简短精练,做到尽快引入学习主题,简洁扼要的设计悬疑。微视频课程导语的作用是提示学习知识问题的核心,导出学主题。微视频课程结语设计同样要简短精辟,它的作用是概括微视频课程学习要点,帮助学习者尽快梳理学习知识的思路,强调学习知识的重点难点,加强核心知识的记忆。根据国内外关于注意力研究表明,人类在观看视频时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非常短,因此信息化时代微视频课程内容一定要精短扼要,简单明了,这样方便学习者理解消化,可以提高微视频课程学习效率。

5结束语

信息化时代微视频内容设计包括微视频内容包括信源和信息、通道,即教师和知识点内容、视频三部分,而教师、知识点内容和视频的设计制作又是围绕学习者的需求而进行。因此,教师在设计微视频课程内容时应根据不同内容进行时间划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把枯燥复杂的微视频课程内容简单化、通俗趣味化。本文从从信息化时代微视频课程内容设计的现状与相应对策、信息化时代基于aRCS微视频课程内容心动设计、信息化时代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构建四方面进行了探讨。

[项目支持]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操作技能教学微视频的设计研究”(项目编号:XJK015CXX007)

参考文献

[1]单从凯,王丽.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74-77.

[2]任丛,董闽红.面向碎片化学习时代的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J].新闻教育,2016(4):29-31.

[3]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J].远程教育杂志,2014(6):24-32.

[4]王觅,祝智庭,吕婉丽.基于aRCS的教学微视频“心动”设计模型建构[J].中华教育信息化杂志,2015(19):19-25.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篇2

关键词:水务工程课程群;课程设计考核方式

水务工程专业是顺应我国从传统的多龙管水向现代的水务管理一体化转换的新时代需求,为一体化解决城市各类水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本科专业。水务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性强,课程设计多。水务工程专业课程群包括六门课程设计,即水泵与水泵站课程设计、给水管网课程设计、排水管网课程设计、给水处理课程设计、污水处理课程设计、城市防洪与排涝课程设计。现行的课程设计一般都安排在相应理论课程之后,由理论课任课教师独立拟定题目,独立设定设计参数,设计内容相对独立。这种方法虽然便于组织教学,但各门课程设计内容缺乏关联性,学生在经过课程设计学习之后,得不到良好的技术知识连贯性、系统性和整体意识的训练。

河北科技大学在电气传动课程群课程设计方面,开展了开放式课程设计体系的尝试[1]。将综合性开放性课程设计安排在课程群理论课都完成之后,大四第一学期进行。大连工业大学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群课程设计中探索了集中实践模式,即在所有课程群理论课结束之后,由相关课程多位老师同时指导,集中完成课程设计[2]。这两种尝试都收到一定的成效,但课程设计与理论课间隔时间较长,不利于学生及时掌握所学内容,同时必须对现行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

本文根据水务工程专业课程群各课程设计间的相关性、连续性和系统性,对设计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和优化整合,解决课程间的衔接问题。同时在不改变原有教学安排的前提下,对课程群课程设计进行实践探索。

一、课程群课程设计题目的优化探索

(一)课程群课程设计题目的优化整合

水务工程专业课程群各课程设计不是独立无关的,可解决某工程主体设计的不同设计任务。各课程的设计成果组合起来即是某项工程完整的设计文件,通过和所有指导教师的深入讨论和分析,对各门课程内容进行重新审核和优化,并将六门课程设计题目整合为一个大题目(如某城市新区给水排涝系统设计),有其总的课程设计任务书。每门课程设计按各自优化后的设计内容,确定设计子任务。现就“某城市新区给水排涝系统设计”为例说明。

整合的设计任务:对某城市新区的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和排涝系统进行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各系统间的兼容性。

各课程设计的子任务:水泵与水泵站课程设计主要解决此设计中给水泵站、排涝泵站的设计,给水管网课程设计主要解决给水管网设计,排水管网课程设计主要完成污水管网和雨水管网设计,给水处理课程设计主要完成自来水厂设计,污水处理课程设计主要完成污水处理厂设计,城市防洪排涝课程设计主要完成排涝河道整治与堤防设计。

课程群课程设计题目的优化整合,可以让学生预先获知总设计的目标,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欲望,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体会逐步完成设计成果的过程,使学到的专业知识更系统化,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构建,培养综合运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

(二)课程群课程设计间的衔接问题

课程设计题目的优化整合需要做好各课程设计间的相互衔接问题,主要包括设计内容的关联性、地形数据的统一性、设计参数的合理性。

1.课程设计间内容的关联性

课程群涉及的六门课程设计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连接,往往前一门课程设计的成果为后续的课程设计提供设计资料。如水泵与水泵站课程设计(第4学期)的主要内容为给水泵站、排涝泵站的水泵选型和泵站布置。其中给水泵站的设计流量将为给水管网课程设计(第5学期)提供资料,水泵与水泵站和给水管网课程设计成果又将为给水处理课程设计(第7学期)提供资料。六门课程设计间的关联情况可见下图。这种关联性使得后续课程设计的内容受前导课程设计内容的制约,而前导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成果,必须满足后续课程设计的需要,避免出现前后矛盾。

2.地形数据的统一性

课程群中的六门课程设计都需要地形数据。水泵与水泵站需要利用地形数据确定泵的型号、台数及泵站的布置,给水管网和排水管网课程设计需要利用地形数据进行管渠定线及埋深计算,给水处理和污水处理课程设计需要利用地形数据确定工艺布局,城市防洪排涝课程设计需要利用地形数据计算河道水面线和堤防高度。所以在选择原始地形数据时,需要综合考虑所有课程设计的需要。

3.设计参数的合理性

某些设计参数在课程群课程设计间重复使用,如新区的人口数据和产业布局数据。这些数据要被水泵与水泵站课程设计、给水管网课程设计、排水管网课程设计、给水处理课程设计和污水处理课程设计使用。在选取这些设计参数时,要根据前后课程间的影响和制约关系,综合考虑每一门的需要。

二、课程群课程设计的实践探索

(一)课程群课程设计指导的实践探索

课程设计的优化整合,要求每一位指导教师都要有全局观念,统筹安排,系统管理。指导教师不能只注重自己课程的指导,需要帮助学生了解本次课程设计在整合题目中的作用,明确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同时要帮助学生协调好本次课程设计与前导及后续课程设计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掌握如何从先导课程设计成果中提取所需的设计资料,同时为后续课程设计的顺利进行,为本次课程设计选择合理方案,使得学生不再只停留在单门课程的局部设计上,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3]。

(二)课程群课程设计考核方式的实践探索

现行的课程设计考核是由指导教师自行制定、执行的,各门课程的分数组成各不相同。课程群的课程设计考核需要制定水务工程专业统一的考核标准、分数组成一致。在课程设计的答辩环节,除注重本次课程设计成果外,还要分析前导成果的合理性以及后续课程所需的条件,从而检验学生对课程关联性的掌握程度,同时能让学生体会其中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初步了解实际工程的复杂性,增强整体性概念。

参考文献:

[1]梁永春,刘建业.电动传动课程群开放式课程设计体系研究[J].电力教育,2011,208:167-168.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篇3

一、微课程

微课程就是通过一定的网络平台,将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以及考点等通过录制视频以视频教程的形式展现出来。微课程的生产和发展是对现有碎片化学习和网络平台学习方式的重新规划,同时也是对现有教学及教学理论的挑战,有一定的针对性和自由性。微课程最主要的聚焦点在于资源载体、资源容量及其内容指向上。资源载体倾向于微型视频资源,但就其本质而言,资源载体有文本形式的微课、音频形式的微课以及网页制作上的微课;资源容量是对资源内容的衡量标准,有重点突出其微其小的特性;内容指向指微课程发展的内容知识点有一定的针对性。

微课程有以下五个特点:第一,有一定的知识组织形式,是对传统课程结构化、体系化知识组织形式的改变,其特点注重突出独立性;第二,课程设计方式主要是主体化和模块化;第三,知识内容主要集结于一个点,具有针对性;第四,借助情境、图形及图像开发可视化教学课程;第五,传播广泛,能实现跨学科实践教学。

二、提高初中英语微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将“微课程”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中,既能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也能有效活跃课堂氛围,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重要作用。想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加强对英语微课程的设计。英语微课程的设计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设计过程要保证质量,要进行严格的选题设计、课例拍摄、后期加工、在线实施以及评价反馈。英语微课程教学设计往往包括选题设计、时间设计、教学过程结构设计、资源设计四个环节,每个环节的设计都非常严谨。

1.选题设计

选题设计就是要对英语微课程开发的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是英语微课程开发设计最重要的环节。英语微课程的选题要尽可能简练,有清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概念,对知识讲解、教材解读、题型精讲及考点归纳要有一定分类。例如,八年级下册Unit2“travelling”主要讲旅游的内容,教师可在课前选择一些景点的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在播放完成后向学生提问,要求学生用英语介绍自己去过的景点。通过这种方式能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

2.时间设计

英语微课程设计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微”,微就是小。微课程主要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创造出一个主题式、半结构化的资源单元需要的“小环境”。一般的英语课堂教学时间为45分钟,用于英语微课程的时间一般为5到8分钟,往往不超过10分钟。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内容,在短时间内突出重点内容。

3.教学过程设计

该环节较为复杂。英语微课程的教学过程不仅要简练,同时还要完整,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就是提出教学问题、安排教学活动以及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完整的教学过程设计要求:第一,教师要快速引入课题,用独特的视角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教师要有清晰的内容讲授线索,有针对性地对重难点进行解剖和分析;第三,教师要善于总结并快速收尾,帮助学生强化应掌握的知识点。例如,初中英语Unit4“wideanimals”一课,内容主要讲自然动物,教师可通过制作ppt课件,让学生初步了解斑马为zebra,大熊猫为giantpanda,狗为dog,熊为bear。通过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入高效课堂教学。

4.教学资源设计

要想成功设计英语微课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须加强英语微课程的资源设计,使英语微课程的设计具有明确的主题和完整的教学结构,通过直观视频教学对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有针对性地分析,进而构建主题鲜明、结构紧凑及类型多样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例如,在教学“travelling”一课时,从题目得知本单元的主题是“旅游”,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各国的著名景点,并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充分运用微课程的优点,从网络中收集一些视频资料,然后制作成“微视频”在课堂上播放。结束观看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向往的旅游景点,并用英语介绍。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有重要作用。

三、结束语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篇4

关键词:高职教育;微课;教学设计

一、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

微课教学设计应遵循一定的原则。焦建利将微课的教学设计总结为四大原则,分别为教育性原则、目的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和重用性原则。教育性是指微课应拥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教学内容能够给学习者以启发和思考,让他们习得知识;目的性强调微课的教学设计应从一定的教学意义与目的出发,教师应充分思考,这样的微课是为了达到怎么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哪种类型的知识或者技能等;趣味性是激发学生的趣味,有兴趣继续学习;重用性从微课的作用方面,强调微课的重复作用、资源的循环利用等。黎加厚教授认为:首先是“学生要喜欢,学生能看懂”,如果学生通过阅读就明白了那就不需要做微课;其次是简洁明了,学生看不懂的做得再好也不行;再次是要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而不是滥用技术;最后是创新,要在创意上让人眼睛一亮,让学生特别有兴趣,特别喜欢,这就要靠创意。综上所述,微课教学设计应遵循明确性、精简性、完整性、趣味性原则。

1.明确性原则

微课教学设计中的明确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进行微课开发之前,要确定授课知识点的内容和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是微课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微课教学。微课只用于解决一个小问题或讲解一个小知识点,故这样的微课特征不适合多种内容交义组合或知识点相对复杂的内容讲解。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新颖,同时适合做微课,将一个难点、疑点或者考点制作成一节微课的效果比讲解一个普通概念的微课更能吸引学生。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从选定的教学内容中确定这样的微课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什么知识点,弄清楚什么问题,获得哪种技能等。教师只有在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后才能在微课简短的授课时间内,将具体内容条理清晰、层次鲜明地讲解清楚。

2.精简性原则

一般认为,微课的时长应为10分钟左右,5}-8分钟最为适宜,但也有人认为微课的时长不应受到太严格的限制。从微课诞生的背景、微课的精彩程度,以及学生注意力的持久性等方面考虑,微课的时长不宜过长。因此,要想在短时间内将一个知识点或者问题讲清楚,让学生理解透彻,教学设计就需要精简。教学设计是一个需要贯穿教学过程始终,又必须在教学之前进行提前设计的重要过程。微课的教学按照教学内容的多少可划分成多节微课,从而形成微课系列;对于每节微课而言,教学设计内容应相对减少,在“少”中主要部门又不可或缺。要想将精华内容在短时间内通过较少内容精彩展现,教学设计就必须精简。微课不同于以往半小时以上甚至几小时的课程视频,‘已在时间上做了较大幅度的缩减,内容上也不再是解决一大堆问题或者讲解多个知识点,它要求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授课内容进行切分、筛选,将主要内容通过一个精简的教学设计完整地体现出来。在精简中,要突出强调的是“精”,“精”包括了精华、精炼、精辟、精髓等含义,是凝缩的就是精华。“简”意味着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的技术操作要简洁易行,教学方法步骤等设计应去粗取精,抓住主要问题;同时还要注意学生间的知识水平差异,不能轻易跳过相关步骤。

3.完整性原则

微课是一个独立的教学视频片段,微课的教学内容既是相对独立的(它可能隶属于某个章节中的某个知识点),但它又是相互联系的(每个知识点都与前后的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在微课教学设计中,必须重视教学设计的完整性。一节完整的微课可能包括知识的引入、讲解、小结、练习、评价及反馈等多个部分。

4.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微课主要用于学生自主学习。要让学生在无教师、家长等的监督作用下,仍然能自觉观看完视频井习得知识,微课视频就需要通过提高趣味性来“留住”每个观看视频的学习者。微课不是“新瓶装旧酒”,不是对传统课堂教学录像的裁剪和精简。微课设计应更多地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要在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学设计和开发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设计,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DaDDae微课教学设计模型

焦建利教授针对微课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微课教学设计的通用模型,即aDDie模型。a代表分析(analyse)。焦建利认为需要分析五个方面的内容:分析需求,即为什么要制作微课;分析微课的目标是什么;分析微课要解决什么问题;分析微课内容的确定;分析微课的观众。第一个D代表设计(Design)。要从三方面进行设计:对学习目标的设计,包括你制作微课的目的是什么,让观众掌握什么,学习成果以怎样的形式呈现(知识、情感、行为);传输形式的设计,如表现形式是人头秀、录屏,还是课堂实景,是否有主讲者形象,是否有听众;教学活动与练习的设计。第二个D代表开发(Development)。指对原型的构想与实现(先制作出一个效果,看看是否理想;准备好全部的素材和工具;评估效果是否理想;测试一下;找个老师提意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i代表实施(implementation)。是指将微课运用于实践,在他人意见中不停修改完善。e代表评估(evaluation)。有效果评价、过程评价,以明确所采用方法是否值得改进、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不断反思与修改,从而不断完善。[2j胡铁生认为,aDDie是一套系统地发展教学的方法。主要包含:要学什么(学习目标的制定),如何去学(学习策略的运用);如何判断学习者是否已达到学习成效(学习评估的实施)。在aDDie的五个阶段中,分析与设计属前提,开发与执行是核心,评估为保证,三者互相联系、密不可分。团如果将高职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和人才培训的aDDie模型相结合,井在此基础上添加微课开发所特有的因素就可以创造出微课教学设计模型。笔者将这个问题模型总结归纳为“DaDDae微课教学设计模型”,DaDDae分别代表:确定(Determine)、分析(analyme)、设主f(Design)、开发(Development)、应用(apply、评估(evaluate)。

1.确定目标、主题及内容

微课设计之前要对受众产生的行为表现确定三种目标,包括:行为目标是指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目标,微课设计应确定微课受众要达到的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对教学者讲授内容难度的不断递进提出要求,也对受众在过程中所要达到的阶段目标给出界定;现性目标不对受众的行为表现进行规定,井且允许产生创新和具有特色的行为表现。确定主题可称之为选题,选题要贴合微课短小精悍的特征,主题内容不能太多,多了要进行切分,确保在5一10分钟以内能将一个知识点(可以是重点、难点、疑点和考点等)讲透、讲清。+}选题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带来便利。选题内容不应局限在对课木知识的讲解,也可以将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选题来源,将合适的内容以微课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为便于一门课程的教学,选题方面当然是该课程全部的重点、难点、疑点和考点等。

2.内容、媒体、资源设计

教学设计是微课开发的“灵魂”。微课开发不同于传统教学资源的开发,微课的教学设计要提炼出内容精华,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是对以往教学设计的变革和挑战。在方法论方面,讲授者在内容传授时应遵循建构主义和认知主义教学、学习理论。从学习者的角度采用启发式教学,使得学生可进行探究式自主学习。H•拉斯维尔(HaroldLasswell)在Sw传播理论中提出传播者通过媒介将信息传播给接收者,井产生效果。在微课的开发模式中,教育者是信息的传播者,通过“微课”这种传播媒介向学习者传授教育信息,使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增加知识经验。在此过程中,为保证传播的效果,微课所传达的信息内容至关重要,前面的主题确定和教学内容设计为内容的展现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微课的呈现形式设计是传播的媒介方式,在教育者可以选择出镜或者不出镜的情况下,精彩的视频片段可以将教学内容更有效地传递给学习者,使学习者高效地掌握知识、获得技能。微课的资源构成除了微视频外,还应包含微教案、微反思、微练习和微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步骤及教学依据以形成微教案,可以给学习者清晰明了的学习体验,为开发者以后的回顾做好备份,也给其他制作者学习参考。阎教学方案设计是指围绕主题,形成讲解主线,按照教学步骤步步推进教学,环环相扣;方法手段设计是指在微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策略,策略运用得当才会让教学效果在微小的时间内显现,这是微课做“精”的重要设计步骤;组织编排设计是教师站在宏观角度去审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活动,不仅设计教学活动,还需设计学生学习活动,以形成教与学的互动,从而改变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转变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课堂。一节微课的设计是否具有特色,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是否具有趣味性,是否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也会明显提高。

3.开发方式、环境和技术

开发方式的差异决定微课呈现形式的差异,同时决定学习者从微课中获得知识的效果。由于每一种开发方式所需要的设备、技术和环境都不相同,需要根据选择的开发方式来确定设备、技术和软硬件环境。

4.应用

微课可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结合,成为学生课外观看的教学视频资源。微课可用于教师的教研,也可用于教师的学习、交流和培训,微课还可以用于网络学习和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等。+}而言之,微课最主要的用途应该是用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其次才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资源。

5.评估

评估贯穿于微课开发过程的始终,每一步骤结束都要进行评估,只有不断评估和反思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井修改完善。最后将微课应用于实际教学或教研,接受学生或同行的反馈,在用户的建议下不断进行总结、反思和修改,从而制作出一节优秀的微课。

三、学习型微课的教学设计

根据DaDDae微课教学设计模型,笔者从确定}Detemwe}、分析(anal9me)、设主f(Design)、开发}Development}、应用(appl9}、评估(evaluate)六个方面设计学习型微课的教学方法。

1.确定目标、主题及内容

学习型微课的行为目标可以从学习者观看微课后提高的考试成绩中确定;生成性目标确定为学习者是否能够持续不断地学习系列微课;表现型目标希望学生可以在微课学习中做笔记、找同伴参与讨论、主动学习其他相关辅助知识等,在微课学习中表现出自主性和兴趣。学习型微课的主题一般选自课程标准大纲里面的内容,可能是某个章(节)中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个疑难点等。主题确定学习型微课的讲授内容范围,因此教师应合理选择设计自己讲解内容的主题,再围绕主题系统讲解课程。

2.需求分析、学习者分析和教学内容分析

学习型微课的需求可通过调查的方式加以了解,井对大部分学习者都渴望学习的内容进行收集和分析。对学习者的分析主要是分析受众人群是哪些,这些受众有何特点,对于不同年龄、不同学习背景的受众来说,安排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才能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要求,才能让新知识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嫁接”而生成新的知识结构。学习型微课的内容分析相对简单,由于学习型微课主要是发挥知识传授的功能,教师可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将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易错点等作为微课选题的内容,井且将知识点进行细分,确保一节微课只介绍一个知识点。

3.内容、媒体、资源的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及呈现的顺序。对于学习型微课,可以采用“简要回顾上个知识点、内容概述、知识点详述、情景举例、遗留问题思考”的模式。这种模式适合于对条理性较强的内容进行详细说明课程知识点。视频是微课传播的主要媒体,但由于开发方式不同,得到的视频媒体格式可能不同,而且不同格式的视频存储容量大小和清晰度也不一样。一般来说,选择.mp4,.wmv,.flv,.swf等媒体格式比较适合,这类媒体的清晰度相对较大、存储容量相对较小,而且传播方便。一般来说,资源设计可包括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等各种资源的设计,但也有部分开发方式(如软件制作型等)不需要微课件。因此,具体哪些资源需要设计,需要分局选择的开发方式来决定。

4.开发方式、环境和技术

学习型微课的开发有很多种,可以选择课堂实拍型,也可以选择ppt录屏型,还可以选择混合型微课开发模式。微课开发的技术和环境要求完全取决于所选用的开发方式,一日_确定开发方式以后,相应的技术和软硬件环境必须与之相适应。

5.应用

在应用方面,学习型微课主要用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最适合用作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资源,或mooC的在线学习资源。

6.评估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翻转课堂学习资源或mooC在线学习资源的评价和反馈,结合同行专家的意见及自己的,急结和反思,对微课的教学设计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估。

参考文献:

[1]不祥.2015年微课专题讲座[eB/oL].(2015-07-23)[2017-04-18].

[2]王庭之.后现代主义课程观视野下职教课程开发新理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8):64-69.

[3]武法提.论网络课程及其开发[fJl.开放教育研究,2006}2}:68-73.

[4]周春花.微课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探索[fJl.电子商务,2015(2):83-84.

[5]张慧.职业发展与就业网络课程设计「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篇5

1.1课程教学体系现状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开设在大学农牧学院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共有三个模块,分别为理论教学模块60学时、实验教学模块4学时以及课程设计1周。

1.2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模式陈旧,重讲轻练。课堂教学中,教师常过分强调知识的全面性,造成课堂教授内容过多,与学生互动较少,同时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学”的时间。例如在讲平面四杆机构设计时,课堂时间大部分在讲授其设计基本思路与方法,很少讲习题,更没有时间让学生练习,严重阻碍知识体系的掌握。实验教学条件和内容不完善,学生缺乏参与感。受实验教学条件的限制,现有实验教学内容仅包括机械原理认识实验与机械零件认识实验,均为参观性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能对常用机械零件产生感性认识,而没有实际动手操作,致使参与感严重缺失。课程设计时间短,题目单一,且与实际脱节。课程设计的时间为一周,只能做一个题目,即二级变速器的设计。在这一周的时间内,需对设计的各环节进行分析、计算、选型和作图等,时间非常仓促,学生非常吃力。加之设计题目与实际脱节,学生对设计内容不感兴趣,阻碍了学生设计能力的提高。课程考核方式单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核,实验等实践内容几乎不在考核之列,造成学生对实验课程和课程设计不重视,专心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利于学生机械设计综合设计能力的提高。

2教学体系改革措施

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实验教学是机械设计课程整个教学体系中不可忽略的三个重要环节,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应从这三个环节入手。课堂教学应提高教学效率,课程设计应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实验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同时理顺课堂教学、课程设计与实验教学之间的关系,建立多元化的教学体系。

2.1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整合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针对教学模式陈旧、重讲轻练的现状,课堂教学应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在理论授课时精讲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知识易于理解、掌握和记忆。同时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避免满堂灌和填压式的教学方法。同时课堂教学应多采用现代教学手段,例如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空间模型和机械运动规律的讲授,应采用幻灯片、动画或录像等方式,更有利于对常用机械零件的结构和特点的认识和掌握。在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大背景下,课程教学内容需要整合,应以机械零件设计为主线,以基础理论侧重实用为原则。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设计都是以机构运动简图为研究模型建立机械运动简图,因此应把结构分析,机构运动简图的定义、性质和常用运动副的代号,机构运动简图的建立作为重点讲授内容。对于机构原理部分的内容,过去主要是采用讲授图解法。随着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的应用与推广,其教学内容应该以讲授解析法为主,并增加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的内容,向学生简单介绍autoCaD的操作知识以进行机械设计,课后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完成简单机构的设计任务。对于机械传动和零件设计,应尽量减少理论计算公式的推导,增加零件细部结构的设计介绍和常用设计参数的选取原则的介绍,并加强对机械组合的介绍,比如多种传动方式的组合、原理、特点以及工程实际中的应用、维护等。多向学生介绍机械方面的新发展、新思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此外,参考教材的选用应着眼应用性和先进性。将版本较老、内容较难的教材改为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感兴趣、应用型强的教材。

2.2完善实验条件,注重实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针对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但学习很吃力的现状,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理论推导的课程内容有所排斥。但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能力较强,且比较爱动手操作。应对实验条件和实验教学内容做出调整。例如建设机械设计综合实验室,购买机械设计课程相关教学仪器设备,用于满足教学实验条件,并在维持总学时(64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大幅加大实验学时所占的比例。其中,理论学时由60学时压缩至36学时,实验学时由4学时增加至28学时。为增加学生对机械机构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在课程教学中所占的比例大幅增加,实验教学内容也有了相应的调整,包括认识实验、操作实验和创新实验。其中,认识实验主要是参观机构工作原理,4个实验共8学时;操作实验主要是常用机械模型的制作,3个实验共14学时;创新实验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机械模型创新设计,1个实验共6学时。

2.3健全课程设计内容,全面提高学生机械设计能力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提高学生机械零件设计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课程设计给定的时间短,涉及知识面广,完成的内容多,计算量大,绘图工作繁重,有时一个普通的传动方案就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鉴于该现状,应使课程设计的题目多样化,并给出设计功能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题并拟定结构方案,指导教师给出合理建议,并尽量借助于现代设计手段、设计方法指导学生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手工计算的基础上,完成装配草图设计,并运用CaD软件完成装配工作图和零件工作图的绘制。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接触和掌握计算机辅助绘图技巧,又可以加深学生对行业标准和设计规范的理解掌握,全面提高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为其今后从事设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4考核形式多样化,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

传统的机械设计课程的课堂教学多,考核多以闭卷考试为主,因而导致学生对实验、设计不感兴趣,偏重于书本知识的掌握,形成了“高分低能”的不良现象。而社会的发展要求学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课程的考核形式应多样化,以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为目的,不能单纯以书面考试为主。按照这一思路,课程的考核形式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例如新制定的考试方案中,闭卷(或开卷)考试占30%,实验完成情况占30%,课程小论文占20%,平时表现占20%。其中,闭卷(或开卷)考试内容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实验成绩包括实验模型制作水平、实验积极性及实验团队合作情况;学生可自行拟定课程小论文题目及内容,但论文中必须能反应学生对本课程结构体系的认识及学习感受(需对课程教学提出合理建议或意见)或对课程某一典型章节(典型机械结构)的深入理解;平时表现包括课堂教学及实验教学出勤率、学习积极性及作业完成情况。

3结论

3.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应从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和实验教学三个环节着手,应理顺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和实验教学之间的关系,建立多元化且结构合理的教学体系。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篇6

关键词:程序设计;课程群;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5-1276-03

StrengtheningprogramDesigningCurriculumsGroupConstructtoCultivateComputerapplicativetalents

LeiHong-Yan,ZoUHan-Bin

(SchoolofComputerSciencesandtechnology,Hu'nan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Changde415000,China)

abstract:theprogramdesigncapacityisakeyfactorofmeasuringthestudentsprofessionalstandards,andanimportantfactorofaffectingtheemploymentrateforcomputersciencestudentsinthecomputerscienceapplicativetalentscultivationprocess.throughthetheoreticalanalysisofthecurriculumgroupconstruction,inthispaperplannedcomputerscienceprogrammingcoursesGroupConstruction,combinedwiththeactualsituationofourschool,toeffectivelydevelopstudentsinterestofprogramdesigned,andtopromotecomputerscienceappliedtalentsclutivate.

Keywords:programdesigning;curriculumsgroup;computermajor;applicativetalents

目前虽然国内许多高校在开展课程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的同时也在开展课程群建设研究,但由于我国开展课程群建设时间较短,对课程群建设尚缺少完善的理论支持。我校以课题立项的方式正在开展课程群建设的研究工作,将深入研究课程群建设理论、课程群建设的实施方法和课程群建设绩效的评估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本文以计算机专业的程序设计课程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课程群建设的现状,对课程群的建设理论进行分析,并对课程设计课程群进行规划设计,切实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促进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课程群建设的实际情况简析

至今为止国内许多高校以多门课程组合的形式进行课程群建设。1990年,北京理工大学在基于“在课程建设中应当以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为目标”中提出了要注重课程群的建设与研究后,许多高校陆续以课题立项的方式开展了相同或相似的课程群建设的实践工作[1-2]。但在课程群的建设过程中有许多的实际问题并不是课程群的研究者所能左右的,如教学计划的修订、教学知识点的分解与融合、师资力量的分配、课时数的确定等。一般的学校在教育部的本科合格评估中对这些问题都有严格的界定,一般的研究者不可能随意更改,所有现在许多与课程群相关的改革研究工作只停留在理论研究甚至是理论设想的阶段。这样问题的解决实际上需要学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可以使课程群建设的研究者在提出方案后能进行必要的探讨、论证,并能进行实施。

我们学校对于学科建设作了大量的工作,如确定了学科发展方向、确定了学科带头人、建立了与学科发展相关的精品课程等。对于课程群的建设才刚刚起步,现在正以课题立项的方式对课程群建设的理论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准备以计算机专业课程群设置为例,提出课程群设置的有效方案、实施办法和评价标准,为进一步实施课程群建设和课程群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2课程群建设的原则

课程群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对教学计划中具有相互影响、密切联系、互动有序的相关课程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和整合构建的课程集合,它一般从属于某个学科门类,有着整体的教学要求,具有模块化的教学内容,群内各课程之间能较好地体现出有机渗透性和整合性,有利于发挥群体优势[1]。课程群是基于知识体系构筑的有机的课程体系模块,是课程群师资的优化与整合,是承担人才培养重任的主体,也是承载课程群建设的实体。因此,课程组设置的原则是在整合课程资源、构建新课程体系的前提下,坚持个人自愿与系部统筹相结合的原则,在全院范围内将所有教学的专职教学科研人员进行重组,并按不同课程模块来整合师资构建课程组。笔者根据文献的分析并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认为课程群建设应该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1)核心课程地位突出原则。一个课程群中的核心课程应该是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对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培养核心能力,对提高该专业核心竞争能力起决定作用的课程[3]。课程群中的其它课程课程是作为该课程的基础并为该课程服务的课程。在课程群的建设过程,知识点的分解与融合、教学内容的衔接、师资力量的分配、课时量的均衡等方面要充分突出核心课程的地位,都要围绕核心课程展开。核心课程体现了课程群在专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专业的分支方向。

2)课程相关性原则。课程群不是几门课程简单的组合、叠加,而是基于知识体系构筑建立有机的课程体系模块。课程群是由教学内容相互联系、逻辑和结构上可以规划整合并形成有机整体的相关课程组成[4]。从内容上看,各门课程相互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与传承关系。课程群建设弱化了课程的独立性,强化了课程之间的相关性,凸显它们为共同培养目标的服务特征,突出各课程所蕴含的技能定位,把围绕一个技能培养目标的、含有若干课程中的技能点抽象出来,在一个更高层次上连贯起来,使该技能的培养随课程教学的推进而不断递进、加深和拓展。课程群在形式上与课程教学模块相似,但它注重技能培养,弱化课程个性概念,强化课程内容之间的融合、交叉和关联,围绕技能培养目标强调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改革,打破课程间壁垒,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课程群建设时,充分考虑课程群内诸课程在结构、内容、教学学时数及时间分配等方面的相互关系,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目的确定原则。程群的建设,要有利于疏通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课程、教材之间的关系,便于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5]。课程群的建设,要便于专业教学计划的组织与实施。专业主干课程群的设置有助于教学计划的合理和优化,专业课程群的建设有助于构建新型的课程体系,对其它课程起到示范、辐射作用,同时有助于推行以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实施。课程群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深化课程改革、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课程群建设要有效实现专业建设的规模效益,删除课程间内容重复的部分,增加了新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竞争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办学特色的新内容。对课程内容整合,制定完善的课程教学标准和课程教学内容结构,提高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课程群建设要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专业素养的养成和团队精神的形成。课程群建设要有利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群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能否形成一支教学能力强、专业技术扎实、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是衡量课程群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准。

4)资源整合原则。课程群的建设工作的关键之一就是课程群如何融合和分解,它是对课程的再设计。课程的再设计应有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有利于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和课程的有效实施。课程群的各门课程从内容上看,相互之间的内容纵向有传承关系、横向有内在联系,但又自成体系。为此课程群建设必须立足整个课程群体,对课程群的所有内容进行整合,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增加新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竞争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办学特色的新内容,使课程功能更完善,从而实现课程结构、课程体系和功能的优化。课程群建设是课程组合知识体系的重组,包括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理论教学模块、实践教学模块等,是对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再设计。课程群建设与单一课程建设显著区别就是将相关的几门课程结合在一起进行整合。为了删除繁琐、重复和过时内容并增加新的内容,必须跳出单门课程建设中过于强调课程内容系统性的框框。要立足于大课程建设,即将几门课程融合为一门大课程,并对这一大课程进行系统的内部结构调整及内容的重组。

5)学科发展原则。在课程群的建设中要紧密结合学科发展方向,应该除掉过时的且与学科发展不相关的教学内容,增加一些与学科发展相关的研究热点和研究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识新知识,探索新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高等教育中学科发展中知识的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在学校不可能把所有与学科相关的知识全部介绍,但有必要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涉及到与课程群相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了解所学的知识的发展状况,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必要性,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作用,为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适应新的环境,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基础。

3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规划

1976年瑞士计算机科学家niklauswirth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算法+数据结构=程序。他认为程序技术在数据某些特定表示方式和结构的基础上对抽象算法的具体表述。在此,程序设计课程课程群可以确定由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分析四门课程组成。对该课程群的建设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

1)知识点的分解与融合。属于同一课程群的课程之间在知识点上有一定的相关性,知识点有重复的情况,对知识点进行分解和融合可以使课程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层次分明,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了解所学知识的递进关系[6]。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包含的内容为:数据类型、函数、数组、指针、构造类型、文件;数据结构的内容为:线性表、树和二叉树、图、查找、排序;离散数学的内容为:数理逻辑、函数和关系、树和图、代数系统;算法分析与设计包含:递归与分治法、动态规划、贪心算法、回溯法、分支限法、概率算法、线性规划和网络流、完全性理论与近似算法。数据结构与离散数学是数据结构的先修基础课程。数据结构的树与二叉树、图与离散数学中的图论虽然描述方式不同、侧重点不同,但实际内容一直,存在重复。从数学课程的教学特点出发,在图论中以图的基本概念为主,重点突出几种特殊图的特点与应用;在数据结构中有关图的内容可以作为阅读内容,重点介绍图的存储结构、图的表示与实现以及与图相关的算法。

在数据结构的学习中,许多学生觉得自己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学习吃力,主要原因有个方面:一是在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过程课时少,在开始的时候老师为了使学生入门,讲得认真仔细,花费了一定的教学时间,在后面讲指针、构造类型的时候由于时间的关系,速度快、内容进行精简,学生以为不重要,没有很好的掌握。但这部分内容在数据结构的学习中基本上每章都会使用。在课程群的建设过程,应该考虑到出现的问题,对教学计划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学生在学习一们课程的时候,即能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又能了解该课程相对于后继课程的重要性。

算法分析的一些内容实际在数据结构中也有体现,如算法分析、递归、回溯法。在数据结构的学习过程可以把这部分知识加强,而在算法分析中这部分内容可以不讲,可以作为学生自学部分。这样可以避免前面讲了学生不清楚,而后面再讲,学生认为前面学了,不重视。

2)实验教学内容的整合。实验教学在程序设计课程群的教学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程序的实现是学习的最终目标,在程序的编译调试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在实验教学中,老师不像理论课那样讲,主要以学生上机调试程序,解答问题为主。实验教学内容可以根据理论教学内容、分阶段进行整合。程序设计的实验主要以验证实验为主,包含简单程序设计、分支程序、循环程序、函数的使用、数组的使用、构造类型的定义与使用。

离散数学大部分学校都没开设实验课,主要以理论讲述为主。但实验课的开设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可以推进数学知识的应用,如电子科技大学就在理论数学课程中开设了实验。数据结构的实验内容主要以应用为主,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重视数据的存储结构与基本操作的实现外,在实验中要整和与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相关的内容,如指针、结构体等的。

算法分析与设计的实验内容在验证与应用的基础上,可以对算法的时间、空间复杂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算法性能的改进,再使用高级语言编程进行验证。

在课程群的实验教学过程中,都是以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作为编程工具,所以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实验教学应该明确每堂课的任务和目标,老师对实验内容进行讲解、学生课前准备,实验中老师答疑问这样一个步骤来完成。在内容的整和上主要是根据内容的约束关系进行整和,打破课程、实验、师资等方面的壁垒。根据培养目标,从逻辑上和结构上加强各门实验课程的联系和综合,使教学资源实现共享配置以提高整体办学效益。

3)综合课程设计的构建。课程设计可以让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综合运用,为毕业设计作准备。根据教学计划,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都开设了课程设计。但大部分课程设计的选题都是在重复实验的内容,由于在实验环节没有过关,课程设计成了上网下载调试,最后学生为了应付完成任务就相互之间复制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课题的选择,设计内容的要求要能整和该课程的部分内容,使学生了解课程的应用范围,掌握任何进行应用的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构建综合课程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合课程设计按照一个完成的项目要求设计,具有一个完整的功能,具有实际意义,以实际数据进行验证。综合课程设计可以在课程群所包含的所有理论课程学习结束后开始,在时间的安排上不能像课程设计那样安排一周、二周的时间,而是分段集中讲解、答疑、跨学期进行。在题目的论证、文献的阅读、资料获取、设计、编程过程中时间上没有严格的限制,让课程设计不成为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找到学习的方法与学习的乐趣。

4)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规范。按照教学管理的要求,任何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都要严格的时间限制,但由于师资水平和学生能力的差异,使不同班级不同老师讲授的同一们课程进度不同一,内容也课程存在增减。为了达到课程群在知识点融合、分解过程中取得整体优化的功效,规范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内容尤显重要。

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按照章节进行规范,每章老师要讲述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都要有明确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课时上有一定活动范围,但要讲的一定不能减,否则学生考试的时候是通过了,但在后继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会因为前面课程的基础不扎实而学习困难。规范过程可以在相关责任人组织课程群建设的相关老师在集体讨论分析的过程中完成。

实验教学是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的关键,因为它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密切相关。实验课时相比课程理论课时少,基本上是一次课一次实验。现在一般学校的实验课是上课的时候老师布置任务,学生就开始编程,但实际上由于学生能力和时间的限制,很多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根本完成不了实验,有的同学可能根本无法动手做,因此实验教学内容应该进行规范。实验教学首先要规范教学顺序,其教学顺序是:老师布置实验内容,学生课前准备的内容,老师讲述实验的具体内容,学生实验完成的内容。教学内容也要严格规范,使学生一次实验就能掌握一个知识点。

5)基础理论与热点理论的关联。计算机科学发展速度非常快,而课堂教学的教材服务教学的时间较长,一些与学科相关的新理论在教材中并没有体现,但学生毕业后涉及这些新理论的概率非常大,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知识,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课程群建设的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计算机的热点理论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包含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图像处理、数据挖掘、智能计算、网格等多方面,这些问题实际都涉及到算法,这些问题的研究都是在研究算法、提高效率、提高算法执行结果的质量以便更好的应用到实际应用领域中。在程序设计课程群的建设过程中,适当引入与此相关的一些问题,可以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方向,明白学习内容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结束语

课程群建设从逻辑上和结构上可以加强各门课程的联系和综合,使教学资源实现共享配置以提高整体办学效益,建设的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课程群建设水平、实现课程群建设的规模效应、提高课程群建设效益等。通过对课程群建设实际情况和理论分析,结合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实际情况,针对的程序设计课程群的建设进行规划。程序设计课程群的建议可以解决一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增强学生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促进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陆为群.高师院校课程群建设的原则和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110-112.

[2]郭必裕.课程群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的对比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5(4):114-116.

[3]范守信.试析高校课程群建设[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3):25-27.

[4]胡恩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整体设计研究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16.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篇7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微课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6.05.025

abstractasameansofinformationtechnologyteaching,microteachingisanewwayandtrendof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italsohasbeenwidelyconcernedandexploredintheteachingofartanddesignmajors.Fromthecharacteristicsofhighervocationalartdesignspecializedstudentanalysisofdiscussionontherelationshipbetweenmicroclassandthetraditionalclassroomteaching,miniaturization,withstudentsasthemainbody,effectandsystemofHigherVocationalartDesignSpecialtymicroclassdesignprincipleisproposed.Describesthemicrodesigncoursefromcoursetargetdecompositiontoteachingeffectfeedbackandimprovementoffivesteps,andconstituteeffectivemicrolessoneightelements,forartdesignspecialtyinteachers'microclassdesigntoprovidesomeusefulreference.

Keywordsvocationalcollege;artanddesignmajors;microclassdesign

1微课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效率偏低、教师的辅导工作量重。微课作为一种短小精悍的教学资源形式,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加便捷,使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学习都具有更多的自主性和拥有感,它弥补了现有在线视频课程冗长拖沓的不足,也能更加适应现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①所以,微课这一新型的教学资源和手段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将起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扩展学生学习空间的作用,对于进度快的学生,他们可以通过预先观看微课视频提前学习课程的新内容。对于进度慢的学生,则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利用课余时间反复观看微课视频,以掌握、巩固学习内容。教师则可以根据不同进度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微课学习内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辅导上。在微课的补充下,学生的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更加准确、有效,对提高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2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微课设计的原则

2.1微小化原则

微课的主要特征就是时间短,一个微课视频的时间最好是控制在5~10分钟。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思维跳跃性强,注意力难以集中较长时间,不适应长时间地接受理论知识的灌输。微课视频时长比较短小,能在短时间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短时间内对某个知识点进行的有趣味性的讲解,可以在一定程度解决学生注意力的问题。②

2.2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以服务学生学习为目的,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是衡量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微课设计的逻辑起点是坚持帮助学生成才,就是对目标学生群体的普遍思维个性、情感特征和学习能力进行分析和掌握。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在其学习能力上有一些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生的特点:(1)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有惰性。美术考生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主要生源,他们的文化课成绩普遍较低。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较容易产生畏难、厌学情绪,需要教师多加督促才能完成学习任务。(2)个性强烈,强调自我感受,排斥传统的讲授型课堂教学。对于感兴趣的课程还能主动学习,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对于不感兴趣的课程,要么是人在心不在,要么干脆旷课。(3)习惯通过手机和互联网接受新鲜事物。手机和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当下学生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机不能离身、不管场合有空就看手机的现象比比皆是。(4)文化基础相对本科学生较为薄弱,轻视史论类课程的学习,不喜欢记知识点,艺术设计理论掌握薄弱。(5)喜欢动手操作类型的课程。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更容易对能够出成果的动手操作型课程产生较大兴趣,也愿意投入精力和物力。充分了解了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后才能有的放矢,在微课设计中有针对性地将理论知识点通俗化、易懂化,将技能点详细化,要注意运用“表扬”在高职学生学习中的激励作用。

2.3实效性原则

在微课设计中,必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解决“学什么”和“学得会”的问题。“学什么”本身就是一个关于教学内容的问题,让教学内容直指具体问题,在面对教学任务或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首先要告知学习者在完成这一学习任务后能够做什么或解决什么问题,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进而引起他们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微课设计者要把创设问题作为设计的重点,使问题成为推动学习者去思考和探究的纽带,成为其他教学环节顺利开展的中心和保证。③“学得会”是实效性原则的关键问题,在微课设计时要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选择最适合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学习需要的表现形式。学生能够学得会,才是衡量微课价值的标准。

2.4系统化原则

一个微课不能代表一门课程,更不能解决一门课程的知识点或技能点的学习问题。一个课程的微课开发必然是设计出一个系列的微课,在设计微课的时候同样需要明确各个微课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承启关系。系统化的设计使得碎片化的微课教学内容之间保持了连贯性和逻辑性,保证了学生在由简入难、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保持学习热情以及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把握。

3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微课设计的流程

微课设计的流程要基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特点,分为“分解课程目标、确定微课内容、学生定位、微课呈现形式设计与制作、教学效果反馈与改进”五个主要流程。

第一步,分解课程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分解成若干小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在分解知识点和技能点时,每一个知识点和技能点都要是相对独立且便于学生学习。微课设计者要对课程目标的分解把握得非常准确、到位,对每个知识点和技能点的难易程度和学习方法进行细致的描述。

第二步,确定微课内容。课程的每一个知识点和技能点都是一个微课的内容。微课的短时间特征限制了内容的容量,要求在5~10分钟内将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讲透彻即可。在确定微课内容时,一定不要求全求大,要整体的分析微课之间的逻辑关系,各个微课的内容要做到既独立又前后连贯。

第三步,学生定位。奥苏泊尔和加涅等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学习者对某项学习目标的学习已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和掌握的程度是教学工作的成败关键。分析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在进入学习活动前所具备的一般特征,给学生从事课程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情况进行定位,并据此进行微课设计。

第四步,微课呈现形式设计与制作。微课呈现的形式是由课程的类型决定的。不同性质的课程具有不同的适应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法,具体教学方法必须依据教学目标制订。④根据微课的呈现形式可分为ppt录屏式、可汗学院式、动画演示式、课堂实拍式、实景拍摄式、软件操作录屏式、录播室拍摄式。理论类课程可以采用ppt讲授录屏、录播室访谈拍摄、课堂讨论实拍;动手操作类课程多采用实景演示拍摄、动画演示;设计软件操作类课程常用软件操作录屏。在一个微课里并不限定表现形式的种类和数量,只要是符合微课学习的需要,就可以大胆地选择和组合。

第五步,教学效果反馈与改进。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可以直观地判断出微课设计的效果。教师应注意收集、分析学生在进行微课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则可能是微课制作的效果太粗糙或者内容太难或太易,且讲述不能清楚到位;学生不能迅速掌握微课的教学内容,则可能是在微课设计时对内容没有进行最优化的设计,重点难点不突出,分散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收集和分析出微课的问题后就要及时改进,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来促使微课设计制作的进步。

4微课组成的要素

微课的组成要素包括片头、题目和简介、主要内容、字幕、配音、总结、习题、答案。

片头是出现在学生面前的第一个画面,好的片头设计可以提升微课的整体档次,也能使同课程的所有微课产生系列感,便于学生识别。接下来的题目和简介是告诉学生本微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要点难点在哪里,学习方法、注意事项有哪些,让学生做好开始学习的准备。主要内容则是微课学习的重点,主要内容占整个微课时间的75%左右。字幕和配音是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准确地接收学习内容信息,字幕的进度要配合画面和配音,字幕的字体一般选择简体的黑体字。配音需要普通话标准、语速适中、语音清晰,对学生的调研表面,优美的配音比画面更能获得学生的好感。主要内容结束后还需要对此微课进行总结,再次强调学习的内容和要点,起到巩固作用。最后的习题数量不宜多,一般3~5个比较合适。习题的设计最好是客观选择或判断题,并附有正确答案,不宜是需要花较长时间的主观论述题。通过习题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测试,让学生对微课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如果不能正确完成习题就需要重新观看微课,以此保证微课学习的效果。

5结论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形式,其快速的发展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和教育观念的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在面向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学习中有很多已经不能适用,微课与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的教学特点相对接,对提高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作用明显,为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帮助。以学生为主体,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而展开的微课设计将是广大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的方向。

注释

①丁彦.高职艺术类专业微课程资源建设应用现状与思考[J].艺海,2015(12):118-119.

②瞿新忠.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微课设计与应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研究,2015(6):36-39.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篇8

对mooC理念进行案例分析,提出了教育云空间mooC理念下的高职微课程设计原则。详细构建了教育云空间mooC理念下的高职微课程设计模式,为后续mooC理念下微课程具体实施奠定基础,从而满足高职课程移动学习的各项需要。

关键词:

高职;微课程设计;教育云空间;mooC理念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XJK015CXX013);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2C0920);空军航空维修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项目编号:YC1208)

随着计算机云技术的发展、网络的颠覆性革命以及mooC的出现,在线教育领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onlineopenCourse,简称mooC)的理念起源于开放教育资源的背景下,主要利用零散时间灵活进行学习。mooC理念的微课程(micro-course)资源一般以10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为载体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1]微课程的“微”有微、小的意思,可以让高职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在某个单一主题上,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具有轻松快乐的学习体验,增强学习信心。[2]

一、mooC理念下的微课程案例分析

(一)Udacity(优达学城)平台介绍

Udacity是由前斯坦福大学教授、GoogleX等人员创办的,现有超过100门免费精品课程,课程主要包括数据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非技术类专业。Udacity分课程信息平台介绍区、课程项目列表区,课程按难度分成“初级”、“中级”、“高级”,课程还按合作企业分类“Goole”、“autodesk”、“亚马逊android应用市场”等,[3]课程还按技术领域进行划分。多种课程划分方式可以让学习者迅速找到想要在线学习的课程。[4]Udacity提供了极简风格个人界面,页面中只包括课程的名称、简介、学习的难易程度。页面的右上角有注册功能,用户进行简单的邮箱账号、密码设置就能注册成功。注册后页面还是在首页的位置,此时进入页面右上角的“我的教室”,方可选课学习。选择好课程进入之后,安排课程学习计划,学习者按照课程计划有序学习,遇到有困难的问题,可以反复观看微视频,也可以在课程资源的论坛进行讨论。课程配备有课程资源,附有课程视频下载、论坛进行讨论。[5-6]

(二)“android应用”微课程分析

“android应用”微课程可以从视频内容、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步骤和内嵌支持等4个方面分析。

1.微课视频的设计。视频资源是微课程的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微课中的视频需考虑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的特点,[7]“android应用”的微课视频有如下三个特点:(1)课程视频时长一般在1至2分钟之间,满足了用户移动学习的需求,保持了学习者的内部学习动机;主讲教师将内容细化,在一个视频内解决一个问题,集中了学习者的注意力。(2)“android应用”微课程视频中主讲教师引用项目案例方式讲解、情境故事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3)“android应用”视频主要采用录屏方式讲解,同时结合主讲教师文本加图形可视化操作演示方式介绍。

2.学习评价设计。“android应用”中学习评价包括视频中的课堂练习和视频学习后的课后作业。看完视频完成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学习者的学习情况。[8]项目课程完成后配备课后作业,作业提交时间截止,主讲教师公布答案。在学习过程中如有问题,可以在论坛模块针对问题进行讨论。

3.学习活动设计。“android应用”微课程是建立在学习者、教师、学习者之间的联系之上的,利用网络工具和交流论坛完成学习活动的讨论学习。交流论坛里,教师可以实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其他学生也能给出自己的建议,及时有效地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提示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还可利用各种网络工具分享课程,吸引更多的学习者参与到课程学习中。

4.辅助内嵌支持设计。“android应用”微课程在mooC理念下进行的在线学习摈弃了常用的人工助学,而利用mooC理念的内嵌在课程里的面向微课程视频、面向学习活动、面向学习评价的自主学习的内嵌式学习支持,[9]有益于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育云空间mooC理念下的高职微课程设计原则

(一)适当分解原则

教育云空间下mooC理念的高职微课程中的“微”具有微、小、短等含义,微课视频安排在10分钟之内把知识点阐述清楚,满足高职学生随时学习、主动学习的需求。但微课程的“微”并不是一味强调“微”而随意划分知识点,这样容易使微课有失整体性、连续性。因此,需要根据课程内容性质、高职学生能力、潜在学习方式将课程内容适当分解。

(二)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mooC理念的移动学习需学习者高度自主,自由支配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在设计微课时,要着重突出高职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应用需求,使用多种策略,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深入、有效地学习。设计者在设计高职微课时需充分考虑平台能否在移动设备及各种浏览器上运行,且易于使用;微课视频应考虑减少学习者的外部认知负荷;学习支持的设计应考虑学习视频、学习活动和评价,等等。总之,要全面考虑高职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认知水平,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微课多元化原则

因教育云空间的mooC理念是公开、在线网络环境下不局限于时空约束的,学习者可以依据需求自由选择。因此,基于mooC理念的高职微课程提供的资源需要多元化,以供学习者按需自由选择。所以,设计者在设计微课程时,从基于微课程视频、学习互动和学习评价入手全面考虑,以满足课程多元化。

(四)公开构建原则

教育云空间下mooC理念的高职微课程因其丰富多样性和公平公开性,学习者除了利用课程微视频学习外,还可以利用论坛相互交流讨论学习。所以,引导学习者交流学习的方法在课程设计时尤为重要,这能让他们充分利用教育云空间的资源平台,在建立新连接上高效强化地学习。

(五)内嵌支持原则

基于移动式终端的教学主要围绕学习者进行学习支持,且微课程的学习者人数需满足高职学生人数多、学生素质程度不一致的特点,所以内嵌学习支持尤为重要。在进行课程建设时,内嵌学习应以微课程视频、学习活动和学习状况评价三方面结合设计。同时,学习支持能给学习者以技能指导、鼓励学生互帮互助,自主构建学习平台。

(六)认知负荷设计原则

教育云空间下mooC理念的高职学习者接收种类繁多的信息(包括文字、音频、视频、图片等),高职学生在学习中如接触过多信息,超出认知负荷,不利于学生有效学习。因此,微课程建设中需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减少无关信息量,将抽象内容形象化,降低学习者的认知负荷,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三、教育云空间mooC理念下的高职微课程设计模式

教育云空间下mooC理念的高职微课程需以微课程的设计原则为依据,构建微课程的设计模式。

(一)微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基于前面的mooC理念微课程的案例分析,mooC理念的的微课程的设计与传统的课程设计有以下区别。

1.因教育云空间的mooC是完全在线开发的平台,不同素质类型的学生在平台上选择课程学习,所以在设计微课程时,需考虑学生的各种需求、类型及环境。依据微课程的定义,其学习内容是以10分钟之内的微视频为主要载体,而mooC理念的微课程教学视频是学生自主学习主要方法。所以在设计时,需结合学习内容、教学策略和媒体三方面考虑,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潜在动力,高效学习。

2.教育云空间的mooC环境中,知识被构建在连通的网络环境中,且学习者有高度自主、自发和构建性,mooC理念的网络间的互相交流及资源共享都是基于学习活动而设计的。mooC理念的微课程由于学习者人数比较多,直接的人工教师进行学习支持不易实现,借助内嵌学习支持,能及时帮助学习者完成在线学习,使得学习者能按闯关模式进入“最近发展区”进行下一步学习。

(二)mooC理念高职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分析

1.学习对象的分析。因教育云空间的mooC理念的微课程是完全开放的,高职学生在注册登录后,选择自己想学习的课程进入课程学习。因为这样的开放性,课程设计者在做教学设计时,要依据高职学生不同程度知识水平和学习习惯进行设计。下一步还得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学生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分析他们在什么情境下学习。配合分析潜在学习,设计的学习者对象分析应对对象类型、学习需求和环境要求作比较。

2.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并决定了课程方案的实施预期结果。所以确定一个有整体性、灵活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尤为重要。在进行潜在学习者分析后,mooC理念的高职微课程的教学目标随后确定,切实有效地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让教学目标的制定更有实用针对性。mooC理念微课程一般以一个知识点为单位安排教学内容,其教学视频在10分钟之内完成,课程设计者应在事先设计好学生可能达到的学习目标。但是越多的学生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教学目标会随着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具体知识吸收情况微调,最终调整后的教学目标仍然是系统的、明确的,能使学生在学习完课程后能收获到预期的知识和技能。

3.教学内容分析。mooC理念下高职微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注重教学目标的关联性,认真考虑学生对课程的实用价值和实用需求,之后再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1)进行整体内容分析。设计者基于教学目标上构建实用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然后再细分到小节,对知识点进行分析。(2)依据知识点和解决问题项细分教学内容,分成“课程-章-节-知识点”层次结构。教学内容模板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描述教学内容的一般信息等,另一部分则是细分知识点的教学内容结构模板。

4.mooC理念的微课程教学视频设计。mooC理念的微课程教学视频是微课程的重点,是教学内容的主体,还是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的最直接的方式。因此,微课程的教学视频的设计应注重课程的持久性、深入性、有效性。课程设计者依据对学习者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内容的分析,采用合适的手段和工具,设计一个微课程视频。教育云空间下mooC理念的微课程的视频需做学习内容和策略的方法设计及对应媒体的设计。(1)明确mooC理念的微课程教学视频制作手段和制作工具。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视频制作手段,对微视频设计者和学习者都将事半功倍。下面对各种视频制作工具、制作手段进行分析比较。视频按制作方式分为文档录屏方式、传统纸张录屏方式、交互式录屏方式、演讲方式等,分别采用不同平台,如Coursera、Udacity、可汗学院、中国微课等平台支持。(2)教育云空间下mooC理念的高职微课程视频内容首先要注重内容和策略上的设计,教学内容模板的设计需要有策略和学习者行为的分析。然后做好媒体设计。课程视频中包含很多媒体元素,有图片、音频、文字,合理运用,提高学习者对知识的认知度,降低认知负荷。最终,进一步编辑详细视频内容。课程设计者结合学习内容、教学策略和媒体设计对微课程视频设计一个更加详细的视频内容脚本模板。

5.学习活动的设计。学习活动类别主要有三个方面。(1)个体学习活动。教育云空间下mooC理念的微课程是一个完全自主的学习过程,所以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个体学习活动。可以在视频中插入练习,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实时了解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问题的提出也应该是多变化的,有利于学习者进行思考。(2)人际互动活动。基于mooC理念的平台,允许众多学习者参与在线学习,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学习者之间、教师和学习者之间能多方位交流互动。(3)社会化活动。不同地域不同程度的学习者在mooC的平台中探讨沟通,跨平台的学习者的交流学习也是很重要的。设计者必须充分利用在线网络云平台,让更多的社会化的人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

6.评价体系的设计。由于教育云空间下mooC理念微课程是自主学习,设计者要能针对学习过程中的测验和完成情况做出过程性评价。在进行过程性评价设计时,要考虑使用mooC平台。模板设计时,详细填写章节名称,比如S1、L1,对使用的mooC环境要有标明,做了怎样的评价都要详细列出。

7.辅助学习支持设计。mooC理念的辅助内嵌学习的设计应当分为面向视频的学习支持、面向学习活动的学习支持和面向评级的学习支持。需要注意的是,学习资源、媒介类型和学习资源名称都是为了方便对学习支持材料进行管理而设计的。

作者:黄婕单位:军航空维修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樊文强.基于关联主义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及其学习支持[J].远程教育杂志,2012(3):31-36.

[3]李青,王涛.mooC: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2(3):30-36.

[4]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5]陈小蒙.开放式在线教育网站Udemy推全新课程平台,助教师轻松创建、推广在线课程[eB/oL].[2012-10-18].

[6]斯穆特.私有云计算:整合、虚拟化和面向服务的基础设施[m].潘怡,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7]李利.解决网络学习中“迷航”现象的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3):33-35.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篇9

【关键词】课程教学设计认知

中图分类号:G633.7

1.课程教学设计的内涵理解

所谓课程教学设计,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特征和教学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即课程教学设计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整套系统化的程序。

科学化的课程教学设计是实现预期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课程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提高教师理性思考的能力、锻炼组织教学的能力,最终提高教学质量,故课程教学设计应该作为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考核。

2.课程教学设计的内容把握

课程教学设计是对本门课程的一个总体教学分析和设计,它应该通过对课程性质与地位、教学对象、教学资源的系统分析,实现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科学化设计,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课程教学设计应包含课程总体教学设计和章节课堂教学设计。前者是对课程总体教学进行规划和设计,后者是按章节进行具体的教学片段设计,后者要按照前者的要求进行。

课程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课程性质和地位分析,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

(2)教学对象分析,对课程授课的可能对象提出基本要求;

(3)教学资源分析,包括教材、配套资料、课件、软件、实训场地等;

(4)教学目标设计,对知识、能力、德育目标进行分解和细化;

(5)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恰当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6)教学内容设计,梳理知识、合理取舍、准确界定重难点;

(7)教学过程设计,在有限的时间内科学规划教学各环节,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8)预期教学效果分析。

3.课程教学设计的实施途径

实践证明,适时举行课程教学设计比赛是实施课程教学设计的有效途径。通过课程教学设计比赛推动和牵引课程教学设计研讨,营造教研室教学、学术研究氛围,从而促进课程团队深入开展协作研究。在课程教学设计研讨、比赛过程中,老中青教师带着问题思考,反复研讨、相互启发,逐步形成课程教学研究的浓厚氛围,使理性思考得到加强,课程建设水平得到提高。青年教师通过课程教学设计比赛得到锻炼,课程教学设计能力得到加强,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对他们的快速成长非常有利。

参加课程教学设计比赛的教师可以通过课程教学设计文稿,根据教学内容讲授自己的教学设计,主要应把握教材、大纲、学生、教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考核评价等几个方面。

(1)教材:主要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与相关知识的联系,课程对教材的要求。

(2)大纲:确定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德育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诠释教材的理念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

(3)学生: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材特点及学生特性,从学生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和“怎么知”等五个方面综合分析学生情况,阐述学习方法,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技能操作训练等。

(4)教法/学法:针对教材、学生实际,运用灵活恰当;一法为主,多法配合,要让学生多种感官活动;要体现师生、生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要创新教学方法。

(5)教学过程:本课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结构和板书设计等。教学层次要清楚,教学结构要完整,教学内容与教法学法要相对应。

(6)考核评价:如何考核评价学生这节课的教学成果。

(7)教学反思:既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或视角,审视自己教学设计的过程。教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省,指出设计中的长处,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

为了更好的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比赛,特制订如下评价标准,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毕义明.加强课程教学设计,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2).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篇10

关键词:畜产品加工;课程网站;设计;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4-0140-03

随着社会经济和食品工业的发展,有关畜产品加工的知识不断增加,因课堂学时有限和教材内容不能及时跟进等原因,造成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越发突出。开辟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改革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网络教学的教学模式具备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的优势,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自主学习的特点,并突破时空界限,延伸课堂空间,拓展思维方法,将网络教学与课堂实践教学进行结合,有利于高职院校培养善思考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畜产品加工技术》课程网站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设计和开发的。

一、课程网站的设计

1.主界面的设计应简洁,便于学习者浏览。目前有不少的课程网页设计者会将各种各样的信息,如文字、图片、动画等简单地堆放到主界面,使得主次难以区分,重点不够突出,导致学习者浏览时遇到诸多不便。高职生是本课程网站的主体使用者,对于大多数的高职学生来说,简单、直观的信息更容易被接受。因此,从使用对象考虑,本网站在总体设计上更应避免繁冗复杂,并尽可能使主界面做到简洁、明了。这样,学生初次登录网站会对课程产生简单、易学的好印象,更有利于激发高职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简洁、明了的风格设计主要包括网站空间的合理利用、舒适的色彩搭配、清晰明确的网站导航、简明扼要的字体介绍等。本网站主界面的空间架构选择了较为常用的“国”字型,最上部的LoGo背景图案为蓝天白云、绿草茵茵的牧场,蕴含了绿色食品的寓意。LoGo下面是网站的主体导航区,为使网站整体色调保持一致,导航区栏目名称的背景色也使用了绿色系中的深色和浅色,网站的色彩总体看来比较清新、舒适。本网站对课程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归类,主导航区共设置11个导航栏目,主要包括首页、课程设计、课程内容、教学团队、教学文件、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实训指导、自我测试、行业标准与法规、拓展资源等。力求做到清晰和明确,让浏览者很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主页的大半篇幅对本课程的相关内容作了简要介绍,尤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突出实践教学部分,以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

2.网站采用模块式设计,便于管理和学习。《畜产品加工技术》课程网站采用模块式设计,主要分为课程资源模块、立体学习模块、交互模块和教师管理模块,方便教师的管理和学习者的学习,本课程网站使用的模块式设计如下图。

课程资源模块主要指教学资源,在该模块上将教案、课件、教学视频及习题等各种教学资料进行有机整合,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学生在课后可通过在线反复浏览,将在课堂学习中未能很好掌握的内容进一步消化吸收。

立体学习模块则是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本课程网站设置测试评估系统,在这里教师设置习题库供学习者自测学习效果。编写的习题库及模拟试卷,含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问答题等题型,并附有答案。

交互模块主要指交流互动部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碰到问题或想发表个人观点,都可在论坛里发帖,教师和其他学生可跟帖对问题做出回答或相互讨论,最大限度地实现师生互动。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学队伍”中所介绍课题组成员的情况及其联系方式,与教师面对面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沟通与交流。此外,通过该模块教师还可及时了解课堂的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授课的方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根据学习者的反馈及时调整网站的设计和内容,并补充学习者所需的网络资源。

在教师管理模块中,本课程的任课教师可随时对其余模块的内容进行添加、修改和更新。具体包括课件、考试管理、学生管理、提问管理、习题库管理、视频管理及课程公告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网站的内涵建设

1.网站主页内容的建设。课程网站主页的内容力求突出校企共建和工学结合的特点,将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栏目放在主页中间,打开此栏目就能看到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的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的相关介绍。在网站主页的最下部则以动态图片的形式展现学生在蒙牛、雨润等畜产品加工企业参加工学结合的情况。这样,不仅让学生初步了解未来和课程有关的工作内容,还能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2.课程教学资源内涵建设。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产品”为载体,由校内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构建“情境――项目――任务”的工学结合内容体系。课程内容共包含典型肉制品加工技术等4个学习情境、分割肉的加工技术等10个教学项目和瘦肉精的快速检测等20个典型的工作任务。项目任务的选取均来源于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实际,同时考虑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实用性、普适性和代表性。结合本课程内容设计的特点,同样以“产品”为载体构建课程网站的具体内容,将课程标准、讲义、课件及习题等各种教学文件和学习资料进行有机整合,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目前,本课程教学采用的是理实一体化的项目化教学方式,课程网站则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有效拓展了教学空间。

通过课程网站上形象生动的产品加工视频、图片及多媒体技术,营造了一种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会的网络课堂教学环境,也将复杂、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简单、具体、形象和生动。实践也证明了《畜产品加工技术》课程网站调动了高职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和优化了教学形式,并实现了课内外学习的有机结合,课程网站的使用着实提高了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总之,该课程网站的构建对于拓展《畜产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空间、提高教学水平、充分挖掘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变革,探索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结合的新途径,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卢思聪.浅谈网页设计的艺术与技巧[J].群文天地,2011,(11).

[2]王志玮.浅谈网站风格设计[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3]周健.网页设计中的色彩选择与应用[J].职教论坛,2011,(8).

[4]张利平.界面设计与创意在网站主页设计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9,(2).

[5]尹明.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关键技术及处理[J].软件导刊,2009,(8).

[6]熊伟等.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4,(4).

[7]柯和平,李文莉.高职精品课程网站栏目设计与内容建设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

[8]石明岩.浅谈《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程网站的设计[J].中国建设教育,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