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缺陷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19:45

护理缺陷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护理缺陷原因对策

临床常见的护理缺陷:①护理观察、记录缺陷:护理观察缺陷包括观察病情不细致,病情变化发现不及时,延误病情者;护理观察项目遗漏等。护理记录缺陷包括医护记录不吻合,护理记录缺乏说服力;病情描述不确切,缺乏连贯性护理记录;护理记录不及时,内容不详细;护理记录不及时,计算发生误差、漏记、错写、误写者等。②护理处置缺陷:包括护理不周、发生褥疮、烫伤者;昏迷、躁动病人或无陪伴的小儿坠床,造成不良后果者;漏做药敏试验者或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手术、检查病人应禁食而未禁食,以致拖延手术和检查时间者等。③注射、输液缺陷:包括错注、错输、漏输;注射输液中的药名、剂量、方法、时间发生错误;用药速度快慢调节发生错误;使用过期、变质、浑浊、杂质的药品。④临床常见的护理缺陷还包括消毒隔离缺陷、输血及血标本采集缺陷、医嘱处理缺陷、口服药发放缺陷等。

护理缺陷原因分析:①工作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漠、惰性严重、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和慎独精神,不能严格遵循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办事,是导致护理缺陷发生的主观原因。②日班事务性的杂事多,护士分层次上岗未落实,是发生护理差错的客观原因。有资料显示,差错发生的主要时间还是白班。白班各种护理治疗集中,同时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还要接待、处理新患者等,容易造成工作上的疏忽,是造成差错的客观原因。③护理缺陷发生率与发生缺陷人员的护龄和职称密切相关。护龄和职称越低,差错发生率越高,这与护士的业务知识水平、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临床经验有很大关系。④与管理因素有关。管理缺乏力度,责任不清,奖罚不明,质量控制措施形同虚设流于形式。护士长要花大量精力进行琐碎的行政事务管理。如:科室的经济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各类物资的管理、临时顶班、完成计划外工作等,严重影响了护士长的管理职能。

护理缺陷的防范:①强化安全意识,健全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增强法律意识教育。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落实护理工作制度,经常性的学习医疗安全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执行医嘱制度,差错事故分析讨论制度等。②提高护士业务水平,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作用。因为高年资护士既有牢固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又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善于及时发现、处理问题的能力。高年资护士要为年轻护士把好关,做好传、帮、带、教,工作安排上要新老搭配,以老带新,以此防范护理缺陷出现。制定新护士培训计划,按计划对新护士进行培养,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分阶段定时考核,特别是在强化巩固“三基”培训的同时营造学习上进的氛围,鼓励护士参加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学术活动,定期在病区举行专科知识培训,选送护士外出进修,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形成业务水平稳定、思想素质过硬的护理队伍。③加强管理、履行管理职能。实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充分发挥质控组织作用,遵循护理质量标准,防检结合、以防为主全面控制护理质量。制定明确的奖罚措施,尽力将缺陷消除在事前。建立护理缺陷分析讨论机制,每月无论有无缺陷,都要组织人员进行分析讨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此防范缺陷。

参考文献

护理缺陷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领缺陷;微泵用药;安全护理;瓣膜置换

随着病人对医院需求的不断提高及医院市场之间的激烈竞争,护理工作质量无缺陷及病区服务达到病人满意度显的尤为重要。尤其是重症瓣膜置换术病人由于手术大、时间长、病情变化快、微量泵使用广泛且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敏感等问题,因此,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安全是不可忽视的。我科自2010年5月~2011年4月对234例重症瓣膜置换术后微量泵用药安全方面实施了“零缺陷”管理,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选取我科2010年5月~2011年4月接受重症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234例,男120例,女114例;年龄23~65岁。按nYHa分级术前患者的心功能均为Ⅳ级,生命体征、合并症等方面无差异性。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实施手术,术后均带气管插管返回心外科监护病房。

1.2方法

1.2.1确立零缺陷理念:在微量泵用药过程中推行零缺陷管理,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克劳士的商务哲学思想、对零缺陷基本知识、零缺陷计划、零缺陷系统的推行方法等进行培训。同时,对护士进行教育,转变他们的思维方式,通过教育及培训,达到护士理解、加入并支持零缺陷系统在微量泵用药中的应用。

1.2.2制定计划:成立零缺陷管理小组,确认该项目负责人、小组成员、原因分析、改进目标、改进方法、工作流程、实施者(参与者)、制定日期及完成期限等。

1.2.3查找缺陷:护士长召集科室人员围绕微量泵用药护理质量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讨论如何改变不合理的工作方法以提高质量,找出重症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微量泵使用过程中急需解决的、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的缺陷。如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护士在更换多巴胺时由于护士动作过慢造成血压骤降,其原因为平时使用微量泵操作规范程度不够,操作的整体各方面不够统一,越急越慌等原因造成。

1.2.4分析原因:分析收集的资料,寻找发生缺陷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管理方面(40%):平时培训考核不到位、护士长检查力度不够、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护士自身方面(40%):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不够、健康教育方法欠缺、三查七对不严格、工作流程不符合、应急能力等;其他方面(20%):知识缺乏、医嘱未及时下达、文化层次等。

1.2.5制定目标: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微量泵使用药物的工作流程,消除使用中的安全隐患,使护士对微量泵操作的掌握率达100%;使用中发生风险率0;使用中交接班符合率为100%;做到标识清晰,符合要求,有警示牌;患者及家属对注意事项的知晓率达100%。

1.2.6改进措施:召开全体护士会议,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制定微量泵用药的工作流程,组织培训,对患者的用药应按流程进行操作;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双人核对,交代用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告知家属不可自行随意调节,微量泵上悬挂红色警示牌,使用过程中随时观察,调整药物及交接班时随时将泵入药物的剂量、速度记录在自行设计的特殊药物记录单上;若微量泵发出报警信号,立即检查原因,严格核对、重新调整速度;缓慢按医嘱停止药物的使用;在微泵推注结束后,要正确处理延长管内的药物,严谨直接或快速推入;严禁在周围静脉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微泵泵入的药物单独一静脉输液通道;使用后的微量泵用75%酒精擦拭,整理;护士长定期检查流程执行情况,发现遗漏及时指出,经常查找缺陷,并与相关人员沟通交流并进行整改;制定重症瓣膜置换术后微量泵泵入血管活性药物的温馨提示等。

1.2.7监测评价:首先打印工作流程,发放给护士,人手一份,护士长利用晨会时间组织大家学习,并要求护士熟悉流程内容,在科内每月的业务考试中加入相关流程的内容,并在微量泵用药的操作考试中考核护士的执行情况。监测与评价是持续质量改进、增强实施效果的重要途径[1]通过监测与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发现缺陷后及时向责任护士反馈,以便及时整改,并在科室的例会中进行讨论,人人发表意见,及时修正目标、措施,保证“零缺陷”管理的顺利实施,达到既定目标。

2效果

进行培训后,护士均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并分析了已规范的流程步骤,重点强调了主要环节的实施,明显减少了在重症瓣膜置换患者中微量泵用药的护理缺陷。自实施以来无微量泵用药护理缺陷发生。

3讨论

3.1保证了患者安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均有严重的心功能损害。术后常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目的是调节心脏前、后符合,增加心肌收缩力。治疗过程中要求血管活性药物要匀速、持续使用微量泵给药。因此,对药物的更换速度、方法、护士的应急能力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而零缺陷管理的核心内容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零缺陷理论的4项基本原则为:(1)质量的定义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2)产生质量的系统是预防,不是检验。(3)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4)质量是用缺陷造成的金钱损伤来衡量的。[2]因此,通过实施零缺陷管理减少了护士长工作的盲目性,护士长从调查的数据中分析缺陷存在的原因然后制定出适合患者病情需要的改进措施,最终目标是保证患者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护理质量。

3.2保证了用药安全:护理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安全护理,保证用药安全。微量泵用药的安全流程使护士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流程中充分体现了查对制度、监督制度,控制了用药护理缺陷发生的关键步骤,使微量泵用药的护理行为更安全、更有序,增加了护理行为的透明度和安全性,减少了不规范行为发生的可能。[3]

3.3提高了护士的业务能力:新护士是发生护理缺陷的高危人群。护士长应指定业务指导老师,病定期对新护士组织培训,加强对新护士在重症瓣膜置换术后病人使用微量泵泵入血管活性药物的安全管理。微量泵用药安全护理工作流程有利于新护士尽快适应工作,正确使护理职能、提高业务能力,使患者得到更系统、更安全的用药护理。

3.4提高了护理质量:在重症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微量泵用药安全护理,保证了患者安全,提升了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的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及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零缺陷”管理模式的应用避免了微量泵用药护理缺陷的发生,为预防差错事故、安全护理、提高科室整体护理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易红梅.持续质量改进在安全用药流程实施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8(15):631

护理缺陷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缺陷产品 召回 法律制度 

缺陷产品召回.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并不陌生,如2004年安徽阜阳奶粉事件、2005年亨氏爆出的“苏丹红”事件、雀巢奶粉案、问题医疗器械事件及“2006年笔记本召回事件”、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等等。 

如何保证产品质量、确保消费者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我们必须把“说真话.讲真情”的道德呼唤转变为一种法律制度,从而能从制度上保障社会公益和个人权益的实现,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作为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结合,其意义正在于此。更为重要的是: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属于一种事前弥补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损害的发生。因此,建立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已是当务之急。 

1.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概念 

1.1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含义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是指产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等在得知其生产、销售或者进口的产品存在缺陷可能或者已经危害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时。依法向主管机构报告并及时通知消费者,对缺陷产品进行免费维修、更换或收回,主管机构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的制度。 

1.2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特征 

第一,缺陷产品召回的前提是产品存在系统性缺陷。即产品召回不是因为产品瑕疵、产品质量不合格,而是在设计、制造、销售过程中由于受到技术水平、设计能力及当时的生产状况等因素制约,导致产品存在着不合理的危险,以致可能危害人身财产安全或造成污染。且这种缺陷是在产品的某一批次、型号或类别中普遍存在的系统性缺陷,而不是个别的、偶然性的缺陷。第二,缺陷产品召回的义务主体是生产者或产品提供者。这就使责任主体的范围包括了生产者、销售者、进口者、出租者等所有涉及产品流通的市场主体。第三,政府主管部门在召回程序中依法承担监督和管理职能。在召回过程中,政府一直作为第三方参与整个法律关系。第四,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体现对公共利益的保护。召回制度确立的初衷以对未来危险预防为取向。召回制度还可以有效促使企业不断变革和更新现有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性能。如此循环下来,消费者权益维护和企业自身效益的双重目的能相得益彰,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自然也就得到最好的维护。近年来.发达国家把对环境的损害也作为认定产品是否应该召回的标准之一,该制度的社会公益性体现得更为突出。 

2.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立法现状 

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缺陷产品召回立法,相关内容散见于《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各地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及特定行业产品召回制度。 

具体来讲,就《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两部全国性法律规范而言,二者虽有缺陷产品的内容,但没有明确提出“缺陷产品召回”的概念。而且二者均存在对缺陷产品召回规定内容过于简单,缺乏可操作性。就地方性法规而言,2002年,上海市颁布了《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其他省市也纷纷效仿。地方性法规对缺陷产品召回作了较详细的规定,但它们都属于地方性法规,仅适用于特定的地区.适用范围狭窄,效力层次低。而且,将缺陷产品召回作为一项制度.这些规定仍显粗略,不够具体。就特定行业产品召回制度而言,2004年lo月1日施行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第一次在具体的行业制定了完整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2007年8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了《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食品召回管理规定》,这是我国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制定后对缺陷产品实施召回管理的又一举措。特定行业产品召回制度只是一个部门规章,只适用于一定的行业,效力层次低且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三鹿奶粉事件”迫使-中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出台提速。 

2.2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2.2.1缺乏对缺陷产品召回的基本法律规定,现行规定立法层次过低。 

虽然我国《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经营者应承担的义务,但过于笼统,难于操作,很难据此直接要求经营者召回缺陷产品。我国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则是一个部门规章,无法对其他部门产生法律效力,也使得与其相关的认证制度缺乏法律基础。而各地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中也是仅有几条涉及召回,规定比较粗梳,且仅适用于特定地区。 

2.2.2现行规定召回对象类型单一。 

就我国目前有关召回的规定来看,仅仅涉及到汽车、食品行业,其他行业的产品存在缺陷的(尤其是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药品等),召回制度仍然缺位。 

2.2_3召回法律责任不明,缺乏威慑力。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仅设定了经营者的相关义务,但违反这些义务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承担多大的法律责任、如何承担法律责任,等等,却没有说明。《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规定的最高5万元罚款,罚则太轻,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召回制度中制定的罚则相差甚远,难以产生召回动力。 

2.2.4相关行政部门职权分工不清,影响政府的管理效力。 

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政府部门职权重叠交叉,在缺陷产品的管理上有很多部门。在缺陷产品召回中.政府部门必须适时介入,可以最大程度地消除数量庞大的缺陷产品存在的安全隐患,还可以减少全社会解决缺陷产品危害问题的管理成本,避免和减少司法诉讼、保险赔偿等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

3.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构建 

3.1建立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3.1.1有利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首先,建立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将促使企业不断改进产品质量.使产品的档次不断提高,从而降低造成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性。其次,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有利于消费者权益维护的实现。“消费者有寻求安全的权利即保护消费者生命健康免受危险商品危害的权利。”i】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建立无疑将避免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大范围的侵害。最后,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有利于维护我国消费者的国际利益,改观“中外有别”。另外,我国已经加入了wto,更多的外国产品进入我国市场。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缺位。中国市场准入门坎很低,将使“洋垃圾”毫无阻碍地进入中国市场。 

护理缺陷管理制度篇4

【论文关键词】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

【论文摘要】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是一种事前弥补缺陷以减少损害的措施,该法律制度的建立在我国已是当务之急。本文介绍了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概念.对我国目前缺陷产品召回的立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述评,并进一步提出建立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z--~性和构想。

缺陷产品召回.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并不陌生,如2004年安徽阜阳奶粉事件、2005年亨氏爆出的“苏丹红”事件、雀巢奶粉案、问题医疗器械事件及“2006年笔记本召回事件”、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等等。

如何保证产品质量、确保消费者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我们必须把“说真话.讲真情”的道德呼唤转变为一种法律制度,从而能从制度上保障社会公益和个人权益的实现,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作为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结合,其意义正在于此。更为重要的是: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属于一种事前弥补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损害的发生。因此,建立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已是当务之急。

1.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概念

1.1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含义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是指产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等在得知其生产、销售或者进口的产品存在缺陷可能或者已经危害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时。依法向主管机构报告并及时通知消费者,对缺陷产品进行免费维修、更换或收回,主管机构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的制度。

1.2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特征

第一,缺陷产品召回的前提是产品存在系统性缺陷。即产品召回不是因为产品瑕疵、产品质量不合格,而是在设计、制造、销售过程中由于受到技术水平、设计能力及当时的生产状况等因素制约,导致产品存在着不合理的危险,以致可能危害人身财产安全或造成污染。且这种缺陷是在产品的某一批次、型号或类别中普遍存在的系统性缺陷,而不是个别的、偶然性的缺陷。第二,缺陷产品召回的义务主体是生产者或产品提供者。这就使责任主体的范围包括了生产者、销售者、进口者、出租者等所有涉及产品流通的市场主体。第三,政府主管部门在召回程序中依法承担监督和管理职能。在召回过程中,政府一直作为第三方参与整个法律关系。第四,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体现对公共利益的保护。召回制度确立的初衷以对未来危险预防为取向。召回制度还可以有效促使企业不断变革和更新现有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性能。如此循环下来,消费者权益维护和企业自身效益的双重目的能相得益彰,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自然也就得到最好的维护。近年来.发达国家把对环境的损害也作为认定产品是否应该召回的标准之一,该制度的社会公益性体现得更为突出。

2.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立法现状

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缺陷产品召回立法,相关内容散见于《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各地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及特定行业产品召回制度。

具体来讲,就《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两部全国性法律规范而言,二者虽有缺陷产品的内容,但没有明确提出“缺陷产品召回”的概念。而且二者均存在对缺陷产品召回规定内容过于简单,缺乏可操作性。就地方性法规而言,2002年,上海市颁布了《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其他省市也纷纷效仿。地方性法规对缺陷产品召回作了较详细的规定,但它们都属于地方性法规,仅适用于特定的地区.适用范围狭窄,效力层次低。而且,将缺陷产品召回作为一项制度.这些规定仍显粗略,不够具体。就特定行业产品召回制度而言,2004年lo月1日施行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第一次在具体的行业制定了完整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2007年8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了《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食品召回管理规定》,这是我国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制定后对缺陷产品实施召回管理的又一举措。特定行业产品召回制度只是一个部门规章,只适用于一定的行业,效力层次低且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三鹿奶粉事件”迫使-中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出台提速。

2.2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2.2.1缺乏对缺陷产品召回的基本法律规定,现行规定立法层次过低。

虽然我国《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经营者应承担的义务,但过于笼统,难于操作,很难据此直接要求经营者召回缺陷产品。我国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则是一个部门规章,无法对其他部门产生法律效力,也使得与其相关的认证制度缺乏法律基础。而各地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中也是仅有几条涉及召回,规定比较粗梳,且仅适用于特定地区。

2.2.2现行规定召回对象类型单一。

就我国目前有关召回的规定来看,仅仅涉及到汽车、食品行业,其他行业的产品存在缺陷的(尤其是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药品等),召回制度仍然缺位。

2.2_3召回法律责任不明,缺乏威慑力。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仅设定了经营者的相关义务,但违反这些义务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承担多大的法律责任、如何承担法律责任,等等,却没有说明。《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规定的最高5万元罚款,罚则太轻,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召回制度中制定的罚则相差甚远,难以产生召回动力。

2.2.4相关行政部门职权分工不清,影响政府的管理效力。

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政府部门职权重叠交叉,在缺陷产品的管理上有很多部门。在缺陷产品召回中.政府部门必须适时介入,可以最大程度地消除数量庞大的缺陷产品存在的安全隐患,还可以减少全社会解决缺陷产品危害问题的管理成本,避免和减少司法诉讼、保险赔偿等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

3.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构建

3.1建立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3.1.1有利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首先,建立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将促使企业不断改进产品质量.使产品的档次不断提高,从而降低造成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性。其次,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有利于消费者权益维护的实现。“消费者有寻求安全的权利即保护消费者生命健康免受危险商品危害的权利。”i】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建立无疑将避免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大范围的侵害。最后,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有利于维护我国消费者的国际利益,改观“中外有别”。另外,我国已经加入了wto,更多的外国产品进入我国市场。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缺位。中国市场准入门坎很低,将使“洋垃圾”毫无阻碍地进入中国市场。

3.1.2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规范市场秩序。

实现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因其给企业带来巨额的成本代价,因而企业为了避免破产倒闭,必然不断通过改进技术来提高自己产品的质量,这样,自然又使自己的生产率得以提高.降低自己产品的成本,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企业规模得以不断的扩大.而规模效益又使得企业的成本再次降低,在市场竞争中再次取得优势,如此循环反复,使得企业不断地发展,做大做强。而企业的这种公平竞争,促使规范正常的市场秩序得以建立。

3.1.3有利于我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实行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可以促使厂商改进生产过程,消除或减少问题产品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同时。召回制度的实施,通过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检测认定,可以把那些可能污染环境的问题产品拒于市场之外。而对于出现缺陷问题污染生态环境的产品。通过召回可以使其避免继续污染。

3.2建立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建议

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有关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法律规定,结合我有关该制度的立法现状,对我国建立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提出以建议

3.2.1制定召回法律。

完善的经济立法是建立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前提。首先,完善已的相关法律。即对我国现有的《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些不足,尤其是其中有关缺陷产品召回的内容进一步、完善.使其为科学、合理,更具操作性。此外,对我国现有《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规定》存在的一些问题做适当调整和修改。其次,加快缺陷产品召回度的立法步伐

3.2.2设立独立、公正、权威的监测机构,制定产品质量检测认定准。

当前我国缺陷产品管理上的困窘不仅来自立法的空白和执法的区,还在于没有独立公正的监督机构,更无从谈及相关的检测技术段。

我们还应制定我们自己的产品质量检测认定标准,这样才能对问产品进行判定和处罚,使厂商强制召回。

3.2.3加大处罚力度,保障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实施。

为了使缺陷产品召回制度顺利实施,一方面要依靠企业对待产品量的清醒认识和对召回制度到的自觉遵守,另一方面要依靠严厉的罚制度对不愿意按照制度召回缺陷产品的生产商进行处罚。很多学者建议,我们应引入英美法系中的惩罚性赔偿,改变我国目前对违反缺陷产品召回的生产商处罚数额过低的现状,加大处罚力度,使企业接受惩戒的成本比召回的成本高,这样,一旦出现缺陷产品,企业必然愿意选择召回。

3.2.4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分工,严格执行监督职能。

目前我国在缺陷产品管理上存在有很多部门同时管理,这种职能交叉或重叠增加了召回制度实施的困难。因此,各个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分工。

护理缺陷管理制度篇5

【论文摘要】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是一种事前弥补缺陷以减少损害的措施,该法律制度的建立在我国已是当务之急。本文介绍了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概念.对我国目前缺陷产品召回的立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述评,并进一步提出建立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z--~性和构想。

缺陷产品召回.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并不陌生,如2004年安徽阜阳奶粉事件、2005年亨氏爆出的“苏丹红”事件、雀巢奶粉案、问题医疗器械事件及“2006年笔记本召回事件”、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等等。

如何保证产品质量、确保消费者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我们必须把“说真话.讲真情”的道德呼唤转变为一种法律制度,从而能从制度上保障社会公益和个人权益的实现,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作为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结合,其意义正在于此。更为重要的是: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属于一种事前弥补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损害的发生。因此,建立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已是当务之急。

1.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概念

1.1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含义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是指产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等在得知其生产、销售或者进口的产品存在缺陷可能或者已经危害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时。依法向主管机构报告并及时通知消费者,对缺陷产品进行免费维修、更换或收回,主管机构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的制度。

1.2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特征

第一,缺陷产品召回的前提是产品存在系统性缺陷。即产品召回不是因为产品瑕疵、产品质量不合格,而是在设计、制造、销售过程中由于受到技术水平、设计能力及当时的生产状况等因素制约,导致产品存在着不合理的危险,以致可能危害人身财产安全或造成污染。且这种缺陷是在产品的某一批次、型号或类别中普遍存在的系统性缺陷,而不是个别的、偶然性的缺陷。第二,缺陷产品召回的义务主体是生产者或产品提供者。这就使责任主体的范围包括了生产者、销售者、进口者、出租者等所有涉及产品流通的市场主体。第三,政府主管部门在召回程序中依法承担监督和管理职能。在召回过程中,政府一直作为第三方参与整个法律关系。第四,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体现对公共利益的保护。召回制度确立的初衷以对未来危险预防为取向。召回制度还可以有效促使企业不断变革和更新现有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性能。如此循环下来,消费者权益维护和企业自身效益的双重目的能相得益彰,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自然也就得到最好的维护。近年来.发达国家把对环境的损害也作为认定产品是否应该召回的标准之一,该制度的社会公益性体现得更为突出。

2.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立法现状

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缺陷产品召回立法,相关内容散见于《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各地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及特定行业产品召回制度。

具体来讲,就《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两部全国性法律规范而言,二者虽有缺陷产品的内容,但没有明确提出“缺陷产品召回”的概念。而且二者均存在对缺陷产品召回规定内容过于简单,缺乏可操作性。就地方性法规而言,2002年,上海市颁布了《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其他省市也纷纷效仿。地方性法规对缺陷产品召回作了较详细的规定,但它们都属于地方性法规,仅适用于特定的地区.适用范围狭窄,效力层次低。而且,将缺陷产品召回作为一项制度.这些规定仍显粗略,不够具体。就特定行业产品召回制度而言,2004年lo月1日施行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第一次在具体的行业制定了完整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2007年8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了《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食品召回管理规定》,这是我国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制定后对缺陷产品实施召回管理的又一举措。特定行业产品召回制度只是一个部门规章,只适用于一定的行业,效力层次低且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三鹿奶粉事件”迫使-中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出台提速。

2.2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2.2.1缺乏对缺陷产品召回的基本法律规定,现行规定立法层次过低。

虽然我国《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经营者应承担的义务,但过于笼统,难于操作,很难据此直接要求经营者召回缺陷产品。我国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则是一个部门规章,无法对其他部门产生法律效力,也使得与其相关的认证制度缺乏法律基础。而各地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中也是仅有几条涉及召回,规定比较粗梳,且仅适用于特定地区。

2.2.2现行规定召回对象类型单一。

就我国目前有关召回的规定来看,仅仅涉及到汽车、食品行业,其他行业的产品存在缺陷的(尤其是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药品等),召回制度仍然缺位。

2.2_3召回法律责任不明,缺乏威慑力。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仅设定了经营者的相关义务,但违反这些义务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承担多大的法律责任、如何承担法律责任,等等,却没有说明。《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规定的最高5万元罚款,罚则太轻,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召回制度中制定的罚则相差甚远,难以产生召回动力。

2.2.4相关行政部门职权分工不清,影响政府的管理效力。

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政府部门职权重叠交叉,在缺陷产品的管理上有很多部门。在缺陷产品召回中.政府部门必须适时介入,可以最大程度地消除数量庞大的缺陷产品存在的安全隐患,还可以减少全社会解决缺陷产品危害问题的管理成本,避免和减少司法诉讼、保险赔偿等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

3.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构建

3.1建立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3.1.1有利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首先,建立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将促使企业不断改进产品质量.使产品的档次不断提高,从而降低造成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性。其次,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有利于消费者权益维护的实现。“消费者有寻求安全的权利即保护消费者生命健康免受危险商品危害的权利。”i】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建立无疑将避免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大范围的侵害。最后,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有利于维护我国消费者的国际利益,改观“中外有别”。另外,我国已经加入了wto,更多的外国产品进入我国市场。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缺位。中国市场准入门坎很低,将使“洋垃圾”毫无阻碍地进入中国市场。

3.1.2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规范市场秩序。

实现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因其给企业带来巨额的成本代价,因而企业为了避免破产倒闭,必然不断通过改进技术来提高自己产品的质量,这样,自然又使自己的生产率得以提高.降低自己产品的成本,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企业规模得以不断的扩大.而规模效益又使得企业的成本再次降低,在市场竞争中再次取得优势,如此循环反复,使得企业不断地发展,做大做强。而企业的这种公平竞争,促使规范正常的市场秩序得以建立。

3.1.3有利于我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实行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可以促使厂商改进生产过程,消除或减少问题产品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同时。召回制度的实施,通过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检测认定,可以把那些可能污染环境的问题产品拒于市场之外。而对于出现缺陷问题污染生态环境的产品。通过召回可以使其避免继续污染。

3.2建立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建议

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有关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法律规定,结合我有关该制度的立法现状,对我国建立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提出以建议

3.2.1制定召回法律。

完善的经济立法是建立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前提。首先,完善已的相关法律。即对我国现有的《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些不足,尤其是其中有关缺陷产品召回的内容进一步、完善.使其为科学、合理,更具操作性。此外,对我国现有《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规定》存在的一些问题做适当调整和修改。其次,加快缺陷产品召回度的立法步伐

3.2.2设立独立、公正、权威的监测机构,制定产品质量检测认定准。

当前我国缺陷产品管理上的困窘不仅来自立法的空白和执法的区,还在于没有独立公正的监督机构,更无从谈及相关的检测技术段。

我们还应制定我们自己的产品质量检测认定标准,这样才能对问产品进行判定和处罚,使厂商强制召回。

3.2.3加大处罚力度,保障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实施。

为了使缺陷产品召回制度顺利实施,一方面要依靠企业对待产品量的清醒认识和对召回制度到的自觉遵守,另一方面要依靠严厉的罚制度对不愿意按照制度召回缺陷产品的生产商进行处罚。很多学者建议,我们应引入英美法系中的惩罚性赔偿,改变我国目前对违反缺陷产品召回的生产商处罚数额过低的现状,加大处罚力度,使企业接受惩戒的成本比召回的成本高,这样,一旦出现缺陷产品,企业必然愿意选择召回。

3.2.4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分工,严格执行监督职能。

目前我国在缺陷产品管理上存在有很多部门同时管理,这种职能交叉或重叠增加了召回制度实施的困难。因此,各个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分工。

护理缺陷管理制度篇6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床位编制560张,护理人员283名。其中本科115名,占40.6%;大专131名,占46.3%;中专37名,占13.1%。副主任护师10名,占3.5%;主管护师45名,占16.0%;护师70名,占24.7%;护士158名,占55.8%。

1.2方法

1.2.1加强安全教育

强化安全意识重视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通过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卫生法规的宣传教育,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广大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护理安全,使全体护士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提高安全工作的预见性,每月科室将不安全隐患上报,防患于未然;在实施护理行为的过程中以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护士行为规范为准绳,杜绝和减少了不必要的差错和纠纷。

1.2.2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技术操作方面从基础操作、急救操作、专科操作、仪器操作、中医操作、基础护理相关内容及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进行归纳、整理,编制了《临床护理操作规程》。以上三本手册即为我院新职工岗前培训的资料,也是我院全体护士的行为准则和考核的蓝本,要求人手一册,护理部不定期到科室检查、考核护士,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1.2.3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

认真落实本区域的安全管理工作;收集不安全隐患资料,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提出改进措施;填写“科室不安全隐患报表”,每月按时上报护理部。科室每月进行安全护理查房,护理部每2月组织护士长和安全管理小组成员进行安全护理查房1次,每月召开护理质量分析会,对安全小组查房存在问题进行通报及反馈,督促科室认真实施改进措施。

1.2.4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通过安全管理小组检查的风险因素分析,结合护理工作的实际现状,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制定了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危重患者护理工作管理制度、护理安全行为准则。加强核心制度的落实,实行上午、下午查对制度;加强巡视制度的落实,按分级护理制度落实在病房;加强患者安全管理,细化护士长每日、每周、每月工作流程,实施护士长上、下班带领护士巡视病房。进一步规范实习带教制度,进行带教老师资格认定和考核。新护士岗前培训后指定专人带教,见习期1年内轮转并严格考核。制定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和护理缺陷、事故报告及管理制度,规定科室发生护理缺陷时,首先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由于护理缺陷造成的不良后果;科室在1周内组织全科有关人员进行讨论,查清原因及责任人,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加强防范措施落实,并确定缺陷或事故的性质,提出处理意见,及时上报护理部。护理部成立护理缺陷鉴定组,每月对全院的护理缺陷进行讨论、分析定性,提出处理意见及防范措施,并在全体护士长会议上通报。同时各科每月召开护理质量分析会,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或减少缺陷的发生。

1.2.5不断加强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落实每2个月的综合质量检查、每月的单项检查、每周护士长夜查和护理病历质控、每周3次危重及手术患者的质量检查;落实每周护士碰头会提问、护士长带领护理人员每日上、下班查房及护理病案讨论制度,更进一步提高护士临床诊断和疾病观察能力。不断加强安全防范措施,重新修订入院须知,加强患者入院时的安全教育;规范各病区的布局及物品摆放;重视老年患者的安全评估,制定住院患者管道滑脱及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及评估方法,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悬挂相应的警示牌,提醒各班加强安全防范。与护士长管理奖挂钩,有效地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另外各科室根据薄弱时间段进行弹性排班,节假日、双休日指定专人负责,中夜晚双人值班,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1.2.6加强对年轻护士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培训及考核

针对我院5年以下年轻护士发生护理缺陷较多的现状,加强对其综合素质的培训。护理部拟定分层次培训的总体部署,制定培训目标、培训内容与学时要求。科室每月进行1次基础理论及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并考试,护理部每季度进行1次培训及考试,并定期抽查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督促护士加强学习,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定期对年轻护士进行法律法规培训,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及安全管理条例,并不断规范护理操作流程。

1.3效果评价

选择实施前(2008年1月-2009年12月)与实施后(2010年1月-2011年12月)护理综合质量(护士长工作、安全管理、病区管理、消毒隔离、基础护理及一级护理、文件书写、专科护理、整体护理、中医特色护理、满意度调查)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后,护理综合质量明显提高,护理缺陷、护理差错的发生率降低,患者满意度提升

3讨论

3.1实施护理安全管理

提高了护理综合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患者安全是一切医疗活动的基本目标[3]。护理工作是一项高风险工作,护理风险始终存在于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护理人员只有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基础上,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4]。通过安全教育,强化了护士的安全意识,日常工作中能认真主动地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小组不定期的安全督导、反馈及提出的合理化建议,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护理部针对存在的护理风险,加强重点时段、重点环节、重点患者、重点护士的监控,有效防范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在护理部的综合质量检查中,由于护士安全意识提高,对护理风险预见性强,应对措施得当、有效,护理综合质量明显提高。强化护理安全管理可以使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工作责任心以及主动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有利于护士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改进护患关系[5],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3.2安全管理

护理缺陷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惩罚性赔偿

中图分类号:DF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72(2009)02-0096-05

“三聚氰胺”,普通人不知晓的一种化工原料,可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三鹿奶粉”,普通人都知道的一个国家免检奶粉名牌,已导致数名儿童死亡,数万名儿童患结石病住院治疗。2008年6月28日,甘肃兰州第一医院收到第一例婴儿患“肾结石”的病例。9月10日,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称奶粉质量合格。9月11日,质检总局介入调查,卫生部高度怀疑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同日晚,三鹿集团产品召回声明称,经公司自检发现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市场上大约有700吨。三鹿集团公司决定立即全部召回2008年8月6日以前生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质检总局9月18日公布第109号总局令,决定自公布之日起,对《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9号)予以废止。在构建法治中国的今天,随着“苏丹红事件”、“阜阳劣质奶粉事件”、“雀巢奶粉事件”等造成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损害事件的频繁发生,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对维护公共安全、公众利益,保护消费者的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一、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立法现状

我国至今尚未建立起严格意义上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2002年10月通过的《上海市消费者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了商品的“召回制度”,这是我国法规中第一次出现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直接规定。2002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告召回美国惠氏奶粉。开我国司法实践中对缺陷产品实施强制召回之先河。2004年3月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制定、正式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至此,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作为我国产品质量法律制度中一项内容得以正式确立。此后在2007年8月,《食品召回管理规定》也公布并正式实施。国家质检总局于最近公布了《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并就此召开了立法听证会。可以说我国的产品召回制度在不断发展,但至今仍没有一部完整的法规。尽管这一系列条例、规定及办法的实施对加强缺陷汽车产品召回事项的管理、维护消费者利益、公共安全以及社会经济秩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其局限性却不容忽视。《上海市消费者保护条例》因受地域限制只适用于上海市,而且对于如何告知消费者,对于评价经营者是否已尽到其全部义务没有完备的评价标准,对于违反该义务应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也没有做出全面的规定。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食品召回管理规定》、《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属于部门规章,法律效力较低,无法树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权威。同时前两者的适用范围仅限定于汽车或食品,其他缺陷产品则排除在外;后者则规定对药品、军工产品的召回及其监督管理不适用本条例,所以并不能普遍性地解决所有缺陷产品的召回问题。而召回制度不仅适用于汽车、食品等,而且适用于药品等一切可能给消费者人身和财产造成损害、危害公众安全的产品。同时《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缺陷产品召回的相关规定过于笼统、简单,缺乏可操作性,很难据此直接要求生产者召回缺陷产品。

二、构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现实障碍

我们要构建一个对各行业都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除了以上所述的法律上的缺位外,学界认为还存在其他诸多障碍。

1.观念障碍。国内有一些业内人士对我国现阶段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持怀疑和反对态度,认为目前国内产品生产的整体技术水平、企业的实际承受能力以及整个经济和社会环境与实行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基础和要求相差甚远。此外,担心如果实行缺陷产品的召回制度会使许多企业因无力承受巨额召回费用及赔偿、诉讼费用而导致破产。

2.行政管理方面的障碍。我国目前尚缺少一个具有科学分工、职责明确的行政机关管理体制,在我国经常会出现政府部门职权重叠行使的现象,致使缺陷产品的管理混乱,这就严重阻碍了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构建。

3.信息障碍。目前,国内外厂家及外商商,没有通过计算机网络建立用户档案,一件产品经过多个销售环节之后,厂家难以知道用户在哪里,维修站也不负责信息反馈,这样就难以查询缺陷产品的具体下落,客观上制约了召回制度的实施。

4.技术障碍。现阶段,国外大量的问题产品之所以能够畅通无阻地涌入国内市场,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缺少一套统一而有效的产品质量检测和认定体系。有学者提出当前中国缺陷产品管理上的困窘不仅在于立法的空白和执法的盲区,还在于没有独立公正的监督机构,更无从谈及相关的检验技术手段。而第三方检测、认定是召回制度建立的一个重要环节,第三方机构不仅应具有技术属性,而且还应具有法律属性。属于法律仲裁机构,必须保持中立性和权威性。同时,只有制定我国自己的产品质量检测认定标准才谈得上对问题产品进行判定和处罚,使厂商强制召回。在制定过程中,可以参考国外的相关标准特别是欧盟的标准。

三、构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意义

构建我国自身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对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有利于促使企业优胜劣汰,使劣质企业退出市场,从而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降低造成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水平。

2.建立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可以引导企业注重技术进步,维护企业的利益,促进企业发展。实行产品召回制度,企业往往要付出巨额的成本,包括产品成本损失、产品召回费用及因召回引发的诉讼费用和赔偿费用等,必然会使那些生产技术落后、规模小的企业破产倒闭。而企业为了避免破产倒闭,提高市场竞争力,必然通过改进技术来提高自己产品的质量,不断开发新产品,同时可以将已发生的损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和程度内,帮助制造商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害责

任赔偿费用,保护了企业的利益,促进企业的发展。

3.构建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有利于维护我国消费者在国际市场上的经济利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开放的国际市场正在形成,中国应尽快的融入国际市场,尽快使各项制度与国际接轨。在国际消费争议解决过程中,首先要依据冲突规范确定国际消费争议应适用的实体法。在我国的立法中,既没有解决国际消费争议的冲突规范,涉及缺陷产品召回的实体法也严重缺位。因此,在国际市场上,我国消费者要求经营者召回缺陷产品并赔偿损失就于法无据,诉求难以得到满足,“合理歧视”中国消费者的事件频繁发生,如本田汽车事件和索尼笔记本事件。另外,许多世界大生产厂商在进行全球召回的时候都表明“中国市场例外”。他们对中国内地用户提供的服务一般是免费检修、提供所需补丁一类。这样,这些汽车生产商对中国消费者和其它国家的消费者承担的责任完全不同。外国汽车厂商在缺陷车处理问题上实行“中外有别”的做法,曾经被理解成对中国消费者的歧视。经过媒体的不懈追问,才发现中国的法律确实没有相应的规定,才使外国厂商“合法”地歧视了中国消费者。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消费者的国际经济利益,确有必要建立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

四、构建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

建立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根本宗旨在于保护不特定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体现了法律对公共利益的关注和社会化发展趋势。而面对日益增多的缺陷产品损害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和公共利益的事件,制定一部专门的《缺陷产品召回法》就显得非常必要。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缺陷产品召回法》的过程中,准确地界定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立法模式、召回范围、召回程序、主管部门、法律责任及免责事由等。

1.立法模式。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立法应采用基本法和具体操作规范相结合的模式,建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缺陷产品召回法》,由它对产品召回制度的缺陷产品的概念及范围、主管机关、召回程序和法律责任做出法律上的界定,以保证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法律权威性。此外,对于具体的操作规范,可以由国务院及其负责相关产品召回的部门制定行政法规或者规章。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系统的缺陷产品召回法律体系来保障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更好的贯彻实施。

2.召回范围。产品缺陷的种类较多,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第一,设计缺陷。指产品的设计存在着不合理的危险,是导致产品潜在危险的根本因素。第二,制造缺陷。指产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的不安全因素。第三,指示缺陷。指产品的提供者对产品的危险性没有做出必要的说明、警告或指导而对使用者构成的不合理危险。第四,发展缺陷。指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技水平尚不能发现的而后又被证明确实存在的缺陷。有学者则认为存在指示缺陷的产品不属于产品缺陷召回制度的范围,应当由生产者和销售者通过电视、报纸、因特网上紧急公告等形式来对产品作出补充说明,而不需要对产品本身实施召回。笔者不赞同这种观点,因为指示缺陷也会形成不合理的风险,同样会对消费者及公共安全构成危险,所以存在指示缺陷的产品也应属于被召回产品的范围。

3.召回程序。借鉴国外产品召回的程序,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程序可以分为一般程序和简易程序两种。

一般程序。(1)厂商的缺陷产品报告。厂家既可以根据自身的监控发现,也可以从其他渠道,比如从经销商、修理商、进口商以及从买主、消费者等渠道获得缺陷产品的信息。厂商在获得关于缺陷产品的信息后,应及时向其主管机构报告。(2)监督管理机构对产品进行评估鉴定。主管机构在收到缺陷产品的报告后,应立即组织各方面专家进行调查、检验和鉴定,确认进入市场的缺陷产品的数量,并确定该产品的缺陷等级。(3)制定召回计划。一旦相关主管部门的评估工作最终认定产品存在可以引发严重危害的缺陷,企业应立即着手制定召回计划。立即停止该产品的生产、进口或销售,通知零售商从货柜撤下该产品。召回计划的关键在于设计信息资料以备启动招回信息程序。(4)实施召回。厂商实施召回,首先,应及时召回的详细信息,并通过各种途径,比如通过专门的会、电视新闻、网站、报刊杂志、设立专门的召回热线等方式来实施。其次,应成立一个专门的协调小组,来负责专门的协调组织工作,并在紧急情况下有权采取必要措施实施产品召回。(5)厂商递交报告和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当厂商在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后,便可以向主管部门递交产品召回报告,主管部门认为厂商的措施使缺陷产品的不合理危险减至最低或消除后,可以认定召回结束。主管部门同时应及时将产品有关情况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大众的质询。

简易程序。该程序专门为自愿且有能力迅速召回产品、消除不合理风险的厂商而设计的。如果某厂商向主管部门报告了自身的缺陷产品,并在提交报告后30个工作日内与主管部门合作实施其产品的召回,并且召回的成果令主管部门满意,则主管部门就不会对其产品可能产生不合理危险进行认定。

4.主管部门。《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条例》(意见稿)第5条规定:“国务院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统一负责全国产品召回监督管理工作。省级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和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本辖区内按照职责分工组织产品召回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开展缺陷产品召回的有关管理工作”。《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第6条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全国缺陷汽车召回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是缺陷产品的执法监督主体,即由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承担着全国产品的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及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可以根据我国现行的各部门职能分工安排,借鉴美国的经验,建议目前应当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来主管一般缺陷产品的召回。同时规定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对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管理。关于汽车管理,在《汽车缺陷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中规定汽车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管理,但实际上目前有多个部门都有权力对汽车进行管理,国家质监部门很难做到有效管理。所以可以考虑在交通部下设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负责对汽车、摩托车及相关设备、轮胎等产品的召回管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可能对环境造成破坏或污染的产品,如杀虫剂、鼠药、油漆、粘合剂等的召回管理。

5.法律责任。任何制度都有其局限性,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也不例外。所以必须对缺陷产品召回制度辅之以法律制裁手段,否则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就会流于形式。近年来各国都加大了对缺陷产品生产商的惩罚力度。如美国对汽车制造商的惩罚力度,凡厂家隐瞒

严重的质量缺陷以及相关事实真相,有关负责人将被重判15年徒刑,而厂家亦将付出多达1500万美元的罚金。日本国土交通省也加大了对生产商的惩罚力度,新修改的产品召回法把罚款上限提高到数千万至1亿日元,对直接责任人的罚金,上限也将提高到100万日元。而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规定:“对不建立缺陷产品管理制度,不主动提供缺陷资料的汽车制造商处以警告、通报处罚;对故意隐瞒缺陷、规避主管部门监督、造成损害再度发生的制造商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条例》(意见稿)中提高了对生产商及相关责任人的惩罚力度,“生产者故意隐瞒产品缺陷危害信息的而没有构成违法的,将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未改正的,将处以20万元以下罚款。承担缺陷检验工作的检验机构、专家伪造检验结论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对单位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仍无法起到防范和惩戒的效果。一项好的法律制度要得到好的贯彻落实,必须辅之于有效的法律制裁手段。大部分学者认为我国应引入英美法系中的惩罚性赔偿。惩罚性赔偿,是指由法庭所作出的赔偿数额超出实际的损害数额的赔偿,它具有补偿被害人遭受的损失,遏制或惩罚不法行为等多重功能。引进惩罚性赔偿制度,有利于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顺利实施,有利于促使企业自觉遵守和履行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相关规定,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6.免责事由。我国《产品质量法》第41条规定了免除生产者产品责任的三种情形:(1)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2)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3)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产品质量法》设计的产品责任免责条款能否成为召回责任的免责条款呢?学界对此存在争议,一部分学者持肯定意见,认为发展缺陷可以免责,因为生产者不应对自己能力以外的产品缺陷负责。而大部分学者持反对意见,认为发展性缺陷不能免责,否则不利于产品召回制度目的的实现。“将发展缺陷作为生产者的免责事由对于消费者而言是不公正的,这可能使消费者因产品缺陷而造成的损害无法得到赔偿,也可能导致生产者在开发研制高科技新产品时缺乏足够的严谨而审慎的态度”。还有学者认为“发展性缺陷是一种最为典型的系统性产品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存在的目的就是要消除系统性产品缺陷,其中不可能存在发展性缺陷”。笔者持反对意见,如果把发展性缺陷当作产品召回责任的免责事由,将不利于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根本宗旨的实现,也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导致社会不公。

五、构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展望

1.在重视对理论研究的同时,加大对实践的关注力度,使得理论和实践能良好地结合。要认真研究我们先前已经经历的产品召回事件,总结经验教训,力争避免“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更好地维护公共安全、公众利益,保护消费者的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建立竞争、有序、诚信的市场。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之所以在西方国家能顺利实行,主要是因为西方国家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市场条件。在这种条件下,企业可以进行自主化理性选择和合理决策;消费者的消费心态和意识相对成熟:市场环境规范、制度健全;社会舆论能够对“召回”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这一切都为召回制度的形成提供了土壤。同时,竞争同质化是召回制度产生的根本。国外汽车市场的不断成熟及发展,要求企业不断创新,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而对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追求更有利于企业树立公益形象。因此,“召回”变成了一种营销手段,它包括一种企业动机,使其成为制造商提升品牌形象的一种工具。我国要建立完善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就必须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在各方面展开交流与学习,逐渐使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与国际接轨,避免“中外有别”现象的发生,保护我国消费者在国际市场中的权益。

护理缺陷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护理工作;护理缺陷;防范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句话虽并不十分准确,但足以反映了护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和地位。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内涵的不断拓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被强化[1]。因此,做好护理工作,防范护理缺陷是我们每一位护理人员应该重视而且深思的问题。

1护理缺陷的定义[2]

明确护理缺陷的定义是防范护理缺陷的前提。护理缺陷是指在护理活动中因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护理规章与规范等,造成护理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失误。护理缺陷包括护理事故及差错。

1.1护理事故

是指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疾、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严重质量缺陷。

1.2护理差错

是指在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自身的原因或技术原因而发生的,未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或虽有不良后果但未构成事故的差错。

2护理缺陷的原因

分析临床工作中常见护理缺陷的原因是防范护理缺陷的源泉:(1)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自我防护意识差;(2)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不够,尤其是“三查七对”和床边交接班;(3)工作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4)履行各班职责不严格,工作中相互依靠、相互推卸;(5)工作量大,工作环境忙乱,护士工作时缺乏计划性、协调性,人员配制不科学;(6)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的负面影响[3];(7)科室质控员未认真履行指控职责,监控力度不够。

3护理缺陷的防范措施

制定并落实防范护理缺陷的措施是防范护理缺陷的根本。

3.1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护士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4]。护理部应定期组织法律知识培训或专题讲座,从实习护士和新上岗护士岗前培训开始,把普法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科室认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护士条例》及《护理差错判定标准》,学习中联系实际存在的典型事例分析讨论,以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防患于未然,用法律武装自己,用行为规范自己,用工作让病人满意,防范护理缺陷。

3.2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护理规章制度是对护理人员在为病人服务过程中应当履行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等做出的文字规范。护理部及科室让护士熟背所有核心制度,将规章制度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纳入护理理论考试的范畴,不定期检查,并与科室及个人质量考评挂钩,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得到真正落实。让护士牢记查对、抢救、消毒隔离、给药、交接班、分级护理等制度,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将其内容一一融入工作中,用理论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用实际工作体现护理质量,防范护理缺陷。

3.3提高高危人群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低年资护士、新招聘护士是护理缺陷的高发人群[5]。她们工作时间短,基础护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欠缺,对临床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及时准确判断与处理,应加强严格训练和考核,尤其是“三基三严”训练及“各种急救抢救应急技术”训练。护理部及科室共同监督检查与考核,可以采取形式多样化的方式,如:知识竞赛,操作技能竞赛,专业情景演讲,评选优秀先进等,避免单一的训练和考核模式让她们产生枯燥乏味的心理甚至抵触情绪,科室与科室之间比,个人与个人之间比,护理部及科室给予适当奖励,增强她们的积极性,提高她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培养她们慎独的精神情操,让她们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希望,远离护理缺陷。

3.4提高护理书写质量

护理文书是反映住院患者病情发展过程和护理人员临床实践的原始记录,是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写自己所做,做自己所写”这是对护理文书真实、客观、准确的反映,及时、完整是护理文书书写的基本要求。用护理文书反映护理质量,使护理质量证据化、规范化,成为防范护理缺陷的法制依据。

3.5加大科室考核力度

科室护士长对科内的工作安排应每月有计划,每周有安排,每日有检查,选派优秀护士协助管理,科室质控员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发现问题责任到人,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必要时给予适当处罚,使当事人深知错误,记忆于心,防范护理缺陷的再次发生。

3.6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士的职业技能及业务综合能力

(1)根据科室内工作量,护士长可抽取每日晨会后15~20min的时间结合临床实际进行基础知识及专科知识的学习,提问与讨论,操作示范与简单小结前一天工作或反馈前一天的工作不足,布置当日工作重点。(2)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学习,护理查房,质量考评会,病房工休座谈会,护士长可安排科内年资高的护师或主管护师组织实施,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参与,要求内容接近于临床,实用于临床。(3)鼓励护士进修、函授、科研等,科室可给予一定奖励,增强积极性,减轻护士经济负担,使其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在工作中更系统、更全面的开展工作[6],防范护理缺陷。

3.7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倡导人文关怀

护士长应在实际工作中把握好所扮演的各种角色,工作中公平、公正,组织协调科内所有护理人员间的关系,让大家生活在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里,随时观察了解每一名护士的心理及生理,发现异常及时关心问候并给予帮助,以防对护理工作造成影响,防范护理缺陷。

3.8充分合理应用人力资源

护士长科学、合理排班,老中少,士师主管护师搭配,理论好的与技术好的搭配,动作慢的与动作快的搭配,性格开朗的与性格内向的搭配,使其在护理工作中大家可以互帮互助,互勉互励,互敬互学,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取长补短,提高护理质量,防范护理缺陷。

4体会

作为一名护士,我们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我们的目标是提高护理质量让每一位病人满意。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还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及业务能力,只有我们用心工作,用爱付出才能完成神圣而伟大的使命,才能做好护理工作,才能提高护理质量,才能防范护理缺陷。

参考文献

1刘红光,杨兆红,崔桂淑.医疗纠纷防范措施探讨.齐鲁医学杂志,2002,(01):85-86.

2卫生部司法令.《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文件汇编.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44-45.

3赵光红,刘义兰.护士压力状况的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2,17(9):689.

4许佩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及防范对策.现代临床护理,2005,4(4):53-54.

护理缺陷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缺陷产品产品质量产品责任朗读

中图分类号:d9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2-035-02

近年来我国不断的出现一些大规模的产品质量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损害了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市场的诚信遭到严重破坏。如何更好的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主要有2009年的《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条例》(草案),该条例虽然对缺陷产品的召回作出了规定,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需要改进,以更好的完善相关的立法。

一、缺陷产品召回的概述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是指在产品存在缺陷有危害消费者安全与健康的危险场合,如果经营者自行或经他人通知发现这一情况,经营者(包括产品的制造者)应主动将此具有危险的商品回收,以免使消费者实际权益遭受实际损害;如果经营者发现该危险,但却不加以处理,此时,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并维护消费者人身或财产安全,相关主管机关可强制经营者回收商品的制度。它具有法律主体的宏观性、损害后果的事前预防性、价值取向上的社会本位性和解决纠纷的高效性等特性。

产品召回制度最早在美国确立。20世纪60年代,美国制定的《国家交通与机动车安全法》明确规定汽车制造商有义务公开召回信息,并对缺陷汽车进行免费修理。此后,美国逐步在《消费者产品安全法》(cpsa)、《儿童安全保护法》(cspa)、《食品、药品及化妆品法》(fdca)等几项立法中也涉及了产品召回规定。在美国之后,欧洲各国、日本、澳大利亚等也都建立起完备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已经成为国际上通行惯例,有效的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在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立法可以有效的借鉴世界各国关于缺陷召回制度的相关规定和做法,以更好的完善和发展我国关于缺陷产品召回相关规定。

二、国外关于缺陷产品召回的立法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较早,其制度体系发展比较完善,以美国、澳大利亚、法国、英国、日本为代表。虽然各国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在实体内容和程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其本质都是通过将缺陷产品通过合法有效的手段收回避免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损失,并通过积极有效的补偿措施来弥补消费者的损失。

(一)英美法系国家的立法状况(以美国为例)

美国是最早规定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国家,美国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是始于汽车产品。六十年代的美国汽车产业飞速发展,汽车数量的增加也带来了交通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导致伤亡人数激增,引起了广大美国民众的极大不满。经过社会各界的努力,1966年9月9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交通和机动车安全法》,该法首次规定了有关产品召回的内容。随着缺陷产品召回在汽车产品领域实施的成功,美国逐渐在其他诸多领域确立了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并成立了一些专门管理和协助生产者对缺陷产品进行召回的机构。

(二)大陆法系国家立法状况(以日本为例)

日本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立法始于1969年,也主要体现在汽车产品的召回上。因一些厂商的不法产品召回行为使美国等对其失去信任,日本汽车生产和出口受阻,所以日本运输省修改了《机动车形式制定规则》。规定汽车制造商在召回有缺陷车时应将信息公告的义务。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目前正着手制定统一的“汽车召回”标准,以提高汽车召回制度的透明度。同时,日本在其他产品行业的相关规定,也有明显的进步。

三、我国缺陷产品召回的立法现状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与缺陷产品管理关系最为密切的法律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该法直接规定的或援引的其他相关法律,包括《民法通则》、《产品质量法》和《刑法》中有关条款规定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为政府缺陷产品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方向。我国有关缺陷产品召回的规定主要有:2002年10月28日通过的《上海市消费者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了商品的”召回制度”;2004年3月12日,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检验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颁布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2007年8月27日,我国又颁布了《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和《食品召回管理规定》;2007年12月12日起《药品召回管理办法》开始施行。这是我国在构建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上的重大举措,但是,这些条例与规定的法律位阶较低,适用范围有限,均为部门规章,立法层级低,权威性不强,这些部门规章均针对特定产品,适用范围很窄,完整意义上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尚未建立。

四、我国关于缺陷产品召回立法的不足

(一)立法层次低,没有统一的立法规定

根据上文对我国缺陷产品召回立法现状的分析,我国关于产品召回的规定主要分布在《上海市消费者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食品召回管理规定》、《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等部门规章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合同法》、《食品安全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中。从这些法律这中可以看出我国现有的有关缺陷产品召回的法律,大多数是部门规章,立法层次较低,涉及面较小,执行力相对较弱。而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缺陷召回制度发展已比较成熟,已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法律,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较强的约束力。

(二)主管机构权责过于集中

主管机构在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其职能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产品召回制度的实施效果。《缺陷产品召回的管理规定》第六条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全国缺陷汽车召回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因此可以看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是我国缺陷汽车召回的主管机构,同时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承担着全国数万种产品的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也承担着众多纷繁复杂、特别是专业性强的产品质量检测工作。这就导致我国目前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工作量之大、行政效率偏低,增加了缺陷产品召回实施的难度。

(三)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中法律责任规定不完善

我国的产品召回制度中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由于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立法水平还很低,在法律责任方面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在民事责任方面。因缺陷产品造成损害所承担的民事责任主要以事后补偿为主,且赔偿数额较小,对生产者来说不会起到很大的影响。因而,生产者不会感到自己的缺陷产品造成损害,自己承担责任的大小。在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方面。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规定了众多的行政责任。由于在相关的条例中规定的厂商应承担的行政责任远远小于因召回缺陷产品要支付的召回费用,这就造成生产者怠于实施召回。在刑事责任方面,规定的罚则比较宽泛不够细化内容太少。使应该受到惩罚的一些责任人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由于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中法律责任的不完善,使得其缺乏应有的强制力和约束力。

五、关于我国缺陷产品召回立法的建议

(一)制定统一的《缺陷产品召回法》

从我国现在的立法状况出发,应统一各规则条例中关于缺陷产品召回的规定,以完善《缺陷产品召回条例》作为过渡,等到各方面的条件具备了,就可以制定一部《缺陷产品召回法》。统一规定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原则、执法主体、召回标准、召回程序和法律责任,以保证产品召回制度的法律权威性。同时,对于具体的操作规范,可以由国务院或其负责相关产品召回的部门根据《缺陷产品召回法》的内容,制定相关的行政法规或规章,以补充《缺陷产品召回法》的不足之处这样,形成一个完整的缺陷产品召回法律体系,充分保障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贯彻实施。

(二)设计集中加分散的权责体系

在职能部门的设计上,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国家质检总局为核心,其他相关主管部门为辅助机构,即国家质检总局对缺陷产品召回进行统一领导,其他相关部门各师其职,形成一个统一、权责分明的管理、监督系统。国家质检总局的统一领导可以使各主管部门将相关缺陷产品召回贯彻实施。主管部门专业化分工可以减轻国家质检总局的繁重负担,提高其工作效率及保证召回产品监督鉴定的权威性。

(三)明确法律责任,加大惩罚力度

对缺陷产品召回制度进行立法时,对法律责任要做出明确的规定,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在科学设定违法行为的法定成本的基础上,科学设定赔偿数额,增加违法的成本,这一厂商在处理产品问题时,能更倾向于有利于消费者的措施,避免他们漠视自己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时也可根据不同的违法情节给予不同的处罚措施,加大惩罚力度。但惩罚毕竟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的,关键点还在于预防,要在产品还没有对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造成损害前就得到有效的处理。但是在目前的缺陷产品召回实践中,大多数的生产者处于被动的地位,在产品缺陷没暴露前,他们不会主动的去预防,召回存在缺陷的产品。甚至在产品缺陷暴露后他们也不会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措施召回产品以防止损失的进一步扩大。因此在立法时根据生产者在产品投入市场前召回还是在投入市场后召回,采取不同的处罚措施,再根据缺陷产品投入市场后生产者对于召回所采取的态度而规定不同的处罚措施,从而激励生产者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将合格的产品投入市场。

整理

参考文献:

[1]赵树文,王岩云.缺陷产品召回及其立法分析.法制建设.2010.

[2]韩德坤.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法律分析.法制在线.2009.

[3]涂杜思.构建我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立法探讨.当代经纪人.2005.

[4]赵江燕.关于建立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思考.科技信息.2005.

[5]杨慧.构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思考.行政与法.2006.

护理缺陷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护理缺陷;原因分析;防范对策

本文对我院60例护理缺陷进行分析,旨在寻求有效的控制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它发生率。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我院2008年5月一2010年5月各临床科室上报护理月报表进行统计,共发生的护理缺陷60例为资料。

1.2方法

以发生护理缺陷60例为资料,按省标中有关《医疗事故、护理差错定性标准》及本院制订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的细则进行定性、分析及对护理缺陷发生者的工作年限进行列表统计。

2结果

60例护理缺陷发生原因见表:

表:60例护理缺陷发生原因

3讨论

3.1原因分析

3.1.1护理人员因素

3.1.1.1责任心不强,查对不严是发生的主要原因

治疗过程中,粗心大意,精力不集中,凭印象办事,打错针,工作时有惰性心理,弄虚作假,不按时巡视病房,对患者必测的Bp、p、t等不按时测或根本不测,凭主观想象,或任意填写。工作8年以上的护士一定程度上过于自信,凭经验、据印象办事。带教不严,对实习同学过分放手甚至放眼。

3.1.1.2护士法律意识淡薄

部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书写护理病历时随意填写或凭主观判断,护理记录不能体现专科特点,或缺乏连续性,随意涂改,滥用口头医嘱,不及时补齐。

3.1.1.3服务态度欠佳,沟通不到位

个别护士没有及时转变服务观念,不能换位思考,服务态度不好。对治疗和护理的解释交待不够,缺乏耐心,解答问题态度生硬。护患间缺乏有效沟通,健康宣教不到位。

3.1.2管理因素制度不全,管理者督查力度不够,人力资源配置不足,分工协调不当。

3.1.3患者的因素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患者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医疗保健需求提高[3];有过高的期望值;患者的不合作态度与过敏行为。

3.2预防措施

3.2.1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强化护理行为中的法律意识,“举证责任倒置”对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影响,护理部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在职护士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规范化培训;引导护士学法、懂法、知法,在工作中依法维护患者和自身的合法权益。

3.2.2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服务质量是医院的生存之本,作为管理者应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使其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在工作中要经常换位思考,尽量满足患者及家属对各种信息的需求,切实解决实际困难。

3.2.3加强对护士的业务培训,提高护士专业素质

只有精通护理基础、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操作,熟练抢救器具的使用,才能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镇定自若,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总之,护理缺陷的防范是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控制和减少护理缺陷是体现护理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只有认真分析缺陷原因,持续改进防范策略,全面落实防范措施,才能真正预防护理缺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丽娟,李海霞.护理差错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8;10(3):258