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防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16:34

环境防治篇1

[论文摘要]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水环境治理已经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以贵州红枫湖为例,在对水环境形式的分析研究后提出了运用政策法规,控制污染源等综合治理湖泊水环境的方法。

红枫湖地处贵州中部乌江主要支流猫跳河的上游,蓄水面积57.2km2,库容6.01亿m3,流域面积1551km2,为目前贵州高原最大的喀斯特人工湖泊。红枫湖肩负着饮用水、发电、农灌、养殖、防洪、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等多种功能,是贵阳市和周边人民最重要的生活饮用水及工农业用水水源。该湖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库区周边工农业生产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

一、水环境形式及形成原因

(一)目前水环境形式严峻。从对红枫湖的考察分析可知,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水环境自净能力。废水排放主要有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废水中CoD排放量超标。红枫湖周围有贵州有机化工总厂、贵州化肥厂等污染源,贵州有机化工总厂污水量为10万t/d,主要是有机污染物,CoD为854mg/L,污水直接排入到红枫湖。贵州化肥厂污水排入红枫湖北湖,主要污染物为nH4-n,污水量为10万t/d。1996年至1997年年排nH4-n约为1400t。第二,水污染严重。氮、磷等营养类污染物未得到有效控制导致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第三,饮水安全受到威胁。红枫湖周边地区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不高,很多农村人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第四,水生态失衡。湖泊退化是水环境恶化的重要表现,主要表现在湖泊面积的缩小;第五,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严重缺乏生态用水和水生态失衡。这些对环境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二)成因分析。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湖泊水环境受到污染的原因之一。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城镇工业的发展,城镇工业的超量排放污水使很多湖泊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排入湖泊内的污染物不断增加,而导致湖泊环境受到来得污染;人口数量的增加是湖泊水环境受到污染的另一原因。人口的增长,生活排污不能及时处理,导致湖泊水环境受到污染;农业的发展也是湖泊水环境受到污染的一个原因。农业的发展,农用化肥及农药的大量使用,使排入湖泊、水库的磷、氮、钾等营养物质增加,使湖泊富营养化严重;西部开发产生的城市化倾向也是水环境受到污染的原因,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下,西部工农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排污问题没有彻底解决方案的前提下,湖泊水环境受到污染便是不可避免的。

二、水环境污染防治的意义

(一)政治意义。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就环境保护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措施,政府在环保治理上充满了信心和决心。2000年底国务院“一控双达标”工作的完成,污水的集中处理将成为水污染治理的首要任务。

(二)经济发展意义。建立城市污水处理体系对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行业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与产业发展前景,近年来,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城市污水治理工作十分重视,将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基本建设保护领域中重点支持的产业之一,城市污水处理领域将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

三、水环境治理

(一)制定相关法规和制度。198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水污染防治法》,以后先后出现了《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及《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等水污染防治的专门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政策。贵州省也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了一系列防治水污染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标准。针对红枫湖治理而言,自1996年以来力度逐年加大,1997年,贵州省政府和贵阳市政府决定对红枫湖进行综合治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二)控制工业污染源。1997年,贵州省政府和贵阳市政府决定对红枫湖进行综合治理,对该湖泊产生的工业污染源的贵州有机化工总厂和贵州化肥厂采取关、停、并、转、改、治相结合的治理办法。综合治理后,贵州有机化工总厂、贵州化肥厂都实行达标排放,消减总磷46.35-67.5t/a,总氮90t/a,尤其是1999年实施了以削减氮、磷入湖排放量为目的的红枫湖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后,红枫湖水环境质量有了质的变化,从而使红枫湖水质明显改善。

(三)控制农业污染源。贵州省政府和贵阳市政府在对红枫湖形成的农业污染源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长远的治理措施。一方面加强畜禽养殖的环境管理,扼制污染源,另一方面开展生态农业、生态示范区和环境优美小城镇建设从本质上削减农业污染源的排放;另外,通过开发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措施,加大了农村环境保护的力度,减少了污染源。新晨

(四)红枫湖综合治理成效。1997年贵州省政府,贵阳市政府对红枫湖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很大的成效。2001-2002年与1996年在“治理前后的水化学成分浓度”、“治理前后的水体几种污染物浓度”和“治理前后浮游植物密度的变化”三方面数据对比中可以看出:综合治理后,污染物浓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降低的幅度由大至小为CoDmn>no2-n>F>tn>no3-n>tp,CoDmn由水质V类值达到ii类值,no2-n由水质iV类值达到i类值,tn降低幅度较大;浮游植物发生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个体密度大幅度下降,治理后红枫湖的细胞密度在春夏秋冬四季分别为治理前的1.91%、0.59%、1.03%和0.84%;二是浮游植物的组成结构发生变化。实施治理后,红枫湖的种类数是治理前1.72倍(平均)。

四、结束语

净化湖泊水环境,加大湖泊水环境保护力度必须建立和完善湖泊水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区域性水环境保护法规;开展宣传,提高公众对湖泊资源环境价值的认识;削减内外污染源,推行科学施肥及合理灌溉技术,保肥节水,减低氮肥和磷肥流失;采用生态工程,增大水体自净能力,美化水体景观。

参考文献:

[1]聂梅生,《中国城市水与废水的科研与开发.给水与废水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7月.

[2]梁小洁,张明时,王爱民等。《红枫湖、百花湖水源、污染源主要营养元素及污染物调查》,《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2期.

[3]张统,《CaSS工艺处理小区污水及中水回用》,《给水排水》2001年7月.

环境防治篇2

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一方面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在另一方面技术的附加产生物也可能带来新的环境污染,这些成为人们需要解决的新问题。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尚且不完善,人们没有意识到环境对于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意义,缺乏完备的环境保护意识,因此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随意的将有害物质不加处理就排放到环境中,长期的循环积累,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和公害事件。目前对于环境污染和公害的防治我国也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包括水污染防治法、空气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等,但是环境污染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潜伏期长、累积性等,很多环境污染和公害事件的最终爆发需要经过很长时间,因此法律法规的制定上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实际的环境污染和公害防治措施的实施中,是环境污染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潜伏期长、累积性等,很多环境污染的最终爆发需要经过很长时间,因此法律法规的制定上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实际的环境污染和公害防治措施的实施中,强制干预带来的环境治理效果并不理想,没有好好利用人们群众监督的力量,造成了很多企业都是先污染后治理的情况,而且后期污染治理的效果也并不显著。

2.常见的环境污染和公害问题

2.1空气污染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空气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工厂排放的废气粉尘、汽车尾气、火力发电、化工厂废气排放、钢铁冶炼、城市垃圾焚烧等都是导致空气污染严重的重要源头。污染气体的排放在空气中会形成酸雨落下来,对于建筑物、农作物、树木等都有严重的腐蚀性,同时也会造成水资源的污染。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合物,经过长时间的光照容易形成光化学烟雾,对人的呼吸道和肺功能有很强的刺激性,长时间的吸入人体中,会对人的身体带来很大的伤害。工业化的高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化工燃料的被广泛使用,生产过程中燃烧排放的废气粉尘会让大气的能见度降低,粉尘颗粒漂浮在空气中导致经常出现雾霾天气,严重影响到城市的交通、人们的生活等。

2.2水污染现代工业化水平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也在生产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任意排放了大量的工业废水,而且浓度普遍较高、污染性强、扩散性大,这些工业废水大多未经处理就任意排放到河流、湖泊等水体中,使得本来干净的水源受到严重的污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发展,家庭排水量在废水排放量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并且由于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与设备的不完善,这些日常的家庭排放通常也是直接排放到地下管道,再流向河流。乡村郊区农业生产发达,但是由于过量的使用农药、废料以及大量养殖场的排泄物,随着雨水的冲刷或者直接排放到地表水中,带来严重的水体污染。

2.3噪声污染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人口数量的日益增多,噪声污染也变的越来越严重,涉及到各个领域。目前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四大污染之一,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噪声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建筑噪声、社会噪声。由于社会的发展,机动车辆、飞机等大量运输工具的使用,使得交通噪声的污染变的日益严重,也成为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而社会生活噪声波及的范围广、来源复杂,虽然这些噪声的噪声级不高,但是因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人们对此类噪声十分敏感,甚至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3.防治环境污染和公害的措施

3.1对于空气污染的防治工业生产作为空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应当加强在工业生产方面污染排放达标的监督,并且对在节能环保、回收处理废气污水排放做出贡献的企业进行奖励措施。对于常年污染性大、效益差的企业进行整顿,鼓励企业不断调整能源使用结构,从空气污染的来源进行预防措施的实施。对于尾气排放量大的机动车辆应当令其改装,从而降低废气的排放量,并且应当加快汽车燃料和汽车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进程,可以长期有效的改善汽车尾气排放量大的问题。加强城市的植被绿化也是降低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手段,应当在城市中多空气污染的地段投入资种植易吸收污染的植物,做好城市的绿化工程建设。

3.2对于水污染的防治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是水污染防治的一条有效途径。应当不断完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备和提高污水处理技术,对于人们日常家庭生活排放的废水进行统一处理排放,大大的减轻了水体自净的压力。在工业废水排放方面,应当加强工业生产中无污染生产、清洁生产技术,以及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等措施,力求在工业生产的每个环节做到污染的最小化。对于污染型乡镇企业的应当大力推广污染处理技术和设施,并且农业生产中呼吁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转而使用有机肥料、天然肥料等。

3.3对于噪声污染的防治对于噪声污染的防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包括噪声污染的来源、噪声传播的途径、噪声的接受者。对于噪声污染来源的控制是防治噪声污染的根本途径,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工艺和操作方式的改进、生产设备设计的改善,降低机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噪声等都可以在源头上控制噪声污染的产生。在传播途径上对噪声污染进行防治也是十分有效的,可以科学规划工业区、居住区的分布等,将噪声级别大的工业生产设备远离密集人口的地方,并且在噪声传播的途径中采用隔声、消声、吸声等有效防治技术。在噪声污染接受者方面也应当做好自我防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隔音耳机以及在装潢中使用隔音建筑材料等。

4.结语

环境防治篇3

(一)白色地膜污染不容忽视沧州是河北省四大产棉市之一,棉花是沧州市的传统产业,也是优势产业。棉花的大面积种植必须覆盖地膜,因为地膜具有保温、增湿、保水、保肥、灭草等优点。但农户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多使用低于国家标准(0.008毫米)0.006毫米的超薄膜,甚至还有0.005毫米的地膜。越薄的地膜强度越低,抗拉能力越差,容易老化,更易残留土壤中,破碎后碎块更小难以捡拾,相应产生的地膜残留量就越大,成为白色污染祸首。据了解沧州棉田地膜残留率一般在10%至20%之间,地膜残留于土壤中无法降解而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危害。长期滞留于耕地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改变土壤团粒结构,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吸水、吸肥能力,使农作物减产。据研究表明,小麦可减产2%)3%,玉米减产10%,棉花减产10%)23%。/白色污染0给农村环境带来的影响将后患无穷。

(二)乡镇企业/三废0排放污染令人担忧改革开放以来,沧州地区的乡镇企业发展迅猛,一些行业生产的产品不仅在国内甚至在世界都享有盛名。比如,东光县的化工、南皮县的五金,沧县崔尔庄、杜生的枣业,孟村的弯头生产、盐山的管道等。这些企业在促进沧州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安置剩余劳动力、为地方财政创收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比如东光县的华戈染料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仅去年上交税金近7000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可以说是东光县的/摇钱树0。但这些企业由于位于农村,往往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却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绝大部分企业没有防治污染设施,使/三废0不经处理便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河流、沟渠、池塘,使空气和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2013年5月9日环保部公布了专项检查华北地下水污染情况:55家违法企业名单中河北省有6家企业,沧州就有2家,河间瀛洲镇门庄燕中电料厂和韩进宅热镀厂榜上有名,这两家企业产生的废水都是利用渗坑排放,严重污染地下水。工业废水污染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其所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危及到的是村民的生命健康。水源被污染后污染物通过饮水或食物链进入人体,使人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诱发癌症。据东光县小邢村和大邢村的村民介绍,因为村里的饮用水被工业废水污染,这两个村子里孩子们患皮肤病的特别多,很多人患胃肠道疾病。如今有80%的人成天拉肚子,而且胃癌肠癌等癌症患者直线上升。据有心的村民自己统计,这两个村子近几年来已经发现有数十名癌症患者,其中很多已死亡。得癌症最多的还数小张村,因为他们村刚好位于一家化工厂的下风口。是工业废水污染造就了癌症村。其次,工业废水经河流最后汇入大海,使海洋环境受到严重威胁。黄骅港本是有名的渤海梭子蟹、对虾产地,然而,由于多条河流的污水逶迤入海,海水水质受污染严重不能达标,现在为了禁止污水入海,在渤海入海处歧口附近修了大坝。但每年到了7、8月汛期,上游的村庄就会把闸门打开,污水又流到海里了,海里的鱼虾蟹会大量死亡。到那时,养殖户都不敢换水,因为换了被污染的海水,虾蟹就会被毒死,而一天不换水虾蟹也会死,这里的养殖户都因此受到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三)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污染剧增由于目前沧州农村公共环保基础设施几乎为零,农村垃圾既没有固定的存放点,也没有处理场所,村民只能将垃圾露天堆放。日积月累垃圾越堆越多,夏天散发出恶臭气味,为苍蝇、蚊虫提供了滋生繁衍的场所,时刻威胁着村民的身体健康。由于受经济条件和生活习惯的制约,农村没有专门的污水处理设施,村民的生活污水只能随意排放,致使农村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严重。

(四)环境意识淡薄,利己主义思想严重环境意识是人们对自身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和反映,它包括了人对环境的需要、目的、态度和价值观等[2],是调节、引导和控制人们环境行为的内在原因。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从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环境意识的高低。目前沧州农村居民的生态环境意识还普遍淡薄,更缺乏有关的环保知识,因此对环境污染的成因及危害没有足够的认识,导致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另外,农村居民利己思想依然严重,更谈不上有社会公德意识,这是导致一些农村环境恶化的又一成因。村民们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和眼前利益,不惜损害他人利益和长远利益。笔者走访了沧县的几个村庄,在这些村庄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养殖户倾倒的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堆积如山臭气熏天,生活污水肆意横流。而走进村民自家院子情况却大不相同,家家户户都打扫的干干净净。唯有街道是公共的无人问津,可以尽情污染。作为农村主要环境污染源的乡镇企业更是唯利是图。为了能降低成本,往往都没有专门的污染物处理设施,更不会对环境治理加以投资,自己的生产成本是减低了,获得了更大的利润空间,而无数百姓却要承受污染之害,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综上可知,沧州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沧州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并应下大力气进行防治。

二、沧州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环境污染对自然界、人类带来的危害已日渐突显,不仅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更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因此,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一片青山绿水,建议地方人民政府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

(一)教育引导农村居民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环境理念农民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行为实施者,要加强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必先从对农民的教育引导做起。农民环境理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否合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沧州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有了较大的提高。可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并未改变,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那里,传统、落后的生活习惯已延续千年,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甚至都没有环境保护的概念。垃圾成堆、污水随意排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从未思考这些行为损害了谁,认为别人能做我就能做。甚至把有人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行为视为多管闲事、逞能,给予冷嘲热讽,或者反对。因此,改善农村的环境污染状况首先要从改变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环境理念抓起。这就要求我们在农村进行大力的宣传教育,从小孩到老人;从学校到街头;从简洁明快的板报、图片展到内容详尽的报刊、图书;从家喻户晓的电视广播再到互联网传播,采用多渠道全方位大众化的形式对农村居民开展环保宣传教育,让他们逐步意识到环境污染给自己带来的严重危害,唤起他们的环境意识,从而改变他们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以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只有从人这个污染主体抓起并坚持常抓不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二)加强农村环保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环保公共基础设施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对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近些年政府对城市环保公共设施投资很大,城市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明显好转。而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却很薄弱,村、镇一级几乎没有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村民自然就会随意堆放垃圾,污水也只能向街道排放,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认为农村本该脏乱差。在这种情形下,政府如果再不重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势必进一步拉大城乡差距,加剧农村环境恶化,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我们要治理环境污染必须有相应的物质作保障,在对人们的思想意识进行教育引导的同时,政府需加大对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做好各方面的配套工作。比如在村一级先建起垃圾箱、垃圾站,改变农村生活垃圾无人问津的局面;对于生活污水的处理应当向城市看齐,搞好地下工程建设,让广大农村居民不再为生活污水无处排放而发愁,更不用担心污水对于饮用水的污染;对于农村厕所也应进行整体改造,充分进行化粪处理。通过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必将使沧州农村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三)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建设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只依靠说教已远远不够,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来约束人们的污染行为,环境治理必将

成为痴人说梦。到目前为止,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已有不少,但能够适应农村环保实际需要的却还不多,在农村环保方面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甚至在有些领域还是无法可依的。因此需要我们的立法者应当加快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政策体系建设的脚步,尽快建立和完善符合农村实际特点的环境法律法规,使农村经济活动和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其次在执法工作中环保部门要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不受人情干预严格执法,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依法处理每一起污染事故,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的监督。环保部门要不定时的进行检查,将每个企业的/三废0排放情况向社会公开,对于排污不合格的企业应当及叫停整改,决不姑息。只有在执法工作中下大力气常抓不懈,才能筑起一道坚实的环保壁垒,让污染企业成为过街老鼠,让百姓不再遭受三废带给他们的痛苦。再次,政府还应积极、广泛的组织普法宣传教育,改变农村居民几乎为法盲的现状,让他们逐步成为知法守法的新型农民,从而自觉自愿保护环境,真正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人。只有立法、执法、守法三位一体,才能构筑起一张环保法律网,让违法者无处可逃,还农村一片青山绿水。

环境防治篇4

1.1酸雨对人类以及生物的危害

近年来,酸雨危害比较常见,酸雨的出现会导致土壤和水体出现酸性化,在其流入江河以后,会导致湖泊酸化,使得湖泊中的动植物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同时,对湖泊中的食物链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也会导致陆地上的很多农作物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

1.2有害的化学药品对生物的危害

在有害化学物中,农药比较常见,人们利用农药来对农作物进行杀虫,效果非常好,但是导致的环境污染也非常大,农药在使用以后会出现不容易分解的问题,这些化合物在被生物吸收后会出出现不断累积的情况,导致人体健康受到很大的影响。

1.3水体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在人体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因此,在水资源受到污染以后,对人类的危害非常大,会导致人体的抵抗能力下降,同时,对人体的很多器官也会导致很大的维护,对免疫力比较低下的儿童产生的危害更加大。

1.4大气污染的危害

1.4.1大气污染对人体产生的危害非常大,主要通常三个途径对人体健康进行影响,分别是通过表面的直接接触会导致伤害出现;食用含有大气污染的食物和水导致的中毒,或者是吸入污染之后的空气也好导致严重疾病出现。大气污染能够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进入到人体中,对人体的危害也是多方面的,因此,对其危害一定要进行重视。

1.4.2大气污染会导致生物的生存和发育受到很大的影响,会导致生物出现中毒或者是死亡的情况,同时,生物在正常发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生长减缓的情况,降低生物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大气污染还能通过酸雨的形式,对土壤情况进行改变,降低土壤的肥力,对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一定的影响。

2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2.1保护环境应该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个人行为三部分在环境保护方面,政府应该起到主导作用,要对环境保护和防治环境污染进行宣传,同时,对生活产生的污水和垃圾要进行统一的管理,监督生产企业的污染状况,对企业生产产生的污染进行控制,同时,对个人行为要严格要求,提高人们的素质,对出现的环境破坏行为要进行批评。

2.2控制人口的增长,合理利用各项资源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将会产生很大的污染,因此,人人对环境保护问题都要进行参与,可以对企业和个人征收一定的资源消费税以及污染治理费,将人口逐渐变多产生的负面效应逐渐转化为正面效应。

2.3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保护环境环境保护问题对经济发展以及后代的生存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一定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将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更好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2.4大气污染的防治

2.4.1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尽量多采用无污染的能源以及设备,比如:太阳能、风力、水力等,降低污染源,另外,在污染物未进入大气之前,可以使用除尘消烟技术、冷凝技术、液体吸收技术等,消除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减少大气的污染数量。

2.4.2治理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主要方法有,利用各种除尘器去除烟尘和各种工业粉尘;采用气体吸收处理有害气体,比如用氨水、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碱性溶液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利用其他物理方法回收利用废气的有用物质,或者将有害气体转为无害化。

2.4.3充分利用大气的自净能力,由于气象条件的不同,大气对污染物的容量也是不同的,因此应该有效控制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的排放量。

2.4.4厂家在选择建厂地址以及烟囱的设计时要合理,不要过度集中排放污染物,以免形成局地严重污染的事件发生。

2.4.5进行绿化造林,植物有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吸收大气中的有害体等功能,可以在大面积的范围内,长时间的净化大气。所以多种植一些绿色植被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对大气中污染影响范围广、浓度比较低的状况,使用这种方法最好不过。

2.5对于水污染应该采取的防治措施对于污水的处理,要从资金、行政、法律保障三个方面去进行,资金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政府的支持是坚强的后盾,法律法规是最终的保障。只有有了这三项,才能让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做起来更容易一些。

2.6土地污的染治理

2.6.1科学的进行污水灌溉,工业废水的成分复杂,而且种类繁多,所以工厂排出的这些工业废水都是有毒的,所以在利用这些废水灌溉农田前,应该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净化处理,这样才能用来浇灌田地,避免对土壤的污染。

2.6.2合理的利用农药,重视开发高效低毒的农药,这样不仅能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而且还能有效的消灭病虫,发挥农药的真正作用。

2.6.3合理使用化肥,增加有机肥,要根据土地的特性、气候以及农作物的生长特点,严格控制有毒化肥的使用范围和用量,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地的有机质量,增加土地对重金属和农药的吸附能力。

3结束语

环境防治篇5

第二条西宁市行政区域内居民居住区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居民居住环境区保护应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各级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减轻居民居住区环境污染。

第四条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市的居民居住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居民居住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各级**、交通、城管、工商、卫生等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居民居住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在居民居住区内从事产生烟尘、油烟、有害气体异昧、污水.、噪声、振动等饮食娱乐服务的企业,应当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许可。

第六条在居民居住区内新建、扩建、改建易产生污染排放的饮食娱乐服务企业,污染排放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污染排放标准,不符合国家规定环境污染排放标准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建设工程规化许可证,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文化经营许可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核发营业执照。

第七条禁止在居民居住区内从事下列生产经营性活动.

(一〉开办产生振动、噪声、恶臭等污染的修理业、加工业;

(二)开办产生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生产企业;

(三)屠宰加工或影响居民生活的畜禽饲养;

(四)污染严重;影响居民居住环境的其他生产经营活动。

第八条在居民居住区内的商业经营活动使用空调器、冷却塔等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设备、设施的,经营管理者必须采取措施,使其边界噪声不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本办法实施前已经从事以上禁止生产经营活动的,由县(区)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治理。经治理仍不符合国家规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应当转产或迁出居民居住区。

第九条禁止在居民居住区内从事下列活动.

(-)利用居民楼内的烟道排放饮食、服务业产生的油烟、异味;

(二)利用渗坑、渗井排放饮食、服务业产生的污水s

(三〉焚烧垃圾、油毡、橡胶、塑料、皮革等产生有毒、有害异昧气体的物质;

(四)倾倒液化气残液和其它产生异昧的液体;

(五)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采用其他发出高音噪声的方法招揽顾客;

(六)在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家庭娱乐活动时,排放声音超过标准,影响周围居民正常生活;

(七)随意随地倾倒污水、生活垃圾等废弃物。

第+条居民居住区内的饮食服务业必须设置收集油烟、异昧的装置或设施,不污染周边环境。饮食服务业应当采取排污处理措施,确保排放污永达到城市排污管网进水标准。

第+条在居民居住区经营露天烧烤、煎炸食品的摊点,必须服从市县(区)城市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不得影响周围居民正常生产、生活。

第+二条在居民居住区内禁止采用敞开式熔化沥青。因特殊情况确需敞开式熔化沥青的、必须经当地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到指定地点并使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专用设施熔化。

第+三条在居民居住区内进行建筑施工作业∶(含装修)的,施工单位必须在工程开工前15记以内向当地县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报登记。申报的主要内容是:

(-)该建设工程的项目名称、施工期限;

(二)该建设工程在施工中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机械设备种类、数量及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

(三)所采取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挫施。

受理申报登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申报登记之日起五日内予以批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污染防治要求。逾期未批复的,视为同意。

第+四.建设施工单位因生产工艺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在夜间进行连续作业的,应当报当地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夜间作业经批准后,必须在作业的三日前公告附近居民。

第十五条建造必须经过居民居住区的公路和城市高架、轻轨道路,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根据环境保护的要求采取有效控制噪声污染的措施。

第+六条居民居住区内宾馆饭店歌舞厅夜总会、卡拉oK厅、音像放映厅等商业经营场所及文化娱乐场所的经营者必须采取防治噪声污染措施,控制音量,使其边界噪声不超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第+七条在居民居住区内有下列现象的,由市、县(区)级人民政府依法授权本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造成污染的责任单位下达限期治理决定,责任单位要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

(一)排放噪声、油烟、废水超过规定标准,影响居民生活的

(二)排放噪声、烟尘二氧化硫或产生振动超过规定标准,影响居民生活的。

第+八条居民倾倒废弃物应当遵守城市管理的规定。

第+九条集贸市场的从业人员应当保持场地清洁,禁止随意扔弃包装物或果菜残弃物。

第二+条禁止生产销售不可降解塑料餐具。

禁止销售超薄(厚度在0.025毫米以下)塑料食品袋、购物袋.、垃圾袋等.。

第二十一条排放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及产生噪声振动等污染的饮食、娱乐服务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缴纳排污费。

第二+二条各级环境保护、**、文化工商城市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现场检查时,被检查单位和个人必须如实反映情况,并提供必要的资料。

第二+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罚:

(一)违反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责令停止生产,并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给予警告,并处以100元以上l000元以下罚款;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的,处以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第十五条规定的,责令补作环境影响评价.,并处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四条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依照法律法规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

(一)违反奉办法第九条第(一)、(二)、(三)、(四)项的,由县(区)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以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五)、(六)项的,由**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

(三)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七)项的,由城市管理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五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可处以l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六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由城市管理部门对个人处以20元罚款。

第二+七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的.,由工商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个人可处以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对法人和其他组织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八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绚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戚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九条丠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复议或诉讼期间,行政处罚决定不停止执行。

环境防治篇6

关键词:环境污染防治法,环境污染,环境

 

一、我国环境污染防治立法现状

我国现代意义环境法的产生,一般以20世纪70年代为起点,以环境污染防治法的诞生为标志。环境污染防治法是指国家为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对产生或可能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活动所实施的管理,以达到保护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进而达到人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目的而制定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1]。毕业论文,环境污染。。环境污染防治法是传统环境法的基本内容,是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核心部门。污染防治法的立法体系不仅包括大量的专门性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还包括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和经济法等其他法律部门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规范。其中,各专门的污染防治法是我国目前环境污染防治法的主要部门。已颁布的污染防治单行法中,最重要的是防治环境四大公害的污染防治法律。它们分别是:1987年制定,1995年、2000年两次修正的《大气污染防治法》;1984年制定,1996年、2008年两次修正的《水污染防治法》;1995年颁布,2004年底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1996年颁布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目前我国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但令人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污染防治法都停留在以单个环境因子为调整客体的单项法状态。

二、我国现行环境污染防治法律的缺陷分析

1.环境污染防治缺乏综合性

首先表现在污染防治法律体系结构上的缺陷,没有一部综合性的污染防治法典。我国虽已制定六部防治环境污染的专项法律和众多的法规、规章、标准,但立法只是针对单项污染控制进行的,缺乏对污染源的全面控制和人类环境的整体保护。实践中导致环境单行法之间相互重叠、交叉和矛盾,而个别领域却出现法律空白,给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有法难依和无法可依的尴尬被动局面[2]。

2.可操作性差

由于我国现有的许多环境污染防治法立法过粗,导致执法过程中有法难依。如对拒报或者谎报环境噪声排放申报事项的,《噪声法》虽规定可警告或处以罚款,但未规定处罚金额标准,给执法带来困难。即使已有的法律,也相对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而现行的个别环境污染防治的专项法律却只要求超标排污者缴纳排污费即可,这直接违反了《标准化法》的规定,造成法律体系内部的不协调[4]。

3.法律调控机制中的公众参与不足

依靠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环境法发展的新阶段,也是我国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但是由于法律没有赋予公众明确的环境权和具体环境救济方法,公众实际上被排斥在环境保护的大门之外。公民作为环境污染的直接受害者,却不能对环境监督管理机关做出的行政决定进行监督和救济,显然是不合理的。在没有明确公民环境权利的前提下,高唱公民对环境的义务,既不符合权利与义务对等的法律原则,也调动不起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6]。

三、完善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的构想

1.制定环境污染防治法典

我国今后环境污染防治立法的方向应该是重视和体现全过程污染控制,首先制定尚缺漏的环境污染防治法,以完善现有的制度规范。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可以整合各单项法为“环境污染防治法典”[8]。即对所有现有的环境污染防治单项法所进行的法律整合,使这些同门类的单项法法群走向法典化,从而形成“环境污染防治法典”。未来的综合性污染防治法典应反映整体环境观,并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作为法典的立法统帅思想。

2.重视地方环境污染防治立法

地方环境立法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延伸和补充,是各地贯彻国家环境法律法规,因地制宜地管理本地环保事务的保证措施。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环境问题各有侧重点,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差异较大,因而结合地方实际情况,进行地方环境污染防治立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引进市场经济原理,发挥经济手段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强调“经济靠市场、环保靠政府”。这种行政主导的体制具有较高效率的优势。但它也具有局限性。面临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在环境保护中必须充分重视经济手段的调节作用。毕业论文,环境污染。。

第一,改革环境税费,建立合理的绿色税收制度。目前我国环境税费制度主要依靠两种手段来实现,一是征收排污费;二是污染税费、资源税费或生态补偿税费,其中包括资源收费、生态补偿费、生态恢复保证金、土地出让金、土地增值税,等等,另外,有关环境关税也出台了一些调整制度。

第二,改革贷款制度,未通过环评审批不得给予贷款支持。鉴于一些地区建设项目和企业的环境违法比较突出的现象,因污染企业关、停带来的信贷风险加大,已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安全,同时也给我国环境带来严重的负担,造成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应当通过立法的形式对贷款制度进行改革,明确规定对未通过环评审批或者环保设施验收的项目,不得给予任何形式的授信支持;对限制和淘汰类新建项目,不得提供信贷支持,并采取措施收回已发放的贷款。毕业论文,环境污染。。规定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监督管理,并加强与当地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和金融机构的联系,及时将相关情况通报给他们,实现信息共享。

第三,增设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毕业论文,环境污染。。确定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后,由市场确定排污权的价格,市场发现价格的过程就是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只要超标准排污的企业所付代价大于治理费,就会激励企业治污,一旦排放量达到排放标准以下,企业就有了可以用来出售的排污权,而不能达标的企业就成为排污权的需求者。毕业论文,环境污染。。这样就形成了排污权交易市场,通过供求双方相互作用形成排污权的均衡价格。毕业论文,环境污染。。这种制度安排可以提高企业治污的积极性,使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得到实现。

4.扩大环境民主,落实公众参与机制

2002年《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通过,是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立法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但是,目前我国环境法律、法规对于公众参与的具体方式、程序、参与效力等保障手段规定得不太具体,影响到公众对环境污染监督的积极性。因此,应进一步扩大、细化公众参与机制,保障公众的环境民主权利。

参考文献:

[1]汪劲.中国环境法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27.

[2]谢校初,龚文启.完善中国环境法体系之我见[J].吉首大学学报,2001.(9).

[3]邓波.略论我国污染防治法的缺陷及完善[J].长白学刊,2004.(4).

[4]杜群.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环境法创新—环境法律体系的重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5).

[5]张善信.中国环境保护法理若干问题[J].中国软科学,1999.(2).

[6]徐祥民,陈书全等.中国环境资源法的产生与发展[m].科学出版社,2007.(65).

[7]陈靖.对完善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律的思考[J].新疆大学学报,2005.(7).

环境防治篇7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环境利用

地质灾害是人类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灾害。地质灾害对人类的伤害较大,危险系数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若是某一地区发生地质灾害,当地的地质环境也会受到影响或者是发生改变。地质灾害有很多种类,像地震、火山爆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随着人们对地质的不断研究,地质灾害的防治和地质环境的利用,越来越受到众多地质学家的重视。地质灾害的形成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从人类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我们要以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整合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和地质环境的利用工作。本文从以下几点展开论述,试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

一、地质灾害概述

1、概念。

地质灾害属于地质现象的范畴。通常情况下,不良地质现象称之为地质灾害。板块运动容易使地质灾害产生。人类对地质环境的活动较为频繁,会给地质环境带来严重影响,地质环境的恶化,容易促使地质灾害的发生。有时地质灾害是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而产生的。地质灾害会危机人类的生命,损害人类的生存环境,延缓经济、社会建设工作的进程。较为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地震、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滑坡、土地沙化、黄土湿陷等等。

2、我国地质灾害的现状。

我国受地质灾害的侵扰较为严重,我国拥有较为宽广的国土面积,绵长的边界线,地质条件较为多样。从世界受灾程度上看,我国无论是对规模、强烈程度以及危险系数的统计,相对来说数字较为庞大,可见我国受地质灾害的程度较为严重。我国西南地区降雨丰富,物资充沛,但暴雨现象也比较常见,西南地区山体受暴雨的冲刷,容易发生地质灾害,表现为滑坡或者是泥石流,对该区域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对当地的通讯设施和经济建设有所破坏。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土壤贫瘠,人群较为密集,使得土地沙化严重,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延缓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的进程,影响了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速度。我国四川等地多年来深受地震的困扰,对当地以及国家带来严重创伤。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也随之加大,致使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呈上升趋势。地质灾害防治问题急需要被解决,防治工作必须被落实。

二、地质灾害防治系统

我国深受地质灾害的侵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倍受众人所关注。我国的地质防治工作通过不断的摸索和探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上级到下级都有较为合理有效的安排,形成较为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系统。我国通过对国民普及地质灾害的防治常识以及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工作等方式,强化国民意识,避免因慌乱使地质灾害中人员伤亡率上升。我国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心放置在“预防”上面,有利于对地质灾害做出及时有效的整治方案,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1、区划调查。

地质灾害发生会给当地的地质环境造成影响。有关人员调查地质灾害发生地的地质环境情况,并做好记录整理归档,作为评价地质灾害潜在危险系数的资料依据,然后对评估风险并做区划。统计各地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规模,做好区划调查工作,有利于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2、监测警报。

监测指的是监测地质环境的变化,并对环境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掌握可能诱发灾害的隐患资料。警报是构建灾害报警系统,依据监测的结果,向居民发出防灾预警信号。监测警报对技术和行政有较高的要求。监测警报系统的完善支撑着后续防治工作。

3、搬迁整治。

上述两个系统为搬迁治理系统奠定了基础。搬迁是指对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地区,采用搬迁避让的方式,确保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将该地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治理是运用工程治理措施,从根本上治理地质环境,清除灾害隐患。二者主要以调查监测地质灾害的数据为根据,评价地质勘测的结果,分析诱发地质灾害的隐患,确定灾害隐患地点。

三、环境利用评价系统

地质环境的利用具备公益性、基础性、服务性,评价系统的构建要从地质环境利用自身出发。地质环境利用评价系统是在弄清某地地质环境利用实况的基础上,分类设置实施方案,从而提高地质环境的利用率。地质环境若是能够被充分利用,可以有效缩短地质灾害的波及面,减轻危害度,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起到服务的功效。地质环境利用评价系统中开展评价活动要以体现地质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为目标,考虑活动是否符合实用的要求,是否可以实行的问题。地质环境利用评价系统,评价的范围涉及地质环境条件及变化,环境质量,灾害成因、风险级别等等。评价系统的思维模式不能固定于一种模式上,要有探究意识,勇于革陈出新。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灾害防治调控、功能区域的划分等都属于地质环境利用评价系统研究的内容。评价系统遵循评价结果好用的工作原则,考虑工作方案是否符合区域特征和服务目标的要求。在工程方面,构建地质环境安全系统,有利于人员实施凿山建隧等大型工程时,降低对地质环境的损坏程度,制定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构建工程地质环境安全系统,为工程的实施提供安全保障。结束语综上所述,地质灾害的不定时性和不可避免性,会给人类带来难以预料的伤害。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地质环境的探究。我国深受地质灾害的侵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倍受众人所关注。我国的地质防治工作通过不断的摸索和探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本文从地质灾害入手,对地质灾害进行了概述,试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系统和环境利用评价系统,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杨洪,冯薪霖,周芙蓉等.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2).

[2]陈国金,陈松,陈江平等.巴东城区规划发展的地质环境综合效应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38(4).

环境防治篇8

关键词:地质灾害;地质环境;防治

引言

地质灾害通常情况下是由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所导致的灾害,大部分是由于两者综合作用导致的,从而引起地球表面的部分岩土层出现移动。地质灾害无论是对自然环境还是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生命财产安全都产生了巨大的危害性。不仅仅是我国正面临着严重的地质灾害威胁,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利用问题已经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如何降低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同时对地质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利用,成为了不得不深思的问题。从长远的发展角度考虑需要将地质灾害的防治和地质环境利用相结合,建立科学高效的防治利用体系。最大程度上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有效地利用地质环境。

一、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因为自然地质的变化、作用,或者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地质环境恶化,从而对人类的生命以及财产造成的损失,人们称之为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来自于自然,可以说,是一种不可抗的灾害,预测以及治理都相对困难,一旦灾害发生,所带来的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所以,我国政府在这个方面一直重视,但是因为经济基础以及技术水平的制约,目前为止,也不能对地质灾害进行全面的防预。面对大自然的力量,人类所能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减少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全面分析地质环境,对其各种运动规律都分析掌握透彻,这样就能够对可能出现的灾害有所预测,并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防治措施,地质灾害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比较常见的为地质灾害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等。

二、地质灾害的防治

(一)、调查区划体系

调查区划体系的建设是简历地质灾害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和组成部分,其根本目标是为了对地质灾害发生时的地质情况、周围环境情况等进行调查,并对其潜在的危险性进行评价,然后进行相应的风险区划,对不同的地点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以及灾害的大小进行定点确定,进而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已经地质环境利用提供基础依据,为国家及省级相关部门作出合理决策提供帮助。

(二)、多角度性

加强防灾保障需要从不同角度出发,秉承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多角度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效开展。例如在基层保障方面,可考虑建立起岗位责任制、监测经费补助和奖励制度,并将相关制度的实行情况纳人考核标准,与绩效挂钩,提升基层防灾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技术保障方面,可进一步推行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从而对地形情况复杂的四川省进行数字地面模型构件以及空间位置分析,有效建立起地质灾害防治的信息模型。在财政保障方面,要进一步明确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在各级政府常规预算中的来源和比例。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拓展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渠道。同时政府也应当制定泥石流治理工程的设计规范,在明确相关工程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出投资估算、概算、预算的相关定额标准,有效避免防灾工程建设中。

(三)、监测预警建设

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是直观反映地质灾害防治成效的一个指标。构建监测预警体系要在技术和管理上重点投入。在监测区域发生异动变化时,通过实时的技术监测对其进行灾害信息收集和反馈,第一时间做出灾害预警。争取最短时间内发现灾害,从而赢取宝贵的救援避险时间。

(四)、因地制宜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管理当中分别进行对崩塌体、滑坡体、泥石流堆积体,进行实施防治的工程,这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然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所限有的空间不仅受限于地质环境和地质体的,而且还是在现有的三维地质体对已经产生的崩滑体进行人为科技改造来加固工程。然而这种防治工程是非标准化工程,在设计方面必须是建立在对大自然已经生成的滑坡体等灾害体的充分认识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十分有限的勘查技术以点带面通过有限的钻探、平硐等山地工程进行。

(五)、搬迁治理工程

主要是在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发出的信号的基础上,对所指定的灾害隐患区域的危险点进行综合分析,如果确认其危害性较大且发生的概率也较大,则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即搬迁避险或者其他合理的灾害预防或消除措施。如果条件具备的前提下,灾害治理、灾后重建以及地质环境利用等可以进行综合考虑,以达到灾害防治和环境利用的双重目的。

二、地质环境的利用

(一)、工程地质环境安全评价

随着社会经济大建设发展,人类在进行生产活动前都要根据地质环境实际情况提前做出详细的工程实施计划和部署,比如开挖铁路隧道,应对山体的岩层构成机理和成分进行勘察,分析,进而制定相关的开挖工艺和采取何种施工方案才能降低工程意外事故的发生几率。关于工程地质环境安全评价需要多方面考虑后才能确定,比如土壤条件、水文条件、气候条件等等,对其全面分析考虑后编制详尽的地质环境安全分析表,为工程安全施工所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提供依据。

(二)、区域地质环境利用评价

从区域工程地质工作的基础性、公益性和服务规划的战略性出发,环境地质研究的目标应该是追求地质环境安全和地质灾害风险的可接受程度,工作任务是开展不同尺度的调查评价,包括重大工程区、人类聚集区和搬迁避让集中安置区的地质环境要素及其变化,评价其地质环境质量、容量和考虑地震、气象(候)和人为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下的地质灾害风险,划分区域功能,甚至包括提出地震多发区和高烈度影响区预留避震空地或缓冲带的基本要求。

(三)、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进行地质灾害的综合防治,必然要遵循地质环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在灾害发生之前,采取可续的防预措施,减少其发生的几率,或者是在灾害发生之后,在第一时间内采取治理措施,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这两者就是人们常说的“防”与“治”。只有采取防治结合的手段,才能受到更好的治理效果。防止受灾对象与致灾作用遭遇的方法也有两种,一是防止将拟建工程设施(含居民点)放进有致灾作用存在或有其发生危险的危险区,这是“避”;二是将已处于致灾作用威胁之下的人、物、设施撤离危险区,这是“撤”。

结束语

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长远的工作,如何更好的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认为地质灾害防治必须与地质环境利用相互结合,综合考虑,方可实现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的双重目的。本文从宏观的角度初步给出了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和环境利用评估体系,为未来该项课题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奇.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优化[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4(01):402-404+401.

环境防治篇9

关键字:农村环境;污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识码:a

农村环境是指以农村居民为中心乡村区域范围内各种天然的和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它包括该区域内的土地、大气、水、动植物、交通道路、设施、构筑物等。农村环境保护是指对农业或农村环境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活动。由于农村环境是农业环境的中心,因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保护农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保证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需要,对提高农村环境质量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一、农村环境现状。

(1)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多年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使我国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首先污染源和污染物种类增多。过去,我国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传统农业生产及农村居民生活,污染物主要是生活污水和少量垃圾。近年来,我国农村除养殖传统的猪、牛、羊、鸡、鸭、鹅外,还出现兔、牛蛙、肉鸽等,水产品及饲料添加剂等品种繁多;种植新型农产品,使用新型农药及化肥、地膜、农机等;乡镇企业、外来企业原辅材料、产品和生产装备多样化。

(2)农村生态环境恶化。

畜禽粪便直排、农作物秸秆大量堆积或直接焚烧等粗陋传统的处理方式严重影响农村的生态环境。由于对规模化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激励措施重视不够,畜禽粪便等优质肥料资源变成污染农村环境的污染源,导致农村环境质量恶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低,部分农作物秸秆被粗放焚烧或抛弃,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造成一定程度的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

(3)企业污染越来越大。

部分地方政府保片面追求政绩,对环保审批手续把关不严,越来越多的污染企业搬迁入住到农村。农村环境监管的不及时、不到位,部分企业受经济利益驱使,治污设施长期闲置不正常使用,废水不经处理直排江河,有的企业甚至私设排污口,偷排超标污水。还有一些锅炉炉灶、生活大灶排放超标烟尘。农村环境质量有日趋恶化的态势。

二、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1)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包括:畜禽养殖及集镇生活污水的污染治理,生活垃圾的统一收集填埋,河道“三清”(清淤、清障、清水面漂、浮物)以及控制水土流失。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重点抓好水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固体废弃物治理、人畜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加大农村环保执法力度,对污染和破坏农村环境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

(2)强化监督和管理,建立农业污染监测体系。

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赋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灌溉污水水质、土壤、农产品及基本农田环境污染进行监测的法定职责。同时,农业部门还应承担突发性农业污染事件的调查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开展农业环境整治的技术研究等。坚持“环保惠民”,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环保牵头,部门协助,联合推进”的农村环境保护机制。建章立制,强化污染监督和管理,是确保农业农村环境不受污染的重要保证。要根据《环保法》,制订各地各村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把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纳入全民环保行动中,多方努力引导农民主动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协助农民引用先进的生产技术,通过“绿色”的生产经营方式,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互协调,达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目的。

(3)推广清洁生产,加速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处理。

在农村推广清洁生产,将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等通过资源化途径加以综合利用,这是治理农业污染的最佳途径。如畜禽粪便和秸秆通过沼气化处理,既利用了沼气能源,又可利用沼渣、沼液作果园、桑园肥料;还有以畜禽粪便为基质加工成复合有机肥料,既保持了化肥使用简便、肥效快的特点,又弥补了化肥对土壤的不利影响,还较为彻底地解决了粪便污染环境问题。最大程度地使农业废弃物得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4)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积极性。

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离不开法律、经济、行政、科学技术等手段的充分运用,更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监督。针对农村环境污染本身具有主体分散、排污随机、不易监测、不易确定等特点,防治监管仅靠政府实现难度非常大,要走群众路线,充分调动广大群众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依靠群众的力量,齐抓共管,城乡联防联治,以较小的社会成本,实现保护农村环境的国家大计。

(5)强化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村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能力。

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警示牌,加大巡视监管力度,切实保护饮用水安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严格控制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开发强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保护耕地土壤质量。加快城乡污水处理厂、村级污水集中处理池、沼气池等处理设施建设,配套完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强度。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力度,“村收集、乡中转、县处理”,坚决杜绝把农村作为“垃圾堆存场”的现象发生。建立农村重点污染源和污染状况普查制度,对污染集中连片地区实施集中治理。完善城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强化城乡统一监管,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监管的组织力量和能力。监测本地区土壤质量,调整严重污染耕地用途,制定污染耕地土地转换和土壤污染治理规划。

三、结语

重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事关新农村建设和粮食安全的国家大计。相关部门应提高思想认识,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齐抓共管、城乡同治,统筹城乡发展,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环境防治篇10

关键词:燃煤发电厂;贮灰场;环境污染与防治

0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很多地区都盛产煤矿,所以很多发电企业都会选择燃煤发电。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发电量每年以7.5%的速度增长。随着电力企业快速发展,燃煤发电会产生大量的粉煤灰,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身心健康。很多贮灰场投运时间很长,建设时环境保护要求标准较低,加上多年的运行管理工作不到位,致使部分贮灰场景观不佳,污染很大,严重影响着整个城市的形象,与城市发展极不相符,部分贮灰场缺乏林草树木的庇护,易受到风沙等不良气候的侵袭,不符合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且在粉煤灰环境污染防治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比如:防治技术、防治成本、煤渣处理等,很多燃煤发电企业每年仅防治贮灰场环境污染就需要消耗大量资金,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由于燃煤发电厂投运时间过长、粉煤灰贮存量的增大以及环境保护政策的严格要求,很多火电厂急需对贮灰场进行环境防护治理,并按照最新的环境保护要求设计实施新的贮灰场。

1燃煤发电厂贮灰场

燃煤发电厂贮存粉煤灰的场地称作贮灰场。每个贮灰场的地理位置都不尽相同,根据贮灰场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平原灰场、滩涂灰场和山谷灰场等。根据输灰和布灰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干贮灰场和湿式贮灰场[1]。采用干贮灰场的条件如下:与湿式贮灰场相比更具经济性时;对灰场安全有特殊要求时;环保和节水有特殊要求时等。根据贮灰时限不同,可以分为临时事故灰场和永久灰场。临时事故灰场是指受到季节和时段的影响,粉煤灰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用来暂时贮存粉煤灰的场地,临时事故灰场大约只能贮存1年的粉煤灰量。永久灰场是指粉煤灰综合利用条件比较差的区域,是永久堆放粉煤灰的场地,通常情况下燃煤电厂永久性灰场大约能贮存20年的粉煤灰量。

2贮灰场环境防治必要性

2.1环保政策要求

我国不可再生能源具有“缺油、少气、多煤”的特点,使得燃煤发电厂众多,到2016年中旬,我国发电装机总容量为106576×104kw,其中燃煤发电装机的容量约为7863×104kw,占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的73.8%。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在燃烧和运输中产生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气体,不但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还会对周围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同时煤炭燃烧后的副产物粉煤灰同样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GB16297—201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的相关要求,需要对燃煤发电厂贮灰场进行环境防护治理。贮灰场对周围环境影响必须符合现行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有关要求,特别对大气环境、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必须有防治措施,并应满足当地环保要求[2]。国家电监会《燃煤发电厂贮灰场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电监安全【2013】3号),其第十九条规定:“发电企业应对运行及闭库后的贮灰场定期组织开展安全评估,并将安全评估报告报所在地电力监管机构。不具备安全评估能力的发电企业,可委托相应能力的单位开展安全评估工作。安全评估原则上每3年进行一次”[3]。

2.2粉煤灰利用情况要求

燃煤的副产物粉煤灰是很好的建筑材料,具有一定的强度,经常被用来生产粉煤灰水泥、制作轻型砌块、改善路基和建筑工程地基的强度等,除此之外,粉煤灰还能用来改良土地等。但是粉煤灰在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地区差异、季节波动等,使得燃煤发电企业需要把粉煤灰贮存起来。根据我国污染源普查相关资料文献显示,电力和热力企业生产的工业源固体的企业有7435家,每年产生的粉煤灰量达3.4亿t,电力和热力企业燃煤产生粉煤灰大约为2.9亿t,占总粉煤灰产量的85%,而每年被综合利用的粉煤灰大约为65%,仍然有1.1亿t的粉煤灰需要贮存起来。近年来粉煤灰综合利用率下降很大,导致粉煤灰已经成为生产量非常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源,需要对燃煤发电厂贮灰场环境污染进行防护治理。

2.3典型项目现状要求

项目1:湿式贮灰场,占地面积约149hm2。一期2×300mw机组,二期1×600mw超临界机组,近年来由于煤质较差,每年灰渣总量100×104m3左右。目前贮灰高度即将超出设计贮灰年限。目前,距主堤50m以内灰面多处已达到堤顶,超过贮灰限制标高,无法满足电厂持续的灰渣排放需求。在干旱多风气候条件下,灰场的二次扬尘问题比较严重,对周围的环境和农作物造成污染。需要对老贮灰场进行环境防护治理,并按照最新的环保要求设计实施新的贮灰场。项目2:干贮灰场,占地面积373hm2,8机8炉机组,灰场分为3格设计使用,周围是均质土堤。由于地处北方干旱地区,干灰面的大面积,每到冬春季节,贮灰场及周边地带漫天灰尘,极大影响当地村民正常生活,同时给灰场职工带来健康危害,从灰场实地看,对周围的灰污染确实相当严重,贮灰场的环保治理刻不容缓。项目3:干贮灰场,占地面积53hm2,2×300mw热电工程,干灰场经过进七、八年的运行,第一、二堆灰区和石膏堆放区已经堆满,粉煤灰污染周边环境。贮灰场已经处于城区发展规划区域内,目前景观不佳,严重影响着整个城市的形象,与城市发展极不相符。地处北方干旱地区,贮灰场缺乏林草树木的庇护,易受到风沙等不良气候的侵袭,不符合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贮灰场环境防护治理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不论是对环境、对社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贮灰场环境防护治理

3.1贮灰场满库后污染问题

贮灰场满库后存在的污染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空气污染,如果贮灰场满库以后不进行覆盖,在空气中的粉煤灰在风力的作用下就会飘散到空气中,从而对空气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粉煤灰属于灰质的固体,且质量比较轻,在风力达到4级时就能被吹散到空气中,随风散落后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同时为了降低粉煤灰被吹散程度,需要定期对满库的粉煤灰进行洒水,这些被污染的水也会顺着地表进入地下水,从而对周围地下水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某燃煤发电厂贮灰场通过化验检测以后,发现贮灰场的周围地下水的水质被污染比较严重,部分污染物远远超出生活饮水标准,比如:硼、钼严重超出了饮用水的标准。目前我国大部分燃煤发电厂仍然采用洒水的方式保证粉煤灰的稳定性,通过洒水避免粉煤灰被吹散到空气中,减小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和居民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实际运行中,当粉煤灰被运输到贮灰场以后,通过洒水使得粉煤灰发生固结,但是一般都没有做到及时碾压,使得粉煤灰的含水量大大增加,而在老的湿式贮灰场初建时一般也没有考虑严格的防渗措施,从而使得粉煤灰中污染水进入临近的地下水。

3.2满库后环境防护治理方案

贮灰场的外边坡和顶面为永久暴露面,贮灰场满库后的顶面环保治理方案有以下几种:1)方案一:顶面进行覆土。用于普通的治理扬尘覆土,覆土厚度为300mm,并对覆盖土进行碾压,覆盖土层可以达到防治粉煤灰扬尘的目的。取土土源可以为征地范围内的二期贮灰场,同时可达到增加二期贮灰场库容以及平整场地的目的。在灰面覆盖层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增设一定的坡度比和排水系统,尽量减少表面积水现象的发生。如果条件允许在表面种植绿化层,一般选择根系比较浅的草本植物进行种植,防止植被根系增长对粉煤灰层造成破坏。2)方案二:用于农业的土地复垦,覆土厚度为500mm[4],并对覆盖土进行碾压,覆土面积内可以进行种植作业,种植后可以达到防治粉煤灰扬尘的目的。3)方案三:采用种植草、苜蓿和芦苇,进行绿化处理。进行绿化处理可以增加地区绿化覆盖率,能够稳定陆面、美化环境、保护陆面、减少各种自然灾害侵蚀,保障环境安全优美。绿化树木可以发挥绿色屏障作用,吸收空气中有害物质,释放出氧气,净化空气,有效地防止沙尘暴等生态作用。4)方案四:生态治理为城市公园。伴随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部分燃煤发电厂贮灰场已经处于城市范围内,生态治理为城市公园,减少了燃煤企业治理贮灰场环境污染成本的投入。除此之外,对贮灰场进行覆盖、种草种树,形成绿化带可以吸收和隔离噪声,可以调节气温,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在炎热的夏季,树木庞大的叶面积可以遮阳,能有效地反射太阳辐射,大大减少阳光对地面的直射,可以调节当地生态环境,改善气候条件[5]。5)方案五:综合利用为光伏发电场地。由于贮灰场一般占地面积很大,很适合光伏发电场地的要求。闭库后的场地如能为光伏发电企业所采用,一是节省大量的绿化、环保治理费用,二是解决了光伏发电企业的用地需求,对燃煤发电厂、光伏发电企业、当地政府具有很大的好处。贮灰场满库后的外边坡环保治理方案一般为:下游永久坡面防护形式为预制砌块边坡,具体操作如下:预制砌块由运行单位在灰场现场制作,其材料为现场的粉煤灰、水泥、粗砂。将三种材料按一定的配合比加水拌和均匀,灌入特制的模具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养护制作而成。各种材料的配合比可参照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方法确定,保证预制块的强度不低于C20混凝土的强度。预制块的一个面为1∶4的斜坡面,与灰场的永久边坡坡度相同;堆灰前先在灰场的外侧铺放2~3层预制砌块,其高度与每层铺灰厚度相同,再在砌块内侧进行干灰的摊铺碾压。砌块的底部及中间的孔洞中应铺填一层腐殖土,在孔中植草绿化。上游永久坡面防护采用土工格室覆土植草保护,具体操作如下:随着灰的堆贮,在贮灰场的外侧逐渐形成暴露面,当外露面达一定高度时(一般3~4m),在其外侧铺设土工格室,覆土后铺设绿化植生带。

4运行贮灰场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4.1环境影响分析

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贮灰场主要空气污染物来自于大风天气的二次扬尘,贮灰场采取洒水碾压等措施后,对周围空气环境的影响较小。2)水环境影响分析。灰场废水主要来自于输灰管道排放的灰浆以及大雨季节与灰体接触的下渗雨水,贮灰场内采取防渗措施,防渗后渗透系数小于1×10-7cm/s,满足规范规定的要求,可以有效防止灰场废水下渗,最大限度预防渗滤液对地下水产生影响。3)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贮灰场内固体废物包括灰、渣及脱硫石膏。应该积极开拓灰渣及脱硫石膏综合利用渠道,减小工业固体废物影响。4)声环境影响分析。贮灰场平时基本无作业噪声,灰渣外销时车辆及推土机均避免夜间操作,一般贮灰场周围无常住居民,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较小。

4.2环境保护防治措施

贮灰场二次扬尘污染防治措施:1)电厂积极开展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尽量减少贮灰场堆存的工业固体废物量。2)粉煤灰外销时,运灰汽车应采用密闭性能较好的汽车,汽车上路前外表要用水冲洗干净,运灰道路及时清扫、洒水。3)脱硫石膏脱水后仍含水10%左右且具有黏性,较稳定不分解,在贮灰场堆放时不会产生二次扬尘问题。4)灰场分格使用,贮灰时一直保持灰面有300~500mm的水深,防止干灰扩散。5)灰坝周边干燥区域也应及时洒水,并根据当地的气象预报,在大风天气到来之前及时洒水,避免大风时汽车外送运灰。灰场喷洒用水采用回水站回收废水[6]。6)贮灰场设置有灰场管理站,灰场配置人员及相关设备负责灰场碾压、洒水,按GB15562.2—1995《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设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做好灰场的绿化工作及水土保持工作,确保灰场运行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灰场水污染防治: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审查意见“新建坑子灰场,灰场的建设和使用应符合GB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防止对周围地下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严格要求,应采取灰场水污染防治措施。1)一般贮灰场设计了土工膜防渗层等措施。灰场底部敷设的土工膜防渗层采用土工膜,满足规范的具体要求。灰场周围至少设3眼监测井,上游1口,下游2口,以监测地下水水质的变化情况,防止对周围地下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2)灰场加强日常管理,随时保持灰面平整、密实,防止集中于低洼处、形成集中下渗。3)贮灰场内采取防渗措施,防渗后渗透系数小于1×10-7cm/s,满足污染控制标准的具体要求,可以有效防止灰场废水下渗。灰场管护措施:建立检查维护制度,定期检查维护初期坝、防渗工程等设施,对污染物进行监测,按照GB15562.2—1995设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是变废为宝,减少电厂固体废物排放量的有效途径,根据GB/t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如果粉煤灰中三氧化硫含量大于3%,将不适合用于水泥、混凝土的综合利用,但是可用于其他综合利用渠道。水土保持措施: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预防保护和监督检查工作,防止造成新的水土流失。1)施工中应采取挖填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当地的实际情况,比如:根据现场坡度的具体要求,采用填挖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减少贮灰场对环境的污染。2)在临时贮灰场要通过科学合理维护和覆盖等措施,减少风对粉煤灰的吹散,进一步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同时要在现场增设排水沟、沉砂池等防护措施,逐步完善对贮灰场的保护,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3)在运输粉煤灰的道路上要最大限度减少对周围面积的扰动,通过种植植物的方式是防止贮灰场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4)根据贮灰场具体的高度要求设计合理标高,同时对贮灰场进行覆盖,并在表面种植相应的根系比较浅的植物,通过采取水土防治措施,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贮灰场水土发生流失现象,同时燃煤发电厂要定期的投入足够的人力、财力对水土防治措施进行维护和检测,减少燃煤发电厂贮灰场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

5结束语

我国对燃煤电厂的灰渣分类严于德国和欧共体,且灰渣贮存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小。在场址的地质结构、防洪、天然基础层、防渗层等方面均严于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要求,也严于欧洲对类似固体废物填埋场的要求。在卫生防护距离方面,亦严于或等同于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要求,严于欧共体和德国的标准[7]。我国是一个工业大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电力的支持,燃煤发电厂在满足人们用电的同时,贮灰场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对贮灰场环境污染进行有效的防治。燃煤发电厂贮灰场进行环境防护治理,对改善项目区域及整个城市区域的生态环境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地遏制风沙侵蚀、水土流失对环境造成的损害,稳定陆面、保护陆面,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可以美化当地沿途的景观,给民众提供优美宜人、舒适和谐的生态环境,有利于电厂安全生产,民众安居乐业。燃煤发电厂贮灰场治理项目的实施必将提升项目区及整个城市的形象,从而增强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对于进一步深化城市文明建设,推进城市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对于燃煤发电厂贮灰场环境防护治理,可以采取覆土填埋、种草、种树、绿化、美化等措施,全面加强贮灰场填埋覆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因地制宜的选取更加适合条件的贮灰场环保治理措施,可以减小工作量,节约工期和费用,起到节约耕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作用。期待更多的燃煤发电厂及相关人员了解并掌握贮灰场环保治理相关知识,做好贮灰场环保治理的同时还祖国更多的蓝天白云。

参考文献

[1]费全昌.火力发电厂灰场闭库方案讨论[J].电力勘测设计,2012,10(5):45.

[2]DLt5339—2006火力发电厂水工设计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3]燃煤发电厂贮灰场安全监督管理规定[S].国家电监会(电监安全[2013]3号).

[4]土地复垦技术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国土资源令第56号.

[5]李一卓,王阔然.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与重要性[J].科技致富向导,2011(11):295.

[6]刘新军,白杰.论国电宁夏英力特宁东热电产业节能环保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前景[C]∥青年人才与石化产业创新发展———第七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201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