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课程小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19:26

交互设计课程小结篇1

摘要:随着以计算科学为核心的人机交互、图形图像、虚拟现实、普适计算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结合学生知识结构和工作岗位需求的变化,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课程建设,我们正在开展从《人机界面》到《人机交互》的本科生课程改革。本文从课程历史与现状分析、研究型大学相关课程现状与分析、课程知识点设置建议三个方面,介绍了课程改革工作的阶段进展。

关键词:人机交互;课程建设;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课程历史与现状分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学院开设的本科生课程《人机界面》/《人机交互》已经具有相当长的历史,近年来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平均约130人/学年。

在2004年以前,北航计算机系/学院的本科生课程《人机界面》,重点讲授人与计算机之间的界面原理和设计方法,主要有人机界面的概念和发展、命令行界面、图形用户界面、界面开发环境和工具等内容。

随着以计算科学为核心的人机交互、图形图像、虚拟现实、普适计算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考虑到学生知识结构和工作岗位需求的变化,需要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课程建设,我们开展了从《人机界面》到《人机交互》的本科生课程改革工作。

事实上,在2004年至2006年期间,虽然该课程的名称仍然为《人机界面》,但是教学方案已经增加了大量关于人机交互的教学内容,例如人机交互的概念和发展、人机交互技术与设备、多通道人机交互技术等内容,其中人机界面与人机交互各占一半教学内容。

在2007年至2008年期间,根据本科教学的具体要求和工作部署,通过学院领导、资深教授和授课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将本科生课程《人机界面》更换为《人机交互》,并且确立为计算机学院的核心课程,课程教学内容以人机交互的知识点为主导。虽然课程改革目前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还需要从学科需要、知识点、课程实践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人机交互》课程建设。

2研究型大学相关课程现状与分析

根据对国内外研究型大学相关课程现状的调研和跟踪,我们分析了与《人机界面》/《人机交互》相关的课程特点和发展趋势。大部分研究型大学以《人机交互》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本科生课程,也有小部分大学考虑到其他学科的课程教学需要,继续以《人机界面》为本科生课程,但是其教学内容充实了大量的人机交互知识点。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northCarolinaStateUniversity)的人机交互课程(Human-Computerinteraction)主要讲授构造有效交互的原则和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机交互设计能力,加深学生对人机交互因素的理解,以课堂作业(40%)和期末项目(25%)为主要课程考核指标。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University)的人机交互设计课程(introductiontoHuman-ComputerinteractionDesign)主要包括人机交互的认知学、概念原型、设计方法、开发工具和环境等内容,以课程讲授、小组讨论和课程实践为主要教学形式,以课程实践(50%)和课堂作业(20%)为主要课程考核指标。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mellonUniversity)的人机交互方法课程(introductiontoHumanComputerinteractionmethods)重视原理和方法的介绍,借助人机交互的发展历程讲述主要的概念、原理、原则和方法,强调人机交互系统和工具的设计、实现与评估。美国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ofwashington)的人机交互课程(HumanComputerinteraction)主要包含用户界面设计基础、人机交互元素、人机交互模型、人机交互软件、输入输出设备、可用性、先进交互方式等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以阅读文章并发表评论(25%)、课程项目(35%)和课程实验(35%)为主要考核指标。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oftoronto)的人机交互课程(Human-Computerinteraction)从用户交互的行为出发,强调人类认知系统、交互行为分析、交互任务分析、交互表示和原型、面向应用的交互设计和系统,注重学生的需求分析、原型设计、应用测试等能力,以期末考试(40%)、合作设计(39%)为主要考核指标。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University)的人机交互设计课程(Human-ComputerinteractionDesign)主要包括交互设计心理学、交互设计原则、人机交互模型、协同设计方法、交互软件设计和实现,强调“交互硬软件的设计如何影响人和计算机之间的交流”。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的用户界面设计与实现课程(UserinterfaceDesignandimplementation)主要侧重于设计(人机界面的设计原则和技巧)、实现(人机界面的构造和实现技巧)、评价(人机界面可用性的评价技巧)等,强调学生的课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以课程项目(40%)、课程作业(30%)为主要考核指标。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Berkeley)的界面设计、原型和评价课程(UserinterfaceDesign,prototyping,andevaluation)主要讲授交互设备、交互方式、对话模式、实例分析、面向用户的任务分析和设计方法、开发工具、测试方法等,以课程考试(45%)和课程项目(45%)为主要考核指标。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University)虽然以人机界面技术(HumanComputerinterfacetechnology)为课程名称,但是以人机交互的知识点为主要课程内容,例如鼠标、键盘、游戏杆、头盔显示器、音乐控制器、数据手套等输入方式,以及图形、触觉、音乐、3D声音等输出方式,强调特征提取和数据映射策略等信号处理方法,其教学特色涉及面部表情交互、语音识别方式、手持式交互方式等内容。

3人机交互课程的知识点设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人机交互,是研究人、计算机以及它们间相互影响的技术,是人与计算机之间传递、交换信息的方式和接口,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历史,不仅是处理器速度、存储器容量等飞速提高的历史,也是不断改善人机交互技术的历史。人机交互技术,如鼠标器、窗口系统、超文本、浏览器等,已对计算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还将继续影响人们的生活。

人机交互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焦点之一。美国信息技术顾问委员会的“二十一世纪的信息技术报告”,将人机交互和信息管理列为新世纪4项重点发展的信息技术之一,其目标是研制“能听、能说、能理解人类语言的计算机”。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等均将先进的人机交互、虚拟现实技术列为予以特别关注的资助项目。随着互联网、虚拟现实、移动计算、普适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机交互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许多新的机遇。

所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人机交互》课程知识点,应该随技术发展和应用需求而不断改进。通过调研、分析和参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国内外专业规范,不难发现其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计算机工程、信息技术4个方向,在课程设置、知识体系和技术变化等方面均将《人机交互》课程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人机交互,重点在于:理解交互用户和交互对象的行为,根据“以人为中心”的原则设计、开发和评价人机交互系统。通过调研、分析和参考相关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人机交互》课程讲授学时大部分为36或48小时(实践学时约18小时),并且主要包括人机交互的概念与历史、认知心理学、交互软件设计、交互系统设计、交互方式和设备、交互系统应用、交互系统评价等知识点的设置。

交互设计课程小结篇2

关键词:互联网+;交互设计;教学方法

交互设计作为21世纪的新兴学科,是一个多领域交叉性的学科,与众多传统互联网专业不同,交互设计在分析研究产品时,更加注重“产品---环境---用户”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十分关注用户的需求。交互设计对于从业者的要求不仅仅是在技术方面能够灵活应用专业知识完成设计任务,更重要的是研究者在实际的过程中与用户沟通,获取用户的真实需求,从而提升产品的依赖性。当前,我国高校培养体系并不完善,特别是在高职院校的培养体系中,往往只侧重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容易忽视交互设计流程与用户需求的关系,如此往复,无异于机械训练[1]。为了使交互设计有一个更合理的教学方法,本文就此做探讨与研究。

1交互设计与教学现状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逐渐升温,交互设计专业市场需求也不断壮大。为此,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将交互设计专业方向设为了热门专业,虽然各高职院校都明确了交互设计方向,却忽略了交互设计的专业特点,结果教学模式照搬其他设计学科,如此便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交互设计与传统艺术设计专业不同,创新对于交互设计并不是最重要的,交互设计更重视用户的真实反馈,更多关注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真实体验。在培养学生方面,艺术设计专业以技能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但是交互设计的培养只是把技术作为一种手段,学生更应该注重如何研究用户,如何把用户的需求转化为交互流程[2]。如此一来,高职院校中偏重于技能训练的培养模式,在交互设计的教学培养体系中就显得有些失衡。在国际交互设计的发展模式中,交互设计的应用领域并不集中于互联网方面,很多国外的交互设计更加重视用户研究、交互方式、环境融和等方面,其应用领域则更加广泛,不仅仅是互联网虚拟交互,同时也在医疗、教育等实体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并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例如,Simonem.DeDroog等人通过研究儿童在阅读绘本时的认知行为特点,改进儿童绘本的交互式分享阅读体验,以增进儿童对胡萝卜的摄入量。由此可见,当前欧美的交互设计在应用领域方面明显领先国内。但是,单就互联网交互设计而言,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迅猛,并非他国可以类比。因此,交互设计教育方法改革,还是应该以我为主,国外为辅。

2教学改革的思路

专业教学培养体系并非固定不变,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应该根据社会实际岗位的真实需求来应对与改变,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社会发展需要怎样的职业素养,高校就应该创造适应的空间。目前,交互设计发展较快,通过调研发现,对于学习交互设计的学生而言,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界面设计能力,其次需要拥有良好的用户沟通和团队协调能力,最重要的是设计者清楚交互设计的整个过程,明白产品开发设计的全部流程。而在学校培养学生期间,除了单一的基本课程学习外,如何将每个课程串联起来,是能否让学生体验到整个设计流程的关键。以往的教学模式是根据所学习的课程分段式教学,这样最大的问题是学习内容很难与实际课题结合,学生只知道所学习的内容,却不知道如何在设计过程中去应用[3]。因而,交互设计必须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是开放式的,甚至是颠覆性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清楚每一门课程的作用和在交互设计中的位置。针对这一目标,新的教学模式应该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化繁为简整体教学。可以将关联度相近的课程结合,减少课程之间的分割,如图形软件学习课程等。第二,课程设置前后关联。每一门课程应该与前后课程呼应,增添课程之间的联系,如交互设计课程之前就需要开设用户研究课程。第三,设计流程循环教学。每一次课程学习都是一个独立的设计过程,这样学生长时间积累就可以对设计流程了如指掌。第四,重点内容重点突破。在一些重点难点的环节,需要开设专题训练,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开设用户研究方法的课题,就可以让学生们在短时间内提高对用户研究方法的理解和执行力。按照这样的改革思路,课程与实际项目接轨,高职院校则变为了企业发展的前沿阵地,课堂则成为了专业培养与设计实践的桥梁。

3教学改革的方法

经过实践调研发现,当前各互联网企业普遍遵循一个较为详细的交互设计流程(如图所示)。根据上述的设计流程,可以推断出目前交互设计岗位不但需要有一定的设计能力,同时也需要设计者能够参与用户研究与产品编程,这样对交互设计的学习者而言就需要具备较为综合的能力:第一,界面设计能力。能够从事最基本的界面设计工作,读懂设计规范,按照标准完成界面设计任务。第二,交互流程设计能力。能够将用户需求与产品功能相结合,设计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框架图。第三,用户研究与分析能力。能够通过一定的方法来挖掘用户的真实需求,并根据用户需求确定产品方向。第四,计算机编程能力。能够看懂计算机编程语言,可以与程序员无障碍沟通。第五,视觉设计能力。能够从事一定的视觉设计工作,对于视觉化的信息有较敏感的嗅觉。因此,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交互设计师,就应该拥有界面设计、交互设计、用户研究、计算机编程和视觉设计等诸多能力。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不但要在课程上开设与相关能力所对应的课程,例如:用户体验与研究、界面设计、交互设计、图形图表设计等[4];也要做好各个课程之间的衔接,巧妙设置课程前后顺序,如用户体验与研究的课程需要在交互设计课程前开设与完成。当然,交互设计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是开展项目教学的模式,这种项目教学模式不但可以通过工作坊的形式进行,也可以加入到日常的课程学习中。例如,在《视频剪辑与动画制作》的课程中,一方面可以结合项目或比赛设置课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巧妙地与之前结束的界面设计课程相结合,做到平面界面的动态演示,从而让学生们体会到如何从平面展示走向多媒体展示。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与研究,现总结改革方法如下:

3.1专师辅导,小班化

教学交互设计需要学习者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能够在用户的言谈举止中发掘用户的真实需求,这需要在平日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形成一对多的关系,尽量做到逐个辅导学生,手把手教授,与每一位学生沟通交流,传授心得,因而小班化的教学模式对于用户研究的课程而言十分必要[5]。

3.2集中授课,结合项目

设计类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稍有区别,其更加注重学习的应用能力,并且通常学生能够立竿见影地感知设计效果,应用效果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验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缩短课程的跨越时间,使得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和练习,并在练习中,尽量寻找一些实际的案例,通过实践来检验教学的成果。

3.3开设工作坊,培养团队意识

所谓工作坊式教学,指在短期内组建学生团队,设立课题,让学生自行完成设计项目,期间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工作,但是最终的任务应该由学生自行组织完成。工作坊式教学是类似于当前各大企业内部设计团队的工作模式,这种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分工协作意识以及综合处理人—事—物的关系等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就像一块职场试金石,能够及时发现学生面对职场竞争的优缺点。

3.4参与比赛,以赛代练

当前各种设计竞赛层出不穷,以参赛的形式磨练学生团队意识和设计能力不失为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手段。但是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比赛只是教学的一个环节,相对于比赛的结果,更应该注重学生在比赛过程中的成长,不能为了获奖而盲目地参加各种比赛,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3.5毕业设计,高度重视

毕业设计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是学生大学的最终作品。因此,毕业设计的教学对学生至关重要,但由于工作和实习的压力,很多学生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将更多精力用在了找工作或者各种职位考试中,毕业设计则逐渐成为鸡肋。虽然老师会有节点要求,但是大多数学生却并不会在意,这样一来毕业设计就成了最后毕业前期临时冲刺的作品,设计质量没有保障,设计流程也完全被打乱。因此,各高校应该加强对毕业设计的要求与管理,提前做好毕业设计的工作与安排,让学生能够妥善处理毕业设计与工作实习等事项,从而为大学最后的作品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7]。

4总结

综合以上几点,高职院校在交互设计教学体系的建设中,需要更加注重课程的教学效果,最好能够在相关课程的教学结束后有统一的项目实践进行教学验证。这样既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机会,又找到了教学成果的试金石,可谓一举两得。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教学与项目结合需要有一个平稳的过渡,应该避免生搬硬套,生硬地将各种项目附于课程教学中,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此现象在当前高职院校各个专业教学中屡见不鲜,希望广大的教学同仁能够引起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杜京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才智,2014(8):74.

[2]蒋蕾.交互体验时代下的书籍设计教学改革探究[J].文海艺苑,2016(8):201.

[3]赵芳.“互联网+”下交互设计的“微”教学改革[J].美术大观,2016(6):163.

[4]丁亮.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30):208.

[5]唐帆.高职院校包装设计课程教学研究[J].湖南包装,2015,29(3):93-94.

[6]张祯军.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学习,2017(3):95.

交互设计课程小结篇3

【关键词】新课标交互课业设计与优化

一、引言

英语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把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课业作为传统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必须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需要。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教师布置的作业往往是强化训练的力度,以练习记忆为主。而实践性、探索性的作业占的比例极少,体现出浓厚的应试取向。而且对学生课业情况的调查也显示,学生课业负担重,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少,这就很难促进他们全面、和谐、均衡地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学英语教师就面临着如何优化设计英语课业的问题。

英语课业的设计与优化,首先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之一;其次,是提高中小学生英语综合学习能力的需要;再次,是国家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英语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以往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的讲解与传授。转变为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合作,参与的学习方式。最后,课业设计与优化还是英语课程价值功能的体现。即英语学科,除了传递语言知识,获得语言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外,还要承担开发智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任务。

“交互式家庭作业”一词,最先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是指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学生家庭作业的一种形式,它主要强调家庭参与学校教学,简称tip。凯洛夫曾指出:“家庭作业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作业从根本上用独立作业的方法来巩固学生的知识,并使学生的技能和熟练技巧完善化的使命”。我国学者吴也显在他的着作《教学论新编》中指出:“作业系统如果安排得好,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心理学家洛克通过实验证实:受欢迎的课业能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本文所提出的“交互式”课业设计与优化,强调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解决传统意义上以教师为主体,进行选择、设计和布置课业中所产生的问题,使课业设计能够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学生能够根据不同层次自主选择课业;部分课业突出合作完成;在互动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能力。

二、英语课业的现状及问题

笔者在宁波市的五所中小学里,通过问卷,访谈的方式就英语课业的现状进行随机调查。总结分析后,归纳出如下几个问题:

2.1英语课业的布置针对性不强。通过问卷调查发现70%的学生认为课业不能根据他们的实际掌握情况而定。教师的课业大都是“一刀切”的形式,并且不能很好的激发起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2.2英语课业形式单一。绝大部分受访学生反映,课业以书面形式居多,相当部分是简单机械的重复。教师布置课业的目的大都与应试相关,并不能较为全面的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英语能力。对于通过网络来进行课业布置的情况也极其少有。学生深感课业负担过重,部分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2.3课业设计缺乏层次和互动。80%的受访学生认为他们的课业来自老师布置的书面内容,并不是他们自主选择的,因而减少了他们自己提出问题的机会。从课业互动的角度看,学生课业完成的情况大多由既定的标准答案来进行评判,教师的评价单一,往往只有简单的对与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的拓展缺乏明显的激励。这是与《新课标》中的“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明显相悖的。

三、英语交互课业设计原则与实施

交互式英语课业的提出,对于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设计方案,改变传统的课业模式,挺高素质教育的效率,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3.1交互式课业的主体除了学生之外,老师也是一个重要的参与者。这与传统的作用不同。老师不仅仅是要给学生批改作业,还要给学生人性化的关照。师生之间的作业互动,既有助于增强师生的情感,也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

3.2交互课业的设计形式不仅仅是传统的书面作业,也可以是网络操作作业,口头作业等等,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价值情感具有很好的效果。而且交互式课业对于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来说,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水平提升。因为它的灵活多样,使枯燥的课业也可变得感性,能更好地吸引学生。

3.3交互式课业中,每个学生的作业内容可能都不太一样,这就有利于防止学生之间的作业相互抄袭,有助于教师了解到每个学生的真实水平,从而提高学生成绩,改善教学质量。

3.4交互式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也有利于增强同学间的友谊,形成互相协助,互相提高的观念,从而能使教师更好的落实教学计划方案。5)交互式课业也是一种科学的课业计划方案,这对于新课标下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作用。总之,交互式英语课业对于当前的教学状况具有不可替代的协助作用。

从课业设计的目标和规律出发,总结已有的交互课业布置经验,在设计和优化交互式课业上,笔者得出以下原则:

3.4.1主体性与合作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在交互课业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交互课业,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化为主动建构者。建立学生英语自主性学习的网络平台,分析留言本、BBS、网页、博客、邮件群发等特点,建构一个适用的课业交互平台。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课业设计时,要在考虑学生共性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个性,使课业成为发展学生兴趣特长的手段。课业在内容和形式上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发展的空间。通过自主性课业,学生不仅学习到了科学知识,而且充分发挥了自主性,探索了学习的方法与策略,培养了独立性。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合作精神和能力是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合作性原则是指通过具有建设性的合作互动,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实现学生个体性和群体性的协同发展。在交互课业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还能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以及体会到真正的学习快乐。因此,传统的课业方式有必要向注重培养自主合作精神的交互课业方式转变。

3.4.2差异性与多样性结合原则

交互课业设计的对象是学生,这就决定了课业设计必须兼顾到差异性与多样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对课业的不同理解与表达。英语学习不仅是语言的单一学习,更是文化的学习,生活的学习。因而在交互课业的设计上,应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应用,如网络等。让学生在不同内容,学科,方法的相互整合与参透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可以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业,如让学生在网络上听一些最新的英文歌曲,让他们锻炼听力的同时,了解国外音乐上的一些动态。学生自主选择一定的话题进行演讲并录音发至教师邮箱。教师在一定时间内,针对性的进行点评和反馈。在这样的交互过程中,既完成了既定的知识目标,又充分体现了课业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4.3层次性与整体性原则

由于学生存在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学习动机,心理等各方面的差异,交互课业设计要从学生的各个不同层次出发,建立多层次的交互课业结构。教师应明确交互课业的设计应该使大部分学生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并在其能力范围内完成,这是其整体性原则。同时又要兼顾个体差异,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创造不同的锻炼表达机会。对程度低的学生布置基础性的交互课业,对于程度高的学生布置难度较高的交互课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的发展。

3.4.4激励性和评价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是指利用有效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学生进行交互课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参与的愿望,使学生处于积极能动的状态从而完成对知识的主动构建。从长远看,内部动机比外部动机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持久力。教师在交互课业设计中,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疑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主动参与,将所学的知识逐步内化。同时,在交互课业的实施中,教师应强调学生的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的课业表现多给予正面积极的评价。评价性原则是指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学生对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交互式课业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策略。

四、结束语

交互课业使得学生完成英语课业的过程,成为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过程;成为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又不断生成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循环探索过程;成为知识与能力不断互动、提高与发展的过程;成为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断碰撞和发展的过程,成为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的过程。同时,交互课业体现出在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功能。既可以通过交互课业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不断自主获取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又可以通过交互课业这一纽带,在学生、家长和教师之间形成一种交流,通过交流互相了解、发挥教育“合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成长。从这一点来说,英语交互式课业的设计与优化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文源.英语新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金鹏.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英语作业模式[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1).

交互设计课程小结篇4

学生的作用是通过分析、思考、讨论等多种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自主学习。因此,实现交互式教学目标必须遵循主体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和评价性原则等[3]。交互式教学是启迪学生自主思维特质的较好方式,被西方国家所普遍采用和推崇。美国许多课堂教学研究和实践都验证了这种模式在课堂教学和提高学习效果方面的有效性。结合我国国情,高效中课程班的学生数量较多,可将小组学习的形式引入到交互化教学中。由教师指定或学生自愿结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作为一个交互单元,这样不仅能够实现交互式教学,还能够使小组成员在交流中改善人际交,促进认知的发展。

二、交互化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实践

以我效交通工程专业《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为例进行了交互化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实践。随机抽取大三年级交通工程专业一个课程班作为实验班。该课程班由两个行政班组成,学生人数59人,学生自愿结合成学习小组,每组4~7人,共分为10组。根据该课程特点,将交互化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包括:课堂教学设计、学习互动、课堂成果展示和成绩评价。课堂教学设计是授课教师以知识点为主线,设计课上师生互动问题及课下学生分组完成的问题。学习互动包括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两方面。师生交互中由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吸引学生参与对话,对例题进行分析、归纳,形成概念。生生互动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的日期内,利用一定的课下时间对教师布置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整合,形成学习报告。在此期间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书目并指导学生自学方法和获取文献资料的途径等。课堂成果展示是在学生完成小组学习报告后,教师指定某小组在课堂上对其完成情况进行讲解展示,并负责解答其他小组同学的疑问,教师可加以适当的补充。对于完成较好的小组给予及时的表扬,让学生感到独立解决问题后的喜悦,激发继续学习的动力。在课程结束前一周左右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相互成绩评价,教师确认后,将该项成绩作为小组成员本门课程的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该课程共56学时,14周。因此时间安排为:1~4周,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熟悉阶段,完成学习小组的划分;5~10周,教师随着课程进度进行互动问题的整体设计,并在教学中加以应用;教师分阶段布置学生分组作业,每次作业利用15~25分钟左右的时间由学生进行成果展示;11~12周,学生进行相互成绩评价,教师核定平时成绩;13~14周,与学生交流课堂教学改革的体会,分析存在的问题。

三、教学效果

通过交互化模式的课堂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从教师来看,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更多的从自己的认知层面进行讲述。交互化模式下,教师要更多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理解能力,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对课程的理解,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根据具体教学情境的变化,对课堂教学内容做出符合要求的调整。例如,学生通过自学容易掌握的知识点,就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详细讲解了,对学生认识不够清楚却又属于重点的内容则加大讲解分析的力度,这样就将有限的学时根据学生需要进行了合理的分配,也避免了课堂上学生的乏味和迷惑。从学生来看,学生要完成教师设定的任务就必须动脑思考,这样就由传统教学模式中养成的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学习的方法和手段更为多样,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日常的学习中,而不是靠考前突击性的死记硬背。学生已经不限于在教材上寻找答案,能主动地到图书馆查找、借阅相关参考书或是上网搜索。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比以前更广、更清晰。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学生慢慢地克服以前的胆怯心理,愿意向教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在讨论中既能做到相互讲解,互助提高,又能迸发出思维火花,提出各种在思考中发现的问题。在一些时候,学生的思路还会给老师以启发,便于老师寻求更好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更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指导。

四、结论

交互设计课程小结篇5

关键词:平面设计;网络课程;交互教学模式;课程性质;学生特点

现今,网络教学逐渐普及,网络课程的建设越来越受到教育者关注。实践证明,与固有的教学模式相比,网络课程教学的方式更受学生欢迎,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不断提升。网络课程交互教学模式(imnC)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既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又实现了人机交互教学模式的功能,为教学提供了诸多便捷。所以,网络课程教学对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平面设计类课程与网络课程教学

1.平面设计类课程的可操作性

平面设计是教学生运用手绘或计算机技术在二维空间中进行艺术设计的课程。这类课程的实操性较强,教师不但要进行平面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教学,还需要让学生借鉴大量平面设计相关案例。因此,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学会制作并进行实际操作。平面设计作品的优劣与作品传递给受众的视觉效果和中心理念有关,所以对于平面设计类课程的学习,学生还要培养艺术眼光和创新能力。平面设计类广告主要通过媒体传达设计者的理念,这种较为形象和具有立体感的传播方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所以,建立以网络为基础的教育模式,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平面设计类专业培养更多的人才。

2.网络课程教学的特点和不足

随着网络课程教学的不断深入,教学空间获得了延展,大数据下,教学资源变得丰富多样,教学模式也变得多样化。网络课程教学实质上就是教师运用网络技术向学生传达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料,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网络课程教学打破了时空的局限,使学习范围变得更广;网络课程教学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学生也可以反复利用这些网络资源;它能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途径,有效地进行有个性化教学;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具有丰富性和互动性,可以使学生进行多向交流,以便获取教学资源,也实现了多样性教学;教师在网络课程教学中的角色是引导者和资源的提供者,学生在网络教学中由被动变为主动,凸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与学生进行知识的交流和探讨;网络课程教学把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融合,教师可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进行面对面的课堂知识讲授,也可以利用网络在线慕课(mooC)、微信闪课和微课等多种模式进行教学。但是网络课程教学中也存在一些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首先是网络课程的体系规划不完善,平面设计类课程教学资源丰富但较杂乱,缺乏统一的标准。网络课程中的知识往往缺乏连续性和规律性,教学难以为学生提供循序渐进的训练模块。其次,网络课程教学中,网络的互动利用率较低,面对新的教学模式,部分教师对课堂的规划不完善,对于课堂评价和网络的意见反馈功能缺少规划。虽然很多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中设置了互动平台,但是被利用到课程规划中的较少。再次,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对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相关资料的检索和规划,而忽略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最后,学生要浏览大量的学习资源,但部分学生缺乏对海量网络信息进行梳理的能力,这导致其面对网络信息时产生焦虑感。

二、网络课程交互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现

1.网络课程交互教学模式的建立

网络课程交互教学模式(imnC)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交流互动的功能。建立起交互模式的教学大致可分为四个层面:首先是实现学生与交互媒介(S-m)之间的联系;其次是实现学生与教师(S-t)之间的信息交流;再次是实现教师、学生与教学信息和概念(t/S-i/C)的交互;最后是实现学生与学生(S-S)之间的交流。交互界面的建立主要是方便学生通过交互界面与同学、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学习。对课堂信息的交互主要突出三个要素:学生之间的交互是进行合作或竞争(C-C)关系,以便实现信息的交流与互动;在师生的互动中,教师主要起监督和引导的作用(m-G),同时负责给学生分配任务、分组合作和树立目标(a-G-G)等工作;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教学资源获取平面设计的步骤和项目制作需要的材料(S-p)以及拓展项目的训练(e)等信息,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选择学习资源(CR)以完成学习任务。然而,在独立的网络课程学习中,学生易出现孤独情绪,一旦遇到了困难和挫折,往往产生放弃的想法。这时,教师要在网络课程教学中加强情感交流,方便学生对不会或不懂的知识要点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同时在学生相互交流时对学生多一些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以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交互可以发生在生生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师生之间,学生可以通过反馈平台向教师反映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可以和同学相互分享成功、倾诉挫折,从而达到彼此帮助的目的。一旦学生通过网络课程交互教学模式获取了教学资源,师生进行的交互过程就是概念交互。学生通过交互平台获取知识概念,在生生之间的交流中获取新的知识,再将学到的新旧知识相互融合,从而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概念交互主要表现在情感交流和信息分享两个方面,概念交互的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关键作用。

2.网络课程交互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在网络课程交互教学模式中的实现,首要任务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规划。现行的平面设计类课程设置中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素,另外,一些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欠佳,对计算机软件的操作不太熟练,对团队依赖性较强。因此,平面设计类课程教师对课堂的安排要遵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以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第一,网络课程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教师要制定难易适中的教学内容框架,保证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第二,网络课程教学内容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教师在规划教学内容时应该分析当今行业的人才需求和公司对就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引进一些企业项目作为平面设计类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发展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另外,网络课程教学是教师给学生分配任务、以完成项目为目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对每节网络课程进行设计,给不同的小组安排异质的项目,再对各项目进行步骤分层,学习小组内部可以根据每一步骤安排异质的学生完成。教师在分配每个网络课程项目时要按照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给予学生合理、科学的项目任务、要求以及完整的效果图;其次,给学生讲解该项目实现的详细过程,让学生根据讲解进行实践并督促其完成;再次,教师要对该项目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搭建完整的知识框架结构;最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相似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实战训练,并明确学生提交平面设计作品的截止时间,以督促学生学习。可以看出,这种网络课程教学结构不仅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和建构知识的能力,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具有较大的帮助。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网络资源。对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的实施,主要包括教案编排、教学ppt演示或利用网络视频教学(慕课、微信闪课和微课)等环节。教案主要包含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实践、重难点知识、训练项目与素材及案例分析等组成部分。教案要求表述准确且易懂,有相关教学项目的截图说明等。教学ppt的制作要根据每个课程项目制作图形和文字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包括项目制作的主要步骤和理论分析。视频资源主要是网络上的一些高质量的教学视频或教师自己制作并上传的视频,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在课堂中运用。

3.网络课程交互教学模式设计在教学中的实现

要在教学中实现网络课程交互教学模式,就要设计好交互界面的功能。首先教师对网络课程交互教学模式的设计不仅要符合学生的需求驱动和学习特点,还要与课程特点相适应。交互界面的设计效果对学习效果有较大的影响,以上两点要求对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较大的帮助,也是保障网络课程教学更好地实施的要素。平面设计类网络课程教学界面设计要遵循以下要求:要保证网络课程界面的统一,并且要求界面简洁流畅和清晰;对于教学内容要有较为突出的呈现,以方便学生浏览海量信息;每次网络课程资源的呈现界面不能超过正常显示的长度,限制横向翻屏,以避免不便的阅读给学生带来厌烦感;网络课程信息导航要明确,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访问;网络课程中海量信息的链接要清晰易辨;要具有检索功能设计,方便学生有目的地搜索信息;在设置教师界面时,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络课程信息平台,分享自己的资料和照片等信息,避免学生产生孤独情绪;在平面设计类网络课程中,还可以设计对教学内容进行标记的功能等。除了以上功能的实现外,在网络课程交互教学模式中,师生也可以通过app、BBS、微博或微信等交流平台进行互动讨论。

结语

建立良好的平面设计类网络课程交互平台,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平面设计类相关的学习资源,还可以为师生提供更好的交流和互动平台,进一步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所以,提高平面设计类网络课程教学的交互功能,是平面设计类课程不断发展的动力,有利于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平面设计类高端技术人才。网络课程教学中交互功能的实现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特征、课程性质以及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课件等进行规划,进行具有实效性的课程交互设计,保证平面设计类网络课程得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朝晖,刘建高.平面设计类课程的网络教学现状分析.石油教育,2014(2).

[2]邓朝晖,刘诗安,刘建高.平面设计类网络课程的教学交互研究.成人教育,2013(12).

[3]王书艳.基于网络学习行为分析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白静雯.基于moodle的高职平面设计课程网络教学系统设计研究.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交互设计课程小结篇6

在目前高职会计教学中,教学目标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对知识的个性需求,教学方法未充分顾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知识的不同水平。

随着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等学习理论的广泛普及,探究式教学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许多著名的西方教育学家的教育主张中就出现过探究性学习的思想,比如赫胥黎、斯宾塞、培根、布鲁纳等。我国探究性教学理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探究式教学理念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探究中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职业判断能力。在会计教学领域的探究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与案例教学结合的研究。探究式教学引入高职会计课程教学,通过创设案例,引发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实训实验,发掘学生探究潜质;通过合作探究,交流学习成果。在高职会计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d趣,以及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并培养创新意识。

如何更高效地进行探究式教学?如何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效果?有赖于技术与资源两方面。交互式学习平台能够将技术与资源整合,为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构建创造良好条件。

二、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现状

我们采用问卷方式对会计专业大三学生的教学进行调查,问卷采用匿名的方式通过网络链接和手机二维码同步进行,共收回182份问卷,占会计专业大三学生总数的75.83%,具有较好的代表性。通过问卷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学生个体差异与班级制授课的矛盾,不利于因材施教。通过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统计发现,随着专业课程难度加大,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比例呈现下降趋势,掌握一般的学生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同时掌握较不好和非常不好的学生比例越来越高。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目前采用的班级授课制,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都是针对大多数学生设计的,而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方面个体差异很大。因此,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下会出现随着课程难度增加,学生个体差异无法解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潜能和学习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导致两级分化渐趋明显。详见图1。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矛盾,学习兴趣不高。高职会计教学由于场地与学时的限制,无法同时满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学生认为难度较大的内容,如78.02%的学生认为金融资产学习难度较大,有58.79%和58.24%的学生分别认为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较难掌握,一方面在实习过程中很少能够接触,另一方面由于较难获取企业实际案例,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尽管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

(三)会计课程知识点多与课时限制的矛盾。在被调查对象中,有68.13%的学生认为会计课程知识点多,有44.51%的学生认为会计课程比较难懂,这与高职学生对企业经济活动和业务流程缺乏了解有关。由于课时限制,在课堂上学生无法达到准确领会、理解和掌握,需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复习,但是根据调查,仅14.84%的学生课外学习会计专业课程的时间达到2小时及以上,53.3%的学生为1―2小时,而且我们也了解到学生的课外学习主要是指完成布置的作业,对所学知识巩固的主动性不强,学生也反映目前可供课外学习的资源不够丰富,便利性也不够。

三、交互学习平台在高职会计教学应用中的功能分析

(一)在线学习课程。课程重点、要点采用3―5分钟的短视频会以二维码的形式提前下发给学生,课程内容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并支持碎片化学习,打破会计学习枯燥、抽象的特性。平台中设计练习、测试、抽奖、互动游戏等多种交互活动,并建立反馈机制,学习者与系统进行的每次交互都能得到及时反馈,体现微课性、交互性、体验性等特性。

(二)智能化教学功能。通过智能化的互动学习平台,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难度以多样化的方式实施个性化分层,创建不同的小组组合方式。针对各层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设置不同的岗位要求和职业能力要求,通过引导不同层次小组完成各自的岗位任务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在线教学活动,增强师生交流和协作学习。教师在智慧教学中扮演设计者、顾问、促进者、导师、评价者以及咨询师的角色。

(三)自主学习功能。为解决会计课程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需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学生通过电脑、移动手机交互学习平台,可以随时随地访问、观看视频,完成交互练习。学生还可以跟踪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成绩,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实务训练。将个性化学习和基于能力的学习结合起来构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体系,使学生养成学习自主性;学生还可以通过互动学习平台的讨论区进行提问、答疑、分享等,使学习不再局限于面对面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无处不在的学习。

四、基于交互学习平台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一)基于交互学习平台的探究式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交互学习平台的教学设计主要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1.学习任务设计:在课前阶段完成。教师制作相关主题的会计微课视频,学习任务单、参考学习网站、主题相关的学习资料。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是教师根据任务内容精心准备难度不一的多层任务,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任务引导,自主探究完成对会计新知识点的学习与理解。

2.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设计:在课前阶段完成。学生可以利用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通过微信群、QQ群等讨论组,进行在线讨论,实现生生和师生间的互动与合作。

3.课堂互动教学设计。在课中阶段,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不是灌输新知识,而是设计多元互动任务巩固并内化知识重点与要点。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会计课堂任务,以及与主题相关的重点与难点的学习,逐步改变传统会计课堂被动接受知识和消极思考的状态,养成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教师与学生共同作为知识的探索者。

4.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在课后阶段,教师设计测试内容,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内容,以便学生针对性地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测试内容包括需要学生独立完成的测试任务和小组合作完成的测试任务。通过学习效果评价,达到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目的。

(二)基于交互学习平台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流程构建。详见图2。

(三)基于交互学习平台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案例。(1)课程:财务会计;(2)项目:无形资产;(3)授课对象:2015级会计专业学生;(4)软件应用:UmU互动学习平台。

课前阶段:设计三个互动环节,无形资产初始计量采用问卷互动形式,在新课开始前作为上一节课知识点的回顾;无形资产后续计量采用考试形式,针对本课程重难点掌握情况进行及时反馈,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游戏环节是由于会计课程本身学习强度较大,本着劳逸结合想法,让学生通过游戏得以舒缓。

课前阶段:生成二维码,学生通过读取二维码进行互动。通过该平台还可以设置游戏环节与问卷环节,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从而最大程度地让学生获得学习满足感与成就感。

课中阶段:学生参与第一个互动结果展示,根据学生答题情况,一方面进行查漏补缺,另一方面可以了解班级整体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中阶段:学生参与第二个互动结果展示,显示了每位学生的得分以及用时情况,针对答题结果,一方面学生可以交流讨论,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调整教学进度。

课后阶段:针对答题结果,学生根据交流讨论情况,教师调整教学进度;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学习策略,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五、实施效果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的方式,从学生、任课教师、听课评课督导员三方面全面了解课程实施效果。

(一)运用课前学习情况反馈,解决个体差异,实施动态分层。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级别的课前学习任务单,根据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人数与成绩情况反馈,来确定课堂教学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自主探究或者课堂讲授,以避免简单分层分类带来的一刀切效应。因为学生个体差异不仅表现在一门课程中,也会体现在相同课程的不同项目上,因此对学生的分层不应该一成不变地贯穿整个学期的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与知识增量进行动态调整。

(二)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小组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通过处理任务的过程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在具体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时,必须注意开展讨论的问题的设定要精准且具体,分组时要考虑小组成员的构成情况,同时要结合专业的自身特点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出现的认识偏差与探究主题的偏离,避免滥竽充数现象,引导探究步入正轨。为鼓励小组合作探究积极性,教师在设计课程评价时应当采用组内评价、组间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三)运用自主探究学习法,解决了课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学生通过课前下发的学习任务单、微课和参考资料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能够了解会计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交互学习平台上反馈的学生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取得教学效率和效果的同步提升。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

(一)改进硬件设施与学习平台的建议。(1)学生教室多媒体如果有网络学生可以直接看到结果,更加直?^地了解答题情况,增强互动的视觉感受。(2)校园范围如果能够布局无线网络,将对平台的应用带来方便。(3)类似教学平台运用应当张弛有度,不宜过度使用,容易造成视觉疲惫,可以作为课前预习与课后巩固等辅助教学。(4)该平台对使用期限、互动人数、ppt数量方面有限制,问卷、考试等环节无法实现word直接导入。

(二)交互式教学中多层级学习效果评价的建议。详见表1。

(三)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建议。

1.改革课堂教学,提升创新协作能力。通过探索基于交互学习平台的具有课程特色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

交互设计课程小结篇7

交互式游戏教学是指在小学英语中引入人与人的交互和人与计算机的交互概念,将小学英语的游戏教学进行深入挖掘,创新性地开展英语课堂活动的一种形式。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一定的英语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交互式的游戏教学能够综合发展小学英语的听、说、读、写等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课堂知识以外,还能促进综合能力的培养,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人与人的交互

人与人的交互主要通过角色扮演、分组训练、场景模拟等游戏进行教学,它强调耳、眼、脑等感官作为整体去感知语言材料。因此,需要教师花较大的精力去设计,将课程内容通过场景和角色进行编排,然后在课堂中开展游戏。它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交互和同学之前的交互。

1.教师与学生的交互

教师的肢体语言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法宝,上课时需要教师面带微笑进入教室,亲切地向学生打招呼,用关爱的目光环顾班级的每个角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更加投入地学习。用这种方式将学生引入和谐的英语学习氛围之中,亲切地和学生进行Freetalk.

英语课堂教学不应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夸张丰富的面部表情,生动的身体表演,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大方、自然、得体、巧妙运用自己的体态语言,对于带动课堂气氛有良好的效果。如教动物类单词,教师可以先做动作让学生们来猜,接着带着学生一起来边说边做。又或者将英语单词编入歌词,与学生一起发挥创意,使课堂犹如一个快乐的游乐园。

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课堂气氛显得愉快轻松,提高了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了求知欲,更重要的是,师生一起共同参与,用丰富的表情与动作将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得淋漓尽致。一堂课犹如一出戏,学生们置身其中,始终兴趣盎然、其乐无穷。

2.学生之间的交互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将小组竞赛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3至4个小组,设置记录表,记录每组学生回答问题、完成作业、游戏活动、小组合作等情况。充分利用同龄人之间的相互影响,积极组织小组活动竞赛进行小组评价。如:获得第一名的小组学生享受听其他小组唱歌的奖励,这种小组竞赛能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之中。在课堂结束前进行总结性评价,在课后以居住地点划分学习合作伙伴。这不仅利于学生之间的走动、共同完成口语交际、英语手抄报、制作英语小人书等作业,对学生的管理也深入生活之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能得到及时反馈,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学生之间的交互训练可以解决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不够的问题,通过分组的游戏模式,解决了优生是主演的现象,在课堂中人人均是主角,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做到全体集中游戏教学,解决个别害羞学生因为不积极举手参与,从而失去参与游戏权利的问题。

二、人与计算机的交互

人与计算机的交互是指广泛利用计算机之类的多媒体设备,如幻灯、电影等电化教学设备等,进行学生的听说训练,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形象结合起来,令小学英语中的形、义、词、句、章等内容也通过整体而被感知。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多媒体的图、声在教学中的功能,教学则变得生动有趣。尤其是在对低年级学生讲英语故事,有音乐,有图像,随时可停放,使学生对故事感兴趣,进而主动地学习其中的词汇、句子等。

例如pep3BUnit5“whereismyruler?”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等设计Guess动画,以猜谜语形式开头,再引出新知识:“whereis…?”通过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操作,记住新的英语单词和句子用法。再如在设计pep5BUnit3“myBirthday”的课件中,教师可采用计算机等多媒体设计精美的日历、特殊的节日、中外名人的生日等课件,让学生自己猜“what’smissing?”,能够在短暂的时间里激发学生瞬间记忆。通过人与计算机的交互作用,利用图文并茂的生课计算机计件,配上学生喜爱的音乐,让全体学生一起参与游戏。这种设计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交互式游戏的关键因素

1.课程内容贴近生活,引起学生共鸣

贴近生活的创作往往能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从来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英语交流。交互式游戏的内容设计可以源于生活中的一些对话,或学生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如“theFoxandGrapes”。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情景,让学生进行分组摸拟,在与同学们的交互练习过程中,不仅能够记住课程内容,以后在生活中碰到类似的场景,能够活学活用,很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2.在讲解重点难点时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如果每时每刻都以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工作,不仅需要教师花大量的精力去设计课件,而且滥用之后容易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交互式游戏中将小学英语重点句型、难点知识进行精心的课件设计,利用丰富的图片、精彩的动态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充分利用计算机重复循环的功能,通过反复的演练,学生们都能够轻松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型,并熟练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交互设计课程小结篇8

《基础会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以本人在教授基础会计课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实际教学中面临诸多问题:

1.理论性强,难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基础会计学》课程的专业术语非常多,初学者往往很难理清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授课时要花很多时间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上缺少互动。学生往往觉得会计课程枯燥乏味,甚至从一开始就丧失对会计学习的兴趣。

2.课时有限,实训课效果不佳

以15级市场营销(电商运营)专业为例,《基础会计学》课程一般在大一下学期开设,48课时,其中理论32课时,实践16课时,课时非常紧张。由于课时有限,很多实训任务只能由学生在课后完成,学生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教师也无法监督学生是否独立完成实训。

3.课堂难以解决学生差异化、个性化问题

虽然基础会计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大一新生,起点相差不大,但由于生源、个体差异等原因,学生的理解能力、对专业的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不同,使学习效果在课程教学中期就会出现很大的差异。课堂教学的进度也不可能兼顾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应用于《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1.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基础会计学》课程的内容主要以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资金运动为对象,对于毫无社会工作经验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可以课前学习企业经营的相关知识,并观看老师提供的企业会计实务相关视频,这样对于学生而言,接受和消化知识就会较之以往传统教学更有效率。

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翻转课堂,学生们可以在课前自主学习,在课堂中向老师提问,和同学交流探讨,增强了课堂中的互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三、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在《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中的设计

基础会计的教学任务是掌握企业日常业务的账务处理,该任务具体划分为设置账簿、填制凭证、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对账与结账、编制财务报表等课程单元。“翻转课堂”包括课下学习和课堂学习两部分。

1.课下教学活动设计

(1)教师端

首先,教师根据基础会计教学的目标,将任务细化为几个课程单元,对每个课程单元,提出具体的教学任务,见表1。与传统的教学目标划分和执行不同,此过程要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以任务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然后,教师根据细化的任务制作教学视频,学习资料。教学视频可以选用网络公开课、精品课的优秀教学资源,也可以用屏幕录制软件录制微视频。每个视频围绕一个知识点,以微课的方式呈现。为了提高学生自学的效果,在视频中可穿插提问环节,对重点或难点问题设置思考题,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思考,要求学生回答后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在视频学习结束后,教师布置实践任务,并在后续的课堂上答疑和点评。

(2)学生端

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网络学习平台观看教学视频,在学习过程中记录疑难问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践任务。在课下学习时,实行组长负责制,学生可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根据任务进行分工,由组长带领组员学习,组内成员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这种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师生交互

教师制定教学任务并学习资料,学生学习并完成任务的过程是相对独立的,师生之间的隔阂需要通过交流互动弥补。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会遇到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可借助网络进行师生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在线交流平台、QQ群、课程微博、邮件等方式与学生交流,实时掌握学习动态。在课下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引导,辅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供学习支撑资料,加深学生对任务的理解。

2.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1)教师端

在课堂上,教师需要组织小组讨论、小组汇报及讲评、答疑等活动。首先,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可组织组内讨论、组间答疑活动,尽量由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集中讲解或个别辅导,分析原因,例如学生认知偏差或理解偏差、学习和支撑材料不足,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完善。其次,教师组织小组汇报。每个小组选派代表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可以了解任务实施的过程,包括小组的领导、分工及协作情况。再次,教师点评任务的完成情况。将任务的完成情况与教学目标进行对比,开展小组自评、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等活动,结合任务的完成情况,布置后续的任务。

(2)学生端

学生要带着问题进课堂,在课堂上交流学习的进展、提出问题、汇报任务的完成情况。?w生在课下要总结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组长要汇报课下任务完成情况,学生要参与小组讨论、小组评价活动。

(3)师生交互

课堂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单项交流,课堂上的师生交流涉及答疑、汇报和评价三个环节。答疑包括组内总结问题、组间解答和教师解答。汇报是在小组讨论后,由各小组选派代表总结汇报。评价包括小组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点评。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基础会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本项目以课程中借贷记账法的应用这一知识点为例来探讨翻转课堂的应用。

1.教学分析

借贷记账法是《基础会计学》后续学习内容的基础,属于会计的原理,较为抽象,对于初学者比较难理解。其教学难点在于,应用借贷记账法必须要对会计科目熟悉、对会计等式熟练掌握。传统的授课模式中教师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花在讲解上,却不知效果如何,学生听的时候觉得挺明白,课后做作业却发现有很多问题。在知识层面上,我们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记住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记账符号、书写要求;理解层面上,我们要求学生结合会计等式理解记账规则;能力层面上,我们要求学生能根据经济业务写出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这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2.教学设计

结合翻转课堂的理念和教学实际,我们对“借贷记账法”这个知识点做出以下教学设计(见表2):

交互设计课程小结篇9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互动;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2-0036-05

近年来,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媒体,以其多样的功能,更好地促进了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交互电子白板凭借“技术集成高、资源整合强、交互功能好”的优势被广泛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它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机―人”交互方式,同时也引发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的深刻革。本研究顺应课堂教学的发展要求以及师生、生生、人机交互的特点,在电子白板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研究基础上,设计出合理、高效的教学互动过程,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现状分析

交互式电子白板克服了电子白板与计算机之间单向传递的局限性,实现了其双向交互通信与操作。它解决了传统课堂中的主要问题,如:教学资源受到限制,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师板书的内容)无法重复利用且不能再现,较难实现有效的知识建构等等,同时弥补了多媒体课堂下单向传递的局限性。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技术集成度高、资源整合性强、交互功能好、视觉效果等优势,适用于各种学习活动,可用于各学科课程中,能在课堂上给师生提供更多的交互和讨论的机会。教师也可以利用它来对教学互动进行创新设计,设计、开发与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等,促进教学相长。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互动过程的设计

1.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互动过程的设计原则

教学互动过程是在教学的基础上组织进行的,通过对交互式电子白板功能特点的分析以及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互动中的大量研究,提出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互动过程的设计原则。

(1)启发性原则

在教学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对象,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做到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教学互动的形式与内容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2)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根据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互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和谐民主原则

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中必然存在的一种教学方式。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对教学互动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设计教学互动过程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创建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

(4)多样性原则

交互式电子白板传承了现代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计算机双向传递的优势,形成了“交互式电子白板+计算机+投影”的新型媒体教学模式。教师应合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各种交互控制功能,实现教学互动的多样性。

2.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互动过程的结构要素

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互动过程,是指师生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环境中,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在教学中有组织、有目的地运用人与人、人与机器等双向或多向信息传递方式,相互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情感并相互影响的过程。

在交互式电子白板支持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互动过程的结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1)多种互动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把交互式电子白板当作一种教学工具,可以利用它创设真实、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方便教师教学的同时,也能提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人机之间的交互。

在教学互动过程中,主要的交互对象有:教师、学生、交互式电子白板。我们以交互对象为依据,将教学互动分为:人际交互、人机交互。情感交互实际上是教学互动(包括人际交互和人机交互)过程中的产物,高质量的教学互动能提升师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2)六平台

交互式电子白板构建了六种信息化教育的平台,包括:信息展示平台、师生互动平台、资源管理平台、再生资源平台、知识建构平台和协同教育平台。

信息展示平台: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支持各种数字化资源的展示,也可以很好的融合多种形式的媒体。

师生互动平台:交互式电子白板强大的交互控制功能,不仅使得教学互动朝多方位、多层次的趋势发展,而且也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和学习资源及交互式电子白板间提供一个交互平台,从而有效的促进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资源管理平台: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资源管理平台不仅仅体现在其丰富的内置资源和网络搜集的资源,其中更重要的作用在于资源整合性。它允许教师使用更多类型的教学资源,采用开放性和可视化的资源管理机制。

再生资源平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和各种信息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必然会有思想和情感的交融。再生资源就是在这样一个动态环境中生成,因此,教学资源具有动态性和生成性,教师可以多次反复的利用再生的教学资源。

知识建构平台: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内容以图、文、声、像等多种方式呈现,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交互式电子白板不仅支持了整个课堂的知识建构,还支持了学习者个体的知识建构。

环节二:直观演示、导入新知――观察讨论、认识要素

教师在电子白板上播放“切苹果实验”的Flas并指导学生观察。学生通过视频的观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接着教师详细地讲解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概念,加深对此概念的理解。

环节三:提供新知、引导探究――交流互动、探究特征

(1)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摸一摸、数一数自带的长方体纸盒的面、棱、顶点。学生集体回答后,教师引出长方体的相对面、相对棱的概念,并利用电子白板上的几何画板和移动工具对长方体模型进行分解,演示长方体相对的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复述长方体的特征,最后教师对其进行总结。

(2)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师在电子白板中打开3dmax画好的长方体文件,并调整角度,提问学生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为什么看到的面有的是平行四边形,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接着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呈现画了棱的长方体,将一条或几条棱删除,要求学生利用交互白板的回放功能还原长方体。接着学生思考几条棱构建长方体,哪些棱是用虚线表示的,教师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学生们一起陈述概念,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学生自己带来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环节四:巧设问题、指导练习――积极思考、内化新知

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呈现练习题,观察一组长宽高,找出这个长方体的六个面;观察一组长宽高,你认为它可能是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哪种物品。这样可以巩固学生对长方体的特征和长、宽、高的认识。

环节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总结归纳、完成作业

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呈现总结的内容,巩固学生对长方体特征及其长、宽、高的认识。再次呈现出课堂刚开始时的立体图形,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不是长方体。最后,教师呈现思考题: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师生互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人际交互、技术互和物理互促进概念互及情感交互。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能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

四、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互动过程的效果评价

笔者采用观察法(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观察以及分析课堂教学录像)和访谈法,对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过程的设计评价,得出如下结论:

总体来说,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的应用得到学生和教师的普遍认可,设计的教学互动过程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于课堂教学既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和师生的情感交互,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教学互动的参与度,明显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提升了学习效果。

但美中不足的是,在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动的形式单一,学生与电子白板的互动也相对较少。

五、提升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效果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明_白板定位,发挥互动优势

教师要明确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的定位。首先要掌握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的优势、学科特性和学科要求,以抓准学科与白板的整合点。其次要找准白板的应用点,遵循适时、适当、适度的运用原则,才能充分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互动优势。

(2)巧用电子白板,创设互动氛围

教师选择交互式电子白板功能时要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灵活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创设真实有效的互动情景;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做好课堂生成资源的记录和保存,为课后反思提供宝贵素材;借助白板丰富教学互动的形式,开展合作探究学习,促进生生之间的互动,这样才能构建和谐快乐的互动课堂。

(3)提高操作能力,增强互动效果

教师要在课前主动研究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各种功能,让其能与教学有效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要总结使用白板的经验,不断反思,增强自己的操作技能;同时,为学生们创造使用白板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只有师生能够熟练地操作和应用白板技能,才能有效促进教学互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总结本研究,笔者根据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互动过程的设计原则,在总结归纳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互动过程的结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设计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互动过程的流程。教学实践表明,该流程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深层次、多方面的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营造和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石琴.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互动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5).

[2]赵建华,周秋怡.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课堂教学过程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1(1).

[3]吴筱萌.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3):2.

[4]王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核心价值观:构建信息化教育的基础平台[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5):42-43.

交互设计课程小结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互动教学

一、从“教教材”到“用教材”,尽享课堂互动

新课标进一步的提升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日常的课堂准备和设计过程中,应多设计互动活动,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要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独立分析数据能力,归纳整理能力,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入手。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兴趣,并在生活中使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便利与认可,通过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就感,就会陶醉在学习的海洋中。

1.研读教材,适当引导,发现课堂互动的美

互动课堂的美在于内容和形式。从教学准备来说,给学生设计一些互动讨论的环节,帮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的关系,重新建构知识脉络,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重新认识和理解。例如(五下)《确定位置》的内容,在研读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动力。课的过程设计时,先让学生讨论四年级上册学习《确定位置》时是怎样描述所要表达的位置的,充分利用学生的前概念,并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出同学所在的位置,让学生在温故的过程中知新,主动的参与到概念的探讨中,这样的引入环节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

2.自主探索,分析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互动情境

在分析教材时,要抓住教材的中心点来开展教学设计,教师适当引导,充分利用数学课中贴近生活的互动情境,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在《确定位置》内容中,在交流完前概念之后,再次让学生分组互动,说说小组里其他成员分别在各自的什么方向,并画出各自的位置,最后利用方向标进行互动辩证。

3.观察体验,利用互动环节融合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

生本课堂的互动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互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其中只是引导互动与协助归纳。在《确定位置》内容中,教师在ppt中展示出学校所在地的实景地图,让学生小组观察讨论,并画出学校到公交车站的大致路线。学生明确路线图的三要素:观测点、方向、距离。学生小组合作估计出各个路段的大概距离,转弯口的度数,再画出路线图。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生活中的数学运用。

二、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展现数学教学互动的魅力

从小学生的心理发育情况来说,大部分学生觉得数学是抽象的,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催化和引导,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从而更好地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和设计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美学因素,根据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在不同教学环节创设不同的互动情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稳固数学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处处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1.从生活中引入新知,创设互动情境

新课标多次提到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知识。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尽可能的从生活中取材,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在《确定位置》内容中,创设了“乐乐迷路”的问题情境,学生担心乐乐的安全,想告诉他大本营的位置。教师引导学生去分析、思考、探究问题。在学生探索问题过程中,他们会相互讨论,并互相举证以解决问题,在交流讨论中体验数学情境的美。

2.教学形式的互动

课堂的形式多样,不再局限于讲台下学生听讲台上教师讲的模式。现在的课堂可以是三五人一桌分组合作、交流讨论,也可以是七八人小组课后实践验证活动,我们倡导大胆猜想与小心验证,结合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这样的课堂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并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发展提升,通过互动让数学美回归生活

实践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因为日常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数学课堂。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是我们学习数学重要意义,比如在互动环节中讨论诸如北京的方位,生活用品的体积大小,采购物品的大概价格,包装纸的大小、相遇所需的时间等等。所以要把数学回归于生活,理论必须结合实践交流,让学生学以致用。

四、结语

数学互动能让学生沉浸在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中,这样的课堂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浓烈,在体会数学与生活关联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进一的步的激发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在一堂成功的互动数学课中,学生不但能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会在情感上得到愉悦与归属感,在思维上得到突破和提升,还能在生活中实践获得成就感。让我们放下“身段”,与学生一起“玩闹”,和孩子们一起畅游在互动的科学课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