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规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12:02

地籍测量规范篇1

关键词:地籍测量;方法

中图分类号:p271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地籍测量方法的相关工作也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地籍测量工作的主要包括了权属调查与权属测量两个基本内容。地籍测量的主要是通过采取不同的方法与技术对当前土地登记上的土地面积,进行综合调查与核实工作,进而来达到不断提高国家土地利用率的目的。下面本文就对地籍测量方法做了简单分析:

一、地籍测量的特点、内容与要求

1、地籍测量的特点

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量有着明显不同,其本质的不同表现在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具体表现如下:

①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技术行为。在国外,地籍测量被称作官方测绘。

②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

③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

④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

⑤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既要符合测量的观点,又要反映土地法律的要求。

2、地籍测量的内容

地籍测量的成果包括数据集(控制点和界址点坐标等)、地籍图和地籍册。其具体内容如下:

①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测设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

②测定行政区划界限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

③测绘地籍图,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

④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薄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

⑤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3、地籍测量精度要求

因为地籍测量的对象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所处地区不同(如农村与城市,城市中繁华地段与一般居民区等)地价差别很大。《规程》和《规范》分别提出了实地和图上两种精度要求,现对比如下:

①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规程》规定: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位中误差,以及四等以下网最弱点(相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均不得超过±0.05cm。

《规范》指出:相邻基本控制点的相对误差图上不得超过±0.05mm;地籍图根控制点相对于邻近基本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图上不得超过±0.1mm。

②界址点的测定精度。《规程》提出:城镇街坊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其点位中误差为±5cm,允许误差为±10cm。城镇街坊内隐蔽的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界址点其点位中误差为±7.5cm,允许误差为15mm。《规范》指出:界址点和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地籍图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及相邻界址点的间距中误差图上不得超过±0.05mm(当采用编绘法成图时,可放宽到±0.6mm),山地不得超过±0.75mm.对施测困难地区,界址点和地物点的精度要求,可按上述规定放宽1/2倍。

一般来说,图上精度因比例尺不同而异,容易掌握和应用,因此《规范》提出的精度要求,当前很少采用。而《规程》提出的实施精度,则主要是从划分权属单元时不致引起争议这一角度出发的,从理论上分析,这个精度要求更严格,应用更广泛。

二、地籍测量的技术方法

1、控制测量。地籍控制测量是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范围的大小,测区内现存控制点数量和等级等情况,按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测量工作。利用GpS定位技术布测城镇地籍基本控制网。在一些大城市中,一般已经建立城市控制网,并且已经在此控制网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测绘工作。但是,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已有控制网的控制范围已不能满足要求,有些控制点被破坏,为此迫切需要利用GpS定位技术来加强和改造已有的控制网作为地籍控制网。

2、界址点坐标测量。在界址点和地物点测定前,传统的方法在首级控制网下加密一、二级导线和图根导线,随着GpS设备的普及,用GpS快速静态模式布设导线,是一种高效率地选择,在变更地籍测量时,当原有已知点破坏较多时,也可选择GpS快速静态模式加密导线,但应注意的时观测时间应大于15分钟,布网时要有足够的起算点,起算点分布要均匀,现在界址点解析法测量方法主要是全站仪极坐标法和GpS-RtK法,采用GpS-RtK方法时,由于每个界点测量都是孤立的,没有检核条件,建议每个界坦点幸免需认真测定二次。

3、地籍碎部测量的极坐标法。在控制点a上架设仪器,并以控制点a和点B定向,由于全站仪的广泛应用,该法已成为目前获取地籍要素的主要方法,通过直接将每个碎部点的高度角,水平角和斜距自动记录在电子手簿或掌上电脑上,直接解算界址点的三维坐标。

4、利用全站仪的界址点测量。对于高层建筑物或较为隐蔽的地区,RtK接收机接收条件不好,测量状态无法固定时,则应用全站仪进行界址点测量,所用全站仪都具有自动记录和内存管理功能,外业直接观测界址点的平面坐标,并记录在全站仪内存中,在测量过程中注意画草图,由于全站仪的测量的坐标精度高,且又能如实记录数据,方便地向计算机传输数据,所以也是数字测图的主要方法。在部分界点和地物点无法用仪器直接施测时,可在图根点或界点上用钢尺测量取栓中菜用距离交会法,内外分点法等几何方法求其坐标,量取栓距时应注意要有多余条件检核,以排除粗差,对作为起算点的办址点应量取至少1-2条界址边长,检核其精度。

5、白纸成图法。白纸成图法包括太平板仪,小平板仪配合经纬仪等作业模式,它是一种图解成图法,在建立图解地籍时,最初图解地籍测量是建立在平板仪测图技术基础上的,由于平板仪测量法不能提供精确的野外实测坐标数据,而只能得到图解资料,因而只能提供图解地籍,随着解析测量方法以及摄影测量法的广泛采用,平板仪测量法已逐步被取代。

6、摄影测量法。摄影测量法也称航空摄影测量法,它蝗安航测量摄像片及其测制底图获取目标的位置,主要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的方法求得界址点坐标。当界址点的数目很多,地面通视不良的情形下,采有高精度的摄影测量方法是经济有效的,对于采用其它方法施测界址点坐标,而用航测法绘制地籍图,更是我国当前城镇地籍测量的主要方法之一。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地籍测量工作是一项艰巨而繁琐的工作,它即需要工作人员细致认真,又需要制度的严谨合理,这样一来才能将我国的地籍测量工作稳步的先前推进。

参考文献

[1]王德喜,董庆.变更地籍调查的方法研究[J].才智,2009(3).

[2]张莹.浅析城镇地籍调查的特点和技术方法[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13).

[3]李聚方,王浩.测绘新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与城市扩张安全格局规划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18).

地籍测量规范篇2

关键词:walkre;不动产;权籍调查

中图分类号:p272文献标识码:a

数维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系统(walkre)依托于强大的数维信息化测绘平台(walkimap),集存量楼盘图属数据自动提取落宗,土地和房产权籍数据融合建库,地籍房产权属调查测绘于一体。建立实施以土地为核心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是中国产权管理机制的重大革新,任重而道远。自《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落地实施以来,我国不动产统一登记机构整合工作有序开展。为实现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形成不动产统一登记体系,在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有序推进的今天,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研究如何深入开展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

1.1不动产权籍

不动产权籍是指记载不动产的权属、位置、界址、面积、用途、等级和价格等的表卡簿册证、图件和数据的总称。

1.2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

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指依照不动产权利人的申请和由政府统一组织,通过权属调查和不动产测量,查清不动产的权属、界址、面积、用途、等级和价格等基本情况,形成数据、图件、表册等调查资料,为不动产登记、核发证书等提供依据的一项技术性工作。不动产权籍调查作为不动产登记的前提和基础,是“四统一(登记机构统一、登记簿册统一、登记依据统一、登记信息平台统一)”的内在要求,是保证已完成不动产登记职责和机构整合地区,顺利开展不动产登记工作,实现日常不动产权籍调查有序运行的必要前提。

2.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1现阶段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在不动产分散登记时期,农、林、地、海、房产等部门各自开展调查测绘工作,有着不同的作业标准和规范,使用的作业工具也不尽相同,由此带来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在标准规范、源数据、作业工具等方面难以协调的问题。目前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第一,规范标准繁多。各部门(国土、房产、林业、农业、海洋部门等)进行不动产权籍调查的内容、基本单位、所依据的规范及数据库规范均存在差异,无统一的标准。例如,国土部门有《地籍调查规程》,房产部门有《房产测量规范》,林业部门有《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统一登记后,多个版本的规范容易相互产生冲突。

第二,源数据种类多。虽然国家要求不动产权籍要实行一体化调查,但在实际操作中,土地和房产权籍调查测绘仍由多家机构完成,每个机构都有各自的源数据。如外业测量数据;影像数据;已有的房产、地籍等电子数据;档案数据等。如何将现有的数据进行整合利用,是大家需要面临的问题。

第三,生产效率低。由于分散登记时期地籍、房产数据分开生产,地籍测绘和房产测绘从业人员分化,形成了专业壁垒,导致地籍和房产的一体化调查开展困难。目前不少地方仍然采用地籍、房产数据分离生产操作模式,地籍、房产成果数据无法相互关联调用,影响了数据整合进程,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第四,成果结构不清晰。地籍、房产调查分离操作也带来了图表、影像杂乱无章等成果问题,导致更新、查询无章可循。另外,很多地方房产测绘并没有按照规范操作。按照国家要求,不动产测绘必须要保证不动产单元编码的唯一性。

第五,作业工具多样化。不同测量单位,采用作业方式不用,工具也不尽相同,常见的工具有autoCaD平台、arcGiS平台以及自主研发平台等。这必将导致数据发生冲突。

2.2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1)实施一体化调查

调查测绘机构要扩大业务范围,不再将地籍和房产的业务分开,实施一体化调查。测绘资质的改变铺垫了一体化调查的基础,原本的地籍测绘或房产测绘资质现在变成了不动产测绘资质,测绘单位既可以从事地籍测绘也可以从事房产测绘。浙江不动产测绘已全面启动,多地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规程,三测合一是趋势。

(2)原有数据的利用

地籍和房产的存量数据非常庞大,这部分的数据应当按照不动产登记的数据标准,需将原有的地籍数据和房产数据进行迁移转换,然后进行落地关联,房落幢,幢落地,地落宗。

(3)规范调查成果

第一,要统一测量数据标准。国家在不动产数据建库标准规范中明确了每一项内容包含的字段,例如房产中的逻辑幢、层和户,宗地的宗地基本信息,界址点和界址线等。无论测绘机构使用什么软件平台,最终要生成统一标准的数据,才能满足规范要求。

第二,要加强数据交互与继承,如房屋要继承土地的宗地信息。如果继续采用手工交互的方式,出错的可能性比较高,工作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3.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工作思路

3.1技术路线

以地籍调查为基础,以宗地为突破口,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不动产权籍调查成果资料,采用已有含坐标的城镇地籍数据库、集体土地所有权图、农村宅基地地籍图、大比例尺地形图、高分辨率影像图等图件作底图,通过内业判读,外业测绘与核实的方法,完成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工作。

3.2工作流程

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分为以下5个步骤:调查前准备、权籍调查、不动产测绘(地籍、房产)、质检入库、成果归档。

(1)调查前准备

历史档案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根据资料、调查现场的情况制定调查方案,提前发放《指界通知书》;寻找控制点;到相关部门(国土、房产、林业等)提档或在业务系统中查询相关资料与数据。

(2)权籍调查

核实与调查不动产权属情况;核清界址状况;绘制宗地、自然幢、不动产单元的草图;详细真实地填写《不动产权籍调查表》。

(3)不动产测绘(地籍、房产)

外业:控制测量;界址点测绘;宗地测绘;房产测绘。内业:绘制宗地图;录入宗地属性;绘制自然幢;录入自然幢属性;房产面积计算,分摊处理。

(4)质检入库

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成果主要包括文字成果、表格成果、图件成果。必须转换为相应的不动产登记权籍管理系统数据库格式,使不动产登记系统能直接调用。同时,入库前还必须进行拓扑、逻辑检查。

(5)成果归档

调查成果应以宗地为单位,以统一规范、要求进行整理,将纸质档案与电子数据分类归档。

结语

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技术体系的建立,涉及多项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并不会一蹴而就。数维不动产权籍调查系统实现了不动产权籍调查中的土地测量,规划测量,房产测量的统一,一套系统即可实现土地从规划定线到农专用到房产预测量、实测量到竣工测量到房产发证的所有步骤。实现了多种测量归一化,省去在各个步骤中使用各种复杂的测绘调查软件的麻烦,统一了标准,降低了成本,简化了步骤,提高了效率。

参考文献

[1]阮旭波.关于测绘企业在不动产登记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几点思考[J].城市地理,2016(6):35-35.

地籍测量规范篇3

关键词:地籍测量;控制点;测绘;土地权属

abstract:cadastralisasurveyingandmappingwork.thepurposeoftheworkistogetcadastralinformation.withtheemergenceofmodernequipmentandelectroniccomputertechnologyandwidelyusedmoderncadastralsurveyfromthetraditionalcadastralsignificantsigns,liesincadastraldataacquisition,processingandcadastralinformationmanagement.widespreaduseoftheelectroniccomputersupportofthemodernizationoftheinstrumentsandequipment.inordertoachieveahigherdegreeofautomation.thearticlemainlyelaboratedthecadastralcontentsandfunctions.

Keywords:cadastral;thecontrolpoints;Surveyingandmapping;earthylandownershipbelongsto

中图分类号:p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地籍测量是通过地籍测量,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来对土地做出科学的界定,包括土地的范围、结构大小,使人一目了然,由此来开展国土的规划,对城市发展、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1地籍测量的内容和方法

地籍测量主要内容是:

1)地籍控制测量。使用必要的测量仪器,比如校正仪器,测量记录计算本、绘图铅笔、三棱尺、半圆仪、胶带等物品;

2)界限测量。就是测定对土地界限的界址标识坐标;

3)地籍图测绘。测绘分为幅地籍图、房地产图等,高效快速地测绘,最好根据测区位置,在图板上标记出控制点;

4)地籍面积的测量和精确计算。要对特定地籍范围内的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准确的测量,测量后,要纳入到专门的材料库进行保管和记录;

5)监测土地的使用信息,对变更的地籍进行测量;

6)相关人员要根据土地的使用功能去严密的测量。地籍测量首先要进行土地权属的调查,然后再以调查表和宗地的图纸作为基础,对地籍平面进行测量,包括控制量、绘制地籍的初期图纸、地籍细节部分测量、地籍面积记录、测量结果的质量检查等。按测量步骤划分,具体内容主要有制定测量计划,收集和分析资料等。

1.1地籍测量要有调查计划

开展地籍测量对于城市土地规划具有重要作用。地籍测量项目一定要有调查计划。首先,调查计划里要准确严密的列出地籍测量中必须遵循的国家和地方的相关土地规范,调查计划里要写清地籍测量的需求和达到的标准、测量的范围、项目进行的时间、步骤和方法、人员岗位职责、人员素质要求等。同时,要制定进度计划和质量计划,保证地籍测量的进度和质量。

1.2资料收集与分析

地籍测量前要对土地资料进行收集并加以分析、保存和记录,对必要的信息要做对比和计算分析。需要收集和分析的资料有:

1)国家和政府机关以及相关的地方土地部门下发的关于土地管理的官方文件和信函,特别是行政区的代表代码,还有一些测量的技术方面的规程、规范、细则和图式等;

2)测量结果图表,控制网络图和总结报告等已经存在的测量和控制结果性文件等;

3)航拍图像和资料以及大比例尺度的地籍信息;

4)已经在相关部门进行登记和取得相关证件的地籍档案材料和相关申报材料等;

5)土地征用文件资料,包括土地转让、土地出卖、土地处置、土地划拨等;

6)普查资料,包括居住房屋普查和工业用地普查资料;

7)标准地名资料;

8)土地等级评估资料;

9)城市建设部门的规划资料和图片资料等。

2地籍测量的作用

地籍测量是保证土地整理质量的关键步骤。地籍测量又囊括了地籍调查和专业的测量技术,例如测量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核通过后准确测出从控制到碎部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范围、权属、面积和地理环境,把相关信息反馈给相关部门,方便土地整理。土地权属调查是基础,面积计算和绘制地籍图是重要步骤,是为土地登记做出的重要工作。它是土地整理的技术基础。按照土地的质量和级别进行分类,分别控制。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地籍测量的方法对于测量结果有保障作用:按设备和测量方法的不同,有普通,航测和综合地籍测量方法;按绘制地籍图方法不同,分为基本图,补测、全测方法。地籍测量工作中,权属调查表、地籍调查表、宗地草图等这些都起到了证据作用,是土地登记的依据。

地籍测量是为了保证土地开发整理的规模性、整体性和能够统一开发的性能。地籍测量能够让不规则的地区、地域的界限规范统一起来,弯的界限变化成直的,这样能够保障土地定界工作的顺畅进行,为项目后期的权属划分、地域界限划分等的平面的地理位置以及平面面积等做了铺垫工作。测量中少不了地籍测绘,准确的地籍测绘能够方便土地开发或整理后权属和面积划分的需要,防止因为权属及面积问题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3地籍调查测量的注意事项,

3.1权属调查注意事项

3.1.1权属调查

界址调查是地籍测量的核心和基础工作。做出相应的土地调查研究,这样能够有效防止权属纷争,反复的土地测量结果讨论,能尽量使结果正确、严密,防止之后的工作重复进行。所以,调查中充分准备材料,增强对土地来源的了解,这样,减少麻烦和纠纷。

3.1.2调查底图的准备

每块土地进行权属划分之前,必须对土地的预编宗地号码界地址点号进行记录,防止调查的重复和遗漏。界地址点的编号要依次,缺少号码的依次递补。内界地址点要1号开始编号,从上到下,从左至右。

3.2地籍测量注意事项

精细的测绘工作能够提高精确度,但是,没有100%的精确度,过度追求精度只会增加测绘的费用。工程项目不同,特点也不同。所以,测绘工作也有着不同的要求,总体原则是花最少的钱办更多的事,花少钱能够得到最大的精准度,这是最理想的情况。1)一定要选用合理的比例尺。变化比较大的地区和平坦宽阔的地区所用的比例尺肯定是不一样的。2)合理布设高程网点。土地平坦的地区以及地形复杂的土地施测网点也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尺。3)测量关键点很必要。4)绘图时要明确标注清楚图上元素代表什么,居民用地、园林用地、林业用地、沟渠、水电建设用地等,房屋面积、房屋年龄、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以及房屋容积率、园地,特别是坟地的数量等,都需要在成果图中表示出来。为了方便地控制标石的施工,测区一定要有足够多的标石。5)测量过程中不要单一的人工作业,要多利用先进的软件工具,帮助测量和统计,加快工作效率。

变更调查是地籍测量的基础工作,需要注意一些材料的准备,例如1)土地变更、登记等相关证书;2)地籍图;3)地籍调查表等。关于土地权属问题,要注意宗地所有权的更替,宗地面积及界址点等的变化。例如合并前后界址点会有变化,宗地的合并与分割要统一。

测量时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1)测量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标尺要保持水平,不要有晃动,不能克服的晃动出现时,要择取刻度最小的读数作为测量结果。读取数据时也要将水准仪的气泡调节到水平,将误差降低到最小。2)利用经纬仪进行地籍测量某些关键角度时,单线与目标的重合能解决目标较小不利测量的问题,双丝夹住目标可以解决目标有一定宽度的问题。3)测量时一定要仔细、认真,小的仪器晃动,就得重新调整测量的水平尺度,严重时还会导致数据的错误和仪器的损坏。4)工作人员在读取测量数据时,一定要结合理沦知识,细心,看得准确,不能犹豫,果断地读出数据,避免误差;可以多次读取数据,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必要时可选择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保证结果的正确性。

4结语

现代社会的地质学发展迅速,地籍测量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地籍测量的内容和作用,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范去进行工作,更好地掌握地籍测量的方法,为城市的发展、地质的规划而贡献地籍知识和力量。加强业务培训是搞好地籍调查、测量的关键,工作人员要提高工作质量,认真搜集资料。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国家法规、政策,才是搞好调查的根本保证。要实事求是,搞好自检互检,做到相互提高。充分利用现代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马志敏.李海生.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J.维普资讯网,2007.

2赖志礼.北京测绘J.维普资讯网,1995.

3李天文.现代地籍测量m.科学出版社,2002.

4詹长根.唐祥云.地籍测量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5梁玉保.地籍调查与测量m1.黄河水利出版社,2011.

地籍测量规范篇4

在进行农村地籍测量过程中,将数字化测绘技术应用到地籍信息系统中来,不仅需要进行野外权属调查、数字化地籍测量等工作,还要进行数字化地籍产品的质量检验、地籍图数据录入及建库等工作,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地籍信息系统的最终结果。通过某市农村地籍测量工作表明,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普及,我国的地籍信息系统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

1、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作业依据和相关设备

数字化测绘技术是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测图软件、地面测量仪器、计算机的应用而飞速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在城市规划、土地管理、测绘生产、军事工程等行业和部门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前,在某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作为地籍信息系统中的前期工作,数字化地籍测量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地籍信息系统的质量。所以对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农村地籍测量过程中应用的有关问题来进行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1.1作业依据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地籍图图式》、《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地籍测绘规范》、经审批的测量方案等。

1.2相关设备

根据测量方案,并结合某市农村地籍测量的工作量,选用GpS接收机(精度5mm+1ppm)4~6台、全站仪(精度±0.3mm/km)8~10台、笔记本电脑10~15台、相应的测量数据处理软件以及大范围对讲机若干。

2、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作业流程

通过对某市农村地籍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实地勘察之后,决定采用GpS静态施测方法来进行首级控制,并采用全站仪导线测量和GpSRtK技术相结合的施测方法来进行图根控制,而对于道路旁的房角、围墙角以及封闭建筑物的拐点,则均采用界址点的施测方法来进行测量。因此其作用流程为:

收集和分析相关地籍资料、现场勘探、编写技术设计书GpS静态技术进行首级控制测量全站仪导线控制与GpSRtK技术相结合进行图根测量全站仪及GpSRtK外业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初编地籍图打印地籍草图、外业实地测绘、编绘地籍图打印地籍地图、宗地图地籍二次调查、检测界址边及相关元素、填写地籍调查表成果整理与验收。

3、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点

数字化测绘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以全站仪、GpS、数字测量摄影仪、数字化仪等为数据采集工具,在外接输入、输出设备和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的数字空间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技术。与传统的地籍测量方法相比,数字化测绘技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3.1自动化程度高

传统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手工操作,外业工作时间长,内业编辑工作量大,而且在操作工程中出错的几率大。数字化测绘将外业采集的数据自动记录在电子手簿中,自动计算处理、自动成图,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2精度高

传统的测绘方法,地物点的测定视距误差、方向误差、展绘误差、测定误差等会导致实际的图上误差较大。数字化测绘技术中,测量数据作为电子数据格式进行传输、记录、存储、处理和成图,在全过程中原始数据无精度损失,避免了人工观测、记录、绘图的误差,可以大大提高测绘的精度。

3.3图形信息量大

数字地图包含的信息量几乎不受测图比例尺的限制,数据可分层存放,使地面信息的存放几乎不受限制。比如将地貌、道路、水系、房屋、植被等存于不同的层中,通过关闭层、打开层等操作来提取相关信息,便可方便地得到所需测区内的地籍图。数字测图时所采集的图形信息,它包括点的定位信息、连接信息和属性信息,易于检索。

3.4信息编辑方便

数字化测绘得到的信息是分层存放在计算机中的,便于成果的使用、维护和更新。当实地有变化时,只需输入有关的变化信息,经过编辑处理,很快便可以得到更新修改后的图,能够随时保持产品信息的现势性。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对地籍测绘产品的各种要素及数据进行再加工,得到不同用途的图件。

4、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具体实施

4.1控制测量

在首级控制中采用e级GpS网,以此来方便采用全站仪和GpSRtK进行导线测量。在布设控制网时充分利用某市农村已有的规划控制点,而对于自己布设的控制点,则尽量选在较高或较开阔的地方,并注意避开点位上方的障碍物以及附近的电磁波干扰源。对于建筑物密集的地区,还应采用二级导线点来进行加密。所有控制点均应布设稳固可靠并且与其他的至少一个控制点通视。

4.2界址点坐标测量

对于农村地籍测量过程中的房屋拐角、阳台角、围墙拐点以及封闭建筑物的拐点,均采用界址点的施测方法来进行测量,具体通过全站仪来将所有能采集到并需要上图的地物要素均全部采集成为解析坐标。而对于其余的地物则采用地形点的施测方法来进行。在每次点的采集过程中最好由同一名测量员来操作测量仪器,并将各种不同性质的点在输入时命名为相应的地物代码。测量员在实地打点测量过程中应尽可能将一个地物施测完成后再转点进行下一个地物的施测,这样就能使得同一地物的采点数据在内业转换时可以自动联线,从而避免了散点太多导致不利于编图的现象。在每个图块的数据采集结束之后,不要忘记把全站仪无法采集到但很可能是界址点的地物再通过GpS-RtK技术来进行补测。

4.3相关数据的处理

当天采集的数据应在晚上及时地导入到笔记本电脑上,由于采点所用的仪器类型和型号均可能不同,因此所导入到笔记本电脑上的数据格式可能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还应通过excel等office软件利用其表格的强大功能来进行数据的编辑和整合,最后通过数据转换软件将其转换成为可连线的数据文件之后,即可以开始绘制地籍图。在此时绘制出来的地籍图中,坎子、垣栅、房屋、道路、地界等均已根椐采集点的顺序连成了折线,测量员可以根椐这些折线再加上自己施测时的记忆就能够较为轻松地进行地籍图的编绘。

编绘地籍图时应掌握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即先编绘较大的地物,比如道路、巷道、较大型建筑物等,后编绘较小的地物,最后再对独立的地物进行编绘。

4.4地籍二次调查

当完成了某市农村地籍地图的测绘之后,应以其为底图再进行详细的地籍二次调查,在地籍调查过程中最好能有国土局的工作人员进行配合,并且逐户地进行农村地籍二次调查,决不能敷衍了事。最后根据调查结果再对之前的测绘成果进行整理和纠偏。

地籍测量规范篇5

关键词:城镇;地籍调查;特点;技术方法

中图分类号:p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地籍调查的的概念是指根据国家的法定程序,以相关法律为基础,通过当地部门的权属调查以及技术人员的测量,调查清楚宗地的归属权、占地面积、界址线、用途以及位置情况等,并且在计算机的协助下形成系统的数据、表件、图册等,作为最基本的调查资料,在土地注册的工作层面,例如:登记和核发证书等提供相关的数据的技术性工作。在地籍调查工作当中,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登记的前期准备,需要得到一手资料成果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土地登记。在我国土地的所有权是能够获得国家法律保护的。

一.浅述地籍调查

地籍调查目的是指获取地理的位置、归属权、界址线、用途以及数量等最基本的信息,为土地登记提供重要的数据资料。地籍调查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土地登记过程中,需要对土地的所有权和产权明确定立,地籍调查的成果资料是保护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者权益,在解决土地的产权纠纷上,其是重要的凭据。于此同时,地籍调查的过程当中还可以对地区的种类、数量以及权限范围和利用情况全面的掌握。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之间以及成分的分配情况,建立科学化管理体系,并进行合理的、保护性的措施。

地籍调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土地归属权(权属)的调查;第二,界址线的分界调查;第三,利用土地的划分标准,对土地所有权以及权限的分界线调查。在地籍调查的前期工作中,进行现场的标定土地的所有权属的界限点,对土地草图和用途等方面需要事前填写地籍的调查表格。接下来的地籍测量环节,在土地的所有权的调查基础上,利用地质测绘等仪器,结合相关的科学方法,对区域范围内的每宗土地进行权属的界限、位置以及形状等调查,计算调查的面积,并根据实际数据对其进行绘图,土地数据的登记。地籍的测量工作主要分为地籍的平面控制性测量、地籍细部的测量工作。其中,地籍的细部测量根据流程内容被分成:界址点的测定、地籍图的绘制、宗地面积的计算以及最后的宗地绘图。

二.二次地籍调查的特点与分类

地籍调查的内容是针对城市,以及建制镇的内部的每一个宗地的基本调查,根据我国颁布的两个规定:《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充分的利用现阶段的地籍研究的成果资料,对城镇的内部建设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并且通过后期的汇总分析,及时的掌握工业的占地面积,基础设施的应用占地面积和服务性行业的用地,房地产的开发利用情况等发展状态。

第二次的全国地籍调查特点是:充分利用调查资料和现有的资料;突出数字化时代和信息的时代化、全面发展和应用3S技术;数据的成果是要经过验收并且还要分析上报。

2.1城镇的地籍调查范围、单元以及计算基础

在进行城镇的土地调查的范围中,城市所建立的区以及县的所包括的建制镇的城区,调查的范围是要与农村的土地调查所确定的接线范围相结合的。城市地区的调查范围是指以居民点和城区相连接的区域政府,县级以上的单位部门,以及市级政府的所在地,其这些所涉及商业服务、建筑住宅、工业园区、政府机关和学校建设等用地。

城镇的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主要是宗地。凡是界址线所封闭的土地资源就成为宗地。一片土地拥很多个使用者,所以土地的界限划分很重要,我们将权属的界限划分称之为宗地。大型的用地单位要求具有法律上有独立的经济资格的核算能力,或者是被周围的道路、围墙等障碍物的明显划分,其被分割成为独立的单一的分宗。在宗地划分方面是很难调处争议性土地,没有明确规定所有者的土地使用范围,国家应该按照相应地规定进行单独的、合理的划宗。

2.2城镇的集中式土地分类以及调整

对于不同类别的宗地的使用来说,明显的划分界限,占地面积较大是可以在宗地的内部划分上使用类别性的界限的。我国新颁布的《土地分类》的标准中有明确规定,在城市的土地分类中,其现阶段的调整方式:第一种,对于商用服务的土地使用(或者是金融、保险的业务用地)等,将固有的旅游业的用地范围更改为餐饮、旅馆业或者是其他类型的服务用地。第二种,将原有的土地根据现阶段的发展应用进行独立性的分类,把矿产业中的采矿、采砂或者是采石等和盐田一起使用,作为采矿的土地,这时作为工矿仓储的土地被划分为三级类。第三种,公共设施的用地,原有的城市规划的绿化工程的建设用地是不合适的,所以改造成为供人们瞻仰游憩广场绿地;并且将原来殡葬所使用的公共基础的设施内划出,并与墓地之间整合使用,这种土地的规划使用被分为用地的三级类。

三.城镇地籍调中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城镇地籍调查中,预进场的工作目标完成后就要展开调查的试点工作。首先是技术人员进入调查区,并且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群众作为调查的试点街坊。其次,试点工作的全面展开,界址点与界址线为核心的地籍要素,是奠基地籍调查的基础,保障地籍调查的质量。

3.1保证现场权属调查的工作完整性的技术方法

地籍调查中的现场权属调查,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会在调查工作中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所以,为了保证现场权属调查的完整性,应该根据技术要求安排地籍调查:技术人员调查工作的地图,宗地的信息采集以及地籍资料的调查,根据现场调查和权源的资料参考共同确权定界,在现场填写调查表格与街坊的签字;调查底图,需要标绘每个宗地的权属界线、介质的位置、门牌号、房屋结构等。

3.2确保界址点线的准确性的技术方法

先是测地形,然后做图后的权属调查,在现场的标示界址进行点位时,全站仪的实测边长作为控制点,能准确的标注点位位置;如果是先做权属调查,然后制作测地形图,由于测量前现场已经标示了界址点位,所以导致界址点位的测量精度会高。这时会采用先权属调查后测地形图的技术方法,内业界址点线工作完后需要做现场的权属界线巡视检查,否则将存在一定的权属调查质量安全隐患。

结束语:

统筹理论的学习,统筹思想的运用,以及统筹方法的实践,都需要地籍调查的管理者有效的控制管理模式,针对地籍调查的工作计划,合理的使用机械设备,将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统筹安排。应用现代化的地籍调查技术方法和管理思路,将理论知识延伸到实际的测绘工程以及其他的工程项目的调查领域,保证地籍调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陆有礼.提高城镇地籍调查工作效率的若干问题[D].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第二十五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1(05-26).

地籍测量规范篇6

关键词:观测数据处理;GpS地籍测量

abstract:cadastralcontrolmeasurementisthesetofcadastralbasiccontrolpointsandcadastralplansrootcontrolpoints,istodevelopthelandregistration,establishinginitialgoodcadastralinformationbasedanddailycadastraldynamicmanagementofplanelayoutsosurveycontrol.thispapermainlyonGpScadastralcontrolofmeasuringtechnologyoftheproblemanalysis,andputforwardeffectivemeasures.

Keywords:observationdataprocessing;GpScadastralsurvey

中图分类号:p2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GpS卫星定位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测绘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也给地籍测量工作,特别是地籍控制测量工作带来了特别大的影响。应用GpS进行地籍控制测量,点与点之间不要求互相通视,这样就能避免了常规地藉测量控制时,控制点位选取的局限条件,并且布设成GpS网状结构对GpS网精度的影响也甚小。使用GpS技术在进行地籍测量的控制,没有常规三角网(锁)布设时要求近似等边和精度的估算偏低时应加测对角线与增设起始边等繁琐要求,只要使用的GpS仪器精度与等级控制精度匹配,控制点位的选取符合GpS点位选取要求,那么所布设的GpS网精度就完全能够满足地籍测量规程要。

2选点、布网与观测方案设计

地籍控制测量就是测设地籍的基本控制点与地籍图根控制点,是为开展初始土地的登记、建立好基础地籍资料以及日常地籍的动态管理所以布设的平面测量控制。根据国家土地局颁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要求,地籍平面控制网可布设为二、三、四等三角网、三边网及边角网,一、二级小三角网(锁),一、二级导线网及相应等级的GpS网,并且各等级地籍平面控制网点根据城镇规模均可作为首级控制。根据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利用GpS技术进行地籍控制,技术设计指标如表1所示。

表1各级GpS控制网用途以及相应误差对照

级别主要用途固定误差a(mm)比例误差b(ppm・D)

D,e中、小城市、城镇及测图、地籍、土地信息、≤10≤10-20

房产、物探、勘测、建筑施工等的控制测量

因此,根据以上所述,大小城市中的地籍测量工作首先所要控制网可以布设为D、e级网,根据城镇的大小来详细的布设加密网点,设计个加密点的平均边长,加密点个数,网的形状,满足具体城镇测量的要求。一般小城市,完全能布设e级GpS控制网,然后在根据具体的条件做进一步加密控制或图跟控制点。控制网形设计业师比较灵活的,可以按照实际的条件以及有关的测区情况选择合适的图形连接方式,边连、混连、中点多边形等等连接方式。作为中等城市来讲,测区面积都比较大,控制点也是相当多,可以分段来设计GpS网以及相同的观测方案。设计为首级控制为D级网,e级作为加密网,e级网边长要求相对比较灵活。按照GpS的测量规范,一个D与e级的GpS控制网,其最短边的可为0.2-5km,长边的可达5-10km。点间距离可长可短,不必顾及到图形结构。因为GpS测量观测站之间不要求相互通视,而且网的图形结构也比较灵活,所以,选点工作较经典控制测量的选点工作简便。在选择点要对天条件好,尽量离那些大功率电视塔、高压输电线、微波站、高频大功率雷达和发射的天线等,远离大面积水域、玻璃幕墙,并且要求便于观测和加密发展、交通方便。便于保存的路边、路中花坛边等便于观测的联测扩展,而且可以保证仪器和人身安全的地方。

在利用旧点时,应检查标石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点位选定后,不论是新点或旧点,均应按规定绘制点之记,用GpS建立地籍测量控制网,点间不必都通视,但是为了进一步扩展测量,多数点应至少有两个方向通视,少数点一个方向通视也可。确定最佳观测时段,观测工作的进程计划,网的规模、精度要求、作业的接收机数量和后勤保障条件等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最优化的原则合理拟定。GpS地籍控制网的优化设计。尽管GpS具有灵活多变的布网方式,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但GpS地籍控制网的设计也存在优化问题。优化设计后的GpS测量,更能显示出GpS卫星定位技术的高精度与高效益,并在地籍调查中发挥重大作用。

3观测数据处理主要误差

影响GpS定位精度的因素按误差来源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两大类:一是与外业测量有关的误差;一是与数据处理有关的误差。与外业测量有关的误差可以分为如下几类:与数据处理有关的处理误差,可以分为如下几类:①坐标参数转化误差;②数据计算的舍入误差;③数据拟合误差。GpS成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合理的组织实施,还取决于数据处理中基线向量解算质量直接影响到检验资料和平差计算,因此,基线向量解算是GpS数据处理中的重点。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到如下几点结论:①已知坐标精度要尽量高,提高GpS网起算精度;②选择适合该GpS网等级的接收机,减小接收机内部噪声误差;③选择合理的测站点位置,避免多路径误差以及其他干扰影响;④选择恰当的观测时段,削弱信号传播误差以及增强卫星的几何强度;⑤

表2GpS定位测量的主要误差

主要误差源影响因素

与卫星有关的误差卫星星历误差;卫星钟差。

与卫星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电离层折射误差;对流层折射误差;多路径传播误差。

与接收机有关的误差接收机钟误差;接收机位置误差。

与基准站有关的误差基准站已知坐标误差;基准站载波相位误差。

选择合理的数据处理软件,提高数据处理过程解算精度.上述结论是确保获得良好的GpS网基线乃至于得到高精度GpS网的必要条件。

4结语

GpS测量技术广泛应用,加速了测绘技术的发展,GpS控制网与传统的三角网等测量模式有了新的发展,点位的选择上有更大的灵活性,更经济,效率更高。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几点建议:

(1)控制网的点位选择方面;在一些大小城镇,地区范围比较小,建筑物也相对集中,对天条件较差,给控制网点的选择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城镇中的一些电力线、发射台、高楼玻璃幕墙、通信中转站等都有强反射、强干扰源应尽量避免,对于相对影响较小的恶劣条件也是可以考虑选择测站点。

(2)原有坐标成果的精度也是直接影响到整个控制网的精度因素,最近一两年原有的控制点资料,一定要做一个系统的检验。时间越久的控制资料相对权重就越低,超过3年的控制资料就没有办法应用于D、e级GpS控制测量起算数据。但是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点位,重新设点埋石,重新解算坐标数据。

(3)要充分的考虑到通视的条件,虽然测量本身不要求通视,但是为了可以进一步测量的扩展,至少要求两个点相互通视,方便测量的扩展。一个孤立的点对于城市地籍测量的意义也不是很大。

(4)控制网的设计;可以使边长短些,只要平均在规范的范围内,尽量满足精度要求,可以适当增加短边数,这样使得进一步做图跟控制更得心应手。

(5)已知点坐标的数据精度要尽量的高。已知点作为起算的数据,其精度直接应响到GpS控制网的精度。

参考文献

1金君.GpS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J].测绘通报,1999(7)

2周忠谟,等.GpS卫星测量测量原理与应用[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7

地籍测量规范篇7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调查方法

[中图分类号]p271[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5)-2-183-1

1农村宅基地的相关概念

自建国以来,我国的土地制度与宅基地都经历了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这一演变过程,但是由于我国在建国以来对土地制度及宅基地法规政策都做出了多次调整,所以笔者有必要梳理宅基地的相关概念:

1.1宅基地

农村宅基地,一般是指农村居民因生活居住而建造的住房、庭院、辅助用房及其他建筑物所使用的土地。宅基地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宅基地仅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满足农村居民的居住需要和生产需要而分配其居住使用的住宅、附属用地。而广义的宅基地不仅包含上述内容,还包括了国家所有土地与集体所有土地中的农村住宅用地。目前我国国内学者在研究宅基地的相关事项时多使用狭义的宅基地概念。

1.2宅基地的使用权

根据我国《物权法》的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其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这样一来,依据法律规定,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即指农村居民享有在农村集体所有的宅基地上建造住宅、附属设施以及直接支配与排他的权利。

1.3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是指为了获得地籍信息而借助科学仪器,在权属调查这一基础上,所采取的专业测绘工作,目的是为了服务地籍管理工作、集合国家土地信息及保护土地产权等,地籍测量主要包括修测地籍图、重测和修编地籍簿册、动态监测权属地的土地信息、测算面积、测绘地籍图、测量界限及地籍控制测量等,以确保地籍资料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在进行地籍测量时,需要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的原则。并且在地籍测量展开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地籍调查,地籍调查即指对土地及其附着物各方面(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信息进行调查,在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利用状况及权属界址进行实地确认之后,可以就确认得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填写相应的地籍调查表,以便为测算土地面积、精确定位土地及其附着物等地籍测量工作提供相关的基础资料。

根据调查时间及任务的不同,地籍调查可分为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在地籍调查时,调查的内容应覆盖调查区域的每一块土地,其中土地权属调查是核心。

2对农村宅基地的调查依据及调查要求

2.1调查依据

我国农村宅基地调查依据主要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及各地印发的登记发证通知等。

2.2调查要求

我国农村宅基地的调查要求主要包括外业调查和数据建库两方面:

(1)外业调查。对于所有已经发证的宅基地需要进行实地调查,以便核实宅基地证载信息和使用情况,而对于未发证的宅基地,则需要调查其实际门牌地址及其权利人的姓名,并在调查底图上予以标记。在外业调查时,需要填写调查表,调查表所应包含的内容主要由:土地证号、实际门牌地址、权利人姓名及身份证号、证载地面积及证载土地坐落、旧宗地号、建设状态机审判状态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填写调查表的时候,调查编号需填写标注在宅基地范围线内,以做到二者一致。

(2)数据建库。数据建库需要依据国土城建局信息中心所提供的格式,运用相应的计算机软件(例如arcgis软件)将前期调查得来的底图,并且将其宅基地的范围线输入到数据库当中,以便于完善和修整其相关属性。同时,在输入国土城建局信息中心所提供的调查底图时,还应对无范围线的宅基地部分加以注意,并根据需要补测地形图,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最后,根据调成果予以分类统计,以提高工作效率。

3农村宅基地调查现状及对策分析

在农村宅基地的实际调查中,总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例如“一户多宅”、“住宅超面积”、“住宅未发证”等。对于这些现象,要分析原因,以采取合理的处理对策。

3.1分析界址点精度

由于我国尚未出台一部专门的规范村庄地籍调查技术及作业的规定,鉴于《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对适用范围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即适用于全国城镇和独立工矿区,那么这样一来,原则上也适用于农村地区。

依据《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对于界址点的测量,需要使用测量仪器,而界址点往往定于围墙拐角或房角等较为固定建筑的拐点,所以界址点也就非常容易确定,因此其测量精度的要求也较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该规程也适用于地物较为复杂(例如篱笆、活树及沟渠)、不明显界址点等。

3.2设置合理的调查方法

由于调查底图的制作方法存在差异,因此将调查方法具体分为3种:方法一:全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界址点内业解析+实地勘丈+权属调查+外业调绘制作地形图+立测采集线划图;方法二:全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界址点内业解析+实地勘丈+权属调查+内业矢量调查底图+平面正射影像图;方法二:全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界址点内业解析+实地勘丈+权属调查+立测采集线划图。

对于不同的情况,需要采取不同的调查方法,以便于更好的完成宅基地的调查工作。

3.3地籍勘丈

为保证宅基地面积和房屋面积的测量结果的精确度,笔者建议采用内外延长法、直角坐标法及距离交会法等方法,来勘丈权属地的每一宗地的实际面积和具置,确保达到1:1000的勘丈精度。对于需要采取补测措施的地物,依据勘丈得到的数据,采取内外延长法、直角坐标法及距离交会法等方法来解算位置和坐标和位置。同时,依据指界人所指定的具置,使用测距仪和钢尺等测量工具,现场对界址距离进行丈量,并且在调查底图进行标注,将丈量得来的数据填写于地籍调查表中。最后,分析调查结果。

4结束语

由于农村宅基地的调查往往涉及到全国广大农村地区,参与单位多、范围大,任务重,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情况存在差异,所以农村宅基地的调查是一项较为庞大的系统工程,在此笔者仅以理论及实践互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这一调查工程,以期能为海南省农村宅基地调查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意见。

参考文献

地籍测量规范篇8

关键词:地籍测绘;GpS;应用探讨

1 引言

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到碎部,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1]。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步伐不断加快,传统的地籍测量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建立地籍成果和测绘成果“一体化”数据库作为土地登记的基础,已十分必要。而地籍测量是地籍管理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技术性工作,我们必须把握好尺度。由于GpS技术的出现与快速发展,给测绘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本文对GpS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进行简单的论述,并分析其在地籍测绘中的优势,了解其在地籍测量中得的广泛的应用。

2 GpS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GpS的特点是快速并且精准的高精度的定位,观测时间也比较短。另外,GpS可以自动的接收其相关资料及信息,对相关的数据进行自动的处理与保存,不需要手工计算大量的繁琐数据,还可以快速的作出对测量结果的计算。得以对施测精度的可靠性进行显著的提高。

所以,GpS定位使用的仪器和传统的仪器相比,自动化程度更高,并且可以全天作业。RtK即实时动态定位测量系统,它的基本原理是将数据传输与GpS测量结合进行动态定位的系统,从本质上说亦为一种GpS技术,与其他的GpS技术相比,主要的区别在于它是实时载波相位差分的,主要是为进行实时动态定位创造硬软件环境。它主要包括软件解算系统、卫星信号接收系统及数据传输系统等。RtK可以说是GpS的进化。

2 GpS应用在地籍测绘中的优势

2.1 运行效率高

一般在无复杂地形的条件下,要想完成测定半径为5km的地区只需运用GpS技术一次设站便可完成。GpS与传统的测绘方法相比,不仅大大地减少了不必要的劳动,如仪器搬站等,让工作速度加快,降低了劳动强度,并且还能够节省外业的费用。具体还表现在:第一,GpS技术具有定位精确度高的特点,所测出的数据更准确可靠,没有误差累积。在满足相关条件的区域内,使用RtK测量,误差可以被控制在厘米内。第二,作业条件要求不高。运行GpS,只要可以进行电磁波通视即可,并且不易被外部因素干扰。第三,自动化程度较高。

2.2 应用广泛

GpS在测量的时候,可以降低对控制点进行选取的要求,因为两点之间可以不用通视,并且ppS的网状结构与GpS的网精度关系不大。因此,在地籍测绘中,GpS由于布点灵活、速度快且可全天候工作被广泛应用。

2.3 误差小

地籍调查也包括地籍细部测量,这样可以减少被调查土地的数据误差。地籍调查规程中对界址点的误差有着明确规定,而GpS技术以其精度高的优势恰好能够满足规程中的要求。

3 GpS在地籍测绘中的主要应用

3.1 GpS(RtK)在地籍控制测绘中的应用

应用技术时因不需要两点之间通视,所以只需要选取与GpS点位相符的控制点,没有要求在精度估算较低时必须测量常规三角网和增设起始边。在应用GpS的时候,因为两点之间可以不通视,因此只要选择与点位符合的控制点,即使在精度估算不高的情况下,也不用测量和增设常规三角网(锁)对角线。

3.1.1 测量地籍控制网

在地籍测绘之前,要先测量全测区,为采集数据和地籍图件做好准备。地籍控制精度的测量要以地籍图和视界址点的精度为依据,不超过《地籍测量规范》规定的精度测量误差。地籍测绘控制的测量内容主要包括地籍控制测量和基本控制测量。前者在后者的基础上测量,并且分为一、二等,后者则分为了一、二、三、四等。每种测量都可以设置等级相应的测边网、三角网(锁)和GpS网等。

3.1.2 建立地籍控制网

地籍测绘的控制测量过程就是设定基地地籍图根控制点和基本控制点的过程。GpS网的设计要注意三个要素:位置、方向、尺度。GpS网的选点要对空通视,为的是能够让电磁波传递不受影响。但这并不要求任意两个点之间都可以通视,只要求一个点至少有两个方向可以通视,甚至某些特殊的点能通视一个方向即可。但是要注意设点必须要远离有信号干扰的地点,如电视塔、雷达等地。

3.1.3 观测数据后期的处理

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在计算观测数据的平差时,可以将得到的标准化数据作为计算基础。

3.2 GpS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

3.3 GpS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

经过审查合格的勘测定界点作为办理土地登记证和地籍调查的依据。在勘测定界时,规程对土地整理和征用精度等相关的内容做了相应的规定。比如界址线与邻界线或其邻近的地物等距离误差不能超过10cm。在勘测定界的初期,用地常规测量仪器精度,观测范围小,容易受外因制约影响,无自动化,因而劳作强度高。但是GpS技术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勘测界定的精准度和效率,保证勘界成果的准确性。

3.4 GpS在地籍细部测量中的应用

地籍细部测量是地籍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测定每一宗土地的位置以及所属的界址点等一系列相关的数据。从相关的规定中可以知道,地籍细部测量,以地籍平面控制测量为依据,在街坊内部和城镇明显的界址点误差在5cm之内,而村庄内部和城镇街坊隐蔽的界址点误差则不超过10cm。用GpS来进行地籍细部测量,可以充分地确保测量的精度。在GpS不适合测量的区域可以用测距仪或全站仪等。而GpS中的RtK,由于在作业时不用频繁通视和换站,所以与测距仪和全站仪相比,不仅具有实时的特点,它的精准度、速度及效率也更高。

4 总结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测绘科学技术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伴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测绘领域对高新测量技术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GpS 作为一种新的测量技术,其发展空间很大,在未来的测绘事业发展中,GpS 将大范围的取代传统的测量方法,引领着测绘行业向更高端技术冲击。

参考文献

[1]GpS·百度百科

地籍测量规范篇9

【关键词】全球定位系统;地籍测绘;实际运用

前言:地籍信息主要包括土地及土地上附着物的使用状况、面积、位置、权属、位置等情况进行描述,在国家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当中,地籍信息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地籍测绘则是利用数字、图形等方式,对以上这些情况和信息进行准确的表达和体现,是目前获得地籍信息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地籍测绘工作采用的主要是常规的测绘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目的,但是却具有很多方面的缺点,测绘效率和准确度也较为不理想。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发展和应用,GpS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地籍测绘工作当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地籍测绘中的动态GpS技术

(一)常规差分GpS技术和ppK技术

常规差分GpS技术和ppK技术,都属于伪距差分技术在常规的差分GpS技术当中,建立一个参考站在某一个已知的位置。在参考站当中,对可见卫星的伪距改正数和改正数变化率进行计算。同时,向附近用户这些改正的信息。用户对自己的接收观测伪距,利用这些信息进行修正,进而使定位的精度得到提高。对于常规差分GpS来说,其定位精度会受到用户到参考站之间距离的影响,具体的精度衰减大约在每公里1cm左右。在早期的GpS动态差分技术当中,ppK模式是较为常用的方式,它的原理与常规差分GpS相似。二者的差别在于利用了数据后处理技术,也不许要建立参考站和流动站之间的无线通信连接。其缺点在于,参考站和流动站之间的距离,对定位精度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1]。

(二)广域差分GpS技术

常规差分GpS技术只能在局部区域内进行应用,而如果用户和参考站之间的距离扩大之后,就会降低二者之间的空间相关性,降低定位的精度,从而产生轨道误差、电离层误差和对流层误差等。而在广域差分GpS技术当中,划分了三类的伪距定位误差,分别为电离层误差、卫星钟误差和轨道误差。利用GpS参考站在区域当中的位置信息和观测资料,对每个卫星的电离层改正数、轨道改正数、卫星钟差等进行计算。之后,向用户发送这些改正数。用户对观测伪距利用改正数信息进行修正,从而使定位精度得到提高。广域差分GpS技术的应用,对常规差分GpS技术的距离短、精度低的问题进行了很好的解决。即使参考站远在数千公里之外,定位精度也能够达到3-5米。

(三)RtK技术

RtK技术是一种实时载波相位查分GpS技术,该技术系统的构成,融合了数据传输技术、GpS测量技术等很多先机的技术,在GpS测量当中,是一个较为先进的技术。经典静态测量、快速静态测量等传统的精密定位技术,采用的是数据后处理方法[2]。因此,利用这些方法,无法对观测站的定位结果进行实时给出,也难以实现对测量结果、数据质量的检查与核对。如果发现测量结果存在问题,就需要重新进行测量。这样不但不利于地籍测绘精度的提升,也会对工作效率产生不良的影响。在RtK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将一台GpS接收机安装在已知位置的参考站当中,连续观测可见卫星,同时向用户观测站利用无线电设备进行观测数据的传输。GpS卫星信号、GpS接收机、用户观测站之间,利用无线电设备对参考站的观测数据进行接收,对坐标和精度进行实时的计算和显示。

二、地籍测绘中的静态GpS技术

(一)静态GpS测量的基本原理

GpS接收机能够对载波相位和测距码两种观测值进行接收,不过,在波长方面,测距码要大于载波。如果对其设定0.1周的观测精度,那么载波L1和C/a码所对应的误差距离分别为1.9mm和2.93mm。由此可以看出,相比于测距码来说,载波相位具有更大的定位精度。由于受到了轨道误差和卫星钟差的影响,如果绝对定位利用测距码和载波相位,那么只能取得几十米的定位精度,极大的超过了观测精度的影响。因此,在一般情况下,绝对定位只用测距码来实现,对初始位置信息进行提供。而相对定位主要是通过载波相位测量来进行。在两个不同的点位上,分别安装两台GpS接收机,对载波相位信号进行同时观测。然后对载波相位之间观测的差分值,来对多种共同误差造成的影响进行降低或消除,从而实现两点间GpS基线向量的高精度获取[3]。

(二)经典静态GpS测量模式

经典静态GpS测量模式是应用时间较长的一种相对定位方式,自从应用了载波相位开始,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这种测量模式就得到了应用。在当前的地籍测绘当中,该方式已经在地球勘探、地籍测量、工程测量、大地测量、地壳形变监测等工作中,取得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在各类用途测量控制网的建立过程中,经典静态测量方式是最为主要的一种方式,它很好的取代了传统的测量方法。相比于传统的测量方法,经典静态测量模式在控制网的布设过程中,具有观测精度高、作用范围大、观测时间短、作业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作业安排灵活等优势。经典静态测量就是分别放置一条基线的终点在每台GpS接收机上,对四个或以上的卫星进行同步观测。然后按照基线长度和精度的要求,对观测时段数和时段长度进行观测[4]。

(三)快速静态GpS测量模式

在地籍测绘中,为了能够使经典静态GpS测量的效率得到提升,将GpS观测时间进行缩短。尤其是对于10km以内的短基线来说,更是极大的促进了快速静态测量的产生和发展。在测区当中,快速静态测量进行参考站的选择,同时进行GpS接收机的安置,与所有可见的卫星进行连接。将另一台接收机流动到各点设站。在每个流动站都进行十分钟左右的静止观测,对流动站和参考站之间的基线向量进行快速的计算,其距离不应超过15km。快速静态测量模式具有搞精度、快速度的特点,在接收机和流动站之间,不需要连续跟踪所测卫星。因此,可以将电源关闭,从而降低能耗[5]。不过,如果GpS接收机的数量只有两台,闭合图形无法在直接观测边构成,无法对同步观测的精度进行检核。因此,该方法目前只应用于小范围的控制加密和控制测量、边界测量、工程测量、碎部测量、地籍测量等。

三、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分析

(一)不同GpS技术的差异

对于不同的GpS测量技术来说,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其定位的精度也不尽相同。在当前主要应用的几种定位方式当中,定位精度较高的是常规静态GpS测量。但是,该方法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消耗较长的时间,测量效率十分有限。单点定位对于仪器设备的要求比较低,操作方式也较为简便,但是定位精度却不高。而RtK技术在应用中虽然具有很高的定位精度,也具有很高的工作效率,但是其工作范围却又十分有限。在众多不同的GpS技术应用当中,每项技术都具有各自独特的优点,同时也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缺陷。因此在地籍测绘的实际运用当中,应当根据测绘任务侧重点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进行技术的选择,从而尽可能的达到地籍测绘的目的[6]。

(二)地籍测绘的精度

在地籍测绘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了地籍图根控制点和地籍基本控制点的测定;土地权属界限界址点和行政区划界限界址点的测定;宗地和地块面积以及地籍图的测算和测绘;地籍图的重测和修测;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来说,具有不同的精度要求。在地籍图测绘和界址点测量的工作中,地基控制测量使其基础性的工作,具体分为一、二级和二、三、四等,同时根据地籍图和界址点的精度为准,来制定具体的测量精度。按照地籍测量规范当中的规定,在地基控制点的相对起算点当中,不能超过存在超过0.05m的误差[7]。

(三)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运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发展和应用,使得测绘工作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变化,深远的影响了地籍测绘工作。GpS技术具有精度高、速度快、全天候、布点灵活等优势,使得地基测绘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实际的地籍测绘当中,GpS技术主要应用在地籍调查、地籍碎部测量、地基控制测量等方面的工作当中。在地基调查当中,针对于精度要求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GpS技术进行应用,例如广域差分GpS、常规差分GpS、单点定位、ppK等技术。地籍碎部测量主要是对地块的数量、形状、位置等重要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测定。具体可采用RtK技术进行测量,具有效率高、速度快的优势。而在地基控制测量中,对GpS技术的应用能够避免传统地基控制测量中局限性的选取点位,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四、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未来的应用发展

(一)最新的GpS技术

GpS定位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始终是朝着高精度、实时性的方向发展的[8]。iGS实时化技术的发展,使得服务的更新时间得到了加快,对高精度GpS定位技术发展和应用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在高精度GpS定位技术的应用当中,产生了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和网络RtK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这两项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使其应用规模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这两项技术对传统的GpS技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其定位精度和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其中,精密定点技术与单点定位技术的原理相似,采用的观测值为双频载波相位,需要精密的卫星钟差和轨道最支持。而网络RtK技术是在RtK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一多个GpS参考站观测数据为基础,形成综合观测值。

(二)网络RtK技术

传统的RtK技术由于受到了数据通信链的影响,使得其只能保持大约10km左右的作用范围[9]。如果数据发射设备具有足够大的发射功率,当达到30公里以上的工作范围时,RtK定位系统也无法保持正常的工作。这是由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无法迅速的确定整周模糊度参数,随着流动站和参考站之间增加距离,会降低电离层延时误差、轨道误差等空间相关性,同时降低模糊度参数的整周特性,同时是固定整周模糊度提高难度,以至于无法固定。随着GpS长距离快速精密定位方法的发展,对多个大区域当中GpS观测站的数据进行利用,能够有效降低或避免大气这是误差和卫星轨道误差,提高模糊度整周特性,从而对网络RtK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条件。

(三)精密单点定位技术

精密单点定位技术是在世界上GpS跟踪站大量增加的基础上得以产生和发展的。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极大的增加了GpS数据处理的工作量,使得计算时间也得到了很大的增加[10]。为此,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作为iGS的一个分析中心,提出了一种处理非核心GpS站数据的方法。在GpS技术的应用当中,主要容易产生电离层延时、卫星钟差、轨道误差等。因此,对LC相位组合进行利用,通过双频接收机能够有效的将电离层延时的情况消除。而对于剩下的卫星钟差和轨道误差,利用观测得到的相位值,结合精确卫星钟差和卫星轨道的提供,就能够对接收机的位置进行精确的计算。

结论:地籍测绘是我国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最好地籍测绘工作,才能够更好的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在实际工作当中,全球定位系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在地籍测绘工作中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地籍测绘的效率和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各项GpS技术的优缺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才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地籍测绘工作。

参考文献:

[1]彭琳.全球定位系统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1.

[2]刘文娟.GpS在地籍测量中应用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4.

[3]张福忠.GpS定位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2012,21:15+18.

[4]陈吉.基于GpS的土地面积测绘技术及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

[5]薄凤军.地籍测绘中GpS技术应用探讨[J].中国科技投资,2013,17:134.

[6]牛泽成.现代新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2,02:229-230.

[7]刘慎栋.浅谈新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19:164.

[8]何新.简述测绘新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8:113-114.

地籍测量规范篇10

关键词:地籍测量GpS技术应用问题

中图分类号:p271文献标识码:a

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地籍管理,地籍测绘是获取地籍管理信息的重要途径。GpS技术具有全天候、精度均匀等优点,且选点、埋石比常规方法更具灵活性,它不象常规三角网那样要求网型和点位通视的条件十分苛刻,并能大大提高地籍测量首级控制网布设的精度和效率。GpS卫星定位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测绘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也给地籍测量工作,特别是地籍控制测量工作带来了特别大的影响。因此在地籍控制测量中已经广泛采用GpS技术。

1地籍测量的主要内容

地籍测量首先要进行土地权属的调查,然后再以调查表和宗地的图纸作为基础,对地籍平面进行测量,包括控制量、绘制地籍的初期图纸、地籍细节部分测量、地籍面积记录、测量结果的质量检查等。

1.1地籍控制测量。使用必要的测量仪器,比如校正仪器,测量记录计算本、绘图铅笔、三棱尺、半圆仪、胶带等物品。

1.2界限测量。就是测定对土地界限的界址标识坐标,监测土地的使用信息,对变更的地籍进行测量。

1.3地籍图测绘。测绘分为幅地籍图、房地产图等,高效快速地测绘,最好根据测区位置,在图板上标记出控制点。

1.4地籍面积的测量和精确计算。要对特定地籍范围内的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准确的测量,测量后,要纳入到专门的材料库进行保管和记录。

2利用GpS采集地籍空间数据应注意的问题

2.1GpS定位模式和精度要与地籍信息系统匹配。GpS定位精度及模式多种多样,确定GpS处理方法之前一定要仔细研究以达到地籍数据所需要精度。

2.2坐标系统的转换。由于GpS定位采用的是wGS-84坐标系,因此它测出的坐标与一般的GiS(如地籍空间数据)不相同,必须将wGS-84坐标进行转换,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的GiS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的平面投影方式,因此,要对wGS-84坐标进行坐标转换及投影变换,才能满足地籍测量的要求。

2.3地籍控制测量精度要求地籍控制测量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分级布网,但也可越级布网)的原则。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统尽量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统,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采用地方坐标系或任意坐标系。

2.4精度指标是GpS网技术设计的一个重要的量化指标,它的大小将直接影响GpS网的布设方案、观测计划以及观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是以界址点的精度和地籍图的精度为依据而指定的。根据《地籍测t规范》规定,地籍控制点相对起算点中误差不超过士0.05m.

2.5地籍碎部测量精度要求。界址点坐标的精度,可根据测区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来加以选择。在我国,考虑到地域之广大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界址点精度的要求也应有不同的等级。

2.5应用GpS进行地籍控制测量,点与点之间不要求互相通视,这样就能避免了常规地藉测量控制时,控制点位选取的局限条件,并且布设成GpS网状结构对GpS网精度的影响也甚小。

3GpS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3.1地籍控制网点的精度和密度。GpS地籍控制网的网点密度在保证网点的点位精度条件下,控制点密度力求增大到便于测定界址点,必要时在GpS网下再加密一级图根导线,便于能直接从图根点测定界址点。GpS各边比常规网边长变化幅度大并且长短边结合灵活方便,因此,各级网可视需要分期布设,也可一次性混合布设到需要的密度。

3.2在GpS网的基准设计中,主要指的足网的位置基准问题。而在确定GpS网的位置摹准时,可用选择网中任意一点的坐标值加以同定,或者虽该点不向定,但可通过稳拟平差或自由网违逆平差的方式确定列的位置基准。

3.3GpS卫星定位技术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时,不要求点与点之间互相通视,在选点之前应充分收集和了解所测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以及原测点的分布情况,且在用GpS进行地籍测量建证测量控制点时,点与点之间不必都通视。只要每个点有两个方向通视,或是少数点一个方向即可。

3.4尽管GpS具有灵活多变的布网方式,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但GpS地籍控制网的设计也存在优化问题。优化设计后的GpS测量,更能显示出GpS卫星定位技术的高精度与高效益,并在地籍调查中发挥重大作用。

4结束语

GpS在地籍测量中应用可大幅度提高测量准度。GpS控制网选点灵活,布网方便,基本不受通视、网形的限制,特别是在地形复杂、通视困难的测区,更能显示其优越性。

参考文献:

[1]李沛鸿,柳广春.GpS-RtK误差分析与削减方法探讨[J].全球定位系统,2008(2)

[2]独知行、刘志敏,GpS测量实施与数据处理.测绘出版社,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