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法律知识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08:50

民警法律知识培训篇1

树立“长期经营”思想,对人民警察开展终身的职业教育培训。人类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不断丰富、发展。改革从早期的经济体制改革发展至当今的政治体制改革,改革不断深化,改革深入人心。

按照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公安工作同时进行了广泛的改革:对社会治安的掌控从静态管理改革为动态管理;办案方式从传统的“人海战术”、笔录方式发展到今天的刑事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执法工作从重实体轻程序发展到现在实体法与程序法并重;公安工作的社会管理工作从重视管理职能改革为突出服务职责;工作效率的泛泛讲评发展至现在的绩效考评和执法质量考评;户籍制度改革;刑侦工作改革等等。广大公安民警面对如此激烈的改革,不仅从思想上跟上了改革的步伐,还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培训,掌握了新的工作要求,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惩治犯罪、打击违法、服务人民、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治安环境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面对成绩,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仍然存在着一部分公安民警不适应工作的问题:开展治安管理服务工作无从下手;抓公安业务工作凭老经验;执行法律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面对新的工作要求,不是去认真学习,研究新的工作方法,而是牢骚满腹,怨天忧人。如此,严格公安队伍管理,加强公安民警的培训工作尤显重要。大接访活动中暴露出来的基层公安民警执法不严、执法不公、执法不廉、证据意识不强、诉讼意识淡薄,甚至办错案、违反法定程序办案等问题,更是进一步证明:开展经常性公安民警培训工作,是极其必要的,是立足现实,放眼长远的。

当今社会处于知识大爆炸时期,交叉科学层出不穷,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社会化,将发展成为社会信息化。作为各种社会关系总和的人,只有积累广泛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才能立足于社会,才能适应社会,才能有所创新与贡献。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国家的现行法律法规将不断修订、完善,新的法律、法规将不断地制订颁布实施;公安业务工作将不断进行调整改革,新的科学知识将不断地吸收运用到公安工作中来;随着“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确立,党和国家对公安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维护稳定社会治安秩序满意程度的标准也越来越高。从整个公安队伍看,绝大多数民警是“从一而终”,坚守工作岗位直至退休,很少有人中途改行或辞职。为适应和满足不断发展的公安工作的需要,势必需要公安民警不断的进行学习,掌握新法律,开展新业务,更新执法观念,提高执法水平,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民警进行经常性培训来实现。通过培训,促使民警干到老、学到老;终身培训,一生受用。我们应当抛弃这样的认识:以前的民警培训工作,通过某一时段的某种培训及一般性要求,即希望将民警的执法素质和执法水平提高到社会需要的程度,企盼一蹴而就,目光短浅,这是少数公安机关领导人没有真正理解大练兵的目的,创“政绩工程”造成的。大练兵活动要常抓不懈,民警教育培训工作要持续不断,这是公安工作持续发展的需要,这是公安队伍人才发展战略的需要。

统编教材,分级培训,确保培训工作效率与质量。教材是办培训班的基础条件。现在,各级公安机关对通过举办民警培训班,提高民警的公安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都有一定的认识;组织举办了一些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培训班,聘请一定的师资力量进行授课。由于教材缺乏,授课人往往是东拼西凑的编写讲义,致使授课质量优劣不等,民警学习兴趣索然无味,培训的结果也就不得而知了。现在的民警都具有一定的的知识,至少也是中专毕业,法律条文、公安业务知识他们读得清楚,并有一定的理解,对于泛泛的培训学习,是激发不了他们浓烈的学习兴趣的。

为了搞好民警培训工作,公安部应当组织政治理论工作者、法律学者、公安业务专家、基层业务骨干等编写全国公安机关统一的培训教材。教材读本包括公安民警应知应会的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公安业务、简明现代科学知识等;分门别类,一部法律一读本,一项业务一读本。教材内容达到的要求是: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又做到深入浅出;既具有法律条文和业务工作标准的释义,又具有执法工作中把握的要点和注意事项;既为基层民警的调研活动提供理论依据与方向,又为民警的实际工作提供操作性强的工作规范;既作为培训教材,又方便民警自学;既阐述的准确,又精练简捷。曲高和寡的教材要不得,谬误百出的教材要抛弃。编写教材的方式不一定本本大而全,动辄结集出版,洋洋洒洒一大本;要注意方便基层,采用灵活的方式,就某项工作,及时编写精练的活页教材,同样是提高民警综合执法素质与执法水平的有效手段。

师资力量是办好培训班的主导力量。教材有了,将基层公安民警集中到各公安大专院校及省级以上公安机关举办的培训班去培训是不现实;将教材发至基层公安民警手中自学,由于受民警个人学习自觉性的高低、自学能力的强弱、工作压力、家庭生活等条件的限制,自学效果好不到哪儿去!为此,应当实行部、省、市、县四级公安机关培训制度,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公安工作需要,对基层公安民警分级全员轮训。公安部组织培训班培训全国的民警学习骨干,上级公安机关培训下级的民警学习骨干;从学习骨干中选拔优秀民警作为师资力量,在县级公安民警培训班中进行授课,以确保培训质量与效果。同时,各公安大专院校选派年富力强的专家教授到基层公安机关,开展培训授课工作,以提高培训质量。多策并举,齐心协力,把全国公安民警的培训工作开展的蓬蓬勃勃,扎扎实实,为提高基层公安民警的执法素质和执法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训工作应当走出两个误区:一是上级公安机关,乃至公安大专院校通过举办培训班创收;二是基层公安民警把参加培训班当累赘或休息。基层公安机关经费紧张,这是现状,是共识。上级公安机关举办培训班,向参训民警收取高额培训费,加重了基层公安机关的经费负担,给本已捉襟见肘的基层办案经费又使上一把力,基层公安经费保障工作就“衣衫褴缕”了。上级公安机关举办基层公安民警的培训班,在收取费用时,应当本着服务基层的思想,精打细算,越低越好。通过培训,基层民警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在执法工作中,维护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人民群众满意,社会效益良好,公安机关形象大大提升,上级公安机关为基层公安机关负担一部分

培训经费也是值得的!参训民警要本着“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去学习。坚持学习,提高执法水平,增强执法的社会效果是每位基层公安民警的职责。把参训当做累赘或休息的民警是没有社会责任心的民警,是不称职的民警,更应当培训,以提高其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心。每位基层民警应当自觉地积极地参加培训。培训是我们基层民警提高执法综合素质的加油站,是公安工作持续发展的动力。统筹安排,科学考评,促进培训工作的扎实开展。开展职业教育培训,是基层民警获取新的工作知识的主要途径。各级公安机关的领导班子应当高度重视基层民警培训工作,把基层民警培训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各项公安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要求、同检查、同考评。培训工作必须长计划、短安排,培训目的明确、培训计划周密、培训准备充分。在培训时,要注重与各项治安管理工作、刑事侦查工作、警务保障、队伍建设、临时性中心工作等统筹兼顾;要注重警种的区别,辖区警力的配备,工作任务的轻重缓急等,科学的安排参训人员、参训时间和参训地点,防止发生培训工作与日常公安基层工作相冲突的现象,使培训工作与日常具体的公安工作相匹配,相得益彰。

作为公安机关最基层单位的股、所、队、室,应当按照上级的培训安排,认真组织好本单位民警的自学工作,通过自学、预习,为参训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切实保障参训学习质量,实现培训目标。

民警法律知识培训篇2

在新时期公安工作中,明确提出了“向素质要警力,向素质要战斗力”的要求,这充分强调了增强民警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感。那么人民警察的素质究竟包括哪些方面呢?笔者以为人民警察的素质是指人民警察所具备的政治思想、业务能力、文化水平、心理特征、身体状况等方面条件的总和,包括政治、业务、法律、文化、心理、身体等素质。究竟如何提高民警素质,这既是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民警全面素质的核心所在。

一、提高民警素质的重要性、紧迫性及现实意义

近年来,经过不断的教育训练和思想作风整顿,特别是随着《人民警察训练条令》的颁布实施,尤其是大练兵活动的进一步深化和“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的有序、有效地开展,公安机关绝大多数民警能够做到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勤奋工作、恪守职责,民警素质不断提高。但是,随着公安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其中有一部分民警没有经过规范化训练,素质较差,纪律松懈,作风涣散,缺乏革命理想和人民警察意识,难以肩负公安工作的重任;一部分民警文化程度较低,社会知识面狭窄,法治理念淡薄,缺乏调查研究和做群众工作能力,难以适应新时期公安工作需要;一部分民警受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大潮中经受不住考验,因此道德败坏、思想堕落、弄权渎职、、徇私枉法、贪污受贿,严重破坏了公安机关的声誉,损害了人民警察形象。根据以上分析,只有全面提高民警素质,才能正确地、充分地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和作用,才能始终保持公安机关的性质,才能保持公安队伍的纯洁性;只有提高民警素质,才能正确而充分地运用法律武器,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公正,杜绝以权压法、以权代法、违法乱纪行为;只有提高民警素质,才能增强对一切腐朽思想的免疫力,才能在社会大调整、大变革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党性,为保一方平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人民警察的素质构成

素质,实际上是一个外延和内涵很广、很深的概念,一般是指一个人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和后天实践中逐渐发展已经具备各种品质的泛称。大力提倡全民族的素质,已成为国人的共识。作为肩负神圣职责和使命的人民警察,更应该自觉加强素质养成,做合格的人民卫士。人民警察应具备的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是指人民警察应具有的政治、觉悟、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和革命人生观的综合体现。对党、对人民绝对忠诚是人民警察首要的政治品质。除此之外,为了做好公安工作,还必须具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苦乐观;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理解,把握精神实质,毫不动摇地坚持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牢固树立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的观念;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忠于事实、严格执法、廉洁奉公、遵守纪律;顾全大局、先人后己、团结同志、爱护集体。

(二)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是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完成各项任务的实际本领。人民警察除必须牢固掌握本职工作所涉及的专业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同时,还具备以下基本能力:

1.岗位专业能力。必须熟悉和掌握做好本岗位工作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操作方法,胜任本职工作。

2.分析综合能力。必须具备复杂情况下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胆略,并善于审时度势,准确判断,利用有利条件处理问题,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损害或少受损害。

3.群众工作能力。必须善于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力量打击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开展综合治理。

4.写作表达能力。必须具备一定的口头文字表达能力,善于宣传国家的法律和党的政策,能写一般常用的公安应用文章。

(三)法律素质

法律素质是人民警察履行职责、行使职权所应具备的法律意识、法律知识和执法技能的综合体现。公安机关是行政执法机关和刑事执法机关,人民警察只有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才能保证公安执法活动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符合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才能使国家的法律得到准确有效的执行。

(四)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不仅指人民警察必须具有相应的学历,而且还必须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提高民警的文化层次和修养程度有利于提高民警的业务素质和队伍整体作战能力,有利于提高公安机关“窗口”单位的形象,有利于提高公安队伍文明执法水平。

(五)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民警在特定职务活动中心理活动的综合体现。公安民警应当具有良好的观察、记忆、思维能力;具有稳定的情感和顽强的意志,具有宽广的胸怀、合作的气度和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简言之,公安民警应具有勇敢、坚定、大胆、果断、顽强、乐于奉献等心理素质特点。

(六)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即公安民警的体质,包括体力、运动速度、耐力、灵活性、敏捷性等,是公安民警各种才能得以正常发挥乃至超常发挥的物理基础。

三、提高民警素质的途径及对策

怎样提高民警整体素质,达到应具有的素质要求,历来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而且还存在几种不良趋向:一种呼声认为要提高大学,特别是公安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但是有人认为,加强大学教育来提高民警素质,从时效上来看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甚至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既然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不如从部队里,引进转业军人,而且还有“好、快、省”的效果,“好”是基本素质好、陕”是能立即“上岗上线”、“省”是节省一笔教育培训经费;一种呼声是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三个必训”制度,切实提高民警素质。但是有人认为,这完全是“雷声大、雨点小”,在提高民警素质上也仅仅是“下点毛毛雨”,基本上是“骑驴看唱本”、“走马观花”;一种呼声是提高在职教育培训力度。但是有人认为,在职教育培训是耗时、费力,还与日常工作相冲突,还不如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而且效果更好。现针对以上几种倾向,并结合工作实际,在如何提高民警素质方面,提出几点看法:

(一)切实提高大学、特别是公安警察院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提高民警素质打下基础

近年来仅公安警察院校,每年要为公安机关输送1.6万名左右的毕业生,已经成为公安队伍的主要来源之一。从我地区公安机关民警学历结构来看,应、往届毕业生直接进入公安队伍的比例是94.7%,其中公安警察院校毕业学生占83.8%。在队伍建设中,应、往届毕业生所占的比重特别大,与其花大精力进行在职、任职培训和教育,不如利用大学的有利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与其努力提高民警素质,不如先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因此,提高大学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是提高民警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还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条件。

提高大学生全面素质,必须从教学手段上开拓创新,仅依靠简单呆板的灌输和说教,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必须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既要学生学到知识,还要开发学生智力,不能出现教科书般的教师教出教条式的学生的现象,因为这样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仅仅是“昙花一现”,这样的教学模式,也宣布教育的失败。

提高大学生素质,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全面、协调发展并重。大学是知识的摇篮、文化的圣地。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是本职工作,特别是公安院校毕业生必须学好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为将来参加公安工作打下业务基础。但是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所面临的社会是一个复杂、竞争,知识急速更新的社会,因此必须学好其他文化知识,加强自我文化修养,促进自己全面、协调发展。中国-提高大学生素质,必须首先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同志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同时中央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近年来,一些公安院校先后发生了学生参与非法宗教活动、学生自杀、在校或刚毕业就出现违法犯罪等问题,这既反映出当前公安院校一些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宗旨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也暴露出部分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

(二)健全考录制度,加强制度建设,严把入口关,全面提高民警素质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河水来”、“治污、先治源”……这些都是强调源头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要提高民警的‘整体素质,就必须从“源头”做起,提高“门槛”,把好入口关。否则,你年年在喊提高民警素质,虽然民警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是你每年在人员引进方面出现纰漏,整个队伍的素质仍然是参差不齐。这好比在10位民警中,有9位民警素质过硬,但有1位民警素质有待提高,难道10名民警是体现公安形象,1名同志就不能反映公安形象吗?

但是,作为一个单位的负责人,要切实、有效地把好入口关,确实是一件难事,加之中国的亲情、友情气氛比较浓厚,还有其他错综复杂的关系链交织在一起,有时候还真的会出现“一叶障目”、“一情废制”等现象。既然人是感情动物,那么就用制度去规范、去管理,把好入口关,来提高民警素质。既然方向已明确,那么我们就要搞好建章立制,加强制度建设。我区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就如2005年我区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公安机关“凡进必考”工作制度的意见》,该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区公安厅和区人事厅统一考录民警制度,进一步明确了招录民警必须具备的各种条件,同时还出台了《公安机关《三个必备实施意见》,对每年从非公安机关调入或经统一考试录用人员进行了严格规范,对警衔晋升和晋职晋升提出了明确要求。上述出台的规章制度,以及一些具体实施意见,我想对促进我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和提高民警整体素质是具有积极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三)切实加强在职教育和培训,提高民警素质

加强在职教育和培iJii既是提高民警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最有效的方式、方法。队伍的现状、民警素质状况是客观存在的,你不可能进行重组和再次选择!怎样在现有的人力资源基础上,来发挥他们最大限度的潜力,促进公安工作,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民警自身素质的提高,才是最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加强在职教育和培训来提高民警的素质。可以说,这是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以来的经验总结,各个单位都有自己好的经验和做法,在此我仅提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是从思想上要引起高度重视。思想影响并决定自己的行动。我们必须要有这样的信念和一致看法:加强在职教育和培训对促进公安队伍建设和提高民警素质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当前是最有效、切实可行的一种工作方法。从公安领导的角度来讲,不能存在抓业务工作容易出成绩,抓教育培训,是劳民伤财,短期看不出效果这样的观点,要站在公安工作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想,立足公安队伍长远建设,树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培训观念,切实搞好民警培训教育工作。从民警个人的角度来看,首先要有提高自身素质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不能满足于现实和自己已掌握的应知应会的业务工作能力。其次是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在教育中进步、在培训中提高的深刻认识和与新时期公安工作同步的业务能力。不能停滞在原始观点和过时思想上,不能满足于老经验、老办法。

二是搞好教育培训制度建设。要使培训教育出效果、见成效,要使整个教育培iJll~:作具有连续性,就必须搞好机制建设,为此,中央还出台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等文件,这充分说明搞好培训教育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在制度建设方面,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1.建立健全干部培训班的申报审批制度;2.加强干部培训经费管理;3.认真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计划;4.保障干部接受教育培ijii权利;5.严格学员管理制度;6.建立干部教育培训考核与使用制度。

民警法律知识培训篇3

【关键词】基层检察司法警察一、当前司法警察的现状

司法警察的职能是否能得到较好发挥,在参与办案过程中是否能做到理性、平和,又能起到对犯罪份子的威慑作用,关键看其警务职能意识及警务技能等方面,这是司法警察素质的核心内容。就司法警察目前的素质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执法观念陈旧,法警工作不被重视。检察机关是国家司法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打击犯罪、履行检察职能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尽管提出了依法配备法警人员,但由于历史上的原因,目前相关的办法并没有得到充分落实,法警工作一直没有受到重视,其专项工作也未能得到具体体现,甚至不少人仍然认为,从检察各部门工作和保密角度来讲,检察官直接行使司法警察的某些工作,不但可以节约人力,而且能够减少案情扩散范围,减少泄密。所以当前大部分基层检察机关仍然沿袭检察官提解、押送、看管、搜查、追捕等属于司法警察履行的专项职责。

(2)队伍管理体制不健全。根据《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第十三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队伍实行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即司法警察接受所在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领导,接受所在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部门的管理。但目前,基层检察院的司法警察队伍管理仍然由所在检察院实行块块管理,没有落实双重领导体制。由于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没有真正落实,无法实现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检察院司法警察的垂直管理,导致司法警察无法接受专业管理。由于客观原因的长期制约,司法警察这个概念便在人们的思想上存在忽视,认为他们“无足轻重”,“可有可无”,具体表现在工作中的“警检不分”,“以检代警”。

(3)编队管理名不符实。根据《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对司法警察队伍应实行编队管理。但是,目前仍有些基层检察院的法警人员编制未能到位,有的还未进行编队管理,有的虽进行编队管理但大部分法警分散于各个科室,有些虽已进行了编队,但专职法警少,兼职法警多,有的法警平时还兼任其他科室工作,缺少正规化的领导,不能真正做到警有所用,警有所归,流于形式,形成“空壳式”管理,编队管理徒有其名。

(4)是学历水平参差不齐。从目前的政策看,从机关内部转编的司法警察大部分原来主要是从部队转业的干部和一些未能通过司法考试的人员,有相当一部分司法警察文化基础差、业务水平低,应变和反应能力不强,司法警察学历水平的差异较大,知识结构也不平衡,直接导致司法警察发展前途受限,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是法律知识尚显薄弱。前面谈过目前司法警主要是军队转业干部和一些没能通过司法考试的人员所组成,法律知识水平还很薄弱。司法警察作为检察机关的执法者,对外代表人民警察和检察机关的双重形象,他们的执法水平一定程度反映了检察机关的工作水平。因此,其工作性质要求必须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例如,有关送达法律文书的程序性问题、有关押解、看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时的诉讼权利保护问题等等。因为司法警察在执行这些任务时,难免会发生突发事件,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法律专业知识,不了解执法程序,就难以依法处理这些事件,给自己的工作带来被动。

二、对策与建议

(1)夯实知识基础,强化技能训练。司法警察的职能性质决定了不可能要求其具备检察官一样高的法律专业知识,但作为一名执法人员,如果不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是不可能胜任检察工作的。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切实有效的办法提高全体司法警察的法律知识水平,制定操作性强、实践性好的法律知识培训计划,确保每一名司法警察法律业务知识及时得到更新和提升。

民警法律知识培训篇4

司法部《20__—20__年监狱劳教人民警察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指出:“专业化是指监狱劳教人民警察具有良好的法治意识、教育意识、改造意识,具有较高的教育人、改造人、挽救人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成为胜任监狱工作的专业人才。”这段话大体揭示了“专业化”的基本含义。但这一定义显然还不够严谨。其中有些内容与革命化、正规化建设关联更大。因此,一些论者从不同的侧面对这一定义进行了一些修订、补充,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专业化应是监狱警察队伍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以及较高的专业素质,职业特色突出、职能分工明确、专业结构合理、专业特长明显,能适应教育改造罪犯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据此,监狱民警专业化建设的内涵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知识。是指监狱民警具有监狱工作所必须的基本岗位知识。这些知识根据每个民警所在的岗位不同,又可细分为一般性的专业知识,如关于监狱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具体性的专业知识,如管教业务知识、生产知识等。

2、专业素质。是指监狱民警具备从事监狱工作最基本的条件。如身体素质、职业道德修养等。

3、专业技能。是指监狱民警在充分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有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监管改造、生产经营及思想政治工作中实际问题的技术和能力。它和专业知识之间具有一种天然的联系,但又与专业知识有着明显的区别,是监狱民警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本质体现。

4、专业职位。是指监狱机关根据自身实际,对内部职能进行合理、科学的划分,并以此来确定民警的具体工作。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各监狱的实际,从目前到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监狱民警的专业职位可以分为通用型,如政治工作、行政后勤等;特殊型,主要是生产经营岗位,如井下采煤、水泥生产等。

辨析“专业化”上述四方面的主要内涵,并非仅仅是一种理论探讨,而是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专业化”的提出,不仅是对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监狱民警队伍建设提出的总体要求和方向,也顺应了刑行工作国际化的大趋势。许多报道及研究文章都表明,发达国家的监禁制度已经完成了现代化的转型,其分工日趋细致、专业、科学,更能节约执法成本,提高行刑效率及社会效益。《联合国囚犯待遇最低限度标准规则》也要求,“管理人员应该尽可能设有足够人数的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教员和手艺教员等专家”。在美国,1993年的50个州的矫正机构中,有279名精神病专家,1446名心理学家,1006名社会工作者,2773名个案工作者,793名娱乐治疗专家,3090名顾问(张晶:《中国监狱制度从传统走向现代》)。相比之下,我们一直推行的笼而统之、大而化之的监狱工作模式已经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因此,与监狱工作科学化相对应的民警队伍专业化建设,确实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二、对监狱民警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初步设想,

1、完善职业制度。就概念而言,职业化与专业化两者之间差别不大,如同医生、教师等既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专业一样。几年前,就有专家、学者及从事监狱工作的各级领导探讨过监狱民警队伍职业化建设问题。经过几年的努力,监狱系统民警队伍职业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监狱民警职业制度还处于草创阶段,有待完善的内容还很多,还缺少相关的配套制度作保障。现阶段,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完善监狱民警职业制度:一是以《公务员法》、《警察法》、《监狱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托,构建监狱民警职业制度的基本框架。这是监狱民警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法律前提,即招录监狱民警时,必须综合考虑相关的法律要求和规定。这一点目前在招录监狱民警时,已经基本做到。二是认真分析、研究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监狱工作的任务、特点等,明确监狱民警职业制度的准入“门槛”。这是监狱民警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主要是对监狱民警的知识结构、素质条件、技能水平等提出合乎实际的基本标准。三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监狱民警的专业化工作,完善监狱民警职业化的配套措施。这是监狱民警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包括从优待警和从严治警的制度安排及监狱民警的进修、培训、职务晋升等相关规定。

2、科学设置岗位。专业化的岗位分类制度是监狱警力资源有效配置的前提条件,是监狱民警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显在标志。设置的岗位要体现监狱工作的性质、特点等,岗位与岗位之间有明晰的界线。目前,监狱民警的岗位划分不尽科学、合理,最主要的就是缺少具体、细致的岗位分类,岗位界线模糊。监狱民警被人戏称为“赤脚医生”、“万金油”式,每个岗位都能干,每个岗位都不精,就是反映了这种现状。关于监狱岗位设置,不少同志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设想。如有的同志认为,“在有条件的监狱,试行监狱警察的初步分类:防暴警察、管教警察、生产指导警察、后勤保障警察”(于爱荣:《推进监狱全面质量建设战略,提升监狱工作管理水平》,载《中国监狱》20__年第4期)。有的同志则认为,可以将监狱的管理岗位分为狱政管理岗位、教育矫正岗位和看守人员岗位三大类(何剑、钱德金:《监狱警力资源配置问题的思考》,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__年第6期)。这些观点很有见地。结合当前我国监狱工作的实际,监狱民警岗位设置应分四类为宜:(1)政工类;(2)管教类;(3)生产类;(4)行政后勤类。其中,生产类因各监狱的具体情况而异,其余三类则基本相同。而管教类的岗位则应进一步细化,这也是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与监狱民警队伍一般性建设之间的根本区别。管教类的岗位可以细分为以下8个方面:(1)看守人员类。主要负责监狱的门卫、监房等内看守。应由体格健壮、责任心强的监狱民警担任。(2)狱政管理类。主要从事罪犯的刑罚执行、考核管理及监狱的警戒设施等具体、直接的工作,应由具有现代狱政管理知识的专门人员担任。(3)狱内侦查类。着重是掌握狱情动态,对监狱内部的安全工作作出有效评估,及时侦查各类狱内案件。从事这项工作的民警应该具备现代刑侦知识。(4)思想教育类。主要是对罪犯进行法律、政策及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宣传教育,通过耐心、细致、深入的谈心、交心、攻心工作,促使罪犯更好地弃恶扬善。担任这项工作的民警要擅长做罪犯的思想政治工作。(5)文化教员类。对罪犯、主要是文盲和文化程度低的罪犯进行必要的文化教育,在未成年犯管教所必须设置这一岗位。从事这项工作的民警应具备教师资质和相应的职称。(6)心理矫治类。主要对罪犯服刑期间进行心理诊断、疏导、矫治,消除其心理障碍或疾病,提高改造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应由心理学等专业,或经过相关资格培训的民警担任这项工作。(7)信息管理类。主要负责罪犯相关信息的采集、分类、归档等工作,应由计算机等专业毕业的民警担当此任。(8)个案研究类。即有一定数量的民警,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选择有代表性、典型意义的罪犯,进行犯罪学、罪犯改造学等方面的跟踪调查、实证研究,探求科学的改造罪犯的方法与途径,为提高改造质量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个案研究在西方国家比较普遍,对从业人员的理论素养、专业水平等要求很高,而且往往由一些社会工作者担任。结合我国的国情,个案研究类的岗位也应成为监狱民警专业岗位的一个组成部分。上述有些岗位可以互相交叉,一人多岗。HiD@CC

3、实施职称制度。监狱民警专业化是民警专业知识、技能的综合体现,而专业技术职称是衡量一个人专业知识多少、技能高低的尺度之一。因此,在加强监狱民警队伍专业化建设时,有必要完善职称体系,通过对相关岗位(主要是专业性、技术性强的岗位)的职称评定,强化民警的爱岗敬业意识,促进监狱民警队伍专业化建设。从监狱现状来说,目前还保留着职称制度,部分岗位的民警具有职称。如从事生产的工程技术类,从事经济工作的财会、统计、审计类,从事后勤服务的医疗卫生类等。监狱主管部门应通过调研、论证,确定其他予以评定职称的专业岗位,建立起富有监狱系统特色的职称体系。在监狱民警中实施职称制度,与有关法律规定并不相悖。新颁布的《公务员法》第三章第十四条规定:“公务员职位类别按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专业技术类是从综合管理类中单独划分出来的,既然有专业技术类,就可以有相对应的职称制度,或类似的技术等级评定制度,以此来衡量一个人的专业技术水平,激励从事专业技术的民警不断学习、进取,努力钻研业务。

三、监狱民警队伍专业化建设的路径取向wJb

监狱民警专业化建设工作这几年已经得到监狱机关的高度重视,取得了一定的实绩。但与监狱工作的宗旨和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今后,监狱民警专业化建设的路径取向应抓住下列三个重点:

一是设置合理的准入门槛。监狱工作的专业性很强,“监狱学因改造对象的复杂性而具有边缘性、交叉性的特点,涉及犯罪学、法学、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哲学等学科”(见《警视》20__年第6期),这就要求招录监狱民警时,设置好准入门槛,把好“进口关”。目前我们在招录监狱民警时,注意了学历起点和专业设置,一般都是大专以上,除了司法类院校、狱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外,还从普通院校法律等专业录用民警,监狱系统民警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优化和提高。但目前在民警招录上还存在误区,主要是有关部门过多地强调了报考对象的学历文凭,对专业的重视仅以法律学科为主,有时考虑监狱企业的需要而招一些机械、水泥等专业的学生,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的毕业生在监狱民警队伍中还属于“稀有元素”,因此导致监狱民警的专业知识结构十分单一,很不合理,不适应新形势下监管改造工作的需要,制约了改造质量的提高。在农村监狱,这种现象更为严重。监狱在加强民警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时候,必须注意克服这一现象,根据各个监狱的不同,合理确定学历层次,不能一味地追求高学历。同时拓展专业结构,既要从司法院校中招考民警,也要从师范院校、普通高校和社会在职人员中招考民警,通过来源的广泛性实现监狱民警知识、专业结构的多样性、合理性,为监狱民警专业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建立规范的培训模式。专业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设置合理的准入门槛,也只是为专业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监狱主要应通过对民警的使用、培养,促使民警尽快地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而加强对民警的专业培训尤为重要。现代人力资源学认为,对员工最好的奖励就是培训。有关研究也证明,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知识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只强调使用而忽视培训,无疑会加快民警专业知识退化速度,影响工作质量。因此,监狱应把对民警的培训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抓紧抓好。根据监狱工作的特点,可以建立三种培训模式:(1)监狱自身和司法院校相结合、以监狱自身为主的培训模式。监狱应在分析民警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本监狱的资源,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做好对民警的培训工作。同时,有关的司法警官院校也应承担在职民警的培训任务。(2)内部外部相结合、以内部为主的培训模式。内部培训的最大好处是机动、灵活,成本低,针对性、实效性强,便于把握。辅之以适当的外部培训,或者用“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一些知名的专家学者到监狱讲学,可以开阔民警的视野,拓展思维。(3)短期长期相结合、以短期为主的培训模式。监狱工作的特点,尤其是目前警力配置不到位、基层一线警力还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决定了对民警的专业及技能培训只能以短期为主。对民警中有培养前途,或因为岗位需要的可以送出去长期培训。总之,规范化的培训工作应成为民警队伍专业化建设重要的路径取向。

三是努力创设学习型组织。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力是最本质的竞争力。学习力是一个人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总和。有人预计,到21世纪末,人类目前的知识只占当时知识总量的5,其余95现在还没有创造出来。这表明,历史绵延很久的“一次性学习时代”已告结束,学历教育已逐渐被终身教育取代。《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提出过一个定律:学习速度生活在真空里,正由以往的封闭走向开放。监狱及民警也应适应时代的这一要求,努力创设学习型监狱,成为学习型民警,把学习终身化、终身学习化作为监狱民警专业化建设的重要路径取向。应在创设学习型监狱的基础上,大力创建学习型科室、监区、分监区,充分发挥各单位监狱学分会的作用,努力在监狱和民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习作为民警终身的价值取向。

四、加强监狱领导干部的专业化建设

监狱民警队伍专业化建设进程中,监狱领导专业化建设工作相当重要。只有建设一支专业化的领导队伍,才能建设一支专业的民警队伍。前几年有人提出“专家治监”的口号,就蕴涵了监狱领导干部专业化建设的意思。监狱领导干部的专业化应不拘一格,不能搞“一刀切”,不能用通才的观念来要求和衡量监狱民警,主要是各级领导。应着力在监狱领导中培养和塑造这样一些各具特色的专业化人才:

1、“一字型”人才。这种人才的缺点是对工作缺少研究性和创新性,但优点相当明显,就是知识面比较宽,涉及的领域较多。监狱日常工作牵涉面相当广,需要处理的事务很多,特别是在基层分监区。因此,监狱各级领导,特别是基层领导中,应该有这样人才的一席之地。

2、“│字型”人才。很明显,这种人才的不足之处是知识面比较窄,对工作往往不能做到触类旁通,但他们在掌握某一项专业知识方面比较深,适宜做心理矫治等相当专业的工作。

民警法律知识培训篇5

县公安局多年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关注女性、爱护女性”的妇女工作方针,将“维护女性权益、保护女性健康、提升女性地位”作为该局妇女工作的重要议题来抓,加强妇女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妇女保护法律知识宣传、加强女性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妇女政策落实,以人为本,从优待警,开启了妇女权益保护工作的新局面。

一、加强妇女组织建设,夯实妇女权益保护工作的基础

局党委高度重视和支持妇女工作,并将其列入了局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副政委***为组长,全体女警参加的妇女权益保护小组,并对活动经费保障方面都给予了有力保障。该小组定期举行会议,对我局的妇女权益保护情况进行通报,对如何维护妇女权益进行讨论,还积极组织女警开展法律法规和健康知识学习,教会她们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如何保护自己的健康,确保了全局妇女权益得到保障。

二、加强妇女保护法律知识宣传,营造尊重妇女的良好氛围

我局坚持以妇女利益为根本,立足现实,从妇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保护妇女权益,全面提高妇女法律意识。近几年来该局重点对《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律知识进行了宣传,发放宣传资料2500余份,让全局民警认识到了保护女性、维护妇女权益的重要性,提高了男性民警爱护家庭、尊重妇女的意识,增强了女性民警自我保护的自觉性,为女性民警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加强女性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女性的主体地位

我局突出“用”字抓培养,积极推荐表现优秀的女民警,将她们从幕后推向前台,通过不断培训、换岗、学习等形式培养成为中层干部,不断提高女民警的能力和水平,让女民警“能用、可用”,让领导“敢用、想用”女民警,更为党和政府及该局各级部门提供了放心、能干事和能干成事的优秀女干部。

四、加强妇女政策落实,切实维护妇女权益

1、组织女性民警进行健康普查。该局切实贯彻“关注女性、爱护女性”的方针,每年组织全体女性民警进行了两次心理、生殖健康大检查,保障女性民警的心身健康,提高女性民警的健康意识,提升女性民警的工作效率。

民警法律知识培训篇6

保山监狱某监区20__年分了5名,20__年分了1名,20__年分到了14名新警察,我们在基层工作,目睹了这些同志从学生慢慢的逐步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监狱人民警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间习期这一年来的培训教育最为关键,从他们的成长过程和与他们的朝夕相处交流中,如何加强对新警察培训教育有如下想法,现整理出来与大家交流:

一、充分认识加强对新警察培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们说的新警察是指刚从学校或社会招录的尚未转正定级的公务员,他们刚走出校门或虽在其它单位工作过一段时间,但是他们对监狱的工作都没有全面的了解。不过他们是监狱的新鲜力量,是监狱发展的后备力量,监狱未来的希望要依靠这一代代新人加入,对他们的培训教育非常重要,也很必要。

(一)新警察培训教育是加强警察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建立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警察队伍离不开教育培训。新警察的培训教育是对刚参加工作,需要尽快熟悉业务和积累工作经验的新同志教育培训,让他们从一开始工作就按监狱工作的需要进行培训,从思想、业务上满足监狱工作的需要,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监狱人民警察,使我们的警察队伍通过增加人员而确实增加战斗力。

(二)新警察培训教育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学习型社会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学者哈钦斯首先提出的。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人类要向着学习化社会前进。此后,许多国家相继开展了学习型社会创建活动。党的十六大强调要构筑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监狱在贯彻十六大以后,也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监狱的要求。新警察大多是刚走出校门的大中专毕业生,在他们刚出校门,面向社会时,根据监狱工作的实际进行培训教育,培训他们树立学习观念,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使他们不断学习对社会有用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训,奠定基础,对他们是终身受用的。对新警察培训教育是从源头上,从一开始就树立学习的风气,是构建学习型监狱,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具体体现。

(三)新警察由于刚参加工作,大多是没有接触过监狱,基本上也没有工作经验,即便是一些社会招录的,他们虽然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是也没有监狱工作的经验,不进行培训教育,他们还不具备参加监狱工作的实际能力,只有让他们了解了监狱,具备参加工作所需的能力,才可能让他们独挡一面,正常开展工作。因此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对新警培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一)培训教育的内容

新警察要让他们知道的东西很多,而他们的培训教育关键是转正定级前这一年来教育,因此在这一年中要培要的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对新警察教育培训需对内容认真挑选准备,让他们学习到最关键的东西,为他们今后能胜任监狱工作奠定基础。对新警的培训教育主要从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

1、了解监狱,继承和发扬监狱人民警察的光荣传统

了解监狱首先从监狱的历史开始,进而了解国外的监狱,重点了解本狱的发展历史,通过与历史上及与国外监狱的情况了解比较,认识到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监狱的性质、任务,明确我们监狱与别人的差距,树立一个监狱意识,特别是了解本狱的发展历史,更有利于保持监狱人民警察的光劳传统,为今后能吃苦、安心在监狱工作有很大的作用。

2、明确监狱工作的意义,增强监狱人民警察的自豪感

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是国家的政权组成部分,监狱工作改造与惩治罪犯,对减少和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要通过教育培训,加强思想工作,使新警察明确监狱工作的重要意义,知道监狱在国家的法律地位和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作用,增强自信心,扭转过去对监狱警察末等警察、没有社会地位等等的错误认识,增强作为监狱人民警察的自豪感。

3、熟悉监狱工作业务,不断提高执法水平

监狱的工作是很复杂的,涉及面非常广,基层的警察常说是“万金油”,什么都要会一点、懂一点,不管是管教还是生产,法律知识、生产技能都要会,既是警察执法者、生产组织者,又是教师,甚至还是心理医生,需要什么知识都会一点。而新警察刚刚参加工作,具体岗位不确定,什么类型的工作都有必要有所了解,狱政、狱侦、教育,生产都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打下一定的基础,在今后相应结合所学专业特点,着重提高某些岗位的业务,使他们尽快学习到适合岗位的业务技能,提高执法水平,满足监狱工作的需要。

在培训教育中,要着重加强监狱业务工作的学习、积累处理问题的经验,按照监管、生产的要求,让新警察学习到管理教育罪犯的法律法规、监狱的规章制度知识,组织劳动生产的管理知识,在对罪犯的考核、减刑,日常教育等监狱工作的具体处理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执法水平,以适应监狱各个岗位工作的需要。

(二)培训教育方法

1、理论学习。对于了解监狱历史、熟悉监狱工作、加强思想认识,采用岗前集中培训,座谈会或发放岗位制度材料学习的方法,首先让他们在理论上有所认识,对将要工作的环境有所适应,平常使用术语,共性的日常管理中要注意的东西有个大概的了解。在思想上认识从今以后就要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开始以后的工作,既在理论知识是能适应即开始的工作,又在心理上作好开始工作的准备。

岗前集中培训主要是在监狱对新警察分配工作之前就进行了,在监区上,主要是由监区领导介绍监区情况,结合监区面临的任务,管教生产上常遇到的问题给予教育;座谈会一般是监狱领导、政工部门的同志和监区领导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学习材料主要是对监狱长期以来形成的在日常工作中比较有效的常用制度规定的制度汇编,比如“工地管理六件事”、“十熟悉”等理论材料。

2、实践活动

对新警察的培训教育着重是进行实践活动,在进行初步理论学习以后,让他们直接接触具体工作,边工作边学习,在实践中学到真本领。我们这几年对分到监区的新警的培训教育,在实践中,主要做好是“传、帮、带”,首先根据他们的性别、所学专业特点,初步分类,安排对口岗位,女性主要安排室内工作,内勤办公的业务,男性首先是先参与带班,然后再轮换内勤。确定工种以后,挑选工作认真,业务素质强、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带着他们开展日常工作。

首先老同志言传身教,由老同志按规范的要求认真做,新警察跟着看,对各个岗位的做法有具体的认识,同时边工作边交流,老同志帮着新警察查找问题,解答工作中的疑难,介绍传授工作经验。时间三个月左右,然后是对于学得快,能力较强的,相对独立的安排一些简单工作,老同志不时的进行指点、帮助,半年左右,大部份都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能独立承担一些简单的工作了,有条件进行轮岗,带值班岗位与内勤岗位轮换,从而对整个监区的工作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监狱的工作也基本能适应了。

三、近年来对监区上新警察的培训教育体会

通过三年来分到监区的新警察的培训教育工作的接触,看着他们一个逐步走向成熟,适应了监狱的工作,在监狱扎下根,融入监狱的一员,后来又调到其它部门、监区,这几年对新警察的培训教育还是基本上算是成功的。为此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新警察的培训教育是他们参加工作的第一步,他们一开始接触的对他们今后工作模式有极大的影响,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对工作的态度在很程度上都与开始学的师傅有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都或多或少找得到师傅的影子。因此挑选到好师傅是至关重要的,而他们又是基本上没有选择余地,监狱对他们的教育培训的重视是非常关键的,所实习到的监区要本着对监狱负责,对他们负责,认真组织好对他们间习期的培训教育。

(二)新警察有朝气、有活力,听话、遵守纪律,潜力大,可塑性强,但同时缺乏工作经验,尤其是对管理教育改造服刑人员这种政策性强、原则性强,而服刑人员又形形的复杂多变,对他们来说难度很大,既要讲原则,又要灵活对待,需要对他们多方位的培训教育。

(三)新警察大多刚走出校门,远离父母来到艰苦的监狱工作,既要适应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转变,又要承担刚参加工作对工作不熟悉,管教犯人敌我矛盾的心理压力,要在生活、学习、工作给予他样更多的关心,让他们尽快过适应期,缓解心理压力,尽快成长起来。

四、对加强对新警察培训教育的建议

严格的说来,对新警察的培训教育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作,本文主要是对刚参加工作未转正定级的新同志的培训教育的粗浅做法,作为监狱的持续发展,要不断引入新人,要不断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使之成为监狱发展的新增力量,监狱要高度重视对新警察的培训教育,形成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

结合这两年的经验,对今后新警察的培训教育我有如下建议:

(一)坚持对新警察进行上岗前培训。新警察在上岗前先集中进行岗前培训,先对监狱有一定的了解,积累参加监狱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并分配到基层一线(最艰苦的地方)锻炼的做法应当继续推广。

(二)紧密结合政治思想工作开展教育培训。新警察的培训教育的关键说直白点就要把刚进入监狱工作迅速培养成监狱人,这个转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思想的转变,因此对新警察的培训教育要与政治思想工作紧密结合,使他们积极工作态度要得以持久保持,更进一步明确监狱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的伟大意义,激发出更大工作的热情,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坚定参加监狱工作的理想信念,把新警察培养成为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的忠诚卫士。要建立领导同志同青年干部谈话制度。监狱领导、中层领导要抽出一定时间下基层同青年警察谈话,寓教育于经常性的谈话之中,还可以采取召开座谈会、报告会、党政领导给中层领导和青年警察讲党课、讲团课或作形势报告的形式,加强警察的思想政治工作。

由于思想工作的重要性,为凸现政治思想,对新警察培训教育关于思想方面谈以下三点:

1、坚定政治立场教育。监狱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破坏社会主义秩序的犯罪份子实施的国家机器。在对新警的培训教育中,坚定政治立场教育主要是两方面:一是要贯穿进去党的理论知识,鼓励他们坚定政治立场,服从党的领导,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组织纪律性,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创造条件入党;二是在工作实践中,增强监狱意识、意识,分清警囚界线,防止意志不坚定,受到罪犯的拉拢腐蚀。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大对新警察的职业道德教育力度,塑造良好的警察形象,把职业道德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统一起来,与政治理论学习结合起来;建立标准的行为规范,使新警察在思想上有所对照,行动上有所遵循,进一步增强爱岗敬业的意识。

3、加强爱岗敬业教育。要紧紧结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警察岗位练兵活动、“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等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新警察的爱岗敬业教育,进一步提高警察履职能力,打牢新警察“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基础,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立足警察岗位,为监狱发展贡献自己的国量。

(三)加强执法能力培训。新警察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必须加强培训以适应管理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的需要。一是对新警察进行法学、教育学、心理学、刑事司法、公共行政管理等方面国民教育系列的学习培训考试,进一步改善新警察队伍的知识结构,增强监狱理论知识。二是改进培训的方式。根据新警察的特点,可以通过广泛开展警体运动,举办论坛、研讨会,组织参观考察、挂职学习等多种形式,活跃培训工作,让新警察喜欢学、学喜欢。三是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着力抓好时事政治知识、法律知识、文化知识、岗位技能、警体素质、监狱管理基础知识的培训。四是在新警察分配到监区以后,政工部门要制定培训目标,组织一些理论再教育的材料,以弥补监区老同志传帮带的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指导不足的情况。毕竟监区的老同志主要任务是监区的生产改造,从他们的工作经历和岗位来说,要让老同志自己打资料,给新警察讲太多理论是很不现实的,因此在监区上多是见子打子,靠的是在日常工作中逐渐积累,对新警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尽快熟悉工作,提高培训教育效率很不利。如果说有理论材料,再结合工作实际问题讲解,老同志讲得有根有据,新同志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学了得明明白白,有利于提高培训教育的效率。

(四)探索建立新警察教育培训长效机制。这个问题可以分两个方面讲:一方面是每年都会新人加入,对新警察的培训是监狱长期要坚持的工作;另一方面新警察通过一两年的工作,慢慢就相对成了老警察,对他们仍然需要不断教育培训。因此要不断研究对新警察的教育培训,结合队伍实际,明确培训短、中、长期目标,健全完善激励机制,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益,探索出一个对新警察教育培训及后期继续教育的长效机制。

民警法律知识培训篇7

一、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带来的主要变化

(一)招录模式发生了变化。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下的招录对象由过去的普通高中毕业生,转变为普通高校毕业生和军队(拟)退役士兵。

(二)培养方向发生了变化。将原来以非定向招生、培养转变为定向招录、定向培养、定向分配。

(三)培养侧重点发生了变化。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后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突出公安实务方面的教学、训练内容;在培养模式上,以公安业务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职业精神、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教育培养为核心,探索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四)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教学内容主要面向基层、实践操作,突出实际执法技能的教学。在整个课程的设置上,打破学科体系,压缩理论课程,强调“精讲多练”。公安培养体制改革的精髓就是“突出警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面向基层、面向实战、精讲多练”“、突出实践教学”。

二、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后民法教学面临的主要变化

(一)教学对象由高中毕业生转变普通高校毕业生和军队(拟)退役士兵以浙江警察学院为例,根据前两年的试点班招录情况,浙江警察学院试点班学生涉及100多个不同专业,有法律专业的学生也有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有专科生、本科生还有研究生,教学对象与过去相比有的很大不同,如何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对民法知识的要求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协调。

(二)教学课时明显缩短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后招录的学生在校时间短,课时安排也较短,民法的教学只有30课时左右,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对学员进行内容繁杂的民法知识的教学对民法老师提出了新的考验。

(三)教学性质由学历教育转为职业教育在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以前的民法教学是学历教育,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班学员的教学不再是过去的学历教育,教学性质已转化为上岗前的职业培训,职业培训要求时间短,见效快,不可面面俱到,民法教学要加强针对性,紧密结合公安实践,充分体现其公安基层执法的职业化倾向。

(四)培养目标更加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根据公安部制订的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班学生培养方案,要以培养政治业务素质高,实战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公安工作人才为目标,更加注重专业特色和职业能力的培养。2008年9月,公安部党委明确提出:“基层民警会不会做群众工作,关键是看能不能做到‘三懂四会’,即: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会化解矛盾、会调处纠纷、会主动服务、会宣传发动。”因此,新形势下对我国的公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基层公安民警自身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也对新时期公安民法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背景下的民法教学从教学对象、教学课时、教学性质、培养目标等方面与以往相比已发生很大改变,不能再沿用旧的民法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上都必须加以改变。

三、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背景下改进公安民法教学的思考

(一)突出对学生民法私权观念的培养

以浙江警察学院为例,根据近两年的试点班招录情况,该校试点班学生涉及100多个不同专业,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是法律专业的,绝大多数的学生刚刚接触法律,因此大部分学生均未受到法律理念的系统教育,法学基础薄弱,法律意识不强,更谈不上对公权和私权观念的深刻理解。如何经过短暂的30个课时民法教学,让这些来自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不同法律素养的学生树立公权力和私权利观念,把握两者的界限,在以后的公安执法工作中避免公权力侵犯私权利而损害到公安形象是民法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民法的法治精神对未来人民警察正确执法理念的形成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基层民警的民法素养决定基层民警的执法素养。因此,民法教师必须结合试点班学生总体法学基础薄弱、法律素养不高的特点,在短时间内强化培养学生的公权和私权观念,用公安实践中的鲜活案例来更加突出学生私权观念的培养,以减少和防止将来在公安基层工作中的警务侵权。

(二)紧密结合公安实战,修正民法教学内容体系公安院校要将公安工作实践的需要作为其办学的重要思想和价值标准,来指导和评判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1]民法教学也应从公安工作实践的需要作为出发点。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背景下的民法教学从教学对象、教学课时、教学性质、培养目标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变,不能沿用传统的民法教学模式,要大胆修正并完善民法的教学内容体系。民法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紧紧围绕政法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的要求,以及公安部提出的“三懂四会”的要求,以培养政治业务素质高,实战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公安工作人才为目标,紧密结合公安基层执法工作实践,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要求,也就是试点班民法教学应重在突出公安特色。有关调查显示,基层公安调解的数量繁多、种类广泛,仅就公安派出所接处警的数量而言,纠纷调解数占到全部接处警数的1/3以上,有些公安派出所的调解纠纷占有他们全部工作量的70%到80%,并远远超过任何其他接处警数量,而绝大多数调解的纠纷都是民事纠纷或与民法有关。有鉴于此,公安院校的民法教学内容应着重围绕满足公安调解对民法知识的需要,其教学重点应立足于公安派出所的民事纠纷调解所需的相关知识与技巧。而在公安实战中具体需要哪些民法知识,重点又是哪些民法知识,民法教师必须深入公安基层实战,不断的调查积累,不断的总结归纳,不断的修正完善。而目前在公安执法实战中,派出所在调解工作中接触到的常见民事纠纷或与民法相关的纠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大类型:婚姻关系纠纷、分家析产纠纷、建房纠纷、承包合同纠纷、借贷债务纠纷、赠与纠纷、遗产和遗产继承纠纷、相邻关系纠纷、损害赔偿纠纷、劳资劳务纠纷等,那么相关的民法知识就是试点班民法教学的主要内容,学生重点掌握了这些相关的民法知识,再结合适当的调解技巧,毕业后就可以较好地胜任绝大部分的民事纠纷调解工作。

(三)改进试点班民法实训教学公安教育的本质是职业教育[2],大力建设民法教学实训平台是职业教育自身的需要,同时要实现公安部制订的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班“以培养政治业务素质高,实战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公安工作人才”的目标,改进民法实训教学,优化试点班民法教学实训平台、实训内容、实训方式更是当务之急。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班民法实训教学要区别于兄弟政法院校民法实训教学,建设以公安调解为轴线的具有试点班特色的民法教学实训平台和实训方式,使试点班的民法实训更好地与公安调解有机结合。

1、实际调解与模拟调解相结合。要充分利用公安院校与基层公安局合作建立的法学教学研究基地,紧密对接当地的基层派出所开展紧密合作,让学生到基层派出所进行课堂见习,实际参与民事纠纷案件的调解,将所学的民法知识运用到具体民事纠纷案件的调解中,以加深对民法知识的理解及民法对基层公安工作必要性的理解。同时邀请基层骨干民警进课堂授课,讲解公安调解工作中的心得体会,结合具体的典型案件来讲解公安调解实战中对民法知识的重要性。在让学生实际参与公安基层民事纠纷案件调解的同时,也要在课堂上加强模拟民事纠纷调解的实训教学。在进行模拟民事纠纷案件调解的相关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民法教师设计好情境,让学生进行演练,并在实训中初步了解和掌握派出所调解民事纠纷的各种技巧。

民警法律知识培训篇8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全区检察长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按照高检院制定的《干部教育培训十五规划》和自治区检察院《20__---20__年全区检察干警培训规划》的要求,以深入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专项整改和“法律监督能力建设年”活动为载体,以更新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技能和法律监督能力,规范执法行为为核心,坚持把培训数量与培训质量结合起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高素质检察队伍。

二、基本目标

通过多层次、多类别、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工作,使全体干警能够熟练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专业知识、科技文化知识、计算机实用操作技能等,逐步使干警向一专多能、复合型方向发展,不断提高我院队伍的法律监督能力。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全国检察长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检察工作,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这是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对检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充分认识在检察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学习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作为今年干警教育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使干警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深刻认识和把握检察工作的主题和总体要求,进一步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观,树立与依法治国和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执法理念,不断促进法律监督能力的提高。

(二)、继续加强对干警的学历教育。要继续鼓励不具备法律本科学历的干警积极参加法律专业本科的自学考试,制定优惠政策,在时间和物质上给予充分的保障,争取在三年内使全院干警的学历均达本科以上。

(三)、大力开展专项业务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要结合“规范执法行为”专项整改活动和第二个“法律监督能力建设年”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加强业务和岗位技能培训。要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确定培训内容,按需施教,因人施教,坚持培训数量与质量的统一,确保培训实效。要积极组织参加区、市检察院举办的各类业务骨干培训班。同时,结合实际大力开展自我培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干警学习新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法律专业知识,全年学习法律知识时间不少于300小时。积极组织干警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不断提高干警的岗位技能和实战水平。

(四)、加快科技强检步伐,提高现代化办公效率。加快信息化建设科技强检的有效途径。今年我院将开通全区检察系统的三级专线网,实行网上办公。为了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在检察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今年要将提高干警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网络化办公水平作为重点培训内容之一。在积极派员“走出去”参加培训的同时,要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聘请专业人士为全体干警进行网络知识和办公自动化讲座。并积极组织干警参加自治区人事厅组织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争取使计算机水平全部达到自治区二级以上。

(五)、拓展学习内容,全力打造高素质、复合型检察干警。在学习法律专业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种形式的专题讲座、研讨会、读书比赛,进一步拓宽干警的知识面。继续开展“争创学习型检察院,争当学习型检察官”活动,使干警在政治理论、专业知识、文化知识、党性修养以及法律监督能力等方面都要有所提高,努力培养一支能够适应时代要求,经得住各种风险考验,作风正、党性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检察队伍。

四、具体要求

(一)、坚持学以致用,把思想理论教育作为干警培训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实。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结合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实现理论学习与解决检察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

民警法律知识培训篇9

   

     XX年一月五日至二月七日,公安处党委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以实战训练为主的警衔晋升培训班,这对我们基层派出所的民警来说是有非常重要意义的,为打好XX年春运安全保卫工作这场硬仗,在春运期间举办这期培训班,不但补充了北京站、北京西站、乘警支队警力不足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对我们实战经验的考验和锻炼。充分体现了上级公安机关加强基层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增强各警种之间工作性质的相互了解,普遍提高广大民警的整体综合素质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驾驭社会治安能力的重要性。通过一个月的实战训练,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实战经验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现就一个月来的实战训练情况和取得的收获向领导作一汇报,总结如下:

     这次的培训班我们被分配在北京乘警支队进行实战训练,乘务民警的工作性质是以趟车为警区,以乘车旅客为保护对象,负责整趟列车防火防爆、治安防范、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维护旅客生命财产安全的安全保卫工作,在这座旅行的“城市”里,我们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旅客,任何案事件都有可能发生,这就要求乘务民警要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在列车上自己虚心向“老”乘警学习在列车上做好治安防范工作的方式、方法,从预防列车防火防爆到对旅客进行防火、携带危险品上车危害性的宣传教育,从掌握重点区段到列车治安防范增强旅客自身防范意识安全宣传,自己始终和警组成员严格按照乘警支队制定的趟车乘务民警标准化作业规范进行工作。做到了以“勤”为主,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在值乘中,本人一直恪守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纪律,严格以人民警察的各项纪律来要求自己,认真履行一名人民警察的职责,严格执法,热情服务。耐心解答旅客提出的各种问题,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尊重乘车旅客,强化服务意识,虚心接受乘车旅客的批评和监督,在趟车值乘工作中,我严格遵守乘务民警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严格遵守“五条禁令”,服从警长的工作安排,工作认真履行,不敷衍塞责。在列车上防火工作是重中之重,由于列车超员,被丢弃在车厢内可燃易燃物品增多,极易引起火灾的发生,针对这种情况,我和警组成员加强了对列车的巡视,对吸烟进行制止,并对乘客进行安全宣传,保证了列车的安全。在值乘的一个月当中和警组成员共上网查询:人;查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起:人;列车查危:件;制止吸烟旅客:人。在列车严重超员时警组成员一起及时加强巡视疏导,保证了乘车旅客的人身安全,无挤死挤伤事故的发生,无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火灾苗头和其他事件的发生,确保了趟车旅客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列车治安秩序的稳定,杜绝了警务投诉和媒体负面暴光事件的发生。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此次警衔晋升培训班实战训练的任务。

民警法律知识培训篇10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安机关对科学用警问题的不断重视,不断探索科学用警的方式方法,切实为保障了人民警察的很多切身利益。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众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公安机关科学用警必须持续深入探索并不断作出调整,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本文将以公安机关科学用警为研究对象,探究科学用警的现状,问题,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科学用警  警力分配  合理利用

  一、公安机关科学用警含义及实现科学用警的必要性1

(一)科学用警的含义1

(二)实现科学用警的必要性1

二、公安机关科学用警的现状2

三、 当前科学用警存在的问题2

(一)纸上谈兵2

(二)警力分配不均3

(三)浪费警力,降低执法公信力3

(四)民警岗位配置缺乏合理性3

(五)警力法律意识淡薄3

四、解决科学用警问题的措施4

   (一)科学用警制度理论联系实际4

   (二)以实际需要分配警力4

   (三)合理利用警力4

   (四)敢于建立新的用警制度5

   (五)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法律意识5

结语6

参考文献7

 

  

 

 

 

 

 

                                            

    公安机关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否正常运作,运作是否顺畅高效与国家发展密切相关。我国正处于发展的攻坚期、关键期、黄金期,如何确保国家平衡稳定发展,为国家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发展环境,是公安机关当前的主要任务,而如何科学、高效用警是确保公安机关顺利履行其职能的关键。只有对科学用警问题不断深入研究,才能保证公安机关在新时期各项公安工作的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公安机关科学用警含义及实现科学用警的必要性 

(一)科学用警的含义

科学用警,顾名思义,可理解为公安机关合理运用警务人员,合理配置警用资源,合理高效的完成新时期各种公安工作。公安机关用尽可能少的警力去完成警务工作目标,充分利用警力、不浪费警力。

    (二)实现科学用警的必要性

    1.任务繁重与警力不足的矛盾要求科学用警

受国情限制,我国警察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万分之十三,在全世界来说比例最低,相对其他机关,公安机关承担着较多的社会职责,因此形成职责多警力少的现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六条规定,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履行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等十四项职责。而与之相矛盾的是,我国许多地方普遍存在人民警察的数量远低于维护当地社会治安秩序稳定所需的警察数量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新的犯罪类型和罪种不断出现,治安形势严峻复杂;近年来民众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而许多人不能理性维权,导致各类群体性事件多发频发,公安维稳任务越来越繁重,警力增加远低于犯罪持续增长、治安新问题不断涌现的数率,两者形成的矛盾就要求目前在工作中要科学安排警力,坚持科学用警是缓解警力不足的有效方法。

    2.警务工作高难度与履职能力低的矛盾要求科学用警

公安机关肩负着维护社会稳定、保护改革发展成果、保障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是党和人民最可信赖和依靠的重要专政力量,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履行职务的能力直接决定公安工作的效益与质量。在公安机关履行职能的过程中对能力要求也越加严格,法律规定的职责所对应的违法犯罪也在不断趋向信息化、高智能化、繁琐化。近年来,国家对公安机关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非常重视,不仅为公安机关在职人员定期开展培训,还从各方面提高了招录人民警察的标准,从源头上保证了人民警察的综合素质。但是,综合素质的提高并不等于履职能力的提高,许多公安业务工作要求人民警察必须具备相应知识和技能,公安工作虽然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看似简单实则难度极高,其中涉及许多专业难度高的工作。实现科学用警,顺应时展,提高人民警察在工作中的履职能力。

    3.保障民警的基本权益要求科学用警。

人民警察是公安执法的主体,是公安工作的具体执行人,繁重的警务工作加之来自社会的诸多压力,人民警察许多基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全国公安干警通常都是“5+2,白+黑”的工作模式,全国每年因公牺牲的人民警察数量居高不下,而劳累致死的占绝大多数,更有甚者工作压力过重而精神失常,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公安机关正常职能的发挥,民警正常休息得不到保障,身体健康就得不到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就受到影响,工作效率低又无法完成繁重的警务工作,无法完成警务工作又得增加警力,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必须建立合理科学的用警制度,保障民警合法权益,从而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

    二、公安机关科学用警的现状

科学用警的制度往往是上层领导提出来,但真正落实在基层实质只有理论文字,没有在实践中让每个民警真正享受到科学用警的实际利益;警力分配不均、民警工作压力大、超负荷劳动的现象在公安机关普遍常见,还经常对一些一般性事件无法正确评估而调度大批警力,导致民警在工作完成上存在巨大压力,民警为能够及时完成考核任务,经常超负荷劳动,正常休息得不到保障;领导干部在民警调动安排上总是以填补空位的方式,为服从组织安排,致使很多公安干警常年奋斗在自己不喜欢,甚至不擅长的工作岗位上;许多基层民警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学习,所以法律意识淡薄,经常出现执法不规范的现状。

    三、当前科学用警存在的问题

(一)纸上谈兵

多年来,公安机关在科学用警方面确实取得不少成果,但这些成果以理论成果居多,真正落到实处,去实践的少之又少。和公安工作的特殊性相关,许多理论问题不敢去实践,因为公安工作容不得有错误,强调归强调,落实归落实,强调声音再大,没有相应制度抓落实也就失去方法本身意义。科学用警意识淡薄且不能把科学用警的相关科学理论用到实践当中,致使科学用警流于纸上谈兵。

(二)警力分配不均

    在全国存在的普遍现象就是基层派出所警力不足,而机关单位警力过剩。在所履行工作职责中,机关单位能够正常上下班,而基层派出所往往经常加班熬夜,常常看到新闻报道某某警察累倒在工作岗位、某某警察因长期通宵加班壮烈牺牲的消息,而这些牺牲的警察在基层单位的占绝大多数。所以在警力分配上有时候没有考虑到工作的实际需要,没有把民警的分配工作做到合理化。

(三)浪费警力,降低执法公信力

    在反复强调警力不足的同时,又存在着警力浪费的现象,在现代警务中,因面对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对一些常规性的保卫工作,一般性案件的侦破,一般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不能准确判断事件的发展趋势,动辄就调动大批警力,利用”人海战“的做法,次数多了,民众见怪不怪,这不仅造成警力滥用、浪费警力,还大大降低了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执法公信力的降低,人民警察正常执法得不到社会面完全理解和支持,得不到人民群众的认可。

(四)民警岗位安排缺乏合理性

    对于在调动民警岗位时,领导干部在安排职位上一直使用的都是以填补空位的老方法、老思想,岗位安排上民警特长与工作不相匹配,安排上未考虑到岗位的专业性及民警个性差异和特长。不合理的岗位安排不能有效发挥民警专长,导致民警的积极性降低,出现“职业倦怠”,不能以高效率完成相应工作。

    (五)警力法律意识淡薄

    随着公安机关内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为民警执法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法律依据,同时也对民警的执法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基层派出所民警大多来源于社会招考,而非公安院校毕业生,未全面系统学习法律知识,伴随着人民群众知识水平的提高,全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加强了对民警执法过程的监督,要求公安机关在执法、执勤过程中要规范执法,目前基层派出所民警因任务繁重,减少了学习法律的时间,未及时更新自我法律意识库,导致法律意识的逐渐淡薄。

    四、解决科学用警问题的措施

(一)科学用警需要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需要注重科学,更要注重客观实际,二者不可偏颇,在实施过程中注重把两者相结合,实践是理论的镜子,从中找出理论的不足,理论是实践的说明书,指导如何践行,无论脱离实践谈理论,又或者是脱离理论谈实践都是行不通的,因此科学用警理论与实践必须紧紧联系在一起。近年来,公安机关不断提倡运用科学用警制度,但从取得的成果上看未达到预期效果。科学的理论制度将正确指导民警在执法、执勤过程中解决实质性问题。由于地区差异,科学用警制度不具有普遍适应性,因此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辖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学用警制度。在拟定制度时要结合辖区内人口、地域、交通、警力等因素,充分协调各因素,减少制度实施障碍,切实保证科学用警制度顺利实施。

(二)以实际需要分配警力

    按照各单位部门所履行的职责任务在合理安排的情况下精简机关人员,精简内设机构,把多余的警力用在最需要的地方,适当增加基层派出所的警力,分担繁重任务;根据各地区编制及财政情况,适当增加警力,把增加的警力用在刀刃上。在分配警力时要实地考察各单位的实际用警情况,明确所在民警职责,进行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避免出现一部分警力越能干越干不完,一部分又越不能干越闲而无事;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方面,广大人民群众不仅是积极的拥护者、支持者,而且是积极的参与者。公安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群众性,尤其不能离开人民群众的支持。所以公安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努力改善警民关系,群众路线是公安建设的优良传统,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要想方设法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动员广大群众共同维护社会治安,形成维护社会治安的“合力”。

(三)合理利用警力

    科学用警,必须强调依法用警,就是在调动和使用警力时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进行,不得以主观意识安排警力。处置什么样的事件,在多大的范围调度警力;什么样的情由,决定由哪一级别和层次的领导决策用警,都有严格规定和监督制约。依法对各类群体性事件作出合理评估,杜绝在决策领导一般事件中,盲目分析,不考虑实际,不合理安排。警力利用不在多而在精,切实提高警力的合理使用度,提高执法公信力。依法用警的直接作用是减少用警的随意性,增强科学性,提高工作效率是关键,所以既要提高公安工作的工作效益,同时又要降低警力的投入量,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警力资源的效能。

(四)敢于建立新的用警制度

    领导干部在调动安排岗位时对有相应技能的人员,尽量考虑安排与技能相适应的岗位,充分有效发挥民警能动性。在业务工作中,各级公安机关在注重提高民警个体素质的同时,还要针对执法难度和复杂情况,扬长避短,善于用人。根据每个人的能力,有所侧重,优化组合,统筹安排从事不同的警务工作,提高公安执法整体效能,用人用强,用人用长。如在安排上确实不能达到技能向匹配最好状态,就先利用老带新的方法对调动人员进行一对一培训,对即将面对的工作进行熟悉。不要盲目安排,从而提高人民警察工作积极性,保障高效率的完成各项警务工作。

(五)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法律意识

    坚持教育为本、养精蓄锐至关重要。教育是执法人员汲取法律知识和提高法律运用的主要途径,公安执法人员只有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才能提高法律意识。面对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日益复杂的治安形势,广大公安民警尤其是一线警力,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强化技能的任务尤为重要。这是斗争的需要、发展的需要,也是生存的需要。如何提高民警法律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加强民警法律教育培训,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直接影响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培训的内容可以是对现有的法律法规集中培训、开展法制讲座、老民警熟练运用法律的执法经验进行传授、分析经典案例中如何运用法律规范执法等多种形式。二是培训机制应具备长期执行性,建立长效培训机制,根据公安工作的重点,制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做好每一培训工作,再由单位组织安排对民警进行法律知识不定期考核,严格制定奖惩制度;三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要引导民警在实际工作中树立并践行先进的法制理念,坚持用一系列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指导工作实践,在结合实际解决问题、推动公安工作的过程中实现民警法律观念的培养、完善及进步。从而不断提高民警的执法素质,全面提高队伍的执法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