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18:24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点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教学

知识的学习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高端的构建过程,知识间是有联系的,新知识的获得,高端知识的获得,都是从基础知识的获得开始的。初中学段正处于特殊的时期,它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下面我将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基础知识的教学从教材开始

教育教学活动从课堂出发,初中数学的知识教学则从教材出发,教材是教育教学的主要资源。传统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师依据课本教材内容的编排,引导学生根据书本上数学原理和习题的讲解,了解和学习到基本的数学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省数学教师的教学步骤,让学生深入到课本中,实现自我学习。而新时代的数学基础教学,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脱离课本,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下加强数学思考。首先,初中数学教师在使用课本教材教学时,应该注意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引导,而不是让学生在课本例题解析的步骤中,学习基础的数学原理知识。这往往会让学生形成眼高手低的学习习惯,继而影响他们今后数学习题的分析和解答。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每次数学原理的解析时,最好是让学生关上数学课本,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在黑板上的演算和讲解,集中思考,共同得出数学原理或数学习题的答案。这种教学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极大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加深对数学原理形成的印象,提高对基本数学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的能力。其次,初中数学教师还应该意识到对课本教材的梳理和选择。初中数学教材的编选,很大部分是有利于对学生基础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但是教师也应该考虑到对一些难度较大或者引申性的数学习题进行合理的分类和水平的划分,继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尽量兼顾到每位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扩大和延展他们的基础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在教师的课堂讲解过程中,也要注意及时作出反应和提问,针对自己的数学盲点集中向数学教师提出疑惑,从而在老师的分析与讲解中了解该类数学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二、基础知识的掌握从练习巩固开始

任何知识的获得都需要练习应用才能巩固,基础知识的获得也需要经过必要的练习才能得到巩固。为了进一步实现对初中学生的基础性教学,数学教师还需要认识到练习对加强学生基础数学知识巩固的重要意义。所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也需要引导班级全体学生在数学的练习和活动中,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熟练应用,从而牢固掌握这些基础数学技能。首先,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班级上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加强训练和练习,并在数学习题的解答中,清楚了解自己的数学优劣点,进而对学生开展专题训练,尽量减少对基础数学掌握的薄弱点,提升基础数学的整体水平。针对数学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提高对他们的要求,引导牢固掌握基本的数学原理和技巧,这在后文中会做出主要论述;针对数学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数学教师应该注意他们对课堂教学的反应,并要密切同他们的联系,鼓励他们以积极自信的心态投入到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同时在加强训练和练习中,逐步提升对基础数学知识的掌握。其次,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注意在学生完成练习之后,要集中对这些数学习题做出分析和讲解,尤其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数学错题和数学失误的反思与总结。学生们只有经过反思与总结,才能进一步深化对数学习题的认识,在今后碰到相似的习题时,才能从容应对,做出最佳的选择或解答。这是数学基础性教学中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是推动学生形成良好数学思维和解题习惯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阶段中充当着重要的补充和完善作用。

三、基础知识的提升从延伸开始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点篇2

怎样才能打好基础?在高一、二第一遍教学时,不要过多地减少课时,追求进度,要纠正只记公式、定理,然后就跳进讲题、做题,错了再讲,讲了还错的旋涡中。为什么学生会出现“讲了好几遍还出错”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毛病?实际上学生对知识的形成和理解还未达到要求,只会照猫画虎,比着葫芦画瓢地简单模仿,题目稍微一改变就不会分析和解决了。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与其它知识的联系,努力使每个孤立的知识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讲题时要注重题目的分析,展现老师的思维过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引导学生的思维,最好每个题目都要将条件和结论进行不同的修改和组合进行变式教学,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规范解题意识和思路,抓好审题的反思,思维定势的反思,解题后的反思,充分挖掘每道题的智力价值,变盲目性为自觉性。尽量不要固化题型,固化解法,固化模式,更不应该片面追求解题技巧。

另外:加快、加大分层次教学的进度和力度,因材施教;加快、加大教学改革的步伐和深度等同样对夯实基础起着推动作用。

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数学高考的重要目标之一。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全面,但不刻意追求知识点的百分比,对支撑数学科知识体系的主干知识,考查时保证较高的比例并保持必要的深度,即重点知识重点考查,如函数关系及性质,空间线、面关系,坐标方法的运用等内容的考查都保持较高的比例,并达到必要的深度。如函数内容在选择题、解答题中都做了重点考查,而且都有一定的深度,显示出重点知识在试卷中的突出位置。

对能力考核的强化离不开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高中阶段仍属于基础教育。高中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建构符合他们年龄特征和身心状况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数学科高考反对死记硬背,但并不排除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强调能力考核,并不意味着要削弱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要求。不能借口能力考核或理论联系实际而弱化、淡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相反,学生是否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数学命题贯彻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前提,也是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近几年来,相当一部分考生在答题中的一些失误,并不是因缺乏灵活的思维和敏锐的感觉,而恰恰是因对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还存在某些欠缺,甚至有所偏废所致。考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缺乏整体性、条理性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知识的整体性,是切实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标志。高考命题总是从学科整体意义的高度去考虑问题,以检验学生能否形成一个有序的网络化的知识体系,并从中提取相关的信息,有效地、灵活地解决问题。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点篇3

【关键词】中考数学;总复习;系统化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升学率的巩固,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就业学生的实际运用;同时也是对学习基础较差学生进行查缺补漏,掌握教材内容的再学习。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总复习是初中数学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一、构建知识体系,制定复习计划

要构建知识体系,首先就要钻研课本,把课本上的概念、定义等知识点分析、整合,在掌握其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对知识点系统归纳、逻辑整合。

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对学生进行测试,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筛选、模拟试卷的制订。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要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以做到师生共同努力很好的完成初中数学总复习。

二、狠抓基础,搞好基础训练

近几年来中考命题已明确告诉我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始终是中考数学试题考查的重点,只有基础扎实的考生才能取得好成绩。在复习中,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在复习中,要根据《中考说明》,确定初中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然后结合教材明确学生所应具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根据《新课标准》的评价理念,分析中考试题,挖掘其丰富内涵。

三、掌握做题技巧

1.通过做题应用知识。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具体到学习上,就是把学到的知识点运用到做题中来,通过做题来实践知识,既是学以致用,也是一种巩固知识的有效方法。

2.通过做题发现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应用到学习中,就是做题,通过做题发现问题,发现知识掌握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发现未能正确理解的知识点。

3.分析错题巩固知识。不要害怕错误,错误是成长必须的代价。做错的题往往记忆深刻,以后就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所以,要正确对待错题,合理利用错题,让错题也能物尽其用。

四、搞好系统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我的专题训练是这样划分的:(1)数与代数式;(2)方程、方程组及应用;(3)函数概念和几种常见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应用;(4)关于线段、直线和角的问题;(5)关于三角形的全等与相似的问题;(6)关于四边形的问题;(7)圆的知识;(8)统计和概率知识;(9)中考试题分析与训练。这样分类的复习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把整个知识进行分类并作为各个专题复习。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

五、轻松应考,调整心态

首先是提高解数学综合题的能力。数学综合题通常是指综合运用若干个概念、定理和公式,沟通各部分数学知识和各种数学方法来解决的问题。总复习的第三阶段是综合和模拟的训练。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应试能力。

以对中考命题趋势的准确把握和中考信息的判断为基础;以摸中考题型,抓中考重点、热点为核心;以讲授审题方法、解题规律、点拨应试技巧和思路为切入;以知识迅速积累、能力快速提升为目标,达到提高学生中考总成绩的目的。因为前面通过梳理分块,把握教材内容之后,这个阶段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的模拟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通常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以及模拟试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分量。

六、查漏补缺,进行最后冲刺

复习冲刺的最后阶段,如何做好考前复习至关重要,学科的总复习,关键是引领学生去经历一个由基础到综合,再回归基础的过程。要做到总的原则是把握基础,查漏补缺,将知识结构化、系统化。

总之,通过基础知识的复习,提高能力与方法的复习,专题训练的复习,最后通过模拟考试加以训练,经过这样的系统复习,即将毕业的学生在迎接中考时,数学是没问题的,一定会考出好的成绩。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准确记忆定理、公式和法则,掌握数学方法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而能灵活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和各种数学方法,具有较强的解数学综合题的能力则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范振虎.中考数学总复习的几点做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4(7).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点篇4

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其含义有两点:

1 为了面向全体学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改变“应试教育”那种片面、单一的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

2 强调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公式,而是要求学生更深一步地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例如,“三角形的高”这个概念很直观,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教师在讲解时,如不讲细、讲透,学生在应用时就会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所以在教学三角形的概念时,应讲清如下三点:①三角形的高是顶点到对边的垂直距离,因此一个三角形有三条高。②求三角形面积时,公式中的高是指公式中的底边上的高。③有的三角形的高在底边的延长线上,清楚了这三点,学生对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就有了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了,因而在实际的应用中,思维就会活跃,解题的能力也会提高。计算能力是由教师的反复训练和学生自身的刻苦练习长期积累而成的。而基本概念必须由教师透彻讲解,经学生消化理解,再经过实际应用中的反复实践,才能在头脑中正确形成。概念不清,基础不牢,就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也就调动不了学习兴趣,主观能动性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因而也就形成不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思维能力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探索的倾向。学生对学习发生了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在课堂上安排一些数学游戏和在讲述时“设疑”等一些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而对学生来说,这些方法还是外因,是积极思维的起点。因为要使兴趣上升为志趣和志向,是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这个内因就是学生自发产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掌握基础知识是前提条件。有了深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学生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思维能力。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知识和习惯的关系,是知与行的关系。我国古书中所说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把学问思辨归结到“行”上,是说明“行”对于“知”的重要。也就是说,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获得正确知识的前提。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可使学生扎实记忆、深刻理解基础知识,从而引导和训练了他们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端正了他们注重基础全面发展的学习目的,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风气。因此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点篇5

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其含义有两点:

一是为了面向全体学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改变“应试教育”那种片面、单一的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

二是强调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公式,而是要求学生更深一步地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例如,“三角形的高”这个概念很直观,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教师在讲解时,如不讲细、讲透,学生在应用时就会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所以在教学三角形的概念时,应讲清如下三点:(1)三角形的高是顶点到对边的垂直距离,因此一个三角形有三条高。(2)求三角形面积时,公式中的高是指公式中的底边上的高。(3)有的三角形的高在底边的延长线上,(如图)清楚了这三点,学生对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就有了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了,因而在实际的应用中思维就会活跃,解题的能力也会提高。计算能力是由教师的反复训练和学生自身的刻苦练习长期积累而成的。而基本概念必须由教师透彻讲解,经学生消化理解,再经过实际应用中反复实践,才能在头脑中正确形成。概念不清,基础不牢,就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也就调动不了学习兴趣,主观能动性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因而也就形成不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思维能力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矗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探索的倾向。学生对学习发生了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在课堂上安排一些数学游戏和在讲述时“设疑”等一些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而对学生来说,这些方法还是外因,是积极思维的起点。因为使兴趣上升为志趣和志向,是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这个内因就是学生自发产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掌握基础知识是前提条件。有了深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学生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思维能力。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知识和习惯的关系,是知与行的关系。我国古书中所说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把学问思辨归结到“行”上,是说明“行”对于“知”的重要。也就是说,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获得正确知识的前提。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可使学生扎实记忆、深刻理解基础知识,从而引导和训练了他们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端正了他们注重基储全面发展的学习目的,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风气。因此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点篇6

一、养成课前自学,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高中生学习数学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基础条件,课前自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掌握一定的主动权,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当然自学是要讲求质量的,不能只为了走过场。学生要争取在自学时弄懂教材,圈出教材中的重、难点,记录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在上课时,学生才能更好的融入课堂,专心听讲。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思考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生在上课时要专心听讲,详略得当,该记的记,不重要的可以一带而过,不要整堂课下来照搬照抄。一般情况下,课前自学过的同学往往在课上更能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把握教材的重点并突破难点,会尽可能的把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在课堂上解决。

例如在学习《集合与函数》时,学生在自学时通过了解集合和函数的基本概念后,初步理解子交并补集,还有幂指对函数等,找出学习中的重难点如函数定义域、指数和对称函数等,并在自学后记录相关的问题。课上教师讲解时就能更轻松的学好这一节内容。

二、重视基础知识,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数学基础知识非常重要,学生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进一步解决一些形式多变、内容复杂、逻辑推理过程严密的数学问题,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基础知识包含基础概念、定理定义、运算法则、基础公式、基本应用等内容。由于数学知识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展开,学生只有掌握了前面章节的基础内容,才能更好地学习下一章节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要善于总结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另外,还要经常对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查漏补缺,完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基础的数学思想,才能把握学习数学的基本规律,才能学好数学。一般来说,综合性题目往往涉及到很多章节的知识点,学生要想取得突破就必须对每一个章节的基础知识点了然于胸,并能够对基础知识灵活应用。

例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函数》这一章节时,必须要熟练掌握三角变换的基本知识点,包括正余弦公式、半角公式、倍角公式、万能公式、积化和差公式、和差化积公式等,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内容,在解决函数变换问题时学生才能熟练应对,不管是函数图像、定义域或是值域问题或是函数变换问题,学生都能找到基础的知识切入点。随着学习的继续深入,学生会惊奇发现三角函数的应用可以涵盖在各种形式的函数当中,并且引入三角函数往往能使问题简化,而要想达到这种效果,离不开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

三、选择简便省时的做题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数学知识繁杂,系统性非常强,各个知识点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一道数学题目往往有多种解题方法,学生在学习时要注意选择使用最佳的解题方法,这样不仅可以使问题简单化,避免出现错误,还能够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高中数学比较常见的一题多解的题型较多为证明题或是几何解析题、函数求解题等。例如:直线m被两条直线所截,所得的一条线段的中点为坐标原点,试求直线m的方程。题中的两条直线为:m1,4m+n+6=0,m2:3m-5n-6=0。解法1:假设m与m1的交点为(t,p),则它与m2的交点为:(-t,-p),则有①4t+p+6=0且②-3t+5p-6=0,解得t=-3623,p=623,则得k=p-0t-0=-16,求得方程为:n=-16m。解法2:假设直线方程为m:n=km,把m与m1和m2的交点分别求出来,即:(-6k+4,-6kk+4)和(63-5k,6k3-5k),利用中点为原点可以求得k=-16,所以直线m的方程为:n=-16m。很明显解法二要比解法一容易得多,避免了复杂计算,学生在学习时要注意这种区别。

四、多复习巩固,有一定的课外学习时间

数学成绩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总结,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要善于总结已经学过的基础知识点和常见的解题方法,尽力做到将基础知识点串联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将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进行系统归类总结,并要经常巩固,多做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优异的数学成绩。高中数学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善于学习还要勤奋刻苦,当遇到复杂问题自己不能解决时要及时向老师或是同学请教,当出现失误时要及时总结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下次失误的出现。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数学,还要善于利用课外时间多学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点篇7

一、能力与基础并重,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生对基础的掌握不足,主要是由于教师不能认识和处理好新课程目标中的一对关系:基础与能力。这种现状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无法兼顾基础和能力,经常忽视其中某一方面,最终造成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各种能力都无法得到应有的发展。强调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并不是要弱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新课标强调对基本概念与思想的掌握与理解,重视技能的训练,提出要用发展的眼光与时俱进地审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这其实是对高中数学教学和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这也是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别容易忽视因而也是特别难以把握的一个问题。

新课标在理念与目标上的一个重要进步就是在数学教学中,更加重视对数学基本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这是提高数学能力的基础。“双基”教学是认识与理解数学的首要前提。例如,在培养计算能力时,要求学生熟记公式和法则,还要掌握运算的基本技巧;在培养推理论证能力时,要求学生牢记各种定义和定理,还要了解因果推理以及其他一些逻辑关系。为此,高中数学教师必须狠抓基础,尤其是对一些核心的思想和重要的概念,一定要让学生加深认识与理解。对教学中一些关键的算法与技巧,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理解,争取熟练运用。可以说,在高中生数学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然,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后,也会反过来加深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巩固数学的基础知识。

二、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转变过去课程管理太过集中的现状,施行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使各学科课程更加适应不同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需求。三级课程中最富活力的是由各学校自主开发独立编写的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学校的独特优势,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弥补国家及地方课程中的不足。国家与地方课程的设置往往重视共性,而忽视了不同地区的具体特点,也就不能满足各类型学校的需要和各层次学生的需求。校本课程可以通过开发形式多样的选修课程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面对高中数学新课改及新的目标和理念的出现,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都面临着不同的问题,而合理开发校本课程可以解决当前新课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矛盾。

学校应全面分析自身办学特色,综合考虑实际办学条件,充分了解师生的兴趣特长、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等情况,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开发出体现新课标理念、富有学校办学特色、适合师生发展的校本课程。

三、贯通初高中数学课程,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延伸。因此必须考虑其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贯通。新课改中初高中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习惯都有很大差异。初中教材对知识的呈现是“问题情境—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这一过程,这有利于学生经历探究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建构个体的认知结构。高中教材内容较初中剧增,知识的呈现注重抽象性与逻辑性,概念多且抽象,符号多,定义、定理严格,教材叙述比较严谨,抽象思维要求提高,知识难度加大,而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计算更加复杂,突出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这一特点。初高中课程的差异导致了高一新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能力都不能达到高中数学课程的要求。所以初高中课程衔接是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和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提倡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其次,教师应结合高中新课程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会数学思想,认识数学本质,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发展创新意识,从而掌握高中数学学习最有效的方法。

再次,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情感,促使学生养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点篇8

一、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回归课打好基础并不我们平常意义上所说的把概念、公式进行死记硬背下来,并不是把书的例题、典型题生搬硬套的刻录下来,当然必要的记忆也是不可回避的。现在的中考试题依据新教学大纲的要求它必须来源课本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部分提升变式与综合应用,因此我们在复习时对重点关键的知识点要重点突破,为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而我们要对知识进行分类汇总、分类比较突出重点,强化基础知识的联系,并进行联想各个环节会在什么情况下综合运用。加强基本知识与应用能力的整合,形成基础系统化、运用知识自如化、能力提升一体化的知识能力网络。这就是我们回归课打好基础的能力要求,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死记硬背。

二、强化知识的应用训练

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运用所学。在第一轮的坚实基础上,我们得把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运用训练,因为现在的中考题虽然说来源于课本但它又高于课本,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求我们把课本知识通过系统学习变成能力,把课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为生活所服务。这也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基本宗旨。比如我们在研究架高压线的铁柱时,为什么它会在狂风瀑雨中稳如泰山呢?为什么有的大型单位的大门会伸缩自如呢?这显然是三角形稳定性,四边形可变性的最简单的应用。

特别是初三数学后期阶段的冲刺复习,更不是知识点的堆砌和死记硬背,而是从“双基”出发发挥“双基”的空间,把最简单的原始的知识变向灵活的运用于实际生活从而体现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从而形成个性知识体系能力,强化跨学科的知识联系与运用,在此要特别注意审清题意,从中感悟出知识的应用方向,注意知识点、面的迁移与组合能力的培养。

三、观察与推理的能力的培养。

当今学生走上社会要想在事业上有优秀的表现光有丰富知识是不够的,如果没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不能洞察出现代社会的信息动态是很难对社会有所作为的。特别是在商业领域,经济领域,当然还有政治领域。一个具有敏锐观察力的人,一定会在自己的领域游刃有余地进行事业发展。因而在新课标指引下任何一份中考考题没有一个不以考察学生观察能力与推理能力为载体的考题。现在从七年级新课程的第一课时开始教材中就体现观察图形,探索规律,推理想象的典型例题。因而可想而知本能力的培养对中考解决这类题的作用之大。观察能力迅速提高并非一朝一日所能形成,这个要求我们同学与教师平时要多加强训练,从简单的试题入手,形成自信并渐渐把这种自信与所学方法综合应用带入更高的境界。观察的基本方法有纵、横、对角、整体与部分的整合分解、数量的变化趋势动态、平面上的理解与立体上的区分等等方面。

通过仔细的观察与分析我们会在此基础上得到一系列的数据,针对这些苦心得来的数据我们必须对它们运用数学的逻辑性思维进行有条理、有步骤、系统化的分析处理从中挖掘数据之间的联系、规律,从而运用这些规律反过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关注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

我们知道数学学习是为实际服务的,这是数学的根本。但在我们学习中更多的则是要求我们运用数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为我们还没有走向社会,要想实现数学的根本宗旨,我们必须先用理论武装我们的头脑,只有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才是我们真真运用数学的基本之基本。实际生活中的试题在我们教材中到处所见,但我们的同学社会阅历比较少,很多同学对其中的“形”比较熟悉,但对其中的“质”却很难以理性的思维去分析,也就是说他很难把实际问题转变成我们书本上的理论模型来加以突破,现在中学教材中的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等知识点的出现哪一个不是以实际问题的形式而出现,其中各种参数哪一个不以平凡的实际数据而出现呢?这些就要求我们必须将这些实际问题高度抽象出它对应的数学模型,并把相关的实际数据转变成对应的理论参数进行解答,如果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不关注这些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构造可想而之:⑴:对于我们中考这一关我们将非常艰难⑵:就算你走到社会,同样的实际数学问题你又怎能运用数学的知识去解答呢?比如我们在建筑上如果你不能将实物建筑的图纸以几何形态的数学模型展现给建筑商的话,我们的高楼大厦将如何落成呢?如果我们的科学家不能把卫星飞行的轨道抽象出数学模型进行系统的计算并付于实施的话,那么我们今天的神舟五号飞船能升空并回家吗?那么我们还能见到今天的杨利伟吗?这些实际生活的形态都是建立在理论数学计算与分析推理的基础之上的。

现在的中考题以能力立本,探求创新,将方法蕴含于解题过程当中,是以一种形式多样化、情境生活化的试题展示给们同学的。但其万变不离其宗,本质却依然是我们学习数学知识,但这些“质”却隐藏于实际生活当中,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训练当中,注意“去伪存真”,将“情境数学”转化为“理论数学”抽象出数学模型,构造出我们熟悉的数学模型,回归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当中,以解决所谓的疑点难点。

四、养成反思习惯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点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六年级;总复习;策略

在完成全部的小学数学教学任务之后,小学六年级有一个系统的总复习过程,对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将各部分知识有机地整合起来,完善学生的知识框架,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在总复习的过程中,需要遵循数学知识的形成规律,按照一定的复习策略进行,以下简单谈一下小学数学复习的总体策略。

一、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着力完成培优补差任务

经过小学六年的数学学习,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比较大的差异,一般会存在优等生(2):中等生(3):学困生(1)的比例,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对总复习的复习效果也有不同的期望,优等生渴望熟练掌握解题方法,中等生渴望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建立自身的知识结构,学困生则希望通过复习过程掌握以往不理解的知识,根据学生对总复习不同的期待效果,教师要采用合理的复习策略。复习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帮助学困生以及中等生牢固建立起基本的数学框架,又要让优等生学有余力,在巩固的基础上实现拔高,最终实现培优补差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总复习过程的基本策略

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包括有四个基本板块,其中“数与代数”是基础,“空间与图形”对空间想象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概率统计”和“综合实践”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应用能力。在复习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就四个板块而言,可以让优等生梳理整体的知识结构,将自己认为的重点知识以网络的形式表现出来;要求中等生在回顾教材知识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掌握不够扎实的部分,进行罗列,以建立自身的复习计划;对于学困生,则要求其翻阅教材,整理出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以了解自身的学习进度。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会对知识的整体脉络有清晰的认识,同时对数学基本思想有了一定的理解,在第二阶段的复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引导作用,将数学知识按照概念、法则、性质、原理进行分类,帮助学生弄明白重点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利用比较学习法,在对比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最后阶段的复习要重视整体上的查漏补缺,使学困生多掌握一些基本知识。

三、要抓好基础知识和掌握和运用

一方面,全面了解学生。我们都知道,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复习前要对学生掌握知识状况和学习态度进行全面了解。首先要进行全面测试。即以《课堂标准》为依据,针对每一部分知识中的基础、重点和难点内容,选择一些中等难度的题目进行测试,要求学生在自己复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教师通过批改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着手编写复习课教学计划,重点理清基本概念、基础计算、基本操作、基本应用方面的知识结构网络,再指导学生理清自身掌握情况,作一个小结。

另一方面,全面把握知识,内化完整的知识体系。总复习必须要全面系统,要作出全面反馈。复习中我们不能按部就班地照着书本编排重讲知识或每课练,避免学生吃冷饭,枯燥厌烦,消极应付,费时费力效果又低。书本上的知识有些比较零散,教师要学会把书本从厚教到薄,应该有效合理地系统学生的基础知识,内化知识结构,建立基础知识结构网络,增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探讨、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且能进行灵活运用。我们知道“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是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建立了基础知识结构网络后,应让学生重新去品味基础知识、归纳要点,理清每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全方位出发,以练习为主要反馈手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让学生先练或在练的过程中进行分组讲解,以优带差,促进提高,也可以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时反馈,总结归纳。抓住学生薄弱环节,定向加固,强化训练,使学生能够弄清每一个知识点,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提高学习能力,积累知识。如此训练,学生对总复习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再发现,使知识常用常新、常新常用,也给教师提供了重要反馈信息,给学生自主复习的主动权。总之,总复习的第一阶段要重基础,抓反馈,再提高,再发现。

四、要加强学困生转化工作

教师要善于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知道这些学生到底困在哪里,用什么手段解决。我认为除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外,还要根据记忆和遗忘的规律,重视信息反馈原理的运用,及时巩固当堂效果;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科学训练,进行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教师要做到:细水长流逐一补,以新带旧分散补,突出对象个别补。在班里成立几个小组,每小组选择一个学习好的负责,成绩好的学生教成绩差的学生,这样成绩差的学生进步了,成绩好的成绩更好了,整个班掀起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点篇10

高考数学试题中对圆锥曲线部分的考查一直以来都是命题热点,其考查内容范围也较广泛,不仅考查圆锥曲线的定义和性质等基础内容,还考查圆锥曲线中的数学思想、数学推理和数学运算等能力。

从圆锥曲线考查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对圆锥曲线定义、性质应用和标准方程的考查是基础,在历年的高考数学题中都有出现,多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是圆锥曲线考查知识中的中档题目;第二,对圆锥曲线方程的考查,主要涉及定义法、待定系数法和轨迹法等解题方法,是历年高考数学题中的常规题型,其解决关键在于在题型中各变量之间寻求等量关系,以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第三,对圆锥曲线与函数、向量、三角函数、立体几何等内容结合的考查,以圆锥曲线和简单直线之间位置关系为载体,主要利用坐标法和数形结合思想解题,体现了数学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高考试题中圆锥曲线考查实例探究

(Ⅰ)求双曲线e的离心率;

(Ⅱ)如图,o为坐标原点,动直线l分别交直线l1,l2与a,B两点(a,B分别在第一、四象限),且oaB的面积恒为8。试探究:是否存在总与直线l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的双曲线e?若存在,求出双曲线e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014年福建省数学高考理科试题)

这道福建省的高考题考查了双曲线性质、双曲线方程、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技巧性,综合考查了学生推理论证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运算求解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是近年来高考题命题的基本思路,笔者通过分析试题给出基本解法。

三、高考圆锥曲线考查部分复习启示

1.结合课本夯实基础

高考数学试题的基本命题思想就是在《考试大纲说明》指导下,考查数学基础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考查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的数学思想以及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程度。高考数学试题是结合数学实际情况,立足数学课本命题的,从2014年福建省数学高考试卷看,严格贯彻了该思想。

2.突破解决重难点

高考数学试题中关于圆锥曲线的重点考查内容有:结合曲线方程分析曲线的基本元素以及几何性质;结合曲线的约束条件判断曲线轨迹;结合直线与曲线、曲线与曲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分析直线方程、弦长以及曲线参数的取值等有关问题;分析直线与曲线、曲线与曲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综合分析圆锥曲线与函数、圆锥曲线与数列、圆锥曲线与不等式、圆锥曲线与三角函数、圆锥曲线与向量、圆锥曲线与导数等知识。高考数学试题中关于圆锥曲线的考查难点为直线与曲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与其他知识点的综合分析。

3.强化运算解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