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污染治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17:46

猪场污染治理篇1

关键词夏季;猪场;污染物治理;必要性;治理方式;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2)10-0316-01

据资料表明,2010年安徽省农业污染物中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全省总排放量的36%~42%,已远远超过工业污染物排放量,成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中,畜禽养殖业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农业总排放量的96.6%、76.2%,而中、小型养殖场的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做好夏季中、小型养猪场污染物治理,不仅是农业污染减排的需要,而且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维护农村生态环境安全、提高人们生存环境卫生的需要。

1污染物治理的必要性

1.1排泄物数量多

资料显示,一头猪(90kg)每天排泄粪尿6kg,每年排泄氮约9.53kg,若夏季采取水冲式清粪,每天每头污水排放量约30kg。一个中、小型养猪场养殖100~600头,夏季按3个月计,可排放污染物324~1944t,可见,污染物排放量之多。

1.2排泄物污染重

资料表明,猪日粮中氮、磷的吸收率只有30%~50%,其余排出体外。饲料添加剂中的重金属,如硒、铜、砷等,在畜体内消化吸收更低,未吸收的有害物质经粪尿排泄后,污染空气和水体,引起空气恶臭,水质发黑。特别是夏季,这些有害物质随大气扩散和传播,对人和动物造成危害,一个中、小型养猪场污染空气半径可达5km。可见,排泄物污染之重。

1.3排泄物危害大

猪粪尿恶臭成分高达230余种,这些有害气体、粉尘、病原微生物排入大气,流入水体后,以空气、水体为媒介传播和扩散病菌,引起一些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流行,如猪瘟、猪副伤寒、猪布氏杆菌、猪钩端螺旋体等。猪粪尿中无机元素在畜体内消化吸收率极低,排泄物的粪尿中含量高,一旦超出土壤的承受力,便产生恶臭物质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破坏土壤的基本功能[1-2]。可见,排泄物危害之大。

2污染物治理的有效方式

2.1推动规模养猪场标准化生产

2.1.1选址布局合理化。猪场要远离工农业生产和居民居住区,场地布局要符合动物防疫要求,生产区和生活区分开;猪舍采光、通风条件好,污物、污水排放设施齐全;生产区清洁道和污染道分设;有病猪隔离舍和病死猪舍,有污水、污物无害化处理设备;出入口设有隔离和消毒设施、设备。

2.1.2生产管理规范化。建立一整套的饲养、用药、防疫、人员等管理制度及措施,并做好用药、生产管理、防疫等登记台账记录;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生产投入品符合国家、行业质量标准,禁止使用禁用、淘汰的生产投入品。

2.1.3消毒防疫严格化。实施计划免疫,执行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对调入动物实行准调和隔离饲养。建立消毒和隔离制度,做好环境、场地、人员、设施等消毒和隔离工作,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猪场成为污染源与疫源。

2.1.4污染减排无害化。采用人工干粪方式及时清理粪便,并经过发酵、干化等处理后作为有机肥,用于农业生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污水经过厌氧处理工艺处理后,生产清洁能源沼气,用于生产和生活;沼液用于蔬菜和经果林生产,可以防治蔬菜和果木的病虫害,明显改善其商品品质[3]。

2.2推行规模养猪场清洁化生产

2.2.1沼气池建设。饲养规模在100~600头的养猪场,应建80~100m2的沼气池,设预处理池、厌氧池、好氧池,用地面积在266.67~333.33m2。通过管网将养殖场的污水汇入沼气池,运用厌氧发酵工艺生产沼气、沼液,用于农业生产,实现粪尿、污水的无害化、资源化。

2.2.2堆粪场建设。实行早晚清出、干湿分离、干化清粪的办法。堆粪场面积在40m2左右,在其四角立2m以上的立柱,并加盖防雨设施,利用夏季高温在粪便上覆塑料薄膜进行发酵,通过高温腐熟处理,杀死粪便中的虫卵和草种,作为农业有机肥,实现污染物的减量化。

2.2.3污雨沟建设。夏季雨季长,雨量大,改进粪沟设计,实行雨污分流是减排工作的重中之重。合理设计雨污分离沟,在雨污分离沟上加盖预制板,使雨水、污水得到有效分流。污水经过滤沉淀后进入沼气池,雨水、冲凉水排入氧化塘进行自然净化,实现污物的减量化。

2.2.4发酵床建设。在猪舍内铺上锯末、谷壳、米糠和酵素混合成垫料,如酵母菌、乳酸菌、枯草芽胞杆菌、分解菌等,厚度达到60~80cm。靠内预留2m的水泥凉台供母猪睡眠、活动,利用垫料特有的微生物将粪尿降解消化,垫料经2年使用后即变成优质有机肥,实现污染物的减量化、资源化。

2.2.5后处理建设。按1hm2耕地承纳75头猪干粪量计算,与附近农户签订使用合同,将腐熟后的干粪供给农户用于农业生产。沼渣、沼液用于农户的果木、蔬菜生产,通过种养结合,消纳排泄物,解决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实现污染物的减量化、生态化。

3污染物治理的保障措施

3.1加强监管

由于养猪业利润率低,污水处理费用高,额外的资金投入使养殖业主对污染物治理积极性不够,流于形式。要加大法规治理力度,制订养殖场污染物治理减排目标,并纳入当地政府责任目标考核,尤其夏季更应加强巡查监管。畜牧、环保部门依法进行管理,引导和规范污染减排过程。

3.2积极扶持

养殖业属于弱势产业,治污成本高,尤其是中、小型养猪场治污更加困难。各级政府应制订必要的经济激励机制和运行机制,引导帮助解决污染减排中的实际问题,在用地、用电以及排污上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对污染物减排达标的养殖场给予小额贴息款或财政补贴,对污染物减排不达标的养殖场依法收取排污费,整合资金逐步加以解决[4]。

3.3创新模式

污染物处理方案要与当地的实际地形、周围环境相结合,不断研究总结现有的污染物处理技术和模式,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科技含量;不断创新新工艺、应用新技能、引进新设备,进一步提高技术应用水平,使污染物处理保持有效性、可持续性。

通过一系列污染物治理措施的应用,使夏季中、小型养猪场的污染物排放得到了有效控制,污染物实现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农村能源得到有效利用,种植养殖得到协调发展,实用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有力推动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

4参考文献

[1]张成帅,赵丽莉,朱远航.河南省养猪场清洁生产思路探索[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12):117-118.

[2]刘娟,王新海,李永春,等.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在江苏省邳州市的应用与推广[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8):74-77.

猪场污染治理篇2

根据《市养殖业污染整治实施方案》和《上杭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养殖业污染治理与减排工作的通知》的精神。为确保按时完成养殖业污染整治任务。促进养殖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限量、提质、安全、增效”原则,严格控制生猪养殖总量和密度。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按照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要求,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建设和完善污染治理设施,提高规模猪场粪污综合利用水平,强化养殖业污染治理,逐步解决我镇重点流域存在的养殖业污染突出问题,实施依法综合治理,确保全镇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组织机构

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成立临城镇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组成人员及工作职责如下:

(一)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

工作职责:督促各村抓好宣传活动、调查摸底、登记汇总、制定整治方案、有效制止新建、抢建含(扩建、迁建)生猪养殖场行为、督促挂村工作组及养猪场业主按时间要求拆除禁养区内已建成的猪舍(规模场),指导养殖业主兴建完善治污设施,由各村指定专人按时序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的15日前,将各村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及养殖场污染整治情况、环评情况、新增吸纳地及新建或购置治污设备等情况收集、汇总至镇治污办公室再统一向县委、县府及县治污办公室等有关部门汇报联系。

(二)成立依法治污拆迁工作队,以镇应急分队为基础建成。

整治要求

1、各村加强对已关闭拆除生猪养殖场的日常巡查和监管,严密防范“反弹”和“复养”。对已治理达标的生猪养殖场严防偷排和超标排放行为,一经发现,迅速处理。

2、汀江河沿岸1000m范围内、旧县河沿河500m范围内的养猪场(存栏50头或以上,面积50m2以上一律实行拆除)。

3、无条件治理的养殖场一律实行拆除。

4、禁养区外限期治理不达标的养猪场一律实行。

5、对群众反映强烈,对周边环境确实造成极大危害,又无整改条件的养猪场必须或关闭。

6、对生猪存栏50头以下散养户,必须采用干清粪,经发酵后施于农田,污水采用污水池收集,经发酵后施于农田、菜地、果园、竹林。

7、对汀江河沿岸1000米以外、旧县河500米以外的存栏50头以上规模场必须于2012年底前完成治理任务,直到污染物零排放或达标排放。

8、禁养区外生猪存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必须按每头生猪存栏配足0.05m3的储粪池,0.4m3沼气池和6m2氧化塘,35m2吸纳地的要求,实行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以及经济适用的综合治理技术,有效削减污染物总量。

9、用足、用好上级优惠政策,推进我镇有机肥厂或猪粪收储中心建设,对存栏5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按存栏量建设0.05m3/头的储粪池(最小容量在10m3以上)一律实施干清粪措施,2012年底前完成。

10、我镇属城乡结合部,一律不允许新建猪场。

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活动和调查摸底,制定方案阶段(2012年5月1日-5月30日)

各村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推进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在对全镇猪场核查基础上建立一场一档案,明确猪场的建筑结构和规模,并对猪场的全景及排污口拍照留底存档。制订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明确各阶段的工作目标及措施,对应拆除或治理猪场发出拆除或治理通知书。

第二阶段:整改实施阶段(2012年6月1日-9月30日)

1、强化措施,加大关闭拆除力度。各村(居)各单位根据工作方案,全面推进,分阶段逐步实施,突出整治重点,动员业主自行关闭拆除(关闭标准:隔栏必须全部拆除至30厘米以下,相关设施设备全部清除出场。拆除标准:墙体屋面拆除,隔栏必须拆除至30厘米以下,相关设施设备全部清除出场)或转产养殖其它污染小的家禽及其它产业;并及时把已关闭拆除生猪养殖场的名称、面积、猪舍建筑结构,奖励的资金等以村为单位,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天,并进行拍照备查,接受群众监督。

2、限期治理,达标排放:实施生态养殖,全面推行干清粪和大棚堆肥措施,配足储粪池、沼气池、生化塘、吸纳地面积,安装抽灌设备,将沼液抽至林、果、草地浇灌。做到达标排放或零排放。对应治理的所有生猪养殖场,都要逐场落实猪舍面积,治污设施等情况,并核定其生猪可养数量,对超出核定可养量20%以上又不采取削减措施的生猪养殖场,采取行政处罚及等综合措施。

3、加大粪污处理项目建设力度:在散养户相对集中的行政村如白玉、玉女、上登、六甲等村采取建设大口沼气池、生化塘、化制池等污染物集中处理措施,支持我镇九洲有机肥厂做强做大,以利我镇养殖场粪污能快速彻底消化,并全面转化利用。

第三阶段:整改督查验收阶段(2012年10月1日-2012年12月30日)

定期组织专项巡查、防止污染反弹、巩固综合整治工作成果。镇生猪养殖业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整治验收组,于2012年10月31日前,将对全镇各村养殖业污染整治情况进行核查验收,并将各村整治核查验收情况进行通报,坚决执行该拆除的坚决拆除,该关闭的关闭,该治理达标的必须到位,不留死角,对发现问题立即组织整改,制订长效管理措施,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工作措施

1、强化领导、精心组织。为强化组织领导,为养殖业污染整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镇政府把此项工作列入对村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并与各村签订养殖业污染整治责任书,明确各村(居)主干为本村生猪养殖场监管第一责任人,切实把污染治理工作列入当前工作重要议事日程,镇干部全员参加,落实挂村领导亲自抓及各挂村干部与村两委,兽医站包片干部(按防疫包片划分)包养殖场的工作机制,按已经制订工作方案,狠抓落实,并按环保“一岗双责”一律实行责任追究,确保整治工作各项目标与任务全面完成。

2、加大宣传、提高意识。要通过专题动员会及充分利用文精神和政府征地拆迁的政策平台等,在政务公开栏和主要道口张贴养猪业污染治理标语、横幅、宣传治污政策和利弊,营造谁污染、谁治理的良好氛围,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群众支持治污意识。

3、加大投入,明确奖惩。一是按《上杭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上杭县2010年生猪养殖业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规定的奖励标准,对禁养区范围内本文件下发前还在正常养殖,本文下发后且能按镇政府要求整场拆除的生猪养殖场,对其进行奖励补助:文件下发前因自身原因已关闭拆除或只拆除局部的生猪养殖场不予奖励补助。二是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引导和督促生猪养殖业主加大养猪场治污的投入。三是对购买使用治污设备的养殖场除享受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外,县财凭养殖场的购置发票证明,再给予一次性30%以内的奖励补助,但各级累加补助不超过购机价格,对生猪散养密集区进行粪污集中处理并达标排放的村、组,按新建生化塘(标准为深度0.3-0.4米,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一次性给予3元/m2的补助。

4、明确职责,通力协作。将生猪养殖场的拆除监管工作列入包村干部的工作职责,责任到人,包村干部及各行政村村委会负责所在村生猪养殖场拆除巡查、监督,镇治污小组成员单位与县主管单位相协调,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主动支持开展治理工作,畜牧兽医水产站:大力宣传推广养殖治污技术、政策、法规,配合镇村干部摸清各场基本情况,并建立档案,针对性地指导规模场兴建完善各项治理设施。农技站:做好有机肥的生产和使用推广工作,加强农村沼气池建设指导,鼓励和推广农户普及沼气建设及使用。水利部门:加强对水源保护区的监管,对造成水土流失的养殖场依法进行处罚,配合拆除相关设施。村建站:配合相关部门依法拆除不符合规划布局养猪场。供电所:配合县、镇执法队的拆迁工作,对新建猪场一律不准供电,对转供电用户要追究连带责任,并给予断电等强硬措施,对到期不搬迁的养猪场一律采取断电措施。国土分局:凡不能近期搬迁关闭或逾期未能治理达标的猪场,对其未审批占用土地行为依法进行处罚,并配合拆除相关设施。林业站:凡未能按时搬迁、关闭或逾期未能治理达标的养猪场,对其未经审批使用林地行为依法进行处罚,并配合拆除相关设施。

5、加强执法,强力推进。对辖区内逾期未关闭、拆除的猪场,采取,对禁建区无条件治理的及限期治理不达标的群众反映非常强烈的猪场,采取断水、断电等强硬措施,直至,同时各村要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因地制宜实施“一池三改”措施,加强村庄环境整治,完善村规民约,通过防治结合,共同推进治污工作。

猪场污染治理篇3

一、肯定成绩,寻找差距,认真总结近几年我市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

近年来,我市的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在各镇、街道以及市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干湿分离为前提、沼气治理为基础、综合利用为根本”治理原则,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对规模猪场采取沼气池治污模式、对规模水禽采取筑塘养殖治污模式,结合省811污染治理项目以及市政府确定的实事工程,污染治理工作得到了有效扎实推进。

一是实施生猪存栏50头以上规模猪场沼气池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完成沼气池治污设施建设412户,占86.01%,共建造沼气池1.8万多立方米。其中,常年生猪存栏200头以上沼气池治理设施建设67户、完成95.7%;存栏100-199头规模猪场沼气池设施建设153户、完成90.5%;存栏50-99头规模猪场治理建设192户、完成80%。同时有40个规模畜禽养殖场在沼气池建设基础上配备建造了后处理池(沼液贮存池),有85个规模场建造了干粪堆积棚。

二是开展水禽筑塘养殖厌氧治污,执行水源保护区有关规定。全市存栏500羽以上规模水禽场已有270户完成了筑塘养殖厌氧治污,占总数的37.39%。对水源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实行了关、停、迁,已关、停规模猪场3个、2000多平方米,关、停水禽养殖户27户、7146平方米。

三是启动生猪散养户“三水合一”整治。在对常年存栏50头以上规模猪场全面开展沼气池治污设施建设的同时,开展了生猪散养户“三水合一”(养殖污水、厨房污水、厕所污水)整治试点。在生猪养殖相对集中的曹桥街道野马、孔家堰、愚桥三个重点村以及其他镇、街道的部分村,选择沿河生猪散养户,开展“三水合一”整治试点。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207户生猪散养户完成整治任务,共建造沼气池2484立方米。

四是开展外来养禽户集中整治行动。针对外来养禽户主要是养鸭户饲养管理水平低、造成周边土地及河流污染严重的问题,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花大力气开展外来养禽户集中整治行动。目前,全市89户外来养禽户,66户肉禽养殖户已经基本完成搬迁任务,外来蛋禽养殖户的整治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五是初步建立畜粪收集体系,综合利用模式得到逐步推广。市农业废弃物处置中心、明大牧业园区、春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三个畜禽粪便处置中心已全面运作,已对部分规模猪场以及养殖重点村实施了干粪收集,年收集鲜猪粪约1.5万吨,生产有机肥近6000吨。通过农牧结合、林牧结合等途径开展规模猪场干粪、沼液就地消耗综合利用工作,涌现出一批如林埭潘建华牧场、广陈威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马保良牧场、新仓逢源奶牛场等就地消耗综合利用典型。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治理过程中比较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养殖户环保意识不强。由于部分畜禽养殖户环保意识不强,只追求片面的经济效益,不注重生态环境,不愿意投资建设治污设施,已建治污设施的部分养殖户,干湿分离不彻底等,严重影响了治污的成效。

二是规模畜禽场治污设施尚不完善。我市前几年治污设施建设重点放在沼气池建设上,大部分养殖户没有建造后处理池或沼液贮存池、没有建干粪堆积棚,干湿分离和雨污分离与标准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今年市提出的“两分离三配套”治污设施标准相差甚远。

三是监管力度不够。对养殖户违规排放、干湿分离不彻底等现象,目前还缺乏村规民约等约束机制,还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管手段,对违规排放的处罚没有跟上,致使养殖污染治理成效还不明显。

四是收集体系尚不完善。目前全市只有部分重点养殖户和重点养殖区域建立了相应的干粪收集体系,规模猪场实施干粪收集的比例仍然较低,主要是就地综合利用的途径不多,传统的种植结构限制了综合利用的出路。农户使用畜粪收集加工后的有机肥的积极性不高,有机肥还难以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

五是新技术的引进应用还存在差距。现有的治污方式还停留在沼气池治污模式上,对引进与推广应用畜禽排泄物治理新技术、新模式(如生态型、发酵型、零排放等模式)的力度还不够。

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肯定治理成效的同时,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差距,树立农村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以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的理念,改变纯粹为治理而治理的错误思想,将加强畜禽污染治理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善我市环境质量、营造和谐生态环境、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抓手,干字当头,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二、统一思想,自觉行动,深刻认识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的重要性

(一)加快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农村工作的具体体现。(略)

(二)加快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是保护水资源、保障人民饮用水安全的迫切需要。(略)

(三)加快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是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略)

(四)加快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是生态市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略)

三、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六大工程

(一)全面推进“两分离三配套”工程。对生猪存栏50头以上规模猪场和规模奶牛场,要严格执行畜粪干湿分离、雨污分离和沼气池、沼液贮存池、干粪堆积棚等“两分离三配套”标准。具体任务是:1.50头以上规模猪场的沼气池建设任务,今年要全部完成;2.存栏2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两分离三配套”建设任务,今年要全部完成;3.存栏100-199头的规模猪场“两分离三配套”建设任务,今年要基本完成,其中列入省811工程的37个规模猪场今年必须完成;4.明年全部完成50头以上规模猪场“两分离三配套”建设任务。各镇、街道要根据市里制订的具体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制订年度实施计划,抓紧落实工作任务。同时,市和镇、街道要分别抓好几个标准较高的规范化示范场建设。

(二)全面推进散养户整治工程。曹桥街道野马村生猪散养重点区域整治,今年要完成;曹桥街道、新埭镇、广陈镇、林埭镇等4个生猪散养重点区域整治,明年要完成。涉及镇、街道和市有关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和工程监管,确保整治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三)全面推进水禽筑塘养殖厌氧治污工程。对水禽存栏500羽以上规模禽场实施上岸筑塘养殖厌氧治污,水禽排泄物治理要按照干湿分离的要求,进厌氧池进行处理,严禁河道养殖水禽,到2010年规模水禽场治理率达到100%。

(四)全面推进农牧结合综合利用工程。就地综合利用是整个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中最有效、也是最经济的一种治理方式,要在开展“两分离三配套”治污标准建设的同时,积极推广农牧结合、林牧结合,实施就地综合利用。规模养殖场周边有条件的,要通过土地流转、租赁等方式鼓励发展林牧结合生态畜牧业,力争各镇、街道有30%以上规模畜禽场实施农牧、林牧结合、综合利用。

(五)全面推进干粪收集处理工程。进一步完善畜粪收集体系,提高畜粪资源利用率,在已有畜粪处理中心的基础上,再建曹桥、新仓、新埭、广陈、林埭、钟埭、黄姑等7个畜粪处置点。进一步扩大收集范围,对规模猪场干湿分离后的畜粪无法就地消纳的,要进行收集处置,通过加工成有机肥等手段,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干粪收集处理要走市场化的路子,并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

(六)全面推进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要积极引进、推广畜禽排泄物治理新技术、新模式,开展规模猪场发酵式、零排放等治污新模式建设。要继续探索、推广工业化治污的路子,拓展养殖业污染治理的新方法。

四、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取得实效

实施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要坚持治旧控新、堵疏结合、教育与监管并举,强化排泄物源头管理,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畜禽养殖污染。各镇、街道和市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把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作为近三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来加以推进。

一要削减养殖,严控总量。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年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平政发〔〕98号)发展优质、生态、高效、安全现代畜牧业要求,严格执行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度养殖区的养殖区域规划。要通过规划和水源保护区实施,控制养殖总量;要通过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步伐,削减养殖总量;要通过与“两违”整治相结合,削减养殖总量;要通过与畜牧业发展有关政策兑现相结合,控制养殖总量。要密切掌握养殖动态,对在禁养区内或进行违法占地、违法违章搭建的,要坚决取缔,确保到2010年末全市生猪存栏量控制在47万头以下。

二要加强宣传,监管并举。要进一步加强对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的宣传,宣传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治理中的先进典型,曝光反面典型。要树立好“两分离三配套零排放”治理典型,加快推进规范化示范场建设,以典型引路,以示范推动。要建立完善村规民约等约束机制,督促畜禽养殖户治污设施的到位。市环保、农经、国土资源、规划建设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对规模畜禽养殖场治理工作的监管。按照规模畜禽场“两分离三配套”治理标准,市有关部门要会同镇、街道,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对治污不达标的养殖户要依法进行处罚,要逐步像工业执法一样,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措施,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猪场污染治理篇4

关键词集约化猪场;污染;综合防控

随着养猪行业的低利润化,以户养为主的传统饲养方式逐步被规模化、工厂化养殖所替代。规模化猪场饲养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有利于提高生猪的饲养技术、防疫能力和管理水平[1]。与传统方式相比,规模化饲养能大大提高猪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换率,从而降低猪场的饲养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集约化养殖场却存在诸多环境方面的隐患。据测算,1头90kg左右的商品猪日排粪量约2.2kg、尿量2.9kg、污水20~30kg(约含0.6~1.0kg的总固体)。这些粪尿污水若得不到及时处理,任其排放,就会污染周围环境,特别是猪场附近的土壤生态系统。该文从养猪生产流程的不同方面探讨控制猪场污染物的方法,以促进养猪场污染的控制。

1从规划设计角度减少环境污染的途径

过去许多集约化猪场过多考虑运输、销售等生产成本而忽视其对环境的潜在威胁,往往将场址选择在大中城市的城郊或靠近公路、河流水库等环境敏感的区域,以致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得不面临重新搬迁[2]。因此,建场时一定要把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将排污及配套设施规划在内,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对粪污的容纳能力。在场址的选择上,应尽量选择在地处偏远、土地充裕、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水顺畅、治理污染方便的地方。同时最好能与当地的立体农业相结合,达到变废为宝相互促进的目的,从而使生态农业综合、持续、稳定地增长。www.133229.com

2从营养角度减少环境污染的途径

饲料安全是畜产品安全的前提和保障。在有条件的养殖场内最好采用膨化和颗粒加工技术,破坏或抑制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及有害物质和微生物,以改善饲料卫生,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粪尿排泄量[3]。如果加工工艺控制不当,饲料添加的各种化学物质在粉碎、输送、混合、制粒、膨化等过程中会发生降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而生成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对饲料及环境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必须注意各类添加剂在猪饲料中的合理应用。在猪日粮中近2/3的磷是以植酸磷和磷酸盐的形式存在,由于猪体内缺乏能有效利用植酸磷的各种酶,所以在加工时必须添加大量无机磷以满足猪的生长所需。如果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就可以将植酸磷水解为游离的正磷酸和肌醇而被吸收,从而提高磷的利用率,间接缓解磷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另外,在配制日粮时可采用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的“理想蛋白质”模式,在饲料中辅助添加益生素、酶制剂、酸化剂、氨化抑制剂、吸附剂、纤维素或寡糖以及除臭剂等,可以大大减少猪粪尿中氮、磷和臭素的排出量。有资料表明,添加一定量的益生素,能够调节猪胃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繁殖,使饲料在猪消化道的降解率上升15%,同时能提高氮的沉积率,使排放到环境中的氮源减少15%~25%,从而减轻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

3从饲养管理角度减少环境污染的途径

幼龄猪在低温影响下磷的排泄量会提高,而且会使骨骼发育不全。相反在超过37.8℃的高温环境中机体钾离子和碳酸盐的排泄量会增加而不利于猪的正常生长。因此,必须为猪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环境,采取合理组群、及时处理猪场粪尿、定期消毒等措施;同时根据每日营养需要提供定量的饲料,尽量做到不浪费,以减少猪对饲料的摄入量。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猪场粪污的排放量,减少蛆蝇蚊螨等害虫的繁殖,而且可以降低猪尤其是仔猪的发病率。此外,猪场内的老鼠、苍蝇等可造成饲料营养损失或在饲料中留下毒素,还会传播各种传染性疾病,各养殖场应当尽可能将其消灭,以减少其对生产造成的损失。

4从生物净化角度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为了控制猪场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应当采取经济有效、方便可行的方法,遵循“无污化、资源化、低成本、高效率”的原则逐步削减污染物,使猪场周围的土壤、水体及大气自然生态系统免受污染[4]。但到目前为止,单一处理方法如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等远没有达到人们所追求的理想效果。某些猪场用综合生物处理法处理猪粪污水,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污水处理工艺基本流程为:猪粪污水格栅浓污水集水池固液分离机沉淀池调节池uasb厌氧池配水池sbr好氧池混凝沉淀池达标排放。

近年来,由于人们普遍担心动物体内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会通过食物链转移给人体,美国几乎冻结了对新型抗生素的审批。我国抗生素的使用虽然有法可依,但执行和执法力度还有待改善。笔者认为应该对国内养殖场的耐药性和抗药性展开全方位的调查,制止非法和滥用抗生素的不良行为,特别是禁用人用抗生素,而鼓励开发如氟苯尼考、杆菌肽锌等畜禽专用的药物和饲料添加剂,同时通过添加酶制剂、酸化剂、中草药、甘露寡糖以及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来减轻养殖场特别是猪场对土壤和水体生态系统的环境压力。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猪场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必须依法对猪场生产的全过程,包括设计、建筑、饲料加工、饲养、粪污处理等环节进行跟踪监测,确保全部符合环保要求。建议环保部门等加大执法力度,对新建养猪场提供环境评估报告,否则不予开工建设和投入运营,已建养猪场污染治理必须限时达标,否则依法查处,直至关停。在饲料加工中添加环保型饲料添加剂与畜用防臭剂,在饲养上全部采用干清粪技术,尽量减少冲洗用水,在污染治理上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选择不同的工艺流程,以减少排泄物及其气味的污染,全面统筹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实现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5参考文献

[1]张炜炜.治理猪场污染促进养猪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j].福建畜牧兽医,2009(1):19-20.

[2]覃树华,袁善益.规模猪场环境污染及治理对策[j].广西畜牧兽医,2008(4):229-231.

猪场污染治理篇5

组织领导

调整镇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XX任组长,XX任副组长,XX为成员。

工作步骤

(一)调查摸底阶段(2月11日至3月31日)

各村(居)民委员会对本辖区内生猪养殖场(户)开展全面调查摸底,详实了解域内养殖规模、治污设施配备运营、部门审批以及是否违规建场等情况,于3月25日前将各类表册填报镇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办公室,与污染排放不达标的养殖场主签订限期自行治理清理协议书,规定6月30日前未实现达标排放的养殖场(户)自行拆除相关设施。

(二)清理整顿阶段(4月1日至6月30日)

1.对排放不达标的养殖场(户)由环保站下达整改通知书。

2.对非法占用农田、私搭乱建、挖山、填河、填水库、填山塘、填渠道、毁林圈地的养殖场,由相关职能部门下达限期拆除通知书。

(三)集中整治阶段(7月1日至8月31日)

对粪污排放不达标、违规建设的养殖场,将其列入治理、清理对象名单,依法予以强制关闭,拆除相关设施。自行拆除或强制清拆情况在相关村(社区)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四)巩固深化阶段(9月1日至10月31日)

加强督导巡查,促使养殖业主形成“合法建场、自觉治污”良好意识,促进养殖污染治理监管部门有效配合,逐步建立养殖污染治理的长效工作机制。

(五)考核验收阶段(11月1日至11月30日)

镇党委、镇政府将镇域内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纳入环境综合治理目标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作为各村(居)、各单位年度绩效考核依据。对工作成绩显著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因工作不力,影响全镇工作大局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工作措施和目标

1.广泛宣传。通过宣传车、生猪养殖户再动员大会等多种途径进一步宣传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形成家喻户晓的舆论氛围。

2.以点带面。建设六个示范片,运用标准化示范片建设,推动全镇生猪养殖污染综合治理。

3.重点整治。对不配合的养殖户每季度重点拆除两户以上,形成震慑力,以此进一步激发养殖户积极投入治污的积极性。

猪场污染治理篇6

【关键词】零排放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1零排放模式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中应用实例

现以某甲养殖场为例,介绍零排放模式。该场现有存栏母猪530头,存栏商品仔猪2100头,沼气池2个,容积分别为1100m3、500m3。场内种植65亩的牧草和40亩的果园。猪粪尿和冲洗水经过干湿分离和雨污分流,经沉淀和酸化处理后,通过管道进入沼气池,经过厌氧处理,产生的沼气作为场内生产和职工生活燃料,沼液通过二级兼氧塘处理后,通过管道灌溉狼尾草及周边果园,污染物质在草场和果园的土壤中得到净化,狼尾草每20-30天轮流刈割一次,作为猪饲料,污染物质在场内得到充分利用并形成了一个农业生态系统小循环。病死猪采用安全填埋井处理,场内卫生条件好,看不到污水横流,闻不到臭味,污水当农肥,污染不出场,基本上实现了零排放,见图1。

2零排放模式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中应用的意义

2.1零排放模式是实现清洁生产的有效途径

畜禽粪便是发展生态农业不可缺少的有机肥,零排放模式治理污染所产生的粪污与其他污染物或化肥相比,对农业生态环境更安全。一是与工业废水和生活垃圾相比,零排放模式产生的粪尿富含碳、氮、磷、钾等植物生长基本元素,不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因此在食物链传递过程中,不会造成有害物质在人体内富集,是安全、优质的农业有机肥;二是现在有些饲料会添加铜、锌等微量元素,用这些饲料养猪产生的粪尿作为有机肥,有可能造成土壤中铜、锌等微量元素的富集,零排放模式粪肥灌溉牧草,牧草作为饲料养猪,猪肉品质好,味道鲜,其粪便作为有机肥也不会造成微量元素在土壤中富集;三是长期施用化肥容易造成土壤板结,用牧草饲养的猪产生的粪便粗纤维含量较高,作为有机肥不仅可以改良土壤,而且可以提高农产品品质。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规律,零排放模式治理污染过程的物质循环利用过程,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我们通常所说的畜禽养殖污染物,当它外排到环境中时,就是污染物;当它得到综合利用时,它就是优质的有机肥料,所以它是一种放错了地方的资源,零排放模式使这种放错地方的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

2.2零排放模式是环境友好型的治理方式

2.2.1应用零排放模式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可以减轻环境负荷。按环发[2004]43号文件“畜禽养殖排污系数表”计算,在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每万头猪CoD排放量为266吨/年。如果采用零排放模式,每万头猪就可以减排CoD266吨/年。

2.2.2应用零排放模式可以减轻甚至消除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畜禽养殖场废水经沼气化处理后实现达标排放,但是其排放标准远远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水质标准(见表1),这些达标废水排放到水环境中,当它超过一定的环境容量或水体自净能力时,还有可能造成水环境污染。现以通过验收的某乙养殖场(生猪存栏总数3000头,母猪400头)为例比较,见表1

对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见表2),养殖污水经沼气化处理后基本上可以达到农田旱作灌溉水质标准。污水进入土地处理系统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得到净化,并且被植物吸收利用,因此,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2.3零排放模式是经济与环境效益双赢的模式

一般优质牧草的用水量为300m3/亩・年,如果某乙养殖场也种植狼尾草,按其废水排放量15695m3/年计算,则可灌溉狼尾草52亩,狼尾草按亩产1.2万公斤/年估算,年产牧草约62万公斤,以每公斤饲料成本2元计算,可节约饲料成本124万元,扣除土地租赁、人工管理等费用,大约可节省成本80万元左右。

对某乙养猪场(表2的污染物排放量)核定排污费,这家养猪场在达标排放的情况下,应缴纳污水排污费为4245元。

采用零排放模式的猪场不仅可节约饲料成本80万元,而且节省排污费支出4245元,更重要的是其污染物质场内污水基本可以做到农灌,依靠土地处理系统净化。前移了治理的端口,截住了污染源,减少了末端治理的费用,实现了经济与环境双赢。

3零排放模式在畜禽养殖场中应用的几点建议

3.1合理规划。新建的猪场坚持“四要”把好选址关:一要按照当地政府畜牧业养殖规划把猪场选择在适度养殖区;二要按照卫生防护和养殖防疫距离确定养殖点;三要避开人口密集区等敏感区域和地下生活水源及主要河道建设;四要与主要交通干道保持一定距离。

3.2科学建场。根据养殖规模,按照环保“三同时”要求,合理设计格栅、沉淀池、酸化池、沼气池、贮气柜、贮沼池、贮粪场、病死猪安全填埋井等设施。

3.3加强管理。做到“三定”:一是定期检查贮粪场和贮沼池,保持养殖场的卫生整洁,防止污染物泄漏;二是定期沼气处理设施,保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保证沼气产量的稳定;三是定期检查管道,保证污水输送畅通。

参考文献

〔1〕钟丽锦,白庆中.可持续发展的“零排放”生态城市模式初探.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5).3.5;

〔2〕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1),2004.4(8)

〔3〕高廷耀,顾国维.水污染控制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2)1.1999(5).2

〔4〕关于减免家禽业排污费等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4]43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猪场污染治理篇7

一、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的现状

**市农村畜禽养殖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加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发展规模集约化畜禽养殖探索了新路。然而,由于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防治起点低,随其衍生的环境污染、环境纠纷也较为普遍,防治和调解该类问题更是困难重重。

全市20个镇(街道)有1500余家养殖场,其中规模养殖(牛50头、猪500头、鸡、鸭、鹅5000羽)养殖专业户300家左右,养殖场、养殖专业户业履行环保审批手续的只有47家,占养殖业的16%,有粪尿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场52个,占规模场总场数的17.3%,全市规模养殖场粪尿综合利用率88.5%以上。

1.规模化养殖场能在建场时就确立循环经济的理念

规模化养殖场基本能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建立起生物间相互依存、相互利用的生态循环方式,尽力达到生态平衡,杜绝污染环境状况的发生。如**惠丰生猪专业合作社围绕解决养殖污染这一重点,寻求变废为宝的途径,并经多年的实践,逐渐形成了符合当地实际的生物链工程,生猪——产生粪便废弃物——进行沼气发酵——其沼气用于养殖照明、取暖等,废液用于牧草种植——进入养殖新一轮循环。

2.小型养殖场点大部分环境管理不到位

小型养殖场大都存在废水废渣乱排乱堆问题,加速了当地水环境、气环境、卫生环境恶化,蚊蝇满天飞,恶臭顺风飘,门窗无法开启,用水全靠自来水,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畜禽养殖非规模化和养殖高度密集化,畜禽所产粪便数量大大超过其处理能力和合理使用能力;畜禽养殖分散化,导致粪尿随意排放和较难处理废弃物。2008年,全市每年产生的畜禽粪尿量万吨,折算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吨,其中进入水体的化学需氧量流失量吨,相当于全年工业企业废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产生的固体废物量为万吨,相当于全市工业固废的倍,对全市的环境容量带来了很大的压力。(2)养殖场基本无污水废渣处理设施,只是人工清理后随意堆放,没有起到堆肥的完全效果,常因雨水造成二次污染。(3)养殖场粪便污水氨氮含量很高,病原体多,流入沟河造成水体污染。(4)距离民房较近,养殖场的异味难闻。(5)养殖场粪便因大部分直接还田,造成局部土地污染严重。(6)养殖场的设计和布局不尽合理。为了便于加工、销售和运输,大多数建在人口较密集区域,农田占有量相对较少,使养殖业与农田利用脱离。全市300多个大、中、小型养猪场中%以上的养猪场位于人口集中区附近或城郊结合部、镇村结合部。以生猪养殖为例,养殖场点镇个,镇有个,镇个。

二、养殖污染的主要成因

1.法律法规的不够完善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建设管理在《禽畜养殖业污染管理办法》、《禽畜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中有明确规定,但对于养猪500头以下、鸡3万羽以下、牛100头以下的养殖场未作规定,特别缺乏微小型养殖场管理的标准和要求。地方性法规一时难以出台,基本上是民不报官不究,即使环保局到现场查处因无法可依,只能协调卫生防疫部门共同查处,对养殖业主进行教育和建议其改善环境卫生,从而放任了微小型养殖场污染状况的存在和扩展。**镇**村某养鸡场,建办于***年,主要从事蛋鸡养殖,目前存栏数约***羽,该养鸡场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鸡粪未作任何处理,露天堆放于鸡舍西侧,下雨时部分鸡粪被雨水冲入北侧沟河,致使河水发黑发臭,对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由于业主养鸡场未达到规模,环保局只能教育建议养鸡场业主建设集粪池化粪池等污染防治设施,确保养殖过程中产生的鸡粪经有效处理后或外运以及加强卫生管理,做好灭蝇杀菌工作,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养殖业主环境意识薄弱。

2.1.无履行环保审批意识

全市除了规模化养殖场履行了环境影响审批手续,**%以上的微小型养殖场未申报、未环评,无审批手续。其中一部分养殖场建场时虽未达到规模养殖,但在以后扩建中达到了规模养殖却仍未履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审批手续。全市家畜养殖场中****养殖场进行了环评,履行了“三同时”手续,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使养殖场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可以彻底解决畜牧业的环境问题,其它**个肉鸡养殖场、**个蛋鸡养殖场、**个肉鸭养殖场、**个蛋鸭养殖场均未办理环评和审批手续。

2.2养殖场点选址不当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设置有管理法明确规定,但对于微小型(猪500头以下、鸡3万羽以下、牛100头以下)养殖场未作规定,从实际情况看,众多的微小型养殖场地点设置均无书面的审批手续,养殖户建址随意,大都距居民集中区较近,有点养殖场点原远离城镇和居民小区,但随着城镇开发建设,现今又相邻城镇或居民小区,有的养殖场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大规模,其产生的污染对周边的影响也相应扩大,虽然**市自2007年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共关闭(搬迁)了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46个,治理限养区内养殖场15个,非禁养区内新建成畜牧小区5个,从一定程定上减少了散、小、脏养殖场,但也还存在一些选址不当的问题,应加大力度关闭(搬迁)选址不当的养殖场。

2.3.污染防治投入不足。

养殖业主注重规模扩大、增加产出,而污染防治考虑不多,污染防治的投入明显不足,从全市生猪养殖场情况看,**%以上的小型养殖场缺乏干湿分离污染防治设施,实行了干湿分离的养殖场大部分仍未建规范的废渣储存场所,还有**%的养殖场相应的集粪池和化粪池也未建成,生猪粪便任意排入外环境。

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建议

1.基层镇村把好第一关,属地管理,防治提前介入

镇村基层政府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把好第一关,协调国土局、农业局、建设局、环保部门应加强“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各行政村,群众积级参与,防治提前介入,在管理上、技术上以及养殖场地的建设上逐步深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凡是在农村建设养殖场的,属规模养殖的,应督促业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相关符合国家标准的污染防治措施,环保局要严把审批关,对防护距离和污治设施达不到要求的禽畜养殖场不予审批;对有一定数量但没有达到规模养殖数量的养殖场,要督促其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凡是不能做到的,乡镇政府要在用地等方面给予限制。对于未达到规模养殖的散养户,建议镇村积极引导为主建设集粪池等基础性防污设施。

2.按照慈政办发[2007]120文件,引导一家一户松散型养殖模式改为区域化集约型养殖

根据我市实际尽快制定地方性补充规定,如进一步明确卫生防护距离、设置集粪池、废渣的储存地面进行水泥硬化,粪尿干湿分离等,明确各养殖户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促使养殖户规范行事,使管理者有法可循,对违规者有法可查,保证各项整治措施和要求得以认真贯彻落实,努力形成科学的规范的环保生态型饲养模式。对违规者提出相应的处罚办法,

3.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治理力度

以废弃物“减量化”原则为指异,积极改造现有的畜禽场棚,建成三大收集系统,粪便干物质收集系统、尿液污水收集系统、现有养殖场污染进行综合整治,削减敏感区域的饲养总量,推行清洁生产和生态化养殖,粪尿采用无害化方式处理,其它散养户要以外送或联建沼气池等治污设施的方式,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督促养殖业主要采用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尤其是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率,并积极实施固体和液体、粪与尿、雨水和污水三分离,降低污水产生量和降低污水氨、氮浓度。对已集约化畜禽规模养殖场,应按照规定从严管理,从源头控制污染及污染问题的产生。对微小型养殖户协调镇村对其清理整顿,要求业主进行污染治理,对那些难以治理或治理后仍不符合养殖条件的应限时关闭或转产。

4.养殖场要有规模且选址必须合理。

结合新农村建设,养殖场点必须合理选址,尽量远离城区和居民集中生活区。也可以由镇村统一协调,将目前的一家一户松散型养殖模式改为区域化集约型养殖,也可以打破镇、村、组的界限,建立几个集中养殖小区,建设共用的污染处理中心,减少一家一户配套设施投入,减少养殖成本投入。

**市目前已按慈政办发[2007]120文件,建立了畜牧集中养殖区,市级六部门联合踏勘同意结合,将目前的一家一户松散型养殖模式改为区域化集中型养殖。目前,该养殖区占地约**亩,位于牛3家村,进场的养殖户有6家。该村的养殖户方江年,养鸡养猪养羊,前些年在房前屋后小规模饲养,但由于群众嫌养殖臭味难闻,邻里关系日趋紧张,当村里建议其搬迁畜牧集中区养殖,他第一个积极响应,积极利用猪粪喂鸡,鸡粪羊粪肥鱼塘,形成了小型生态循环养殖产业链,减少了养殖成本的投入,增加了经济收入,邻里关系日趋和睦。

5.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引导养殖户发展生态养殖。

畜禽污染整治既关系到农村生态环境卫生改善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一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结合的公益事业,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引导养殖户科学养殖,采取农牧、林牧、渔牧、肥牧结合等方式,重点建设循环性畜牧业工程,实行生态养殖,促进农村畜禽养殖场环境综合治理。

猪场污染治理篇8

关键词:猪发酵床养殖技术;经济;环保;意义

近些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将全面完成县(市、区)禁养区的地理标注和工作,并依法推进分区管理,制定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的拆迁计划,落实养殖场关停拆迁补助,确保2018年底前禁养区内的所有养殖场全部关闭或拆除。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按照国家总量减排有关要求,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和土地消纳能力,建设完善畜禽养殖场(小区)雨污分流、粪污收集系统和废弃物贮存设施,鼓励采取单独清除粪便的“干清粪”工艺和固液分离工艺。其中,对周边消纳土地充足的畜禽养殖场(小区),鼓励采取“种养结合、生态还田”模式,对周边消纳土地不足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鼓励采取粪污加工制肥或深度处理工艺,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后再行还田利用或达标排放。

1猪养殖过程中污染治理存在的污染问题

首先,养殖者主动治理的意识不强。除养殖者主观认识不到位外,客观上是因为养殖业门槛低、污染治理成本高、污染产生后监管依据不足,处罚不到位,养殖者管养不管治的观念没有改变;其次,生产工艺落后,历史欠账多。养殖场内部养殖和粪污处理设备、工艺、技术落后,防渗防溢、雨污混流等已远远达不到环境保护的要求,历史欠账非常大,改造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再次,种养循环结合差。由于化肥增产的效益比有机肥投入更有优势,加上耕地碎片化、农村劳动力缺乏等问题,致使养殖与种植无法有效衔接,生猪粪污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最后,资金、技术支撑弱。生猪养殖比较效益低,政府投入少,粪污处理的技术、方法等相对滞后且难以推广,粪污处理成本高,出栏生猪粪污处理成本需要30元/头。大多数场户无力对污染治理进行投入,而无害化处理、市场化运作机制尚未建立。

2猪发酵床养殖技术的经济与环保战略意义

2.1彻底实现零排放和零污染

传统猪养殖产业粪便对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如果养猪产业能够采用高度集约化的生态养殖模式,规模化养殖场每年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相当于1300hm2森林1年吸收二氧化碳的量。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头猪大概可以产生5.5L/d的排泄物,每年所排泄的氮元素在9.5kg左右,这些物质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土壤中,其中所包含的有毒有害物质会对空气、水源、土壤造成严重污染,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探索一种对环境零污染的技术,从目前情况来看,猪发酵床养殖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2.2节省大量水资源

积极推广应用猪发酵床养殖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粪便和废水污染环境的问题,对维护水源地水质安全发挥着积极作用。采用猪发酵床养殖技术,省去了水冲洗粪便这个流程,猪从出生到出栏,都不需要进行冲洗和洗浴,相对于传统猪饲养模式需要每天冲洗圈舍好几次,节省了95%的用水量,同时也能够节省大量劳动力,在节省水资源的同时,劳动力成本大大下降,提高猪养殖产业的生产能力。

2.3有利于提高秸秆资源的利用率

秸秆资源是放错位置的宝贝,在过去农作物收获后很多秸秆都被当场焚烧,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也是一种违法行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丰富的秸秆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对提高生产能力,减少环境污染具有积极作用。近些年,国家积极倡导秸秆综合利用,但是秸秆利用效率还是很低,秸秆焚烧现象屡禁不止。而推广应用猪发酵床养殖技术需要大量的木质垫料原料以及铺垫发酵床栏舍,这就为秸秆资源的利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猪发酵床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垫料最为重要,垫料的厚度一般为60~80cm,一个规模化养猪场需要消耗的垫料可达数百吨,一般每10m2的发酵床就需要667m2左右的秸秆作为垫料。猪发酵床养殖技术巧妙的为秸秆综合利用找到了一条比较有实际效益和再利用价值的途径,也为减少秸秆燃烧,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尝试。

2.4将动物粪便制作成有机肥料

我国是畜牧大国,随着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畜禽粪便的排放量呈现递增趋势,这些粪便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将会对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致病威胁。而推广应用猪发酵床养殖技术能够实现动物粪便的充分发酵,然后制作成有机肥,供农业生产利用。采用猪发酵床养殖技术,垫料层能够形成一个堆肥发酵层,畜禽粪便被发酵菌消化之后形成垫料,这时粪便已经成为一种半腐熟的有机肥,只需要对其进行适当加工,就可以作为一种优质有机肥在市场销售。从再生效益角度分析,这些经过有益菌发酵的肥料能够替代大量化肥,增肥土地,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5省人工和省储粪房

传统生猪养殖需要根据养殖规模建设大量的储粪房,占用大量土地,建设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增加了饲养者的养殖成本。而推广应用猪发酵床养殖技术,粪便能够直接在猪舍垫料中发酵,省去了多次清理粪便人力成本,同时发酵过的粪便能够作为有机肥半成品,通过加工直接利用,省去了储粪房建设,大大提供了土地利用率。人工、设备和资源投入量减少也能够间接提高饲养者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深圳,李杰元,崔志浩,等.夏季和冬季肉牛棚舍发酵床饲养模式的研究[J].畜牧与兽医,2017(9):38-41.

猪场污染治理篇9

关键词:禁养区;猪场拆除退养;环保

一、背景与意义

随着农畜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与之相应的是畜禽养殖业所造成的污染也日益加剧。畜禽类污染已引起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国家陆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增添与畜禽类污染有关的条例。根据三大新政,各地也陆续划出禁养区。江西省高安市在2016年亦推出了禁养区的政策,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政策推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但总体而言禁养区政策的推行对于高安市的畜禽类污染的治理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研究此次行动也可给该类型农畜产业整治行动的现状和效益分析给予一些经验。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政策目标实现情况

依据高安市政府于2016年10月份的关于开展禁养区猪场拆除退养专项整治行动的公告,此次专项整治行动的目标为:在2016年12月31日之前,全市禁养区重点区域内猪场及其他畜禽养殖场必须全部拆除退养到位。截止至2016年11月上旬,高安市已拆除禁养区养殖场535个,面积32.5万余平方米;在2017年以前,还将对区域内2000余个、面积达130余万平方米的养殖场进行专项整治。根据现有的不完整统计,本次整治行动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完成情况良好,并已经开始展开第二轮拆除退养工作。

(二)政策产生的影响

1.环境质量

由于高安目前为止大都是中小户养殖,有些猪场为了节约成本,栏舍结构设计比较简易,大部分猪场环保设施简陋或根本没有环保设施,废水粪便大部分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到位就直接排向外环境,造成污染状况严重。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土壤污染。污染源主要是猪尿猪粪及猪饲料。二、空气污染。大量有害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加剧空气污染。三、水源污染。严重时形成酸雨,危害农作物;猪粪猪尿严重污染水质,造成江河池塘藻类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产生多种有害物质。四、生物污染。有害微生物随污水排到环境中从而污染环境。经过对已污染地区的专业治理、未污染地区的专业防范,高安市的环境质量必将有一个质的飞跃。

2.就业结构

随着此次整治行动开展,农村就业结构即将大有改变。原本留在家中养猪的劳动者,现在不得不面临着改变。有三种不同的就业流向及其压力:一是对于继续留在家中务农,这多为年龄较长农户,缺少发展优势;二是走出农村去外地打工,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加大了该群体找工作的压力;另一方面新生代年轻外出务工人员多因思想的转变,较难接受传统外出务工群体从事行业,这也增加了就业压力;三是自主创业,自主创业前景虽然较大,但养殖户多缺乏养殖以外的创业经验,创业失败可能性较大。因此政府可以帮助养殖户再就业,这也是高安产业、就业结构升级转变的一大契机。

3.产业链条

每一次猪场整治,都将淘汰一批小型养殖户,若是将整治猪场持续下去,淘汰小养殖户也势在必行,家禽业企业的品牌化、规模化、科技化需要被重视起来。生猪养殖的下游产业,作为一个依附养殖业生存的群体,势必会出现区域内销售量的锐减现象,进而导致一批此类经营者的亏损。

(三)公众参与及满意度

公众参与度指在政策制定实施过程中,公众的了解认识及配合程度。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此次整治行动可以用“严苛”来形容,主要有如下因素:1.补贴因素:拆除的补偿标准不合理且偏低,政府对于被拆处地的基础附属设施,没有设立补贴款项。2.时限因素:猪场拆迁的宽限期一般最少都要6个月以上,但这次行动时限仅为不到三个月,增加了养殖户对生猪的处理难度。3.行情因素:在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之前,高安养猪产业曾备受打击,一直到2015年下半年情况才有所回转。4.生计因素:许多老养猪场是养殖户多年积蓄的全部家产,现在如果养殖户生活失去了重要经济来源,就肯定有养殖户不愿配合行动。5.范围因素:这里指禁养区所规划的地域范围,在真正实施过程中,存在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的拆除范围进行拆除的现象。

三、结论及建议

(一)政策目标实现情况

结论:本次整治行动,目标完成情况整体良好,但是对于某些偏远乡镇,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

建议:1.政府牵头成立一个由官方和民间协力组成的监督组织,并建立奖惩机制,以增加各地区间推行政策的积极性;2.政府应采取多部门协调联动的实施方法,相关部门协调联动,齐抓共管;3.政府可采取对执法人员开展培训等方式,增强执法人员自身素质和经验。

(二)政策产生的影响

结论:高安市环境质量大有提升,但是政府对于本次整治行动衍生的关于养殖户劳动力流向以及下游产业发展的问题都缺少关注。

建议:1.政府对养殖户家庭生计问题的关注,通过提供再就业培训、就业岗位等方式,满足部分农户的再就业需要;2.政府可以采取同等置换的方式,划出区域作为规范养殖区,吸纳散户进场养殖,并予以财政补助;3.政府应给下游产业开辟其他经营渠道。

(三)公众参与及满意度

结论:在本次整治行动所涉及的区域内公众参与程度较高,但满意度还有待提高。

建议:1.在推行新政之前应多了解民情,整理出民意所向,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理解、支持;2.政府和养猪户一起努力,是解决养猪与环保矛盾的关键,政府也应加强环保宣传,建设环境友好型农村。

【参考文献】

[1]禁养不止拆迁浪潮又起未来养猪路在何方[J].今日畜牧兽医,2015(07):27.

[2]袁延文.湖南省大力防治养殖污染[J].湖南农业,2014(01):13.

[3]本刊辑.江西高安生猪禁养区退养整治有成果[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16(05):40.

[4]刘青.环境管制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价――以九龙江流域“限猪令”为例[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1(01):21-25.

猪场污染治理篇10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切实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彻底整治养殖污染,建设碧水工程,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促进我区平安和谐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二、法律、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4.《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5.《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6.《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7.《省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三、整治方式:按照“先公路下后公路上、先急后缓”的原则分期分批进行整治。第一批整治对象为水库公路下10家现场认定目前有养殖的养殖户,整治方式采取资金补助和相结合。

四、整治对象:水库环库路以下等10家养殖户。

五、整治时限:年月底前全面关闭10家养殖场。

六、组织领导

为加强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治理工作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决定成立水库养殖场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协调有关具体工作。

七、部门职责

1.区环保局。负责对本次养殖业污染整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并会同常太镇指挥、协调专项整治工作。

2.镇。配合区环保局对10家养殖场进行摸底调查,负责做好养殖户的思想工作,对猪舍面积进行丈量、评估,确认养殖户猪舍面积,根据补助标准对各养殖户进行补助。

3.区国土资源分局:协助做好猪舍面积丈量、评估工作。

4.区公安分局:负责阶段安全保卫工作。

5.区农业局:协助养殖场搬迁关闭工作,指导各养殖户发展生态农业。

6.区水务局:协助养殖场搬迁关闭工作。

7.区经贸局:协助养殖场搬迁关闭工作。

八、工作程序及时间安排

1.确认猪舍面积。4月10日前由区环保局、常太镇组织相关部门对各养殖户的猪舍面积进行丈量、评估,并由养殖户签字确认。

2.制定补助标准。根据初步调查数据,10家养殖场猪舍总面积3952.61平方米。补助方案为:根据猪舍新旧、所用材料等情况,分别按每平方米35元和55元两档进行补助,养殖户在规定期限内自行拆除的给予每平方米15元奖励。

3.下发关闭通知书。4月21日,由区政府下发关闭通知书,告知各养殖户拆除时限、补助标准及逾期不拆除的法律后果等事项,要求各养殖户在5月底前将养殖的猪全部处理,猪舍自行拆除。

4.。5月30日后,区政府组织区环保局、常太镇、区国土资源分局、公安分局、农业局、水务局和经贸局执法人员,对逾期不自行拆除的养殖户进行。

5.组织验收。6月15日,区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10家养殖场拆除工作进行验收,现场检查应无一头生猪,猪舍全部拆除,养殖户书面承诺今后不再养殖,若发现再次养殖,猪舍,并按照补助金额2倍进行处罚。

6.发放补助。根据验收结果,由常太镇负责发放补助款。

九、其它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